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 80年代小说阅读篇目
八十年代文学佳作

1978全国优秀短篇小说获奖作品《班主任》刘心武《人民文学》1977年第11期《神圣的使命》王亚平《人民文学》1978年第9期《窗口》莫伸《人民文学》1978年第1期《我们的军长》邓友梅《上海文艺》1978年第7期《湘江一夜》周立波《人民文学》1978年第7期《足迹》王愿坚《人民文学》1977年第7期《顶凌下种》成一《汾水》1978年第1期《愿你听到这支歌》李陀《人民文学》1978年第12期《弦上的梦》宗璞《人民文学》1978年第12期《伤痕》卢新华《文汇报》1978年8月11期《从森林里来的孩子》张洁《北京文艺》1978年第7期《骑手为什么歌唱母亲》张承志《人民文学》1978年第10期《辣椒》张有德《人民文学》1978年第4期《取经》贾大山《河北文艺》1977年第4期《满月儿》贾平凹《上海文艺》1978年第3期《最宝贵的》王蒙《作品》1978年第7期《献身》陆文夫《人民文学》1978年第4期《墓场与鲜花》萧平《上海文艺》1978年第11期《眼镜》刘富道《人民文学》1978年第2期《姻缘》孔捷生《作品》1978年第8期《抱玉岩》祝兴义《安徽文艺》1978年第7期《“不称心”的姐夫》关庚寅《鸭绿江》1978年第7期《看守日记》齐平《解放军文艺》1978年第12期《芙瑞达》于土《广东文艺》1978年第1期《珊瑚岛上的死光》童恩正《人民文学》1978年第8期1979全国优秀短篇小说获奖作品《乔厂长上任记》蒋子龙《人民文学》1979年第7期《小镇上的将军》陈世旭《十月》1979年第3期《剪辑错了的故事》茹志鹃《人民文学》1979年第2期《内奸》方之《北京文艺》1979年第3期《李顺大造屋》高晓声《雨花》1979年第7期《彩云归》李栋、王云高《人民文学》1979年第5期《我们家的炊事员》母国政《北京文艺》1979年第6期《阿扎与哈利》樊天胜《人民文学》1979年第4期《记忆》张弦《人民文学》1979年第3期《悠悠寸草心》王蒙《上海文学》1979年第9期《谁生活得更美好》张洁《工人日报》1979年7月15期《战士通过雷区》张天民《人民文学》1979年第7期《信任》陈忠实《陕西日报》1979年6月3期《蓝蓝的木兰溪》叶蔚林《人民文学》1979年第6期《话说陶然亭》邓友梅《北京文艺》1979年第2期《因为有了她》孔捷生《人民文学》1979年第10期《我爱每一片绿叶》刘心武《人民文学》1979年第6期《我应该怎么办?》陈国凯《作品》1979年第2期《重逢》金河《上海文学》1979年第4期《罗浮山血泪祭》中杰英《十月》1979年第2期《办婚事的年轻人》包川《人民文学》1979年第7期《空谷兰》张长《解放军文艺》1979年第12期《雕花烟斗》冯骥才《当代》1979年第2期《独特的旋律》周嘉俊《上海文学》1979年第2期《努尔曼老汉和猎狗巴力斯》艾克拜尔·拉吉提《新疆文艺》1979年第3期01980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获奖作品《西线轶事》徐怀中《人民文学》1980年第l期《乡场上》何士光《人民文学》1980年第8期《月食》李国文《人民文学》1980年第3期《三千万》柯云路《人民文学》1980年第11期《笨人王老大》锦云、王毅《北京文艺》1980年第7期《一个工厂秘书的日记》蒋子龙《新港》1980年第5期《陈奂生上城》高晓声《人民文学》1980年第2期《灵与肉》张贤亮《朔方》1980年第9期《夏》张抗抗《人民文学》1980年第5期《南湖月》刘富道《人民文学》1980年第7期《天山深处的“大兵”》李斌奎《解放军文艺》1980年第9期《你是共产党员吗?》张林《当代》1980年第3期《空巢》冰心《北方文学》1980年第3期《春之声》王蒙《人民文学》1980年第5期《结婚现场会》马烽《人民文学》1980年第1期《丹凤眼》陈建功《北京文艺》1980年第8期《红线记》罗旋《人民文学》1980年第8期《小贩世家》陆文夫《雨花》1980年第1期《西望茅草地》韩少功《人民文学》1980年第10期《被爱情遗忘的角落》张弦《上海文学》1980年第1期《活佛的故事》玛拉沁夫《人民文学》1980年7月12日《镢柄韩宝山》张石山《汾水》1980年第8期《心香》叶文玲《当代》1980年第2期《勿忘草》周克芹《四川文学》1980年第4期《最后一个军礼》方南江、李荃《解放军文艺》1980年第11期《手杖》京夫《延河》1980年第1期《彩色的夜》王群生《红岩》1982年第2期《美与丑》益希卓玛《人民文学》1980年第6期《海风轻轻吹》吕雷《作品》1980年第12期《卖蟹》王润滋《山东文学》1980年第10期1981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获奖名单《内当家》王润滋《人民文学》1981年第3期《卖驴》赵本夫《钟山》1981年第2期《一个猎人的恳求》乌热尔图《民族文学》1981年第5期《飘逝的花头巾》陈建功《北京文学》1981年第6期《女炊事班长》简嘉《青春》1981年第8期《路障》达理《海燕》1981年第10期《黑箭》刘厚明《人民文学》1981年第5期《普通老百姓》迟松年《鸭绿江》1981年第2期《山月不知心里事》周克芹《四川文学》1981年第8期《少年chen女》舒群《人民文学》1981年第4期《大淖记事》汪曾祺《北京文学》1981年第7期《头像》林斤澜《北京文学》1981年第7期《蛾眉》刘绍棠《长春》1981年第1期《黑娃照相》张一弓《上海文学》1981年第7期《爬满青藤的木屋》古华《十月》1981年第2期《飞过蓝天》韩少功《中国青年》1981年第13期《本次列车终点》王安亿《上海文学》1981年第10期《金鹿儿》航鹰《新港》1981年第4期《拜年》鲁南《山东文学》1981年第8期《最后一篓春荼》王振武《芳草》1981年第3期1982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获奖名单《拜年》蒋子龙《人民文学》1982年第3期《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梁晓声《北方文学》1982年第8期《八百米深处》孙少山《北方文学》1982年第2期《明姑娘》航鹰《青年文学》1982年第1期《哦,香雪》铁凝《青年文学》1982年第5期《不仅仅是留恋》金河《人民文学》1982年第11期《种包谷的老人》何士光《人民文学》1982年第6期《敬礼!妈妈》宋学武《海燕》1982年第9期《女大学生宿舍》喻杉《芳草》1982年第2期《三角梅》王中才《解放军文艺》1982年第6期《赔你一只金凤凰》李叔德《长江文艺》1982年第1期《火红的云霞》吕雷《人民文学》1982年第1期《七岔犄角的公鹿》乌热尔图《民族文学》1982年第5期《第九个售货亭》姜天民《青春》1982年第8期《漆黑的羽毛》石言《雨花》1982年第9期《芨芨草》鲍昌《新港》1982年第8期《声音》张炜《山东文学》1982年第5期《母亲与遗像》海波《人民文学》1982年第4期《老霜的苦闷》矫健《文汇月刊》1982年第1期《远处的伐木声》蔡测海《民族文学》1982年第10期1983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获奖名单《围墙》陆文夫《人民文学》1983年第2期《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史铁生《青年文学》1983年第1期《抢劫即将发生……》楚良《星火》1983年第8期《阵痛》邓刚《鸭绿江》1983年第4期《秋雪湖之恋》石言《人民文学》1983年第10期《兵车行》唐栋《人民文学》1983年第5期《琥珀色的簧火》乌热尔图《民族文学》1983年第10期《那山那人那狗》彭见明《萌芽》1983年第5期《亲戚之间》林元春《民族文学》1983年第9期《公路从门前过》石定《山花》1983年第7期《条件尚未成熟》张洁《北京文学》1983年第9期《树上的鸟儿》王戈《飞天》1983年第9期《沙灶遗风》李抗育《北京文学》1983年第5期《肖尔布拉克》张贤亮《文汇月刊》1983年第2期《雪国热闹镇》刘兆林《解放军文艺》1983年第7期《迫遥之乐》陶正《北京文学》1983年第4期《除夕夜》达理《人民文学》1983年第5期《旋转的世界》陈继光《人民文学》1983年第11期《四个四十岁的女人》胡辛《百花洲》1983年第6期《船过青浪滩》刘舰平《萌芽》1983年第7期1984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获奖名单《干草》宋学武《青年文学》1984年第2期《小厂来了个大学生》陈冲《人民文学》1984年第4期《麦客》邵振国《当代》1984年第3期《蓝幽幽的峡谷》白雪林《草原》1984年第12期《打鱼的和钓鱼的》金河《现代作家》1984年第1期《奶奶的星星》史铁生《作家》1984年第4期《六月的话题》铁凝《花溪》1984年第2期《哦,小公马》邹志安《北京文学》1984年第1期《最后的堑壕》王中才《鸭绿江》1984年第11期《同船过渡》映泉《青年文学》1984年第3期《姐姐》张平《青春》1984年第6期《野狼出没的山谷》王风麟《人民文学》1984年第9期《危楼记事》李国文《人民文学》1984年第6期《生死之间》苏叔阳《芳草》1984年第8期《一潭清水》张炜《人民文学》1984年第6期《父亲》梁晓声《人民文学》1984年第11期《白色鸟》何立伟《人民文学》1984年第10期《惊涛》陈世旭《人民文学》1984年第3期1985—1986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获奖名单《五月》田中禾《山西文学》1985年第9期《系在皮绳扣上的魂》扎西达娃《西藏文学》1985年第9期《民族文学》1985年第9期《满票》乔典运《奔流》1985年第3期《今月色好》彭荆风《人民文学》1985年第5期《窑谷》谢友鄞《上海文学》1986年第4期《远行》何士光《人民文学》1985年第8期《你不可改变我》刘西鸿《人民文学》1986年第9期《支书下台唱大戏》邹志安《北京文学》1986年第6期《甜苣儿》张石山《青年文学》1986年第6期《合坟》(《厚土》之一)李锐《上海文学》1986年11期《减去十岁》谌容《人民文学》1986年第2期《洞天》李贯通《山东文学》1986年第4期《夫妻粉》庞泽云《海燕》1985年第11期《继续操练》李晓《上海文学》1986年第7期《狗日的粮食》刘恒《中国》1986年第9期《汉家女》周大新《解放军文艺》1986年第8期《焦大轮子》于德才《上海文学》1986年第2期《他在拂晓前死去》张廷竹《解放军文艺》1985年第11期《这一片大海滩》杨显惠《长城》1985年第6期1987—1988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获奖名单《甜的血腥的铁》杨咏鸣《上海文学》1987年第3期《牛贩子山道》雁宁《人民文学》1987年第3期《葫芦沟今昔》马烽《人民文学》1987年第4期《小诊所》周大新《河北文学》1987年第4期《清高》陆文夫《人民文学》1987年第5期《马嘶·秋诉》谢友鄞《上海文学》1987年第5期《陪乐》朱春雨《中国作家》1987年第3期《塔铺》刘震云《人民文学》1987年第7期《马车》陈世旭《十月》1987年第4期《喊会》柏原《青年文学》1988年第12期《年关六赋》阿成《北京文学》1988年第12期中国作家协会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中国作家协会第一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获奖作品(1977~1980)一等奖人到中年湛容《收获》1980年第1期在没有航标的河流上叶蔚林《芙蓉》1980年第3期天云山传奇鲁彦周《清明》1979年第1期犯人李铜钟的故事张一弓《收获》1980年第1期蝴蝶王蒙《十月》1980年第4期二等奖土壤汪浙成、温小任《收获》1980年第6期迫赶队伍的女兵们邓友梅《十月》1979年第1期啊!冯骥才《收获》1979年第6期大墙下的红玉兰从维熙《收获》1979年第2期蒲柳人家刘绍棠《十月》1980年第3期淡淡的晨雾张抗抗《收获》1980年第3期开拓者蒋子龙《十月》1980年第6期三生石宗璞《十月》1980年第3期甜甜的刺毒(土家族)孙健忠《芙蓉》1980年第1期惊心动魄的一幕路遥《当代》1980年第3期中国作家协会第二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获奖作品(1981~1982 )高山下的花环李存葆《十月》1982年第6期赤橙黄绿青蓝紫蒋子龙《当代》1981年第4期洗礼韦君宜《当代》1982年第1期人生路遥《收获》1982年第3期黑骏马(回族)张承志《十月》1982年第6期祸起萧墙水运宪《收获》1981年第1期相见时难王蒙《十月》1982年第2期那五邓友梅《北京文学》1982年第4期太子村的秘密谌容《当代》1982年第4期燕儿窝之夜魏继新《青年文学》1982年第5期苦夏江浙成、温小钰《小说界》1982年第1期射天狼朱苏进《昆仑》1982年第1期流逝王安忆《钟山》1982年第6期普通女工孔捷生《小说界》1982年第3期张铁匠的罗曼史张一弓《十月》1982年第二期驼峰上的爱冯苓植《收获》1982年第2期沙海的绿荫朱春雨《十月》1981年第3期远去的白帆从维熙《收获》1982年第1期你在想什么顾笑言《花城》1981年第2期山道弯弯谭谈《芙蓉》1981年第1期中国作家协会第三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获奖作品(1983一1984)山中,那十九座坟茔李存葆《昆仑》1984年第6期今夜有暴风雪梁晓声《青春》丛刊1983年第1期迷人的海邓刚《上海文学》1983年第5期美食家陆文夫《收获》1983年第1期棋王阿城《上海文学》1984年第7期没有纽扣的红衬衫铁凝《十月》1983年第2期远村郑义《当代》1983年第4期拂晓前的葬礼王兆军《钟山》1984年第5期烟壶邓友梅《收获》1984年第1期北方的河张承志《十月》1984年第1期祖母绿张洁《花城》1984年第3期市场角落的“皇帝”韩静霆《丑小鸭》1983年第8期燕赵悲歌蒋子龙《人民文学》1984年第7期绿化树张贤亮《十月》1984年第2期春妞儿和他的小戛斯张一弓《钟山》1984年第5期凝眸朱苏进《昆仑》1984年第5期神鞭冯骥才《小说家》1984年第3期啊,索伦河谷的枪声刘兆林《解放军文艺》1983年第8期腊月,正月贾平凹《十月》1984年第4期老人仓矫健《文汇月刊》1984年第5期中国作家协会第四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获奖作品(1985一1986)桑树坪纪事朱晓平《钟山》1985年第4期军歌周梅森《钟山》1986年第6期一路风尘王小鹰《收获》1986年第2期小鲍庄王安忆《中国作家》1985年第2期红高梁莫言《人民文学》1986年第3期爸爸,我一定回来达理《芙蓉》1985年第1期灵旗乔良《解放军文艺》1986年第10期你别无选择刘索拉《人民文学》1985年第3期馕神小传宋清海《小说家》1986年第4期风泪眼从维熙《十月》1986年第2期红尘霍达(回族)《花城》1986年第3期前市委书记的白昼与夜晚张笑天《花城》1985年第3期1987—1988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获奖名单《甜的血腥的铁》杨咏鸣《上海文学》1987年第3期《牛贩子山道》雁宁《人民文学》1987年第3期《葫芦沟今昔》马烽《人民文学》1987年第4期《小诊所》周大新《河北文学》1987年第4期《清高》陆文夫《人民文学》1987年第5期《马嘶·秋诉》谢友鄞《上海文学》1987年第5期《陪乐》朱春雨《中国作家》1987年第3期《塔铺》刘震云《人民文学》1987年第7期《马车》陈世旭《十月》1987年第4期《喊会》柏原《青年文学》1988年第12期《年关六赋》阿成《北京文学》1988年第12期1977—1980年全国优秀报告文学获奖名单《哥德巴赫猜想》徐迟《人民文学》1978年第1期《地质之光》徐迟《人民文学》1977年第10期《人妖之间》刘宾雁《人民文学》1979年第9期《一个人和他的影子》刘宾雁《十月》1980年第6期《大雁情》黄宗英《十月》1979年第1期《美丽的眼睛》黄宗英《上海文艺》1978年第6期《船长》柯岩《人民文学》1979年第11期《特邀代表》柯岩《人民日报》1980年4月26日《中年颂》理由《北京文艺》1979年第11期《扬眉剑出鞘》理由《新体育》1978年第6期《热流》张楔《当代》1980年第4期《励精图治》程树榛《当代》1980年第2期《命运》杨匡满、郭宝臣《当代》1979年第2期《祖国高于一切》陈祖芬《人民日报》1980年10月2日《从悬崖到坦途》雷锋《解放军文艺》1979年第6期《彭大将军回故乡》翟禹钟、何立库、罗海鸥、江立仁《中国青年》1979年第3期《铁托同志》刘白羽《人民文学》1980年第4期《一封终于发出的信》陶斯亮《诗刊》1979年第1期《线》祖慰、节流《长江文艺》1980年第12期《为了周总理的嘱托》穆青、陆拂为、廖由滨《人民日报》1978年3月1日《勇士:历史的新时期需要你》韩少华《人民日报》1980年11月1日《笼鹰志》李玲修《人民文学》1980年第2期《正气歌》张书绅《鸭绿江》1979年第5期《赤子之心》杨笑影《解放军文艺》1979年第5期《无声的浩歌》任斌武《人民文学》1980年第8期《历史之章》金河《鸭绿江》1979年第10期《划破夜幕的陨星》王晨、张天来《光明日报》1980年7月21、22日《爱情的凯歌》艾蒲、向明、郭光豹《解放军报》1979年4月12日《写在她远行的路上》马继红、王宗仁《人民文学》1980年第8期《从青工到副教授》杨世远、孙兴盛、史祥鸾《中国青年》1979年第5期1981—1982年全国优秀报告文学获奖名单《中国姑娘》鲁光《当代》1981年第5期《三门李轶闻》乔迈《春风》1981年第6期《废墟上站起来的年轻人》李延国《泉城》1981年第8期《共产党人》陈祖芬《人民日报》1982年6月28日《一片叶子》刘真《人民日报》1981年5月4日《橘》黄宗英《人民文学》1982年第2期《还是那双眼睛》孟晓云、丛林中《人民日报》1982年9月13日《希望在人间》理由《人民文学》1981年第10期《"蓝军司令"》江永红、钱钢《解放军文艺》1981年第8期《癌症≠死亡》柯岩《北京文学》1982年第7期《形天舞干戚》徐迟《人民文学》1982年第5期《艰难的起飞》刘宾雁《人民日报》1981年1月3日《播鲁迅精神之火》何启治、刘茵《当代》1981年第5期《大洋的此岸和彼岸》蒋巍(执笔)、贾宏图《人民文学》1981年第4期《审丑者》祖慰《人民文学》1982年第8期《啊,龙!》李君旭《当代》1982年第3期《海河边的一间小屋》肖复兴《文汇月刊》1982年第9期《足球教练的婚姻》李玲修《人生》1982年第3期《河那边升起一颗星》李秀海、袁厚春《解放军文艺》1981年第12期《继母》韩少华《当代》1982年第6期《与祖国的文明共命运》戴晴《文汇月刊》1981年第5期《爱的暖流》牟祟光、桑恒昌《山东文学》1981年第9期《生命的近似值》黄尧、朱运宽《边疆文艺》1981年第11期《她心中有个明亮的世界》向义光、张飚《中国青年》1981年第21期《路的呼喊》风章《雨花》1981年第2期1983—1984年全国优秀报告文学获奖名单《省委第一书记》袁厚春《昆仑》1984年第4期《访苏心潮》王蒙《十月》1984年第6期《小木屋》黄宗英《文汇月刊》1983年第5期《在这片国土上》李延国《解放军文艺》1983年第10期《关东奇人传》刘宾雁《文汇月刊》1984年第3期《快乐学院》祖慰《十月》1983年第5期《"两用人才"的开发者们》徐志耕、程童一、陶正明《解放军文艺》1983年2第期《希望在燃烧》乔迈《当代》1984年第3期《开拓者》那家伦《民族文学》1984年第2期《热血男儿》李士非《花城》1984年第6期《催人复苏的事业》陈祖芬《人民日报》1983年1月3日《恶魔导演的战争》刘亚洲《解放军文艺》1983年第5期《生当作人杰》肖复兴《北方文学》1984年第1期《原野在呼唤》王兆军《报告文学》1984年第6期《中国的回声》陈冠柏、周荣新《江南》1984年复刊号《古老的东方有一条龙》贾鲁生、王光明《解放军文艺》1984年第12期《南方大厦》理由《人民文学》1984年第8期《玛丽·若瑟的选择》林亚光《报告文学》1984年第10期《长河精英》岳非丘、邹越滨《人民文学》1984年第1期《奔涌的潮头》江永红、钱钢《昆仑》1984年第3期《东方佛雕》苏晓康《人民文学》1983年第10期《在大时代的弯弓上》蒋巍《人民文学》1983年第11期《胡杨泪》孟晓云《文汇月刊》1984年第4期《她在丛中笑》贾宏图《报告文学》1983年第7期《塞外传奇》孟驰北、张列《当代》1983年第4期《冰海沉船》吴民民《萌芽》1984年第10期《南通虎》周嘉俊《文汇月刊》1984年第11期1985—1986年全国优秀报告文学获奖名单《中国农民大趋势》李延国《解放军文艺》1985年第5期《倾斜的足球场》理由《人民文学》1985年第7期《唐山大地震》钱钢《解放军文艺》1986年第3期《多思的年华》孟晓云《十月》1986年第5期《万家忧乐》霍达《当代》1986年第6期《理论狂人》陈祖芬《人民文学》1986年8月第7期《没有上银幕的故事》刘宾雁《人民日报》1986年8月7日《中国的小皇帝》涵逸《中国作家》1986年第3期《北京失去平衡》沙青《报告文学》1986年第4期《阴阳大裂变》苏晓康《中国作家》1986年第5期《转型人》祖慰《花城》1986年第6期《黑色的七月》陈冠柏《文汇月刊》1986年第11期《在人的另一世界》胡平、张胜友《文汇月刊》1985年第12期《魂系中华》赵军《中国青年报》1986年11月7日《蒙山沂水》彭雁华、彭雁平《人民文学》1986年第4期《人生环行道》蒋巍《文汇月刊》1985年第11期《中国男子汉》鲁光《中国作家》1985年第1期《当年他们多年轻》何晓鲁《昆仑》1985年第5期《法兮归来》凤章《啄木鸟》1986年第2期《知识的罪与罚》郭慎娟《报告文学》1985年第11期《一个成功者和他的影子》罗达成《北方文学》1986年第4期《市长张铁民》和谷《延河》1985年第5期、6期。
第七章-80年代小说(一)

