骆驼祥子悲剧命运
《骆驼祥子》中祥子的悲剧命运
《骆驼祥子》中祥子的悲剧命运刘巧芳祥子是老舍作品《骆驼祥子》成功塑造的底层劳动人民形象,他想通过勤劳的拉车,买属于自己的车、过安稳的生活,但现实的悲惨使祥子在经历人生波折后梦想破灭。
笔者从祥子的性格特点及作为城市贫民的典型形象入手,分析了祥子悲剧一生的个人原因和社会原因,祥子的悲剧既是社会的悲剧,也是性格命运的悲剧。
小说《骆驼祥子》是老舍最满意的作品,其主人公祥子是作者倾注了诸多情感和心血塑造的,他的悲剧命运有其时代的典型性,今日读来依然震撼人心,引人思索。
祥子堕落的原因文中并有明确的答案,本文从祥子的性格特点和个人形象入手,简单叙述了祥子的悲惨命运,对祥子悲剧命运产生的原因展开探究,以揭示其现实教育意义。
一、祥子的形象和性格老舍作品《骆驼祥子》塑造的角色祥子是那么的真切,他来自破败的农村,本身就是个破产者,带着农民的质朴和固执,怀揣信念和追求到城市谋生活,成为城市贫民。
小说开场这样描写祥子的外貌,“像一棵树,坚壮,沉默,而有生气”,拉车姿势很漂亮,带给读者的是很正面的形象。
祥子有着农村人的淳朴善良、忠厚老实、热爱劳动、穷死不偷的美好品德,他是个性格鲜明的人力车夫,他意志坚强、为人正直、敢于奋斗。
这是一个有着诸多劳动人民优良品质,有着美好精神世界的城市贫民形象。
二、祥子的悲惨命运祥子在农村破产后没了活路,逼不得已流向城市靠气力讨生活,在做过众多卖力气就能吃饭的事后,最终选中了人力车夫这个行当。
在拉车后,他就想结束风餐露宿的日子,想努力拉车积攒一些积蓄买一辆自己的车,做一个自食其力的劳动者,立业成家在城市里繁衍生息。
祥子年轻力壮,吃苦耐劳,为尽快达到目标,拉车时浑身是劲,他天真地认为不用几年就能买上车,有了自己的车也就有了安身立命的基础。
祥子把为自己拉车看成这一生最有骨气的事,经过三年拼命地拉车干活,他终于买上自己的第一辆车,可世道黑暗、弱肉强食,不久车子就被乱兵抢去。
他不忘初心,又重新积攒够买车的钱,还没买上车,又被孙侦探勒索去了。
论《骆驼祥子》的悲剧性
论《骆驼祥子》的悲剧性论《骆驼祥子》的悲剧性《骆驼祥子》是老舍三十年代的优秀代表作,它标志着老舍小说的成熟,也是老舍小说的最高峰,是“五四”以来小说中颇受读者喜爱的,具有世界影响的著名长篇之—。
作品描写的是上个世纪20年代末到30年代初北平城内人力车夫的生活。
它通过洋车夫祥子买车丢车,攒钱丢钱,劳苦终生,一无所获的悲惨遭遇,表现了在中国半殖民地化过程中,城市下层贫民由“人”蜕化为“兽”的过程。
一、命运“三起三落”,从进取向上、不甘失败到自甘堕落:祥子是个悲剧形象小说的主人翁祥子,是个来自农村破了产的青年农民。
20——30年代正是中国现代史上最黑暗,混乱多灾多难的年代;新旧军阀连年不断地进行争权夺势的战争,各种自然灾害肆行,中国农村迅速走向破产。
因而成批破产的农民为了谋求生路便纷纷涌入城市,样子就是涌入城市的破产农民中的一个。
祥子本来是个有着美好生活理想和善良、忠厚、勤劳美德的劳动者。
作品描写祥子是有内秀的人,在他健康、沉默的外表下,藏着极其美好的内心,他对生活充满了美好的愿望。
“他没有什么模样,使他可爱的是他脸上的精神”,“只要他主意打定,他便随着心中所开辟的那条路儿走;假若走不通的话,他能一两天不出一声,咬着牙,好似咬着自己的心”,他对生活充满了自信,他相信靠自己力气生活,做一个体面的,光彩的,独立的劳动者。
他认为“用力拉车挣碗饭吃,是天下最有骨气的事”。
为此,他需要有—辆车。
为了买车,他“风里雨里咬牙,饭里茶里自苦”,生了病也舍不得拿钱买药治,顽强地与生活搏斗。
同时他还有劳动者守信、善良和同情的美好品德。
祥子在曹宅拉车,不小心跌伤了曹先生,撞坏了车把。
便主动提出不要工钱,祥子作为劳动者有极强的责任感。
祥子有着善良的人性,车夫老马在风雪的夜晚拉车因又冷又饿而晕倒在地,祥子立即买上十个肉包子,送给他们祖孙二人充饥。
他自幼养成了爱劳动的好习惯,无论走到哪儿都闲不住。
住在刘四的车厂子里时,“把汗—落下去,他就找点事情干,他擦车,打气,晒雨布,抹油,用不着谁指,他自己愿意干,干得高高兴兴,仿佛是一种极好的娱乐”。
骆驼祥子社会底层的悲剧命运
骆驼祥子社会底层的悲剧命运社会底层的悲剧命运是鲁迅先生《骆驼祥子》一书中的主题。
该小说通过描绘骆驼祥子的生活经历,深刻展现了社会底层人物在残酷社会现实下所遭遇的无奈和悲剧。
本文将从经历、平凡与伟大、个人选择等方面来探讨骆驼祥子的悲剧命运。
首先,通过骆驼祥子的经历,我们可以看到他所遭受的社会压迫和不公平待遇。
作为社会底层的劳动者,他不得不忍受艰辛的工作和不充裕的生活条件。
他将自己比作一匹驮着重担的骆驼,为了生计而不断奔波劳累。
正是这种压力和负担使得他的命运变得如此悲剧。
他不仅面临着长时间的工作,还要与残酷的资本主义竞争环境作斗争。
这种无情的环境和不幸的经历让骆驼祥子感到无助和绝望,最终导致了他的悲剧命运。
其次,小说中还通过让骆驼祥子具有平凡的特质来突出其悲剧命运。
他并非一个英雄或者伟大的人物,而只是社会中普通而平凡的一员。
他没有特别的才华或者背景,只是一个劳动者。
然而,他的悲剧命运却更深刻地表达了社会底层人物的无奈和困境。
这也让我们深切体会到,在现实社会中,无数平凡的人们都在默默承受着不公平和压力,他们的命运也常常是悲剧的。
此外,个人的选择也是导致骆驼祥子悲剧命运的一个重要原因。
在小说中,骆驼祥子在追求自己梦想的过程中,做出了一系列的决定和选择。
然而,这些选择并没有给他带来所期望的结果,反而加剧了他的痛苦和悲剧。
他的贪婪、狡诈和报复心理,最终让他走上了自毁的道路。
这也给我们上了一课,即个人的选择不仅要考虑眼前的利益,还要考虑到整个人生的前景和价值观。
总之,骆驼祥子作为社会底层的代表人物,承载着悲剧命运的重压。
他的经历、平凡与伟大和个人选择,都反映了社会底层人物在残酷社会现实下所遭遇的困境和不幸。
通过深入探讨骆驼祥子的悲剧命运,我们不仅可以对社会底层人物的生存状况有更深入的了解,也能够对社会问题有更深刻的认识和思考。
希望我们能够关注和关怀社会底层人士,为他们创造一个更加公平和美好的社会环境。
祥子悲剧命运的原因
祥子悲剧命运的原因祥子是老舍先生的小说《骆驼祥子》中的主人公,他的悲剧命运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以下是对祥子悲剧命运原因的探讨:一、社会制度的压迫祥子的悲剧命运与当时的社会制度有着密切的关系。
