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标准与心理辅导

合集下载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标准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标准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标准以学生为中心,以发展为导向,以预防为主要任务,以危机干预为重要手段,以全面发展为目标。

二)课程设置原则:全面性、系统性、科学性、实效性、差异性。

三)课程内容:包括心理健康知识、心理调节方法、心理异常现象、心理保健常识和技能等。

四)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案例分析、角色扮演、小组讨论、游戏等多种形式,注重启发式教学和互动式教学。

四、课程实施一)教师队伍建设: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培训,提高教师心理健康教育能力。

二)教材建设:编写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心理健康教育要求的教材和教辅材料。

三)课程评价:采用多种评价方式,注重评价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和心理健康教育效果。

四)家校合作:加强家校合作,共同关注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形成合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五、课程保障一)政策保障:加强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政策支持和管理。

二)资金保障:增加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经费投入,保障教育教学设备和教材的配备。

三)机制保障:建立健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管理机制,加强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监督和评估。

为了开展中小学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我们必须以、“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注重学生心理和谐健康,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

根据中小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和规律,我们应该把握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心理发展任务,运用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识理论和方法技能,培养中小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其身心全面和谐发展。

为了实现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我们需要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将九年的研究时间划分为四个学段:第一学段(1—2年级)、第二学段(3—4年级)、第三学段(5—6年级)、第四学段(7—9年级)。

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分为总目标、具体目标和学段目标。

通过九年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研究后,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将从常识水平上升到意识水平,最后达到行为水平。

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增强学校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开发学生的心理潜能,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促进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素质,减少和避免各种不利因素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培养身心健康、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针对心理问题学生心理辅导方案(通用11篇)

针对心理问题学生心理辅导方案(通用11篇)

针对心理问题学生心理辅导方案针对心理问题学生心理辅导方案(通用11篇)1一、指导思想: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教育部关于印发〈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的通知》精神,根据小学教育的特点和小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通过各种途径继续认真开展小型多样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运用健康教育的理论和方法,培养学生积极、乐观、向上的良好心理素质,促进身心全面发展。

二、目标和任务1、目标: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培养学生健全人格,矫正学生不良行为习惯。

2、任务: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有针对性地讲授心理健康知识,开展辅导和咨询活动,帮助学生解决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心理问题,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的发展。

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三、主要内容1、在健康教育课及日常生活中,宣传普及心理健康知识,使学生树立心理健康意识;2、从不同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出发,循序渐进,设置分阶段的具体教育内容:一、生活规律与心理健康,适应新生活,感受学习知识的乐趣;二、个性爱好与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乐于与老师、同学交往,在谦让、友善的交往中体验友情;三、对不良行为的认识与矫正以及自信心的培养;四、正确对待自己的学习成绩,克服厌学心理,体验成功的快乐;五、学会人际交往中的健康心态;六、帮助学生克服青春期的烦恼,培养面临毕业升学的进取态度四、途径和方法1、心理辅导课程2、强化课堂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作用。

请班主任老师每个月对学生进行一到两次心理健康教育,让他们也在增进学生心理健康、提高学生心理素质中发挥积极作用。

3、设心理健康专题讲座根据不同层次、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每学期举办1次心理健康教育的专题讲座和专题报告,普及心理健康知识。

本学期计划在高年级开展青春期心理健康讲座。

4、设个别心理辅导继续开通“知心姐姐信箱”、通过“知心心理辅导室”对学生进行一对一地沟通,帮助学生排解心中困扰,对有关的心理行为进行诊断、矫治,对极个别有严重心理疾病的学生,能够及时识别转介到医学心理诊治部门。

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

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

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摘要】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当前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探讨心理健康的含义,确立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际意义。

本文在探讨心理健康的含义与中小学生心理发育特点的基础上,分析了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以及在应用这一标准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关键词】中小学生心理健康心理健康标准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因此,结合中小学生心理发育特点与中小学教育现状,探讨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际价值。

1什么是心理健康关于什么是心理健康,学界并无统一的定义,目前,比较公认的定义是第三届国际心理卫生大会上提出的,心理健康被指的是“在身体智能以及情感上与他人的心理不相矛盾的范围内,将个人心境发展成最佳的状态。

”。

对中小学生而言,心理健康也应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方面是没有心理疾病,另一方面是具备心理保健的基本能力,积极向上的心态。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相应地也就有两个基本的目标,一是针对有心理问题的学生进行心理辅导与个别教育,使其能够适应社会生活,顺利完成学业;二是针对全体学生的心理发展教育,以促进全体学生的心理健康,提升其心理保健能力,树立积极向上的心态,为成人、成才、成功服务。

要实现这两个目标,就必须确立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而要确立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标准,则首先要弄清楚中小学生心理发育的基本特征。

2中小学生心理发育特征2.1随年龄增长,独立感日益增强,叛逆心理出现。

理论与实践表明,从小学到中学,随着年龄的发展,学生的独立感日益增强,依存感与独立感的矛盾成为注意时期学生的基本心理特征之一。

一方面,中小学生的学习与生活需要成人的特别是家长的支持与辅导;另一方面,随着年龄增长,又渴望独立。

在发展心理学中,把进入初中阶段看作是心理上的“叛逆期”,这一时期也成为心理问题的多发期。

2.2自我意识进一步发展。

人们常说的上学前的儿童什么事情,都是“爸妈说……”,小学生则是“老师说……”,中学生经常是“我说……”,这种变化实质指的就是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过程。

中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与辅导

中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与辅导

中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与辅导江阴市顾山中学李国忠人的健康包括身体健康与心理健康两方面。

青少年必须既具有健壮的体魄,又具有健康的心理,这样才能完成艰巨的学习任务。

因此,我们应该认真重视学生的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性,培养跨世纪合格人才。

一、中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1、符合年龄的特点与心理要求,拥有积极乐观的情绪。

