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宁强县天津高级中学高二语文《人和》导学案

合集下载

《人和》 说课稿

《人和》 说课稿

《人和》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人和》。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人和》是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的一篇课文,它节选自《孟子·公孙丑下》。

孟子是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他的思想核心是“仁政”,主张“性善论”。

《人和》这篇文章主要阐述了孟子的“人和”思想,强调了人心向背在战争和治国中的重要性,具有深刻的哲理和现实意义。

这篇文章逻辑严密,论证有力,语言简洁而富有气势。

通过学习本文,学生不仅可以领略孟子的雄辩风采,还能从中汲取智慧,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

二、学情分析本次授课的对象是高二年级的学生。

经过高一阶段的学习,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文言文阅读能力,能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初步理解文意。

但是,对于孟子的思想内涵和论证方法,还需要进一步的引导和深入探究。

此外,高二学生正处于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人和》中所倡导的“人和”理念,对于他们处理人际关系、树立团队合作意识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三、教学目标基于以上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1)掌握文中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和句式,能够准确翻译课文。

(2)理解孟子“人和”思想的内涵,学习其论证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朗读、背诵,培养学生的文言文语感。

(2)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引导学生体会“人和”思想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意义,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和谐共处的意识。

(2)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增强文化自信。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掌握文中重点字词和句式,理解文意。

(2)理解孟子“人和”思想的内涵及论证过程。

2、教学难点(1)体会孟子“人和”思想的现实意义,引导学生将其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陕西省宁强县天津高级中学高二语文无端崖之辞导学案(学生版)新人教版

陕西省宁强县天津高级中学高二语文无端崖之辞导学案(学生版)新人教版
⑶三顾茅庐(探望,拜访)
⑷顾计不知所出耳(不过,只是,表轻微转折)
引:⑴引之盈贯(拉开弓)
⑵引赵使者蔺相如(延请)
⑶则天下之民接引领而望之矣(伸长)
而:⑴听而斫之(表修饰)⑵离而腊之(表承接)
⑶尽垩而鼻不伤(表转折)而相告也(表修饰)
⑺骛扬而奋鬐(表递进)⑻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表假设)
3、找出并解释下列通假字:
(1)今汝怵然有恂目之志(通“瞬”,眨眼)
(2)巨鉤,錎没而下,鹜扬而奋鬐(通“陷”,陷没;通“鳍”,鱼鳍)
(3)自制河以东,苍梧已北(通“以”,在)
(4)夫揭竿累,趣灌渎,守鲵鲋(通“趋”,趋向,奔向)
(5)王说之,益车百乘,反于宋(通“悦”,喜悦;通“返”,返回)
(6)夫处穷闾阨巷,困窘织屦(通“隘”,狭窄)
学法
点拨
学习过程
教师“复备”栏或学生笔记栏
【知识链接】
在先秦诸子中,庄子和他的后学们最注重也最擅长营造艺术表现形式。他们营造的艺术表现方式,最鲜明的一个特点就是“奇”。他们自己都说自己的学说文章是“谬悠之说,荒唐之言,无端崖之辞”,亦即迂远的说教、荒唐的言论、无头绪无边际的言辞。
1、庄子简介
庄子:约前369年—前286年),名周,字子休(一说子沐),战国时代宋国蒙(今安徽省蒙城县)人。著名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老子哲学思想的继承者和发展者,先秦庄子学派的创始人。他的学说涵盖着当时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但根本精神还是归依于老子的哲学。后世将他与老子称为“老庄”,他们的哲学为“老庄哲学”。
3、庄子的品质
庄子看起来是一个愤世嫉俗的人,他生活在战国时期,与梁惠王、齐宣王同时,约比孟轲的年龄略小,曾做过漆园小吏,生活很穷困,却不接受楚威王的重金聘请,在道德上其实是一位非常廉洁、正直,有相当棱角和锋芒的人。虽然他一生淡泊名利,主张修身养性、 清静无为,在他的内心深处则充满着对当时世态的悲愤与绝望,从他哲学有着退隐、不争、率性的表象上,可以看出庄子是一个对现实世界有着强烈爱恨的人。正因为世道污浊,所以他才退隐;正因为有黄雀在后的经历,所以他才与世无争;正因为人生有太多不自由,所以他才强调率性。庄子是以率性而凸显其特立的人格魅力的。正因为爱的热烈,所以他才恨的彻底,他认为做官戕害人的自然本性,不如在贫贱生活中自得其乐,其实就是对现实情形过于黑暗污浊的一种强烈的觉醒与反弹。庄子是主张精神上的逍遥自在的,所以在形体上,他也试图达到一种不需要依赖外力而能成就的一种逍遥自在境界;庄子是主张宇宙中的万事万物都具有平等的性质,人融入于万物之中,从而与宇宙相终始;庄子提倡护养生命的主宰亦即人的精神是要顺从自然的法则,要安时而处顺;庄子要求重视内在德性的修养,德性充足,生命自然流注出一种自足的精神的力量。

《人和》导学案

《人和》导学案

《人和》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理解“人和”的内涵及其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性。

2、探究实现“人和”的条件和方法。

3、培养学生团结协作、和谐共处的意识和能力。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1)理解“人和”的含义,以及其在个人发展和社会和谐中的作用。

(2)分析古代经典中关于“人和”的论述,并能结合实际加以运用。

2、难点(1)如何引导学生从自身出发,思考和践行“人和”的理念。

(2)探讨在现代社会中,实现“人和”所面临的挑战及应对策略。

三、学习方法1、自主阅读:通过阅读相关的经典文献和资料,初步了解“人和”的概念。

2、小组讨论: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对“人和”的理解和体会,共同探究实现“人和”的途径。

