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犯罪心理学角度探析会计职务犯罪
浅析职务犯罪的心理因素
浅析职务犯罪的心理因素职务犯罪心理的形成,是职务犯罪主体内在动因和外在诱因相互作用、转化的结果。
从总体上说,外因是条件,内因是基础,外因往往通过内因而起作用。
与此同时,职务犯罪心理的形成与一些领导干部个人的性格缺陷有直接关系。
如在认知方面表现为被动感知、易受暗示、不求甚解、善于幻想和盲目模仿等;在意志方面表现为缺乏主见和信念、自控能力差、放纵自己等;在对现实的态度方面表现为自私、贪婪、好色、自负、虚伪、狡诈、挥霍成性等。
研究表明,具有上述性格缺陷的人比较容易形成职务犯罪心理,走上违纪违法道路。
通过对这些个体的心理因素加以分析,归纳涉案人员实施职务犯罪的心理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失衡心理根据亚当斯公平理论,一个人不仅关心自身报酬的绝对量,还关心相对量,即通过与他人比较来确定自身所获报酬是否公平。
这种比较结果将影响今后工作的积极性。
在企业发展过程中,有些领导干部认为自己的贡献大于自身收入,有的甚至与企业主、大款、外商、发达国家公务员盲目攀比,心态严重失衡,认为通过手中权力谋取一定利益“是合情合理的”,尤其是一些过去曾取得过“政绩”的领导干部,认为自己得到的太少而失去的太多,想趁自己还有职有权时捞一把。
对于企业一般员工而言,因薪酬管理中分配差距拉大,同龄人、同单位、同管理待遇有别,同工不同酬等问题而产生心理失衡。
有的人为了能让自己或家人过着吃穿不愁的生活,同时也为了让自己能有更好的前程,完全不管党纪国法,走上了行受贿之路;有的人认为只要企业经济效益好,就能“一俊遮百丑”,开始把自身价值定位于个人收入的高低和生活享乐上,开始沉溺于盲目攀比和虚荣炫耀上;还有的人只看到社会生活中的消极、负面现象,认为现在就是一个富尊穷卑、“笑贫不笑奸”的社会,“有权不用过期作废”,因此利用职务便利进行权钱交易是正常的社会现象,并以此为自己的违法犯罪行为找到借口。
2.贪婪心理贪婪心理就是贪得无厌、永不满足的一种过度膨胀的利己欲求的变态反应。
职务犯罪心理分析及预防对策
职务犯罪心理分析及预防对策职务犯罪预防工作是一个系统的庞大工程,牵涉到国家、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本文从预防职务犯罪工作实际出发,对职务犯罪分子心理活动过程进行详细剖析。
并在剖析的基础上提出从心理角度预防职务犯罪的对策。
一、职务犯罪心理及其表现(一)贪婪心理贪婪。
本质上是一种过度膨胀的利己欲求。
与人们正常的欲望相比。
贪婪心理是过度的、不合理的。
贪婪是一切贪利性犯罪。
尤其对于贪污、贿赂等常见贪利性职务犯罪而言,是该类犯罪的共有心理,也是该类犯罪的最原始心理动机及诱因。
贪欲。
让人为了钱财。
可以不择手段、铤而走险。
采取各种形式甚至冒着生命的代价。
肆意收受贿赂或挪用、侵吞公款,或将之用于个人挥霍、消费、赌博。
或借给他人使用从中牟取暴利。
职务犯罪分子多是拜金主义者,崇尚并无限夸大金钱的作用,在金钱的诱惑下,只求“好处”与得到经济上的利益,蔑视国家律法,将人民群众利益、工作原则、工作纪律、个人尊严、道德良心甚至自己的自由生命等置之不顾。
在贪婪心理的驱使下,大肆利用职务便利谋取不法利益,甚至将自身工作、自身职权当作待价而沽的商品与人交易,将职责范围内应当承办的工作当作筹码换取“好处费”。
最终在贪婪心理的驱使下,自毁前程。
几乎在所有贪利类职务犯罪案件中,我们都能见到贪婪心理的作用。
在一定程度上看,贪婪心理是绝大多数此类职务犯罪发生的心理根源。
(二)侥幸心理侥幸心理,是指人们希望由于偶然的原因而获得成功或免去灾害的一种内心诉求。
其本质上是人们常有的一种趋利避害的、带有冒险性的内心诉求。
在职务犯罪中,侥幸心理表现为犯罪人在形成犯意和实施犯罪的过程中,另一方面又自我安慰,常作成功的设想。
一旦作案而未被发现,侥幸心理就会强化。
大多数公职人员犯罪,都有侥幸心理的影子。
他们有较高、稳定的经济收人,相对于普通企业工人和其他个体经营者,其个人生活有国家给予的系统、全面的保障,生活质量、生活环境与工作环境与普通人不可同日而语,其侥幸心理表现在,一方面。
大叔说会计:财务人员职务犯罪究竟有多严重
大叔说会计:财务人员职务犯罪究竟有多严重大叔说会计:财务人员职务犯罪究竟有多严重原因有四:个人法制观念淡薄,守法意识不强。
涉案人员认为只是暂时挪用一下单位公款,等过段时间再悄悄地还回去,应该不会出什么大的问题。
但随著作案次数的增加,没有被发现,结果越陷越深,数额大到无法偿还。
财务制度不健全,内部监管不严。
涉案单位的财务管理混乱,财务制度形同虚设,缺乏有效的监督制约机制,未严格进行财务检查、稽核,使财务人员犯罪如“探囊取物”,即使出现了财务人员职务犯罪也不能及时发现。
此外,还有些单位领导对下属财务人员失去监管,很多单位领导对本单位财务人员职务犯罪起初并不知情,有的还颇感意外,致使这些财务人员职务犯罪愈演愈烈。
财务管理松懈,制度失控。
涉案单位内部管理的操作规程、规章制度制定得较为完善,但平时因缺乏严格的管理,制度未被落实、执行,也未能得到有效的监督,为犯罪者提供了可乘之机。
有的单位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措施不力,一些规定过于笼统,过于原则,相关制度操作性、制约性不强,特别是监督制约执行机制滞后,许多制度、规定只是“挂在墙上”,并没有落实到实际行动上。
审计流于形式,检查“走过场”。
有的单位内部审计流于形式,财务检查审计“走过场”,涉及不到实质内容,导致财务人员无所顾忌,作案屡屡得逞。
涉案人员多是因情感犯罪、因虚荣心犯罪、因攀比思想犯罪等。
对策有四:强化教育,预设防线。
在财务人员思想上筑起预防职务犯罪的坚固堤坝,增强工作人员抵御拜金主义等腐朽思想侵蚀的能力。
同时,利用典型案例作反面教材进行警示教育,不断增强财务人员预防职务犯罪的能力。
建立健全有效的财务内控制度。
建立一套健全的财务内控制度,是预防财务人员职务犯罪的关键,也是治标治本的有力保障。
结合本单位实际,建立责权分明、平衡制约、规章健全、运作有序的财务内控制度,对岗位职责进行科学、严密的划分,制定明确的工作职责、业务范围和许可权、责任,从而形成财务岗位职责分明、环环相扣的内控管理执行模式。
犯罪心理学及职务犯罪心理分析
一个人独特 的相对稳定 的行为模式。
性格
评论一个人时 所使用的特征 归纳,包括好 或不好的特性。
人格
气质
人格的先天成 分,包括敏感 性、活动水平、 主要心境、兴 奋性、适应性。
性格结构
对现实 意志 的态度 特征
情绪 理智 特征 特征
四学 院种典型气质类型
• 特定的社会生活条件,包括社会生产方 式、政治和法律制度、社会规范、价值 体系、信仰体系、风俗、种族和民族、 家庭、学校、友伴、群众、宗教、职业、 其他社会团体或组织等。
成长环境中有无欲求不满与压抑、 在学校中的同辈地位、人际关系 的期望值、他人发展状况、现实 当中的压力状态、所在单位的权 力与人际关系、环境中的社会风 气与监督。
展的过程。是大脑 中表现出来的比
反映客观现实的过 较稳定的成分,
程。心理过程包括 认识、情绪与情感、 意志过程。
包括能力、气质 和性格。
什么是心理?
