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景抒情诗教师版
即景抒情诗四首上课用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注释 古人、来者:都是指像燕昭王那样的贤明君主。
(燕昭王:战国时代爱惜人才的贤君。礼遇乐毅、郭隗,
还接受郭隗建议,筑黄金台以延请天下奇士。未几,招
2、细节传情:
• 通过描绘人物的动作和细节传达情思。 •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二句,写出多情人由 怀远而苦思,由苦思而难眠,由难眠而怨长夜的种种动 作过程,包含着有情人深沉的主观感情色彩。 •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二句,句中的“怜” 和“觉”两个动词,使诗中人对远人思念之情得到充分 表达,这是因望月而怀人,又因怀人而望月的情景相生 写法,它勾勒出一个烛暗月明,更深露重,人单思苦, 望月怀远的幽清意境,形象写出了诗人凝神望月而相思 难抑的情形。 • 不能把可爱的月光赠给远人,那怎么办呢? 既然现 实中不能与远人相见,那就回到卧榻上睡觉吧,在梦里 也能与远人相会啊。表达深切的思念之情。
3、构思精巧:
• 因望而怀,寓怀于望 • 开头一句意境雄浑阔大,没有写“望月”,但望的 神情隐约可见,“天涯”二字接得自然,照应到了 “远”,而暗示了“怀”。三、四两句承接前两句来说, 情人相隔,远在天涯,因而生怨,于是通宵望月而怀相 思之苦。五、六句转写相思的客观情状,因怜光满(还 是望)而灭烛,因夜深怀人,不能入睡,月下露水,滋 润披衣(还是怀人所致)。七、八句写月光如此美好,想 抓一把赠给远在天边的“情人”(望月而想到将光辉赠 与对方);如此良辰美景,却天涯阻隔,情何以堪?还是 做个好梦吧,或许能在梦中相见(最终还是无比怀念)。 • 全诗句句扣住“望月”的景色,表达出“怀远”的情感。
即景抒情、山水田园诗(教师)
年级和学科:高二语文选修1主备人:莫兴周审核人:韦献良班级:高二()学生姓名:学号:《即景抒情诗》与《山水田园诗》(教师用)[学习目标]1、了解“即景抒情诗”和“山水田园诗”内容、特点、表现手法和解题技巧。
2、鉴赏《春江花月夜》。
3、课外拓展练习,相关的诗歌鉴赏知识训练。
[学习重点]了解“即景抒情诗”和“山水田园诗”的内容、特点、表现手法和解题技巧。
[学习难点]应用相关知识进行诗歌鉴赏训练。
[学习时数]3课时[学法建议]以读为主,讲、读和讨论相结合。
[学习过程]第一课时★自主学习即景抒情诗即景抒情诗,指的是寓情于景,借助客观景物的描写来抒发诗人主观感情的诗作。
诗人所借助的客观景物,往往是山、水、田园、鱼虫鸟兽等,诗人将个人的强烈感情倾注到客观景物上,使笔下的自然景物也融入了诗人主观情愫。
【风格特点】即景抒情诗往往是含而不露,情丰意密,深切动人,诗人在诗中一般不是直接抒发感情,而是移情于物,融情于景,将自己的感情转移到景物上去,使景物带上感情色彩。
诗人带着有情之眼去观察景物,以有情之笔去描写景物,使感情附着于景物,景物浸染上感情,景生情,情生景,情景交融,浑然无隔。
例如,“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别董大》高适)诗人一下笔便极写天空的广漠,阳光的昏暗和漫天的黄云。
在这天地之间,寒冷的北风又送来纷纷扬扬的大雪,更有“雁阵惊寒”,征人远别。
这诗前面的“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两句,描绘的完全是一派雄浑苍莽的边塞风光,虽然寒凉冷落之意尽在其间,但悲壮的气氛却仍能明显地从字里行间透露出来,面对这样的景物,面对即将远行的朋友,诗人内心的悲壮便透景物完整地呈现出来,只不过还没有明白而已。
后两句“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直接抒情,诗人处处从大处着眼,于大处落墨,写景状情时常总体把握,景为情服务,浑然天成;奋笔疾书,直吐胸臆。
因此,在整体理解即抒情诗的时候,必须从这类诗歌的整体风格入手,充分体味景特的特征,感悟诗人由此景生发了怎样的感情。
即景抒情诗大全
即景抒情诗大全
即景抒,是指寓情于景,借助客观景物的描写来抒发诗人主观感情的诗作。
诗人在诗中不是直接抒发感情,而是移情于物,融情于景,将自己的感情转移到景物上去,使景物带上感情色彩。
送灵澈上人
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
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
(斜阳一作:夕阳)
送灵澈上人归嵩阳兰若
南地随缘久,东林几岁空。
暮山门独掩,春草路难通。
作梵连松韵,焚香入桂丛。
唯将旧瓶钵,却寄白云中。
送刘萱之道州谒崔大夫
沅水悠悠湘水春,临歧南望一沾巾。
信陵门下三千客,君到长沙见几人。
渡湘江
迟日园林悲昔游,今春花鸟作边愁。
独怜京国人南窜,不似湘江水北流。
泛舟送郑卿入京
帝坐蓬莱殿,恩追社稷臣。
