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田园诗-高考语文古诗鉴赏分类专题精讲(解析版)
古诗歌阅读:山水田园-备战2024年高考语文素质教育精讲课堂专题复习(新高考卷区通用)
古诗词阅读之山水田园一、考点解读1、山水田园诗概述山水诗,是以山水等自然景观为主要描写对象的诗歌;田园诗,是指歌咏田园生活的诗歌,大多以农村的景物和农民、牧人、渔父等的劳动为题材。
我国山水田园诗源远流长,诗人们以自然山水或农村自然景物、田园生活为吟咏对象,把细腻的笔触投向静谧的山林、悠闲的田野,创造出一种田园牧歌式的生活,借以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对宁静平和生活的向往。
陶渊明是田园诗的开创者,谢灵运是山水诗的鼻祖。
唐代形成了山水田园诗派,主要诗人有王维、孟浩然、储光羲、常建等。
盛唐时代是我国山水田园诗的繁荣时期。
2、山水田园诗的写作目的和方式技巧山水田园诗,一般是指描写山水田园风景的诗,在一首山水田园诗中,并非山和水都得同时出现,有的只写山景,有的却以水景为主。
一般的山水田园诗歌,不可能是为了写景而写景,总是带着一定的目的来写山绘水的,在山水的描绘中融注自己的思想及情感。
综合来看,一般的山水田园诗歌,其创作目的是以山水田园为审美对象,把细腻的笔触投向静谧的山林、悠闲的水流,创造出一种山水幽静的生活,借以表现诗人热爱自然、向往自由,以及对现实的不满、对山水自然生活的向往和热爱之情,及闲适淡泊、悠然自得的心境。
那么,对于“情”的表达,山水田园诗歌有其独特的方式和技巧。
一是情景交融法。
即将自己特定的情及志融入特定的“景”,这里的“景”即山水。
二是虚实相生法。
这种方法也为诗人常用,一般借助于侧面烘托来进行,虚写是为实写服务的,诗人虚写对象是为了侧面烘托实写对象。
写山之高,而想象轻云之萦绕,飞鸟之难进;状水之险,而设想环境之恶劣,行人之艰辛。
三是各种修辞手法的运用。
如对比衬托手法、拟人手法、比喻手法等。
正是这些表现手法的灵活运用,才使诗歌生动活泼,经久不衰。
3、常见意象:溪水、山石、松林、野老、柴门、桑麻、南亩、五柳、明月、渔歌等。
4、常见情感:(1)寄情山水,赞美山河,热爱自然。
(2)借凄风苦雨,表达对自由的向往及厌倦官场的超脱之情。
第五讲把酒话桑麻——山水田园诗鉴赏(word讲稿及练习)-高中语文古诗鉴赏题材分类系列讲座
第五讲把酒话桑麻——山水田园诗鉴赏一、概念:所谓的山水诗,是以山水等自然景观为主要描写对象的诗歌;所谓田园诗是指歌咏田园生活的诗歌,大多以农村的景物和农民、牧人、渔父等的劳动为题材。
中国山水田园诗渊源流长,诗人们以自然山水或农村自然景物、田园生活为吟咏对象,把细腻的笔触投向静谧的山林,悠闲的田野,创造出一种田园牧歌式的生活,借以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对宁静平和生活的向往。
山水田园诗属于写景诗的范畴,这类诗歌的主要特点就是“一切景语皆情语”,亦即作者笔下的山水自然景物都融入了作者的主观情愫,或者借景抒情,或者情景交融。
陶渊明是田园诗的开山,南朝的谢灵运是山水诗的鼻祖。
唐代形成了山水田园诗派,主要有王维、孟浩然、储光羲、常建等。
到了盛唐时代,我国山水田园诗进入了繁荣时期。
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主要成就有三:一是将山水与田园二者结合得更紧密了。
二是形神兼备,物我契合。
三是具有更深厚的思想内涵,寄托了高尚情操和身世之感。
盛唐诗人继承了前代山水田园诗人的成就而又有新的发展,其笔下景物不仅具化工肖物之妙,又能以清新自然的语言传田园之趣味、山水之精神,在山川风物中融入诗人的感情,即景会心,浑然天成。
(山水田园诗是指以自然界的山水景物、闲适恬淡的田园生活为表现内容的诗歌。
)三、表达的情感内容1.表达对大自然的喜爱①王维《汉江临泛》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
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
(山翁即山简,晋人,曾任征南将军,镇守襄阳)②李白《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2.表达对官场仕途的厌倦,对现实的不满甚至愤怒①陶渊明《归园田居》: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前堂。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杂尘,虚室有余闲。
古诗分类讲解(三)山水田园诗
古诗分类讲解(三)——山水田园诗 1古诗分类讲解(三)山水田园诗一、概念阐释:田园诗和山水诗往往并称,都属于借景抒情或寓情于景的作品,但这是两类不同的题材。
山水诗主要是写自然风景。
田园诗指以农村田园生活为题材,表达诗人情感、人生理想的诗歌。
它既有写农村自然风光的,也包括乡村的民情风俗、农民的劳动生活、农村的阶级剥削和压迫等内容。
二、山水田园诗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两种情况,一是由于诗人仕途失意或厌恶官场的争名夺利、互相倾轧,渴望远离世俗社会,追求自由闲适的心境,从而把这种理想寄托于美丽的大自然或淳朴的田园风光。
