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身动脉分布示意图

合集下载

人体八大系统之循环系统讲解

人体八大系统之循环系统讲解

• (一)血液循环 • 重要任务:运输物质出入组织,保证机
体新陈代谢的进行。
血液循环 总血液循环又分为两种路径循环: 1、体循环 2、肺循环
循环系统示意图
肺循环示意图
体循环示意图
• 1、心脏(位于胸腔内,夹在两肺之间, 心尖偏左;似本人拳头大小。)是动力 泵。
• 心脏为一中空的肌性器官,由中膈分为 不相通的左右两半。
第二节 循环系统——循环不已的运输流
淋巴系统示意图
• 一、循环系统概况
• 循环——各种体液不断流动和相互交换 的过程。循环系统是一个密闭的、连续 性的管道系统,它包括心脏、动脉、静 脉和毛细血管。
• 血液循环:在密闭的心血管系统中进行, 起主要作用。
• 淋巴循环(淋巴液在淋巴系统中运行) 是血液循环的辅助装置。
心脏位置示意图
心脏结构示意图
• 2、血管(四通八达,遍布全身。)运输血液 的管道。
• A.动脉:管壁较厚,引导血液离开心脏的血管。 • B.静脉:管壁较薄,引导血液流回心脏的血管。 • C.毛细血管:分布到身体各组织细胞之间。 • 3、血液——存在于心脏和血管里的液体。
血管的分类及主要特点
动脉
动脉管壁厚、弹性强、血液流速 快。分布在身体内较深部位。
淋巴系统
淋巴管 淋巴液 淋巴结 扁桃体 脾脏
淋巴的形成过程示意图 组织液进入毛细淋巴管后称为淋巴液
(1)淋巴管、淋巴液
• 淋巴管遍布全身形成一套管道系统,它是 由起始端为盲端的毛细淋巴管和小淋巴管、 中淋巴管、大淋巴管,以及淋巴总管组成。
• 淋巴循环途径:淋巴由毛细淋巴管开始, 流经各级淋巴管并通过淋巴结,最后汇入 两条大的淋巴导管,再流入左右锁骨下的 静脉。
(2)淋巴结