长安遥向日,宗伯正乘春。
相宅开基地,倾都送别人。
行舟萦渌水,列戟满红尘。
酒助欢娱洽,风催景气新。
此时光乃命,谁为惜无津。
第 1 页共2 页
奉和七夕侍宴两仪殿应制
一年衔别怨,七夕始言归。
敛泪开星靥,微步动云衣。
天回兔欲落,河旷鹊停飞。
那堪尽此夜,复往弄残机。
赋得妾薄命
草绿长门掩,苔青永巷幽。
宠移新爱夺,泪落故情留。
啼鸟惊残梦,飞花搅独愁。
自怜春色罢,团扇复迎秋。
第 2 页共2 页。
即景抒情诗
即景抒情诗好啦,咱就来说说这即景抒情诗。
嘿,你说这即景抒情诗啊,就像是生活里的一场小惊喜!就好比你走在路上,突然看到天边那一抹绚丽的晚霞,哇塞,那感觉,是不是一下子就涌上心头啦?咱平常看到的那些花花草草、山山水水,都能成为即景抒情诗的素材呀。
你想想,一朵小花在风中摇曳,它好像在跟你诉说着什么呢。
这时候,你要是有点感触,那可不就能写出一首小诗来嘛。
就像有时候,你心情超好,看着蓝天白云都觉得特别美,这时候不写点啥来抒发一下,都觉得对不起这美景呢!又或者你心情不太好,看到那下着雨的阴沉天空,哎呀,那种惆怅的感觉也能变成诗呀。
写即景抒情诗,可不需要你有多高深的学问,只要你有一颗善于感受的心就行。
就跟咱过日子似的,平平常常的小事儿也能有大乐趣。
你看到那秋天的落叶飘下来,是不是感觉时间过得好快呀,这就能写呀!看到那春天的新绿冒出来,哇,生命的力量,不也能写嘛!咱不用刻意去追求什么华丽的词藻,就用咱最朴实最真诚的语言去表达就行。
比如说,你看到那月亮挂在天上,你就直接说:“哇,今晚的月亮好圆啊!”这多实在呀。
然后再加上点自己的感受,比如:“看着这月亮,我好想家呀。
”这不就成了嘛。
你可别小瞧了这即景抒情诗,它能让你的情感有个出口,让你的心情变得不一样。
就好像你心里有个小秘密,通过诗给说出来了,多痛快呀!而且呀,等你以后再回头看这些诗,你会想起当时的情景,当时的心情,那感觉,啧啧,可有意思啦。
你说,这即景抒情诗是不是咱生活中的小确幸呢?咱随时随地都能来上一首,把那些美好的瞬间都给留住。
不管是开心的、难过的、激动的、平静的,都能变成诗里的情感。
所以啊,大家都别害羞,大胆地去写即景抒情诗吧!让我们用诗来记录生活,用诗来表达我们的情感,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难道不是吗?。
即景抒情诗四首(粤教版高二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
即景抒情诗四首(粤教版高二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第 4课即景抒情诗四首 三维目标1、知识与技能:背诵、默写诗歌,诗人生平及思想内容。
2、过程与方法:学习作者是如何运用即景抒情的表现手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充分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潜能,了解不同内容诗歌的不同特点以及艺术风格,通过这些诗歌体会即景抒情的表现手法,让学生得到情感的体验,精神的陶冶和以及进一步提高对美的认识。
教学重点:1、 教学难点:2 教学工具:多媒体电脑平台 教学时数: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登幽州台歌1.作者及写作背景简介陈子昂 (661—702),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属四川)人。
二十四岁中进士,因《谏灵驾人京书》一文为武则天所赏识,用为麟台正字(秘书省属官),后任右拾遗。
三十八岁时退职返乡,不久被县令段简害死于狱中。
此诗作于武则天万岁通天元年 (696)。
当时,契丹李尽忠、孙万荣等攻陷营州。
武则天委派武攸宜率军征讨,陈子昂在军中任参谋,随同出征。
武为人“轻无将略”,不到一年兵败,情况危急。
陈子昂向武进言,请求遣万人为前驱击敌,武不允。
子昂“自以官在近侍,又参预军谋,不可见危而惜身苟容。
他日又进谏,言甚切至……乃署以军曹。
子昂知不合,因箝默下列,但兼掌书记而已。
因登蓟北楼,感者乐生、燕昭之事,赋诗数首,乃泫然流涕而歌曰:‘前不见古人……'时人莫不知也。
” (卢藏用《陈子昂别传》)幽州台,又称蓟北楼、蓟丘、燕台,传说为燕昭王为招纳人才所筑的黄金台。
燕昭王为战国时燕国君主,求贤若渴,礼贤下士,召来乐毅等奇士,国力大盛。
但在《战国策》、《史记》中皆未见筑台之事,汉末孔融《论盛孝章书》云:“昭王筑台,以尊郭隗。
”筑台之说始见于此。
魏晋以后,始有燕昭主筑黄金台之说,但说法不一。
蓟丘,故址在今北京德胜门外。
2、读作品。
3.基本解读这首诗写诗人登幽州台之时对宇宙、社会和人生的深刻思索和感慨。
即景抒情的诗
即景抒情的诗《即景抒情的诗一》“夕阳西下美如画,心情舒畅乐开花。
”你看那夕阳染红了天边,就像一幅绚丽的画卷。
难道你不想沉浸在这样的美景中吗?就像在梦幻的世界里,让人陶醉。
看到夕阳,心情都变好了。
结论:夕阳美景让人心情舒畅。
《即景抒情的诗二》“花开满园香四溢,快乐满溢笑嘻嘻。
”那花园里的花开得正艳,香气扑鼻。