他们必须是精神奋发、富有朝气、性格乐观,不会整天萎靡不振、心事重重;对人对事积极热情、情绪稳定;遇到挫折时不灰心,不消沉。

2、乐于学习和工作,并能努力奋斗争取自我发展。

他们必须是乐于把自己的智慧和能力在学习和工作中发挥出来,并获得成绩。

他们能在学习和工作中得到满足,这种满足又反过来增加了他们对学习和工作的兴趣,他们是不会把学习和工作当作负担的。

他们将自我完善与发展视为一种能实现自我价值的动力。

3、具有完备的人格,全面地估价自己。

他们对自己有一个客观、现实、明确、完整的看法和评价,既承认自己的优点,也认识自己的缺点和局限性。

他们能对自己作出恰如其分的评价,因此表现得既自重又不自卑,在完成学习任务的同时,自觉地培养自己优秀的心理品质。

4、具有积极的社会适应能力,正确地对待现实与挫折心理。

他们能和现实环境保持良好的接触,能了解现实对自己的要求,并能意识到自己对国家和社会的责任。

在解决遇到的各种问题时,能采取积极的、切合实际的解决方法。

遇到挫折或失败,也能乐观地面对,对前途充满热情和自信。

5、具有正常和谐的人际关系,心胸宽阔,与人为善。

他们乐于与人交往,而且能和师长、同学、朋友建立正常和谐的关系。

与人相处能持积极态度,富有同情心,能与人合作;言行处事,不卑不亢;既善于了解别人,自己也能被别人所了解。

他们重视集体间的团结,珍惜同学间的友谊。

二、心理辅导的主要内容1、个性辅导帮助学生了解自身的兴趣、性格、气质等个性特征,正确认识自己,了解和掌握发展良好个性心理品质的方法和技能,自觉克服个性发展中的偏差。

中小学生心理健康主题辅导图文PPT课件

中小学生心理健康主题辅导图文PPT课件

2、自负心理
父母的过分溺爱和娇宠,独生子女 成为整个家庭的轴心,,容不得别 人超过自己。一旦遭遇挫折失败, 往往意志脆弱,承受力差。
4、自卑心理
自卑心理会对人的心理过程和个性 心理产生日益显著的消极影响,自 我否定意识更容易引起情感情绪的 巨大波动和思想观念的急剧变化。
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清晨,公鸡清了清嗓子,便开始了独 唱。它 的声音 一传十 ,十传 百,到 最后, 不但所 有的公 鸡都唱 起了歌 儿,就 连睡梦 中的你 ,听了 这首歌 儿也会 立马起 床,你 也会静 静地站 在那, 倾听着 美妙的 音乐。
清晨,公鸡清了清嗓子,便开始了独 唱。它 的声音 一传十 ,十传 百,到 最后, 不但所 有的公 鸡都唱 起了歌 儿,就 连睡梦 中的你 ,听了 这首歌 儿也会 立马起 床,你 也会静 静地站 在那, 倾听着 美妙的 音乐。
清晨,公鸡清了清嗓子,便开始了独 唱。它 的声音 一传十 ,十传 百,到 最后, 不但所 有的公 鸡都唱 起了歌 儿,就 连睡梦 中的你 ,听了 这首歌 儿也会 立马起 床,你 也会静 静地站 在那, 倾听着 美妙的 音乐。
清晨,公鸡清了清嗓子,便开始了独 唱。它 的声音 一传十 ,十传 百,到 最后, 不但所 有的公 鸡都唱 起了歌 儿,就 连睡梦 中的你 ,听了 这首歌 儿也会 立马起 床,你 也会静 静地站 在那, 倾听着 美妙的 音乐。
心理健康的标准
一、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
意志力强
清晨,公鸡清了清嗓子,便开始了独 唱。它 的声音 一传十 ,十传 百,到 最后, 不但所 有的公 鸡都唱 起了歌 儿,就 连睡梦 中的你 ,听了 这首歌 儿也会 立马起 床,你 也会静 静地站 在那, 倾听着 美妙的 音乐。

小学生心理健康评价标准

小学生心理健康评价标准

小学生心理安康标准:1、智力开展正常。

能在成人点拨下展开思维,对具体、形象、直观内容,能较好地理解,有观察兴趣。

2、愿意上学读书,初步适应学校生活。

能在成人帮助下,自己准备、整理好学习用具。

3、愿意参加班、队、集体活动,不是一个人游离于集体之外,乐于跟小朋友交往。

4、有初步地满足需要能力,能暂时控制住自己对某些事物需求。

5、为学习取得成功而快乐;学习受挫时,能懂得自己是有责任。

6、对感兴趣活动,能坚持40分钟以上;对不感兴趣活动,在成人要求与催促下,能坚持15分钟以上。

7、面对许多小朋友讲话时,不感到紧张、害怕。

8、有玩耍与娱乐欲望,并努力参与玩耍、娱乐之中,不是“小老头〞。

9、对自己情绪有一些控制能力,能在成人帮助下尽力克制小挫折,在不该哭泣场合,能收住哭声。

10、自我认识初步开展,能根据成人某些提示或暗示,知道自己某些优、缺点,学习跟他人进展比拟。

11、听成人话,尤其听教师话,懂得成人及教师话有时也有错。

12、能主动参加集体活动,有独立欲求。

13、注意到他人活动结果,开场懂得他人活动动机不都是一样。

:内容纲要一、主要内容〔一〕学生心理安康维护这是以面向全体学生为主、通过常规教育训练来培养学生心理品质、提高学生根本素质教育内容。

具体而言,包括: 智能训练,即帮助学生对智力本质建立科学认识,并针对智力不同成分如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等设计训练活动等;学习心理指导,即帮助学生对学习活动本质建立科学认识,培养学生形成安康积极学习态度、学习动机以及学习习惯训练、学习方法指导等;情感教育,即教学生学会体察与表达自己与他人情绪情感,学会有效控制、调节与合理疏泄消极情感,并进展相关技巧训练,如敏感性训练、自表训练、放松训练等等;人际关系指导,即围绕亲子、师生、同伴三大人际关系,指导学生正确认识各类关系本质,并学会处理人际互动中各种问题技巧与原那么,包括冲突解决、合作与竞争、学会拒绝等互动技巧以及尊重、支持等交往原那么;健全人格培养,即关于个体面对社会生存压力及要求所应具备安康人格品质培养,如独立性、进取心、耐挫能力等各方面人格素质培养;自我心理修养指导,即通过训练与教诲帮助学生对自己建立科学认识,并在自身开展变化中始终能做到较好地悦纳自己,如悦纳自己优势与缺乏以及自信培养、良好自我形象建立等;性心理教育,即关于性生理与性心理知识传授与分析,帮助学生建立正确性别观念与对性别认同,以及指导学生正确认识与掌握异性交往有关知识与技巧,如异性同学交往指导、早恋心理及调适等。

