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组织复习
信息组织复习资料

信息组织复习资料1.文献著录标准:名解:国家或国际范围内,对文献著录的原则、内容、格式等作出具有一定约束力的规范。
目前国际上影响最大,使用最广泛的著录标准有ISBD和AACR.2.文献标引:信息资源的标引,也称文献标引,是指分析文献的内容属性以及相关外表属性,并用特点语言表达分析出的属性或特征,从而赋予文献检索标识的过程。
两个环节:1.主题分析2.转换标识3.先组式语言,后组式语言:依标识组合时间的先后,可将标引语言分为先组式语言、后组式语言、散组式语言。
先组式语言是指标识在编表时(标引前)就已组合好,标引或检索时不必或较少进行组配的标引语言;后组式语言是指标识主要供组配使用。
而且标引时不将标识组配在一起,到检索时才将标识组配起来的标引语言;散组式语言是指标识主要供组配使用,而且标引时就要表达主题概念的若干个标识组配在一起的标引语言。
4.信息组织的阶段及划分?按职能把信息组织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 a.清册职能时期 b.查检职能时期 c.组织职能时期按组织对象把信息组织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 a.文献组织阶段 b.信息组织阶段c.知识组织阶段。
5.语义信息组织方法:(1)分类组织法(2)主题组织法语用信息组织方法:(1)权重值组织法(2)概率组织法P24判断目前的组织方法属于语义还是语用组织方法。
6.网络信息环境对传统信息组织方式的冲击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1)信息量剧增以及信息传递速度的加快(2)信息种类增多,数据库成分复杂化,过去主要适用于文本信息的信息组织方法已不敷使用(3)用户成分发生很大变化,用户要求信息组织方式的透明化,易用化。
(4)网络信息资源共享要求信息组织标准化、兼容化。
7 .a.一次信息:①超文本方法②自由文本方法③主页方式b.二次信息:①搜索引擎方法②主题树方法8.主题树方法组织信息资源的优点:a.主题树屏蔽了网络资源系统相对于用户的复杂性,提供了一个基于树浏览的简单易用的网络信息检索与利用界面b.信息检索由用户按照规定的范畴分类系,逐级查看,按图索骥,目的性强,查准率高.c.采用树型目录结构诅咒信息资源,具有严密的系统性和良好的可扩充性.9.下位类:经过一次划分所形成的一系列概念称为子类或下位类上位类:被划分的类称为母类或上位类。
信息资源组织与管理第02章复习题(陈庄)

一、不定项选择题1.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最小的不可分的信息单位的是()A. 信息元素B. 信息块C. 数据元素D. 数据项2. 下列选项中属于信息元素的是()A. 简历B. 船C. 受奖情况D. 天河轮3. 下列国家标准中,按线分类法建立起来的是()A.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B. 《国名经济行业分类与代码》C. 《职业分类与代码》D. 《干部职务名称代码》E. 《人的性别代码》4. 数字化字母顺序码的优点是()A. 能表示一定的信息属性或特征,易于添加B. 容易归类,便于检索C. 代码结构简单,容量大,便于计算机汇总D. 类目组合比较灵活,适于机器处理5. 进行编码校验的方法很多,下列方法中属于校验方法的是()A. 一次平滑指数法B. 一次平均移动法C. 算数级数法D. 质数法E. 几何级数法二、判断题1. 信息元素是最小的信息单位,是一个不加修饰的名称。
()2. 代码是一个或一组有序的易于计算机识别与处理的符号,图像和视频也是一种代码。
()3. 信息分类是信息资源组织的前提和关键。
()4. 我国《干部职务名称代码》(GB/T 12403-1990)是采用线分类法进行编制的。
()5. 层次码的优点是能明确表明编码对象的类别,有严格的隶属关系。
代码结构简单,容量大,便于计算机汇总。
()三、简答题1. 说明信息分类与信息编码的意义与作用。
2. 说明信息分类的方法及其各自的优缺点。
3. 说明信息编码的类型。
4. 设原码为32467,试根据算术级数法、几何级数法和质数法计算该码的校验码(取模11)。
信息组织期末复习整理资料 最终完整版

信息组织复习资料第一章信息组织引论1、信息组织:信息组织是对信息资源对象进行收集、加工、整合、存储使之有序化、系统化的过程。
组织信息的目的是为了检索信息、利用信息。
2、信息组织的诞生与发展:(1)按职能划分信息组织发展阶段1)清册职能时期2)查检职能时期3)组织职能时期(2)按组织对象划分信息组织发展阶段1)文献组织阶段2)信息组织阶段3)知识组织阶段3、信息组织的理论基础(P8)1)系统论a)系统是处于一定相互关系中并与环境发生关系的各组成部分的总体b)整体大于部分之和2)耗散结构理论a)一种自组织结构b)系统内各组成部分有强烈的相互作用c)相互影响、制约,与环境发生交互d)使自身保持稳定,动态有序的活结构3)协同论a)海尔曼·哈克4、信息组织的方法基础(P9)1)语言学a)一种符号系统(形式和内容)b)词(词组)词形、发音、语义、语用2)逻辑学a)形式逻辑b)数理逻辑c)辩证逻辑3)知识分类学a)信息资源的知识分类b)知识分类体系(图书馆图书分类)5、自动分类标引(P15):是指由计算机代替人工对文献信息进行分类,赋予其分类标识,以描述文献主题内容的活动。
分为:1)自动归类自动归类是指先分析待分类对象中的特征,将其与各种类别中对象具有的共同特征进行比较,再将待分类对象归入特征最近的一类并赋予其相应的分类号。
自动归类根据使用的技术通常分为基于词的自动分类(词典法)和基于专家系统的自动分类(知识法)。
2)自动聚类自动聚类是指从待分类对象中提取特征,再将提取的全部特征进行比较并按一定原则将具有相同或相近特征的对象定为一类,设法使各类中包含的对象大体相等。
一般是在语词共现的基础上,通过词频统计和相似性比较加以聚类的。
6、自动主题标引技术(P16):自动主题标引是指由计算机自动确定语词标识来表达信息资源主题的过程,包括1)自动抽词标引:是指直接从原文中抽取词或者短语作为标引词来描述信息资源的主题内容。
信息组织期末复习资料

