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美术_走向成熟的审美文化
唐代的艺术风格和文化气象

唐代的艺术风格和文化气象唐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辉煌的时期,它不仅是一个政治繁荣、经济发展、文化繁盛的时代,更是一个艺术高峰期。
在唐代,艺术与文化融为一体,展现出了唐代的风格和气象。
一、绚丽多彩的绘画艺术唐代的绘画艺术达到了巅峰期,出现了众多名家和经典作品。
唐朝是中国绘画历史上最重要的一段时间,相较于前期的东汉、晋朝,唐朝的绘画浓烈、精致、细腻。
唐代绘画的特点是:富有韵律感、笔触利落的线条和基于写意、色彩丰富、富有立体感的表现。
她并不追求形似,而更倡导意象同形似。
同时,唐朝的绘画在学习古希腊·罗马绘画的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的风格。
唐代著名的画家有吴道子、李公麟、顾恺之、韩干等,他们的艺术作品内容涵盖了人物风景、梅花菊花、马羊鸟兽、字画诗词等。
二、浸淫民俗的雕塑艺术唐代的雕塑艺术也十分独特。
细致入微的表现了民间俗事与生活场景,反映了唐代的生活面貌。
唐代的雕塑艺术在表现手法上,具备了把握整体雕刻的能力。
唐代的雕塑工艺技术和手法在东南亚传阅,被长期地借鉴。
唐朝的雕塑艺术家们创造了很多优秀的艺术作品,如肇庆始建的南海寺佛像,嘉陵江畔的楼观禅寺降龙神像等。
三、门类丰富的书法艺术唐朝的书法艺术光荣伟大,道骨清秀、神韵出众。
在艺术倾向和审美情趣方面,具备了非常高的指导和引领力。
唐朝的书法家们在传统的传承基础上,创新性地发展和演变,形成了正楷、草书、隶书、行书等多种书体。
唐朝著名的书法家有颜真卿、柳公权、欧阳询等,他们的作品自成体系,具有浓郁的唐朝风格。
四、五彩缤纷的器物艺术唐朝的器物艺术以瓷器、青铜器、玉器、银器、漆器等为主,充分展现了唐代文化的繁荣和旺盛。
唐代的瓷器艺术工艺技术达到了较高的水平,器物造型多采多姿。
唐代的青铜器造型华美,制作精细。
玉器的分类很多,有玉器桌子、玉器笔筒、玉器瓷盘等等。
银器艺术则以环保、强度高为特点。
漆器是唐代最为盛行的一种器物艺术,具有鲜明的个性风格和深远的文化内涵。
唐代漆器艺术将大量的民族文化元素予以融入,形成了比较独特的风格。
唐代人物画审美风尚的转变探析

唐代人物画审美风尚的转变探析本文认为,从唐代墓室壁畫上可看出,唐人的审美观念与之前的传统审美观相比,发生了实质的变化。
唐代人物画的发展轨迹经历了初唐从南朝秀骨清像和面短而艳的审美形式,逐步过渡到丰肥妍美的中唐典型审美特征。
标签:唐代;人物画;审美观念;转变秦汉以来的绘画都具有一定的政治宣教的社会主导意义,有唐已降,绘画突破了政治的束缚,表现更多的是较为独立的审美内质。
唐早期的人物绘画的基础是汉末之隋代所构成的多元化造型观念集合而成,所以,在初唐人物画中明显存有前朝风尚的影子,总结而言,两种审美特质对唐代绘画影响至大。
其一,顾恺之、陆探微所代表的“秀骨清像”类型,其二是“面短而艳”的疏体审美风尚。
一、从秀骨清像到面短而艳唐初李寿墓(631年)石椁人物线刻上的女性形象多表现为纤巧身材,脸部表情静止,人物整体显出一种清丽之态,显然具有“秀骨清像”的审美风格。
永徽二年(651年)的段蕳壁墓中的壁画上所绘的女性形象,身着束胸长裙,肩搭披帛,脸部润圆,身态较长,姿势娴雅。
画中线条绢细,工整严密,就连脚上软履的绢秀花纹也清晰描绘,无“一毫小失”,亦有顾、陆工谨细密之风。
于此风格相同的还见于,高宗上元二年(675年)李凤墓的甬道东壁前段的持扇仕女及甬道西壁前段腋下夹茵褥的仕女壁画。
“秀骨清像”是与魏晋玄学盛行具有直接关联的人物造型审美观,具体体现为以所绘人物的脱俗、清雅形态,来展现人格脱俗、超凡的精神化境。
“秀骨清像”的表现方式行盛于南朝,南京西善桥宫山的南朝墓中所出土的南齐(479-502年)“竹林七贤与荣启期”的砖模印,即是“秀骨清像”的典型代表。
南齐画家陆探微由宋入齐后在画坛产生了巨大影响,《历代名画记》中记录了陆氏曾绘“荣启期、孔颜图”和“孝武功臣竹林像”,“竹林七贤”的典型人物造型亦是其时风行的图绘程式。
“秀骨清像”的程式化造型出于南方,魏晋早期北方战乱频仍,为外族所治,北方汉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相互交融,战乱较少的南方则对传统文化延续的较为完整。
唐朝盛世美术风格分析

唐朝盛世美术风格分析唐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辉煌时期,被誉为盛世。
在这个时期,唐朝的美术风格也达到了一个高峰,呈现出了独特的特点和风貌。
本文将对唐朝盛世美术风格进行分析,探讨其特点和影响。
首先,唐朝盛世美术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宏大和气势磅礴。
在唐朝的绘画作品中,常常能够看到山水壮丽、气势恢弘的场景。
这种宏大的气势不仅体现在山水画中,还体现在佛教造像和宫殿建筑等方面。
唐朝盛世的政治和经济繁荣为艺术家们提供了充分的创作条件,他们能够更加自由地表达自己的艺术想象力,创作出更加宏大和壮丽的作品。
其次,唐朝盛世美术注重细节和精致的表现。
在唐朝的绘画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艺术家们对细节的极致追求。
无论是山石的纹理、花卉的细腻描绘,还是人物的神态和服饰的细节,都展现了唐朝艺术家们的精湛技艺和对美的追求。
此外,唐朝盛世的文化交流和对外开放,也为唐代的美术风格注入了新的元素和技法,丰富了绘画的表现手法。
另外,唐朝盛世美术注重写实和表现力的结合。
在唐朝的绘画作品中,艺术家们既追求写实的精确,又注重表现力的发挥。
他们通过精确的线条勾勒和细腻的色彩表现,使画面更加生动和有力。
唐朝的美术作品常常能够让人感受到其中所描绘的场景和人物的真实感,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和情感共鸣。
此外,唐朝盛世美术还表现出了对人文主题的关注。
在唐朝的绘画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对人物形象和人文背景的描绘。
艺术家们通过绘画来表达对人性、人情和人生的思考和感悟。
他们通过绘画来表达对社会现象和人类命运的关注,使得唐朝的美术作品更具有思想性和艺术性。
最后,唐朝盛世美术对后世的影响深远。
唐朝的美术风格不仅在当时产生了重要影响,而且对后世的绘画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唐朝的山水画、人物画和花鸟画等绘画形式,成为了后世中国绘画的重要传统和范式。
唐朝的美术风格也对日本、韩国等东亚国家的绘画产生了重要影响,推动了东亚地区绘画艺术的发展和交流。
综上所述,唐朝盛世美术风格具有宏大和气势磅礴、细节和精致的表现、写实和表现力的结合以及对人文主题的关注等特点。
唐代名画中的艺术表现与审美观念

