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克兰事件

合集下载

专题十一解读乌克兰事件

专题十一解读乌克兰事件

三、中国的基本政治立场
中国不是乌克兰事件的局外国,这不仅在于中国是 安理会常任理事国,有责任推动事态朝着解决的方向发 展,更在于中国在乌克兰有重大利益投入,而且乌克兰 事件影响到中美俄大三角战略立场问题,并可能牵扯到 中国国内类似的社会政治问题。中国在乌克兰事件上表 现出相当大的谨慎态度是必要的,我们必须在国际正义 和国家利益、国家战略之间寻找最大公约数,既要担负 一个大国的国际责任,又要维护中国自身的利益,不能
遭遇到了俄罗斯反击后也感受到一向顺利的东扩战略面 临巨大阻遏,认识到俄罗斯不会坐以待毙。
俄罗斯在克里米亚地区的得手后,最大的变数是如何面
对乌克兰东部地区的政治乱局。它必须在两难中做出选 择:要么为了既得利益而进一步消化乌克兰东部地区, 不惜遭遇西方国家、甚至中国等非西方国家的更大的政 治压力,以及彻底失去乌克兰的风险;要么通过军事、 经济等各种手段影响乌克兰选举,培植亲俄或较为中立 的政权,继续推进独联体战略。
(二)克里米亚地区归属问题
克里米亚(又称克里木)半岛,是乌克兰境内的自治共和国。
克里米亚是沙皇俄国梦寐以求的出海口,直至1783年,克里
米亚半岛才纳入沙俄版图,归属塔夫里达州管辖。1918年塔 夫里达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成立,并成为俄罗斯联邦的成 员。1921年,成立隶属俄罗斯联邦的克里米亚鞑靼社会主义 自治共和国。
(二)俄罗斯的反击
俄罗斯为了维护自身利益在乌克兰实施 的一系列举措,必然遭到以美国为首的西 方抗议。表面上看,美国谴责俄罗斯的举
动粗暴践踏了国际秩序和国际法,其实质
是俄罗斯直接挑战到美国在全球事务上的 领导权和影响力。夹在中间的乌克兰则成 了两大政治势力博弈的直接受害者。
(一)美欧推行的颜色革命

乌克兰危机认识

乌克兰危机认识

关于乌克兰危机的认识乌克兰危机从2013年11月开始,到2014年9月基本结束,而其所造成的影响至今仍未消失。

在谈认识之前,我们应当先了解这件事情的始末。

一:事件始末事件始于2013年11月,乌克兰总统亚努科维奇的内阁意外宣布,暂停与欧盟联合协议的准备工作,将转而与俄罗斯加强经贸联系。

此举引发了国内亲欧的反对派的不满,引发了国内的抗议游行,并且反对派执意要求总统下台。

到了2014年2月,抗议不断升级,引发了数千人参与的暴乱,总统亚努科维奇被迫逃往俄国,同时乌克兰国内确立了5月为新一届的总统选举日。

2014年3月,俄国介入乌克兰的克里米亚事务中,宣布将出动军队来保证当地俄语民众的安全。

同时宣布将会因为乌克兰所拖欠的债务而终止对于乌克兰的天然气优惠,并且讨要160亿美元的债务。

同月,克里米亚——乌克兰空军基地宣布克里米亚脱离乌克兰的领导,引发了顿涅兹克州与卢甘斯克州的先后独立。

4月,基辅当局开始动用军事力量来镇压几个发生暴乱的州。

克里米亚公投结果使得克里米亚加入了俄罗斯。

此后大大小小的伤亡事件时有发生。

2014年7月,美国联手欧盟开始介入乌克兰危机,对俄国进行经济制裁。

8月,俄国也开始了反制裁。

9月,乌克兰内部也逐渐趋于平静。

本次乌克兰危机中所受影响最大的莫过于乌克兰自身了。

外务缠身,内政混乱,股票暴跌,使得原本就不怎么样的乌克兰的经济雪上加霜。

而俄国与美欧双方也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

二:危机爆发原因乌克兰的内部的西部主要语言为乌克兰语,东部的主要语言为俄语;西部为乌克兰族,东部为俄罗斯族。

这就导致了乌克兰东西差异大。

在苏联时期,因为苏联本身就是众多国家的联合体,乌克兰内部的这些差异就不值一提了;但是苏联解体后,这样的差异开始显现出问题了。

西部人口多,想搞总统制,比较有利;而东部州多,想搞议会制,比较有利。

双方互持不下,僵持了很久,所以1991年独立之后过了好几年才搞出一个宪法,并且在宪法里也没有说明到底采取何种制度。

乌克兰事件思想汇报

乌克兰事件思想汇报

乌克兰事件思想汇报一、背景介绍乌克兰是欧洲东部的一个国家,自1991年苏联解体以来,乌克兰一直处于政治动荡和地区冲突的状态。

近年来,乌克兰与俄罗斯之间的关系尤为紧张,引发了一系列事件,包括克里米亚危机和东乌克兰冲突等。

本文将对乌克兰事件进行综合分析和思考。

二、事件经过1. 克里米亚危机2014年,乌克兰总统亚努科维奇因未签署与欧盟的经济合作协议而引发了抗议活动。

俄罗斯对此进行了干预,导致了乌克兰克里米亚半岛的纳卡波利自治共和国举行公投,并宣布加入俄罗斯。

国际社会对此持不同意见,引发了严重的地区冲突和恶化的俄乌关系。

2. 东乌克兰冲突自2014年起,乌克兰东部地区的顿涅茨克和卢甘斯克等区域爆发了武装冲突。

乌克兰政府和亲俄分离派之间长期对抗,导致了大量人员伤亡和民众生活困难。

国际社会多次呼吁各方停止敌对行动,但冲突至今仍未得到根本解决。

三、事件影响乌克兰事件对国际政治格局和地区稳定产生了深远影响:•政治冲突加剧了俄罗斯与西方国家之间的紧张关系,导致了欧洲安全格局的动荡和不确定性增加。

•乌克兰受到了重大经济和社会影响,国内政治分裂和经济困境加剧。

•地区冲突导致了大量难民流离失所,人道主义危机日益严重。

四、思想反思乌克兰事件背后反映了国家间的利益博弈和意识形态矛盾,在这种背景下,国际社会需要加强对话沟通,通过合作寻求共同解决方案。

各方应坚持和平解决争端的原则,尊重国际法和主权原则,避免一切可能加剧局势的行动,推动和平稳定的政治进程。

五、结语乌克兰事件是当今世界政治舞台上的一大焦点,对于国家和国际社会都具有重要意义。

我们应该从中吸取教训,加强合作与理解,共同推动国际关系走向和平稳定与发展。

希望乌克兰能够早日实现和平与繁荣,为地区和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以上就是对乌克兰事件的思想汇报,感谢阅读。

普京外交语录及事件

普京外交语录及事件

普京外交语录及事件近年来,俄罗斯总统普京的外交口号“俄罗斯优先”引起了外界的广泛关注。

普京的发言和行动充满了强硬而富有争议性的元素,让世界感受到了俄罗斯对国际秩序的挑战和影响。

本文将从7个案例出发,分析普京在国际事务上的表现。

1. 乌克兰事件2014年,乌克兰政府决定加入欧盟,激起了俄罗斯的强烈反对。

普京在这一事件中采取了军事介入的手段,宣布克里米亚地区并入俄罗斯,并支持乌克兰分裂主义势力,导致乌克兰东部爆发了冲突。

2. 叙利亚问题叙利亚内战爆发后,俄罗斯军队支持巴沙尔政府,向反对派提供军事援助。

普京甚至在2015年下令俄罗斯军队直接介入叙利亚战争,成为叙利亚问题中的关键一方。

3. 克里姆林宫报告2017年,美国政府控制下的广播公司CNN发布报道,称收到一份由克里姆林宫精心编辑的200页报告,旨在利用美国媒体和社交平台干扰2016年美国大选。

