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画的意境图文稿
无言之美关于山水画的意境的作文
无言之美关于山水画的意境的作文
哇塞,你看这山水画,简直就像个世外桃源!湖面静得连个涟漪都没有,就像个沉睡的美人,等着谁来唤醒她。
远处的山峦,有的高得让人望而生畏,有的又低得好像一伸手就能摸到。
画中的山峰,有的像壮士,腰板挺直,直冲云霄;有的像老爷爷,背都驼了,但依然慈祥可亲。
那些云雾呢,就像调皮的孩子,一会儿在山顶玩捉迷藏,一会儿又躲进山谷里不见了。
这湖里的水啊,清得像镜子一样,把周围的景色都照进去了。
你看,那边的山峰、树木、还有飞翔的小鸟,都在这面镜子里留下了自己的影子。
还有那湖边的芦苇,在风中摇曳,就像是在给这山水画加上了动感。
这画儿真是神了,啥都没说,就让我们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丽和宁静。
这就是无言之美吧,简单几笔,就让人心旷神怡,仿佛自己也成了画中的一部分。
由线到墨的艺术——《山水画的意境》文本细读
由线到墨的艺术——《山水画的意境》文本细读◎夏子杰(临淄区高阳中学,山东淄博255432)◆新篇解读摘要:山水画以“意境”为灵魂,讲究情与景的融合。
借助对文本话语的分析解读,通过有意识地参考资料,全面、深刻地理解李可染《山水画的意境》一文所提及的艺术创作常识与创作技巧,进而对艺术创作形成初步的认知。
关键词:文本细读 文艺创作《山水画的意境》了解文章,自然先了解作者。
李可染曾师从潘天寿、林风眠,又师齐白石、黄宾虹,擅画山水,多有变革与创新,与陆俨少在山水画的创作上有“南陆北李”之称。
除此之外,他在画论上也多有建树。
其中,《漫谈山水画》与《谈艺术实践中的苦功》最有影响力。
载于1959年6月2日《人民日报》的《山水画的意境》一文,本是第一篇《漫谈山水画》的部分内容。
此文属文艺随笔,说的是艺术创作理论,类议论文体裁。
所以,该文的学习定位是:接受山水画创作的常识知识,接受艺术熏陶;学习文章结构布局之法。
一、“山水画”与“意境”先从题目入手理解文章,我们可以挖掘出两个明确的概念:“山水画”“意境”。
首先,作者在文章开头用很简略的三个字“画山水”,就交代了文题的内涵。
我们知道,山水画自然是描绘自然山水的情貌状态,或借自然山水来传情达意。
其实,山水画应该叫做中国山水画。
中国画根据画作内容分山水、人物与花鸟三类。
至于“中国”二字,因是画界的一种共识与特指,所以承前省略了。
紧接着,作者开宗明义指出第二个概念“意境”,即山水画的关键与灵魂,点出论述的中心,用语简单直接,毫不拖泥带水。
这种简洁的文字所给人带来的力道难以招架,讲概念、讲创作理论,都是基于自己的实践自信。
就文本对“意境”阐释的内容来说,意境即景与情的结合,特别强调见景生情,不片面追求自然科学的一面。
也就是说,画作中的景,虽有客观的基础,但不再是完全客观,而是突破了“形似”的桎梏,包含了更多创作者欲要言说的内容。
依此看来,是情感的渗透升华了景的品质,使创作者的主观意味、精神、情感与期望,附着在景上,形成了整个画作的表现力。
第14课《山水画的意境》课件(共18张PPT) 2022-2023学年部
造出美好意境; ✓ 对所写景物有强烈、真挚的感情,这样才能认识深
刻,认识全面,打动人心; ✓ 要思考和感悟生活,写出有个性的文章。
课堂小结
1.主题:
本文运用引用论证、举例论证和正反论证的论证方法,论述了意境是山水画的灵魂的 观点,并且论述了获得意境的途径是深刻认识孟浩然之广陵》的诗句:…… 毛主席的诗句意境也是很深的。如《十六字令三首》…… 例如,齐白石画虾…… 拿画松树来说,以中国画家看来…… ……
含义:举例论证是列举确凿、充分,有代表性的事例证明论点的方法,是一种从材料到观点,从个别 到一般的论证方法,是从对许多个别事物的分析和研究中归纳出一个共同的结论的推理形式。 作用:在议论文中,通过列举典型事例,可以有力地证明中心论点,增强说服力。
课文精读·感受表达
2.引用论证 像五代画家荆浩在太行山上描写松树,朝朝暮暮长期观察,画松“凡数万本,使得其真”。 每一处风景都有其各自不同的特色,如同人的性格差异一样。四川人说:“峨眉天下秀,夔门天下
险,剑阁天下雄,青城天下幽。” 杜甫说“意境惨淡经营中”,又说“语不惊人死不休”。诗人、画家为了把自己的感受传达给别人,
课文延申·思考反思
二、各种艺术门类之间总有一些共通之处,彼此往往能够相互借鉴。文章中出现了很多作 者的山水画的创作体会,对你的写作有哪些启示?
