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实验课 4

合集下载

小学科学第4课细菌和病毒(教学设计)

小学科学第4课细菌和病毒(教学设计)

小学科学第4课细菌和病毒(教学设计)细菌和病毒:小学科学第4课教学设计引言:小学科学课程中的第4课,介绍了细菌和病毒的基本概念。

本篇教学设计将基于这个主题,设计一个可参考的教学活动,旨在帮助学生理解细菌和病毒的区别、了解它们的特征和作用,并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

一、教学目标1. 理解细菌和病毒是微生物的两个主要类别。

2. 辨别细菌和病毒的区别和相似之处。

3. 了解细菌和病毒的作用,包括有益和有害的方面。

4. 培养学生良好的个人和公共卫生习惯。

二、教学准备1. PowerPoint或白板。

2. 细菌和病毒的图片、图表或示意图。

3. 小组活动所需的素材。

三、教学过程引入:1. 使用触发学生思考的引言,如“当你生病的时候,医生经常会告诉你需要休息和吃药。

但你知道为什么会生病吗?导致疾病的原因是什么?”2. 给学生几分钟的时间思考,并请他们与周围的同学分享观点。

探索:1. 通过展示图片或图表,介绍细菌和病毒的外观特征,并让学生以小组形式讨论它们的相似之处和不同之处。

2.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深入探究细菌和病毒的特点和功能。

3. 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一些开放性问题,如“细菌和病毒都是微生物,但它们的结构有何不同?”,“细菌和病毒哪一个更小?”等等。

解释:1. 以简洁明了的语言解释细菌和病毒的基本概念,并展示相应的示意图或动画。

2. 强调细菌和病毒的生长方式、传播途径以及它们对人类的影响。

3. 通过示例,解释一些常见的细菌和病毒引起的疾病,如感冒、流感、肺炎等,并讨论防范和治疗这些疾病的方法。

拓展与巩固:1. 将学生分为小组,要求他们设计一份海报,展示细菌和病毒的特点、作用和防范方法。

鼓励学生创意发挥,可以使用图片、文字、漫画等形式。

2. 学生进行小组展示,并互相评价、提出问题或给予建议。

3. 教师进行总结,强调良好的卫生习惯对预防细菌和病毒引起的疾病的重要性。

四、课堂活动建议1. 观察与比较:提供不同的细菌和病毒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比较它们的形态特征。

实验四 细菌、真菌、放线菌的分离与培养

实验四 细菌、真菌、放线菌的分离与培养

实验报告课程名称:环境微生物学实验实验类型:综合实验实验项目名称:微生物的分离与培养与菌落观察学生姓名:专业:环境工程学号:同组学生姓名:指导老师:实验地点:实验日期:2018 年 10月16日一、实验目的和要求1.掌握微生物接种培养技术2.掌握微生物分离纯化技术3.学习并掌握放菌落形态结构的观察方法,认识并理解它们的形态特征。

二、实验内容和原理土壤是微生物生活的大本营,是寻找和发现具有重要价值微生物的主要菌源。

在不同土壤中,各类微生物的数量千差万别。

为了分离获得某种微生物,需要预先制备不同稀释度的菌悬液,并添加相应的抗生素抑制不需要的微生物,例如,添加链霉素25~50U/mL抑制细菌;添加0.5%重铬酸钾液或制霉素50 U/mL 抑制霉菌。

通过10倍稀释以及平板分离、平板涂布和平板划线等操作,微生物可在平板上分散成单个的个体,经过适宜条件培养,单个个体可形成单个菌落。

挑取单个菌落转接至新鲜平板上,即可使目的菌种纯化。

1.菌种的分离纯化:从混杂微生物群体中获得只含有某一种或某一株微生物的过程称为微生物分离与纯化。

在分子生物学的研究及应用中,不仅需要通过分离纯化技术从混杂的天然微生物群中分离出特定的微生物,而且还必须随时注意保持微生物纯培养物的“单一性”,防止其他微生物的混入。

2.平板涂布法:因为将微生物悬液先加到较烫的培养基中再倒平板易造成某些热敏感菌的死亡,且采用稀释倒平板法也会使一些严格好氧菌因被固定在琼脂中间缺乏氧气而影响其生长,因此在微生物学研究中常用的纯种分离方法是涂布平板法。

用途上,一般多用于从菌种的纯化;优点是可以观察菌落特征,对混合菌进行分离;但不能计数3.平板划线法:最简单的分离微生物的方法是平板划线法,其原理是将微生物样品在固体培养基表面多次作“由点到线”稀释而达到分离目的的。

