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成语典故及出处

合集下载

100个典故成语及意思出处

100个典故成语及意思出处

100个典故成语及意思出处
1. 惊弓之鸟:指害怕得要死,见弓就惊,出自《战国策·齐策三》
2. 弯弓射大雕:比喻解决难题,出自《西游记》
3. 一言九鼎:指一句话重要性,出自《淮南子·天文训》
4. 画蛇添足:比喻多此一举,出自《庄子·外物》
5. 舍己为人:比喻忘记自己的利益,为他人着想,出自《左传·僖公二十三年》
6. 鹤立鸡群:比喻非常出众,出自《论语·子罕》
7. 百里挑一:比喻极为精挑细选,出自《汉书·司马相如传》
8. 知错能改:指认识错误而修正,出自《孟子·公孙丑上》
9. 一诺千金:比喻一句话言之有信,出自《水浒传》
10. 饮鸩止渴:比喻欲解危急境地反为自讨苦吃,出自《西游记》。

100个有典故出处的成语 [成语典故]

100个有典故出处的成语 [成语典故]

100个有典故出处的成语[成语典故]成语有很大一部分是从古代相承沿用下来的,它既代表了一个故事典故,又是一种现成的话,很多又有比喻引申意义而被广泛引用。

(一)愚公移山【典故】传说古时候有两座大山,一座叫太行山,一座叫王屋山。

那里的北山住着一位老人名叫愚公,快90岁了。

他每次出门,都因被这两座大山阻隔,要绕很大的圈子,才能到南方去。

一天,他把全家人召集起来,说:“我准备与你们一起,用毕生的精力来搬掉太行山和王屋山,修一条通向南方的大道。

你们说好吗!”大家都表示赞成,但愚公的老伴提出了一个问题:“我们大家的力量加起来,还不能搬移一座小山,又怎能把太行、王屋两座大山搬掉呢?再说,把那些挖出来的泥土和石块放到哪里去呢?”讨论下来大家认为,可以把挖出来的泥土和石块扔到东方的海边和北方最远的地方。

第二天一早,愚公带着儿孙们开始挖山。

虽然一家人每天挖不了多少,但他们还是坚持挖。

直到换季节的时候,才回家一次。

有个名叫智叟的老人得知这件事后,特地来劝愚公说:“你这样做太不聪明了,凭你这有限的精力,又怎能把这两座山挖平呢?”愚公回答说:“你这个人太顽固了,简直无法开导,即使我死了,还有我的儿子在这里。

儿子死了,还有孙子,孙子又生孩子,孩子又生儿子。

子子孙孙是没有穷尽的,而山却不会再增高,为什么挖不平呢?”当时山神见愚公他们挖山不止,便向上帝报告了这件事。

上帝被愚公的精神感动,派了两个大力神下凡,把两座山背走。

从此,这里不再有高山阻隔了。

【所属朝代】春秋战国时代【出处】《列子汤问第五》记载:愚公家门前有两大座山挡着路,他决心把山平掉,另一个老人智叟笑他太傻,认为不能能。

愚公说:我死了有儿子,儿子死了还有孙子,子子孙孙是没有穷尽的,两座山终究会凿平。

【释读】比喻坚持不懈地改造自然和坚定不移地进行斗争。

(二)闻鸡起舞【典故】晋代的祖逖是个胸怀坦荡、具有远大抱负的人。

可他小时候却是个不爱读书的淘气孩子。

进入青年时代,他意识到自己知识的贫乏,深感不读书无以报效国家,于是就发奋读起书来。

100个历史典故的成语故事

100个历史典故的成语故事

100个历史典故的成语故事1. 雪上加霜—从《晋书·何劭传》中得知,晋代的一个官员叫何劭,他官场上做了一些亏心事,被贬谪到一个寒冷的地方。

一日,突然下起了大雪,他冻得瑟瑟发抖。

正巧,有人将他原来的下场预兆没有了,于是感到雪上加霜。

2. 苛捐杂税—从《春秋·鲁穆公二年》中了解到,当时的鲁国决定实行苛捐杂税,对百姓造成了很大的负担。

这个典故成语就是用来形容捐税过多,苛刻无情。

3. 如鱼得水—源于《庄子·齐物论》中的一个故事。

讲述了一条鱼被人放进了水里,它得了悟道,感到宽心自在。

成语用来形容人在自己的本行或熟悉的环境中得到满足与安适的感觉。

4. 锦上添花—源于唐代文学家韩愈的《春雪》一诗中的意象:白纱疏雪红英坼,深锦补花绿背碧。

意思是说,天上的白雪还没有布满大地,地上的紫花已经盛开,人带来一种惊奇的美感。

成语用来形容在美好的事物上再添加更多的美好,使之更加出彩。

5. 水落石出—出自宋代刘克庄的《岳阳楼记》中的一句话:“积土成山,风雨兴焉,此之谓积土成山也。

斯盖二者,岂其然乎?其降也,附势者也;其卒也,移蜇者也,水之落也,始也;石之出也,险也。

人皆见之,而难以察觉。

”意思是说,当河水退去的时候,石头就会显露出来,是因为水浸过的地方留下了痕迹。

成语用来形容事情的真相被揭示出来,一切都变得清晰明了。

6. 明瞭如指—出自《史记·司马相如列传》中。

司马相如在韩国做官时,有一次去参观韩昭侯家的花园,并赞美花木之美。

韩昭侯反问司马相如,你能指出几树是牡丹?司马相如立刻指了出来。

成语用来形容非常明确,一目了然的情况。

7. 画饼充饥—出自《韩非子·外储说左上》中,旧时韩国有个人要刺杀齐威王,王问他想封多少土地,这个人回答想要三百里的土地,王问他怎么能吃到三百里的土地,那人回答说:“吃不到就画个圈儿吧。

”用来比喻一种不切实际的心愿和自欺欺人的行为。

8.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出自《淮南子·人间训》。

著名成语典故及解释_成语典故故事大全

著名成语典故及解释_成语典故故事大全

著名成语典故及解释_成语典故故事大全典故是指诗文中引用的古代故事和有来历的词语。

成语典故通常是指成语的产生、形成、流传的故事传说。

著名的成语典故有哪些?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一些关于著名成语典故及解释_成语典故故事大全,作为参考,希望你喜欢。

