趋肤效应的定量分析

合集下载

趋肤效应的理论研究与解析计算

趋肤效应的理论研究与解析计算

应用菲涅尔公式 (垂直入射时 , θ = 0 , θ ″ = 0 )得 θ 2 ε 1 co s ε θ+ ε θ 1 co s 2 co s

=
2 ε 1
ω μ σ
.
( 1)
ε ε 1 + 2
, (6)
对于欠良导体 ,因其电导率较小 ,有

[收稿日期 ] 2009 - 06 - 15 [基金项目 ]重庆市教育委员会科学技术研究项目 ( KJ051202) . [作者简介 ]石东平 ( 1964 - ) ,男 ,重庆潼南人 ,教授 ,硕士 ,主要从事电磁场理论 、 广义相对论与引力场理论方面的研究 .
18
E″ = E
2 ε 0
ε ε″ 0 +
=
2 ε 0
σ 1 /2 ε ) 0 + ε( 1 + i ω ε
, ( 7)
( 11 )式变为
E ″=
2 E0 1 +
σ ω 2 ε 0
2
+
σ ω ε 2 0
e
-αz
e
i βz -ω t + θ
.
进一步化简为
E″ = E
( 12 ) 2
ε 1 + ε 0
.
( 11 )
值计算方法对新表达式进行检验 . 表 1 是两种不 同趋肤深度表达式的计算结果 . 方法 1 代表旧表 达式的计算结果 ,方法 2 代表新表达式的计算结 果 . 导体的电导率可查阅物理学手册 , 除磁性物 质外 , 磁 导 率 μ≈ μ 0 ,电磁波的频率取 ν ~
10 H z.
10
假设电磁波沿着 z轴方向射入良导体 , 故可以将
2 称为旧表达式 . μ σ ω

趋肤效应

趋肤效应

操作与现象
趋肤效应1.先将高低频率开关打到低频档。 2.接通电源,看到此时支架上的两个小指示灯一样亮。 3.再将高低频率开关打到高频档,注意观察此时支架上的两个小灯泡亮度明显不同。这现象即显示高频电 路导体中间与表面电流密度分布不一样。 4.实验后,关闭电源。
注意事项
实验结束后,注意把高低频率开关打到低频档上。
趋肤效应还可用电磁波向导体中透入的过程加以说明。电磁波向导体内部透入时,因为能量损失而逐渐衰减。 当波幅衰减为表面波幅的倍的深度称为交变电磁场对导体的透入深度。以平面电磁波对半无限大导体的透入为例, 透入深度为方程式中ω为角频率,γ为导体的电导率,μ为磁导率。可见透入深度的大小与这三个量成反比。电磁 波在导体中的波长为2z0,趋肤效应是否显著也可以由导体尺寸与其中电磁波波长的比较来判断。如果导体的厚 度较导体中这一波长大,趋肤效应就显著。
定义
定义
趋肤效应趋肤效应(skin effect)
在计算导线的电阻和电感时,假设电流是均匀分布于它的截面上。严格说来,这一假设仅在导体内的电流变 化率(di/dt)为零时才成立。另一种说法是,导线通过直流(dc)时,能保证电流密度是均匀的。或者电流变 化率很小,电流分布仍可认为是均匀的。对于工作于低频的细导线,这一论述仍然是可确信的。
但在高频电路中,电流变化率非常大,不均匀分布的状态甚为严重。高频电流在导线中产生的磁场在导线的 中心区域感应出最大的电动势。由于感应的电动势在闭合电路中产生感应电流,在导线中心的感应电流最大。因 为感应电流总是在减小原来电流的方向,它迫使电流只限于靠近导线外表面处。效应产生的原因主要是变化的电 磁场在导体内部产生了涡旋电场,与原来的电流相抵消。
趋肤效应
物理学现象
01 定义

rf 趋肤效应公式

rf 趋肤效应公式

rf 趋肤效应公式RF(Radio Frequency)趋肤效应公式是指通过射频能量对皮肤进行治疗的一种技术。

这种技术利用射频能量的热效应,可以促进胶原蛋白的再生和皮肤组织的重塑,从而达到紧致肌肤、改善皱纹和提亮肤色的效果。

射频能量可以渗透到皮肤深层,作用于皮下组织,激活胶原蛋白的增生和再生。

胶原蛋白是皮肤的重要结构蛋白,它能够提供皮肤的弹力和支撑力,但随着年龄增长和外界环境的影响,胶原蛋白的生成逐渐减少,导致皮肤松弛、皱纹增多。

通过RF趋肤效应公式,可以有效改善皮肤问题。

射频能量的加热作用可以刺激皮肤的真皮层,激活胶原蛋白的合成,从而达到紧致肌肤的效果。

此外,射频能量还可以促进皮肤的新陈代谢,加速细胞的更新,使皮肤更加光滑细腻。

同时,射频能量还可以改善皮肤的血液循环,增加皮肤的养分供应,提高皮肤的自我修复能力。

RF趋肤效应公式的治疗过程通常需要多次进行,每次治疗间隔一定的时间,以达到更好的效果。

治疗时,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调整射频能量的强度和频率。

治疗过程一般不会引起明显疼痛或刺激感,患者可以在治疗后立即恢复正常活动。

尽管RF趋肤效应公式可以有效改善皮肤问题,但是并不是适用于所有人。

对于有严重皮肤疾病或患有某些疾病的患者,可能不适合进行RF治疗。

因此,在接受治疗之前,患者应该咨询专业医生的意见,确保自己的身体状况适合进行RF治疗。

总的来说,RF趋肤效应公式是一种安全有效的皮肤治疗技术,可以改善皮肤松弛、皱纹和肤色不均等问题。

然而,每个人的皮肤情况都是不同的,治疗效果可能会有所差异。

因此,在选择RF治疗之前,患者应该充分了解自己的皮肤问题,并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以获得最佳效果。