3、案例分析:结合实际生活中的案例,深入分析“人和”的表现和影响。

4、反思总结: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行为和观念,总结在追求“人和”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

四、学习过程(一)导入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经常会听到“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这样的话语。

那么,究竟什么是“人和”呢?“人和”对于我们又有着怎样的重要意义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探讨这个话题。

(二)知识讲解1、“人和”的含义“人和”指人心归一,上下团结。

它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相互协作,以及在思想、情感和行动上的一致性。

2、实现“人和”的条件(1)相互尊重:尊重他人的个性、观点和权利,不轻视、不歧视他人。

(2)有效沟通:善于倾听他人的意见和想法,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观点,避免误解和冲突。

(3)换位思考:站在他人的角度看问题,理解他人的感受和需求。

(4)共同目标:拥有共同的理想和目标,能够为了实现这个目标而齐心协力。

3、“人和”的重要性(1)在个人成长方面,良好的人际关系能够帮助我们获得更多的支持和帮助,促进自身的发展。

(2)在团队合作中,“人和”能够提高工作效率,实现优势互补,创造更大的价值。

(3)对于社会来说,“人和”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能够促进社会的稳定和进步。

人教新课标版-语文-高二- 人和 公开课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 先秦诸子选读

人教新课标版-语文-高二- 人和 公开课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 先秦诸子选读

《人和》公开课教案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1、主要学习第2、3则选文;2、学习和掌握文中的文言知识;3、引导学生体会孟子重视“人和”的思想及其借鉴意义。

过程与方法:1、引导学生阅读并解读选文,理解孟子的“人和”思想;2、通过探究几个关键性问题理解“人和”的内涵;3、讨论学习选文的论辩技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引导学生体会孟子重视“人和”的思想及其借鉴意义;2、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品质。

教学重难点:1、学习和掌握文中的文言知识;2、引导学生体会孟子重视“人和”的思想及其借鉴意义。

教学方法:1、运用阅读法、讨论法、探究法,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2、合理运用多媒体教学辅助手段。

教学过程:一、名句积累课件展示孟子名言2句,学生朗读、翻译、识记。

1、不以规矩,不成方圆。

译文:不用圆规和曲尺,就不能正确地画出方形和圆形。

2、其进锐者,其退速。

译文:前进太猛的人,后退也会快。

二、导入新课课前播放歌曲《家和万事兴》,此处以歌曲导入。

歌曲的主题是“和”,从中我们可能想到“众人拾柴火焰高”“众志成城”“人心齐,泰山移”“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和则两利,斗则俱伤”“鹬蚌相争,渔翁得利”“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等等,且听孟子对“人和”的阐述。

三、感知课文,梳理文言知识个别朗读与全班齐读结合,教师给予点评。

学生自主梳理文言知识,教师归纳补充。

(具体内容以课件展示)1、通假字亲戚畔之通“叛”其横逆由是也通“犹”若夫君子所患则亡矣通“无”2、重点字词池委固择难患诸言而以3、特殊句式整理选文中的判断句和倒装句。

四、文本解读1、结合第1则选文,提问:孟子怎样提出“人和”?从统治者的角度,孟子认为应当怎样做到“人和”?明确:“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多助之至,天下顺之”2、提问:孟子认为,一般社会成员应当如何营造“人和”的社会关系?第2则选文孟子主要就一般社会成员角度谈“人和”的社会关系。

人和_导学案

人和_导学案

《人和》导学案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1、积累古汉语知识。

2、理解文章的深层含义。

3、了解孟子的说理技巧过程与方法:了解孟子的思想及政治主张,理清论证思路,培养分析归纳能力和思考、辩论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孟子思想的进步意义。

一、复习回顾本单元着重学习的是孟子的政治主张,他的这些主张是与他的个人修养紧紧联系在一起的,也就是个人修养到一定的程度就可以治国,这也是儒家的一个基本的修养等次,次序是不能颠倒的。

所谓“内圣外王”和“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所以,同学们可以看出,孟子的每一则言论讲的都不外乎这两点,而这两点都是相辅相成的。

儒家学说着重阐述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而道家阐述的主要是人与自我、人与自然的关系,所以,儒家是入世的,儒家正是通过建立一系列人与人之间的规范来干预社会的。

今天我们来看看他的《人和》,体会一下孟子两千年前对于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定位吧。

二、设问导读请同学们参照注释,初读课文。

三、自学检测1、解释加点的字词老吾老以及..于家邦..人之老.以御言举..保妻子..斯心加诸.彼而已不推恩无以无他焉.善.推其所为而已矣今王发.政施仁行旅皆欲出于王之涂.天下之欲疾.其君者皆欲赴诉于王明以.教我我虽不敏.无恒.产而有恒心者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然后从而刑.之,是罔.民也俯足以畜.妻子凶.年免于死亡然后驱而之善..此惟.救死而恐不赡.奚暇治...礼义哉则盍.反其本.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2、归纳虚词“以”的用法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其待我以横逆以以其存心也明以教我仰足以事父母3、指出下例语句中的词类活用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刑于寡妻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然而不王者4、指出下列文言句式不能进于是矣是罔民也树之以桑鸡豚狗彘之畜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5、翻译课文,写在课本的空白处。

