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高考江苏版高考语文 专题十二 论述类文本阅读
2020高考语文论述类文本阅读练习
专题十二论述类文本阅读一、(2018山东实验中学高三模拟)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忘言得意”是玄学在认识方法上提出的一个主要观点,也是中国传统哲学的重要思维方式之一。
玄学大家王弼在《老子指略》里说:“夫欲定物之本者,则虽近而必自远以证其始;夫欲明物之所由者,则虽显而必自幽以叙其本。
”这里的“本”“始”即他所谓的无形无象、无称无名的“道”。
郭象也同样强调,欲求圣人之道,不应停留在有形之“迹”上,而应当进而把握其“无迹”之“所以迹”。
因此,“忘言得意”的实质,就是要求人们在认识事物时不要停留在迹象上,而要深入事物的内部去把握其根本。
就这方面而言,“忘言得意”反映了人们对深化宇宙、社会认识的要求。
对于“得意”,王弼认为要通过言象获得,而郭象不仅仅讲“寄言以出意”,还更多地强调通过“超言绝象”的“冥合”去获得。
无论哪一种,都强调要充分发挥认识主体的能动作用,而“得意”之深浅,又与认识主体的素质有着密切的关系。
就此而言,这种认识方法包含了由外而内、由内而外、得之于外、证之于内、内外合一、主客通明的过程。
这也正是中国传统哲学思维方法中的一些最重要的特点。
“忘言得意”论不仅在中国传统哲学的思维方式上有着重要的意义,而且对中国传统文学艺术的创作论和欣赏论也有着深远的影响。
中国人最注重得意于言外,喜欢那些“意犹未尽”“韵味无穷”的文学艺术作品。
对于那种只能就眼前呈现的形象来评论文学艺术的人,则认为他根本不够一个真正欣赏者的资格。
苏轼就在一首论画诗中写道:“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
赋诗必此诗,定非知诗人。
”中国这种传统的欣赏论,给文学艺术欣赏者带来了极大的自由。
同一对象,不同的欣赏者从不同角度,以不同心情去欣赏,往往各有所得。
即使是同一欣赏者,在不同的环境和心情下,对同一欣赏对象也往往有不同的体会。
欣赏者可以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以至可以完全离开创作者的原意,体会出另一种新意来。
玄学的“忘言得意”论,无论在思维方式上,还是在文学艺术的欣赏上,都表现出一定的主观随意性。
2020届江苏省 高三最新语文试卷精选汇编:论述类文本阅读及参考答案
论述类文本阅读苏州期初调研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5~17题。
解“执”余英时①一谈到执,我们很自然地会联想到“固执”、“执迷不悟”等概念,于是我们对“执”字便有了恶感,以为“执”总是要不得的。
尽管破“执”者如此之多,“执”在各方面之存在却依然是不容否认的事实。
世间万事万物之存在都有其存在之理由,“执”自然也不能例外。
婴儿初出世时即有“猿握”的本能,而此种“猿握”也就是“执”的表现。
如此说来,“执”倒是与生俱来的。
②中国古代讲“执”字最为中肯者是儒家。
《中庸》说“执其两端而用其中于民”,故儒家是反对“执一无权”,孟子亦曰“执中无权,犹执一也”,这便是儒家反极端、反调和的中庸之道。
关于这一点古希腊哲人亚里士多德也持有同样的见解,亚氏的中庸说认为一切美德都是处于两极端之间。
我们把儒家与亚氏的中庸理论比附而观之,可见他们都是不反对“执”的,问题乃在于所“执”者是否正当而已。
③问题谈到这里,我们对“执”的种种看法可以加以澄清了。
首先,我认为绝对地破“执”是不可能的,即便超脱如佛家,也还要另悬一涅槃的境界,终还是有“执”,算不得真解脱。
禅宗说佛即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也就是把极端的“执”改变为中庸的“执”,依然承认了“执”的存在价值。
哲学地说,“执”是有,极端地破“执”是无;欲以无来代替有实在是一件不可能的事。
人们在现实世界中感受了苦痛,转而向宗教领域中去求得精神上的抚慰,并不等于说人们已从“执”走向了“无执”,而是人们的物质之“执”转化成精神之“执”,而其为“执”则根本无殊。
④其次,“执”的本身却无好坏之分,但视所执者的性质而定。
我们不又常听到所谓“择善固执”的成语吗?可见即使是固执也还不打紧,如果它真的是择善的话,问题亦在于标准如何。
据我的看法,中庸仍然是其中的重要关键,固执极端总是要不得的事。
我们平常做人喜讲“有所不为”,“有所不为”也正是“有所固执”,如果一个人毫无个性,没有一点固执之处,即便是孔子所说的乡愿了。
(江苏专版)2020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论述类文本阅读——群文通练家国情怀(含解析)
群文通练家国情怀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家国情怀与忧患意识张倩鸦片战争以来,中国在内忧外患的挤压之下、在东西文化的碰撞与融合之中开启了近代化的进程。
中国人在认识世界的同时,也开始反省自身,开始自觉不自觉地更新文化传统。
在这个过程中,深厚绵长的“忧患意识”和“家国情怀”,在近代中国的文化转型中互相支撑,互相影响,均衍生出新的内容,可以称为“近代互构”。
“忧患意识”最初是针对殷商时期人们听凭鬼神来决定自己生活的习俗而提出的,其基本内容是:个体在面对广阔的外在世界和种种困难时,应在敬畏之心的基础上,通过谨慎的态度、坚毅的行为来解决问题,积极承担自己的责任和使命,并保持对潜在危机的洞见和预防,在政权与民生的关系讨论中,衍生出深刻的文化批判功能。
与之相应,“家国情怀”是个体对其所生活的家庭、家族以及邦国共同体的认同、维护,表现为情感和理智上热爱共同体,并自觉承担共同体责任,其核心也是责任意识。
在周初统治者“敬德”“保民”的道德意识中,已经洋溢着浓厚的忧患意识,这也成为统治者家国情怀的重要内容。
“始于家邦,终于四海”(《尚书·商书》),即是君王家国情怀的集中表达。
