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文阅读理解:减字木兰花(2010高考四川卷)(含答案解析)

合集下载

中考语文诗歌鉴赏《减字木兰花》含答案

中考语文诗歌鉴赏《减字木兰花》含答案

中考语文诗歌鉴赏《减字木兰花》含答案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小题。

减字木兰花①
[宋]卢炳
莎②衫筠笠。

正是村村农务□。

绿水千畦。

惭愧③秧针出得齐。

风斜雨细。

麦欲黄时寒又至。

馌④妇耕夫。

画作今年稔⑤岁图。

【注释】①选自《全宋词》。

减字木兰花,词牌名。

②莎:通“蓑”。

③惭愧:难得,侥幸。

④馌yè:给在田间劳动的人送饭,③稔rěn:谷物成熟。

【问题】下列场景与原词内容最相符的一项是()
A.草蓑竹笠湿B.田间稚子嬉C.风雨麦已黄
D.寒风雪又至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诗词内容理解与辨析。

A.“草蓑竹笠湿”:意思是用草编制的蓑衣和竹子做的斗笠是潮湿的。

但原词中未提到蓑衣斗笠潮湿这一细节,不符合原词内容;
B.“田间稚子嬉”:指在田间有小孩子玩耍嬉戏。

原词主要描写的是农忙场景,没有关于小孩子在田间玩耍的表述,不符合原词内容;
C.“风雨麦已黄”:描绘了在风雨之中麦子已经变黄,即将成熟的景象。

与原词中“麦欲黄时寒又至”所表达的麦子将要变黄的情景相符;
D.“寒风雪又至”:说的是寒冷的风和雪再次到来。

原词只是说寒冷的风和雪再次到来,并未提及下雪,不符合原词内容;
故选C。

古诗文阅读理解:减字木兰花(2010高考四川卷)(含答案解析)

古诗文阅读理解:减字木兰花(2010高考四川卷)(含答案解析)

古诗文阅读理解:减字木兰花(2010高考四川卷)(含答案解析)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四川卷1.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减字木兰花向子斜红叠翠,何许花神来献瑞。

粲粲裳衣,割得天孙锦一机。

真香妙质,不耐世间风与日。

着意遮围,莫放春光造次归。

【注】向子,官至户部侍郎,因反对秦桧议和而被免官。

(1)“斜红叠翠”一句,“红”“翠”和“斜”“叠”对春景的描写各有其妙,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语言的能力。

【思维轨迹】分析这一问题,需要从“炼字”的角度,分析选字在句中的意思,运用的修辞手法或表现手法,在全词结构、表现主题情感意境方面的作用。

答题时不能孤立地去分析,要结合全词的意境、情感来分析。

【参考答案】“红”“翠”点明了花叶的色彩,以“红”借代花,以“翠”借代叶,含蓄而形象。

“斜”“叠”描写花叶的形态,“斜”字描绘出花朵的多姿,“叠”字则凸显了枝叶的繁密。

【方法技巧】答题步骤:第一步,解释选字在句中的含义。

第二步,展开联想把选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第三步,点出选字是如何更好地烘托了意境、表达了感情。

(2)本词隐含了怎样的伤感之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思想感情的能力。

【思维轨迹】作者在这首词中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春日百花争艳的迷人图景。

2010高考真题诗歌鉴赏附答案

2010高考真题诗歌鉴赏附答案

2010年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诗词鉴赏(10年全国卷Ⅰ)12.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8分)咏素蝶诗刘孝绰随蜂绕绿蕙,避雀隐青薇。

映日忽争起,因风乍共归。

出没花中见,参差叶际飞。

芳华幸勿谢,嘉树欲相依。

{注}刘孝绰(481-539):南朝梁文学家,彭城*(今江苏徐州)人。

文名颇盛,因恃才傲物,而为人所忌恨,仕途数起数伏。

(1)这首咏物诗描写了素蝶的哪些活动?是怎样描写的?(3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提示】追随着蜜蜂围绕着绿色的蕙兰飞,为了躲避黄雀藏在绿叶之中,在太阳的映照之下忽然争着飞起,趁着风一起归去。

在花中出没,顺着高低不同的绿叶飞翔。

写了素蝶的远近高低不同方位的动作,采用细节描写,以蜂、雀、日、风、花、叶作衬托。

(2)这首诗有什么含意?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5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提示】托物言志,写自己徒负才华,只能追随他人,仕途起起伏伏,不能为人赏识,施展才能。

(10年全国卷Ⅱ)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8分)梦中作①欧阳修夜凉吹笛千山月,路暗迷人百种花。

棋罢不知人换世②,酒阑③无奈客思家。

【注】①本诗约作于皇祐元年(1049),当时作者因支持范仲淹新政而被贬谪到颍州。

②传说晋时有一人进山砍柴,见两童子在下棋,于是置斧旁观,等一盘棋结柬,斧已拦掉.回家后发现早已换了人间。

③酒阑:酒尽.(1)这首诗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答;(2)你认为这首诗在写作上有什么特色?答:(1)解析:本题考查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路暗花迷”表现了作者对前途的迷茫,结合注释可知这是因为仕途失意所致,“无奈”“思家”等词语则表现了无可奈何之情和渴望回家之情,故答案为:表现了①因仕途失意而对前途忧虑和无可奈何的心情;②希望脱离官场返回家乡的心情(2)解析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减字木兰花翻译赏析以及阅读答案

