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营养管理
低出生体重早产儿营养管理和康复护理方案研究

低出生体重早产儿营养管理和康复护理方案研究在现代医学中,由于母体生活方式的改变,早产和低出生体重儿童的出生率正在迅速增加。
这些出生早期的儿童面临很多健康问题,并需要获得专业的护理和管理。
本文将研究低出生体重早产儿的营养管理和康复护理方案,以提高其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一、背景介绍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早产和低出生体重儿童得以活下来。
然而,这些儿童的生存率仍然不高,并且生活质量也很低。
低出生体重儿童需要更加细致的管理和护理,以确保他们的成长发育。
此外,由于各种原因,如早产、母体健康、营养状况等因素的影响,这些儿童的免疫系统通常不够强大,从而使他们更容易受到各种感染和疾病的威胁。
二、营养管理1.母乳喂养母乳是婴儿最好的食品之一。
对于低出生体重早产儿来说,母乳更具有营养价值。
母乳喂养可以促进婴儿的免疫力、帮助胃肠道发育、预防感染病。
母乳喂养比牛奶更好,是优秀的营养来源,甚至更好。
所以对于低出生体重早产儿,母乳喂养是非常重要的。
2.添加营养素对于早产儿和低出生体重儿童,添加营养素是非常必要的。
例如,添加人乳酸菌可以支持免疫系统和肠道健康、添加DHA可以促进婴儿视力和大脑发育、添加铁可以防止贫血等。
但是要注意营养素的加量,过多会对宝宝的健康造成负面影响。
3.注意饮食卫生低出生体重早产儿的免疫能力比较弱,饮食卫生更容易受到感染。
如果给低出生体重早产儿饮用含有细菌的汁液,就有可能造成发病。
因此,饮食卫生要特别注意,比如消毒、洗涤等。
三、康复护理1.低刺激环境由于早产和低出生体重儿童肌肉的掌控不够强大,所以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减少刺激。
比如可以减少灯光和噪声,让婴儿在温暖、轻柔和舒适的环境中成长。
2.关注婴儿的认知发育对于康复护理的另一个重点是认知发育。
早产儿和低出生体重儿童的认知发育不太成熟。
我们可以通过听觉刺激和视觉刺激来刺激婴儿的大脑,从而促进婴儿的认知发育。
例如,可以通过唱歌、读书、看相册等方式来刺激婴儿的大脑。
新生儿静脉营养

新生儿静脉营养一、先计算新生儿的总液体需求量足月儿:圣后第一天需要50ml/kg,每天增加10~20ml,至生后第710天,达120ml/kg.早产儿:圣后第一天需要60ml/kg,每天增加10~20ml,至生后第710天,达150ml/kg.二、新生儿需要的营养成分及其量1、氨基酸1生后第一天开始使用,生后4小时;2氨基酸供给量:早产儿首次用量0.5g/kg,每天增加0.5-1g,最大量3g/kg;足月儿首次用量1g/kg,每天增加0.5-1g,最大量3-3.5g/kg;3氨基酸供给热卡量的计算kcal=g数×4.2、脂肪乳1一般生后第三天开始使用,若新生儿黄疸较重,严重感染或重度窒息时,应延迟使用,避免影响胆红素的排泄,导致胆汁淤积;2脂肪乳的用量:早产儿首次用量0.5g/kg,每天增加0.5g,最大量2.5g/kg;足月儿首次用量0.5g/kg,每天增加0.5g,最大量3g/kg; 3脂肪乳的供给热卡量的计算kcal=g数×9.3、脂溶性维生素:生后1周后应用,隔日应用,1ml/kg;4、水溶性维生素:生后第1天可应用,1U/kg;5、微量元素:生后2周应用,每周2次,每次1ml/kg;6、10%NaCl生理需求量:2~3ml/kg,液体张力降低至1/4张或1/5张,防止溶血;7、10%KCl:一般生后7天内不补钾,但应根据血气分析调整,补钾浓度0.2~0.3%;8、葡萄糖:葡萄糖输注速度一般早产儿葡萄糖速度从4-6mg/kg/min开始,足月儿从葡萄糖速度从6-8mg/kg/min开始,应根据末梢血糖调整,最大浓度应小于12.5%如出现高血糖,勿用胰岛素,主要靠调整糖的速度及浓度;9、静脉营养注意事项:1葡萄糖在静脉外周血管内的浓度应小于或等于12.5%;2氨基酸在总液体量中的浓度应小于或等于4—5%,长时间使用氨基酸时应注意监测肾功能,浓度不要超过2%;320%脂肪乳虽然不限制浓度,但不应超过3g/kg/d,在整个液体中糖、氨基酸的比例不应大于85%,即糖占50,氨基酸占35%,脂肪乳占15%,脂肪乳应在患儿感染得到控制后使用,使用脂肪乳应监测血常规及临床症状、体征,加强护理减少呛奶及院内感染无菌操作;410%氯化钠在总液体中的张力一般为1/4—1/6张,不超过1/3张,10%氯化钾的浓度不超过0.3%,水乐维他一般为1ml/kg/d.;三、在静脉营养时的液体用量:日龄体重总液体量ml/kg/d.热卡kcal/kg<1000g1000~1500g1500~2500g>2500g第1日80-10060~8050~6040~5020~40第2日100-12080~10060~8050~7020~40第3~7日120~140100~12080~10070~9060~80第2~4周150-180120~180100~150100~150100~120四、全静脉营养的适应症:指先天畸形、发育不成熟或患病等原因,较长时间不能经口喂养的患儿如:1、胃食道返流、呕吐厉害;2、肠狭窄;3、食道瘘;4、上呼吸机患儿;5、脐膨出;6、NFC;7、顽固性腹泻;8、寻求治疗需要长时间休息以治愈原发病;9、极低体重儿,胃肠功能不成熟,特别是有NRDS.10、多次发生呼吸暂停患儿等;五、部分静脉营养的适应症:有些新生儿科部分经口喂养,但补充的热卡量不足,<90%,必须经静脉营养补充已摄取足够营养;方法:早产儿奶100ml=88kcal全奶100ml=66kcal均约吸收60%左右,即约占总奶量的1/2被利用;总液体量---总奶量/2=剩余静脉营养量六、静脉补液过程的监测:1、入量;2、排出量;3、体质;4、尿比重1.008-1.012;5、血糖、尿糖作为决定葡萄糖用量浓度调节滴速调节的依据;6、PH,BE,PaO2和电解质测定,作为决定补碱和补充电解质的依据;7、血清尿素氮作为肾功能依据;8、临床体征、症状、,如水肿、脱水程度的监测决定出入量;。
中国新生儿营养支持的指南