此事引起轩然大波,普京坚决否认与此事有任何关系。

4. 柏林墙事件2019年,为庆祝柏林墙倒塌30周年,德国政府邀请普京参加纪念活动。

普京在柏林墙事件纪念活动中表示,苏联在二战期间推翻了纳粹主义,但是西方国家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因此没有给苏联国家足够的尊重和荣誉。

5. 英国间谍事件2018年,英国政府称前俄罗斯特工斯克里帕尔和他的女友遭到神经毒剂攻击。

英国方面认为此事和俄罗斯政府有关,普京则公开否认与此事有任何关系。

6. T-14坦克亮相2015年,俄罗斯向外界展示了其最新款坦克——T-14。

普京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该坦克是“绝无仅有的”,并表达了对其现代化武器的自信。

7. 其他事件特朗普政府曾经在2018年公布了一份16页的涉及普京的“有刑事意义的”盖茨案报告,但并未公开具体细节内容。

此外,美国和欧盟多次因为克里米亚事件和叙利亚问题对俄罗斯实施了制裁,但俄罗斯方面则一直坚称自己的做法符合国际法和俄罗斯国家利益。

综上所述,普京在国际事务上的表现一波三折,捍卫俄罗斯利益毫不留情。

乌克兰危机的看法

乌克兰危机的看法

乌克兰危机的看法1. 乌克兰危机的背景与原因乌克兰危机是指乌克兰政府与亲俄罗斯派别之间的冲突,始于2014年乌克兰总统亚努科维奇的被罢免和俄罗斯吞并克里米亚半岛事件。

俄罗斯认为克里米亚应归俄罗斯管辖,引发了乌克兰东部地区的亲俄罗斯武装分子分离主义活动,导致了乌克兰东部地区持续的冲突。

2. 各方的立场与行动乌克兰政府认为俄罗斯对克里米亚的吞并是违反国际法和乌克兰领土完整的行为,同时坚称乌克兰的东部地区应该得到政治和经济上的自治。

亲俄罗斯派别则认为乌克兰政府没有合法性,呼吁哥萨克自治,有些地区甚至宣布独立。

俄罗斯方面一直坚称自己没有介入乌克兰冲突,但事实上,俄罗斯提供了对分离主义武装分子的支持,并在克里米亚组建了俄罗斯联邦兵团。

3. 影响和前景乌克兰危机给乌克兰和俄罗斯带来了很多负面影响。

乌克兰在冲突中失去了克里米亚和部分领土,国内政治不稳定,经济困难。

而俄罗斯面临国际制裁和孤立,经济也因此受到了很大的冲击。

乌克兰危机的前景不确定。

如果各方无法达成和平解决方案,乌克兰可能面临更长时间的战争和混乱。

同时,在国际社会的压力下,各方仍有可能在政治和经济上取得进一步妥协。

4. 国际社会的角色国际社会在乌克兰危机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欧盟成员国和美国对俄罗斯实施了经济制裁,并向乌克兰提供了政治和经济上的支持。

同时,有多国成立了特别调查组,调查分离主义武装分子和俄罗斯之间的关联。

5. 对中俄关系的影响乌克兰危机对中俄关系产生了影响。

中国一直主张不干涉俄乌冲突,但也呼吁各方保持冷静和克制。

而俄罗斯感受到了国际孤立的压力,可能更加依赖中国的支持。

对于中国而言,保持中俄的友好关系同时又不与西方对抗,是需要平衡的问题。

浅谈乌克兰事件背后的大国博弈

浅谈乌克兰事件背后的大国博弈

浅谈乌克兰事件背后的大国博弈首先,乌克兰事件本身是一个历史遗留问题。

由于历史原因,乌克兰东西部在文化和政治上分别与俄罗斯和西欧形成紧密联系,苏联解体后的乌克兰内部对政治与经济朝东还是向西分歧严重,欧盟与俄罗斯都在竭力争取乌克兰。

同时乌克兰自独立以来,其20多年的转型发展之路走得并不顺利。

国内各种政治力量斗争不断,经济发展滞后,腐败痼疾难愈,社会不公现象明显,加之民众缺乏恰当的表达民意途径,动辄走上街头暴力抗议政府,更增加了社会动荡。

有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乌克兰经济经济连续18个月下滑,外债超过GDP 的70%。

种种原因最终导致在2013年年底至2014年初的爆发:从示威游行到暴力冲突,再到克里米亚要求独立,俄罗斯派兵吞并克里米亚,西方对俄大力谴责,最后是戏剧性的克里米亚公投。

事件也由此不断升级,各方势力接连参与进来,把俄罗斯和西方的关系拖入自冷战结束以来最为严重的对立状态。

在这场愈演愈烈的危机背后,毫无疑问是多方势力对世界格局及本国利益的野望与角力。

先说美国。

即使到了今天,西方世界依旧普遍认为乌克兰危机大可归咎于俄罗斯的侵略行为,俄总统普京图谋复兴苏联帝国,先是吞并克里米亚,然后准备蚕食乌克兰其他地区,甚至整个东欧。

即使有某些分析家可能承认北约没有处理好与乌克兰的关系,但他们坚称俄罗斯是未来的威胁——因此,西方别无选择,必须贯彻现行政策。

然而,他们错了。

对美国而言,俄罗斯从来都是潜在的威胁,有广阔的国土,保留了前苏联80%到85%的军事实力,并且是唯一一个核实力可以与美国相当的大国,无疑能对美国霸主地位造成威胁。

因此在冷战结束后,欧盟和北约持续东扩,不断蚕食前苏联与前华约地带,对俄罗斯施以地缘挤压。

同时,西方一直力挺乌克兰境内的民主活动,这一切恰恰为乌克兰危机埋下火种。

可以说,乌克兰危机的起源正是西方对俄罗斯一贯的警惕遏制态度。

如果说欧美的态度是火种,那么俄罗斯的快速反击就是燎原的火星。

对于敢于将手伸到克里米亚的西方,普京可谓是当机立断:2月22日后,他命令俄军拿下克里米亚,然后迅速将其融入俄罗斯领土;3月1日,俄罗斯议会通过了普京可以在克里米亚动用俄罗斯兵力的决定;3月16日,克里米亚全员公投通过决定加入俄罗斯。

政治发生的重大事件

政治发生的重大事件

政治发生的重大事件政治是一个国家稳定和发展的核心,政治发生的重大事件会直接影响国家的命运和未来。

历史上,政治事件的发生常常是由于多种复杂原因的交织而成,这些事件的发生和演化会直接影响到整个国家和世界的命运。

本文将介绍一些近年来发生的重大政治事件。

一、乌克兰政治危机自2014年乌克兰总统维克托·亚努科维奇被推翻后,乌克兰政治形势持续动荡。

2014年2月21日,亚努科维奇宣布暂停与欧盟签署的协议,引发示威和冲突,导致亚努科维奇政府的垮台。

随后,俄罗斯扶持的克里米亚地区举行了公投并宣布独立,俄罗斯开始对乌克兰进行干涉和占领。

此事件引发了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和强烈谴责,也对乌克兰内政和国际政治格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美国2016年总统大选美国2016年总统大选是一次备受瞩目的政治事件。