奇经八脉示意图

奇经八脉示意图

奇经八脉示意图奇经八脉即别道奇行的经脉,包含督脉.任脉.冲脉.带脉.阴跷脉.阳跷脉.阴维脉.阳维脉共8条.奇经八脉的分布纪律:奇经八脉的分布部位与十二经脉纵横交互,八脉中的督脉.任脉.冲脉皆起于胞中,同出于会阴,个中督脉行于背正中线;任脉行于前正中线;冲脉行于腹部会于足少阴经.奇经中的带脉横行于腰部,阳蹻脉行于下肢外侧及肩.头部;阴蹻脉行于下肢内侧及眼;阳维脉行于下肢外侧.肩和头项;阴维脉行于下肢内侧.腹和颈部.七经八脉奇经八脉的感化:一是沟通了十二经脉之间的接洽,将部位邻近.功效类似的经脉接洽起来,起到统摄有关经脉气血,调和阴阳的感化;二是对十二经脉气血有着蓄积和渗灌的调节感化,奇经八脉如同湖泊水库,而十二经脉之气则如同江河之水.•督脉•任脉•冲脉•带脉•阳维脉•阴维脉•阳蹻脉•阴蹻脉督脉示意图,奇经八脉图人体奇经八脉之一.督脉总督一身之阳经,六条阳经都与督脉交会于大椎,督脉有调节阳经气血的感化,故称为“阳脉之海”.主生殖机能,特殊是男性生殖机能.督脉起于胞中,下出会阴,后行于腰背正中,循脊柱上行,经项部至风府穴,进入脑内,再回出上至头项,沿头部正中线,经头顶.额部.鼻部.上唇,到唇系带处(见图).本经脉腧穴有长强 .腰俞.腰阳关.命门.悬枢.脊中.中枢.筋缩.至阳.灵台.神道.身柱.陶道.大椎.哑门.风府.脑户.强间.后顶.百会.前顶.囟会.上星.神庭.素髎.水沟.兑端.龈交共28穴.本经穴,1名1穴,计28穴,分布于头.面.项.背.腰.骶部之后正中线上.主治神经体系.呼吸体系.消化体系.泌尿生殖体系.活动体系病症,以及热性病症和本经所过部位之病症.本经穴位:长强腰俞腰阳关命门悬枢脊中中枢筋缩至阳灵台神道身柱陶道大椎 |哑门风府脑户强间后顶百会前顶囟会上星神庭素髎水沟兑端龈交(1) 长强DU1 Cháng qiáng[定位]在尾骨端下,当尾骨端与肛门连线的中点处.[剖解]在肛尾膈中;有肛门动.静脉分支,棘间静脉丛之延续部;布有尾神经及肛门神经.[主治]泄泻,痢疾,便秘,便血,痔疾,癫狂,脊强反折,癃淋,阴部湿痒,腰脊.尾骶部痛苦悲伤.[配伍]配二白.阴陵泉.上巨虚.三阴交治痔疮(湿热下注型) ;配精官.二白.百会(灸) 治脱肛.痔疮.[刺灸法]斜刺,针尖向上与骶骨平谋杀入0.5~1寸.不得刺穿直肠,以防沾染,不灸.(2) 腰俞DU2 Yāo shū[定位]在骶部,当后正中线上,适对骶管裂孔.[剖解]在骶后韧带.腰背筋膜中;有骶中动.静脉后支,棘间静脉丛;布有尾神经分支.[主治]腰脊强痛,腹泻,便秘,痔疾,脱肛,便血,癫痫,淋浊,月经不调,下肢痿痹.[配伍]配膀胱俞(灸) .长强.气冲.上髎.下髎.居髎治腰脊冷痛;配太冲治脊强反折.抽搐.[刺灸法]向上斜刺0.5~1寸;可灸.(3) 腰阳关DU3 Yāo yáng guān[定位]在腰部,当后正中线上,第4腰椎棘突下凹陷中.[剖解]在腰背筋膜.棘上韧带及棘间韧带中;有腰动脉后支,棘间皮下静脉丛;布有腰神经后支的内侧支.[主治]腰骶痛苦悲伤,下肢痿痹,月经不调,赤白带下,遗精,阳萎,便血.[配伍]补腰阳关.肾俞.次髎.泻委中治腰脊痛.四肢厥冷.小便频数;配腰夹脊.秩边.承山.飞扬治坐骨神经痛.腰腿痛;配膀胱俞.三阴交治遗尿.尿频.[刺灸法]直刺0.5~1寸;可灸.(4) 命门DU4 Mìng mén[定位]在腰部,当后正中线上,第2腰椎棘突下凹陷中.[剖解]在腰背筋膜.棘上韧带及棘间韧带中;有腰动脉后支及棘间皮下静脉丛;布有腰神经后支内侧支.[主治]虚损腰痛,脊强反折,遗尿,尿频,泄泻,遗精,白浊,阳萎,早泄,赤白带下,胎屡坠,五劳七伤,头晕耳鸣,癫痫,惊骇,手足逆冷.[配伍]配肾俞.太溪治遗精.早泄.腰脊辛酸.足膝无力.遗尿.癃闭.水肿.头昏耳鸣等肾阳亏虚之症;配百会.筋缩.腰阳关治破感冒抽搐;灸命门.隔盐灸神阙治中风脱症;配关元.肾俞.神阙(艾灸) 治五更泄;补命门.肾俞.三阴交治肾虚腰痛;泻命门.阿是穴.委中.腰夹脊穴治腰扭伤痛和肥大性脊柱炎;配十七椎.三阴交治痛经(寒湿呆滞型) (艾灸) ;配大肠俞.膀胱俞.阿是穴(灸) 治寒湿痹腰痛.[刺灸法]直刺0.5~1寸;可灸.(5) 悬枢 DU5 Xuán shū[定位]在腰部,当后正中线上,第1腰椎棘突下凹陷中.[剖解]在腰背筋膜.棘上韧带及棘间韧带中;有腰动脉后支及棘间皮下静脉丛;布有腰神经后支内侧支.[主治]腰脊强痛,腹胀,腹痛,完谷不化,泄泻,痢疾.[配伍]配委中.肾俞治腰脊强痛;配足三里.太白治完谷不化.泄泻.[刺灸法]直刺0.5~1寸;可灸.(6) 脊中DU6 Jì zhōng[定位]在背部,当后正中线上,第11胸椎棘突下凹陷中.[剖解]在腰背筋膜.棘上韧带及棘间韧带中;有第十一肋间动脉后支,棘间皮下静脉丛;布有第十一胸神经后支内侧支.[主治]腰脊强痛,黄疸,腹泻,痢疾,小儿疳积,痔疾,脱肛,便血,癫痫.[配伍]配足三里.中脘治腹胀胃痛;配上巨虚.下巨虚治腹泻痢疾;配鸠尾.大椎.丰隆治癫痫;配肾俞.太溪治腰膝痛;配至阳.阳陵泉.胆俞治黄疸.[刺灸法]斜刺0.5~1寸.(7) 中枢DU7 Zhōng shū[定位]在背部,当后正中线上,第10胸椎棘突下凹陷中.[剖解]在腰背筋膜.棘上韧带及棘间韧带中;有第十肋间动脉后支,棘间皮下静脉丛;布有第十胸神经后支之内侧支.[主治]黄疸,吐逆,腹满,胃痛,食欲不振,腰背痛.[配伍]配命门.腰眼.阳陵泉.后溪治腰脊痛.[刺灸法]斜刺0.5~1寸;可灸.(8) 筋缩DU8 Jīnsuò[定位]在背部,当后正中线上,第9胸椎棘突下凹陷中.[剖解]在腰背筋膜.棘上韧带及棘间韧带中;有第九肋间动脉后支,棘间皮下静脉丛;布有第九胸神经后支内侧支.[主治]癫狂,惊痫,抽搐,脊强,背痛,胃痛,黄疸,四肢不收,筋挛拘急.[配伍]副角孙.瘛脉治小儿惊痫.瘛疭.角弓反张;配通里治癫痫;配水道治脊强.[刺灸法]斜刺0.5~1寸;可灸.(9) 至阳DU9 Zhì yáng[定位]在背部,当后正中线上,第7胸椎棘突下凹陷中.[剖解]在腰背筋膜.棘上韧带及棘间韧带中;有第七肋间动脉后支,棘间皮下静脉丛;布有第七胸神经后支内侧支.[主治]胸胁胀痛,腹痛黄疸,咳嗽气喘,腰背痛苦悲伤,脊强,身热.[配伍]配曲池.阳陵泉.脾俞治黄疸;配天枢.大肠俞治腹胀.肠鸣.泄泻;配内关.神门治心悸.肉痛.[刺灸法]斜刺0.5~1寸;可灸.(10) 灵台DU10 Líng tái [定位]在背部,当后正中线上,第6胸椎棘突下凹陷中.[剖解]在腰背筋膜.棘上韧带及棘间韧带中;有第六肋间动脉后支,棘间皮下静脉丛;布有第六胸神经后支内侧支.[主治]咳嗽,气喘,项强,脊痛,身热,疔疮.[配伍]配陶道.内关治间日疟;合营谷(泻法) .委中(放血) 治疔疮;配阳陵泉.支沟治胸胁痛;配身柱.至阳治背痛;配胆俞.阳陵泉.太冲治黄疸.[刺灸法]斜刺0.5~1寸;可灸.(11) 神道DU11 Shén dào[定位]在背部,当后正中线上,第5胸椎棘突下凹陷中.[剖解]在腰背筋膜.棘上韧带及棘间韧带中;有第五肋间动脉后支,棘间皮下静脉丛;布有第五胸神经后支内侧支.[主治]肉痛,惊慌,怔忡,掉眠健忘,中风不语,癫痫,腰脊强,肩背痛,咳嗽,气喘.[配伍]配关元治身热头痛;配神门治健忘惊慌;配百会.三阴交治掉眠健忘.小儿惊风.痫症;配心俞.厥阴俞.内关.通里.曲泽治胸痹.[刺灸法]斜刺0.5~1寸;可灸.(12) 身柱 DU12Shēn zhù[定位]在背部,当后正中线上,第3胸椎棘突下凹陷中.[剖解]在腰背筋膜.棘上韧带及棘间韧带中;有第三肋间动脉后支,棘间皮下静脉丛;布有第三胸神经后支内侧支.[主治]身热头痛,咳嗽,气喘,惊厥,癫狂痫证,腰脊强痛,疔疮发背.[配伍]配水沟.内关.丰隆.心俞治癫狂痫;配风池.合谷.大椎治肺热.咳嗽;配灵台.合谷.委中(泻法) 治疔毒.[刺灸法]斜刺0.5~1寸;可灸.(13) 陶道DU13 Táo dào[定位]在背部,当后正中线上,第1胸椎棘突下凹陷中.[剖解]在腰背筋膜.棘上韧带及棘间韧带中;有第一肋间动脉后支,棘间皮下静脉丛;布有第一胸神经后支内侧支.[主治]头痛项强,恶寒发烧,咳嗽,气喘,骨蒸潮热,胸痛,脊背痠痛,疟疾,癫狂,角弓反张.[配伍]配丰隆.