唐代名画中的艺术表现与审美观念引言唐代是中国古代艺术繁荣的时期之一,其中名画对于传承和发展艺术表现和审美观念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在唐代,名画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表现出了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审美追求。
本文将探讨唐代名画中的艺术表现与审美观念,分析其特点和对后世的影响。
艺术表现的多样性唐代名画在艺术表现上呈现出了丰富的多样性,包括题材、构图、色彩和造型等方面。
题材唐代名画的题材广泛,既有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如山水、花鸟等,也有对人物和社会生活的刻画,如宫廷画、宴会画和民间画等。
这些不同的题材反映出了唐代社会和文化的多样性和繁荣。
构图唐代名画的构图非常注重平衡和谐的美感。
常见的构图方法包括对称构图、金字塔构图和斜线构图等。
这些构图方式使得画面的整体感觉舒适流畅,并且能够凸显重点。
色彩唐代名画的色彩运用非常讲究,通常使用富有变化和对比的颜色。
明暗对比和冷暖色彩的运用使得画面更具层次感,营造出丰富的艺术氛围。
造型唐代名画的造型注重形态的完整和准确。
画家们注重对细节的观察和描绘,追求真实感和立体感。
他们善于运用不同的线条和笔触,在纸面上创造出丰富的形象。
审美观念的体现唐代名画中的艺术表现与审美观念密切相关,既受到传统审美观念的影响,又融入了新的审美追求和观念。
自然美与传统审美观念唐代名画中对自然美的追求体现了中国传统审美观念中的自然主义和与人和谐相处的理念。
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真实再现,画家们试图表达对自然之美的赞美和敬畏之情。
动态美与审美追求的变化唐代名画中的动态美反映了审美追求的变化。
在唐代,中国社会发生了许多重大变革,人们对于艺术的欣赏也发生了转变。
传统的静态美逐渐被强调画面的动感所取代,表现出唐代社会的活力和变化。
个人审美情趣的表达唐代名画中的艺术表现也体现出了画家个人审美情趣的表达。
不同的画家有着自己独特的审美偏好和风格,通过自己的创作来表达自己的个性和情感。
这种个人审美情趣的表达丰富了唐代名画的艺术内涵。
唐代的画艺术与文化表现

唐代的画艺术与文化表现唐代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辉煌时期,也是中国绘画艺术的黄金时期。
在唐代,绘画艺术得到了快速发展,形成了独特的风格,体现了当时的社会和文化背景。
一、唐代画家的地位唐代是一代艺术大师云集的时期,绘画艺术界出现了许多杰出的画家。
他们的作品被各级官府和社会上的富豪、名流青睐,不仅成为了装饰居所的艺术品,也经常被用作外交礼品和庆祝活动的礼物。
在当时的社会中,画家一般都受到高度的重视和崇拜,成为令人敬重的职业。
唐代画如何体现当时的文化背景呢?我们可以从唐代绘画的风格和主题入手。
二、唐代画的特点与风格唐代画有许多独特的特点,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其形态多样、富有表现力的笔墨风格。
在绘画中,我们可以看到各种线条和点、是和否、虚与实等元素的运用,充分地表现了画家的情感、思维和审美特征。
唐代画还有一个独特的特点,那就是它们是充满了民族特色和历史感。
在唐代艺术家的绘画中,我们可以看到许多反映了古代经历和历史变迁的主题和故事,比如山水、人物、花鸟等。
这些主题和故事充分地体现了中国民族的历史和文化底蕴,同时也表现了唐代人对自然和社会的观察和理解。
三、唐代画的文化表现唐代绘画在文化领域中也有着丰富的表现。
在唐代绘画中,我们可以看到许多与文学、诗歌和音乐有关的主题,这些与文学、诗歌、音乐的交流和流传密不可分。
另外,唐代绘画还反映了当时的政治、军事、商业等诸多领域的特点,记录了当时社会的发展和变化。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唐代绘画不仅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也是文化研究、历史研究的重要资料。
总之,唐代绘画艺术成就可谓独步全球,在中国文化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唐代画家大胆运笔、豪放不羁的画风,表达了独具诗意的人文情怀,也展现出了中国强大而多元的历史文化面貌。
唐代绘画展现出的东方文化精神是值得我们传承和发扬的。
唐代文人画家的审美观及其画作特点

唐代文人画家的审美观及其画作特点唐代是中国古代文化发展的高峰时期,也是文人画兴盛的时期。
在这个时期,许多文人将绘画视为一种艺术表达和情感交流的方式,他们以自然山水、花鸟虫鱼等为题材,通过墨笔勾勒出独特而玄奥的意境。
本文将探讨唐代文人画家的审美观及其画作特点。
一、审美观1.追求雅致:唐代文人画家以追求雅致为目标,他们重视意境与氛围的表达,注重作品中情感和思想的渗透。
2.反对形式僵化:相较于严格规范的宫廷绘画,唐代文人画家更倾向于自由创作和个性表现,不拘泥于传统形式。
3.真实感与抒发内心:他们尝试通过作品表现日常生活中细致入微、真实深沉的情感体验,并寄托内心情感。
二、画作特点1.意境独特:唐代文人画家注重意境的表达,常运用象征性的符号、模糊的线条和淡雅的色彩来营造出超越物质世界的画境。
2.墨韵与笔墨技巧:他们善于运用墨水及其变化去创造层次感和光影效果,在画作中追求一种流畅而凝练的笔触。
3.自由构图:唐代文人画家对于构图更加自由灵活,常采用斜堤、侧月等非传统布局,突破了传统规范,展现了他们独特的艺术想象力。
4.精神寄托:他们通过描绘山水、花鸟虫鱼等意象来抒发内心情感,并在作品中融入自身思想、哲理和对生命之美的领悟。
三、著名画家1.文徵明(1470-1559):以山水画见长,《水经注》为题材的《千里江山图》是其代表作之一。
他以勾勒出独特形象和富有情感的笔触闻名。
2.李唐(李阳冰)(937-978):擅长花鸟画,《花鸟寄怀图》是其代表作之一。
他的作品注重细节描绘,尽显生动与鲜活。
3.张萱(713-755):擅长山水画,《神仙寿乐园图》是其著名作品。
他善于运用轻盈的笔墨和贴近自然的意境,为后世留下了许多经典篇章。
总结:唐代文人画家以追求雅致、抒发内心情感为核心,其画作具有独特的意境和斑驳变化的笔墨技巧。
他们旨在通过艺术表达来传递自身对于自然和人生美好的领悟,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艺术遗产。
唐宋时期的美术文化