2021/6/7
12
二、反思文学的艺术特色:
1、突现故事的政治背景和故事情节; 2、中篇小说的文体选择; 3、叙事立场的选择:个人苦难与民族苦难
相结合,采用民间视角和立场。
2021/6/7
13
2021/6/7
14
谌容:人到中年
一、作者简介:
2021/6/7
23
作者以意识流的放射结构形式,把历史和 现实、中国和外国、城市和乡村、新与 旧、先进与落后,在主人公意识流动中交 织在一起,展示了新时期生活状态的全景
2021/6/7
24
三、改革小说(改革文学)
改革文学开端: 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中国开始了经济 体制等方面的改革。许多作家开始把创 作目光由历史拉到现实,一边关注着现 实中的改革发展,一边在文学中发表自 己关于改革开放的种种思考和设想,这 就是风骚一时的“改革文学” 。
第七章 80年代小说(一)
2021/6/7
1
一、伤痕小说(伤痕文学)
1977年11月,刘心武发表短篇小说《班 主任》,拉开了人们回顾苦难的序幕。
对文革苦难的揭露真正成为一种潮流, 则是以1978年8 月卢新华发表的短篇小 说《伤痕》为标志。
2021/6/7
2
伤痕小说的价值:
1、伤痕小说是对文革的整体否定。
17
二、《人到中年》
主题:通过对陆文婷的工作和处境的描 写,有力地揭示出一个带有普遍性的严重 社会问题——中年知识分子问题,发出了 关心爱护中年知识分子的呼喊。同时讴 歌了中年知识分子高尚的献身精神和优 美品格。
2021/6/7
18
人物形象:陆文婷不仅是一个称职的好医 生,同时也是一个好母亲、好妻子。但占 据她心灵主要位置的是工作,她兢兢业 业、忠于职守,勇敢而顽强地面对多处困 难,在平凡的位置上默默无闻地为党为人 民做出诸多贡献。
80年代小说概述(2)

• A、“天意难测。于是备了一桌肉饭,请来一位巫师。巫师指点:年成不好,
• B、杀牛占卜
• C、“爸爸爸”,“x妈妈”,莫非就是阴阳二卦。大家决定打一打这个活卦,于
是连忙拆了门板,把丙患抬到祠堂前。“丙相公”“丙大爷”,“丙仙”,汉子 们伏拜在他面前,紧紧盯住他,一双双眼球顶得额上的皱纹叠着皱纹。
• 6、祖先崇拜和长辈权威:唱古;养猫保护族谱
徐星:《无主题变奏》描写了青年主人公“我”的日常心态,同时也描写了“我”
一、现代派小说产生的文化背景
• 1、时代的发展为新的文化思想与文学艺术探索留下空间,使得 不安分的作家接受西方现代文学观念,进行前卫探索成为可能。
• 2、改革开放的大环境,使引进西方现代文化思想、文学艺术成
为可能。
• 3、80年代前期文学创作,如“伤痕”“反思”“改革”等文学 创作,已无法满足文学自身发展的要求,新一代作家首先做了反 叛者,从观念到艺术形式进行全方位的变革。
荣辱、贵贱而烦恼。他在动乱年月中保持着安命处顺的人生态度,
• 二、对道家“无为而无不为”哲学观念的肯定
• 顺应客观态势、尊重自然规律,没有办不到、做不好的事情。
• 王一生与十位高手车轮大战,因“清静无为”而战无不胜(无不 为):顺应生命的自然,“无为为体,有为为用”, 无为之中 产生有为,最终大获全胜。 • • A、不想与人竞争高下,反而获得“棋王”称号 B、比赛中物我两忘,自我与宇宙的完全融合,以至力挫群雄
二、现代派小说的探索与创新 • 1、叙事创新
• 颠覆中国当代小说的叙事模式,进行了一场叙事上的革命。【马
原、莫言、残雪、格非、孙甘露、余华】 • 马原:“元叙事”“元小说”“后设小说” • 残雪:意象寓言 • ——重构时空次序、因果逻辑、情节结构……
中国当代文学史第七章80年代小说