特朗普凭借“美国优先”和“反对移民”等观点在选民中获得了广泛的支持,最终击败希拉里当选美国总统。

这场选举引发了国内和国际社会广泛的争议和讨论,带来了许多政治和经济影响。

特朗普的上台也导致了美国国内民意分化和社会融合问题的加剧,对全球政治格局也带来了很大的影响。

三、伊朗核协议问题2015年7月,伊朗与美国、英国、法国、德国、俄罗斯以及中国签署了伊朗核协议,协议要求伊朗限制其核能活动,以获得将制裁取消的回报。

然而,特朗普政府2018年5月宣布美国退出该协议,并加强对伊朗的制裁,这导致了伊朗经济和政治环境的进一步恶化,也引发了中东地区和国际社会的广泛争议。

伊朗与美国关系的紧张关系影响了中东地区的稳定和国际局势,对世界的和平与稳定造成了严重威胁。

四、英国“脱欧”事件2016年6月,英国举行了公投,决定是否留在欧盟。

当时,51.9%的选民选择退欧,这被称为“脱欧”事件。

这个决定在英国和欧洲引起了巨大的政治和经济波动和分化。

英国经济和政治环境都受到了影响,未来与欧洲的关系也变得不确定。

英国陷入了政治混乱,欧洲也受到了较大的影响因此“脱欧”事件一直是国际政治焦点之一。

聚焦乌克兰事件PPT课件

聚焦乌克兰事件PPT课件

亚努科维奇 2010年至2014 年任乌克兰总 统
② 1954年赫鲁晓夫将克里米亚规 划到乌克兰,但黑海舰队一直 驻扎在克里米亚。
③ 2014年克里米亚并入俄罗斯联 邦,俄罗斯承认克里米亚入俄, 但乌克兰和西方不承认。
10
克里米亚
斯的海洋之窗
——俄罗
11
乌克兰对俄罗斯意味着什么?
乌克兰处于欧亚非三大洲的“心 脏地带”,也是美欧东扩的下一个 目标。
2、俄罗斯与西方的冲突
14
一个什么样的乌克兰?
俄罗斯想要的乌克兰
西方想要的乌克兰
1. 不要一个分裂的乌克兰
2. 不要一个亲西方一边倒的乌 克兰
3. 需要一个不完全倒向欧美的 乌克兰
1. 与欧盟加强一体化 2. 摆脱俄罗斯控制 3. 希望乌克兰加入北约或欧盟,
使西方国家的影响力直接深 入俄罗斯边境
欧盟不希望看到欧洲 有军事冲突
美国希望借此加强欧 洲对美国的依赖
欧盟希望摆脱美国, 促进自己经济繁荣
27
三、后 果
28
各方冲突的后果
1. 乌克兰成为帝国的尘埃 2. 欧盟与俄罗斯双方互损 3. 美国全球战略受到牵制
29
1、乌克兰的现状
30
乌克兰的现状
乌克兰危机后,乌克兰的经济受到极大的影响,民族的对立情绪 加剧,政府无力。在大国势力的参与下,乌克兰人民已经无法把握国 家的命运。乌克兰终究成为大国博弈的筹码,帝国的尘埃,然而没有 人真正关心筹码的命运。
23
俄罗斯向东突围
24
3、美国与欧洲的冲突
25
俄罗斯对欧盟的重要性
与俄罗斯的对话是必要的,而欧洲的制 裁“不是目的”,欧洲中长期的安全只有 与俄罗斯共同实现。

乌克兰断电事件

乌克兰断电事件

乌克兰断电事件的过程:2015年12月23日,乌克兰电力公司网络系统遭到黑客攻击,确定遭受到攻击的地区有三个Ivano-Frankivsk,Kyivoblenergo,Tensions,其余地区未知,这三个地区位于首都和西部地区。

黑客使用了高度破坏性的恶意软件至少感染了三个地区电力部门的基础设施,导致发电设备产生故障。

电力公司最后的修复方案是人工启动子电力系统,而暂时无法恢复总系统,因为被软件恶意破坏。

Prykarpattyaoblenergo就是位于乌克兰西北部的一家电力公司,表示是电力控制系统有大规模宕机行为发生,造成这三个地区断电6小时之久,影响上万乌克兰家庭。

这个时间并不是单纯的技术安全事件,而是一个有意图谋划的攻击事件,因为乌克兰庆祝圣诞节的时间不是西方的25号而是23号,另外从乌克兰的电力公司报告来看,攻击者为了不让受害群众电话通知电力服务中心,使用洪水攻击大量拨号到电力用户服务中心,阻断了通信过程长达几小时之久,导致受害群众无法拨通电力部门电话,使断电反馈无法转到电力响应部门。

技术层面:乌克兰本国公司,乌克兰电力,美国技术分析公司对此次事件进行了技术分析,有几个热点1.这是历史上第一次网络攻击导致物理断电的案例。

2.此次攻击日期之前在电力部门员工邮箱内发现攻击者发来的恶意邮件,属于定向式鱼叉攻击,使用了微软ppt漏洞CVE编号CVE-2014-4114 只要员工打开这个邮件就会被攻击者植入木马,控制电脑。

3.分析人员在相关服务器中发现了恶意程序BlackEnergy,这本身就是一个木马程序,这个程序是与长期活跃于俄罗斯的黑客小组Sandworm Team相关,这个小组负责这个木马程序的开发和维护,目前已经发现了至少3个版本的该木马分支。

4.该木马程序在本次攻击行为中最重要一点是携带了一个插件名字为KillDisk,经过我们对样本程序的分析发现,这个工具可以用来对指定文件名后缀的文件(有上百个后缀之多)谁用随机数据覆盖文件头部,达到破坏目的,这个工具还能够对硬盘设备进行“写零”操作就是,使用0覆盖掉磁盘上所有的数据,当发现进程中有komut.exe and sec_service.exe(工控)就执行数据破坏操作,目前对于这个工具在此次攻击中的行为分析难以定论,可以用来直接破坏,也有可能是被黑客用来擦除自身操作记录,当然也有可能这两种意思都有。

乌克兰民航客机坠毁事件国际法与责任追究

乌克兰民航客机坠毁事件国际法与责任追究

乌克兰民航客机坠毁事件国际法与责任追究乌克兰民航客机坠毁事件震惊了全球,引发了国际社会对于安全和责任追究的关注。

这起悲剧让人们开始关注国际法在此类事件中的作用以及涉及方应承担的责任。

I. 事件背景2014年7月17日,一架载有298名乘客和机组人员的马来西亚航空MH17航班在乌克兰东部地区坠毁。

这一事件在当时引起了广泛关注,因为该地区正处于乌克兰与俄罗斯的冲突之中。

事后调查发现,这架客机是由导弹击中,导致所有人员遇难。

II. 国际法框架为了应对类似事件,国际社会制定了一系列的国际法规范。

其中,最核心的是国际民航组织(ICAO)制定的国际公约,如《关于国际民用航空不法行为法院的制定》(Convention on Offences and Certain Other Acts Committed on Board Aircraft)以及《关于民用航空器国籍的制定》(Convention on the Marking of Plastic Explosives for the Purpose of Detection)等。