就像置身于花的海洋,让人沉醉。
难道你不想在这样的花园里玩耍吗?快乐都要溢出来了。
结论:花开满园带来快乐。
《即景抒情的诗三》“细雨飘落润万物,宁静祥和心舒服。
”小雨淅淅沥沥地下着,滋润着大地。
就像温柔的抚摸,让人安心。
难道你不想感受这份宁静吗?心里特别舒服。
结论:细雨带来宁静祥和。
《即景抒情的诗四》“星空璀璨闪光芒,梦想飞扬心敞亮。
”夜晚的星空,星星闪烁着耀眼的光芒。
就像无数的梦想在闪耀,让人充满希望。
难道你不想追逐自己的梦想吗?心情格外敞亮。
结论:璀璨星空激发梦想。
《即景抒情的诗五》“大海辽阔浪奔腾,豪情满怀向前冲。
”大海一望无际,海浪汹涌澎湃。
就像勇敢的战士,让人充满豪情。
难道你不想在大海中畅游吗?勇敢地向前冲。
结论:辽阔大海唤起豪情。
《即景抒情的诗六》“雪山巍峨白如玉,纯洁神圣心敬意。
”雪山高耸入云,洁白无瑕。
就像神圣的殿堂,让人充满敬意。
难道你不想仰望这雪山吗?心里特别纯洁。
结论:巍峨雪山带来神圣感。
《即景抒情的诗七》“森林茂密绿如茵,清新自然心欢欣。
”森林里绿树成荫,生机勃勃。
就像天然的氧吧,让人心情愉悦。
难道你不想在森林里漫步吗?开心得很呢。
结论:茂密森林带来清新自然。
《即景抒情的诗八》“秋风凉爽吹落叶,思绪飘飞忆往昔。
”秋风轻轻吹过,落叶飘舞。
就像时光的使者,让人回忆起过去。
难道你不想在秋风中沉思吗?思绪飘得老远。
结论:凉爽秋风引发回忆。
《即景抒情的诗九》“冬雪皑皑白世界,宁静美丽心喜悦。
”冬天的雪覆盖了大地,一片洁白。
就像童话的世界,让人喜悦。
难道你不想在雪地里玩耍吗?宁静又美丽。
即景抒情诗教师版
2012-12-18日期:审核:张锦娴主备:何兰《唐诗宋词元散曲》之即景抒情诗古代即景抒情诗阅读鉴赏专题教学目标: 1. 了解即景抒情诗相关知识,通过诗例加深对即景抒情诗的认识。
2. 利用总结的即景抒情诗相关知识对其他即景抒情诗进行鉴赏。
通过诗中景和事,体会诗人在特定时空背景下的内心情怀。
3.了解即景抒情诗相关知识,通过诗例加深对即景抒情诗的认识。
教学重点:体会诗人在特定时空背景通过诗中景,教学难点:利用总结的即景抒情诗相关知识对其他即景抒情诗进行鉴赏;下的内心情怀。
一、即景抒情诗概述(一)概念即景抒情诗,指的是寓情于景,借助客观景物的描写来抒发诗人主观感情的诗作。
(二)特点即景抒情诗往往含而不露,蕴藉悠远,情丰意密,深切动人。
诗人在诗中大多不是直接抒发感情,而是以有情之笔去描写景物,移情于物,融情于景。
景生情,情生景,情景交融,浑然无隔。
但也有一小部分即景抒情诗采用了直抒胸臆的方式。
(三)思想内容、借景、物、事寄托身世之感:或抒写怀才不遇、沉居下位之苦;或感发其报国无门、不为当道所重之愤;1 或逞其离愁别绪、物是人非之感;或叙其命运无常、孤苦无助之难。
、借景、物、事表达忧国忧民之心:或寄寓作者的政治理想;或倾诉君国之忧、家国之仇;或抒发盛衰之2 感、兴亡之叹。
3、借景、物、事抒写自然之景生活之趣:或乐生活闲适;或喜自然美景。
(四)常见艺术手法 1、抒情方式(1)触景生情:诗人见到某一景物,某一场景后,油然而引出某种情感的抒发。
黄巢题菊花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
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
【注】青帝:司春之神。
自己若做了青帝就因此有了下面的感慨:因见到菊花在秋天开放时冷寂,蝴蝶也难得飞来采掇菊花的幽芳,要改变菊花处境,让它在春天同桃花一齐开放。
诗人触景生情,抒发了对菊花开不逢时的惋惜和不平之情。
)借景抒情:是指作者带着强烈的主观感情去描写客观景物,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感情、表达的思想寄寓在2(此景此物中,通过描写此景此物予以抒发。
即景抒情诗四首
即景抒情诗四首即景抒情诗四首即景抒情诗,指的是寓情于景,借助客观景物的描写来抒发诗人主观感情的诗作。
即景抒情诗篇一:塞鸿秋·浔阳即景作者:周德清朝代:元代长江万里白如练,淮山数点清如淀,江帆几片疾如箭,山泉千尺飞如电。
晚云都变露,新月初学扇,塞鸿一字来如线。
译文万里奔流的长江,像一匹白色的素绢;对岸几处小点,像是染上了青色的颜料,那是淮地的远山。
几片白帆,箭一般地驶过了江面;而近处的高山上,长长的泉流飞下,犹如一道流电。
天色渐渐昏黄,暮色中的云层难以分辨,仿佛化作了这满地的露点。
一钩新月模仿着扇形,在天上高悬。
逼近了,逼近了,成“一”字的横线在空中排开,那是北方飞来的大雁。
注释浔阳:今江西九江市。
即景:写眼前景物。
练:白绢。
淮山:泛指长江以北淮河流域的山。
淀:同“靛”,即靛青,一种青兰色染料。
江帆:江面上的.船。
“新月”句:新月开始像团扇那样圆了起来。
塞鸿:边地的鸿雁。
新月初学扇:言新出的月亮,圆得象团扇似的。
班婕妤《怨歌行》:“裁成合欢扇,团团似明月。
”即景抒情诗篇二:《即景》原文竹摇清影罩幽窗,两两时禽噪夕阳。
谢却海棠飞尽絮,困人天气日初长。
《即景》译文竹子在微风中将清雅的影子笼罩在幽静的窗户上,成双成对的鸟儿正在夕阳下尽情地喧噪鸣叫。