对规范的质疑
1984年12月杭州聚会中,关于“寻根”的相关讨论隶属于会 议的主题之一:“如何突破原有的小说艺术规范”
“规范”这个词是伴随着寻根作家对民间文化传统的阐释出现 的。
更为重要的是,乡土中所凝结的传统文化,又更多地属于不规 范之列。俚语、野史、传说、笑料、民歌,神怪故事,习惯风 俗,性爱方式等等,其中大部分鲜见于经典,不入正宗。…… 在一定的时候,规范的东西总是绝处逢生,依靠对不规范的东 西进行批判地吸收,来获得营养,获得更新再生的契机。宋词、 元曲、明清小说,都是前鉴。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不是地 壳而是地壳下的岩浆,更值得作者们注意。…我们说创造源于 生活,一方面指源于劳动人民的社会实践;另一层意义,应该 是指源于劳动人民中间丰富的文化成果,即大量的还未纳入规 范的民间文化吧。
柯云路《新星》《三千万》 张洁《沉重的翅膀》
• 1979年冬至1980年冬,重工业部副部长郑子云和部属曙光汽车制造厂 厂长陈咏明等,遵循三中全会的路线,探索改革途径,其中重要一环是 如何重视人的价值,调动人的积极性问题。他们试图废除旧的政治工作 方法,使政治思想工作科学化。这就同部长田守诚、副部长孔祥等发生 重大分歧。
冯骥才《铺满鲜花的歧路》《啊!》
从维熙《大墙下的红玉兰》《雪落黄河静无声》
郑义《枫》(文攻武卫的一对恋人,卢丹枫-枫叶,李红钢)
知 鲁彦周《天云山传奇》 周克芹《许茂和他的女儿们》(1979)北影1981
名 王亚平《神圣的使命》 王宗汉《高洁的青松》
伤 吴强《灵魂的搏斗》
附:纪实小说
八十年代后期,写作的一种新尝试 刘心武《公共汽车咏叹调》《5.19长镜头》
八十年代文学佳作