信息检索需求的多样化(1)文献检索:是以文献为检索对象的信息检索。
它为用户提供的是与用户的信息需求相关的文献信息,它的目的是相关文献的出处和收藏处所。
文献检索的结果是提供与课题相关的数篇文献的线索或原文,供用户参考.(2)数据检索:是以数值和图表形式表示的数据为检索对象的信息检索。
数据检索是一种确定性检索.(3)事实检索:是以从文献中抽取的事项为检索内容的信息检索。
信息标引:就是对信息内容进行分析并充分而有效地予以揭示。
揭示信息的内容是检索信息、利用信息的前提条件。
从学科属性揭示信息内容就是分类标引,从主题特征揭示信息内容就是主题标引。
准确标引信息要求准确的内容分析,否则就会出现错误标引。
信息系统组织:信息通过特征描述和内容揭示,获得了表示信息的标识,但这只是针对某一文献和信息单元的,把这些信息有序地组织起来才完成了信息组织的过程,这个过程就是信息系统组织。
信息系统组织是把描述和标引的信息实体和信息记录组织成一个有序的系统。
一、信息组织方法:(一)按组织对象分:文献实体组织与信息内容组织(二)按信息组织的层次分:语法信息组织、语义信息组织与语用信息组织(三)常用信息组织方法:1.分类组织法 2.主题组织法 3.集成组织法三、信息组织手段1、人工组织2、自动组织1、分类检索语言:分类检索语言习惯简称分类语言或分类法,分类检索语言语族主要有三个语支,即(1)等级体系分类语言(2)分析综合分类语言(3)半分析综合分类语言。
2、主题检索语言(1)标引词语言(2)单元词语言(3)叙词语言检索语言词汇控制的意义:检索语言构成材料就是词汇,把词汇按某种方式组织起来构成检索语言词典,它是标引和检索的工具。
检索语言的词汇控制又称规范化处理。
由于表述信息内容的词汇非常庞杂,日常的自然语言词汇并非都能准确表达信息的学科和主题内容。
自然语言缺点(1)词汇的同义现象。
(2)词汇的多义现象。
(3)词汇语义不清或语义不确定。
信息组织复习-中国图书馆分类法

《中国图书馆分类法》体系结构●宏观结构(编制说明、基本大类表、简表、详表、复分表、索引、使用手册)●微观结构(类号、类名、类级、注释、参照)基本部类与基本大类●五个基本部类1.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2.哲学3.社会科学4.自然科学5.综合性图书●22个基本大类复分表●通用复分表(对主表类目起复分作用,不单独使用,一般均列在主表之后,8个)1.总论复分表(将所用的复分号(连同"-")加在主表分类号码后)2.世界地区表3.中国地区表4.世界时代表5.中国时代表6.世界种族与民族表7.中国民族表8.通用时间、地点复分表●专类复分表(供类目细分时组配使用,列于相应的大类之下)仿分(一种以统一的方式处理共性子目的方法,有类似专类复分表的作用)《中图法》的标记符号与标记制度●标记符号:✓基本符号:字母、数字✓辅助符号:“.”、“/”、“[]”、“-”、“()”、“=”、““””、“〈〉”、“∶”、“{}”等“.”间隔符号用于类号的数字部分的间隔,从左到右每三位数字之后加一圆点例:I247.5,K837.125.6“/”起止符号在主表或复分表中用于表示概括一组相连类号的起止区间,或在注释中表示类目仿分的类号区间或参见类目的范围例:K3/7,K815注释“[]”交替符号用以标记交替类目,表示该类目为选择使用的类目例:[B835]“-”总论复分号凡主表类目使用总论复分表复分组号时,须将“-”与总论复分表中的类号一起加在主类号后,例:《物理学词典》O4-61但是也有个别类目借用总论复分号的形式进行配号,例:O4-0“()”国家、地区区分号当某类目需要依地区、国家区分,但类目无注释规定可依地区表复分时,可将“世界地区表”或“中国地区表”中的有关类号用()括起,加在主类号之后例:《日本的智能机器人技术》TP242.6(313)“=”时代区分号当某类目需要依时代区分,但类目无注释规定可依时代表复分时,则可将“国际时代表”或“中国时代表”中的有关类号加在主类号之后,中间用“=”联结例:《宋代的瓷器研究》K876.3=44““””民族区分号如某类目需要依民族细分,但类目无注释依“世界种族与民族表”或“中国民族表”复分时,则可将种族或民族号码置于“”中,加在主类号之后例:《中国彝族竹编制品》TS959.2“214”“〈〉”通用时间、地点区分号若某类目需按通用时间、地点复分,则将“通用时间、地点区分表”的有关类号置于“〈〉”内,加在主类号之后例:《春季饮食养生》R247.1<111>“∶”组配符号用于联结两个相关的主类号,合成一个组配类号,《中图法》要求按有关注释的规定使用“:”例:根据TP399的注释使用“:”“+”联合符号“+”之后的一段号码是对类分图书的类目进一步细分,整个类号用以类分资料;该辅助符号只出现在分类表中,不出现在标引中例:Q983的下位类“{}”停用符号置于{}内的类号是前一版本中用于标引的分类号,现已停用例如:{D018}消灭阶级剥削(停用;4版改入D011阶级的产生与消亡)●标记制度:层累标记制、顺序标记制●标记技术:八分法、双位制、借号法、预留空号法、对应编号法、字母标记法《中图法》的复分表与组号技术(通用复分表专类复分表类目仿分)通用复分表●总论复分表将各学科门类的共性区分内容编列入此,实际上为通用主题和通用文献类型复分表,收入各种通用性主题类型和文献类型,除主表、专类复分表或仿分中已列出了同样的类目外,原则上主表的各级类目都可以根据需要使用复分号由“-”加数字组成(《图书馆学辞典》G25-61 )总论复分表的使用要点:1)主表中任何一级类目均可使用,复分时直接将复分号(连同“-”)加在主类号后例:《文献分类指南》G254.11-622)主表中某些类目具有该表的内容,或已列有专类者,不再使用本表复分。
信息资源与组织管理(复习资料)