水沟.神门.心俞治癫狂痫;配大椎.间使.后溪治疟疾;合营谷.曲池.风池治外感病;配肾俞.腰阳关.委中治胸背痛.[刺灸法]斜刺0.5~1寸;可灸.(14) 大椎DU14 Dà zhuī[定位]在后正中线上,第7颈椎棘突下凹陷中.[剖解]在腰背筋膜.棘上韧带及棘间韧带中;有颈横动脉分支,棘间皮下静脉丛;布有第八颈神经后支内侧支.[主治]热病,疟疾,咳嗽,喘逆,骨蒸潮热,项强,肩背痛,腰脊强,角弓反张,小儿惊风,癫狂痫证,五劳虚损,七伤乏力,中暑,霍乱,吐逆,黄疸,风疹.[配伍]配肺俞治虚损.盗汗.劳热;配间使.乳根治脾虚发疟;配四花穴治百日咳(双膈俞.双胆俞) ;配曲池预防流脑;合营谷治白血球削减;配足三里.命门进步机体免疫力;配大椎.定喘.孔最治哮喘;配曲池.合谷泻热;配腰奇.间使治癫痫.[刺灸法]斜刺0.5~1寸;可灸.(15) 哑门DU15 Yǎ mén[定位]在项部,当后发际正中直上0.5寸,第1颈椎下.[剖解]在项韧带和项肌中,深部为弓间韧带和脊髓;有枕动.静脉分支及棘间静脉丛;布有第三颈神经和枕大神经支.[主治]舌缓不语,音哑,头重,头痛,颈项强急,脊强反折,中风尸厥,癫狂,痫证,癔病,衄血,重舌,吐逆.[配伍]泻哑门.听会.外关(或中渚) .丘墟治高热或疟疾所致耳聋;配人中.廉泉治舌强不语.暴喑.咽喉炎;配百会.人中.丰隆.后溪治癫狂.癫痫.配风池.风府治中风掉语.晕厥不醒;配劳宫.三阴交.涌泉等九穴为回阳九针,可以开窍醒神治昏厥;配脑户.百会.风池.太溪.昆仑.肾俞治大脑发育不全;针哑门.肾俞.太溪治疗贫血.[刺灸法]伏案正坐位,使头微前倾,项肌放松,向下颌偏向迟缓刺入0.5~1寸.(16) 风府DU16 Fēng fǔ[定位]在项部,当后发际正中直上1寸,枕外隆凸直下,两侧斜方肌之间凹陷处.[剖解]在项韧带和项肌中,深部为环枕后膜和小脑延髓池;有枕动.静脉分支及棘间静脉丛;布有第三颈神经和枕大神经支.[主治]癫狂,痫证,癔病,中风不语,悲恐惧慌,半身不遂,眩晕,颈项强痛,咽喉肿痛,目痛,鼻衄.[配伍]配腰俞治足不仁;配昆仑治癫狂.多言;配二间.迎喷鼻治鼽衄;配金津.玉液.廉泉治舌强难言.[刺灸法]伏案正坐位,使头微前倾,项肌放松,向下颌偏向迟缓刺入0.5~1寸.针尖不成向上,以免刺入枕骨大孔,误伤延髓.(17) 脑户DU17 Nǎo hù[定位]在头部,后发际正中直上2.5寸,风尊府1.5寸,枕外隆凸的上缘凹陷处.[剖解]在阁下枕骨肌之间;有阁下枕动.静脉分支,深层常有导血管;布有枕大神经分支.[主治]头重,头痛,面赤,目黄,眩晕,面痛.音哑,项强,癫狂痫证,舌本出血,瘿瘤.[配伍]配通天.脑空治头重痛;配人中.太冲.丰隆治癫狂痫.[刺灸法]平刺0.5~0.8寸;可灸.(18) 强间DU18 Qiáng jiān[定位]在头部,当后发际正中直上4寸(脑户上1.5寸) .[剖解]在浅筋膜.帽状腱膜中;有阁下枕动.静脉吻合网;布有枕大神经分支.[主治]头痛,目眩,颈项强痛,癫狂痫证,烦心,掉眠.[配伍]配后溪.至阴治后头痛.目眩;配丰隆治头痛难忍.[刺灸法]平刺0.5~0.8寸;可灸.(19) 后顶DU19 Hòu dǐng[定位]在头部,当后发际正中直上5.5寸(脑户上3寸) .[剖解]在浅筋膜.帽状腱膜中;有阁下枕动.静脉网;布有枕大神经分支.[主治]头痛,眩晕,项强,癫狂痫证,烦心,掉眠.[配伍]配百会.合谷治头顶剧痛;配外丘治颈项痛.恶风寒;配玉枕.颔厌治风眩;配率谷.太阳治偏头痛;配风池治脱发.[刺灸法]平刺0.5~0.8寸;可灸.(20) 百会DU20 Bǎi huì[定位]在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5寸,或两耳尖连线中点处.[剖解]在帽状腱膜中;有阁下颞浅动.静脉及阁下枕动.静脉吻合网;布有枕大神经及额神经分支.[主治]头痛,眩晕,惊慌,健忘,尸厥,中风不语,癫狂,痫证,癔病,耳鸣,鼻塞,脱肛,痔疾,阴挺,泄泻.[配伍]配天窗治中风掉音不克不及言语;配百会.长强.大肠俞治小儿脱肛;配百会.人中.合谷.间使.气海.关元治尸厥.卒中.气脱;配脑空.天枢治头风;针刺百会,配耳穴的神门埋揿针戒烟;配养老.百会.风池.足临泣治美尼尔氏分解症;针百会透曲鬓.天柱治脑血管痉挛.偏头痛;配百会.水沟.足三里治低血压;配百会.水沟.京骨治癫痫大发生发火;配百会.肾俞(盘旋灸) 主治炎症.[刺灸法]平刺0.5~0.8寸;可灸.(21) 前顶DU21 Qián dǐng[定位]在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3.6寸(百会前0.5寸) .[剖解]在帽状腱膜中;有阁下颞浅动.静脉吻合网;布有额神经分支和枕大神经分支汇合处.[主治]癫痫,头晕,目眩,头顶痛,鼻渊,目赤肿痛,小儿惊风.[配伍]配前顶.后顶.颌厌治风眩.偏头痛;配人中治面肿虚浮;配百会治目暴赤肿;配五处治头风目眩.目戴上.[刺灸法]平刺0.3~0.5寸;可灸.(22) 囟会DU22 Xìng huì[定位] 在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2寸(百会前3寸) .[剖解]在帽状腱膜中;有阁下颞浅动.静脉吻合网;布有额神经分支.[主治]头痛,目眩,面赤暴肿,鼻渊,鼻衄,鼻痔,鼻痈,癫疾,嗜睡,小儿惊风.[配伍]配玉枕治头风;配百会治多睡;妃耦维.太阳.合谷治头痛目眩;配上星.合谷.列缺.迎喷鼻治鼻渊.鼻衄;配前顶.天柱.本神治小儿惊痫;配人中.十宣治中风晕厥.癫痫;配血海.支沟治贫血头晕.[ 刺灸法] 平刺0.3~0.5寸,小儿禁刺;可灸.(23) 上星DU23 Shàng xīng[定位]在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1寸.[剖解]在阁下额肌接壤处;有额动.静脉分支,颞浅动.静脉分支;有额神经分支.[主治]头痛,眩晕,目赤肿痛,迎风流泪,面赤肿,鼻渊,鼻衄,鼻痔,鼻痈,癫狂,痫证,小儿惊风,疟疾,热病.[配伍]合营谷.太冲治头子痛;配丘墟.陷谷治疟疾;配大椎治鼻中息肉.面赤肿.口鼻出血不止;配水沟治癫狂;配印堂.素髎.百会.迎喷鼻.合谷.曲池.列缺.支沟治酒渣鼻.[刺灸法]平刺0.5~0.8寸;可灸.(24) 神庭DU24 Shén tíng[定位]在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0.5寸.[剖解]在阁下额肌之接壤处;有额动.静脉分支;布有额神经分支.[主治]头痛,眩晕,目赤肿痛,泪出,目翳,雀目,鼻渊,鼻衄,癫狂,痫证,角弓反张.[配伍]配行间治目泪出;配囟会治中风不语;配兑端.承浆治癫痫呕沫;配水沟治寒热头痛.喘渴.目不成视;配太冲.太溪.阴郄.风池治肝阳上亢型头痛.眩晕.掉眠等病症.[刺灸法]平刺0.3~0.5寸;可灸.(25) 素髎DU25 Sù liáo[定位]在面部,当鼻尖的正中心.[剖解]在鼻尖软骨中;有面动.静脉鼻背支;布有筛前神经鼻外支(眼神经分支) .[主治]鼻塞,鼻衄,鼻流清涕,鼻中肉,鼻渊,酒鼻,惊厥,晕厥,新生儿梗塞.[配伍]配百会.足三里治低血压休克;配迎喷鼻.合谷治鼻渊.[刺灸法]向上斜刺0.3~0.5寸,或点刺出血;不灸.(26) 水沟DU26 Shuǐ gōu[定位]在面部,当人中沟的上1/3与中1/3交点处.[剖解]在口轮匝肌中;有上唇动.静脉;布有眶下神经支及面神经颊支.[主治]晕厥,晕厥,暑病,癫狂,痫证,急慢惊风,鼻塞,鼻衄,风水面肿,齿痛,牙关紧闭,黄疸,消渴,霍乱,温疫,脊膂强痛,挫闪腰疼.[配伍]配百会.十宣.涌泉治晕厥急救.中暑加委中.尺泽,溺水梗塞加会阴,癫狂加内关,癔病发生发火加合谷透劳宫;配上星.风府治鼻流清涕;配委中(泻法) 治急性腰扭伤;配三阴交.血海治月经不调.崩漏.[刺灸法]向上斜刺0.3~0.5寸,或用指甲按掐;不灸.(27) 兑端DU27 Duì duān[定位]在面部,当上唇的尖端,人中沟下端的皮肤与唇的移行部.[剖解]在口轮匝肌中;有上唇动.静脉;布有面神经颊支及眶下神经分支.