划线的方法很多,常见的比较容易出现单个菌落的划线方法有斜线法、曲线法、方格法、放射法、四格法等。

用途一般多用于筛选菌株。

微生物学实验报告

微生物学实验报告

微生物学实验报告(格式标准)(生命科学专业)教师:黎勇目录索引实验一油镜的使用与细菌的简单染色法 3实验二细菌的革氏染色与芽孢染色 5实验三常用培养基的配制7实验四酵母菌霉菌的形态结构观察及酵母死活细胞的鉴别8实验五、微生物大小的测定与显微计数10实验六环境中微生物的检测与分离纯化11实验七细菌鉴定中常用的生理生化反应12实验八(综合实验)化能异养微生物的分离与纯化13课程名称: 微生物学实验班级:化生系生命科学本科实验日期: 指导教师:黎勇实验一油镜的使用与细菌的简单染色法〔目的要求〕学习并熟练掌握油镜的使用技术;观察细菌的基本形态;学习观察细菌的运动性的基本方法。

〔基本原理〕1、 N·A=n·sinα2、 D=λ/2N、A3、目镜可提高放大倍数,但有效放大率取决于镜口率。

已经分辨的物体不放大瞧不清,未分辨物放得再大也瞧不清。

4、用悬滴法或凹玻片法观察细菌的运动性时,可以通过真运动能定向地由一处快速运动来区别于颗粒的布朗运动。

〔器材用具〕显微镜、载玻片、凹玻片、盖玻片、接种环、香柏油、二甲苯、凡士林、吸水纸、擦镜纸;细菌、放线菌等固定装片;培养18小时左右的B、subtilis、 S、arueus 菌斜面培养物;无菌水、生理盐水。

〔方法步骤〕:(一) 油镜的使用镜检装片在中倍(或高倍镜)下找到目的物,并使位于视野正中聚光镜上升到最高位置,虹彩光圈开到最大,镜头转开成八字形在玻片的镜检部位(光斑处)滴一滴香柏油油镜转入正下方侧视小心上升载物台(缩短镜头与装片距离,镜头浸入油中,至油圈不扩大为止镜头几与装片接触) 粗调器徐徐下降载物台(密切注视视野,当捕捉到物像时,立即用细调器校正) 仔细观察并绘图取出装片,清洗油镜:擦镜纸拭去镜头上的香柏油擦镜纸沾少许二甲苯擦去残留(用手指辅助,迅速拭擦一、二次) 用清洁擦镜纸仔细擦干二甲苯(2-3次)。

(二) 细菌的简单染色法:涂片干燥火焰固定染色水洗干燥油镜观察(三) 细菌运动性的观察取洁净盖玻片,四周涂上凡士林滴加一小滴菌悬液凹玻片的凹窝向下盖于盖玻片上翻转观察〔结果分析〕1、画一圆圈表示视野,选取所观察的微生物绘图,注意特殊结构、形状与排列。

实验四、环境中微生物的检测课件

实验四、环境中微生物的检测课件
实验四、环境中微生物的检测, 四大类微生物菌落和个体形态的
观察
补做实验一 下周实验课暂停一次
第一部分:环境中微生物的检测
一、背景介绍 什么是微生物 微生物分布
二、实验目的 了解环境中微生物的分布情况
三、实验原理 提供微生物生长所需的营养要素,在实验
室中培养微生物 灭菌的方法和原理 培养基的特性
四、实验方法 1、倒平板
2、环境中微生物的检测
五、实验报告
记录你所培养的微生物的形态
观察时间4月5日(下周四)
12:00——13:00
梅老师班:外间202
尹老师班:里间203
三、个体形态的观察 1、细菌:简单染色法(接种环,取样)
Hale Waihona Puke 、酵母:水封片3、放线菌:插片法
4、霉菌:切片
作业:
1、将观察的细菌、酵母菌、放线菌、霉 菌其菌落特征填入表格
2、划出细菌、放线菌的个体形态简图
3、初步判断你所培养的环境中的微生物 属于哪一大类并说明理由
预习:实验七 生物体内部组织细胞的切片观察(一)
天每
开个
放孩
;子
有的
的花
孩期
子不
是一
菊样
花,
,有
选的
择孩
在子
秋是
天牡
开丹
放花
;,
而选
有择
的在
孩春
➢ He who falls today may rise tomorrow.
子天 是开
梅放
花;
,有
选的
择孩
在子
冬是
天荷
开花
放,