趋肤效应 集肤效应

趋肤效应 集肤效应

趋肤效应_集肤效应交变电流通过导线时,电流在导线横截面上的分布是不均匀的,导体表面的电流密度大于中心的密度,且交变电流的频率越高,这种趋势越明显,该现象称为趋肤效应(skin effiect),趋肤效应也称集肤效应。

趋肤效应(skin effect),在“GB/T2900.1-2008电工术语基本术语”中定义如下:由于导体中交流电流的作用,靠近导体表面处的电流密度大于导体内部电流密度的现象。

注1:随着电流频率的提高,趋肤效应使导体的电阻增大,电感减小;注2:在更一般的情况下,任何随时间变化的电流都产生趋肤效应。

一、趋肤效应原理趋肤效应实际上是涡流的体现,涡流是电磁感应的一种体现方式,但是,某些文献简单的认为,由于电流流过导体时,导体中心处的磁感应强度大,因电磁感应产生的感应电动势大,根据楞次定理,感应电动势将阻碍电流的变化,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以截面为圆形的长直导线为例,其磁场分布如下图1所示。

图1、截面积为圆形的长直导线内部磁场分布图根据安培环路定理,磁场强度H沿闭合回路的线积分等于闭合回路包含的电流的代数和,与闭合回路之外的电流无关。

均匀材质的导体中,磁感应强度B与磁场强度成正比,选闭合回路为图中所述的各条磁力线,可知,越靠近导体中心,磁力线包围的电流越小,在导体轴线上,磁感应强度为零。

实际上,趋肤效应是涡流效应的结果,如图2所示:图2、涡流与趋肤效应如图,电流I流过导体,在I的垂直平面形成交变磁场,交变磁场在导体内部产生感应电动势,感应电动势在导体内部形成涡流电流i,涡流i的方向在导体内部总与电流I的变化趋势相反,阻碍I变化,涡流i的方向在导体表面总与I的变化趋势相同,加强I变化。

在导体内部,等效电阻变大,而导体表面的等效电阻变小,交变电流趋于在导体表面流动,形成趋肤效应。

趋肤效应使导线通过交变电流的有效截面积减小了,导线的电阻增大了。

趋肤效应下导体的等效电阻变化了,这个等效电阻,称为交流电阻,交流电阻与电流的频率有关,频率越高,交流电阻越大。

趋肤效应及相关

趋肤效应及相关
百科名片
趋肤效应导线内部实际上电流很小,电流集中在临近导线外表的一薄层。结果使它的电阻增加。导线电阻的增加,使它的损耗功率也增加。这一现象称为趋肤效应(skin effect)。
目录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定义
趋肤效应简介
趋肤效应解析
趋肤效应实验实验目的
实验器材
实验原理
实验操作与现象
注意事项
中文名称:趋肤效应 英文名称:skin effect 其他名称:集肤效应 定义:对于导体中的交流电流,靠近导体表面处的电流密度大于导体内部电流密度的现象。随着电流频率的提高,趋肤效应使导体的电阻增大,电感减小。 所属学科:电力(一级学科);通论(二级学科) 本内容由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公布
编辑本段趋肤效应解析
导体中的交变电流在趋近导体表面处电流密度增大的效应。在直长导体的截面上,恒定的电流是均匀分布的。对于交变电流,导体中出现自感电动势抵抗电流的通过。这个电动势的大小正比于导体单位时间所切割的磁通量。以圆形截面的导体为例,愈靠近导体中心处,受到外面磁力线产生的自感电动势愈大;愈靠近表面处则不受其内部磁力线消长的影响,因而自感电动势较小。这就导致趋近导体表面处电流密度较大。由于自感电动势随着频率的提高而增加,趋肤效应亦随着频率提高而更为显著。趋肤效应使导体中通过电流时的有效截面积减小,从而使其有效电阻变大。 趋肤效应还可用电磁波向导体中透入的过程加以说明。电磁波向导体内部透入时,因为能量损失而逐渐衰减。当波幅衰减为表面波幅的e-1倍的深度称为交变电磁场对导体的透入深度。以平面电磁波对半无限大导体的透入为例,透入深度为方程式中ω为角频率,γ为导体的电导率,μ为磁导率。可见透入深度的大小与成反比。电磁波在导体中的波长为2z0,趋肤效应是否显著也可以由导体尺寸与其中电磁波波长的比较来判断。如果导体的厚度较导体中这一波长大,趋肤效应就显著。 对金属零件进行高频表面淬火,是趋肤效应在工业中应用的实例。

趋肤效应的普通物理解释

趋肤效应的普通物理解释

趋肤效应的普通物理解释
湿度变化和人体的趋肤效应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

趋肤效应指的是在相同环境温度条件下,当空气湿度变化时,人们的肤觉可能显示出不同的感受,比如感到炎热,寒冷,闷热,凉爽等等。

它是由人体湿散热不均匀时温度和湿度之间不同的相互作用所致。

具体而言,人体湿散热不均匀是指当空气湿度升高时,空气中的水分会吸收更多的热量,使物质温度上升,有利于人体散热,使人感到温暖;相反,当空气湿度降低时,空气中的水分将放出较多的热量,使物体温度变低,因而人体无法散热,使人感到寒冷。

另外,湿度还会影响人体皮肤表面的反射率,湿度较低时皮肤表面的反射率会升高,即空气中所藏的红外线会反射回人体,使室内热觉得更加强烈;而湿度较高时人体皮肤表面反射率会降低,空气中所藏的红外线会被吸收,因而室内寒感会加重。

此外,空气环境中的水分浓度还会影响人体的热量传输,当空气湿度增加时,水分在空气中的浓度也会增加,使热量在空气中的传输更容易,使环境温度变高,从而让人们感到闷热;而当空气湿度降低时,水分在空气中的浓度变少,使热量在空气中的传递变得不容易,使环境温度变低,从而给人们带来感觉较为凉爽。

