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地质地球物理与中国大地构造(刘光鼎)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总结
从中国大地构造格架和地壳各块体结构及其形 成发展来看,中国大地构造演化经历了两个发 展阶段: 印支前的陆核形成,发展形成块体,以及块体 之间的拼合离散与最终形成中国大陆的块体发 展阶段——以块为主体的发展阶段; 印支后板块扩张增生,俯冲消减形成沟-弧-盆 体系,以及板块之间碰撞挤压与大陆边缘蠕散 发展阶段——以板为主体的发展阶段。 总之,中国大地构造发展可以说以印支为界, 经历了前后两种体制不同的构造发展历史。
二、综合地质地球物理认识论
古人云: 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 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 “区域约束局部, 深层制约浅层”
二、综合地质地球物理认识论
区域约束局部 从区域整体出发,认识区域地质现象并 找到规律,获得对局部具有指导意义的 规律性的认识,并由此来指导油气及矿 产资源勘探,据此可以在复杂的情况下 分清层次,认清勘探区的全貌,科学地组 织集中力量对局部的突破,较快地发现 油气田和矿山,从盆地的整体来研究 勘探区的沉积、构造、资源潜力,有 的放矢的指导油气及矿产资源勘探开 发的科研生产。
四条转换断层
四、中国大地构造思想
5.五幕演化史
地壳岩石层在其发展过程中经历了陆 核形成、古全球构造、中间过渡和新全 球构造等阶段。在前两个阶段中,不同 块体形成的时代不同,进而是有“同序 时差”的表现。
地壳发展阶段 阶段 新全球构造 中间阶段Biblioteka Baidu稳化 古全球构造 时期 俯冲,沉降 拉张,聚敛 挤压,改造
3.三次变格 自南大陆北上的羌塘与塔里木碰撞, 缝合线为澜沧江 - 金沙江,时代为 T3-J1 。 之后,冈底斯又自南大陆北上与羌塘碰撞, 缝合线为怒江 - 班公湖,时代为 J3-K1 。随 后,印度又经南大陆北上与冈底斯碰撞, 缝合线为雅鲁藏布江,时代为 K2-E32 。这 三次变格波及面广,使中国大陆受到严重 的挤压、改造。
四、中国大地构造思想
2.两条锋线 中生代期间,羌塘、冈底斯、印度先后 从南大陆北上,使特提斯作“手风琴式” 的启闭,形成特提斯域的锋线;随后,新 生代期间太平洋板块改变扩张方向,使菲 律宾海板块向欧亚大陆聚敛,甚至俯冲, 出现沟 - 弧 - 盆系,板内拉张、地壳减薄, 形成太平洋域的锋线。
四、中国大地构造思想
地质时代 E32—Q K2—E32 T3—K1 P—T2
备注
D—C
Pt3—S
成台过渡
陆核形成
Pt3—O Pt1-2
同序时差
Ar
五、中国大地构造演化(五幕演化史)
(1)陆核形成 中国大陆雏形的陆核分别出 现于太古代(Ar)(华北),元古 代(Pt)(扬子、南华、塔里木 等)。它们经过成台过程,逐渐过 渡成陆壳,并逐渐稳化;
3、晚三叠 世—早白垩 世:中国大 陆经受严重 挤压、改造
中国
板块 构造体制
五、中国大地构造演化(五幕演化史)
( 4 )晚白垩世 - 中渐新世( K2-E32 ) 太平洋板块向欧亚板块聚敛,板 内拉张,地壳减薄,在滨太平洋域内形 成一系列箕状坳陷,并有陆相沉积物充 填;
4、晚白垩 世—中渐新 世:板缘聚 敛,板内拉 张,地壳减 薄,陆相断 陷盆地出现
古生代末—侏罗纪,中国西部属 特提斯洋,地势低,而东部却地势 高,有些地层受剥蚀而缺失; 新生代期间,地壳遭受构造运动 的强烈挤压、抬升,特提斯域演化 形成青藏高原,地壳厚度增大,地 势增高;随后,滨太平洋域受到S-N 向拉张,地壳减薄,地势降低。
六、中国海陆构造演化
中国海夹持于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 和欧亚板块之间,它的形成演化是这三 大板块相互运动的结果,尽管中国大陆 是由多个块体拼合而成。 中国海的形成最初起始于三叠纪中晚 期,随着印支运动(T2-T3)揭开阿尔卑 斯构造旋回,地壳演化进入新全球构造 发展阶段,而中国海雏形的最终形成则 是在早第三纪晚期。

谢 谢!