在这海棠花凋谢、柳絮飞尽的初夏,只觉炎热的天气世人感到乏困,白昼也开始变得漫长。
即景抒情诗篇三:淅淅沥沥的雨滴或许读得懂漫步她怀里的人们她用轻轻的亲吻唤起我一丝雨中漫步的情怀一脚踏入清风园封存已久的心一下子舒朗这就是熟悉的后园么这就是我眼里曾经小的没几多景致的清风园么飘渺的雨幕里她一如一位含羞半遮面的婷婷女子她的美她的气质原来一直都藏在那一颗素心里几树悄悄丰腴脸颊绯红的石榴几点洁白如玉出淤泥不染的莲花几枝色彩艳丽香味沁人心脾的月季几簇星星点点云霞般飘落草丛的各色小花几只自在娇燕缠绵翻飞绿树红花当中的倩影几尊风清气正蕴意深远隐身其间的雕塑即景抒情诗篇四:原来每一步都会有不一样的色彩不一样的韵致不一样的感受不一样的触动都只为这更是一个容纳古今的大美世界你不见百姓挥泪送清官海瑞泪别众乡亲你不见反腐画廊多笑颜警钟长鸣震心田你不见弟子规里有孝悌二十四孝图里见美德你不见观莲亭里有廉洁沐风亭中存正气雨滴在轻吟雨中的我在观景景中的她在读我就放声高歌吧把梦想唱进歌里让信念化成点点音符把执着融入园中让追求化成滴滴细雨擎一枚检徽洒一路歌声捧一颗丹心铸一路凯歌唯愿我就是清风园里的精灵一个……。
即景抒情诗
即景抒情诗即景抒,指的是寓情于景,诗人借助客观景物的描写来抒发自己主观感情的诗作。
渡湘江迟日园林悲昔游,今春花鸟作边愁。
独怜京国人南窜,不似湘江水北流。
登幽州台歌陈子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送灵澈上人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
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
(斜阳一作:夕阳)望月怀远张九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念奴娇·过洞庭洞庭青草,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
玉界琼田三万顷,著我扁舟一叶。
素月分辉,银河共影,表里俱澄澈。
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
(著同:着)应念岭海经年,孤光自照,肝胆皆冰雪。
短发萧骚襟袖冷,稳泛沧溟空阔。
尽挹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
扣舷独啸,不知今夕何夕。
(沧溟一作:沧浪)春江花月夜(张若虚)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粤教版高二语文选修1《即景抒情诗四首》学案教师版
4.《即景抒情诗四首》学案组别:姓名:成绩:学习目标:1、了解什么叫做即景抒情诗以及即景抒情诗所包含的内容;了解作者陈子昂、张若虚、张九龄;背诵《春江花月夜》。
2、总结古人表达思念之情的方式;学会将诗句转变成画面情境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3、感受陈子昂怀才不遇的孤独感;理解张若虚对至真爱情的讴歌,对人生哲理、无限宇宙的探求;领悟张九龄抒发的无尽相思之情。
学习重点:1、了解什么叫做即景抒情诗以及即景抒情诗所包含的内容,学会将诗句转变成画面情境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2、感受陈子昂怀才不遇的孤独感;理解张若虚对至真爱情的讴歌,对人生哲理、无限宇宙的探求;领悟张九龄抒发的无尽相思之情。
学习难点:感受陈子昂怀才不遇的孤独感;理解张若虚对至真爱情的讴歌,对人生哲理、无限宇宙的探求;领悟张九龄抒发的无尽相思之情。
课时安排: 2课时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了解什么叫做即景抒情诗以及即景抒情诗所包含的内容;了解作者陈子昂、张九龄;2、感受陈子昂怀才不遇的孤独感;领悟张九龄抒发的无尽相思之情。
学习重难点:了解什么叫做即景抒情诗以及即景抒情诗所包含的内容;感受陈子昂怀才不遇的孤独感;领悟张九龄抒发的无尽相思之情。
学习过程:一、自学交流即景抒怀,指的是诗人因眼中所见引起了心中的某种感触,于是描绘当时的景物来抒发自己的感慨。
即景抒怀题材广泛,诗人往往是兴之所至,妙手偶得,多有一些佳句。
借景抒情诗,指的是借助客观景物的描写来抒发诗人主观感情的诗作。
诗人在诗中不是直接抒发感情,而是移情于物,融情于景。
诗人带着有情之眼去观察景物,以有情之笔去描写景物,使感情附着于景物,景物浸染上感情,景生情,情生景,情景交融,浑然无隔。
即景抒怀诗是先有“景”后有“情”,“情”是因了“景”的触动而起的,借景抒情诗先有“情”,后有“景”,诗人是为“情”而找“景”。
2、鉴赏要点:把握景物的特征和寓意,进而感受诗歌情景交融的意境。
(意境:作者主观情感与自然客观物象融合的整体。
高二语文选修1即景抒情诗四首粤教版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表现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感慨?