减字木兰花翻译赏析以及阅读答案

减字木兰花翻译赏析以及阅读答案减字木兰花翻译赏析以及阅读答案这是宋代著名诗人王安国所创作的一首词作,是一首描写男女离愁的佳作。

原文:减字木兰花·春情王安国画桥流水,雨湿落红飞不起。

月破黄昏,帘里余香马上闻。

徘徊不语,今夜梦魂何处去?不似垂杨,犹解飞花入洞房。

减字木兰花·春情字词解释:1、画桥:饰有花纹、图案的小桥。

2、落红:落花。

3、月破黄昏:谓月光穿透黄昏时的雾霭。

4、余香:指女子使用的脂粉香味,这里代指人。

5、徘徊:来回走动。

6、犹解:还能懂得。

解,能够,会。

7、洞房:幽深的居室。

减字木兰花·春情翻译:美丽的小桥下,流水潺潺,花瓣被雨淋湿,沾在地上。

黄昏过去,月亮升起来了,在马上还闻到帘里的余香。

独个儿默默地徘徊在堂前院里,今夜我的梦魂将追到什么地方?他呵,怎够不上垂杨那样多情?垂杨还懂得让花絮飞入我洞房。

减字木兰花·春情阅读答案:试题:(1)王词写的是什么季节?请找出具体依据。

(3分)(2)蒋词上片写景,运用了哪些艺术技巧,请简要说明。

(4分)答案:(1)暮春(春季)(1分)。

“落红”(1分),“(垂杨)飞花”(1分)。

(2)①比喻,以流水喻车声;②白描,“白草黄沙”“月照孤村”景物描写不加渲染;③视听结合,“朝云”“白草黄沙”“月照孤村”是视觉,“辘辘车声”是听觉;④动静结合,“朝云横渡”“辘辘车声”是写动,“白草黄沙”“月照孤村”是写静。

(每点2分,答出两点即可)减字木兰花·春情创作背景:此词为作者羁旅在外,思念家乡及亲人而作。

减字木兰花·春情赏析:上阕集中描绘雨后黄昏,落红片片的暮春之景。

首句点女子居处建筑的精致华美、环境的清静幽雅。

起句的画桥,通常是指朱桥或赤阑桥,唐宋词中往往被写得很美,并同爱情搭上关系。

如温庭筠《菩萨蛮》:“杨柳又如丝,驿桥春雨时。

”韦庄《菩萨蛮》云:“骑马过斜桥,满楼红袖招。

”晏几道《木兰花》云:“紫骝认得旧游踪,嘶过画桥东畔路。

2010年高考语文试题诗词鉴赏

2010年高考语文试题诗词鉴赏

2010年高考语文试题诗词鉴赏2010年高考语文试题诗词鉴赏一 2010年全国卷Ⅰ(8分)二2010年全国卷Ⅱ(8分)三2010年北京卷(7分)四2010年上海秋季卷 (8分)五2010年广东卷(7分)六 2010年山东卷(8分)七2010年江苏卷八2010年湖北卷九2010年天津卷(6分)十2010年重庆卷(6分)十一2010年陕西卷十二2010年湖南卷 (7分)十三2010年福建卷(6分)十四2010年安徽卷十五2010年江西卷(6分)十六 2010年辽宁卷十七2010年浙江卷(6分)十八2010年四川卷(8分)一、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8分)(2010年全国卷Ⅰ)咏素蝶诗刘孝绰随蜂绕绿蕙huì,避雀隐青薇。

映日忽争起,因风乍共归。

出没花中见,参差cēn cī叶际飞。

/芳华幸勿谢,嘉树欲相依。

【注释】刘孝绰(481-539):南朝梁文学家,彭城*(今江苏徐州)人。

文名颇盛,因恃才傲物,而为人所忌恨,仕途数起数伏。

(1)这首咏物诗描写了素蝶的哪些活动?是怎样描写的?(3分)【答案提示】(1)这首诗描写了素蝶“随”蜂悠游,遇雀躲藏;映衬日光腾起,顺着风势返回;在花丛中时出时没,于树叶间上下翻飞。

//是通过素蝶和周围事物的关系、对不同情况的反应来描写的。

(2)这首诗有什么含意?(注意采点/几种含意/思想情感)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5分)【答案提示】这首诗通过对素蝶活动的描写,表现了诗人在现实生活中的悲欢、沉浮,最后两句突出了作者对美好事物的依恋和向往。

采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

【答案提示】诗歌借素蝶的活动、意愿,表现诗人了对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生活的热爱、追求,对美好事物的向往、渴慕,同时,也有对恶意的攻击、诽谤、陷害的害怕与担忧。

【解析】全国Ⅰ卷有点怪,居然考了刘孝绰的诗歌。

看了题目《咏素蝶诗》,便知这是一首咏物诗。

题注对刘孝绰的生平、性格作了简要介绍,解题时一定要注意其中的信息。

《减字木兰花·刘郎已老》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

《减字木兰花·刘郎已老》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

《减字木兰花·刘郎已老》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减字木兰花·刘郎已老》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减字木兰花朱敦儒刘郎已老,不管桃花依旧笑。

要听琵琶,重院莺啼觅谢家。

曲终人醉,多似浔阳江上泪。

万里东风,国破山河落照红。

[注]谢家,即唐代著名歌伎谢秋娘家。

古诗词中常用谢家代指歌伎家。

请说说本首词上下阕各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怀,并简要分析作者是怎样抒怀的。

1、请说说本首词上下阕各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怀,并简要分析作者是怎样抒怀的。

参考答案本首词上阕抒发了作者感慨年华已老、万事已休的心绪;下阕抒发作者对国家败亡的痛惜心情。

作者巧妙运用了一连串的典故(或答巧妙化用前人诗句)来抒情;借刘禹锡《再游玄都观》诗“前度刘郎今又来”的“刘郎”自谓,感叹自己漂泊的处境;借崔护《题都城南庄》诗“桃花依旧笑春风”感叹“世事无常”,自己只有心灰意冷;借白居易在浔阳江上听琵琶因有感于天涯沦落而掉泪来写自己因国破家亡而流离失所,自己的泪要多于自居易。