[主治]晕厥,晕厥,癫狂,癔病,消渴嗜饮,口疮臭秽,齿痛,口噤,鼻塞.[配伍]配本神治癫痫呕沫;配目窗.正营.耳门治唇吻强,止齿龋痛.[刺灸法]斜刺0.2~0.3寸;不灸.(28) 龈交DU28 Yín jiāo[定位]在上唇内,唇系带与上齿龈的相接处.[剖解]有上唇系带;有上唇动.静脉;布有上颌内槽神经分支.[主治]齿龈肿痛,口臭,齿衄,处鼻渊,面赤颊肿,唇吻强急,面部疮癣,两腮生疮,癫狂,项强.[配伍]配风府治颈项急,不得顾;配承浆治口臭难近;配上关.大迎.翳风治口噤不开.[刺灸法]向上斜刺0.2~0.3寸;不灸任脉示意图,奇经八脉图任脉,“奇经八脉”之一,“任”字,有担任,任养之意.计二十四穴,分布于面.颈.胸.腹的前正中在线,“手.足三阴脉之海”.起于会阴穴,阴阳相贯,任脉与督脉必订交,下交于会阴之间,上则交于唇.上至毛际曲骨端,行家腹内入胞中,是为“经络之海”.任脉为血海,又与胃脉相会,同时任脉.督脉.冲脉三脉同起于会阴,而任脉走腹部,督脉走背部,冲脉并少阴,分布于胸中.明代《医经小学》中奇经八脉歌诀:“任脉起于中极底,上腹循咽承浆里,阴脉之海衽所谓.” 患任脉疾病者的病候:遗尿.遗精.腹胀痛.胃痛.呃逆.舌肌麻庳.疝气.本经穴1名1穴,计24穴,分布于面.颈.胸.腹的前正中线上.主治神经体系.呼吸体系.消化体系.泌尿生殖体系病症,以及寒性病症和本经所经由之部位的病症.本经穴位:会阴曲骨中极关元石门气海阴交神阙水分下脘建里中脘上脘巨阙鸠尾中庭膻中玉堂紫宫华盖璇玑天突廉泉承浆(1) 会阴RN1 Huì yīn[定位]在会阴部,男性当阴囊根部与肛门连线的中点,女性当大阴唇后结合与肛门连线的中点.[剖解]在球海绵体中心,有会阴浅.深横肌;有会阴动.静脉分支;布有会阴神经分支.[主治]溺水梗塞,晕厥,癫狂,惊痫,小便难,遗尿,阴痛,阴痒,阴部汗湿,脱肛,阴挺,疝气,痔疾,遗精,月经不调.[配伍]配神门治癫狂痫;配水沟治溺水梗塞;配十宣急救晕厥;配蠡沟治阴痒.阴痛(湿热下注型);配归来.百会治阴挺(中气下陷型);配承山治痔疮.脱肛;配支沟.上巨虚治便秘;配中极治遗尿.淋症;配关元治遗精.[刺灸法]直刺0.5~1寸,妊妇慎用;可灸.[附注]任脉别络,侠督脉.冲脉之会.(2) 曲骨 RN2 Qū gǔ[定位]鄙人腹部,当前正中线上,耻骨结合上缘的中点处.[剖解]在腹白线上;有腹壁下动脉及闭孔动脉的分支;布有髂腹下神经分支.[主治]少腹胀满,小便淋沥,遗尿,疝气,遗精阳痿,阴囊湿痒,月经不调,赤白带下,痛经.[配伍]配肾俞.志室.大赫.关元.命门治阳萎.遗精(肾气虚型);配膀胱俞.肾俞.次髎.阴陵泉.蠡沟治阳萎.遗精.癃闭.淋症.阴痒.湿疹.带下(湿热下注);配中极.关元.肾俞治肾虚.遗尿.小便晦气;配关元.命门.阴交(针补法或灸)治宫寒不孕.痛经.[刺灸法]直刺0.5~1寸,内为膀胱,应在排尿落后行针刺;可灸.[附注]任脉.足厥阴之会.(3) 中极 RN3 Zhōng jí[定位]鄙人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4寸.[剖解]在腹白线上,深部为乙状结肠;有腹壁浅动.静脉分支,腹壁下动.静脉分支;布有髂腹下神经的前皮支.[主治]小便晦气,遗溺不由,阳痿,早泄,遗精,白浊,疝气偏坠,积累痛苦悲伤,月经不调,阴痛,阴痒,痛经,带下,崩漏,阴挺,产后恶露不止,胞衣不下,水肿.[配伍]配大赫.肾俞.阴交.三阴交.次髎治阳萎.早泄.遗精.白浊.月经不调.痛经崩漏.产后恶露不止.胞衣不下.阴挺等症(肾气虚型);配阴谷.气海.肾俞治遗溺不止;配大敦.关元.三阴交治疝气偏坠;配水分.三焦俞.三阴交.气海.委阳治水肿;中极透曲骨.配三阴交.地机治产后.术后尿潴留;中极透曲骨.配气海.膻中.足三里治尿潴留(老年人气虚).[刺灸法]直刺0.5~1寸;可灸.[附注]足三阴.任脉之会.(4) 关元 RN4 Guān yuán[定位]鄙人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3寸.[剖解]在腹白线上,深部为小肠;有腹壁浅动.静脉分支,腹壁下动.静脉分支;布有第十二肋间神经前皮支的内侧支.[主治]中风脱证,虚劳冷惫,羸瘦无力,少腹痛苦悲伤,霍乱吐泻,痢疾,脱肛,疝气,便血,溺血,小便晦气,尿频,尿闭,遗精,白浊,阳萎,早泄,月经不调,经闭,经痛,赤白带下,阴挺,崩漏,阴门瘙痒,恶露不止,胞衣不下,消渴,眩晕.[配伍]配气海.肾俞(重灸).神阙(隔盐灸)急救中风脱证;配足三里.脾俞.公孙.大肠俞治虚劳.里急.腹痛;配三阴交.血海.中极.阴交治月经不调(冲任不固,针用补法);配中极.大赫.肾俞.次髎.命门.三阴交治须眉不育症.阳萎.遗精.早泄.尿频.尿闭.遗尿(肾阳虚衰.针补法或艾灸);配太溪.肾俞治泄痢不止.五更泄.[刺灸法]直刺0.5~1寸;可灸.[附注]足三阴.任脉之会.(5) 石门RN5 Shí mén[定位]鄙人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2寸.[剖解]在腹白线上,深部为小肠;有腹壁浅动.静脉分支,腹壁下动.静脉分支;布有第十一肋间神经前皮支的内侧支.[主治]腹胀,泄利,绕脐痛苦悲伤,奔豚疝气,水肿,小便晦气,遗精,阳萎,经闭,带下,崩漏,产后恶露不止.[配伍]配阴陵泉.关元.阴交治四肢水肿.小便晦气(肾气不化);配肾俞.三阴交治遗尿;配关元.天枢.气海.足三里治腹胀泄泻.绕脐痛;配大敦.归来治疝气;配三阴交.带脉穴治崩漏.带下.[刺灸法]直刺0.5~1寸;可灸.妊妇慎用.[附注]手少阳之募穴.(6) 气海RN6 Qì hǎi[定位]鄙人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1.5寸.[剖解]在腹白线上,深部为小肠;有腹壁浅动脉.静脉分支,腹壁下动.静脉分支;布有第十一肋间神经前皮支的内侧支.[主治]绕脐腹痛,水肿鼓胀,脘腹胀满,水谷不化,大便不通,泄痢不由,癃淋,遗尿,遗精,阳萎,疝气,月经不调,痛经,经闭,崩漏,带下,阴挺,产后恶露不止,胞衣不下,脏气虚惫,形体羸瘦,四肢乏力.[配伍]配三阴交治白浊.遗精;配关元治产后恶露不止;配灸关元.膏肓.足三里治喘息短气(元气虚惫);配关元.命门(重灸).神阙(隔盐灸)急救中风脱证.配足三里.脾俞.胃俞.天枢.上巨虚治胃腹胀痛.呃逆.吐逆.水谷不化.大便不通.泄痢不止(性格衰弱);配足三里.合谷.百会治胃下垂.子宫下垂.脱肛.[刺灸法]直刺0.5~1寸;可灸.妊妇慎用.[附注]肓之原穴.(7) 阴交 RN7 Yīn jiāo[定位]鄙人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1寸.[剖解]在腹白线上,深部为小肠;有腹壁浅动脉.静脉分支,腹壁下动.静脉分支;布有第十肋间神经前皮支的内侧支.[主治]绕脐冷痛,腹满水肿,泄泻,疝气,阴痒,小便晦气,奔豚,血崩,带下,产后恶露不止,小儿陷囟,腰膝拘挛.[配伍]配阴陵泉.带脉穴治赤白带下;配子宫穴.三阴交治月经不调.崩漏;配大肠俞.曲池治脐周作痛;配天枢.气海治腹胀肠鸣.泄泻.[刺灸法]直刺0.5~1寸;可灸.妊妇慎用.[附注]任脉.冲脉.少阴之会.(8) 神阙RN8 Shén què[定位]在腹中部,脐中心.[剖解]在脐窝正中,深部为小肠;有腹壁下动.静脉;布有第十肋间神经前皮支的内侧支.[主治]中风虚脱,四肢厥冷,尸厥,风痫,形惫体乏,绕脐腹痛,水肿鼓胀,脱肛,泄利,便秘,小便不由,五淋,妇女不孕.[配伍]配三阴交治五淋;配公孙.水分.天枢.足三里治泄痢便秘.绕脐腹痛(脾肾和气);配长强.气海.关元治脱肛.小便不由.肾虚不孕症;神阙(隔盐灸)配关元.气海(重灸)治中风脱证.[刺灸法]禁刺;可灸.(9) 水分RN9 Shuǐ fēn [定位]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1寸.[剖解]在腹白线上,深部为小肠;有腹壁下动脉.静脉分支,腹壁下动.静脉分支;布有第八.九肋间神经前皮支的内侧支.[主治]腹痛,腹胀,肠鸣,泄。