古人是指古代那些能够礼贤下士的贤明君主,象燕昭王那样前代的贤君既不复可见,后来的贤明之主也来不及见到,自己真是生不逢时,政治抱负不能实现,这使他心情非常苦闷。作者俯仰古今,表现了诗人失意的境遇和寂寞苦闷的情怀。
作者登台远眺时,只见茫茫宇宙,寥廓绵长,天长地久,写出了空间的广阔。
鉴赏品读
赏析“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月光皎洁,万籁俱寂,一阵轻微的敲门声,就惊动了宿鸟,或是引起鸟儿一阵不安的噪动。作者抓住了这一瞬即逝的现象,来刻画环境之幽静,以动衬静,体现了环境的幽居的静寂。
思考:
“僧敲月下门”初拟用为“僧推月下门”,你认为“推”“敲”两字哪个字用得更好,为什么?
全诗紧紧围绕“望月”而展开,从望月写到怀人,从灭烛写到披衣,由室内写到室外,又由室外回到室内,从月升写到月沉,同相思写到入梦。由景入情,情景相生。
三、语言明快铿锵,细细品味,余甘无尽。
诗人望见明月,立刻想到远在天边的亲人,此时此刻正与我同望。有怀远之情的人,难免终夜相思,彻夜不眠。身居室内,灭烛望月,清光满屋,更觉可爱;披衣出户,露水沾润,月华如练,益加陶醉。如此境地,忽然想到月光虽美却不能采撷以赠远方亲人,倒不如回到室内,寻个美梦,或可期得欢娱的约会。
张久龄
望月怀远 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 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 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 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 还寝梦佳期。
诵读品情:
整体感知: 这是抒写怀念远方之人的诗作。月夜独处,最易牵动对远方之人的思念。诗歌从“天涯共此时”的明月到“不堪盈手赠”的明月,以明月作媒介,寄托了对远人的思念。
玄宗欲以范阳(今北京)节度使张守为相,以朔方(今宁夏灵武南)节度使牛仙客为尚书,九龄都反对,玄宗不悦,李林甫更进谗言,迁九龄为尚书右丞相,罢知政事。不久又因他荐举的监察御史周子谅弹劾牛仙客,触怒玄宗,贬为荆州长史。二十八年卒。初,安禄山讨奚、契丹,战败,被执送京师。九龄主张按军法处以极刑,玄宗不从。及安禄山反,玄宗奔蜀,思及此事,为之流涕,遣使至曲江祭九龄。九龄才思敏捷,文章高雅,诗意超逸。有《曲江集》20卷传世。
即景抒情诗四首 (上课)
曹植《送应氏》:“天地无终极,人命若朝霜” 阮籍《咏怀》:“人生若尘露,天道邈悠悠。” 唐代刘希夷的《代悲白头翁》,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 年年人不同。 李白《把酒问月》: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古诗十九首》: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 苏轼: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曹操: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登幽州台歌
前不见古人, 后 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
独怆然而泣下。
鉴赏品读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表现了 作者怎样的人生感慨? 古人是指古代那些能够礼贤下士的贤 明君主,象燕昭王那样前代的贤君既不复 可见,后来的贤明之主也来不及见到,传 达了诗人生不逢时、抑郁不平之气。 作者俯仰古今,表现了诗人失意的境遇 和寂寞苦闷的情怀。
鉴赏“念天地之悠悠”
作者登台远眺时,只见茫茫宇宙,寥廓 绵长,天长地久,写出了空间的广阔。 “独怆然而泣下”体现 了什么情感? 作者面对悠悠天地, 不禁感到孤单寂寞,悲 从中来,怆然流泪了。 本篇以慷慨悲凉的调子, 抒发了怀才不遇的孤寂。
即景抒情诗: 借歌咏自然景物中的山、水、田园等景 物,或借景抒情,或情景交融,表达了作 者的思想感情。作者笔下的自然景物都融 入了作者的主观情愫。
主要内容:1、借景表达自己与众不同,厌 倦官场,不愿同流合污的高贵品质。 2、表达报国无门、怀才不遇等感伤;表达 客居他乡,怀友思亲的感情,或其他或喜或 悲或忧的感情。 3、描写自然景物,表现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和追求。
八句起句就气势磅礴,“连海平”写平面,
写境界之阔;“共潮生”写立体,写气势之壮。
三、四句又把这种辽阔壮观之景推展到无限远处, 接下去的四句则又收回视线,专注于近处的绿洲 与沙滩,既放得去,又收得拢。首四句重在写江 与月,后四句重在写花与月。这样,春、江、花、
原创精品教案 即景抒情诗
即景抒情诗高州一中高二语文备课组教学目标:1、了解即景抒情诗的内容、诗人生平及思想内容。
2、能够背记《辛夷坞》《望月怀远》。