提示:
对客观对象不熟悉或不太熟悉,就一定画不好画。 一棵树、一座山,观其精神实质……木然地画画,是
画不好画的。 一个山水画家,对所描绘的事物……说假话不行。 有的画家没有深刻感受,没有表现……谈不上意境的
齐白石:
(1864-1957)
·原名纯芝,字渭青,号兰亭,后改名璜,字濒生,号白石、白石
山翁、老萍、饿叟、借山吟馆主者、寄萍堂上老人、三百石印富翁。 ·擅画花鸟、虫鱼、山水、人物,笔墨雄浑滋润,色彩浓艳明快, 造型简练生动,意境淳厚朴实。 ·代表作有《蛙声十里出山泉》《墨虾》等。 ·齐白石主张艺术“妙在似与不似之间”,衰年变法,形成独特的 大写意国画风格,开红花墨叶一派,尤以瓜果菜蔬花鸟虫鱼为工绝,
语文课件--山水画的意境
山水画的意境新知导入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中国古典诗词时,多次提到“意境”一词,那么你能结合我们所学过的诗词解释一下什么是“意境”吗?例如《使至塞上》中“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一联,写进入边塞后所看到的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画面开阔,构成了一种融合人情的雄浑意境。
可以说,意境是诗人的主观情思与客观景物相交融而创造出来的浑然一体的艺术境界,也是诗人的特定感受所依赖的一定的氛围。
新知讲解学习目标1.识记生字词,熟读课文,感知文章内容,理清脉络层次。
2.分析论证思路,学习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及类比论证的论证方法。
3.理解文中阐述的意境,并能借此感悟山水画与古典诗词的意境美,培养传统审美情趣。
新知讲解认识作者,了解“意境观”李可染(1907—1989),江苏徐州人。
中国近代杰出的画家、诗人,画家齐白石的弟子。
李可染自幼即喜绘画,13岁时学画山水。
43岁任中央美术学院教授,49岁为变革山水画,行程数万里旅行写生,晚年用笔趋于老辣,擅长画山水、人物,尤其擅长画牛。
李可染先生曾在他的书中讲到,“意境是什么?意境是艺术的灵魂,是客观事物精粹部分的集中,加上人的思想感情的陶铸,经过高度艺术加工达到情景交融、借景抒情,从而表达出的艺术的境界、诗的境界,就叫意境。
”新知讲解李可染山水画欣赏新知讲解山水画不仅是地理、自然环境的说明和图解,更重要的是其中包含着人对自然的认知和情感,景与情是相融合的。
而摄影往往是从实用性和视觉美感出发的,这也就意味着山水画不会被摄影作品所取代。
山水画的特点新知讲解 读读写写。
意境( )惆怅( ) 真挚( )渲染( )身临其境( )胸有成竹( )朝朝暮暮( )浮光掠影( )jìngchàng zhì xuàn新知讲解词语解释身临其境:临:到;境:境界,地方。
亲自到了那个境地。
胸有成竹:原指画竹子要在心里有一幅竹子的形象。
后比喻在做事之前已经拿定主意。
惨淡经营:费尽心思辛辛苦苦地经营筹划。
关于山水画的作文100字
关于山水画的作文100字
老师给我们展示了那些美轮美奂的山水画。
一幅幅画卷如同打开了一扇神奇的窗口,画面中的山峦层叠,形态各异,有的峻峭挺拔,宛如威严的父亲;有的则温婉如玉,像是慈祥的母亲。
而那一抹淡墨勾勒出的溪流,蜿蜒曲折,就像流淌在心灵深处的故事。
画家巧妙地运用湿墨与干墨的交融,让山间的雾气仿佛在我眼前升腾,我甚至可以闻到那湿润土壤的气息,听见泉水潺潺。
而在那座小桥边,还有一位渔翁独坐垂钓,他的身影虽小,却如同点亮画面的一盏灯,让人感受到一种超脱尘世的恬静之美。
这山水画中的世界,虽然只是方寸之间,却囊括了天地万物,真可谓“咫尺之图,写千里之景”。
有意境的山水画加赏析
有意境的山水画加赏析哇塞,有意境的山水画啊,那可真是太神奇啦!就好像是一个超级厉害的魔法,能一下子把你带到一个特别特别美的地方。
我记得有一次啊,我看到一幅山水画,哎呀妈呀,那简直了!那山啊,就跟真的一样,高高大大的,好像在跟我说:“嘿,小子,快来爬我呀!”那水呢,清得能看见水底的小鱼小虾,就跟镜子似的。
我当时就在想,这画画的人可太牛了吧,咋就能画得这么像呢?你说这山水画为啥这么有意境呢?我觉得吧,可能是因为它能让你感觉自己好像真的在那个地方。