总之,空气湿度变化可能会引起人们肤觉的变化,进而产生趋肤效应,这可以由物理解释。

人体湿散热不均匀,湿度影响反射率,水分浓度影响热量传输,都是湿度变化和人体趋肤效应之间的一些普通物理过程。

趋肤效应_集肤效应

趋肤效应_集肤效应

一趋肤效应_集肤效应 交变电流通过导线时,电流在导线横截面上的分布是不均匀的,导体表面的电流密度大于中心的密度,且交变电流的频率越高,这种趋势越明显,该现象称为趋肤效应(skin effiect),趋肤效应也称集肤效应。

趋肤效应( skin effect),在“GB/T 2900.1-2008 电工术语 基本术语”中定义如下: 由于导体中交流电流的作用,靠近导体表面处的电流密度大于导体内部电流密度的现象。

注1:随着电流频率的提高,趋肤效应使导体的电阻增大,电感减小; 注2:在更一般的情况下,任何随时间变化的电流都产生趋肤效应。

与趋肤效应同时存在的还有邻近效应,变频器输出含有丰富的高次谐波,高次谐波电流将在电机的绕组中产生邻近效应和趋肤效应及在铁芯中产生的谐波涡流损耗和谐波磁滞损耗不可忽视。

邻近效应的原理以及相关研究>>>趋肤效应原理 趋肤效应实际上是涡流的体现,涡流是电磁感应的一种体现方式,但是,某些文献简单的认为,由于电流流过导体时,导体中心处的磁感应强度大,因电磁感应产生的感应电动势大,根据楞次定理,感应电动势将阻碍电流的变化,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以截面为圆形的长直导线为例,其磁场分布如下图1所示。

图1、截面积为圆形的长直导线内部磁场分布图 根据安培环路定理,磁场强度H沿闭合回路的线积分等于闭合回路包含的电流的代数和,与闭合回路之外的电流无关。

均匀材质的导体中,磁感应强度B与磁场强度成正比,选闭合回路为图中所述的各条磁力线,可知,越靠近导体中心,磁力线包围的电流越小,在导体轴线上,磁感应强度为零。

实际上,趋肤效应是涡流效应的结果,如图2所示:二三四图2、涡流与趋肤效应 如图,电流I流过导体,在I的垂直平面形成交变磁场,交变磁场在导体内部产生感应电动势,感应电动势在导体内部形成涡流电流i,涡流i的方向在导体内部总与电流I的变化趋势相反,阻碍I变化,涡流i的方向在导体表面总与I的变化趋势相同,加强I变化。

趋肤效应的理解

趋肤效应的理解

趋肤效应导体中的高频电磁场以及由它引起的高频电流向导体表面层上集中的现象。

在均匀导体中,稳恒电流均匀分布在导体内部,沿同一导体横截面上任何一点的电流密度相同。

对于高变电流,电流的分布不再均匀,按近表面处的电流密度将大于导体中心所在处,随着交变电流频率的加大,这种不均匀性将迅速增加,当频率增加到其相应的波长可以和导;趋肤效应是指在高频信号在导线上传输时频率越高信号的传输区域越趋于导线外层的一种物理现象.由于信号频率越高导线能传输信号的表层越薄对信号的衰减也就越大因而导线上信号的传输衰减是随频率的增加而增加的;趋肤效应,是当交变电流通过等离子体时,由于交流电产生的交变磁场会在等离子体内部引起涡流,所以电流密度在等离子体横截面上的分布不再是均匀的,越靠近等离子体表面处电流密度越大,这种现象叫趋肤效应。

趋肤效应使AR离子集中于等离子体表层,形成所谓的中心通道;当高频电流传导时,导体边缘的电阻比导体中心的要小,因而表面传输的高频电流密度最大。

若将导体表面的传输的电流定为1,则所谓趋肤深度是指着这样的深度即在该处所感应的电流密度为导体表面最大值的1/e。

从表面到1/e出这一薄层所感应的电流占整体的63.2%,他所吸收的功率占总体积的86.5%。

这种高频电流流经导体是有趋向于集中导体外表层的现象,称为趋肤效应;趋肤效应对于光源的分析性能极为重要:1.由于趋肤效应所形成的等离子体高温区呈环形,试样气溶胶可以从环形中心进入等离子体2.由于中心通道进样的等离子体光源,试样气溶胶处于ICP的高温区域,有利于试样的原子化和谱线激发,可获得较高的谱线强度。

3.试样气溶胶从等离子体中心通道穿过,不会很快逸散到等离子体外,在等离子体中又较长的停留时间。

同时不会再等离子体外形成试样原子的冷凝蒸汽层,降低了光源的自吸收,增加标准曲线的线性动态范围。

4.中心信道进样类似于间接加热方式。

ICP焰炬像一个圆形的管式电炉一样,中心是受热区和被加热物,周围是加热区,这种加热方式使得加热区组分的变化对受热区的试样影响较小,降低了光源的基体效应;在ICP中高频感应电流基于磁力线的作用而使电流在导体中分布是不均匀的,绝大部分电流流经导体的外圈,其趋肤深度就是电流值下降至其表面最大电流值的1/e(36.8%)时距表面层的距离.其趋肤深度S=1/根号PIfμδf-----高频电源的频率(Hz)μ------磁导率(H/cm)对气体μ=1δ----气体电导率(S/cm)由以上公式可以看出频率增高则趋附层变薄即环形电流中心孔径增大,因此较高的电源频率有利形成等离子体中心通道趋肤效应:高频电流在导体上传输时,由于导体的寄生分布电感的作用,使导线的电阻从中心向表面沿半径以指数的方式减少,因此高频电流的传导主要通过电阻较小的表面一层,这种现象称为趋肤效应。