二是诗人出于对山河的热爱,赞美大自然雄奇秀丽,表达向往美好生活的激情或抒发豪迈的情怀。
三、山水田园诗主要代表诗人1、陶渊明:他的诗歌充分表现了诗人鄙夷功名利禄的高远志趣和守志不阿的高尚节操;对黑暗官场的极端憎恶和彻底决裂;对淳朴的田园生活的热爱,对劳动的认识和对劳动人民的友好感情;对理想世界的追求和向往。
2、王维:王维的山水诗主要体现为画家的取景方式,并经艺术的提炼与纯化,构成一幅幅既清新明净又悠淡静谧的水墨画卷,在人与自然的依恋、沟通乃至融合之中展现出气韵生动的绘画美与诗境美。
王维的山水诗特色为空灵的意境,醇雅的意趣,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3、孟浩然:他的山水田园诗大多取材于日常生活,表现出朴素自然的生活情调。
其风格大多是平和冲淡,清新自然,不尚雕饰,而又能超凡拔俗。
4、柳宗元善于将压抑愤懑的感情寄托在山水景色之中,使情与景契合无间,风格比较凄清幽冷。
5、陆游四、分类讲解:(一)山水诗1、表现诗人对自然风光的赞美与热爱之情。
例如:黄氏延绿轩明高启葱葱溪树暗,靡靡江芜湿。
雨过晓开帘,一时放春入。
[注]芜,丛生的草。
这首诗写的是春景。
一开篇用两个叠音词写景抒情。
“葱葱”,状写出溪边树木的葱茏茂盛的特点。
第二句的“靡靡”写“江芜”在微风吹拂下摇曳起伏的情态。
而“湿”字为下句写“雨过”时的情景,做了铺垫。
山水田园诗阅读鉴赏 (含解析)
古诗词鉴赏——山水田园诗写景诗(山水田园诗)以描写自然风光、农村景物以及安逸闲淡的隐居生活见长,诗境隽永优美,风格淡雅恬静,语言清丽洗练。
写作手法多以借景抒情、融情于景为主,修辞手法多以白描、衬托为主。
抒发的主旨多为:①归隐田园,钟情山水;②描绘山川美景,热爱祖国山水;③厌弃官场黑暗,抒发闲适情调,表达自己绝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洁品格。
1.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6分)西溪独泛[唐]皎然道情何所寄,素舸①漫流间。
真性怜高鹤,无名羡野山。
经寒丛竹秀,人静片云闲。
泛泛谁为侣,唯应②共月还。
【注释】①素舸:不加装饰的船。
②唯应:只有。
(1)作者通过写高鹤、野山、秀竹、闲云等景物,营造了的氛围。
(2分)(2)本诗尾联与王维《竹里馆》“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在情感表达上相似,请加以赏析。
(4分)2.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5分)江楼夕望招客[唐]白居易海天东望夕茫茫,山势川形阔复长。
灯火万家城四畔,星河一道水中央。
风吹古木晴天雨,月照平沙夏夜霜。
能就①江楼消暑否?比君茅舍较清凉。
【注释】①就:近,到。
(1)苏轼说“白公晚年诗极高妙”。
作者在这首诗中运用了、这两个新奇的比喻,逼真而传神地写出了夏夜宁静清凉的风光。
(2分) (2)全诗以“望”字统领全篇,写出了黄昏时站在楼上所看到的杭州城外繁华景色,请结合全诗做简要分析。
(3分)3.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3分)与夏十二登岳阳楼①[唐]李白楼观岳阳尽,川迥②洞庭开。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③。
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注释】①此诗当是唐肃宗乾元二年(公元759年)秋李白遇赦由江夏南游洞庭时登岳阳楼而作。
②迥:远。
③行杯:传杯而饮。
历代文人写下过许多有关“洞庭湖”“岳阳楼”的传世佳作。
范仲淹著有《岳阳楼记》,孟浩然创作了《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李白写下了《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请仔细比较这三篇作品,完成下表。
作品洞庭湖的景象景物描写的作用《岳阳楼记》(范仲淹) 淫雨霏霏,连月不开……春和景明,波澜不惊…… __①__《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2024届高中语文高考专区诗歌鉴赏-山水田园类(含解析)
诗歌鉴赏-山水田园类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小园【清】黎简水影动深树,山光窥短墙。
秋村黄叶满,一半入斜阳。
幽竹如人静,寒花为我芳。
小园宜小立,新月似新霜。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足()A.首句写园内之景,正面描写池水清澈,池边大树倒映池中的景象。
水的静,影的动,动静结合,相映成趣。
B.第二句中“窥”字让诗句活了起来。
移诗人情感于山峦,借山光之窥有力地烘托出了小园之可爱,亦从正面突出了园中最物之富有魅力,其匠心令人叫绝。
C.颔联由园内而至园外,视野放远,境界开阔。
黄叶满山,斜晖映照,尽显山光之致。
D.颈联诗人撷取幽竹、寒花两个典型意象,表现环境的清冷、寂寥,因此作者在尾联表达不愿久立的失落、怅惘之情。