先完成后有选择性地展示。

四、巩固练习1、孟子是怎样说服齐宣王的?2、孟子在本文中提到的施政纲领有哪些?你如何理解其深刻意义?3、你如何理解“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意义?4、孟子在什么情况下提出的“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这句话对你有何启示?五、拓展探究有人说,当今时代是资讯科技时代,“人和”似乎不是那么重要了,你看,我们上网一查,很多问题就会迎刃而解,何必烦劳别人呢?人与人交往也是如此,各干各的事,你是你,我是我,“人和”的说法落伍了。

宁强县天津高级中学教研组(备课组)_2

宁强县天津高级中学教研组(备课组)_2
2、准备、组织、参加第二次月考。
邀请领导参加指导工作
15-16
召开备课组会、讨论关于期中考试阅卷、评卷、总结等方面的事宜。
邀请领导参加指导工作
17-18
1、召开备课组会、小结关于选修教材《先秦诸子散文》的教学情况。
2、安排对选修教材《先秦诸子散文》的检测考查事宜。
邀请领导参加指导工作
19-22
1、召开备课组会议,讨论安排关于本学期复习、期末考试等方面的事宜。
2、做好期末考试的评卷、登分等工作。
邀请领导参加指导工作
填表人:高文德
邀请领导参加指导工作
9-10
1、召开备课组会、准备关于期中考试的事宜。
2、安排关于语Βιβλιοθήκη 期中考试复习工作。邀请领导参加指导工作
11-12
1、召开备课组会、讨论关于期中考试阅卷、评卷、总结等方面的事宜。
2、安排期中考试后的教学教改工作,听课评课等工作。
邀请领导参加指导工作
13-14
1、召开备课组会、总结语文活动及最近一段时间的语文教学、听课、评课情况。
附工作日程安排
周次
活动内容
备注
1-2
1、迅速召开备课组会、讨论并制定本学期语文教学工作计划。
2、按年级组要求迅速做好开学来的语文教学工作。
邀请领导参加指导工作
3-4
1、召开备课组会、除讨论工作外,还学习相关教育文件、教学材料。
2、组织各语文教师在本班强调本学期重视语文学习的意义,以让学生在本学期语文成绩有一个提升,为上高三可能压缩语文学习时间做准备。
本学期工作设想
1、在要求认真、高质量地完成自身常规教学、教研任务外,认真完成好高二年级组、学校各处室安排的工作。
2、组织高二学生搞一次语文活动(拟定进行语文朗诵或钢笔字书写比赛)。

高中语文部编人教版精品教案《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 五、人和》

高中语文部编人教版精品教案《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 五、人和》

班级:姓名:考号:高二语文教案使用时间:2021 年 4 月2 日编辑人:秦娥【学习目标】1、借助第一则理解《孟子》的人和思想,了解中华传统文化。

2、以《十九大报告》为例,理解《孟子》人和思想的现实意义,增强文化自信。

【重点难点】1、理解《孟子》的人和思想。

2、理解《孟子》人和思想的现实意义【课前预习案】(语言建构与运用)一、经验回顾1、如果让你用“和”组词,你首先能想到哪些词语?请列举在下面。

和平、和谐、和睦、和气生财、和衷共济、和乐、和美、和气致祥、2、初中我们学过的《孟子二章》有一章就涉及到“和”,你能背下来吗?请把这一章的中心意思概括到下面。

中心论点: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重心:用两个“不如”强调了“人和”的重要性以及达到人和的方法即得道,即施行仁政。

针对好战这一社会问题,强调指出各种客观及诸多因素在战争中都比不上人的主观条件及“人和”的因素,决定战争胜负的是人而不是物。

也以此来倡导统治者们用得民心的办法来强大国家。

二、复习第一则,完成下面的试题:1、解释下面划线的词语地利不如人和人和:上下一心,团结一致三里之城,七里之郭在,内城叫“城”,外城叫“郭”。

分界线是“池”(“池”就是护城河)。

城单用时一般包括内外城,与郭对举时则指内城。

环而攻之而不胜环:围池非不深也池:护城河委而去之委:丢弃,抛弃2、指出下面的划线字的活用方式,并解释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域:本意是界限,名词,在这里活用做动词,限制。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固:本意为坚固,形容词,这里用作使动用法,使……坚固3、找出下面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亲戚畔之畔,通叛,背叛4、翻译下面的句子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译文:有利于攻占的天气、时令方面的条件,不如有利于攻守方面的地理条件,有利于攻守方面的地理条件不如上下一心团结一致。