唐宋时期的美术文化唐宋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艺术繁荣的阶段,其中尤以美术文化成就尤为显著。
唐代美术在艺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宋代又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发扬光大,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
在唐宋时期的美术文化中,人物画、山水画以及花鸟画是最为著名的三大画派。
一、人物画唐宋时期的人物画注重形象、情感和笔法,形成了独特的风格。
唐代的人物画以岳阳楼记、灵岩寺壁画、洛阳牛家村百人一识等为代表,主要表现了人物形象的端庄美丽和生动舒展。
宋代的人物画则更加注重情感表达,在笔墨上更加自由,表现出极其丰富的情感内涵。
宋徽宗赵佶的《溪山行旅图》、马远的《白石隐题图》、李唐的《两仪殿中图》等传世名作,成为了宋代人物画的代表作。
二、山水画唐宋时期的山水画,形成了以“中国画”为代表的独特艺术风格。
唐代的山水画以虞世南的《画山水赞》中所推崇的“法度自然”为主旨,注重笔墨韵律和构图美学。
宋代的山水画则更加注重表现心境与意境,在笔墨上更具个性化和艺术化。
李唐的《清溪山水图》、范仲淹的《岳阳楼记》、贺知章的《画西楼图》等是早期山水画的代表作品,赵伯驹、傅抱石、张大千等则是后期山水画的代表人物。
三、花鸟画唐宋时期的花鸟画,在技法和审美理念上,都有了很大的发展。
唐代的花鸟画以沈括、褚遂良、夏圭等人为代表,注重对自然的描摹和对物象的准确表现,强调笔墨的技巧和观察力。
宋代的花鸟画则更多地注重情感和意境,笔墨表现更为神韵流畅,更具有表现力和个性化。
宋徽宗赵佶的《芦雁图》、韩干的《花鸟》、马远的《梅花鹿园图》等是宋代花鸟画的代表作品。
总之,唐宋时期的美术文化在人物画、山水画和花鸟画三大画派中,各具特色,相互补充,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在唐宋时期的美术文化中,还涌现出了诸如鎏金缘单传、陶渊明别墅图、太原硃盘、铁浮屠和江村泥人等传世经典作品,丰富了我国的艺术文化遗产,留下了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这些艺术作品不仅使人们更好地了解了唐宋时期的文化精神,还使我们深层次地体会到了中国艺术的独特魅力。
浅谈唐代美术绘画

文艺天地ISHUTIANDIY Jul. 2016 July 59一、山水画隋唐五代时期,山水画的发展过程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隋代及初唐,这一阶段青绿山水画的艺术形式由初创逐渐走向成熟,代表人物是展子虔和李思训、李昭道父子;第二阶段为唐中晚期,这一阶段,除青绿山水外,又出现了“水墨渲淡”一体山水画,代表画家有王维、张躁等人;第三阶段为五代时期,这一阶段可谓开宗派之先河,山水画坛上出现了荆浩、关仝和董源、巨然几位大画家,开创了南北山水画两大体系,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提到唐朝山水画,便不得不说展子虔这个人,他画的山水层次分明,远近适当,被称为“唐画之祖”。
如他的代表作《游春图》,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山水画卷。
《游春图》以青绿勾填法描写山川、人物,尚无皴法,树木直接用粉点染,体现出朴拙而真切地描绘自然景色的能力,展示出山水画已经由六朝以来的萌芽状态而趋向于成熟。
画面采取俯瞰式的构图,获得了“远近山川,咫尺千里”的效果。
游乐于山川中的人物以及画面所呈现出来的春天的气息,显然是在追求”画外有情”的艺术境界。
以前只在理论上探讨过的山水画技法,这时已经能够部分地做到了,反映出作者观察与认识自然景物的能力显著提高了。
该图画面色彩浓丽,富于装饰性,开创了青绿山水的端倪,从中可以窥见这一时期山水画的成就与面貌。
继展子虔后唐中晚期的山水画代表为王维,他引领水墨山水一派。
王维没有山水画作品留存,但据记载,王维的作品线条劲爽,用笔利落。
王维的创举在其以诗入画,从而创造出简淡抒情的意境。
北宋苏轼曾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诗,画中有诗。
”王维的创举还在于以水墨代青绿渲染,创”破墨”山水技法,大大发展了山水画的笔墨意境。
为文人山水画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五代时期山水画家深入自然,表现感受,创造出更真实的自然面貌,形成了以中原画家荆浩、关仝为代表的北方重峦峻岭和以南唐画家董源、巨然为代表的江南秀丽风光这两种不同的风格和画派,体现了五代山水画的巨大成就。
浅谈中国唐代绘画艺术

浅谈中国唐代绘画艺术摘要:唐代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黄金时代,是中国古代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最繁盛的时期。
在这样一个开放的时期,中外文化交流日益频繁,各种艺术形式瑰丽灿烂,绘画亦是如此。
唐代绘画是中国绘画发展的一个极盛时期,这一时期的绘画在题材的选择上广大而深厚,风格多元化,绘画气息也空前活跃,同时各画科也生气蓬勃。
唐代的人物画注重表现的是辉煌富丽,给人以豪迈博大的感觉;金碧山水和青绿山水在这一时期也不断发展起来,山水交相辉映;花鸟画也登上了画坛,初具规模。
同时唐代的绘画在民族传统的基础上吸纳了更多的外来文化特色,并以对各种文化艺术兼容的态度,丰富了本民族的艺术风格,中国绘画在这个时期取得了伟大成就。
关键词:唐代绘画;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唐初,中国疆域辽阔,国力雄厚,经济空前繁荣,从而为文化繁荣提供了良好的物质基础。
唐代后期,在继承前期文化上得到了不断发展,绘画艺术也日趋成熟。
绘画题材涉及了生活中的方方面面,绘画的表现手法也越来越丰富。
唐代绘画名家辈出,在题材内容与作画技法等方面的至高成就与当时经济社会的繁荣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1]唐代绘画艺术分为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等类别,这些种类既表现了古代绘画在题材范围上的扩大和绘画技术的进步,也标志着唐代绘画在我国绘画史上进入了全新的发展阶段。
1.唐代绘画艺术—人物画为了更好地适应和满足上层统治阶级的审美趣味和兴趣爱好,唐代绘画艺术中的人物画获得了更进一步的发展并已走向成熟阶段。
[2]唐代的画家擅长描绘唐代上流人物特别是各种仕女的生活情态,而且对于各种外来题材也十分的擅长,深受人们喜爱。
著名人物画家阎立本的《步辇图》就真实地反映了唐太宗李世民在贞观十五年会见吐蕃使臣禄东赞的历史事件。
在这幅图中对人物的神态描绘的惟妙惟肖生动传神,例如唐太宗的雍容大度与禄东赞的自信而又谦卑有礼都在图中表现得淋漓尽致。
盛唐时期的仕女画家张萱的《日本女骑图》和周昉的《天竺女人图》都是唐代十分有名的取材自外来题材的优秀作品。
浅析唐代美术发展及其社会因素

浅析唐代美术发展及其社会因素作者:肖瑜男来源:《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10期肖瑜男(华南师范大学,广东广州 510631)摘要:唐代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繁荣时期。
唐代的美术,随着唐代社会和一般文化的发展,在中国古代美术优良传统的基础上又有很大的发展,可谓是中国封建时期美术发展的巅峰,也是当时世界美术发展的高峰,至今对中外美术发展有着很大的影响。
究其原因是与唐代社会经济繁荣兴盛,国家统一稳定,政治清明开放,思想开明自由,民族相互融合,文化交流频繁,文学艺术群芳争艳,社会局面长期安定,国际声势浩大无比,民族意志空前高昂的社会因素密不可分的。
关键词:唐代美术;建筑艺术;雕刻艺术;绘画艺术;宗教美术;社会因素中图分类号:J20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2)10-0213-02纵观美术发展的历史,每个时代的美术繁荣与发展,都与这个时代的经济、政治、文化、思想、宗教等社会因素密切相关。
并且每个时代的美术的繁荣与发展都要以各个时代社会因素的发展为基础和动力。
唐代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繁荣时期。
唐代的美术,随着当时社会和一般文化的发展,在继承中国古代美术优良传统的基础上又有很大的发展,在唐代所创造出的艺术有着更加明确的主题与完美的形象,同时对现实生活的反映也更加的有力。
从这一点来看,在中国封建时期的美术发展上唐代美术的发展可谓达到了其发展的巅峰,也是当时世界美术发展的高峰,至今对中外美术发展有着很大的影响。
一、唐代建筑艺术的发展及其社会因素唐代(公元618-907年)在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发展是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的高潮时期,同时在建筑技术和艺术方面的发展也相当迅速。
这个时期在长安与洛阳都在原隋朝已有建筑的基础上继续修建规模宏大的宫殿、苑囿和官署,而且在全国各地也兴建了许多著名地方城、商业和手工业城,如广陵(扬州)、洪州(南昌)、明州(宁波)、益州(成都)、幽州(北京)、荆州(江陵)等。
【精品】论唐代美术