就像你走进了画里一样,能闻到花香,能听到鸟叫,哎呀,那感觉可太棒啦!也许是画家有一双特别厉害的眼睛,能看到我们看不到的美,然后再用画笔给画出来。
有时候我看着那些山水画,就会想,要是我能住在画里该多好啊。
每天看着那么美的山山水水,心情肯定特别好。
不过呢,这也只是想想啦,哈哈。
你们有没有发现啊,山水画里的那些树啊草啊,都好像有生命似的。
它们就像是在跳舞,在唱歌,可有意思啦!这是不是画家给它们施了魔法呀?哎呀,我又跑题啦!说回山水画的意境哈,真的是很难用语言来形容。
就好像你吃了一块特别好吃的巧克力,你想告诉别人有多好吃,但是就是说不出来那种感觉。
我还记得有一次去爬山,那山上的景色就跟山水画里的差不多。
我当时就在想,这大自然不就是一幅最大的山水画嘛!那时候我才真正明白,为啥画家们都喜欢画山水,因为真的太美啦!你们说,以后会不会有一种机器,能把真正的山水直接变成一幅山水画啊?那可就太好玩啦!哈哈,我这想法是不是有点太离谱啦?不过谁知道呢,说不定以后真能实现呢!总之啊,有意境的山水画就是特别特别棒,能让你感受到不一样的世界,能让你的心情变得超好。
你们要是还没看过,可得赶紧去看看,保证让你们大吃一惊!你们觉得我说得对不对呀?。
富春山居图(组诗)
富春山居图(组诗)富春山居图,是我国著名的山水画作品之一,由北宋著名画家黄公望所绘。
这幅画作以富春山的自然景观为背景,表现了山水之间的流畅和自然之美,被誉为中国绘画艺术的代表之作。
下面我们一起来欣赏这幅画作,并以此为灵感,创作一组诗歌,以表达对富春山居图的赞美和感悟。
富春山居图,千古传奇名。
黄公望笔下山水,自然天成意象横。
波光粼粼溪水流,翠竹青青山影幽。
松柏参天翠翠葱,山峦起伏间壮丽峥嵘。
烟雨蒙蒙远岫遥,山石叠嶂巍峨峻。
水墨丹青神韵长,人间仙境尽在画中游。
春风拂面山花笑,夏日蝉鸣树影婆。
秋月清辉湖水碧,冬雪皑皑山峦凹凸。
风云变幻映画中,时空奔流山水守。
绵延绵延千古色,如今富春山居图。
苍茫山水一墨点,融入自然造化奇。
心灵徜徉画中游,黄公望笔墨书仙机。
追随画意寻真谛,纵情山水入画境。
如梦如幻醉心田,唯有真情得以领。
富春山居图,世间绝代名画无。
山山水水千年如画,笔墨精妙传不朽。
每一根竹叶,每一片山石,都是生命之旋律。
每一滴溪水,每一朵云彩,都是自然之精髓。
千百年来文人赞,仙山云海披画屏。
富春山居图,山水传世泽千秋。
通过这组诗歌的创作,我们对于富春山居图所表达的山水之美和自然之灵感有了更深一层的领悟。
富春山居图作为中国绘画艺术的瑰宝,一直以来都吸引着无数的人前来观赏和赞美。
在这幅画作中,我们不仅可以欣赏到山水之间的流畅和自然之美,更能感受到画家对于自然的致敬和追求。
希望我们能一直保持对自然的敬畏和热爱,让这份对自然的情感和感悟能够传承下去,永远留存于人们的心中。
刺绣山水画的意境文案怎么写
刺绣山水画的意境文案怎么写
案例一:
手工刺绣书房装饰画《富春山居图》,画面布局繁简有度,疏密有序,水天衔接更觉天高云淡,意境悠远,画面上的山水树木,大都由浓淡各异的丝线看似无序实则有致地点缀成形,层峦叠嶂,小桥茅舍,错落有致,画面内容丰富,透着空灵透明之感,悬挂在书房中意境郁勃,十分淡雅。
案例二:
中式书房因为家具的风格,往往比较厚重深沉,因此所搭配的手工刺绣装饰画也需要沉稳大气一些,像这幅北宋画家王希孟所绘的《千里江山图》,设色浑厚,气势恢宏,绣娘一针一线还原美景奇观,高山流水,绿树青山,将大自然风景绣制得完美无瑕,犹如人间仙境,很适合中式书房的氛围。
案例三:
这幅手工刺绣山水画意境清幽,有文人墨客的风骨和雅韵,画面水中央停泊着一叶孤舟,舟上一人独坐垂钓,颇有闲适意趣。
轻重缓急的游走间,丝线就塑造了一个远山近水的世界,与此对应的,我们的书房是都市生活中的一方净土,让我们身处其中不被打扰,潜心读书思考,是心中桃源的所在之地。
案例四:
山高水低才知道各自空间都有着自己的距离,山高水远方才理解其含义;山静水动,才知道万事万物都处于平衡之间,稳如泰山、灵动如水才知其中奥秘;山峻水美才知道峻美真正的含义,站山踏水方能感受江山多娇。
巍巍高山,浩浩流水,看山观水,人生的感悟由此而生。
《山水画的意境》课文
《山水画的意境》课文画山水,最重要的问题是“意境”,意境是山水画的灵魂。
什么是意境?我认为,意境就是景与情的结合;写景就是写情。