教育部关于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指导方案

教育部关于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指导方案

教育部关于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指导方案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变革,中小学生面临着日益增加的学业压力和心理问题。

为了更好地关心和培养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部制定了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指导方案。

本文将针对该指导方案进行详细解读和分析。

一、背景中国是一个重视教育的国家,但长期以来,我们似乎更注重学生的学术成绩而忽视了心理健康的培养。

这已经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反思。

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逐渐被认识到,并纳入了教育部的议程。

教育部制定并发布了这一指导方案,旨在帮助学校和教师更好地开展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二、指导原则1. 以学生为中心:将学生的需求、权益和利益放在首位,确保心理健康教育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2. 多元整合: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到各个学科和日常教育活动中,形成全员参与、全过程指导的格局。

3. 专业支持:提供专业的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并健全师资队伍,确保教师具备一定的心理知识和技能。

4. 家校合作:积极推动学校与家庭、社会各方面的合作,共同关注和培养学生的心理健康。

三、主要内容1. 普及心理健康知识:通过课堂教育、网络平台和宣传活动等途径,向学生普及心理健康的基础知识,提高他们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2. 心理评估与干预:开展学生心理评估,及时发现和疏导学生的心理问题。

建立心理辅导机制,为有需要的学生提供专业的心理咨询和干预服务。

3. 班级心理建设:建设和完善班级心理辅导员制度,确保每个班级都有专门负责心理健康工作的教师。

通过班会、座谈会等形式,关注学生的心理状态,及时解决他们的心理困扰。

4. 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营造积极、健康的学习和生活氛围。

鼓励学生多参与课外活动,培养他们的兴趣爱好和社交能力。

5. 加强家校合作:学校与家庭之间应建立密切的联系,共同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

学校要定期开展家长心理健康教育,引导家长正确对待孩子的学习和成长。

四、实施方式1. 制定实施计划:学校应根据自身情况制定针对性的实施计划,明确具体的工作目标和时间表。

如何切实做好中小学生的心理辅导工作

如何切实做好中小学生的心理辅导工作

如何切实做好中小学生的心理辅导工作一、了解学生心理需求在进行心理辅导之前,首先要了解学生的心理需求。

通过观察学生的言行举止、作业情况、测试结果等,可以初步了解学生的个性、兴趣爱好、价值观等方面的特点。

同时,通过与学生进行交流,了解其家庭背景、学习环境、社交关系等方面的情况,进而分析出学生可能存在的心理问题或困扰。

二、开展心理健康教育针对学生的心理需求和问题,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必要的。

通过课堂教育、讲座、心理咨询等方式,向学生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增强其自我认知和情绪调节能力。

同时,引导学生正确面对生活中的压力和困难,培养其积极向上的心态和健康的生活习惯。

三、实施心理辅导活动针对学生的心理问题,开展个性化的心理辅导是有效的手段。

心理辅导可以通过面对面的谈话、电话、邮件等方式进行,引导学生敞开心扉,表达自己的感受和困惑。

同时,通过倾听、关注、支持和引导等方式,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增强其自信心和自我价值感。

四、强化心理干预机制对于一些存在严重心理问题的学生,需要进行及时的心理干预。

通过建立心理干预机制,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缓解情绪、控制行为,避免因心理问题导致的意外事件发生。

同时,对于一些需要长期关注和干预的学生,应建立心理档案,定期进行评估和干预。

五、提升教师心理素质教师是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力量,提升教师的心理素质对于做好心理辅导至关重要。

通过培训、交流等方式,提高教师的心理学知识和技能,增强其观察、沟通和引导学生的能力。

同时,鼓励教师关注自身心理健康状况,避免因工作压力等原因产生不良情绪和行为。

六、家校合作共育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不仅仅是学校的责任,也需要家庭的参与和支持。

通过与家长合作,共同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及时沟通交流,共同制定干预措施。

同时,鼓励家长关注孩子的情感需求和价值观形成过程,给予孩子更多的关爱和支持。

七、社会支持体系构建学生心理健康的维护还需要社会的支持。

政府、学校、社区等应该共同构建一个有利于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环境。

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标准四个方面

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标准四个方面

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标准四个方面【学习适应性】
一个心理健康的中小学生,通常有比较好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学习目的明确,学习目标具体、切合实际;学习的自觉性高;善于制定学习计划,并在执行计划的过程中表现出意志力强、学习信心足的特点。

在对待考试问题上,他们沉着冷静,灵活应对。

【人际关系的和谐程度】
人际关系指的是人与人之间心理上的直接关系或心理上的距离。

一个心理健康的中小学生,一般与同学、老师、父母、朋友等关系处理得比较融洽,很少发生冲突。

他们乐于与人交往,具有同情心,待人热情、宽容、真诚,而不是胆小、怕羞、不合群、表情冷淡或忸怩作态。

【自我认知与现实感】
自我认知指对自己的心理过程与特征及其表现的认知,而现实感则指个人对自己同现实之间关系的认知。

心理健康的中小学生往往有较强的自我认知能力,他们能够正确地认识自己,自我评价恰当。

【个性发展的良好性】
个性是指比较稳定的心理倾向和心理特征的总和,它是一个统一的整体结构。

人的个性结构主要由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组成。

其中个性倾向性包括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世界观等,个性心理特征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等。

中小学生心理辅导与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教案

中小学生心理辅导与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教案

中小学生心理辅导与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教案一、活动目标1. 让学生了解心理健康的重要性,提高自我认识和心理调适能力。

2. 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心态,增强抗压能力和心理韧性。

3. 引导学生学会与人沟通,提高人际交往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4. 提升学生心理素质,促进身心健康全面发展。