• 内部过程 –知 –情 –意
• 外部过程 – 行动
认知:
• 指人们获得知识或应用知识的过程,或 信息加工的过程。这是人最基本的心理 过程。它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想象、 思维和语言等过程。
判断四
几乎每 个人都 对自己 的行为 有合理 化解释
判断五
判断六
资源有限
带来的压 个性上敢
力将每个 为、需要
人置于高 强烈的人
焦虑的旋 更敢于冒
涡中
险
一、从心理学角度认识人
• 心理学是专门研究人的学问。心理学是 研究人的行为及其精神过程的科学。心 理学是兼有自然科学性质和社会科学性 质的中间科学。心理现象是心理学的研 究对象。心理学研究心理现象,就是要 揭示心理现象发生、发展的客观规律, 用以指导人们的实践活动。
心理学视角下的职务犯罪与防范对策
2 o N . o 9 o2
心理学视角下的职务犯罪与防范对策
刘锦 涛
( 州警 官职业 学院 ,贵 州 贵 阳 50 0 ) 贵 50 5
[ 摘 要 ]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国家公 职人 员走 上犯 罪道 路的心理根 源是现 实社会环境 的 消极 面和矛盾
面 。要 根 治 公 职 人 员职 务 犯 罪 行 为 ,就 必 须 改 变 现 实社 会 的某 些 存 在 ,使 职 务 犯 罪 的 心 理 形 成 失 去 生 长 的 土壤 和 空 间 。
旦 有 适 当 的 环 境 和 条 件 ,就 会 把 权 力 作 为 私 有 化 的商
品 进 行 交 易 ,换 取 金 钱 。
件 ,包括个人 身体之外存 在 的客观事 实 ,也 包括 身体 内
3 .社会控制弱化 和监管 制度的漏 洞 ,存在着大量 以 权谋私而不受 追究 和制裁 的机会 ,增 强 了一些公 职人员 的侥幸心理和投机心 理 。当前 ,我 国社会 正处 在转 型时 期 ,配套法律 、法规还 不够 完善 ,执 法 力度 以及 监督制 约机制 尚存有 “ 空场 ” 和 “ 盲点 ” ,增 强 了那些 意志 比
化为贪婪的 自私 自利心理 。在这种 不 良心理 支配 下 ,外
[ 收稿 E期 ]20 O — 6 l 09一 l O [ 作者简介]刘锦涛 ( 96一) 17 ,男 ,侗族 ,贵州警 官职业学 院治安 系副教授 ,四川 大学博士 研究生 ,主要研
究社会治安与 中西警政。
8 3
要 的监控 机 制 ,便会 为某 些 职务 犯罪 的产 生提 供可 能。
较 薄 弱 的 公 职 人 员 的侥 幸 心 理 和 投 机 心 理 ,从 而 利 用 职
基于心理学角度分析会计违规问题
基于心理学角度分析会计违规问题基于心理学角度分析会计违规问题【摘要】在当前我国会计行业,违法违规问题层出不穷,会计行业正面临着会计人员的“诚信危机”。
对此,很多学者都尝试对其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解决方法。
本文尝试从心理学角度,利用心理学的理论来分析会计人员的违法违规问题,并提出相关解决方法。
【关键词】会计违规心理学当今世界,会计行业正面临着会计人员的“诚信危机”。
国外2001年12月的安然事件以及后来世通、施乐、IBM等著名大公司所暴露出的严重会计失真问题;国内郑百文、银广夏、蓝田股份以及最近的紫鑫药业等一系列的重大财务欺诈行为沉重的打击着人们对会计诚信问题的信心。
而且,更重要的是,这一系列事件的后果就是极大的损害了广大投资者以及债权人的利益,并给国家和社会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人们不仅要问,会计人员到底怎么了?为什么这样的事件层出不穷,屡禁不止。
会计人员是会计违规行为的主要执行主体,面对会计违规行为时,会计人员经常受到其心理状态的影响和制约。
因此,从研究会计人员心理入手,或许会有所收获。
心理学是研究人心理活动的科学。
随着人类活动的领域、范围和层面的不断扩展,不断职业化和社会化,心理学发展到今天已形成了上百个分支的心理学科,其内容涵盖到“有人群的地方就有心理问题研究”的范围。
心理学,尤其是现代管理心理学的兴起,使我们再也不能对会计心理的研究漠不关心熟视无睹了。
管理心理学真正形成的历史并不太长,而发生在上个世纪20年代的美国著名的“霍桑试验”使人们真正开始意思到人在企业效率提高上去所起的重要作用,这大大促进了现代管理心理学的发展。
美国心理学家克特·列文(Kurt·lewen)的“心理场理论”认为:人的行为是自身“内立场”与环境“外力场”交互作用的函数。
“内立场”是指人内心的某种欲望和倾向,表现为一种潜在的内驱力。
“外立场”是指一定的环境影响力。
因此,我们可以尝试从内外两方面因素来进行分析。
浅谈我国经济犯罪心理因素和对策—以会计犯罪为例
浅谈我国经济犯罪心理因素和对策—以会计犯罪为例摘要: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经济犯罪问题日益严重,会计犯罪已成为经济犯罪的一个重要议题,给社会经济良好有序的发展带来了极大的危害。
会计犯罪的原因具有多样化,不仅利益与道德的冲突、也在于会计独立性缺失,监管部门惩处措施力度不够等外部因素。
因此,我国相关司法部门不仅应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企业内部也要建立企业财务内控制度体系,防范会计职务犯罪,坚决执行财会工作者审计程序,健全监督机制,实行会计统管,建立会计独立的环境,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加强防范与控制,通过程序和法律规范,在一定程度内内降低会计人员的职业风险,防止会计人员进行经济犯罪。
一、会计犯罪心理的含义及特征会计犯罪心理含义为“与会计犯罪行为的形成、发展以及变化相适应的心理活动过程和个性心理结构的总称。
心理活动过程包括认识、情感情绪、意志、自我意识等活动过程;个性心理结构包括个性心理特征、个性倾向性,个性倾向性包括兴趣、需求、目的、理想、信念、价值观和世界观等,个性心理特征主要表现在人的性格、综合能力、个性气质方面。
”会计犯罪心理的形成、发展和变化,遵循一定的规律。
会计犯罪心理的生成具有阶段化特征,分为前期,中期和后期,同时也包括性格、能力、目的、特长等因素发生相互之间的影响和联系,是这些方面综合发生作用的一个表现。
引起会计犯罪心理的特征具有多样化。
最为典型的表现在对不正当的物质文化享受需求的追求从而导致的会计犯罪心理。
一般来说,物质文化享受是人类社会生存的正常需求,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最终生产目的也是为了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