【精品】论唐代美术唐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灿烂的时期,不仅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取得了空前的发展,而且在美术方面也创造了众多杰出、光彩夺目的艺术作品。
唐代美术创作涵盖了壁画、佛象、书法、绘画等多种艺术形式,在技法、造型、色彩等方面都表现出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水平。
壁画是唐代美术中最为突出的一种艺术形式。
唐代的壁画多为佛教主题,表现了佛教宗教理念,也反映了当时社会文化、风俗习惯和人生观念。
唐代壁画的画面构图多采用“层次”和“重复”的手法,使画面产生浓郁、谐调的气氛。
唐代壁画色彩鲜艳、明快,充满了浓烈的节日气息和宗教神秘感。
唐代壁画不仅在国内有广泛的影响,也为国外的美术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启示和影响。
佛教造像是唐代美术中另一个重要的艺术形式。
唐代佛教造像表现出了高超的雕刻技巧和细腻的造型艺术,丰富的口琴式放音,缜密的饰纹,体现了唐代艺术的独特品味和审美趣味。
佛像由于其雕刻形式华丽而巨大,成为了唐代宗教和文化的重要代表。
其中以“晋中伽蓝塔”上的佛教造像为代表,它的雕刻技法和造型格外优美,体现了唐代玄学思想和雕刻技艺的高度水平。
书法在唐代美术中也取得了非常高的地位。
唐代书法表现出了一种积极向上、富有创新精神的风貌,尤其是颜真卿等杰出书法家的作品,更是达到了惊人的艺术高度。
唐代的书法用笔雄健、狂劲十足、气势磅礴,尤其是在行书和草书方面表现最为强烈。
唐代书法体现出一种文化内涵深厚的美感和审美价值,其精神内涵和艺术风格,对后世的书法和绘画艺术都产生了不可或缺的影响。
绘画是唐代美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唐代绘画具有浓郁的风格特征,其表现手法的多样性、画面的创新性、笔墨的艺术性等方面都达到了高峰。
唐代的绘画风格大多以写实主义为主,擅长以笔墨之间的相互衬托来表现画面。
其中王维、韩干、张旭等人都是唐代绘画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和影响力的艺术家。
他们的画作具有独特的视角和表现手法,庄重肃穆、潇洒自然,具有强烈的人文抒情性和意境深远的艺术感染力。
唐代的书画艺术与审美文化

唐代的书画艺术与审美文化唐代是中国历史上艺术繁荣的时期之一,他们的书画艺术与审美文化影响着当今的艺术发展。
唐代大量的书画遗迹,无论是规模还是质量都是历史上难得一见的。
本文将从唐代的书画艺术和审美文化入手,聚焦唐代的艺术魅力。
一、唐代书画艺术在唐代,书画创作的水平达到了一个辉煌的高峰,成就非常卓越,对于以后的书画艺术交流也有着深远的影响。
唐代的书法简练,而古朴,也非常具有特色,是后来书法发展的重要阶段之一。
唐代书法的特点是:1.多样化的书法唐代书法比较多样化,不拘泥于一种书法风格,可以说是开创性的,有着不同的书法巨匠,各自有着夹杂着个人风格的技法。
比如说楷书、行书、草书、隶书、篆书、锦字等等多种书体,有的风格简正挺拔,有的则是气势恢宏,各司其职,使得唐代书法类似于一场多色油画,充满着艺术的气息。
2.艺术的创新和变革唐代书法作为艺术形式的创新,很大程度上靠的是书法师创新性的行动,而且各家都是力图推陈出新,展现出自家特点的精湛技法。
有的采用了险峻矫丽的筆意表現出刚猛有力的时代精神,有的则是婉约鲜美的笔法和写意的风格,通过新颖的表现方式,使书法的艺术得到强化。
在唐代,画作多从书法演进而来,大量的楷书、隶书等,都可以是独立的艺术作品。
并随着历代书法风格变迁,逐步演化成独具魅力的造形艺术。
二、审美文化唐代的审美观念是有强烈审美趣味的,和自然、历史、时代有直接关联。
这种审美观念贯穿于唐代社会的各个方面。
唐代最大的特点压抑了个人感情,强调的是从众美感,以民族情绪为基础,表现为一种众人拥护的集体审美。
唐代的审美文化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说明:1.表现社会观察当时的文化活动以使用雅致的物品来诉求富显的面子,富显的一大标志是“宴席”,因此昂贵的陶瓷器、漆器、锦缎锦带都出现在这些宴席的中心地位。
在唐代,可能并没有单纯的“美”这个东西,更多也是由各种的社会成分构成的,审美文化在这种多样性中得以质朴而丰富。
2.崇尚“自然”唐代维护自然的歌颂,对审美喜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自然界的各种美景和自然现象被人所赞美和推崇,以至于自然成了唐代人的审美理念。
唐代的艺术风格与审美特点

唐代的艺术风格与审美特点唐代是中国历史上最繁荣、最灿烂的时期之一。
在唐代,艺术得到了快速发展,主要表现在绘画、雕刻、音乐、舞蹈等方面。
唐代的艺术风格与审美特点充分体现了当时社会的文化、思想、道德等方面的特点。
绘画艺术唐代绘画艺术的风格开创了中国绘画史的新纪元。
唐代绘画艺术的代表人物就是韩滉和吕温。
韩滉的绘画以写意为主,以笔墨取胜,画风轻灵又不失雄浑。
吕温的绘画则更加注重表现形象的精神内涵,注重刻画人物的性格和情感。
唐代绘画艺术还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山水画的兴起。
唐代的山水画往往展现了浩瀚的自然景象。
画家们以极为自由的手法,表现了壮丽的山水景象。
唐代的山水画具有雄伟、清新、自由奔放、招展若神的艺术特点。
雕刻艺术唐代的雕刻艺术也有着极高的艺术成就。
唐代主要的雕刻艺术品有石刻、铜器和金属器等。
其中以唐代的石窟艺术最为有名。
唐代的石窟艺术主要展现在陕西省岫岩、南岳舜帝庙等处。
唐代的石窟艺术不仅创造了过人的艺术成就,而且对后来的石窟艺术有着深刻影响。
唐代石窟艺术的最大特点就是具有民族特色和宗教色彩。
音乐舞蹈艺术唐代的音乐舞蹈艺术也十分繁荣。
唐代的音乐艺术形成了独特风格和形式。
唐代的音乐多以琵琶、筝、笛等乐器为主。
唐代的音乐多以词曲相配的形式呈现,既能表现人情世态,又能表现社会现实。
唐代的舞蹈艺术也非常繁荣。
唐代的舞蹈有很多种,其中最著名的就是长袖舞、凤凰舞等。
唐代的舞蹈艺术追求的是舒展、宽广、优美、华丽、高雅的舞蹈风格和形态。
唐代的舞蹈艺术的审美特点是,注重舞蹈技巧、舞蹈的情感表现、舞蹈表达的主题性。
总之,唐代的艺术风格与审美特点体现了唐代社会的文化、思想、道德等方面的特点。
在唐代艺术中,人们不仅可以找到民族的特色,也可以看到一种高雅、超脱、豁达的审美精神。
唐代的艺术风格和审美特点无疑是中国文化和世界文化的永恒之美。
唐代绘画艺术中的生动表现与文化品位探究