中国新生儿营养支持的指南一、背景新生儿是人类生命的起始阶段,其健康发育离不开适当的营养支持。
为了保障新生儿的健康成长,中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制定了新生儿营养支持的指南。
本文将重点介绍该指南的主要内容。
二、母乳喂养母乳是新生儿最理想的食品,它具有完整的营养组成和免疫因子。
中国指南强调,在可能的情况下,新生儿应进行独家母乳喂养,即前六个月内只喂母乳。
对于不能或不愿意进行母乳喂养的新生儿,应使用配方奶粉进行喂养。
同时,指南提醒妇女在怀孕期和产后加强营养,以具备充足的母乳供给。
三、蛋白质供给新生儿对蛋白质的需求相对较高,因此指南建议增加蛋白质的摄入量。
对于母乳喂养的新生儿,他们可以通过增加每天喂奶的频率和时间来增加蛋白质的摄入量。
对于配方奶粉喂养的新生儿,应根据其年龄和体重确定蛋白质的摄入量,以满足其正常生长发育的需求。
四、能量供给新生儿的能量需求主要来自碳水化合物和脂肪。
指南建议母亲通过摄入富含碳水化合物和脂肪的食物,来提供足够的能量给新生儿。
对于不能进行母乳喂养的新生儿,配方奶粉中应含有足够的脂肪和碳水化合物,以满足其能量需求。
五、微量元素和维生素新生儿对微量元素和维生素的需求也相对较高。
中国指南推荐给予新生儿适量的铁、锌、钙、维生素A、维生素D和维生素K等营养素的补充。
对于配方奶粉喂养的新生儿,这些营养素应在配方奶粉中得到充分补充。
六、早产儿的营养支持早产儿出生时健康水平较低,需要特殊的营养支持来促进其生长发育。
指南建议早产儿在出生后24小时内开始进行肠内喂养,并逐渐增加进食量。
对于早产儿,应特别关注蛋白质和能量的供给,以满足其快速生长的需要。
七、补充液体和电解质新生儿可能需要额外的液体和电解质补充,尤其是在需要静脉输入的情况下。
指南建议根据新生儿的生理状态和临床状况,调整液体和电解质的补充量,并密切监测血钙、镁、钾、磷等电解质的水平。
八、其他注意事项指南强调新生儿营养支持的个体化,要根据新生儿的生长发育和临床特征进行调整。
中国新生儿营养支持指南

02 03
详细描述
母乳喂养能够为新生儿提供全面的营养,包括蛋白质、脂 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和矿物质等,同时还能提供免疫 球蛋白和抗体,增强新生儿的免疫力,降低感染风险。母 乳喂养还有助于促进母子情感和宝宝神经发育。
建议
鼓励和支持母乳喂养,至少在出生后头6个月内进行纯母 乳喂养,之后可以逐渐添加辅食。
注意事项
母乳喂养需要持续到婴儿2岁或以上,同时需要注意合理 饮食和休息,保持愉悦的心情。
配方奶喂养
选择适合的配方奶
注意事项
配方奶是模拟母乳的食品,可以作为 无法进行母乳喂养或母乳不足时的补 充。家长应根据新生儿的实际情况选 择适合的配方奶。
配方奶喂养的新生儿容易发生便秘、 腹泻等消化系统问题,因此需要注意 合理饮食和休息,保持愉悦的心情。
详细描述
脂肪的摄入量应占新生儿总能量摄入 的40-50%,以提供足够的必需脂肪酸 和能量。母乳是新生儿脂肪的最佳来 源,配方奶中也会含有适量的脂肪。
碳水化合物需求与供给
总结词
碳水化合物是新生儿的主要能源物质,对其生长发育和脑部发育具有重要作用。 碳水化合物的供给量应根据新生儿的体重和生长速率进行个性化计算。
特殊情况下的营养支持
早产儿
对于早产儿,应根据胎龄和出生 体重情况给予特殊的营养支持, 如使用早产儿配方奶或进行静脉
营养支持。
患病儿
对于患有疾病的新生儿,应根据病 情给予特殊的营养支持,如使用高 热卡奶粉或进行静脉营养支持。
过敏儿
对于对牛奶蛋白过敏的新生儿,应 选择深度水解蛋白奶粉或氨基酸奶 粉作为替代品。
近年来,随着精准医学和个体化治疗理念的不断推广,新生儿营养支持也向着更加精准、更加个性化的方向发展 。同时,随着母乳库的建立和推广,母乳喂养的比例也在逐渐提高,这也为新生儿营养支持提供了更加安全和有 效的选择。
新生儿营养

不能耐受肠内喂养,而需较长期的静脉营 养,如此时早期加用肠内微量喂养(MEN), 有助于促进胃肠动力的成熟和提高对喂养 的耐受性
早产儿的肠内喂养
早产儿的喂养方法 早期微量喂养:可婴儿体重增长显著,需
要静脉营养的时间短,胃肠转运时间缩短, 能较快地过渡到经消化道营养
新生儿营养
概述
新生儿营养是个重要问题,合理营养支持 为其今后的生长、体格及神经的发育提供 了基础
并且应将肠内与肠外营养有机地结合起来
营养需要量
新生儿尤其早产儿营养需要量高,但消化 代谢功能有限,各脏器功能不够成熟,对 营养既要求需要量足够,又要考虑到新生 儿的生理特点,适当掌握
营养需要量的制定主要根据人乳的成分研 究所得
开奶阶段:婴儿刚生下处理完毕后即抱给 母亲(生后30分钟内),让其贴近母体前 胸,含住奶头,以增加婴儿与母亲的接触, 以后酌情调整
喂养原则
稳定阶段:如能渡过开乳阶段,则进入全 母乳喂养阶段,为稳定阶段
添加维生素:婴儿出生后4天添加维生素C 50mg/d,生后半个月每天加维生素D 400 IU
锌剂量约1mg/kg.d
镁是细胞内主要的阳离子,构成骨的基质 及很多酶的辅助因子,人乳及配方乳能提 供足够的镁
营养需要量
维生素 在正常孕妇所分娩的正常新生儿中很少发
生维生素缺乏 早产儿可能发生维生素K、D、C、叶酸和E
缺乏症,胎龄<34周的早产儿中易发生脂 溶性维生素缺乏,特别是VitA和E 早产儿因储存维生素D少,出生后10-15天 需添加本剂,预防剂量400-800IU/d
主张持续与间断喂养交替 若上述方法仍不能解决胃食道返流问题,
儿童喂养与营养指导技术规范