但物质文化需求必须和个人经济能力相匹配。
就目前的社会行情,会计人员的经济状况普遍较低,但并非不能满足最迫切的生活需要。
会计工作人员的犯罪动机,究其根本,是脱离了自身的经济条件,盲目的追求不正当的物质享受。
其次是不正当的文化享受需要引发的会计犯罪心理。
目前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和社会文明程度的不断提升,人们的物质文化需求也与时俱进。
浅议司法会计在职务犯罪
司法会计一般具有司法会计鉴定和司法会计侦察两项基本职能。
但住办案实践中,办案人员注注只注重了司法会计鉴定的作用,而忽略了其侦察职能的运用。
我在这里就司法会计在职务犯罪侦察工作屮的运用写下一些个人见解。
一、司法会计在职务犯罪侦查中的运用司法会计在査办职务犯罪案件中的作用不言而喻,而因案件具体情况的不同查账的方式也呈现岀多样性,.(一)明确侦查的账务对象,收集会计证据并予以固定在办案实践中,因发案单位财务制度不健全导致账目混乱、账目缺失的情况多发,这绐侦查工作带来了困推。
面对账目混乱的情况通过明确查账方法,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是可以以银行对账单和钱物的收支为对象。
二是可以通过査往来账找业务关系对象。
三是可以通过査应收、应付款会计项查找资金去向以发现冋题。
(二)、以发案单位资金流动为主线,明确会计取证重点经济类型犯罪案件在会计资料的记录中表现为对正常资金运转程序的损害,即资金流动出现不正常,而单从败面上看也不易发现其资金的损害,如何发现这“不正常”这就成了突碗案件的关键所在。
一是确定资金流动“不正常”时间段,然后进行査证。
二是充分分析资金运用待点,以重点抽查为办法进行取证。
[1](三)充分发挥司法会计鉴定作用,保障诉讼活动顺利进行相对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对供述经常翻供的情况,司法会计鉴定作为鉴定结论对确定犯罪嫌疑人罪与非罪、此罪与彼罪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通过对涉案的原始凭证、账目等会计资料进行司法会计技术检验鉴定。
能够进一步掲露犯罪,进而达到打击犯罪的目的,在进行騎定的过程中,要在坚持检验材料客观、真实的基础上运用科学的检验方法进行检验签定,-是可以肯业务内容是否其实存在,主要是有针对住地査看案发单位的原始凭证、汜败凭证的数量、金额、日期、业务对象等要素;二是对照鉴定要求,磴验涉案单位的账账、账证、败实是否一致,司法会计作为一项专门的技术手段,在职务犯罪案件侦飯过程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鉴定实践中,司法会计人员要从鉴定要求出发,通过对照账目处理的方法査我涉案单位原始凭证、账目等会计资料中存在的问题,并通过对涉案账证、败账、账实全面进行核对,及时发现犯罪的手段,只有这样,敝出的司法会计签定结论才能科学口「靠,为诉讼活动廠利进行打下坚实基础二、完善司法会计工作的建议司法会计为职务犯罪案件的侦破提供了有力支撑,但现阶段司法会计工作面临着清多冋题,如司法会计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司法会计人员的资密认证缺少专门的制度规定等等,为充分发挥司法会计在职务犯罪侦查中的重要作用,笔者夷出如I、-建议:(一)对司法会计人员进行专项的招录和培训我国检察机关目前从事司法会计的人员主要是检察宫,但部分玲察官没有熟练掌握通过司法会计磴首、收集证据的基本技能,达使司法会计在司法实践中存在着不会应用司法会计技术查处案件所涉及的会计业务情况,不利于弄清案件的事实,彰响案件判断'诵过对司法会计人员进行专项招录则可以为司法会计队先注入新活力,在反腐形势严峻的今天招录高素质专业人员加入司法会计队伍势在必行为促进司法会计人员的成长,笔者认为应该对司法会计人员进行以下两个方面的内容的培训,一方面是要对司法会计人员进行理论知识培训,主要是通过办培別班等方式对学员进行集中授理;另一方面是要对司法会计人员进号实践型的培养,特取是对刚刚取為司法会计资格的工作人员,他们往注具有一定的理论知识但缺少实践经验,建议对他仁采取•■老帯新”的方式,由实践经验丰富的司法会计对其帮、传、带,并通过参与办理案件,在具体办案中成长(二)建立规范的司法会计人员资格认证体系司法会计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它的发展需要一大批高素质的司法会汁人员来推动,但目前我国还没有建立起规范的司法会计人员资格认证制度,这导致对司法会计从•业人员资质的认定缺乏明确规定,从实践上看一般是各个系统内部对从业人员自己进行汰证并在系统内部有效,达在一定情况下缓解r司法会计从业人员短缺的情况,但不可否认的是现阶段司法机关内部的大部分司法会计人员缺乏系统的财务审汁知识和技术,只能从事一些相对简单的壊定活动,一旦涉及一些较为复杂的案件的鉴定则难以胜任,这种司法会计从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的情况,影响了司法会计工作的质量,也不利于职务犯罪案件的侦破因此,为充分发挥司法会计的作用,保证司法会计业务的质量,提升职务犯罪案件的破案率,建立和完善司法会计从业人员的资格认证体系势在必行(三)完善司法会计相关法律制度当前司法会计签定在我国尚缺乏统一的技术标准和规范「在缺乏统一的具有法倖效力的技术标准右导和依据的情况下,司法会计整定人员住住只会注重传统的会计思维,而不会或不注重宣合运用法律思维进行工作,鉴定意见谁免有偏差,甚至不符合审判机关的证据要求..因此,笔者建议制定全国统一的司法会计工作规范和司法会计察定引用标准,以规范司法会计活动,推动司法会计的发展•浅议司法会计在职务犯罪侦查工作中的运用I 才智-Ability And Wisdom | 2016 | "3。
会计犯罪的犯罪心理探析
关 键 词 : 罪 心理 ; 计 犯 罪 ; 理 防 范 犯 会 心
Ke r s: r n s c l g ; c o n ig c me p y o o i a r v t n y wo d c mi a p y o o y a c u t r i l n i ; s c l gc p e ei l o
主要是单位负责人和会计人员 以谋取 一 定的非法经济利益为 目的 .利用职务之便在经 济活动 及相关活动 中.直接或间接 实施侵害社会经济关 系和 经济秩序 . 触犯 国家刑律应受到刑法处 罚的行为。 它既