E.此诗的景物描写加入了大量的主观发挥。
所以这首诗不仅表现了小园之美,也着意写出了诗人自身的情怀。
2.这首诗的后两联由物及人,请结合景物描写简要赏析诗中人的形象特点。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积雨辋川庄作王维积雨空林烟火迟,蒸藜炊黍饷东菑。
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
山中习静观朝槿,松下清斋折露葵。
野老与人争席罢,海鸥何事更相疑。
【注】“争席”典出《庄子·杂篇·寓言》:杨朱从老子学道,学成归来,旅客们不再让座,而与他“争席”,说明杨朱已得自然之道,与人们没有隔膜了。
“海鸥”典出《列子·黄帝篇》:海上有人与鸥鸟相亲近,互不猜疑。
一天,父亲要他把海鸥捉回家来,他又到海滨时,海鸥便飞得远远的,心术不正破坏了他和海鸥的亲密关系。
3.下列关于本诗的赏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A.首联的“迟”字,既写出了阴雨天炊烟缓缓升起之状,也写出了闲散安逸的情怀。
B.颈联写诗人独处空山之中,唯有木槿、露葵相伴,突出了隐居生活的孤寂寡淡。
C.尾联运用典故,一正用,一反用,两相结合,抒写诗人澹泊自然的心境。
D.这首七律,形象鲜明,兴味深远,表现了诗人隐居山林、脱离尘俗的闲情逸致。
4.前人评价王维的诗“诗中有画”。
赏析诗歌思想内容之山水田园诗(精讲课件)-2024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之古代诗歌阅读考点精讲精练
链接课文
回顾情感
归园田居·其一
陶渊明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
① 表达对官场 仕途的厌倦,
② 对现实的不 满和怀才不 遇的苦闷,
③ 表达対自由 的向往。
三、解题方法
步骤一:知人论世 (生平经历,社会背景等)
步骤二:因词求情 (标题,关键词,注释)
步骤三:缘景明情 (意象,意境)
山水田园诗——情感
典题精讲
阅读《早秋山中作①》回答下列问题。
(1)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早秋山中作①
王维
无才不敢累明时,思向东溪守故篱。 岂厌尚平②婚嫁早,却嫌陶令去官迟。 草间蛩③响临秋急,山里蝉声薄暮悲。 寂寞柴门人不到,空林独与白云期。
王维
对仕途世事 无才不敢累明时,思向东溪守故篱。 的厌倦,对 岂厌尚平②婚嫁早,却嫌陶令去官迟。
隐逸生活的 草间蛩③响临秋急,山里蝉声薄暮悲。
Hale Waihona Puke 向往。寂寞柴门人不到,空林独与白云期。
理想落空、独守山林生活的些许落寞
【注】 ①这首诗疑作于王维四十多岁时,他过着半官半隐的生活。
②尚平,字子平,东汉朝歌人。为子嫁娶毕,即不复理家事。后用为 不以家事自累的典实。③蛩,蟋蟀。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陶渊明《饮酒》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王维《山居秋暝》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孟浩然《过故人庄》
常 ①寄情山水,赞美山河,热爱自然。
见 ②对自由的向往及厌倦官场的超脱之情。
情 ③憎恶黑暗,寄托恬淡静雅的隐逸之乐。
感
④表达闲适淡泊、悠然自得之情。 ⑤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和怀才不遇的苦闷。
2019-2020年高考语文 古诗分类鉴赏 山水田园诗
2019-2020年高考语文古诗分类鉴赏山水田园诗1.本诗写景有何特点?答:描写景物有声、有色、有形,体现了“诗中有画”的特点。
所写景物带上了作者的主观色彩,写得情景交融。
所选的寒山、秋水、落日、孤烟等富有季节和时间特征的景物构成了一幅和谐静谧的山水田园风景画。
2.简析颔联、尾联的人物形象特点。
答:颔联刻画了诗人年事已高和安闲的神态。
尾联生动的刻画了裴迪的狂士之态。
3.全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答:表现了诗人的闲居之乐和对友人的真切情谊。
《积雨辋川庄作》王维积雨空林烟火迟,蒸藜lí炊黍饷东菑zī。
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zhuàn黄鹂。
山中习静观朝槿jǐn,松下清斋折露葵。
野老与人争席罢,海鸥何事更相疑?4.首联哪两个字用得好?(炼字:解释——描绘——情感)答:空:写出了山林的静谧幽暗茂密,看不见人的活动。
迟:慢。
不仅把阴雨天的炊烟写得十分真切传神,而且透露了诗人闲散安逸的心境。
5.颔联写景运用了哪些手法?描绘了怎样的意境?答:手法:动静结合,色彩浓淡搭配,叠词。
写出了山野的恬静优美。
6.最后两联描绘了作者怎样的生活?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表达了什么情感?答:宁静闲适的禅寂生活,运用两个典故,表达了作者归隐山林,淡泊名利,闲散安逸的生活情趣。
7.前人评价王维的诗“诗中有画”。