伴随着古代文明的演进,家国情怀与忧患意识一起,成为知识精英所具有的核心思想,并通过教化系统影响普通民众。
《孝经》《大学》等经典中建构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价值体系是对传统家国情怀的凝练表达。
《颜氏家训》《曾文正公家训》等传世家训中,均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宗旨,从立志、养德、行为等层面进行引导,表达士大夫阶层的文化诉求;而在百姓中广为流布的村规、民约,也把培育人们勤奋豁达的德性、持守道义的原则、居安思危的态度、和睦邻里的作风视为核心内容。
这种家国情怀在传统社会中,满足了国家稳定、社会发展的需要,在礼制的维护下,具有极强的稳定性。
忧患意识奠定家国情怀的人文底蕴。
第一,忧患意识是人努力把握自身命运、维系生活共同体的自觉,在中国文化的生命初期就奠定了重视主体性的品质,蕴含着“自强不息”的精神气质,是推动中国文化自我发展的动力。
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江苏卷,解析版)
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江苏卷,解析版)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⒈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3分)A.调.度/宏观调.控降.解/降.龙伏虎搪塞./敷衍塞.责B.省.视/省.吃俭用拓.本/落拓.不羁纤.绳/纤.尘不染C.圈.养/可圈.可点喷薄./厚古薄.今重.申/老成持重.D.臧否./否.极泰来乐.府/乐.不思蜀屏.蔽/屏.气凝神【参考答案】B项“省视/省吃俭用,拓本/落拓不羁,纤绳/纤尘不染”。
【考点】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考查要求识记字音,不要求拼写,重点考查声母和韵母,注意读音与意义的相关性。
【解析】延续近两年命题思路,完全落实在多音多义词的辨读上,应当说没有难度。
各组每对读音分别是A.diào/tiáo jiàng/xiáng sè B.xǐng/shěng tà/tuò qiàn/xiānC.juàn/quān bó chóng/zhòngD.pǐ yuè/lè píng/bǐng⒉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A.随着全球气温升高,飓风、洪水、干旱等极端气象事件的频率和强度正在增加,气候变暖已成为全人类必须共同面对的挑战B.对“80后”作家来说,存在的最大问题就是要克服彼此间的同质化倾向,张扬自己的艺术个性才是他们的发展之路。
C.尽管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还在蔓延,但随着一系列经济刺激计划的逐步落实,中国经济出现回暖迹象,人们对经济复苏的信心开始回升。
D.由于青少年心智尚未成熟,好奇心又强,对事物缺乏分辨力,容易被大众媒介中的不良信息诱导,从而产生思想上、行为上的偏差。
【参考答案】C A项“极端气象事件”后缺少成分“发生”致搭配不当;B项不合逻辑,“存在的最大问题就是要克服彼此间的同质化倾向”表意费解;D项为滥用介词“由于”致使主语缺少。
江苏省2020届高三语文12月月考试卷精选汇编:论述类文本阅读专题
论述类文本阅读专题天一中学六、现代文阅读(二)(12分)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5~17题。
2018年2月,金庸先生的《射雕英雄传》英文版三部曲(《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倚天屠龙记》)将分九卷陆续出版,这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走向世界的又一大事。
中国人有“侠”情,且认为“侠”可以超越文化边界。
西方文化中亚瑟王的圆桌骑士、罗宾汉式的绿林英雄,以及风靡当下的银幕上的超级英雄,在我国都有“侠”缘。
但是,侠不是骑士,甚至不是武士。
不管是骑士,还是武士,都是某种权威——往往是封建领主给予的一种身份。
而侠,非身份,亦非职业。
侠,其实是一种态度、一种行事方式。
司马迁在《游侠列传》中说,侠,“其行虽不轨于正义,然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已诺必诚,不爱其躯,赴士之困厄。
既已存亡死生矣,而不矜其能,羞伐其德,盖亦有足多者焉。
”太史公的看法,其实太过理想主义。
在笔者看来,侠不见得真有如此伟大,反倒是韩非子的话更为直接,“侠以武犯禁”。
侠,是无视“禁忌”的——“禁忌”有好有坏,这种“无视”也自然是双刃剑,是一种直接、狂放的行事方式。
侠讲究的是豪放不羁、快意恩仇。
这种“豪放不羁”,如《笑傲江湖》所描绘的,不贪高位,不惧追杀、不恋亲情,只愿与知己合奏一曲《广陵散》。
侠的“快意恩仇”,如王家卫电影《东邪西毒》中的洪七,他收了贫女一个鸡蛋后,冲入王府杀了一众刀客,为贫女的弟弟报了仇,自己则在交战中被削掉一个手指。
洪七是侠,他做事的原则不是“付出与回报是否对等”,而是,做这事,心里是否“痛快”。
相比之下,《史记·刺客列传》中所载诸人,虽勇猛如聂政,忠义如豫让,慷慨如荆轲等,都算不得“侠”,因为他们把做事看作一种工作,而工作讲究的是按劳取酬。
侠讲究的是一份担当。
在徐克电影《七剑》中,被清兵追杀,身受重伤的傅青主,对无助的村民们说,“上天山,找帮手!”为什么天山上的剑客要帮助素不相识的傅青主和村民们?因为他们是有担当的侠。
电影《佐罗》中,迭戈代替遇刺的好友前往南美行总督之职并化身蒙面侠佐罗行侠仗义,解救被欺压奴役的殖民地百姓,也是一种担当。
全国普通高考2020年江苏卷语文试题与答案解析