山水画不是地理、自然环境的说明和图解,不用说,它当然要求包括自然地理的准确性,但更重要的还是表现人对自然的思想感情,见景生情,景与情要结合。
如果片面追求自然科学的一面,画花、画鸟都会成为死的标本,画风景也缺乏情趣,没有画意,自己就不曾感动,当然更感动不了别人。
在我们的古诗里,往往有很好的意境。
虽然关于“人”一句也不写,但是,通过写景,却充分表现了人的思想感情,如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的诗句: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这里包含着朋友惜别的惆怅,使人联想到依依送别的情景:帆已经远了,消失了,送别的人还遥望着江水,好像心都随着帆和流水去了……情寓于景。
这四句诗,没有一句写作者的感情如何,尤其是后两句,完全描写自然的景色,然而就在这两句里,使人深深体会到诗人的深厚的友情。
毛主席的诗句,意境是很深的。
如《十六令三首》,每一首都是写景,每一字都是说山,但每一首、每一字又都充分表达了人的思想感情。
三首词分别体现了山的崇高、气势和力量,这里并没有直接写人,实际上都有力地歌颂了人的英雄气概。
古人说“缘物寄情”,写景就是写情。
诗画有意境,就有了灵魂。
怎样才能获得意境呢?我以为要深刻认识对象,要有强烈、真挚的思想感情。
意境的产生,有赖于思想感情,而思想感情的产生,又与对客观事物认识的深度有关。
要深入全面地认识对象,必须身临其境,长期观察。
例如,齐白石画虾,就是在长期观察中,在不断表现的过程中,对虾的认识才逐渐深入了,也只有当对事物的认识全面了,做到“全马在胸”“胸有成竹”“白纸对青天”“造化在手”的程度,才能把握对象的精神实质,赋予对象以生命。
我们不能设想齐白石画虾,在看一眼画一笔的情况下能画出今天这样的作品来,而是对虾的精神状态熟悉极了,虾才在画家的笔下活起来的。
山水画临摹范本
山水画临摹范本山水画是一种中国传统绘画的类型之一,它以山水为主题,以风景为背景。
山水画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和丰富的意境,被称为中国画的瑰宝之一。
下面是一篇山水画临摹范本,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这幅山水画以中国传统的墨色为基调,采用线描和洗染的手法,从实景走向意境,以表现大自然的宏伟和壮丽。
画面中央是一座高山,山峰险峻,峡谷深幽,犹如一条巨龙盘踞在大地之上。
山脚下有茂密的森林,树木繁茂,树叶纷飞,给人一种蓬勃和生机的感觉。
在山的对面有一片平原,平原上有一条弯曲的小溪,小溪水清澈见底,流淌不息。
远处是一座诗意的村庄,烟雨缭绕,给人一种宁静和宜人的感觉。
这幅山水画以墨色为主,运用线条勾勒出山脉和树木的形状,线条流畅而有力。
山脉的曲线流动着,给人一种起伏和跌宕的感觉。
树木的线条也很有生机,有的笔触轻盈,有的笔触重厚,给人一种立体感。
画家还运用洗染的技法,将山脉和树木的形状渲染出来,增加了画面的层次感。
同时,画家将墨色渐变,从深黑到浅灰,再到明亮的白色,给人一种距离感和透明感。
整个画面透露出浓厚的中国山水画的气息。
通过临摹这幅山水画,我深深感受到了中国山水画的魅力和艺术内涵。
山水画以自然为题材,以诗意和意境为主导,力求表现山水的壮丽、宏伟和恢弘之美。
山脉的奔腾、溪流的流淌、村庄的宁静,这些都是山水画所要表达的情感和意境。
同时,山水画也强调笔墨的变化和技法的运用,通过线条、洗染、渐变等手法,来创造出山水的形状和色彩。
这些都需要画家对自然的观察和理解,以及对笔墨技法的熟练掌握。
综上所述,山水画临摹范本是一件很有价值的练习。
它不仅可以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山水画的艺术魅力,还可以提高我们的绘画能力和艺术修养。
通过临摹范本,我们可以学习和借鉴大师的技法和创作思路,来提升自己的绘画水平,创造出更加优秀的作品。
希望大家能够参考这个临摹范本,去探索和发展自己的艺术潜能。
读山水画的意境有感作文
读山水画的意境有感作文
最近读了关于山水画意境的一些东西,真是让我感触颇多呀!
