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亚杰的认知发展说

合集下载

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四个阶段特点

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四个阶段特点

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四个阶段特点一、皮亚杰认知发展的四个阶段及特点(1)感知运动阶段(出生-2岁)。

相当于婴儿期。

特点:在感知运动阶段,儿童仅仅是依靠感觉和动作去适应外界环境的。

通过摸爬滚打的感觉和动作形式逐渐获得了低级的行为图式。

(2)前运算阶段(2-7岁)。

特点:随着孩子的年龄增大,认知发展也进入到了一个关键阶段-前运算阶段。

这个时期的孩子首先具有的一个特点叫做万物有灵论即世间万事万物都是有灵性的。

(3)具体运算阶段(7、8-11、12岁)。

特点:此阶段孩子的特点都是与上一个阶段相反的。

这个阶段的标志性特征是孩子具有了守恒性,在思维发展上的一个重要特征是思维具有了可逆性。

(4)形式运算阶段。

亦称命题运算阶段。

特点:在这个阶段孩子能够根据逻辑推理、归纳或者演绎的方式解决问题,能够理解符号的意义并且思维具有了可逆性、补偿性和灵活性。

二、皮亚杰认知发展的影响因素皮亚杰认为,影响儿童认知发展的因素主要有成熟、物理环境、社会环境和平衡四个因素。

成熟主要是指机体的成长,特别是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成熟。

儿童的某些行为模式的出现依赖于一定的躯体结构和神经系统的机能。

生理上的成熟为儿童的某些认知活动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但是,单靠成熟本身并不能使儿童获得认知方面的发展。

物理环境因素指个体在与物体的相互作用中所获得的经验。

这种经验不同于社会经验。

皮亚杰把这种经验分为两类:一类是物理的经验,是指个体作用于物体,获得物体的特性;另一类是逻辑-数理的经验,是指个体作用于物体,旨在理解动作间相互协调的结果。

在皮亚杰看来,知识来源于动作(动作起着组织或协调作用),而非来源于物体。

皮亚杰认为,物理环境是影响儿童发展的一个重要的必要因素,但它不起决定性作用。

社会环境包括社会生活、文化教育、语言等。

它同样也是儿童心理发展的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

皮亚杰认为,环境与教育只能促进或延缓儿童的心理发展,而不能对儿童的心理发展起决定性的作用。

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的基本内容

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的基本内容

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的基本内容让我们一起来探索一下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

这一理论对于理解儿童如何认识和理解世界具有重要意义。

皮亚杰认为,儿童的认知发展是一个不断建构的过程,他们通过与周围环境的互动来获取知识和经验,从而逐渐形成自己的认知结构。

在皮亚杰的理论中,认知发展被分为四个主要阶段。

首先是感知运动阶段(0-2 岁)。

在这个阶段,婴儿主要通过感知和动作来认识世界。

他们通过吸吮、抓握、注视等动作来探索周围的事物。

例如,当婴儿看到一个玩具,他们会伸手去抓,通过这种直接的动作体验来了解物体的存在和特性。

而且,这个阶段的孩子还没有形成客体永久性的概念,也就是说,如果一个东西从他们眼前消失,他们就会认为这个东西不存在了。

但随着发展,他们逐渐明白,即使看不到某个物体,它仍然存在。

接下来是前运算阶段(2-7 岁)。

此时,儿童开始能够使用符号来代表事物,比如用语言和图像。

但他们的思维还具有自我中心的特点,难以从别人的角度看问题。

比如说,一个孩子在玩游戏时,可能会自言自语,不太在意其他小伙伴的想法。

他们的思维也具有不可逆性,不能理解事物的反向变化。

比如,知道 3+2=5,但不知道 5-2=3。

然后是具体运算阶段(7-11 岁)。

在这个阶段,儿童的思维开始具有逻辑性,但仍需要具体的事物支持。

他们能够理解数量守恒、长度守恒等概念,也能够进行简单的逻辑推理。

比如,当看到两排数量相同但排列方式不同的棋子,他们能够明白棋子的数量并没有改变。

最后是形式运算阶段(11 岁及以上)。

青少年在这个阶段能够进行抽象思维和假设性思考。

他们可以不依赖具体的事物,仅仅通过想象和推理来解决问题。

能够理解复杂的数学和科学概念,思考未来的可能性。

皮亚杰还提出了同化和顺应这两个重要的概念。

同化是指个体把新的刺激纳入已有的认知结构中。

比如,孩子已经知道了猫的概念,当看到一只新的猫时,就把它纳入到自己已有的猫的认知中。

顺应则是指个体改变已有的认知结构来适应新的刺激。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让·皮亚杰(Jean Piaget,生于1896年8月9日,逝于1980年9月16日),瑞士人,近代最有名的儿童心理学家。

