单室模型

合集下载

第八章 单室模型

第八章 单室模型

表观分布容积(V)
V X 0 / C0
Drug with low Vd
Drug with high Vd
high tissue binding
血药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AUC
AUC Cdt 0 C0e dt


kt
0
C0 k
X0 Vk
清除率(Cl)
dX kX dt kV Cl C C
药物应主要经肾排泄, 药物较多以原型经肾排泄,且此过程符
合一级动力学过程。
1.尿排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速度法)

原型药物从尿液中排泄
X Xu
ke
其中,X为t时间体内药物的量,Xu为t时间排泄于 尿中原型药物累积量。
速度方程:
dXu = keX dt
dXu -kt = ke· X0e dt
lgC

k 2.303
t
3、基本参数(k和C0)求解
作图法:
C
lgC

k 2.303
t
t
最小二乘法:
(线性回归法)
4、其它参数的求解
半衰期(t1/2)
C0 k 0.693 lg t1/ 2 lg C0 t1/ 2 2 2.303 k

t1/2的临床意义:
(1)是体内药量或血药浓度下降一半所需要 的时间,反映药物在机体贮留的时间。

Xu

ke X 0 kt Xu e k
上式两边取对数得
lg( X u

k Xu ) t lg X u 2.303
式中 ( X u X u ) 项为待排泄原型药物的量, 简称亏量。

负荷剂量单室模型静脉滴注名词解释

负荷剂量单室模型静脉滴注名词解释

负荷剂量、单室模型和静脉滴注是临床药理学中常见的名词,它们在药物治疗中起着重要作用。

本文将针对这些名词进行解释,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其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

一、负荷剂量1. 概念:负荷剂量是指在开始用药时迅速达到稳态血药浓度所需的初始剂量。

它通常用于需要迅速产生治疗效果的药物,例如抗心律失常药物和抗抑郁药物等。

负荷剂量的目的是在短时间内快速地达到治疗药物的有效浓度,从而迅速产生治疗效果。

2. 应用:负荷剂量通常在疾病急性发作或需要迅速治疗的情况下使用。

临床医生会根据患者的情况和药物特性来确定负荷剂量的大小和使用方法。

3. 举例:比如对于一些心脏疾病患者,需要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迅速控制心率和节律,此时可以采用负荷剂量的方式来快速达到治疗效果。

二、单室模型1. 概念:单室模型是临床药理学中用来描述药物在机体内分布和代谢的模型。

它假设机体是一个均匀的单一“室”,药物在此“室”内分布和代谢。

单室模型可以帮助医生和药师更好地理解药物在体内的动力学特性,从而优化用药方案。

2. 应用:单室模型在药物动力学研究和临床用药中具有重要作用。

它可以帮助研究人员预测药物在体内的浓度变化,指导用药方案的制定。

3. 举例:在临床实践中,单室模型常常用于药物动力学参数的估计和临床用药指导。

通过建立单室模型,可以更好地理解药物在体内的代谢和分布规律。

三、静脉滴注1. 概念:静脉滴注是一种将药物溶液以持续缓慢的速度通过静脉途径输入患者体内的方法。

静脉滴注可以精确控制药物在体内的浓度,从而达到治疗目的。

2. 应用:静脉滴注广泛应用于临床各科,特别是在重症监护室、手术室和急诊科等环境下。

它可以用于输入营养液、药物和液体等,以保证患者的生命体征稳定和治疗效果。

3. 举例:在手术室中,医生需要通过静脉滴注给予患者麻醉药,以维持其手术期间的麻醉状态。

在重症监护室中,医生需要通过静脉滴注给予患者营养支持和药物治疗,以保证患者的生命体征稳定。

负荷剂量、单室模型和静脉滴注是临床药理学中常见的术语,它们在临床实践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第八章 单室模型

第八章  单室模型

地西泮治疗癫痫发作所需血药浓度为 0.5~2.5μg/mL,已知V=60L,t1/2=55h。今对一患 者先静脉注射10mg,半小时后以每小时10mg速 度滴注,经2.5h是否达到治疗所需浓度?
0.570 μg/mL
第三节 血管外给药 (一、血药浓度)
血管外给药途径包括口服、肌肉注射或皮下注 射,透皮给药,粘膜给药等
Ci 1 Ci Cn [ti 1 - ti ] 2 k
求算时间从0→t的AUC时,不加后缀相
C2
C0
k lg C t lgC0 2.303
C1
t1 t2
t
t
静注: AUC = C0/k
AUC
n 1 i 0
Ci 1 Ci Cn [ti 1 - ti ] 2 k
tc (h) 0.5 1.5 2.5 4.5 9 18 30 ……
(二) 亏量法
dX u ke X dt
拉氏变换
ke X 0 Xu (1 - e k
- kt
)
当t→∞时,最终经肾排泄的原型药物总量为:
X
u
ke X 0 ke X 0 - k (1 - e ) k k
ke X 0 X k
1、tmax由ka、k决定,与剂量无关 2、Cmax与剂量有关
血药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AUC)
AUC 0 Cdt 0 ka FX 0 FX 0 -kat -kt (e - e ) V (ka - k ) kV
AUC也可由实验数据用梯形法求得:
AUC
n 1 i 0
dX a = -k a X a dt dX = k a X a - kX dt
吸收相
消除相