III. 责任追究在乌克兰民航客机坠毁事件中,责任追究成为焦点。

根据国际法的原则,责任可以分为个人责任和国家责任。

1. 个人责任个人责任是指直接参与事件的个人在国际法上的追究。

在此类事件中,调查组通常会查明导致事件发生的任何个人,并追究他们的刑事责任。

然而,在乌克兰民航客机坠毁事件中,由于涉及到多个国家和冲突地区,个人责任的界定和追究非常复杂。

2. 国家责任国家责任指的是发生事件的国家在国际法上的责任。

根据国际法的原则,国家应对其领土上发生的事件负有责任。

然而,在乌克兰民航客机坠毁事件中,由于复杂的政治局势,确定国家责任会面临很大的困难。

IV. 调查与司法程序乌克兰民航客机坠毁事件引发了多国的调查和司法程序。

乌克兰、澳大利亚、马来西亚等国成立了调查组,并与国际民航组织(ICAO)合作,共同调查事件的原因和责任。

美西方炮制乌克兰布恰事件对我们的启示和警示

美西方炮制乌克兰布恰事件对我们的启示和警示

美西方炮制乌克兰布恰事件对我们的启示和警示乌克兰事件已经成为舆论焦点了,不过没有像之前的伊拉克战争、叙利亚战争引起民间这么大的关注与讨论。

昨天在回家的路上,和上高中的孩子也聊起了这次事件,问了问他有没有和同学讨论过,因为自己在家长群里看到了某些家长提出了一些观点,看看有没有将这样的观点传递给孩子,其实自己的而本意也是想借此机会对孩子的认知考察一番,顺便按照自己的而认知教育一番。

结果是孩子回答,就是简单说了一下事件的过程,没有聊更多内容,这才放心。

当然,为了以防万一,还是给孩子讲了一下自己的观点,帮孩子借此机会学会全面认识一个事件发生的全过程,然后再做出自己的判断。

下面就聊聊自己对整个事件的一些想法:首先,乌克兰事件为什么会成为焦点?而且舆论导向又逐步分成两派,一派支持俄罗斯,应该占据了绝大多数的,另一派反战(其核心是谴责俄罗斯),但反战的舆论似乎在抬头,在用不同方式引导人们。

让自己感觉到这种趋势是在一个家长群里,有人发言侧面说俄罗斯是入侵者,带来了战争,造成了乌克兰人民的痛苦,是和平的破坏者。

还拿出鲁迅先生来现身说法,说国民时期有人赞扬希特勒,鲁迅先生就说希特勒是杀人魔鬼,最后应验了等等。

为了进一步了解这种言论的来源,自己就上头条去查阅了一些相关文章和视频,看了看后面的留言评论,确实发现了这种论调有不少支持者,而且获得了不少流量支持,其中缘由也在一些文章中看到了解读。

从自己的立场来看,是对这种言论持保留意见的,也可以说是不太认可。

也许从普世价值来看,和平是我们每个人都期待的,战争是每个人都厌恶的。

但这其中每个人似乎应该准确地说成是“每个好人”,而这个世界还存在着“坏人”,他们的想法和好人是完全不一样的,所以这种言论至少犯了以偏概全的毛病。

当你拿你所谓正义的标准去强制衡量一个事件时,就会出现极大的偏颇。

比如,有些战争是好人不得已才打的,这点建议持反战言论的人去看看《长津湖》。

在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好人”“坏人”是相对的,“好人”在特定条件下也是会转化,就像一些电影中,总会有一些好人变换,而且你看完整部电影时会发现好人变成坏人是被逼的,有时甚至是被好人逼的,不知道读者你是否有这样的同感。

切尔诺贝利事故

切尔诺贝利事故

事故的经验教训
营造核安全文化氛围: 除堆型本身设计有缺陷外,其他导致 切尔诺贝利事故的原因都可以归结为安全 文化的缺失,无论是操作员、管理者、救 援队等等,均缺乏安全文化的教育。 事故发生时,4号机组在低功率工况 下(计划25%功率)做汽机惰转状态下的发 电实验,而核员 沟通,没有注意安全事项,没有注意可能 的风险,严重违反了运行程序,闭锁反应 堆保护系统通道,任意变更实验条件(控 制棒的下插深度),造成了严重事故。究 其根本原因,在于核电厂管理方自上而下 缺乏核安全文化。
涉及周边国家: 4月27日,瑞典Forsmark核电厂发现辐射粒子 俄罗斯、白俄罗斯、奥地利及乌克兰受到高程度污染(污染程度铯-137>40,000 Bq/m) 丹麦、挪威、芬兰等十几个欧洲国家受到辐射尘影响 引起大众对于苏联的核电厂安全性的关注,事故也间接导致了苏联的瓦解
事故后果
环境的破坏: 水源污染严重,共有2.5万km2 ,2225个村庄地面137 Cs污染水平超过了185kBq/m2 农产品受辐射严重超标 辐射导致基因突变,明显影响了树木的生长、繁殖和存活率等
二回路: 两个环路,每个环路有840条燃料通道,两个汽水分离器,四台冷却剂泵及其相关装置, 其中3台为正常运行之用,1台作为备用。 汽水分离器直接向2台500兆的汽轮机提供蒸汽,每个发电机带有一台冷凝器和供水系统, 反应堆由一台专门机器不停堆更换燃料。 冷却环路封闭在安全厂房内。同位于反应堆下部的充水抑制系统相连。
事故的经验教训
有效的信息渠道: 必须成立专门的新闻机构和社会社团组织进行 核事故信息的发布,既要保证核电站周围居民的知 情权,又要考虑严重核事故条件下撤离人员的秩序 问题,禁止任何非官方授权的组织和个人发表内任 何与核事故有关的言论,并且应该根据事故的情况 进行连续追踪报道,使居民对事故的发展及救援情 况有所了解,避免不必要的心理恐慌和失实新闻的 流传。 切尔诺贝利事故的信息公开工作很差,使公众 无法了解情况,这对于保障公民的人身安全以及心 理安全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乌克兰危机的时间轴

乌克兰危机的时间轴

乌克兰危机的时间轴2013年:- 11月21日:乌克兰总统亚努科维奇宣布暂停与欧盟签署关于与欧盟建立更加紧密关系的协议。

- 11月30日:乌克兰爆发规模庞大的示威活动,示威者要求乌克兰政府辞职并加入欧盟。

- 12月17日:乌克兰总统访问莫斯科,与俄罗斯总统普京达成一项协议,获得了240亿美元的经济援助和天然气折扣。

2014年:- 2月18日:乌克兰示威者再次聚集在基辅市中心,与警察爆发冲突,导致数十人死亡。

- 2月20日:乌克兰总统亚努科维奇逃离首都基辅,并被国会宣布为被废黜的总统。

- 3月16日:俄罗斯公投宣布克里米亚并入俄罗斯。

乌克兰、欧盟和美国均表示此次公投非法。

- 4月6日:亲俄武装分子占领了乌克兰东部城市顿涅茨克,标志着乌克兰危机进一步升级。

- 4月17日:乌克兰政府宣布恢复对顿巴斯地区的反恐行动。

- 7月17日:马航MH17航班在乌克兰东部被导弹击落,298名乘客和机组人员全部遇难,事件引发国际社会强烈谴责。

- 9月5日:乌克兰政府与亲俄分离主义武装达成停火协议,称为明斯克协议。

- 11月2日:顿涅茨克和卢甘斯克地区的分离主义武装组织举行了领导人选举,俄罗斯承认选举结果。

- 12月20日:乌克兰与欧盟签署了一项重要的自由贸易协定,表达了乌克兰加入欧盟的意愿。

2015年:- 2月12日:乌克兰政府与亲俄武装达成新一轮的停火协议。

- 8月31日:乌克兰通过了一项改革议程,希望解决国内腐败问题,促进经济发展。

- 10月26日:乌克兰举行地方选举,旨在推动地方自治和改革。

- 12月1日:乌克兰与欧盟签署了重要的政治合作协定,加强了双方在政治、经济和安全领域的合作。

2016年:- 4月6日:乌克兰总理阿尔谢尼耶夫宣布辞职,并指责乌克兰政府腐败问题。

- 6月9日:国际刑警组织发出红色通缉令,指控前乌克兰总统亚努科维奇犯下腐败和失职罪行。

- 8月24日:乌克兰庆祝独立25周年,举行盛大的阅兵式,表明乌克兰坚定捍卫自主权和领土完整。

乌克兰危机

乌克兰危机

乌克兰危机一、事件经过大致可以分为几个阶段:1、导火索:乌克兰政府暂停与欧盟签署联系国协定的准备工作2013年11月21日,乌克兰政府暂停与欧盟签署联系国协定的准备工作,同时表示“保证国家安全以及恢复与俄罗斯和独联体国家的经贸关系”。