我们,还在路上……

微生物实验教程

微生物实验教程

实验 1—1 普通光学显微镜的使用……………………………………………………………
实验 1—2 细菌的形态结构观察 (简单染色、革兰氏染色、抗酸染色) ……………………
实验 1—3 细菌的特殊结构和运动性观察 (芽胞染色、荚膜染色、鞭毛染色) ……………
实验 1—4 放线菌的形态结构观察 …………………………………………………………
一滴镜油作为介质。国产显微镜的油镜常标有“油”字,国外产品则常用“oil”(oil Immersion)
或“HI”(Hemcyeneous Immersion)字样,以供识别。物镜上通常标有放大倍数、数值孔径
(亦称镜口率)、工作距离等主要参数。
3、聚光器:也叫集光器,由聚光镜和可变光阑组成。聚光镜由一片或数片透镜组成,
面是平面镜,另一面是凹面镜,其作用是使光源发出的光或自然光射向聚光镜。光强时用平
面镜,光弱时用凹面镜。有的显微镜的人工光源安装在镜座内,其反光镜也固定在镜座内。
(三) 普通光学显微镜的光学原理

由单透镜构成的放大镜和由几块透镜组成的实 体显微镜(解剖镜)称单式显微镜生物学教学及科 研所用的光学显微镜一般是复式显微镜。
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与创新意识。


实 3. 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本学科的特点,逐步使学生认识微生物的基本
学 特性,比较它们与其它生物的相似和不同之处,知道如何研究微生物以及对研究中所出现的
问题点样分析,




第一节 微生物的形态结构观察
微生物的个体微小,肉眼难以看见,必须借助显微镜才能观察到。因此.显微镜就成为 微物学研究工作者不可缺少的基本工具,从事有关微生物学教学、科研和生产的人员,都应 该了解显微镜的种类、结构、功能和正确地掌握不同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幼儿园探秘微生物世界:微生物实验教案

幼儿园探秘微生物世界:微生物实验教案

幼儿园探秘微生物世界:微生物实验教案在幼儿园的教学中,提供孩子们一个积极的、有趣的、参与的、以及探索性的学习环境是至关重要的。

微生物实验教案是一个非常好的教学方式,可以帮助幼儿园的孩子们在实践中学习微生物的世界,提升他们的科学素养和观察力。

在下面的文章中,我将为您共享一个微生物实验教案,并以此深入探讨如何在幼儿园教学中引入微生物的世界。

一、实验目的通过观察、探究、实验,培养幼儿对微生物世界的兴趣,提高幼儿的科学素养和观察力,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好奇心。

二、实验材料1. 显微镜和玻璃载玻片2. 水和糖3. 玻璃棒和培养皿4. 各种食品,如面包、水果等5. 细菌培养基三、实验步骤1. 观察各种食物上的微生物a. 将各种食物放入培养皿中,加入少量水和糖,利用显微镜观察食物样本中的微生物。

b. 让孩子们学会使用显微镜,观察不同食物上的微生物,比较它们的形状和数量。

2. 观察自己的手上的微生物a. 指导孩子们在手上擦拭一些食物或者其他物品,然后将擦拭的样本放入培养皿中培养。

b. 利用显微镜观察手上的微生物,引导孩子们了解手卫生的重要性。

3. 制作和观察细菌培养基a. 利用玻璃棒在培养皿里划几条线,分别用食物样本和细菌培养基划线。

b. 观察培养皿的变化,在不同温度下观察培养皿中微生物的生长情况,提出假设并验证。

四、实验总结通过这个微生物实验教案,孩子们能够在实践中学习,了解微生物的形态特征和生长情况,培养孩子们的科学素养和观察力。

这个实验教案不仅促进了孩子们对微生物世界的认识,也让他们深入了解了微生物的重要性,引导他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五、个人观点和理解微生物实验教案是一个非常好的教学方式,通过实践让孩子们更直观地认识微生物的世界,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

在幼儿园教学中,我们应该注重培养孩子们的探索精神和创造力,微生物实验教案为此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机会。

微生物实验教案可以帮助幼儿园的孩子们在实践中学习微生物的世界,并提升他们的科学素养和观察力。

幼儿园发现科学微生物实验教案设计

幼儿园发现科学微生物实验教案设计

幼儿园发现科学微生物实验教案设计教案名称:微生物实验教案目标:1.了解微生物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2.能够观察和描述常见的微生物形态。

3.掌握简单的微生物实验方法和步骤。

教学准备:1.实验材料:显微镜、玻璃片、拖鞋、消毒酒精等。

2.实验前的知识准备:向学生简单介绍微生物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3.实验安全:强调在实验中要保持手部的清洁和卫生,避免接触到可能具有病菌的物质。

教学流程:步骤一:引入1.引导学生回忆上一堂课学习的内容,复习并巩固微生物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2.与学生互动,询问他们对微生物的认识以及在日常生活中是否接触过微生物。