在封建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的过程中,社会制度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是封建残余仍然存在。
祥子作为一个没有地位、没有财产的底层劳动者,受到了社会制度的严重压迫。
他努力工作,但是无法摆脱贫困和悲惨的命运。
这是社会制度造成的无法避免的悲剧。
二、人际关系的冷漠在小说中,祥子周围的人际关系非常冷漠。
他被视为一个可有可无的存在,没有人关心他的生死存亡。
这种冷漠的人际关系使祥子在面对困境时缺乏支持和帮助,加剧了他的悲剧命运。
三、个人性格的局限祥子的性格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他过于自尊、固执,有时甚至显得有些自私。
这种性格特点使他在面对挫折时容易失去信心和勇气,从而加剧了他的悲剧命运。
四、对命运的无奈接受祥子在面对困境时,往往选择无奈地接受命运的安排,而不是积极寻求改变。
这种消极的态度使他在遭受打击时容易陷入绝望,从而加剧了他的悲剧命运。
综上所述,祥子的悲剧命运是社会制度、人际关系、个人性格以及命运无奈接受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这些因素导致了祥子在面对困境时无法获得必要的支持和帮助,从而加剧了他的悲剧命运。
老舍先生通过祥子的故事,深刻揭示了封建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过程中底层劳动者的悲惨命运和社会制度的残酷性。
祥子的悲剧命运也提醒我们,在面对困境时应该保持积极的态度和寻求改变的机会,而不是无奈地接受命运的安排。
同时,我们也应该关注人际关系的温暖和社会的公平正义,为弱势群体提供更多的支持和帮助,从而减少类似的悲剧发生。
《骆驼祥子》中祥子的悲剧命运解析
《骆驼祥子》中祥子的悲剧命运解析老舍的《骆驼祥子》作品中,祥子这一有血有内的人力车夫形象,无疑具有浓厚的悲剧色彩。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骆驼祥子》中祥子的悲剧命运解析,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骆驼祥子》中祥子的悲剧命运解析篇1《骆驼祥子》中祥子的悲剧命运解析内容摘要:老舍的《骆驼祥子》作品中,祥子这一有血有肉的人力车夫形象,无疑具有浓厚的悲剧色彩。
他为了个人理想努力过、挣扎过,抗争过,但最终以失败告终。
买车的曲折过程中,主人公祥子人性及心理发生异化,向我们展现了其唏嘘可叹的悲剧命运,而促成祥子悲剧命运的社会环境原因则是小说极力体现的,本文主要对《骆驼祥子》中祥子的悲剧命运进行理性思考与深度解析。
关键词:《骆驼祥子》悲剧命运社会环境老舍是中国现代著名的小说家,《骆驼祥子》是其最具代表力的作品之一,艺术成就卓越,思想内涵深刻,影响深远。
作品主要描写了人力车夫祥子的悲剧故事,最初,祥子以积极进取、充满生气的形象出现在读者面前,他淳朴忠厚、勤劳善良,有一辆完全属于自己的人力车是他的最大梦想,并且为了这个梦想一直努力,但是,现实生活残酷无情,几经波折后,祥子在失去自己辛苦挣来的车的同时,美好品质也逐渐丧失,最终成为一个无业游民,如行尸走肉一般生存。
老舍通过描写祥子的悲剧命运,向人们揭示促成祥子命运的因素,根本上说,病态社会产生病态的人,导致祥子悲剧命运的根源在于社会环境的病态与个人的病态[1]。
一.时代注定的悲剧命运《骆驼祥子》中作者的意图明显,祥子的悲剧命运是时代所注定的社会悲剧。
小说于1936——1937年发表,揭示贫苦人民生活,描写底层人民命运与时代之间的关系是作者的主要目的。
因此,包围祥子的是强大凶险的社会环境,为了加强作品的悲剧效果,作者特意安排了一种架势,即强汉对阵。
现实无情的社会力量无疑是强大的,而祥子本身也是非常强大的,他有健壮的身体、执拗的性格以及争强好胜的心地,而且脾性正直、忠厚、朴实、坚韧,这些特点都是他作为一个强汉的典型标记。
《骆驼祥子》中祥子的悲剧命运解析
《骆驼祥子》中祥子的悲剧命运解析《骆驼祥子》是现代作家老舍的一部长篇小说,作品中主要塑造了祥子——一个普通车夫的形象。
他是30年代旧中国进城谋生的破产农民的缩影。
小说通过一个洋车夫的苦难史,描绘了旧世界如何把一个正直、好强、好体面、自食其力的洋车夫从肉体到灵魂加以毁灭的过程。
祥子作为小说的主人公,是作者着墨最多的人物。
他的经历与近代农村破产而成批涌进城市的赤贫农民相似,因而颇具代表性。
在他性格由勤劳善良、正直朴实、有理想有上进心逐渐堕落到吃喝嫖赌、谋财害命、自暴自弃这一过程,赋予了作者对当时把“人变成鬼”的社会的深刻的批判和对落后的国民性、传统文化的反思。
故事的主人公祥子性格的变化是以他遭遇的一系列事件为主干、一线串珠地组织构思、安排情节而叙述展开的。
祥子的“三起三落”是故事的发展线索,与虎妞的“爱情”纠葛是故事的中心,作者让祥子在与周围人的关系中发展变化,把笔触伸向更广大的不同阶级,不同家庭的生活面貌,真实地、较为全面地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黑暗景象,又借此自然地揭示了祥子悲剧的必然性与社会意义。
祥子的“三起三落”可简单归纳为:一起:艰苦奋斗,如愿以偿,买了新车。
一落:好景不长,军阀混战,乱兵劫车。
二起:努力拼命,积攒够钱,再想买车。
二落:时运不济,遇孙侦探,敲诈抢走。
三起:被迫结婚,用私房钱,买辆旧车。
三落:难产死去,无钱下葬,卖掉洋车。
祥子他善良纯朴,热爱劳动,对生活具有骆驼一般的积极和坚韧精神。
平常他好像能忍受一切委屈,但他的性格中也蕴藏着反抗的要求。
他在杨宅的发怒辞职,对车厂主人刘四的报复心情,都可以说明这一点,他一贯要强和奋斗,也正是不安于卑贱的社会地位的一种表现。
他不愿听从高妈的话放贷款,不想贪图刘四的六十辆车,不愿听虎妞的话去做小买卖,都说明他认为的“有了自己的车就有了一切”,这是他生活的全部理想——买一辆洋车,做一个独立的劳动者。
然而现实生活却在给了他希望后又不断斩断他的退路,使祥子在堕落的路上一去不回头。