著名成语典故【1】羽毛未丰出处《战国策。

秦策—》秦王曰:“寡人闻之,毛羽不丰满者,不可以高飞。

”【释义】“丰”,丰满。

比喻势力还小,或常识、阅历尚浅。

【故事】战国时洛阳人苏秦,年青时曾师从智者鬼谷子学习辩术谋略。

学习结束后,周游列国,希望有朝一日,他的治国谋略能获得君王们的接纳。

秦是西方的大国。

凭借有利的地理环境,发展农业,国力逐渐强盛。

但在当时,实国尚不能与其它大国抗衡。

苏寿秦这次远游秦国,是要说动秦王,与函谷关以东的—些国家联合,同其他的国家联盟作较量。

但是秦惠王并没有听取他的建议,而是说:“我们秦国现在就像一只羽毛还没长全的小鸟,要想展翅高飞那是不行的。

先生你迢迢千里来到这里开导我,我很感激。

至于称霸争帝的事,我希望在以后的适当时机,再聆听你的高见。

”在秦国耗费了所有资财,上书十多次,但仍未说动秦王。

苏泰无奈,只得灰溜溜地离开秦国回家。

这时的苏秦,也就犹如羽毛未丰的小鸟,无法振翅飞于那动荡的政治舞台。

著名成语典故【2】草木皆兵解释:把野草树木都当成敌兵。

形容在受到某种打击时惊恐万状、疑神疑鬼的心态。

皆:都。

这个成语来源于《晋书.苻坚载记》,坚与苻融登城而望王师,见部阵齐整,将士精锐;又北望八公山上草木,皆类人形。

公元383年,基本上统一了北方的前秦皇帝苻坚,率领90万兵马,南下攻伐东晋。

东晋王朝任命谢石为大将,谢玄为先锋,率领8万精兵迎战。

秦军前锋苻融攻占寿阳(今安徽寿县)后,苻竖亲自率领八千名骑兵抵达这座城池。

他听信苻融的判断,认为晋兵不堪一击,只要他的后续大军一到,一定可大获全胜。

于是,他派一个名叫朱序的人去向谢石劝降。

朱序原是东晋官员,他见到谢石后,报告了秦军的布防情况,并建议晋军在前秦后续大军未到达之前袭击洛涧(今安徽淮南东洛河)。

成语出处及典故200个

成语出处及典故200个

成语出处及典故200个成语是汉语中的一种特殊表达方式,它们凝练、生动地表达了人们对生活、社会和人性的理解。

每个成语都有其独特的出处和典故,这些故事背后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智慧。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为大家介绍200个常见成语的出处和典故,希望能够增加大家对汉语文化的了解。

1. 一马当先:出自《史记·项羽本纪》。

项羽在攻打垓下时,他的战马被敌人射中,但他仍然骑着受伤的战马冲锋陷阵,表现出了英勇无畏的精神。

2. 画蛇添足:出自《战国策·齐策四》。

齐国有个画家画了一幅栩栩如生的蛇,但他觉得还不够完美,于是在蛇的身上画了几条腿,结果反而破坏了原本的美感。

3. 杯弓蛇影:出自《史记·淮阴侯列传》。

淮阴侯刘邦曾经被人告发有人要刺杀他,他在喝酒时看到杯子和弓的倒影,以为是刺客,因此一直提心吊胆。

4. 画龙点睛:出自《庄子·外物》。

画家在画龙时,只画了龙的身体,没有画眼睛。

后来,他请人点上了龙的眼睛,使得整幅画作更加生动有趣。

5. 亡羊补牢:出自《战国策·齐策一》。

齐国有个人的羊逃了出去,他没有及时追回,而是修补了羊圈。

后来,他的羊再次逃出去,但因为修补了羊圈,羊没有再次逃走。

6. 守株待兔:出自《列子·汤问》。

有个农夫发现一只兔子撞死在他的株上,他觉得很幸运,于是每天都守在株旁边等待兔子撞死。

7. 三顾茅庐:出自《三国演义》。

刘备三次去拜访诸葛亮,但诸葛亮都不见他。

最后,刘备亲自去茅庐找到了诸葛亮,邀请他出山辅佐自己。

8. 闭门造车:出自《战国策·齐策一》。

齐国有个人闭门造车,没有向外界学习和借鉴,结果造出来的车子无法行驶。

9. 杞人忧天:出自《列子·天瑞》。

杞国有个人一直担心天会塌下来,他忧心忡忡,但实际上天并没有塌下来。

10. 画饼充饥:出自《庄子·外物》。

有个人饿得不行,他画了一块饼,想通过想象来充饥,但实际上并没有解决他的饥饿问题。

五十个成语典故的出处

五十个成语典故的出处

五十个成语典故的出处1. 井底之蛙,出自《庄子·外物》。

比喻见识狭窄,不知道外面的世界。

2. 杯弓蛇影,出自《庄子·外物》。

比喻因多疑而产生的错觉。

3. 守株待兔,出自《列子·汤问》。

比喻坐等机会而不自己努力。

4. 画蛇添足,出自《战国策·齐策二》。

比喻做了多余的事情,反而起到了相反的效果。

5. 杞人忧天,出自《列子·汤问》。

比喻无事自扰,过度担忧。

6. 望洋兴叹,出自《红楼梦》。

比喻对现实感到无能为力、无法改变。

7. 纸上谈兵,出自《战国策·齐策四》。

比喻只在纸上空谈,没有实际行动。

8. 守口如瓶,出自《史记·淮阴侯列传》。

形容保守秘密,不泄露口风。

9. 指鹿为马,出自《史记·淮阴侯列传》。

比喻故意颠倒黑白,混淆是非。

10. 马首是瞻,出自《史记·项羽本纪》。

比喻追随权势,唯命是从。

11. 画龙点睛,出自《庄子·外物》。

比喻在作品或言论的关键地方做出点睛之笔,使之更加完美。

12. 塞翁失马,出自《淮南子·人间训》。

比喻事情的发展往往难以预料,好事变坏事,坏事变好事。

13. 一箭双雕,出自《史记·韩长孺列传》。

比喻一举两得,一次行动达到两个目的。

14. 虎头蛇尾,出自《庄子·外物》。

比喻开始时势头很大,后来却变得无力或效果不佳。

15. 画蛇添足,出自《战国策·齐策二》。

比喻在已经很完美的事物上再做多余的补充。

16. 拔苗助长,出自《战国策·齐策二》。

比喻急于求成,反而适得其反。

17. 狐假虎威,出自《庄子·外物》。

比喻依仗别人的势力来欺压人。

18. 虎落平阳被犬欺,出自《红楼梦》。

比喻势单力薄的人遭到欺负。

19. 画蛇添足,出自《战国策·齐策二》。

比喻做了多余的事情,反而起到了相反的效果。

20. 蜀犬吠日,出自《庄子·外物》。

部分成语典故及出处

部分成语典故及出处

部分成语典故及出处第一篇:部分成语典故及出处成语典故出处1.篝火狐鸣(陈胜、吴广)gōu huǒ hú míng〖解释〗夜里把火放在笼里,使隐隐约约象磷火,同时又学狐叫。

这是陈涉、吴广假托狐鬼之事以发动群众起义的故事。

后用来比喻策划起义。

2.高山流水(余伯牙、钟子期)gāo shān liú shuǐ 〖解释〗比喻知己或知音。

也比喻乐曲高妙。

〖出处〗《列子·汤问》:“伯牙鼓琴,志在登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志在流水,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3.指鹿为马(赵高)zhǐ lù wéi mǎ〖解释〗指着鹿,说是马。

