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1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1课时)资料.

合集下载

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说课课件

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说课课件

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说课课件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掌握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的实验原理和方法,能够正确操作实验仪器,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结论。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树立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严谨的治学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的实验探究和数据分析。

2. 教学难点:实验现象的分析和结论的得出。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同学们,你们知道空气的主要成分是什么吗?学生:氧气和氮气。

教师:那么,我们该如何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呢?今天我们就来探究这个问题。

2. 实验探究教师:首先,我们来看一下实验原理。

实验原理:利用燃烧法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需要用到红磷、集气瓶、橡皮塞、量筒和水。

实验步骤包括夹紧弹簧夹,将盛有空气的集气瓶倒立在水中,点燃红磷后迅速倒入集气瓶中,待燃烧结束,打开弹簧夹。

实验现象: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集气瓶中液面上升,最终液面接近水面与刻度“1”处。

实验结论: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约为21%。

教师:现在,我们来进行实验操作。

请同学们注意观察实验现象,记录数据。

学生实验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3. 现象分析教师:同学们,你们观察到了什么实验现象?学生: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集气瓶中液面上升。

教师:液面上升了多少?学生:接近水面与刻度“1”处。

教师:这说明什么?学生:说明瓶中氧气被消耗掉了。

教师:那么,为什么液面会上升到刻度“1”处呢?学生:因为瓶内气压减小了,水被压进瓶内。

教师:非常好!这就是气压的变化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方法。

4. 知识拓展教师:除了红磷燃烧法,还有其他方法可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吗?学生:镁条燃烧法、木炭燃烧法等。

教师:非常好!这些方法都可以通过测定反应前后气体体积的变化来计算氧气的含量。

但是,在实际操作中,我们需要注意一些问题,比如红磷要足量、装置要密封等。

《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教学设计

《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教学设计

单元1 多组分的空气第1课时教学内容: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掌握燃烧除氧法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的原理及实验步骤。

2、了解燃烧除氧法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的药品选择及误差分析。

3、培养学生设计并操作简单实验的技能。

4、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过程与方法1、初步学习科学实验的方法,观察、记录、分析实验现象;2、学习运用实验、资料和生活获取有用信息;3、运用分析、对比、归纳等方法整理信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树立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培养学生开拓创新的精神。

3、树立学生热爱自然并为社会进步而学习化学的志向。

教学重点:1、实验原理及操作步骤2、药品选择及误差分析教学难点:1、药品选择及误差分析2、改进装置的原理及优点教具准备1、 教师用具 (1)多媒体(2)集气瓶、带导管橡皮塞、烧杯、弹簧夹、红磷、火柴、酒精灯、燃烧匙、药匙 2、学生用具(9组)集气瓶、带导管橡皮塞、烧杯、弹簧夹、红磷、火柴、酒精灯、燃烧匙、药匙教学设计1、 导入新课:利用问题“如何用实验的方法证明空气客观存在”的方式引出本节课的研究方法和对象,通过舍勒、普利斯特里、拉瓦锡等化学家的介绍进一步引出本节课的课题。

二、燃烧除氧法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实验药品: 红磷(P )红色固体实验仪器: 集气瓶、带导管橡皮塞、烧杯、弹簧夹、红磷、火柴、酒精灯、燃烧匙、药匙 实验装置:实验原理:红磷燃烧,消耗了氧气,生成物为固体,使集气瓶中的内压减小,外界大气压将水压入瓶中,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即为空气中氧气的体积。

文字表达式: 磷 + 氧气五氧化二磷 (红色固体) (白色固体)反 应 式: P + O 22O 5 实验步骤:①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② 向集气瓶中注入极少量的水。

③ 向导气管中注满水,并用弹簧夹夹紧橡皮管。

④ 向燃烧匙中加入稍过量的红磷,并用酒精灯点燃。

⑤ 迅速将燃烧匙伸集气瓶中,并盖好橡皮塞。

⑥ 待红磷熄灭后,轻轻摇动集气瓶,使之迅速冷却。

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课题一 空气(第一课时 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课题一 空气(第一课时 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纯净物和混合物:
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可以用化学式表 示的。 如:氧气(O2)、氮气(N2)、红磷(P)、 五氧化二磷(P2O5)等 混合物: 由二种物质或二种以上的物质组成, 各自保持各自的性质。 如:空气、河水、雨水、矿泉水、泥沙、汤水 等。
二、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
1、氧气(下一张) 鱼池缺氧现象与增氧方法 2、氮气(下一张)
1)氧气含量低时,红磷不能继续燃烧 2)装置的密闭性不好 3)红磷的量不足 4)瓶内温度没有降到室温