他的认知发展理论成为了这个学科的典范。

在教师考试当中是一个,以下将详细的对他的认知发展阶段论进行讲解。

皮亚杰认为人的心理(智力、思维)既不是源于先天的成熟,也不是来源于后天的经验,而是来源于主体的动作。

由于个体的身心发展具有顺序性,同样儿童的认知发展也遵循这一规律。

皮亚杰将儿童从出生到成人的认知发展分成了几个按不变顺序相继出现的时期或阶段,将婴儿至青春期的认知发展分为感知运动、前运算、具体运算和形式运算四个阶段。

感知运动阶段(0到2岁)这一阶段儿童的认知发展主要是感觉和动作的分化,儿童主要凭感知运动手段反映外界刺激,协调并适应外界环境,其智力活动处于感知运动水平。

在这一时期儿童主要通过抓咬吮吸等动作获得对外界事物的认识。

例如,给一个小婴儿玩具,他拿起玩具就往嘴里塞,去咬玩具,但是咬了两下之后,他就不咬了。

这是为什么呢,是因为婴儿通过咬这一动作获得一个信息,那就是玩具是硬的,不能吃。

这一例子就是体现了这一时期的孩子认识外界事物主要是通过动作完成。

前运算阶段(2到6、7岁)“运算”是皮亚杰从逻辑学中借用的一个术语举借助逻辑推理,将事物的一种状态转换为另一种状态,或者是指一种内化的可逆的思维方式。

如1+1等于2,也可以说2是由1和1转换而来的,处于前运算阶段的儿童不能进行这样的转换。

这一阶段儿童的主要有以下特点: 泛灵论也称万物有灵论是指孩子认为一切事物都有生命。

例如,妈妈带小朋友去公园玩,这时妈妈不小心踩到了小草,宝宝会说,妈妈别踩小草会疼,此时孩子认为小草和他一样也有生命,这就是体现了万物有灵或者泛灵论。

自我中心主义是指孩子只能站在自己的角度思考问题。

此时并不是指孩子自私,而是在此发展阶段,此年龄阶段的孩子只能从自己的角度出发思考问题。

例如,妈妈生日小明把自己最爱的变形金刚当做生日礼物送给妈妈,他认为妈妈也会喜欢。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皮亚杰(Jean Piaget)是20世纪最重要的儿童心理学家之一,也是儿童认知发展领域的奠基人之一、他通过观察和研究儿童的认知和思维过程,提出了一套关于儿童认知发展的理论,被称为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

感知运动阶段是儿童从出生到两岁左右的阶段。

在这个阶段,儿童主要通过感觉和运动来认识世界。

他们对于外界的认知主要是基于身体的感觉和运动的经验,例如抓握、吮吸和观察。

在这个阶段,儿童还没有发展出内部的思维能力,他们的认知主要是直接反应。

前运算阶段在儿童约两岁到七岁之间。

在这个阶段,儿童开始发展出内部的符号表示和想象能力。

他们能够使用简单的符号来代表物体和事件,并进行简单的思维活动。

例如,儿童可以使用玩具来表示真实的物体或场景,并进行模拟游戏。

在这个阶段,儿童的思维还是具体的、操作性的,他们缺乏逻辑和抽象的思维能力。

具体运算阶段是儿童约七岁到十一岁之间。

在这个阶段,儿童开始具有逻辑思维和操作性的能力。

他们可以进行更复杂的思维活动,例如分类、序列和比较。

儿童开始能够反思和解决问题,并且可以通过具体的操作来理解抽象的概念。

形式运算阶段是儿童十一岁之后的阶段。

在这个阶段,儿童具有了抽象思维和逻辑推理的能力。

他们开始能够从符号系统中进行推理和解决问题,并能够理解和运用数学和科学的概念。

儿童在这个阶段通过逻辑推理来处理抽象的符号和概念。

不仅如此,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还强调了儿童在学习中的积极主动性。

他认为,儿童不仅仅是通过外界的刺激来获得知识,而是通过自己的主动探索和操作来建构知识。

他提出了"建构主义"的观点,即儿童通过与环境的互动来主动建构自己的认识。

总的来说,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对于理解儿童认知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他的理论不仅为儿童教育提供了理论支持,也为教育实践提供了指导。

通过了解儿童在不同发展阶段的认知特点,教育者可以根据儿童的实际情况来设计合适的教学策略和活动,促进儿童的认知发展和学习能力的提升。

(完整版)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及其教育启示和评价

(完整版)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及其教育启示和评价

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一)认知发展观:皮亚杰认为,发展是一种在个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过程中实现的意义建构。

他用图式、同化、顺应和平衡来解释这一过程。

图式,是指儿童对环境进行适应的认知结构。

同化,是指儿童利用已有的图式把新刺激纳入到原有的认知结构中去。

顺应,是指儿童通过改变原有的图式或形成新图式的方式适应新刺激。

平衡,是指同化作用和顺应作用两种机能的平衡。

不断发展着的平衡状态,就是整个心理的发展过程。

(二)发展阶段论:皮亚杰把个体从出生到成熟的发展过程分为四个阶段。

1.感知运动阶段(0~2岁):儿童主要通过感知运动图式与外界发生相互作用,一般在9-12月,儿童获得客体永恒性。

2.前运算阶段(2~7岁):儿童进入智慧发展阶段,思维已表现出了符号性的特点,但其思维具有具体形象性、不可逆性、自我中心等特征,尚未获得守恒的概念。

存在泛灵论的思维。

3.具体运算阶段(7~11岁):,儿童具有了明显的符号性和逻辑性,能进行简单的逻辑推演,克服了思维的自我中心性,获得了守恒的概念,思维可逆。

但这一阶段儿童的思维活动仍局限于具体的事物及日常经验,缺乏抽象性。

4.形式运算阶段(1l、12~15、16岁):儿童总体的思维特点是能够提出和检验假设,能监控和内省自己的思维活动,思维具有抽象性,思维可逆和补偿。

(三)影响发展的因素a.成熟:指机体的成长,特别是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成熟b.练习和经验:指个体对物体施加动作过程中的练习和习得的经验。

c.社会性经验:社会环境中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社会文化的传递。

d.平衡化;个体在与环境相互作用过程中的自我调节。

是心理发展的决定因素。

(1)皮亚杰发展理论对教育工作的启示皮亚杰的发展理论对教育教学实践,对教育工作者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都有重要的价值。