试以“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为例,说说他画出了怎样的意境。
答:这两句写雨后初晴时的自然景致。
茫茫水田里里稻子生机勃勃,绿意盎然;雪白的白鹭在稻田里飞起飞落,意态悠闲;山中林木在烟雨中苍翠欲滴;金黄的黄鹂在树林中呼朋引伴,互相唱和。
雪白的白鹭,金黄的黄鹂,在视觉上自有色彩浓淡的差异;白鹭飞行,黄鹂鸣啭,一则取动态,一则取声音;漠漠,形容水田广布,视野苍茫;阴阴,描状夏木茂密,境界幽深。
两种景象互相映衬,互相配合,把积雨天气的辋川山野写得画意盎然。
酬张少府王维晚年惟好静,万事不关心。
自顾无长策,空知返旧林。
高考古典诗歌之山水田园类诗歌鉴赏
高考古典诗歌之山水田园类诗歌鉴赏山水田园派以山水等自然景观为主要描写对象,歌咏田园生活,大多以农村的景物和农民、牧人、渔父等的劳动为题材。
诗人们以自然山水或农村自然景物、田园生活为吟咏对象,把细腻的笔触投向静谧的山林,悠闲的田野,创造出一种田园牧歌式的生活,借以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对宁静平和生活的向往。
山水田园诗属于写景诗的范畴,这类诗歌的主要特点就是“一切景语皆情语”,亦即作者笔下的山水自然景物都融入了作者的主观情愫,或者借景抒情,或者情景交融。
各地高考试题中,山水田园诗是重中之重,复习时,应作为重点。
一、题材阐释(一)山水田园诗知识(1)山水田园的具体风格:清新、韵致高远、格局阔大,气象万千。
(2)山水田园诗常见意象:江水:时光的流逝。
烟雾:情感的朦胧、惨淡。
东风:春天、美好。
西风:落寞,惆怅、衰败。
霜:人生易老、社会环境恶劣。
露:人生短促、生命易逝。
云:游子飘泊。
天阴:压抑、愁苦、寂寞。
菊:隐逸、高洁、脱俗。
梅:傲雪、坚强、不屈不挠。
兰:高洁。
牡丹:富贵美好。
松柏:傲岸坚强、生命力。
竹:气节、积极向上。
梧桐:凄苦。
柳:送别、伤感、春天的美好。
(3)山水田园诗常见主题:归隐田园,钟情山水;描绘山川美景,热爱祖国河山;厌弃官场黑暗,抒发闲适情调,表达自己决不同流合污的高洁品格。
二、解题技巧方法把握诗歌意象的特征和寓意。
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把握诗歌意象。
如白居易《琵琶行》“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枫叶”“荻花”“秋”三个意象不光点明了景物、时节,还通过这三个意象特有的属性渲染了送别时的环境氛围和诗人忧伤的情绪。
古诗意象往往寓繁于简,寓万于一,以高度浓缩的艺术形象诱发想象,产生奇特的审美效果。
体味诗歌情景交融的意境。
通过描写景物来抒发感情,是中国古典诗的一大特色,山水田园诗更是如此。
自然景物一经诗人摄入笔端,就必然带上诗人的感情色彩,为表达诗的特定情感服务。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高三语文诗歌鉴赏题材类专项提升专题01山水田园诗含解析
专题01 山水田园诗一.山水田园诗概说1. 山水田园诗特点中国的写景抒情诗传统可谓源远流长。
中国人自古崇尚“天人合一”,他们以山水田园为审美对象,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来抒发内心丰富多样的情感。
而在写景抒情类诗词中,山水田园诗又占绝大多数。
山水田园诗严格说来可分为山水诗和田园诗两类,其中山水诗主要以山水作为描写和抒发感情的对象,田园诗多以田园风光为题材。
山水诗起源于南朝(宋)谢灵运,田园诗的开创者则是晋代陶渊明。
山水田园形成“诗派”是在唐朝,以唐代王维、孟浩然为代表,许多诗人都创作过此类诗歌。
2. 山水田园诗的常见情感主旨:①. 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对春的喜爱之情,惜春之情)。
例:李白《望庐山瀑布》②. 对归隐、闲适恬淡的田园生活的向往。
例:陶渊明《归园田居》③. 对官场、仕途的厌倦,对现实的不满和对归隐的期待。
例:辛弃疾《鹧鸪天·代人赋》: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
④. 对农人辛勤耕作的赞美,对农人辛劳的同情与感慨。
(注:此类作品不是典型的山水田园诗,但是因为其描写的主要内容也是田间生活,所以把它归到这里,便于学生记忆。
)3. 山水田园诗的常见艺术手法①. 借景抒情:所有的写景抒情诗中几乎全都有此手法,具体来说又可以分为:以“哀景写哀情”和“以乐景写哀情”两种。
②. 动静结合,以动衬静,以声衬静,视听结合等。
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王维《山居秋暝》)③. 比拟:在古诗词中,比拟包括拟人和拟物。
拟人即物带上了人的感情或动作,拟物又包括两种,一是把人拟作物;二是把此物拟作彼物。
例: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李白《与夏十二登岳阳楼》)④. 比喻例: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白居易《暮江吟》)⑤. 多角度描写/侧面描写:所谓多角度描写,即调动各种感官,对景物进行描写。