趋肤效应——精选推荐

趋肤效应——精选推荐

趋肤效应对于每个电⽓参数,必须考虑其数值有效时的频率范围。

传输线的串联电阻也不例外。

与其他参数⼀样,它也是频率的函数。

图4.10画出了RG-58/U和等效串联电阻与频率的函数曲线。

图中采⽤对数坐标轴。

图4.10以相同的坐标轴绘出了感抗WL的曲线。

当频率低于W=R/L时,电阻超过感抗,电缆表现为⼀个RC传输线。

当频率⾼于W=R/L时,电缆是⼀个低损耗传输线。

当频率⾼于0.1MHZ时,串联电阻开始增⼤。

这导致更多的衰减,但相位保持线性。

这种电阻的增加称为趋肤效应(SKIN EFFECT)。

传播因数的实部和虚部((R+JWL)(JWC))1/2在图4.11中绘出,损耗单位为标培,相位单位为RAD(弧度)。

1奈培等于8.69DB的损耗。

图中显⽰了RC区域、固定衰减区域和趋肤效应区域。

如图所⽰,相对于RC区域和趋肤效应区域,低损耗区域⾮常窄。

是什么导致了趋肤效应,它与导体外表层有什么关系呢?1、趋肤效应的机理在低频时,电流在导体内部的分布密度是均匀的。

从导线的截⾯图看,中⼼和边缘区域电流的流量是相同的。

在⾼频时,导线表⾯的电流密度变⼤,⽽中⼼区域⼏乎没有电流流过。

电流分布的变化如图4.12所⽰,低频时电流均匀地填满整个导线,⾼频时电流只从接近导线表⾯的地⽅流过。

为了形象地证明⾼频条件下电流的分布,⾸先假设导线纵向切成多层同⼼的长管,就像树桩上的年轮。

⾃然对称的形状可以阻⽌电流在环间流动,所以必须⽆误差地切割,所有电流绝对平⾏于导线的中⼼轴。

现在导线被切成许多环,我们可以分别考虑每个环的电感。

靠近中⼼的环,像长⽽薄的管道,⽐外部的环有更⼤的电感。

我们知道,在⾼频条件下,电流将从电感更低的通路流过。

因此,⾼频条件下可以预计从外环通路流过的电流⽐内环更多。

实际上正是如此。

在⾼频条件下,绝⼤多数的电流聚集在靠近导体的外表⾯。

趋肤效应的作⽤⼒甚⾄⽐仅仅基于各个环管电感的预测作⽤更显著,实际上,环管间的互感也迫使电流紧贴着导线的外表⾯流过。

趋肤效应

趋肤效应

趋肤效应科技名词定义中文名称:趋肤效应英文名称:skin effect其他名称:集肤效应定义:对于导体中的交流电流,靠近导体表面处的电流密度大于导体内部电流密度的现象。

随着电流频率的提高,趋肤效应使导体的电阻增大,电感减小。

应用学科:电力(一级学科);通论(二级学科)以上内容由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公布趋肤效应导线内部实际上电流很小,电流集中在临近导线外表的一薄层。

结果使它的电阻增加。

导线电阻的增加,使它的损耗功率也增加。

这一现象称为趋肤效应(skin effect)。

目录4.实验操作与现象5.注意事项趋肤效应校正展开定义趋肤效应简介趋肤效应解析趋肤效应实验1.实验目的2.实验器材3.实验原理4.实验操作与现象5.注意事项趋肤效应校正展开编辑本段定义趋肤效应skin effect在计算导线的电阻和电感时,假设电流是均匀分布于他的截面上。

严格说来,这一假设仅在导体内的电流变化率(di/dt)为零时才成立。

另一种说法是,导线通过直流(dc)时,能保证电流密度是均匀的。

但只要电流变化率很小,电流分布仍可认为是均匀的。

对于工作于低频的细导线,这一论述仍然是可确信的。

但在高频电路中,电流变化率非常大,不均匀分布的状态甚为严重。

高频电流在导线中产生的磁场在导线的中心区域感应出最大的电动势。

由于感应的电动势在闭合电路中产生感应电流,在导线中心的感应电流最大。

因为感应电流总是在减小原来电流的方向,它迫使电流只限于靠近导线外表面处。

这样,趋肤效应应使导线型传输线在高频(微波)时效率很低,因为信号沿它传送时,衰减很大。

对金属零件进行高频表面淬火,是趋肤效应在工业中应用的实例。

编辑本段趋肤效应简介趋肤效应亦称为“集肤效应”。

趋肤效应课件交变电流(alternating electric current, AC)通过导体时,由于感应作用引起导体截面上电流分布不均匀,愈近导体表面电流密度越大。

这种现象称“趋肤效应”。

趋肤效应——精选推荐

趋肤效应——精选推荐

趋肤效应 交变电流通过导线时,电流在导线横截⾯上的分布是不均匀的,导体表⾯的电流密度⼤于中⼼的密度,且交变电流的频率越⾼,这种趋势越明显,该现象称为趋肤效应(skin effiect),趋肤效应也称集肤效应。

趋肤效应( skin effect),在“GB/T 2900.1-2008 电⼯术语 基本术语”中定义如下: 由于导体中交流电流的作⽤,靠近导体表⾯处的电流密度⼤于导体内部电流密度的现象。

注1:随着电流频率的提⾼,趋肤效应使导体的电阻增⼤,电感减⼩; 注2:在更⼀般的情况下,任何随时间变化的电流都产⽣趋肤效应。

与趋肤效应同时存在的还有邻近效应,变频器输出含有丰富的⾼次谐波,⾼次谐波电流将在电机的绕组中产⽣邻近效应和趋肤效应及在铁芯中产⽣的谐波涡流损耗和谐波磁滞损耗不可忽视。