全国普通高考2020年江苏卷语文试题与答案解析一、语言文字运用(12分)1.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大禹梳理百川,班超投笔从戎,李时珍悬壶济世,林则徐虎门销烟……每当中华民族处于艰难之际,总有一大批志士仁人挺身而出,,解民众于水火,挽狂澜于既倒。
野火沃土,,中华五千年文明史就是一部,的奋斗史。
A.以身许国多难兴邦不屈不挠B.以身试险多难兴邦不卑不亢C.以身许国一言兴邦不卑不亢D.以身试险一言兴邦不屈不挠2.在下面的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瘦西湖的景秒在巧。
,,,。
而雨丝风片,烟波画船,人影衣香,赤栏小桥,游览应以舟行最能体会到其中妙处。
①白塔与五亭桥分占圆拱门内②回视小金山③所谓面面有情,于此方得④最巧是从小金山下沿堤至“钓鱼台”⑤又在另一拱门中A.②③④①⑤B.②⑤④①③C.④①②⑤③D.④③②⑤①3.某校高三年级举行线上成人仪式后,同学们纷纷点赞、留言,相互勉励。
下列留言所引古诗文,不得体的一项是(3分)A.惟日孜孜,无敢逸豫。
(《尚书》)B.为草当作兰,为木当作松。
(李白)C.少年辛苦终身事,莫向光阴惰寸功。
(杜荀鹤)D.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
(苏轼)4.对下面“中国互联网发展阶段简表”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自1994年融入国际互联网大家庭以来,中国网民数量不断增加,互联网普及率现在已经超过50%。
B.中国互联网经历了电脑互联、移动互联后,当下已进入智能物联网时代,其联结主体是物与人互联。
C.伴随技术的不断进步,中国互联网的应用形式日趋丰富,目前的代表性应用有云、短视频、VR、AI 等。
D.中国互联网从模仿与追随起步,同步多年努力,如今已在一些领域实现自主创新,甚至有所超越。
二、文言文阅读(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外大母赵太夫人行状袁宗道天乎,天乎!何乃遽以吾外大母逝耶!悲哉!不肖宗道,稚年丧母,外大母每见不肖,辄泪涔涔下,且泣且拊曰:“儿饥否?将无寒乎?”辄取衣食衣食之。
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试题(江苏卷,含答案)
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试题(江苏卷,含答案)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1.下列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A.弹.劾/弹.丸之地哽咽./狼吞虎咽.责难./多难.兴邦B.鲜.活/寡廉鲜.耻泊.位/淡泊.明志叶.韵/一叶.知秋C.大度./审时度.势长.进/身无长.物解.救/浑身解.数D.参.差/扪参.历井披靡./风靡.一时畜.牧/六畜.兴旺【答案】C【解析】A.弹劾(tán) 弹丸之地(dàn) ,哽咽(gěng) 狼吞虎咽(yàn ), 责难(nàn)多难兴邦(nàn)。
B.鲜活(xiān)寡廉鲜耻(xiǎn),泊位(bó)淡泊明志(bó),叶韵(xié)一叶知秋(yè )。
C.大度(dù)审时度势(duó),长进(zhǎng)身无长物(cháng), 解救(jiě)浑身解数(xiè)。
D.参差(cēn)扪参历井(shēn),披靡(mǐ)风靡一时(mǐ),畜牧(xù)六畜兴旺(chù)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3分)A.司机张师傅冒着生命危险解救乘客的事迹,一经新闻媒体报道,就被传得满城风雨....,感动了无数市民。
B.近年来,在种种灾害面前,各级政府防患未然....,及时启动应急预案,力争把人民的生命财产损失将到最低限度。
C.这些“环保老人”利用晨练的机会,但游客丢弃在景点的垃圾信手拈来....,集中带到山下,分类处理。
D.“生命的价值在于厚度而不在于长度,在于奉献而不在于获取……院士的一番话入木三分....,让我们深受教育。
【答案】D【解析】A.满城风雨:城里到处刮风下雨。
原形容重阳节前的雨景。
后比喻某一事件传播很广,到处议论纷纷。
误在贬词褒用。
B.防患未然:防止事故或祸害于尚未发生之前。
与已然语境相违。
【精品】2020年高考语文江苏专版二轮复习文档:第三章 论述类文本阅读 专题十二
专题十二精准突破论述思路本论部分层次不清、层意不准的问题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①对中国古典文艺的匆匆巡礼,到这里就告一段落。
不知鸟瞰式的观花,能够获得一个虽笼统却并不模糊的印象否?②艺术的各种突出的不平衡性,经常使人怀疑究竟能否或应否作这种美的巡礼。
艺术与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艺术各部类之间的不平衡,使人猜疑艺术与社会条件究竟有无联系?能否或应否去寻找一种共同性或普遍性的文艺发展的总体描述?民生凋敝、社会苦难之际,可以出现文艺高峰;政治强盛、经济繁荣之日,文艺却反而萎缩。
同一社会、时代、阶级也可以有截然不同、彼此对立的艺术风格和美学流派。
……这都是常见的现象。
客观规律在哪里呢?韦列克就反对作这种探究。
但我不能同意这种看法,因为所有这些,提示人们的只是不应作任何简单化的处理,需要的是历史具体的细致研究;只要相信人类是发展的,物质文明是发展的,意识形态和精神文化最终(而不是直接)决定于经济生活的前进,那么这其中就总有一种不以人们主观意志为转移的规律,在通过层层曲折渠道起作用。
例如,由于与物质生产直接相连,在政治稳定经济繁荣的年代,某些艺术部类如建筑、工艺等等,就要昌盛发达一些。