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译文:威行天下不靠兵器、甲胄的锋利。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译文:施行仁政的人,帮助他的人就多,不施行仁政的人,帮助他的人就少。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第二单元第5课《人和》表格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第二单元第5课《人和》表格教学设计
有人于此||,其待我以横逆(状语后置)
此亦妄人也已矣(判断句)
于禽兽又何难焉(宾语前置)
舜||,人也;我||,亦人也(判断句)
是则可忧也||。(判断句)
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判断句)
舜为法于天下(状语后置)
3、古今异义
①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亲戚古义:指父母兄弟;
今义: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或血统关系的家庭或它的成员;
其次||,孟子说的“得道”自然是指有仁德、践履仁的国君||,实际上也可理解为“得人心”||,即“人和”||。得人心者||,人心归顺||,所向披靡||,失人心者||,人心相悖||,不攻自溃||。
4、明确:借战争谈政治、谈治国||,孟子想借战争的取胜条件来谈他的政治主张||,他主张国君要广泛施行仁政||,这样才会得到多助||,才会天下顺之||,国家才会治理好||,国家治理好了||,当然也就不用打仗了||,即使打仗||,也一定会打胜仗||。
《人和》教学设计
年级高二年级科目语文备课人乔磊
课题
人和(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知识与能力:
1.积累古汉语知识;
2.理解学习孟子寓言故事情节简练集中的特点;
3.理解深刻的寓言和语言特色;
过程与方法:
理解孟子的思想及政治主张||,理清论证思路||,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和思考、论辩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理解孟子人和思想的重要性||,认识到团结的重要性||,学会在集体中与他人友好、和谐相处;
2、明确:二三两层围绕中心论点||,连用两个论据进一步论证||。
第2层选取攻战的例子阐明“天时不如地利”||,区区小城||,四面受围而不能克||,敌军包围起来攻打它||,一定能够得到好的天时||,然而假如这个小城得到了地利||,比如城墙高而且坚||,护城河宽而且深||,武器装备比敌军精良||,甲胄比敌兵牢固||,粮食比敌兵充足等||,那么敌兵就不能取胜||,是因为天时不如地利

高中语文.5人和第二课时教案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

高中语文.5人和第二课时教案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
②导入、目标、重难点呈现
③新授
④课内练习(及检测)
⑤课堂
小结
⑥布置作业及预习任务
1、回顾导入:
学生齐读第1则,请学生回顾主要思想,教师予以明确,“人和”相当重要,如何才能做到“人和”呢?
2、学习2、3则
(一)第2则学习:
1、自读文本,翻译主要字词
2、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
(1)思考:国君要达到人和的境界,必须施行仁政,必须具备仁德。那么就一般的社会成员来说,如何能够营造人和的社会关系呢?
2.5《人和》(第二课时)教案
教学目标
1.重点学习第2、3则选文,掌握文章大意。
2.整理文中重点字词、特殊句式、古今异义词、通假字以及词类活用。
重点
学习和掌握文中重点实词和虚词,能用现代汉语翻译课文。
难点
引导学生探究人和的内涵以及人和的现实意义。
课堂模式
内容提要
时间
设计意图
方法、策略
个人备课
①检查预习(或当堂预习)
人和思想是我国传统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可以使我们民族战胜一切困难,“和”使我们融汇到集体中,并从集体中获得有力的支持,不管什么时候我们都应该有清醒的认识:一个不和的集体即使无限庞大,也像一盘散沙一样软弱,一个不合群的个人即使能力卓越,也往往难逃失败的结局。
总评或
反思
引导学生了解并认识“天时、地利、人和”、“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深刻含义。
备注
备课内容多的可以加页,课堂模式位置也可以变动。
明确:“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人人互敬互爱,就能达到人和的境界。
(2)如果有了例外,君子要怎么做呢?
明确:自省——反省自己
(3)君子和一般人的不同是什么?

2021_2022学年高中语文第二单元孟子5人和教案8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

2021_2022学年高中语文第二单元孟子5人和教案8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

人和教学目的:1·积累文言现象2·掌握实现“人和〞的途径方法3·理解“人和〞在现实生活的意义教学重点,难点1·文选中如何论述实现人和的具体方法的2·人和在现实生活的意义教学过程:一·导课:“和〞,单看字形,“和〞为大地生“禾〞可养天下之“口〞。

口为进食的器官,禾为五谷:麻,黍,稷,麦,豆的总称。

从“和〞的字形,我们分析出人和的就是百姓满足温饱,那么,这一点在古典文集里是如何论述呢?今天我们学习?人和?,去找找答案。

二·新课:所谓“人和〞就是得让百姓满足温饱,那样天下就太平,和谐了。

这一观点在?人和?文段中,能找到具体的论述吗?阅读文段,答复下列问题。

同学们从文段中找出如下句子:〞选文4:1·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是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

2·老者衣锦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请同学们结合课下注释,翻译这个句子。

〔贤明的国君制定产业政策,一定要让他们上足以赡养父母,下足以抚养妻子儿女;好年成丰衣足食,坏年成也不致饿死。

三·梳理文意以上两点论述,是站在什么角度论说“人和〞的?是故明君制民之产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从这句子可以看出,这是站在执政者,统治者的角度,说明到达“人和〞的途径。

那么,文段其他地方还有没有站在统治者的角度论述“人和〞的呢?同学们可以找到如下句子:1·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2·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天下可运于掌3·故推恩足以保四海,不推恩无以保妻子4·今王发政施仁,使天下仕者皆欲立于王之朝,耕者皆欲耕于王之野,商贾皆欲藏于王之市,行旅皆欲出于王之涂,天下之欲疾其君者皆欲赴愬于王。

其假设是,孰能御之?〞结合课下注释译文:2·尊敬自己的老人,并由此推广到尊敬别人的老人;保护自己的孩子,并由此推广到保护别人的孩子。

陕西省宁强县天津高级中学高二语文《好仁不好学,其毕业愚》学案 新人教版

陕西省宁强县天津高级中学高二语文《好仁不好学,其毕业愚》学案 新人教版

【学习目标】1掌握文中的实词和虚词用法。

2 了解孔子有关学习的思想以及这种思想对我们今天学习的指导意义。

【学习重点难点】1课文生字词的掌握,特殊用法及特殊句式的掌握,学会翻译课文。

2课文中孔子关于学习思想的深入理解。

【自主学习】1给下列字词注音绞葸出则弟陈亢吾语汝鲤趋而过庭2 通假字吾语汝今也亡出则弟3解释下列虚词用法之(1)生而知之者(2)困而学之(3)十室之邑(4)不如丘之好学也(5)古之学者为己(6)又闻君子之远其子也而(1)生而知之者(2)困而不学(3)恭而无礼则劳(4)勇而无礼则乱(5)言而有信(6)谨而信(7)泛爱众而亲仁实词好古------ 敏------ 邑------ 蔽------ 荡-------贼------ 直------- 绞------- 刚------ 狂------劳------ 葸------- 笃-------- 偷 ------- 趋-------4 特殊用法贤贤易色吾语汝其蔽也乱不贰过5 请同学们翻译每则短文6 请大家分别概括各则短文中心并且相互质疑。