单室模型汇总

单室模型汇总

达到坪浓度某一分数所需的t1/2的个数,
不论何种药物都是一样的。 例如:达到Css的90%所需的t1/2的个数n
fss =
1 e kt
0.693 C/Css= kt nt1/ 2 0.693n t1/ 2 C f ss 1 e 0.693n 1 f ss e 0.693n C ss
参 数 计 算
半衰期
lgCt = -
k t 2.303 + lgCo
当Ct = 0.5 Co 时 :
k lg Ct / Co =- 2.303 t = lg 1/2
t = lg2 2.303/k = 0.693 / k
∴ t1/2 = 0.693 / k

体内消除某一百分数所需的时间即所需半衰 期的个数:
lg(Xu∞-Xu)
1.745 1.714 1.684 1.593 1.410 1.039 0.656 0.403
0.284
以lg(Xu∞-Xu) – t 作回归,得 a = 1.795, b = -0.032, r =0.994 k = (-2.303)×(-0.032) = 0.0746 h-1 t1/2 = 0.693/0.0746 = 9.29 h lg Xu∞ = 1.795, Xu∞ = 62.31 mg ke/ Xu∞ = k/X0 ke = (k/X0) Xu∞ = 62.31×(0.0746/100) = 0.046 h-1
CLr=keV


某药物静脉注射1000mg后,定时收集尿液,
已知平均尿药排泄速度与中点时间的关系为 lg(△Xu/△t)=-0.0299tc+0.6211,已知该药属 单室药物,分布容积30L,求该药的t1/2,ke, CLr以及80h的累积尿药量。

单室模型静脉注射药动学公式

单室模型静脉注射药动学公式

单室模型静脉注射药动学公式
摘要:
1.单室模型静脉注射药动学公式概述
2.单室模型的定义和特点
3.静脉注射药动学公式的推导过程
4.公式的应用和意义
正文:
一、单室模型静脉注射药动学公式概述
单室模型静脉注射药动学公式是一种描述药物在体内分布和消除规律的数学模型。