相反,当社会动乱生活艰难的时期,某些艺术部类如文学、绘画(中国画)却可以相对繁荣发展,因为它们较少依赖于物质条件,正好作为黑暗现实的对抗心意而出现。
只要相信事情是有因果的,历史地具体地去研究探索便可以发现,文艺的存在及发展仍有其内在逻辑。
(选自李泽厚《美的历程》)1.请简要概括第②段的论述层次。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首先指出艺术发展存在的各种突出的不平衡性,使人怀疑甚至否定艺术发展规律的存在;然后表明自己的看法,并陈述理由;最后得出结论,只要相信事情是有因果的,文艺的存在及发展是有内在逻辑的。
专题12 文言文阅读之概括分析-2023年高考语文真题题源解密(全国通用)(解析版)
专题十二文言文阅读之概括分析目录:2023年真题展现真题考查解读近年真题对比命题规律解密名校模拟探源高考必备知识(2023·全国乙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昔者晋公子重耳出亡,过于曹,曹君袒裼而观之,釐负羁与叔瞻侍于前。
叔瞻谓曹君曰:“臣观晋公子,非常人也,君遇之无礼彼若有时反国而起兵即恐为曹伤君不如杀之。
”曹君弗听。
釐负羁归而不乐,其妻问之曰:“公从外来而有不乐之色,何也?”负羁曰:“吾闻之,有福不及,祸来连我。
今日吾君召晋公子,其遇之无礼,我与在前,吾是以不乐。
”其妻曰:“吾观晋公子,万乘之主也;其左右从者,万乘之相也。
今穷.而出亡过于曹,曹遇之无礼,此若反国,必诛无礼,则曹其首也。
子奚不先自贰焉。
”负羁曰:“诺。
”盛黄金于壶,充之以餐,加璧其上,夜令人遗公子,公子见使者,再拜,受其餐而辞其璧,公子自曹入楚,自楚入秦,入秦三年,秦穆公召群臣而谋曰:“昔者晋献公与寡人交,诸侯莫弗闻。
献公不幸离群臣,出入..也。
如是弗定,则非与人..十年矣。
嗣子不善,吾恐此将仿今其宗庙不被阴而社稷不血食交之道,吾欲辅重耳而入之晋,何如?”群臣皆曰:“善。
”公因起卒,革车五百乘,畴骑二千,步卒五万,辅重耳入之于晋,立为晋君。
重耳即位三年,举兵而伐曹矣,因令人告曹君曰:“悬叔瞻而出之,我且杀而以为大戮。
”又令人告釐负羁曰:“军旅薄城,吾知子不违也,其表子之间,寡人将以为令,令军勿敢犯。
”曹人闻之,率其亲戚而保釐负羁之闾者七百余家,此礼之所用也。
故曹,小国也,而迫于晋、楚之间,其君之危犹累卵也,而以无礼莅之,此所以绝世..也。
(节选自《韩非子·十过》)1. 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君遇之A无礼B彼若有时C反D国E而起兵F即恐为曾伤G君H不如杀之。
2.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穷,指困窘、困厄,与《送东阳马生序》中“穷冬烈风”的“穷”意思相同。
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试题(江苏卷,含答案)
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试题(江苏卷,含答案)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1.下列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A.弹.劾/弹.丸之地哽咽./狼吞虎咽.责难./多难.兴邦B.鲜.活/寡廉鲜.耻泊.位/淡泊.明志叶.韵/一叶.知秋C.大度./审时度.势长.进/身无长.物解.救/浑身解.数D.参.差/扪参.历井披靡./风靡.一时畜.牧/六畜.兴旺【答案】C【解析】A.弹劾(tán) 弹丸之地(dàn) ,哽咽(gěng) 狼吞虎咽(yàn ), 责难(nàn)多难兴邦(nàn)。
B.鲜活(xiān)寡廉鲜耻(xiǎn),泊位(bó)淡泊明志(bó),叶韵(xié)一叶知秋(yè )。
C.大度(dù)审时度势(duó),长进(zhǎng)身无长物(cháng), 解救(jiě)浑身解数(xiè)。
D.参差(cēn)扪参历井(shēn),披靡(mǐ)风靡一时(mǐ),畜牧(xù)六畜兴旺(chù)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3分)A.司机张师傅冒着生命危险解救乘客的事迹,一经新闻媒体报道,就被传得满城风雨....,感动了无数市民。
B.近年来,在种种灾害面前,各级政府防患未然....,及时启动应急预案,力争把人民的生命财产损失将到最低限度。
C.这些“环保老人”利用晨练的机会,但游客丢弃在景点的垃圾信手拈来....,集中带到山下,分类处理。
D.“生命的价值在于厚度而不在于长度,在于奉献而不在于获取……院士的一番话入木三分....,让我们深受教育。
【答案】D【解析】A.满城风雨:城里到处刮风下雨。
原形容重阳节前的雨景。
后比喻某一事件传播很广,到处议论纷纷。
误在贬词褒用。
B.防患未然:防止事故或祸害于尚未发生之前。
与已然语境相违。
2020年高考江苏语文卷试题、答案及解析
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卷)语文试题、答案及解析一、语言文字运用(12分)1.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大禹疏理百川,班超投笔从戎,李时珍悬壶济世,林则徐虎门销烟……每当中华民族处于艰难之际,总有一大批志士仁人挺身而出,,解民众于水火,挽狂澜于既倒。
野火沃土,,中华五千年文明史就是一部的奋斗史。
A.以身许国多难兴邦不屈不挠B.以身试险多难兴邦不卑不亢C.以身许国一言兴邦不卑不亢D.以身试险一言兴邦不屈不挠【答案】A【解析】“以身许国”褒义词,指把自己的身体献给国家,指尽忠报国,临难不顾。
用在仁人志士身上合适。
“以身试险”是贬义词,意思是试着亲身去做触犯法律的事。
用在仁人志士身上不当。
“多难兴邦”意思是,国家多灾多难,在一定条件下可以激励人民奋发图强,战胜困难,使国家强盛起来,与“野火沃土”意思一致。