【合作探究】1孔子认为在学习中应该怎么学?2孔子认为在学习中应该学习什么?【课外延伸】孔子的治学精神针对今天有什么现实意义?请写一篇300字以上的短文。

资料:杨某(男,17岁,福建省平和县人),其在2005年3月,在湖里马垅某网吧上网时发现该网吧服务器的漏洞,并多次利用该网吧服务器漏洞,修改网吧电脑网络服务器系统中上网卡帐户数据,为其同学徐某、陈某、韦某等人在该网吧增加上网帐号上的金额数据,以达到不向该网吧缴费而上网的目的,其至被该网吧发现时先后共盗用网吧上网费计人民币4373.6元。

随着施暴程度的不断升级,4名无辜学生被这伙人从花卉广场一直拖打进情侣园的树林中。

面对40多名轮番上阵的施暴者,4名学生在书包、木棒及拳脚的蹂躏下,相继被打倒在地。

其中一名姓徐的男生,被打得浑身是血蜷缩在地上后,仍未被这伙丧心病狂的恶徒放过。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五 人和教案2 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五 人和教案2 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

人和一、教材分析《人和》是选修课本第二单元第五课中的一篇散文,意在让学生学习课文结构严谨、层层推进的论证方法,了解体会孟子重视人和的思想及其借鉴意义,探究人和的内涵以及人和的现实意义。

教育学生一定要发扬团结的精神。

教给学生赏析孟子文章的赏析方法,以便于让学生用这样的赏析策略来赏析本单元其他篇目。

本单元的赏析指导中重要的是了解孟子的思想。

《人和》是集中体现孟子思想的典型。

二、学情分析《人和》是《先秦诸子选读》第二单元中的第五篇,学生在前几篇的学习时已经对孟子的思想有了一定的了解。

因此教学过程中着重引导学生学会欣赏孟子文章的深刻思想和精巧的论证方法。

三、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学习和掌握文中重点实词和虚词,能用现代汉语翻译课文。

2.整理文中重点字词、通假字以及词类活用。

3.引导学生体会孟子重视人和的思想及其借鉴意义。

4.主要讲授第2则,第3则学生自讲。

过程与方法:1.引导学生在熟读的基础上自主学习课文内容,进而理解孟子的人和思想。

2.通过探究几个关键性问题理解文章的内涵。

3.学习课文结构严谨、层层推进的论证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引导学生体会孟子重视人和的思想及其借鉴意义。

2.引导学生探究人和的内涵以及人和的现实意义。

3.教育学生一定要发扬团结的精神。

四、教学重点1.学习和掌握文中重点实词和虚词,能用现代汉语翻译课文。

2.引导学生体会孟子重视人和的思想及其借鉴意义。

3.引导学生探究人和的内涵以及人和的现实意义。

五、教学难点1. 引导学生体会孟子重视人和的思想及其借鉴意义。

2. 引导学生探究人和的内涵以及人和的现实意义。

六、课型课堂授课七、课时课时安排:1课时八、教学方法结合本文特点及学生实际,朗读法、合作探究法、学生自讲法来教学。

九、教具PPT课件、导入视频、黑板十、教学过程课后反思:(1)应该加强学生的自主学习性,在第二则的学习里,教师所提出的这些问题,其实可以由学生提出。

两个小组的学生负责出问题,其余的同学负责回答,这样,学生的学习自觉性能够大大提高。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第二单元第5课《人和》表格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第二单元第5课《人和》表格教学设计
4、明确:借战争谈政治、谈治国,孟子想借战争的取胜条件来谈他的政治主张,他主张国君要广泛施行仁政,这样才会得到多助,才会天下顺之,国家才会治理好,国家治理好了,当然也就不用打仗了,即使打仗,也一定会打胜仗。
四、拓展思考:
有人认为:战争胜负取决于战争性质和人心向背,“威天下”不能靠“天时”“地利”,而只能靠“人和”。“人和”的理论只能适用于科学不发达的古代社会,在高科技发展的今天,要想打胜仗,就必须有最先进的武器,其余都是次要的。对于这种说法你有何想法?
今义:表示因果关系;
③则与禽兽奚择哉
禽兽 古义:指鸟和兽;
今义比喻行为卑鄙恶劣的人;
4、词类活用
①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域:名词作动词,限制
②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第一个“老”,形容词作动词,敬重
③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第一个“幼”,爱护
三、合作探究(学习第一则)
1、明确:“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
孟子提出三个概念:天时、地利、人和,并加以比较,层层推进。用两个“不如”强调了“人和”的重要性。三者之间的比较,强调指出各种客观及诸多因素在战争中都比不上人的主观条件及“人和”的因素,决定战争胜负的是人而不是物。在比较中立论,给人的印象极其深刻。句式相同,语气十分肯定,斩钉截铁,不容置疑。
a.明确:孔子曰:“ 道二,仁与不仁而已矣。” (《孟子•离娄上》)
得道者:有仁德,践履仁的国君
失道者:没有仁德,背离仁的国君
“人和”的最高境界:天下顺之
3、明确:第4层的作用是在前3层论述的基础上进一步阐发,将论点的范围由战争推及到治国,从而全面体现孟子的政治主张,使文章更具有普遍意义,
其次,孟子说的“得道”自然是指有仁德、践履仁的国君,实际上也可理解为“得人心”,即“人和”。得人心者,人心归顺,所向披靡,失人心者,人心相悖,不攻自溃。