思考
上述这个实验如果能否用木炭代替红磷来做上 述实验;要确保成功,应该如何改进?
温馨提示:木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气体,二氧化碳气体可以与 氢氧化钠溶液发生发应而不生成任何气体。
空气的组成:
体积分数: 氮气( N2 ):78% 氧气( O2 ):21% 稀有气体(He、Ne、Ar、kr、Xe、Rn ): 0.94% 二氧化碳( CO2 ):0.03% 其他气体和杂质: 0.03%
3’02
低温现象——液氮的应用
6’39
氧气的用途:
供给呼吸,支持燃烧。
氮气的性质和用途?
物理性质 无色、无味的气体。难溶于水。 熔沸点低。密度:1.251g/L
化学性质 化学性质不活泼。 用途:做保护气、化工 原料、液氮可用作冷冻 剂等。
试描述氮气的性质。
3、稀有气体
灯管中的稀有气体
稀有气体的性质和用途?
集气瓶
3、仔细观察实验现 象
想一想
1、为什么要在集气瓶里放少量的水? 2、为什么点燃的红磷要立即伸入集气瓶 中?
你看到了什么?
实验现象:
1、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 2、打开弹簧夹,水倒流入集 气瓶中,水面上升至瓶内体 积的1/5。

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PPT课件

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PPT课件
第一节 空气的成分
与大家分享自己已经 了解的空气知识。
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拉瓦锡(1743—1794)
一、氮气的发现
氮气在大气中虽多于氧气,由于它的性质不活泼,所以人们在认识氧气之后才认识 氮气的。不过它的发现却早于氧气。1755年英国化学家布拉克(Black,J.17281799)发现碳酸气之后不久,发现木炭在玻璃罩内燃烧后所生成的碳酸气,即使用 苛性钾溶液吸收后仍然有较大量的空气剩下来。后来他的学生D·卢瑟福 (Rutherford,D.1749-1819)继续用动物做实验,把老鼠放进封闭的玻璃罩里直至其 死后,发现玻璃罩中空气体积减少1/10;若将剩余的气体再用苛性钾溶液吸收, 则会继续减少1/11的体积。D·卢瑟福发现老鼠不能生存的空气里燃烧蜡烛,仍 然可以见到微弱的烛光;待蜡烛熄灭后,往其中放入少量的磷,磷仍能燃烧一会, 对除掉空气中的助燃气来说,效果是好的。把磷燃烧后剩余的气体进行研究,D·卢 瑟福发现这气体不能维持生命,具有灭火性质,也不溶于苛性钾溶洲,因此命名为 “浊气”或“毒气”。在同一年,普利斯特里作类似的燃烧实验,发现使1/5的 空气变为碳酸气,用石灰水吸收后的气体不助燃也不助呼吸。由于他同D·卢瑟福都 是深信燃素学说的,因此他们把剩下来的气体叫做“被燃素饱和了的空气”。
• 利用空气制造氮肥 • 酥脆的饼干在空气中放置逐渐变软
自己的鞋子,自己知道紧在哪里。——西班牙 宁可自己去原谅别人,莫让别人来原谅你。 若现在就觉得失望无力,未来那么远你该怎么扛。 是金子,总会花光的;是镜子,总会反光的。 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论语·卫灵公》 人生,就要活得漂亮,走得铿锵。自己不奋斗,终归是摆设。无论你是谁,宁可做拼搏的失败者,也不要做安于现状的平凡人。 希望是生命的源泉,失去它生命就会枯萎。 人们不相信聪明人会做蠢事:人的权利竟是丧失到了如此地步。 不去耕耘,不去播种,再肥的沃土也长不出庄稼,不去奋斗,不去创造,再美的青春也结不出硕果。 你想过普通的生活,就会遇到普通的挫折。你想过最好的生活,就一定会遇上最强的伤害。这个世界很公平,想要最好,就一定会给你最痛。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 第二单元 课题1(第1课时) 教学课件(23张PPT)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 第二单元 课题1(第1课时) 教学课件(23张PPT)

