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一 混凝实验

合集下载

混凝实验报告(一)

混凝实验报告(一)

混凝实验报告(一)混凝实验报告概述•目的:本次实验旨在探索混凝土的制备过程和性质。

•实验时间:2022年10月23日•实验地点:实验室A-305实验步骤1.准备实验材料:–水泥–砂子–骨料–水–混凝土摊铺模具2.材料配比:–根据所需混凝土强度和外观要求,选择合适的水泥、砂子、骨料比例。

3.搅拌混凝土:–将水泥、砂子和骨料适量放入搅拌机中;–开始搅拌,并逐渐加入适量清水,直至混凝土均匀。

4.浇筑混凝土:–将混凝土倒入摊铺模具中;–使用振动器震动模具,以排除气泡。

5.养护混凝土:–将模具中的混凝土放置在恒温恒湿环境中,进行养护;–养护时间视混凝土配比和强度要求而定。

实验结果•实验结束后,混凝土在养护期间发生硬化,具有一定的强度和耐久性。

•根据实验目的和需求,可以调整配比以获得不同强度、颜色和纹理的混凝土。

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了解了混凝土的制备过程和基本性质。

混凝土在工程建设中具有广泛的应用,能够满足不同工程项目的要求。

混凝土的配比和养护对其性能影响显著,需要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

实验注意事项•在操作过程中,务必佩戴防护手套和口罩,避免接触混凝土和呼吸有害物质。

•搅拌过程中注意保持机器平衡和稳定,避免事故发生。

•混凝土硬化后具有一定的刺激性,避免直接接触皮肤,必要时使用护肤霜或洗涤液清洗。

实验改进方向•在实验中可以尝试不同配比的混凝土,比较其强度和耐久性的变化。

•可以在养护过程中设置不同的温度和湿度条件,观察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

总结混凝土是一种常见的建筑材料,具有优越的力学性能和耐久性。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对混凝土的制备过程和基本性质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合理的配比和养护措施能够改善混凝土的质量,满足不同工程项目的需求。

参考文献•张三, 李四. 混凝土制备与性能分析[J]. 建筑材料学报, 2021, 28(6): .•王五, 赵六. 混凝土硬化过程中的微观结构变化研究[J]. 化学与材料工程, 2022, 39(3): 89-95.。

给水处理实验报告

给水处理实验报告

快速搅 拌, 300r/min , 0.5min
每 只 烧杯 中 取
50ml 水样,测 pH 值,记录数据
向 各 个 烧杯 中 加 入 相 同 剂 量的 混 凝 剂 (最佳投药量)
快速搅拌,300r/min,0.5min 中速搅拌,150r/min,5min 慢速搅拌,70r/min,10min
静止 10min
另外,加了混凝剂的胶体颗粒,在逐步形成大的絮凝体过程中 ,会受到一些外界因素影响,如水流速度(搅 拌速度)、pH 值及沉淀时间等等,所以,相关因素也需要加以考虑。由于实验条件有限,在此,搅拌速度及沉 淀时间拟定,不加考虑。 三、实验设备及仪 器 (1)六联搅拌器(1 台); (2)光电浊度议(1 台); (3)酸度计(1 台); (4)烧杯(1000ml,500ml,200ml 各 6 个); (5)烧杯(500ml3 个); (6)移液管(1ml,2ml,5ml,10ml 各 4 支); (7)注射针筒(50ml2 支); (8)温度计(1 支)。
c、混凝剂的投加量 混凝剂的投加量对混凝效果的影响程度,视混凝剂品种而异。 对于硫酸铝而言,并不是投加量越多,效果越好的。从实验数据可以看出,硫酸铝的最佳投加量在 30mg/L 附近。
4
(2)为什么投加最大药量时,混凝效果不一定好? 答:
对硫酸铝而言,当投加量 过多时,混效果 不一定好。水中 原来负电荷胶体可 变成带正电荷的 胶体,根 据理论,这是由于带负电荷胶核直接吸附了过多的正电荷聚合离子的结果。这种吸附力,除了单纯静电力, 一般认为还存在范德 华力、氢键及共 价键等。混凝剂 投量适中,通 过胶核直接吸附 带相反电荷的 聚合离子 或高分子物质,ζ 电位可达到临界电位,混凝效果最好。 (3)pH 值有什么影响? 答:

实验一混凝实验

实验一混凝实验

给水处理工程实验一混凝实验一、实验目的:1、通过实验观察混凝现象,加深对混凝理论的理解;2、学会求得一般天然水体最佳混凝条件(包括投药量、pH值、水流速度梯度)的基本方法;3、加深对混凝机理的理解。

4、了解混凝的相关因素。

二、实验原理:分散在水中的胶体颗粒带有电荷,同时在布朗运动及其表面水化作用下,长期处于稳定分散状态,不能用自然沉淀方法去除。

向这种水中投加混凝剂后,可以使分散颗粒相互结合聚集增大,从水中分离出来。

由于各种原水有很大差别,混凝效果不尽相同。

混凝剂的混凝效果不仅取决于混凝剂投加量,同时还取决于水的pH值、水流速度梯度等因素。

胶体颗粒(胶粒)带有一定电荷,它们之间的电斥力是胶体稳定性的主要因素。

胶粒表面的电荷值常用电动电位ξ来表示,又称为Zeta电位。

Zeta电位的高低决定了胶体颗粒之间斥力的大小和影响范围。

Zeta电位的测定,可通过在一定外加电压下带电颗粒的电泳迁移率计算:ξ= KπηuHD (1-1)式中:ξ——Zeta电位(mV);K ——微粒形状系数,对于圆球体K=6;π——系数,为3.1416;η——水的粘度(Pa·S),(此取η=10-1Pa·S);u ——颗粒电泳迁移率(um/s/\V/cm);H ——电场强度梯度(V/cm);=81。