高中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教案-2.5 人和3-人教版

高中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教案-2.5 人和3-人教版

《人和》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知识与能力:能对文章中有关孟子核心思想的语句进行提炼,对较为晦涩语句能够初步理解。

(文字层面)2、过程与方法:在教师引导下,学生能够生成问题,思考并把握孟子“人和”思想的基本内涵。

(文章层面)3、情感态度价值观:探索普通人身上以及现实生活中体现的“和”思想,亦可从反面思考,并联系自身实际,了解社会,学会做人做事。

(文化层面)【学习重难点】找到课堂与社会生活的结合点,孟子关于“人和”的思想对人自身发展的影响和在当世的现实意义。

【教学方法】创设情境法启发质疑法【学习方法】诵读法合作探究法自由阐述法【学习过程】一、导入:看视频:2008年奥运会开幕式(3分钟)提问:学生对视频进行评论。

1、表演的主题是什么?2、为什么展示这样一个主题?08年奥运会开幕式上的文艺表演是我们国家向全世界展示我们民族思想与文化的一次盛宴。

这场表演以“和”字为核心,突出的体现了我们中国人在面向世界、面对未来的发展过程中所拥有的姿态。

而这种姿态,早在2300多年前就已经有人提了出来。

今天,我们就追本溯源,去看看我们中华民族的先贤圣哲是怎样述说“和”的观念,又给了我们哪些启示呢?(板书:人和)二、语言基础(文字层面)文言文的学习,首先要将影响你理解文意的词汇弄明白;其次要将最能体现文本思想的句子读准确,理解准确;然后还要积累一些富有生命力的语句。

【学生活动】(朗读,齐读,背诵)背诵活动:“五亩之宅……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1、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2、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3、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4、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

5、爱人者,人恒爱之。

敬人者,人恒敬之。

6、是故君子有终身之忧,无一朝之患。

7、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

8、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

三、思想内容(文章层面)(主体)诵读理解是初步的感受,接下来我们深入探究一下,孟子在这篇文章中要表达的具体的思想内容。

《人和》教案

《人和》教案

《人和》教案第一篇:《人和》教案《人和》教案教学目标:(1)结合注释,借助工具书能自己释义、翻译这篇文言文。

(2)学习课文层层递进的写作方法,正确理解天时、地利、人和之间的互相联系,体会孟子的思想。

教学重难点:体会文中排比句的表达作用,正确理解天时、地利、人和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体会孟子的思想。

教学方法:自主梳理文意、提问串讲、合作研讨问题教学时数: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梳理文意,掌握相关文言知识一、熟读文段二、点出要掌握的知识点城、郭、环而攻之的“而”、兵革、委、域、固、威天时、地利、人和、亲戚难句句式掌握:域民不以封疆之界(状后和定后)三、结合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意四、串讲提问五、布置作业教学反思:第二课时一、二、课前十分钟默写研读课文1、你认为孟子写这篇文章的真实目的是什么?(是为了教君王如何攻击别的国家吗?)从文章中哪些句子可以读出孟子的真正想法?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2、“道”的本意是“道路”,后来引申为“方法、法则”的意思。

结合孟子的政治主张,你认为孟子这里谈到的“人和”之“道”具体指什么?施仁政、民贵君轻——爱百姓这是使天下太平,百姓安居乐业的“道”3、本文的论证中心是“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合”,要表达的道理是“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写作的意图是规劝当时的统治者施行仁政。

4、作为一篇议论文,一般会有提出论点、分析论证、得出结论的议论过程。

本文孟子是如何提出论点、分析论证、得出结论的?再读文章。

三、深入研讨问题四、论证过程1、在战乱不止,各国之间你死我活的战国时代,如果说施行仁政的大道理,君王会不会采纳呢?善辩又有些“狡猾”的孟子采用了什么办法?通过军事引起君王的兴趣,再通过层层说理慢慢将君王引入自己设下的“仁政”的“圈套”。

2、孟子是如何从军事角度说明“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的?第二小节、第三小节与第一小节之间是怎样的关系?举出事实论据,分别举例论证: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陕西省宁强县天津高级中学高二语文寡人之于国也导学案 新人教版

陕西省宁强县天津高级中学高二语文寡人之于国也导学案 新人教版

陕西省宁强县天津高级中学高二语文《寡人之于国也》导学案新人教版班组姓名编号一.导学目的:1.学习孟子在文中表现出来的治国思想以及今天的现实意义。

把科学发展观和孟子的思想加以对比,科学发展观有更多的优越性体现在哪里。

2.孟子的论辩有什么特色?二.导学方法:1.反复朗读本文,达到背诵的程度。

2.及时利用工具书查找不会的字词。

《现代汉语词典》《古汉语常用词典》《辞海》。

3.有条件的同学在网上查找相关资料。

4.和同学之间互相探究,读读、问问、辩辩、议议。

三.导学重点:文中表现的孟子政治思想“仁政”包含哪些内容。

(限于课文内容)四.导学难点:1.课文中的实词和虚词积累,词语和句子的特殊用法。

2.本文的说理方法及论辩特色。

五.导学流程:1. 解决作者及背景介绍,反复朗读课文,自己解决文中的生字词。

方法:利用工具书。

王好()战弃甲曳()兵而走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污池涂有饿莩()谨庠()序之教鸡豚狗彘()之蓄()2.通假字:直不百步耳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涂有饿莩而不知发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3.和同学一起共同探讨文中体现出来的治国思想包含哪些内容。