比喻故意颠倒黑白,混淆是非。

〖出处〗《史记·秦始皇本纪》:“赵高欲为乱,恐群臣不听,乃先设验,持鹿献于二世,曰:…马也。

‟二世笑曰:…丞相误邪?谓鹿为马。

‟问左右,左右或默,或言马以阿顺赵高。

” 4.鸡鸣狗盗(食客助孟尝君逃跑)jī míng gǒu dào〖解释〗鸣:叫;盗:偷东西。

指微不足道的本领。

也指偷偷摸摸的行为。

〖出处〗《史记·孟尝君列传》载:齐孟尝君出使秦被昭王扣留,孟一食客装狗钻入秦营偷出狐白裘献给昭王妾以说情放孟。

孟逃至函谷关时昭王又令追捕。

另一食客装鸡叫引众鸡齐鸣骗开城门,孟得以逃回齐。

5.凿壁偷光(匡衡)záo bì tōu guāng〖解释〗原指西汉匡衡凿穿墙壁引邻舍之烛光读书。

后用来形容家贫而读书刻苦。

〖出处〗《西京杂记》卷二:“匡衡字稚圭,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

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

”6.图穷匕见(荆轲刺秦)tú qióng bǐ xiàn〖释义〗图:地图;穷:尽;见:现。

比喻事情发展到最后,真相或本意显露了出来。

〖出处〗《战国策·燕策三》:“秦王谓轲曰:…起,取武阳所持图。

100个成语典故及其历史人物故事

100个成语典故及其历史人物故事

100个成语典故及其历史人物故事100个成语典故及其历史人物故事成语典故指关于成语产生、形成、流传的故事传说。

成语有很大一部分是从古代相承沿用下来的,它既代表了一个故事典故,又是一种现成的话,很多又有比喻引申意义而被广泛引用。

下面是小编带来的100个成语典故及其历史人物故事,希望对你有帮助。

1.一鼓作气【释义】一鼓:第一次击鼓;作:振作;气:士气。

作战时第一次敲鼓可以鼓起战士的锐气。

比喻趁劲足时一下子把事情完成。

【语出】《左传·庄公十年》:“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人物】曹刿(guì)(又作曹沬,音mèi),一作曹翙(huì)。

生卒年不详,春秋时鲁国大夫(今山东省东平县人),著名的军事理论家。

鲁庄公十年,齐攻鲁,刿求见请取信于民后战,作战时随从指挥,大败齐师,一鼓作气之典出于此。

战后,庄公问曹刿为何直到齐军第三次击鼓进军时才要下令出击,曹刿说:“打仗主要靠士气,而击鼓就是为了鼓舞士气。

第一次击鼓进攻,士气旺盛;第二次再击鼓进攻,士气就已经衰落了;待到第三次击鼓进攻,士气已消失殆尽了。

而我军正是一鼓作气,勇气十足,当然就把对方打败了。

”2.一字千金【释义】增损一字;赏以千金。

形容文辞精妙;不可更改。

【语出】南北朝·钟嵘《诗品·古诗》:“文温以丽;意悲而远;惊心动魄;可谓几乎一字千金。

”【人物】战国末期,秦国有一个生意人名叫吕不韦(卫国濮阳人,原籍阳翟,今河南禹州),有三千门客,作为他的智囊,想出各种办法来巩固他的政权。

这些食客,各色各样,应有尽有。

他们把见解和心得,写出二十六卷,一百六十篇文章,书名提作《吕氏春秋》。

吕不韦命令把全文抄出,贴在秦国首都咸阳城门上,并发出布告:“谁能把书中的文字,增加一个或减少一个,甚至改动一个,赏黄金千两(合黄金一斤)”。

3.一字之师【释义】纠正一个错别字或指出某一字在文中不妥处的老师。

国学经典成语故事_成语典故素材

国学经典成语故事_成语典故素材

国学经典成语故事故事的背后都有一个含义深远的故事,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经典成语故事,欢迎阅读参考!1、高山流水春秋时俞伯牙工琴,琴曲托意摇深,常人难解,仅钟子期能赏。

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赞曰:“善哉,娥峨兮若泰山。

”伯牙旋又志在流水,钟子期叹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后来钟子期去世,伯牙痛失知音,废琴终身不弹。

后人遂以“高山流水”喻知音难遇,也指乐曲绝妙。

2、庄周梦蝶战国时哲学家庄周主张是非齐一,物我两忘。

《庄子》中有一寓言申喻此理:庄周梦见自己化作一只蝴蝶,翩翩飞舞,怡然自乐。

梦醒以后,自身依然是庄周。

因此说,不知是庄周化为蝴蝶呢,还是蝴蝶化为庄周。

后世遂以“庄周梦蝶”比喻人生如梦幻,难以究诘。

唐李商隐名作《锦瑟》云:“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诗中额联即用此典。

3、倾国倾城汉武帝时,协律都尉李延年,曾在武帝前作歌道:“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

一古倾人城,再顾倾人国。

宁不知倾城复倾国,佳人难再得。

”武帝无限神往,叹息良久曰:“世岂有此人乎?”平阳公主进言,谓李延年有妹,姿容绝代,妙丽善舞。

武帝召见,纳入后宫,即后来深受宠幸的李夫人。

“倾国倾城”一词,即用以形容女子美貌绝伦,文学作品中引用甚多。

4、凌波微步曹操之子曹植,才高八斗,文名卓著,而在长兄曹丕当政以后,备受猜忌,郁郁不得志。

他的《洛神赋》是一篇传诵人口的名篇,其中描写洛神的步态之美云:“体迅飞鸟,飘忽若神。

凌波微步,罗袜生尘。

”写洛神踏水而行,水面似留足迹之态十分传神。

后人遂以“凌波微步”形容女子之步履轻盈。

如贺铸《青玉案》词“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即用此典。

(典见曹植《洛神赋》)。

5、破镜重圆南朝陈代子舍人徐德言,其妻为陈后主的妹妹乐昌公主。

因见天下大乱,国亡无日。

恐一旦亡国,离乱之际,夫妻失散,遂破铜镜为二,夫妻各执一半,相约他年正月十五日卖镜都市以谋晤合。

语文常见成语故事及其出处

语文常见成语故事及其出处

语文常见成语故事及其出处语文常见成语故事及其出处导语:真正的历史是丰富多彩的,喜欢读历史的同学,可能会很轻松地说出很多历史事件和相关人物,但大家可能并不了解他们之间的联系。

其实,掌握越多历史常识,对于我们的历史学习越有帮助,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语文常见成语故事及其出处,欢迎大家阅读参考!语文常见成语故事及其出处(一)不耻下问【出处】先秦孔子《论语公冶长》: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何晏集解:下问,谓凡在己下者。