D ——水的介电常数D水Zeta电位值尚不能直接测定,一般是利用外加电压下追踪胶体颗粒经过一个测定距离的轨迹,以确定电泳迁移率值,再经过计算得出Zeta电位。

电泳迁移率用下式进行计算:u=GL(1-2)VT式中:G ——分格长度(um);L ——电泳槽长度(cm);V ——电压(V);T ——时间(s)。

一般天然水中胶体颗粒的Zeta电位约在-30毫伏以上,投加混凝剂后,只要该电位降到-15毫伏左右即可得到较好的混凝效果。

相反,当Zeta电位降到零,往往不是最佳混凝状态。

投加混凝剂的多少,直接影响混凝效果。

投加量不足不可能又很好的混凝效果。

实验一 混凝实验

实验一 混凝实验

实验一混凝实验一、实验目的通过本实验希望达到下述目的:(1)加深对混凝机理的理解(2)学会确定最佳混凝条件(包括投药量、pH 值)(3)学会选择最佳混凝剂二、实验原理分散在水中的胶体颗粒带有电荷,同时在布朗运动及其表面水化膜作用下,长期处于稳定分散状态,不能用自然沉淀法去除,致使水中这种含浊状态稳定。

向水中投加混凝剂后,由于能降低颗粒间的排斥能峰,降低胶粒的ζ电位,实现胶粒“脱稳”,同时,也能发生高聚物式高分子混凝剂的吸附架桥作用、网捕作用,从而达到颗粒的凝聚,最终沉淀从水中分离出来。

由于各种原水有很大差别,混凝效果不尽相同,混凝剂的混凝效果不仅取决于混凝剂投加量,同时还取决于水的pH值、水流速度梯度等因素。

整个混凝过程可看作两个阶段:混合阶段和反应阶段。

在混合阶段,要求原水与混凝剂快速均匀混合,所以搅拌强度要大,但搅拌时间要短。

该阶段,主要使胶体脱稳,形成细小矾花,一般用眼睛难以看见。

在反应阶段,要求将细小矾花进一步增大,形成较密实的大矾花,所以搅拌不能太大,太大矾花易打碎,但反应时间要长,为矾花的增大提供足够的时间。

三、实验装置与设备1.混凝试验搅拌机ZR4-6 型2.浊度仪WGZ-3 型3.pH试纸4.烧杯200mL、1000mL5.移液管1mL、2mL、5mL6.量筒1000mL7.玻璃棒、洗耳球、温度计等。

四、实验步骤本次混凝实验在一定水流速度梯度下,对不同混凝剂寻找最佳投药量和最佳pH值两部分。

比较不同混凝剂在各自最佳投药量和最佳pH值时耗费的量,以此选择针对某种废水的最佳混凝剂。

本次混凝实验中所选用的混凝剂为硫酸铝、三氯化铁、聚合氯化铝,依次对原水水样进行(一)、(二)实验步骤。

(一)、最佳投药量实验步骤1.了解ZR4-6型混凝搅拌器的使用方法。

2. 确定原水特征,即测定原水水样浊度、pH值、温度。

3.确定形成矾花所用的最小混凝剂量。

在烧杯中加入200mL原水,慢速搅拌,每次增加0.2mL某种混凝剂投加量,直至出现矾花为止。

实验1 混凝实验

实验1 混凝实验

实验1 化学混凝实验混凝实验是水处理的基础实验之一,被广泛应用于科研、生产中。

分散在水中的胶体颗粒带有电荷,同时在布朗运动及其表面水化膜作用下,长期处于稳定分散状态,不能用自然沉淀法去除。

向这种水中投加混凝剂后,可以使分散颗粒相互结合聚集增大,从水中分离出来。

由于各种原水有很大差别,混凝效果不尽相同。

混凝剂的混凝效果不仅取决于混凝剂投加量,同时还取决于水的pH值、水流速度梯度等因素。

通过混凝实验,不仅可以选择投加药剂种类、数量,还可确定混凝最佳条件。

一、实验目的1. 学会求得某水样最佳混凝条件(包括pH值、投药量)的基本方法。

2. 了解混凝的现象及过程,观察矾花的形成及混凝沉淀效果。

3. 加深对混凝机理的理解。

二、实验原理化学混凝法是用来去除水中无机和有机的胶体颗粒。

通常废水中的胶体颗粒的大小变化约在100埃到10微米之间,胶粒之间的静电斥力、胶粒的布朗运动及胶粒表面的水化作用,使胶粒具有分散稳定性,使胶粒靠自然沉淀不能除去。

混凝过程包括胶体的脱稳和颗粒增大的凝聚作用,随后这些大颗粒可用沉淀、气浮或过滤法去除。

消除或降低胶体颗粒稳定因素的过程叫脱稳,脱稳是通过投加强的阳离子电解质如Al3+、Fe3+或阳离子高分子电解质来降低Zeta电位,或者是由于形成了带正电荷的含水氧化物而吸附胶体,或者是通过阴离子和阳离子高分子电解质的自然凝聚,或者是由于胶体被围在含水氧化物的矾花内等方式来完成的。

混凝剂使胶体脱稳的主要作用是压缩双电层和吸附架桥。

脱稳后的胶粒,在一定的水力条件下,能形成较大的絮凝体(俗称矾花),该过程称为凝聚。

由于布朗运动造成的颗粒碰撞絮凝,叫“异向絮凝”;由机械运动或液体流动造成的颗粒碰撞絮凝,叫“同向絮凝”。

异向絮凝只对微小颗粒起作用,当粒径大于1~5微米时,布朗运动基本消失。

从胶体颗粒变成较大的矾花是一连续过程,为了研究方便可划分为混合和反应两个阶段。

混合阶段要求混凝剂和废水快速混合均匀,一般在几秒钟或一分钟内完成,该阶段只能产生肉眼难以看见的微絮凝体;反应阶段要求搅拌强度随矾花的增大而逐渐降低以免结大的矾花被打碎而影响混凝的效果,反应时间约15~30min,该阶段微絮凝体形成较密实的大粒径矾花。

实验一化学混凝实验

实验一化学混凝实验

实验一化学混凝实验一、实验目的分散在水中的胶体颗粒带有电荷,同时在布朗运动及其表面水化作用下,长期处于稳定分散状态,不能用自然沉淀方法去除。

向这种水中投加混凝剂后,可以使分散颗粒相互结合聚集增大,从水中分离出来。

由于各种废水差别很大,混凝效果不尽相同。

混凝剂的混凝效果不仅取决于混凝剂种类、投加量,同时还取决于水的pH、水温、浊度、水流速度梯度等影响。

通过本次实验,希望达到以下目的:1、加深对混凝沉淀原理的理解;2、掌握化学混凝工艺最佳混凝剂的筛选方法;3、掌握化学混凝工艺最佳工艺条件的确定方法。

二、实验原理化学混凝的处理对象主要是废水中的微小悬浮物和胶体物质。

根据胶体的特性,在废水处理过程中通常采用投加电解质、相反电荷的胶体或高分子物质等方法破坏胶体的稳定性,使胶体颗粒凝聚在一起形成大颗粒,然后通过沉淀分离,达到废水净化效果的目的。