邻近效应的原理以及相关研究>>>⼀趋肤效应原理 趋肤效应实际上是涡流的体现,涡流是电磁感应的⼀种体现⽅式,但是,某些⽂献简单的认为,由于电流流过导体时,导体中⼼处的磁感应强度⼤,因电磁感应产⽣的感应电动势⼤,根据楞次定理,感应电动势将阻碍电流的变化,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以截⾯为圆形的长直导线为例,其磁场分布如下图1所⽰。

图1、截⾯积为圆形的长直导线内部磁场分布图 根据安培环路定理,磁场强度H沿闭合回路的线积分等于闭合回路包含的电流的代数和,与闭合回路之外的电流⽆关。

均匀材质的导体中,磁感应强度B与磁场强度成正⽐,选闭合回路为图中所述的各条磁⼒线,可知,越靠近导体中⼼,磁⼒线包围的电流越⼩,在导体轴线上,磁感应强度为零。

实际上,趋肤效应是涡流效应的结果,如图2所⽰:图2、涡流与趋肤效应 如图,电流I流过导体,在I的垂直平⾯形成交变磁场,交变磁场在导体内部产⽣感应电动势,感应电动势在导体内部形成涡流电流i,涡流i的⽅向在导体内部总与电流I的变化趋势相反,阻碍I变化,涡流i的⽅向在导体表⾯总与I的变化趋势相同,加强I变化。

趋肤效应的定量分析

趋肤效应的定量分析





三、结果讨论
1、平面波解 设电磁波沿 z 轴方向传播,波矢量 k ( j )ez ,则导电介质中的电磁波解为:
E ( z, t ) E0 exp{ z}exp{ j (t z )} 1 1 H ( z, t ) ez E0 exp{ z}exp{ j (t z )} ez E0 exp{ z}exp{ j (t z )}
疑问
这种说法只是对现象的一种解释而非严格的推导。不过书上指出 了理论分析的方向,应当求解电磁场方程组。一些参考书上仅仅作为 结论给出了电流密度随深度变化的公式
j j0 expd / dS
其中把 d S 称为趋肤深度。这个结果形式非常简单。那么它是如何 得到的呢?下面我们将就这个问题展开一些定量的讨论。
二、模型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析
如果从电磁场的观点来看交变 电流, 它实际上是空间电磁波进入导 体传播的结果。 因此我们分析的出发 点是电磁波在导电介质内的传播理 论。 如右图, 半无限导体在 z 0 区 域, 沿 z 方向传播的电磁波其电场方 向为 x 方向,激发此方向上的电流。
导电介质中的电磁波(数学推导)
电 磁 波 的 解
E (r , t ) E0 exp{j (t k r )} H (r , t ) 1 1 E kE j k
E (r , t ) E0 exp{ j (t k r )} H (r , t ) 1 1 E kE j k
趋肤效应的定量分析
作者:电子工程与信息科学系 杨非 PB05210195 彭洪畅 PB05210213 指导老师:朱弘
CONTENTS
一、引言 二、模型分析 电磁波在导电介质中传播理论:物理模型及数学 分析。 三、结果讨论 良导体的情况 :能量耗散和趋肤效应电阻。 四、结论