例: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
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白居易《夜雪》⑥. 色彩渲染:在写景抒情诗中,如果作者在描写画面中大量使用色彩性词汇,那么在回答写作特点时可以答此条。
2024届高考专题复习:山水田园诗鉴赏+课件36张
(2)请结合诗句说明颔联采用了哪些表现手法。 (3分)
【参考答案】①动静结合。落日与鸟,是动态描写; 秋日原野,是静态描写。 ②寓情于景。通过描写秋原的空阔,表现出诗人闲 适的心境。
分类:闲适和隐逸
• 炊烟、桑麻、桃李、麦苗、豆苗、菊花、鸡、犬、禽雀、眠蚕。 • 野径、古木、荆扉、柴门、空林、空山、鸾鹤(超凡脱俗的灵
鸟)、孤云、禅房、古寺、暮钟等——隐逸特点 • 用五柳、接舆、伯夷、叔齐等历史人物和僧道、林叟、樵夫、
幽人等山野之人来自比。
【评价归纳】——【常见典故】:
(1)采薇:相传周武王灭商后 ,伯夷、叔齐不 愿做周的臣子,在首阳山上采薇而食,最后饿 死。古时“采薇”代指隐居生活。 (2)式微:《诗经》篇名,其中有“式微,式 微,胡不归”之句,表归隐之意。 (3)鸥鹭忘机:出自《列子・黄帝篇》。“忘 机”是道家语,意思是忘却了计较,巧诈之心, 与世无争,后比喻淡泊隐居,不以世事为怀。 (4)严子陵:名严光,字子陵,东汉著名隐士。
领会情感
1. 望庐山瀑布 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篇目
《望庐山 瀑布》
写了什么
庐山瀑布美 景
为什么写(情 怎样写的(手法) 感)
表达对大自 然的喜爱
想象、夸张、 比喻、化动为
静
领会情感
2.过故人庄 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根据所学及阅读高考调研,总结以下内容
● 山水田园诗的内容包括? ● 1、山水风光;田园风光 ● 2、田园中农民劳作之景(田园生活);山水渔父樵夫劳作之景 ● 山林(寺)隐逸诗、乡野劳作诗 ● 山水田园诗常考查哪些方面? ● 1、景(意境)——表达技巧——炼字炼句 ● 2、情感——景情关系(写景诗范畴) ● 3、语言风格 ● 山水田园诗常见情感?
专题09 古代诗词曲常见题材:山水田园(解析版)-2021年高考语文二轮考点强化古代诗歌专项复习
专题09 古代诗词曲常见题材:山水田园一、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晋诗,完成下面小题。
归园田居(其一)陶渊明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暖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1.以下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误落尘网中”一句,道出诗人对官场生活的极度厌恶的心情,用激情之语排斥官场,表明诗人无奈归隐的悲愤与乐观放达的心境。
B.诗的九至十六句描绘了一幅安宁静谧,远近错落、动静相宜、有声有色的田园风光图。
C.诗人以常见普通农村生活入诗,和他内心的闲适、自在、喜悦交融,构成一个完美诗境,使普通景物具有美感。
D.诗中用白描的手法,简练地勾画事物,从而使诗人的感情得到充分抒发,是本诗富有画意,生机盎然。
2.“尘网、樊笼”和“羁鸟、池鱼”这两组词语各比喻什么?作者运用这些比喻,表达怎样的思想感情?【答案】1.A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主要内容、表现手法和情感的能力。
A.“无奈归隐的悲愤和乐观放达的心境”错。
“误落尘网中”以追悔开始,以庆幸结束,追悔自己“误落尘网”“久在樊笼”的压抑与痛苦,庆幸自己终“归园田”,复“返自然”的惬意与欢欣,真切表达了诗人对污浊官场的厌恶,对山林隐居生活的无限向往与怡然陶醉。
并非“归隐的悲愤”。
故选A。
2.“尘网”“樊笼”,比喻使人受拘束的尘世,比喻统治阶级的上层社会,比喻官场生活,表示诗人已经看透了官场的污秽黑暗,表达了对官场极大厌弃。
“羁鸟”“池鱼”比喻误入官场的人,是陶渊明自比,意在说明误入官场,深受束缚,迫切要求摆脱束缚,回归农村的心志。
这里一方面表现了陶渊明对误入官场的痛心,对黑暗官场的厌恶,一方面表现了他渴望摆脱官场束缚,回归田园,获得自由的迫切心情。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主要意象、修辞手法和情感的能力。
高考诗歌鉴赏专题(五)山水田园诗歌
高考诗歌鉴赏专题(五)--山水田园诗歌【含义界定】:诗人们以山水田园为审美对象,把细腻的笔触投向静谧的山林,辽阔的田野,创造出一种田园牧歌式的生活,借以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对宁静悠闲生活的向往。
人们把以此为内容创作的诗歌称为山水田园诗。
【发展历程】:①在《诗经》中就有描写山水田园的诗句,后来至陶渊明全力写田园诗,是田园诗的第一座丰碑,南朝的谢灵运、谢眺等诗人大量写山水诗。
此后,山水田园便成了诗人们经常表现的题材。
②到了盛唐时代,山水田园诗进入了繁荣时期,出现了以写山水田园诗为主的诗人群,人们称之为“山水田园诗派”,主要代表是孟浩然和王维,此外还有储光羲、常建、祖咏、裴迪等人。