步骤二:实验前的准备1.解释实验的目的:通过实验观察和描述常见的微生物形态,了解微生物的特点。

2.引导学生自行整理实验所需材料,并与同伴合作分工。

步骤三:实验操作1.组织学生进行实验。

2.引导学生按照以下步骤进行实验:a.清洁玻璃片:将玻璃片用消毒酒精彻底清洁,并用拖鞋擦干。

b.取样:在不同的地方取样,如课桌表面、水龙头、手指等。

c.制作干片:将取样的物质滴在玻璃片上,摊开成薄片,让其自然干燥。

d.观察:将干片放在显微镜下,逐个观察并描述干片上的微生物形态。

步骤四:讨论和总结1.引导学生讨论和比较不同样本的微生物形态。

2.鼓励学生根据观察结果,总结不同地方的微生物分布情况。

3.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不同地方的微生物种类会有所不同,进一步促进对微生物的理解。

步骤五:拓展活动1.引导学生思考,身边是否存在其他可以观察的微生物样本,如酸奶、发霉的食物等。

2.鼓励学生在家中或在学校的环境中,进行更多的微生物观察和实验。

教学反思:通过这个实验,幼儿可以通过观察和描述微生物形态,增强他们对微生物的认识和理解。

实验中要注意学生的安全和卫生,保持实验环境的清洁和整洁。

同时,教师还应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总结,培养他们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拓展活动可以进一步激发学生对微生物的兴趣,并在日常生活中发现更多的微生物现象。

微生物实训课实验报告

微生物实训课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熟悉微生物实验室的基本操作规程和安全知识。

2. 掌握微生物分离纯化的基本方法,包括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

3. 学会观察和识别不同微生物的菌落特征。

4. 了解微生物的培养方法和培养基的配制。

二、实验原理微生物分离纯化的基本原理是利用微生物在生长过程中对营养、氧气、温度等环境条件的需求差异,通过选择合适的培养基和分离方法,使混合微生物中的某一类微生物获得纯化。

平板划线法是将微生物在固体培养基表面划线,使微生物在培养基表面逐渐稀释,最终获得单菌落。

稀释涂布平板法是将微生物稀释液均匀涂布在固体培养基表面,使微生物在培养基表面形成单菌落。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材料:1. 菌种: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枯草芽孢杆菌2. 培养基: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营养琼脂培养基3. 稀释液:无菌生理盐水4. 工具:无菌镊子、无菌滴管、酒精灯、培养皿、平板划线器、显微镜等仪器:1. 培养箱2. 显微镜3. 灭菌器四、实验步骤1. 平板划线法:a. 将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枯草芽孢杆菌分别接种于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平板上。

b. 用无菌镊子取一端菌液,在平板表面划线,依次划三横三纵,使菌液逐渐稀释。

c. 将平板倒置,放入培养箱中,37℃培养24小时。

d. 观察菌落特征,记录菌落形状、大小、颜色等。

2. 稀释涂布平板法:a. 将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枯草芽孢杆菌分别接种于无菌生理盐水中,制成10^-3、10^-5、10^-7等不同浓度的稀释液。

b. 取适量稀释液,用无菌滴管均匀涂布在营养琼脂培养基平板上。

c. 将平板倒置,放入培养箱中,37℃培养24小时。

d. 观察菌落特征,记录菌落形状、大小、颜色等。

3. 显微镜观察:a. 将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枯草芽孢杆菌的菌落分别挑取少量,制成悬液。

b. 将悬液滴于载玻片上,加盖玻片。

c. 在显微镜下观察细菌的形态、大小、排列等特征。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平板划线法:a. 金黄色葡萄球菌菌落呈金黄色,表面光滑,边缘整齐。

食品微生物检验技术W4304沙门氏菌检验-检验操作程序及要点-传统鉴定-4-微教材

食品微生物检验技术W4304沙门氏菌检验-检验操作程序及要点-传统鉴定-4-微教材

《农产品/食品微生物检验》课程-微教材知识讲解沙门氏菌操作程序及要点——传统鉴定沙门氏菌操作程序及要点分为检验程序和操作步骤一、检验程序根据国标,沙门氏菌的检验程序为: 检样经无菌处理后,称取25 g(mL)样品加入到225 mL BPW中36±1℃培养8~18h;取培养物1mL 接种到10mL的TTB中同时取1mL 接种到10mL 的SC中,分别于42±1℃和36±1℃培养18~24h;取培养后的增菌液分别划线接种于BS琼脂平板和XLD琼脂平板(或HE琼脂平板、显色培养基平板)中,于36±1℃培养18~24h,BS 需延长至40~48h;培养后挑取可疑菌落做生化试验。

挑取2 个以上典型或可疑菌落——接种三糖铁琼脂,赖氨酸脱羧酶试验管和对照管、供做靛基质试验的色氨酸肉汤、尿素(pH7.2),KCN试验管和对照管,同时划线营养琼脂平板——如5项生化都符合——则直接判定为沙门氏菌——如五项中靛基质阳性——则补做甘露醇和山梨醇试验,如果两项均为阳性——为可疑沙门氏菌,但需结合血清学鉴定结果进行判定——如五项中H2S阴性——则需补做ONPG试验,ONPG阴性,同时赖氨酸脱羧酶阳性——为沙门氏菌——也可在三糖铁和赖氨酸脱羧酶试验初步判断结果后,使用商品化的生化鉴定系统进行生化鉴定——判定是否为沙门氏菌——如果5项反应中有2项以上不符合——则沙门氏菌阴性——最后报告结果二、操作步骤主要分为:1、样品处理与前增菌;2、增菌;3、分离;4、传统生化鉴定试验;5、系统生化鉴定试验;6、血清学鉴定。