趋肤效应

趋肤效应

趋肤效应目录趋肤效应简介趋肤效应解析趋肤效应实验趋肤效应校正 skin effect 定义 在计算导线的电阻和电感时,假设电流是均匀分布于他的截面上。

严格说来,这一假设仅在导体内的电流变化率(di/dt)为零时才成立。

另一种说法是,导线通过直流(dc)时,能保证电流密度是均匀的。

但只要电流变化率很小,电流分布仍可认为是均匀的。

对于工作于低频的细导线,这一论述仍然是可确信的。

但在高频电路中,电流变化率非常大,不均匀分布的状态甚为严重。

高频电流在导线中产生的磁场在导线的中心区域感应最大的电动势。

由于感应的电动势在闭合电路中产生感应电流,在导线中心的感应电流最大。

因为感应电流总是在减小原来电流的方向,它迫使电流只限于靠近导线外表面处。

这样,导线内部实际上没有任何电流,电流集中在临近导线外表的一薄层。

结果使它的电阻增加。

导线电阻的增加,使它的损耗功率也增加。

这一现象称为趋肤效应(skin effect)。

趋肤效应应使导线型传输线在高频(微波)时效率很低,因为信号沿它传送时,衰减很大。

[编辑本段]趋肤效应简介 趋肤效应 亦称为“集肤效应”。

交变电流(alternating electric current, AC)通过导体时,由于感应作用引起导体截面上电流分布不均匀,愈近导体表面电流密度越大。

这种现象称“趋肤效应”。

趋肤效应使导体的有效电阻增加。

频率越高,趋肤效应越显著。

当频率很高的电流通过导线时,可以认为电流只在导线表面上很薄的一层中流过,这等效于导线的截面减小,电阻增大。

既然导线的中心部分几乎没有电流通过,就可以把这中心部分除去以节约材料。

因此,在高频电路中可以采用空心导线代替实心导线。

此外,为了削弱趋肤效应,在高频电路中也往往使用多股相互绝缘细导线编织成束来代替同样截面积的粗导线,这种多股线束称为辫线。

在工业应用方面,利用趋肤效应可以对金属进行表面淬火。

交变磁场会在导体内部引起涡流,电流在导体横截面上的分布不再是均匀的,这时,电流将主要地集中到导体表面。

趋肤效应

趋肤效应

趋肤效应发布时间:2010-6-25 发布人:21世纪电子网对于每个电气参数,必须考虑其数值有效时的频率范围。

传输线的串联电阻也不例外。

与其他参数一样,它也是频率的函数。

图4.10画出了RG-58/U和等效串联电阻与频率的函数曲线。

图中采用对数坐标轴。

图4.10以相同的坐标轴绘出了感抗WL的曲线。

当频率低于W=R/L时,电阻超过感抗,电缆表现为一个RC传输线。

当频率高于W=R/L 时,电缆是一个低损耗传输线。

当频率高于0.1MHZ时,串联电阻开始增大。

这导致更多的衰减,但相位保持线性。

这种电阻的增加称为趋肤效应(SKIN EFFECT)。

传播因数的实部和虚部((R+JWL)(JWC))1/2在图4.11中绘出,损耗单位为标培,相位单位为RAD(弧度)。

1奈培等于8.69DB的损耗。

图中显示了RC区域、固定衰减区域和趋肤效应区域。

如图所示,相对于RC区域和趋肤效应区域,低损耗区域非常窄。

是什么导致了趋肤效应,它与导体外表层有什么关系呢?1、趋肤效应的机理在低频时,电流在导体内部的分布密度是均匀的。

从导线的截面图看,中心和边缘区域电流的流量是相同的。

在高频时,导线表面的电流密度变大,而中心区域几乎没有电流流过。

电流分布的变化如图4.12所示,低频时电流均匀地填满整个导线,高频时电流只从接近导线表面的地方流过。

为了形象地证明高频条件下电流的分布,首先假设导线纵向切成多层同心的长管,就像树桩上的年轮。

自然对称的形状可以阻止电流在环间流动,所以必须无误差地切割,所有电流绝对平行于导线的中心轴。

现在导线被切成许多环,我们可以分别考虑每个环的电感。

靠近中心的环,像长而薄的管道,比外部的环有更大的电感。

我们知道,在高频条件下,电流将从电感更低的通路流过。

因此,高频条件下可以预计从外环通路流过的电流比内环更多。

实际上正是如此。

在高频条件下,绝大多数的电流聚集在靠近导体的外表面。

趋肤效应的作用力甚至比仅仅基于各个环管电感的预测作用更显著,实际上,环管间的互感也迫使电流紧贴着导线的外表面流过。

趋肤效应趋肤效应的影响

趋肤效应趋肤效应的影响
f 2 (mm) f
细线的股数为:
D N 2 Df
2
例如,电流 I = 10A,电流密度J = 5.66A/mm2,单股导线的直径为: D =2 x
I =1.50mm J
导线的直流电阻最为:Rdc =0.01 x L (*Rdc = ρ x [ 1 + k x ( T -20 ) ] x L / S; ρ 铜=0.01749Ωm/mm2;k 是导体材料随温度的变化系数,为0.00393) 当电流频率 f = 100kHz时,趋肤效应深度:d =
结论: 用1 根1.50mm直径的圆铜线,传送100kHz 10A电流时, 电流密度是直流的2.085倍,交流电阻是直流电阻的2.1 倍,交流损耗也是直流损耗的2.1倍;使用13根0.42mm 直径的圆导线并联来代替1.50mm的单根导线时,交流电 阻,电流密度,交流损耗和直径1.50mm的导线的直流电 阻,直流电流密度和损耗相当。
如图所示,当导体通过高频电流i时,变化的电流就要在导 体内和导体外产生变化的磁场(图中1-2-3和4-5-6)垂直于电 流方向。根据电磁感应定律,高频磁场在导体内沿长度方向的 两个平面L和N产生感应电动势。此感应电势在导体内沿长度方 向产生的涡流(a-b-c-a和d-e-f-d)阻止磁通的变化。可以看到涡 流的a-b和e-f边与主电流O-A方向一致,而b-c边和d-e边与O-A 相反。这样的主电流和涡流之和在导体表面加强,越向导线中 心越弱,电流趋向于导体表面。这就是趋肤效应。


f
(cm)
一般磁性元件的线圈温度高于20℃。在导线温度100℃时, ρ 100=2.3×10-6 Ω /cm,穿透深度:
7.65 (cm) f
降低趋肤效应的方法

趋肤效应的定量分析

趋肤效应的定量分析

p
'(t)

1 2
bcE02
(1 cos 2t sin 2t) p(t) 2
这个结果是在意料之中的。从能量守恒的角度看,电磁波的能量输入在 导体内没有其他的形式的能量转化,只能是完全变成焦耳热。这样我们得到 了关于能量耗散的结论:
p(t)

1 2
bcE02
(1 cos 2t sin 2t) 2
域,t 时刻的瞬时功率输入
为:
p(t) bc[S(0,t) S(,t)]
1 bc E02 cos(t z) cos(t z ) 2

1 2
bcE02
(1 cos 2t sin 2t) 2
注:值得注意的是流入的能流密度取为 S(+0)而非简单的 S(0)。事实上我
j j0 expd / dS
其中把 d S 称为趋肤深度。这个结果形式非常简单。那么它是如何 得到的呢?下面我们将就这个问题展开一些定量的讨论。
二、模型分析
如果从电磁场的观点来看交变 电流,它实际上是空间电磁波进入导 体传播的结果。因此我们分析的出发 点是电磁波在导电介质内的传播理 论。
其中定义复介电常数



j

1
j


由于复介电常数的引入,我们得到了与自由空间相同形式的麦克斯韦方程组,因
此它的解也应与我们熟悉的自由空间电磁波的解有相同形式。
比较自由空间导电介质空间的电磁场方程
自由空间