盛唐诗人继承了前代山水田园诗人的成就而又有新的发展,其笔下景物不仅具化工肖物之妙,又能以清新的语言传田园之趣味、山水之精神。
在山川风物中融入诗人的感情,即景会心,浑然天成。
【盛行基础】山水田园诗的盛行有它的社会基础和思想基础。
唐代开元、天宝年间,经济空前繁荣,社会安定,南北统一,给人们提供了怡情山水的物质条件,使人们能四处游览,对自然美的鉴赏能力也不断提高,漫游之风在文人中间吹开。
另外,隐逸之风在唐代也很盛行,唐代士人把隐居待仕当作与应举求官并行的政治道路,而隐士的生活正是与山水田园分不开的。
加上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斗争,使得一些文人身在官场而心存江湖,向往到山水田园中荡涤污浊,平息纷争,求得安宁。
这些构成了山水田园诗流行的基础。
【鉴赏要点】1.把握形象的特征和寓意。
把握诗歌意象:如白居易《琵琶行》“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枫叶”、“荻花”、“秋”三个意象不光点明了景物、时节,还通过这三个意象特有的属性渲染了送别时的环境氛围和诗人忧伤的情绪。
古诗意象往往寓繁于简,寓万于一,以高度浓缩的艺术形象诱发想象,产生奇特的审美效果。
2.体味诗歌情景交融的意境。
意境是诗的核心,意境的把握是诗的形象的深层理解和感悟。
中国古典诗词最常用的艺术手法就是通过形象或描写的景物来抒发感情,或借景抒情,或融情于景。
高考诗歌鉴赏之山水田园诗
⾼考诗歌鉴赏之⼭⽔⽥园诗【经典诵读】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王维寒⼭转苍翠,秋⽔⽇潺湲。
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
渡头余落⽇,墟⾥上孤烟。
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
【赏析】这是写景之诗,描绘了幽居⼭林,超然物外之志趣,因⽽以接舆⽐裴迪,以陶潜⽐⾃⼰。
风光⼈物,交替⾏⽂,相映成趣,形成物我⼀体情景交融的艺术意境,抒发了闲居之乐和对友⼈的真切情谊。
开头⼆句写景,着意刻画⽔⾊⼭光之可爱,虽深秋,⼭依然苍翠,⽔依旧潺流。
三、四两句,转⽽写情。
倚杖柴门,临风听蝉,神驰邈远,⾃由⾃在。
五、六句⼜间写景致。
渡头落⽇,墟⾥孤烟,地道⼭村风物。
最后两句再写⼈情。
接舆、五柳、洁⾝⾃好,⾼风脱俗。
风光⽆限,加之⼈物疏狂,怎不叫⼈情趣陶然?鸟鸣涧王维⼈闲桂花落,夜静春⼭空。
⽉出惊⼭鸟,时鸣春涧中。
【赏析】前两句捕捉了“花落”这⼀动态⽤以反衬春⼭寂然若虚的空旷,映衬出春⼭之幽静。
末句“⽉出惊⼭鸟,时鸣春涧中”,便是以动写静,⼀“惊”⼀“鸣”,看似打破了夜的静谧,实则⽤声⾳的描述衬托⼭⾥的幽静与闲适:⽉亮从云层中钻了出来,静静的⽉光流泻下来,⼏只鸟⼉从睡梦中醒了过来,不时地呢喃⼏声,和着春天⼭涧⼩溪细细的⽔流声,更是将这座寂静⼭林的整体意境烘托在读者眼前,与王籍“蝉噪林逾静,鸟鸣⼭更幽”(《⼊若耶溪》)有异曲同⼯之妙。
⼭居秋暝王维空⼭新⾬后,天⽓晚来秋。
明⽉松间照,清泉⽯上流。
⽵喧归浣⼥,莲动下渔⾈。
随意春芳歇,王孙⾃可留。
【注释】1.暝:⽇暮,傍晚。
歇:⼲枯。
2.随意:任凭。
3.浣:洗。
4.浣⼥:洗⾐服的姑娘。
5.春芳歇:春天的芳花凋谢了。
歇:凋谢。
春芳:春草。
6.王孙:原指贵族⼦弟,后来也泛指隐居的⼈,此处指诗⼈⾃⼰。
【赏析】这是⼀⾸写⼭⽔的名诗,于诗情画意中寄托诗⼈的⾼洁情怀和对理想的追求。
⾸联写⼭居秋⽇薄暮之景,⼭⾬初霁,幽静闲适,清新宜⼈。
颔联写皓⽉当空,青松如盖,⼭泉清冽,流于⽯上,清幽明净的⾃然美景。
颈联写听到⽵林喧声,看到莲叶分披,发现了浣⼥、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水诗就是描写山水和田园诗歌。
中国山水田园诗源远流长,诗人众多,风格各异。
在山水诗歌发展史上,陶渊明等诗人形成我国东晋田园诗派,谢灵运、谢朓等诗人形成我国南朝山水诗派,王维、孟浩然等诗人形成我国盛唐山水田园诗派。
诗人们以山水田园为审美对象,把细腻的笔触投向静谧的山林,悠闲的田野,创造出一种田园牧歌式的生活,借以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对宁静平和生活的向往。
一、山水田园诗的发展1、萌芽阶段《诗经》和《楚辞》作为秦汉前汉族诗歌的两座高峰,虽有大量自然景象描写,如“关睢”、“桃花”(《诗经》)“薄荷”“挚鸟”(楚辞)等,它们或者是作为比兴之媒介,或是作为比德之物,本身并不具审美的价值。
诸如:“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这样的写景佳句,也只是作为人事活动的一种背景而出现,起得是艺术媒介的作用,自身还不是一种独立的审美对象。
在《诗经》、《楚辞》所经历的漫长年代,还没有出现一首专门描写自然山水为主要内容的诗篇。
两汉数百年,乐府五言诗,特别是铺采摛文的辞赋,已有了较多的自然风光描写。
只是汉末建安时期,曹操写了一首《观沧海》,这才算是曲终奏雅,为汉以前诗坛献上了一首完整的山水乐章。
魏晋之前,汉族诗歌的内容都是与人本身有关的生存、欲望、政治、战争等等,自然风光还是未被人识的一块天然璞玉。