以前看山水画,就觉得好看,山山水水,绿树红花,美则美矣,却没往深
里想。
现在才知道,这山水画里藏着的可不仅仅是景色,还有画家的心思和情感,那叫一个深奥!
一幅好的山水画,能让人仿佛身临其境。
就好像你站在那山脚下,能听到
潺潺的流水声,能感受到微风拂过脸庞的轻柔。
这意境,就像是给你施了魔法,把你一下子拉进了画里。
而且,这山水画的意境还能反映出画家的性格和心境。
有的画家画出来的
山水大气磅礴,那他可能就是个胸怀宽广的人;有的画家画的山水细腻婉约,
说不定内心就充满了柔情。
这就跟咱们平时说话做事一样,什么样的人就会有
什么样的风格。
再想想咱们自己的生活,不也得有点意境吗?不能整天忙忙碌碌,只知道
埋头苦干,得学会给自己的日子加点“颜料”,添点“诗意”。
工作累了,抬
头看看窗外的蓝天白云,想象自己在那广阔天地间自由翱翔,这也是一种小小
的意境呀!
读了山水画的意境,让我明白了,美不仅仅在表面,更在深层的内涵。
以
后再看山水画,我可得好好琢磨琢磨,说不定还能悟出更多的人生道理呢!。
《山水画的意境》文本解读
教材解析
九年级第四单元所选文章,其中一大半是探讨欣赏艺术作品阐释美学观念,既富有思想性,又蕴含艺术美。
阅读这些课文,可培养审美情趣,提高艺术修养。
画家李可染先生的《山水画意境》就是这样一篇艺术领域的社科文。
作者在文中以若干山水画和诗歌为例,归纳推出“意境是中国山水画的灵魂”这一创作主张。
本文探讨山水画的意境,层层阐述,思路清晰,语言优美,是学习议论文的典范之作。
李可染先生是活跃在20世纪中国画坛上极具影响力的画家之一,其最主要的艺术成就就是在山水画创作方面。
在深刻地掌握中国画精髓的基础上又广泛地融合西方绘画的多种表现手法和造型方法,并把西方的绘画因素和谐地与传统中国话的笔墨特点统一起来,形成了代表我国山水画新体系的“李派山水”,推动了中国画创作及理论的新发展。
他的山水画因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清新的笔墨意境而独树一帜,在国内产生了重大影响。
本文就是他对中国山水画的品析。
山水画是以描绘山川景色为主的一种国画,山水画的意境就是山水画所表现出来的情调和境界。
作者结合自己的创作经验,提出“意境是山水画的灵魂”的论点,然后运用引用论证、举例论证、对比论证等方法探讨山水画的意境,并指出获得意境的方法。
作者虽然是画家,但是具有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
这种能力首先表现在文章结构布局上,即他采用了层进式结构。
本文可分为两个层次,第一层,作者先点出“意境”这一概念,并做出解答;继而过渡到第二层,作者谈及获得意境的方法,即通过深刻观察对象以把握住对象的精神实质,激发出绘画者本身的思想感情并创造出有意境的作品。
在此基础上,还指出,绘画时不仅要站得高于现实,还要讲究匠意。
论证层次分明。
李可染《山水画的意境》原文阅读
李可染《山水画的意境》原文阅读画山水,最重要的问题是“意境”,意境是山水画的灵魂。
什么是意境?我认为,意境就是景与情的结合;写景就是写情。
山水画不是地理、自然环境的说明和图解,不用说,它当然要求包括自然地理的准确性,但更重要的还是表现人对自然的思想感情,见景生情,景与情要结合。
如果片面追求自然科学的一面,画花、画鸟都会成为死的标本,画风景也缺乏情趣,没有画意,自己就不曾感动,当然更感动不了别人。
在我们的古诗里,往往有很好的意境。
虽然关于“人”一句也不写,但是,通过写景,却充分表现了人的思想感情,如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的诗句: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这里包含着朋友惜别的惆怅,使人联想到依依送别的情景:帆已经远了,消失了,送别的人还遥望着江水,好像心都随着帆和流水去了……情寓于景。