同月24日,数万人在乌克兰首都基辅举行游行抗议,要求政府回到通往欧盟的道路上。

2014年1月22日乌克兰警方与示威者冲突致至少5人死亡1月28日,乌克兰总理阿扎罗夫突然提出辞职,根据法律,现任政府也将解散。

辞呈随即获得总统批准。

当日议会召开临时会议,议员们以超过半数以上的绝对多数票撤销了16日通过的限制民众集会的法案。

2月18日,几千名示威者前往议会大楼附近举行抗议,意图迫使议会通过决议,恢复2004年宪法。

示威者与警方随即爆发激烈冲突。

冲突造成26人死亡,近800人受伤,包括392名执法人员,其中83名受伤警官“遭受严重枪击”。

2、发展:亚努科维奇下台,亲西方新议长图尔奇诺夫暂时履行总统职责、亚采纽克组建乌克兰临时政府,并担任临时政府总理,克里米亚共和国否认乌克兰当局,决定举行公投。

2月21日,亚努科维奇宣布将提前举行总统大选,恢复2004年宪法,限制总统权力,将总统部分权力分配给议会,承诺邀请反对派加入政府,组建联合政府。

随后,亚努科维奇的建议得到了反对派的认可,并同意签署和解协议。

2月22日,乌克兰议会在投票后宣布,亚努科维奇“自动丧失总统职权”。

之后亚努科维奇行踪成谜。

23日,议会以压倒性多数通过决议,支持新议长、前总理的季莫申科的盟友图尔奇诺夫在新总统选举产生前履行总统职责。

2月27日凌晨,克里米亚首府辛菲罗波尔,约50名亲俄武装人员闯入当地议会和政府大楼,在没有使用武力的情况下将楼内安保人员驱逐,并阻止政府工作人员上班。

成功占领大楼后,这伙武装分子在楼顶上升起俄罗斯国旗。

3月1日俄罗斯议会批准普京总统提出的在乌克兰克里米亚地区使用俄罗斯军队的要求。

3月4日,俄罗斯总统普京首次就乌克兰事件表态:乌克兰的事件可以被定性为违反宪法的政变和武装夺取政权,乌克兰当局现在没有被全民认可的委任权力。

乌克兰危机及其分析

乌克兰危机及其分析

乌克兰危机及其分析胡方旭学号:20121865 软件3班摘要:2013年末,乌克兰暴发亲欧盟示威运动,进而演变为克里米亚危机。

本文简要概括了乌克兰危机事件的整个经过,并且对危机暴发的原因进行了深入讨论,以及对整个危机的未来流向给予适当的展望。

关键词:乌克兰危机;原因;展望1.背景乌克兰,位于欧洲,是欧洲除俄罗斯以外领土面积最大的国家(60.37万km2)。

原来是苏联15个加盟共和国之一,是仅次于俄罗斯和哈萨克斯坦的第三大加盟国。

1991年苏联解体后,乌克兰独立。

地理上,乌克兰东连俄罗斯,南接黑海,北与白俄罗斯毗邻,向西又与波兰、斯洛伐克、匈牙利等国家相连。

乌克兰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是欧洲联盟与独联体特别是与俄罗斯地缘政治的交叉点。

人口构成上,乌克兰有78%为乌克兰人,其余有俄罗斯人和罗马尼亚人等。

宗教上,其主要宗教为东正教,往南是伊斯兰教,往西是基督教。

2.事件经过乌克兰危机开始于2013年11月份时前总统亚努科维奇中止和欧盟签署政治和自由贸易协议,想要以此强化与俄罗斯的关系。

这一行为导致乌克兰亲欧派在首都基辅展开了抗议游行并且迅速升级成乌克兰西部地区的政府大楼被占领。

2月27-28日,亲俄的枪手占领了克里米亚半岛辛菲罗波尔市的关键建筑。

然后议会投票决定加入俄国并呼吁公共投票。

3月5日,乌克兰多家媒体传出美国航母编队向黑海开进的消息,第六舰队进入紧急备战状态。

16日,公投结果出来了,97%的人支持加入俄罗斯。

不久之后,普京签署了一份将克里米亚纳入俄罗斯境内的协议。

24日,俄因吞并克里米亚而被从八国集团中排除,联合国谴责俄的这一行为,北约停止与俄合作。

4月初,亲俄分离分子占领了乌克兰东部的哈尔科夫和顿涅茨克的政府管理机构,要求举行脱离基辅的公投。

12日,斯拉维扬斯克等多个城市的警察局被占领,一天后,乌克兰军开始“反恐行为”。

但随后由于亲俄排接管了乌克兰匀兑的6辆装甲车,反恐行动中断。

17日,乌克兰和俄罗斯与欧盟和美国通过谈判达成协议,解除所有非法武装,清理所有被占领的建筑以及实行大赦,但协议效果并不明显。

乌克兰核污染泄漏事件

乌克兰核污染泄漏事件

乌克兰核污染泄漏事件
乌克兰核污染泄漏事件是指1986年4月26日发生在乌克兰苏
联共和国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的一次严重核事故。

当时,切尔诺贝利核电站4号堆发生爆炸,导致核反应堆心部的高温放射性物质泄漏到大气中。

这是世界上最严重的核事故之一,被国际原子能机构评为最高级别的7级。

爆炸导致大量放射性物质被释放到空气中,形成了一个巨大的放射性云。

事故导致直接死亡的人数不确定,但当时有两名工作人员立即死亡。

此外,事故也导致数十人后来因放射性事故后果罹患癌症等疾病而死亡。

大量的放射性物质扩散到乌克兰、俄罗斯和包括欧洲其他国家在内的整个大陆。

为了遏制事故的后果,当局采取了一系列紧急措施,包括疏散人员并建立了一个称为“切尔诺贝利封锁区”的大范围限制区。

封锁区内的约350,000人被迫离开家园。

切尔诺贝利核事故对环境和人类健康产生了长期的影响,放射性物质对土壤、水源和生物产生了持续的污染。

许多人暴露在放射性物质中,导致了各种健康问题,包括癌症、甲状腺问题和先天性疾病等。

这起事故的教训是核能安全管理的重要问题,加强核安全和应对核事故的准备至关重要。

乌克兰核污染泄漏事件也引发了全球对核能的严格监管和改进,以确保未来的核事故不再发生。

切尔诺贝利事故

切尔诺贝利事故

切尔诺贝利事故切尔诺贝利核事故(乌克兰语:Чорнобильськакатастрофа)或简称“切尔诺贝利事件”,是一件发生在前苏联统治下乌克兰境内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的核子反应堆事故。

该事故被认为是历史上最严重的核电事故,也是首例被国际核事件分级表评为第七级事件的特大事故(目前为止第二例为2011年3月11日发生于日本福岛县的福岛第一核电站事故)。