2、出现的时代真正将自然山水作为一种独立的审美对象,诗人以自然山水为题材写诗,则始于魏晋六朝,是有深刻的历史文化原因的。
魏晋六朝,一个干戈纷扰,政治紊乱,经学衰落,玄学盛行,思想开放,人性觉醒的时代,走马灯似的王朝更迭和杀夺,人命危浅、朝不得夕的恐怖和悲哀,使得许多具有觉醒意识的诗人,包括公卿身份的诗人,产生了“膏火白煎熬,多财为患害,布衣可终身,宠禄焉足赖”这样的认识。
他们为了全身远祸,不得不离开动荡的政治,藏身匿迹于山泉林木之间,希企逸隐之风一时大炽。
魏末晋初诗坛,山水诗已逐渐增多,在嵇康、张华、左思、郭璞等人的诗篇中,便出现了“白云停阴冈,丹葩曜阳林。
石泉漱琼瑶,纤鳞亦浮沉。
(左思《拈隐诗》)。
山水诗又经过了五言诗的曲折经历,到了晋宋时代,终以陶渊明、谢灵运这两位大诗人的出现,而在诗国确立了自己的地位。
3、盛世时期山水诗形成以后,虽然它在不断寻求外部空间的开拓和内部体制的完善,从而在各个不同时代,而有了新的风貌和姿态,但是,道释玄禅的人生情趣和艺术精神,却始终贯穿于山水诗的发展中。
随着唐诗繁荣局面的到来,山水诗出现了丽日经天的壮观。
王维与孟浩然等继承了陶渊明、谢灵运山水诗传统,形成了一个与边塞诗派交相辉映的山水田园派。
在唐代诗人中,没有哪一个诗人没有写出以自然山水为题材的诗篇。
唐代诗人中以山水诗闻名的人很多,但能代表山水诗成熟的,主要还是孟浩然、王维、李白。
山水田园诗到了宋代以后,虽在运用诗化的语言抒情、状物、写景、叙事方面,有行文不拘一格,使人耳目一新之作,但山水诗的境界上子已远远比不上唐朝。
二、山水诗的共同的特点1、浓郁的乡野气息山水田园诗就是诗人以浓墨重彩描写大自然的山水、草木以及田园风光、农家生活的诗歌。
如,孟浩然的《过故人庄》: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诗作首联交待了事情的缘由后,颔联即写诗人进村时所见的自然风景。
诗人好似信手拈来农村常见的风景,但平淡之中可见深厚的功力和精心的锤炼。
这两句不仅准确生动地描绘了村边棵棵浓密的绿树,村外坡坡横斜的青山,为我们呈现出一幅清新鲜明的山村风景画;而且一个“合”字,一个“斜”字,更将绿树环抱山村,青山横斜村外的神态点化出来,仿佛自然景物同山村人家融洽和谐,依依相合,洋溢着浓厚的情韵,极富亲切感和感染力。
颈联写进屋后主客畅谈的情景。
如果说,颔联是描绘整个村庄大环境的话,颈联即是勾画故友农家的小环境:室外是打谷的晒场和菜园,室内是农家的酒菜和农事的谈吐,一股浓洌的田家风味和盘托出。
尾联则描述了他日之约,可以说,真是情韵深长,情融于景之中。
2、境与景的结合这里说的“境”首先是心境。
也就是诗人的情感与外在景物的结合体,是诗人心中已经具有的一种意境。
境与景的结合就是说诗人的心境与面对的山水草木、鸟语花香等结合而构成了一个和谐的整体,是境与景再度结合而形成的充满生命意识的高远的境界。
如,杜甫的《绝句》: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从景物的描写来看,第三句和第四句写动态的飞燕与静态的鸳鸯相对照,动静相间,相映成趣。
这又与一、二两句描写的阔远明丽的景物相配合,使整个画面和谐统一,构成一幅色彩鲜明、生意勃发、具有美感的初春景物图。
在从诗人的“境”(心境)来看,诗人经过长期的颠簸流离,加上难以实现自己的理想,内心希望能过上安宁的生活。
而今,这样的愿望暂时得到实现,面对一派生机、欣欣向荣的景象,不由得表现出欢愉的情怀。
3、景物从属情感诗人写诗不是为写景而写景,写景就是为了抒情,景是为情感服务的,所以,在诗歌中,景物是从属于情感。
也就是说,诗人笔下的所有山水景物说到底还是为人物感情的抒发服务的。
如,杜甫的即景小诗《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这是一首安史之乱平定后,杜甫得知故友严武还镇成都消息后写的一首小诗。
诗的上联是一组对仗句。
草堂周围多柳,新绿的柳枝上有成对黄鹂在欢唱,一派欢愉景象,有声有色,构成了新鲜而优美的意境。
“两个黄鹂鸣翠柳”,鸟儿成双成对,呈现出一片生机,具有喜庆的意味。
次句写蓝天上的白鹭在自由飞翔。
这两句连用四种鲜明的颜色,构成一幅绚丽的图景。
接着的两句,上句写凭窗远眺雪岭。
岭上积雪终年不化,所以积聚了“千秋雪”,而雪山只有在空气澄清的晴日才能清晰看见。
下句写向门外一看,可见到停泊在江边的船只。
江船本是很常见的,但“万里船”却意味深长。
因为它们来自“东吴”。
多年战乱,水陆交通为兵戈所阻,船只一般是不能航行万里的。
而战乱平定,交通恢复,才看到来自东吴的船只,诗人如何不喜上心头呢?所以,这些景物的描写,都是为了抒情。
三、山水田园诗歌表现手法由于山水田园诗以描写自然风光、农村景物以及安逸恬淡的隐居生活见长,诗境隽永优美,风格恬静淡雅,语言清丽洗练。
这类诗此通过诸如“白描”、“衬托”、“倒装”等手法,达到“借景抒情”、“寄情于景”的抒情效果。
1、倒装手法把正常的语言进行倒装,其作用如下:首先,突出表达的对象。
在诗歌中比比皆是。
比如,王维《山居秋暝》:“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这一句主语倒置了,•应是“竹喧浣女归,莲动渔舟下。
”杜甫《秋兴》:“香稻啄余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