血液循环

血液循环

4000/70×75=0.76(分钟) 24×60/0.76=1895(次) 70×75×60×24=7560(升)
心动周期
心脏不停的跳动而不疲惫,这是为什么呢?分 析心动周期回答
血液在心脏血管系统中的循环 流动
小鱼尾鳍的血液流动
动脉 心脏 毛细血管
静脉
判断:动脉、毛细血管、静脉? 血流方向?
毛细血管
血流的速度 最慢,红细 胞单行通过
静脉
血流的速度慢
血流方向是:由动脉→ 毛细血管 → 静脉。
的初步护理




动脉
鲜红
喷射状
指压或止血带
静脉
暗红
毛细血管
红色
血流速度 止血部位 及方法
平静地稳流 渗出或稳流
指压 远心端 消毒伤口
近心端
一、你会选吗? 1、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时,观察工具应( B ) A、放大镜 B、低倍显微镜 C、高倍显微镜 D、电子显微镜 2、中医说的“望、闻、问、切”中的“切”,指的是号 C 脉, 这里的脉是 ( ) A、毛细血管 B、静脉 C、动脉 D、经络 C 3、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场所是( ) A.动脉 B.静脉 C.毛细血管 D.心脏 4、某人大腿受伤出血 ,血流呈喷射状,你认为损伤的 D 血管是( ) A.小静脉 B.大静脉 C.小动脉 CD.大动脉 5、红细胞并排不能通过的血管是( ) A.动脉 B.静脉 C.毛细血管 D.上述血管都是
2、 动脉、静脉内血液流动的方向如何?
3、从图片上分析比较三种血管管壁的厚度、管腔的 大小有何不同?
成人肺小叶间隔内毛细血管
动脉、静脉、毛细血管的关系
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的物质交换示意图

全身动脉分布示意图

全身动脉分布示意图

• 11.胫前动脉和足背动脉 1体表投影 自胫骨粗隆与腓骨头连线中点 起,经足背内、外踝中点,至第1跖骨间隙近侧部连一线,此线在踝关节 以上为胫前动脉,踝关节以下为足背动脉的投影. 2摸脉点和止血部位 长伸肌腱外侧可摸到搏动, 中医称趺阳脉.向下压迫可减轻足背出血.
• 12.胫后动脉 1体表投影 自腘窝稍下方至内踝和跟结节中点的连线. 1摸脉点和止血部位 在内踝与跟结节之间可摸到搏动.将该动脉压向 深部,可减轻足底出血.
• 3.颞浅动脉 摸脉点和止血部位 在外耳道前方,颧弓后端可摸到搏动, 压迫该处可使颞部和头顶部止血.
• 4.锁骨下动脉 1体表投影 自胸锁关节到锁骨中点引一条凸向上的弧 线,最高点在锁骨上1.2cm. 2止血部位 于锁骨上窝中点向下压,将动脉 压在第1肋上,使肩和上肢止血.
• 5.腋动脉和肱动脉 1体表投影 上肢外展90°,手掌向上,由锁骨中点 至肱骨内、外上髁中点稍下方引一线,为这两条动脉的投影线.背阔肌 下缘以上为腋动脉,以下为肱动脉. 2摸脉点和止血部位 在肱二头肌内 侧沟可摸到搏动,把肱动脉压向肱骨,可使压迫点以下的上肢止血.
旋股内侧动脉
旋股外侧动脉 I穿动脉
穿动脉 II穿动脉
膝降动脉
III穿动脉
降支
腘动脉
膝上内、外侧动脉
膝中动脉
膝 关
膝下内、外侧动脉
节 网
胫前返动脉前支
胫前动脉
足背动脉
跗内侧动脉
跗外侧动脉
弓状动脉 足底深支
跖背动脉 穿支
趾背动脉
胫后动脉
腓动脉 足底
穿支
腓骨滋养动脉 浅支
内侧动脉 深支
外侧动脉
第一跖背动脉 足底弓 跖足底总动脉 趾足底固有动脉

脑血管分布示意图

脑血管分布示意图

大脑前动脉
大脑中动脉
内侧豆纹动脉和胼胝体 穿支(发自大脑前动脉) 脉络膜后动脉和丘脑后 穿动脉(自大脑后动脉动脉 大脑中动脉
内侧豆纹动脉和胼胝体 穿支(发自大脑前动脉) 脉络膜后动脉和丘脑后 穿动脉(自大脑后动脉) 基底动脉穿支
椎动脉穿支
脉络膜前动脉和丘脑前 穿动脉
脉络膜前动脉和丘脑前 穿动脉
大脑后动脉
大脑前动脉 大脑中动脉 大脑后动脉
大脑前动脉
大脑中动脉
大脑后动脉
小脑上动脉
大脑后动脉
脉络膜后动脉和丘脑后 穿动脉(自大脑后动脉)
大脑前动脉 大脑中动脉 内侧豆纹动脉和胼胝体 穿支(发自大脑前动脉) 外侧豆纹动脉(发自大 脑中动脉)
脉络膜前动脉和丘脑前 穿动脉
大脑后动脉
基底动脉穿支 小脑前下动脉 小脑上动脉 小脑后下动脉
大脑中动脉 脉络膜前动脉和丘脑前 穿动脉 脉络膜后动脉和丘脑后 穿动脉(自大脑后动脉)
小脑上动脉
大脑后动脉
脉络膜后动脉和丘脑后 穿动脉(自大脑后动脉)
大脑前动脉 大脑中动脉 内侧豆纹动脉和胼胝体 穿支(发自大脑前动脉) 外侧豆纹动脉(发自大 脑中动脉)
脉络膜前动脉和丘脑前 穿动脉
大脑后动脉
大脑前动脉
大脑中动脉 内侧豆纹动脉和胼胝体穿 支(发自大脑前动脉) 外侧豆纹动脉(发自大 脑中动脉)
小脑后下动脉
小脑前下动脉
小脑前下动脉
大脑后动脉 大脑中动脉
小脑上动脉 小脑后下动脉
小脑前下动脉
大脑后动脉 大脑中动脉
小脑后下动脉
小脑后下动脉 (延髓外侧段)
椎动脉穿支 小脑前下动脉 小脑后下动脉
基底动脉穿支 小脑前下动脉 小脑上动脉 小脑后下动脉