() 1 见钱眼开的贪婪心理。 贪婪是一切会计犯罪的
区法 院一审判 处有期徒 刑 1 O年 6个 月 。此事 一经报 道. 在社会上引起 极大反响 . 人们 重新 对会计犯罪 问题
进 行 了深思
2 会 计 犯 罪 的犯 罪 心 理
犯罪心理是一种心理活动 , 它的产生是遗传 因素 、 社会环境 、 主观和客观相互作用 的结果 。 会计犯 罪心理
孙 爽 S nS u n u h ag
( 东 经 济 学 院 , 南 20 1 ) 山 济 5 0 4
( h n o gIsi t fE o o c ,ia 5 0 4, hn ) S a d n n tueo c n mis Jn n 2 0 1 C ia t
摘 要 : 年 来 。 计 犯 罪 时有 发 生 , 近 会 并且 有愈 演愈 烈 之 势 。 文 中试 从 犯 罪 心 理 的 角 度 , 导 致会 计 犯 罪 的 各 种 原 因进 行 分 对 析. 并提 出解 决 措 施 。 望能 更 好 地 了解 和 掌握 会 计 犯 罪 的动 因 , 而 对做 好 财 会 工 作 有 所 帮 助 。 期 从
对于犯罪心理学背景下职务犯罪的思考
对于犯罪心理学背景下职务犯罪的思考作者:钟雨萌来源:《青年时代》2019年第01期摘要:在反腐力度不断加大的当下社会,一系列的职务犯罪问题不断地涌现出来,呈现在社会成员的视角下,造成很大的社会影响。
对于职务犯罪而言,下至苍蝇,上至老虎,层出不穷。
面对如此尖锐的职务犯罪问题,它所产生的对于社会的影响,甚至对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都将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而任何的职务犯罪都有其背后的犯罪心理,我们可以对职务犯罪进行几点思考,让它在犯罪心理学的背景下展现出来,让我们更清楚地了解职务犯罪。
通过几点对于职务犯罪的思考,也可以针对职务犯罪进行一系列的针对措施。
关键词:职务犯罪;犯罪心理;法律;监督犯罪心理学是研究犯罪者在进行犯罪时的心理以及犯罪后所产生的心理变化,以及在产生犯罪行为之后,所可能进行的其他的有违反法律的行为取向。
通过对犯罪者的心理进行分析,对他的心理进行画像,以及明确犯罪者的犯罪心理产生的背景为条件,结合犯罪者的犯罪心理背景、犯罪事实和犯罪中的细节分析得出犯罪者的心理,并且通过对于他们心理的分析,从而得出犯罪者可能选择的逃离路线,或者是是否会产生其他的犯罪行为。
一、职务犯罪的犯罪心理(一)犯罪心理学作为一门交叉性的边缘学科,他在对犯罪的侦破和预防犯罪方面具有很大的作用,很多的重大刑事案件的侦破都要依靠心理画像和心理犯罪心理学的分析,这对于法律专业而言也具有很重要的作用,为我们在进行法律量定的时候可以依靠犯罪心理学,对于犯罪者的犯罪行为进行分析,从而确定犯罪者的犯罪事实,以及应该做出的法律评判。
(二)职务犯罪的心理背景分析犯罪者的犯罪的心理背景,主要是有这样几种原因,一个是由于社会经济政治体制的问题导致职务犯罪现象的产生,由于我国的社会经济政治体制是以市场经济调节和国家宏观调控两方面的作用产生的一种社会体制。
市场经济调节必然会带来一些资本主义的经济观念,诸如人们所熟悉的金钱至上、拜金主义等的思想,从一定的程度上而言,这是影響产生职务犯罪的重要诱因之一。
浅析会计职务犯罪的成因及预防对策
浅析会计职务犯罪的成因及预防对策浅析会计职务犯罪的成因及预防对策[摘要]当前,会计职务犯罪不断发生,对社会造成严重危害。
本文以会计职务犯罪为研究对象,从会计职务犯罪表现形式、形成原因以及预防对策三个方面入手,对其进行了分析与阐述。
[关键词]会计职务犯罪;表现形式;成因;预防对策会计职务犯罪是指会计人员在履行会计职责时严重违反会计职务标准,利用职务便利,直接或间接实施侵害社会经济关系和经济秩序并造成严重后果,应该受到刑事处分的行为。
当前经济形势下,会计职务犯罪表现相当突出,并呈上升趋势。
据统计,平均每年因会计职务犯罪造成的各类经济损失到达GDP的13.2%~16.8%,危害严重。
因而,分析会计职务犯罪的成因及有效的预防对策至关重要。
一、会计职务犯罪的表现形式1.提供虚假财务报告。
虚假的财务会计报告主要指在提供的公司的财务会计报告中,对重要事项的记载与客观实际不相符。
如采取伪造、变造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以虚假的经济业务为前提来编制财务会计报告,或隐瞒重要事实,对应予公告或记载的信息成心不予公告或记载,隐瞒的事实足以使股东或社会公众决定或改变投资决策。
2.成心隐匿、销毁会计资料。
“隐匿〞是指个人或者单位在有关机关监督检查其会计工作,调查了解有关犯罪证据,要求其提供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会计报告时,有意转移、隐藏依法应当保存的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会计报告的行为;“成心销毁〞是指明知是依法应当保存的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财务报告仍然予以非法销毁的行为,如撕毁、用碎纸机销毁、化学处理等。
两者都是掩盖犯罪事实,以逃避执法部门的监督检查。
3.提供虚假的证明文件或出具重大失实的证明文件。
提供虚假的证明文件,是指注册会计师及其事务所提供内容与实际情况不相符合的证明文件,这些文件可能夸大或缩小了实际情况,也可能是虚构了某种事实或掩盖了真实情况。
“出具重大失实的证明文件〞是指注册会计师及其事务所严重不负责任,出具了在内容上有重大的不符合实际的错误、缺乏客观科学依据的证明文件。
心理学论文:犯罪心理学角度探析会计职务犯罪
心理学论文:犯罪心理学角度探析会计职务犯罪心理学论文:犯罪心理学角度探析会计职务犯罪摘要:近几年来,会计职务犯罪率高发,按照我国新制度经济学的观点, 会计职务犯罪实际上是会计人员和那些参与犯罪交易人在追求个体利益最大化的自利动机驱使下是对自身经济成本和收益的计算。
会计人员职务犯罪的心理, 在不同的阶段有着不同的心理活动, 所以说,会计职务人员的犯罪心理轨迹在很大程度上都是由于其自身的社会经历和个性特点所决定。
本文通过揭示会计职务犯罪人员犯罪心理的产生和发展规律,通过应用犯罪心理学的多元性犯罪原因论分析了会计职务犯罪的外在和内在因素[],并从经济学角度对预防会计职务犯罪提出了一些措施,希望为预防会计职务犯罪提供帮助。
关键词: 会计职务犯罪犯罪心理原因措施一、会计职务犯罪之概念及发展现状(一)会计职务犯罪指从事会计职务的人员以谋取一定的非法经济利益为目的, 利用其职务之便利在经济交易或会计事项中, 直接或间接实施侵害社会经济关系和经济秩序的行为。