恰当。
“一言兴邦”指一句话可以使国家兴盛起来。
与“野火沃土”相差甚远,不当。
“不屈不挠”意思是,比喻在压力和困难面前不屈服,表现十分顽强。
与“奋斗”搭配恰当。
“不卑不亢”意思是,对人有恰当的分寸,既不低声下气,也不傲慢自大。
一般形容对别人的态度,与“奋斗”搭配不当。
2.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瘦西湖的景妙在巧。
, ,,,。
而雨丝风片,烟波画船,人影衣香,赤栏小桥,游览应以舟行最能体会到其中妙处。
①白塔与五亭桥分占圆拱门内②回视小金山③所谓面面有情,于此方得④最巧是从小金山下沿堤至“钓鱼台”⑤又在另一拱门中A.②③④①⑤B.②⑤④①③C.④①②⑤③D.④③②⑤①【答案】C【解析】四个选项对于空缺处第一句的选择有两种意见,或②,或④。
空格前面的“瘦西湖的景妙在巧”是概括句,没有涉及具体地点,这样若填②“回视小金山”,就不知道是在什么地方。
而④句中的“最巧”与前面的“巧”衔接自然,故排除A、B。
认真分析①句和⑤句,很明显⑤句“又在另一拱门中”肯定在①句“白塔与五亭桥分占圆拱门内”后面,据此可以排除D。
2020年高考语文试卷及答案(江苏卷)
绝密启用前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卷)语文I试题一、语言文字运用(12分)1.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大禹梳理百川,班超投笔从戎,李时珍悬壶济世,林则徐虎门销烟……每当中华民族处于艰难之际,总有一大批志士仁人挺身而出,,解民众于水火,挽狂澜于既倒。
野火沃土,,中华五千年文明史就是一部,的奋斗史。
A.以身许国多难兴邦不屈不挠B.以身试险多难兴邦不卑不亢C.以身许国一言兴邦不卑不亢D.以身试险一言兴邦不屈不挠2.在下面的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瘦西湖的景秒在巧。
,,,。
而雨丝风片,烟波画船,人影衣香,赤栏小桥,游览应以舟行最能体会到其中妙处。
①白塔与五亭桥分占圆拱门内②回视小金山③所谓面面有情,于此方得④最巧是从小金山下沿堤至“钓鱼台”⑤又在另一拱门中A.②③④①⑤B.②⑤④①③C.④①②⑤③ D.④③②⑤①3.某校高三年级举行线上成人仪式后,同学们纷纷点赞、留言,相互勉励。
下列留言所引古诗文,不得体的一项是(3分)A.惟日孜孜,无敢逸豫。
(《尚书》)B.为草当作兰,为木当作松。
(李白)C.少年辛苦终身事,莫向光阴惰寸功。
(杜荀鹤)D.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
(苏轼)率现在已经超过50%。
B.中国互联网经历了电脑互联、移动互联后,当下已进入智能物联网时代,其联结主体是物与人互联。
C.伴随技术的不断进步,中国互联网的应用形式日趋丰富,目前的代表性应用有云、短视频、VR、AI等。
D.中国互联网从模仿与追随起步,同步多年努力,如今已在一些领域实现自主创新,甚至有所超越。
二、文言文阅读(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外大母赵太夫人行状袁宗道天乎,天乎!何乃遽以吾外大母逝耶!悲哉!不肖宗道,稚年丧母,外大母每见不肖,辄泪涔涔下,且泣且拊曰:“儿饥否?将无寒乎?”辄取衣食衣食之。
故不肖即茕然弱子乎,无殊乎在母膝下也。
2020届江苏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突破训练:论述类文本阅读 Word版含解析
专题三论述类文本阅读近三年江苏卷命题与考情分析1.考查体裁,各种形式均有涉及,如议论文、论文、说理散文等。
2.文本题材,呈现出多样性的特点。
选文涉及人生、艺术、美学、历史等诸多方面,且都具有思想性、知识性、逻辑性,文化内涵深厚,思辨性强,语言也有文采。
3.考查内容,对重要概念的理解、重要句子含意的理解、归纳内容要点、分析论证结构或思路、归纳文章要点、赏析作品内蕴等,这些都是考查的重点。
4.命题形式和赋分,一般设置3道题,2017~2018年题型为主观题。
赋分共18分,每小题6分。
2019年江苏高考,考题形式发生变化,江苏考题趋向全国卷模式,论述类文本考题形式出现全国卷实用类文本题型,主观、客观题同时考查,分数值也发生变化,两道客观题6分,主观题6分,共计12分,2020年高考备考时要加以重视。
(2019·江苏卷)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3题。
书家和善书者沈尹默“古之善书者,往往不知笔法。
”前人是这样说过。
就写字的初期来说,这句话,是可以理解的,正同音韵一样,四声清浊,是不能为晋宋以前的文人所熟悉的,他们作文,只求口吻调利而已。
笔法不是某一个人凭空创造出来的,而是由写字的人们逐渐地在写字的点画过程中,发现了它,因而很好地去认真利用它,彼此传授,成为一定必守的规律。
由此可知,书家和非书家的区别,在初期是不会有的。
写字发展到相当兴盛之后(尤其到唐代),爱好写字的人们,一天比一天多了起来,就产生出一批好奇立异、相信自己、不大愿意守法的人,各人使用各人的手法,各人创立各人所愿意的规则。
凡是人为的规则,它本身与实际必然不能十分相切合,因而它是空洞的、缺少生命力的,因而也就不会具有普遍的、永久的活动性,因而也就不可能使人人都满意地沿用着它而发生效力。
在这里,自然而然地便有书家和非书家的分别了。
有天分、有修养的人们,往往依他自己的手法,也可能写出一笔可看的字,但是详细检查一下它的点画,有时与笔法偶然暗合,有时则不然,尤其是不能各种皆工。
2020年高考真题语文(江苏卷) Word版含解析
7.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无何,姑钱恭人婴疾且亟,则尽斥鞶珥授方伯公,俾迎医,医无问遐近。
(2)尔当识此意附谱后,绝孙曾他肠,令吾族人得世世食此土,不亦美乎!