这四句诗,没有一句写作者的感情如何,尤其是后两句,完全描写自然的景色,然而就在这两句里,使人深深体会到诗人的深厚的友情。
怎样才能获得意境呢?我以为要深刻认识对象,要有强烈、真挚的思想感情。
意境的产生,有赖于思想感情,而思想感情的产生,又与对客观事物认识的深度有关。
要深入全面地认识对象,必须身临其境,长期观察。
例如,齐白石画虾,就是在长期观察中,在不断表现的过程中,对虾的认识才逐渐深入了,也只有当对事物的认识全面了,做到“全马在胸”“胸有成竹”“白纸对青天”“造化在手”的程度,才能把握对象的精神实质,赋予对象以生命。
我们不能设想齐白石画虾,在看一眼画一笔的情况下能画出今天这样的作品来,而是对虾的精神状态熟悉极了,虾才在画家的笔下活起来的。
对客观对象不熟悉或不太熟悉,就一定画不出好画。
写景是为了要写情,这一点,在中国优秀诗人和画家心里一直是很明确的,无论写诗、作画,都要求站得高于现实,这样来观察、认识现实,才可能全面深入。
中国画不强调“光”,这并非不科学,而是注重表现长期观察的结果。
拿画松树来说,以中国画家看来,如没有特殊的时间要求(如朝霞暮霭等),早晨8点钟或中午12点,都不是重要的,重要的是表现松树的精神实质。
仿写山水画的意境第三自然段
仿写山水画的意境第三自然段山水画,那是一片宁静而深邃的艺术天地,承载着画家的情感与思绪。
当我们试图仿写山水画的意境时,就仿佛踏入了一场心灵的漫游。
我们先来想象一幅画面,那是一座被晨雾轻轻笼罩的青山。
山影朦胧,像是刚刚从睡梦中苏醒,还带着几分慵懒与惬意。
山的轮廓并不十分清晰,仿佛是大自然随意勾勒而成,却又有着一种浑然天成的美感。
晨雾如同薄纱,在山间悠悠飘荡,时而遮住山腰,时而露出山顶,给整座山增添了几分神秘的气息。
沿着山脚,有一条清澈见底的溪流。
溪水潺潺流淌,发出清脆悦耳的声响,仿佛在诉说着古老的故事。
水底的石子和细沙清晰可见,它们在水流的抚摸下显得格外光滑。
溪边,几株垂柳依依而立,柳枝随风飘舞,像是在与溪水嬉戏。
柳丝轻拂水面,荡起层层涟漪,为这宁静的画面增添了一丝灵动之美。
在山的另一侧,是一片茂密的竹林。
翠竹挺拔修长,一节一节向上伸展,仿佛要刺破云霄。
竹叶沙沙作响,似是在低声交谈。
阳光透过竹叶的缝隙,洒下斑驳的光影,如同金色的碎片落在地上。
竹林中,偶尔有几只小鸟穿梭其中,它们欢快地歌唱着,为这片寂静的竹林带来了生机与活力。
远处的山巅,有一座古老的寺庙。
寺庙的屋檐翘起,红墙黄瓦在青山绿树的映衬下显得格外醒目。
寺庙的钟声悠悠传来,回荡在山谷之间,让人的心灵瞬间得到了净化。
寺庙周围,云雾缭绕,仿佛这座寺庙置身于仙境之中。
再看那天空,湛蓝如宝石,洁白的云朵像棉花糖一样飘浮其中。
天空的高远与辽阔,让人感受到一种无尽的自由与宽广。
偶尔有一阵微风吹过,带来丝丝凉意,让人不禁沉醉在这美好的意境之中。
在这片山水之间,没有城市的喧嚣与繁华,没有尘世的纷扰与烦恼。
有的只是大自然的宁静与和谐,让人的心灵得到了片刻的安宁与放松。
仿佛时间在这里停止了流淌,一切都变得如此缓慢而美好。
当我们仿写这样的山水画意境时,我们要学会用心去感受大自然的每一个细节,用细腻的笔触去描绘每一处景色。
我们要让读者能够通过我们的文字,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那份宁静与美好。
国画之美,气壮山河,动人心魄
国画之美,气壮山河,动人心魄
崇山峻岭披上美丽的华裳,群峰迤逦,瑰丽壮阔。
壮美山河,气势磅礴,舍我其谁?