中考名著人物形象分析之《骆驼祥子》
【中考名著人物形象】《骆驼祥子》篇祥子 | 《骆驼祥子》人物形象:前期不屈于生活的压迫,健壮,固执。
有梦想,勤俭。
勤快老实,吃苦耐劳,任劳任怨。
真诚善良,有同情心。
悲剧命运:他的妻子虎妞因为难产而死。
他所爱的小福子不堪受辱上吊而死。
他的理想没有实现,不管多么努力,要挣脱贫苦,却事与愿违。
车轮是一个圆圈,没有起点,也没有终点,祥子的人生就像车轮一样,背负着无法逃脱的命运,慢慢走向黑暗,直到最后被黑暗所吞噬。
总体评价:祥子是一个身材高大、年轻力壮的洋车夫,是全书的灵魂人物。
他个性鲜明,在他身上具有劳动人民许多优良的品质。
他善良纯朴,热爱劳动,对生活具有骆驼一般的积极性和坚韧的精神。
但他也不讲理,满嘴谎话,好占便宜。
平常好像能忍受一切委屈,但在他的性格中也蕴藏有反抗的要求。
他一贯要强和奋斗,不安于卑贱的社会地位,但祥子被旧社会摧残压追,他的愿望一次又一次地被这个黑暗的社会所打破,祥子的悲惨生活深深揭露了旧中国的黑暗,描绘了在当时军阀混战的黑暗背景下,北京底层贫苦市民生活于痛苦深渊中的图景。
虎妞 | 《骆驼祥子》人物形象:她外表像“母夜叉”,粗鲁,像个男的,像黑塔似的。
生活中好吃懒做,泼辣而有心计。
是祥子心中的刺,是祥子向上进取的阻力和障碍,但她也很爱祥子,对样子有种粗野的“疼爱”。
悲剧命运:虎妞是车厂主刘四爷的女儿,生就一副男儿性格,性格大胆泼辣,因此吓住了男人,成了没人敢娶的老姑娘。
一方面,她沾染了剥削阶级家庭传给她的好逸恶劳、善玩心计和市侩习气,缺乏教养,粗俗刁泼。
另一方面,她被父亲出于私心而延宕了青春,心中颇有怨怼。
她很会打理事务,将人和车场管理得井并有条,是一个泼辣而有心计的中年妇女。
她对样子的追求大胆而又有点变态,在她的设计下,与父亲刘四爷翻,和祥子成了亲。
最终她由于好吃懒做引起难产而死去了,也是一个悲剧人物。
总体评价:虎妞是一个“流氓资本家”的性格鲜明的女儿,她三十七八岁,外表丑陋,小说中说她像一个大黑塔,不讲仁义,粗俗凶悍。
骆驼祥子中人物悲剧命运的认识和理解600字
骆驼祥子中人物悲剧命运的认识和理解600字“自私的,不幸的,社会病胎里的产儿,个人主义的末路鬼!”
这是《骆驼祥子》一书中最后对祥子的描写。
全文一开始,祥子是一位勤劳、淳朴、善良的青年,他渴望通过自己的劳动来过上美好的生活,成为一个独立的劳动者。
可惜,好景不长,祥子的车被军阀队伍拉走了,他多年以来的努力就这样付之一炬了。
随后,祥子又经历了“三起三落”,无数次的打磨,终于磨平了祥子的棱角,也磨去了他的勤劳、淳朴、善良,变得世故圆滑。
祥子是二十年代的悲剧。
一开始,命运就不断地捉弄祥子,先给了他一些甜头,而后却又无情地打了他一巴掌。
但祥子还是坚持着,一直对未来怀有憧憬,一直期盼着幸运的降临。
他的这份执着,值得我们每个人去学习。
虽然一次又一次地被命运辜负,却又总是坚定的爬起来,抬起头看向尚不确定的前方。
命运总是爱和人开玩笑,在一切都即将走上正轨时,祥子最看重的人一小福子,却因生活的压迫而自行结束了年轻的生命。
如此沉重的打击,熄灭了祥子心中最后仅剩下的一缕火焰,他迷茫了,完全丧失了自己,变得堕落。
二十年代的北平,是黑暗的。
很多人在为生计而奔波时丢掉了初心,逐渐变得麻木,变得“荒芜”。
但不得不提,我对于那个时代的祥子,确实是十分敬佩的。
他一直处于一个黑暗的环境中,而且和别人相比,他还要困难一些。
但他却有着别人没有的毅力,独自一人坚持了很久很久。
可惜,他被那个黑暗的时代给无情地摧毁了,最终倒在了社会
的洪流中,成为了所谓“黑暗"的一份子。
《骆驼祥子》祥子的悲惨遭遇及原因
《骆驼祥子》祥子的悲惨遭遇及原因
《骆驼祥子》是老舍先生的经典小说,书中主人公祥子的悲惨遭遇让人惋惜不已。
以下是祥子悲惨遭遇的相关参考内容:
1. 母亲的早逝:祥子很小就失去了母亲,这使他没有家庭温暖,也没有亲人照顾,成为了一个无依无靠的孩子。
2. 被卖为童工:祥子的继父把他卖了出去,在工厂里当起了童工。
童工工作强度大,生活条件差,祥子苦不堪言。
3. 受到资本家的剥削:祥子长大后,成为了一名工人。
但是,他所工作的工厂只顾追求利润,对工人没有太多的人性关怀,祥子无法摆脱资本主义的剥削。
4. 贫困落魄:祥子在贫穷的家庭长大,自己也过着劳苦的日子,一直生活在贫困和落魄之间。
5. 受到恶人的欺诈和抢劫:在搬运行李的工作中,祥子遭到了恶人的欺诈和抢劫。
他凭借一股艰苦卓绝的毅力重新站起来,但是内心深处早已留下了创伤。
祥子的悲惨遭遇,表明了当时中国劳动阶层的急需改变现状,正视劳动者的权益和生存困境。
书中表现出的劳动者命运的无奈和苦涩,引起了人们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具有强烈的写实意义和深刻的社会意义。
浅析“骆驼祥子”的悲剧命运
浅析“骆驼祥子”的悲剧命运浅析“骆驼祥子”的悲剧命运《骆驼祥子》是老舍的代表作之一,以现实主义的笔法与悲天悯人的情怀,塑造了祥子、虎妞等一批令人难忘的艺术形象,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拥有重要地位。
浅析“骆驼祥子”的悲剧命运1.祥子的悲剧命运1.1 买车――丢车(北洋军阀的祸害)祥子生长在乡间,失去了父母和几亩薄田,十八岁时就跑到城里来了。
他靠什么在城里站住脚呢?他靠的是健壮和诚实,凡是以卖力气就能吃饭的事他几乎全做过了。
不久,他就看上了拉车这一行,认为拉车是更容易挣钱的。
于是,他当上了人力车夫。
开始,他是租别人的车拉,赚到的钱,除了交车租外所剩无几。
后来,他想,一定要自己买一辆新车,顶漂亮的新车!他系紧自己的腰,拉起车来姿势非常好看,跑得又快又稳。
他不抽烟,不喝酒,不赌钱,从风里雨里的咬牙,从茶里饭里的自苦,整整地积攒了三年,他凑足了一百块钱,买上了自己的车。
祥子高兴极了。
可是,希望多半落空,祥子的也不例。
就在他买了新车后的不久,北京城外打起仗来,兵慌马乱,拉车的都不大出城。
坚强的祥子流下了辛酸的眼泪。
1.2 攒钱――丢钱(国民党特务的祸害)祥子在痛定思痛时,他想到,丢了车算了,逃命要紧。
三十五块钱买不到车,他只好又去租人家的车拉。
他灰心丧气,决心再买一辆车。
为了再买上车,别的车夫在大热天一般都买上十个铜子一包的茶叶,或者喝一碗白糖水,而祥子则只喝一个子儿一包的碎末,糖水就更谈不上了。