*4*合作探究:胡主席的科学发展观和孟子的治国思想相比有哪些优越性?.5.本文孟子的论辩有什么论辩特色?6.课文中有哪些实词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古今异义、以及特殊句式。

请同学们互相归纳,互相补充。

提示:A多义:兵胜数发直B活用: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王好战,请以战喻——填然鼓之——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五十者可以衣帛矣——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C古今异义:河内凶凶:邻国之民不加少加:或百步而后止或:兵刃既接兵:谷不可胜食也谷:数罟不入污池数:树之以桑树:7.特殊句式:倒装句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树之以桑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六*.课外延伸:熊鼎,字伯颖,临川人。

元末举于乡,长龙溪书院。

陕西省宁强县天津高级中学高二语文《东海之大乐》导学案(学生版)新人教版

陕西省宁强县天津高级中学高二语文《东海之大乐》导学案(学生版)新人教版

学习目标1、积累文中重要的实词、虚词和句式。

2、领悟、体会庄子的思想,不断提升我们的人生境界。

学习重点、难点1、通过阅读实践活动理清文意。

2、联系现实理解庄子的思想意义。

学习过程【自主学习】一、基础梳理1、了解作者收集有关庄子的资料,了解庄子生平及其思想。

2、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泾.流 jìng 渚.清zhǔ崖涘.sì尾闾. lǚ量.数liàng比.行 bì礨.空 lěi 稊.米 tí3、解释下例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秋水时.至按季节。

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通“辩”,分别,辨别。

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在这时于是焉河伯始旋..旋,变化。

面目,脸色..其面目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看不起,轻视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危险拘.于虚也局限笃.于时也固执乃知尔丑.鄙陋而吾未尝以此自多.者赞许自以比.形于天地,而受气于阴阳掩护,遮蔽号.物之数谓之万称不似豪.末之在于马体乎通“毫”,动物长而细的毛人卒.九州谷食之所生通“萃”4、积累下列虚词的意义和用法而东面而.视,不见水端表修饰自以比形于天地,而.受气于阴阳表因果而.吾未尝以此自多者表转折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表并列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表递进宋人有悯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表顺承死而.有知,其几何离表假设于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在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到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被井鱼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被今尔出于崖涘,观于.大海,在天下之水莫大于.海比自以比形于天地而,受气于.阴阳从吾在于.天地之间在5、解释古今异义词:计中国..之在海内古义:中原地区今义:指一个国家尔将可与语大理..古义:地名今义:大道理至于..北海古义:到了。

今义:表示达到某种程度,或表示另提一事。

百川灌河.古义:特指黄河。

今义:泛指河流吾尝见笑于大方..之家古义:古义深明大义的人,或专通某种学问的人。

今义:①不吝啬;②自然,不拘束;不俗气。

《人和》教案(《孟子》选读)((人教版高二选修教案设计)

《人和》教案(《孟子》选读)((人教版高二选修教案设计)

《人和》教案(《孟子》选读)((人教版高二选修教案设计)教学内容分析本单元共有七课,每一课都围绕一个主题编排,所选择的语料主要是学习古代汉语的经典篇章,并具有很高的认识和鉴赏价值。

《人和》选录四则短文,从不同方面阐述了孟子的“人和”思想。

不仅从天时、地利、人和的比较中得出了人和最为重要的结论,而且还从一般的社会成员与统治者两个方面具体阐述了达到人和的具体办法。

这就要求学生在掌握好文言知识,还应深入系统地了解孟子对社会、人生问题的思考,找到立身处世的借鉴。

从而提升学生文言文的阅读能力。

教材处理(1)、在讲授选文时,努力展示孟子思想的高度、深度、特色及其现代价值。

(2)、要求学生认真阅读教材概说的相关部分,以了解孟子及其文章的历史文化背景和整体情况。

(3)、要联系到学生的现实人生问题。

启发学生要有大的关怀“反求诸己”,不能满脑子想的都是自己,从自身寻找不能与人和睦相处的原因。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积累古汉语知识。

2、理解学习孟子寓言故事情节简练集中的特点。

3、理解深刻的寓意和语言特色。

过程与方法:了解孟子的思想及政治主张,理清论证思路,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和思考、辩论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帮助学生体会孟子思想的进步意义,让学生懂得“人和”的实质及重要性,从而培养他们的个人道德修养。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1、理解文章的中心论点。

理清文章的论证思路及结构。

2、引导学生通过了解孟子的思想,通过了解孟子对社会人生问题的思考,找到立身处世的借鉴。

教学难点通过了解孟子对社会人生问题的思考,找到立身处世的借鉴。

情境引入一位印度国王曾让手下做样一个实验:将十只羊关在一间屋子里,然后往屋子里放一筐鲜草;将十条狗关在另一间屋子里,然后往屋子里放几块肉。

第二天国王打开第一间屋子的门,发出十只羊都安然地睡着觉,而筐中的鲜草都己被吃光,国王打开第二间屋子的门,令他大吃一惊……十条狗都遍体鳞伤,满身鲜血,奄奄一息,而几块肉却都完好无损。