二、活动对象中小学生三、活动时间每课时45分钟,共5课时四、活动内容第1课时:认识心理健康1. 导入:讲解心理健康的重要性2. 主体活动:心理健康知识讲座3. 总结与反思:学生分享收获,教师点评第2课时:情绪管理1. 导入:讲解情绪管理的方法与技巧2. 主体活动:情绪调节游戏3. 总结与反思:学生分享感受,教师点评第3课时:人际沟通1. 导入:讲解人际沟通的重要性2. 主体活动:沟通技巧训练3. 总结与反思:学生分享体会,教师点评第4课时:团队合作1. 导入:讲解团队合作的精神内涵2. 主体活动:团队合作游戏3. 总结与反思:学生分享经验,教师点评第5课时:心理素质提升1. 导入:讲解心理素质的含义与作用2. 主体活动:心理素质拓展训练3. 总结与反思:学生分享感受,教师点评五、教学方法1. 讲座法:邀请专业心理教师进行心理健康知识讲解。

2. 游戏法:设计相关心理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体验和学习。

3. 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心得体会。

4. 点评法:教师针对学生表现进行点评,给予指导和鼓励。

六、教学评价1. 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情况。

2. 学生分享:评价学生在讨论和分享环节的表现。

3. 教师点评:根据教师对学生的观察和指导进行评价。

4. 课后反馈:收集学生和家长的意见和建议,不断优化教学内容和方法。

七、教学资源1. 心理健康知识资料:包括书籍、文章、视频等。

2. 心理游戏道具:如卡片、拼图、道具等。

3. 投影仪、音响等教学设备。

八、教学注意事项1. 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关注学生的心理需求。

2. 创设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让学生敢于表达和分享。

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第四、挫折适应问题。
解决小学生心理问题的对策
(一)营造利于小学生心理健康的环境。
(二)提高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辅导能力和 素质。
中学生心理问题的主要表现及成因
第一、学习类问题。
1、恐惧 2、厌学 第二、人际关系问题。 1、与教师的关系问题 2、与同学的关系问题。 3、与父母关系的问题。 第三、情感类问题。
对心理疾病患者及人群所采取的心理卫生 作对策是:早期发现和识别病人早期明确诊断 和早期防治。对待心理疾病患者,除了进行心 理健康教育、心理训练以外,更重要的是施行 各种心理治疗手段,包括精神药物治疗,以促
使其疾病早日康复,转化到心理健康状态。
心理不健康则是指一种较持久的不良状态。这种不健康的心 理状态,依据心理功能受阻的程度,一般可分为心理问题、 心理障碍与心理疾病三个层次。
第五,人格因素的影响。人格特征主要是在 后天环境中形成的,同时它也决定了一个人对环 境刺激的反应方式。具有良好人格特征的人,能 够以积极、乐观的态度对待周围的环境;反之, 则容易对周围的一切抱着怀疑、恐惧和敌对的态 度,这种反应方式会引起他们内心的高度紧张, 加重他们的心理负担,从而影响心理健康。
影响人们心理健康的外在因素主要有:
第三,人际关系紧张的影响。有的人缺乏较好地处理 人际关系的能力,因此,人际关系显得颇为紧张。于是,他 们又常常因此表现出愤怒、不安、忧虑、失望等不良情绪。
第四,突发生活事件的影响。丧偶、离异、失去亲人 等突发性的生活事件会给人们造成心理上的创伤。 第五,长期应激的影响。由于工作特点所致,公安民警长 期处于应激状态,容易引起生理机能和心理功能平衡的失 调。此外,过量的烟、酒等刺激也不利于人的身心健 康。
以上从几个方面重点分析影响人的心理健康的内外因 素,目的在于帮助大家了解这些知识,在实践中能够充分 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在端正认识、强调自我修养的前 提下,及时有效地控制和调节自己的各种心理状态,确保 心理健康水平的不断提高。同时,也能够使自己更加清晰 地注意到自己周围各种不利因素的存在,努力做到及时排 除或减弱它们的影响,更好地维护自己的心理健康。

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案(3篇)

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案(3篇)

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案【前言】心理健康是每个人都应该关注和重视的问题,而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尤为重要。

随着教育环境的变化和社会压力的增加,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也日益突出。

因此,开展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心理观念,提高心理调适能力,对于他们的健康成长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为您介绍一套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案。

【一、方案目标】1. 培养中小学生正确的心理观念,树立积极向上的心态,增强自信心。

2. 增强中小学生的抗压能力,提高应对挫折和困难的能力。

3. 培养中小学生良好的心理调适能力,提高情绪管理和自我控制能力。

4. 让中小学生了解自己的特点和优势,发展自己的潜能,提高自我认知能力。

5. 培养中小学生正确的人际交往能力,增强与他人的合作和沟通能力。

【二、方案内容】1. 心理健康知识的普及a. 通过课堂教育、主题班会等形式,向学生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包括常见心理问题、心理障碍症状及处理方法等。

b. 组织学生参与心理健康知识竞赛、心理健康讲座等活动,提高学生对心理健康的关注和认识。

2. 心理情绪管理训练a. 开展情绪识别训练,教育学生认识自己的情绪,了解情绪的表现形式和对身心健康的影响。

b. 引导学生学会情绪调节,通过运动、音乐、绘画等方式,缓解情绪压力,提高情绪稳定性。

c. 教育学生学会积极应对压力和挫折,通过思考、寻求帮助等方式,解决问题并超越自我。

3. 培养自我认知能力a. 引导学生了解自己的特点和优势,培养自尊心和自豪感。

b. 鼓励学生进行个性自我介绍,展示自己的特长和潜能。

c. 开展选修课程,如心理测试、生涯规划等,帮助学生发现自身的兴趣和才能。

4. 改善人际交往能力a. 开展团队合作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b. 组织社交礼仪培训,教育学生掌握良好的交际技巧和沟通能力。