该模型将体内药物分布视为一个均匀的室,通过此模型可以预测药物在体内的浓度变化,从而为药物的剂量设计、给药方式选择以及药物的安全性评价等提供科学依据。

二、单室模型的定义和特点
1.定义:单室模型是指药物在体内的分布达到平衡时,体内各组织与体液之间的药物浓度差为零,即体内各部位药物浓度相等。

2.特点:单室模型具有以下特点:
(1)体内药物分布均匀;
(2)药物在各组织间的转运速率相等;
(3)药物的消除速率与药物浓度无关。

三、静脉注射药动学公式的推导过程
在单室模型中,药物的消除过程可以分为两个部分:药物从注射部位进入血液循环和药物从血液循环消除到体外。

假设药物的初始剂量为X0,经过时
间t 后,体内剩余药物量为Xt,则有以下公式:
Xt = X0 * e^(-kt)
其中,k 为药物的消除常数,t 为时间。

四、公式的应用和意义
1.应用:该公式可以用于预测药物在体内的浓度变化,从而为药物剂量的设计、给药方式的选择以及药物安全性评价等提供依据。

药科大生物药剂学第八章单室模型

药科大生物药剂学第八章单室模型

生物半衰期
01
生物半衰期(t1/2)表示药物在体内消除一半所需的时间, 单位为h。
02
t1/2的大小取决于药物的清除率和给药剂量,与体重无关。
03
t1/2可以帮助了解药物在体内的消除速率,对于指导临床用 药和药物研发具有重要意义。
吸收速率常数
01
吸收速率常数(Ka)表示药物 从给药部位进入血液循环的速 度,单位为h^-1。
特点
单室模型是一种简化的药物分布模型,适用于药物在体内分布较为均匀的情况 。它能够简化药物在体内的分布过程,方便数学建模和药物动力学分析。
适用范围
适用于药物在体内分布较为均匀的情况,如某些口服给药后药物在胃肠道、肌肉注射后药物在肌肉组 织等。
对于某些具有高穿透力或高渗透性的药物,其在体内分布较为均匀,也可以采用单室模型进行描述。
总结词
该案例通过单室模型研究某药物与另一种药物同时使用时的相互作用,评估联合用药的 效果。
详细描述
首先,选取两种药物,将它们同时给药于单室模型中。然后,记录两种药物在不同时间 点的血药浓度,分析它们在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等过程中的相互作用。接着,根据 实验数据评估两种药物联合使用的效果,如药效增强、减弱或产生新的不良反应等。最
详细描述
首先,建立单室模型,通过实验测定药物在不同时间点的血药浓度,并计算药物的吸收速率常数、消 除速率常数等参数。其次,利用这些参数评估药物的生物利用度、药代动力学特征以及药物在体内的 分布情况。最后,根据研究结果,为该药物的制剂设计和临床用药提供依据。
案例二:某药物制剂的生物利用度评估
总结词
该案例通过单室模型评估某药物制剂的 生物利用度,比较不同制剂形式的药效 。
02
Ka的大小取决于药物的溶解度 和渗透性,与体重无关。

单室模型静脉注射药动学公式

单室模型静脉注射药动学公式

单室模型静脉注射药动学公式《单室模型静脉注射药动学公式》一、什么是单室模型静脉注射药动学公式在药理学中,单室模型静脉注射药动力学公式是用来描述体内药物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过程的数学模型。

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药物在人体内的作用机制和药效学特性。

单室模型的基本假设是:药物在体内只存在一个生物相,且服药后的药物浓度随时间呈指数下降的趋势。

二、单室模型静脉注射药动力学公式的基本原理和公式推导单室模型静脉注射药动力学公式的基本原理是基于一阶动力学来描述药物在体内的动力学特性。

其公式推导主要包括药物的吸收速率常数(Ka)、分布容积(Vd)、消除速率常数(Ke)等参数。

公式如下所示:C(t) = C(0) * e^(-K * t)其中,C(t)表示在t时间点的药物浓度,C(0)表示初始药物浓度,K表示消除速率常数,t表示时间。

三、单室模型静脉注射药动力学公式的应用单室模型静脉注射药动力学公式在临床药理学研究和药物治疗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

通过该公式,可以计算药物在体内的半衰期、清除率、剂量调整等参数,帮助临床医生更科学地制定药物治疗方案,减少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提高治疗效果。

四、个人观点和理解单室模型静脉注射药动力学公式是药理学中非常重要的数学模型,它为我们理解药物在体内的代谢和作用机制提供了重要的工具。

在未来的临床实践中,我相信单室模型静脉注射药动力学公式将会有更广泛和深入的应用,为药物治疗带来更多的科学依据和方法。

总结回顾通过本文的介绍和解析,我们对单室模型静脉注射药动力学公式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我们深入探讨了该公式的基本原理、推导过程和应用价值,同时也分享了个人对该公式的看法和展望。

希望本文能够帮助您更全面、深刻和灵活地理解单室模型静脉注射药动力学公式。

在临床药理学研究中,单室模型静脉注射药动力学公式的应用十分广泛。

通过该公式,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药物在体内的行为和药效学特性,从而更科学地制定药物治疗方案,减少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提高治疗效果。

第八章 单室模型

第八章 单室模型

X u 代替 dX u t dt
2
• 具体实例见教科书 p176 (用速度法和亏量法求药 动学参数)。
第二节 静脉滴注
一、血药浓度
1、模型的建立
• 是以恒定速度向血管内给药的方式。单室模型以静 脉滴注方式进入体内,在滴注时间T之内,体内除有 消除过程外,同时存在一个恒速增加药量的过程, 当滴注完成后,体内才只有消除过程 • 因此这种模型包括两个过程:(1)药物以恒定速度 k0 进入体内;( 2 )体内药物以 k 即一级速度从体内 消除。其模型如下图:
静脉注射计算公式汇总:
C C0 e
lgC
kt
X=X0 e
lgC 0
V = X0 / C0
-kt
kt
2.303
t1/2 = 0.693/k
斜率(-k/2.303)和截距(lgC0)
• T (min) 2 5 10 15 20 • C(mg/100ml) 10.20 7.20 3.80 2.05 1.11 • ㏒C 1.0086 0.8570 0.5798 0.3118 0.0453
Clr keV
• 从(8-37)可得:
dX u Clr C dt
………………..(8-40)
• 从(8-40)可知,用尿药排泄速度对相应的集 尿间隔内中点时间tc的血药浓度C作图(前 有讲述),可得到一条直线,直线的斜率 即为肾清除率(见教科书p176)。
• 在实际工作中,用实验所测得的 ,对 集 ti ti 1 尿期中点时间tc( )的血药浓度作图。
lg( X u X u ) k t lg X u 2.303