注释:⑴刘郎:指唐诗人刘禹锡。

他曾被贬至南方连州、朗州等地。

作者因战乱而流浪南方,故以刘郎自比。

⑵崔护《题都城南庄》诗有“桃花依旧笑东风“之句。

这句是说诗人已老,花月繁华引不起他的兴致。

⑶重院:深院。

谢家:指歌伎居处。

张泌《寄人》:“别梦依依到谢家。

“⑷浔阳江上:白居易《琵琶行》:“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

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这两句说自己象白居易那样听琵琶后落泪伤心。

⑸杜甫《春望》诗:“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这句说面对落日映照下的大地山河,想到国破家亡,不禁感慨万端。

词意“桃花”没有变,依旧开的灿烂;而“我”的心境却变了,变老了。

在这种凄苦潦倒心绪支配下,百无聊赖,我也想听听琵琶。

但我不像宋代的某些高官那样,家蓄歌儿舞女,我只好到歌妓深院里去听了。

一曲终了,我的情绪沉醉曲种久久不能自拔,让我理解了白居易当年浔阳江上那份自伤沦落,却逢知己的激动心情眼前东风万里,依然如故,惟有中原沦陷,山河破碎,半壁山河笼罩在一片落日馀晖中,尽管还有一线淡淡的红色,但毕竟已是日薄西山,黄昏将近了。

减字木兰花 翻译 阅读答案

减字木兰花  翻译 阅读答案
蒋兴祖女
辘辘:车行声。 长空中,寒风翻卷
朝云滚滚而去。朝行 暮宿,千里途程,大 地上,金兵驱载妇女 迢迢而去。
白草黄沙:象征北方凄凉
的景色。 莽莽黄沙,一片白草,月 光清冷地照着只有三两户 人家的荒村,孤零零地, 没有一点活气。
无昼夜:不分昼夜。
大雁南飞,却不能为词
人寄书信倍加女主人公失 去自由和国家之创痛。这 种种愁思,郁结难解,使 得愁肠寸断,简直达到日 也愁、夜也愁的地步。
前半部分侧重于借景抒情。(1
分)“月照孤村三两家”是借景
抒情,描绘了一幅只有三两户 人家的荒村景象,不仅揭示了 金兵烧杀掳掠造成的惨象,更 衬托出作者被掳离乡、身陷异 地那种无比悲苦的心境。(2分)
后半部分侧重于直抒胸臆,
(1分) “万结愁肠无昼夜”直写作 者到了日也愁、夜也愁的地 步,突出了国破家亡的悲哀。 (2分)(共6分,意思对即 可)
那在燕山脚下的燕京
(即中都,北京市) 已经不远了, 回头遥望 那难舍难忘的故国乡 土,可要顺着此路回 去就比登天还难了。
①这首词表达了作者பைடு நூலகம்破家亡以及
难以归乡的苦痛之情。(2分) ②运用比喻的手法抒情,把不停前 行的囚车声比作不断的流水声,用 渐渐远去的车声表达了作者离故乡 越来越远、再也无法返回的痛苦心 情。(比喻,2分;分析1分。手 法如果答“以实写虚”可得1分)

高中语文考试诗词鉴赏经典题目《减字木兰花》及满分答案

高中语文考试诗词鉴赏经典题目《减字木兰花》及满分答案

高中语文考试诗词鉴赏经典题目《减字木兰花》及满分答案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4~15题。

减字木兰花秦观天涯旧恨,独自凄凉人不问。

欲见回肠,断尽金炉小篆香。

黛蛾【注】长敛,任是春风吹不展。

困倚危楼,过尽飞鸿字字愁。

【注】黛蛾:黛画的蛾眉,指美眉。

14.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上片前两句直抒怨情,后两句借物喻情,篆香形状回环如篆,恰如人的回肠百转。

B.古人鸿雁传书,下片写独倚高楼的女子读着远人的书信,字字句句,触目成愁。

C.“黛蛾长敛,任是春风吹不展。

”这长敛的黛蛾,却是任凭春风吹拂,也不能使它舒展,足见愁恨的深重。

D.全词出语凝重,显出沉郁顿挫的风格,读来愁肠百结,抑扬分明,有强烈的起伏跌宕之感。

15.结合全词,简要分析这首词营造的意境。

(6分)【答案解析】14.B;15.①秦观词用回肠、金炉、篆香、黛蛾、危楼、飞鸿等意象,借景(物)抒情,营造出冷落凄清的意境,描绘了女子独倚高楼、遥望远方的画面,表达出女主人公独处怀人的孤寂苦闷之情。

解析:14.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能力。

B项,“下片写独倚高楼的女子读着远人的书信”错误,原词“过尽飞鸿字字愁”意思为“一队队飞过长空的鸿雁,似乎是一个个愁字”,因此“字字”指雁字,而非书信的字句。

15.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的能力。

根据词作呈现的内容可以看出,本词的核心为“愁”,秦观用“回肠”“金炉”“篆香”“黛蛾”“危楼”“飞鸿”等意象,描绘了一幅女子独倚高楼、远望怀人的画面,营造了冷落凄清的意境。

首句,写彼此分离、天各一方的别愁离恨之长。

次句,写无人对语,独居高楼,寂寞凄凉。

“欲见”两句,写怀情人之切,“回肠”写内心之痛。

“黛蛾”两句写这位女子从冬到春愁眉难展的情状。

由于别恨难消,故存于心头而现于眉梢,以致常是愁眉紧锁。

春天来临,“春风”缓吹,和煦温柔的春风,吹绿了大地江岸,吹开了百花。

但无论怎样吹拂,也吹不展她的一双愁眉。

《减字木兰花》原文及翻译赏析

《减字木兰花》原文及翻译赏析

《减字木兰花》原文及翻译赏析《减字木兰花》原文及翻译赏析(精选18篇)《减字木兰花》是北宋诗人王安国的诗词作品,这是一首写男女离愁的词作,“画桥流水,雨湿落红飞不起”,勾画出一片暮春的景色,使人顿生春情,这是景中寓情。