1978全国优秀短篇小说获奖作品《班主任》刘心武《人民文学》1977年第11期《神圣的使命》王亚平《人民文学》1978年第9期《窗口》莫伸《人民文学》1978年第1期《我们的军长》邓友梅《上海文艺》1978年第7期《湘江一夜》周立波《人民文学》1978年第7期《足迹》王愿坚《人民文学》1977年第7期《顶凌下种》成一《汾水》1978年第1期《愿你听到这支歌》李陀《人民文学》1978年第12期《弦上的梦》宗璞《人民文学》1978年第12期《伤痕》卢新华《文汇报》1978年8月11期《从森林里来的孩子》张洁《北京文艺》1978年第7期《骑手为什么歌唱母亲》张承志《人民文学》1978年第10期《辣椒》张有德《人民文学》1978年第4期《取经》贾大山《河北文艺》1977年第4期《满月儿》贾平凹《上海文艺》1978年第3期《最宝贵的》王蒙《作品》1978年第7期《献身》陆文夫《人民文学》1978年第4期《墓场与鲜花》萧平《上海文艺》1978年第11期《眼镜》刘富道《人民文学》1978年第2期《姻缘》孔捷生《作品》1978年第8期《抱玉岩》祝兴义《安徽文艺》1978年第7期《“不称心”的姐夫》关庚寅《鸭绿江》1978年第7期《看守日记》齐平《解放军文艺》1978年第12期《芙瑞达》于土《广东文艺》1978年第1期《珊瑚岛上的死光》童恩正《人民文学》1978年第8期1979全国优秀短篇小说获奖作品《乔厂长上任记》蒋子龙《人民文学》1979年第7期《小镇上的将军》陈世旭《十月》1979年第3期《剪辑错了的故事》茹志鹃《人民文学》1979年第2期《内奸》方之《北京文艺》1979年第3期《李顺大造屋》高晓声《雨花》1979年第7期《彩云归》李栋、王云高《人民文学》1979年第5期《我们家的炊事员》母国政《北京文艺》1979年第6期《阿扎与哈利》樊天胜《人民文学》1979年第4期《记忆》张弦《人民文学》1979年第3期《悠悠寸草心》王蒙《上海文学》1979年第9期《谁生活得更美好》张洁《工人日报》1979年7月15期《战士通过雷区》张天民《人民文学》1979年第7期《信任》陈忠实《陕西日报》1979年6月3期《蓝蓝的木兰溪》叶蔚林《人民文学》1979年第6期《话说陶然亭》邓友梅《北京文艺》1979年第2期《因为有了她》孔捷生《人民文学》1979年第10期《我爱每一片绿叶》刘心武《人民文学》1979年第6期《我应该怎么办?》陈国凯《作品》1979年第2期《重逢》金河《上海文学》1979年第4期《罗浮山血泪祭》中杰英《十月》1979年第2期《办婚事的年轻人》包川《人民文学》1979年第7期《空谷兰》张长《解放军文艺》1979年第12期《雕花烟斗》冯骥才《当代》1979年第2期《独特的旋律》周嘉俊《上海文学》1979年第2期《努尔曼老汉和猎狗巴力斯》艾克拜尔·拉吉提《新疆文艺》1979年第3期01980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获奖作品《西线轶事》徐怀中《人民文学》1980年第l期《乡场上》何士光《人民文学》1980年第8期《月食》李国文《人民文学》1980年第3期《三千万》柯云路《人民文学》1980年第11期《笨人王老大》锦云、王毅《北京文艺》1980年第7期《一个工厂秘书的日记》蒋子龙《新港》1980年第5期《陈奂生上城》高晓声《人民文学》1980年第2期《灵与肉》张贤亮《朔方》1980年第9期《夏》张抗抗《人民文学》1980年第5期《南湖月》刘富道《人民文学》1980年第7期《天山深处的“大兵”》李斌奎《解放军文艺》1980年第9期《你是共产党员吗?》张林《当代》1980年第3期《空巢》冰心《北方文学》1980年第3期《春之声》王蒙《人民文学》1980年第5期《结婚现场会》马烽《人民文学》1980年第1期《丹凤眼》陈建功《北京文艺》1980年第8期《红线记》罗旋《人民文学》1980年第8期《小贩世家》陆文夫《雨花》1980年第1期《西望茅草地》韩少功《人民文学》1980年第10期《被爱情遗忘的角落》张弦《上海文学》1980年第1期《活佛的故事》玛拉沁夫《人民文学》1980年7月12日《镢柄韩宝山》张石山《汾水》1980年第8期《心香》叶文玲《当代》1980年第2期《勿忘草》周克芹《四川文学》1980年第4期《最后一个军礼》方南江、李荃《解放军文艺》1980年第11期《手杖》京夫《延河》1980年第1期《彩色的夜》王群生《红岩》1982年第2期《美与丑》益希卓玛《人民文学》1980年第6期《海风轻轻吹》吕雷《作品》1980年第12期《卖蟹》王润滋《山东文学》1980年第10期1981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获奖名单《内当家》王润滋《人民文学》1981年第3期《卖驴》赵本夫《钟山》1981年第2期《一个猎人的恳求》乌热尔图《民族文学》1981年第5期《飘逝的花头巾》陈建功《北京文学》1981年第6期《女炊事班长》简嘉《青春》1981年第8期《路障》达理《海燕》1981年第10期《黑箭》刘厚明《人民文学》1981年第5期《普通老百姓》迟松年《鸭绿江》1981年第2期《山月不知心里事》周克芹《四川文学》1981年第8期《少年chen女》舒群《人民文学》1981年第4期《大淖记事》汪曾祺《北京文学》1981年第7期《头像》林斤澜《北京文学》1981年第7期《蛾眉》刘绍棠《长春》1981年第1期《黑娃照相》张一弓《上海文学》1981年第7期《爬满青藤的木屋》古华《十月》1981年第2期《飞过蓝天》韩少功《中国青年》1981年第13期《本次列车终点》王安亿《上海文学》1981年第10期《金鹿儿》航鹰《新港》1981年第4期《拜年》鲁南《山东文学》1981年第8期《最后一篓春荼》王振武《芳草》1981年第3期1982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获奖名单《拜年》蒋子龙《人民文学》1982年第3期《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梁晓声《北方文学》1982年第8期《八百米深处》孙少山《北方文学》1982年第2期《明姑娘》航鹰《青年文学》1982年第1期《哦,香雪》铁凝《青年文学》1982年第5期《不仅仅是留恋》金河《人民文学》1982年第11期《种包谷的老人》何士光《人民文学》1982年第6期《敬礼!妈妈》宋学武《海燕》1982年第9期《女大学生宿舍》喻杉《芳草》1982年第2期《三角梅》王中才《解放军文艺》1982年第6期《赔你一只金凤凰》李叔德《长江文艺》1982年第1期《火红的云霞》吕雷《人民文学》1982年第1期《七岔犄角的公鹿》乌热尔图《民族文学》1982年第5期《第九个售货亭》姜天民《青春》1982年第8期《漆黑的羽毛》石言《雨花》1982年第9期《芨芨草》鲍昌《新港》1982年第8期《声音》张炜《山东文学》1982年第5期《母亲与遗像》海波《人民文学》1982年第4期《老霜的苦闷》矫健《文汇月刊》1982年第1期《远处的伐木声》蔡测海《民族文学》1982年第10期1983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获奖名单《围墙》陆文夫《人民文学》1983年第2期《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史铁生《青年文学》1983年第1期《抢劫即将发生……》楚良《星火》1983年第8期《阵痛》邓刚《鸭绿江》1983年第4期《秋雪湖之恋》石言《人民文学》1983年第10期《兵车行》唐栋《人民文学》1983年第5期《琥珀色的簧火》乌热尔图《民族文学》1983年第10期《那山那人那狗》彭见明《萌芽》1983年第5期《亲戚之间》林元春《民族文学》1983年第9期《公路从门前过》石定《山花》1983年第7期《条件尚未成熟》张洁《北京文学》1983年第9期《树上的鸟儿》王戈《飞天》1983年第9期《沙灶遗风》李抗育《北京文学》1983年第5期《肖尔布拉克》张贤亮《文汇月刊》1983年第2期《雪国热闹镇》刘兆林《解放军文艺》1983年第7期《迫遥之乐》陶正《北京文学》1983年第4期《除夕夜》达理《人民文学》1983年第5期《旋转的世界》陈继光《人民文学》1983年第11期《四个四十岁的女人》胡辛《百花洲》1983年第6期《船过青浪滩》刘舰平《萌芽》1983年第7期1984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获奖名单《干草》宋学武《青年文学》1984年第2期《小厂来了个大学生》陈冲《人民文学》1984年第4期《麦客》邵振国《当代》1984年第3期《蓝幽幽的峡谷》白雪林《草原》1984年第12期《打鱼的和钓鱼的》金河《现代作家》1984年第1期《奶奶的星星》史铁生《作家》1984年第4期《六月的话题》铁凝《花溪》1984年第2期《哦,小公马》邹志安《北京文学》1984年第1期《最后的堑壕》王中才《鸭绿江》1984年第11期《同船过渡》映泉《青年文学》1984年第3期《姐姐》张平《青春》1984年第6期《野狼出没的山谷》王风麟《人民文学》1984年第9期《危楼记事》李国文《人民文学》1984年第6期《生死之间》苏叔阳《芳草》1984年第8期《一潭清水》张炜《人民文学》1984年第6期《父亲》梁晓声《人民文学》1984年第11期《白色鸟》何立伟《人民文学》1984年第10期《惊涛》陈世旭《人民文学》1984年第3期1985—1986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获奖名单《五月》田中禾《山西文学》1985年第9期《系在皮绳扣上的魂》扎西达娃《西藏文学》1985年第9期《民族文学》1985年第9期《满票》乔典运《奔流》1985年第3期《今月色好》彭荆风《人民文学》1985年第5期《窑谷》谢友鄞《上海文学》1986年第4期《远行》何士光《人民文学》1985年第8期《你不可改变我》刘西鸿《人民文学》1986年第9期《支书下台唱大戏》邹志安《北京文学》1986年第6期《甜苣儿》张石山《青年文学》1986年第6期《合坟》(《厚土》之一)李锐《上海文学》1986年11期《减去十岁》谌容《人民文学》1986年第2期《洞天》李贯通《山东文学》1986年第4期《夫妻粉》庞泽云《海燕》1985年第11期《继续操练》李晓《上海文学》1986年第7期《狗日的粮食》刘恒《中国》1986年第9期《汉家女》周大新《解放军文艺》1986年第8期《焦大轮子》于德才《上海文学》1986年第2期《他在拂晓前死去》张廷竹《解放军文艺》1985年第11期《这一片大海滩》杨显惠《长城》1985年第6期1987—1988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获奖名单《甜的血腥的铁》杨咏鸣《上海文学》1987年第3期《牛贩子山道》雁宁《人民文学》1987年第3期《葫芦沟今昔》马烽《人民文学》1987年第4期《小诊所》周大新《河北文学》1987年第4期《清高》陆文夫《人民文学》1987年第5期《马嘶·秋诉》谢友鄞《上海文学》1987年第5期《陪乐》朱春雨《中国作家》1987年第3期《塔铺》刘震云《人民文学》1987年第7期《马车》陈世旭《十月》1987年第4期《喊会》柏原《青年文学》1988年第12期《年关六赋》阿成《北京文学》1988年第12期中国作家协会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中国作家协会第一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获奖作品(1977~1980)一等奖人到中年湛容《收获》1980年第1期在没有航标的河流上叶蔚林《芙蓉》1980年第3期天云山传奇鲁彦周《清明》1979年第1期犯人李铜钟的故事张一弓《收获》1980年第1期蝴蝶王蒙《十月》1980年第4期二等奖土壤汪浙成、温小任《收获》1980年第6期迫赶队伍的女兵们邓友梅《十月》1979年第1期啊!冯骥才《收获》1979年第6期大墙下的红玉兰从维熙《收获》1979年第2期蒲柳人家刘绍棠《十月》1980年第3期淡淡的晨雾张抗抗《收获》1980年第3期开拓者蒋子龙《十月》1980年第6期三生石宗璞《十月》1980年第3期甜甜的刺毒(土家族)孙健忠《芙蓉》1980年第1期惊心动魄的一幕路遥《当代》1980年第3期中国作家协会第二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获奖作品(1981~1982 )高山下的花环李存葆《十月》1982年第6期赤橙黄绿青蓝紫蒋子龙《当代》1981年第4期洗礼韦君宜《当代》1982年第1期人生路遥《收获》1982年第3期黑骏马(回族)张承志《十月》1982年第6期祸起萧墙水运宪《收获》1981年第1期相见时难王蒙《十月》1982年第2期那五邓友梅《北京文学》1982年第4期太子村的秘密谌容《当代》1982年第4期燕儿窝之夜魏继新《青年文学》1982年第5期苦夏江浙成、温小钰《小说界》1982年第1期射天狼朱苏进《昆仑》1982年第1期流逝王安忆《钟山》1982年第6期普通女工孔捷生《小说界》1982年第3期张铁匠的罗曼史张一弓《十月》1982年第二期驼峰上的爱冯苓植《收获》1982年第2期沙海的绿荫朱春雨《十月》1981年第3期远去的白帆从维熙《收获》1982年第1期你在想什么顾笑言《花城》1981年第2期山道弯弯谭谈《芙蓉》1981年第1期中国作家协会第三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获奖作品(1983一1984)山中,那十九座坟茔李存葆《昆仑》1984年第6期今夜有暴风雪梁晓声《青春》丛刊1983年第1期迷人的海邓刚《上海文学》1983年第5期美食家陆文夫《收获》1983年第1期棋王阿城《上海文学》1984年第7期没有纽扣的红衬衫铁凝《十月》1983年第2期远村郑义《当代》1983年第4期拂晓前的葬礼王兆军《钟山》1984年第5期烟壶邓友梅《收获》1984年第1期北方的河张承志《十月》1984年第1期祖母绿张洁《花城》1984年第3期市场角落的“皇帝”韩静霆《丑小鸭》1983年第8期燕赵悲歌蒋子龙《人民文学》1984年第7期绿化树张贤亮《十月》1984年第2期春妞儿和他的小戛斯张一弓《钟山》1984年第5期凝眸朱苏进《昆仑》1984年第5期神鞭冯骥才《小说家》1984年第3期啊,索伦河谷的枪声刘兆林《解放军文艺》1983年第8期腊月,正月贾平凹《十月》1984年第4期老人仓矫健《文汇月刊》1984年第5期中国作家协会第四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获奖作品(1985一1986)桑树坪纪事朱晓平《钟山》1985年第4期军歌周梅森《钟山》1986年第6期一路风尘王小鹰《收获》1986年第2期小鲍庄王安忆《中国作家》1985年第2期红高梁莫言《人民文学》1986年第3期爸爸,我一定回来达理《芙蓉》1985年第1期灵旗乔良《解放军文艺》1986年第10期你别无选择刘索拉《人民文学》1985年第3期馕神小传宋清海《小说家》1986年第4期风泪眼从维熙《十月》1986年第2期红尘霍达(回族)《花城》1986年第3期前市委书记的白昼与夜晚张笑天《花城》1985年第3期1987—1988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获奖名单《甜的血腥的铁》杨咏鸣《上海文学》1987年第3期《牛贩子山道》雁宁《人民文学》1987年第3期《葫芦沟今昔》马烽《人民文学》1987年第4期《小诊所》周大新《河北文学》1987年第4期《清高》陆文夫《人民文学》1987年第5期《马嘶·秋诉》谢友鄞《上海文学》1987年第5期《陪乐》朱春雨《中国作家》1987年第3期《塔铺》刘震云《人民文学》1987年第7期《马车》陈世旭《十月》1987年第4期《喊会》柏原《青年文学》1988年第12期《年关六赋》阿成《北京文学》1988年第12期1977—1980年全国优秀报告文学获奖名单《哥德巴赫猜想》徐迟《人民文学》1978年第1期《地质之光》徐迟《人民文学》1977年第10期《人妖之间》刘宾雁《人民文学》1979年第9期《一个人和他的影子》刘宾雁《十月》1980年第6期《大雁情》黄宗英《十月》1979年第1期《美丽的眼睛》黄宗英《上海文艺》1978年第6期《船长》柯岩《人民文学》1979年第11期《特邀代表》柯岩《人民日报》1980年4月26日《中年颂》理由《北京文艺》1979年第11期《扬眉剑出鞘》理由《新体育》1978年第6期《热流》张楔《当代》1980年第4期《励精图治》程树榛《当代》1980年第2期《命运》杨匡满、郭宝臣《当代》1979年第2期《祖国高于一切》陈祖芬《人民日报》1980年10月2日《从悬崖到坦途》雷锋《解放军文艺》1979年第6期《彭大将军回故乡》翟禹钟、何立库、罗海鸥、江立仁《中国青年》1979年第3期《铁托同志》刘白羽《人民文学》1980年第4期《一封终于发出的信》陶斯亮《诗刊》1979年第1期《线》祖慰、节流《长江文艺》1980年第12期《为了周总理的嘱托》穆青、陆拂为、廖由滨《人民日报》1978年3月1日《勇士:历史的新时期需要你》韩少华《人民日报》1980年11月1日《笼鹰志》李玲修《人民文学》1980年第2期《正气歌》张书绅《鸭绿江》1979年第5期《赤子之心》杨笑影《解放军文艺》1979年第5期《无声的浩歌》任斌武《人民文学》1980年第8期《历史之章》金河《鸭绿江》1979年第10期《划破夜幕的陨星》王晨、张天来《光明日报》1980年7月21、22日《爱情的凯歌》艾蒲、向明、郭光豹《解放军报》1979年4月12日《写在她远行的路上》马继红、王宗仁《人民文学》1980年第8期《从青工到副教授》杨世远、孙兴盛、史祥鸾《中国青年》1979年第5期1981—1982年全国优秀报告文学获奖名单《中国姑娘》鲁光《当代》1981年第5期《三门李轶闻》乔迈《春风》1981年第6期《废墟上站起来的年轻人》李延国《泉城》1981年第8期《共产党人》陈祖芬《人民日报》1982年6月28日《一片叶子》刘真《人民日报》1981年5月4日《橘》黄宗英《人民文学》1982年第2期《还是那双眼睛》孟晓云、丛林中《人民日报》1982年9月13日《希望在人间》理由《人民文学》1981年第10期《"蓝军司令"》江永红、钱钢《解放军文艺》1981年第8期《癌症≠死亡》柯岩《北京文学》1982年第7期《形天舞干戚》徐迟《人民文学》1982年第5期《艰难的起飞》刘宾雁《人民日报》1981年1月3日《播鲁迅精神之火》何启治、刘茵《当代》1981年第5期《大洋的此岸和彼岸》蒋巍(执笔)、贾宏图《人民文学》1981年第4期《审丑者》祖慰《人民文学》1982年第8期《啊,龙!》李君旭《当代》1982年第3期《海河边的一间小屋》肖复兴《文汇月刊》1982年第9期《足球教练的婚姻》李玲修《人生》1982年第3期《河那边升起一颗星》李秀海、袁厚春《解放军文艺》1981年第12期《继母》韩少华《当代》1982年第6期《与祖国的文明共命运》戴晴《文汇月刊》1981年第5期《爱的暖流》牟祟光、桑恒昌《山东文学》1981年第9期《生命的近似值》黄尧、朱运宽《边疆文艺》1981年第11期《她心中有个明亮的世界》向义光、张飚《中国青年》1981年第21期《路的呼喊》风章《雨花》1981年第2期1983—1984年全国优秀报告文学获奖名单《省委第一书记》袁厚春《昆仑》1984年第4期《访苏心潮》王蒙《十月》1984年第6期《小木屋》黄宗英《文汇月刊》1983年第5期《在这片国土上》李延国《解放军文艺》1983年第10期《关东奇人传》刘宾雁《文汇月刊》1984年第3期《快乐学院》祖慰《十月》1983年第5期《"两用人才"的开发者们》徐志耕、程童一、陶正明《解放军文艺》1983年2第期《希望在燃烧》乔迈《当代》1984年第3期《开拓者》那家伦《民族文学》1984年第2期《热血男儿》李士非《花城》1984年第6期《催人复苏的事业》陈祖芬《人民日报》1983年1月3日《恶魔导演的战争》刘亚洲《解放军文艺》1983年第5期《生当作人杰》肖复兴《北方文学》1984年第1期《原野在呼唤》王兆军《报告文学》1984年第6期《中国的回声》陈冠柏、周荣新《江南》1984年复刊号《古老的东方有一条龙》贾鲁生、王光明《解放军文艺》1984年第12期《南方大厦》理由《人民文学》1984年第8期《玛丽·若瑟的选择》林亚光《报告文学》1984年第10期《长河精英》岳非丘、邹越滨《人民文学》1984年第1期《奔涌的潮头》江永红、钱钢《昆仑》1984年第3期《东方佛雕》苏晓康《人民文学》1983年第10期《在大时代的弯弓上》蒋巍《人民文学》1983年第11期《胡杨泪》孟晓云《文汇月刊》1984年第4期《她在丛中笑》贾宏图《报告文学》1983年第7期《塞外传奇》孟驰北、张列《当代》1983年第4期《冰海沉船》吴民民《萌芽》1984年第10期《南通虎》周嘉俊《文汇月刊》1984年第11期1985—1986年全国优秀报告文学获奖名单《中国农民大趋势》李延国《解放军文艺》1985年第5期《倾斜的足球场》理由《人民文学》1985年第7期《唐山大地震》钱钢《解放军文艺》1986年第3期《多思的年华》孟晓云《十月》1986年第5期《万家忧乐》霍达《当代》1986年第6期《理论狂人》陈祖芬《人民文学》1986年8月第7期《没有上银幕的故事》刘宾雁《人民日报》1986年8月7日《中国的小皇帝》涵逸《中国作家》1986年第3期《北京失去平衡》沙青《报告文学》1986年第4期《阴阳大裂变》苏晓康《中国作家》1986年第5期《转型人》祖慰《花城》1986年第6期《黑色的七月》陈冠柏《文汇月刊》1986年第11期《在人的另一世界》胡平、张胜友《文汇月刊》1985年第12期《魂系中华》赵军《中国青年报》1986年11月7日《蒙山沂水》彭雁华、彭雁平《人民文学》1986年第4期《人生环行道》蒋巍《文汇月刊》1985年第11期《中国男子汉》鲁光《中国作家》1985年第1期《当年他们多年轻》何晓鲁《昆仑》1985年第5期《法兮归来》凤章《啄木鸟》1986年第2期《知识的罪与罚》郭慎娟《报告文学》1985年第11期《一个成功者和他的影子》罗达成《北方文学》1986年第4期《市长张铁民》和谷《延河》1985年第5期、6期。
80后必读的书籍排行榜

80后必读的书籍排行榜80后必读的书籍排行榜我们在平常的生活中多看书,这样我们的眼界才能更加开阔、知识更加全面,那适合80后看的书籍有哪些呢?下面店铺就来为大家推荐的80后必读的书籍,欢迎参阅!80后必读的书籍1、《告白与告别》韩寒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告白与告别》是韩寒2014年最新随笔作品。
在这本书中,韩寒从自己很小的时候讲起,诙谐有趣地道来自己的梦想、人生历程,以及近些年来的所思所悟,关于对自己的新认识、关于他人的眼光……无不涵盖其中。
2、《怀石逾沙》郭敬明长江文艺出版社《怀石逾沙》是郭敬明十年心路历程投影三卷散文集之第三卷。
该卷收录了郭敬明作品集《左手倒影,右手年华》的部分文章,以及他于《最小说》前期的专栏,同时亦收录了他为最世文化旗下部分作者所作的新书序言。
此次他亲自修改,结集出版,希望你能更直观地了解那个更早期的郭敬明。
那段时间里,发生了很多事情,经历过一些挫折,也遇到不少变故。
书名中“逾沙”二字,取自成语“逾沙轶漠”,形容跋涉了长远路途,经历了很多事情。
而“怀石”,则是指虽然这段岁月的跋涉尤其沉重,负担着心中的壁垒,但依然艰难地前行。
3、《少年博物馆》张晓晗天津人民出版社《少年博物馆》是畅销书《女王乔安》作者、“银河系少先队大队长”张晓晗又一力作,由韩寒监制,「一个」工作室荣誉出品。
走入这座博物馆,饱览馆内九大展区,听张晓晗告诉你那些男孩教给她的事。
4、《我是如何一步步毁掉我的生活的》周嘉宁中信出版社周嘉宁在《我是如何一步步毁掉我的生活的》中写了13个发生在都市人中间的故事,爱情、亲情,以及说不清的情愫,这是专属于周嘉宁的情绪和氛围,其笔下的人物典型的“爱无能”也被周嘉宁一语道破:“明明想要与人无限贴近,却又忍不住惧怕亲密。
”5、《我们,是否还有好时光》伊北江苏文艺出版社一本讲述青春、时光、爱情的自救与挣扎之书!一个剖析时下剩女、宅男心理状况的感人故事!年度最感人的都市爱情小说,给你不一样的感动与激励!献给所有为爱沉浮的人!在这里,你能读到单身宅男、大龄剩女对自身处境的无奈与挣扎,以及他们的种种爱情自救计划。
80年代小说2