…………..(8-36)
上式中, ( X u X u ) 项称为待排泄原型药物 量,或称为亏量。

单室模型模拟实验

单室模型模拟实验

实训二 单室模型模拟试验一、实验目的1.掌握单室模型摸拟的的实验方法;2.掌握用血药浓度和尿排泄数据计算药物动力学参数的方法。

二、实验指导 1.血药浓度若药物在体内的分布符合单室模型,且按表观一级动力学从体内消除,则快速静脉注射时,药物从体内消失的速度为:KX dtdX-= (1) 用血药浓度表示为:C=C 0e -kt (2)两边取对数得:logC=logC 0-303.2kt(3) 2.尿排泄数据则原形药物的排泄速度为:dtdX u=k e X 0=k e X 0 e -kt (4) 两边取对数得:logdt dX u =log(k e X 0)-303.2kt(5) 由于用实验方法求出的尿药排泄速度不是瞬时速度的dX u /dt ,而是一段有限时间内的平均速度log(ΔX u /Δt ) =log(k e X 0)-303.2中kt (6)三、仪器、试剂仪器:N752型紫外分光光度计、磁力搅拌器、烧杯、抽滤瓶等 试剂:酚红、0.2mol/L 的NaOH 四、实验内容 1.操作将纯水盛满三角瓶中,开动磁力搅拌器,以每分钟大约6~8ml 的流速将纯水注入三角瓶中,调试稳定后,用移液管吸取0.1%的酚红供试液10ml 加入三角瓶底部,并瞬间搅匀,此时间记为0时刻,以后每隔10分钟自三角瓶内同一位置吸取2ml 供试液作为血药浓度测定用,同时定量收集不同时间段内由侧管流出的试液作为尿排泄数据的测定。

2.定量方法取2ml 供试液,加0.2mol/L 的NaOH 液至10ml ,在555nm 处测定酚红的吸光度,并求出浓度。

如果吸光度超过,可在此10ml 基础之上,进一步稀释一定倍数,直至测定出该吸光度为止。

五、实验结果将血药浓度数据和尿排泄数据列于表1和表2。

t m=21 -+ii tt分别用表1.表2两组实验数据计算药物动力学参数六、数据处理1.酚红的含量测定采用百分吸光系数法:A=E%1cm CL,其中主药酚红在555nm处的E%1cm 为430;2.血药浓度数据处理:lgC=lgC0-Kt/2.303,求K、C0、V、t1/2、AUC、Cl、Ke(K L=0)等参数;3.尿排泄数据处理:lg(⊿X u/⊿t)=lg (KeX0)-Kt m/2.303,求Ke、K、Cl r、X∞u等参数。

2016药物动力学学 第八章 单室模型

2016药物动力学学 第八章 单室模型

k0 C ss kV
第八章 单室模型
第八章 单室模型
• 达坪分数(ƒss):稳态前,任一时间的C值可达到多 少Css的百分数来表示:
k0 C= (1 - e -kt ) kV
• ƒss= =1-e-kt
k0 C ss kV
达稳时间越短
C=CSS ƒss
• K愈大(t1/2越小)
第八章 单室模型
ke X 0 Xu (1 - e k
u
)
2
ke X 0 ke X 0 (1 - e -kt ) 2 减 1 得: X - X u k k
k e X 0 -kt e 即, X - X u k
u
第八章 单室模型
k e X 0 -kt X - Xu e k
u
lg( X - X u )
第八章 单室模型
EXCEL求解
步骤:1、计算lgC
输入:=log(b2),
其余复制b4公式
2、打开图表向导,绘制lgC-t图
lgC-t 3 2.5
C(ng/ml)
2 1.5 1 0.5 0 0 5 10 t(h) 15 20 lgC-t
3、添加趋势线/选项/显示公式和R方 斜率b=-0.055=-k/2.303 截距a=2.5068=lgC0
第八章 单室模型
2、血药浓度与时间的关系:
dX kX dt
等式两侧同除以V, e-kt 则 C = C0· 血药浓度-时间曲线见右图:
X = X0· e-kt
第八章 单室模型
C = C0· e-kt
k LgC t LgC 0 2.303
单室模型静脉注射血药浓度对数-时间图
第八章 单室模型