信息组织与管理复习1.信息的基本特征:客观性,普遍性,时效性,共享性,传递性,转换性,可伪性,记载性,价值性,等级性,不完全性2.信息的分类:(重点)一次文献信息:指一切原始的信息,包括决议,报告,记录,心得,经验,消息,创作和研究成果等原始文献资料。
(手稿和未刊稿)二次文献信息:指对原始文献信息加工处理后的信息。
包括卡片、目录、索引,文献等。
三次文献信息:指通过二次文献信息提供的线索,对某一范围内的一次文献信息进行分析、研究而加工生成的第三个层次的文献信息,包括综述、述评、专题研究报告、百科全书等。
3.信息资料的定义:广义信息资源:指人类社会活动中积累起来的信息、信息生产者、信息技术等信息活动要素。
广义的信息资源有三个部分组成:(1) 人类社会经济活动中经过加工处理有序化并大量积累后的有用信息的集合;(2) 为某种目的而生产有用信息的信息生产者的集合;(3)加工、处理和传递有用信息的信息技术的集合。
狭义信息资源相当于广义信息资源所包括三部分内容的第一部分内容,即人类社会经济活动中经过处理有序化并大量积累后的有用信息的集合。
4.信息资源的特点:潜在性、可塑性、共享性、时效性、不可分性、不一同性、不均衡性、驾驭性、整体性5.信息资源的类别:(1)元信息资源:是指信息生产者、信息产生者的结合。
其中信息生产者是指能够创造并生产出有用信息的人或者机构;信息产生者则是指无意识地向人类社会发出各种信息的大自然。
元信息资源是信息生产的源泉,是信息资源的基础。
(2)本信息资源:是指信息内容本身,是信息的集合。
它是构成信息资源的核心部分,是信息资源组织和管理的重要内容(3)表信息资源:是指为信息的收集、存储、加工、处理、传递、开发、利用而使用的一切技术和设备的集合。
表信息资源是信息得以显现的重要基础,也是信息得以充分开发利用的必要条件。
表信息资源既包括以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也包括计算机与通信设备,以及纸张、光盘、胶片、软盘、磁带等各种介质,甚至还包括人脑。
信息组织习题题目练习

注意:此复习题仅供信管13-3班复习,由于考试试卷不同,不能作为信管13-1,2班复习所用。
一、单选1.____的基本大类有22个。
A. 《中图法》B. 《科图法》C. 《人大法》2.所谓族性检索和特征检索是两个相对的概念,一般认为,从学科专业出发的检索要求是_ _。
A. 特性检索要求B. 专指性检索要求C. 族性检索要求3. 当前对大量的结构化网络信息资源进行规范话组织与管理的有效方法是__ 。
A. 文件方式B. 数据库方式C. 主题树方式4. 对一份信息实体所涉及到的全部主题因素进行标引,称为 _。
A. 整体标引B. 分析标引C. 全面标引5.主题组织法采用___揭示主题词间的关系。
A. 类目体系B. 参照系统C. 词族索引6.以某类子目为细分标准进行的分类活动称为_______。
A. 通用复分B. 专用复分C. 仿照复分7.文献分类的主要依据是_________。
A. 事物特征B. 文献本质属性C. 文献的形式特征8.主题组织法采用____________揭示主题词间的关系。
A. 类目体系B. 参照系统C. 词族索引9.文献信息组配分类法(组面分类法)是一种以___为基本原来而构成的分类。
A. 概念划分与概括B. 概念分析与综合C.概念逻辑与划分10. 用于网络信息资源组织的自编分类系统大多选用______形式。
A. 学科分类B. 事物分类C. 概念分类11. 传统的文献信息分类于主题组织是一种________。
A. 语用组织法B. 语义组织法C. 综合特征组织法12. 《中图法》的标记制度为_______。
A. 层累制B. 顺序―层累混合制C. 层累-顺序混合制13. 将主表和附表中的全部按所属学科或同义范畴排列起来的辅助分类表称为_____。
A. 范畴分类索引B. 词族索引C. 关键词索引14. 标题法是采用______词语直接标识与检索文献的方法。
A. 文献标题中的B. 标题表中经过规范化的C. 文献正文中最单义的15. 由于单元词法实行_ _组配,因此容易产生含义不清的概念。
《信息组织》复习要点

第一章一、名词解释1、文献:是用一定的技术手段把一定的信息内容记录到一定载体上形成的存储型传递媒体。
2、著录:对表示文献内容、外表形式和物质形态的特征进行分析、选择和记录的过程。
标引:指在分析文献内容和情报提问的基础上,用某种索引语言或标志符号把文献的主题概念及其他有检索意义的特征标示出来,作为情报存储和检索依据的处理过程。
按照索引语言或标示符号的类型,可分为分类标引,主题标引和非主题标引。
3、款目:依据一定的方法,对表示文献内容,外表形式和物质形态的特征所做出的记录。
4、信息组织的必要性即为什么要学习信息组织?a.知识和信息的海量新和无限性与人的精力和时间的有限性形成了尖锐的矛盾;b.知识和信息的无序性和污染性与人类使用的选择性也形成了尖锐的矛盾;c.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原始信息本身并不能产生价值” ,只有对信息资源采用相应的方法加以控制和处理才能使人们实现对其合理开发和有效利用,而信息组织则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方法和关键措施之一;d.深入研究与解决关于信息组织的系列问题是十分必要的。
5、信息组织(信息序化或信息整理):利用一定的科学规则和方法,通过对信息外在特征和内容特征的描述和序化,实现无序信息流向有序信息流的转换,从而保证用户对信息的有效获取和利用及信息的有效流通和组合。
6、信息组织的基本专业要求是?a.信息内容有序化;b.信息流向明确化;c.信息流速适度化。
7、耗散结构论是比利时学者普里高津提出来的;协同论是德国物理学教授海尔曼. 哈肯提出来的。
知识理论——H.E. 布里斯提出来的。
知识组织可分为主观知识的组织和客观知识组织两种类型。
8、专指度:是指我们在信息揭示的主题标引中对信息中各个主题的内容和方面的展示过程。
9、按照信息组织的组织对象把信息组织分为信息资源组织和检索工具;依据信息组资源的注意内容,主要分为分类法和主题法。
第二章1、七分法是我国出现最早的一部图书分类体系,始创于汉代的《七略》,后现于南朝的《七志》和梁朝的《七录》。
信息组织的复习资料(重点)

第一章导言1、信息组织:亦称为信息资源组织,是根据信息检索的需要,以文本及各种类型的信息资源为对象,通过对其内容特征等的分析、选择、处理、序化,并以适当的方式加以提供的活动。
2、信息组织的目的:是根据使用需要建立起信息资源收藏系统和检索工具,以便信息资源开发和利用。
作为一种为了检索利用的需要对信息资源进行有序化组织的活动,它是与信息检索活动密切联系的。
3、信息组织与信息检索的关系(P3)(1)信息组织是信息检索的基础和前提。
(2)信息检索是信息组织的出发点和归宿。
总之,信息组织与信息检索是密切联系,相辅相成的两个环节。
要使信息组织取得较好的效果,必须充分了解系统的检索需要,根据信息资源的特点和用户的使用要求加以实施。
4、按照检索工具的对象和特点,可以分为以下类型:(1)文献目录:是以文献集合中的文献单元为对象,对其进行记录、报道与揭示的工具,包括文献收藏和数目。
前者以一个或多个文献单位收藏的文献为对象加以描述和揭示;后者则以某一领域、地域或者时限内出版的文献为对象进行组织,为用户提供较为全面的文献信息。
(2)索引:是以文献集合中的文献单元或者文献中的信息单元为揭示对象的检索工具,包括图书索引、期刊索引、报纸索引、专利索引、标准索引、档案索引、会议文献索引、词语索引、书后索引等。
(3)机读数据库:是由文献资源为对象的机读记录的有序集合。
这是一种依托现代计算机技术,以机读形势建立的索引系统。
(4)网络搜索引擎:这是一种以网络信息资源为研究对象的检索系统,实际上是数据库的一种特殊形式。
5、按照依据的标识特征,检索工具可以分为两种:一类以信息资源的外部特征为检索依据,提供从资源形势出发进行检索的途径。
常见的这类标识包括:责任者名、题名、机构名、出版地、出版社、标准书号、专利号、档案号、文献登录号等。
另一类则以表达信息主题内容标识为依据,提供从内容角度进行检索的途径。
主要有分类法和主题法两种.分类法以表达信息资源内容的标记符号为标识,按照主题之间的关系进行系统组织;主题法直接以表达文献内容的词语为标识,依据主题字顺等方式检索途径。
《信息组织》复习(简版)