每天他非拉过一定的钱数不收车,有时连拉一天一夜。
为了有固定收入,他拉上了包月。
祥子一天到晚忙着,送了老爷上衙门,又送太太上街,还要送小孩上学。
还要挑水,扫地,抱孩子,忙得吃饭的时间都没有,最后还是在街上自己花钱买了两个烧饼吃。
他忍无可忍,只好辞职不干。
后来,他又到了曹先生家里拉包月。
曹先生可是个好人,他把祥子当个人看。
这是两起两落,这一次的打击来自国民党特务。
孙侦探跟踪的对象是曹先生,对祥子的讹诈只不过顺手一击,就得到意外收获。
骆驼祥子的喜剧命运与悲剧结局
骆驼祥子的喜剧命运与悲剧结局引言骆驼祥子是鲁迅先生的代表作之一,讲述了一个社会底层人物的命运。
小说中,骆驼祥子虽然面临着自身尊严和尊重的丧失,但在这个过程中也展现出了倔强与坚韧的一面。
然而,骆驼祥子的命运却注定了其喜剧般的经历和悲剧般的结局。
本文将以驼祥子这一形象为切入点,分析他的喜剧命运和悲剧结局。
喜剧命运的体现骆驼祥子作为一个社会底层的人物,他的经历可谓是一连串的喜剧事件。
从他童年时妈妈的去世,到在王二酒店工作的经历,再到他与邓世昌的交往,这一系列的事件无不对骆驼祥子的命运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首先,骆驼祥子的童年经历给了他一个贫困的起点。
母亲的去世使他失去了最亲近的人,生活变得更加艰辛。
然而,就在这个最困难的时候,他也展现出了顽强的生命力和积极向上的精神。
他通过辛勤劳动,在王二酒店找到了一份工作。
这一转变无疑是他命运中的喜剧之一。
其次,在骆驼祥子与邓世昌相识的过程中,他的喜剧命运也得到了展现。
邓世昌是个表演艺术家,而骆驼祥子却是一个摇晃的骆驼。
他们之间的交往本身就像是喜剧的一种形式。
骆驼祥子被邓世昌吸引,迷上了表演艺术,他认为通过这个方式可以改变自己的命运。
然而,这种喜剧并没有给他带来真正的改变,相反,他更加深陷在自己的悲剧之中。
悲剧结局的展现虽然骆驼祥子在小说中经历了许多喜剧事件,然而他的命运最终走向了悲剧。
他默默无闻地承受着社会对他的压迫和歧视,最终导致了他的悲剧结局。
首先,骆驼祥子在与白克家的冲突中失去了勇气和尊严。
他一再地屈服于社会的残酷,变得越来越没有个性。
他为了改变自己的命运,不惜进行各种努力,但结果却往往事与愿违。
他的努力和奋斗只能换取更多的痛苦与压迫,这无疑是他悲剧命运的体现。
其次,骆驼祥子与春梅之间的爱情也是他悲剧结局的一部分。
尽管他们之间有着深厚的感情,但由于现实的压力和命运的安排,他们无法在一起。
骆驼祥子在爱情面前经历了种种挫折和痛苦,最终离别了春梅,这无疑是他悲剧命运的又一体现。
骆驼祥子社会底层悲剧命运
骆驼祥子社会底层悲剧命运一、引言鲁迅先生曾说过,社会并不缺乏英雄,但却缺乏明主,社会底层的人往往成为悲剧的牺牲品。
《骆驼祥子》这部小说,就以主人公祥子的命运为线索,生动地展示了社会底层人士的悲剧命运。
在这个文章中,我们将通过分析祥子的经历,探讨社会底层人士所面临的困境,以及引起这些悲剧命运的原因。
二、社会底层的困境社会底层的人士往往面临着种种困境,这些困境决定了他们的悲剧命运。
1.经济困境社会底层的人往往生活在贫困的环境中,生活来源不稳定,收入微薄。
他们常常处于被剥削的地位,无力改变自己的命运。
在《骆驼祥子》中,祥子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他靠着做骆驼生意为生,但却被各种无良商贩所欺骗,手中辛苦赚来的钱很快就化为乌有,陷入了日复一日的贫困之中。
2.社会地位束缚社会底层人士的社会地位低下,往往受到歧视和排斥。
他们面临着种种负面评价,无法得到社会的认可和尊重。
在小说中,祥子为了改变自己的命运不断努力,却始终无法摆脱社会地位的束缚,最终被社会无情地拒之门外。
三、引起悲剧命运的原因社会底层人士遭遇悲剧命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这些原因牵动着他们的生活轨迹。
1.社会环境的不公平社会底层人士生活在一个不公平的环境中。
社会的资源分配不均,贫富差距悬殊。
在《骆驼祥子》中,祥子无论是在市井还是在高级社会都感受到了这种不公平。
他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却无法获得应有的回报,因为社会体系本身就存在着不公平的问题。
2.个人品质和能力的限制社会底层人士往往承受着很大的心理和物质压力,他们缺乏教育、技能和经验等方面的优势。
这使得他们在面对竞争时处于不利地位,难以改变自己的命运。
祥子虽然有着勤奋和努力的品质,但由于受到教育和社会资源的限制,他无法摆脱底层的困境。
3.社会观念的束缚社会底层人士被传统和保守的社会观念所束缚。
他们习惯于遵循既定的规则和习俗,缺乏对社会现象的独立思考和分析能力。
在小说中,祥子就是受到传统观念的束缚而无法摆脱困境的典型例子。
浅析骆驼祥子中祥子悲剧命运的原因(4篇)
浅析骆驼祥子中祥子悲剧命运的原因(4篇)浅析骆驼祥子中祥子悲剧命运的原因(一)*子轩祥子是一个人力车夫,造成祥子悲剧的原因有很多。
黑暗的旧社会的逼迫、他人的影响,思想上的局限、性格和心理上的弱点是造成祥子悲剧人生主要原因。
祥子最初的形象是很完美的。
沉默,而有生气,就连拉车的姿势也漂亮。
同时又有着淳朴善良,忠厚要强的农村农民的美德。
按理说他通过自己的诚实劳动能够稳与独立地生活,但客观上却失败了。
祥子想买一辆人力车的愿望,只是一个劳动者的最低愿望,然而这一正当愿望在那个社会里却成了奢望。
他历尽艰辛,三起三落,欲独立自主而终不可得。
虎妞在祥子悲剧人生中无疑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祥子任听刘氏父的摆布。
经济地位的悬殊导致了他们对婚姻的不同看法,同时也导致了婚后的不平等。
虎妞与祥子虽然结了婚,但从本质上讲仍然是雇与被雇的关系、主人与奴隶的关系。
另一个对祥子产生重大影响的是小福子。
祥子心里是喜欢小福子的,在他的观念中,他们俩都是穷人,都是无产者,都是被人欺侮,他同情她,也同情自己。
当他知道小福子死后,他的希望就破灭了。
他乐观但盲目。
祥子从乡间来到城市,对生活满怀热情和乐观态度,即便车丢了、钱被劫,依然不懈努力,有着积极向上的个人奋斗精神。
他勤快且保守。