关于化学混凝的机理主要有以下四种解释。

1、压缩双电层机理当两个胶粒相互接近以至双电层发生重叠时,就产生静电斥力。

加入的反离子与扩散层原有反离子之间的静电斥力将部分反离子挤压到吸附层中,从而使扩散层厚度减小。

由于扩散层减薄,颗粒相撞时的距离减少,相互间的吸引力变大。

颗粒间排斥力与吸引力的合力由斥力为主变为以引力为主,颗粒就能相互凝聚。

2、吸附电中和机理异号胶粒间相互吸引达到电中和而凝聚;大胶粒吸附许多小胶粒或异号离子,ξ电位降低,吸引力使同号胶粒相互靠近发生凝聚。

3、吸附架桥机理吸附架桥作用是指链状高分子聚合物在静电引力、范德华力和氢键力等作用下,通过活性部位与胶粒和细微悬浮物等发生吸附桥连的现象。

4、沉淀物网捕机理当采用铝盐或铁盐等高价金属盐类作凝聚剂时,当投加量很大形成大量的金属氢氧化物沉淀时,可以网捕、卷扫水中的胶粒,水中的胶粒以这些沉淀为核心产生沉淀。

这基本上是一种机械作用。

在混凝过程中,上述现象常不是单独存在的,往往同时存在,只是在一定情况下以某种现象为主。

三、实验材料及装置1、主要实验装置及设备(1)化学混凝实验装置采用是六联搅拌器,其结构如图1所示。

混凝,过滤与反冲洗实验

混凝,过滤与反冲洗实验
速的关系 2、掌握滤池高速水流冲洗的方法,了解冲洗强度与滤 层膨胀度之间的关系
实验二、过滤与反冲洗实验
四)实验影响因素 五)实验注意事项 1、过滤实验中,测压管读数应在过滤柱水面保持恒定 的状态下完成,即进出水保持平衡时读数。 2、反冲洗实验前,务必关闭与测压管相连软管的阀门。 3、反冲洗时,为准确量出砂层的厚度,一定要在砂面 稳定后测量,在每一个反冲洗流量下连续测量3次。 4、反冲洗前,一定要排出滤料中的空气,待滤料完全 沉下来再做。
实验一、混凝实验
七)思考题
1.根据实验观察及实验结果,简述影响混凝的几个主 要因素
2.为什么最大投药量时,混凝效果不一定好?
实验二、过滤与反冲洗实验
一)实验目的
1、掌握清洁砂层过滤时水头损失的计算方法和水头损 失变化规律。 2、掌握反冲洗滤层时水头损失的计算方法。 二)实验原理
详见实验指导书
三)实验内容
实验一、混凝实验
一)实验目的 1、学会求一般天然水体最佳混凝条件(包括投药量、 pH、水流速度梯度)的基本方法。 2、观察混凝现象,加深对混凝机理的理解,了解混凝 效果的影响因素。 二)实验原理 胶体微粒都带有电荷,它们之间的电斥力是影 响胶体稳定性的主要因素。一般天然水体中胶体颗粒 的电动电位在-30mV以上,投加混凝剂后,只要该电位 降到-15mV左右,即可得到。
实验二、过滤与反冲洗实验
六)实验结果分析与讨论 1、以流速为横坐标,水头损失为纵坐标,绘出清洁砂 层中,滤速与水头损失的关系曲线。 2、以冲洗强度为横坐标,膨胀度为纵坐标,绘出关系 曲线 七)思考题 1.根据过滤实验,说明滤速与水头损失的关系。实际 工作中,滤速应如何控制? 2.根据反冲实验,说明冲洗强度与滤料膨胀度的关系, 为何冲洗强度不宜过大、过小?实际工作中,冲洗强 度如何控制?

实验一 混凝实验

实验一 混凝实验

实验一混凝沉淀实验一、实验目的(1)通过实验观察混凝现象,加深对混凝理论的理解。

(2)选择和确定最佳混凝工艺条件。

(3)了解影响混凝条件的相关因素。

二、实验原理混凝阶段所处理的对象,主要是水中悬浮物和胶体杂质。

混凝过程的完善程度对后续处理,如沉淀、过滤影响很大,所以,它是水处理工艺中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

我们知道,天然水中存在着大量的悬浮物,悬浮物的形态是不同的,有些大颗粒悬浮物可在自身重力作用下沉降;而另一种是胶体颗粒,是使水产生浑浊的一个重要原因,胶体颗粒靠自然沉降是不能除去的,因为,水中的胶体颗粒主要是带负电的粘土颗粒,胶粒间存在着静电斥力、胶粒的布朗运动、胶粒表面的水化学作用,使胶粒具有分散稳定性,三者中以静电斥力影响最大,若向水中投加混凝剂能提供大量的正离子,能加速胶体的凝结和沉降。

压缩胶团的扩散层,使电位转变为不稳定因素,也有利于胶粒的吸附凝聚。

水化摸中的水分与胶粒有固定关系,有些水化摸的存在决定双层状态。

若投加混凝剂降低电位有可使水化作用减弱混凝剂水解后形成的高分子物质(直接加入水中高分子物质一般具有链态结构)在胶粒与胶粒之间起着吸附架桥作用,即使电位没有降低或降低不多,胶粒不能相互接触,通过高分子链态物吸附胶粒,也能形成絮凝体。

消除或降低胶体颗粒稳定因素过程叫脱稳。

脱稳后的胶体,在一定的水力条件下,才能形成较大的絮凝体,俗称矾花直径较大且较密的矾花容易下沉,自投加混凝剂直至形成矾花的过程叫混凝。

混凝过程最关键的是确定最佳混凝工艺条件,因混凝剂的种类较多,例如,有机混凝剂、无机混凝剂、人工合成混凝剂(阴离子型、阳离子型、非离子型)、天然高分混凝,(淀粉、树胶、动物胶)等,所以,混凝条件也很难确定;要选择某种混凝剂的投加量,还需考虑PH 值的影响,如PH值过低(小于4)则所投的混凝剂的水解受到限制,其主要产物中没有足够的羟基(OH)进行桥联作用,也就不容易生成高分子物质,絮凝作用较差;如果PH较高(大于9时),它又会出现溶解生成带负电荷的络合离子而不能很好地挥发混凝体作用的情况。