2 E k2 E 0


k

导电介质空间


1

电动力学课程论文趋肤效应

电动力学课程论文趋肤效应

趋肤效应摘要:趋肤效应是一种电流集中在导线外表薄层的现象,对于高频电磁波,电磁场以及和它相互作用的高频电流仅集中于表面很薄的一层内,这种现象称为趋肤效应。

趋肤效应结果使导体的电阻增加,使它的损耗功率也增加。

在实际应用中,一般要消除趋肤效应带来的影响。

关键字:趋肤效应、电磁波、电磁场我们知道,电磁场在迅变情况下以波动形式存在。

变化着的电场和磁场互相激发,形成在空间中传播的电磁波。

电磁场的波动方程为012222=∂∂-∇t E c E 012222=∂∂-∇t B c B (1) 波动方程的解包括各种形式的电磁波。

在介质中,由于色散不能够推导出E 和B 的一般波动方程。

而对于以一定频率作正弦震荡的波称为时谐波,时谐波可以表示为t i ex E t x E ω-=)(),( 在时谐情况下电磁波的基本方程变为 022=+∇E k E0=⋅∇EE i B ⨯∇-=ω (2) 方程(2)称为亥姆霍兹方程,其中εμω=k ,亥姆霍兹方程的解有很多,最基本的解是平面电磁波,时谐平面电磁波的表达式为x i e E x E k 0)(= (3)电磁波在真空和绝缘介质内部传播,没有能量消耗,电磁波可以无衰减地传播。

研究导体中的电磁波时发现,在导体内部的电磁波是一种衰减波,在导体中电磁波的表达式为)-·β(·0),(t x i x a e e E t x E ω-=εμωαβ222=-ωμσβα=2 (4)由此式可见,波矢量k 的实部β描述波的传播的相位关系,虚部a 描述波幅的衰减。

由于有衰减因子,电磁波只能透入导体表面薄层内,主要在到同一以外的空间或介质中传播,在导体表面上,电磁波与导体中的自由电荷相互作用,引起导体表层上上出现电流。

在导体中, 当电磁波的频率满足ω< σετ=,导体就可以看作是良导体,对于良导体,在(4)式中αβk i +=,由此得 2αμωσβ== (5)波幅降至1/e 的传播距离称为穿透深度αδ1=,可以看出穿透深度与电导率σ及频率的平方根成反比。

趋肤效应_集肤效应

趋肤效应_集肤效应

趋肤效应_集肤效应交变电流通过导线时,电流在导线横截面上的分布是不均匀的,导体表面的电流密度大于中心的密度,且交变电流的频率越高,这种趋势越明显,该现象称为趋肤效应(skin effiect),趋肤效应也称集肤效应。

趋肤效应(skin effect),在“GB/T2900.1-2008电工术语基本术语”中定义如下:由于导体中交流电流的作用,靠近导体表面处的电流密度大于导体内部电流密度的现象。

注1:随着电流频率的提高,趋肤效应使导体的电阻增大,电感减小;注2:在更一般的情况下,任何随时间变化的电流都产生趋肤效应。

一、趋肤效应原理趋肤效应实际上是涡流的体现,涡流是电磁感应的一种体现方式,但是,某些文献简单的认为,由于电流流过导体时,导体中心处的磁感应强度大,因电磁感应产生的感应电动势大,根据楞次定理,感应电动势将阻碍电流的变化,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以截面为圆形的长直导线为例,其磁场分布如下图1所示。

图1、截面积为圆形的长直导线内部磁场分布图根据安培环路定理,磁场强度H沿闭合回路的线积分等于闭合回路包含的电流的代数和,与闭合回路之外的电流无关。

均匀材质的导体中,磁感应强度B与磁场强度成正比,选闭合回路为图中所述的各条磁力线,可知,越靠近导体中心,磁力线包围的电流越小,在导体轴线上,磁感应强度为零。

实际上,趋肤效应是涡流效应的结果,如图2所示:图2、涡流与趋肤效应如图,电流I流过导体,在I的垂直平面形成交变磁场,交变磁场在导体内部产生感应电动势,感应电动势在导体内部形成涡流电流i,涡流i的方向在导体内部总与电流I的变化趋势相反,阻碍I变化,涡流i的方向在导体表面总与I的变化趋势相同,加强I变化。

在导体内部,等效电阻变大,而导体表面的等效电阻变小,交变电流趋于在导体表面流动,形成趋肤效应。

趋肤效应使导线通过交变电流的有效截面积减小了,导线的电阻增大了。

趋肤效应下导体的等效电阻变化了,这个等效电阻,称为交流电阻,交流电阻与电流的频率有关,频率越高,交流电阻越大。

电流的趋肤效应___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电流的趋肤效应___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电流的趋肤效应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 引言:1.1 概述在电磁学领域中,电流的趋肤效应是一种重要的物理现象。

当交变电流通过导体时,由于磁场的作用,电流会在导体表面形成一个类似于“皮肤”的分布,这种现象称为趋肤效应。

趋肤深度与导体材料、频率和电流密度等因素有关,对于高频交变电流尤为明显。

1.2 背景信息电流的趋肤效应不仅在理论物理学中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在实际工程中也有广泛的应用。

通过充分理解电流的趋肤效应原理和特点,可以更好地设计和优化各种电路和设备,并提高其性能和效率。

1.3 研究意义深入研究电流的趋肤效应对于改善能源传输、无损检测技术、工业加热与焊接等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探索其基本原理和机制,可以为相关领域提供更科学合理的解决方案,并推动技术进步和产业发展。

2. 电流的趋肤效应原理:2.1 定义和基本概念电流的趋肤效应是指当交变电流通过导体时,电流主要分布在导体表面附近,而深层部分的电流密度迅速减小至很小的数值的现象。