1、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强调认知发展对学习的制约作用。

在教育教学中要依据不同儿童不同发展阶段的认知特点进行教学。

2、学习是一个主动建构的过程,知识是学习者经过同化、顺应机制而建构起来的经验体系。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
阶段性
皮亚杰认为认知发展具有阶段性,每 个阶段都有其特定的特征和发展任务 。
建构性
皮亚杰认为认知发展是儿童主动建构 知识的过程,通过与周围环境的互动 和经验积累,儿童逐渐形成和发展自 己的认知结构和思维模式。
不平衡性
个体在认知发展的不同阶段中,发展 速度和水平存在差异,有些阶段发展 较快,有些阶段发展较慢。
皮亚杰的主要贡献和成就
01
皮亚杰提出了认知发展 理论,这一理论对心理 学和教育学产生了深远 的影响。
02
他的理论强调了儿童认 知发展的阶段性和过程 ,为教育工作者提供了 重要的指导。
03
皮亚杰还对儿童智力发 展进行了深入研究,提 出了许多有价值的见解 和观点。
04
他的著作和论文被广泛 引用,成为学术界的重 要参考文献。
指导教育实践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为教育实践提 供了指导,帮助教师了解儿童的认知 发展规律,从而更好地设计和实施教 学活动。
在前操作阶段,儿童通过想象和直观 思维来探索世界,有助于培养其想象 力和创造力。
05 具体操作阶段
具体操作阶段的特点
感知运动阶段
儿童通过感觉和运动活动来了解世界,主要 通过感觉和动作来获得对世界的认知。
社会性
皮亚杰认为认知发展受到社会文化环 境的影响,个体通过与他人的互动和 交流来促进认知发展。
03 感知运动阶段
感知运动阶段的特点
01
02
03
04
无语言和抽象思维
此阶段儿童主要通过感觉和运 动来认识世界,尚不具备语言
和抽象思维能力。
重复和模仿
儿童通过重复和模仿来学习和 巩固新的知识。
物体恒存性
儿童开始认识到即使物体不在 视线范围内,它仍然存在。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学说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学说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学说1. 简介皮亚杰(Jean Piaget)是20世纪最重要的儿童心理学家之一,他提出了一种被广泛接受的儿童认知发展理论,被称为皮亚杰的认知发展学说。

这一理论对于我们理解儿童的思维和认知能力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皮亚杰通过长期观察和研究儿童行为,提出了四个阶段的认知发展过程: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和形式运算阶段。

这些阶段代表了儿童在不同年龄段内思维能力和认知水平的变化。

2. 认知发展的四个阶段2.1 感知运动阶段感知运动阶段出现在出生后两年内,是婴幼儿时期的特征性思维模式。

在这个阶段,婴幼儿通过感官和运动经验来获取信息,并逐渐形成基本的感知和运动能力。

他们开始探索周围环境,通过吸吮、触摸等方式来认识世界。

在感知运动阶段,婴幼儿的思维是以行动为中心的,他们还没有发展出内部表象(即心理图像)的能力。

例如,当一个物体被遮挡时,婴幼儿可能会认为它消失了。

这是因为他们还没有理解物体的存在是独立于自己感知的。

2.2 前运算阶段前运算阶段大约从2岁到7岁,在这个阶段,儿童开始发展出内部表象的能力,并逐渐形成符号化思维。

他们可以使用符号来代表对象或事件,并进行简单的操作。

在前运算阶段,儿童具有一些特定的思维特点,如中心思维、静态思维和不可逆思维。

中心思维指的是儿童往往只关注问题中的一个方面,忽略其他方面;静态思维指的是儿童很难理解事物的变化和转化;不可逆思维指的是儿童无法理解逆向操作。

2.3 具体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大约从7岁到11岁,在这个阶段,儿童开始具备一些具体的逻辑思维能力。

他们可以进行逆向操作,理解事物的变化和转化,并开始发展出一些基本的数学概念。

在具体运算阶段,儿童逐渐掌握了分类、序列、空间关系等概念,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加减乘除运算。

他们开始使用逻辑推理来解决问题,并具备了解决多步骤问题的能力。

2.4 形式运算阶段形式运算阶段大约从11岁到成年期,在这个阶段,儿童开始具备抽象思维能力和形式逻辑推理能力。

简述皮亚杰关于儿童认知的发展阶段。

简述皮亚杰关于儿童认知的发展阶段。

皮亚杰(Jean Piaget)是20世纪最著名的儿童心理学家之一,其理论对儿童认知的发展阶段影响深远。

皮亚杰提出了一套关于儿童认知发展的理论,认为儿童的认知能力随着芳龄的增长呈现出一系列的阶段性变化。

在他的研究中,皮亚杰将儿童的认知发展划分为四个阶段,分别是感知运动期、前操作期、具体操作期和形式操作期。

第一阶段:感知运动期在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中,感知运动期是最早的阶段,通常发生在诞辰后的前两年。

在这个阶段,儿童主要通过感觉和运动来认知世界,他们开始学会使用感官来认知事物,观察事物的形状、颜色、大小等,并且通过运动来感知事物的存在和位置。

婴儿在这个阶段逐渐建立起对世界的认知,通过摸索、感知和运动,逐渐形成对世界的基本认知模式。

第二阶段:前操作期前操作期一般发生在2岁到7岁之间。

在这个阶段,儿童开始逐渐具备语言能力,思维逐渐向内部化发展,但他们的认知能力仍然受到自我的限制,不能从别人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只能从自我出发。

孩子在这个阶段会出现“偏向中心”的认知倾向,即只关注事物的某忽略了整体。

第三阶段:具体操作期具体操作期一般发生在7岁到11岁之间。

在这个阶段,儿童开始具备了逻辑思维能力,能够进行简单的推理和判断。

他们开始学会进行分类、排列、组合等思维活动,能够逐渐理解抽象概念,并且能够进行简单的数学运算。

具体操作期是儿童认知发展的重要阶段,孩子在这个时期开始能够理解逻辑概念,开始具备了一定的认知抽象能力。

第四阶段:形式操作期形式操作期一般发生在11岁到成年之间。

在这个阶段,儿童的思维能力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能够进行更为抽象的思维活动,能够进行更为复杂的逻辑推理和问题解决。