法国化学家拉瓦锡的贡献(阅读课本26页)
拉瓦锡通过实验得
出空气由氧气和氮 气组成

汞 + 氧气 热
拉瓦锡研究 空气成分所 用的装置
氧化汞(红色粉末)
一、空气是由什么组成的
1.空气成分的发现
❖最初人们以为空气是一种单一的物质 ❖18世纪70年代,法国化学家拉瓦锡通过实验
证明了其中有氧气和氮气 ❖19世纪末,英国物理学家瑞利发现了稀有气
这一现象的原因可能是( B )
A.实验前没有将弹簧夹夹紧 B.实验装置可能漏气 C.实验中所取的红磷过量 D.冷却到室温才打开弹簧夹
3.用如图所示的实验测定空气中氧 气的含量,下列操作会使测定结果
偏大的是( C )
A.装置漏气 B.药匙中放入的红磷量不足 C.点燃红磷伸入瓶中时,没有立即 塞紧瓶塞 D.红磷燃烧结束后,没等装置冷却 就打开弹簧夹
答:(1)点燃红磷后,插入集气瓶的速度 太慢,导致部分气体从集气瓶口膨胀逸出。 (2)弹簧夹未夹紧,红磷燃烧放热,导致 部分空气从导管口膨胀逸出。
空气 的成分
3.空气的组成(体积分数)
氮气
氧气
稀有 气体
二氧 化碳
其他气 体杂质
体积
78%
分数
巧记空气的成分
氮七八,氧二一,
零点九四是稀气;
还有两个点零三,
4.在实验中如果进入水的体积小于集气瓶总体 积的1/5,会有什么原因呢?
答:(1)红磷熄灭后未冷却到室温,就打开弹簧夹; (2)装置漏气; (3)红磷的量不足; (4)有部分水留在导管中未进入集气瓶; (5)燃烧一定程度时,瓶内氧气含量小,红磷不能继 续燃烧。
5.在实验中如果进入水的体积大于集气 瓶总体积的1/5,会是什么原因呢?

实验1 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考点精练)-备战2021年中考化学实验专项突破(解析版)

实验1 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考点精练)-备战2021年中考化学实验专项突破(解析版)

实验1 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考点精练1.实验室用红磷燃烧来粗略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装置。

写出红磷燃烧的符号表达式___________。

因为木炭燃烧会产生新气体,所以一般不用木炭。

巴蜀兴趣小组的同学查阅了资料:二氧化碳会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化学反应,实验室常用氢氧化钠溶液来吸收二氧化碳。

蜡烛或者木炭在密闭的集气瓶中燃烧,氧气浓度不断变小的同时,会有一氧化碳气体生成。

常温下一氧化碳难溶于水,且不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交流与讨论)根据以上资料回答下列问题:(1)有同学提议选用木炭替代红磷做实验,在集气瓶底部预先放少量氢氧化钠溶液吸收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小华觉得不可行,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

(2)(实验改进2)食品脱氧剂(以铁粉为主的物质组成)能通过化学反应除去密闭包装袋中的氧气,使食品处于无氧状态。

同学们尝试用食品脱氧剂进行实验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下表是实验过程中记录的有关数据:①脱氧剂发生复杂的化学反应,首先是铁粉与氧气、水反应生成氢氧化亚铁固体,写出该反应的符号表达式___________。

②根据表中实验数据进行推算,广口瓶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约为___________(结果精确到0.1%)(3)小亮同学想用镁条代替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但他在做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的实验时,发现镁条燃烧除生成白色固体(MgO)外,还有少量的淡黄色固体生成。