第一辆车被北洋军阀的逃兵夺走后,祥子为了再买新车,又不断埋头苦干,当钱攒得差不多的时候,又被特务敲诈了,假如祥子听高妈的话,把钱存进银行,就不会遭此灾祸。
天天把钱放在手心才觉得舒坦,正是保守的典型心理和性格特征。
可能造成祥子悲剧的根源有很多很多,包括当时身边的人和事,祥子的悲剧主要来自当时黑暗现实社会的压迫,他无法凭借个人的奋斗无法与强大的社会黑暗势力抗衡。
祥子来自农村,拼命地赚钱,经过三年的努力,他用自己的血汗换来了一辆洋车。
但是没有多久,军阀的乱兵抢走了他的车;接着反动政府的侦探又诈去了他仅有的积蓄,主人公躲避特务追踪还使他丢了比较安定的工作。
迎着这一个又一个的打击,他做过挣扎,仍然执拗地想用更大的努力来实现自己梦寐以求的生活愿望。
祥子悲剧命运的原因有什么
祥子悲剧命运的原因有什么祥子是老舍的《骆驼祥子》的主人公。
祥子来自农村,在他拉上租来的洋车以后,立志买一辆车自己拉,做一个独立的劳动者,但这个愿望在经过多次挫折以后,终于完全破灭。
为什么祥子的命运是悲剧的,我们一起来看看吧!祥子悲剧命运的原因1社会因素在当时的社会下,可以将社会的人划分为两种人,穷人和富人。
而车夫恰恰成为了一个纽带,将穷人和富人联系了起来。
这两大阶层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社会背景。
在这样的背景下,祥子有自己的个性和特点,在他面前有许多条路可以供他选择,可是独特的祥子他只会坚定自己从一开始就决定的道路去走下去。
其实祥子是很要强的,那么这样的一个个性特征会让他努力继续向前走下去,不害怕苦难。
而这样的性格最终结局也是悲剧的。
而这样的性格只会让祥子成为一块“铺路石”。
还有一个选择就是,从大众跟着当时的时代一样随波逐流。
从一开始就展现出自己的本性。
其实想要在那样的社会立足,彻底地融入社会那种罪恶里面,而自己很大的可能会成为一个卑鄙的人。
同时“要强”的性格如果没有坚持,那么这条道路也是悲剧的。
就是这样,祥子的命运经历了社会这样的压榨变的悲剧了起来。
2情感因素在祥子的悲剧生活里,生活不仅是要他的悲剧,同时情感世界也同时让祥子变的不幸和悲剧。
他一心想要找的姑娘,却由于虎妞的出现和介入发生了完全的变化。
使祥子之前所想要找的年轻、吃苦耐劳这样形象完全发生了变化,因为虎妞不是祥子所想要找的。
他们两人的婚姻,是促使祥子悲剧的又一个原因。
虎妞的形象是很复杂的,她时好时坏,她生存环境和家庭影响导致她性格成为那样的一个直接因素。
她相貌难看,泼辣,狡猾,自私可是帮她父亲经营车厂却是很能干的。
同时她也是可怜的,父亲的贪婪让她从来没有感受到家庭的温暖。
虎妞对婚姻是渴望的,就在这样一个家庭状况生活,她是不愿意的,同时也无奈,所以苦闷的虎妞就将自己的情绪完全发泄在了那些车夫身上。
就在这样,她遇到了祥子,祥子和那些车夫不一样,他大度,吃的苦,能忍受。
浅析骆驼祥子的悲剧命运
目录绪论 (2)一、《骆驼祥子》作品简介 (3)二、《骆驼祥子》悲剧原因 (4)(一)祥子悲剧命运的根源:社会因素 (4)1、剥削阶级的高利压榨 (4)2、反动军阀的野蛮掠夺 (4)(二)祥子悲剧命运的重要因素:自身因素 (5)1、个人主义的思想局限 (5)2、传统文化中的劣根性 (6)3、都市文化的负面影响 (8)(三)祥子悲剧命运的另一重要因素:婚姻因素 (9)1、理想与现实的悬殊 (9)2、婚姻中观念的分歧 (9)3、婚姻地位的不平等 (10)三、《骆驼祥子》的悲剧意义 (10)(一)真实反映旧中国城市底层市民的苦难生活 (10)(二)引发对祥子悲剧命运的深思 (11)结论 (12)参考文献 (13)浅析《骆驼祥子》中祥子的悲剧命运绪论悲剧作品总是呼唤着人们共同正视生活的残酷,斗争的艰巨和精神上的痛苦,老舍的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就是这样一部悲剧作品,作品描写的洋车夫祥子是中国现代文学创作中较早出现的劳动者形象之一,他的人生道路的坎坷更多地来自于其自身的性格和社会的影响。
本文论述了造成祥子悲剧的原因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即:当时社会的黑暗,人物自身性格的缺陷,以及婚姻的不幸。
作者通过对祥子这一悲剧形象的塑造痛斥了压迫人民的无德之人,揭露黑暗的旧社会对淳朴善良的劳动者所进行的剥削和和压迫,控诉了旧社会活生生把人“变”成鬼的的社会现实,表达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批判了自私狭隘的个人主义,也揭示了个人奋斗不是劳动人民摆脱贫困改变境遇的出路。
一、《骆驼祥子》作品简介《骆驼祥子》讲述的是旧中国北平城里一个人力车夫祥子的悲剧故事。
祥子来自乡间,日益凋蔽衰败的农村使他无法生存下去,他来到城市,渴望以自己的诚实劳动,创立新的生活。
他试过各种工作,最后选中拉洋车。
这一职业的选择表明祥子尽管离开了土地,但其思维方式仍然是农民的.他习惯于个体劳动,同时又渴望有一辆像土地那样靠得住的车,买车,做个独立的劳动者,这是他的志愿和希望。
《骆驼祥子》祥子的悲惨遭遇及原因
《骆驼祥子》祥子的悲惨遭遇及原因长篇小说《骆驼祥子》是老舍的代表作之一,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部优秀的现实主义作品,主要写的是一个外号叫骆驼祥子的人力车夫的悲惨遭遇。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骆驼祥子》祥子的悲惨遭遇及原因,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骆驼祥子》祥子的悲惨遭遇及原因篇1祥子出生在一个农村家庭,由于农村经济的破产,父母双亡,失去了几亩田地,来到城市靠卖力气吃饭,最后进入拉车的队伍。
祥子有一个乡间农民转化为城市个体劳动者,这在当时的旧中国是个普遍现象,同祥子一起的还有许多人力车夫。
因此祥子的命运极具有代表性。
十八岁的祥子带着青年的健壮和踏实,年轻力壮来到城市,长着着铁扇似的胸,直挺的背,宽厚的肩和一双大脚,靠力气拉洋车养活自己。
他的目标就是拥有一辆自己的车,成为一个独立的个体劳动者,做一个“自由”车夫,不依赖谁,不招惹谁地生活。