《江峡朝晖图》图自梧桐画业
《鸿运宝地》图自梧桐画业
《富水长流》图自梧桐画业
《源远流长》图自梧桐画业
高山巍峨,雄伟的山峰俯瞰历史的风狂雨落,暮色苍茫,任凭风云略过,坚实的脊背顶住了亿万年的沧桑从容不迫。
《峡江烟云》图自梧桐画业
《春日瑞景》图自梧桐画业
《云山秋意》图自梧桐画业
气势磅礴的万里长城彰显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和魂魄,以及大好河
山的美丽景象。
曲折蜿蜒,连绵不断的长城穿梭于云雾之间,漫天遍野的树木郁郁葱葱,一幅繁荣昌盛的景象,给人无穷的视觉延伸。
《万里雄风》图自梧桐画业
《万里雄风》图自梧桐画业
《长城雄姿》图自梧桐画业
看完以上国画作品,你有没有被祖国的大好河山震撼住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水画的意境
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
《中国山水画的意境》教案
一、教材分析:
追求意境的表现是中国传统教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画的重要特征之一。
山水画中高山大川的雄浑厚重,小桥流水的清秀恬淡;山间云雾缭绕,小路曲折婉蜒;楼台耸立,船帆点点……让我的感受到画家对故土,对大自然的那份。
那份痴性,带给我们充满情趣的,有独特意境的美丽享受。
意境是山水画的灵魂,对意境的创造是山水画家毕生追求的艺术境界。
本课的设置,旨在引导学生从认识山水画所表现的意境的美入手,感受山水画独特的艺术美感。
了解画家是怎样通过笔墨的运用、构图的安排、虚实的处理来实现对意境的营造的。
对于山水画的学习,力求改变过去过于注重技巧,过于强调皴法而无暇顾及在画中表现意境的现象。
让学生对中国画的精神与特点有一整体的了解,从品味意境、享受意境,到用笔墨大胆、自由地表现意境。
1、教学目标
(1)、情感目标:本课注重培养学生对中国山水画的分析、理解,了解山水画的成就及有关画家,使学生热爱中国传统绘画,感受自然与艺术的丰富多彩,从而更加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热爱我们伟大的祖国。
(2)、认知目标:①欣赏中国山水画作品,感受历代画家是如何用山川之景抒画家之情的,是如何在丰富多彩的自然美中表达中国人的自然观和审美观的。
②分析山水画作品中意境中表现,初步理解对意境营造是画家追求的艺术境界,是山水画的灵魂。
(3)、能力目标:尝试选用(或作)一首小诗或散文,概括地表达出你所喜欢的山水画的意境;或用学过的笔墨技法,画一幅有意境的山水画,并配上自己喜欢的诗句散文。
2、教学重点:
通过对山水画构图、空白、墨色的分析,使学生了解中国山水画是怎样表现意境
3、教学难点:
中国山水画与西方风景画在思想、技巧和形式上的不同点是什么?
4、学习材料:
教具:多媒体设备,山水画所需用具。
学具:风景照片、山水画、纸、墨、笔等中国画的必需用品。
二、教学过程
(一)图片欣赏,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多媒体课件画面出现关山月傅抱石的《江山如此多娇》,这幅画是他们共同合作专门为装饰人民大会堂而绘制的大型山水画。
师问:看画面你能想到哪首古诗词?
生:毛泽东的《沁园春雪》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馀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妆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
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师:请同学们一起有表情的背诵一遍。
师:结合词,再看画面,你有什么感受?
生回答略。
师:事实上,我们对画面的这种感受就是画的意境。
那么,什么是意境?
师:意境是中国传统美学思想的重要范畴,在传统绘画中是作品通过时空境象的描绘,在情与景高度融合后所体现出来的艺术境界。
(2)学生讨论中国山水画与西方风景画在思想、技巧、形式上有什么不同(
从透视、是否真实再现等方面来考虑)《渔庄秋霁图》和《干草车》相比较
教师总结:
中国山水画西方风景画
散点透视、远看、近看均可(画面)焦点透视(看画面)
崇高气韵生动追求光色变化(看画面)
讲究笔墨情趣(画面帮助理解)遵循自然真实
投入自然,与自然融为一体物我两分,忠实再现.
中国山水画讲究人在画中游,在一幅画中同时表现可以行走,可以居住,可以浏览,可以仰望的多种时间和空间。
中国山水画有多个视点。
看图黄宾虹的《山水》讲解。
西方风景画是焦点透视。
气韵生动注重表观内在的精神气质,画面才能有生动感人的艺术魅力,(提问学生:看到画面你有怎样的感受)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塑造了一个在漫天大雪中孤舟垂钓的老渔翁的形象,表现了诗人清高、孤傲、坚忍不拔的性格。
流露出自己不愿与当权者同流合污的感情,整个画面寒冷、寂静。
西方风景画追求光照射到景物上的亮和暗变化。
《干草车》
中国山水画讲究笔墨情趣,讲究一种趣味性,(可提问学生:你感受到画面表现一种什么怎样的趣味性)
吴冠中的《山村》,用一块块浓墨、淡墨表示房子的屋顶、窗户,体会一种墨的趣味。
西方风景画遵循自然真实,尊重客观现实。
《干草车》中国山水画要求要投入自然,与自然融为一体,西方风景画是物我两分,忠实地表现客观事物,真实的再现。
(二)、学会欣赏
多媒体画面出现《渔庄秋霁图》
①画家表现了什么地方的景色?讨论分析画面的构图、空白、墨色。
②这幅作品表现了怎样的一种意境?