其中传统生化鉴定试验又分为三糖铁和赖氨酸脱羧酶试验,靛基质、尿素和氰化钾试验、甘露醇、山梨醇以及ONPG试验三个部分。

本片以鸡肉为样品,演示沙门氏菌检验的样品处理和前增菌的操作过程。

1、前增菌:在无菌室内,以75%酒精擦拭样品外包装,尤其是包装的开口处,用无菌剪刀在样品封口处剪开包装袋,换用一个无菌剪刀将鸡肉样品剪碎至无菌罐内,用无菌镊子称取25 g样品至盛有225 mL BPW的样品瓶中,再转入注明样品信息、检测人员以及检测日期的均质袋中,密封,用拍击式均质器拍击2 min。

幼儿园微生物科普实验课程设计 幼儿园科学实验

幼儿园微生物科普实验课程设计 幼儿园科学实验

幼儿园微生物科普实验课程设计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微生物科学在日常生活中变得越来越重要。

在幼儿园阶段,培养孩子对微生物的基本认识和兴趣可以为其未来的学习生涯打下良好的基础。

为此,我们设计了一堂丰富有趣的微生物科普实验课程,旨在引发幼儿的兴趣,增进他们对微生物的认识,培养他们对科学实验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一、实验主题本次实验的主题是“微生物在我们生活中的作用”,通过一系列形象生动的实验,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习,并对微生物的作用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引导幼儿树立正确的生活卫生观念,学会科学洗手,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二、实验内容1. 微生物的观察在实验课开始之前,老师可以让孩子们通过放大镜观察不同环境下的微生物,比如水中、泥土中、果皮表面等,让他们了解微生物的形态和特点。

通过这种直观的方式,可以激发幼儿们的好奇心和探索欲。

2. 洗手实验借助拍摄放大的影像,给幼儿展示洗手前后手上微生物的变化,引导幼儿学会科学洗手,并讲解洗手的重要性。

可以通过观察实验结果,让幼儿直观地感受到洗手对微生物的清除效果。

3. 发酵实验在实验课上,可以利用面粉、酵母等原料进行发酵实验,让孩子们亲自动手体验并观察微生物的生长过程。

通过实验,让幼儿了解微生物在发酵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为后续学习奠定基础。

4. 饮食卫生意识的培养通过实验,向幼儿们展示食物变质的原因和过程,让他们认识到微生物在食品中的作用,引导他们培养良好的饮食卫生意识。

5. 小结实验课结束时,老师可以与幼儿们一起进行总结,对微生物的作用和重要性进行讲解,并鼓励幼儿们可以有关微生物的更多问题提出。

三、实验目标1. 培养幼儿对微生物的兴趣,并了解微生物在我们生活中的作用。

2. 培养幼儿良好的卫生习惯,掌握正确的洗手方法。

3. 让幼儿了解微生物在自然界中的功能,拓宽他们的科学知识。

4. 提高幼儿的动手能力和观察力,在实验过程中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实验观察力。

四、实验过程1. 实验前的准备老师需要提前准备好实验所需的器材和材料,确保实验进行的顺利。

实验四 细菌、真菌、放线菌的分离与培养

实验四 细菌、真菌、放线菌的分离与培养

实验报告课程名称:环境微生物学实验实验类型:综合实验实验项目名称:微生物的分离与培养与菌落观察学生姓名:专业:环境工程学号:同组学生姓名:指导老师:实验地点:实验日期:2018 年 10月16日一、实验目的和要求1.掌握微生物接种培养技术2.掌握微生物分离纯化技术3.学习并掌握放菌落形态结构的观察方法,认识并理解它们的形态特征。

二、实验内容和原理土壤是微生物生活的大本营,是寻找和发现具有重要价值微生物的主要菌源。

在不同土壤中,各类微生物的数量千差万别。

为了分离获得某种微生物,需要预先制备不同稀释度的菌悬液,并添加相应的抗生素抑制不需要的微生物,例如,添加链霉素25~50U/mL抑制细菌;添加0.5%重铬酸钾液或制霉素50 U/mL 抑制霉菌。