【释义】不耻:不以为耻辱;下问:降低身份请教别人。

不以向比自己学识差或地位低的人去请教为可耻。

形容虚心求教。

【成语故事】春秋时代的孔子是我国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人们都尊奉他为圣人。

然而孔子认为,无论什么人,包括他自己,都不是生下来就有学问的。

一次,孔子去鲁国国君的祖庙参加祭祖典礼,他不时向人询问,差不多每件事都问到了。

有人在背后嘲笑他,说他不懂礼仪,什么都要问。

孔子听到这些议论后说:对于不懂的事,问个明白,这正是我要求知礼的表现啊。

那时,卫国有个大夫叫孔圉,虚心好学,为人正直。

当时社会有个习惯,在最高统治者或其他有地位的人死后,给他另起一个称号,叫谥(音shi)号。

按照这个习俗,孔圉死后,授于他的谥号为文,所以后来人们又称他为孔文子。

孔子的学生子贡有些不服气,他认为孔圉也有不足的地方,于是就去问孔子:老师,孔文子凭什么可以被称为文呢?孔子回答: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意思是说孔圉聪敏又勤学,不以向职位比自己低、学问比自己差的人为耻辱,所以可以用文字作为他的谥号。

(二)不求甚解【出处】晋陶潜《五柳先生传》: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释义】甚:很;解:了解;理解。

原指读书时不求深入;只求了解一个大概。

现多指学习、办事等不认真;不求深入了解。

【成语故事】陶渊明十八岁那年为自己写了一篇文章,取名《五柳先生传》。

陶渊明文章的开头是这样的:先生不知道是哪里人,也不清楚他的姓名。

成语故事讲解成语的来源与典故

成语故事讲解成语的来源与典故

成语故事讲解成语的来源与典故成语是汉语中常用的固定词组,具有独特的文化内涵和表达方式。

它们生动形象地反映了中国人民的智慧和经验,让我们能够更深入地理解中华文化。

本文将从成语的来源和典故入手,为读者讲解成语故事,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成语的意义和用法。

一、成语的来源成语的来源多种多样,包括古代文化典籍、历史故事、民间传说等。

下面,我们将通过一些常见的成语来探索它们的来源。

1. 守株待兔这个成语出自《庄子·逍遥游》:“孔子行且坐,墙数尺之间,树之其下。

守株之盗闻之,曰:‘以我才捷而过人者也。

’”这个故事讲的是一个农夫发现一只兔子撞死在他种的树上,从而得到了猎物。

他误以为守在那颗树下就能得到更多的兔子,结果白白浪费了时间。

这个成语用来形容那些不懂努力和机智的人。

2. 杞人忧天这个成语出自《战国策·齐策四》:“杞人忧天,后有雨。

”古时候,有个叫杞人的人,天天忧虑天空会塌下来。

有一次,杞人站在雨后的泥洼里,阳光照在泥水上,杞人看到泥中有天空的倒影,以为天空真的要塌下来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要过分担心不可能发生的事情,也不要胡思乱想。

3. 四面楚歌这个成语来源于战国时期楚汉相争的故事。

汉代时,刘邦率军进攻项羽,每战必胜,项羽最终被迫退守垓下。

当时,楚军四面受到围攻,处境非常艰难。

这个成语用来形容被敌人重重包围,孤立无援的处境。

二、成语的典故成语的典故是成语背后的故事,通过这些故事,我们能更好地理解成语的含义和用法。

下面,我们将为你讲解一些成语的典故。

1. 鸡犬不宁这个成语的典故出自《庄子·逍遥游》:“庄子之室也,有竹巢者,鸡为之跃,犬为之吠,主人怒曰:‘抱佛脚而来吾窃竹也。

’从竹右抱竹而左拥剑以守其室。

”庄子讲述了一个故事,说他家的鸡犬总是安静地呆着,但是有一天,它们突然鸡飞狗跳,发出了各种声音。

庄子的邻居误以为有人想偷庄子的东西,拿起武器去看守。

结果,他发现只是一阵风吹动了竹子,吓得鸡犬叫而已。

成语典故精粹大全

成语典故精粹大全

成语典故精粹大全1.亡羊补牢:这个成语出自《战国策·楚策四》。

战国时期,楚庄王听信谗言,陷害忠臣孙叔敖,导致国家陷入危机。

后来,楚庄王的孙子楚平王继位,他听从了孙叔敖的儿子孙封的劝告,重新任用了孙叔敖,使得国家逐渐恢复强盛。

这个成语的意思是比喻受到损失之后采取措施,以防止再次受到损失。

2.指鹿为马:这个成语出自《史记·秦始皇本纪》。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为了巩固自己的皇位,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

其中之一是将所有的兵器都收集到咸阳,熔化后铸成了一尊巨大的铜人。

但是,秦始皇死后不久,他的继承人秦二世胡亥就被权臣赵高所控制。

赵高为了篡位,曾经在朝堂上将一只鹿说成是马,以此来试探朝臣的反应。

这个成语的意思是比喻故意颠倒黑白,混淆是非。

3.画蛇添足:这个成语出自《战国策·齐策二》。

战国时期,楚国的大夫们为了祭祀祖先,将一壶美酒作为祭品摆放在庙堂上。

祭祀结束后,大夫们决定把剩下的酒平分。

但是,他们中的一个人认为,如果平分的话,每个人喝的酒都会很少。

于是,他建议每个人都在自己的酒杯里画一条蛇,谁先画完谁就先喝。

结果,这个人为了争夺第一,在画完蛇之后又加上了蛇的脚。

这个成语的意思是比喻做多余的事情,反而败坏了好事。

4.狐假虎威:这个成语出自《战国策·齐策一》。

战国时期,有一只狐狸遇到了一只老虎。

狐狸告诉老虎说,它是百兽之王,而老虎只是它的手下败将。

老虎虽然半信半疑,但还是在狐狸的带领下,吓退了一些小动物。

这个成语的意思是比喻倚仗别人的威势欺压人。

5.破釜沉舟:这个成语出自《史记·项羽本纪》。

秦朝末年,农民起义领袖陈胜吴广起义失败后,各地的义军开始拥立各种势力为王,其中以项羽和刘邦的势力最为强大。

在和秦朝的战斗中,项羽为了激发士兵们的战斗力,命令士兵把船只沉到河底,把锅碗瓢盆全部砸碎,以示不胜利就不返航的决心。

这个成语的意思是比喻下定决心,不顾一切地干到底。

6.破镜重圆:这个成语出自《本事诗·情感》。

交20个成语典故的出处

交20个成语典故的出处

交20个成语典故的出处交20个成语典故的出处成语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大特色,有固定的结构形式和固定的说法,表示一定的'意义,在语句中是作为一个整体来应用的,承担主语、宾语、定语等成分。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交20个成语典故的出处,欢迎来参考!1、一鼓作气(曹刿guì)出自《左传·庄公十年》:“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释义:第一次击鼓时士气振奋。