c. 开展冲突管理培训,教育学生学会解决冲突和处理人际关系。

5. 家校合作,共同关注学生心理健康a. 加强家长心理健康教育,开展家长心理健康讲座、家长沙龙等活动,让家长能够更好地关注和支持孩子的心理健康。

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 (四)学科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五)结合班级与团队活动。 (六)开设心理辅导讲座。 • 重点为(一)、(三)、(四)
(一)个别辅导的有关要求
• 1、原则:保密原则、启发原则 、坚持原则 、协调原则 。 • 2、态度:接纳(“无条件积极关注” )、尊重(理性色彩)、温暖 (感情色彩 、传
递温暖)、真诚(“辅导者愈是他自己,愈是不戴专业面具或个人面具,当事人就愈有 可能发生建设性的改变和成长。” ) 、同理(“用当事人的眼睛看世界” ) 。
(五)心理健康教育、心理辅导与心理咨询、心理治疗的区别
• 教育
辅导
咨询
心理治疗
• 常态的
对象
异常的
• 预防的
功能
治疗的
• 认知的
内容
情感的
• 团体的
重点
个别的
• 结构的
方法
非结构的
• 终身的
时间
定时的
• 三者的区分是相对的,不是截然分开,有部分重叠与交叉。
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工作的区别和联系
e.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f.创设成功的情境和机会。 g.缓解考试焦虑。 h.引导学生正确的归因。 i.利用课堂偶发事件。
结语
谢谢大家!
三. 增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实效性的前提——教育观念的更新
(一)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 健康不是指没有疾病或虚弱,而是指一种生理、心理和社会性全面发展的良好状态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心理健康关系到个人的身体健康、人格发展、工作成就、生活质量,也关系到家庭幸
福,以及社会安定与精神文明。
(二) 增进对学生的移情性理解
指设身处地地通过对方的眼光看问题,获得与对方相同的认识与感受,仿佛身临其境。客 观性与设身处地是同理性理解的特征。关键是要暂时放弃自己评判事物的参考架构,设 想站在对方的立场上看问题。

简述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

简述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

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心理活动和行为方式符合社会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

2. 乐于学习和工作,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并取得一定的成效。

3. 善于同人交往,人际关系融洽。

4. 情绪愉快稳定,善于自我调适。

5. 能正确地认识和评价自我,严于律已,自尊自制。

6. 能具有正常的行为方式。

7. 具有生活、学习和生存的能力。

8. 得到同学、家长和老师的认可。

9. 稳定、健康、愉快的心态。

10. 行为符合社会群体的要求,与学生的角色、身份相符。

11. 人格完整,客观地评价个人、外界,言行一致(不欺骗他人),德、智、体、美发展和谐统一。

12. 有同情心(有社会责任心和助人精神)。

13. 良好的适应力和应变力(入乡随俗,在1个月左右就能适应新环境)。

14. 有一定的安全感、有信心和自主性。

15. 心理、生理年龄相符合,理想与现实的一致性。

16. 精力充沛,学习效率高,适应社会生活的节奏。

心理辅导在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和意义

心理辅导在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和意义

心理辅导在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和意义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我们要意识到孩子们的心理健康与学习成绩、人际关系、自尊心等方面息息相关。

而心理辅导作为一种重要的手段,可在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发挥重要作用和具有深远意义。

本文将探讨心理辅导在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和意义,并就该主题进行论述。

一、心理辅导的作用心理辅导作为一种专业的心理服务方式,能够帮助中小学生解决心理问题、提升心理素质,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1. 促进情绪管理能力的发展中小学生面临着学业、家庭等多重压力,情绪波动较大。

心理辅导可以通过教授情绪管理技巧,引导学生了解自己的情绪、掌握情绪调节的方法,帮助他们更好地应对压力和负面情绪,从而提升情绪管理能力。

2. 提升自尊心和自信心自尊心和自信心是中小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保障。

通过心理辅导,学生可以了解自己的优势和潜力,并得到积极的反馈和认可,从而建立积极的自我形象,提升自尊心和自信心。

3. 塑造良好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中小学生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的形成对其学业发展至关重要。

心理辅导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调整不良的学习态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提升学习效果。

4. 解决人际关系问题中小学生正处在人际交往的关键时期,往往会面临人际关系问题,如亲友关系、同学关系等。

心理辅导可以指导学生改善人际交往技巧,培养积极的人际关系,帮助他们更好地与他人建立良好的关系。

二、心理辅导的意义心理辅导在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具有深远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可能对他们的学业、人际关系等方面产生负面影响。

心理辅导能够帮助学生克服这些问题,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提升自身综合素质。

2. 预防和减少心理健康问题的发生心理健康问题的预防和干预工作十分重要,而心理辅导正是预防和减少心理健康问题发生的一种有效手段。

通过心理辅导,学生能够及时发现并解决自身存在的心理问题,预防问题进一步恶化。

《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标准与心理辅导》课后作业

《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标准与心理辅导》课后作业

学习了《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标准与心理辅导》这门课,让我认识到心理辅导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

要想很好地掌握心理辅导的技能,没有什么捷径可走,只有在实践中边学习,边领悟,逐步提高。

“努力创设一种激励成长的氛围,促进学生向健康的方向成长。

”是一种非常积极向上的辅导方法,教育学理论告诉我们,每个学生都是有进步要求的,都希望别人认为自己是一个好学生。

有这样一句话:“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鼓励中,他就学会了自信;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认可之中,他就学会了自爱。

”因为孩子的注意力转移是很快的,因此,教师要时刻关注每个学生的每一个细微的进步,每一个小小的闪光点,并及时给予夸奖和鼓励,让孩子产生自豪感和成就感,促进其不断进步,从而树立自信心。