儿童喂养与营养指导技术规范一、目的通过对辖区内儿童家长进行母乳喂养、食物转换、合理膳食、饮食行为等科学喂养知识的指导,提高6个月内婴儿纯母乳喂养率,预防营养性疾病,促进儿童健康。
二、服务对象辖区内0~6岁(7岁以下)儿童及其家长。
三、内容与方法(一)婴儿期喂养指导1.纯母乳喂养婴儿6月龄内应纯母乳喂养,无需给婴儿添加水、果汁等液体和固体食物,以免减少婴儿的母乳摄入,进而影响母亲乳汁分泌。
从6月龄起,在合理添加其它食物的基础上,继续母乳喂养至2岁。
(1)建立良好的母乳喂养方法1)产前准备:母亲孕期体重适当增加(12~14公斤),贮存脂肪以供哺乳能量的消耗。
母亲孕期增重维持在正常范围内可减少妊娠糖尿病、高血压、剖宫产、低出生体重儿、巨大儿和出生缺陷及围产期死亡的危险。
2)尽早开奶:生后2周是建立母乳喂养的关键时期。
产后1小时内应帮助新生儿尽早实现第一次吸吮,对成功建立母乳喂养十分重要。
3)促进乳汁分泌①按需哺乳:3月龄内婴儿应频繁吸吮,每日不少于8次,可使母亲乳头得到足够的刺激,促进乳汁分泌。
②乳房排空:吸吮产生的“射乳反射”可使婴儿短时间内获得大量乳汁;每次哺乳时应强调喂空一侧乳房,再喂另一侧,下次哺乳则从未喂空的一侧乳房开始。
③乳房按摩:哺乳前热敷乳房,从外侧边缘向乳晕方向轻拍或按摩乳房,有促进乳房血液循环、乳房感觉神经的传导和泌乳作用。
④乳母生活安排:乳母身心愉快、充足睡眠、合理营养(需额外增加能量500 千卡/日),可促进泌乳。
4)正确的喂哺技巧①哺乳前准备:等待哺乳的婴儿应是清醒状态、有饥饿感,并已更换干净的尿布。
哺乳前让婴儿用鼻推压或舔母亲的乳房,哺乳时婴儿的气味、身体的接触都可刺激乳母的射乳反射。
②哺乳方法:每次哺乳前,母亲应洗净双手。
正确的喂哺姿势有斜抱式、卧式、抱球式。
无论用何种姿势,都应该让婴儿的头和身体呈一条直线,婴儿身体贴近母亲,婴儿头和颈得到支撑,婴儿贴近乳房、鼻子对着乳头。
中国新生儿营养支持指南

中国新生儿营养支持指南一、引言新生儿的营养摄入对于他们的生长和发育至关重要。
为了确保新生儿能够得到适当的营养支持,中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制定了《中国新生儿营养支持指南》。
本文将对这一指南的主要内容进行介绍和解读。
二、背景婴儿在出生后的早期生命阶段需要充分的营养来满足他们身体发育的需求。
在中国,尽管孕妇营养状况的改善和新生儿死亡率的下降取得了显著进展,但仍面临许多挑战。
因此,制定一份系统的指南来指导新生儿的营养摄入显得尤为重要。
三、指南的主要内容1. 母乳喂养母乳是新生儿最好的食物,对他们的生长和发育有着独特的作用。
指南强调,新生儿应尽早进行母乳喂养,最好在出生后的第一个小时内启动。
对于无法进行母乳喂养的婴儿,可以选择牛奶配方奶粉。
2. 婴儿配方奶粉在指南中,对婴儿配方奶粉的选择和使用也进行了详细介绍。
根据新生儿的年龄和特定情况,可以选择适合的奶粉。
同时,指南还强调了正确配制和保存奶粉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合理地进行喂养。
3. 蛋白质摄入新生儿对蛋白质的需求量较大,这对于他们的生长和器官发育至关重要。
指南建议,新生儿在前六个月的蛋白质摄入应以母乳或配方奶粉为主,无需额外添加蛋白质。
4. 能量摄入新生儿对能量的需求量也较高。
指南明确指出,前六个月的新生儿每日能量摄入应为100-110千卡/千克体重。
从六个月开始逐渐增加能量摄入量,以满足他们不断增长的需求。
5. 营养素补充指南还提到了一些特定的营养素补充,如维生素D和铁。
维生素D可以促进钙的吸收和骨骼的发育,而铁则是血红蛋白合成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了确保新生儿获得足够的这些营养素,指南推荐了适当的补充方法和剂量。
6. 辅助食物引入在新生儿的发育过程中,从六个月开始逐渐引入辅助食物是必要的。
指南给出了详细的介绍和建议,包括适当的食物种类、质地和摄入量,以及如何逐步引入新食物。
7. 饮食安全指南强调了饮食安全的重要性,特别是对一些常见食源性疾病的预防。
新生儿的免疫系统尚未完全发育,因此必须保证他们的食物安全和卫生。
新生儿营养6.4

1.糖:早产儿:4-6mg/kg.min;足月儿6-8mg/kg.min;每天增加1-2mg/kg.min,7天后达到12.5(11-14)mg/kg.min,外周糖浓度≤12.5%(足月儿)早产儿≤11.5%,中心静脉糖浓度≤25%2.脂肪乳(TAT):20%中长链脂肪乳1g=5ml 早产儿:2g/kg.d→3 g/kg.d 足月儿1 g/kg.d→3 g/kg.d,<1kg超低儿TAT超过3 g/kg.d易胆汁淤积,一般用2.5 g/kg.d 禁忌:1.直胆>34vmol/L(2mg/dL)、胆汁淤积,中长链脂肪乳可减量至1 g/kg.d,再+鱼油脂肪乳1 g/kg.d ;2.甘油三脂升高;3.严重肝肾功能障碍慎用;4.PLT下降、APTT延长凝血功能障碍者禁用;5.严重感染、生命体征不稳定,严重电解质紊乱等。
3.氨基酸(AA):新生儿用19AA-1(20ml/支)6%即1.2g=20ml 19AA-1需与脂肪乳剂分开使用(儿童的18AA可不分开)早产儿1-2g/kg.d→3.5-4 g/kg.d 足月儿1-2g/kg.d→3.5 g/kg.d 浓度≤3.5%即氨基酸占总液量不超过一半或58%4.微量元素(肠外营养>1周用):安达美0.5ml/kg.次,每周2次(周一、周四),胆汁淤积者不用安达美(含铜、锰)或减量至0.2ml/kg.次5.脂溶性维生素2ml/kg 不超过5ml 水溶性维生素1ml/kg(10ml/支)与脂肪乳剂同组6.电解质:1.钾:生后3天不补钾,一般浓度0.15%,低钾3%2.镁:生后3天不补镁,25%MgSO4 0.1-0.2ml/kg,10倍稀释,一周补三次3.钠:生后第1天不补钠,在4:1液中补也可根据血电解质结果补4.钙:第一天即补钙(不开奶时10%葡酸钙4-6ml/kg.d,最大可8 ml/kg.d),小AA达3.0 g/kg.d时可给予葡酸钙4 ml/kg.d5.磷:第3天补磷,外周静脉每1ml磷50ml液体,甘油磷酸钠0.5-1ml/kg.d,钙磷不同组中间可用5%GS间隔7.肝素:中心静脉0.5U/kg入AA组,外周静脉可不用肝素8.热卡:(糖:AA:FAT=4:4:9) 1gAA-4kcal 1g糖-3.4 kcal 1gFAT-10 kcal 早产儿100-120 kcal/kg.d 足月儿80-100 kcal/kg.d9.液量:早产儿:第1天:80-100ml/kg.d,每天增加10-20 ml/kg.d,致1周左右→130-150 ml/kg.d足月儿:第1天:60-80ml/kg.d,每天增加10-20 ml/kg.d,致1周左右→120 ml/kg.d 若早产儿体重下降太快,总液量可增加,不超过180 ml/kg.d,液量过多可致PDA重新开放10.调糖速:若糖速已4-6mg/kg.min(足月儿)6-8mg/kg.min(早产儿)若血糖仍>10.3mmol/L,先胰岛素0.05U/kg.h开始调。
中国新生儿营养支持的指南