这种淡黄色固体是什么呢?小亮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了有关实验探究。

(实验探究)将该淡黄色固体投入到盛有水的烧杯中。

(实验现象)在烧杯中产生白色沉淀,并有刺激性的氨味气体产生。

(教师指导)上述反应产生的白色沉淀为Mg(OH)2,生成的气体为NH3;反应过程中没有任何元素化合价的改变。

①由实验中淡黄色固体和水的反应可判断此淡黄色固体中肯定含有某两种元素,若它仅由这两种元素组成,其化学式为___________。

②小亮___________(填“能”或者“不能”)用镁条代替红磷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③空气中N 2的含量远大于O 2的含量,可是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只生成少量的淡黄色固体,由此得出的一个结论是___________。

《空气--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教学设计

《空气--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教学设计

《空气--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教学设计尊敬的各位老师,大家好!我是来自炎陵县水口镇学校的孟军,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空气第一课时--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教学反思七个方面来谈谈我对本节课的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空气》是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单元课题1的内容。

本节内容是学生初次接触化学物质,教材选择学生最熟悉的空气入手,既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又能为后面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还可以让学生初步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与方法,从而比较顺利的进入化学世界。

可以说本课题是本单元的乃至整个初中化学的一个引子。

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的测定是研究空气成分的一个基本实验,这个实验对于认识空气的组成起着重要作用,是学生初次接触体验探究实验的过程。

(根据本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九年级学生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我制订了以下教学目标)2、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探究了解空气的主要成分。

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初步学习实验探究的过程与方法,初步学会分析实验现象,总结实验结论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培养学生与人交流、合作的意识,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

(根据新课程理念,在熟知教材的基础上,我确定了以下教学重难点)3、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难点: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探究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含量。

创新意识的培养及学习兴趣的培养。

(为了讲清重点难点,使学生能够达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二、学情分析九年级学生对空气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一定的知识基础。

他们的思维方式逐步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因此在教学中注意积极引导学生,应用已掌握的知识,通过分析和推理来获得新知识,发展抽象思维能力。

他们思维活跃,好奇心强,乐于动手。

因此本节课,我将采用引导探究法和交流讨论法,针对学生的现状,对问题进行分层设置,逐步引导,使不同层次学生都能真正参与到活动中,提高学生动手动脑能力和与人合作的意识。

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一.实验原理
物质燃烧消耗氧气,使内外产生压强差
二.实验药品
燃烧产物为固体,且选择的药品易燃
三.实验装置
四.实验步骤
1.在集气瓶内加入少量水,并将水面上方空间分成五等分
2.用弹簧夹夹紧橡胶管,在燃烧匙内放入足量红磷
3.点燃燃烧匙内的红磷后,立即伸入瓶中并把塞子塞进,观察红磷燃烧现象
4.待红磷熄灭并冷却后,打开弹簧夹,观察实验现象以及水面变化情况五.实验现象
1.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
2.等燃烧停止后,打开弹簧夹后,有水流入集气瓶,约占瓶子体积的1/5 六.实验成功的关键
1.装置气密性良好
2.红磷足量
3.冷却到室温后打开弹簧夹
七.实验结果偏小的原因:
1.装置漏气
2.红磷不足量,氧气燃烧不充分
3.没有冷却到室温打开弹簧夹
八.实验结果偏大的原因
1.点燃后的红磷伸入集气瓶中没有立即塞紧橡皮塞
2.胶皮管没被弹簧夹夹紧
九.药品选择的注意事项
(1)能在空气中燃烧(如铁丝不行);
(2)燃烧时只消耗氧气(如镁带不行);
(3)生成物不能为气体(如硫粉、木炭等不行)。

十.实验结论
1.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
2.剩余的氮气不支持燃烧,不能燃烧,不易溶于水。