通过10倍稀释以及平板分离、平板涂布和平板划线等操作,微生物可在平板上分散成单个的个体,经过适宜条件培养,单个个体可形成单个菌落。

挑取单个菌落转接至新鲜平板上,即可使目的菌种纯化。

1.菌种的分离纯化:从混杂微生物群体中获得只含有某一种或某一株微生物的过程称为微生物分离与纯化。

在分子生物学的研究及应用中,不仅需要通过分离纯化技术从混杂的天然微生物群中分离出特定的微生物,而且还必须随时注意保持微生物纯培养物的“单一性”,防止其他微生物的混入。

2.平板涂布法:因为将微生物悬液先加到较烫的培养基中再倒平板易造成某些热敏感菌的死亡,且采用稀释倒平板法也会使一些严格好氧菌因被固定在琼脂中间缺乏氧气而影响其生长,因此在微生物学研究中常用的纯种分离方法是涂布平板法。

用途上,一般多用于从菌种的纯化;优点是可以观察菌落特征,对混合菌进行分离;但不能计数3.平板划线法:最简单的分离微生物的方法是平板划线法,其原理是将微生物样品在固体培养基表面多次作“由点到线”稀释而达到分离目的的。

划线的方法很多,常见的比较容易出现单个菌落的划线方法有斜线法、曲线法、方格法、放射法、四格法等。

用途一般多用于筛选菌株。

《食品微生物》实验教学大纲

《食品微生物》实验教学大纲

《食品微生物学》课程实验教学大纲实验一微生物检验常规试验预备(4个学时)[目的与要求]1.熟悉菌落总数测定和大肠菌群检验所需的各种培养基的制备。

熟悉高压蒸汽灭菌器的使用。

2.熟悉玻璃器皿的包装与干热灭菌方法。

[主要内容]:1 研钵、剪刀、镊子、吸管、平皿的包扎与干热灭菌。

2 实验所需培养基(营养琼脂、EMB 琼脂、乳糖胆盐发酵管)和生理盐水的配制、分装、包扎和高压蒸汽灭菌。

1)配制700 mL 生理盐水(0.9%NaCl ),分别分装与5 个盐水瓶,每瓶90 mL;分装18 支试管,每管9 mL 。

2)配制乳糖胆盐培养基(发酵管)200 mL,并分装于小试管各3 mL ,每管中加入一个充满培养基的小倒管,注意一定不能有气泡。

(配方:2%蛋白胨,0.5%猪胆盐,1%乳糖,调pH7.4,然后加入0.4%溴甲酚紫 2.5ml/100ml )3)配制普通琼脂培养基400ML ,分装于2 个三角瓶。

(0.5%NaCl ,1%蛋白胨,0.3%牛肉粉(膏),pH7.4,琼脂粉 1.5%)4)配制伊红美蓝培养基300 mL。

(配方:蛋白胨1%,NaCl 0.5%,牛肉膏0.3%,pH7.4,琼脂粉1.5%,加热溶化后加入乳糖1%、2%伊红水溶液2 mL/1000 mL 、0.65%美蓝1 mL/1000mL)5)TTC 培养基(1)2%乳糖发酵管40 支,每管 2.5ml(2%乳糖,2%蛋白胨)。

(2)TTC 培养液100ml(2%蛋白胨,1%Nacl,1%Na2HPO4.12H2O,0.4% 十二烷基硫酸钠,PH7.4)(3)灭菌后加10%TTC8ml 后分装于(1),每管加 2.5ml。

6)DC 培养基(0.5%蛋白胨,0.5%Nacl ,1%乳糖,0.3%K2HPO4.3H2O ,0.2%柠檬酸铁铵,琼脂粉0.7%)溶于水后调PH7.2,加入10%去氧胆酸钠1ml 及0.4%溴麝香草酚兰 1.6ml。

[思考题]1 配制培养基时的一般原则和注意事项?2 使用高压灭菌器和恒温干燥箱的注意事项?实验二菌落总数测定(4个学时)[目的与要求]通过本试验要求掌握食品的菌落总数测定的方法,菌落计数和报告方式,以及经常食用的各类动物性食品的菌落总数标准。