为了这个如此合理并且很低的个人目标,他苦干三年,不惜力气,不惜身体,凭着自己健康的体魄和吃苦耐劳、勤俭节约的精神,他终于凑足三百块钱,买了一辆新车,一辆自己的车。
作品中生动形象地描绘了,祥子第一次买车的情形,手是“哆嗦”着和卖家讨价还价,甚至“激动得要哭”,买车后,把车拉到僻静出仔细端详,坐在新脚垫上休息,然后想到要给车定个生日,最后决定将自己的生日和车的生日一块举行,用“双寿”来庆祝。
这一段精彩的描写生动地展现了祥子作为一个个体车夫的样子,以及获得车的激动的心情。
但是,却在一场匪乱中被乱兵抢走,而且衣服还被匪兵剥了去。
但是,祥子并未因此而灰心丧气,毫不气馁。
他从死亡线上逃回来后,把意外得到的骆驼变卖了,得到三十多块钱。
祥子继续奋斗,攒钱买车,他一个子儿一个子儿地将辛辛苦苦挣来的血汗钱存入瓦罐中。
不料,钱又被孙侦探敲诈得精光,还丢了曹家的差事,无可奈何之下只好再次回到刘四的人和厂租赁车干活。
重新回到人和厂的祥子,虽然还是凭自己的劳动力挣钱,但是他那种要强执拗的心开始减弱,他接受了虎妞的安排,和虎妞结了婚,二人离开了人和厂,搬进了穷苦人的大杂院,祥子用虎妞的私房钱重新买了车,又拉上了“自己车”,无论如何,他总算实现了买车的愿望,但刚刚过上“自由车夫”的生活,结果虎妞死于难产,祥子不得不卖车为她安葬,最后人亡车去,人财两空,再回到刘四的车厂受剥削,又变成了穷车夫。
概括骆驼祥子的故事情节
概括骆驼祥子的故事情节
《骆驼祥子》是我国著名作家老舍先生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讲述了主人公骆驼祥子在北京城里挣扎求生的故事。
以下是对这部小说故事情节的概括:故事背景设定在民国时期的北京,骆驼祥子是一个勤劳、朴实、善良的年轻人,他怀揣着对生活的美好憧憬,梦想着买一辆属于自己的车(人力车),过上幸福的生活。
故事分为三个阶段:
1.祥子的奋斗
祥子从农村来到北京,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他辛勤拉车,省吃俭用,积攒了三年的钱,终于买了一辆新车。
然而,不久后,他的车在一次意外中被毁,祥子也被抓去当兵。
在军队里,他结识了骆驼,两人结为好友。
后来,祥子趁乱逃离军队,带着骆驼回到北京。
2.祥子的悲剧
回到北京的祥子,重新开始拉车为生。
他遇到了一个叫虎妞的女子,两人结为夫妻。
然而,虎妞却因难产而死,祥子不得不卖掉自己的车来料理后事。
在失去爱人和生活来源的双重打击下,祥子痛苦不已。
3.祥子的沉沦
为了生存,祥子开始与一个叫小福子的女人生活在一起。
然而,小福子因生活所迫,最终选择自杀。
祥子在经历了种种打击后,彻底失去了对生活的信心,开始沉沦,最终沦为一名城市贫民。
《骆驼祥子》通过讲述祥子的悲剧命运,反映了旧社会底层人民的苦难生
活,批判了当时社会的黑暗和不公。
悲剧与成长骆驼祥子的命运纠葛
悲剧与成长骆驼祥子的命运纠葛在《骆驼祥子》这部小说中,作者老舍描绘了主人公祥子的悲剧命运及其成长过程,展现了他在困境中挣扎、努力奋斗的形象。
祥子的命运纠葛,既是他个人的遭遇,也是一种对时代的反思和抒发。
祥子是一个出身贫寒的年轻人,他在北京城里卖力气为生,为了积攒足够的钱,买下一辆手推车,实现自己的小康梦想。
然而,他的命运却像一匹顽固的骆驼一样,承受着重重压力和困难。
他的手推车被人偷走,他被骗入赌场,生意失败,无力偿还债务。
在家庭的重负和社会的压迫下,祥子不得不寻找生计的出路,最终陷入了绝境。
在祥子的悲剧命运中,我们看到了他作为一个农民工的无奈和困顿。
他为了生存和发展,不得不接受别人的剥削和欺骗,努力工作却仍然无法摆脱困境。
他曾经憧憬着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改变命运,实现个人价值,然而现实却给了他无数次打击和挫折,让他不得不重新审视自己和这个世界。
尽管祥子的命运充满了悲苦和不幸,但正是这些挫折和磨难,成就了他内心的坚强与勇气。
在与命运的抗争中,他逐渐意识到生活的残酷和复杂,学会了从失败中吸取教训,不断成长和完善自己。
他不再轻易相信他人,学会了独立思考和自立自强,最终以自己的努力和智慧战胜了困境,找到了重新开始和奋斗的动力。
通过祥子的命运纠葛,我们看到了一个个体在时代洪流中的挣扎和求索。
他身上的悲剧元素和成长轨迹,折射出了当时社会的残酷和浮躁,以及个人在其中的矛盾和冲突。
祥子的命运或许并不完美,但他的奋斗和成长却是一种宝贵的精神财富,给予我们启示和警示。
总的来说,《骆驼祥子》是一部充满哲理和深度的小说,通过主人公祥子的命运纠葛,揭示了一个特定时代下个体命运的曲折和转变。
祥子的悲剧与成长,让我们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价值,引发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思考,具有一定的启示和反思意义。
愿我们都能像祥子一样,坚毅不拔,勇往直前,迎接生活的挑战,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骆驼祥子》:旧北京背景下的悲剧命运
骆驼祥子:旧北京背景下的悲剧命运引言《骆驼祥子》是中国作家老舍于1936年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该小说以旧北京为背景,通过描述主人公骆驼祥子的命运演变,揭示了当时社会底层人士的生活困境和人性悲剧。
本文将深入探讨《骆驼祥子》中所展现的旧北京背景下的悲剧命运。
1. 旧北京社会背景在20世纪20年代至30年代的旧北京,中国正处于动荡不安的时期。
日本侵略、国内战争和社会经济变革等诸多因素交织在一起,给普通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生活压力和不确定性。
•社会阶层分化:封建传统与同化思想之间的冲突使得社会阶层分化更加明显。
贫苦人民生活在贫民窟中,艰难维持着微薄收入。
•封建道德束缚:尊卑有序、忠孝节义等传统道德观念深深根植于北京社会。
这些传统道德观念限制了个体的自由发展和追求幸福。
2. 主人公骆驼祥子的命运骆驼祥子代表了北京地区下层人民充满希望并且艰难奋斗的一群人。
他是一个努力工作、孝顺父母,并期待通过摊贩生意来改变命运的青年。