下面是店铺整理的《减字木兰花》原文及翻译赏析,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减字木兰花》原文及翻译赏析篇1江南游女,问我何年归得去。

雨细风微,两足如霜挽纻衣。

江亭夜语,喜见京华新样舞。

莲步轻飞,迁客今朝始是归。

翻译流落黄州他乡的歌女,你问我哪一年能回朝廷?今天,细雨微风,你仍挽起麻衣裤,将如霜白的两脚插在水里。

临皋亭里,我俩悄悄夜语,仿佛喜悦地看到了当年京城宫廷那流行式的舞景,和那舞女轻飘如飞的莲花舞步。

贬居他乡的文人,今天算是启程返回京城。

注释纻衣:麻衣。

江亭:长江畔上临皋亭。

京华:京城开封。

迁客:指流浪的文人,常与骚人连在一起。

创作背景宋神宗元丰七年(1084年)四月,苏轼遵照圣旨离黄赴汝,仍任团练副使。

该词是临行之前苏轼写给妻子王朝云的,表达了二人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愿望。

赏析上片,写王朝云与苏轼一样过着艰苦的生活,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开头两句,以发问的句式,突出王朝云这位“江南游女”的憧憬,问苏轼“何年归得去”朝廷?文后并未立即回答,为下片的行文留下了回味的伏笔。

接着第三、四句,采用特写细节的笔法,通过“两足如霜”这些细节,以小见大地突出“江南游女”王朝云饱尝风雨,与苏轼患难与共的坚强性格。

下片,以梦幻与现实相结合的手法,再现了王朝云与苏轼美好的夜话。

“江亭夜语,喜见京华新样舞,莲步轻飞”。

先推出“夜语”的背景“江亭”。

这是极为美丽的长江线上的景观。

再推出梦幻般的昔日风流镜头:“喜见京华新样舞,莲步轻飞”。

“新样舞”令他们眼花缭乱,“莲步轻飞”,令他们神魂颠倒。

一个“喜”字,生动地传达了他们当年的荣耀,一个“见”字,准确地重现出昔日的风光。

正因如此,“迁客今朝始是归”就暗含了苏轼的人生命运将被改变,令人感到万幸。

高中语文考试诗词鉴赏经典题目《减字木兰花》及满分答案

高中语文考试诗词鉴赏经典题目《减字木兰花》及满分答案

高中语文考试诗词鉴赏经典题目《减字木兰花》及满分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题。

减字木兰花
范成大
腊前三白①。

春到西园还见雪。

红紫花迟。

借作东风万玉枝。

归田计决。

麦饭熟时应快活②。

身在高楼。

心在山阴一叶舟③。

【注】①腊前三白:《陶朱公书》:“腊前得两三番雪,谓之腊前三白。

”②快活:鸟鸣声。

苏轼诗云:“丰年无象何处寻,听取林间快活吟。

”自注:“此鸟声云:麦饭熟,即快活。

”③山阴一叶舟:出自《世说新语》,与王子猷拜访戴安道有关。

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腊前三白”不但点明年前下过雪,还暗示小麦长势好,与“麦饭熟”相照应。

B.由于春雪,花儿开得迟。

“万玉枝”生动地写出无数枝条银装素裹,如玉树琼枝。

C.春天到了,而西园仍被白雪覆盖,词人深感遗憾,不禁思念家乡,决心“归田”。

D.“应快活”语带双关,既指快活鸟的鸣声,又指小麦成熟、饱食麦饭的愉快心情。

【答案解析】
C
“词人深感遗憾”不正确。

从词意看,词人对于西园雪景同样也是喜爱的。

减字木兰花 阅读答案附赏析

减字木兰花  阅读答案附赏析

减字木兰花阅读答案附赏析(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作文大全、试题答案、职业规划、原文赏析、小学阅读、初中阅读、高中阅读、诗词阅读、文言文阅读、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essay writing, test questions answers, career planning, original text appreciation, primary school reading, junior high school reading, high school reading, poetry reading, classical Chinese reading,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减字木兰花阅读答案附赏析减字木兰花王安国画桥流水,雨湿落红飞不起。

古代诗歌赏析无名氏《减字木兰花》阅读练习及答案

古代诗歌赏析无名氏《减字木兰花》阅读练习及答案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5~16题。

减字木兰花淮山隐隐,千里云峰千里恨。

淮水悠悠,万顷烟波万顷愁。

山长水远,遮断行人东望眼。

恨旧愁新,有泪无言对晚春。

注:本词作者姓名不详,据记载,南宋嘉定末年,金人南侵,掳走大批淮上妇女,其中一女子在被掳北去的途中写下这首词。

15.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隐隐”“悠悠”十分形象地表现了淮山、淮水的特点,也极为巧妙地表达了词人此刻的心情。

B.“山长水远,遮断行人东望眼”表现了词人对山高路远及路途艰险的不满情绪。

C.“有泪无言”刻画了一个哀怨至极而又沉默无语的女子形象,她一腔悲愤无处倾诉,只能默默饮泣。

D.“对晚春”透露出词人的伤春悲己之情,春光流逝与个人的悲苦命运相交织,更显得哀婉沉痛。

16.本词上阕极富特色,请结合诗句赏析其妙处。

(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分)(1)苏轼在《赤壁赋》中对客所吹洞箫之音乐进行了形象生动的描写,最后用蛟和寡妇来衬托音乐效果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韩愈在《师说》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两句向人们展示了士大夫之间从师的不正之风,说明这些人更看重地位和官职。