1986年4月26日凌晨1点23分(UTC+3),乌克兰普里皮亚季邻近的切尔诺贝利核电厂的第四号反应堆发生了爆炸。

连续的爆炸引发了大火并散发出大量高能辐射物质到大气层中,这些放射性尘埃涵盖了大面积区域。

这次灾难所释放出的辐射线剂量是二战时期爆炸于广岛的原子弹的400倍以上。

经济上,这场灾难总共损失大概两千亿美元(已计算通货膨胀),是近代历史中代价最“昂贵”的灾难事件没有之一。

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于1986年4月26日发生在乌克兰苏维埃共和国境内的普里皮亚季市(俄语:Припять; 英语:Chernobyl disaster),该电站第4发电机组爆炸,核反应堆全部炸毁,大量放射性物质泄漏,成为核电时代以来最大的事故。

辐射危害严重,导致事故后前3个月内有31人死亡,之后15年内有6-8万人死亡,13.4万人遭受各种程度的辐射疾病折磨,方圆30公里地区的11.5万多民众被迫疏散。

为消除事故后果,耗费了大量人力物力资源。

为消除辐射危害,保证事故地区生态安全,乌克兰和国际社会一直在努力。

1986年4月25日,4号反应器预定关闭以作定期维修。

并决定在这场合作为测试反应堆的涡轮发电机能力的机会,在电力损失情形下发充足的电供给反应堆的安全系统动力(特别是水泵)。

像切尔诺贝利,反应堆有一对柴油发电机可利用作为待命,但并不能瞬间地起动—反应堆将因此被使用转动涡轮,到时涡轮会从反应堆分离和在自己的惯性之下力量转动,而测试的目标是确定当发电器起动时,涡轮是否在减少阶段能充足地供给泵浦动力。

乌克兰危机

乌克兰危机

形势政治之乌克兰危机一、乌克兰危机乌克兰危机是由2013年底乌克兰亲俄派总统亚努科维奇中止和欧洲联盟签署政治和自由贸易协议,欲强化和俄罗斯的关系导致。

2013年11月22日,乌克兰亲欧洲派在基辅展开反政府示威,抗议群众要求政府和欧盟签署协议、亚努科维奇下台、提前举行选举。

2014年2月22日,亚努科维奇被议会罢免其总统职务,并宣布提前于同年5月25日举行总统大选。

3月11日,克里米亚议会通过了克里米亚独立宣言。

4月7日,乌克兰顿涅茨克亲俄者宣布“独立拟公投入俄”。

4月30日,图尔奇诺夫宣布,乌武装力量进入全面战备状态,决定征兵。

12日,乌克兰东部顿涅茨克州和卢甘斯克州宣布成立独立“主权国家”。

25日,乌克兰举行总统选举。

27日,乌政府称夺回顿涅茨克机场。

政治分析师认为,乌克兰政治危机的直接导火索虽然是乌政府2013年11月决定暂停与欧盟签署联系国协定,但最根本原因还是国内民众在“向东走”还是“向西走”问题上的深度对立。

这一根本矛盾没有化解,乌克兰局势升级的土壤就始终存在。

费希尔认为,无论谁当选总统,都会被其中一派视作“自己人”,而被另外一派视为“敌人”或者某一境外势力的“代言人”。

这种对立情绪始终没有得到缓解,从而成为酝酿更多危机的温床,在出现诸如财政危机恶化、政府立场突变的事件后发酵成政治动荡。

二、危机受益方受益方有三个,首先就是俄罗斯。

苏联解体之后莫斯科的战略空间和国际影响力一路缩水,从德国一直退到本土,国际影响力也一路下滑,似乎各国都不把俄罗斯当回事。

如今美国更是要把家门口的乌克兰收入麾下,准备把导弹架到了俄罗斯门口。

但是如今的普京不是当年的叶利钦。

通过十五年的整顿,俄罗斯已经恢复了国立,民族的凝聚力和信心也逐渐增强。

在很多问题上,已经可以和美国抗衡。

尤其是在乌克兰和东欧,局部对抗中已经可以与美国相当了。

普京打了一个防守反击,竖起了挑战美国的大旗,让东欧的亲俄罗斯的人民看到了希望,势必增加俄罗斯在东欧独联体国家的影响力,表示着俄罗斯已经开始反守为攻了第二个受益方是美国。

一文概述:什么是“乌克兰大饥荒”?

一文概述:什么是“乌克兰大饥荒”?

⼀⽂概述:什么是“乌克兰⼤饥荒”?苏联解体后,围绕乌克兰1932—1933年的饥荒问题,俄罗斯与乌克兰两国陷⼊了长时间的纷争。

1998年11⽉26⽇,正值饥荒发⽣65周年之际,时任总统的库奇马签署命令,将11⽉的最后⼀个星期六定为“饥荒死难者纪念⽇”。

2006年11⽉28⽇,乌克兰最⾼拉达(即议会)通过⽴法,认定⼤饥荒是针对乌克兰的“种族灭绝⾏为”。

2010年1⽉,基辅上诉法院认定,苏联领导⼈斯⼤林、莫洛托夫、卡冈诺维奇“亲⾃策划⼤饥荒”,并“蓄意”对乌克兰民族实⾏了“种族屠杀”。

2014年纪念乌克兰⼤饥荒活动对上述观点,俄罗斯政府做出了强烈的回应。

2007年11⽉19⽇,俄罗斯外交部发表声明,“乌克兰认定饥荒为种族灭绝⾏为”是“歪曲历史”。

2008年7⽉,时任总统梅德韦杰夫在⼀次讲话中称,乌克兰的指控是“完全是不道德的投机指控”,因为那场饥荒是“我们的共同灾难”,并拒绝前往乌克兰,参加纪念饥荒75周年的活动。

那么问题来了,这场⼤饥荒是怎样发⽣的?是否是以斯⼤林为⾸的联共(布)中央针对乌克兰⼈民的种族灭绝⾏动?作为最⾼领导⼈的斯⼤林究竟负有怎样的责任?我查了⼀些资料,接下来跟⼤家聊聊。

叼着烟⽃的斯⼤林1)乌克兰⼤饥荒爆发的原因主流学者认为,这场⼤饥荒是由苏联农业集体化政策的失误、不利的天⽓条件、苏联向国外⼤量出⼝粮⾷等多种因素共同导致的严重后果。

其中,农业集体化运动对农业⽣产⼒的严重破坏和粮⾷征购的⾼指标,是饥荒发⽣的主要原因。

坦诚说,苏联农业集体化政策与其⼯业化建设是紧密相关的。

在缺乏原始资本积累和难以获得西⽅贷款的前提下,为了将⼀个落后农业国发展成为强⼤⼯业国,出⼝粮⾷成为了筹措资⾦的主要来源。

斯⼤林在致莫洛托夫(1890—1986,斯⼤林领导班⼦的⼆号⼈物)的信中曾写道:“应当将现在每天粮⾷出⼝量增加到⾄少300万—400万普特(1普特≈16.38千克),否则我们就⾯临没有新治⾦和机器制造⼚的危险….⼀句话,应当加速出⼝粮⾷。