混凝实验方法

混凝实验方法

实验三混凝实验一、实验目的1、观察混凝现象;2、了解影响混凝的主要因素;3、确定混凝剂的最佳投加量及相应的pH值、搅拌时间,并选择最适宜的混凝剂。

二、实验原理在废水中常含有用重力沉降法不能除去的细微悬浮物和胶体粒子,其粒径分别为100~10000nm和1~100nm。

由于布朗运动、水合作用以及微粒间的静电斥力作用,使胶体粒子和细微悬浮物能在水中长期保持悬浮状态,静置不沉。

混凝过程首先是要混凝剂形成带正电荷的氢氧微型矾花,并同胶体悬浮物接触使其失去稳定性,接着发生使颗粒增大的凝聚作用(有时为了促进凝聚还需加入助凝剂)。

随后这些大颗粒可用沉淀、浮选或过滤等方法去除。

废水在混凝剂的离解和水解产物的作用下,使水中的胶体污染物和细微悬浮物脱稳并聚积为具有可分离性的絮凝过程,称为混凝(包括凝聚和絮凝两个过程)。

其中凝聚是指使胶体脱稳并聚集为微絮粒的过程,而絮凝指微絮粒通过吸附桥联、网罗卷捕(网捕)形成更大的絮体的过程。

为了获得易于分离的絮凝体和尽可能低的出水浊度,必须考虑废水浓度、性质、pH值以及混凝剂的种类、用量、搅拌时间等因素对试验的影响。

由于每种混凝剂都有一个形成矾花的最佳pH值,因此,在对各种混凝剂进行对比实验前,应先测定各种混凝剂的最佳pH 值,然后再进行投药量试验。

三、实验材料及设备1、自制生活废水或工业废水水样;2、混凝剂:三氯化铁、聚合硫酸铝、聚合氯化铝、聚合硫酸铁等(常见无机盐混凝剂及性能见附表I);3、烧杯24个(1mL)、量筒4个(25mL)、温度计、pH计等;4、悬浮物测定仪器、搅拌器、分光光度计。

四、实验步骤1、测定原水的温度、SS浓度(或透光率)、pH值等;2、确定在废水中能形成矾花的近似最小混凝剂用量。

在量筒中加入200mL样品废水,然后每次加入1mL混凝剂并且不断地满满搅拌废水,直到刚好出现矾花时记录下混凝剂用量。

将此用量换算成mg/L,即为近似的最小混凝剂用量。

3、在6只烧杯内各加入1L样品废水,并在各烧杯内加入混凝剂使其剂量等于最小混凝剂用量。

混凝实验报告两篇

混凝实验报告两篇

混凝实验报告两篇篇一、混凝实验一、实验目的(1)通过实验观察混凝现象,加深对混凝理论的理解。

(2)选择和确定最佳混凝工艺条件。

(3)了解影响混凝条件的相关因素。

二、实验原理混凝阶段处理的主要对象,主要是水中悬浮物和交替杂质。

混凝过程的完善程度和对后续处理,如沉淀、过滤影响很大,所以,它是水处理工艺中十分重要的环节。

我们知道,天然水中存在着大量悬浮物,形态各异,有些大颗粒悬浮物可在自身重力作用下沉降;而另一种室胶体颗粒,是使水产生浑浊的一个重要原因,胶体颗粒靠自然沉降是不能去除的。

若向水中投加混凝剂能提供大量的正离子,能加速胶体的凝结和沉降。

脱稳后的胶粒,在一定的水力条件下,才能形成较大的絮凝体,俗称矾花。

直径较大且较密的矾花容易下沉,自投加混凝剂直至形成矾花的过程叫混凝。

混凝过程最关键的是确定最佳混凝工艺条件,因混凝剂的种类较多,所以混凝条件很难确定;要选定某种混凝剂的投加量,还需考虑pH的影响,如果pH过低(小于4)则所投的混凝剂的水解受到限制,其主要产物中没有足够的羟基进行桥联作用,也就不容易生成高分子物质,徐凝作用较差;如果pH过高(大于9),它又会出现溶解生成带负电荷的络合离子而不能很好地发挥混凝作用的情况。

三、实验设备及仪器(1)六联搅拌器(1台);(2)光电浊度仪(1台);(3)酸度计(1台);(4)烧杯(1000mL6个);(5)烧杯(500mL1个);(6)移液管(1,2,5,10mL各一支)。

四、实验用试剂(1)聚合硫酸铝;(2)盐酸(质量分数10%);(3)氢氧化钠(质量分数10%)。

五、实验操作步骤1.确定混凝剂的最佳投量(1)用6个1000mL的烧杯,分别取800mL原水,将装有水样的烧杯置于搅拌器上。

(2)在6个烧杯中分别加入1,3,5,7,9,10mL的聚合硫酸铝,记录6个水样的混凝剂投加量。

(3)启动搅拌器程序,快速搅拌30s,转速为300r/min,中速搅拌5min,转速为150r/min,慢速搅拌10min,转速为70r/min。

实验1 混凝实验[2014年]

实验1 混凝实验[2014年]

实验三混凝实验一实验目的(1) 学会求一般天然水体最佳混凝条件(包括投药量、pH值,水流速度梯度)的基本方法;(2) 加深对混凝机理的理解。

二实验原理分散在水中的胶体颗粒带有电荷,同时在布朗运动及其表面水化作用下,长期处于稳定分散状态,不能用自然沉淀法去除。

向这种水中投加混凝剂后,由于(1)能降低颗粒间的排斥能峰,降低胶粒的ζ电位,实现胶粒“脱稳”,(2)同时也能发生高聚物式高分子混凝剂的吸附架桥作用,(3)网捕作用,从而达到颗粒的凝聚,可以使分散颗粒相互结合聚集增大,最终沉淀从水中分离出来。

由于各种原水差别很大,混凝效果不尽相同,混凝剂的混凝效果不仅取决于混凝剂投加量,同时还取决于水的pH、水流速度梯度等因素。

三实验仪器与药品(一)实验仪器1.混凝试验搅拌机ZR4-6 型1 台2.酸度计pH-3 型1 台,蒸馏水瓶1个,200mL烧杯1个(测pH用)3.烧杯200mL 6个(测吸光度值用)4.烧杯1000mL 6个5.量筒1000mL 1 个6.移液管1、5、10mL 各1 支7. 吸耳球 3 个8.注射针筒6个、温度计1支、玻棒1支,卷纸6卷,药勺6个,称量纸3包。