(3)庄子《逍遥游》中以“朝菌”和“寒蝉”为例来说明“小年不及大年”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B(3分)应该是埋怨山水挡住了自己回望故国的视线,表现了对故乡的眷恋和不舍之情。

16.(6分)①夸张、反复:“千里”“万顷”反复来修饰“云峰”“恨”“烟波”“愁”,既突出了淮山之高、淮水之广,也表现了愁恨之多。

②叠词:“隐隐”、“悠悠”等叠词,音韵和谐,对仗工整。

③比喻或比拟:将“恨”比作“山峰”,“愁”比作“烟波”,用“千里”修饰“恨”,“万顷”修饰“愁”,化抽象为具体,具体可感。

《减字木兰花》阅读附答案及全诗赏析

《减字木兰花》阅读附答案及全诗赏析

《减字木兰花》阅读附答案及全诗赏析减字木兰花苏轼莺初解语,最是一年春益处。

微雨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休辞醉倒,花不看开人易老。

莫待春回,倒置红英间绿苔。

[注]倒置:心神恍惚。

1.这首词的上阕化用了唐代诗人□□的诗句。

()(1分)A.王维 B.韩愈 C.杜牧 D.李贺2.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以下各项中过错的一项是()(2分)A.这首词的上阕描述的是早春景象,而下阕中的“红英间绿苔”描述的是暮春情形。

B.用“如酥”来形容小雨,主要表现出春雨给大地万物带来的津润和生机。

C.下阕中“花不看开”的意思是盛放的鲜花已失去了涵蓄内敛之美,不值得赏识。

D.这首词化用前人的诗句,因其情形相合,故显得浑然一体,毫无生搬硬套之感。

3.从情与景的瓜葛入手,对这首词作扼要的赏析。

(4分)参考答案1.B(1分)2.C(2分)3.这首词情随景生,借景抒怀。

上阕描述黄莺初啼、微雨细润、嫩草萌发等早春美妙的景物,透露出作者对“一年春益处”的爱好之情,下阕联想人生的兴衰,想象暮春的残花衰落之象,与早春美景构成光鲜的对比,由此告诫人们要珍惜短暂的美妙时光,享受人生的美妙。

(4分)二:(1)词中所写的春季的最美妙时节是什么时候?为何?结合词中的描述扼要说明。

(3分)答:早春。

这时候莺儿开始鸣叫,细雨津润大地,青草长出嫩芽,花朵含苞欲放,万物充溢了生机,所以早春的时机最美妙。

(2)结合全词,扼要分析词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4分)答:上片描述莺语、草色、微雨等景物,表现春季开始时的生机与标致。

下片叙写花开易谢、年华易老,感叹美景易逝,劝人一醉方休,全词表达了珍惜春光,纵情享受生命中的美妙时光的感情(热爱生活,享受人生的豪爽情感)。

另外一版本答案(1)词中所写的春季的最美妙时节是什么时候?为何?结合词中的描述扼要说明。

(3分)【答案】早春(早春)。

从“莺初解语”的“初”字,“微雨”的“微”字,“草色遥看近却无”的特色可以看出。

(黄莺才刚刚晓得启齿唱几句春季的歌,天空也刚刚下着如酥的小雨,嫩嫩的草尖刚刚冒出地面,在微雨里,面前觉察不到它的存在,只有远远望去,才发现有一层的嫩绿铺在地面。

2010年高考诗歌鉴赏真题详解

2010年高考诗歌鉴赏真题详解

山东卷14.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问题。

(8分)咏怀八十二首(其七十九)阮籍林中有奇鸟。

自言是凤凰。

清朝饮醴泉,日夕栖山冈。

高鸣彻九州,延颈望八荒。

适逢商风①起,羽翼自摧藏。

一去昆仑西,何时复回翔。

但恨处非位,怆悢②使心伤。

【注】①商风:秋风。

②怆悢(liàng):悲伤。

诗中“清朝饮醴泉,日夕栖山冈。

高鸣彻九州,延颈望八荒”四句体现了“凤凰”怎样的品性?(3分)提示:品行高洁,志向远大,才能出众。

(2)这首诗整体上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作简要分析。

(5分)提示:托物言志、象征。

怀才不遇的悲伤。

天津卷13.阅读下面两首唐诗,按要求作答。

(6分)峡口送友人(司空曙唐诗)峡口花飞欲尽春,天涯去住泪沾巾。

来时万里同为客,今日翻成送故人。

送蜀客剑南风景腊前春,山鸟江风得雨新。

莫怪送君行较远,自缘身是忆归人。

(1)《峡口送友人》一诗描写了什么时节的景色?他是通过那个意象表达出来的?答案:暮春飞花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事物形象(意象)”的知识。

能力层级是C级。

思路的突破口是抓住写景的句子。

因为诗词中常常使用一个或多个意象来描摹景物特征,渲染氛围,营造意境,并蕴含作者的思想感情。

在《峡口送友人》诗中,只有第一句是写景句。

这句中“峡口”表示地点。

“花飞”就是意象,也就是飞花。

“欲尽春”则直接表明季节是暮春。

(2)两首诗在抒发送别之情的同时,还表达了什么共同的情感?答案:思念故乡之情解析:本题考查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

前一首“同为客”表现思乡之情,后一首“自缘身是忆归人”直接表现了对家乡的思念。

(3)有人认为《峡口送友人》诗采用了正面烘托的手法。

《送蜀客》一是采用了反面衬托的手法。

你是否同意?请说明理由。

答案:同意:第一首用伤春之景正面烘托离别之情;第二首用早春清新之景反衬离别之情,以乐写哀。

不同意:第一首用伤春之景正面烘托离别之情;第二首也是正面烘托。

用早春清新之景烘托食人分离友人归乡的喜悦之情。

诗歌鉴赏《减字木兰花 秦观》附答案

诗歌鉴赏《减字木兰花 秦观》附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9-10题。

减字木兰花秦观天涯旧恨,独自凄凉人不问。

欲见回肠,断尽金炉小篆香。

黛蛾长敛,任是春风吹不展。

困倚危楼,过尽飞鸿字字愁。

【注】篆香:盘香,因其形状回环如篆,故称。

9.请简要分析诗歌中的抒情主人公形象。

(5分)10.“困倚危楼,过尽飞鸿字字愁”与温庭筠《望江南》中“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蘋洲”的意蕴相似。