人体的血液循环-专业知识讲座

人体的血液循环-专业知识讲座
人体的血液循环 专业 知识讲座
哈维
英科学家,因为对血液循环 旳试验研究,取得了“近代生理 学之父”旳称誉。
他从试验入手,从绑扎人体 上臂血管旳试验中发觉,动脉和 静脉中血液流动旳方向是相反旳, 并猜测,动脉与静脉之间一定有 种血管,把动脉与静脉之间旳血 液连通起来。
模拟哈维试验
发觉了?
注意尽快松开绑带
想一想:为何人旳心率在运动状态下比在平静状态高?
运血
送液 氧在 气血 、管 养中 料不 和断 代地 谢流 废动 物, 。
我能行
一、填空题
1.体循环中物质互换发生在 全身毛细血管网 处, 血液把 氧 和 营养物质 供给细胞,同步把细胞 产生旳 CO2 等废物运走。
2.含氧 多 ,含二氧化碳 少 ,颜色 鲜红 旳 血液叫做动脉血。
会有这些不同? 心室壁比心房壁厚,左心室壁比右心室壁厚。
心脏壁越厚,肌肉越发达,收缩和舒张就越有力。
1.与左心房相连旳血管是( C ) A.主动脉 B.肺动脉 C.肺静脉 D.腔静脉
2.心肌壁最厚旳是( A ) A. 左心室 B. 右心室 C.左心房 D.右心房
3.心脏瓣膜旳作用是确保血液流动旳方向 从( A )
左心室 主动脉 下肢动脉
下肢伤口
血压:血液循环中,血液对动脉管壁旳侧压力。
收缩压/舒张压 kPa 12~18.7/8~12 kPa
自学思索题
医生给李明旳爸爸测量血压,测得旳 数据为21.3/15.6kPa,这个数据表达什么? 可能患有什么疾病?应提议李明爸爸怎样 防治?
假如一种人旳血压经常超出18.7/12kPa, 则以为是高血压。
A.肺
B.主动脉
C.心脏
D.毛细血管
3. 在给病人输液时,药水进入手臂旳血管,会

第九版生理学第四章 血液循环(第3节)

第九版生理学第四章 血液循环(第3节)

层流与湍流的对比
泊肃叶定律适用于层流状态。在湍流情况下,泊肃叶定律不再适用
生理学(第9版)
2. 血流阻力
∆P Q = ——— R
8η L R = ——— πr4
阻力来自外摩擦(L,r)和内摩擦(η ),总外周阻力主要来自微动脉
一个器官血流量的多少主要受平均动脉压和血管半径的影响。小动脉和微动脉口径的变化是调节器官 血流量和器官之间血液重新分配的最主要因素
(4) 高血压(hypertension)
以体循环动脉压增高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可分为原发性高血 压和继发性高血压
原发性高血压(essential hypertension)占所有高血压的90%左右。引起原发性高血压
的原因尚未完全阐明
继发性高血压(secondary hypertension)病因明确的高血压,当查出病因并有效去除或
功能特点:运送血液到全身各个器官
生理学(第9版)
3.毛细血管前阻力血管(precapillary resistance vessel)
结构特点:包括小动脉和微动脉,管径较细,对血流的阻力较大;管壁血管
平滑肌含量丰富 功能特点:机体调节器官血流量和器官之间血液重新分配的主要部位,其血
管的口径受神经体液因素的调节
生理学(第9版)
高血压严重影响人们(老人、肥胖者、家族
高血压等人群)的生活,患有高血压的人更易引
起继发性病变
生理学(第9版)
低血压
低血压:目前对低血压的定义尚无统一标准,一般认为成年人上肢动脉血压低于12/8 kPa (90/60mmHg)即为低血压 低血压的临床表现分类: 急性低血压:患者血压由正常或较高的水平突然而明显下降,严重时甚至出现晕厥休克

人体解剖学--心血管系统

人体解剖学--心血管系统

2020/6/30
心尖
14
一、心的位置、毗邻和外形
3.两面 胸肋面,膈面 4.三缘: 右缘,左缘, 下缘(锐缘) 5.四条沟 ①冠状沟;②前室 间沟; ③后室间沟;④后房 间沟。后室间沟、后房间沟 与冠状沟的汇合处称为房室 交点
2020/6/30
15
二、心腔
(一)右心房 以界沟和界脊为界分为 前方的固有心房和后方 的腔静脉窦 1.固有心房 腔面凹凸不 平,有梳状肌 2.腔静脉窦 腔面光滑, 有上、下腔静脉和冠 状窦的开口。卵圆窝
肠系膜 上A
阑尾A
2020/6/30
52
二、体循环的 动脉
(五)髂内动脉 1.壁支 (1)闭孔动脉:→闭膜
管→盆腔→ 股内侧肌 (2) 臀上动脉: →梨状
肌上孔→盆腔→臀肌 (3)臀下动脉:→梨状
肌下孔→盆腔→ 臀肌
臀上、下动脉
2020/6/30
53
二、体循环的 动脉
2.脏支
(1) 直肠下动脉:直 肠和肛提肌
(一)颈总动脉 颈动脉窦 颈动脉小球 1.颈外动脉 (1)甲状腺上动脉 (2)舌动脉 (3)面动脉 (4)上颌动脉—脑膜中A (5)颞浅动脉 2.颈内动脉
2020/6/30
37
面动脉 舌动脉
甲状腺上动脉
颈总动脉
二、体循环的 动脉
(二)锁骨下动脉 胸锁关节后方→颈根部→斜 角肌间隙→腋窝 1.椎动脉 穿C6~1横突孔→
股动脉 股深动脉
2020/6/30
58
二、体循环的 动脉
2.腘动脉 3.胫后动脉 (1)腓动脉 (2)足底内侧动脉 (3)足底外侧动脉
腘动脉 胫后动脉
2020/6/30
59
4.胫前动脉 5.足背动脉

第二节 人体的血液循环

第二节 人体的血液循环
中血液为动脉血
右心房 结构特点同左心房,其中 上腔静脉——静脉血
的血液为静脉血
下腔静脉——静脉血
心脏不停地跳动,促使血液在心 脏和全部血管所组成的管道中循环 流动的过程。
根据人体血液循环途径的不同,可将 血液循环分为体循环和肺循环两部分。
小 资 料
动脉血—— 血液含氧较多, 颜色鲜红。
静脉血—— 血液含氧较少, 颜色暗红。
心房
心室
动脉
上腔静4脉 肺静3脉
右心房
右心室
下腔静5脉
主1动脉 肺2动脉
左心房
瓣6膜
左心室
心脏壁主要由什么组织构成?
心脏壁主要由心肌构成。 左心房
右心房 右心室
心脏解剖图
左心3室
请比较:构成左、右 心房,左、右心室的 心脏壁厚薄情况。
心室的壁比心房的壁厚, 左心室的壁比右心室的 壁厚。
心房与心室之间、心室与动脉之间有什么 特殊的结构?
静脉血
含氧少 含二氧化碳多
颜色暗红
肺循环
动脉血
含氧多 含二氧化碳少
颜色鲜红
循环途径
1、体循环
组织细胞 血液成分的变化
O2 养料
CO2 废物
左 主 各级 全身细 各级 上下 右
心 动动
毛身细血
腔心
室室
脉脉 动动脉脉 血毛管管 静脉 静脉 房