(二)实验药品1 精制硫酸铝Al2(SO4)3·18H2O 浓度10g/L2 三氯化铁FeCl3·6H2O 浓度10g/L3 化学纯盐酸HCI浓度10%4 化学纯氢氧化钠NaOH 浓度10%5 硅藻土四实验步骤混凝实验分为最佳投药量、最佳pH 值、最佳水流速度梯度三部分.在进行最佳投药量实验时,先选定一种搅拌速度变化方式和pH 值,求出最佳投药量。

然后按照最佳投药量求出混凝最佳pH值。

最后根据最佳投药量、最佳pH值,求出最佳的速度梯度,在混凝实验中所用的实验药剂可参考下列浓度进行配制:(一)最佳投药量实验步骤1、本实验使用硅藻土配制污染原水。

称量1.00g硅藻土放入1000mL 烧杯中,加入500mL 自来水,搅拌约10分钟,配成悬浮物浓度为2000mg/L 的原水。

(完整版)混凝

(完整版)混凝

混凝沉淀实验一、实验目的1、要求认识几种混凝剂,掌握其配制方法;2、观察混凝现象,从而加深对混凝理论的理解。

二、实验原理水中粒径小的悬浮物以及胶体物质,由于微粒的布朗运动,胶体颗粒间的静电斥力和胶体表面的水化作用,致使水中这种含浊状态稳定。

向水中投加混凝剂后,由于如下原因:①能降低颗粒间的排斥能峰,降低胶粒的δ电位,实现胶粒“脱稳”;②发生高聚物式高分子混凝剂的吸附架桥作用;③网捕作用,从而达到颗粒的凝聚。

三、实验设备及药品按每4人一组配置数量如下:1、设备⑴1000mL量筒,2个;⑵1000mL烧杯,6个;⑶100mL烧杯,2个;⑷l0mL移液管,2个;⑸2mL移液管,1个;⑹医用针筒,1个;⑺洗耳球,1个;⑻2100P浊度仪,1台;⑼ZR4-6混凝搅拌器,1台;⑽pH计,1台。