《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ppt

《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ppt

展示实验装置并演示ຫໍສະໝຸດ 验 播放教材视频注意事项实验步骤
1、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2、向集气瓶中装入少量水, 做上记号; 并将水面上方 空间分为五等份;
3、夹紧弹簧夹,向燃烧匙 中加入足量的红磷;
4、点燃红磷,立即伸入集
气瓶,塞紧瓶塞;
5、冷却后再打开弹簧夹。
自主学习教材中法国化学家拉瓦锡测定空气中氧气
的含量的经典实验,看看拉瓦锡是怎样测定空气中 氧气的含量的?从他身上你学到了什么?
2.能力水平:学生刚刚学习化学,知识储备量还 不充足,还不具备完善的化学科学探究能力,所以, 本课设计以游戏的方式突破重点,以师生合 作改进实验逐渐感受科学探究的方法,从而突破
难点。
3.心理特点:鉴于九年级的学生处于善于发问, 善于质疑的阶段,在教学中,通过教材实验与个 人改进实验的对比,对学生的思维产生强烈冲击, 引发求知欲望。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分组实验及 分析研讨培养动手能力、抽象 思维及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 教学难点:探究测定空气中氧气 含量的实验原理,以及可能产生 误差的原因。
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 :教师开始利用趣味实验导入激发学生兴趣。
“科学探究”教学法:从了解空气→重走科学路→对空气组 成的实验设计→实践上升为理论。教师以游戏的方式进一步 激发学生探究兴趣,层层设疑,确定实验改进装置。
布置作业
讨论:测定空气中含量的其他方法
针对学生素质的差异进行分层训练,既使学生 掌 握基础知识,又使有余力的学生有所提高,从 而 达到拔尖和“减负”的目的。
请各位多指导 , 谢谢!
实验法 :给出指定实验器材,使挑战升级,让学生设计实 验,分析数据,得出结论,体会科学的探究过程,并能够 模仿此过程,师生共同完成装置改进。比较改进实验与教 材实验的优、缺点,设计感悟经典—走进拉瓦锡。

《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说课课件

《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说课课件
氧气的,为突破后面的难点打下基础.
手持立有一截蜡烛的培养皿,然后向培养 皿中注入一些水。
设置问题情景:如果现在点燃蜡烛,然后罩上 烧杯,现象又会如何?
设计意图:让学生了解物质燃烧消耗氧气体积与 水上升体积的关系,为后面设计实验作了铺垫。同时 也很自然地引入新课。
教学过程
实 验 探 究
提出问题:如何用实验来测
磷+氧气 P O2
点燃
五氧化二磷(固体) P2O5
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
二、走近拉瓦锡
教学感悟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多元的,涉及知识、能力、情感三 方面,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 教学面向“全体”,注重“过程”,使学生在一个一个的 探究过程中,通过思考与交流,获得深刻的学习体验. 以实验探究为载体,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在探究 中学习,掌握了知识,提高了能力,升华了情感. 我相信,通过这样的课堂教学———— 能让每一位学生:在心旷神怡的情境中学化学, 在积极的思考中学化学, 在动手和交流中学化学. 能让每一位学生:用化学视角来观察世界, 用化学思维来认识世界.
3、把氧气消耗,看体积少了多少。
教学过程
实 验 探 究
启发探究2:用什么方法消耗 空气中的氧气呢? 学生提出的方案: 1、用动物的呼吸作用消耗氧气。 2、用可燃物燃烧消耗氧气。
经过讨论学生决定用蜡烛燃烧来消 耗氧气。
教学过程
实 验 探 究
启发探究3:燃烧结束后,你怎么知道 空气中到底少了多少气体呢?
思考:
1、每次吸入水的体积都相同吗? 2、怎样才能吸入更多的水? 3、吸入水的体积与挤出的空气有什么关系?
问题很简单,却能四两拨千斤!
教学过程
实 验 探 究
学生分组讨论很快设计出如下 的装置,并进行了实验。

[同步实验课] 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

[同步实验课]  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

【同步实验课】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目的】1.通过实验探究,学会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方法。

2.通过观看和动手实验,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3.通过实验探究,发现实验的不足之处并能加以改进,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思维。

【实验仪器】大集气瓶、酒精灯、燃烧匙、烧杯、弹簧夹、橡皮塞和导管【实验试剂】红磷、蒸馏水【实验步骤】(1)按图所示连接装置,并检查装置的气密性;(2)集气瓶中加入少量水,并将水面上方空间分为5 等份;(3)夹紧弹簧夹,取过量(或足量)红磷于燃烧匙中;(4)点燃红磷,立即伸入集气瓶中,塞紧瓶塞;(5)红磷熄灭并冷却后,再打开弹簧夹。

【实验现象】(1)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2)冷却后打开止水夹,烧杯中的水一部分沿导管流入集气瓶中,瓶内液面上升约1/5。