学生用《人和》导学案

学生用《人和》导学案

《人和》第一课时导学案长武县中学刘勇刚教学目标:1、学习和掌握文中重点实词和虚词。

2、通过探究几个关键性问题理解文章的内涵。

3、引导学生体会孟子重视“人和”的思想及其借鉴意义。

教学重点难点:1、学习和掌握文中重点实词和虚词。

2、引导学生探究人和的内涵以及人和的现实意义。

教学方法:朗读法合作探究法预习案一、学生朗读课文并试着划分节奏。

例如:“三里\之城,七里\之郭”“城\非不高也”“域民\不以\封疆之界”二、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及句子。

①“三里之城.,七里之郭.”:②“是.天时不如地利也”:③“人和”:④“域.民”:⑤“固.国”:⑥“威.天下”⑦“寡助之.至”⑧“畔”:三、试译全文,尤其是下面的句子。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研讨案一、学习并思考下列问题。

1、天时、地利、人和三者,孟子认为哪个最重要?2、孟子是如何阐述“人和”的重要性的?3、孟子为什么说“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二、合作探究1、本文主要是谈战争中的问题么?如果不是,那是什么?2、这则课文在论证方法上有什么特色?三、课堂拓展1、刚才我们讨论的都是“和”,那么“不和”了会发生什么情况呢?2、请你说出与“和”有关的熟语,名言或事例。

熟语名言事例复习案一、根据课堂内容,选择正确的选项。

1、对选段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孟子分别用三种不同的作战结果阐述“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的道理。

B、孟子强调域民、固国、威天下不要凭借封疆之界、山溪之险、兵革智利来实现,说明孟子认为加强国防力量并不能阻止别国的侵略。

C、孟子所说的“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是指那些实行仁政,站在正义方面的君主,会得到多数人的支持帮助,而违背正义,不施仁义的君主必陷于孤立。

D、“多助之至,天下顺之”的意思是天下的老百姓都会拥护,老天爷也会帮忙,战争所必需的三个要素就会具备。

2、下列划线词语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A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B 故推恩足以保四海,不推恩无以保妻子C 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D 君子所以异于人者3、下列划线的字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 刑于寡妻,至于兄弟B 则盍反其本矣C 亲戚畔之D 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4、思考:根据课文内容,结合自己的理解,以“和”为题,写一篇300字左右的感悟性文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习目标:
1.学习和掌握文中重点实词和虚词,能用现代汉语翻译课文
2.整理文中重点字词、特殊句式、古今异义词、通假字以及词类活用。

3.探究人和的内涵以及人和的现实意义。

学习重点:
1.学习和掌握文中重点实词和虚词,能用现代汉语翻译课文。

2.整理文中重点字词、特殊句式、古今异义词、通假字以及词类活用。

学习难点:
探究人和的内涵以及人和的现实意义。

一、自主学习:
1、重要字词
老.吾老以及
..人之老.
刑.于寡妻
其若是,孰能御.之
吾惛.,不能进于是矣
今王发.政施仁
行旅皆欲出于王之涂.
天下之欲疾.其君者皆欲赴诉于王
我虽不敏.
无恒.产而有恒心者
放辟邪侈,无不为已.
然后从而刑..之,是罔.民也
俯足以畜.妻子
凶.年免于死亡
然后驱而之善
..
此惟.救死而恐不赡.
则盍.反其本.矣
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
..之义
2、归纳虚词“以”的用法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其待我以横逆
以以其存心也
明以教我
仰足以事父母
3、词类活用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刑于寡妻
树之以桑
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然而不王者
4、文言句式
于禽兽又何难焉
其待我以横逆
舜为法于天下
树之以桑
申之以孝悌之义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5、翻译下列句子
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君子所以异于人者,以其存心也。

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

爱人者,人恒爱之人。

敬人者,人恒敬之。

是故君子有终身之忧,无一朝之患也。

舜为法于天下,可传于后世,我由未免为乡人也:是则可忧也。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

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

二、问题思考
1、孟子在本文中提到的施政纲领有哪些?你如何理解其深刻意义?
2、你如何理解“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意义?
三、合作探究
有人说,当今时代是资讯科技时代,“人和”似乎不是那么重要了,你看,我们上网一查,很多问题就会迎刃而解,何必烦劳别人呢?人与人交往也是如此,各干各的事,你是你,我是我,“人和”的说法落伍了。

真的是这样吗?联系实际谈谈人和的重要性。

四、积累关于“人和”的名言。

1、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先秦·孟子
2、众志成城。

人心齐,泰山移。

众人拾柴火焰高。

——中国谚语
3、一个人像一块砖砌在大礼堂的墙里,是谁也动不得的;但是丢在路上,挡人走路是要被人一脚踢开的。

——艾思奇
4、单丝不成线,独木不成林。

——俗语
5、二人同心,其力断金。

——《易经》
6、万人操弓,共射一招,招无不中。

——《吕氏春秋》
7、民齐者强。

——荀况
8、唯宽可以容人,唯厚可以载物。

——薛宣
9、一滴水只有放进大海里才永远不会干涸,一个人只有当他把自己和集体事业融合在一起的时候才能最有力量。

——雷锋
10、个人离开社会不可能得到幸福,正如植物离开土地而被扔到荒漠不可能生存一样。

——列夫·托尔斯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