剂量蛋白质无关(B级) 尽早建立肠内营养可以降低胆汁淤积发病率和严重程度(C级)
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
病房内配置应即配即用
中心配制,应在配置完毕后置4℃冰箱储存,喂养前再次加温。常温下放置时 间不应超过1~2 h
肠内营养的监测
肠外营养支持
当新生儿不能或不能完全耐受经肠道喂养时,完全或部分由静脉供给热 量、液体、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维生素和矿物质等来满机体代谢及 生长发育需要的营养支持方式。 适应征 ①先天性消化道畸形:食道闭锁、肠闭锁等 ②获得性消化道疾病:坏死性小肠炎等 ③早产儿(E级) 途径
(C级) 脂肪 • 5~7g/gk.d,占总能量40%~50% (C级) 碳水化合物 • 10~14g/gk.d,占总能量40%~50% (C级)
母乳喂养
尽可能早期母乳喂养,尤其是早产儿(A级),但有下述情况者则应酌 情考虑: ①母亲为HIV和HTLV(人类嗜T细胞病毒)感染者,不建议母乳喂养(C级) ②母亲患有活动性结核病,可采集其母乳经巴氏消毒后喂养,治疗结束7~14天 后可继续母乳喂养(E级) ③母亲为乙肝病毒(HBV)感染或携带者,可在婴儿出生24h后给予特异性高效 乙肝免疫球蛋白,继之接受乙肝疫苗免疫后母乳喂养(C级) ④母亲为CMV感染或携带者,其婴儿可以给予母乳喂养,但早产儿有较高被感 染风险,可采集其母乳经巴氏消毒后喂养(E级)
肠外营养支持途径的选择主要取决于患儿的营养需求量以及预期的持续 时间,还应考虑患儿的个体状况(血管条件、凝血功能等) (E级)
周围静脉 适用于短期(﹤2周)应用,并且液体渗透压不超过900mOsm/L(E级)。
新生儿营养支持与护理

新生儿营养支持与护理新生儿的营养支持与护理是保证他们健康成长的重要环节之一、良好的饮食和适当的护理可以帮助新生儿获得所需的营养,增强免疫力,预防疾病,并促进他们的身心发展。
以下是关于新生儿营养支持与护理的一些建议。
无论是母乳喂养还是配方奶喂养,都需要注意合理的喂养间隔和喂养量。
新生儿的胃容量较小,每次喂养的量应逐渐增加。
根据孩子的反应和需求,喂养间隔也会逐渐延长。
在喂养前要确保新生儿的体温正常、在舒适的环境下喂养,并用温热的水清洁乳头。
在喂养时,保持身体的稳定,确保孩子吞下足够的食物。
除了合理的饮食,新生儿的护理也是十分重要的。
首先,注意保持室温适宜,避免孩子过热或过冷。
新生儿的皮肤薄而敏感,容易因过热或过冷而发生不适甚至中暑或感冒。
其次,定期清洁孩子的身体,保持干燥和清洁,预防尿布疹和其他皮肤问题。
同时,定期给予孩子一定的按摩和抚触,促进他们的感官发展和情感交流。
此外,适当的运动和活动也对新生儿的身体发育和营养吸收起到重要作用。
虽然新生儿无法自己进行活动,但可以通过给予他们适当的皮肤刺激、轻柔的按摩和抱抱等方式促进他们的运动发育。
尽量避免长时间使用各类婴儿座椅或摇篮,以免影响他们的运动能力和骨骼发育。
最后,父母亲人的关爱和陪伴是新生儿成长中最重要的营养和护理支持。
在孩子的早期发育阶段,父母高质量的关注和照顾是培养其安全感和情感依恋的关键。
尽量保持与孩子的密切接触和交流,及时回应他们的需求和情绪。
给予他们爱和温暖,不仅能够满足孩子情感上的需求,也有助于调节他们的生理功能和健康发展。
综上所述,新生儿营养支持与护理需要综合考虑,包括合理的饮食和营养补充,适当的护理措施,以及父母亲人的关爱和陪伴。
通过这些努力和举措,可以为新生儿提供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促进他们身心的健康发展。
中国新生儿营养支持临床应用指南

中国新生儿营养支持临床应用指南随着医学科技的不断进步和人们对新生儿健康的重视,新生儿营养支持在临床上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为了确保新生儿能够获得适当的营养,中国新生儿营养支持临床应用指南被制定出台。
本文将对该指南的内容进行介绍,并详细解读其在新生儿营养支持中的应用。
1. 指南背景介绍中国新生儿营养支持临床应用指南的制定是为了规范新生儿营养支持的实施,并提供给临床医生进行参考。
该指南汇集了国内外新生儿营养支持的研究成果,并结合中国本土情况进行了相关调整,旨在最大程度地确保新生儿的生长和发育。
2. 指南内容概述(1)新生儿生长发育特点:详细介绍了新生儿的营养需求和生长发育特点,包括体重增长曲线、器官发育和代谢率变化等,为后续的营养支持方案提供了基础依据。
(2)母乳喂养与人工喂养的选择:明确了母乳喂养和人工喂养的优劣势,在不同情况下给予合理的建议,旨在提供新生儿适宜的喂养方式。
(3)营养支持的原则:介绍了针对新生儿营养支持的原则,包括提供充足的热量和营养物质、合理调配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的比例、注重微量元素和维生素的补充等,为制定个体化的营养方案提供指导。
(4)特殊情况下的营养支持:针对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出生缺陷等特殊情况,提供了相应的营养支持策略,旨在满足其特殊的生长发育需求。
(5)营养不足和营养过剩的处理:介绍了新生儿营养不足和营养过剩的判定标准,并提供了相应的处理措施,以避免对新生儿健康的不利影响。
3. 指南的临床应用中国新生儿营养支持临床应用指南通过规范的营养策略,旨在提高新生儿的生长质量和发育水平。
在临床实施中,医生应根据新生儿的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的营养支持方案,以满足其特殊的营养需求。
临床应用指南的实施需要多学科的协作,包括儿科、营养科、护理科等,以确保新生儿获得全面的营养支持。
此外,对新生儿的定期监测和评估也至关重要,以及时调整营养方案并纠正异常情况的发生。
4. 指南的展望中国新生儿营养支持临床应用指南的发布标志着我国对新生儿营养的规范化管理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新生儿管理制度