请从表现手法和情感表达两方面做以简要分析。

(6分)参考答案:【诗歌鉴赏】 9.诗歌中描绘了一位春天登楼远眺思念归人,心中满怀离愁别恨的女子形象。

“天涯旧恨”、“独自凄凉”写出了女子的离愁别恨,而回肠寸断,春风吹不展黛娥写出愁苦之深,故“困倚危楼”。

10.情感上,两诗都表现的是思妇登楼远眺,盼望思念之人归来,却迟迟未归的失望之深;表现手法上,都是以景衬情,将情感融入所写景物中,“飞鸿”和“千帆”都是能令她高兴的消息,但是缺让她深深失望。

纳兰性德《减字木兰花》阅读试题答案及赏析

纳兰性德《减字木兰花》阅读试题答案及赏析

纳兰性德《减字木兰花》阅读试题答案及赏析纳兰性德《减字木兰花》阅读试题答案及赏析山东省济宁市高三一模阅读下面一首清词,回答后面问题。

纳兰性德相逢不语,一朵芙蓉着秋雨。

小晕红潮,斜溜钗心只凤翘。

待将低唤,直为凝情恐人见。

欲诉幽情,转过回廊叩玉钗。

(1)这首词塑造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试作简要概括。

(4分)(2)“转过回廊叩玉钗”是让人津津乐道的名句,试结合全词谈一下此句的妙处。

答案(1)塑造了一个情窦初开,对于爱情既向往又羞涩,急于表达自已的心情而又欲言又止的少女形象。

(2)此句是细节描写,细致描绘了少女轻叩玉钗的微妙动作。

通过这一细微的动作描写,含蓄地表现了少女心怀幽情、娇羞难言的复杂心境。

赏析这首小令在纳兰词中非常重要,可以说是他爱情词的艺术高峰。

这首词对了解纳兰性德的爱情经历也非常重要。

内容是写他与初恋女孩的第二次相逢,正好与上一首词《如梦令》锲合在一起,组成一个连贯性的情节。

自井台一见钟情之后,终于又见到了心仪已久的恋人。

词的大意是:又一次相逢你却不说话,那美丽的脸庞像一朵荷花带着秋雨。

我多看了一眼,你却羞得脸上泛起红晕,低头匆匆走去,我只看到你头上玉钗的颤抖。

我直想将你低声呼唤,又怕人家看见不好意思。

我想与你倾诉衷情,却看到你在回廊拐弯处轻叩玉钗,我知道你对我有意,我站在那里久久不愿离开。

大家注意,这首词描写了一个典型化的环境,即回廊。

就是在这个回廊里,他们幽情暗结。

在以后的许多词中,纳兰都写到这个回廊,由此可见,回廊在他生命中是多么重要!也许是初恋使人难以忘怀,在《虞美人》一词中他写有“回廊一寸相思地”;在《红窗月》中写有“犹记回廊影里誓生生”。

因此,回廊也就成为这首词的一个重要意象。

这首词在艺术性上的成就,首先是人物描写的成功,为我们塑造了一个含羞少女的形象。

先写肖像,她是那么可爱,简直就是一朵带雨滴的荷花,脸庞羞得泛起红潮,就更加妩媚迷人。

乍一相逢,机会难得,有多少话要互相诉说,但又怕别人看见,只好匆匆离开。

2010年四川省高考语文试卷逐题解析

2010年四川省高考语文试卷逐题解析

状元源免注册、免费提供中学高考复习各科试卷下载及高中学业水平测试各科资源下载。

状元源欲打造最全的免费高考复习、学业水平考试复习资料,更多资料请到状元源下载。

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四川卷)语文解析作者:于海生工作单位:山东省临朐第二中学通讯地址:山东省临朐第二中学语文组邮编:262605Email: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第1页至第4页,第Ⅱ卷第5页至第11页。

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注意事项:1.答第Ⅰ卷,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涂写在答题卡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题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不能答在试卷上。

3.本卷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本意。

一、(12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A.皱.纹/骤.然杀戮./山麓.琼.楼玉宇/群.龙无首B.挟.持/偕.同竹笋./损.失柳.暗花明/扭.转乾坤C.肋.骨/擂.台嗟.叹/街.道追根溯.源/素.昧平生D.游泳./踊.跃祝贺./豁.达倾.家荡产/轻.装简从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的字音。

A项读音依次为zhòu,lù,qióng/qún;B、项读音依次为xié,sǔn,liǔ/niǔ;C、项读音依次为lèi,jiē,sù;D、项读音依次为yǒng,hè,huò。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驰援万户侯明察秋毫急风劲草B.规矩流线形歪风邪气通宵达旦C.催眠及时雨寸草春辉防患未然D.签订护身符屈指可数语无伦次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识记现代汉字的字形。

A项“急”应为“疾”;B项“形”应为“型”;C项“辉”应为“晖”。

《减字木兰花》阅读答案(附赏析)

《减字木兰花》阅读答案(附赏析)

《减字木兰花》阅读答案(附赏析)《减字木兰花》阅读答案(附赏析)(“128815”);《减字木兰花》阅读答案(附赏析)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7分)减字木兰花苏轼莺初解语,最是一年春好处。