THANK YOU
二、综合地质地球物理认识论
深层制约浅层

复杂的浅层地质条件是有其深部构造背景的, 复杂的深部构造背景必然引起中、上地壳结 构上的强烈不均匀性,导致产生复杂的地质 条件。古生界形成于前寒武结晶基底之上, 之后又叠加了中新生代的构造形迹,其构造 格局既受结晶基底的控制又是其后中新生代 发展、演化的基础,关注深层对浅层的制约 作用,更清晰地了解盆地的概貌、成因及其 演化,为油气及矿产资源勘探提供指导原则 和思路。
中国大地构造格架:三横、两竖、两个△
大兴安岭-太行山-雪峰山
天山-阴山-燕山
昆仑-秦岭-大别
塔里木
柴达木-祁连 羌塘块体 冈底斯块体 印度块体 松潘甘孜 四川 鄂尔 多斯
南岭
华南块体
贺兰山-龙门山
天山-阴山-燕山 昆仑-秦岭-大别 南岭
大兴安岭-太行山-雪峰山 贺兰山-龙门山 金沙江—澜沧江 阿尔金—祁连山 班公--怒江缝合线 雅鲁藏布江缝合线 郯庐断裂带
三、中国大地构造格架
中国大陆构造格架宏观特征可归纳 为“三横、两竖、两个三角” 三横: 天山 - 阴山 - 燕山;昆仑 - 秦岭 - 大 别;绍兴-十万大山 两竖: 大兴安岭 - 太行山 - 武陵山;贺兰 山-龙门山 两个三角:塔里木-柴达木;松潘-甘孜
18
上世纪 40 年代, 李四光就在“中 国地质学”一书 中指出,中国 大 陆宏观地势 是 西 高东低 ,从青藏 高原经鄂尔多斯 -四川,再经中 国东部到中国海 是 逐级下降 的。 现代中国大陆 地 势 图显然与 地壳 厚度分布密切相 关 ,甚至可以说 是有 成因 联系的。
四、中国大地构造思想
1.一个分界 即以印支期为界。印支期以前为古全 球构造阶段,前寒武纪期间在特提斯洋 中有华北、扬子、南华、塔里木等多个 陆核出现,它们发展壮大,形成相对稳 定的克拉通,块体之间无相互作用,属 槽台体制。直到古生代末拼合成古中国 大陆,当时还没有青藏高原,而块体的 拼合,属板块体制。
综合地质地球物理 与中国大地构造
刘光鼎 2009年8月1日
提纲
一、综合地质地球物理方法论 二、综合地质地球物理认识论 三、中国大地构造格架 四、中国大地构造思想 五、中国大地构造演化 六、中国海陆构造演化
一、综合地质地球物理方法论
概括为“一、二、三、多”
一种理论—以全球构造活动论为 理论指导; 二种纽带—以物性和模型为纽带; 三种结合—地质与地球物理及地 球化学相结合、正演与反演相结合和 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三原则; 多次反馈—上述过程多次反复”。
三、中国大地构造格架
矿产资源特点 在“三横、两竖、两个三角” 的结合带附近,是各种金属矿床赋 存地; 在“三横、两竖、两个三角” 的结合带之间,是油气勘探的主要 研究目标。
四、中国大地构造思想
中国大地构造思想,可以总结为:
1.一个分界 2.两条锋线 3.三次变格 4.四条转换断层 5.五幕演化史
四、中国大地构造思想
4.四条转换断层 中生代侏罗纪时期,太平洋板块在四 条南北向转换断层之间发育成长,进入新 生代始新世时,转换断层扩张方向转变为 NW-SE,由马里亚纳海沟 - 岛弧 - 弧后盆地 系圈出菲律宾海板块,在欧亚板块与菲律 宾海板块之间,板缘聚敛,板内拉张,地 壳减薄,形成滨太平洋域并有一系列断陷 盆地在中国大陆东部出现。
1、前寒武 纪:华北、 扬子、印支、 塔里木等陆 核先后在原 特提斯洋出 现
槽台体制
五、中国大地构造演化(五幕演化史)
(2)古生代拼接 自元古代末(Pt3)到古生代 (Pz)期间,上述地块经过多次聚敛 与离散,最终在印支运动拼合成古中 国大陆;
2、古生代: 陆核逐渐发 展,形成块 体,并在古 生代末期结 合形成古中 国大陆
塔里木
华北 华南
五、中国大地构造演化(五幕演化史)
(3)中生代(T3-K1)挤压、改造 印支运动揭开阿尔卑斯构造旋回, 地壳演化进入新全球构造发展阶段,即 板块体制。西部特提斯域的三次变格, 形成中国大地构造的西部锋线。中国东 南大陆边缘也有三条缝合带:海南-飞弹 ( T3-J1 )、玉里 - 领家( J3-K1 )、东 京-马尼拉(K2-E1),形成中国大地构 造东部锋线;
中国
五、中国大地构造演化(五幕演化史)
(5)中渐新世-第四纪(E32- Q) 洋壳向欧亚板块俯冲,形成西太平 洋沟 - 弧 - 盆体系,陆内沉降,出现现 今中国海大地构造的基本面貌。
5、晚渐新世 以来 :板缘 俯冲,板内 沉降
六、中国海陆构造演化
中国海陆宏观构造演化归纳为 “跷跷板”过程
六、中国海陆构造演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