新生儿管理制度一、背景介绍新生儿管理制度是为了保障新生儿的健康和安全而制定的一系列规章制度。
针对新生儿的特殊需求和脆弱状态,该制度旨在提供全面的照护和管理,确保他们得到适当的医疗、营养和保健服务。
二、管理目标1. 确保新生儿的健康和安全。
2. 提供全面的医疗、营养和保健服务。
3. 促进新生儿的早期发展和成长。
三、管理内容1. 新生儿健康检查:- 所有新生儿应在出生后24小时内进行全面的健康检查,包括身体状况、听力、视力等方面的评估。
- 新生儿的健康检查应由专业医护人员进行,记录检查结果并及时向家长解释。
2. 新生儿喂养:- 母乳喂养是最佳的喂养方式,鼓励母亲进行母乳喂养,并提供相关指导和支持。
- 对于无法进行母乳喂养的新生儿,提供合适的配方奶粉,并确保正确的配方和喂养方式。
3. 新生儿护理:- 对新生儿进行日常护理,包括洗澡、更换尿布、清洁眼睛和鼻孔等。
- 定期测量新生儿的体重、身长和头围,并记录在个人健康档案中。
4. 新生儿疫苗接种:- 根据国家相关规定,对新生儿进行必要的疫苗接种,包括乙肝疫苗、百白破疫苗等。
- 确保疫苗接种的时间和剂量符合标准,记录接种情况并向家长提供相关信息。
5. 新生儿疾病预防和治疗:- 提供新生儿常见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指导,包括感冒、腹泻、湿疹等。
- 对于需要特殊治疗或转诊的疾病,及时安排专业医疗机构进行诊断和治疗。
6. 新生儿发育评估:- 对新生儿进行定期的发育评估,包括运动能力、认知能力、语言能力等方面的评估。
- 根据评估结果提供相应的早期干预和康复训练。
7. 家庭支持和教育:- 向家长提供新生儿护理的相关知识和技能培训,包括喂养、护理、疾病预防等方面。
- 提供家庭支持和心理咨询,帮助家长应对育儿压力和困惑。
四、管理流程1. 新生儿出生后,由医护人员进行健康检查,并记录检查结果。
2. 根据检查结果,制定个性化的喂养计划和护理方案。
3. 定期进行新生儿的健康检查和发育评估,记录相关数据。
新生儿营养管理

新生儿营养管理一、新生儿生长评价:1、人体测量学:连续测定体重、身长及头围以评价生长类型。
1)、体重:在第一周,由于体液分布的改变(ICF移向ECF)而出现体重丢失10%-15%是预料中的,一般在第二周体重开始增长,按正常宫内生长速度平均每天的体重增长为10-20g/kg/d或20-30g/d,婴儿应该每天都有体重增加。
2)身长:每周评价一次,每周增长0.8-1.0cm。
3)头围:宫内生长速度为0.5-0.8cm/周,常作为脑生长的指标。
2、新生儿分类:1)将测得的体重、身长及头围描在生长曲线上以利于与已建立的正常值比较。
2)正常生长常定义为在生长曲线上的第10至第90百分位点之间。
AGA,LGA,SGA。
AGA:表明宫内生长是适当的;LGA:最常发生在糖尿病母亲的婴儿,常见的营养学问题是预防和控制低血糖。
SGA:如所有的参数均在第5个百分位点以下,为达到正常生长需要较高的热量供给。
二、新生儿的营养需要:(一)热量:1、为维持体重,给50-60kcal/kg/d。
2、为获得体重增加,足月儿给100-120 kcal/kg/d(可增加15-30g/d);早产儿给110-140kcal/kg/d,当其生长接近宫内生长速度如15g/kg/d时认为是足够了。
(二)碳水化合物:大约需要11-15g/kg/d,占总能量的30%-60%。
(三)蛋白质:蛋白质摄入估计2.25-4.0g/kg/d(占总热量的7%-16%)即足够了,在极低出生体重儿(VLBW)不应超过4.0g/kg/d 。
(四)脂肪:需要量是4-6g/kg/d(不超过总热量的55%,否则可能产生酮增多)。
为满足必需脂肪酸的需要,亚油酸应占非蛋白热的2%-5%,亚麻酸应占非蛋白热的0.6%。
(五)维生素和矿物质:见下表每日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需要量维生素足月儿早产儿矿物质足月儿早产儿A 500IU 1400IU 钙 60mg/kg 200mg/kgD 400IU 500-600IU 磷 40mg/kg 100mg/kgE 5IU 5-25IU 镁 8mg/kg 8mg/kgC 20mg 50-60mg 钠 1-2meq/kg 2.5-3.5meq/kgK 15mcg 15mcg <1.5kg,4-8meq/kg0.2mg 0.2mg 钾 2-3meq/kg 2-3meq/kgB1B0.4mg 0.4mg 铁 6-10mg/kg 2mg/kg(6-8周后)2PP(Niacin) 5mg 5mg 铜 30-40mcg/kg 100-120mcg/kg0.4mg 0.4mg 锌 500mcg/kcal 1200-1500mcg/kgB6B1.5mcg 1.5mcg 锰 5mcg/100kcal 12-15mcg/kg12Folic acid 50mcg 50-100mcgBiotin 6mcg 6mcg早产儿条件必需营养素:胱氨酸225-395mmol/100kcal;牛磺酸 30-60mmol/100kcal;酪氨酸 640-800mmol/100kcal; 肌醇150-375mmol/100kcal; 胆碱125-225 mmol/100kcal1、在早产儿骨质稀疏时,应加不同量的钙、磷和VitD。
新生儿营养支持

新生儿营养支持关键点提示:☆液体管理 ☆肠内喂养 ☆肠外营养一、新生儿液体量(ml/kg.d ) 足月儿:第1天液量60ml/kg ,之后每天加液量10ml/kg.d ,最大加至150-180ml/kg.d体征 限制液体的理由放宽液体限制的理由体重非预期的体重增加>2-3天,如每日>40-80g 每天体重丢失>5%;每天继续丢失>2%,且持续2-3天 液体平衡正平衡:过多输入、肾衰、心衰、SIADH 负平衡(利尿除外):脱水、肾前性肾衰 症状性PDA 水肿、胎儿水肿脱水、无PDA血清钠 <130mmol/L(给钠) >148mmol/L(限钠) 尿比重<1.003(测3次不同尿样) >1.008尿钠如>60mmol/L ,补钠二、肠内营养多数早产儿生后24h 内听到肠鸣音,可予肠道营养,一般需管饲间断喂养。
1、 喂养目标:(1)生后2周内达到全肠内喂养量150-180ml/(kg.d),能量120-140kcal/(kg.d) 一般105-120kcal/(kg.d) ,部分早产或有特殊疾病需提高到110-135kcal/(kg.d),如为BPD 、先心可能要高达130-150kcal/(kg.d)。
(2)矫正胎龄40周前体重每天增加10-15g/kg 、矫正足月后每天增加25-35g(0-3月)或10-20g (矫正3-12月)为宜。
(3)营养素要求:蛋白质3.5-4.5g /(kg.d),脂肪4.8-6.6g /(kg.d),碳水<750 100-150 120-180 150-200 120-180 750-1000 80-100 100-140 100-150 120-180 1000-1500 70-80 80-100 100-150 120-180 >150060-8080-100100-150120-180化合物11.6-13.2 g /(kg.d)。
奶量及加奶速度出生体重(g) 间隔时间开始用量[ml/(kg.d)]添加速度[ml/(kg.d)]最终喂养量[ml/(kg.d)]<750 Q2h ≤10(1周)15 150750-1000 Q2h 10-20 15-20 1501001-1250 Q2h 20 20 1501251-1500 Q3h 20 20 1501501-1800 Q3h 30 30 1501800-2500 Q3h 40 40 165>2500 Q4h 50 50 180注:加奶量:出生体重<1000g者,0.5-2ml/次;1000-1500g者,2-5ml/次;1500-2000g者,5-20ml/次;可每日或隔日加奶。
新生儿静脉营养 Microsoft Word 文档