第八章_单室模型

第八章_单室模型

(一)尿排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速度法)
根据上述条件,若静脉注射某一单室模型药物,则原 形药物经肾排泄的速度过程,可表示为:
dXu/dt:原形药物经肾排泄速度,
XU:t时间尿中原形药物累积量,
X:t时间体内药物量;
Ke:一级肾排泄速度常数。
将X=X0e-kt式代入
dXu/dt=keX
得:
dXu/dt=keX0e-kt
由 Xu= keX0 (1-e-kt) /k= Xu∞ (1-e-kt) 当t→∞时, Xu∞= keX0 /k 以上二式相减得 Xu∞-Xu = Xu∞ - Xu∞ (1-e-kt) = Xu∞ (1- 1+e-kt) = Xu∞ e-kt 两边取对数得: lg(Xu∞-Xu) =lg Xu∞ e-kt = lg Xu∞ +lge-kt = lg Xu∞-kt/2.303
4.其它参数的求算 (1)半衰期(t1/2 ) : t 1/2表示药物在体内通过各种途径消 除一半所需要的时间。由
k C0 k lg C t lg C0 t lg C0 lg C lg 移项 2.303 2.303 C

2.303 C0 t lg k C
将t = t1/2时,C = C0/2 代入
t1/ 2
2.303 2C0 lg k C
得 t1/2=0.693/k
体内消除某一百分数所需的时间即所需半衰期个数可 用下法计算。 如消除90%所需时间为
t=3.32t1/2logC0/C 消除某一百分数所需的时间(半衰期个数)
(2)表观分布容积(v): V=X0/C0 可由式回归直线方程的截距求得C0, 代入上式即可求出V.
dX/dt=k0-kX dX/dt:体内药物量X的瞬时变化率; K0:零级静脉滴注速度常数,以单位时间内的 药量来表示; K:一级消除速度常数。

第2章一室模型(单室模型)

第2章一室模型(单室模型)

; K 0.1284 2.303 0.2958 h 1
X0 V C0
换算成每公斤体重 V 138 .17 L / 50 k g
3、确定血浆中药物浓度一时间关系为
C=5.79e-0.2958t
(2.8)
第二节
几个重要的药物动力学 参数的概念与估测
一 、 血 浆 ( 血 清 ) 消 除 半 衰 期 [Plasma (Serum)
部分药物分布在血液和细胞外液中,小部分分布到细胞
内液。
b. 表观分布容积大(>1L/kg体重),有两种可能性。一种是 药物在体内分布广泛,相当部分分布到细胞内液;再一 种情况是药物在某一组织浓度非常高,可能在某一特定
药动学研究表明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的 Vd一般都为1-5L/kg,
组织药物分析发现,该类药物易聚集在呼吸系统支气管上皮 细胞中,浓度为血液中的 5-8 倍。说明本类药物是治疗呼吸 系统感染良好的药物。
是说,将t对lgc在直角坐标系上作图,或者用t对C
在半对数坐标系上作图可得到一条直线。
于是对 y=lgc 和 t 可用最小二乘法作直线回归,得
到斜率 b 和截距 α , a 和 b 用下列最小二乘法的回归公
式求解:
( ti lg ci ti lg ci n ) b
(ti (ti) / n)
溴酚磺酸,可诊断肝功能。溴酚磺酸主要在肝脏发生 代谢而降解。当溴酚磺酸在动物血中消除半衰期延长时, 说明肝脏功能降低。
药物的消除半衰期在制定药物的剂量方案中有很重要
的意义。
(三)半衰期的分类
为:
根据半衰期的长短可将之分
1、超快速消除类 t 1 2 ≤1h,青霉素G,乙酰水杨酸;
2、快速消除类 t 1 2 =1-4h,庆大霉素,利多卡因, 红霉素,氟喹喹诺酮类; 3、中等消除类 t 1 2 =4-8h,四环素类; 4、慢速消除类 t 1 2 =8-24h,丙硫咪唑;