3、训练将诗句转变成画面情境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
教学重点:了解即景抒情诗的内容、诗人生平及思想内容。
教学难点:训练将诗句转变成画面情境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课时安排:4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以即景抒情诗导入:即景抒情诗,指的是寓情于景,借助客观景物的描写来抒发诗人主观感情的诗作。
诗人在诗中不是直接抒发感情,而是移情于物,融情于景,将自己的感情转移到景物上去,使景物带上感情色彩。
诗人带着有情之眼去观察景物,以有情之笔去描写景物,使感情附着于景物,景物浸染上感情,景生情,情生景,情景交融,浑然无隔。
即景抒情诗往往是含而不露,蕴藉悠远,情丰意密,深切动人。
1、鉴赏要点:把握景物的特征和寓意,进而感受诗歌情景交融的意境。
(意境:作者主观情感与自然客观物象融合的整体。
)2、主要内容: 1)借景表达自己与众不同,厌倦官场,不愿同流合污的高贵品质。
2)表达报国无门、怀才不遇等感伤。
表达客居他乡,怀友思亲的感情,或其他或喜或悲或忧的感情。
3)描写自然景物,表现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二、经典重温让学生运用所学方法,根据即景抒情诗的特点,试着鉴赏白居易的《草》。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注释】“又送”两句诗意,本自《楚辞·招隐士》:“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
”附赏析:首句即入题。
多么茂盛(“离离”)的原上草啊,这话看来平常,却抓住“春草”生命力旺盛的特征,可说是从“春草生兮萋萋”脱化而不着迹,为后文开出很好的思路。
野草是一年生植物,春荣秋枯,岁岁循环不已。
“一岁一枯荣”意思似不过如此。
然而写作“枯──荣”,与作“荣──枯”就大不一样。
如作后者,便是秋草,便不能生发出三、四的好句来。
两个“一”字复叠,形成咏叹,又先状出一种生生不已的情味,三、四句就水到渠成了。
中考语文写景抒情类诗文连读(教师版)
中考语文写景抒情类诗文连读训练命题人:初三语文备课组姓名:班级:评价:1.【2020•玄武区二模】阅读古诗文,完成下列各题。
月夜登湖心亭柳如是①碧草河西水上亭,和烟和月复空冥。
芙蓉曲断金波冷,杨柳姿深天外青。
涌夜②何人吟落木,春江一望却侵星③。
遥怜处处烽烟事④,长啸无心阁自凭。
【注】:①柳如是:明末清初女诗人,喜结交抗清义士。
②涌夜:永夜,长夜。
③侵星:指拂晓。
④烽烟事:此时值明末,清兵南下。
甘凤池江南江宁人。
少以勇闻。
康熙中,客京师贵邸。
力士张大义者慕其名,自济南来见。
酒酣,命与凤池角①,凤池辞,固强之。
大义身长八尺余,胫②力强大,腾跃若风雨之骤至。
凤池却立倚柱,俟其来,承以手,大义大呼仆。
即墨③马玉麟,长躯大腹,以帛约身,缘墙升木,捷于猱④。
客扬州巨贾家,凤池后至,居其上。
玉麟不平,与角技,终日无胜负。
凤池曰:“此劲敌,非张大义比!”明日又角,数蹈其瑕,玉麟直前擒凤池,以骈指却之,玉麟仆地,惭遁。
凤池尝语人曰:“吾力不逾中人,所以能胜人者,善借其力以制之耳。
”又善导引术⑤,同里谭氏子病瘵⑥,医不效,凤池于静室窒牖户⑦,夜与合背坐,四十九日而痊。
喜任侠,接人和易,见者不知为贲、育⑧。
(选自《清史稿》,中华书局1977年版,有删节)【注】:①角:比试、较量。
②胫:小腿。
③即墨:地名。
④猱:猿属,善攀援。
⑤导引术:传统养生健体之法。
⑥瘵:疫病,一般指痨病。
⑦窒牖户:关闭门窗。
⑧贲、育:战国时勇士孟贲和夏育的并称。
(1)下列加点词意思不同的一项是()A.大义大呼仆.前仆.后继 B.以.帛约身以.卵击石C.数.蹈其瑕不可胜数. D.见者不知为.贲育天下为.公(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吾力不逾中人,所以能胜人者,善借其力以制之耳。
(3)对《月夜登湖心亭》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湖心亭周围碧草丛生,水上烟与月交融,俯仰之间,一派清寂。
B.“金”“青”两字着力于色彩,写出月光的皎洁和杨柳的葱郁。
即景-诗歌
即景-诗歌
我们小组上了场,
锣鼓家伙一起响,
四人说段三句半,
咚锵!
欢庆元旦喜气浓,
我们教室乐融融,
今天举行大联欢,
高兴!
在座老师真不少,
叫声园丁*苦了,
先给你们拜个年,
老师好!
谢完老师祝同学,
新年进步学业成,
师生欢聚迎新年,
玩通宵!
诸位同学你们听,
欢声笑语气氛浓,
团结学习一整体,
齐心!
电大学习整三年,
工作学习加生活,
一天到晚团团转,
真忙!
说了同学说班级,
脱产电大末班车,
二十五人来乘坐,
01级!
出勤记律到课率,社会实践和劳动,我们集体样样行,没说的!
排球足球乒乓球,运动场上显身手,职教处里争优先,第一!
现在共勉我学友,勤奋学习要刻苦,工厂发展需人才,努力!
厂兴我荣我要富,厂衰我耻我要苦,目标就是技术员,调度!
与时俱进奔小康,解放思想路程长,今天奋发明成功,理想!