新生儿静脉营养(PPN)足月儿:生理需要量:第一天60ml/kg,以后每天增加20ml/kg,3天后以每天增加10ml/kg.开奶:5-10mlQ3H,以后每日每次增加10-15ml。
静脉营养量=总量-奶量≧50ml/kg,则需要静脉营养(PPN)≦50ml/kg,则予糖、盐补液。
脂肪乳、氨基酸应减量至1.0g/kg.d左右才能停止静脉营养。
出生第一天:一般用葡萄糖维持出生第二天:加钠一般2-3mmol/l.kg.d,最大<4mmol/l.kg.d20%中长链脂肪乳,6%小儿氨基酸(18AA),按1.0g/kg.d,加水溶性维生素1ml,脂溶性维生素0.2-0.4支。
出生三天:加钾,一般1-2mmol/l.kg.d,加20%中长链脂肪乳,6%小儿氨基酸(18AA)按2.0g/kg.d,(脂肪乳及小儿氨基酸的量一般不超过3.0g/kg.d)。
计算方法:脂肪乳(ml)= g×kg÷0.2氨基酸(ml)=g×kg÷0.06 (浓度不超过3%),即g×kg÷ppn <3% ?一般为ppn×0.025÷0.06 ?10%kcl(ml)= (1-2)mmol/l×kg×0.75,浓度<3%10%Nacl(ml)=(2-3)mmol/l×kg×0.65 即= PPN÷50糖速=输液速度×糖浓度(10%、7.5%、12.5%)÷6×kg糖速范围:4-6mg/kg.min,通常6-8 mg/kg.min,不能小于4 mg/kg.min 50%GS=(10%kcl+10%Nacl+脂肪乳+氨基酸+维生素) ÷410%GS=ppn-50%GS×5验算:50%GS(克数)+10%GS(克数)=ppn(总液量)×糖浓度1mmolNa+=NS6.5ml1mmolK+=0.75ml脂肪1g提供9kcal热量假想经验算法:①生理多盐液I号:6ml/kg.d。
新生儿营养管理

新生儿营养管理在婴儿出生后的头几个月里,提供适当的营养对于他们的健康和发育至关重要。
新生儿的身体对于各种营养素的需求很高,因此,正确管理新生儿的营养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新生儿营养管理的重要性以及如何确保他们得到充分的营养。
1. 母乳喂养的重要性母乳喂养是保证新生儿获得充足营养的最佳方式。
母乳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和抗体等营养成分,有助于婴儿的生长和发育。
母乳喂养还有助于建立母婴之间的亲密联系,并提供了充分的液体摄入,以满足婴儿的水分需求。
2. 母乳喂养技巧在进行母乳喂养时,妈妈需要掌握正确的喂哺技巧。
第一次吸吮母乳应在婴儿出生后的1小时内进行,以促进初乳的分泌。
妈妈应保持轻松的姿势,将乳头放入婴儿的嘴中,让他正确咬住乳头,避免乳头破裂和感染。
母乳喂养可以根据需求进行,通常每次喂哺时间为15-20分钟,每天喂养的次数应在8-12次之间。
3. 人工喂养的方法如果母乳喂养不可行或不足以满足婴儿的营养需求,可以采取人工喂养的方法。
人工喂养的主要方式是使用配方奶粉。
选择合适的配方奶粉很重要,应选择经过医生推荐和认可的品牌。
在使用配方奶粉时,应严格按照说明进行配制和喂养,以保证婴儿获得足够的营养。
4. 引进辅食的时间在新生儿约6个月后,可以引进辅食。
辅食的引入应逐渐,从稀粥或果泥开始。
最初的几周里,只需给婴儿提供一小勺辅食,然后逐渐增加至2-3次/天。
在引入辅食时,要注意选择易消化、富含营养、无刺激性的食物,并保证为婴儿提供足够的液体饮料。
5. 营养补充品在新生儿营养管理中,有时需要补充一些特定的营养品。
例如,维生素D是婴儿骨骼发育所必需的,可以在医生的建议下使用维生素D滴剂进行补充。
此外,益生菌补充剂也可以帮助促进消化系统的健康发育。
6. 注意婴儿的反应和体征在营养管理过程中,注意观察婴儿的反应和体征是非常重要的。
正常情况下,婴儿的体重应逐渐增加,精神状态良好,排尿和排便正常。
如果发现婴儿体重增长过慢、减轻或发生其他异常情况,应及时咨询医生。
新生儿管理制度

新生儿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对新生儿的全面管理,提高新生儿的生存率和健康水平,保障其合法权益,制定本管理制度。
第二条新生儿管理制度适用于出生满28天以下的婴儿。
第三条新生儿管理的目标是促进婴儿的生长发育,保障其健康和安全,提高家庭养育技能,促进家庭和谐。
第四条新生儿的管理应遵循公平、公正、科学、规范的原则。
第二章出生登记和健康监测第五条出生医疗机构在婴儿出生后应及时办理出生登记手续,并将出生证明书交给父母。
第六条父母应将婴儿送往医院进行新生儿常规健康检查,包括身高、体重、头围、四肢活动、各项器官检查等。
第七条严格执行新生儿免疫规划,及时给予婴儿进行疫苗接种,确保疾病预防接种的效果。
第八条婴儿出生后30天内,父母应按规定时间到医院进行新生儿随访,及时了解婴儿的生长发育和健康状况,接受医生的指导和建议。
第三章饮食营养和喂养管理第九条婴儿母乳喂养是最佳选择,新生儿的母乳喂养应尽早开始,同时,医院应提供支持和指导,帮助妈妈解决喂养中的困难。
第十条如无法母乳喂养的情况下,可选择配方奶粉喂养,但应选用合适的奶粉,并按照医生的建议和说明进行喂养。
第十一条婴儿的喂养应按照规定的时间和方法进行,保证每日提供足够的营养,以满足其生长发育需要。
第十二条饮食中应有合理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和各种维生素、矿物质的比例,食物应新鲜、卫生、适宜婴儿消化。
第十三条婴儿饮食应尽量避免过多的糖分和盐分,不宜给予婴儿过于刺激性的食物。
第四章生活环境和安全管理第十四条父母应为婴儿创造安全、舒适和卫生的生活环境,保证空气流通,光线适宜,温度适宜,婴儿的衣物和床上用品要保持清洁和干燥。
第十五条婴儿的床应采用固定式的婴儿床,床垫要选择软硬适中的,避免镶有金属的床具,以免伤到婴儿。
第十六条家中的用品应采购符合质量安全标准的,如奶瓶、奶嘴、玩具等,避免使用破损、污脏或有尖锐边角的物品。
第十七条家中的照明设备应选择光线柔和、无辐射的灯泡,避免对婴儿眼睛造成伤害。
中国新生儿营养支持临床应用指南