儿童在这个阶段开始具备了较强的抽象思维能力,能够进行更为复杂的数学运算和逻辑推理,开始具备了自我批判和自我反省的能力。

形式操作期是儿童认知发展的最后阶段,也是儿童进入思维成熟的标志。

皮亚杰提出的儿童认知发展的四个阶段,即感知运动期、前操作期、具体操作期和形式操作期,对我们深入了解儿童的认知发展过程和规律,对于教育教学和家庭教育都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
所谓形式运算,就是使形式从内容中解脱出来。
本阶段儿童的思维是以命题形式进行 的,并能发现命题之间的关系;进入形 式运算阶段的儿童能够根据逻辑推理、 归纳或演绎的方式来解决问题;能理解 符号的意义、隐喻和直喻,能做一定的 概括,其思维发展水平已接近成人的水 平。
三 、影响认知发展的因素
成 熟 练 习 与 经 验
客体永恒性是以后认知活动的基础
客 体 永 恒 性
即当某一客体从儿童视野中消失时,儿童知 道该客体并非不存在了。 大约9—12月的儿童获得客体永恒性,而在此 之前,儿童往往认为不在眼前的事物就不存在 了并且不再去寻找
客体永恒性是以后认知活动的基础
目标定向行为
早期婴儿把一切食物的运动 都看成是自己的动作或欲望的 延伸,即自己的动作是一切事 物运动的唯一原因,后来他逐 渐对动作和动作的结果进行区 分,从未运用一系列协调的动 作实现某一目的。
社 会 性 经 验

衡 化
成熟
指机体的成长,特别 是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 成熟,为儿童形成新的行为 模式和思维方式提供了生理 基础。
经 验
物 理 经 验
数 理 逻 辑 经 验
社 会 性 经 验
指社会环境中人与人 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社 会文化的传递,主要 表现为人们彼此间观 念的交流。
社会环境因素涉及教育、学习和语言等方面,他们 在社会约定知识的建构过程起到重要作用
引导
调整已有的图 式和认知结构 新的平衡
吸收
新的知识经验
四、评价
认知发展理论的观点
皮亚杰

人类个体的心理起源和发展 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验证工 作,做出了开创性 的贡献
1、皮亚杰通过一些经典的概念,描述了儿童认知发展的整个 过程,揭示了个体心理发展的某些规律,也证实了儿童心智发 展的主动性和内发性。 2、皮亚杰关于认知发展阶段的划分不是按照个体实际年龄, 而是按照其认知发展差异,因此在教学应用中具有普遍意义。

简述皮亚杰的儿童认知发展的阶段论

简述皮亚杰的儿童认知发展的阶段论

皮亚杰(Jean Piaget)是二十世纪著名的瑞士心理学家,他提出了儿童认知发展的阶段论,对理解儿童认知发展的过程和特点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皮亚杰的儿童认知发展的阶段论主要包括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和形式运算阶段四个阶段。

本文旨在通过对皮亚杰的儿童认知发展阶段论进行简要阐述,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儿童认知发展的阶段性特征。

一、感知运动阶段皮亚杰认为,感知运动阶段是指出生到约2岁的婴幼儿时期。

在这个阶段,婴幼儿主要通过感觉和运动活动来认识世界,表现出以感觉和动作为中心的认知特征。

婴幼儿的行为主要是由周围环境的刺激所引发的,他们对周围环境的认识主要停留在感觉印象和运动活动的水平上。

婴幼儿的思维也是非逻辑的,缺乏反思和记忆的能力,对物体的关系和数量的概念都不够清晰明了。

二、前运算阶段前运算阶段是指儿童的认知发展从2岁到7岁的阶段。

在这个阶段,儿童开始具备一定的记忆能力和语言能力,能够使用符号和象征性思维来认识和处理周围的事物。

儿童可以通过模仿、记忆和语言的使用来解决问题,但他们的思维仍然是缺乏逻辑推理和反思的,对事物的认识还停留在表面现象上,缺乏抽象和内在关系的思考。

儿童在这个阶段也容易受到成见和偏见的影响,对于新事物的认识存在局限性和片面性。

三、具体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是指儿童的认知发展从7岁到11岁左右的阶段。

在这个阶段,儿童开始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能够根据客观事实进行思考和判断,开始具备了对抽象和内在关系的认识能力。

儿童在这个阶段具有一定的逆向思维能力,能够进行逻辑推理,理解数量的加减乘除等运算过程,能够理解分类和排序的原则。

但是这种逻辑思维能力仍然是片面和具体的,儿童的思维能力还不够成熟,对于复杂和抽象的问题还存在难以理解和处理的困难。

四、形式运算阶段形式运算阶段是指儿童的认知发展从11岁左右到成年的阶段。

在这个阶段,儿童开始具备了较为成熟的逻辑思维能力,能够通过抽象和符号性思维来进行思考和判断。

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

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
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
图式的概念
最初的图式来自无条件反射,在此基础上,随着 儿童的成熟,儿童对客体的动作不断演变出新的 认知结构
认知结构随着年龄的变化而变化,在不同年龄阶 段有着不同的认知结构,体现出了认知发展的阶 段性。从一个阶段过渡到另一个阶段,需要对个 体构建和解释世界的方式进行根本性的改组和重 建。认知结构的变化按一定次序进行,不能改变。
智慧行为依赖于同化与顺应这两种机能从最初不稳定的平衡过渡到逐渐稳定的平衡皮亚杰1980年平衡状态不是绝对静止的一种较低水平的平衡状态通过共同与环境相互作用就会过渡到一种较高水平的平衡状态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
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
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
皮亚杰其人(Jean Piaget, 1896~1980)
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
认知发展的过程之平衡
平衡(equilibration)指个体通过自我调节 机制使认知发展从一个平衡状态向另外一 个较高平衡状态过渡的过程。
就一般而言,个体每当遇到新的刺激,总 是试图用原有图式去同化,若获得成功, 便得到暂时的平衡。如果用原有图式无法 同化环境刺激,个体便会作出顺应即调节 原有图式或重建新图式,直至达到认识上 的新的平衡
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
物理环境的作用
鉴于个体与环境的交互作用是认识的来源,因此, 个体必须对物体作出动作。个体在这种动作练习 中得到的经验,不同与在社会环境中得到的社会 经验。皮亚杰把这种经验分成两类:一类是物理 的经验,是指个体作用与物体,获得物体的特性; 另一类是逻辑-数理的经验,是指个体理解动作与 动作之间相互协调的结果。在皮亚杰看来,知识 来源于动作(动作起着组织或协调作用),而非 来源于物体
具体运算阶段(7~11岁):
借助具体事物,能作出一定程度的推理, 但只限于眼见的具体情境或熟悉之经验