说到此时要结尾,老师笑了同学乐,我们到此就收场,Bye-Bye!。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代即景抒情诗阅读鉴赏专题教学目标:1. 了解即景抒情诗相关知识,通过诗例加深对即景抒情诗的认识。
2. 利用总结的即景抒情诗相关知识对其他即景抒情诗进行鉴赏。
3. 通过诗中景和事,体会诗人在特定时空背景下的内心情怀。
教学重点:了解即景抒情诗相关知识,通过诗例加深对即景抒情诗的认识。
教学难点:利用总结的即景抒情诗相关知识对其他即景抒情诗进行鉴赏;通过诗中景,体会诗人在特定时空背景下的内心情怀。
一、即景抒情诗概述(一)概念即景抒情诗,指的是寓情于景,借助客观景物的描写来抒发诗人主观感情的诗作。
(二)特点即景抒情诗往往含而不露,蕴藉悠远,情丰意密,深切动人。
诗人在诗中大多不是直接抒发感情,而是以有情之笔去描写景物,移情于物,融情于景。
景生情,情生景,情景交融,浑然无隔。
但也有一小部分即景抒情诗采用了直抒胸臆的方式。
(三)思想内容1、借景、物、事寄托身世之感:或抒写怀才不遇、沉居下位之苦;或感发其报国无门、不为当道所重之愤;或逞其离愁别绪、物是人非之感;或叙其命运无常、孤苦无助之难。
2、借景、物、事表达忧国忧民之心:或寄寓作者的政治理想;或倾诉君国之忧、家国之仇;或抒发盛衰之感、兴亡之叹。
3、借景、物、事抒写自然之景生活之趣:或乐生活闲适;或喜自然美景。
(四)常见艺术手法1、抒情方式(1)触景生情:诗人见到某一景物,某一场景后,油然而引出某种情感的抒发。
题菊花黄巢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
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
【注】青帝:司春之神。
因见到菊花在秋天开放时冷寂,蝴蝶也难得飞来采掇菊花的幽芳,因此有了下面的感慨:自己若做了青帝就要改变菊花处境,让它在春天同桃花一齐开放。
诗人触景生情,抒发了对菊花开不逢时的惋惜和不平之情。
(2)借景抒情:是指作者带着强烈的主观感情去描写客观景物,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感情、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此景此物中,通过描写此景此物予以抒发。
端居①李商隐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②。
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
【注】①端居:闲居。
②素秋:秋天的代称。
该诗第三、四句在艺术手法上的最大特点是借景抒情。
诗人借助对“青苔”、“红树”以及“雨”景、“月”的描写,赋予客观景物以浓厚的主现色彩,表达了悲愁、孤寂和思亲的情感,营造出了冷寂、凄清的氛围。
“借景抒情”与“触景生情”的区别:“借景抒情”是先有情,源情而选景。
“触景生情”是先见景,自然景物的变化触发了作者的联想,触动了作者内在的思想感情。
(3)、情景交融:也叫寓情于景。
是指诗人把自己的主观感情熔铸到笔下描写的客观景物中,笔下的景物渗透了作者的的强烈感情(如欢乐、悲哀、苦闷、彷徨等),景中有情,情中见景,景与情完全融合在一起。
“寓情于景”与“借景抒情”的区别:“借景抒情”表达感情相对比较直接,读完诗歌后的感受是见“情”不见“景”。
“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表达感情时正面不着一字,读完诗歌后的感受是见“景”不见“情”,但是滁洲西涧韦应物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诗人运用了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手法。
四句都是写景,但句句与自己的处境暗合,景物融进了诗人自己的情感。
诗人独爱自甘寂寞安贫守节的涧边幽草,无意居高媚时的黄鹂。
郊野渡口一幅水急舟横的悠闲景象,表露出诗人恬淡的胸襟以及不在其位,不得其用的无奈而忧伤的情怀。
(4)直抒胸臆。
有的即景抒情诗在写景后直接抒发内心感怀。
2、描写手法:(1)虚实相生。
虚写就是指借助想象或回忆写现实中看不见的场景,“虚”指想象景、梦中场景或回忆之景和事;实写,就是指对眼前实在的景物或场面进行描写,“实”指眼前景和事。
虚写和实写相结合,由“实”而“虚”,或由“虚”而“实”,二者相互映衬,使主人公的情感得以完全抒发。
例如:《月夜》中诗人设想妻子独自一人倚窗望月思己的情景表达自己对家人的爱和思念;《梦游天姥吟留别》中“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
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
”想象了梦境中的天姥山奇景,表达了对山水的钟爱。
(2)动静结合,以动衬静.例如:“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王维《鸟鸣涧》)、“唯有北山鸟,经过遗好音”(王安石《半山春晚即事》)(3)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
对描写对象进行正面的、直接的描写是正面描写;对描写对象周围的相关事物进行描写,使对象更鲜明突出的手法是侧面描写。
正面描写能直接凸显诗人的情感,明确表达主旨;侧面描写是对正面描写的有益补充,能激发读者的想象力,收到以少胜多的效果。
如白居易的《杨柳枝词》“一树春风千万枝,嫩于金色软于丝。
永丰西角荒园里,尽日无人属阿谁?”第一二句运用正面描写,描写了春天杨柳的娇美形态。
又如陈与义的《雨》:“潇潇十日雨,稳送祝融归。
燕子经年梦,梧桐昨暮非。
一凉恩到骨,四壁事多违。
衮衮繁华地,西风吹客衣。
”其中,首联直接写连续十日的潇潇细雨,送走炎炎夏日;接下来却不从正面写雨势、雨景,而是通过侧面写动植物和人在雨中的情形和感受来写雨,从而形成一种若即若离之妙。
3、衬托衬托,是利用事物间相似或对立的条件,以一些次要事物为陪衬来突出主体事物。
衬托分为正衬和反衬两种。
(1)正衬:利用事物间的近似条件来衬托主体事物。
例如:登科后孟郊昔日龌龊①不足夸,今朝放荡②思天涯。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注】①龌龊:指处境不如意和思想上的拘谨局促。
②放荡:自由自在,无所拘束。