心 房房
肺肺
静静 脉脉
肺 部 毛肺 细部 血毛 管细 血 管
肺 动
O2
CO2

右 心 室
2、肺循环
肺泡
主动脉
肺动脉
肺部毛细血管 肺静脉
全身各处 毛细血管
上下腔静脉
静脉血 动脉血

血液循环

血液循环
5 左心室
请说出1~9各代表心脏的什么结构?
⑶血液流动方向
动脉瓣
房室瓣
上、下腔静脉→右心房
右心室→肺动脉 肺静脉→左心房 左心室→主动脉
血液会不会倒流? 为什么?
心脏注水实验
注水 位置
上、下腔静脉
肺静脉 主动脉 肺动脉
流出 位置
肺动脉
主动脉 主动脉 肺动脉
判断 结果
上、下腔静脉→ 右心房→ 右心室→ 肺动脉
2、下列血管中有防止血液倒流的瓣膜的是(C) A.上肢动脉 B.颈动脉 C.下肢静脉 D.毛细血管
3、下列有关血管的叙述正确的是(A) A.动脉管壁厚、弹性大,管内血流速度快 B.静脉管内有静脉瓣,动脉管内有动脉瓣 C.毛细血管内红细胞快速、单行通过 D.无偿献血或病人打点滴时,针头刺入动脉
4、人体中血液在各种血管中流动速度是(A) A.动脉>静脉>毛细血管 B.毛细血管>静脉>动脉 C.动脉=静脉=毛细血管 D.静脉>动脉>毛细血管
2、下列关于动脉特点的叙述,不正确的是(C)
A.管壁厚
B.血流速度快
C.都分布于较深部位 D.弹性大
⑶毛细血管
毛细血管
静脉 动脉 ①定义: 连通微小动脉和静脉之间的血管 ②特点: 管壁极薄、管内径极小、管
内血流速度最慢 ③和数 分有量 布利:于毛管血数细径液量血平与最管均组多的为织、这6细分~些胞布9特充最μ点m分广有进,什行遍么物布意质全义交身?换。
二、心脏是血液流动的动力器官
1、位置
胸腔中部偏左, 左右两肺之间
2、形状 像桃子
3、大小 本人拳头差不多
前面观
后面观
4、结构 ⑴组成
上腔静脉 主动脉

全身动脉分布示意图完整版本

全身动脉分布示意图完整版本

胸廓内动脉
肋间前支 胸骨支 腹壁上动脉
肌隔动脉 心包隔动脉
甲状颈干
甲状腺下动脉 肩胛上动脉
肋颈干
肩胛背动脉
胸上动脉
胸肩峰动脉 胸外侧动脉 肩胛下动脉 旋肱前动脉 旋肱后动脉
胸背动脉 旋肩胛动脉
肩胛动脉网
肱深动脉---桡侧副动脉
肱骨滋养动脉和肌支
尺侧上副动脉
尺侧下副动脉
尺侧返动脉 骨间前动脉
尺动脉
骨间总动脉 掌深支
右缘支
右房支
右室支
右颈总动脉 右锁骨下动脉
左颈总动脉
左锁骨下动脉
壁支 脏支
肋间后动脉 肋下动脉 膈上动脉
支气管支
食管支 心包支
前支 后支
腰动脉
左支 右支
腋动脉
壁支
膈下动脉 肾上腺上动脉
肱动脉
骶正中动脉


肾上腺中动脉
腺 动

网 前、后肾段动脉
肾动脉 肾上腺下动脉
南开大Hale Waihona Puke 医学院甲状腺上动脉 喉上动脉
舌动脉
回结肠动脉
右结肠动脉 中结肠动脉 左结肠动脉 乙状结肠动脉
降支
降支
升支
右支 边
左支
缘 动
升支 脉
降支
回肠动脉 阑尾动脉 肓肠前动脉 肓肠后动脉
直肠上动脉
脐动脉 膀胱上动脉
膀胱下动脉
脏支
直肠下动脉 阴部内动脉
子宫动脉
阴道动脉
闭孔动脉
壁支
臀上动脉
臀下动脉 髂腰动脉
腹壁下动脉
骶外侧动脉 股动脉
旋髂深动脉
腹壁浅动脉 旋髂浅动脉 股深动脉
舌下动脉 舌深动脉

外周动脉解剖简明图

外周动脉解剖简明图

向手掌处
骨底分为2支,行于拇指两则
桡动脉,也可能 于示指侧面行进至其远端 起自拇主要动脉
腕背侧弓
桡动脉和尺动脉 在手背筋膜内呈弓状
外周动脉解剖简明图
49
49/103
表4 上 肢 动 脉 解 剖 测 值
动脉名称 平均长度
平均外径
锁骨下动脉 左侧为8.54cm, 起始部为9.9mm 右侧为7.08cm
(三)主要分枝 1、腹壁浅动脉 起自股动脉前壁,行向
成肘关节网。
外周动脉解剖简明图
33
33/103
外周动脉解剖简明图
前 臂 前 侧 动 脉 间 隙
34
34/103
外周动脉解剖简明图
上 肢 动 脉 主 干
35
35/103
六、手动脉 (一)起源
手动脉是桡动脉和尺动脉远侧分支,与骨
间后动脉吻合。
(二)手桡侧分支
1、掌浅支 位于鱼际处,与尺动脉终末 部吻合,组成掌浅弓。
颈动脉解剖
♣ 颈总动脉 ♣ 颈内动脉 ♣ 颈外动脉 ♣ 颈动脉壁组织结构
外周动脉解剖简明图
1
1/103
外周动脉解剖简明图
供给脑 动脉
脑动脉分为 两个系统 ● 颈内动脉
系统 ● 椎-基底
动脉系统
2
2/103
一、颈总动脉 (一)起源
右侧颈总动脉源于头臂干分叉处。
左侧颈总动脉起于主动脉弓中部,位于头
臂干左后方。
2、腕背侧支 桡动脉腕背支和骨间前、 后动脉吻合形成掌背动脉沿第2、3、4骨
外周动脉解剖简明图
36
36/103
间背侧肌下行,分成指背侧支至手指。
3、食指桡侧动脉 起自掌深弓,多数起 自拇主要动脉。它沿食(示)指桡侧缘向下至食 指末端。