⑾温度计,1根。

2、药品⑴Al2(SO4)3⑵FeCl3四、实验方法1、方法一混凝搅拌器变速混凝实验实验步骤如下:(1)认真了解ZR4--6型混凝搅拌器的使用方法。

(2)用1000ml量筒取6个水样至6个1000mL烧杯中。

注意:所取水样要搅拌均匀,要一次量取,以尽量减少取样浓度上的误差。

(3)按10、20、30、40、50、60、70、80mg/L的量将Al2(SO4)3或FeCl3依次加入各水样中。

(4)将第一组水样置于ZR4--6型混凝搅拌器下。

(搅拌时间和程序已按说明书预先设定好)与此同时,按计算好的投药量,用移液管分别移取不同体积的混凝剂逐个加到加药试管中。

(5)开动机器,在搅拌器第一次自动加药后,用蒸馏水冲洗加药试管2次。

(6)搅拌器以500r/min的速度搅拌30s,150r/min的速度搅拌5min,80r/min的速度搅拌10min。

(7)搅拌过程中,注意观察并记录“矾花”形成的过程,“矾花”形成的快慢、外观、大小、密实程度、下沉快慢等。

(8)搅拌过程完成后,搅拌器自动停机,水样静沉15min,继续观察并记录“矾花”沉淀的过程,记入表1—1—2内。

混凝搅拌实验2021水班

混凝搅拌实验2021水班

混凝搅拌实验2021水班实验一:混凝搅拌实验混凝混合实验是水处理基础实验之一,广泛应用于科研、教学和生产中。

通过混凝实验,不仅可以选择试剂的种类和用量,还可以确定其他混凝的最佳用量。

[实验目的](1)确定某水样的最佳投药量。

(2)观察了明矾的形成过程以及凝固和搅拌的效果。

[实验原理]天然水中存在的大量胶体颗粒使水产生浑浊。

但胶体颗粒靠自然沉淀是不能去除的。

水中的胶体颗粒,主要是带负电的粘土颗粒。

胶体间的静电斥力、胶粒的布朗运动及胶粒表面的水化作用,使得胶体具有分散定性,三者中以静电斥力影响最大。

向水中加入混凝剂可以提供大量正离子,压缩胶束的扩散层,降低电位和静电斥力。

此时,布朗运动由稳定因子变为不稳定因子,其强度也大于胶体的吸附和凝聚。

凝聚剂水解后形成的聚合物材料或直接添加到水中的聚合物材料通常具有链结构,在胶体和胶体颗粒之间起吸附架桥作用。

即使电位没有降低或降低不多,胶体颗粒也不能相互接触,通过聚合物链吸附胶体颗粒可以形成絮凝物。

【实验水样】:自制生活污水。

[实验设备]1、梅宇sc2000-6智能型六联搅拌机(附1000ml烧杯6个)。

2、hannalp2000浊度仪。

3、orion828型ph计;4、温度计;【实验药剂】:浓度为0.5%的聚合氯化铝溶液;[实验步骤]本实验分为最佳投药量。

在进行最佳投药量实验时,先选定一种搅拌速度变化方式求出最佳投药量。

(一)最佳剂量的实验步骤:1、确定形成矾花所用的最小混凝剂量。

方法是通过慢速搅拌烧杯中200ml原水,并每次增加一滴或1ml混凝剂投加量,直到出现矾花为止。

这时的混凝剂量作为形成矾花的最小投加量;2.在实验过程中确定混凝剂的用量。

根据滴加量确定了形成明矾花的最小混凝剂用量。

取1号烧杯混凝剂用量的1/3,取6号烧杯混凝剂用量的2倍。

通过连续增加相同的混凝剂用量,计算2-5号烧杯的混凝剂用量,并分别向1-6号烧杯中添加混凝剂。

3、用6个1000ml的烧杯,分别放入1000ml原水,放置在实验搅拌机平台上;4.测定原水的特性,即测定原水样品的浊度、pH值和温度。

混凝实验报告三篇

混凝实验报告三篇

混凝实验报告三篇篇一:混凝实验报告物化实验一混凝混凝过程是现代城市给水和工业废水处理工艺研究中不可缺少也是最为关键的前置单元操作环节之一。

在原水和废水中都存在着数量不等的胶体粒子,如粘土、矿物质、二氧化硅或工业生产中产生的碎屑等,它们悬浮在水中造成水体浑浊,混凝工艺是针对水中的这些物质处理的过程。

混凝可去除的悬浮物颗粒直径范围在:(有时认为在1m)。

1nm~0.1m通过试验摸索混凝过程各参数的最佳值,对于获得良好的混凝效果至关重要。

一、实验目的1. 2. 3. 4.了解混凝的现象及过程,观察矾花的形成。

了解混凝的净水作用及主要影响因素。

了解助凝剂对混凝效果的影响。

探求水样最佳混凝条件(包括投药种类、投药量、pH值、水流速度梯度等)。

二、实验原理天然水体中存在大量胶体颗粒,是水产生浑浊的一个重要原因,胶体颗粒靠自然沉淀是不能去除的。

胶体的布朗运动、胶体表面的水化作用以及胶体间的静电斥力,使得胶体颗粒具有分散稳定性。

其中因胶体颗粒带有一定电荷,它们之间的电斥力是胶体稳定性的主要因素。

胶体表面的电荷值常用电动电位表示,又称为Zeta电位。

Zeta电位的高低决定了胶体颗粒之间斥力的大小和影响范围。

一般天然水中的胶体颗粒的Zeta电位约在(-30mV)以上。

若向水中投加混凝剂能提供大量的正离子,能加速胶体的凝结核沉降;压缩胶团的扩散层,使电位降到(-15mV)左右而变成不稳定因素,也有利于胶粒的吸附凝聚,即可得到较好的混凝效果。

然而当Zeta电位降到零,往往不是最佳混凝状态。

同时,投加混凝剂后电位降低,有可能使水花作用减弱,混凝剂水解后形成的高分子物质(一般具有链状结构)在胶粒与胶粒之间起着吸附架桥的作用,也有利于提高混凝效果;即使电位没有降低或者降低不多,胶粒不能相互接触,但通过高分子链状物吸附作用,胶粒之间也能形成絮凝体。

消除或降低胶体颗粒稳定因素的过程叫脱稳。

脱稳后的胶粒,在一定的水利条件下,才能形成较大的絮凝体,俗称矾花。

水污染控制工程实验

水污染控制工程实验
3. 用100mL量筒量取曝气池混合液100mL(V1),静止沉淀30min,观 察活性污泥在量筒中的沉降现象,记录下沉淀污泥的体积V2 (mL)。
4. 从编号和称重的称量瓶中取出滤纸,放置到已插在250mL三角烧 瓶上的玻璃漏斗中,取100mL曝气池中混合液慢慢倒入漏斗过滤。
5. 将过滤后的污泥连滤纸放入原称量瓶中,在103~105℃的烘箱中 烘2h,取出称量瓶,放入干燥器中冷却30min,在电子天平上称重, 记下称量瓶编号和质量m3(g)。
实验日期:
年月 日
称量瓶
编 m1 m3 号 /g /g
m3-m1 /g
瓷坩埚
编 号
m2 /g
m4 /g
m4-m2/g
挥发分量/g
(m3-m1)(m4-m2)
6.1烘箱烘干法计算 污泥浓度MLSS(g/L)=(W2-W1)/1000V 式中:
W2——滤纸、沉淀物之混合质量,g; W1——滤纸质量,g; V——取污泥溶液体积,Ml。 6.2快速水分测定仪法计算 污泥浓度MLSS(g/L)=(10-W)/1000V 式中:
1
2
3
4
5
6
2.5 1.5 1.0
0.2 0.7 1.2
PH 混凝剂投加量
1
2 剩余混浊度
3

六、实验结果讨论
依照实验结果以及实验中所观察到的现象,简述影响混凝的几个要紧因素。
2. 什么原因加大投药量时,混凝效果不一定好。
3. 本实验与水处理实际情况有哪些差别,怎样改进 ? 4. 设计测定最佳pH值和最佳投加量实验过程。
(一)仪器设备 1. 六联混凝试验搅拌仪一台 2. 洗耳球 1个,配合移液管移药用 3. 1mL、5mL、10mL 移液管各2根 4. 1000mL量筒1个,量原水体积 5. PHS-2型酸度计1台。 6. 浊度仪1台。

实验混凝沉淀实验ppt课件

实验混凝沉淀实验ppt课件
实验1 混凝沉淀实验
§1.1 实验目的
经过混凝实验,察看矾花的构成过程及混凝 沉淀效果。 确定混凝剂的最正确投药量。
§1.2 实验原理
混凝是指水中的胶体颗粒脱稳并相互碰撞凝 并长大的过程。 向水中投加混凝剂,可以消除或降低胶体颗 粒稳定使胶体脱稳,同时,经过调理机械搅 拌的强度,控制水流的速度梯度,促进水中 脱稳的胶体颗粒相互碰撞、凝并长大,构成 大且密实的絮凝体,具有良好的沉降性能, 易于从水中去除。
§1.4 实验步骤
1〕测定原水的水温、浊度、pH值。 2〕用1000mL量筒量取6个水样置于1000mL烧杯中。 3〕将烧杯置于六联搅拌机上,启动仪器,编程序:快
速搅拌800rpm、1min、加药;中速搅拌150rpm、 10min;慢速搅拌50rpm、10min;静沉30min。 4〕用移液管向1至6号加药管中分别参与1、2、3、4、 5、6mL混凝剂。 5〕运转程序,留意察看并记录矾花构成的过程及沉淀 过程,描画矾花外观、大小、密实程度等。 6〕程序运转终了后,用注射器取烧杯中上清液约 100mL〔测浊度、pH即可〕,置于六个200mL烧 杯中,测pH值及浊度。
§1.5 实验记录
原始数据记录表
原水记录 水样编号
mL 投药量
mg/L
浊度: NTU,水温: ℃,pH值:
12
3
4
5
6
剩余浊度
沉淀后pH值
1 快速搅拌
min
备注
2 中速搅拌
min
3 慢速搅拌
min
4
静沉
Hale Waihona Puke minr/min r/min r/min
§1.6 实验数据处置
以投药量为横坐标,以剩余浊度为纵坐标,绘制 投药量-剩余浊度曲线,从曲线上可求得不大于某一 剩余浊度的最正确投药量值。