•勤勉努力:骆驼祥子以其极强的意志力和劳动精神展示了他对生活的不懈追求。
•矛盾与挣扎:然而,旧北京社会底层存在着太多不公与阻碍,如权贵压迫、私欲腐化等。
这使得骆驼祥子在追求成功之路上陷入矛盾和挣扎之中。
•悲剧命运:最终,骆驼祥子付出了巨大代价,牺牲了自己的尊严和良知,无法摆脱贫苦窘境,最终走向悲惨结局。
3. 文学价值与时代意义《骆驼祥子》作为一部文学经典,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和时代意义。
•对社会现实的揭示:小说通过描绘骆驼祥子的命运,暴露了旧北京社会底层人士所面临的困境和不公平待遇,以及人性在特定环境下的扭曲与沉沦。
•思考人性探索:骆驼祥子在追求个人利益与道德观念之间不断抉择,使得读者思考个体在困境中是否可以保持正直和尊严。
•文学艺术价值:老舍巧妙运用语言、情节、形象等手法,塑造了生动立体的角色形象,让读者深入感受到角色内心矛盾与挣扎。
结论《骆驼祥子》作为一部具有重要历史背景的文学作品,通过描绘主人公命运的悲剧演变,展现了旧北京背景下底层人民的生活压力和无奈,以及个体在困境中摆脱贫苦窘境所付出的代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骆驼祥子》中祥子的悲剧形象摘要:《骆驼祥子》是老舍三十年代创作的长篇悲剧小说。
其主人公祥子的一生经历了“三起三落”最终而失败。
究其原因,我们可以发现:当时的社会制度和反动势力的迫害是造成祥子悲剧的客观原因;祥子的性格和他所走的奋斗之路,是造成他悲剧的主观原因;和虎妞的不正常结合,不幸的婚姻是导致祥子悲剧性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种种的因素最终毁灭了祥子,毁灭了那个积极向上的“骆驼”,祥子最终成为了一个彻头彻尾的悲剧形象。
祥子这一形象向人们提出了一个很严肃且迫切的问题:那就是下层人民的命运和道路问题。
这也是这部悲剧的深刻思想和现实意义所在。
关键词:骆驼祥子三起三落悲剧命运原因Camel xiangzi in xiangzi's tragedy image is analysed Abstract:Camel Xiangziis Lao she 30 s tragedy novel. The hero xiangzi's life, has experienced three up and three down finally ended in failure. Investigate its reason, we can find that: the system and the reactionary forces of the society at that time of the persecution of the objective causes of the tragedy of xiangzi; Xiangzi's character and his walks road of the struggle, is the subjective cause of his tragedy; And their abnormal, unfortunate marriage is another important cause of the xiangzi tragic. A variety of factors that ultimately destroyed him, destroy the positive camel, the tragedy of xiangzi finally became a complete image. Xiangzi an image presented to the people of a serious and pressing problem: that is the lower people's road and the fate of the problem. This is also the tragedy of deep thinking and realistic meaning.Keywords: Xiangzi Three up and three downs Tragic fate Reason目录一、命运三起三落,从积极向上、不甘失败到自甘堕落:祥子是个悲剧形象 (1)二、祥子悲剧命运形成的原因 (2)(一)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制度和反动势力的迫害:祥子悲剧的客观原因 (3)(二)中小生产者个人奋斗思想与懦弱的性格特点:祥子悲剧的主观因素 (3)(三)与嫌贫爱富、愚昧无知的虎妞不理想的婚姻:祥子悲剧的催化剂 (4)三、祥子悲剧命运的意义 (5)(一)思想意义 (5)(二)社会意义和历史意义 (5)参考文献 (8)引论托尔斯泰在《战争与和平》中这样写道:幸福的家庭拥有同样的幸福,不幸的家庭有各自的不幸。
看完《骆驼祥子》后才深刻理解了这句话。
作品描写的是上个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北平城内人力车夫的生活。
祥子是来自农村的青年,他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拉上属于自己的车。
但现实的残酷不仅使祥子丢了车还丢了钱,人财两空的祥子最终劳碌终生、悲惨度日。
深刻表现了在半殖民地化的过程中,城市下层人民由“人”蜕化成“兽”的过程。
一、命运三起三落,从积极向上、不甘失败到自甘堕落:祥子是个悲剧形象祥子是个农村破了产的农民,有着美好的生活思想和善良忠厚、勤劳的性格。
祥子是个有内秀的人,在他健康沉默的外表下,藏着极其美好的内心,他对生活充满了美好的愿望。
“他没有什么模样,使他可爱的是他脸上的精神”“只要是他主意打定。
他便随着心中所开辟的那条路儿走;假若走不通的话,他能一两天不出一声,咬着牙,好似咬着自己的心”,他对生活充满了自信,他相信靠自己力气生活,做一个体面的,光彩的,独立的劳动者。
他认为“用力拉车挣碗饭吃,是天下最有骨气的事”。
为此,他需要有一辆车。
为了买车,他“风里雨里咬牙,饭里茶里自苦”,生了病也不舍得拿钱买药吃,顽强的与生活搏斗。