唐代绘画艺术中的生动表现与文化品位探究唐代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被誉为中华文化的鼎盛时期。
在唐代,绘画艺术达到了一个高峰,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和地域文化特征。
唐代的绘画艺术不仅体现了艺术家的审美理念和创作能力,更是反映了当时社会文化和艺术观念的变化,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
生动表现是唐代绘画艺术的显著特点之一。
唐代画家强调对主题的感性把握和传达,注重寓意表达和形式表现的协调性,鲜明的表现了唐代文化的传统特色和时代气息。
例如,《千里江山图》是唐代著名画师王希孟所绘,他通过鱼眼透视法,将千里江山尽收眼底,画面格外宽阔、空灵而生动。
艺术家以精湛的技法,将自然景致如云、水、山融为一体,运用到细节之处,使画面展现出高超的生动表现。
另一个显著特点是唐代绘画艺术的文化品位。
唐代社会文化具有多元化和包容性,这也反映在绘画艺术中。
唐代绘画艺术家继承和发展了前代绘画艺术的优秀传统,同时吸收了外来文化的影响,创新了绘画表现方式和手法。
例如,唐代画家吴道子将中国传统笔墨与外来水墨艺术相融合,创造了具有独创性的画风。
他讲究笔墨的浓淡和线条的静动,画面平静、淡雅却不失深邃和生动,同时,也通过绘画的题材表达传统的美德,传递了唐代文化的精髓和智慧。
唐代绘画艺术的生动表现和文化品位体现了当时社会文化和艺术观念的变化,也成为中国绘画史上的重要创新。
唐代绘画艺术家不仅在传承和发展传统绘画理念和风格的基础上,积极吸收世界各地的文化艺术成果,同时也将中国传统文化和绘画艺术转化为世界绘画艺术史上的一个有意义的独特现象。
唐代绘画艺术以最直观的方式展现了唐朝的盛世和文化繁荣,同时也为后世有着广泛的艺术启示和参考,具有深远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总而言之,唐代绘画艺术是中国古代绘画艺术的重要分支,它通过生动表现和文化品位的方式,传递了唐代社会文化和绘画观念的变化。
唐代绘画艺术家在多元文化与传统文化的融合与创新中创造了出色的作品,唐代绘画艺术的影响和价值绵延到当今,成为了中国古代绘画艺术的瑰宝之一。
唐朝的绘与雕塑艺术

唐朝的绘与雕塑艺术唐朝是中国历史上艺术繁荣的时期之一,绘画和雕塑艺术在这个时期达到了巅峰。
唐朝的绘画充满了艳丽的色彩和精湛的技巧,而雕塑艺术则以其独特的风格和表达方式赢得了人们的赞赏。
一、绘画艺术1. 唐朝绘画的特点唐代绘画以山水画、人物画和花鸟画为主,贵族文人和宫廷画家在这些作品中表达了对大自然和世间万物的热爱和赞美。
唐代绘画注重于表达笔墨的变化和纸面的空灵之美,追求独立的艺术价值。
2. 唐代山水画唐代山水画有着独特的风格,注重山川和水流的变化,表现出广阔宏伟的自然景色。
著名画家王维以其“山水秀媚”的风格闻名,他的作品以墨色浓淡、表现出丰富的自然环境。
3. 唐代人物画唐代人物画注重于表现人物的神态和气质。
这些作品通常描绘了皇帝、贵族和文人的形象,通过细致入微的描绘展现了他们的特点和情感。
著名画家吴道子以其娴熟的线条和表现力强的面部表情而闻名。
4. 唐代花鸟画唐代花鸟画以其精细的线条和鲜艳的色彩而闻名。
艺术家们通过细致入微的表现手法,展现了花卉和鸟类的美丽和生机。
著名画家韩干是唐代花鸟画的代表,他的作品注重充满生命力的动态表现。
二、雕塑艺术1. 唐代雕塑的特点唐代雕塑器物多样,包括佛像、石刻、陶塑等。
唐代的雕塑艺术注重于表达形象的逼真和表情的生动,通过精湛的技巧和细致入微的雕刻,传递了丰富的艺术意境。
2. 佛教雕塑佛教在唐代达到了鼎盛的发展阶段,佛教雕塑也因此兴盛起来。
唐代佛教雕塑注重于表现佛陀的慈悲和智慧,通过细腻的雕刻,展现了佛像的尊贵和庄严。
3. 石刻艺术唐代石刻艺术以其雄伟精湛的风格而闻名。
著名的大型石刻有洛阳白马寺的石窟和龙门石窟等。
这些石刻作品通过层层叠叠的刻画和栩栩如生的雕刻,展示了唐代社会的繁荣和文化的精华。
4. 陶塑艺术唐代陶塑以其粗犷大气和独特的表现形式而闻名。
唐代陶塑作品多以宫廷人物、动物和吉祥物为主题,通过粗粝的线条和夸张的形象,传递了丰富的艺术情感。
总结:唐朝的绘画和雕塑艺术在中国艺术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唐代画家的创建与审美特色

唐代画家的创建与审美特色唐代是我国古代文化的高峰时期之一。
在这个历史时期,中国的文化与艺术获得了突破性发展,而唐代画家更是在该时期创造出了很多著名的艺术作品。
唐代画家的创建与审美特色至今仍有一定的影响,本文将从这两个方面来介绍唐代画家。
一、唐代画家的创建唐代画家的创建与时代特征有关。
唐代以文化兴盛、禁欲精神流行、佛教弘扬、建筑大兴等特点为代表,对唐代画家的成就产生了诸多影响。
在唐代,画家开始成为一个独立的职业,他们能够依靠画画为生,且他们的地位得到了相应的提高。
唐代画家们在笔墨、风格等方面都融合了前人的技艺,创造了新的艺术特色。
在此基础上,他们的创造力得到了更好的展示。
二、唐代画家的审美特色唐代画家的审美特色很多,其中最为突出的包括情感表现、表现手法和艺术思想等方面。
以下为详细介绍:1.情感表现唐代画家在画作中经常通过情感表现来展示其思想与感受。
他们在表现主题方面较为自由,无论是自然景观、人物形象还是动物植物,都能够将其丰富多彩的思想与情感尽情传达。
例如,王维的“山水画”就寄托着他对世间万物和谐美好的向往与祈愿。
他的笔下,山静水秀、人物闲适自然,形成了一个宜人宁静的意境,将观者带入一种超脱尘嚣、宁静致远的境界。
2.表现手法唐代画家在表现手法方面也创造了很多新的特点,但与之前相比,唐代画家主张自然趋势,注重鸟瞰的效果表现等方面的风格。
最明显的特点是轮廓线的加粗、抑扬有致的用笔技巧,一次性创作的风格,能够直观的展现绘画过程中画家的思考与感受,从而让观者更加身临其境。
3.艺术思想唐代画家的艺术思想强调自然、宁静、谦虚、清新等方面,以字画相结合的方式表现绘画意境,并注重理性的表现手法。
唐代画家在研究、探究自然方面表现突出,他们承袭了中国古代“道家”的哲学思想,从中汲取灵感,功夫之上,筆墨之下,实现自然与人文世界的和谐统一。
总的来说,唐代画家在武化廓清的社会背景中创造了为数众多的艺术作品。
他们通过自然、情感、形态等表现方式,展示出唐代画家的审美特色,将艺术推向了无限的境界。
简谈唐代工艺美术的时代特点