人体解剖学脉管系统

人体解剖学脉管系统

(二)血液循环途径
各级分支 动脉 主动脉 左心室 左心房 肺静脉
体循环 全 身毛细 血管
养料
二氧化碳

代谢产物
组织
肺泡

二氧化碳
肺泡毛细血管 肺循环
各 级静脉 上、上腔 静脉
右心房 右心室 肺动脉
二、心脏 (一)心的位置和外形 1、位置:斜纵隔,2/3于左,1/3于右侧,尖朝左前下 2、心外形:似倒圆锥形,稍大于本人拳头
左锁骨下动脉
腋动脉
肱动脉
桡动脉尺 动脉
掌浅弓 掌深弓
左颈动脉
头臂干
右颈总动脉 右锁骨下动脉
同左侧
主动脉弓
主动脉胸部
主动脉腹部
髂总动脉(左 右)
左心室
营养胸腔内膈、心包、气管和食管等 营养腹腔内脏器
肾动脉 腹腔干等
营养骨盆脏器和盆壁等
足背动脉
胫前动脉
足底动脉
胫后动脉
腘动脉
髂 髂营 内 外养 动 动下 脉 脉肢
(4)胸部静脉 奇静脉 起右腰升静脉上行入上
腔静脉 肋间后静脉 食管静脉 支气管静脉 半奇静脉
2)下腔静脉系 属支由下腔静脉及属支组成
收集下半身的静脉血 (1)下腔静脉
⑴ 组成及行程 由左、右髂总静脉合成,沿腹 主动脉右侧、脊柱前方上行,穿膈入胸腔,入右心房
⑵属支: ①膈下静脉 ②腰静脉
A 壁支 ①肾上腺静脉 注入肾静脉 ②肾静脉 ③睾丸/(卵巢)静脉 注入肾静脉 ④肝静脉 三条注入下腔静脉
(5)肝门静脉系 ⑴肝门静脉 ①组成
由脾静脉与肠系膜上静脉合成 上行至肝门,分为左、右两支入肝
脾静脉 肠系膜上静脉 肠系膜下静脉 ②属支 胃左静脉 胃右静脉 胆囊静脉 附脐静脉 ③收集范围 自食管腹段至直肠腹盆部消化管道及脾胰和胆囊 的静脉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肩胛动脉网 胸背动脉 旋肩胛动脉
腰 动 脉
壁支
膈下动脉 肾上腺上动脉 骶正中动脉 肾 上 腺 动 脉 网 肱 动 脉
肱深动脉---桡侧副动脉 肱骨滋养动脉和肌支 尺侧上副动脉 尺侧下副动脉 尺侧返动脉 尺动脉
腹主动脉
肾上腺中动脉 前、后肾段动脉 肾动脉 肾上腺下动脉
骨间前动脉 骨间总动脉 骨间后动脉 掌深支 骨间返动脉 末 端 掌深弓---掌心动脉 末 端 指掌侧总动脉--指掌侧固有动脉 掌浅弓 小指尺掌侧总动脉 掌浅支 拇指尺掌侧动脉 拇指主要动脉 桡侧返动脉 拇指桡掌侧动脉 示指桡掌侧动脉
全身动脉分布示意图
左肺动脉 肺动脉干 右肺动脉 上叶支 下叶支 上叶支 中叶支 下叶支 旋 支 对 角 支 前室间支 升主动脉 右冠状动脉 左室后支 房室结支 右动脉圆锥支 室间隔后动脉 窦房结支(60%) 右 缘 支 右 房 支 右 室 支 右颈总动脉 头 臂 干 主动脉弓 左颈总动脉 椎 动 脉 左锁骨下动脉 右锁骨下动脉 颈内动脉 上颌动脉 后交通动脉 脉络丛动脉 大脑前动脉 大脑中动脉 左支 基底动脉 甲状腺上动脉 左 房 支 左 室 支 窦房结支(40%) 左 缘 支 左动脉圆锥支 左 室 支 右 室 支 室间隔前动脉 颈外动脉 舌动脉 喉上动脉 舌下动脉 舌深动脉 下唇动脉 面动脉 枕动脉 耳后动脉 咽升动脉 颞浅动脉 颈 支 顶 支 脑膜中动脉 颞深动脉 上牙槽后动脉 颊动脉 下牙槽动脉 小脑下前动脉 迷路动脉 脑桥动脉 小脑上动脉 大脑后动脉 上唇动脉 内眦动脉
肘 关 节 网
桡动脉
♂睾丸动脉(精索内动脉) ♀卵巢动脉
胃左动脉 胃右动脉 肝固有动脉 肝左动脉 肝右动脉
胃小弯动脉弓
肝 支 胆囊动脉 前支 后支 末端 网膜支
腹腔干
肝总动脉 胃十二指肠动脉
胰十二指肠上动脉 胃支 胃网膜右动脉 脾支 胰支 胃后动脉(1-2条,60%-80%出现率) 胃短动脉 胃支 胃网膜左动脉 末端 网膜支 胰十二指肠下动脉 小肠动脉(12-18条) 升 支 回结肠动脉 降 支 右结肠动脉 中结肠动脉 左结肠动脉 降支 升支 右支 左支 升支 降支
边 缘 动 脉
脏支 脾动脉
胃 大 弯 动 脉 弓
后支 前支
肠系膜上动脉
回肠动脉 阑尾动脉 肓肠前动脉 肓肠后动脉
肠系膜下动脉
乙状结肠动脉 直肠上动脉 脐动脉 脏支
膀胱上动脉
膀胱下动脉 直肠下动脉 阴部内动脉 子宫动脉 阴道动脉 闭孔动脉 髂总动脉 壁支 臀上动脉 臀下动脉 髂腰动脉 骶外侧动脉 股动脉 旋髂深动脉 腹壁浅动脉 旋髂浅动脉 股深动脉 旋股内侧动脉 旋股外侧动脉 I穿动脉 穿动脉 II穿动脉 III穿动脉 降支
足底弓 跖足底总动脉 趾足底固有动脉

• • • •
• •
• •
• •

1.颈总动脉和颈外动脉 (1)体表投影 取下颌角与乳突尖连线的中 点由此点至胸锁关节引一连线,为这两条动脉的投影线。又以甲状 软骨上缘为界,下方为颈总动脉,上方为颈外动脉的投影线。 (2) 摸脉点和止血部位 于环状软骨侧方可摸到颈总动脉搏动,将动脉向 后内方压迫于第6颈椎横突上,可使一侧头部止血。 2.面动脉 (1)体表投影 咬肌下端前缘至眼内眦的连线。 (2)摸 脉点和止血部位 在咬肌前缘下颌骨下缘处,可摸到搏动。将面动脉 压向下颌骨,可使眼裂以下面部止血。 3.颞浅动脉 摸脉点和止血部位 在外耳道前方,颧弓后端可摸到搏 动,压迫该处可使颞部和头顶部止血。 4.锁骨下动脉 (1)体表投影 自胸锁关节到锁骨中点引一条凸向上 的弧线,最高点在锁骨上1.2cm。 (2)止血部位 于锁骨上窝中点向 下压,将动脉压在第1肋上,使肩和上肢止血。 5.腋动脉和肱动脉 (1)体表投影 上肢外展90°,手掌向上,由锁 骨中点至肱骨内、外上髁中点稍下方引一线,为这两条动脉的投影 线。背阔肌下缘以上为腋动脉,以下为肱动脉。 (2)摸脉点和止血 部位 在肱二头肌内侧沟可摸到搏动,把肱动脉压向肱骨,可使压迫 点以下的上肢止血。 6.桡动脉 (1)体表投影 自肱骨内、外上髁中点稍下方至桡骨茎突 的连线。 (2)摸脉点 在腕上方桡侧腕屈肌腱外侧,可摸到搏动, 为主要摸脉点。 7.尺动脉 (1)体表投影 自肱骨内上髁至豌豆骨桡侧缘连一线,该 线的下2/3段为尺动脉的下段。自肱骨内、外上髁中点稍下方,向内 下方引一条线至上述连线的上、中1/3交接点,为尺动脉上段的投影。 (2)止血部位 在腕横纹两端同时向深部压迫,可压住桡、尺动脉, 使手部止血。 8.指掌侧固有动脉 (1)止血部位 在手指根部两侧压向指骨,可使 手指止血。 9.股动脉 (1)体表投影 大腿外展外旋,自腹股沟中点至股骨内侧 髁上方连一线,该线的上2/3为股动脉的投影。 (2)摸脉点和止血 部位 在腹股沟中点稍下方可摸到股动脉搏动。把股动脉压向耻骨上 支,可使下肢止血。 10.腘动脉 止血部位 在腘窝中加垫,屈膝包扎,可压迫腘动脉,使 小腿和足止血。 11.胫前动脉和足背动脉 (1)体表投影 自胫骨粗隆与腓骨头连线 中点起,经足背内、外踝中点,至第1跖骨间隙近侧部连一线,此线 在踝关节以上为胫前动脉,踝关节以下为足背动脉的投影。 (2)摸 脉点和止血部位 长伸肌腱外侧可摸到搏动, 中医称趺阳脉。向下压 迫可减轻足背出血。 12.胫后动脉 (1)体表投影 自腘窝稍下方至内踝和跟结节中点的 连线。 (1)摸脉点和止血部位 在内踝与跟结节之间可摸到搏动。 将该动脉压向深部,可减轻足底出血。
右心室 左心室 左冠状动脉
右支 脊髓前、后动脉 小脑下后动脉
胸廓内动脉 壁支 胸主动脉 支气管支 脏支 食管支 心包支 左支 右支 腋 动 脉 肋间后动脉 肋下动脉 膈上动脉 前支 后支 甲状颈干 肋 颈 干 肩胛背动脉 胸上动脉 胸肩峰动脉 胸外侧动脉 肩胛下动脉 旋肱前动脉 旋肱后动脉
肋间前支 胸 骨 支 腹壁上动脉 肌隔动脉 心包隔动脉 甲状腺下动脉 肩胛上动脉
髂内动脉
腹壁下动脉 髂外动脉
膝降动脉 膝上内、外侧动脉 腘动脉 膝中动脉 膝下内、外侧动脉 胫前返动脉前支 胫前动脉 腓动脉 胫后动脉 内侧动脉 足 底 外侧动脉 深支 足背动脉 穿支 腓骨滋养动脉 浅支
膝 关 节 网
跗内侧动脉 跗外侧动脉 弓状动脉 足底深支 第一跖背动脉 跖背动脉 穿 支 趾背动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