比喻趁劲头大的时候鼓起干劲,一口气把工作做完。

2、一字千金(吕不韦)出自《史记·吕不韦列传》:“布咸阳市门,悬千金其上,延诸侯游士宾客有能增损一字者予千金。

”释义:增损一字,赏予千金。

称赞文辞精妙,不可更改。

3、一字之师(郑谷)出自宋·计有功《唐诗纪事》:“郑谷改僧齐己《早梅》诗:‘数枝开’作‘一枝开’。

齐己下拜,人以谷为一字师。

”释义:改正一个字的老师。

有些好诗文,经旁人改换一个字后更为完美,往往称改字的人为“一字师”或“一字之师”。

4、一饭千金(韩信)出自《史记·淮阴侯列传》:“信钓于城下,诸漂母漂,有一母见信饥,饭信,竟漂数十日。

”又:“信至国,如所从食漂母,赐千金。

”释义:比喻厚厚地报答对自己有恩的人。

5、东山再起(谢安)出自《晋书·谢安传》:“隐居会稽东山,年逾四十复出为桓温司马,累迁中书、司徒等要职,晋室赖以转危为安。

”释义:指再度出任要职。

也比喻失势之后又重新得势。

6、图穷匕见(荆轲)出自《战国策·燕策三》:“秦王谓轲曰:‘起,取武阳所持图。

’轲既取图奉之。

发图,图穷而匕首见。

”释义:比喻事情发展到最后,真相或本意显露了出来。

7、纸上谈兵(赵括)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记载:战国时赵国名将赵奢之子赵括,年轻时学兵法,谈起兵事来父亲也难不倒他。

后来他接替廉颇为赵将,在长平之战中。

只知道根据兵书办,不知道变通,结果被秦军大败。

释义:在纸面上谈论打仗。

成语典故十则

成语典故十则

成语典故十则成语的典故你了解多少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成语典故十则,欢迎查阅,谢谢。

(1)决一雌雄的故事:【成语】:决一雌雄【拼音】:jué yī cí xióng【解释】:雌雄:比喻高低、胜负。

指较量一下胜败高低。

【成语故事】:秦末,汉楚争霸,楚王项羽对汉王刘邦提出建议:“天下不安定好多年了,只是因为我们两人的缘故。

所以,我愿意向汉王挑战,决一胜负,不要苦了老百姓。

”最后,刘邦当然不会接受这匹夫之勇的挑战,更凭其智能,战胜了项羽,建立汉朝。

(2)反求诸己的故事:【成语】:反求诸己【拼音】:fǎn qiú zhū jǐ【解释】:求:追究,寻求;诸:“之于”的合成词。

反过来追究自己。

指从自己方面找原因。

【成语故事】:相传四千多年前,正是历史上的夏朝;当时的皇帝就是赫赫有名的大禹。

有一次,诸侯有扈氏起兵入侵,夏禹派伯启前去抵抗,结果伯启打败了,部下们很不甘心,就一致的要求再打一次仗。

伯启说:“不必再战了。

我的兵马、地盘都不小,结果还吃了败战,可见这是我的德行比他差,教育部下的方法不如他的缘故。

所以我得先检讨我自己,努力改正自己的毛病才行。

”从此,伯启发愤图强,每天天刚亮就起来工作,生活简朴,爱惜百姓,尊重有品德的人。

这样经过了一年,有扈氏知道了,不但不敢来侵犯,反而心甘情愿的降服归顺了。

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故事,它告诉我们无论做什么事,都应该要先要求自己,找出自已本身的缺点,努力加以改正,只有抱持这种态度,才能够把事情做好,能够这么做的人,我们就说他能“反求诸己”。

虽然,这只是短短的四个字,但是,它却可以做为我们修养上的金科玉律,不仅我们可用它来反省自己,也可以用它来劝勉别人,对于我们自己的做人处事,一定有很大的帮助。

(3)弄巧成拙的故事:【成语】:弄巧成拙【拼音】:nòng qiǎo chéng zhuō【解释】:本想耍弄聪明,结果做了蠢事。

中国经典成语典故(100个)

中国经典成语典故(100个)

中国经典成语典故1、草木皆兵东晋时代,秦王苻坚控制了北部中国。

公元383年,苻坚率领步兵、骑兵90万,攻打江南的晋朝。

晋军大将谢石、谢玄领兵8万前去抵抗。

苻坚得知晋军兵力不足,就想以多胜少,抓住机会,迅速出击。

谁料,苻坚的先锋部队25万在寿春一带被晋军出奇击败,损失惨重,大将被杀,士兵死伤万余。

秦军的锐气大挫,军心动摇,士兵惊恐万状,纷纷逃跑。

此时,苻坚在寿春城上望见晋军队伍严整,士气高昂,再北望八公山,只见山上一草一木都像晋军的士兵一样。

苻坚回过头对弟弟说:“这是多么强大的敌人啊!怎么能说晋军兵力不足呢?”他后悔自己过于轻敌了。

出师不利给苻坚心头蒙上了不祥的阴影,他令部队靠淝水北岸布阵,企图凭借地理优势扭转战局。

这时晋军将领谢玄提出要求,要秦军稍往后退,让出一点地方,以便渡河作战。

苻坚暗笑晋军将领不懂作战常识,想利用晋军忙于渡河难于作战之机,给它来个突然袭击,于是欣然接受了晋军的请求。

谁知,后退的军令一下,秦军如潮水一般溃不成军,而晋军则趁势渡河追击,把秦军杀得丢盔弃甲,尸横遍地。

苻坚中箭而逃。

故事出自《晋书;苻坚载记》。

成语“草木皆兵”,形容神经过敏、疑神疑鬼的惊恐心理。

2、乘风破浪古代南北朝的时候,宋国有位将军姓宗名悫,他从小就很勇敢,也很有抱负。

有一天,宗悫的叔父问他有什么志向,宗悫回答道:“愿乘长风,破万里浪。

”意思是:我一定要突破一切障碍,勇往直前,干一番事业。

宗悫经过勤学苦练,努力奋斗,终于成为一位能征善战的将军。

后来,人们就用“乘风破浪”来形容不怕困难,奋勇前进的精神3、大材小用南宋末,金国不断南侵。

辛弃疾参加了抗金义军。

后来,他在南宋朝廷里,历任湖北、江西、湖南、建安抚使。

他不仅是个爱国英雄,还写了很多充满战斗激情的词文。

由于主和派的打击,他在上饶带湖旁,度过18年退隐生活。

1203年,朝廷任命他为浙东安抚使兼绍兴知府。

他常与住在绍兴鉴湖旁的爱国诗人陆游议论国家大事。

第二年春,宋宁宗要他去京城,征询他对北伐金国的意见。

成语出处和典故及释义

成语出处和典故及释义

成语出处和典故及释义
以下是成语出处和典故及释义:
1. 小题大做:明·方汝浩《禅真逸史》第11回:“但事有凑巧,此时忽地有人报进院来,说道:‘周参将带兵围了儒学,拿一个是秀才打扮,在那里号他,要他做妖言惑众的犯人。