简谈唐代工艺美术的时代特点
摘要
唐代的工艺美术也随之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和成熟阶段,形成了兼收并蓄、思想创新、绚丽辉煌的时代特点。
这一时期的陶瓷、染织、刺绣、铜镜、金银器等工艺美术,在设计和制作上都具有造型精巧、色彩华丽,纹饰新颖活泼、品种多样的特点。
关键字
青瓷、白瓷、唐三彩、丝绸、麻织品、刺绣、漆器、金银器。
正文
唐代的经济发展、社会富庶、各名族关系密切、国际交往频繁、手工业、商业发达,成为当时世界上高度发达的强大帝国。
唐代的工艺美术也随之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和成熟阶段。
形成了兼收并蓄、思想创新、绚丽辉煌的时代特点。
这一时期的陶瓷、染织、刺绣、铜镜、金银器等工艺美术,在设计和制作上都具有造型精巧、色彩华丽,纹饰新颖活泼、品种多样的特色。
唐代早期制瓷业生产还未能走出低谷,仍处在恢复阶段。
到中唐以后技术进一步改进,质量也显著提高。
唐代瓷器也自具特色,瓷器胎质细腻致密;胎色呈浅灰,灰或者淡紫色;釉层匀净,呈黄色或青中泛黄、色泽温润;纹饰因片中造型和釉色且追求玉的效果。
因此该时期的瓷器处理得很简练,常见的纹饰有龙凤、寿鹤和花卉等;其装饰技法以划花为主,线条较粗,也有少量印花、刻花和镂雕。
特别是在唐晚期,以上林湖越窑为代表的瓷业生产已经入了鼎盛时期,制瓷技术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产品种类繁多,制作精致、造型优美。
器形多样有碗、盘、杯、盆、钵、壶、罐、水盂等。
釉色纯净、光泽温润,如冰似火、饮露精光。
器物表面装饰着印花,褐色彩绘和镂雕等,线条粗放流畅、刀法熟练。
器物多采用匣钵装烧,有一匣一件和一匣多件装烧。
唐朝的中国美术2000字

唐朝的中国美术2000字盛唐风韵——从唐朝仕女画看盛唐气象内容提要:唐朝是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也是中国美术史上一个十分重要的时期。
本文从张萱和周昉的唐朝仕女画说起,画中所描绘的女子体态丰腴、衣着开放,充分体现出唐朝女性地位的提高,以此为角度展现盛唐时期社会发展、社会风气自信开放的图景。
关键词:唐朝仕女画;女性地位;盛唐气象;自信雍容在中国的人物画历史中,唐朝的仕女画是一道独特的风景。
体态丰满、衣着华丽鲜亮的贵妇人和手持纨扇的侍女,或沉静地坐着,或在园子里赏玩,或策马游春,或追逐嬉戏。
与汉朝、两晋、明清所欣赏的弱不禁风、“秀骨清像”的仕女相比,丰满的唐朝的仕女大气、雍容,充分体现了盛唐时期社会各方面的发达与人们的自信。
张萱和周昉的仕女画唐朝仕女画的代表画家是张萱和周昉。
张萱的代表作是《虢国夫人游春图》和《捣练图》。
《虢国1夫人游春图》是描绘天宝年间杨贵妃的妹妹虢国夫人和秦国夫人带随从出游的场面,画中八个骑马女性,以人物闲适欢愉的意态和华丽的服饰烘托“春”的感觉。
虢国夫人“却嫌脂粉污颜色,淡扫蛾眉朝至尊”,不施粉黛,与侍女们自由骑马在郊外漫步踏青,我们可以由此看出唐朝的封建礼教对女子束缚较少,女子可以抛头露面、骑马出行。
《捣练图》则描绘妇女捣练、络线和缝制等劳动的情景。
人物造型丰腴健康,神态生动,姿态各不相同,特别是通过动作细节,穿插三个小女孩,或帮忙,或玩耍,传达劳动过程中的生活情趣。
人物整个画面色彩明艳华丽,疏密有致。
虢国夫人游春图唐?张萱捣练图唐?张萱簪花仕女图唐?周昉周昉作品的特点,据当时人记载是“衣裳劲简”,“彩色柔丽”,所描绘的妇女形象是“以丰厚为体”,这些特点都可以在现存周昉的作品《挥扇仕女图》、《簪花仕女图》中见到。
《簪花仕女图》取材宫廷妇女的生活,装饰华丽奢艳的嫔妃们在庭园中闲步,上身束抹胸,肥大曳地的团花大副长裙,肩披透体薄纱,盘起的发髻,簪上步摇钗,圆脸丰肌,气质华丽富贵,动作从容悠缓,神情悠闲矜持。
【精选】唐代美术鉴赏心得体会

唐代美术鉴赏心得体会作为唐文化形态之一的绘画,继承了六朝绘画的优良传统,又加之统治者的开明政策,在安定繁荣的情况下有了很大的发展。
据《隋书·经籍志》记载,隋炀帝时曾在宫中设宝迹台,专门收藏古画。
而唐朝建立后,继承这一政策,在集贤殿书院设画直负责古今图画的收藏,有工作人员八名(见《唐六典》)。
杨昇的《望贤宫图》,张萱的《少女图》、《鞦革迁图》皆收录其中。
这无疑有力地鼓励了画家们的创作热情。
唐代绘画计有人物、山水、花鸟、鬼神、鞍马、屋宇等分科。
专题分科在古代绘画发展上是题材扩大和技术进步的迹象,也标志着唐代绘画在历史上进入全新的发展阶段。
唐代处于封建社会上升时期,封建经济日益发达,为了更好地适应上层统治阶级的审美趣味和爱好,唐代人物画获得了更进一步的发展,其中,道释画、肖像画、仕女画风靡一时。
在初唐和盛唐时期分别涌现了一大批杰出的人物画家,如代表初唐美术新水平的人物画家阎立本、尉迟乙僧,盛唐时期寺观壁画的代表画家吴道子,反映仕女生活情态的画家张萱、周昉。
此外,花鸟画,山水画也出现多种风格,并逐步趋向成熟、繁荣。
在画史上颇具影响力的花鸟画家有画鹤名家薛稷,“花鸟画之祖”边鸾以及鞍马畜兽画家韩幹、韦偃、曹霸等。
山水画家有青绿山水名家李思训、李昭道,诗画合一的文人画家王维等。
由于统治阶级宣扬政治的需要,唐代的宫廷衙署及寺观壁画也占相当大的比重,褒扬功勋的功臣画像仍继续流行,如阎立本的《凌烟阁功臣像》。
石窟及寺观壁画较之南北朝,无论规模之宏伟,还是技艺之卓绝在历史上都是空前的。
如敦煌莫高窟壁画中的《西方净土变》,画面的繁复与盛大既给人敬畏与向往,宣扬了佛教精神;又给人以美感与享受,充满世俗的欢乐。
在佛教壁画中,西域画风仍有流行,但具有鲜明中原画风的作品占了绝对优势。
敦煌莫高窟130窟的乐庭瓌夫妇的供养像,其中的乐妻王氏像,丰腴秾丽,悠然自若,呈现了一派唐代社会的大气雍容。
唐代的画论著作有彦悰的《后画录》、李嗣真的《续画品录》、裴孝源的《贞观公私画录》、朱景玄的《唐朝名画录》、张怀瓘的《书断》等。
从唐代工艺美术看唐文化