单室模型的概念

单室模型的概念

单室模型的概念单室模型是指在计算机科学中,一种用于描述和分析计算机系统的抽象模型。

它着眼于计算机系统内部的一个单一处理器,该处理器可独立执行指令和处理数据的流程,而不需要与其他处理器进行通信或共享资源。

单室模型被广泛应用于计算机体系结构的设计和性能分析中。

单室模型通常由三个主要部分组成:处理器、内存和I/O设备。

处理器是计算机系统的核心组件,负责执行指令、进行算术和逻辑运算,并控制整个计算机系统的操作。

内存是存储指令和数据的地方,处理器通过读取和写入内存来获取指令和存储数据。

I/O设备用于与外部世界进行交互,如键盘、鼠标、显示器、打印机等。

在单室模型中,指令和数据的流动是通过总线进行的。

总线是一组电子线路,用于在内部组件之间传输信号和数据。

有三种常见的总线:数据总线、地址总线和控制总线。

数据总线负责传输数据,地址总线负责传输内存地址,而控制总线负责传输控制信号,如时钟信号和读写信号。

单室模型还包括一组寄存器,用于存储处理器内部的临时数据。

寄存器是高速存储器,与处理器芯片上的其他部分相连。

它们用于存储指令和数据的中间结果,以及处理器的各种状态信息。

寄存器的数量和大小通常是有限的,因此处理器必须利用其有限的寄存器来存储和操作数据。

在单室模型中,处理器的工作可以被划分为多个阶段或步骤,每个阶段执行不同的操作。

常见的处理器工作流程包括取指、解码、执行、访存和写回。

取指阶段负责从内存中读取指令,并将其存储在处理器的指令寄存器中。

解码阶段负责解析指令并确定下一步要执行的操作。

执行阶段根据指令执行相应的操作,如进行算术运算或逻辑判断。

访存阶段负责读取或写入内存中的数据。

最后,写回阶段将处理器中的结果写入内存或寄存器。

为了提高计算机系统的性能,单室模型引入了流水线技术。

流水线技术将处理器的工作流程划分为多个子任务,并使不同的子任务可以并行执行。

每个子任务在不同的时钟周期执行,从而使整个处理器能够在一个时钟周期内执行多个指令。

单室模型实验报告

单室模型实验报告

一、实验模块临床生物化学二、实验标题单室模型药物动力学实验三、实验目的1. 理解单室模型的概念及其在药物动力学中的应用。

2. 掌握单室模型实验的基本操作步骤。

3. 通过实验,学会测定血药浓度,并运用数学模型分析药物动力学参数。

四、实验日期、实验操作者2021年10月15日,实验操作者:张三、李四五、实验原理单室模型是将整个机体视为一个均一的药物分布室,药物进入机体后,能够迅速向全身的组织及器官分布,使药物在各组织、器官中很快达到分布上的动态平衡。

在单室模型中,药物消除速率与体内药物浓度呈正比,即一级消除动力学。

六、实验步骤1. 准备实验材料:酚红、纯水、三角瓶、磁力搅拌器、移液管、0.2mol/L NaOH溶液、比色计等。

2. 配制酚红溶液:将0.1%的酚红供试液10ml加入三角瓶底部,瞬间搅匀,此时间记为0时刻。

3. 开动磁力搅拌器,以每分钟大约6~8ml的流速将纯水注入三角瓶中,调试稳定后,每隔10分钟自三角瓶内同一位置吸取2ml供试液作为血药浓度测定用。

4. 同时定量收集不同时间段内由侧管流出的试液作为尿排泄数据的测定。

5. 定量方法:取2ml供试液,加0.2mol/L的NaOH液至10ml,在555nm处测定酚红的吸光度,并求出浓度。

6. 如果吸光度超过比色计测定范围,可在此10ml基础之上,进一步稀释一定倍数,直至测定出该吸光度为止。

7. 静脉注射模拟:用移液管吸取0.1%的酚红供试液10ml加入三角瓶底部的过程就相当于静脉注射。

8. 根据血药浓度对数值及相应时间,以图解法或线性回归法(最小二乘方法)求得药-时关系表达式。

七、实验结果与分析1. 血药浓度测定:实验过程中,每隔10分钟测定一次血药浓度,并记录数据。

2. 药-时关系分析:将血药浓度对数值与时间进行线性回归分析,求得药-时关系表达式。

3. 消除速率常数计算:根据药-时关系表达式,计算消除速率常数k。

八、实验结论1.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成功建立了单室模型,并测定了血药浓度。

单室模型模拟实验报告思考题

单室模型模拟实验报告思考题

单室模型模拟实验报告思考题
以下是一些单室模型模拟实验报告的思考题:
1. 什么是单室模型?它的基本原理是什么?
2. 单室模型用来模拟哪些现象或过程?它们的应用领域有哪些?
3. 实验中采用的参数有哪些?它们各自代表什么意思?如果要精确地模拟现实情况,我们需要调整哪些参数?
4. 实验中,你认为最难掌握的是什么?你是如何克服这个困难的?
5. 实验结果表现出来的变化规律是否符合你的预期?如果有偏差,观察数据后你认为有哪些原因?
6. 实验中,你注意到了哪些与环境保护相关的问题?单室模型模拟实验给我们怎样的启示?
7. 实验之后,你认为单室模型的模拟结果对环境管理决策有什么参考价值?如果是在社区活动或教育讲座中展示模拟结果,你会如何进行演示?。

单室模型

单室模型
2.303
截距为lg(ke•Xo),求得尿排泄速度常数。
注意:

静注后原形药物经肾 排泄速度的对数对时 间作图,所得直线的 斜率仅跟体内药物总 的消除速率常数k有 关,而不是肾排泄速 度常数ke

以 lg dX u t 作图时, u 应为 t 时间的瞬时 dt dt 尿药排泄速度,但实际工作中不易测出,我们 只能在某段间隔时间“t1→t2”内收集尿液,以 该段时间内排泄的药物量“Xu2-Xu1”即△Xu 除以该段时间“t2- t1”即△t,得到平均尿药 速度“△Xu/ △t”。该平均尿药速度“△Xu/ △t”对该集尿期的中点时间“tc”作图。
物的7个 t1/2,速度法集尿时间只需3~4 个 t1/2
不得丢失尿样
t/h Xu/mg Xu∞-Xu
0
1
2
3
6
12
24
36
48
60
72
0 4.02 7.77 11.26 20.41 33.88 48.63 55.05 57.84 59.06 59.58 55.56 51.81 48.32 39.17 25.70 10.95 4.53 2.53 0.52 0
经过拉氏变换得:
X = X0 • e –k t
∵C=X/V
Ct = Co • e –k t
在此微分方程中,X的指数为1,所以是
一级动力学过程
dx/dt=-kt 由dx/dt=-kx 得dx/x=-kt 两边同时积分lnx=-kt+C 所以ln(x0)-lnx=kt x=C • e –k t
一、血药浓度-药时曲线方程
第八章
单室模型


当药物在体内转运速率高,分布迅速达到平
衡时,则将机体看成单室模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达稳态的时间很长(7个半衰期)。 解决办法?
2
X
* 0
的计算:
(1)基本思想:静脉注射后体内血药浓
度立即达到稳态血药浓度。
(2)计算公式
X
* 0

CssV
3 给予负荷剂量后体内的C~t关系:
来源一:静脉注射 的浓度;
X
* 0
经过t时间后剩余
来源二:静脉滴注经过t时间后所产生的 浓度。
(二)达坪分数fss 1 概念:
2 计算:
(1)
fss 1 eKt
应用:可计算静脉滴注经过某一时间后体 内血药浓度达到坪浓度的百分数。
结论: 单室模型静脉滴注达坪分数与滴 注时间有关。
(2)
fss 1 e0.693n
f ss
1 (1)n 2
应用:可计算静脉滴注经过n个半衰期后 体内血药浓度达到稳态浓度的百分数。
dXu KeX dt
3 尿药排泄量与时间的关系
Xu KeX 0 (1 eKt ) K
4 尿药亏量与时间的关系
X时u达为尿t时药间排的泄累总积量药X量u,当t→∞则e-kt→0。此
X
u

KeX 0 K
X
uBiblioteka XuKeX 0 K
e Kt

(
X
u

X
u
)
称为待排泄原型药量,或尿药亏量。
(1)该两式表示单室模型单剂量静脉注射体
内药物浓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2)药时曲线
(3)直线方程:
lg
X


Kt 2.303

lg
X0
K

lg C 2.303t lg C0
此两式为单室模型单剂量静脉注射的直线方程 (或工作方程)。
(三)基本计算 1 已知K、V、t,计算C; ※简化计算
5 工作方程
lg(
X
u

Xu
)


K 2.303
t

lg
KeX 0 K
讨论:(1)此式为单室模型单剂量静脉 注射亏量法的工作方程。
(2) 尿药亏量与时间的关系图:

(
X
u

Xu
)
(3)方程的应用:以
lg(
X
u

X
u
)~t作图,
可得一条直线
从斜率可求出K,
从截距可求出Ke。
(二) 达峰时间tmax的计算: 1、公式法:
(1)原理:在血药浓度达极大值处,吸 收速度=消除速度,此时体内药量的变 化速率为零。即dC/dt=0。
(2 )推导: 对C~t式求导,得:
dC dt

KaFX 0 (Ka K )V
( K a e Kat

Ke Kt
)
t=tmax时,dc/dt=0,将tmax代入上式, 得:
dC dt

KaFX 0 (Ka K )V
(KaeKat max
KeKt max)

0
KaFX 0 (Ka K )V
(KaeKat max KeKt max)

0
K aeKat max KeKt max 0
K eKat max a

Ke Kt
较准确
单室模型静脉注射小结
一、基本药时关系

X=X0e-kt

C=C0e-kt
二、药时曲线
三、基本计算
1、已知t,计算C;或已知C,计算t。
2、简化计算:
C

C0
(
1 2
)n
n 3.32lg C0 C
四、参数提取:
(一)血药法:
1、工作方程:
lg
C


K 2.303
t

lg
C0
2、方法: lgC~t作图; 斜率 → K; 截距 → C0→ V
(三)尿药速度法与亏量法的比较:
1 相同点:从直线的斜率都可以求出K; 从截距都可求出Ke。
2 不同点 (1)原理 (2)实验方法

速度法
(1)集尿时间
较短
(3~4个t ½) (2)尿样丢失的影响 小
(3)数据点
散乱
(4)参数准确度
误差较大
亏量法 较长
(7个t ½) 大 规则