[ 王重鸣:《心理学研究方法》,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会计职务犯罪,这一概念明确地告诉了我们, 会计职务犯罪具有的一定的专业特征:1.会计职务犯罪的主体是会计人员, 其主体既包括在各级各类单位从事会计工作的从业人员, 也包括从事会计中介服务的注册会计师在会计师事务所从事审计职业的从业人员;2.会计职务犯罪的主观是故意不履行会计其本身职业职责, 或在履行会计职业职责过程中, 严重违背其职务规范;3.会计职务犯罪的客体是侵害了我国法律有关会计管理的法律规定;4.会计职务犯罪的客观方面是我国刑法和会计法关于犯罪的客观事实特征, 即必须实施了侵犯会计法规定的具体行为。
比如, 会计法规定会计从业人员的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和会计报表必须真实可靠, 而其故意使用伪造、变造的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和财务会计报告, 并造成了严重的后果。
(二)会计职务犯罪之发展现状从会计的犯罪频率和涉及领域来看, 连续多年发案率较高的多集中在金融、证券、建筑、招投标、政府补贴等领域, 甚至有的犯罪行为同时涉及多个部门或多个环节。
职务犯罪公诉意见书中的犯罪动机与心理分析
职务犯罪公诉意见书中的犯罪动机与心理分析职务犯罪是指担任职务的人员利用职务上的权力、地位或资源谋取私利的违法行为。
为了揭示职务犯罪的本质和深层原因,对其犯罪动机和心理进行分析非常重要。
本文将从职务犯罪的类型、犯罪动机和心理因素等方面进行探讨,并结合案例对职务犯罪公诉意见书中对犯罪动机与心理的分析作出阐述。
一、职务犯罪的类型简介职务犯罪的类型多种多样,常见的包括贪污受贿、滥用职权、渎职等。
其中,贪污受贿是最为普遍和典型的职务犯罪行为。
贪污受贿一般表现为滥用职权,侵吞公共财物;或者收受他人的财物以谋取私利。
滥用职权是指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之处,违背法律规定或职责范围,为他人谋取私利。
渎职则是指职务人员在履行公务过程中违反法定职责,造成不良后果。
二、职务犯罪的犯罪动机分析职务犯罪的犯罪动机各不相同,主要可以分为贪婪欲望、权力欲望和个人情感等几个方面。
首先,贪婪欲望是职务犯罪中最为普遍的犯罪动机之一。
职务人员通常拥有一定的权力、地位和资源,他们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满足自己的物质需求,甚至是奢靡享受。
经济利益成为他们犯罪的主要目的,他们对财富的追逐让他们不择手段。
其次,权力欲望也是职务犯罪动机的重要因素之一。
权力给予了职务人员一定的支配能力,他们能够左右他人的命运,这些权力使他们感到充实和满足。
然而,权力也容易导致犯罪,一些职务人员出于权力的滥用和扩大,通过违背职责以谋取更多权益。
此外,个人情感也可能导致职务犯罪的发生。
有些职务人员由于个人利益与某些个人或团体产生了矛盾,采取了非法手段来实现个人目标,满足个人情感上的仇恨、嫉妒或报复心理。
三、职务犯罪的心理分析除了犯罪动机之外,职务犯罪中的心理因素也十分重要。
其中,自我安慰心理、风险意识的缺失和道德错位是常见的心理特征。
首先,自我安慰心理在职务犯罪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这种心理让犯罪者觉得自己所做的事情是合理、正当的,从而能够自我辩解和安慰。
他们会给自己找各种借口,认为自己的行为是为了维护职务或是应对外界艰难境遇。
财务类犯罪心理学案例及分析
财务类犯罪心理学案例及分析近年以来,监狱收押的财产型罪犯在服刑人员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财产型罪犯如何管理,如何改造,如何做好他们的心理指导,成为了在日常管理过程中的一大难点。
为了能做好财产型罪犯的管理改造及心理指导工作,在实习期间,本人对所在监区一年以来收押的财产型罪犯进行了调查分析。
一、监区财产型犯罪现状我监区共有206名财产型服刑人员,其中本省籍193人,外省籍13人:年龄18至55岁,平均31.6岁;已婚69入,未婚106入,离婚29入,丧偶2人;文盲12人,小学73人,初中97人,高中19人,大专以上5人;盗窃86人,抢劫、抢夺68人,诈骗11人,敲诈勒索8人,故意毁坏公私财物7人,聚众哄抢3人,贪污14人,受贿8人,虚开增值税发票3人;4年以下有期徒刑32人,4至7年有期徒刑81人,7年以上至15年有期徒刑93人;前科一次32人,二次12人,三次2人,四次1人,有前科者占23%。
206名服刑人员中心理咨询一次31人,二次14人,三次3人。
二、监区财产型犯罪的特点:(一)犯罪数量高发化。
随着社会的发展,极大的强化了人们的财产观念,促使一些人通过合法或非法手段获得财产,并以此证明个人的价值。
(二)犯罪性质严重化。
社会的发展造成市场经济不断完善,促使金钱观念、利益观念、竞争观念深入人心,也极大地调动起一些犯罪人的物质欲望。
正是在疯狂占有欲望的支配下,财产犯罪出现了犯罪性质愈来愈严重化。
(三)犯罪形式多样化。
社会发展越来越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生活状况反映到犯罪领域,使财产犯罪多样化。
(四)犯罪手段智能化。
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的普及,科技产品和和科技技能被一般民众锁掌握和运用,因此在财产犯罪中表现出智能化、科技化。
三、财产型犯罪心理原因分析(一)自卑心理严重自卑是个体由于自我认识偏差等原因所形成的自我轻视和自我否定的情绪体验。
不少人身上都不同程度的存在自卑心理,或认为自己其貌不扬,担心被人歧视;或认为自己天资愚钝,将来不成器,对未来缺乏自信;或认为自己出生贫寒,担心被别人瞧不起等等。
职务犯罪公诉意见书中的犯罪心理分析与推断
职务犯罪公诉意见书中的犯罪心理分析与推断公诉机关:XXX检察院公诉人:XXX被告人:XXX职务犯罪公诉意见书案号:XXXXX号案件基本情况:200X年X月X日,被告人XXX担任某公司财务总监期间,利用其职务之便,采取虚构业务、出具虚假票据等手段,套取公司资金共计XXXXXX元。
经公安机关侦查后,将被告人XXX移送至我院审查起诉。
我院认为被告人XXX的行为已涉嫌职务侵占罪,遂提出公诉。
下面就本案涉及的犯罪心理进行分析与推断。
一、犯罪心理分析(一)贪欲驱使被告人XXX担任公司财务总监期间,负责财务管理和资金运作,具有较高的职务权力和资源掌控能力。