”这一句不仅主语倒置,而且目的语也倒置了,应是“鹦鹉啄余香稻粒,凤凰栖老碧梧枝”。
通过倒装,突出了诗人所要表现的对象,提高了审美表现效果。
其次,合声律的要求。
近体诗,为了适应声律的要求,诗人们常常对语序作适当的变换。
我们以词为例,看看因声律的倒装情况。
例如,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的最后两句:“西北望,射天狼。
”本意是:“望西北,射天狼。
”因为按词谱这两句是“平仄仄,仄平平”。
所以不得不把仄声“望”字调个位置。
又如,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前三句:“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意思是:在这千古江山里,英雄孙仲谋,已无处可觅!因为按词谱“平仄平平,平平平仄,平仄平仄”。
因此语序需要作这样的变动。
2、衬托手法《文学写作辞典》说,为了突出主要事物,用类似的事物或反面的、有差别的事物作陪衬,这种“烘云托月”的修辞手法叫衬托。
运用衬托手法,能突出主体,或渲染主体,使之形象鲜明,给人以深刻的感受。
在诗歌中,诗人通过对景物的描写,营造一个特定的环境来为作为人物活动背景。
这样,诗歌表面看来是在写景,而实则是通过景物衬托出了人物的处境,也表现了诗人的情感。
比如,柳宗元的《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从表面看,这是一首写景诗,但仔细阅读,实则是一首寓情于景的抒情诗歌。
柳宗元被贬到永州之后十分苦闷,于是借歌咏隐居在山水之间的渔翁,来寄托自己孤傲的情感,抒发政治上失意的苦闷和孤愤的。
四、技巧方法①把握诗歌意象的特征和寓意。
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把握诗歌意象。
如白居易《琵琶行》“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枫叶”、“荻花”、“秋”三个意象不光点明了景物、时节,还通过这三个意象特有的属性渲染了送别时的环境氛围和诗人忧伤的情绪。
古诗意象往往寓繁于简,寓万于一,以高度浓缩的艺术形象诱发想象,产生奇特的审美效果。
②体味诗歌情景交融的意境。
通过描写景物来抒发感情,是中国古典诗的一大特色,山水田园诗更是如此。
自然景物一经诗人摄入笔端,就必然带上诗人的感情色彩,为表达诗的特定情感服务。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就是一首融情入景,景中含情的好诗。
烟花含愁,孤帆载憾,天际碧水带走诗人的无尽思念。
诗人的惜别之情,从每一个画面中渗透出来。
③领会诗人写景所表现的情感。
一般地写景诗,字里行间透出的情感都是比较容易把握的,但一些表面上纯粹是写景的山水小诗,就不那么好理解了。
这就要求我们对作者的身世,当时的时代背景有一定的了解,即知人论世,才可能准确地领会诗人写景所表现出的情感。
这里牵涉到一个感情寄托的问题,分析诗歌,应认真判断感情寄托的深浅,切忌随意拔高作品的思想内涵。
④山水田园诗的写作技巧和语言特色。
山水田园诗写景的方法很多,鉴赏时应主要注意写景的常见方法和技巧。
A、留意作者观察景物的立足点和描写景物的角度,如高、低、俯、仰的变化。
B、把握和分析作者写景方法,如绘形、绘声、绘色。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C、描写景物的技巧:如虚实结合、动静结合(以动衬静)、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远近高低相结合、点面结合、明暗对比、以小见大、粗笔勾勒和细部描绘相结合、比兴手法的运用。
专项训练一、【改编】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4分)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王维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
倚仗柴门外,临风听暮蝉。
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
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
1、本诗写景有何特点?(4分)【答案】描写景物有声有色有形,体现了“诗中有画”的特点;所写景物都带上了作者的主观色彩,景中含情,情景交融;选取寒山、秋水、落日、孤烟等富有季节和时间特征的景物,构成了一幅和谐静谧的山水田园风景画。
【试题解读】《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是唐代诗人王维创作的一首诗。
此诗描绘了幽居山林,超然物外之志趣,因二、【改编】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
(6分)望江南[宋]李纲江上雪,独立钓鱼翁。
箬笠但闻冰散响,蓑衣时振玉花①空。
图画若为工。
云水暮,归去远烟中。
茅舍竹篱依小屿,缩鳊圆鲫入轻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