微雨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休辞醉倒,花不看开人易老。

等待春回,颠倒红英间绿苔。

(1)词中所写的春天的最美好时节是什么时候,为什么,结合词中的描写简要说明。

(3分)【答案】早春(初春)。

从“莺初解语”的“初”字,“微雨”的“微”字,“草色遥看近却无”的特点可以看出。

(黄莺才刚刚懂得开口唱几句春天的歌,天空也刚刚下着如酥的小雨,嫩嫩的草尖刚刚冒出地面,在微雨里,眼前觉察不到它的存在,只有远远望去,才发现有一层的嫩绿铺在地面。

诗人所写的这些景物都独具初春的特点。

)(写出“早春”,1分;结合词中的描写简要说明,2分)(2)结合全词,简要分析词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4分)【答案】在作者眼中,早春显然是一年中最美好的季节,应该倍加珍惜。

花还没有开放人就会老去,时光易逝,不要等春天过去后悔,因而不要浪费时光,要在这个时候“醉倒”。

表达了对早春的喜爱,把握青春年华、人生中最美好的时光,不要虚度人生、错过大好青春年华的感情,同时也表达出一种及时行乐,不要到年老时后悔颠倒、无所作为#from本文来自学优网#的思想感情。

(指明诗人的思想感情和结合全词简要分析,各2分)【诗词浅析】这首词的大意可以结合韩愈的《早春》来理解:“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不过苏轼也真是偷懒,一首当中差不多有一半化用或者直接引用韩愈的诗,只有下阕表达了自己的一点思想感情。

整首诗可以这样解:“黄莺才刚刚懂得开口唱几句春天的歌,这是一年当中春色最好的时候吧。

天空下着如酥的小雨,嫩嫩的草尖刚刚冒出地面,在微雨里,眼前觉察不到它的存在,只有遥远望去,才发现有一层的绿铺在地面。

不要推辞会醉倒在这个季节。

花是不经开的,人是容易老的。

苏轼《减字木兰花》阅读练习及答案

苏轼《减字木兰花》阅读练习及答案

苏轼《减字木兰花》阅读练习及答案苏轼《减字木兰花》阅读练习及答案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小题。

减字木兰花①苏轼钱塘西湖有诗僧清顺,所居藏春坞,门前有二古松,各有凌霄花络其上,顺常昼卧其下。

余为郡,一日屏骑从过之,松风骚然,顺指落花求韵,余为赋此。

双龙对起,白甲苍髯烟雨里。

疏影微香,下有幽人昼梦长。

湖风清软,双鹊飞来争噪晚。

翠①红轻,时下凌霄百尺英。

(注)①(zhǎn),风吹物动。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词人实写两棵古松铜枝铁干,屈伸偃仰,在烟雨中冲天而起,起笔有突兀凌云之势。

B.“疏影微香”写凌霄花的金红色花朵,掩映在苍翠之间,词人仿佛闻到淡淡清香。

C.喜鹊争噪并没有破坏清幽之境,相反地,鸟儿的鸣叫更能显示环境的幽静。

D.整首词营造了一种清新优美的意境,创造出了一种超然物外、虚静清空的艺术境界。

2.这首词采用的主要手法是什么?请结合全词简要赏析。

答案:1.A2.运用对比(反衬、衬托也可)。

古松的阳刚与凌霄的阴柔形成对比;“对起”的飞腾激烈的动势和“疏影微香”“幽人昼梦”的静态形成对比;鹊的“噪”和凌霄花无言的“下”形成对比。

通过对比(反衬),词人创造出了一种超然物外、虚静清空的艺术境界。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能力。

A.“实写”错误,应是虚写。

“双龙对起,白甲苍髯烟雨里”,是词人看见古松产生对龙的联想,似见双龙在风雨中翻腾。

故选A。

2.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

综观全词,在对立中求得和谐,运用了对比(反衬、衬托也可)的艺术手法。

首先,古松和凌霄花形成对比。

古松是阳刚之美,凌霄是阴柔之美。

而凌霄花是描写的重点,“双龙对起”的劲健气势被“疏影微香”、“湖风清软”所软化,作为一种陪衬,统一阴柔之美中。

从词的上片看,“双龙对起”,起笔便有拔地千寻、突兀凌云之势。

而“对起”的飞腾激烈的动势和后文“疏影微香”、“幽人昼梦”的静态形成对比,是动与静的对立,更能显示境界的虚空和超然。

减字木兰花阅读理解答案

减字木兰花阅读理解答案

减字木兰花阅读理解答案减字木兰花阅读理解答案减字木兰花春怨独行独坐,独倡独酬还独卧。

伫立伤神,无奈轻寒著摸人。

此情谁见,泪洗残妆无一半。

愁病相仍⑶,剔尽寒灯梦不成。

注释:朱淑真是一位容貌出众、善绘画、通音律、工诗词、乐交游的才女,但婚姻不美满,婚后抑郁寡欢,故诗词中多忧愁怨恨之语。

②著摸:撩拨、沾惹。

③仍:重复。

④剔:剪剔灯心的动作。

(1)请就上片中的独字作简要赏析。

(4分)参考答案:①独,孤独。

无论是行走静坐还是吟唱应和,以至卧倒于床榻,都是凄楚孤零、独自一人,揭示了其婚姻不美满的现实,(2分)②五独连用(重复使用),充分表现出女词人的孤独与寂寞之情,从而塑造了一个茕茕孑立、形影相吊的女词人的形象。