【实验结论】空气中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

1. 实验原理(1)红磷燃烧消耗集气瓶内的氧气,瓶内气体减少,压强减小,冷却后打开止水夹,在大气压的作用下,烧杯内的水进入集气瓶中,进入水的体积即为瓶内消耗氧气的体积。

(2)反应的文字表达式:磷+氧气点燃→五氧化二磷。

【注意】(1)此实验对实验药品的要求:只能消耗空气中的氧气,燃烧的产物不能是气体。

01实验梳理02实验点拨03典例分析04对点训练05真题感悟(2)实验开始时,预先在集气瓶里放入少量水的目的是;①吸收热量,有利于降低温度;①吸收生成的白烟,防止污染空气。

(3)倒吸进集气瓶的水不能充满整个集气瓶的原因:空气中的其他气体不与红磷反应且不溶于水。

(4)集气瓶内剩余气体的性质:①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难溶于水;①化学性质: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2. 实验误差分析(1)若实验结果小于1/5,原因可能是:①装置漏气,使装置外的空气进入集气瓶中;①红磷量不足,瓶内氧气没有消耗完;①未冷却到室温就打开止水夹,使进入集气瓶中的水的体积偏小。

(2)若实验结果大于1/5,原因可能是:①弹簧夹没有夹紧,红磷燃烧时集气瓶内部分气体受热膨胀沿导管逸出;①燃烧匙伸入集气瓶过慢,使装置内气体受热逸出。

九年级化学教案之空气中氧气的含量.doc

九年级化学教案之空气中氧气的含量.doc

九年级化学教案之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用实验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1、实验原理:空气是由氧气和氮气等多种气体组成的,为了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可以选择某种能与氧气反应而不与空气中其他气体反应的固体物质,利用氧气与该物质反应后生成固体物质,使密闭容器中气体体积减小,气体压强减小,引起水面发生变化,从而确定氧气的体积分数。

(白磷、汞、红磷)
红磷+氧气五氧化二磷
2、实验现象:
(1)红磷燃烧产生白烟,
(2)烧杯中的水沿导气管进入集气瓶里,进入瓶中水的体积约占瓶内空间1/5。

3、实验成功的关键:(1)不能用木炭代替红磷燃烧作上述实验
(2)进入瓶中谁的体积一般小于瓶内空间的1/5的可能原因是
①红磷量不足②气密性不好,使外界空气进入瓶内③未冷却至室温
课堂练习:
1、拉瓦锡通过实验得出的结论是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而在我们的试验中,为什么气体减少的体积小于1/5?红磷熄灭后还有没有残余的氧气?
2、燃烧的红磷熄灭了,这种现象说明氮气能不能支持燃烧?
3、集气瓶内的水面上升到一定高度后,还继续上升吗?这种现
象能不能说明氮气不易溶于水?
归纳出空气的组成:
提问:(比较)氮气、二氧化碳、红磷、空气、河水、矿泉水等物质,哪些是混合物,哪些是纯净物?(小结)
空气是由多种成分组成的,这样的物质叫混合物。