我们经常会听到这样一些话“这学生真是一无是处”,“这学生调皮得不得了”。

即使学生做得稍微好一点也认为是理所应当,而对错误就非常重视。

这样,我们就错过了许多表扬学生的机会,打击了他们的自信。

一次公开课的课堂上有位同学迟到了,站在门口十分难堪。

可是讲课的老师十分和蔼地说:“这位同学虽然迟到了,但确实是个十分喜爱学习的好学生,你们看,他跑得头上都冒汗了。

这说明他心里急,想把迟到而造成的损失减少到最低程度。

”这个迟到的同学,原以为必挨批评,没想到却意外地得到了表扬,不仅消除了尴尬,而且迅速积极地投入到听课中去,成了课堂上发言最踊跃的学生。

细细地品味这个事例,我们可以看出,对学生做错了事而自己又知道错了的时候,不妨忽略其错不计而对其表现出来的积极的一方面加以肯定和赞扬。

这种做法可以满足其内心的自我肯定和要求,可以强化其改过图进的信念。

要让学生树立信心,激起动力。

在平时,教师要重视为学生树立自信心。

良好的自信心是成功的一半。

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教师的悉心教育和热情鼓励不可忽视。

要特别注意正确对待他们,鼓励他们积极进取,遇到困难时要帮助他们分析原因,给予帮助和指导,让他们及早地树立起自信心来。

我联想到我遇到的各种问题以及自己的处理方法,也让我定位了以后的努力方向:做一个优秀的小学生心理健康辅导员,感受到心理健康带给自己生活幸福感的提高。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解读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解读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任务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全 面推进素质教育,增强学校德育工作素质;减少和避 免对他们心理健康的各种不利影响;培养 身心健康,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 “四有新人”。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
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包括:普及心理 健康知识,树立心理健康意识,了解心理调节方 法,认识心理异常现象,掌握心理保健常识和技 能。其重点是认识自我、学会学习、人际交往、 情绪调适、升学择业以及生活和社会适应等方面 的内容。 心理健康教育应从不同地区的实际和不同年 龄阶段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出发,做到循序渐进, 设置分阶段的具体教育内容。
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
4.具有顽强的意志 心理健康的学生具有坚强的意志和强大的挫折承受能力。 在学校生活中,能够保持对学习较浓厚的兴趣和旺盛的 求知欲,并具有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勇气。 5.具有良好的情绪状态 一个心理健康的学生,虽然也会出现悲伤,忧愁等消极情 绪,但是不会长久,能很快地让愉快、乐观、开朗等积 极情绪所替代。 6.具有完整和谐的健康人格 一个心理健康的学生,其人格结构如气质,能力、性格和 理想、信念,需要、动机、兴趣等各方面都能得到合理 的平衡发展。如果一个同学具备了这种健康的人格特征, 那么,将会有一个良好的心理状态。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咨询
心理咨询 是指咨询者运用心理学的有关理 论与方法,通过特殊的人际关系,帮助来访者解 决心理问题,增进心身健康,提高适应能力,促 进个性发展与潜能发挥。是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 重要途径。 1、心理咨询过程是建立在双方良好的人际关系基 础之上的。 2、心理咨询是一系列的心理活动的过程。 3、心理咨询是由专业人员从事的一项特殊服务。 4、心理咨询的服务对象是在心理适应和心理发展 上需要帮助的人。

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内容

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内容

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内容一、认识自我1. 自我意识: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兴趣、爱好、优点和不足,认识自己的情绪和情感,提高自我认知能力。

2. 自尊自信:培养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让他们学会欣赏自己,相信自己的能力,勇敢地面对挑战。

3. 自我管理:教导学生学会自我约束和自我管理,如时间管理、情绪管理、行为管理等,提高自我控制能力。

二、情绪管理1. 情绪认知:让学生认识不同的情绪,如快乐、悲伤、愤怒、恐惧等,了解情绪的产生原因和表现形式。

2. 情绪表达:教导学生正确表达自己的情绪,学会用恰当的方式宣泄负面情绪,如倾诉、运动、绘画等。

3. 情绪调节:培养学生的情绪调节能力,让他们学会在面对挫折和压力时保持积极的心态,如深呼吸、放松训练、积极思维等。

三、人际交往1. 人际交往技巧:教导学生学会与他人沟通、合作、分享、尊重和理解,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2. 人际关系处理:帮助学生处理好与同学、老师、家长之间的关系,学会解决人际冲突,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3. 团队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让他们学会在团队中发挥自己的优势,共同完成任务。

四、学习心理1. 学习动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让他们明确学习目标,提高学习积极性。

2. 学习方法:教导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如预习、复习、做笔记、总结归纳等,提高学习效率。

3. 考试心理:帮助学生调整考试心态,减轻考试压力,掌握应对考试焦虑的方法。

五、挫折应对1. 挫折认知:让学生认识到挫折是生活中不可避免的一部分,了解挫折的产生原因和影响。

2. 挫折应对策略:培养学生的挫折应对能力,让他们学会在面对挫折时保持乐观的心态,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3. 心理韧性:提高学生的心理韧性,让他们在经历挫折后能够迅速恢复,继续前进。

六、生涯规划1. 自我探索: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和价值观,为生涯规划奠定基础。

2. 职业认知:让学生了解不同的职业类型和职业要求,拓宽职业视野。

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培训讲座

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培训讲座
3、辅导员的职责 (1)学生资料的记录,处理个别差异及学生适应问 题。 (2)个别辅导与适应。 (3)教育、职业及社会性问题的指导。 (4)毕业生辅导,对一切学生追踪研究。 (5)与其它机构与人员合作。
心理健康
02
中小学生
主要的行为与心理问题矫正
中小学生常见的问题行为 中小学生考试焦虑及矫正 中小学生多动综合症及矫正 中小学生危机干预及自杀预防 中小学生网络成瘾及矫正 中小生的其它健康问题及矫正
中小学生 心理健康教育
目录
一、心理健康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 二、主要的行为与心理问题矫正
中小学生常见的问题行为 中小学生考试焦虑及矫正 中小学生多动综合症及矫正 中小学生危机干预及自杀预防 中小学生网络成瘾及矫正 中小生的其它健康问题及矫正
中小学生
01
心理健康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
一、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
心理健康
九、学校开展心理健康工作有哪些途径和措施
建立学校心理咨询室,妥善发挥心理咨询室作用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还需要拥有了一批高素质的教师队伍。那么如何 让这些教师在实际教学工作中去开展心理健康教育,采取何种方法、手段、 模式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这些都是要进一步深化研究的问题。我们也清醒 地认识到,这些研究仍处于探索阶段,有许多方面还不够完善,有待进一 步深化研究,任重而道远。我们将把已有的成绩作为新的起点,为更广泛 深入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全面推动素质教育的进程而做出不懈的努力。
心理健康
七、坚持心辅导活动的教育理念
• 学校应鼓励教师要善于捕捉学生中德育教育 的闪光之处,及时科学地调整教育思路,力 求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还需要运用心理健 康教育的理论和方法,开展班级内丰富多彩 的团体心理活动,培育学生良好积极的心理 素质,促进他们身心全面和谐的发展。教育 学生努力学习的同时,也争取做一个全面发展、 身心健康的中小学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标准与心理辅导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是什么?一、如何理解心理健康的概念什么是健康?随着科学的发展和时代的变迁,人们逐渐更新了“四肢健全,无病、不虚弱”的健康理念。