索引是以文献或文献集合中包括的信息内容为其揭示单元的工具,包括期刊索引、书后索引等。
情报检索语言
情报检索语言:是一种由表达信息资源主题概念及其相互关系的词汇及规则组成的人工语言系统,国内亦称情报检索语言。检索语言由词汇和语法两部分组成。词汇是检索语言的主体,是各种词表,包括分类表或标题表、叙词表等;语法,则是分类标引和主题标引的规则系统,它们规定词汇集的使用方法
(重点)2.主题标引和分类标引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主题标引和分类标引的相同点:1.揭示的对象相同。2.依据的数据来源相同。3.操作程序相同。4.基本处理方法相同。
主题标引和分类标引的不同点:1.主题分析的角度不同。2.转换途径不同。3.标识不同。4.揭示的特点不同。
3.主题标引的基本方式:整体标引、全面标引、对口标引、综合标引、分类标引。
检全率、检准率
检全率,指通过检索系统检出的与某一检索提问相关的文献数与检索系统中与该提问相关文献总数之比。
检准率,指系统实施检索时检出的与某一检索提问相关的信息资源数与检出
6、述,亦称信息资源描述,是指根据信息组织和检索的需要,对信息资源的主题内容、形式特征、物质形态等进行分析、选择、记录的活动。
7、元数据:元数据即描述数据的数据,对数据及信息资源的描述性信息
分类索书号:又称分类排架号,是表示一文献在分类收藏中位置的号码。
2.分类标引的基本要求:准确、充分、一致、适用。
4.分类标引工作的程序,以及在这些分类步骤中应注意的问题。
分类标引工作的程序:查重—主题分析—归类—给号—审核。
查重:检查是否为已标引,避免重复。依据:书名目录进行。联机情况下,使用联机目录工具。
文本检索:不标引,直接用计算机,通过自然语言,对信息资源进行检索的方式。
信息组织与检索复习提纲

信息组织、检索与存储复习纲要第一章信息组织概念即信息序化或信息整序,即利用一定的科学规则和方法,通过对信息外在特征和内在特征的表征和序化,实现无序信息流向有序信息流的转换,从而保证用户对信息的有效获取和利用及信息的有效流通和组合。
外在特征:信息的物质载体所直接反映的外在、形式的特征;例如:语种、作者、出版社、标题等内在特征:信息所包含和承载的具体内容。
例如:主题词、关键词、分类号等信息组织发展阶段:清册职能时期------古代信息管理时期查检职能时期------近代信息管理时期组织职能时期------现代信息管理时期知识组织时期------知识管理时期信息组织一般过程:???信息组织与信息检索的关系:先有信息组织,再有信息检索;信息检索质量来衡量信息组织。
第二章分类法类型(按照分类法的编制方式):等级列举式分类法、分面组配式分类法、半分面分类法等级列举式分类法(列举式分类法、体系分类法)——中图法类目体系的几种关系:?从属关系:用上位类和下位类表示,如:生物力学与生物学;化学与有机化学;同一关系:同义词,如:概率论(或然论)?.边缘科学,如:宇宙医学;一个类目涉及几个方面,如:工业经济?交叉关系:共青团员和大学生?并列关系:如:茶和可可?对立关系:如:无机肥料和有机肥料?矛盾关系:如:黑色金属冶金学和有色金属冶金学(对立关系与矛盾关系的区别在于:矛盾的关系的双方加起来等于全集,而对立关系双方则不是。
)标记符号:码的编制方式包括:顺序制、层累制、混合制层累制的优缺点?优点:分类号能够体现类目的等级关系,便于扩检或缩检。
?缺点:类目越细类号越长,影响类号简短性;同位类超过10个时采用阿拉伯数字难以按等级编码,必须采用一定变通方法。
顺序制的优缺点?优点:配号简单,号码简短,容纳性强。
?缺点:表达性、助记性差。
标引概念对文献主题进行主题分析,从自然语言转换成规范化的检索语言的过程,即对主题分析结果赋予检索标识的过程。
信息组织复习题参考答案