(2)药时曲线 吸收相:吸收速度>消除速度。 吸收后相:吸收速度<消除速度。 消除相:吸收速度«消除速度。
三、基本计算
(一) 已知t,计算任何时间体内血药浓 度;或已知C,计算t;
例题:已知某口服药物的生物利用度为80%,Ka = 1h-1,K=0.1h-1,V=10L 。 今 服 用 该 药 250mg,试求:(1)服药后3小时的血药浓度 是多大?
如fss=90%,则n=3.32; 如fss=99%,则n=6.64 ; 如fss=99.9%,则n=?
结论:
(1)静脉滴注血药浓度达稳态某一分数 所需的时间只与半衰期有关;
(2)静脉滴注血药浓度达稳态需7个半 衰期。
四、负荷剂量 X 0*(loading dose)
1 概念: 静脉滴注为什么要给予负荷剂量?
C
X
* 0
eKt

K0
(1 eKt )
V
KV
第四节 血管外给药
一、模型的建立
X0 F Xa(t) Ka X(t),V K
吸收部位 体内
X0 给药剂量 F 吸收率 Xa 吸收部位的药量 Ka 一级吸收速度常数 X 体内药量 K 一级消除速度常数
·
建立微分方程组如下:
plasma concentration) 1 稳态的产生:
思考:静脉滴注为什么会产生稳态?
2 稳态血药浓度的计算

Css K0
KV
(1)应用:已知K0,可计算Css;或已知 Css,可计算K0.
例:
(2)结论:单室单剂量静脉滴注稳态血 药浓度的大小与滴注速度K0成正比。
如图:如K0增加一倍,则CSS也增加一倍,但 达到稳态的速度与滴注速度无关。
dXa KaXa dt
dX KaXa KX dt
二、血药浓度与时间的关系
X KaFX0 (eKt eKat ) Ka K

C KaFX 0 (eKt eKat )
V (Ka K )
讨论(1)此两式表示单室模型单剂量血 管外给药血药浓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第二章 单室模型 根据取样的不同,可分为
血药浓度法 尿药浓度法
第一节 静脉注射
一、血药浓度法
(一)模型的建立
K
x0
X(t),V
速度方程:
dX KX dt
dx/dt表示体内药物的消除速度 负号表示体内药量随时间而下降。
(二)血药浓度与时间的关系
X=X0e-kt C=C0e-kt C0:t=0时的血药浓度; 讨论:
(四)基本参数的求算
基本思路:一次静脉注射给药后,测得 不 同 时 间 ti 的 血 药 浓 度 Ci(i=1,2,3,4… n),以lgC对t作图,可得一条直线。

斜率 → K;

截距 → C0→ V
1、图解法 在直线上找两点求斜率
斜率= lg C2 lg C1 t2 t1
t1/ 2
如经过的时间为n个半衰期,可 以计算经过一定的时间后,体内 血药浓度为初始浓度的百分数;
C

C0
(1 2
)n
X

X
0
(
1 2
)n
n=1时,即经过1个半衰期,C=50%C0; n=2时,即经过2个半衰期,C=25%C0; n=3 时 , 即 经 过 3 个 半 衰 期 ,
C=12.5%C0; n=7 时 , 即 经 过 7 个 半 衰 期 ,
dXu KeX dt
dXu/dt为尿药排泄速度; Xu为t时间排泄于尿中原型药物的累积量; X为t时间体内药量; Ke为肾排泄速度常数。
3 工作方程
lg
dXu dt


K 2.303
t

lg
KeX
0
以 平 均 速 度 Δ Xu/Δ t 代 替 瞬 时 速 度
dXu/dt,以中点时间tc代替t,则得
C
X
* 0
eKt

K0
(1 eKt )
V
KV
例题
单室模型静脉滴注总结
一、基本药时关系
C K0 (1 eKt ) KV
二、药时曲线 三、基本计算 (一)已知t,计算C;或已知C,计算t。 (二)Css=K0/KV
结论:单室单剂量静脉滴注稳态血药浓度的大 小与滴注速度K0成正比,与K成反比。

0.693 K
K=-斜率× 2.303
2 线性回归法
K lg C 2.303t lg C0 即方程可写成: Y=a+bt 方法:根据最小二乘法的原理对实验数 据作线性回归,可得一斜率为b、截距为 a的直线方程,从斜率可求出K,从截距 可求出V。
(1) (2)
(3) (4)
n=1,即经过1个半衰期,fss=50%; n=2,即经过2个半衰期,fss=75%; n=3,即经过3个半衰期,fss=?%; n=4,即经过4个半衰期,fss=?%;
3 达稳态某一分数所需要的时间:
n 3.32lg(1 fss)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