微生物学实验指导

微生物学实验指导

微生物学实验指导微生物学实验指导编写组淮阴师范学院生物学实验教学中心淮安 2004目录微生物学实验课程简介 (1)第一部分基础实验实验 1 培养基的配制 (3)实验 2 消毒和灭菌 (7)实验 3 土壤的稀释分离、纯化及无菌操作技术 (10)实验 4 微生物菌落的观察 (14)实验 5 显微镜油浸系物镜的使用 (17)实验 6 细菌形态的观察 (21)实验7 细菌单染色法及口腔微生物的观察 (24)实验8 细菌的革兰氏染色 (27)实验9 细菌鞭毛染色及其运动的观察 (29)实验10 细菌芽孢、荚膜的染色及观察 (32)实验11支原体、衣原体的形态观察 (34)实验12放线菌的形态观察 (36)实验13 酵母菌的形态观察 (39)实验14 霉菌的形态观察 (42)实验15 细菌大小的测定 (45)实验16 细菌数目的测定 (48)实验17 细菌的生理生化反应(V.P.反应甲基红试验、吲哚试验、糖发酵试验) (52)第二部分应用性实验部分实验18 酒精发酵及糯米甜酒的酿制 (56)实验19 抗生素抗菌谱及抗生菌的抗药性测定 (58)实验20 微生物菌种保藏 (61)第三部分综合性实验和研究性实验实验21 食用菌的抑菌实验 (66)实验22 酸乳的制作和酸乳生产菌的分离实验 (68)实验23 泡菜的制作以及乳酸菌的分离 (69)实验24 表面活性剂的降解菌的筛选 (72)实验25 蛋白酶生产菌的筛选与鉴定 (74)实验26 活性污泥中微生物的纯系分离 (76)实验27 PDA培养基的微波灭菌研究 (78)实验28 蛋白酶生产菌的产酶条件研究 (80)实验29 松菇母种培养基的研究 (82)第四部分微生物实验技能的测评基本实验技能的检测 (84)实验设计及实施能力的测评 (86)后记 (88)《微生物学实验》课程简介适用专业生物技术、生物科学学时46学分 2.5课程性质必修预修课程生物化学、化学、植物学、动物学一、课程性质、地位和作用微生物学实验是生物科学和生物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是一门独立的实验课程,同时也是为了配合微生物学的教学而开设的。

M13-04实验四细菌淀粉酶的测定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课件

M13-04实验四细菌淀粉酶的测定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课件
实验四 细菌淀粉酶的测定
一、实验目的
1. 了解淀粉酶的作用特点, 2.掌握测定方法。
二、实验原理
淀粉酶是指一类能催化、水解淀粉分子中糖苷键的
酶的总称。主要包括α-淀粉酶、β-淀粉酶、糖化酶和
异淀粉酶等。本实验为淀粉酶的定性测定,活性污泥混 合液中的淀粉酶将淀粉水解为糊精(或其他淀粉的水解 物),淀粉遇碘呈蓝色,随着蓝色逐渐消失而成为棕色 反应物,这时可根据淀粉酶作用后淀粉溶液与碘反应时 蓝色物消失的速度,来衡量酶活力的大小。
观察结果:枯草杆菌和活性污泥的淀粉酶
加碘液前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加碘液后
大肠杆菌不产淀粉酶
2 1
枯草杆菌产淀粉酶 1.透明圈 2.菌体
3 4
活性污泥产淀粉酶 3.透明圈 4.菌体
五、注意事项
本实验与相关实验穿插进行。
细菌淀粉酶在固体培养基中的扩散实验是利用点种 法判断该细菌是否产生淀粉酶。
2.细菌淀粉酶在固体培养基中的扩散实验 (1)牛肉膏蛋白胨淀粉培养基:牛肉膏 0.3g 蛋白胨1.0g NaCl 0.5g 淀粉 0.2g 琼脂2.0g 水100mL pH 7.4~7.8 灭菌条件:121℃(相对蒸汽压力0.103MPa), 15~20 min。 (2)倒培养基:待上述灭过菌的培养基冷却 50℃左右,倒3个平板,冷凝后使用。
点种完毕,将培养皿倒置于37℃恒温培养箱内 培养24~48小时。
(4)观察结果:取出平板,将革兰氏碘液滴加至菌体 周围,观察菌体周围的现象。
如发现菌体周围有透明圈,说明该菌(或活性污泥) 产生淀粉酶并扩散至周围的培养基中,将培养基中的淀 粉水解成遇碘不显色的物质;如滴加碘液后菌体周围呈 蓝色,则说明该菌(或活性污泥)不产生淀粉酶,培养 基中的淀粉未被水解故遇碘显蓝色。

2024年微生物学实验教案(多场合)

2024年微生物学实验教案(多场合)

2024年微生物学实验教案一、教案背景与目标微生物学作为生命科学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研究微生物的结构、功能、遗传和生态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本教案旨在通过实验操作,让学生深入了解微生物的基本特性,掌握微生物学实验的基本技能,培养其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与实验项目1.微生物的形态观察(1)光学显微镜的使用与维护(2)细菌、放线菌、酵母菌和霉菌的形态观察2.微生物的染色技术(1)革兰氏染色法(2)芽孢染色法(3)抗酸染色法3.微生物的纯培养技术(1)无菌操作技术(2)接种与分离技术(3)纯培养的鉴定与保存4.微生物计数与生长曲线测定(1)显微镜直接计数法(2)平板计数法(3)生长曲线的测定5.微生物的生理生化实验(1)碳源利用实验(2)氮源利用实验(3)维生素需求实验(4)酶活性实验6.微生物的分子生物学实验(1)DNA提取与纯化(2)PCR扩增技术(3)基因克隆与表达三、教学安排与课时分配1.微生物的形态观察(2课时)2.微生物的染色技术(4课时)3.微生物的纯培养技术(6课时)4.微生物计数与生长曲线测定(4课时)5.微生物的生理生化实验(6课时)6.微生物的分子生物学实验(6课时)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讲授与演示:教师通过讲解、演示实验操作,使学生了解实验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