乌克兰事件

乌克兰事件

乌克兰事件在今年发生乌克兰事件成为了挑战许多国家外交的一次机遇。

乌克兰事件虽然发生在中东欧地区,但是,这绝不是一个地区性事件,而是具有全球影响的重大事件。

乌克兰问题将除中国以外的世界主要大国悉数卷入,而且触及到国际法基本准则等国际秩序的一系列根本性问题,因此对大国关系的影响非常深刻。

一、乌克兰问题上美俄对峙的本质:⑴乌克兰危机已成为冷战后东西方关系的分水岭,俄罗斯和美国互为战略对手的局面进一步固化,双方由战略容忍转向战略对抗。

尽管他们之间有可能达成某种战术性妥协,但是战略僵持可能长时间持续。

欧洲重新成为俄西对峙的前沿,意味着美国将不得不加强其在欧洲的军事政治存在。

⑵乌克兰是欧洲的枢纽,也是俄国通往帝国的欧洲的交通枢纽。

乌克兰除俄国之外欧洲最大的国家,如果乌克兰加入欧盟,那么得到乌克兰的欧盟:德国,法国,波兰,乌克兰四大欧洲国的联盟将会成为俄国的梦魇。

一个强大的欧盟,能够对抗俄国的欧盟,也必将拥有一个强劲的欧元。

这也会是美国的梦魇。

因此无论是否有美国的援助,欧盟与俄国之间也将会在乌克兰展开斗争。

一个独立强大的乌克兰不符合俄国的利益,同样也不符合美国利益。

⑶乌克兰自独立以来,欧洲国家已经给予了乌克兰大量的援助,并通过塔西斯计划和东方伙伴关系援助乌克兰,并培训了大量的乌克兰官员和学者。

对乌克兰的经济发展起到了有效的作用,但是俄国对乌克兰频频的发难,及美国的颜色革命,已经将欧洲的援助所带来的成果消耗殆尽。

⑷这是美国的机会,也是俄国的机会。

俄国没有给乌克兰自我修复,富强的机会,而是趁机不断折磨弱化之。

美国频频指示代理人不断的搞内乱。

一个破碎的欧洲符合各方利益。

乌克兰永无宁日。

打掉了中国的一个资源,导致了欧俄的对抗,削弱了欧元,打击了欧洲的资本。

高明的大战略杰作。

二、乌克兰问题对中国的影响:第一,军工业的影响。

有很多中国专家认为没有影响,他们认为季莫申科当总理时不顾俄罗斯的反对,把一些武器技术卖给中国,季莫申科为了经济,不会影响和中国的军工关系的。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乌克兰大动荡始末全球大事件,为全球人所瞩目。

当今的世界大事件有二个,一个是马航MH370失联,另一个是乌克兰大动荡。

对前一个事件,顺着失联地点、失联后飞行路线和飞机最后可能失事的地点这三个大节点做了一番判断和心解,对它的来龙去脉清楚得多了。

对后一个事件,几乎每天都有新闻报道:游行、示威、全民公投或军队进驻等等,好像不亦乐乎。

但由于对乌克兰及其克里米亚的历史背景的不了解,使得这一大事件还是有若雾霾,显得模糊不清。

心存雾霾,终觉不快。

有心去弄清楚乌克兰大动荡的来龙去脉。

在一个名号“南林嘉园”的新浪博客里看到了据称是果戈里的一段话:“连我自己都不知道,我的灵魂究竟是乌克兰还是俄罗斯的。

我只知道,无论如何我也不能认为小俄罗斯人比俄罗斯人优越,或者俄罗斯人比小俄罗斯人优越。

上帝太慷慨了,而且就像故意似的,让他们互相拥有对方缺少的某种东西。

这是一个明显的征兆,说明他们应该相互补充。

”顿时产生了一种特别的嗅觉:在这个博客里标题为“乌克兰事件的来龙去脉”文章内容一定能带给自己对乌克兰大动乱很方便、很完整的认识。

仔细地读进去了。

果然如此!不枉虚行!赶紧抄录剪辑下来。

尽管有些篇幅过大,还真舍不得有较多的裁剪。

附带地,插入了一些来自从其它新闻渠道那里捡拾到的图解。

很喜欢图解形式:简明扼要,一目了然。

再回顾起乌克兰大动乱这一全球大事件的始末时,心中滋味别样。

对成为地球村一村民的荣耀与危机,颇有感触。

乌克兰大动荡始末乌克兰的形成与分化当年基辅罗斯被蒙古人的铁蹄占领后,分化为东斯拉夫的三个民族——乌克兰,白俄罗斯与俄罗斯。

乌克兰的最初含义意为“边境之地”。

它是在原有的基辅罗斯的基础上从南边的加利西亚和沃伦慢慢扩张形成。

从14世纪起,乌克兰人开始脱离古罗斯而形成为具有独特语言﹑文化和生活习俗的单一民族。

从14世纪起历受立陶宛大公国和波兰等国的统治。

17—19世纪,在第聂伯河中游一带以基辅﹑波尔塔瓦和切尔尼戈夫为中心形成了乌克兰现代民族。

1569年,乌克兰成为立陶宛—波兰联合王国的一部分。

1648年,乌克兰哥萨克首领鲍格丹.赫梅利尼茨率领乌克兰各部起义反抗波兰的压迫。

乌克兰哥萨克领袖赫梅利尼茨基被迫向俄罗斯公国提出援助,而代价是乌克兰要与俄罗斯合并,并可以接受保护。

1654年,赫梅利尼茨与俄罗斯沙皇签订《佩列亚斯拉夫和约》,第聂伯河左岸乌克兰与俄罗斯帝国正式合并,从此乌克兰东部地区与俄罗斯黏合了三百多年。

而加利西亚等西乌克兰领土却在波兰或奥地利统治之下,以第聂伯河为界,东面属于俄罗斯,西面属于波兰或奥地利别的西欧国家。

这就是现代乌克兰民众的思想倾向两极分化的历史由来。

虽然信仰上西乌克兰人保持大部分的东正教信仰(天主教信仰只有10%),但思想却是比较欧化的。

而东乌克兰正好相反,他们信仰东正教,讲着俄语,与俄罗斯人已相差无几。

东西分割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乌克兰曾短暂独立过一段时间,但是这几百年的历史恩怨,也没有哪个国家希望这个早已作古的国家独立了。

于是东面苏俄红军为了传播革命输出的理念,布琼尼的哥萨克骑兵挥舞着马刀而来。

而在西面,在凡尔赛体系下诞生的波兰带着三百年被德奥俄瓜分的仇恨向东出兵,波兰人视乌克兰西边领土为波兰自古以来的领地。

当时的乌克兰军事领袖彼得留拉权衡利弊,不得已与波兰毕苏斯基合作,一起抵抗意识形态与其不合的苏俄红军,希望在波兰羽翼下,保留小型的乌克兰国家,为此乌克兰与波兰签订了《里加合约》,彼得留拉放弃了西沃伦和东加利西亚。

波苏战争最后以苏俄兵败华沙而告终,乌克兰被出卖了。

苏毕斯基见好就收,与列宁达成停战协议,双方瓜分了东西乌克兰。

直到1939年,苏联与纳粹德国合作共同瓜分了波兰,俄国人又再次踏上了西乌克兰的土地。

不过值得一提的是,刚独立的捷克斯洛伐克也占领了外喀尔巴阡乌克兰地区。

那时候,许多国家在奥匈帝国和沙俄的瓦解下纷纷独立,由于几百年的征战和历史纠葛,领土问题已很难分清谁对谁错。

所谓波兰入侵苏联和立陶宛,以他们的角度来看完全是想恢复被德奥俄所瓜分的疆界,而苏俄也一样,认为芬兰,波罗的海三国,乃至波兰都是自己继承沙俄的领土。

匈牙利也想吞并捷克斯洛伐克。

而后来,波兰在二战前,乘机希特勒吞并捷克斯洛伐克之机,自己入侵了捷克的切欣地区,以波兰人的观点来看不过是在报其在一战后无暇东顾而被捷侵占领土的一箭之仇。

苏军二战胜利后,由于乌克兰是其加盟共和国的一员,在国土划分上,苏联帮其捞了一些领土回来(其实也是扩大苏联自己的疆界)。

如拿回了捷克斯洛伐克占据的外喀尔巴阡地区。

大饥荒惨案在苏联统治乌克兰时期的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发生了骇人听闻的乌克兰大饥荒惨案。