信息组织复习题参考答案分类编⽬复习题(2014-6)参考答案1、什么是信息组织?信息组织有哪两种基本⽅式?各具有何含义?信息组织亦称为信息资源组织,它是根据信息检索的需要,以⽂本及各种类型的信息源为对象,通过对其内容特征等的分析,选择,标引,处理(⽅法),使其成为有序化集合(⽬的或结果)的活动。
信息组织有两种⽅式:⼀是主要针对信息或⽂献的内容,主要依内容属性进⾏组织的⽅式,即信息(⽂献)标引;⼆是针对信息或⽂献外表属性进⾏的组织⽅式,即信息(⽂献)描述。
所谓信息标引,原先都称⽂献标引,是指分析信息的内容属性及相关的外表属性,并⽤某种检索语⾔表达分析出的属性或特征,从⽽赋予信息或⽂献检索标识的过程。
信息描述,亦称信息源描述,是指根据信息组织和检索的需要,对信息源的主题内容,形式特征。
物质形态进⾏分析、选择、记录的活动。
在传统⽂献检索系统的编制中,信息描述⼜称为⽂献著录。
2、试⽐较分类法与主题法的异同。
分类法是通过学科知识的分类体系来揭⽰信息或⽂献内容并加以组织的⽅法;主题法则是通过主题名称来揭⽰信息或⽂献内容并加以组织的⽅法。
两者相同之处:两者都是为揭⽰信息(⽂献)内容,都需要对信息⽂献进⾏主题分析;⼀般都使⽤预先编制的专门语⾔⼯具(分类表或词表):赋予的检索标识都是对信息⽂献主题概念的表达。
两者之间的差异:⾸先,表达主题概念的标识形式及特点不同。
分类法采⽤⼈为规定的号码(分类号)作标识,简明通⽤性强,但不直观;主题法采⽤规范化(受控制)的⾃然语⾔做标识,其含义直观易懂,但不易通⽤。
如公共图书馆这⼀主题概念,⽤《中图法》给出的分类标识是“G258.2”,⽤《汉表》给出的主题标识是:“公共图书馆”。
其次,标识揭⽰、组织信息,⽂献的⾓度不同。
分类标引着重从学科的⾓度揭⽰组织信息⽂献。
通过分类号的排序实现按学科集中和组织信息;强调知识的系统性;主题标引着重从事物⾓度揭⽰、组织⽂献信息。
通过规范化的语词直接命名信息⽂献的主题概念。
信息组织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结构体系:从宏观上看,体系分类法的结构体系包括分类表(也称类目表)、编制和使用的说明、索引(类表辅助工具,常见类型有直接索引、相关索引、链式索引和叙词索引):从微观上看,类目是构成分类法的最基本要素,每个类目代表具有某种共同属性的文献集合:一个类目由类号、类名、类级、注释和参照组成的。
2-2比较体系分类法和组配分类法各自的特点。
语言学(要把庞杂分散的信息组织成有序优化的整体,就必须建立符号系统)、逻辑学(信息组织是一种思维活动,它必须遵循科学的思维方法才能保证信息组织的序化质量)、知识分类学(信息组织以知识分类为基础,可以较好地揭示各个知识领域之间的关系和规律性)是信息组织的方法基础。
1-4信息组织研究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信息组织学是关于信息组织的一整套理论、方法与技术的科学。它研究的主要内容有信息的采集、识别、描述、标引、整合、整序存储和利用。
5-1什么是Dublin Core元数据?基本DC与限定DC的区别在哪里?
都柏林核心(简称DC)的研究是一项跨国家、跨学科的研究活动,其根本目的在于促进资源发现。DC元数据就是该研究项目关于元数据方案所取得的一系列成果,是一个简单的用户可扩展的元数据体系。区别:基本DC只有15个,只能对信息资源做一些简单的、基本的描述;而限定DC有较多的扩充,能比较精确地描述信心资源。
广东海洋大学信息资源组织管理复习提纲

广东海洋大学信息资源组织管理复习提纲一、本书对信息的认识定义:信息是经过采集、记录、处理并以可检索的形式存储的数据。
基本属性:可识别性:信息是可以采集并进行记录的,它不仅可以通过人的感觉器官去感知,而且可以通过仪表进行检测和识别。
可处理性:不同形式的信息通过处理和加工(包括分类、标引、概括、归纳等),可生成所需要的信息形式。
可检索性:经处理后的信息是可以供相关用户进行搜寻和调取。
可存储性:信息可以通过有关物理载体(如磁、光、大规模集成器件等)进行存储。
信息与数据、知识间的区别信息是经过加工以后、并对客观世界产生影响的数据。
知识是以某种方式把一个或多个信息关联在一起的信息结构,是客观世界规律性的总结。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信息比数据重要,知识又比信息更重要信息的主要特征1、客观性指信息的内容必须真实可靠,信息的中心价值2、普遍性指信息无处不在、无时不在3、时效性从信息的产生、发出、接收、加工、传递到利用的时间间隔及其效率,时间间隔愈短、使用信息愈及时、使用程度愈高,则时效性愈强。
指信息的价值与其所处的时间成反比,信息一经生成,其反映的内容越新,它的价值越大。
4、共享性指信息可由不同个体或群体在同一时间或不同时间共同享用。
信息与实物在其交换与转让上是有本质区别的实物的交换与转让,一方有所得,必使另一方有所失。
而信息在交换和转让过程中,其原有信息一般不会丧失,而且还有可能会同时获得新的信息。
5、传递性指信息可以通过一定的传输工具和载体进行空间上和时间上的传递。
6、转换性指信息可从某一种形态转换和加工成另外一种形态。
7、可伪性指信息在其衍生过程中可能产生伪信息或虚假信息。
8、寄载性指信息的存储、传递和交流必须依附在一定的物质载体之上。
9、价值性指信息可对社会经济活动产生有价值性的影响。
10、等级性指信息是分层次的。
11、不完全性指客观事实的信息是不可能全部得到的。
信息来源类1、自然信息指自然界产生的各种信息。
信息组织习题题目练习

注意:此复习题仅供信管13-3班复习,由于考试试卷不同,不能作为信管13-1,2班复习所用。
一、单选1.____的基本大类有22个。
A. 《中图法》B. 《科图法》C. 《人大法》2.所谓族性检索和特征检索是两个相对的概念,一般认为,从学科专业出发的检索要求是_ _。
A. 特性检索要求B. 专指性检索要求C. 族性检索要求3. 当前对大量的结构化网络信息资源进行规范话组织与管理的有效方法是__ 。
A. 文件方式B. 数据库方式C. 主题树方式4. 对一份信息实体所涉及到的全部主题因素进行标引,称为 _。
A. 整体标引B. 分析标引C. 全面标引5.主题组织法采用___揭示主题词间的关系。
A. 类目体系B. 参照系统C. 词族索引6.以某类子目为细分标准进行的分类活动称为_______。
A. 通用复分B. 专用复分C. 仿照复分7.文献分类的主要依据是_________。
A. 事物特征B. 文献本质属性C. 文献的形式特征8.主题组织法采用____________揭示主题词间的关系。
A. 类目体系B. 参照系统C. 词族索引9.文献信息组配分类法(组面分类法)是一种以___为基本原来而构成的分类。
A. 概念划分与概括B. 概念分析与综合C.概念逻辑与划分10. 用于网络信息资源组织的自编分类系统大多选用______形式。
A. 学科分类B. 事物分类C. 概念分类11. 传统的文献信息分类于主题组织是一种________。
A. 语用组织法B. 语义组织法C. 综合特征组织法12. 《中图法》的标记制度为_______。
A. 层累制B. 顺序―层累混合制C. 层累-顺序混合制13. 将主表和附表中的全部按所属学科或同义范畴排列起来的辅助分类表称为_____。
A. 范畴分类索引B. 词族索引C. 关键词索引14. 标题法是采用______词语直接标识与检索文献的方法。
A. 文献标题中的B. 标题表中经过规范化的C. 文献正文中最单义的15. 由于单元词法实行_ _组配,因此容易产生含义不清的概念。
《信息组织》复习大纲共11页