8. 赵太夫人平居言语中的“识大义”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简要概括。
B项,“赵太夫人当年待字闺中时,烧得一手好菜,父亲的好友十分欣赏”说法有误。原文中说“因悉太夫人勤慎状,曰:‘是真我家妇。’遂命方伯公委禽焉”,所以提亲下聘礼的原因应是清楚赵太夫人勤勉谨慎的人品。
故选B。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句子 能力。翻译要结合语句所在语境,整体把握大意,注意关键词的落实翻译,另外要关注是否有特殊语法现象,比如活用,通假,特殊句式等。本题关键点有:
不肖宗道,甥也,义不敢饰吾外大母之行,然亦不敢隐也。惟慨惠之铭,以肉百年骨,则家舅氏厚幸,宗道厚幸。
(选自《白苏斋类集》,有删节)
5. 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且泣且拊曰 拊:抚摩
B. 自有妇卜太夫人 卜:选择
C. 然后乃知太夫人啬腹龟手适舅姑 适:出嫁
D. 太夫人时时风方伯公 风:劝说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语言简明、连贯、得体。形式为语句衔接排序题。解答此类题目要注意上下文之间的关系,前后文之间的相互的提示和照应。认真阅读语句,明确体裁和中心,明确材料结构,理清答题思路,抓住语言标志,把握句子间的逻辑关系,运用语感检验,确定正确答案。
④的“最巧”与前句“妙在巧”有呼应关系,要排在第一位;②有“回视”,可见要先看了正面的景物才能有“回视”,不能排在第一位;据此排除AB;
2020江苏省高三下学期语文试卷论述类文本阅读专题精选汇编及参考答案(23页)
2020江苏省高三下学期语文试卷论述类文本阅读专题精选汇编论述类文本阅读专题根据(南京市、盐城市3月第二次模拟、扬州市3月阶段性检测(二)、南京师大附中一模试卷、南京师范大学附属扬子中学检测试卷、丹阳市 3月质量检测、南通市全真模拟试卷二、南通市全真模拟试卷三、南京市浦口区江浦高级中学校校内第二次模拟、盐城市大丰区南阳中学3月考前综合训练(一))语文试题汇编而成南京市、盐城市3月第二次模拟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 15~17 题。
哲学的作用[美]威尔·杜兰特哲学使人愉悦,即使是形而上学的幻景也蕴含诱惑,每个学习者都能体会得到,直到粗粝的生存需求将我们从思想的高峰拽下,抛入生活的撕扯琐碎中。
我们大多数人都知晓古希腊罗马时期的哲学黄金年代,那时,哲学确实称得上柏拉图口中“那珍贵的喜悦”;那时,审慎追寻难于捉摸的真理远比追求肉欲低俗的生活方式荣耀得多。
人类社会早期追求智慧的努力留给后来者某种永不消逝的渴慕。
我们想要弄清楚“生命之于我们,意味着不断地将我们自身及所遭遇的一切转化为光与火”。
我们就像《卡拉马佐夫兄弟》中的米特亚,“不求百万财富,只求问题之答案”。
我们渴求把握眼前事物的价值和前景,以免陷入日常生活的旋涡。
我们希望了解事情的轻重缓急以避免本末倒置。
希望眼中的世界恒定如常,仿佛照耀在“永恒的光束下”。
希望能够笑对不可避免之事,甚至是日益逼近的死亡。
希望保持完整,通过分辨和协调欲望来调整精力分配,因为协调精力是伦理学、政治学,乃至逻辑学和形而上学的基石。
梭罗告诉我们:“作为一个哲学家,不仅需要具备缜密的思维或建立某一学派的能力,还要热爱智慧,循其意旨过一种简单、独立、宽容、信任的生活。
”我们愿意相信,若能找到真的智慧,那我们的生命将不再盲目。
真理无法帮助我们富有,却能使我们自由。
此时,某些缺乏教养的读者大概会打断我们,指出:哲学如下棋般无用,如愚昧无知般含混晦涩。
西塞罗曾经说过:“没有比哲学家的著述更荒诞无稽的了。
苏教版高中语文2020江苏高考二轮复习专题:高考论述类文本阅读解题策略(34张)-优秀课件
D.“爱好派”水平参差不齐,常显示出主观臆断及个人化色 彩,所以易转化评论对象,多聚焦于艺术从业者的道德、 修养等问题。
回归原文:“爱好派”的主要问题首先是良莠不齐,其次 是带有强烈的主观臆断和个人化色彩,且评论者又容易转 化评论对象,有时候甚至不去聚焦艺术作品本身而转主评 论艺术从业者的道德、修养等问题。
一重比对——比对关键词语
例:2019年高考江苏卷论述类文本《书家和善书者》
下列关错于误类原型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错,误不类正型确:的一项是
C. 苏无东中坡生天有分高,修养深,意范造围的扩书大画自有天然之趣,但 率先破法,放任不羁,成为后世不守法度的借口。
回归原文:第4段:宋代的苏东坡,大家都承认他是个书家,但他因 天分过高,放任不羁,执笔单钩,已为当时所非议。他自己曾经说 过:“我书意造本无法。”黄山谷也尝说他“往往有意到笔不到 处”。就这一点来看,他又是一个道地的不拘拘于法度的善书的典 型人物,因而成为后来学书人不须要讲究笔法的借口。……我尝看 见东坡画的枯树竹石横幅,十分外行,但极有天趣,米元章在后边 题了一首诗,颇有相互发挥之妙。
有条不紊,科学解题
阅读心态:静心、耐心、细心 阅读用时:15分钟以内 阅读原则:文本意识第一 阅读步骤:一、关注标题,快速把握。
二、圈点勾画,理清思路。 三、比对辨析,筛选整合。 四、审清题意,规范表达。
提分策略一:回归原文,精准比对,做对选择题。
三重比对
一、比对关键词语 二、比对句子关系 三、比对三大要素
把握变化,有的放矢
2019年江苏语文卷的题型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论述类 文本阅读由三道主观表述题变为两道客观选择题和一道主观 表述题,共计12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考点4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所谓“归纳概括”,就是要从整体上把握文章,对具体的内容加以概括, 对抽象的内容加以阐发,对含蓄的内容加以解说,等等。归纳和概括是 在分析的基础上进行的。“分析”,就是把一件事情、一种现象、一个 概念分成较为简单的几个组成部分,找出这些组成部分的本质属性和彼 此之间的内在联系;“归纳”,就是在分析的基础上将事情、现象、概 念总结起来或者概括成一般原理。“概括”,就是把事物的共同点归结 在一起。分析是从整体到局部的思维过程,归纳则是从具体、详细到抽 象、概括的过程。