从唐代工艺美术看唐文化唐代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经济、政治、文化都呈现出高度的繁荣。
唐文化是从中原及西域各民族文化中博取众长,同时也通过丝绸之路与欧亚各国进行文化交流。
因而出现多元化文化格局和百花争艳的文化局面。
通过唐代的服饰、建筑、器皿、丝绸、壁画等我们可以了解到兼容并蓄的文化风格在唐代达到了鼎盛。
一、女性服饰盛唐时期空前兴盛的中西交往,使得西域、中亚、南亚甚至欧洲流行的各种服饰进入中原,唐文化开放的结构,都接受了它们,使得穿“窄衣小袖”成为时尚。
从大量描写女性生活的唐诗以及壁画、石刻中可以看到,唐代女性的上装以“衫”、“襦”居多。
卢照邻的“罗襦宝带为君解,燕歌赵舞为君开”,写的就是“襦”和“衫”这两种服饰。
《虢国夫人游春图》中的窄袖胡服模样便是极好的见证。
但是,胡服在唐代的流行不是简单的摹仿,而是对有了较大的改造,主要是采用了不同的面料以及在上面添加了很多装饰,使“窄衣小袖”成为衬托妇女身体线条的手段。
另一方面,这一时期的妇女还流行穿袒胸装。
如《簪花仕女图》中妇女袒胸、裸臂、披纱、斜领大袖长裙的着装形象,就是最典型的开放服式。
这种袒胸装的特点是开口较低,不但表现出妇女胸部的美丽,也是中国古代社会中妇女人体美所能达到的最大程度。
它体现了唐代妇女思想的开放,以及在唐代社会中对于女性身体美的欣赏,表现出唐人健康的审美观。
再从大量唐诗和史料的记载来看,色彩鲜艳、个性张扬、装饰繁丽的裙装是唐代女性服饰的另一特点。
另外,多种多样的装饰,又成为唐代妇女服饰的点睛之作。
从唐代名画《步辇图》、《捣练图》中可以领略到帔帛的风采,形式多样,精美异常。
唐代女性除了喜欢披帔帛,还非常喜爱戴帽子。
从史料中还可以看出,唐代妇女的头饰包括“钗”、“钿”、“翘”、“搔头”、“篦”、“步摇”等等,式样繁多,与身上艳丽的服装相配合,表现出女性妩媚的特点,成为一个完整的装饰系统。
二、工艺花纹图案唐代疆域辽阔,对外的经济文化交流十分繁荣,波斯的锦、金银器对唐代工艺图案影响极大,此外,波斯的细密画也影响了唐的绘画,尤其在工笔重彩的花鸟画、山水画中表现更为明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南昌高专学报2007年第5期(总第72期)2007年10月出版JournalofNanchangCollegeNo.5(Sum72)Oct.2007纵观中国美术史的发展,从美术的审美性与实用功利性之间的关系来看,中国古典美术的发展大致可以说,到了唐代才真正摆脱了实用功利性的束缚,才真正完成了审美性的革命,成为纯粹审美的对象。
一两汉及以前的久远时代,美术与实用功利的界限还没有划清,还没有从实用功利性的束缚下分化出来,还没有取得独立的审美价值,成为人们的独立审美对象。
人们对美术的兴趣也主要集中在它的功利性方面。
新石器晚期,即马家窑文化、仰韶文化时期,陶器上开始出现动物形象和动物纹样,如形态各异的鱼、奔驰狂吠的狗,还有蛙、鸟和晰蜴。
然而,陶器纹样更多的并非动物纹样,而是抽象的几何纹,如曲线、直线、水纹、漩涡纹等,这些显然是对各种事物形象的进一步抽象与提炼。
这些抽象与提炼的纹样,就是积淀着内容与理性的“有意味的形式”。
在这个积淀过程中,陶器纹饰的风格从活泼愉快走向沉重神秘,实用的器皿附带了祭祀的意味。
到了汉代,虽然绘画的技术较以前有所发展,线条成为造型的基础,内容包罗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1972年长沙马王堆出土的《西汉帛画》较楚帛画线条更流畅,色彩更丰富,情节更复杂,人物形象也更生动。
然而毕竟是“上思股肱之美,乃图画其人于麒麟阁,法其形貌”(《汉书・苏武传》)。
汉代美术仍然没有脱离“成人伦,助教化”和“惩恶扬善”的现实功利要求。
就是汉石刻中的各种历史故事中的人物,也无非是表彰孝子、义士、烈女、圣君和贤相。
二从魏晋南北朝到隋唐,中国美术的审美性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这个时期,美术中的各个种类都从实用功利性的束缚下逐渐分化出来,最终取得了独立的美学价值。
此时,人们对美术的功利性已经不感兴趣,而将目光投向美术的审美价值。
魏晋南北朝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重大的变化时期。
无沦经济、政治、军事、文化和意识形态,包括哲学、宗教、文艺等,都经历转折。
随着汉王朝的瓦解,儒学思想统治的崩溃,出现了思想解放的局面。
可以看出,魏晋南北朝开启了审美文化的自觉,中国美术呈现出向加强审美性过渡的倾向,在美术上产生了三个影响深远的现象:一是佛教艺术为中国人所接受。
一般说来宗教艺术是特定时代阶级的宗教的宣传品。
它们是信仰、崇拜的对象,而不是单纯观赏的客体。
它们的美的理想和审美形式是为其宗教内容服务的。
佛教艺术从内容到形式都给了中国美术以强大的影响,造就许多留传至今的著名的石窟艺术。
无论是云冈、敦煌,还是麦积山、龙门,其石窟艺术的内容,不外乎三个方面:表现佛和佛国的图象。
如割肉贸鸽、舍身饲虎等;以现实生活为题材唐代美术:走向成熟的审美文化郑炜1林彬2(1.华中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湖北武汉4300792.江西科技师范学院艺术系江西南昌330038)摘要:中国古典美术的发展大致可以说到了唐代,才真正摆脱了实用功利性的束缚,才真正完成了审美性的革命,成为纯粹审美的对象。
无论是雕塑、绘画,还是工艺美术,都取得了超越前代的成就:一是宗教画出现了一代宗师吴道子;二是世俗人物画取得突破性进展;三是金碧山水画突现异彩;四是水墨山水画异军突起。
唐代以后中国美术基本上没有脱离唐代美术的规范,继续沿着唐代审美性的道路发展。
关键词:唐代美术;中国美术;审美性;审美价值中图法分类号:J120.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7354(2007)05-0041-03收稿日期:2007-08-06作者简介:郑炜(1986-)男,江西南昌人,华中师范大学美术学院2004级油画专业学生,主要研究方向:美术学。
41南昌高专学报2007年的历史风俗画。
像著名云冈石佛像的面貌恰好是君王的忠实写照,连脸上的黑痣也颇为相类,“是年诏有司为石像,令如帝身。
既成,颜上足下各有黑石,冥同帝体上下黑子。
”(《魏书・释老志》);表现我国古代神话传说的图象。
如郭煌285、249窟中有类似东王公与西王母的神话题材,在285窟中出现了持规矩的人首蛇身的伏羲、女娲像等。
这时期的石窟艺术,崇尚的是秀骨清相、长脸细颈、神情奕奕、飘逸自得的美学追求。
二是知识分子专业画家登上历史舞台。
由于他们的出现,绘画技巧和理论研究日益转进、丰富、完整、奠定了中国画的基本趋向。
这个时代的画家如顾恺之、陆探微、谢赫、张僧繇等,一般都是宗教画与世俗画兼能、人物画与山水画并进的。
在艺术技巧上,注重以形写神,把握人物性格。