5、王蒙的创作特点:
• 创作主题的意识形态化,主要牵涉政 治问题以及极左路线从肉体到精神对 人的伤害;
• 创作手法上使用意识流等现代小说技 巧;
• 小说语言在简明、通俗之外追求陌生 化效果,有的小说较为幽默。
作家列举:张贤亮P117
主要小说
《土牢情话》《邢老汉和狗的故事》《肖尔布拉 克》《龙种》《灵与肉》(改编成电影《牧马 人》)《绿化树》《男人的一半是女人》《我 的菩提树》《男人的风格》《习惯死亡》等
受,揭示了普遍存在的中年知识分子生存 问题。 • 傅家杰、姜亚芬、刘学尧、秦波(马列主 义老太太) • 《减去十岁》 • 是对文革浪费人们宝贵生命的控诉。用荒 诞的手法表现对生命流逝的认识。
反思文学的特征:
• 从社会、政治层面上还原文革的荒谬本质, 从历史经验的高度揭示文革的荒谬性和对 “人”的全面伤害;
• 其反思小说主要是对中国政 治问题的反思、对于知识分子 命运的反思、对于人性的深刻 剖析。
代表小说
《邢老汉和狗的故事》 《灵与肉》 许灵均(右派)——秀芝 《土牢情话》 石在(右派)——乔安萍 《绿化树》 章永璘(右派)——马缨花 《男人的一半是女人》 章永璘(右派)——黄久香
张贤亮小说的模式
作家列举:刘心武
P93
1、作品有两类: • 伤痕小说:以中学校园生活为主。时间从70
年代延伸到80年代末
– 《班主任》、《醒来吧,弟弟》、《我爱每一片 绿叶》、《爱情的位置》
• 市井小说、自叙体小说、纪实小说等:以市 民生态和文化人的心态为主。
• 80年代初期到90年代。
– 《钟鼓楼》《公共汽车咏叹调》《5·19长镜头》 《风过耳》《四牌楼》《栖凤楼》
• 主题深刻,具有很强的理想色彩。
中国当代文学下第二章-1980年代的小说

早期:对“文革”悲剧的控诉: 回城后的矛盾和困惑:
分化:否定和批判 剥离和捍卫
?社会政治层面--民间的、人性的
90年代:怀旧心态、对青春的重构 ?人性关怀
局限:?“自己写自己”
2、“知青作家群”:
孔捷生、郑义、叶辛、张承志、梁晓声、张抗抗、 柯云路、李锐、史铁生、张炜、韩少功、王安忆、 阿城、李晓等
3、创作经历和主要作品:
a、70年代末――80年代初,伤痕小说的创 作。《班主任》、《爱情的位置》、《醒来吧, 弟弟》,这批作品的社会意义要远远大于其文学 意义。 b、80年代初中期,人性人情、市井小说的创 作。《我爱每一片绿叶》。和文化心态:《立体交叉桥》、《公共汽车咏叹 调》、《王府井万花筒》等。作品的社会影响很 大。
三、张贤亮的小说
1、生平和创作: 1936年生。江苏省盱眙县人。中学时即开
始创作和发表诗歌。高中毕业后自愿到甘 肃支边。1957年因长篇抒情诗《大风歌》被 划为右派,1979年平反。重返文坛。
“在清水里泡三次,在血水里浴三次,在 碱水里煮三次”。-《苦难的历程》
80年代的作品主要有《邢老汉和狗的故事》、《 灵与肉》、《肖尔布拉克》、《河的子孙》、《 绿化树》(1984)、《男人的一半是女人》,社会反 响很大。
--高晓声
揭示农民悲剧命运的自身根源。
“国民性”批判。李顺大。 陈奂生。
“陈奂生性格”:A、农民的传统美德: B、弱者:经济上、政治上、思想上 a、奴性。b、惰性。c、“精神胜利法”
2)、艺术风格:
小说语言平实质朴,叙述从容、清晰。平 中见奇、冷中寓热。 “含泪的幽默”。对农民的嘲讽中包含着 浓郁的温情,表现了一种理解。
3. 创作特点:
1) 始终不渝地关注时代风云、国家命运、 思考革命的意义、人生的理想等问题,作 品中有沉重的社会责任感和人生哲理意味 。
大学中国现代文学史80年代小说

D 让作品中的人物出面反拨作者。
★故事是叙述的产物
★真实的世界也只有通过叙述或虚构的方式去 把握。 ★世界是以‚混沌‛的方式存在。
18 余华的死亡叙述
① 作为历史的寓言化。 《一九八六年》 (1987年) ② 作为人类的末世图。 《死亡叙述》
2 “反思文学‛
★茹志娟的《剪辑错了的故事》(1979年2 月)
★宗璞的《我是谁?》
3 “改革小说‛(附论蒋子龙、路遥)
★蒋子龙:改革神话的书写 《乔厂长上任记》 (1979年2月)
★ 路遥的《人生》:人生道路的选择与思考
二 ‚文化寻根‛思潮(文化热)与 ‚寻根 文学‛
★ 韩少功的《文学的‚根‛》:‚文学有根, 文学之根应深植于民族传统的文化土壤里, 根不深则叶不茂。‛
《 欧阳修· 醉翁亭记》
13 王安忆
①80年代初:‚雯雯系列‛ (《雨, 沙沙沙》、《命运》、《一个少女 的烦恼》)以及《69届初中生》等。
②80年代中后期: ★文学寻根—关于《小鲍庄》 ★“三恋‛(《荒山之恋》、《小城之 恋》、《锦绣谷之恋》)
14 张承志:理想主义的精神漫游者
‚我的小说是我的憧憬和理想,我的 小说中的男主人公是我盼望成为的形 象,我感动地发现我用笔开拓了一个 纯洁的世界;当我感觉到,自己在这 里被净化,被丰富的时候,我就疯狂 地爱上了自己的文学。‛ (《张承志· 北方的河•后记》)
第七章80年代小说第一节80年代小说概述?伤痕??反思??改革?文学小说反思文学?茹志娟的剪辑错了的故事1979年2改革小说?附论蒋子龙路遥蒋子龙
第七章 80年代小说
第一节 80年代小说概述
一 ‚伤痕‛、‚反思‛、‚改革‛文学 (小说)
1 “伤痕小说‛
80年代小说(1)

2)、80年代中期对政治、社会问题的深入反思 《名医梁有志传奇》《说客盈门》《活动变人形》 3)、建国三十年一代知识分子的心路历程 季节系列:《恋爱的季节》、《失态的季节》、 《踌躇的季节》《狂欢的季节》
2、《蝴蝶》 张思远——张主任、张书记、张老头、张部长— —究竟哪一个才是张思远?政治身份、社会身 份对一个人究竟有多重要?在特定的年代,个 人无法驾驭自己的命运。 ——现实+过去 3、《春之声》 岳之峰——右派的记忆——现实+过去 意识流手法
王安忆《小鲍庄》
背景:农村小鲍庄 连日的暴雨 捞渣为救鲍五爷而死 成了县里被宣传的典型 鲍彦山一家从此“站起来了” “一个孩子的死让大家得到了好处” 小鲍庄中国乡村的代表
对于乡村落后文化的审视 对于乡村出路的忧虑
倡导“寻根”的代表性文章:韩少功《文学的 “根”》、郑万隆《我的根》、李杭育《理一 理我们的“根”》等 寻“根”——民族之“根”——规范之外的东 西——正统儒家文化之外的民间文化、少数民 族文化
马原的“叙事圈套”开创了中国小说界“以 形式为内容”的风气 。 马原小说常用的手法 把作者自己引入作品,基本语式是“我就是 那个叫做马原的汉子”——《虚构》 将叙事过程纳入叙事之中 叙述的平面化和故事的拼接性《叠纸鹞的三 种方法》
莫言《透明的红萝卜》
莫言的自传体作品 受尽苦难的十岁无名男孩黑孩自食其力,顽强 地活着——菊子唤起了他对于母爱的渴望—— 菊子与小石匠的爱情让她失去了母爱——小铁 匠与小石匠的搏斗中黑孩有了报复——偷萝卜, 寻找透明的红萝卜——被抓,逃进了黄麻地 小说充满了神秘色彩和象征意味,红萝卜象征 着美好,也具有虚幻的意味。
70后和80后语文书里经典散文

70后和80后语文书里经典散文是我们成长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从初中、高中到大学,我们都会在语文课本里看到这些经典之作,它们包含丰富的情感、人生智慧和文学价值。
对于我们来说,这些散文作品既是学习语文知识的重要素材,也是对人生、社会和文化的一次深入思考和感悟。
在撰写本文时,我会结合我的个人观点和理解,为您呈现一篇更有价值的文章。
1.《茶馆》--白先勇这篇散文以茶馆为背景,描写了大半个世纪以来我国社会的剧变,展现了历史的变迁、人生的喜怒哀乐。
散文通过茶馆这一载体,讲述了人们的生活、情感和思想。
在我看来,这篇散文以其细腻的描写和深远的感悟,向我们展示了我国人民的生活状态和精神世界。
它让我们感受到了历史的厚重和人性的深沉。
2.《记忆的回廊》--贾平凹《记忆的回廊》是一篇充满思考和回忆的散文,作者以平实的语言,记录了自己对父母、亲人和过去生活的怀恋和思念。
这篇散文向我们展示了真挚的情感和对生活的深刻思考。
我深深地被作者的情感所打动,也更加珍惜和关爱身边的人和生活。
3.《荷塘月色》--张岱《荷塘月色》是我国现代散文之美,作者以荷塘为背景,展现了一幅宁静、美丽的夏夜画卷。
这篇散文以其细腻的笔墨和宁静的意境,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作者通过对自然的描绘,引发了我对生活的思考和对美好的向往。
70后和80后语文书里的经典散文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它们不仅是语文课堂上的知识点,更是对人生、社会和人性的一次深刻体验和思考。
我相信,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这些经典散文会继续为我们带来更多的启发和感悟。
希望我们能在学习中不断感悟其中的人生智慧,让这些经典散文成为我们心灵成长的指南针。
作为70后和80后的一员,我深深体会到经典散文在我们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性。
这些作品不仅传承了中华文化的精髓,更深刻地触及了人生的本质和社会的变迁。
在我踏入初中、高中和大学的语文课堂上,这些经典散文如同一个个灵魂深处的声音,引领着我走进丰富而饱满的人生世界。
3本八十年代的大陆武侠小说,当年风靡一时,现在没几个人知道

3本⼋⼗年代的⼤陆武侠⼩说,当年风靡⼀时,现在没⼏个⼈知道说起武侠⼩说,很多⼈马上想起了⾦庸和古龙,想起了“⾦古黄粱温”,然后⼜想起了陈青云、卧龙⽣、李凉等港台武侠作者。
其实,武侠热的当年,除了港台武侠⼩说,⼤陆武侠⼩说也是红红⽕⽕,吸引了⼤量武侠迷的喜爱。
从某种程度⽽⾔,⼤陆的武侠⼩说虽然没有港台武侠⼩说那种神奇⽞幻的剧情和武功,但是更加接地⽓,更加符合当时⼤陆读者的阅读⼝味。
再加上⼀开始⼤陆读者不太容易接触到港台武侠⼩说,⼤陆武侠⼩说成为了当时的风云⼉,成为了众多读者的⼼头爱。
当年⼤陆作者写的武侠⼩说,⾮常红⽕,风靡⼀时,如今却⼏乎没有⼈知道了。
好像⼤家只知道的就是⾦庸和古龙了。
我是真游泳的猫,⼀个看武侠22年的⽼书⾍。
喜欢武侠的朋友,记得关注我哦。
今天我和朋友们聊聊3本⼋⼗年代的⼤陆武侠⼩说,当年风靡⼀时,现在没⼏个⼈知道。
哎,算是⼀个⽼武侠迷的重温旧梦吧。
第1本,残墨《神州擂》。
残墨是⼋⼗年代⽐较出名的武侠作者,他的⼩说有《神州擂》、《风尘洗剑录》、《⾎溅鸳鸯帐》、《追魂箫与⽆形剑》、《翡翠塔传奇》等⼗余部。
尤其是《神州擂》这本⼩说,更是被改编为连环画(⼩⼈书)和评书,在当年真是⾮常红了。
我看的《神州擂》⼩说是1983年出版的。
⼩说以“擂”为书名,主要围绕的也是打擂台的故事,但⼩说的格局却⾮常⼤,不只是武林⼈物的打擂台,⽽是关系到国家荣辱和民族尊严的打擂台。
从某种程度⽽⾔,本书的剧情有点类似“霍元甲擂台打⼤⼒⼠”的民间传说,但是情节⾮常⽣动,剧情颇为曲折。
故事写清代末年,号称“震寰球”的俄国拳王马洛托夫来华摆擂,打死了前来应擂的风⽕⼩雷神霍天舒。
霍天舒的师师⽗和岳⽗为了给霍天舒报仇,⼴撒英雄帖,招集天下豪杰前去打擂台。
这其中,曾经使⼋国联军和清兵闻风丧胆的千⽄神⼒王东⽅⼀杰,带领徒弟重返天都镇,要为国⼈争⼝⽓。
群雄以及东⽅⼀杰的出现,使得天都镇总兵和俄国神⽗极为不安。
他们内外勾结,⼜找到了奸⼈黄伯南。
当代80年代小说阅读篇目