中国新生儿营养支持临床应用指南中国新生儿营养支持临床应用指南推荐意见强度分级:指南参考美国肠内肠外营养学会2000年指南,依据证等级强度,将推荐意见分为A、B、C三个等级(表1)。
第一部分:肠内营养支持肠内营养是指通过胃肠道提供营养,无论是经口喂养还是管饲喂养。
推荐摄入量如下:1.1 能量经肠道喂养达到每天105~130kcal/kg,大部分新生儿体重增长良好。
部分早产儿需提高能量供应量(约每天150kcal/kg)才能达到理想体重增长速度。
(B)1.2 蛋白质足月儿每天2~3g/kg,早产儿每天3~4g/kg。
蛋白质:热量=1g:35~43 kcal(2.8~3.1g:110~120 kcal)。
(B)1.3 脂肪每天5~7g/kg,占总能量的40%~50%。
(B)1.4 碳水化合物每天10~14g/kg,占总热量的40%~50%。
(B)喂养方式如下:2.1 母乳喂养尽可能早期母乳喂养,尤其是早产儿。
(A)禁忌症包括:母亲患有活动性传染病如结核病、肝炎等;母亲为HIV病毒、CMV病毒、梅毒螺旋体感染或携带者;乳房单纯性疱疹病毒感染(另一侧无感染乳房可继续喂养);母亲正在接受同位素诊疗,或曾暴露于放射性物质下(乳汁内含放射活性物质);母亲正在接受抗代谢药物及其他化疗药物治疗,或对婴儿有影响的药物治疗(直至完全清除之前);母亲正在吸毒、酗酒;怀疑或明确诊断为遗传代谢病,如半乳糖血症、苯丙酮尿症等。
(B)2.2 人工喂养2.2.1 奶瓶喂养适用于34周以上具有完全吸吮和吞咽能力,又无条件接受母乳喂养的新生儿。
(B)2.2.2 管饲喂养适应证包括:<32周早产儿;吸吮和吞咽功能不全、不能经奶瓶喂养者;因疾病本身或治疗的因素不能经奶瓶喂养者;作为奶瓶喂养不足的补充。
管饲喂养方式包括鼻饲管喂养和间歇输注法。
鼻饲管喂养是管饲喂养的首选方法。
喂养管应选用内径小而柔软的硅胶或聚亚胺酯导管。
推荐的输注法如下:a 推注法:适合于较成熟、胃肠道耐受性好的新生儿,但不宜用于胃食管反流和胃排空延迟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概述
我国每年出生约150万早产儿,占全球早 产儿总数的1/10以上。
随着早产儿存活率的逐年提高,早产儿的 营养与健康成为热点。
早产儿的营养管理是提高早产儿存活率和 改善其预后的关键环节之一。
危重抢救技术 日趋成熟
危重抢救技术 开展危重儿及 提高 早产儿的抢救 关注营养 技术
重视营养
研究表明:全静脉营养的小鼠,禁食3d就出现肠黏膜萎缩、 绒毛变平以及乳糖酶发育受阻。
胃肠喂养中的问题及对策
M E F 实 施 方 法 生后第一天即可开始 以输液泵持续或间歇输注法经鼻胃管输注 选择母乳或早产儿配方奶 (0.5-1.0)ml/(kg· h)[(5-20)ml/(kg· d)] 加奶量<10ml /(kg.d)
管饲喂养
不推荐!
1 鼻 胃 管 喂 养
适合于较成熟、胃肠道耐受性好 推注法 的新生儿,但不宜用于胃食管反 流和胃排空延迟者。
间歇 采用输液泵输30min~2h,间隔 输注法 1~4h ,适用于胃食管反流、胃 排空延迟的患儿。 连续20~24h用输液泵输注喂养 持续 。此方法仅建议用于上述两种管 输注法 饲方法均不能耐受的新生儿 。
2007
胃肠喂养中的问题及对策
胃潴留量 间隔时间大于每1小时喂养一次 的婴儿,胃残留量应<2ml/kg;每3小时喂 养一次的婴儿,胃残留量应<喂养容量的 50%。 对策 暂停喂养并减少喂养量20%,重新 评估能否继续喂养,必要时停止喂养。
胃肠喂养中的问题及对策
2、坏死性小肠结肠炎 临床表现差异 较大,或以全身非特异性感染为主,或表 现为典型胃肠道症状,如腹胀、呕吐、便 血三联征,X线非典型或典型表现。 处理:禁食、胃肠减压、积极抗感染、 肠外营养和支持治疗,肠穿孔需手术治疗。
喂养禁忌症
相对禁忌症 绝对禁忌证 血流动力学不稳定(休 先天性消化道畸形 克需液体复苏、或血 等原因所致消化道 管活性药物多巴胺> 梗阻,消化道出血、 5ug/kg.min、PDA需药 怀疑或明确诊断为 物或手术关闭)及各种 NEC 。 原因所致多脏器功能 障碍。
喂养方式
喂养方式的选择取决于吸吮、吞咽、呼 吸和三者间协调的发育成熟度。 NE成功生理学基础—胃肠道功能成熟 协调的吸吮和吞咽(34周); 胃部排空; 小肠正向蠕动(小于31周几乎无推进 性)。 结肠排空。
中心静脉
三、肠内营养(EN)
喂养指征及禁忌症 喂养方式 NE推荐摄入量 喂养成功的策略 胃肠喂养中的问题及对策 乳品的选择
喂养指征
开奶
指征 无先天性消化道 畸形、消化道出 血、相对血流动 力学相对稳定。 出生体重>1000g生后 12h内开奶; 有严重窒息、脐动脉插 管或出生体重< 1000g 可延迟至生后24-48h开 奶。
胃肠喂养的策略
早 产 儿 成 功 喂 养 策 略
尽早开奶,提倡母乳喂养 微量喂养,适量加奶 非营养性吸吮,不轻易禁食 保持大便通畅
胃肠喂养中的问题及对策
1、喂养不耐受:为大量的 胃潴留、腹胀和NEC的前驱 症状。 判定:腹胀、呕吐及肠鸣 音情况;胃残留量及性质; 大便次数及性状等。有无反 复呼吸暂停等。
NEC发病机制
早产
肠道不成熟
肠动力 循环调节 屏障功能 免疫防御 异常细菌定植
基因易感性
NEC 喂养
人工喂养发病率比母乳喂养高6倍,比混合喂养高3倍 多数NEC发生于肠道喂养开始后,且喂养量增加时
胃肠喂养中的问题及对策
暂停喂养的指征: 单次胃潴留量> 3ml/kg; 呕吐; 腹胀,腹围增加>1.5-2cm/24h; 每3小时喂养一次的婴儿,24小时 内出现2次大量胃潴留(>喂养 容量的50%);
优先选择母乳
营养性作用 加快胃排空,减少留 减 少腹胀,提高加奶速度 降低肠道通透性,减少 NEC 抗炎作用 抑制病原体的结合 抗炎症反应 益生元效应 促进肠道内益生菌的定植 抗感染作用 细胞 (巨噬细胞, T、 B 淋巴细胞) 乳铁蛋白 溶菌酶 低聚糖 脂肪酸,单甘油酯类 分泌型IgA CD14