1932年,乌克兰粮食产量为1280万吨,上交苏联国家目标是770万吨(后调整下降到660万吨)。

1932下半年,平均每个乌克兰农户只储存80公斤粮食,按照每户平均人口5个人,那么每人每月只能食2.6公斤粮食。

粮食不够吃就只能吃牲畜,牲畜吃完后,就吃树皮和草根。

1933年仅在乌克兰基辅地区就发生了123起人吃人事件。

至少有300万乌克兰农民在这长达22个月饥荒中饿死。

这次大饥荒事件成为乌克兰与俄罗斯的一道解不开的历史心结。

乌克兰独立后,根据历史资料判定当时的苏联统治者是有预谋,并有计划的对乌克兰人实施饥饿手段,已达到民族清洗的目的。

而俄罗斯只承认这是斯大林时代极权统治的一大悲剧而已,应该由过去斯大林统治团体和过去的共产党专制负责。

用不着上升到种族灭绝和反人类的高度,俄罗斯族自己也是受害者。

克里米亚岛争议50年代,赫鲁晓夫上台,身为乌克兰的他,对自己故土十分照顾,在1954年2月19日,乌克兰与俄国合并300周年的纪念日上,赫鲁晓夫把克里米亚岛划给了乌克兰自治共和国,这就是现在克里米亚争议的源头。

当时苏联各个共和国都自认为是俄国人或者俄国的一个少数民族。

也没有反对。

但是苏联解体后,这个争议就逐渐显现出来。

乌克兰以93%赞成脱离苏维埃社会主义联盟,走向独立。

在叶利钦为首的俄罗斯联邦虽然也脱离了苏联这个国家体制,但对自己的利益还是看得清的。

俄乌分家时,克里米亚是不可能完全脱离俄罗斯,因为对于俄罗斯复杂的地理环境来说这是唯一一个温水港,也是黑海舰队的所在地。

如果没有,则俄罗斯四大舰队就少了一支。

1992年1月11日,俄乌两国在基辅就黑海舰队归属问题进行的谈判破裂后,俄重新提出克里米亚问题,并希望借此压乌克兰放弃对黑海舰队的要求。

乌克兰政府立即对此做出强烈反应。

1992年2月6日,乌克兰最高苏维埃通过了一项决议,断然“拒绝任何领土要求”,重申克里米亚是乌克兰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作为回应,1992年5月21日,俄罗斯联邦议会以新政权上台为理由否决了赫鲁晓夫当时划分克里米亚的合法性。

1993年7月9日,俄联邦议会又通过了关于收回克里米亚的海军基地城市塞瓦斯托波尔的法令。

俄乌双方根据克里米亚问题剑拔弩张。

1994年1月30日,克里米亚绕开乌当局擅自举行了总统选举。

结果是一直要求与俄合并的俄罗斯联盟主席梅什科夫获胜当选。

在同年3月举行了全民公投。

表示脱乌入俄。

乌克兰议会判定克里米亚的公投违宪,于是调派内务部队要进行武装干涉。

由于当时叶利钦走的是亲西方的路线,急需西方的援助,在俄罗斯与乌的斡旋下,乌克兰的克里米亚危机被暂时缓和了下来。

乌克兰也满足了克里米亚是唯一自治共和国的要求,给予高度自治。

1995年,克里米亚又宣布了一次独立,但由于俄罗斯深陷车臣战争,无暇东顾,并没有起多大作用,克里米亚问题于是就被搁置了下来,但由于历史复杂性和民族冲突问题,就像一颗定时炸弹一样并没有得到解决。

俄罗斯曾经解释克里米亚问题时说:“俄罗斯议会废除1954年克里米亚归属乌克兰不合法的文件,只不过是在清理法律遗产,并不是向乌克兰提出领土主权要求,而克里米亚的未来由克里米亚人民和乌克兰自己解决。

”这样既缓和了对乌的外交关系,也给俄罗斯自己留了余地。

政局摇摆从乌克兰独立后的二十年的轨迹可以看出,其政治总是在时钟上摇摆不定。

乌克兰首任总统克拉夫丘克,他上台的首任任务就是脱俄入欧,所以他一直与俄罗斯做出对抗性的外交政策,在克里米亚问题上争端不断,另一方面大幅学习西方经济改革,但乌克兰独立后,经济一直与俄罗斯一样,是东欧转型最差的国家。

由于乌克兰一直仰赖俄罗斯的市场,这使得克拉夫丘克并没有搞好国家经济和民生,结果不到三年他就下台走人了。

1994年7月,乌克兰选出了继任者为库奇马,此人的政治风格是比较务实的。

他所作的外交是在东西方之间搞平衡,既想加入欧盟一体化进程,又想独联体国家的框架下进行共同合作。

同时与欧盟,俄罗斯,土耳其和白俄罗斯发展睦邻友好的关系。

由于其务实的外交态度,赢得了国内东西两个区域人民的好感。

正是由于其平衡的外交态度。

自打普京上台后,在欧美不断压缩俄国的战略空间和北约不断东扩的背景下。

在欧美眼里乌克兰总统库奇马被划分为比较亲俄的,西方国家视乌克兰为类似白俄罗斯卢卡申科一样的独裁国家。

2002年,美国以乌克兰库奇马政府私自卖给萨达姆政权铠甲防空系统为由,而冻结了援助乌克兰5400万美元的援助资金。

欧美以民间基金援助的方式大肆培养反对派,为将来的橙色革命打下了基础。

2004年,库奇马的公认接班人亚努科维奇在大选中被爆舞弊,而反对党尤先科以领先亚努科维奇7个百分点的优势获胜。

而这次大选也出现了一个蹊跷的插曲,就是尤先科中毒毁容事件,据说中得是二噁英之毒。

至于投毒的人是谁,至今都没有一个公认的答案。

英国《每日电讯报》数一篇评论中写道:“毒药风波过后,尤先科如愿登上了总统宝座,西方如愿得到了一个亲欧亲美的乌克兰领导人,而尤先科的脸也奇迹般恢复到“白马王子”时代。

”尤先科上台后,采取了与首任总统克拉夫丘克一样的政治主张,亲欧美排斥俄罗斯。

2005年1月25日,尤先科在法国斯特拉斯堡的欧洲理事会表明了自己坚定的亲西方路线和让乌克兰成为欧盟和北约成员国的决心。

他说:“我的心是属于欧洲的……我们的战略目标是成为欧盟中的一员。

”他表示,为了达到欧盟的要求,他的政府将为此付出辛勤的努力,积极推进民主和自由市场经济改革。

但历史证明,尤先科虽然是个民主先锋,但并不是一个好的政治家。

他在任的年代,白俄罗斯的人均GDP以达到了每年7000美元,而乌克兰只保持每年4000美元。

2009年该国的GDP下降了15%,而物价则上涨了16%。

尤先科的急速反俄政策,导致与俄国全面对抗,双方屡经天然气价格没谈拢的问题而“断气”,从而影响到乌国内和欧洲各国的天然气供应。

由于乌的能源和原材料大量依赖于俄罗斯的供应,商品也依赖俄罗斯的市场。

外交交恶的后果就是乌克兰的原材料价格涨价,导致经济衰退。

除了经济发展不成功,尤先科时代几乎每年都爆发政治方面的危机。

他上台了七个月就解职了与他共同赢得大选的美女总理季莫申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