当代80年代小说阅读篇目80年代小说阅读篇目*刘心武《班主任》*庐新华《伤痕》周克芹《许茂和他的女儿们》丛维熙《大墙下的红玉兰》古华《芙蓉镇》《爬满青藤的木屋》张贤亮*《灵与肉》《绿化树》《男人的一半是女人》王蒙《布礼》*《蝴蝶》《活动变人形》李国文*《月食》蒋子龙*《乔厂长上任记》高晓声《“漏斗户”主》*《陈奂生上城》《陈奂生转业》《陈奂生包产》《陈奂生战术》《种田大户》《陈奂生出国》路遥《人生》*《平凡的世界》贾平凹《小月前本》*《鸡窝洼人家》《腊月?正月》《远山野情》《商州》《浮躁》《废都》张炜*《古船》叶辛《蹉跎岁月》竹林《生活的路》礼平《晚霞消失的时侯》史铁生*《我的遥远的清平湾》梁晓声《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今夜有暴风雪》张承志《黑骏马》王安忆*《本次列车终点》朱晓平《桑树坪纪事》张抗抗《隐形伴侣》陆天明《桑那高地的太阳》老鬼《血色黄昏》李锐《合坟》汪曾祺*《受戒》《大淖纪事》邓友梅《那五》韩少功*《爸爸爸》《女女女》《归去来》阿城*《棋王》《树王》《孩子王》王安忆《小鲍庄》张承志《黑骏马》《北方的河》陆文夫《美食家》李杭育《最后一个渔佬儿》《沙灶遗风》冯骥才《神鞭》莫言*《红高梁》*《透明的红萝卜》*《天堂蒜薹之歌》《白狗秋千架》《酒国》《拇指铐》《师傅越来越幽默》《檀香刑》《生死疲劳》《蛙》《丰乳肥臀》郑万隆《老棒子酒馆》扎西达娃《系在皮绳扣上的魂》刘索拉*《你别无选择》马原《拉萨河女神》《冈底斯的诱惑》*《虚构》格非*《迷舟》《唿哨》《敌人》《人面桃花》《边缘》《欲望的旗帜》孙甘露《访问梦境》余华*《活着》《在细雨中呼喊》*《许三观卖血记》*《兄弟》《十八岁出门远行》《死亡叙述》《爱情故事》《现实一种》《世事如烟》池莉:*《烦恼人生》《不谈爱情》《太阳出世》《白云苍狗谣》《冷也好热也好活着就好》方方:*《风景》《纸婚年》《黑洞》刘震云:《塔铺》《新兵连》*《一地鸡毛》《单位》《官人》刘恒:*《狗日的粮食》《力气》《四条汉子》《陡坡》苏童:*《妻妾成群》《红粉》《1934年逃亡》《罂栗之家》《离婚指南》《平静如水》,长篇小说《我的帝王生涯》《米》《后宫》《刺青时代》。
第二十九章80年代小说(原版)

韩少功——《爸爸爸》 韩少功——《爸爸爸》 ——
韩少功的中篇小说《爸爸爸》 韩少功的中篇小说《爸爸爸》以 一种富于想象力的魔幻现实主义 手法, 手法,通过描写一个原始部落鸡 头寨的历史变迁, 头寨的历史变迁,展示了一种封 凝滞、 闭、凝滞、愚昧落后的民族文化 形态。 形态。小说体现出强烈的主题理 性批判精神, 性批判精神,对这种文化状态的 各种劣根性内容给予深刻的揭露。 各种劣根性内容给予深刻的揭露。
反思小说
时间:1979至80年代初 时间:1979至80年代初 :1979 代表作品:发轫之作:茹志娟《剪辑错了的故事》 代表作品:发轫之作:茹志娟《剪辑错了的故事》, 其他代表性作品有古华《芙蓉镇》 谌容《 其他代表性作品有古华《芙蓉镇》、谌容《人到中 张贤亮《灵与肉》 高晓声《 年》、 张贤亮《灵与肉》、高晓声《李大顺造 古华《芙蓉镇》 屋》、古华《芙蓉镇》等。 特征:反思文学在创作上的一个重要特征,是从政治、 特征:反思文学在创作上的一个重要特征,是从政治、 社会层面上还原”文革”的荒谬本质。 社会层面上还原”文革”的荒谬本质。与伤痕小说 内容上有交叉,是伤痕小说的深化。 内容上有交叉,是伤痕小说的深化。但存在偏重于 政治反思,文化反思不够等缺陷。 政治反思,文化反思不够等缺陷。
蒋子龙
年代文学中, 在80年代文学中,蒋子龙立足 年代文学中 于工业生产实际, 于工业生产实际,以宏广的视 野和敏锐的观察力, 野和敏锐的观察力,对当代中 国工业改革进行了细致的描绘 和深入地思考, 和深入地思考,使工业改革题 材小说创作与现实改革紧密相 连,并博得社会广泛的关注。 并博得社会广泛的关注。 代表作: 乔厂长上任记》 代表作:《乔厂长上任记》 《拜年》《开拓者》 拜年》《开拓者》 》《开拓者
改革文学
第七章 80年代小说

汪曾祺的风俗小说
1、代表作《受戒》《大淖记事》 《受戒》的艺术特色:
A 对俗世生活之美、人情、人性之美的张扬; B 散文化的结构与叙事特色; C 别致、优美的语言。(简洁,短句对仗手法,口语化,文气)
2、 小说创作总体艺术特色: 浓郁的乡土风俗画描写 鲜明的哲学意识和审美态度 小说散文化 (重氛围、轻情节、语言散文化) 别具一格的语言。(简洁干净,文白互间,雅俗互见)
汪曾祺创作谈
风俗即小说;小说结构的精义就是“随便”; 小说是语言的艺术;小说里面 最重要的是 思想; 主脑(主题)就好像是风筝的脑线,作品就 是风筝。没有脑线.风筝放不上去,脑线剪 断,风筝就不知飞到哪去了。 我认为作家的责任是给读者以喜悦,让读者感 觉到活着是美的 革开放的深入,西方文学的影响, 对文学革新的主动寻求。 2、初步兴起: 80年代初出现的风俗画小说;朦胧诗创作; 83年后贾平凹、张承志、阿城、王安忆等人创作 3、文学主张: 文学有“根”, “根”是文化——民族的土壤 “根”有区别,非规范的民间文化——精华; 文学有“根”才能与世界对话; 寻“根”在于促进时代的变革。
《陈奂生上城》
人物:陈奂生
质朴、憨厚、勤劳、务实; 自私、狭隘,阿Q气,奴性
意义: 提出新时期农 民精神生活的引导与 提升问题;并从文化 层面来探寻中国农民 的出路。
艺术特色: A叙事与描写交错使用; B语言朴实凝炼,幽默风 趣; C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和 轻松的喜剧色彩。
贾 平 凹
原名贾平娃,陕西丹凤人。中 共党员。1975年毕业于西北大 学中文系。1974年开始发表作 品。 著有长篇小说《高老庄》、 《废都》、《怀念狼》、《秦 腔》、《古炉》,《贾平凹文 集》(14卷),纪实文学《我是 农民》等。《废都》获1997年 法国费米娜文学奖,《浮躁》 获1987年美国美孚飞马文学奖, 《满月儿》获1978年全国优秀 短篇小说奖,《腊月·正月》 获1984年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 《爱的踪迹》获1989年全国优 秀散文集奖。
7.八十年代的小说(1)

李剑在《“歌德”与“缺德”》一文中,更是把那些揭露 林彪、“四人帮”的罪恶,批判封建法西斯专制和极左路 线,展示人们心灵创伤的作家和作品归入“缺德”之列, 因为“现代的中国人并无失学、失业之忧,也无无衣无食 之虑,日不怕盗贼执杖行凶,夜不怕黑布蒙面的大汉轻轻 叩门。河水涣涣,莲荷盈盈,绿水新池,艳阳高照。当今 世界上如此美好的社会主义为何不可‘歌’其‘德’?” 而另一些批评者则为之辩护,认为这些作品“突破了长期 以来的禁区,因此,是一种前进的运动,不是倒退。我们 呼唤革命现实主义的胜利,哪怕是有些作品读后使人感到 压抑,也比虚假的新生、强颜的欢笑好一万倍,因为它能 够使人们猛醒。”
四、刘心武与《班主任》
刘心武(1942- )原籍四川省安岳县,生于成都,1950年迁居北京。 1955年考入北京师范专科学校,毕业后在北京第十三中学担任语文教 师和班主任十多年,后调任北京出版社编辑、《人民文学》主编。中 学时代开始发表文学作品,1975年出版中篇小说《睁大你的眼睛》, 此后出版有中短篇小说集《班主任》、《绿叶与黄金》、《如意》、 《公共汽车咏叹调》、《立体交叉桥》、《王府井万花筒》、《5.19 长镜头》,长篇小说《钟鼓楼》、《风过耳》、《四牌楼》、《栖凤 楼》,非虚构小说《树与林同在》,以及红学著作《红楼三钗之谜》 等。其中,《班主任》(1977)和《我爱每一片绿叶》(1979)分获 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钟鼓楼》(1985)获第二届茅盾文学奖。90 年代之后,成为《红楼梦》的积极研究者,曾在中央电视台《百家讲 坛》栏目就秦可卿等专题进行系列讲座,引发了较大的争议。
1980年代小说(二)

《商州初录》表现对象:自然景象 贾平凹已经自觉地从象征意义的角度来打量 和表现商州的自然景象了,进一步揭示了自 然、社会、人生的内在联系,表现了自然界 与社会、人生是浑然一体的中国传统文化意 识了。
《商州初录》表现对象:社会状况 作家用冷静、从容、细致的目光,展开了他 对商州社会的立体式考察,具有地方志的笔 调,野史的情趣和社会节律的揭示等特色。
1980年代小说(二)
市井文学
新时期市井小说整体的发轫之作当属邓 友梅的《话说陶然亭》(《北京文艺》 1979年2期)。此后,经过众多作家的努 力,市井风俗小说蔚然大观,在八十年 代形成了一个不可忽视的文学现象,并 一直持续到九十年代而不衰。
以汪曾祺、陆文夫等人为代表的江苏市井文 化风情小说,以邓友梅为代表的京味市井风 俗画小说,以冯骥才为代表的津味市井风俗 画小说,都是市井文学的主要作品。
残雪小说的写作与她的个人心理、性格、人 生体验有密切关系。 读残雪的小说,要把她的一切描述都视作人 的灵魂的"内部风景",小说中的人物和动作的 冲突就是灵魂的自身冲突,每个人物及他 (她)与其他人物的关系就是灵魂向内进展 的不同发展层次。
《山上的小屋》: 讨论题: 1、请说出小说故事发展的情节线索。 2、小说中有哪些特别的意象,是不是有象征意 义? 3、谈谈你对这篇小说主题的理解。 4、这篇小说语言有什么特色?
1、展示出商州的自然美和人情美,无可否认, 它对商州文化的描述和赞颂含 有着极大的理 想色彩。 2、采用了拟笔记 体的文体形式 。是小说, 还是散文?
先锋文学
发展历程: (一)表层期:(1979-1981) 王蒙、茹志娟、谌容等人在八十年代初期创 作的“意识流”小说,其实质就是借助西方 现代派的一些艺术手法来表达自己对各种社 会问题的认知与意见,而不是西方现代派所 表现的对“个体生命”的忧虑。
八零年代小说

付5元房钱前后的心理变化。
• 付钱之前,自卑、纯朴、充满感激之情、 受宠若惊。
• 付钱后,破坏欲、糟蹋东西以泄愤的心理 支配了他;
• 自我安慰:5元白花了,何妨再买个帽 子。
• “精神胜利法”:转念想,吴书记送去 花5元住一晚是一个不可多得的荣耀,于是 “仅仅用五元钱就买到了精神上的满足”。
被子 枕巾 大皮椅 地板 心理
• (1)、陈奂生形象分析
• ①、陈奂生具有勤劳、善良、憨实、厚道、 质朴等的美好品格。
• ②、作为从特定历史环境中走出来的传统 农民,他的血液里还流淌着旧时代的遗传 基因,他的身上还残存着极“左”路线的 长期统治造成的奴性、愚昧,自卑自贱, 小生产者的自私狭隘、目光短浅和阿Q式的 自我欺骗,自我安慰等弱点。
《狂欢的季节》。
(二)、关于“意识流小说”
• “意识流”这个名词最早是美国心理学家和哲学 家威廉·詹姆斯于1884年首先提出来的,最早是 一个心理学名词,意思是人的意识状态是像水一 样流动着的。
• 后来奥地利医生弗洛伊德创立了精神分析学说, 从而使意识流小说创造者们有了进一步的理论根 据。
• 所谓意识流小说,就是直接表达人物的意识,表 达人物直接的内心独白或者间接的内心独白。西 方意识流小说,要求忠实地表现人的复杂的精神 世界的整体,即人的思维的全过程,包括非理性 和下意识,且不受任何时空的限制。
摧残的结果,人不再成为一个正常人。
在小说中,章永麟的性功能具有很强的隐喻
色彩,决不单是一种生理现象。性无能象征着主
人公作为具有历史使命感的知识分子在政治与社
会生活中的放逐,这是一种政治力量的“阉割”,
对他具有巨大的摧残力量。在小说中,性能力的
丧失给主人公带来极大的痛苦和精神压力,但章
八十年代文学佳作