(2分)(答题思路:根据行为分析心理情感,再到分析人物形象。

)(2)概括女词人在下片中用特写镜头摄取的两幅生动的画面,并简要分析。

(4分)参考答案:①泪洗残妆图。

女词人思前虑后、痛定思痛,不由得泪水滚滚,眼泪洗去了脸上大半脂粉。

女词人热爱生活、珍惜青春,因而是一个爱打扮的.人,现在竟听任泪洗残妆毫不顾惜,令人催泪悲思。

(2分)②夜剔寒灯图。

女词人在愁病交加、恶性循环的劣境中,每每因抑郁难平、心意烦乱而夜不能寐,只得面对那昏黄暗淡的灯光,把灯芯挑了又挑。

(2分)阅读练习二:(1)独字历来被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6分)(2)请结合全词分析,词中是如何表现怨的。

(6分)【参考答案】(1)①词人连用五个独字,突出了孤独寂寞之意,奠定了全词的感情基调。

②五个独字写出了日常生活中词人的孤独,塑造了词人茕茕孑立、形影相吊的孤苦形象。

③五个独字反复出现,一唱三叹,有回环往复之音乐美,强化了情感。

(每点2分)(2)①反复手法。

首句五个独字反复出现,突出了孤独之意,怨情自在其中。

②动作和肖象描写。

伫立伤神泪洗残妆等,写出了词人悲伤哀怨的形象。

③直抒胸臆。

词中伤神愁病梦不成等词句,直接道出了词人的春怨之情。

(第一点1分,二、三点各2分)赏析:这首词语言自然婉转,通俗流丽,篇幅虽短,波澜颇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四川卷1.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减字木兰花向子斜红叠翠,何许花神来献瑞。

粲粲裳衣,割得天孙锦一机。

真香妙质,不耐世间风与日。

着意遮围,莫放春光造次归。

【注】向子,官至户部侍郎,因反对秦桧议和而被免官。

(1)“斜红叠翠”一句,“红”“翠”和“斜”“叠”对春景的描写各有其妙,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命题立意】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语言的能力。

【思维轨迹】分析这一问题,需要从“炼字”的角度,分析选字在句中的意思,运用的修辞手法或表现手法,在全词结构、表现主题情感意境方面的作用。

答题时不能孤立地去分析,要结合全词的意境、情感来分析。

【参考答案】“红”“翠”点明了花叶的色彩,以“红”借代花,以“翠”借代叶,含蓄而形象。

“斜”“叠”描写花叶的形态,“斜”字描绘出花朵的多姿,“叠”字则凸显了枝叶的繁密。

【方法技巧】答题步骤:第一步,解释选字在句中的含义。

第二步,展开联想把选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第三步,点出选字是如何更好地烘托了意境、表达了感情。

(2)本词隐含了怎样的伤感之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命题立意】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思想感情的能力。

【思维轨迹】作者在这首词中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春日百花争艳的迷人图景。

写得艳丽浓郁,光彩照人,真可谓字字珠玑,行行锦绣。

但结合作者身世遭遇来分析,言语深处,隐然有伤感之意。

答题时必须扣紧这一感情脉络。

【参考答案】既有对自然“风与日”摧残百花的伤感,又有对社会“风与日”摧残香花所喻君子的伤感。

【方法技巧】第一步,通读全词,分析描述内容,找出所涉及到的具体语句。

第二步,结合作者身世遭遇,揭示隐含在词中的意象的情感。

【全词赏析】上阕仅用寥寥四句,便写出了一片花团锦簇、灿烂耀眼的艳阳春光。

“斜红叠翠,何许花神来献瑞”中,前句使用代称手法,以“红”代花,以“翠”代叶,达到含蓄而不直露的效果;一个“斜”字,写出花朵娇柔多姿、毫不呆板之态,一个“叠”字,则强调了叶片争茂繁密的长势。

后一句是对眼前花繁叶茂的美景充满惊奇地赞叹,“何许”,即何处;“献瑞”中的“瑞”是祥瑞、吉祥之义。

春天到来,百花盛开,千朵万朵的红花在翠绿的枝叶映衬下明艳照眼,这是何处飞来的花神为点缀人间做出的精心奉献!“粲粲裳衣,割得天孙锦一机”二句,仍然着意写花态之美,前句采用了拟人手法,径直以穿衣着裳的“花神”指花;“粲粲”是鲜明的样子。

后句中的“天孙”即织女星,《史记?天官书》中有“河鼓大星……其北织女。

织女,天女孙也”的记载,在这里则指神话中精于织锦的织女。

这两句的意思是说:花神们身上色泽鲜艳、光华夺目的衣裙,都是用从天上手艺最高的织女的织锦机上割下的锦绣制成。

这般景象只应天上才有,人间能得几回看到!这是词人对令人陶醉的春光发出的由衷的赞叹。

下阕四句写花的内在质地与对春光的爱惜。

“真香妙质,不耐世间风与日”中,以纯“真”写花的香,以美“妙”写花的质,真可谓玉质天香,它们怎能经受得住世间的狂风吹与烈日晒的摧残!“着意遮围”之句承上启下,要小心翼翼地为百花遮风挡雨,不使它受伤害,只这样做还不行,要使百花常开不败,关键的是“莫放春光造次归”,一定要拉住春光,千万不要让它轻易随便地归去。

这是词人发自心底的呼声,写尽了对盛开的充满生气、携着春光的繁花的缱绻之情。

若沿袭自《诗经》《楚辞》以来的传统来看,词人显然是以香花喻君子,“真香妙质”之句可见;而摧残香花的“风”“日”则隐喻朝中奸佞的权臣。

这便给予该词以深刻的社会含义。

据该篇后记文字“绍兴壬申春,芗林瑞香盛开,赋此词。

是年三月十有六日辛亥,公下世。

此词,公之绝笔也”,可知这首词写于南宋高宗绍兴二十二年(1152)“瑞香盛开”的春天;因词人自号“芗林居士”,可见“芗林”系指其所居之处;是年三月十六日词人要执意挽留的“春光”尚未归去,而词人却与世长辞
了,这首留世词作,便成了他向世人向春光告别的绝笔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