已经解到本县堂上去了。

’慌得那典史没了主意,道:‘这个不难,你随我出去。

我自有个道理。

’”
2. 后来居上:汉·班固《汉书·汲黯传》:“今提一郡之卒,而亲奉卫天子,将赏诛决焉,不以此时佐明主,忠臣诚未有以比于汲黯也。


3. 朝三暮四:先秦·庄子《庄子·齐物论》:“狙公赋芧,曰:‘朝三而暮四。

’众狙皆怒。

曰:‘然则朝四而暮三。

’众狙皆悦。

名实未亏而喜怒为用,亦因是也。


4. 杯弓蛇影:东汉·应劭《风俗通义·怪神》:“予之祖父郴为汲令,以夏至日请见主簿杜宣,赐酒。

时北壁上有悬亦弩,照于杯中,其形如蛇。

宣畏恶之,然不敢不饮。

其日便得胸腹痛切,妨损饮食,大用赢露(衰败),攻治万端,不为愈。

后郴因事过到宣家窥视问其故,云畏此蛇,蛇入腹中。

郴还听事,思惟良久,顾见悬弩,必是也。

则使左右将悬弩并蛇取来。

宣闻弩影杯中,而惊惮发病死。

郴乃以杯属使勿动,蛇即日自失。


总之,汉语的成语大多由四个字组成,一般都有出处。

有些成语从字面上不难理解,如“小题大做”、“后来居上”等。

有些成语必须知道来源或典故才能懂得意思,如“朝三暮四”、“杯弓蛇影”等。

成语故事及典故大全

成语故事及典故大全

成语故事及典故大全成语是汉语中的特殊词汇,具有独特的意义和使用方式。

它们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在日常生活中,成语经常被用来表达思想、描述事物和激发想象力。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成语故事及典故,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些成语。

一、卧薪尝胆"卧薪尝胆"出自《史记·范睢蔡泽列传》。

战国时期,秦国为了报复被晋国俘虏的伯乐之子,卧在薪上,用燃烧的薪木烧胸,决心报仇雪恨。

后来,秦始皇灭六国统一中国,展现了秦国重视复仇的决心和毫不妥协的精神。

二、画蛇添足"画蛇添足"的典故出自《左传·僖公十三年》。

公元前532年,晋国大夫郤克在会议上画了一只蛇,将要画蛇添足时,另一位大夫鞠武提出,画蛇已经栩栩如生,不需要再添足了。

这个故事形象地表达了做一些没必要的事情或者徒劳无功的行为。

三、守株待兔"守株待兔"的故事出自《庄子·外篇·尹文子》。

古代有个农夫种树,不小心得到了一只撞死的野兔。

农夫认为这是上天赐予他的幸运,不再努力栽种,而是整天"守株待兔",结果一无所获。

这个故事告诉人们不能依赖偶然的运气,应该努力工作。

四、杯弓蛇影"杯弓蛇影"的典故出自《庄子·列御寇》。

故事讲述了庄子亡失了两个朋友,他去找第三个朋友诉苦,友人说他对杯中之影和射箭仿佛一样胆怯,令庄子感到羞愧。

这个成语常用来形容人因自己的猜疑和主观臆想而羞愧不已。

五、三思而后行"三思而后行"的典故出自《礼记·表记》。

古代有个叫旌摩的人,每次行动之前都认真思考三次,以免犯错或者后悔。

他的做法获得了周围人的赞扬,人们从此形成了"三思而后行"的习惯,用来提醒人们在行动之前,要慎重思考。

六、画龙点睛"画龙点睛"的典故出自《韩非子·师说》。

中国古代成语典故大全_历史典故带解释

中国古代成语典故大全_历史典故带解释

中国古代成语典故大全_历史典故带解释成语是中华文化中璀璨的一员。

中国古代有趣的成语典故你知道多少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一些关于中国古代成语典故大全_历史典故带解释,作为参考,希望你喜欢。

【1】曳尾涂中【出处】《庄子・秋水》。

【释义】原意指乌龟拖着尾巴在泥巴里爬,比喻与其位列卿相,受爵禄、刑罚的管束,不如隐居而安于贫贱。

后也比喻在污浊的环境里苟且偷生。

【历史典故】庄子,名周,是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他抨击儒墨的权势观,鄙弃虚情假意,主张顺其自然。

庄子曾做过漆园小吏,生活很穷困,却不接受楚威王的重金聘请,他是一位非常廉洁、正直,有相当棱角和锋芒的人。

楚威王仰慕他的才学,想请他来辅佐朝政,多次派使者来请他,都遭到庄子的拒绝。

一次,庄子正在濮河上钓鱼,楚王又派两位大夫来请他去做官,他们对庄子说:“大王想将国内的事务劳累您啊!”庄子拿着渔竿没有回头看他们,说:“我听说楚国有一只神龟,已经死去三千年了,,楚王却把它用锦缎包好装在匣子里,藏在庙堂之上。

作为一只龟,是死了留下一尸一骨让人尊敬好呢,还是情愿活着而拖着尾巴在泥沼中爬行好呢?”两个大夫说:“还是活着好啊。

”于是庄子说:“请回吧!我要在烂泥里摇尾巴。

”使者无言以对。

【2】乘风破浪“乘风破浪”这则成语的意思是船借着风势,破浪前进动。

比喻不畏艰险,奋勇向前。

这个成语来源于《宋史。

宗悫传》,悫年少时,炳问其志,悫日:“愿乘长风破万里浪。

”南北朝时,有个年青人名叫宗悫,字元干。

他从小就跟着父亲和叔叔舞剑弄棒,练拳习武,年纪不大,武艺却十分高强。

有一天正是他的哥哥结婚的日子,家里宾客盈门,热闹非凡。

有十几个盗贼也乘机冒充客人,混了进来。

正当前面客厅里人来人往,喝酒道贺之际,这伙盗贼却已潜入宗家的库房里抢劫起来。

有个家仆去库房拿东西,发现了盗贼,大声惊叫着奔进客厅。

一时间,客厅里的人都被惊呆了,不知如何是好。

只见宗悫镇定自若,拔出佩剑,直奔库房,盗贼一见来了人,挥舞着刀枪威吓宗悫,不许他靠前。

典故成语及出处

典故成语及出处

典故成语及出处
1. 指鹿为马(源自《史记·秦始皇本纪》):秦始皇时期,丞
相赵高为了削弱丞相的权力,假意问百官:“这是马还是鹿?”赵高编造事实,宣称马是鹿,试图迷惑百官和朝臣,得到支持,并且随后质疑这些人是否只贪图政治职位而已。