1978 年,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WHO )在世界保健大宪章中明确地对健康进行了定义:“健康不仅是身体没有病,还要有完整的生理、心理状态和社会的适应能力”。

1989 年,世卫组织对健康又做出了最新补充:“一个人在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四个方面皆健全才算健康。

”这种健康的定义,标志着从单纯的生物医学模式向着社会-心理-生物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健康不再仅仅限于生物学领域,而是与社会、心理、精神、环境等诸多因素联系在一起。

在这里,心理健康已成为现代健康概念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

什么是心理健康?第三届国际心理卫生大会(1946 )曾为心理健康下过这样的定义:所谓心理健康是指在身体、智能以及情感上,在与他人的心理健康不矛盾的范围内,将个人心境发展成最佳的状态。

《简明大不列颠百科全书》中对心理健康的描述则是:心理健康包括一切旨在维持和改进心理卫生的种种措施,诸如精神疾病的康复及预防,减轻充满冲突的世界带来的精神压力,以及使人处于能按其身心潜能进行活动的健康水平。

我们认为,心理健康是指人的心理在认知、情感、行为之间的协调,心理内容与客观世界的统一,个体与社会环境的相适应,精力的旺盛和情绪的愉快,人格的健全和发展。

心理健康的基础层次是没有心理疾病,高级层次指向高于常态的健康人格发展。

二、心理健康的一般标准掌握心理健康的定义和标准,对于人们进行心理健康的自我诊断,有针对性地加强心理锻炼,并对发现严重地偏离心理健康标准的心理状态,进行早期干预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本课程拟在自我认识、人际关系、情绪情感、社会适应四个主要方面来描述心理健康的标准。

(一)自我认识方面-了解自我,悦纳自我一个人能否认识自我,是否有正确而且稳定的自我概念,已经成为心理健康的重要条件。

自我认识有两个主要方面。

1.了解自我即对自己有恰如其分的评价。

心理健康的人了解自己的能力、性格、爱好和情绪的特点,有优势也有不足,不自卑也不盲目自信。

由于了解自我,他所制定的生活目标和自我期待也是切合实际的。

2.悦纳自我人们通常会希望自己能干、漂亮、成功,受他人肯定和喜爱,希望达到更完美的境界。

然而,人总会有这样或那样的、先天或后天的缺陷,有些改善余地有限,有些无法补救。

心理健康的人总是努力发展自身的潜能,肯定自己,并且对于自己无法弥补的缺陷能坦然接受,安然处之,不怨天尤人。

(二)人际关系方面-理解他人,善与人处人是社会性动物的特性决定了人倾向于和他人交往,而不能离群索居。

人际关系的好坏是心理健康不可或缺的方面。

衡量一个人的人际关系,往往从以下方面入手:一是人际交往的认知,对他人认识和理解的程度;二是人际交往的态度和行动,与他人实际融洽的程度。

1.理解他人正确看待别人是能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的前提。

心理健康的人不仅能正确看待自己,也能客观地了解他人的认识和情感的需要,包括他人的个性、兴趣和能力、品质,能看到并学习他人的优点。

2.善与人处心理健康的人与人相处时积极的态度总是多于消极的态度:乐于与人交往,关心他人的需要,诚心地赞美,并善意地看待他人的缺点,善意地批评。

心理健康的人不将自己的好恶强加于人,也不一味只求获取别人的认可与赞许,而是有合作能力以及独立自主能力。

由于喜欢别人和接受别人,所以心理健康的人在别人中间也总是受到欢迎,有稳定的朋友关系。

(三)情绪情感方面-情绪稳定,积极乐观人的心理健康不仅受其认知的支配,更受其情绪的直接影响,积极情绪能提高活动水平,有利于身心健康;消极情绪则会降低活动水平,有害于身心健康。

衡量情绪情感的指标有二。

1. 情绪稳定、反应适度一个人的情绪稳定性,表示出一个人神经中枢系统兴奋与抑止活动处于相对平衡状态,不至于乐极生悲。

一个人情绪上的反应适度,则反映了一个人情绪的反应强度能与客观情境相一致,“当喜则喜,当忧则忧”,不无缘无故地高兴和悲哀,也不会为一点小事而激动,一遇到问题就紧张。

2. 心境良好,积极乐观心理健康的人总能在一般情况下,保持一种持续的良好心境,或称称持续一种乐观心态。

并不是说,心理健康的人不产生消极情绪。

而是说,首先,心理健康的人可以发现消极事物的积极意义,从而使消极情绪转化为积极情绪;其次,心理健康的人面对失败、疾病和亲友死亡等等也会产生焦虑、悲伤、忧愁等消极情绪,但是不会长久。

他们能控制、调节、转移消极情绪,以免除消极情绪对自身的伤害。

心理健康更注重消极情绪在一个人身上持续时间的长短,以及它在整个情绪生活中所占的比重。

(四)社会适应方面-正视现实,积极进取人的社会环境像自然环境一样,总在不断变化之中。

一个人的社会适应良好主要表现在他能正视现实,积极工作生活以及主动改造环境上。

1.与现实保持良好接触心理健康的人能够与现实保持良好接触,面对现实,接受现实。

他们能够多方面寻求信息,善于倾听不同的意见,观察和分析环境中哪些需要改变和可能改变,哪些不可能或暂时不能改变,正确把握事实的真相,作出客观的评价。

2.热爱工作,有责任心工作、劳动、学习对于心理健康之重要,犹如身体之必需维生素。

饱食终日而无所事事,即使体格再健壮,其精神也是空虚的。

在一般情况下,心理健康的人积极融入现实,认真劳作,努力实现一定的社会所认可的行为,对社会具有较强的责任心。

同时,他们喜欢和享受劳作,能够在工作中发挥出智慧和才能,由此体验到生活的充实以及自身存在的价值。

3.有挫折耐受能力和从危机中恢复的能力他们对生活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和麻烦,不退缩、不逃避、不幻想,能正确面对挫折情境,坚持不懈地克服困难;也能在失败时适时地改变或放弃原先的决定,重新作出调整。