《信息组织》复习大纲第一章绪论一本章主要内容:1.信息组织概述信息资源、文献信息资源、网络信息资源的含义与种类;信息组织的理论基础、内容及功能;信息标引的含义及类型;信息资源描述的含义;信息排序的内容;信息组织的必要性;信息组织的研究内容、类型和方法;信息组织手段。
2.信息组织的发展我国分类法、主题法及文献编目的发展史;国外分类法、主题法及文献编目的发展史;信息组织的发展趋势。
二、复习思考题:1.什么是信息组织,它有哪些功能?2.简述信息标引过程的主要环节;按所用的检索语言分,信息标引可分为哪两种主要类型?3.为什么要进行信息组织?目前常用的信息组织的方法有哪几种?4.我国古代主要的图书分类体系有哪几种?分别有哪些较有影响的图书分类目录?5.DDC传入我国后,对我国近代分类法产生了哪些影响?请列举我国近代受DDC影响产生的部分分类法。
6.简述国外主题语言的演变历程(主题法类型、有代表性的词表)7.请列举近现代欧美国家影响较大的编目规则或条例。
8.简述当前信息组织的发展趋势。
第二章信息组织分类法一、本章主要内容:1.分类法概述类与分类的概念;文献分类的作用;文献分类法与电子分类法的概念;文献分类法的类型。
2.国内外主要分类法简介《杜威十进分类法》、《国际十进分类法》、《美国国会图书馆分类法》、《冒号分类法》、《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图书分类法》及《中国科学院图书馆图书分类法》的概况、体系结构、标记制度及其特点。
二、复习思考题:1.文献分类有何作用?2.什么是文献分类法?按编制方法,它可分为哪三种类型?3.试比较等级列举式分类法与分面组配式分类法的特点,并请分别列举国外对应的有代表性的分类法作品。
4.试比较DDC、UDC和LCC的特点。
5.简述《人大法》的特点。
6.简述《科图法》的特点。
第三章《中国图书馆分类法》一、本章主要内容:1.《中国图书馆分类法》概述《中图法》的概况、系列版本及发展趋势;《中图法》编制的依据和原则;《中图法》的宏观结构和微观结构;《中图法》的类目注释和分类法索引;《中图法》的类目关系;《中图法》的标记系统。
《信息组织学》考试复习大纲(详细)

第一章1.信息采集: 是指根据特定的目标和要求, 将分散在不同时空域的有关信息, 通过特定的手段和措施采掘和汇聚的过程。
它涉及一切信息工作中的信息采集活动, 包括企业和其他组织的管理者们为了实现决策、管理和控制等目标所进行的信息采集。
2.信息采集渠道: ①大众传播媒体②文献③政府机构④合作伙伴⑤消费者⑥信息中介结构3.信息采集方法: 问卷调查、访谈、实验研究、文献收集4.信息组织与信息检索的关系:信息检索是根据特定的需求, 运用某种检索工具, 按照一定的方法, 从大量的信息中查找出所需信息的过程。
对信息检索进行完整描述, 一般必须包括信息组织和检索两个方面。
在信息检索系统中, 信息组织是依据信息资源的主题内容和特征, 将无序的信息组织成有序集合。
信息组织是信息检索的基础和前提。
信息组织根据用户需要, 以信息资源的一定单元为处理对象, 依据预先制定的规范, 对其特征加以记录, 并进行标引和必要的记录, 然后将这些信息记录, 按照规定的方式输入检索系统。
第二章1.信息组织: 就是人们根据信息本身特点, 运用适宜的工具和方法, 依据一定的标准或规则, 对其进行加工整理, 排列组合, 使之有序化、系统化、规律化、高级化, 增强信息对象的表现效能和运用效能, 以满足人们信息需求的过程和活动。
2、信息组织基本内容:按照信息组织的活动类型分“信息选择、信息分析、信息描述与揭示、信息存储”按照信息组织的流程分“信息的筛选和鉴别、信息的分类和排序、信息的著录和标引、信息的编目和组织、信息的分析和研究”3.信息描述与揭示方法:一是著录, 主要描述文献信息的形式特征;二是标引, 主要揭示文献信息的内容特征。
4、信息组织的类型: 信息组织可归为语法信息组织、语义信息组织和语用信息组织三大类型。
从广义上看, 信息采集阶段的信息组织主要是一种语用信息组织;信息组织阶段的信息组织属综合型信息组织;信息检索和开发阶段的信息组织则属于优化型语用信息组织。
信息资源组织与管理陈庄第三版课后复习题答案

第一章绪论一、单项选择题1-5 C B D A C 6-9 A B D A二、多项选择题1-5 ABD AD ABCD ABD BCD 6-10 ABCD CD ABCD ACD ABD三、判断题1-5 √×√×√ 6-9 √√√√第二章信息的分类与编码一、单项选择题1-5 D C B A B 6-7 A C二、多项选择题1-5 BCD ABCD BC ACD AD 6-9 ABCD CD ABC ABCD三、判断题1-5 √√√×× 6-7 √√第三章信息资源组织方法一、单项选择题1-5 A B B D B 6-10 C B C D B二、多项选择题1-5 ABC ABCD ACD BCD ABCD三、判断题1-5 √√××√ 6-10 √√×√√第四章信息检索与管理方法一、单项选择题1-5 B A C B A 6-10 D C B D C二、多项选择题1-5 ABD BCD ABCD AC ABC 6-7 ABC ABCD三、判断题1-5 √√√√√ 6-8 √√×第五章信息资源的综合利用一、单项选择题1-5 C C D A A 6-7 D C二、多项选择题1-5 ACD ABCD ABC BCD ABC 6-10 AB ABD ABCD BCD ABCD三、判断题1-6 √√√×××第六章信息资源的安全管理一、单项选择题1-5 B C A D A 6-10 B C B D A二、多项选择题1-5 ABCD ABD ABCD BC ABCD 6-10 BCD ABC ABCD ABD ABCD 11-15 ACD ABCD AC ABCD ABCD 16-18 ABC BCD ABCD三、判断题1-5 √√×√× 6-10 √√××× 11-12 √√。
《信息组织》复习提纲