皮亚杰认知发展的四个阶段的特点

皮亚杰认知发展的四个阶段的特点

皮亚杰认知发展的四个阶段的特点
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认为,儿童的认知能力从出生时开始逐渐发展,经过四个阶段。

以下是每个阶段的特点:
1. 感知运动期(出生-2岁):婴儿通过感觉和运动来认识世界。

在这个阶段,婴儿的认知能力主要通过触摸、咀嚼、吮吸等身体活动来获得。

婴儿开始发现自己和环境之间的关系,学习控制自己的身体动作。

2. 前运算期(2岁-7岁):儿童开始发展符号性思维,可以使用语言和符号来代替物体。

在这个阶段,儿童开始理解简单的数学概念和逻辑关系。

他们开始能够进行简单的推理和解决问题。

3. 具体运算期(7岁-12岁):儿童的思维变得更加深入,能够处理抽象的概念。

在这个阶段,他们能够理解更复杂的数学概念和逻辑关系。

儿童开始能够使用逻辑推理来解决问题,并开始对自己的思考进行自我评价。

4. 形式运算期(12岁以上):青少年通过逻辑思考和抽象推理来解决问题。

在这个阶段,他们能够处理复杂的数学和科学概念,并开始发展自己的哲学和思想。

他们开始能够处理和理解复杂的抽象概念和思想。

这个阶段的青少年能够进行系统化的思考和研究。

- 1 -。

皮亚杰认知发展观

皮亚杰认知发展观

发展成就
1、思维可逆性:去集中化 2、获得物体守恒的概念 3、 发展成就 思维发展接近成人水平
皮亚杰认知发展观
3、影响发展的因素: 成熟:指个体生理和心理上的成熟,包括身体器官、结构、机能以及智能、 情绪和社会性的成熟。 练习和经验:指个体对物体施加动作过程中的练习和习得的经验的作用。如 体积、颜色 社会性经验:指社会环境中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社会文化的传递。社会 环境因素被主体同化才能发挥作用,社会环境因素主要涉及教育、学习、语 言 平衡化:个体在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的自我调节。个体的认知图式不能 同化新的知识经验时,心理产生不平衡状态。
皮亚杰认知发展观
2、认知发展阶段理论:个体从出生到成熟的发展历 程中,认知结构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不断重构,表 现出具有不同质的不同阶段。 感知运动阶段 前运算阶段 具体运算阶段 形式运算阶段
皮亚杰认知发展观
感知运动阶段
特征
认知活动主要通过探索感 知觉与运动之间的关系, 语言和表象尚未产生。 特征 1、具体形象性 2、思维不可逆性 3、尚未获得物体守恒的概 念,去中心化有困难 4、自我中心主义:集体的 独白 5、泛灵论
皮亚杰认知发展观
1、建构主义发展观:关于认知发展的问题,皮亚杰认为,发 比如说,我们对鸟形成的认知 展是一种建构的过程,是个体在与环境不断的相互作用中实 结构。 鸟:有羽毛、会飞、有喙; 现的。适应和建构是认知发展的两种机能,一方面,由于环 麻雀:有羽毛、会飞、有喙; (同 境的影响,生物有机体的行为会不断的产生适应性的变化;另 化) 外一个方面,这种适应性的变化是一种内部结构积极的建构 鸵鸟:有羽毛、不会飞;(顺应) 过程。 因此,他认为每一个认知结构都是心理发生的结果,而心 理发生就是从一个较低级的结构过渡到一个不怎么初级(或较 复杂)的结构。 皮亚杰此时说的适应机能包括同化和顺应两个过程。 同化就是个体面对一个新的刺激情景时,主体能够利用已 有的图式或认知结构把刺激整合到自己的认知结构中。 顺应则是个体面对一个新的刺激情景时,当有机体不能利 用原有图式接受和解释它时,其认知结构由于刺激的影响而 发生改变。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
物体定位性认知
婴儿能够记住物体的位置,并能够 在一段时间后重新找到它,这表明 他们已经形成了客体永久性的概念。
03
前运算阶段(2-7岁)
思维特点与局限性
01
02
03
直观性思维
儿童主要依赖直观感知和 表象进行思维,而非逻辑 推理。
思维不可逆
儿童在此阶段往往只能进 行正向思考,难以进行逆 向思维。
守恒概念缺失
增强儿童自信心
通过肯定和鼓励,帮助儿童建 立积极的自我认知和自信心。
促进社会适应能力
引导儿童学会与他人合作、沟 通和解决冲突,培养其良好的
社会适应能力。
THANKS
感谢观看
06
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在教育实践中的 应用
针对不同年龄段学生采取相应教学方法
感知运动阶段(0-2岁)
前运算阶段(2-7岁)
通过提供丰富的感官刺激和物理环境,促 进儿童感知和动作能力的发展。
运用具体、形象化的教学方法,如故事、 游戏等,帮助儿童理解抽象概念。
具体运算阶段(7-11岁)
形式运算阶段(11岁以上)
守恒观念
儿童开始理解某些物理量的守恒 性,如物质守恒、重量守恒和容 积守恒等。
分类、排序和序列化能力提高
分类能力
儿童能够根据物体的属性或特征进行分类,如颜色、形状、大小 等。
排序能力
儿童能够按照一定规则对物体进行排序,如从大到小、从高到低 等。
序列化能力
儿童能够理解并操作序列化过程,如数列、时间顺序等。
儿童难以理解物质的守恒 性,例如物质的数量、质 量等属性在形态变化时保 持不变。
符号功能出现与语言运用
符号功能出现
儿童开始能够使用符号 (如语言、图像等)来代 表实物或抽象概念。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