所以他们具有较好的挫折耐受能力和从危机中恢复的能力。

4.有限条件下积极改造环境和自身心理健康的人会主动积极地去适应环境,而不是消极地适应环境。

他们往往会对周围提建设性的意见和可操作的改变方法,在不违背集体利益的前提下,积极发挥个性影响。

三、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标准根据一般的心理健康标准,结合中小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特点,我们把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标准也确定为自我认识、人际关系、情绪情感和社会适应等四个方面。

(一)能充分地了解自己, 并对自己的能力做出适度的评价。

(二)与同学、老师和家长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乐于交往,尊重友谊。

(三)心情开朗,乐观向上,情绪基本稳定。

(四)珍惜学习,热爱集体,能与学校、社会保持良好的接触与适应,有一定的耐受能力。

如果说中学生和小学生侧重点有些不同的话,心理健康的中学生更能有效的控制和改变消极的逆反心理与行为,有一定的安全感、自信心和自主性,而不是过强的逆反状态。

心理健康的小学生通常觉得学习是一件令人愉快的事;对于学习内容往往抱有浓厚的兴趣,乐于克服学习上遇到的困难;学习效率高;心理健康的小学生一般有良好的行为习惯,对外部刺激的行为反应适中,不过度敏感,也不迟钝。

四、心理异常:心理问题、心理障碍与心理疾病还有一种判断心理健康的标准是从医学角度进行的,即没有心理异常症状者被看作心理健康的人。

下面所描述的现象就是偏离了心理健康状态的心理异常状态,只有将心理健康正反两方面结合起来判断,才会对心理健康状态有一个全面、准确、深入的把握。

心理异常是指个体心理活动与现实环境不能保持一致,心理反应失去了合理性,心理过程失去了协调性,个性特征失去了稳定性,社会功能受损,以至行为后果对本人或社会都不适应。

心理异常有轻重程度,它们依次排列为一般心理问题、心理障碍以及心理疾病。

在这里我们介绍这三个概念的同时,重点介绍与心理问题、与中小学生有关的心理问题或心理障碍。

图2 异常心理状态(一)一般心理问题什么是一般心理问题?它是非病理性的心理异常,通常被称为心理困扰、心理失调或心理失衡。

一般而言,有一般心理问题的人不具有同龄人所应有的愉快满意心境, 与他人相处略感困难, 独立应对生活工作有些吃力。

如果自己能够主动调节或请专业人士帮助, 可以很快恢复到常态。

经常被描述的一般心理问题有:不容易适应环境,人际关系不太好,耐挫力比较差,不太合群,比较自我中心,无端烦恼,注意力不集中,心理疲劳,自我怨恨,焦虑,抑郁,多疑,偏执,消沉,狂热,怯懦等等。

一般心理问题有哪些特征?一般心理问题是轻度的心理异常,与其他心理异常相比较,它的特征是:首先,情景性和暂时性。

心理问题与特定情景紧密相关,通常由特定的情景诱发,诸如学习压力大、被老师批评、工作晋升失败、婚恋挫折,或长时间加班劳累、身体疾病等身体不良状况。

这种反应离开了特定的刺激情景,就会消失。

绝大多数的心理问题不会经常出现,更不会持续出现,而是偶发暂时的,持续时间较短。

其次,功能损害轻微。

有一般心理问题的人,能完成日常工作学习和生活,只是感觉到的愉快感小于痛苦感,“很累”、“没劲”、“不高兴”、“应付”是他们常说的词汇,但是其情绪反应能在理智控制之下,其社会功能属于些轻微的损害。

再者,能调节。

一般心理问题常常会自行缓解,或者减少次数和减弱强度,也会通过自我调整如休息、聊天、运动、钓鱼、旅游、娱乐等放松方式使其心理状态得到改善,对于自己不能改善较重的心理问题,借助心理咨询会有很好的效果。

那么中小学生一般容易出现什么心理问题呢?1. 学习上容易发生的心理问题学习上容易发生的心理问题有学习困难、学习懈怠、考试焦虑、恐学症等,在学业不良和学习优秀的学生身上都有可能发生。

让我们重点了解一下考试焦虑。

初三学生小小原本学习成绩还不错,在一次月考中,数学却考了个从来没有的低分,气得她把心爱的发卡都撅折了,随后还病了一场。

究其原因,她认为是邻桌同学在考试时不时翻试卷,总发出哗哗声响影响到她的结果。

小小说:“我一听到别人翻卷子的声音,心里就十分紧张,认为人家已经答完了,再看看自己,太慢了。

顿时,我就觉得脸上火辣辣的,连握笔的手都哆嗦了。

”以后的几次考试,小小的不良感受越来越多。

考前睡不好觉,满脑子都是公式、定理;考试中,她不断在告诫自己:一定要考好!但一看到不熟悉的题目,心就抽紧了,如果几分钟之内找不到思路,小小顿时就手心冒汗、脸色苍白,连呼吸也急促起来。

反反复复总是这样,小小沮丧极了,觉得对不起老师、父母,也对不起自己。

如果考生认为自己在将要进行的考试中可能失败,并认为这一失败将可能导致严重的不良后果,那么,考生就有可能因此产生紧张、焦虑、担忧、害怕等情绪感受,这就是考试焦虑。

考试焦虑不仅以忧虑情绪为显要特征,在认知、生理和行为反应也与正常学生不同。

考试焦虑的学生总认为别人都在关注自己,非常看重别人对自己的评价,自卑感较重,对考试取胜缺乏信心;由于焦虑,植物性神经系统活动增强,产生呼吸加剧,多汗、头痛,肌肉紧张,而且好发脾气、发呆、心神不定、思维停滞、多余动作增加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