实验一 混凝实验

实验一 混凝实验

实验1 混凝沉淀实验(设计思路及过程)一、实验目的1.观察混凝现象及过程,了解混凝的净水机理和影响混凝的重要因素;2.学习实验方案设计,确定某水样的最佳投药量。

二、实验原理水中胶体颗粒,主要是带负电的黏土颗粒。

胶体间的静电斥力,胶粒的布朗运动以及胶粒表面的水化作用,使得胶粒具有分散稳定性,三者中以静电斥力影响最大。

因此,胶体颗粒靠自然沉淀是不能除去的。

向水中投加混凝剂能提供大量的正离子,压缩胶团的扩散层,使ξ电位降低,静电斥力减小。

为此,布朗运动有稳定因素转变为不稳定因素,也有利于胶粒的吸附凝聚。

水化胶中的水分子与胶粒有固定联系,具有弹性和较高的粘度,把这些分子排挤出去需要克服特殊的阻力,阻碍胶粒直接接触。

有些水化膜的存在取决于双电层状态,投加混凝剂降低ξ电位,有可能使水化作用减弱,混凝剂水解后形成的高分子物质或直接加入水中的高分子物质一般具有链状结构,在胶粒与胶粒间起吸附架桥作用。

即使ξ电位没有降低或降低不多,胶粒不能相互接触,通过高分子链状物吸附胶粒,也能形成絮凝体。

投加混凝剂的水中,胶体颗粒脱稳定后相互聚结,逐渐变成大的絮凝体,沉淀分层。

三、方案设计1.首先了解水样最佳投药量的主要影响因素如水样的性质、pH、混凝剂种类等。

在水样确定的情况下,主要的影响因素为pH、混凝剂种类。

2.确定因素的水平数1)如pH确定三水平,pH3~4、pH6~8、pH9~10。

用稀酸、稀碱调pH,用pH计或pH 试纸测定。

2)如确定用三种混凝剂氯化铁、氯化铝、硫酸亚铁,配制一定浓度的溶液(如1%)。

3.确定混凝的操作条件(pH、混凝剂种类)。

1)操作条件的优化目标。

以刚出现矾花时用的混凝剂用量最少为目标,同时考虑其它因素如混凝剂的价格、混凝剂对水体毒性、水体酸碱性对设备的腐蚀性等。

2)试验点确定。

以上分析可知,在水样确定的情况下,主要影响因素为pH和混凝剂种类,并确定了因素水平数。

有以下A、B2种方案。

A)全面实验。

实验一混凝沉淀实验

实验一混凝沉淀实验

实验⼀混凝沉淀实验实验⼀混凝沉淀实验⼀、实验⽬的1、通过本实验确定某⽔样的最佳投药量;2、观察矾花的形成过程及混凝深沉效果。

⼆、实验设备及⽤具1、⽆极调速六联搅拌机1台。

2、1000ml烧杯6-8个;3、200ml烧杯8个;4、100ml注射器1~2⽀,移取沉淀⽔⼩清液;5、100ml洗⽿球1个,配合移液管移药⽤;6、1ml移液管1根;7、5ml移液管1根;8、10ml移液管1根;9、温度计1⽀(测⽔温⽤);10、秒表1块(测转速⽤);11、1000ml量筒1个,量原⽔体积;12、1%FeCL3或AL2(SO4)3溶液⼀瓶;13、酸度计、浊度仪各1台。

三、实验步骤1、测原⽔⽔温、浑浊度(约70度左右)和PH值。

2、⽤1000ml量筒分别量取500ml⽔样置于6个1000ml的烧杯中。

3、⽤移液管分别移取0、1、2、3、4、5ml的混凝剂于搅拌机的加药试管中,混凝剂为1%的AL2(SO4)3溶液或FeCL3溶液。

4、将准备好的⽔样置于搅拌机中,开动机器调整转速,中速(200r/min)运转5min。

5、5min后将搅拌机调快,快速(400r/min)运转,同时将混凝剂加⼊⽔样中(⽤蒸馏⽔将药管中残留药液洗净,⼀同加⼊⽔样中),同时开始计时,快速搅拌30s。

6、30s后,迅速将转速调到中速运转(200r/min),搅拌5min后,再迅速将转速调⾄慢速(100r/min),搅拌10min。

7、搅拌过程中,注意观察并记录矾花形成的过程,矾花外观、⼤⼩、密实度等并填⼊1.1中。

8、搅拌完成后,停机,将⽔样杯取也,于⼀旁静置15min并观察矾花沉淀过程。

15min后,⽤注射器分别汲取⽔样杯中上清液100ml(够测浊度、PH值即可),置于六个洗净的200ml的烧杯中,测浊度及PH值,并记⼊表1.2中。

表1.1混凝沉淀实验观察记录表1.2实验数据记录表四、注意事项1、取⽔样时,所取⽔样要搅拌均匀,要⼀次量取以尽量减少所取⽔样浓度上的差别。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一混凝实验
一、实验目的
1、观察混凝现象及过程,加深对混凝机理的理解,了解混凝效果的影响因素;
2、掌握混凝烧杯搅拌实验的方法和一般步骤;
3、学会确定一般水体最佳混凝条件的基本方法,包括投药量、pH 值和速度梯度。

二、实验原理
混凝是通过向水中投加药剂使胶体物质脱稳并聚集成较大的颗粒,以使其在后续的沉淀过程中分离或在过滤过程中能被截除。

在水体中投加混凝剂,如Al2(SO4)3、FeCl3,经过水解反应后生成的Al (III)、Fe (III)化合物对胶体脱稳的效果不仅受到投加混凝剂量、水中胶体颗粒的浓度、水温的影响、还受水的pH 值影响。

在投加了混凝剂的天然水中,胶体颗粒脱稳后相互聚结,逐渐变成大的絮凝体,这时,水流速度梯度G的大小起着主要的作用。

在混凝搅拌实验中,根据碰撞能量的来源不同,
可采用式G =√pμ和G =√gh vμ来计算G值。

从混凝剂与水混合到絮体形成是整个混凝工艺的全过程。

根据所发生的作用不同,分为混合和絮凝两个阶段。

在混合阶段,以胶体的异向凝聚为主,要使药剂迅速均匀地分布到水中以利于水解、聚合及脱稳;在絮凝阶段,主要以同向絮凝(以水利或机械搅拌促使颗粒碰撞絮凝)为主,同向絮凝效果与速度梯度G和絮凝时间T有关。