2. 杯弓蛇影(出自《汉书·王莽传》):王莽时期,有位百姓
因为误以为芦苇棒是蛇而丢掉酒杯,形容人疑神疑鬼,多疑心理。

3. 画饼充饥(出自《木兰诗·唐诗三百首》):形容虚假的安
慰或欺骗。

4. 指桑骂槐(出自《宋书·杨思言传》):形容藉爱贤之名,
实际对人进行暗自诽谤攻击。

5. 纸上谈兵(出自《战国策》):指只在纸面上谈论兵事,没有实际行动。

6. 杀鸡取卵(出自《金瓶梅》):比喻出于贪图眼前利益,而损害或破坏长远利益。

7. 一曝十寒(出自《红楼梦》):形容学习或工作不持久、坚持不下去。

8. 不自量力(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形容不估计
自己的力量或能力。

9. 无事生非(出自《周易·系辞上》):形容无事生事,制造
纷争。

10. 画龙点睛(出自《世说新语》):比喻在文艺作品中用简
单的方法使人物形象、情节等更加生动形象。

中国历史成语故事出处简介

中国历史成语故事出处简介

中国历史成语故事出处简介中国历史成语是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的积淀,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是汉语语言的精华。

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了历史成语故事大全,接下来随着小编一起来看看吧!历史成语故事(一)扇枕温席扇枕温席:百善孝为先【出处】(汉)刘珍《东观汉记·黄香传》。

【释义】形容对父母十分孝敬。

【历史典故】东汉时,有一个人名叫黄香,很小的时候,他就知道亲近、孝顺父母。

在他九岁时,母亲去世了,父亲一人来养育他。

他深知父亲的辛苦,对父亲倍加孝顺,一切家务活都由他一个人承担。

别的小孩子在玩耍时,他在家里劈柴做饭,好让父亲有更多的时间休息。

夏天的时候,天气炎热,黄香的父亲干完活,坐在院子里乘凉。

黄香就用扇子把床扇凉,然后伺候父亲上床就寝。

冬天,天寒地冻,他先用自己的身体把被窝暖热,才让父亲躺下睡觉。

日久天长,黄香对父亲的孝道深得乡邻的称赞。

在黄香12岁时,江夏的太守称他为“至孝”,汉和帝也曾嘉奖过他。

长大后,人们推举黄香当地方官。

黄香担任太守时,体恤百姓们的饥苦,爱护子民,为百姓谋利。

有一次,黄香出任太守的地区遭受了特大水灾,他毫不犹豫拿出自己历年的俸禄,赈济受灾的百姓;同时上奏皇帝,请求减免百姓当年的税务。

百姓们都十分爱戴这位爱民如子的好官。

在当时流行着这样的一句话:“天下无双,江夏黄香。

”【成长心语】有句古语说得好:“百善孝为先。

”意思是说,孝敬父母是各种美好品德中最为重要的品德。

人生在这个世界,长在这个世界,都源于父母。

父母给了我们生命,哺育我们成长。

因此,孝敬父母,尊敬长辈,是做人的本分,也是各种品德形成的前提。

试想,一个人如果连孝敬父母,报答养育之恩都做不到,谁还相信他是个好人呢?又有谁愿意和他打交道呢?孝敬父母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一定要以黄香为榜样,做一个孝敬父母,关爱老人的好孩子。

历史成语故事(二)结草衔环结草衔环:永怀感恩之心【出处】《左传·宣公十五年》,《后汉书·杨震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成语典故出处1.篝火狐鸣(陈胜、吴广)gōu huǒ hú míng〖解释〗夜里把火放在笼里,使隐隐约约象磷火,同时又学狐叫。

这是陈涉、吴广假托狐鬼之事以发动群众起义的故事。

后用来比喻策划起义。

2.高山流水(余伯牙、钟子期)gāo shān liú shuǐ〖解释〗比喻知己或知音。

也比喻乐曲高妙。

〖出处〗《列子·汤问》:“伯牙鼓琴,志在登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志在流水,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3.指鹿为马(赵高)zhǐ lù wéi mǎ〖解释〗指着鹿,说是马。

比喻故意颠倒黑白,混淆是非。

〖出处〗《史记·秦始皇本纪》:“赵高欲为乱,恐群臣不听,乃先设验,持鹿献于二世,曰:‘马也。

’二世笑曰:‘丞相误邪?谓鹿为马。

’问左右,左右或默,或言马以阿顺赵高。

”4.鸡鸣狗盗(食客助孟尝君逃跑) jī míng gǒu dào〖解释〗鸣:叫;盗:偷东西。

指微不足道的本领。

也指偷偷摸摸的行为。

〖出处〗《史记·孟尝君列传》载:齐孟尝君出使秦被昭王扣留,孟一食客装狗钻入秦营偷出狐白裘献给昭王妾以说情放孟。

孟逃至函谷关时昭王又令追捕。

另一食客装鸡叫引众鸡齐鸣骗开城门,孟得以逃回齐。

5.凿壁偷光(匡衡)záo bì tōu guāng〖解释〗原指西汉匡衡凿穿墙壁引邻舍之烛光读书。

后用来形容家贫而读书刻苦。

〖出处〗《西京杂记》卷二:“匡衡字稚圭,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

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

”6.图穷匕见(荆轲刺秦)tú qióng bǐ xiàn〖释义〗图:地图;穷:尽;见:现。

比喻事情发展到最后,真相或本意显露了出来。

〖出处〗《战国策·燕策三》:“秦王谓轲曰:‘起,取武阳所持图。

’轲既取图奉之。

发图,图穷而匕首见。

”7.破釜沉舟(项羽) pò fǔ chén zhōu〖解释〗比喻下决心不顾一切地干到底。

〖出处〗《史记·项羽本纪》:“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

”8.请君入瓮( 来俊臣) qǐng jūn rù wèng〖解释〗瓮:一种陶制的盛器。

比喻用某人整治别人的办法来整治他自己。

〖出处〗《资治通鉴·唐纪·则天皇后天授二年》:“兴曰:‘此甚易尔!取大瓮,令囚入中,何事不承!’俊臣乃索大瓮,火围如兴法,因起谓兴曰:‘有内状推兄,请兄入此瓮。

’兴惶恐叩头伏罪。

”9.江郎才尽(江淹) jiāng láng cái jìn〖解释〗江郎:指南朝江淹。

原指江淹少有文名,晚年诗文无佳句。

比喻才情减退。

〖出处〗《南史·江淹传》:淹乃探怀中得五色笔一以授之。

尔后为诗绝无美句,时人谓之才尽。

”10.乐不思蜀(刘禅) lè bù sī shǔ〖解释〗很快乐,不思念蜀国。

比喻在新环境中得到乐趣,不再想回到原来环境中去。

〖出处〗《三国志·蜀书·后主传》裴松之注引《汉晋春秋》:“问禅曰:‘颇思蜀否?’禅曰:‘此间乐,不思蜀。

’”11.煮豆燃萁(曹植)zhǔ dòu rán qí〖解释〗燃:烧;萁:豆茎。

用豆萁作燃料煮豆子。

比喻兄弟间自相残杀。

〖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文帝尝令东阿王七步作诗,不成者行大法。

应声便为诗曰:‘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法,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帝深有惭色。