喂养方式
母乳喂养
是最佳选择,提高免疫力、促进脑及视网膜发 育是其他喂养无法替代的。 近年来,国际卫生组织机构积极倡导在新生儿 重症监护病房进行母乳喂养。 早产母乳的成分与足月母乳不同,其营养 价值和生物学功能更适合早产儿的需求, 可降低早产相关疾病的发生率。
喂养方式
如何保证早产儿母乳喂养的成功? • 正确的引导:帮助母亲建立信心, “袋鼠 式”护理、克服困难。指导产后6h内开始 吸奶,每天吸奶>8次,母乳的保存方法等。 • 积极的支持:是否在NICU积极倡导母乳喂 养,是我国与发达国家最大的差距。国内 大多NICU无母乳库及缺乏母乳强化剂。
喂养不耐受 • Ng提出:
胃残余量超过前次喂入量的50%或 胃残余量超过喂入量的30%,大于2次以上 胃残余量超过每日喂入量的10% 腹胀 • Nuntnarnumit等:24h内2次胃残余量超过至少 3h喂入量的50% • Aly等:胃残余量超过6h内喂入总量的30%
Database syst Rev 2008 J Pediatr 2000 ; J Perinatol
两个概念
宫外生长迟缓(GUER):指早产儿 即生后纠正胎龄40周内生长速率低于宫 内孕晚期的生长速率,≤相应宫内生长速 率期望值的第10百分位,并可影响头围 和身长。
营养程序化:即在发育的关键期或 敏感期的营养状况将对机体或各器官功 能产生长期乃至终生的影响。
新生儿营养支持的目标
足月儿的营养目标 “适度的”营养使 体重增长速度与生长曲线平行。。 早产儿的营养目标 提供“积极的、个 体化的”营养支持使生长速率接近宫内生 长速率到矫正胎龄达40周;促进器官系统 发育(尤其是脑)防止GUER或过剩引起的近 期和远期不良影响。
乳品的选择
母乳 早产足月均首选母乳,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 ,吸吮功能不完善的早产儿可经鼻胃管喂饲,成熟乳 67-72kcal/100ml,早产儿母乳能量密度较低、有 些营养素不能满足早产儿需求,因此对<34周或 34-36周有营养不良高危因素的纯母乳喂养早产 儿,喂养量达80-100ml/kg.d时应使用母乳强化 剂,能量密度可达80-85kcal/100ml。
忽视营养
二、营养支持的基本理论
早期营养的重要性 新生儿营养支持的目标 及参考标准 三阶段营养方案
分 三 部 分
早期营养 重要性
远期影响
近期影响
提高危重新生儿 存活率; 宫外发育迟缓、 脑发育、营养程序 化。 生长迟缓,婴幼期的 体格及神经系统发育落 后; 追赶过快,增加青春 期成年期代谢综合征的 患病风险。
喂养不耐受
• 喂养不耐受在早产儿发生率高,胎龄越小、体重
越低,发生率越高 • 国内报道体重<2000g发生率在20-50% • 国外Akintorin报道:体重<1000g,发生率71%; 体重1000-1250g,发生率38%
• 国际上对喂养不耐受尚无统一的定义,单纯以胃
残余量不能完全确认喂养不耐受
早产儿配方奶
体重 (g) 500–700 700–900 900–1200 1200–1500 1500–1800 1800–2200 2200-3500 3500+ 蛋白质需求 (g/100kcal) 3.8 3.7 3.4 3.1 2.8 2.6 2.3 1.8 早产儿母乳* (g/100kcal) 2.1 2.1 2.1 2.1 2.1 2.1 2.1 2.1 常规蛋白质含量 早产儿配方 (g/100kcal) 3.0 3.0 3.0 3.0 3.0 2.8 2.8 2.2 早产儿 高蛋白配方 (g/100kcal) 3.3 3.3 3.3 3.3
生长曲线Fenton 2003
• 2003年发布,数据来自Kramer, 2001 (加拿大除安大略湖以外的 所有地区); Niklasson, 1991 (瑞 典); Beeby, 1996 (澳大利亚) 使用范围:胎龄22-50周 样本量~675,000 (体重), ~400,000 (身长), ~400,000 (头 围) PCA40周以后的数据来自于 2000年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 样本量达到38,000名
• •
•
• •
身高:1.1cm/wk 体重:16-18g/Kg.d
三阶段营养方案—针对早产儿,也适用于足月儿
过渡阶段 稳定生长阶段 出院后阶段
生后7-10天内
以新生儿疾病 和生理学不稳 定为特征
临床状况平稳 至出院 生理病理状态 基本稳定 体重增长
出院至纠正胎 龄 l岁
家庭喂养 完成追赶生长
各期营养目标
新生儿营养支持参考标准
足月儿 营养参考标准是纯母乳喂养 儿,体重增加25-30g/(kg.d) 。 早产儿 胎儿的宫内生长资料提供了 早产儿在生后达到矫正胎龄40周之前的体 重、身长与头围增加速度的理想标准。目 标体重增长速度≥18g/(kg· d),身长增加 0.7-1.0cm/周,头围增加0.75-1cm /周, 参照Fenton(2003)的宫内生长曲线。
稳定 生长
出院 后
过渡
“基础的”营养 支持,预防过度 分解维持营养和 代谢的平衡
“积极的”营养 支持,提供充足 营养支持达到宫 内生长速率
“适度的”全肠 内营养,提供合 理喂养方案帮助 其完成追赶生长
母乳喂养 经口喂养
肠内营养
人工喂养
奶瓶喂养
鼻胃管喂养
营养支 持方式
周围静脉
管饲
鼻十二指肠喂养
肠外营养
2 鼻 十 二 指 肠 喂 养
早产儿管饲喂养的用量与添加速度:
出生体重 (g) ﹤1000 1001-1250 1251-1500 1501-1800 1801-2500 ﹥2500 开始用量 (ml/kg· d) 10 10-20 20 30-40 40 50 添加速度 (ml/kg· d) 10 10-20 20-30 30-40 40-50 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