倪瓒:江苏无锡人,原家富足,后家道中落,遂变卖家资,浪迹太湖一带。
隐居江湖,洁身自好,过着飘逸淡泊的生活。
画卷描绘江南渔村秋
景及平远山水,以其独特的“三段式”平远构图法显露个人特色。
上段为远景,三五座山峦平缓地展开;中景是一片浩翰而平静的水面,不着一笔,以虚为实;下段为近景,坡上几棵稀疏的枯树,参差错落,枝叶疏朗,风姿绰约。
他的画面冷落荒凉的情调,也表现了当时处在外族统治下的一部分汉族知识分子的内心苦闷。
(3)、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构图:“三段式”平远构图法。
笔墨:浓、淡相间,剔透松灵的笔墨。
空白:国画中有“密不透风,疏可走马”之说。
这幅画中中景空白较大,是一片浩翰而平静的水面,给人留下无限的遐想。
意境:整幅画不见飞鸟,不见帆影,也不见人迹,一片空临孤寂之情。
他的画面冷落荒凉的情调,也表现了当时处在外族统治下的一部分汉族知识分子的内心苦闷。
多媒体画面出现《万山红遍》)讨论回答问题
(1)你能从这幅山水画中感受到深秋迷人的景色吗?讨论分析画面构图、墨色、空白。
(2)这幅作品表现了怎样的意境?
李可染:中国现代画家。
李可染的山水画重视意象的凝聚。
他强调作山水画要从无到有,即从单纯到丰富,再由丰富归之于单纯。
《万山红遍》用全景构图描绘了自然景色,两山之间,一股清泉顺流而下。
山中小村充满宁静享和的气氛。
他用浓重的积墨法画出山的浑厚,用朱砂层层点满画面,使全画呈现出深秋迷人的景色,借毛泽东诗词中“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歌颂了欣欣向荣的时代.
学生讨论后教师总结:构图:全景构图,画面给人饱满的感受。
空白:而本画面中空白很少,给人感觉密不透风。
墨色:墨色很浓,用积墨表现出山的浑厚,朱砂层层点满画面,使画面呈现出深秋迷人的景色。
本画面题目是借用毛泽东诗词中的“万山红遍,层林劲染”,歌颂欣欣向荣的时代。
呈现出浓郁醇厚、宁静享和的气氛。
教师小结:通过刚才两幅古今作品的欣赏,我们了解到画家的人生经历、理想、对生活的感悟和当时的社会生活决定画家的意境风格,画面的构图、墨色、空白是为意境设计的。
(三)、教师当堂示范《望庐山瀑布》:画面有浓墨、淡墨、空白较多给人无限的遐想,给人一种雄伟壮丽的感受。
(四)、学会表现
(五)、课堂作业:请两位同学到黑板上画,播放《渔歌唱晚》音乐,画一幅表现山水意境的中国画。
古人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参考诗句:课前我让同学们搜集了关于表现山水的古诗词。
请同学们拿起毛笔来表达诗句中所表现的意境。
参考的诗句:
(1)横看成岭侧成峰……
(2)独钓寒江雪……
(3)枯藤老树昏鸭……
(4)小桥流水人家……
(5)空山新雨后……
(6)日簿西山情依依……
(7)天门中断楚江开……
(8)孤帆远影碧空尽……
(9)远上寒山石径斜……
作业展示:每组推选一位同学到黑板前展示,说出是谁的诗的内容,表达的意境。
并评价自己的作品。
然后让其它同学来评价。
(六)学会评价(学生讨论:怎样评价一幅山水画)
评价标准:①构图、空白、墨色的运用是否完美;③能否表现一定的意境。
(4)是否以诗入画。
七、教师总结: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了解到画家的人生经历、理想、对生活的感悟及当时的社会生活等决定了画家的意境风格。
笔墨技法是为意境而设计,画家可以通过笔墨淋漓尽致地表现无限的精神空间,如李可染的“浓郁醇厚”的积墨和倪瓒的“淡雅清逸,崇尚疏简”的画法。
如果有机会,同学们可以到大自然中去亲身体验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