这种现象是由于导体内部感应出相互抵消的涡流,使得整个导体内部只有少量电流能够通过。

2.2 形成机制当交变电流通过导体时,原初产生的磁场会刺激导体内感应出涡流。

这些涡流在导体内部形成并阻碍了除了表面以外其他位置的电流传输。

由于涡流越靠近表面处于高密度状态,所以大多数电流集中在导体表面周围,形成所谓的“趋肤”效应。

2.3 物理解释根据麦克斯韦方程组和洛伦茨力定律,在交变磁场中运动带电粒子(即导体内自由电子)会受到感生电场及洛伦茨力作用而发生运动。

这样一来就会形成一个新的阻碍条件,使得整个导体对于穿过它的交变电流呈现出一种“挤压”的现象,将大部分电流推向表面。

因此,了解和掌握电流的趋肤效应原理对于提高交变电路及设备的设计、效率和性能具有重要意义。

3. 应用领域与实际案例分析:电流的趋肤效应在各个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其中,以下是一些实际案例分析:3.1 电力输送中的应用:在电力输送系统中,电流的趋肤效应被广泛应用于减小导线损耗和提高传输效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j j0 expd / dS
其中把 d S 称为趋肤深度。这个结果形式非常简单。那么它是如何 得到的呢?下面我们将就这个问题展开一些定量的讨论。
二、模型分析
如果从电磁场的观点来看交变 电流,它实际上是空间电磁波进入导 体传播的结果。因此我们分析的出发 点是电磁波在导电介质内的传播理 论。
我们开始时提出的证明目的 J J0 exp{z /}。所不同的是这里要考虑时变部
分。(2)式很重要,是我们进一步的定量讨论的基础。
(1)电磁波传播过程中的能量耗散
先从能流密度角度分析。根据(1)式,玻印廷矢量:
S(z,t) E H
E0 exp zcos(t z)
导体中产生涡旋电场从而生成涡流 i,方向如图 所示。在表面附近 I0 与 i 是同向的(加强),而 在轴线附近与 i 反向(部分抵消)。所以导体的
横截面上电流密度的分布是边缘大于中心。这 被形象地称为“趋肤效应”。
疑问
这种说法只是对现象的一种解释而非严格的推导。不过书上指出 了理论分析的方向,应当求解电磁场方程组。一些参考书上仅仅作为 结论给出了电流密度随深度变化的公式
j
k

三、结果讨论
1、平面波解
设电磁波沿 z 轴方向传播,波矢量 k ( j)ez ,则导电介质中的电磁波解为:
E(z,t) E0 exp{ z}exp{ j(t z)}
H (z, t)
1
ez
E0
exp{ z}exp{ j(t
z)}
其中定义复介电常数



j

1
j


由于复介电常数的引入,我们得到了与自由空间相同形式的麦克斯韦方程组,因
此它的解也应与我们熟悉的自由空间电磁波的解有相同形式。
比较自由空间导电介质空间的电磁场方程
自由空间


2 E k2 E 0


k

导电介质空间
们考虑
S(-0)














S (0)

1 2
E02
,与
S (0)

1 2
E02
是不同的,即 S 在界面发生了跃变。这是电磁波在界面部分
CONTENTS
一、引言 二、模型分析
电磁波在导电介质中传播理论:物理模型及数学 分析。 三、结果讨论 良导体的情况 :能量耗散和趋肤效应电阻。 四、结论
一、引言
在普通物理的电磁感应相关部分中,用涡流 观点定性地解释了趋肤效应的产生原因。
当导体中通有时变的电流 I 时,在它周围
产生变化的环形磁场。根据法拉第定律,将在
复波数的物理意义:实部 与自由空间的波数有相同意义,描述空间
相位分布;虚部 是导电介质的特征量,描述电磁波强度(振幅)的分布,
并且这分布是呈指数衰减的。
2、良导体的具体情况
对一般良导体,有 1。事实上这个式子是良导体的一个广泛的定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于
是有下面的近似:
1




2
2 E k2 E 0
k

E(r,t) E0 exp{ j(t k r)}
磁 波
H (r,t) 1 E 1 k E
j
k



E(r,t) E0 exp{ j(t k r)}
H (r,t) 1 E 1 k E
1
ez
E0
exp{ z}exp{ j(t

z
)}
(1)
不难确定这些常数(显然 、 >0):



1
2
1
2
1
1
2


2

1



1
2

1
2
2 1
2
域,t 时刻的瞬时功率输入
为:
p(t) bc[S(0,t) S(,t)]
1 bc E02 cos(t z) cos(t z ) 2

1 2
bcE02
(1 cos 2t sin 2t) 2
注:值得注意的是流入的能流密度取为 S(+0)而非简单的 S(0)。事实上我
1
2

1


2
2 1




, 2


1



2


1 4



, 1 arctan 45

2

一般资料上定义趋肤深度 :场的幅度衰减为表面的 e1 所传播的距离,则
1 2
如右图,半无限导体在 z 0 区 域,沿 z 方向传播的电磁波其电场方 向为 x 方向,激发此方向上的电流。
导电介质中的电磁波(数学推导)
由介质中的麦克斯韦方程组(复数形式):
E j H H J j E
及欧姆定律的微分形式:
可以变换为:
J E,
E j H H j E ,


1
ez
E0
exp{ z}cos(t
z
)

ezE02 exp{2 z}cos(t z) cos(t z )
由 S 的物理意义,流入的
能流密度为 S( +0),流出的
S(z), 那 么 在 平 面 导 体 上
0 x b,0 y c,0 z 的 区
要注意的是,对良导体,趋肤深度 一般是很小的,例如铜,在频率为106 Hz 的交流
下, 6.37105m 。
根据式(1),结合欧姆定律,我们得到电流密度分布:
J (z,t) J0 exp{ z }exp{ j(t z)}
(2)
如果我们把(2)中的 J0 exp{ j(t z)}作为复振幅 J0 ,那么式(2)就变成


1


2


1 4


exp{ j
1 2
arctan

}
(这里
是复数,
为其幅角)
于是我们可以作出导 电介质中的电磁波波形示意 图(如右图)。

与自由空间的平面电

磁波不同之处在于:
1) 电场、磁场不同相位;
2) 电场、磁场的振幅在传播方向上衰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