三、实验装置及药品
1、六联搅拌仪1 台、光电浊度仪1 台;
2、酸度计1 台;
3、温度计1 支;
4、1000mL 烧杯6 个,250mL 烧杯6 个;
5、1000mL 量筒1 个;
6、1mL 移液管2 支,2mL 移液管1 支,5mL 移液管1 支;
7、50mL 注射针筒4 支;
8、浓度10g/L 的三氯化铁溶液
10、浓度10g/L 的聚合氯化铝[A12(OH)mC16-m]
11、浓度10%的盐酸溶液
12、浓度10%的氢氧化钠溶液
四、实验步骤
实验内容分为最佳投药量、最佳pH 值、最佳水流速度梯度三部分。

在进行最佳投药
量实验时,先选定一种搅拌速度变化方式和pH 值,求出最佳投药量。

然后,按照最佳投药量求出混凝剂最佳pH 值。

最后,根据最佳投药量和最佳pH 值,求出最佳的速度梯度。

(一)最佳投药量的确定
1、在6 个1000mL 的烧杯中分别加入1000mL 原水,置于实验用搅拌仪平台上,使搅拌叶片位于烧杯正中,注意保持各烧杯中叶片的位置相同。

分别测定原水水样的温度、浊度和pH 并记录。

2、在6 个1000mL 的烧杯中分别加入1000mL 原水,置于实验用搅拌仪平台上,使搅拌叶片位于烧杯正中,注意保持各烧杯中叶片的位置相同。

分别测定原水水样的温度、浊度和pH 并记录。

3、熟悉搅拌器的操作,按要求调整搅拌器的运行参数。

①混合搅拌转速:150r/min;
②混合时间:取2min;
③絮凝搅拌转速:30r/min;
④絮凝时间:取15min。

把选择好的转速和时间在调节器上预设好,检查确定水样已配制好后准备开始实验。

4、按混合搅拌速度开动搅拌机,当预定的混合时间到达后,立即按预定的絮凝搅拌速度,降低搅拌机转速。

在预定的絮凝时间到达后,关闭搅拌机。

注意记录过程中各矾花出现的时间及矾花尺寸、松散程度等现象。

5、轻轻将搅拌叶片从烧杯中提出,注意不要扰动水样,静止沉淀20min,注意观察记录各烧杯中矾花沉降情况。

6、沉淀时间到达后分别从各烧杯中用50mL注射针筒取其上清夜(澄清水样)共100mL 左右(可分3 次取)于200mL 烧杯中,测定各自的剩余浊度并记录(每杯水样测定三次)。

根据结果确定最佳混凝剂投药量。

(二)最佳pH 确定
1、将6 个1000mL 的烧杯中分别加入1000mL原水(与确定最佳投药量所用水样相同)。

分别测定原水水样的温度、浊度和pH 并记录。

2、调整原水pH,使其分别呈不同的酸碱度。

用移液管分别取不同量的酸、碱溶液加入6
个烧杯中使其pH 分别为2、4、6、8、10、12。

3、将调节好的6个1000mL的烧杯置于实验用搅拌机平台上,使搅拌叶片位于烧杯正中,注意保持各烧杯中叶片的位置相同。

4、分别选择好混合转速和时间及絮凝搅拌转速和时间。

5、用移液管向4个烧杯中加入相同数量的混凝剂(投加量应是按照上一步骤确定的混凝剂最佳投加量),按混合搅拌速度开动搅拌机,当预定的混合时间到达后,立即按预定的絮凝搅拌速度,降低搅拌机转速。

在预定的絮凝时间到达后,关闭搅拌机。

6、轻轻将搅拌叶片从烧杯中提出,注意不要扰动水样,静止沉淀20min,注意观察记录各烧杯中矾花沉降情况。

7、沉淀时间到达后分别从各烧杯中用50mL 注射针筒取其上清夜(澄清水样)共100mL 左右(可分3 次取)于200mL 烧杯中,测定各自的剩余浊度并记录(每杯水样测定三次)
和pH 并记录。

(三)混凝阶段最佳速度梯度确定
1、按照最佳pH 值实验和最佳投药量实验所得出的最佳混凝pH 值和投药量,分别向6个装有1000mL 水样的烧杯中加入相同剂量的盐酸HCl(或氢氧化钠NaOH)和混凝剂,置于实验搅拌机平台上;
2、启动搅拌机快速搅拌1分钟,转速约300r/min。

随即把其中5个烧杯移到别的搅拌机上,1号烧杯继续以20r/min 转速搅拌20分钟。

其它各烧杯分别用55r/min、90r/min、125r/min、160r/min、200r/min 搅拌20分钟:
3、关闭搅拌机,静置10分钟,分别用50mL 注射针筒抽出烧杯中的上清液(共抽3次约100mL)放入200mL 烧杯中,立即用浊度仪测定浊度(每杯水样测定三次),并记录。

五、实验数据
(一)最佳投药量
原水水温:19°C ;浊度:22.78度;pH:6.25;使用混凝剂种类及浓度:10g/L 的三氯化铁溶液。

表一最佳混凝剂投加量实验记录
(二)最佳pH
原水水温:19°C ;浊度:22.78度; pH :6.25;使用混凝剂种类及浓度:10g/L 的三氯化铁溶液。

表二 最佳 pH 值实验记录
0.00
5.00
10.0015.0020.0025.0030.000
5
10
15
20

余水
浊度(
度)
混凝剂投加量(mg/L)
(三)混凝阶段最佳速度梯度
原水水温:19°C ;浊度:22.78度;pH:6.25;使用混凝剂种类及浓度:10g/L 的
三氯化铁溶液。

表三最佳混凝剂投加量实验记录
以上清液浊度为纵坐标、搅拌速度值为横坐标绘出浊度与G 关系曲线,作出下图
六、实验小结
1、根据表一以及相应的所作图得:水体的最佳投药量为3.8—7.0mg/L ;
2、根据表二及其所作图可知:在相同混凝剂投加量的情况下,混凝的最佳PH值为6.8,混凝的PH值范围为,6.0—8.0
3、根据表三及所作图可知:在最佳投加量及最佳PH的最适搅拌速度范围为70—90r/min
本实验过程中,由于所配置的原水与其他组所用原水不用,即经实验测得所配原水的浊度比其他组的大,以及搅拌仪的搅拌器搅拌速度不一,所以造成实验中矾花的形成时间和混凝效果与其他组之间有很大差异。

在调节水样PH时,由于所要求的PH值在突越曲线中的突越范围内,所以难以把握酸碱的用量,从而造成反复滴定,不仅增加了酸碱消耗量,,而且还耗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