2022年秋季学期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信息组织》课程期末复习提纲一﹑复习方法以本复习提纲作为复习的主要线索,掌握提纲中所涉及的各知识点。
二、参考资料1 马张华《信息组织》第三版清华大学出版社2022年5月第3版2 《信息组织》网络课件注:教材与课件在编排顺序和内容详略上有所不同,具体的对应关系见学期初挂在论坛上的“学习指导”。
所以在复习时请以教材为主,配合使用网络课件。
三、考试方式与试卷结构采用闭卷方式。
考试的具体形式包括:名词解释、填空题、选择题、问答题。
名词解释――主要帮助掌握术语体系;为了方便复习,本课程提供完整的名词复习范围。
填空和选择――帮助掌握基本知识;问答题――帮助掌握内容的深度了解。
四、各章节知识点第一章一、名词解释信息组织、文献目录、索引、检索语言二、简答题1.信息组织与信息检索的关系。
(了解)2.根据对象与特点划分,检索工具有哪些类型(掌握)3.两种基本检索途径及其特点(掌握)4.传统检索系统中对信息资源处理的基本做法。
(掌握)第二章一、名词解释检全率、检准率二、简答题(了解)1、评价一个信息组织系统应考虑的基本因素。
2、信息组织中的规范控制主要有哪些方法。
第三四章一、、名词解释信息描述、元数据、检索点、MARC格式二、几个典型的信息描述规范,如《文献著录总则》、《都柏林核心集》的基本描述项目(了解)三、简答题:信息描述的作用有哪些(了解)第五章分类法第一节一、名词解释信息资源分类、等级列举式分类法、分面组配式分类法二、简答题1. 简述信息资源分类的特征、作用。
(了解)2. 信息资源分类法的含义是什么?分为哪几种类型?(要求能根据实例判断类型)(掌握)第二节一、名词解释基本部类、复分表(了解)、顺序标记制、层累标记制、八分法、双位制、预留空号法、类目索引(掌握)二、简答题1、分类法的结构组成及各部分的作用。
(掌握)2、类目体系的结构组成。
(掌握)3、复分表的作用。
(了解)4、标记符号的要求、种类、编号制度、常用标记技术(掌握)5、类目索引的几种常见类型及其定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信息组织复习标准化管理部编码-[99968T-6889628-J68568-1689N]第一章1.信息组织的基本方法就可以概括为: 以信息外在特征和内容特征为基础的信息序化方法和信息优化方法。
2.信息的序化:是按照一定的方法将无序的信息组织成有序信息的过程。
经序化过的信息会变得一目了然,便于管理和利用。
3.信息的优化:是在序化的基础上,按照结构功能优化的目的对信息进行再序化的过程。
4.信息序化的基本方法:1.语法信息序化法 2. 语义信息序化法 3.语用信息序化法5.信息的优化主要包括: 信息的优选、浓缩、重新表述及三者的综合运用。
6.信息的重新表述 有改写、编译、翻译等方式。
(了解)7.信息的综合优化的主要形式是信息综述和信息述评。
8.信息综述:是对某一领域或课题一定时期的有关信息进行归纳、整理、分析、加工后所形成的信息产品6.信息述评:是针对某一领域、研究课题或成果的水平、现状、发展动向及影响进行全面而系统的分析评价或明确提出建议9信息组织的一般过程包括:1.信息替代 2.信息序化信息的替代过程(亦可成为信息揭示过程)实际上是对原始信息的外表特征(包括题名、着者、出处等)和内容特征(包括分类号、主题词、摘要等)进行描述的过程,这项工作通常称为着录。
10.信息序化是对替代信息给出信息标识(如分类号、主题词等)的过程,这项工作通常称为标引。
11.衡量信息检索效率的指标:查全率R = 查准率P = 查全率R 与查准率P 呈负相关12.信息浓缩的主要方式:1)文摘 2)题录 3)目录 4)词条第二章分类法:是以知识属性来描述和表达信息内容的一种信息处理方法。
分类语言:是指以数字、字母或字母与数字结合作为基本字符,采用字符直接连接并以圆点(或其他符号)作为隔离的书写法,以基本类目作为基本词汇,以类目的从属关系来表达复杂概念的一类检索语言。
分类法的类型:1)体系型分类法:是传统的分类法,它的特点是:直线型的序列,层累制的结构,列举式的类目,码号式的语言。
《中国图书馆分类法》是典型的体系型分类法。
2)体系一组配分类法:在传统的分类法上,发展起来一种体系—组配型分类法,它的基本特点仍然有体系型分类法的特点,但它增加了复分组配能力。
《国际十进分类法 》是典型的体系—组配型分类法。
比较中图法和UDC中图法是体系型分类法,UDC 是体系—组配型分类法中图法正表分为5个基本部类,22个基本大类,UDC 有十个基本大类中图法的配号制度基本上采用层累制的原则,UDC 采用小数制中图法采用拼音和数字结合的混合号码,UDC 采用纯数字作为标记符号分类法通常由六个部分组成:类目、号码、正表、附表、说明、索引总量存储的某一课题的文献查出的有关文献量查出的文献总量查出的有关文献量类目间关系(了解p14-p15)号码的类型及其编制方式(了解 p16-p19)层累制:又称等级制,它的组合和排列方法是利用号码的基数和次序将一个个的号码层层展开出来。
《中图法》分类思想:《中国图书馆分类法》是典型的体系型分类法,按照“五分法”,即分为:(1)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2)哲学;(3)社会科学;(4 )自然科学;(5)综合性图书。
在此基础上又分为二十二个大类复分表:即附表,就是将一组可适用于多个类别的子目结构,单独制表。
1)通用附表:(1)总论复分表 (2)地域区分表(3)时代区分表(4)民族区分表2)专类附表国际常用分类法(了解)1.《杜威十进分类法》(DDC)2.《美国国会图书馆图书分类法》(LCC)3.国际十进制分类法(UDC)第三章1、主题法:以主题语言为基础描述和表达信息内容的一种信息处理方法。
2、主题语言:是指以自然语言的字符为字符,以名词术语为基本词汇,用一组名词术语作为检索标识的一类检索语言。
3、主题法的种类:标题法(标题词法)用经过规范化处理的自然语言语词及语组来逐一表达主题概念元词法(单元词法)以经过规范化处理的自然语言语词的字面组配来表达主题概念叙词法(主题词法)以经过规范化处理的自然语言语词的概念组配来表达主题概念键词法(关键词法)直接以文献中的语词来表达主题概念4、叙词性能叙词的优异检索性能,是后组式检索语言,可以自由地进行广泛的组配,以及进行多维性、多途径检索。
(1)保留了单元词组配的基本原理:吸收了单元词法又吸收了组配分类法的概念。