同时他还有劳动者守信、善良和同情的美好品德。
祥子在曹宅拉车,不小心跌伤了曹先生,撞坏了车把,便主动提出不要工钱,祥子作为劳动者有着极强的责任感。
祥子有着善良的人性,车夫老马在风雪的夜晚拉车因又冷又饿而晕倒在地,祥子立即买上十个肉包子,送给他们祖孙二人充饥。
他自幼养成了爱劳动的好习惯,无论走到哪都闲不住,住在刘四爷的车场里时,“把汗一落下去,他就找点事情干,他擦车、打气、晒雨布、抹油、用不着谁指使,他自己愿意干,干的高高兴兴,仿佛是一种极好的娱乐”。
劳动人民的美德在祥子身上得到很好的体现。
祥子不怕吃苦,也没有一般车夫的可以原谅而不便效法的恶习,他的聪明与努力都足以使他的愿望得以实现。
假如他的环境好一些,或者多受点教育。
他总不会辜负了他的机会。
但现实是残酷的,祥子没有一直好下去。
严峻的现实给了他第一次打击,也就是他的“第一落”:用三年心血与汗水换来的新车在没拉多久后被军阀乱兵抢走了。
在丢车事件中,他却意外的得到了三匹骆驼,他想着用骆驼去换车,却不想得到了“骆驼祥子”的称号。
回到城里后的祥子因为“骆驼祥子”外号名声变得越来越臭,他的性格也逐渐变得消极。
他开始羡慕烟酒、逛窑子,但强烈的买车愿望还支配着他。
为了尽早买到车,他变得更加自私,他开始拼命和别人抢生意,连老弱病残都抢,以前善良纯真的祥子再也看不到了。
祥子的“第二落”是祥子在曹宅拉包月时,辛苦积攒的钱被孙侦探抢走了,他顺手牵羊敲诈了祥子买车的钱。
祥子万分恼怒,但思想的局限使祥子无法想到这究竟是为了什么。
第二落后祥子被迫回到了刘四爷的车场里,继续租刘四爷的车实现自己的理想,但这样的结果是祥子越累越堕落。
最后一次是祥子被逼与虎妞成亲后,也没有放弃自己的理想,没有改变劳动者的本色,他的坚持使虎妞成全了他的愿望,然而虎妞的去世使祥子不得不卖掉了车为虎妞办丧事。
虎妞的死使祥子“就那么淡而无厌的一天天的混”但祥子最终还是振作起来了,他发现还有最后一丝希望,他要回去找小福子,去找属于自己的幸福。
但当他知道小福子也已经不在人世时,祥子终于不堪这沉重的打击,他绝望了,跌倒了,再也爬不起来了。
渐渐变成了行尸走肉,麻木不仁,最终走向了灭亡。
这就是祥子的堕落过程,由积极向上到自甘堕落的过程。
祥子这么一个有着骆驼性格的年轻人,在不幸的命运中遭受了一次又一次的挫折之后,终于绝望了沉沦了。
正如老舍所说“人把自己从野兽中提拔出来,可是到现在人还把自己的同类驱逐到野兽中去,祥子还在那文化之城,可是却变成了野兽”。
二、祥子悲剧命运形成的原因(一)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制度和反动势力的迫害:祥子悲剧的客观原因通过对祥子所生活的社会环境的描写,让我们看到了造成祥子悲剧的社会原因。
人在社会中生活,受着社会生活的制约。
祥子的道路由他所处的社会环境、所属的社会地位、与社会的各种关系所决定的。
祥子的悲剧是社会的产物。
祥子生活在上个世纪20年代军阀统治下的北京,这个社会背景下的人民麻木、势力、绝望而社会黑暗又腐朽,祥子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一步步走向堕落。
小说从多个方面揭示了造成祥子悲剧的社会根源。
在农村,地主阶级的残酷压榨使祥子一家倾家荡产。
被迫来到城里后,祥子想通过自己的努力,拉上属于自己的车,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
然而祥子忽略了社会现实,他仍逃不开受压迫受剥削的命运,任凭他如何努力挣扎仍逃不开悲苦的命运。
最终祥子在经历了三起三落后,磨灭了骆驼般积极向上、善良纯真的品质。
祥子变得和那些人一样,麻木不仁、不思进取、无所事事。
“骆驼”一样的祥子一去不复返了。
祥子个人的悲剧是社会的悲剧。
“人创造了社会,创造了文明;而文明又作践着人、毁灭着人。
”这种二律背反的悲剧性矛盾使祥子的个人悲剧蒙上了异常悲凉的色彩。
(二)中小生产者个人奋斗思想与懦弱的性格特点:祥子悲剧的主观因素祥子与生俱来的小农意识、狭隘的眼光,尤其是他的个人奋斗的思想,是造成他悲剧主观因素中最根本的一点。
祥子18岁之前一直生活在农村,接受的完全是农村个体经济及其习惯势力的影响。
农村的文化积淀不仅赋予他勤劳诚实真挚的美德,同时也造成了他狭隘封闭愚昧的思想与思维。
祥子就是带着这样的优点与缺点在那个黑暗的社会中展开他的车夫生活的:狭隘愚昧的思想使祥子对社会出奇的隔阂,他天真的相信只要行得正就能站的牢,不招人惹人就能平安生存,他只知道攒钱买车,与车无关的事情一概不管。
打仗了,他还想着出城拉车最后却丢掉了车子。
孙侦探顺手敲诈了他买车的钱,他万分愤怒,但是,困惑的只是自己没招惹别人何以受欺负,他只知道不招惹人就不该受欺负,而不知道自己在一个没有公道的社会里,像他这种既没钱又没势的人,注定要遭殃的。
祥子的小生产者的自私性使他隔绝了同等级的交流,他单纯的认为自己高别人一等,他不屑与那些和他一样的底层人民交流,他想自己要是到了晚年,决不至于拉着破车去挨饿受冻,他相信自己现在的优越可以保证将来的胜利。
于是他不想别人,不管别人只顾埋头苦干,这些都集中体现了祥子小生产者的思想弱点:幻想通过个人奋斗来改变自己的地位,但这种想法在不公平的社会制度下是不可能实现的。
另外祥子个人性格上心理上的弱点,比如在接踵而至的打击面前逐渐滋生的自暴自弃,绝望堕落,不敢正视现实。
这些也是造成祥子悲剧的原因之一。
(三)与嫌贫爱富、愚昧无知的虎妞不理想的婚姻:祥子悲剧的催化剂在造成祥子悲剧命运的过程中,虎妞的加入无疑是不可忽视的因素。
祥子和虎妞的结合对祥子来说是一场难以忍受的灾难,虎妞想从祥子身上找回失去的青春。
她用计骗祥子与她结婚,祥子知道真相后,后悔而又无计可施。
祥子与虎妞的婚姻是带有阶级性质的婚姻,由于虎妞和刘四爷一起管理人和车厂,剥削阶级的思想已深入其灵魂之中,因此虎妞习惯了对祥子的欺压,想要控制祥子,把祥子纳入自己的生活轨道。
这场带有阶级性质的婚姻对祥子来说是场灾难,这与祥子想要的生活是相悖的,祥子陷入深深的精神折磨之中。
这种折磨不仅消耗着祥子的身体,而且更严重的是伤害了祥子的自尊,让祥子感到自己的无能,它扭曲了祥子的灵魂,动摇了他的生活勇气,加速加深了祥子的悲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