然而,被告人XXX内心却存在巨大的贪婪欲望,他暗中觊觎公司资金,并产生了财产觊觎的心理。
在具备财务管理权和相应操作权限的情况下,被告人XXX利用自己的职务便利,满足自己的个人贪欲,违法侵占公司资金。
(二)欺骗手段为了掩盖自己的违法行为,被告人XXX采取了虚构业务、出具虚假票据等手段来隐瞒真相。
他通过虚构公司业务并伪造相关凭证,制造了虚假的交易情况,使得公司资金流转的痕迹难以被察觉。
同时,被告人XXX还虚增公司业绩,以此蒙骗其他高管和股东,为自己的违法行为提供了掩护。
二、犯罪心理推断(一)犯罪动机被告人XXX在担任公司财务总监期间,生活并未有任何重大经济压力,而他从财务违规中获得的利益也远远超过正常收入的水平。
因此,可以推断出被告人XXX的动机主要是为了满足自己的贪欲和物质欲望。
他利用自身职务的特殊地位,以及对公司资金的掌控能力,将公司资金私自占有。
(二)犯罪手段被告人XXX采取的主要犯罪手段是虚构业务和出具虚假票据。
他通过虚构捏造公司的盈亏状况,以及制造虚假的交易记录,掩盖和转移了违法所得,使其难以为法律机关所察觉。
被告人XXX对公司财务运作规则、内部控制制度以及审计检查程序等有着相对丰富的知识和理解,因此可以灵活运用这些知识和技巧来达到自己的非法目的。
三、总结综合上述分析与推断,我院认为被告人XXX的职务犯罪行为是经过深思熟虑和有计划的。
会计人员职务犯罪原因及对策
会计人员职务犯罪原因分析及对策柳治中(甘肃省平凉公路总段,甘肃平凉744000)[摘要]近年来,会计人员各种职务犯罪时有发生。
会计犯罪具有主观性、复杂性、智能性、危害性、隐蔽性等特征。
会计职务犯罪的原因是会计人员缺乏应有的职业道德和法律观念,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外部监督乏力,会计法律法规体系不完善。
预防和减少会计职务犯罪,应提高会计人员素质,增强其职业道德和法律意识,完善内部控制制度,构建独立高效的会计外部监督体系,加大会计职务犯罪的成本,减少会计职务犯罪的发生。
[关键词]会计人员;职务犯罪;内部控制;监督体制[中图分类号]F231.6[文献标识码]B[收稿日期]2012-10-22一、会计职务犯罪理论综述(一)会计职务犯罪的涵义会计职务犯罪就是单位负责人和会计人员以谋取一定的非法经济利益为目的,利用职务之便在经济活动及相关活动中,直接或者间接实施侵害社会关系和经济秩序,触犯国家刑律应受到刑法处罚的行为。
会计职务犯罪主要有三种:一是犯罪人主观意愿犯罪,如贪污挪用公款等;二是客观意愿犯罪,如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非法泄露单位经济信息等;三是被动犯罪,如会计人员受单位负责人强令、指使进行篡改、伪造或者编造会计资料,做虚报财务会计报告等。
(二)会计职务犯罪的特征会计犯罪有如下特征:一是主观性,即往往出于单位负责人和会计人员在主观上的故意;二是复杂性,通过巧妙的账务处理来实施的犯罪,不易被及时发觉或揭露;三是智能性,使用智能手段、技术实施的犯罪,故又称为“智能犯罪”或“职业犯罪”;四是危害性,既造成国家、集体、个人的直接经济损失,也造成了一种隐性的无形损失,动摇了会计人员及会计信息的客观真实性在人们心目中的可信度,其性质等同于司法犯罪;五是隐蔽性,不易留下明显的犯罪痕迹,难以被人们发现。
(三)会计职务犯罪的危害1.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
会计职务犯罪的实质是对会计信息质量的破坏,虚假的会计信息对税收征管、金融监管、股市操作等市场经济管理的范畴产生误导,危害宏观经济秩序。
从心理因素角度谈职务犯罪预防
从心理因素角度谈职务犯罪预防内因是事务变化的基础,职务犯罪主观方面的原因一直是预防工作研究的一个重点。
但大多数是从宏观角度以及教育、思想等角度来研究主观原因。
本文旨在通过对微观的心理因素分析,结合心理学相关知识来分析职务犯罪产生的心态及主观原因,并从该角度提出职务犯罪预防的相关措施。
标签:职务犯罪;心理过程;个性心理;预防职务犯罪并非一个严格意义上的法律名词,对职务犯罪的定义可以概括为: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工作人员利用已有职权,贪污、贿赂、徇私舞弊、滥用职权、玩忽职守,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破坏国家对公务活动的规章规范,依照刑法应当处以刑事处罚的犯罪,主要包括《刑法》规定的“贪污贿赂罪”、“渎职罪”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利用职权实施的侵犯公民人身权力、民主权利的犯罪。
[1]而在日常生活中,往往将职务犯罪称为“腐败”。
从严格意义上说职务犯罪并不完全等同于腐败行为,但却是腐败的最突出的表现。
职务犯罪作为一种严重的社会腐败形式,严重地侵蚀着国家肌体,甚至阻碍了经济、社会的发展败坏了党和政府的形象,动摇了党的执政基础,家和人民造成严重损失,破坏了经济的健康发展坏了社会公平正义,影响和谐社会的建设。
但从中国共产党成立之日起,就没有放松对腐败危害性的警惕。
2005年1月,中共中央颁布了《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之后确立了“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战略方针,将预防职务犯罪工作放在打击职务犯罪工作并重的地位。
一、从心理因素角度分析职务犯罪的意义传统的职务犯罪预防往往着眼于某一个发案行业,从该行业的案发情况着重从管理机制上、监督制度等方面研究预防对策,忽视了作为职务犯罪个体心理因素对职务犯罪的影响。
但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告诉我们“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
要正确分析职务犯罪发案原因、特点,绝对不能忽略个体心理因素。
从心理因素角度分析职务犯罪的意义主要有:1、从心理因素角度分析职务犯罪有助于全面、正确地认识职务犯罪发案原因。
会计犯罪的心理研究
会计犯罪的心理研究一、会计犯罪心理的含义及特征1、会计犯罪心理的含义会计犯罪心理含义为“与会计犯罪行为的形成、发展以及变化相适应的心理活动过程和个性心理结构的总称。
心理活动过程包括认识、情感情绪、意志、自我意识等活动过程;个性心理结构包括个性心理特征、个性倾向性,个性倾向性包括兴趣、需求、目的、理想、信念、价值观和世界观等,个性心理特征主要表现在人的性格、综合能力、个性气质方面。