”12.纸上谈兵(赵括) zhǐ shàng tán bīng〖解释〗在纸面上谈论打仗。

比喻空谈理论,不能解决实际问题。

也比喻空谈不能成为现实。

〖出处〗《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记载:战国时赵国名将赵奢之子赵括,年轻时学兵法,谈起兵事来父亲也难不倒他。

后来他接替廉颇为赵将,在长平之战中。

只知道根据兵书办,不知道变通,结果被秦军大败。

13.再衰三竭(曹刿论战) zài shuāi sān jié〖解释〗竭:尽。

指力量一再消耗,已经衰减耗竭。

〖出处〗《左传·庄公十年》:“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14.木牛流马(诸葛亮)木牛流马源于中国历史上三国时期诸葛亮用木牛流马运送粮草的典故。

15.世外桃源(陶渊明笔下形容的世界) shì wài táo yuán〖解释〗原指与现实社会隔绝、生活安乐的理想境界。

后也指环境幽静生活安逸的地方。

借指一种空想的脱离现实斗争的美好世界。

〖出处〗晋·陶潜《桃花园记》描述的一个与世隔绝,没有遭到祸乱的美好地方。

16.投笔从戎(张骞) tóu bǐ cóng róng〖解释〗从戎:从军,参军。

扔掉笔去参军。

指文人从军。

〖出处〗《后汉书·班超传》:“大丈夫无他志略,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砚间乎?”17.卧薪尝胆(勾践) wò xīn cháng dǎn〖解释〗薪:柴草。

睡觉睡在柴草上,吃饭睡觉都尝一尝苦胆。

形容人刻苦自励,发奋图强。

〖出处〗《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越王勾路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

”18.围魏救赵(孙膑与庞涓) wéi wèi jiù zhào〖解释〗原指战国时齐军用围攻魏国的方法,迫使魏国撤回攻赵部队而使赵国得救。

后指袭击敌人后方的据点以迫使进攻之敌撤退的战术。

是纵横家之鼻祖王诩的两个弟子孙膑与庞涓之间的一场斗计故事〖出处〗《史记·孙子吴起列传》19.投鞭断流(苻坚败于淝水之战) tóu biān duàn liú〖解释〗把所有的马鞭投到江里,就能截断水流。

比喻人马众多,兵力强大。

〖出处〗《晋书·苻坚载记》:“以吾之众旅,投鞭于江,足断其流。

”20.退避三舍(晋楚割据重耳的故事) tuì bì sān shè〖解释〗舍:古时行军计程以三十里为一舍。

主动退让九十里。

比喻退让和回避,避免冲突。

〖出处〗《左传·僖公二十三年》:“晋楚治兵,遇于中原,其辟君三舍。

”21.望梅止渴(曹操) wàng méi zhǐ kě〖解释〗原意是梅子酸,人想吃梅子就会流涎,因而止渴。

后比喻愿望无法实现,用空想安慰自己。

〖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假谲》:“魏武行役失汲道,军皆渴,乃令曰:‘前有大梅林,饶子,甘酸可以解渴。

’士卒闻之,口皆出水,乘此得及前源。

”22.草木皆兵(符坚败于淝水之战)cǎo mù jiē bīng〖解释〗把山上的草木都当做敌兵。

形容人在惊慌时疑神疑鬼。

〖出处〗《晋书·苻坚载记》:“坚与苻融登城而望王师,见部阵齐整,将士精锐;又北望八公山上草森皆类人形,顾谓融曰:‘此亦劲敌也,何谓少乎?’怃然有惧色。

”23.完壁归赵( 蔺相如) wán bì guī zhào释义本指蔺相如将和氏璧完好地自秦送回赵国。

后比喻把原物完好地归还本人。

24.暗渡陈仓(韩信之计)àn dù chén cāng〖解释〗渡:越过;陈仓:古县名,在今陕西省宝鸡市东。

比喻用造假象的手段来达到某种目的。

也隐喻男女私通。

〖出处〗元·无名氏《暗渡陈仓》第二折:“着樊哙明修栈道,俺可暗度陈仓古道。

这楚兵不知是智,必然排兵在栈道守把。

俺往陈仓古道抄截,杀他个措手不及也。

”25.拔山扛鼎(项羽)bá shān gāng dǐng〖解释〗扛:双手举起。

拔起大山,举起重鼎。

形容力气很大。

〖出处〗《史记·项羽本纪》:“力能扛鼎,才气过人。

”又:“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

’”26.悬梁刺骨(苏秦、孙敬) xuán liáng cì gǔ〖解释〗形容刻苦学习。

〖出处〗《战国策·秦策一》:“(苏秦)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

”《太平御览》卷三百六十三引《汉书》:“孙敬字文宝,好学,晨夕不休,及至眠睡疲寝,以绳系头,悬屋梁。

后为当世大儒。

”27.罄竹难书(隋扬帝) qìng zhú nán shū〖解释〗罄:尽,完;竹:古时用来写字的竹简。

形容罪行多得写不完。

〖出处〗《旧唐书·李密传》:“磬南山之竹,书罪未穷;决东海之波,流恶难尽。

”隋朝末年,炀帝杨广残暴统治,荒淫奢侈,大兴土木,征战连年,农民起义此起彼伏。

早在炀帝..."罄竹难书"这则成语的意思是砍尽竹林制成竹简,也难写完。

比喻罪恶太多,无法写完。

罄:空,尽。

竹:指竹简。

书:写28.怒发冲冠(盗跖、蔺相如)nù fà chōng guān〖解释〗指愤怒得头发直竖,顶着帽子。

形容极端愤怒。

〖出处〗《庄子·盗跖》:“盗跖闻之大怒,目如明星,发上指冠。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

”29.毛遂自荐(毛遂) máo suí zì jiàn〖解释〗毛遂自我推荐。

比喻自告奋勇,自己推荐自己担任某项工作。

〖出处〗《史记·平原君列传》记载:秦军围攻赵国都城邯郸,平原君去楚国求救,门下食客毛遂自动请求一同前去。

到了楚国,毛遂挺身而出,陈述利害,楚王才派兵去救赵国。

30.老骥伏枥(曹操)lǎo jì fú lì〖解释〗骥:良马,千里马;枥:马槽,养马的地方。

比喻有志向的人虽然年老,仍有雄心壮志。

〖出处〗三国·魏·曹操《步出夏门行》诗:“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31.口蜜腹剑( 李林甫) kǒu mì fù jiàn〖解释〗嘴上说的很甜美,凡里却怀着害人的主意。

形容两面派的狡猾阴险。

〖出处〗《资治通鉴·唐纪·玄宗天宝元年》:“世谓李林甫‘口有蜜,腹有剑’。

”32.鞠躬尽瘁(诸葛亮) jū gōng jìn cuì,sǐ ér hòu yǐ〖解释〗鞠躬:弯着身子,表示恭敬、谨慎;尽瘁:竭尽劳苦;已:停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