例如顾恺之的《维摩诘像》就把维摩诘居士无病而装病的神态以及那种悠然超世的精神面貌准确地描绘出来。
然而,这个时期的山水画则还比较板实,属于模山范水之类,谈不上美学风格和美学追求。
虽然此时理论上已出现“气韵生动”、“澄怀观道”的美学要求,但在艺术实践中还没有达到对“技”的超越和向“道”的升华。
三是美术理论正式发展起来。
这时期出现的顾恺之、宗炳、王微、谢赫、姚最等人,既是画家也是画论家。
顾恺之提出的“以形写神”、“迁想妙得”的理论;宗炳提出的“澄怀味像”的理论;谢赫提出的“六法”,特别是“气韵生动”的理论以及他们的画论著作,第一次将绘画提升到美学的高度加以思考,为绘画的美学价值找到了形而上的依据。
三隋唐时代,中国美术进入了全面成熟的时期,创作空前繁荣。
无论是雕塑、绘画,还是工艺美术,都取得了超越前代的成就。
如雕塑中的“昭陵六骏”以气魄宏壮著称,工艺中的“唐三彩”以雄浑绚烂驰名。
这时绘画已成为唐代美术的主流和中枢,由于题材、内容和服务对象的扩大与丰富,中国画中的重要画种,都有了飞跃的进步。
一是宗教画出现了一代宗师吴道子。
他的画造型真实生动,有强烈的感染力,创造了“立笔挥扫,势若旋风”的用笔方法。
在线条运用上“圆润折算,方圆凹凸”像“莼菜条”。
他将线条加粗加厚,形成波折起伏的节奏感,能收到“吴带当风”的飘逸、柔软的美学效果。
其代表作《天王送子图》虽然内容是净饭王和摩耶夫人抱着释迦去朝拜大自在天神庙,而画中的人物完全是我国绘画中常见的贵族阶级的人物形象,丝毫不见印度人物的痕迹。
二是世俗人物画取得突破性进展。
特别是张萱、周昉等人的仕女图,造型颇有特点,一般脸型圆润丰满,体形肥硕。
如《捣练图》、《虢国夫人游眷图》、《簪花仕女图》等,妇女皆酥胸围着团花长裙,从披纱中显露出丰满圆润的肌肉和光泽白晰的皮肤,具有温润杏软之感。
这无疑是上层社会妇女真实形体的特点。
线条细劲有力、流利活泼、色彩鲜艳明丽而不失典雅,具有明快活泼的情调。
三是金碧山水画突现异彩。
随着唐代泥金、描金、洒金工艺的进步和运用,使魏晋以来的传统山水画此时呈现金碧辉煌、富丽非凡的美学风貌,在历代院体山水画中占重要地位。
其中李思训的《江山渔乐》、《春山图》、《江帆楼阁》和《宫苑图》等,有的将山水、人物和建筑物等天衣无缝般地结合起来;有的通过地主阶级豪富的生活,反映了唐代社会蒸蒸日上的生活图景。
在绘画技巧上正如张彦远所指出:“笔格遒劲,湍濑潺溪,云霞缥缈,时睹神仙之事,育然岩岑之幽”(《历代名画记》),把完整悠远的山水意境充分地体现出来了。
四是水墨山水画异军突起。
盛唐之后,许多政治上失意的知识分子为了表达他们那种田园山水意识和美学追求,创立了一种不着色,仅用水墨线块构图的山水画。
他们认为:“草木敷荣,不待丹碌之采;云雪飘飏,不待铅粉而白。
山不待空青而翠,凤不待五色而绰。
是故运墨而五色具,谓之得意”(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如郑虔、王维、张躁、毕宏、刘方平等,都通过山水画来表现和把握自然之道。
他们在落笔、着墨时都尽可能地做到精炼、宛丽、净化的美学效果。
唐代美术的全面繁荣,还表现在出现了一大批美术家。
据画史记载,仅文人士大夫画家就有两百多人,他们创作了大批优秀作品,并在美术理论中取得了重要的成就。
从魏晋到隋唐这漫长的时间跨度内,美术获得了独立的发展,人们要求美术的不再是实用性、功利性,而是其审美价值。
到了这个时代,美术才真正登上纯艺术的宫42第5期殿,获得了独立的审美价值。
四唐代以后中国美术基本上没有脱离唐代美术的规范,继续沿着唐代审美性的道路发展。
五代至宋元,由于画院的建立、发展,在院体画与文人画的交互作用下,美术家(特别是画家)的艺术个性逐渐成熟,艺术追求更为鲜明,艺术风格丰富多彩,艺术思潮波澜迭宕,中国美术(特别是绘画)的美学追求逐步深入。
明清时代,绘画艺术画派林立,诸峰突起,令人眼花缭乱。
到了清代的“乾嘉盛世”,在江南出现了以郑燮、金农、罗两峰等为代表的扬州画派。
他们一改山水题材而转向梅、兰、竹、菊为主,有时甚至画些破墙、破盆、乞丐、纤夫、葱蒜、蜘蛛等。
通过这些画,反映第一,他们虽然有共同的风格,但却不搞内部摹仿。
如郑板桥说李鲜“尤工兰竹”,但又公开声称“绝不与之同道”。
李鲜闻之而喜,说郑“是能自立门户者。
”在共性中充分发扬个性,这是扬州画派极为成功的地方。
第二,他们极力追求人品、学问、才情与思想四个方面的统一。
他们不入画院、不做画官、不趋炎附势。
如金农说:“平生高岸之气尚在,尝于画竹满幅时,一寓已意。
”李方膺通过画梅的形象,表现“不逢摧折不离奇”的人格精神等。
第三,他们追求绘画、书法、诗歌与篆刻等的全能与统一,增强了绘画艺术的表现力。
如郑板桥在题画竹诗中曰:“两枝修竹出重霄,几叶新篁倒挂梢,本是同根复同气,有何卑下有何高。
”通过诗与画的配合,反对社会上贵贱之分。
第四,他们学习传统,主张由近及远,从而将写意画推向了一个高度,充分展示了艺术家的灵魂、气慨、才学和情感。
扬州画派在我国绘画艺术发展史上.不仅“崭新于一时”,而且直接将中国画推到了一个接近近代的新阶层。
扬州画派之后,中国古典美术就终结了,进入了一个转型期,即从古典时期向近现代的转变。
这个转型,标志着中国美术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嬗蜕。
这个嬗蜕从文化基因的角度看,其实就是从以唐代为标志的古典审美性向现代审美意识的转变。
完成这个转变,标志着历时百余年的阵痛、犹豫、彷徨,中国美术终于走出了苦难的炼狱,新的美术曙光带着新时代的审美意识重新出现于地平线上。
[参考文献][1]郑午昌.中国画学全史[M].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1985.[2]张光福.中国美术史[M],北京:知识出版社,1982.[3]沈子丞编.历代论画名著汇编[M],北京:文物出版社,1982.[4]李泽厚.美的历程[M].北京:文物出版社,1981.FineArtsoftheTangDynastytowardsAestheticMaturityAbstract:ThispaperdiscussesthematureaestheticsattheTangDynasty,whichdemonstratestheunprecedentedachievementsinsculpture,paintingandtechnologicalfinearts,withtheexamplesofWuDaozi'sreligiouspainting,thebreakthroughofsecularpainting,brilliantgoldandbluishlandscapepaintingandwash&inklandscapepainting.Keywords:fineartsoftheTangDynastyChinesefineartsaestheticsaestheticvalue郑炜,林彬:唐代美术:走向成熟的审美文化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