而氧气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它属于纯净物
总结:在古时的中国和希腊,科学家都认为空气是组成世界的一种基本物质,但这种看法是对的吗?随着科学水平的发展,这中思想逐渐受到了质疑,直到二百多年前,法国化学家拉瓦锡用定量方法研究了空气的成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8、误差分析
实验测得氧气的体积分数小于1/5,原因是什么?
(1)红磷量不足。 (2)装置气密性不好。 (3)集气瓶没有完全冷却就打开了弹簧夹。
实验测得氧气的体积分数大于1/5,原因是什么? (1)弹簧夹没有夹紧; (2)点燃红磷伸入集气瓶中时,没有立即塞紧瓶塞。
【思考】能否用木炭、硫代替红磷做实验?
B 1:4
C 1:5
D 5:1
6、右图所示装置可用于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实验前在集气瓶内加入少量水,并做上记号。下 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
A.该实验证明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约占1/5 B.实验时红磷一定要过量 C.实验前一定要检验装置的气密性 D.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的白雾, 火焰熄灭后立刻打开弹簧夹
答:可得出剩余4/5气体为N2的性质,①不支持 燃烧,也不能燃烧,②难溶于水 2.红磷燃烧后生成的“大量白烟”可以说“大量 白雾”吗?
答:不能,烟是固体小颗粒;雾是液体小液滴。
3、为什么要在集气瓶里放少量的水?
防止集气瓶炸裂,吸收生成的五氧化二磷。
4、为什么点燃的红磷要立即伸入集气瓶中? 防止白烟污染空气。
时间【 】 (3)盛冰水的杯子从冰箱里拿出,放在常温空气中,
外壁会潮湿【 】
2、空气中按体积计算,含量最
多的气体是( )
A 氧气
B 氮气
C 二氧化碳 D 稀有气体
课堂练习
3、在100升空气里氧气的体积大约是( )
A 78升
B 78%
C 21升
D 21%
4、空气中氧气与氮气的体积比约为( )
A 4:1
空气中含有哪些成分?体积分数?
你知道吗?
在19世纪末以前,人们深信空气中仅含有氧气 和氮气.后来才陆续发现了氦、氖、氩、氪、 氙等稀有气体。
三、空气成分按体积计算 氮气N278% 氧气O221% 稀有气体
0.94%
二氧化碳 1%
0.03%
其它气体杂质 0.03%
1、下列事实说明空气中含有哪些成分? (1)澄清的石灰水敞口放置在空气中会变浑浊【 】 (2)小白鼠在装有空气的密闭容器中可存活一段
课题1 空气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掌握空气里氧气含量的测定. 学习重点、难点
1、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的实验操作、实验现象、 文字表达及对实验现象的分析
2、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实验的误差分析
1、拉瓦锡是哪个国家的科学家? 法国化学家拉瓦锡
2、拉瓦锡通过实验得出了 什么结论?
空气由氧气和氮气组成,其中氧气约占空气总 体积的1/5的结论。
P29
在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中,集气瓶内 剩余气体主要是氮气。
1、燃烧着的红磷熄灭了,说明氮气能不能支
持燃烧? 不能
2、集气瓶内水面上升一定高度后,还能继续 上升吗?这能否说明氮气不溶于水?
不能 能
7、实验步骤:
(1)连接仪器,检查气密性。
(2)点燃红磷,迅速伸入瓶中, 塞紧瓶塞。
(3)待集气瓶冷却到常温时, 打开弹簧夹。
4.实验原理:文字表达式
红磷 + 氧气 点燃 五氧化二磷
P + O2 点燃
P2O5
5.实验现象:
6.实验结论:
(1)红磷燃烧,产生白烟,放热,生成了 白色固体; (2)等到燃烧停止,冷却后,瓶内水面 上升了约1/5体积.
(1)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2)空气不是单一的物质; (3)氮气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4)氮气难溶于水
【知识小结】
一、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
a、可燃物选择:

b、现象:

.
c、结/5原因:



二、空气的成分(体积分数)
____78%;氧气___;____0.94%;二氧化碳____
实验有何现象?
连接—空气












密封


汞 + 氧气
加热

氧化汞
实验方法:曲颈甑(盛空气)中加热汞。 实验原理:汞+氧气→氧化汞
氧化汞→汞+氧气
实验现象: ①银白色的液态汞变成红色粉末 ②容器内里空气体积减少约1/5;
剩余气体约4/5(氮气)。
实验结论: 空气由氧气和氮气组成,其中氧气约 占空气总体积的1/5。
不能,因为木炭、硫燃烧生成了气体,集气瓶内 气体体积变化不大,不能形成压强差。而红磷只与 氧气反应,不与空气其他成分反应,生成物又是 固体。 【思考】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后剩余气 体主要是氮气,这实验还能说明氮气的化学性质:
氮气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还能说明氮气的 物理性质:氮气不溶于水。
1.根据实验现象,分析瓶内剩余气体具有怎样的 性质?
拉瓦锡研究 空气成分所 用的装置
二、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
1.实验装置:集气瓶、烧杯、燃烧匙
2.实验药品:红磷 选择药品的条件:
(1)只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 (2)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不能生成气体。
3.实验原理:
红磷在密闭的集气瓶中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使集气瓶中的气体减 少,瓶内压强减小,烧杯内水沿着导管进入集气瓶,氧气减少多少, 水就进入多少,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就等于消耗的氧气的体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