考点7 论述类文本阅读选择题 一、三重比对法 论述类文本选项内容多是命题者对原文进行的转述和分析。在这一过 程中,命题者有意识地设置错误干扰点,让考生进行判断。而比对法则 是解答此类题较好的方法之一,即把选项与原文进行仔细比对、分析, 弄清它与原文的意思是否一致,进而识破命题者设置的干扰点。那么, 比对、分析什么内容呢?如何比对呢?具体来说,就是比对句中词语(范 围词、程度词、指代词等)、比对句间关系、比对依据和结论。由此 判断选项的正误,选出答案。 (一)比对句中词语 1.表示范围的词语 如表示全部范围的有“全”“都”“所有”“囊括”“共”“统统”
例 2015年江苏卷《罗丹的雕刻》第17题:罗丹给雕刻带来的“根本性 的变革”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简要概括。(文本见P346) 答:
解析 依据题干可知,答案来自第二段至第五段。由第二段“他不从传 统的规格、观众的期待去考虑构思,他以雕刻家个人的认识和深切感受 作为创造的出发点”,可概括出“在雕刻观念上”的变革;由第三段 “欣赏罗丹毕生的作品,我们也就鸟瞰了人的生命的全景”,可概括出 “在雕刻内容上”的变革;由第四段“用雕刻自由抒情”“雕刻是他恣 意歌唱的语言”“更大胆地改造人体,更自由地探索尝试,更痛快地设 计想象世界中诡奇的形象”,可概括出“在雕刻形式上”的变革。将以
考点清单
论述类文本包括说理散文、杂文、论文、评论等。江苏自2010年 以后一直考查论述类文本,且以文艺性的评论为主。
考点1 理解文中重要词语、概念的含义
“文中”一词,指在理解词语、概念含义时,要有宏观意识,要在整 体把握全文的基础上,结合词语、概念所处的具体语境来理解。“重要 词语、概念”,是就词语、概念在文中的作用而言的,常常与文章的整 体内容和要传达的主要信息密切相关,理解文中的“重要词语、概念” 往往是理解整篇文章的重要环节。“重要词语、概念”在文中有的相 对集中,也有的散见于全文各处,需要整合归纳。“理解”是指以准确 判断词语的本义或概念的本质属性为基础,筛选出文中有关的重要信 息。
考点6 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所谓“观点态度”,是指作者通过一定的材料所表达出来的对客观 事物的认识和思想倾向,表现为文章的中心思想和作者的写作意图,即 是褒扬还是贬抑,是肯定还是否定,是赞成还是反对,等等。作者的观点 态度,有的直接表述,有的间接表述;有的集中,有的分散;有的明朗,有的 含蓄。要求能够筛选和辨析,并加以概括。
考点2 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
“重要句子”多是就它们在文中的表达作用而言的,主要指能够表 达作者所持观点或者是概括文章某一局部内容要点的句子,以及结构上 比较复杂的句子。它通常有以下几种类型:
考点3 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
1.文章结构 文章结构是指作者对语言材料的组织和安排,包括谋篇布局以及安排文 章内部句与句之间、段与段之间的层次关系,是文章思路的具体外现。 作者对事物内部联系的认识、作者思路的发展,都要通过文章结构和层 次传达出来。
考点5 分析作品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
论述类文本包括说理散文、杂文、论文、评论等,以理性思维为主 要思维方式,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具有理论性强、 道理、分析事实、辩驳旧说、介绍新见等为主要内容。阅读此类文本 首先要把握议论文的文体特征。
解析 答题时,需结合“中国画中通透的小亭,八面无一物的小亭”分 析“不离亭子”的含义;结合“画的是这个亭子,但所要表达的生命体 验却不在这亭子中”分析“不在亭子”的含义。分析物象的内涵一定 要挖掘其内在品格,抓住物与志的契合点,结合主旨作答即可。 答案 “不离亭子”,表达了一个小“点”的生命自信;“不在亭子”, 表现了生命在无限宇宙中的悠游。草亭与乾坤的关系,写出了“小”的 个体面对无限“大”的宇宙可采取的态度,反映了生命困境以及从此困 境突围的可能路径。
2.文章思路 文章思路是按照一定的逻辑由此及彼表达思想的路径、脉络。这个路 径和脉络实际是一个连贯的、有条理的思维过程,要求围绕一个中心 点,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由浅入深,从一个方面到多个方面,沿着一个 中心线索,把要表达的思想内容组成一个严密的整体。
文章的结构安排是由思路决定的,思路是结构安排的依据和理由。 文章的结构组织是否清晰、严密,可以表明作者的思路是否清晰、严 密;而思路是否清晰、严密,又表明对所写的客观事物是否形成了鲜明 的印象、想法、态度与情感。
考点6 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是文章思想内容的核心,也就是文章的意 旨。“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这一考点,是在归纳文章内容 要点的基础上提出来的进一步要求。要想准确分析作者的观点态度,就 要懂得去把握这种观点态度是直露的还是含蓄的。 1.直露的观点态度 直露的观点态度在文章中许多显眼的地方就能看出来:(1)通过标题来 体现;(2)通过开篇的中心句来体现;(3)通过反复出现的提示性的语句来 体现;(4)通过篇末总结性的语句来体现;(5)通过文中极富感情的抒情句 来体现。