”会计犯罪心理的形成、发展和变化总是遵循一定的规律和机制。
会计犯罪心理的生成机制是指在形成会计犯罪心里的前期,中期和后期,性格、气质、能力、目的等因素发生相互之间的影响和,是这些方面综合发生作用的一个表现。
2、会计犯罪心理的特征(1)不正当的物质文化享受需求所引起的会计犯罪心理物质享受是人类得以生存和发展的正常需要,社会的生产目的是为了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
但物质文化需求必须是建立在个人经济能力的基础上,同时需要客观的外部存在和足够的社会大环境来持续给予供给。
我国现有的物质条件为人均400美元,这样的物质基础显然无法和欧美发达国家人均上千过万的物质条件进行比较,我们的具体物质享受无论是从质上、还是量上都无法与之比较。
就目前的社会行情,会计人员的经济收入并不不算高,但不是不能满足最迫切的生活需要。
目前有些会计工作人员的犯罪动机,往往是脱离了本身的经济条件,毫无节制的追求不正当的物质享受的结果。
尤其是在商品经济条件下,一些个人品性不良的会计工作人员受“金钱万能” 思想的影响,为了满足过高物质享受的需要,当自己的经济条件不能满足时,就会在心中萌生就利用职务之便侵吞国家、公司的资财的犯罪心理,一旦这样的心理不能得到根本的矫治,会计从业人员就有可能将犯罪动机付诸于行动,最后发展成为经济犯罪。
(2)不正当的文化享受需要引发的会计犯罪心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文明程度的提高,人们的物质文化需求也在不断的提高。
会计工作人员在目前的社会中算是白领阶层,会计人员的社会地位、文化程度和兴趣爱好等决定了他们正在逐步寻求诸如文化享受等较高层次的物质需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犯罪心理学角度探析会计职务犯罪周璐, 周燕内容摘要: 本文基于近年会计职务犯罪高发的背景, 简要阐述了会计职务犯罪的概念及其特征。
然后应用心理学的多元性犯罪原因论分析了会计职务犯罪产生的外在和内在因素。
最后, 从经济学角度, 对预防会计职务犯罪, 提出了宏观和微观两方面的预防措施。
关键词: 会计职务犯罪; 犯罪心理分析; 预防措施From a psychological view to analyze the accountant cr ime by taking advantage of dutyZHOU Lu ZHOU YanAbstr act:Based on the recent high percentage of the accountant crime by taking advantage ofduty,the article outlines it' s concept and features firstly/ Then the paper tries to analyze theexternal and internal factors which lead to accounting crime in term of the theory of DiversityPsychology Crime.Finally,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conomics,the article puts forward suggestions ofhow to prevent of acconting crimes both in macro and micro aspects.Key Word:Accounting Crime; Psychological Analysis of Crime; Prevention Measures一、会计职务犯罪的概念和特征会计职务犯罪是指会计人员以谋取一定的非法经济利益为目的, 利用职务便利在经济交易或会计事项中, 直接或间接实施侵害社会经济关系和经济秩序的行为。
这一概念明确地告诉我们, 会计职务犯罪具有的专业特征:1.会计职务犯罪的主体是会计人员, 既包括在各级各类单位从事会计工作的从业人员, 也包括从事会计中介服务的注册会计师在会计师事务所从事审计职业的从业人员;2.会计职务犯罪的主观是故意不履行会计职责, 或在履行会计职责过程中, 严重违背职务规范;3.会计职务犯罪的客体是侵害了国家关于会计管理的法律规定;4.会计职务犯罪的客观方面是刑法和会计法关于犯罪的客观事实特征, 即必须实施了侵犯会计法规定的具体行为。
比如, 会计法规定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和会计报表必须真实可靠, 而会计人员故意使用伪造、变造的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和财务会计报告, 并造成了严重的后果。
近几年来会计涉嫌经济犯罪的大案要案有上升的趋势, 社会危害极大。
综观这些案件, 其发展趋势特点有: 1. 从犯罪频率和涉及领域看, 连续多年发案率较高, 多集中在金融、证券、建筑、招投标、政府补贴等领域, 有的犯罪同时涉及多个部门或多个环节;2.从案件性质看, 以贪污、挪用公款型犯罪为主。
这部分案件占到案件总数的半数以上,这表明, 防贪污、防挪用仍然没有得到有效的预防, 这也是今后预防会计人员职务犯罪的着力点[1];3.从发案诱因看, 多数与参与经商、炒股、赌博等行为有关;4.从犯罪表现看, 作案形态多样,手段隐蔽, 往往联合作案, 而且趋于智能化。
会计犯罪人员由于其主体的特殊性, 一般利用其在会计专业知识和技能上的便利, 在账务上做手脚, 更改、虚列各种名目使会计账务系统平衡, 这一比较隐蔽的作案手段使外界很难查觉, 为持续作案提供了机会;5.从案件的查处情况看, 由于会计人员熟悉财务工作制度和流程, 犯罪手段隐蔽, 不易全面清查; 作案前后, 犯罪分子采取伪造、隐匿甚至销毁财务资料的办法来消灭罪证, 给侦查机关查证据带来难度。
二、会计职务犯罪的原因分析人的任何行为都受心理支配。
有什么样的心理活动就表现出什么样的行为。
自犯罪学产生一百多年来, 在探究犯罪心理成因方面, 犯罪学家投入了较多的精力。
在国外, 对犯罪心理的研究形成了六大学派: 生物学的原因论、社会学的原因论、精神病学的原因论、心理学的原因论、学习理论的原因论和多元性的犯罪原因论[2]。
国内学者对犯罪心理的成因也有一些研究, 但由于研究时间较短, 大多数都是在借鉴西方的研究成果。
已有的确定成果大多数都倾向于多元性的犯罪原因论, 即张从社会因素、主体因素多方面综合考察犯罪心理。
本文也是立足于这一基础性理论来分析会计职务犯罪。