具体运算和形式运算
• 具体运算:在心理上操纵客体和事件 (命题内思维:能够产生、理解和验证 具体的、单一的命题 ) • 形式运算:操纵假设情境中的命题与观 念(命题间思维:能够推论两个或更多 命题之间的逻辑关系 )
发展阶段观点总结
• • • • 感知动作阶段是智慧的萌芽 前运算阶段出现表象和直觉思维 具体运算阶段出现初步的逻辑思维 形式运算阶段出现抽象的逻辑思维
泛灵论
儿童认为运动的、但本身无生命的物 体是具有生命的,有动机和意愿。
原因 不能很好地区分心理的、物理的现 象
自我中心言语
受自我中心思维影响,儿童往往从自己的观 点出发来说话。
分为三个阶段(或三种表现形式):
重复:感受说话的愉悦。
独白:帮助自己进行思维,伴随或强化儿童 的思维、动作。 集体独白:一个孩子的说话似乎刺激了另一 个孩子的言语,但事实上他们都是各说各的,互 不相干。
群集结构
• 群集结构实际上是一种分类系统。皮亚 杰认为任何运算都不是孤立的,它只是 群集运算中的一个部分。
群集结构
• 1、序列关系:根据某种可定量的维度 排列客体。 • 2、平行关系:认识事物的关系而非绝 对的特征。 • 3、类包含:同时思考整体与部分(认 识到范畴之间存在层级关系 )。
具体运算阶段:总结
具体运算阶段
• 获得了守恒性 • 群集结构的形成
运算
• • • • 观念上的一系列操作 守恒性 可逆性 系统性
守恒
• 指物体的形式(主要是外部特征)起了 变化,但个体认识到物体的量(或内部 性质)并未改变。
数目守恒(6~7岁)
基本原理:空间距离改变,数目保持不变
向儿童呈现(Ⅰ)
向儿童呈现(Ⅱ)
A

论述皮亚杰关于儿童认知发展的四个阶段

论述皮亚杰关于儿童认知发展的四个阶段

论述皮亚杰关于儿童认知发展的四个阶段皮亚杰关于儿童认知发展的理论可真是个精彩的探险之旅。

想象一下,从婴儿到青少年,孩子们的思维方式是如何一步步演变的。

皮亚杰把这个过程分成了四个阶段,真的是很有意思的。

他的想法就像是孩子们的成长路线图,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的挑战和乐趣。

首先是感知运动阶段,这个阶段大约是从出生到两岁。

哇,这可是个充满新奇的阶段,孩子们就像小侦探一样,探索着周围的世界。

他们通过感官来了解一切,抓、咬、碰,简直像个小火车似的,飞快地体验这个世界。

小宝宝们不知道物体是独立存在的,可能把玩具藏在被子下,觉得玩具消失了,其实它们还在。

这种阶段的孩子,看到妈妈的脸就像看到宝藏一样开心,呀,真是让人忍不住想笑。

接着是前运算阶段,时间大约在两到七岁之间。

这时候,孩子们的想象力简直是天马行空,可能一根棍子就能变成剑,或者把一块石头当成了最贵重的宝物。

小朋友们开始用语言和符号来表达自己的想法,但他们的思维还是比较自我中心,像是把世界的中心都放在自己身上。

想象一下,一个小家伙正在自豪地讲述自己的故事,觉得别人都得听他的,嘿,真是个小小的自我明星呢!然后就进入了具体运算阶段,差不多是七到十一岁。

这时孩子们的思维开始变得更加逻辑,能理解因果关系,开始解决问题。

你知道吗,他们能够理解一些基本的数学概念,甚至学会了分类和排序。

哇,这可是让人欣慰的一步,孩子们终于能用逻辑去分析问题了。

不过,他们的思维还是依赖于具体的东西,抽象的概念对他们来说就像外星人一样陌生,嘿,这个阶段的孩子还是有点傻乎乎的。

进入了形式运算阶段,年龄大概在十一岁以上。

这时候,孩子们的思维像是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开始能理解抽象概念,思考未来。

像是他们能够进行假设性思考,甚至开始探讨哲学问题。

想象一下,一个孩子在思考“生命的意义”或“宇宙的本质”,这听起来是不是太酷了?他们开始能进行逻辑推理,解决复杂的问题,真是成长的惊喜啊。

皮亚杰的理论就像是一把钥匙,打开了我们理解儿童认知发展的宝库。

简述皮亚杰的儿童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简述皮亚杰的儿童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理论是瑞士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在其发生认识论、运算逻辑和儿童心理学体系中提出的关于儿童认知发展可以分为四个阶段的理论。

阶段:这四个前后相继而又有质的差异的阶段(1)感知运动阶段(出生-2岁)。

相当于婴儿期。

这是语言和表象产生前的阶段。

本阶段主要特点是:儿童只是依靠感知动作适应外部世界,构筑动作格式。

本阶段儿童在认知上的主要成就是:主体和客体分化和因果联系的形成。

(2)前运算阶段(2-7岁)。

较之前一阶段其质的飞跃表现在:由于信号功能或象征功能的出现,这一阶段的儿童开始从具体动作中摆脱出来,可以凭借象征性格式而在头脑里进行表象性思维。

这一阶段还可再分为前概念或象征思维阶段(2-4岁)与直觉思维阶段(4-7岁)这样两个小阶段。

(3)具体运算阶段(7、8-11、12岁)。

这一阶段的儿童认知和思想有两个特点,一是思维开始具有较大的变易性,出现了可逆性(“运算”概念在皮亚杰理论中本身就意味着一种可逆的动作),能解决守恒问题,能凭借具体事物或形象进行分类和理解逻辑关系;另一是能对具体事物进行群集运算,包括组合性、逆向性、结合性、同一性、重复性或多余性等运算。