本首诗,以乐景衬乐情:诗人策马奔驰于春花烂漫的长安道上,描绘出诗人神采飞扬的得意之态。
柳州榕叶落尽偶题柳宗元宦情羁思共凄凄,春半如秋意转迷。
山城过雨百花尽,榕叶满庭莺乱啼。
本首诗,以哀景衬哀情: 在阳春二月见到反常的如秋之景,眼中的花叶尽落之境与心中的凄黯迷惘之情融而为一。
(2)反衬:利用事物间的对立条件来衬托主体事物。
例如:春行即兴李华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
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本首诗,以乐景反衬哀情: 诗中虽然写的是绿草、芳树、山泉、鸟语,都是一些宜人之景,但山花烂熳,鸟语宛转的佳境,但著以“空啼”二字,却成了以乐写哀,以闹衬寂,写出了诗人面对大好山河的寂寞!以乐景衬托诗人凄凉的心境,即兴抒发了国破山河在、花落鸟空啼的愁绪。
它充分显示了诗人对时代的深沉叹惋。
江汉杜甫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
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
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
古来有老马,不必取长途。
本首诗,以哀景反衬乐情:落日、秋风本是一种凄凉的景象,但在此却比喻了诗人正处暮年,与“心犹壮”,“病欲苏”相连,并继之以“老马”自喻,表现了积极入世的精神及老当益壮的情怀。
此外,一些诗景物描写手法中的以动衬静也是属于反衬。
以动写静,更显其静,(四)其他常见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借代、夸张、反问、对偶、双关、用典。
二、即景抒情诗读解方法(一)把握景物特点从以下方面去品读诗句,把握景物特点。
写景的角度:远近、高低、点面;绘形、绘色、绘声写景的手法:正面描写、侧面描写、白描、动静结合、虚实结合、色彩明暗调配、修辞手法等。
(二)抓意象内蕴意象是诗歌中浸染了作者感情的景和物,是作者主观之意和外在客观之象融为一体的艺术形象。
有些意象有着特定的文化意蕴。
例如:(1)望月怀远。
如李白的《静夜思》(2)见落花、落叶而伤春悲秋,或因见秋而思乡。
(3)见流水则思年华易逝,如苏轼看“大江东去”而叹“人生如梦”。
(4)杨柳寄别。
如柳永的《雨霖铃》(“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5)闻雁思归。
如唐代诗人越嘏的《寒塘》(“晓发梳临水,寒塘坐见秋。
乡心正无限,一雁度南楼。
”)(6)听梧桐而心悲凉。
如李清照《声声慢》(“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三)把握诗歌思想情感三、学习《登岳阳楼》(杜甫)(一)知人论世1、杜甫(712-770),字子美,襄阳人。
青年时代漫游各地。
后入长安,困顿十载。
安史乱起,落入叛军之手,后脱逃,任左拾遗。
被贬后投严武,任检校工部员外郎,世称“杜工部”。
晚年漂泊于蜀、湘一带,穷困潦倒,于770年冬死于赴岳州舟中。
有致君尧舜的崇高理想,但命途多舛。
其诗忧国忧民,真实感人,反映重大历史事件,提供生动的社会生活画面,故称“诗史”。
在诗歌创作上各体兼工,遣词造句,精工巧妙,艺术成就极其突出,后人称为“诗圣”。
其诗风格沉郁顿挫。
与李白合称“李杜”。
(二)写作背景此诗为诗人晚年作品,是年(769)诗人已五十七岁。
当时,诗人处境艰难,凄苦不堪,年老体衰,贫病交加,再加上北归无望,全家人寄居在一艘小船上,沿着洞庭湖向南漂泊。
(三)整体感知首联紧扣诗题,点名登临之意;颔联写登临所见;颈联写自己凄苦生活现状;尾联表现自己悲伤难抑的心情。
(四)探究阅读1、首联运用了什么手法?从“昔闻”、“今上”等词语揣摩一下诗人当时登临的心情。
明确:虚实交错,“今”“昔”对比,突出今日登楼赏景,夙愿得偿的兴奋之情。
此外,还暗含“早年抱负,暮年也难以实现”的悲哀。
2、颔联是怎样描绘洞庭湖的雄伟壮观的?试作分析。
明确:广阔无边的洞庭湖水,划开了吴楚的疆界,日月星辰都像是漂浮在湖水中一般。
用夸张的手法描写洞庭湖的雄浑壮阔的景象,上联侧重写洞庭湖水面广阔,汪洋万顷;下联侧重写洞庭湖气势宏大,吞吐乾坤。
“浮”字用得巧妙,动态描写,自然贴切,使意境更加辽阔雄浑,表现了诗人热爱祖国河山的情怀。
3、诗人登楼观景,眼前壮阔的洞庭湖景让诗人生发出了什么样的感慨?明确:在宏大壮阔的洞庭湖面前,诗人顿感自己的渺小无助,自然联想到自己艰难的处境,“无一字”,突出了孤独;“有孤舟”表现了悲苦。
写湖景壮阔,而叙处境凄凉,触景伤情,前后对比,诗境顿时不同。
这是诗人的精心构思,有意拿二者对照,前后映衬,借此引出更深的思索和感慨。
4、尾联与颈联有何联系?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怀?明确:由颈联自伤凄苦自然过渡到尾联感时伤世。
由“亲朋无一字”,自然联想到正是连年的战乱,造成音书不至。
作者在岳阳楼上凭栏远眺北方,想到长年不息的战火,想到饱守战乱之苦的百姓,山河依旧,可国难家愁,年老多病,壮志难酬,悲从中来,难以抑制,怆然涕下,表现了他忧己忧国忧民的情怀。
尾联绾上结下,对拓宽诗的意境,深化其思想内涵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五)归纳小结《登岳阳楼》前四句写景,后四句叙事抒情,通过对洞庭湖雄伟壮阔的景象的描绘,触景生情,抒发了自己年老多病,不能为多难的国家出力的感慨,表现了诗人忧国忧民的伟大胸怀。
四、链接考试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东栏梨花苏轼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
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1)“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画面鲜活生动,作者是怎样表现的?(4分)【参考答案】这两句诗运用了白描的手法,简洁的言词将梨花和柳条的颜色、状态勾勒了出来;此外,也运用了对比的修辞手法,梨花的淡白,柳的深青,这一对比,景色立刻就鲜活了;第二句还用了动态描写,满城飞舞的柳絮,春意之浓,春愁之深,跃然纸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