2.实践操作: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实验操作,培养实验技能。

3.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数据的分析与讨论,培养团队协作和科学思维能力。

4.考核评价:通过实验报告、操作考试和理论知识考试,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五、教学资源与设施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微生物学实验教材。

2.实验室:配备光学显微镜、PCR仪、电泳仪、恒温培养箱等实验设备。

3.试剂与耗材:提供细菌、放线菌、酵母菌和霉菌等微生物菌株,以及实验所需试剂和耗材。

4.网络资源:利用网络平台,提供实验课件、教学视频等辅助教学资源。

六、教学效果与反馈1.学生能熟练掌握微生物学实验的基本技能,具备独立进行实验操作的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G+球菌,呈链状排列
链球菌
血琼脂平板培 养基溶血环
甲型溶血链球菌 乙型溶血链球菌 丙型溶血链球菌
抗O 试验
意义:辅助诊断急性风湿热、风湿活动期、急性肾小球肾炎
肺炎球菌
营养高、菌落α型溶血 自溶,中心有脐窝
肺炎球菌
G+双球菌,致病株有荚膜
脑膜炎球菌
G-双球菌
淋球菌与菌落
G-双球菌
巧克力平皿, 5~10%CO2, 37℃ 培养 24~48小时, 菌落小,呈灰 白色。
试验的原理、方法、结果及意义 4. 了解常见化脓性球菌的致病特点
葡萄球菌 staphylococcus
G+球菌,呈葡萄串状排列
葡萄球菌 staphylococcus
血平皿 培养基
金黄色葡萄球菌 金黄色色素 致病力强
白色葡萄球菌
白色色素
条件致病菌
柠檬色葡萄球菌 柠檬色色素 条件致病菌
血浆凝固酶试验
1. 大肠杆菌菌落:较大、圆形、光滑、不透明, 在EMB上形成深紫兰色菌落(因分解乳糖产酸,与 伊红美兰结合之故),在SS琼脂平板上形成红色菌 落(因分解乳糖产酸,中性红指示剂变红)。
2. 伤寒杆菌和痢疾杆菌菌落:中等大、圆形、光 滑、半透明、在EMB上无色(因不分解乳糖),在 SS上无色或淡黄色。
微生物学试验
实验四 化脓性球菌和肠道杆菌的病原学检测(1)
实验内容
1. 常见化脓性球菌形态染色 2. 血浆凝固酶试验 3. 触酶试验 4. 抗“O”试验 5. 粪便标本分离鉴定(1)--接种SS
培养基
实验目的要求
1. 掌握常见化脓性球菌的形态染色特点 2. 熟悉常见化脓性球菌的培养特征 3. 熟悉血浆凝固酶试验、触酶试验及抗“O”
【实验结果】金黄色葡萄球菌能导致血浆凝固,而表皮葡萄球菌本试验阴性
葡萄球菌 staphylococcus
鉴别肺炎球菌与甲型链球菌
菊糖分解 胆汁溶菌实验
性 状 金葡菌 表葡菌 腐生葡萄球菌
菌落色素 金黄色
分解甘露醇 +
血浆凝固酶 +
a溶血素

致病性

白色 白色或柠檬色






弱或无

链球菌
本次实验课结束
请确保油镜头擦拭干净! 交作业,值日同学留下
下周再见!
问题与讨论
1. 如何鉴别致病性葡萄球菌与非致病性葡萄球菌? 2. 如何鉴别肺炎球菌与甲型链球菌? 3. 什么是抗“O”试验,说明其临床意义? 4. 怎样鉴别致病性与非致病性肠道杆菌?
鉴别致病性与非致病性肠道杆菌
乳糖发酵试验,致 病菌多为阴性,非 致病菌(EMB)及SS培养基上的菌落特点
玻片法 ① 取载玻片一张,于两端各加生理盐水一滴。 ② 以灭菌接种环自琼脂平板上挑取两种葡萄球菌
培养物少许,分别混悬于玻片上的生理盐水内, 使成均匀的细菌悬液,观察有无自凝现象。 ③ 于每滴细菌悬液内,各加入兔血浆一滴,混匀。 ④ 数秒钟后观察结果,若细菌呈颗粒状凝集时为 阳性,若无凝集时为阴性。
血浆凝固酶试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