1978全国优秀短篇小说获奖作品《班主任》刘心武《人民文学》1977年第11期《神圣的使命》王亚平《人民文学》1978年第9期《窗口》莫伸《人民文学》1978年第1期《我们的军长》邓友梅《上海文艺》1978年第7期《湘江一夜》周立波《人民文学》1978年第7期《足迹》王愿坚《人民文学》1977年第7期《顶凌下种》成一《汾水》1978年第1期《愿你听到这支歌》李陀《人民文学》1978年第12期《弦上的梦》宗璞《人民文学》1978年第12期《伤痕》卢新华《文汇报》1978年8月11期《从森林里来的孩子》张洁《北京文艺》1978年第7期《骑手为什么歌唱母亲》张承志《人民文学》1978年第10期《辣椒》张有德《人民文学》1978年第4期《取经》贾大山《河北文艺》1977年第4期《满月儿》贾平凹《上海文艺》1978年第3期《最宝贵的》王蒙《作品》1978年第7期《献身》陆文夫《人民文学》1978年第4期《墓场与鲜花》萧平《上海文艺》1978年第11期《眼镜》刘富道《人民文学》1978年第2期《姻缘》孔捷生《作品》1978年第8期《抱玉岩》祝兴义《安徽文艺》1978年第7期《“不称心”的姐夫》关庚寅《鸭绿江》1978年第7期《看守日记》齐平《解放军文艺》1978年第12期《芙瑞达》于土《广东文艺》1978年第1期《珊瑚岛上的死光》童恩正《人民文学》1978年第8期1979全国优秀短篇小说获奖作品《乔厂长上任记》蒋子龙《人民文学》1979年第7期《小镇上的将军》陈世旭《十月》1979年第3期《剪辑错了的故事》茹志鹃《人民文学》1979年第2期《内奸》方之《北京文艺》1979年第3期《李顺大造屋》高晓声《雨花》1979年第7期《彩云归》李栋、王云高《人民文学》1979年第5期《我们家的炊事员》母国政《北京文艺》1979年第6期《阿扎与哈利》樊天胜《人民文学》1979年第4期《记忆》张弦《人民文学》1979年第3期《悠悠寸草心》王蒙《上海文学》1979年第9期《谁生活得更美好》张洁《工人日报》1979年7月15期《战士通过雷区》张天民《人民文学》1979年第7期《信任》陈忠实《陕西日报》1979年6月3期《蓝蓝的木兰溪》叶蔚林《人民文学》1979年第6期《话说陶然亭》邓友梅《北京文艺》1979年第2期《因为有了她》孔捷生《人民文学》1979年第10期《我爱每一片绿叶》刘心武《人民文学》1979年第6期《我应该怎么办?》陈国凯《作品》1979年第2期《重逢》金河《上海文学》1979年第4期《罗浮山血泪祭》中杰英《十月》1979年第2期《办婚事的年轻人》包川《人民文学》1979年第7期《空谷兰》张长《解放军文艺》1979年第12期《雕花烟斗》冯骥才《当代》1979年第2期《独特的旋律》周嘉俊《上海文学》1979年第2期《努尔曼老汉和猎狗巴力斯》艾克拜尔·拉吉提《新疆文艺》1979年第3期01980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获奖作品《西线轶事》徐怀中《人民文学》1980年第l期《乡场上》何士光《人民文学》1980年第8期《月食》李国文《人民文学》1980年第3期《三千万》柯云路《人民文学》1980年第11期《笨人王老大》锦云、王毅《北京文艺》1980年第7期《一个工厂秘书的日记》蒋子龙《新港》1980年第5期《陈奂生上城》高晓声《人民文学》1980年第2期《灵与肉》张贤亮《朔方》1980年第9期《夏》张抗抗《人民文学》1980年第5期《南湖月》刘富道《人民文学》1980年第7期《天山深处的“大兵”》李斌奎《解放军文艺》1980年第9期《你是共产党员吗?》张林《当代》1980年第3期《空巢》冰心《北方文学》1980年第3期《春之声》王蒙《人民文学》1980年第5期《结婚现场会》马烽《人民文学》1980年第1期《丹凤眼》陈建功《北京文艺》1980年第8期《红线记》罗旋《人民文学》1980年第8期《小贩世家》陆文夫《雨花》1980年第1期《西望茅草地》韩少功《人民文学》1980年第10期《被爱情遗忘的角落》张弦《上海文学》1980年第1期《活佛的故事》玛拉沁夫《人民文学》1980年7月12日《镢柄韩宝山》张石山《汾水》1980年第8期《心香》叶文玲《当代》1980年第2期《勿忘草》周克芹《四川文学》1980年第4期《最后一个军礼》方南江、李荃《解放军文艺》1980年第11期《手杖》京夫《延河》1980年第1期《彩色的夜》王群生《红岩》1982年第2期《美与丑》益希卓玛《人民文学》1980年第6期《海风轻轻吹》吕雷《作品》1980年第12期《卖蟹》王润滋《山东文学》1980年第10期1981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获奖名单《内当家》王润滋《人民文学》1981年第3期《卖驴》赵本夫《钟山》1981年第2期《一个猎人的恳求》乌热尔图《民族文学》1981年第5期《飘逝的花头巾》陈建功《北京文学》1981年第6期《女炊事班长》简嘉《青春》1981年第8期《路障》达理《海燕》1981年第10期《黑箭》刘厚明《人民文学》1981年第5期《普通老百姓》迟松年《鸭绿江》1981年第2期《山月不知心里事》周克芹《四川文学》1981年第8期《少年c hen女》舒群《人民文学》1981年第4期《大淖记事》汪曾祺《北京文学》1981年第7期《头像》林斤澜《北京文学》1981年第7期《蛾眉》刘绍棠《长春》1981年第1期《黑娃照相》张一弓《上海文学》1981年第7期《爬满青藤的木屋》古华《十月》1981年第2期《飞过蓝天》韩少功《中国青年》1981年第13期《本次列车终点》王安亿《上海文学》1981年第10期《金鹿儿》航鹰《新港》1981年第4期《拜年》鲁南《山东文学》1981年第8期《最后一篓春荼》王振武《芳草》1981年第3期1982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获奖名单《拜年》蒋子龙《人民文学》1982年第3期《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梁晓声《北方文学》1982年第8期《八百米深处》孙少山《北方文学》1982年第2期《明姑娘》航鹰《青年文学》1982年第1期《哦,香雪》铁凝《青年文学》1982年第5期《不仅仅是留恋》金河《人民文学》1982年第11期《种包谷的老人》何士光《人民文学》1982年第6期《敬礼!妈妈》宋学武《海燕》1982年第9期《女大学生宿舍》喻杉《芳草》1982年第2期《三角梅》王中才《解放军文艺》1982年第6期《赔你一只金凤凰》李叔德《长江文艺》1982年第1期《火红的云霞》吕雷《人民文学》1982年第1期《七岔犄角的公鹿》乌热尔图《民族文学》1982年第5期《第九个售货亭》姜天民《青春》1982年第8期《漆黑的羽毛》石言《雨花》1982年第9期《芨芨草》鲍昌《新港》1982年第8期《声音》张炜《山东文学》1982年第5期《母亲与遗像》海波《人民文学》1982年第4期《老霜的苦闷》矫健《文汇月刊》1982年第1期《远处的伐木声》蔡测海《民族文学》1982年第10期1983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获奖名单《围墙》陆文夫《人民文学》1983年第2期《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史铁生《青年文学》1983年第1期《抢劫即将发生……》楚良《星火》1983年第8期《阵痛》邓刚《鸭绿江》1983年第4期《秋雪湖之恋》石言《人民文学》1983年第10期《兵车行》唐栋《人民文学》1983年第5期《琥珀色的簧火》乌热尔图《民族文学》1983年第10期《那山那人那狗》彭见明《萌芽》1983年第5期《亲戚之间》林元春《民族文学》1983年第9期《公路从门前过》石定《山花》1983年第7期《条件尚未成熟》张洁《北京文学》1983年第9期《树上的鸟儿》王戈《飞天》1983年第9期《沙灶遗风》李抗育《北京文学》1983年第5期《肖尔布拉克》张贤亮《文汇月刊》1983年第2期《雪国热闹镇》刘兆林《解放军文艺》1983年第7期《迫遥之乐》陶正《北京文学》1983年第4期《除夕夜》达理《人民文学》1983年第5期《旋转的世界》陈继光《人民文学》1983年第11期《四个四十岁的女人》胡辛《百花洲》1983年第6期《船过青浪滩》刘舰平《萌芽》1983年第7期1984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获奖名单《干草》宋学武《青年文学》1984年第2期《小厂来了个大学生》陈冲《人民文学》1984年第4期《麦客》邵振国《当代》1984年第3期《蓝幽幽的峡谷》白雪林《草原》1984年第12期《打鱼的和钓鱼的》金河《现代作家》1984年第1期《奶奶的星星》史铁生《作家》1984年第4期《六月的话题》铁凝《花溪》1984年第2期《哦,小公马》邹志安《北京文学》1984年第1期《最后的堑壕》王中才《鸭绿江》1984年第11期《同船过渡》映泉《青年文学》1984年第3期《姐姐》张平《青春》1984年第6期《野狼出没的山谷》王风麟《人民文学》1984年第9期《危楼记事》李国文《人民文学》1984年第6期《生死之间》苏叔阳《芳草》1984年第8期《一潭清水》张炜《人民文学》1984年第6期《父亲》梁晓声《人民文学》1984年第11期《白色鸟》何立伟《人民文学》1984年第10期《惊涛》陈世旭《人民文学》1984年第3期1985—1986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获奖名单《五月》田中禾《山西文学》1985年第9期《系在皮绳扣上的魂》扎西达娃《西藏文学》1985年第9期《民族文学》1985年第9期《满票》乔典运《奔流》1985年第3期《今月色好》彭荆风《人民文学》1985年第5期《窑谷》谢友鄞《上海文学》1986年第4期《远行》何士光《人民文学》1985年第8期《你不可改变我》刘西鸿《人民文学》1986年第9期《支书下台唱大戏》邹志安《北京文学》1986年第6期《甜苣儿》张石山《青年文学》1986年第6期《合坟》(《厚土》之一)李锐《上海文学》1986年11期《减去十岁》谌容《人民文学》1986年第2期《洞天》李贯通《山东文学》1986年第4期《夫妻粉》庞泽云《海燕》1985年第11期《继续操练》李晓《上海文学》1986年第7期《狗日的粮食》刘恒《中国》1986年第9期《汉家女》周大新《解放军文艺》1986年第8期《焦大轮子》于德才《上海文学》1986年第2期《他在拂晓前死去》张廷竹《解放军文艺》1985年第11期《这一片大海滩》杨显惠《长城》1985年第6期1987—1988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获奖名单《甜的血腥的铁》杨咏鸣《上海文学》1987年第3期《牛贩子山道》雁宁《人民文学》1987年第3期《葫芦沟今昔》马烽《人民文学》1987年第4期《小诊所》周大新《河北文学》1987年第4期《清高》陆文夫《人民文学》1987年第5期《马嘶·秋诉》谢友鄞《上海文学》1987年第5期《陪乐》朱春雨《中国作家》1987年第3期《塔铺》刘震云《人民文学》1987年第7期《马车》陈世旭《十月》1987年第4期《喊会》柏原《青年文学》1988年第12期《年关六赋》阿成《北京文学》1988年第12期中国作家协会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中国作家协会第一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获奖作品(1977~1980)一等奖人到中年湛容《收获》1980年第1期在没有航标的河流上叶蔚林《芙蓉》1980年第3期天云山传奇鲁彦周《清明》1979年第1期犯人李铜钟的故事张一弓《收获》1980年第1期蝴蝶王蒙《十月》1980年第4期二等奖土壤汪浙成、温小任《收获》1980年第6期迫赶队伍的女兵们邓友梅《十月》1979年第1期啊!