通过对会计职务犯罪人员心理的研究,示其犯罪发展规律, 打开其心理防线的突破口,从而为收集证据、侦破件、证实犯罪和预防犯罪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外在因素。
1. 社会环境对会计人员职务犯罪的心理影响。
从心理学的角度讲, 环境是指在人的心理、意识之外, 对人的心理、意识的形成发生影响的全部条件, 包括个人身体之外存在的客观事实, 也包括身体内部的运动与变化等。
社会环境是一个多质、多维的有机结合, 其对会计人员犯罪心理的影响,在不同的层面和范围起着作用。
特别是社会环境中的消极因素, 对会计人员心理素质和发展和个人行为方式的影响, 是诱发其违法犯罪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外在客观因素, 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 首先, 是私有观念的存在, 以及一些社会不正之风的助长, 诱发了部分会计人员的贪婪心理。
一些会计人员把正常的私有心理和私有观念内化为贪婪的自私自利心理, 在这种不良心理支配下, 外化各种职务犯罪行为。
其次, 市场经济发展所产生的负面效应, 使一些会计人员产生对商品金钱“顶礼膜拜”的心理,外化为权钱交易行为。
特别是一些以工资作为主要经济来源的会计人员, 现阶段的经济收入与消费支出形成强烈的反差, 从而产生不平衡心态, 在思想上萌发权钱交易的念头, 一旦有适当的环境和条件, 就会把权力作为私有化了商品进行交易,换取金钱。
最后, 作为社会微观环境的企业, 其控制弱化的监管制度的漏洞, 增强了一些会计人员的侥幸心理和投机心理。
职务犯罪受社会控制能力的影响和制约, 社会及企业控制能力强, 就能较有效地控制职务犯罪。
当前, 我国社会和企业正处在转型时期,一些法律、法规不完善, 执法不力, 监督制约机制不落实,增强了那些意志比较薄弱的会计人员的侥幸心理和投机心理,从而利用职务之便实施犯罪[3]。
2. 社会矛盾对会计人员职务犯罪的心理影响。
当前, 我国多种经济成分并存, 市场经济的负效应与计划经济的弊端同时存在, 各种社会矛盾交织在一起, 使职务犯罪的诱发力增大。
经济权力化和权力经济化, 为“权钱交易”等职务犯罪打开方便之门。
在经济生活中, 经济权力化、权力经济化的现象还相当严重地存在。
如果缺乏必要的监控机制, 便会为某些职务犯罪的产生提供可能。
首先, 当会计人员的犯罪心理萌发后, 职务或工作上的有利条件就具有很大的诱惑力, 企图利用这一条件牟取私利便成为会计人员职务犯罪的一个重要的心理特征。
在两种体制并存的情况下,旧的计划体制和新的市场体制在发挥有效调节作用的同时, 将各自的缺陷和不足叠加在一起, 给经济生活带来了一系列棘手的问题, 同时也为一些职务犯罪提供了条件的机会。
一些会计人员趁转轨时期存在的某些缺陷和矛盾, 利用职务之便, 大肆侵吞国家的财产。
其次, 社会分配制度的缺陷, 是一支诱发会计人员职务犯罪心理的“催化剂”。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 以及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不同社会成员之间的经济收入拉开了愈大的距离, 尤其是个体、私营企业和承包经营者迅速富裕起来, 还有一些走私等经济违法犯罪者暴富, 强烈刺激原来有经济优势、社会地位较高的部分会计工作人员。
为了平衡心理, 补偿“分配不公”引起的损失, 便产生了不平衡的补偿心理。
最后, 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加重了部分会计人员的不平衡心理。
那些地处“老、少、边、穷”的地区, 经济发展比较落后, 与经济发达地区相比,经济收入差距很大, 同一职务、同一级别报酬却不同, 使一些会计人员的心理不平衡, 更加脆弱, 只要有小小的诱惑, 就会铤而走险, 不惜以身试法。
(二)内在因素。
会计人员职务犯罪的心理, 在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心理活动, 其犯罪心理轨迹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其自身的社会经历和个性特点所决定。
归纳起来, 会计人员实施职务犯罪的心理主要有几种:1.“见钱忘义”的贪欲心理。
贪欲是一切贪利性犯罪的共有心态, 是贪污贿赂等职务犯罪的同心理, 是走向犯罪道路的主要思想基础。
具有贪欲心理的人, 为了钱财, 可以不择手段, 铤而走险,采取各种形式, 甚至冒着生命的代价, 肆意作假,挪用公款。
2.“蒙混过关”的侥幸心理。
不少会计人员犯罪, 都是侥幸心理占上风时陷进去的。
他们具有自决心理机制突出的“鸵鸟心态”。
一方面, 他们有固定的经济收入, 生活上有保障, 并不愿意因为犯罪丢掉工作, 希望“鱼与熊掌”兼得; 另一方面, 他们都有一定的文化水平, 智商较高, 往往自认为身份特殊, 见多识广, “保护伞厚”, 且行为隐蔽、方法巧妙、手段高明、赃证匿藏天衣无缝, 在自信能侥幸“过关”的情况下走上犯罪道路。
3.“深感吃亏”的补偿心理。
有些会计人员在社会分配拉开差距的情况下,看到别人待遇比自己高,住房比自己好,或原来的下级各方面都超过自己,再或看到才华、学问比自己差的暴发户发了财,便产生了不平衡的补偿心理, 有些会计人员在犯罪最初阶段, 不具有利用职务非法谋利的积极性、主动性, 而是处于消极、被动的状态;当陷入犯罪的泥潭后, 错误的认为这是对自己工作多年的补偿。
4.“难以自控”的矛盾心理。
这种人虽然见钱眼开, 打心眼里羡慕大款巨富“一掷千金的派头”,产生了利用手中权力捞一把的念头, 但慑于法律威严, 缺乏以身试法的勇气。
然而, 金钱和物质的巨大诱惑最终还是占了上风。
他们在尝到甜头的同时, 又摆脱不了紧张与恐惧, 害怕自己的罪行暴露后身败名裂, 累及亲人。
5.“贪图享乐”的虚荣心理。
市场经济的负面效应, 引发拜金主义、享乐主义, 使一些会计人员在生活方式上追求资产阶级贵族式的享乐, 为了达到这一目的他们不惜走上职务犯罪的道路。
6.“有恃无恐”的攀比心理。
攀比心理是一种社会比较心理, 是主体与客体在利益比较中, 有“向上性动机”支配的认识和态度, 是一种消极心理, 属于最朴素的犯罪心理。
7.“孤注一掷”的赌徒心理。
这种人崇尚“人为财死, 鸟为食亡”的拜金主义哲学。
在金钱的诱惑下, 只要能捞到好处, 得到经济上的利益, 什么党性原则、职业操守、荣誉尊严、道德良心甚至自由生命都可以置之脑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