但由于这一阶段的运算仍脱离不了具体事物或形象的支持,所以,其运算还是零散的、孤立的,难以组成完整的系统。

(4)形式运算阶段。

亦称命题运算阶段。

本阶段的最大特点在于:儿童思维已能摆脱具体事物的束缚,不受具体事物的内容的局限,能把形式与内容分开,进行抽象的逻辑思维,即能运用符号进行命题演算,能根据假设进行逻辑推理。

在这一阶段里,尽管儿童少年并未意识到某些形式运算结构的存在,但能运用这些结构去解决实际问题。

皮亚杰的这一理论第一次详尽阐述了儿童思维发展的基本阶段,为后人进一步对儿童思维发展过程及规律的研究作出了重要贡献。

随着时间的推移和人们对有关问题研究的深入,心理学家也提出了这一理论的某些不足之处。

皮亚杰认知学说

皮亚杰认知学说

皮亚杰认知学说1. 简介皮亚杰认知学说(Jean Piaget’s cognitive theory)是瑞士心理学家让·皮亚杰(Jean Piaget)在20世纪提出的一种关于儿童认知发展的理论。

他通过观察和研究儿童的行为,提出了一套关于儿童认知发展的阶段性理论,并对儿童的思维和知识发展进行了深入探究。

2. 认知发展阶段皮亚杰的认知学说将儿童的认知发展划分为四个主要阶段:感觉运动期、前操作期、具体操作期和形式操作期。

2.1 感觉运动期感觉运动期是指出生后到2岁左右,这个阶段的婴幼儿主要通过感官和运动来获取信息和理解世界。

他们还没有形成具体的概念,只能通过直接经验来认识事物。

在这个阶段,婴幼儿开始建立起自己与外界环境之间的联系,并逐渐掌握基本的运动技能。

2.2 前操作期前操作期发生在2岁到7岁之间,儿童开始使用符号代表对象和事件,并逐渐形成语言能力。

他们能够进行简单的逻辑思维,但还不具备逆向思维的能力。

在这个阶段,儿童主要通过观察、模仿和操作来探索世界,并建立起对事物的基本概念。

2.3 具体操作期具体操作期发生在7岁到11岁之间,儿童开始具备逆向思维的能力,并能够进行具体的操作思维。

他们能够进行简单的推理和解决问题,并开始形成抽象思维的基础。

在这个阶段,儿童开始能够理解数量、空间、时间等概念,并运用它们来解决实际问题。

2.4 形式操作期形式操作期发生在11岁以后,儿童开始具备抽象思维和逻辑推理的能力。

他们能够进行更加复杂和抽象的思考,不再局限于具体情境中。

在这个阶段,儿童开始形成自己独立的思考方式,并开始对抽象概念进行探索。

3. 认知发展过程皮亚杰的认知学说认为,儿童的认知发展是通过适应过程来实现的。

适应过程包括两个方面:同化和顺应。

3.1 同化同化是指儿童将新的信息和经验纳入已有的认知框架中。

当儿童遇到新的事物或情境时,他们会试图用已有的概念和知识来理解和解释。

通过同化,儿童能够将新的经验与已有的知识联系起来,并加深对世界的理解。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

认知发展理论(Cognitive-developmental theory或Theory of Cognitive Development)是著名发展心理学让·皮亚杰所提出,被公认为20世纪发展心理学上最权威的理论。

所谓认知发展是指个体自出生后在适应环境的活动中,对事务的认知及面对问题情境时的思维方式与能力表现,随年龄增长而改变的历程。

皮亚杰的研究方法不采用当时流行的等实验组及多人资料统计的方式,而采用对于个别儿童(他自己的女儿)在自然的情境下连续、细密的观察纪录他们对事物处理的智能反应,属于质的研究。

而他这种研究方式,广为现时儿童心理学家所采用。

儿童心理发展是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的结果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摆脱了遗传和环境的争论和纠葛,旗帜鲜明地提出内因和外因相互作用的发展观,即心理发展是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的结果。

主客体相互作用主要表现如下:第一,在心理发展中,主体和客体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关系,即两者相互依存,缺一不可。