识长期约定俗成的要求”;最后一句是第三层,补充说明雕刻对“日常 生活的描写”“是附带的配曲”。 答案 首先指出雕刻的发生源自人类的崇拜心理,接着论述雕刻家的创 作要服从于约定俗成的社会要求,最后补充说明雕刻对日常生活的描写 只是配曲。
考点4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解答“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类试题,要对文本内容有准 确的理解,对文本的写作思路有清晰的判断。在此基础上还要尽可能用 原文的词语进行归纳,防止概括不全面。同时还要有全面的观点,逐层 筛选,整合归纳,防止要点遗漏。 此类试题,常常有“哪些”“是什么”的提示。
③抓住文中运用的材料。 论述文中运用的材料,不论是事实还是文献资料,特别是正反对比的事 实材料,其中往往蕴含了作者的好恶感情。因此,从分析材料入手,是分 析概括作者观点态度的重要途径。 ④抓住作者的评述。 有时候,作者把自己的观点态度隐含在具体的评述之中而不直接说出。 这就要求从分析具体的评述入手,提出精要,作出概括。 ⑤抓住文章中的显性因素进行分析概括。 所谓“显性因素”一般表现在:文章的标题,开头或结尾的重要语句,文 中关键词语,题干要求等。
上内容提炼整合成句即可。 答案 在雕刻观念上,罗丹是以雕刻家个人的认识和深切感受为出发点 进行创作;在雕刻内容上,罗丹的雕刻体现人的生命全景;在雕刻形式上, 突破具体形象的表现手段,大胆改造人体,恣意表现生命,自由表达想象 中的诡奇形象。
考点5 分析作品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
“分析作品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类的题目,主要表现为分析 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及其作用。论点是作者对所议论问题所持的见 解和主张。论据是用来证明论点的材料,包括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论 证是运用论据证明观点的过程。 一般来说,论点是解决“证明什么”的问题,论据是解决“用什么来证 明”的问题,而论证(包括论证的过程和方法)是解决“怎样证明”的问 题。从近几年高考试题及各地模拟考题来看,论据及论证方法的考查所 占比重较大。
方法技巧
考点1 理解文中重要词语、概念的含义
考查“理解文中重要词语、概念的含义”的题目,提问常常比较直 接,也有将两者结合起来进行考查的,这常常涉及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 点态度。
例1 2017年江苏卷《从脸谱说起》第17题:文中“谱”的含义有哪些? (文本见P344) 答: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理解文中重要词语含义的能力。首先,找到词语所 在的具体段落;其次,分析段内语境,第三段分为3层,分别对应“谱”的 三种含义;最后,可以借助关键句整合概括,如“‘谱’有标准、准则的 意思”“‘谱’还有谱系的意思”“‘谱’自身是实践的‘本’”。 答案 标准、规则;谱系;有待实践的“本”。 例2 2014年江苏卷《乾坤草亭》第18题:请结合对文末“不离亭子,不 在亭子”的理解,阐释“乾坤草亭”的内涵。(文本见P347) 答:
2.含蓄的观点态度 含蓄的观点态度的把握难度就大一些,但是我们仍可以通过以下方法来 把握:(1)注意文章所表达内容的象征意味;(2)注意对文章中修辞格运用 的理解;(3)注意文章使用的联想和想象的手法;(4)注意作者所处的时代 特点和作者的人生经历。 分析概括观点态度具体方法如下: ①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内容主旨。 ②筛选出能直接体现作者观点和态度的句子。 议论文的论点就是作者的观点。其标志性词语往往是“认为”“以 为”“感到”等。
考点2 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
解答此类试题,不仅要观其“形”,更要解其“意”,因为关键性文 句的内涵既是深层次的,又是丰富多意的,甚至是含蓄隐晦的。阅读时, 要披文入理,瞻前顾后,根据其语段的“形”深入领悟语句的“意”。
考点3 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
考查“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类题目,常常就全文思路、 某段作用、怎样围绕中心论点或主旨进行论述或叙事等角度来考查。 例 2015年江苏卷《罗丹的雕刻》第16题:请简要概述第一段的论述层 次。(文本见P346) 答: 解析 此类题应先准确划分层次,再进行层意归纳,但不要忘记“首 先”“其次”“接着”“最后”等表次序的词语。第一句为第一层,作 者直接提出“雕刻的发生源自一种人类的崇拜心理”这一观点;第二、 三、四句为第二层,作者阐述了雕刻家的创作要“服从一个社会群体意
3.指代词 如“这”“其”“它”等。比对时,要注意指代对象是否一致,特别要 注意是否有张冠李戴、偷换概念等错误。 4.表示时间或时态的词语 如“后来”“最早”“近来”“正在”“日前”“一旦”“立即” “马上”“目前”“已经”“早已”“曾经”“刚刚”“即将”“就 要”“了”等。比对时,要注意是否有时间先后错乱、混淆已然与未然 的错误。 5.表示语气的词语 如表示肯定的有“必定”“必须”“一定”“的确”“就可以”等,表 示揣测的有“或许”“大概”“可能”“似乎”“也许”等。比对时, 要注意是否有混淆或然与必然、说法绝对化的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