①概念组配,吸收自组配分类法;(2)采用了标题法对语词进行严格规范化的方法,以保证词与概念的一一对应:具有直接标引文献内容的特征,以及利用标题词的参照系统显示叙词之间的概念逻辑关系等优点。
②采用先组,吸收自标题法;⑥字顺表及范畴索引中的字顺排列,吸收自标题法(3)采用了体系分类法的基本原理,编制叙词分类索引(范畴索引)和等级索引(词族索引)。
③参照系统,吸收自体系分类法④范畴索引以及词族索引,吸收自体系分类法;⑤轮排索引,吸收自关键词法;⑥字顺表及范畴索引中的字顺排列,吸收自标题法5、检索语言的核心是词表,包括分类表、标题表、叙词表等。
(自己了解)叙词表包括以下几个部分:①叙词字顺表,又称叙词表的主表。
②分类索引,又称范畴索引。
③等级索引,又称词族索引。
④双语种对照索引。
⑤附表。
范畴索引(分类索引)是将叙词按其概念所属学科或范畴分成若干大类,在大类之下再分小类,在小类之下则将叙词按字顺排列,形成一个类似体系分类表的概念分类系统。
等级索引(词族索引)是利用概念的属分关系,将具有属分关系的叙词汇集在一起成为一族,构成一个从泛指叙词到专指叙词的等级系统。
6、《汉语主题词表》(了解中国编制的大型综合性中文叙词表。
双位数字在前,双位字母在后的标记方法。
该词表主要供电子计算机系统存储和检索文献用,亦可用来组织卡片式主题目录和书本式主题索引。
7、主题词款目着录各项含义(了解 p49-p51)8、关键词:是从文献资料的正文、摘要或书名、篇名中抽出的并在表达文献内容主题方面具有实在意义起关键性作用的词汇。
9、关键词的性质关键词属主题法系统的检索语言关键词与主题词(叙词)比较:主题词是由标引员根据一定的词表选出的控制词汇,即经过规范化的词汇,它可以不同于文献作者在文献题目或正文中所用的词汇。
同时,主题词表有一定专指度的限制,不是每一个概念都能找到相应的主题词,有时细小的概念需要上溯到较广的概念,才能找到相应的主题词。
而关键词是文献中现成的词汇,这是文献作者所用的语言,是一种自然语言。
因而,关键词能够达到任意的专指度和泛指度。
关键词与标题词、单元词、叙词比较:相同点:同属主题法系统的检索语言不同点:1)标题词、单元词和叙词都对自然语言的语词加以严格的规范化处理,关键词法则基本上不作规范化处理,或仅作极少的规范化处理。
2)标题词、单元词和叙词都需要词表,关键词则不存在所谓的词表。
10、单元词(了解P67)单元词法也称元词法,以单元词作为文献内容标识和查找的依据。
所谓单元词,是指从自然语言中选取的,经过规范化处理的,具有独立概念的最基本的词汇单元,即在字面上不能再分的名词术语。
也就是说,在概念上不能再分的词作为一个单元,以此来标识文献内容的方法。
11、参照系统:See 和See Also(了解)P6712、叙词与叙词、非叙词间概念逻辑关系1)同义关系(等同关系)2)等级关系3)相关关系13、分类法和主题法的主要差异主题法:以主题语言为基础描述和表达信息内容的一种信息处理方法。
分类法:是以知识属性来描述和表达信息内容的一种信息处理方法。
1)在主题概念标识上:分类法采用分类号,主题法采用受控词语2)在文献集中方式上:分类法按学科和专业集中,主题法按事物集中3)在概念关系显示上,分类法采用等级(层次)结构,主题法是参照系统和范畴词组4)在概念排列检索上,分类法按学科及逻辑体系,主题法按字顺序列5)在词汇控制上,分类法严于等级关系控制和疏于词形控制,主题词法严于实施词形、词义、词间关系控制分类法和主题法的兼容性1)在术语上,分类法使用类名,主题法使用主题词2)在标记上,分类法采用分类号,主题词法采用范畴号3)在参照上,分类法使用分类参见,主题法使用参照系统4)在索引上,分类法是字顺索引,主题法是反抽索引、词族、索引等14、分类主题一体化词表可以分为以下三种类型:(1)分面叙词表(2)分类主题词表(3)集成词表第4章标引与着录1.标引:是对文献进行主题分析,从自然语言转换成规范化的检索语言的过程,即对主题分析结果赋予检索标识的过程。
2.文献标引包括分类标引和主题标引3.分类标引:分类标引,就是将文献主题的自然语言形态,转换成分类语言形态的一种标引,也就是将文献主题转换成分类号的一种标引。
4.分类标引的依据:(了解)1)单个主题分类标引(1)依研究的学科性质归类(2)依书本的主旨和用途归类(3)依据研究的事物,问题或生活现象的性质归类(4)依着者赞成的学科性质归类(5)按切和主体性质归类(6)按问题或学科性质归类(7)除取主要分类号外,还可取互见分类号(8)一般依重点归类。
2)两个主题分类标引:并列关系,从属关系,因果关系,影响关系,比较关系,应用关系。
3)多个主题分类标引:直接归入他们的上位类;如果主题不能包括在它们的上位类里,就按内容重点归类;如果论述其中一个主体对其余各个主体的关系,就按发生关系的主题归类;如果论述的几个主题是互不相容,或者是比较其异同,优劣的,就依书中意旨和着者目的或所赞同的主题归类。
4)地域。
时代分类标引5.主题标引:是对文献进行主题分析,并给予主题词标识的过程。
它以文献篇名和文摘为依据,必要时参考全文的内容,考虑检索途径的全面性和表达主题的专指性,充分利用词表提供的各种辅助选词手段,充分反映馆藏特点和各类用户的要求。
6.标引规则的要求:1)标引的准确性2)标引深度3)标引的一致性7.标引方案次序选择:(了解)①专指性标引(记住):又称直接标引,是指在转换反映文献主题的标引概念时,要用专指度最相符的主题词来标引。
②组配标引③上位词标引④近义词标引⑤增词标引8.适度标引:是指标引出的叙词与原文献主题概念基本一致,既不过度,也不过粗的标引技术。
9.适度标引:是指标引出的叙词与原文献主题概念基本一致,既不过度,也不过粗的标引技术。
10.组配规则:(了解114)所谓组配,就是把几个主题词按一定的组合方式合理地组合在一起,用来表示达到更专指的主题11.字面组配:(了解119)例子也看一下:指的是单纯字面组配。
也就是指那些单纯从字面的拼合出发,而不考虑概念之间的逻辑关系和语法关系的组配。
12.概念组配:所谓组配标引是指采用几个叙词的组合形式,对文献内容特征进行的标引。
但组配的叙词之间必须具有概念上的某种逻辑联系。
13.(1)概念交叉组配(2)概念限定组配(3)概念并列组配的区别(了解)14.字面组配与概念组配的区别:(选择题)字面组配其实质是词的分析与组合(拆词);概念组配实质是概念的分析和综合(拆义),二者的检索效果是有很大的差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