第二,主体和客体相互转化的互动关系。

先天遗传因素具有可控性和可变性,在环境的作用下,可以改变遗传特性第三,主体和客体的相互作用受个体主观能动性的调节。

心理发展过程是主体自我选择、自我调节的主动建构过程。

认知发展本质的适应理论和主动建构学说皮亚杰认为智力的本质是适应,“智慧就是适应”,“是一种最高级形式的适应”。

他用四个基本概念阐述他的适应理论和建构学说,即图式、同化、顺应和平衡。

1.图式图式即认知结构。

“结构”不是指物质结构,是指心理组织,是动态的机能组织。

图式具有对客体信息进行整理、归类、改造和创造的功能,以使主体有效地适应环境。

认知结构的建构是通过同化和顺应两种方式进行的。

2.同化是主体将环境中的信息纳入并整合到已有的认知结构的过程。

同化过程是主体过滤、改造外界刺激的过程,通过同化,加强并丰富原有的认知结构。

同化使图式得到量的变化。

3.顺应是当主体的图式不能适应客体的要求时,就要改变原有图式,或创造新的图式,以适应环境需要的过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什么是认知? 广义:指人的认识活动,包括注意、知觉、
记忆、解释、分类、评价、原则推理、规则 演绎,想象各种可能性,产生策略和幻想等。 (即人认识外界事物的过程) 狭义:就是思维记忆。
2
研究轨迹
皮亚杰从建立发生认识论--关于科学知识 发生发展的科学--的目标出发,将认识论 的传统问题移植到儿童心理学中来,着手通 过实验加以解决。
儿童出生后以先天的无条件反射适应外 界环境,并且通过反射练习使先天的反射结 构更加巩固(如使吮吸奶头的动作变得更有 把握),还扩展了原先的反射(如从本能的 吸吮扩展到吸吮拇指、玩具,在东西未接触 到嘴时就作吸吮动作等)。这一阶段称为反 射练习期。
15
第二分阶段(1~4月):最初循环反应
在先天反射的基础上,儿童通过整合作 用,把个别的动作连接起来,形成了一些新 的习惯,如寻找声源,用眼睛追随运动的物 体。 循环反应:指婴儿发现一个偶然的反应是有 趣的,于是就重复这个反应,渐渐形成了一 种习惯,例如吮吸手指,还有目光随物体移 动、呀呀学语的动作等等。
9
3、发展的因素
(1)成熟:神经系统的成熟。 (2)物理环境(物理经验):指个体对物体
作出动作中的练习和习得经验。 (3)社会环境(社会经验) (4)平衡——决定因素
指不断成熟的内部组织和外部环境的相互作 用。
10
4、发展结构
(1)图式:动作的结构或组织 (2)同化:主体将环境刺激信息纳入并整合到已
有的图式中,以加强和丰富原有的认知结构; (3)顺应:主体已建立的认知结构不能同化外界
的刺激,就要按新刺激的要求改变原有认知结 构或创造新的认知结构,以适应环境的需要。 (4)平衡:同化作用和顺应作用两种机能的平衡。
11
皮亚杰认知发展观点的例证
开始
皮亚杰的概念
定义
平衡
个人图式和经验之间的和谐
同化 顺应
第四节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说
一、个人简介(1896-1980): 瑞士著名的儿童心理学家和发生认识论专家。因创建发生
认识论、提出智慧的本质、提出儿童心理发展的本质及具体阶段 而享誉世界。他在认识论、儿童心理学、心理逻辑学、心理语言 学、学习心理学及教育实践等领域都作出了突出贡献。
1
二、皮亚杰的认知发展说
7
同化和顺应的关系
同化和顺应之间既是相互对立的,又是彼此联系的,具体 分析如下:
(1)二者之间的对立 ①同化是个体在反映和作用于环境(即与环境相互作用)
过程中,使客体(外界事物)纳入已有认知结构或行为模 式中的过程。它只是数量上的变化,不能引起图式的改变 或创新。 ②顺应是指个体在其原有认知结构或行为模式已不能使新 的经验同化时,便调整原有认知结构或行为模式,以适应 环境变化的过程。它是质量上的变化,促进创立新图式或 调整原有图式。
5
同化和顺应
同化:把环境因素纳入机体已有的图式或结 构中。
顺应:改变主体动作以适应客观变化。
6
《鱼牛》的故事:
在一个小池塘里住着鱼和青蛙,他们是一对好朋友。他们听说外面 的世界好精彩,都想出去看看。鱼由于自己不能离开水而生活,只好让 青蛙一个人走了。这天,青蛙回来了,鱼迫不急待地向他询问外面的情 况。青蛙告诉鱼,外面有很多新奇有趣的东西。“比如说牛吧,”青蛙 说:“这真是一种奇怪的动物,它的身体很大,头上长着两个犄角,吃 青草为生,身上有着黑白相间的斑点,长着四只粗壮的腿,还有大大的 肚子”。鱼惊叫道:“哇,好怪哟!”,同时脑海里即刻勾画出她心目 中的“牛”的形象:一个大大的鱼身子,头上长着两个犄角,嘴里吃着 青草,…… 鱼脑中的牛形象是鱼根据从青蛙那里得到的关于牛的部分信 息,从本体出发,将新信息与自己头脑中已有的知识相结合,理解的牛 的形象。这就是同化的过程,假如有一天,鱼自己看到了牛,那么牛的 真实形象与鱼脑中的牛的形象是不一样,是无法同化的,鱼将会重新构 建一个正确的牛的形象。这就是顺应的过程。
根据已有图式解释新的刺激从而 适应新刺激
改变已有图式更好地理解新刺激
例子 只见过鸟的婴儿会认为 所有会飞的东西都是鸟 儿童把天空中的飞机也叫做小鸟
当婴幼儿意识到这种新鸟既没有 羽毛也不能拍打翅膀时,内心就 会体验到冲突或不平衡。于是给 它取个新名字(或者问这是什 么?),至少在当时他能成功地
通1、基本观点 (1)儿童心理发展过程是连续的,但在各种因素的相互作用下,
儿童图式会发展改变,形成不同的心理结构,形成心理发展的不 同阶段。 (2)心理发展的各个阶段都有独特的年龄特征,但由于各种因素 的影响,各个阶段的出现可以提前或推迟,但阶段的先后次序不 变。 (3)各个阶段的出现从低到高有一定的次序,不能逾越和互换。 (4)前一阶段构成后一阶段的基础,但前后两个阶段相比,有着 质的差异。 (5)在心理发展中,两个阶段不能截然分开,而是有一定交叉的。 (6)儿童心理发展的一个新水平是各种发展因素由没有系统的联 系逐步组成的整体。
3
(一)儿童心理学观
1、发展观:
皮亚杰认为发展是内外因相互作用的结 果。既强调内因外因的相互作用,又强调在 这种相互作用中儿童心理不断产生量和质的 变化。
4
2、发展的实质和原因
(1)儿童的心理起源于主体对客体的动作。即主 体通过动作对客体环境的适应;
(2)适应的本质:机体与环境的平衡; (3)实现适应的形式:同化、顺应
8
(2)二者之间的联系 同化和顺应是适应的两种形式。当已有的图式不能解 决面临的问题情境时,就产生了皮亚杰所说的不平衡 状态。个体很自然地会试图通过各种方式来调整这种 不平衡。皮亚杰认为心理发展的过程,个体也正是在 平衡与不平衡的交替中不断建构和完善其认知结构, 实现认知发展的。就是个体通过同化和顺应日益复杂 的环境而达到平衡。
13
2、发展阶段的划分和各阶段的特点
感知运动阶段(0-2岁) 儿童依靠感知动作适应外部世界,构筑动 作格式,开始认识客体永久性,末期出现 智慧结构。开始区分自己和物体,逐渐的 了解动作与效果之间的关系,获得初步的 时空观念。
客体永久性:当知觉对象从视野中消失时, 儿童仍能知道它的存在
14
第一分阶段(出生~1个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