冯骥才《收获》1979年第6期大墙下的红玉兰从维熙《收获》1979年第2期蒲柳人家刘绍棠《十月》1980年第3期淡淡的晨雾张抗抗《收获》1980年第3期开拓者蒋子龙《十月》1980年第6期三生石宗璞《十月》1980年第3期甜甜的刺毒(土家族)孙健忠《芙蓉》1980年第1期惊心动魄的一幕路遥《当代》1980年第3期中国作家协会第二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获奖作品(1981~1982 )高山下的花环李存葆《十月》1982年第6期赤橙黄绿青蓝紫蒋子龙《当代》1981年第4期洗礼韦君宜《当代》1982年第1期人生路遥《收获》1982年第3期黑骏马(回族)张承志《十月》1982年第6期祸起萧墙水运宪《收获》1981年第1期相见时难王蒙《十月》1982年第2期那五邓友梅《北京文学》1982年第4期太子村的秘密谌容《当代》1982年第4期燕儿窝之夜魏继新《青年文学》1982年第5期苦夏江浙成、温小钰《小说界》1982年第1期射天狼朱苏进《昆仑》1982年第1期流逝王安忆《钟山》1982年第6期普通女工孔捷生《小说界》1982年第3期张铁匠的罗曼史张一弓《十月》1982年第二期驼峰上的爱冯苓植《收获》1982年第2期沙海的绿荫朱春雨《十月》1981年第3期远去的白帆从维熙《收获》1982年第1期你在想什么顾笑言《花城》1981年第2期山道弯弯谭谈《芙蓉》1981年第1期中国作家协会第三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获奖作品(1983一1984)山中,那十九座坟茔李存葆《昆仑》1984年第6期今夜有暴风雪梁晓声《青春》丛刊1983年第1期迷人的海邓刚《上海文学》1983年第5期美食家陆文夫《收获》1983年第1期棋王阿城《上海文学》1984年第7期没有纽扣的红衬衫铁凝《十月》1983年第2期远村郑义《当代》1983年第4期拂晓前的葬礼王兆军《钟山》1984年第5期烟壶邓友梅《收获》1984年第1期北方的河张承志《十月》1984年第1期祖母绿张洁《花城》1984年第3期市场角落的“皇帝”韩静霆《丑小鸭》1983年第8期燕赵悲歌蒋子龙《人民文学》1984年第7期绿化树张贤亮《十月》1984年第2期春妞儿和他的小戛斯张一弓《钟山》1984年第5期凝眸朱苏进《昆仑》1984年第5期神鞭冯骥才《小说家》1984年第3期啊,索伦河谷的枪声刘兆林《解放军文艺》1983年第8期腊月,正月贾平凹《十月》1984年第4期老人仓矫健《文汇月刊》1984年第5期中国作家协会第四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获奖作品(1985一1986)桑树坪纪事朱晓平《钟山》1985年第4期军歌周梅森《钟山》1986年第6期一路风尘王小鹰《收获》1986年第2期小鲍庄王安忆《中国作家》1985年第2期红高梁莫言《人民文学》1986年第3期爸爸,我一定回来达理《芙蓉》1985年第1期灵旗乔良《解放军文艺》1986年第10期你别无选择刘索拉《人民文学》1985年第3期馕神小传宋清海《小说家》1986年第4期风泪眼从维熙《十月》1986年第2期红尘霍达(回族)《花城》1986年第3期前市委书记的白昼与夜晚张笑天《花城》1985年第3期1987—1988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获奖名单《甜的血腥的铁》杨咏鸣《上海文学》1987年第3期《牛贩子山道》雁宁《人民文学》1987年第3期《葫芦沟今昔》马烽《人民文学》1987年第4期《小诊所》周大新《河北文学》1987年第4期《清高》陆文夫《人民文学》1987年第5期《马嘶·秋诉》谢友鄞《上海文学》1987年第5期《陪乐》朱春雨《中国作家》1987年第3期《塔铺》刘震云《人民文学》1987年第7期《马车》陈世旭《十月》1987年第4期《喊会》柏原《青年文学》1988年第12期《年关六赋》阿成《北京文学》1988年第12期1977—1980年全国优秀报告文学获奖名单《哥德巴赫猜想》徐迟《人民文学》1978年第1期《地质之光》徐迟《人民文学》1977年第10期《人妖之间》刘宾雁《人民文学》1979年第9期《一个人和他的影子》刘宾雁《十月》1980年第6期《大雁情》黄宗英《十月》1979年第1期《美丽的眼睛》黄宗英《上海文艺》1978年第6期《船长》柯岩《人民文学》1979年第11期《特邀代表》柯岩《人民日报》1980年4月26日《中年颂》理由《北京文艺》1979年第11期《扬眉剑出鞘》理由《新体育》1978年第6期《热流》张楔《当代》1980年第4期《励精图治》程树榛《当代》1980年第2期《命运》杨匡满、郭宝臣《当代》1979年第2期《祖国高于一切》陈祖芬《人民日报》1980年10月2日《从悬崖到坦途》雷锋《解放军文艺》1979年第6期《彭大将军回故乡》翟禹钟、何立库、罗海鸥、江立仁《中国青年》1979年第3期《铁托同志》刘白羽《人民文学》1980年第4期《一封终于发出的信》陶斯亮《诗刊》1979年第1期《线》祖慰、节流《长江文艺》1980年第12期《为了周总理的嘱托》穆青、陆拂为、廖由滨《人民日报》1978年3月1日《勇士:历史的新时期需要你》韩少华《人民日报》1980年11月1日《笼鹰志》李玲修《人民文学》1980年第2期《正气歌》张书绅《鸭绿江》1979年第5期《赤子之心》杨笑影《解放军文艺》1979年第5期《无声的浩歌》任斌武《人民文学》1980年第8期《历史之章》金河《鸭绿江》1979年第10期《划破夜幕的陨星》王晨、张天来《光明日报》1980年7月21、22日《爱情的凯歌》艾蒲、向明、郭光豹《解放军报》1979年4月12日《写在她远行的路上》马继红、王宗仁《人民文学》1980年第8期《从青工到副教授》杨世远、孙兴盛、史祥鸾《中国青年》1979年第5期1981—1982年全国优秀报告文学获奖名单《中国姑娘》鲁光《当代》1981年第5期《三门李轶闻》乔迈《春风》1981年第6期《废墟上站起来的年轻人》李延国《泉城》1981年第8期《共产党人》陈祖芬《人民日报》1982年6月28日《一片叶子》刘真《人民日报》1981年5月4日《橘》黄宗英《人民文学》1982年第2期《还是那双眼睛》孟晓云、丛林中《人民日报》1982年9月13日《希望在人间》理由《人民文学》1981年第10期《"蓝军司令"》江永红、钱钢《解放军文艺》1981年第8期《癌症≠死亡》柯岩《北京文学》1982年第7期《形天舞干戚》徐迟《人民文学》1982年第5期《艰难的起飞》刘宾雁《人民日报》1981年1月3日《播鲁迅精神之火》何启治、刘茵《当代》1981年第5期《大洋的此岸和彼岸》蒋巍(执笔)、贾宏图《人民文学》1981年第4期《审丑者》祖慰《人民文学》1982年第8期《啊,龙!》李君旭《当代》1982年第3期《海河边的一间小屋》肖复兴《文汇月刊》1982年第9期《足球教练的婚姻》李玲修《人生》1982年第3期《河那边升起一颗星》李秀海、袁厚春《解放军文艺》1981年第12期《继母》韩少华《当代》1982年第6期《与祖国的文明共命运》戴晴《文汇月刊》1981年第5期《爱的暖流》牟祟光、桑恒昌《山东文学》1981年第9期《生命的近似值》黄尧、朱运宽《边疆文艺》1981年第11期《她心中有个明亮的世界》向义光、张飚《中国青年》1981年第21期《路的呼喊》风章《雨花》1981年第2期1983—1984年全国优秀报告文学获奖名单《省委第一书记》袁厚春《昆仑》1984年第4期《访苏心潮》王蒙《十月》1984年第6期《小木屋》黄宗英《文汇月刊》1983年第5期《在这片国土上》李延国《解放军文艺》1983年第10期《关东奇人传》刘宾雁《文汇月刊》1984年第3期《快乐学院》祖慰《十月》1983年第5期《"两用人才"的开发者们》徐志耕、程童一、陶正明《解放军文艺》1983年2第期《希望在燃烧》乔迈《当代》1984年第3期《开拓者》那家伦《民族文学》1984年第2期《热血男儿》李士非《花城》1984年第6期《催人复苏的事业》陈祖芬《人民日报》1983年1月3日《恶魔导演的战争》刘亚洲《解放军文艺》1983年第5期《生当作人杰》肖复兴《北方文学》1984年第1期《原野在呼唤》王兆军《报告文学》1984年第6期《中国的回声》陈冠柏、周荣新《江南》1984年复刊号《古老的东方有一条龙》贾鲁生、王光明《解放军文艺》1984年第12期《南方大厦》理由《人民文学》1984年第8期《玛丽·若瑟的选择》林亚光《报告文学》1984年第10期《长河精英》岳非丘、邹越滨《人民文学》1984年第1期《奔涌的潮头》江永红、钱钢《昆仑》1984年第3期《东方佛雕》苏晓康《人民文学》1983年第10期《在大时代的弯弓上》蒋巍《人民文学》1983年第11期《胡杨泪》孟晓云《文汇月刊》1984年第4期《她在丛中笑》贾宏图《报告文学》1983年第7期《塞外传奇》孟驰北、张列《当代》1983年第4期《冰海沉船》吴民民《萌芽》1984年第10期《南通虎》周嘉俊《文汇月刊》1984年第11期1985—1986年全国优秀报告文学获奖名单《中国农民大趋势》李延国《解放军文艺》1985年第5期《倾斜的足球场》理由《人民文学》1985年第7期《唐山大地震》钱钢《解放军文艺》1986年第3期《多思的年华》孟晓云《十月》1986年第5期《万家忧乐》霍达《当代》1986年第6期《理论狂人》陈祖芬《人民文学》1986年8月第7期《没有上银幕的故事》刘宾雁《人民日报》1986年8月7日《中国的小皇帝》涵逸《中国作家》1986年第3期《北京失去平衡》沙青《报告文学》1986年第4期《阴阳大裂变》苏晓康《中国作家》1986年第5期《转型人》祖慰《花城》1986年第6期《黑色的七月》陈冠柏《文汇月刊》1986年第11期《在人的另一世界》胡平、张胜友《文汇月刊》1985年第12期《魂系中华》赵军《中国青年报》1986年11月7日《蒙山沂水》彭雁华、彭雁平《人民文学》1986年第4期《人生环行道》蒋巍《文汇月刊》1985年第11期《中国男子汉》鲁光《中国作家》1985年第1期《当年他们多年轻》何晓鲁《昆仑》1985年第5期《法兮归来》凤章《啄木鸟》1986年第2期《知识的罪与罚》郭慎娟《报告文学》1985年第11期《一个成功者和他的影子》罗达成《北方文学》1986年第4期《市长张铁民》和谷《延河》1985年第5期、6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80年代小说阅读篇目
*刘心武《班主任》
*庐新华《伤痕》
周克芹《许茂和他的女儿们》
丛维熙《大墙下的红玉兰》
古华《芙蓉镇》《爬满青藤的木屋》
张贤亮*《灵与肉》《绿化树》《男人的一半是女人》
王蒙《布礼》*《蝴蝶》《活动变人形》
李国文*《月食》
蒋子龙*《乔厂长上任记》
高晓声《“漏斗户”主》*《陈奂生上城》《陈奂生转业》《陈奂生包产》《陈奂生战术》《种田大户》《陈奂生出国》
路遥《人生》*《平凡的世界》
贾平凹《小月前本》*《鸡窝洼人家》《腊月•正月》《远山野情》《商州》《浮躁》《废都》张炜*《古船》
叶辛《蹉跎岁月》
竹林《生活的路》
礼平《晚霞消失的时侯》
史铁生*《我的遥远的清平湾》
梁晓声《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今夜有暴风雪》
张承志《黑骏马》
王安忆*《本次列车终点》
朱晓平《桑树坪纪事》
张抗抗《隐形伴侣》
陆天明《桑那高地的太阳》
老鬼《血色黄昏》
李锐《合坟》
汪曾祺*《受戒》《大淖纪事》
邓友梅《那五》
韩少功*《爸爸爸》《女女女》《归去来》
阿城*《棋王》《树王》《孩子王》
王安忆《小鲍庄》
张承志《黑骏马》《北方的河》
陆文夫《美食家》
李杭育《最后一个渔佬儿》《沙灶遗风》
冯骥才《神鞭》
莫言*《红高梁》*《透明的红萝卜》*《天堂蒜薹之歌》《白狗秋千架》《酒国》《拇指铐》《师傅越来越幽默》《檀香刑》《生死疲劳》《蛙》《丰乳肥臀》
郑万隆《老棒子酒馆》
扎西达娃《系在皮绳扣上的魂》
刘索拉*《你别无选择》
马原《拉萨河女神》《冈底斯的诱惑》*《虚构》
格非*《迷舟》《唿哨》《敌人》《人面桃花》《边缘》《欲望的旗帜》
孙甘露《访问梦境》
余华*《活着》《在细雨中呼喊》*《许三观卖血记》*《兄弟》《十八岁出门远行》《死亡叙述》《爱情故事》《现实一种》《世事如烟》
池莉:*《烦恼人生》《不谈爱情》《太阳出世》《白云苍狗谣》《冷也好热也好活着就好》
方方:*《风景》《纸婚年》《黑洞》
刘震云:《塔铺》《新兵连》*《一地鸡毛》《单位》《官人》
刘恒:*《狗日的粮食》《力气》《四条汉子》《陡坡》
苏童:*《妻妾成群》《红粉》《1934年逃亡》《罂栗之家》《离婚指南》《平静如水》,长篇小说《我的帝王生涯》《米》《后宫》《刺青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