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讲座《让每个孩子成为更好的自己》听后感
教育儿童讲座的心得体会(3篇)
第1篇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有幸参加了最近一次关于教育儿童的主题讲座。
这场讲座不仅让我对儿童教育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让我对自己的教育工作产生了新的思考和启发。
以下是我对这次讲座的心得体会。
一、讲座主题及内容概述本次讲座的主题是“新时代儿童教育的挑战与机遇”,主讲人是我国著名教育专家张教授。
讲座主要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展开:1. 新时代儿童教育的背景和特点2. 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与需求3. 家庭教育在儿童成长中的作用4. 学校教育在儿童教育中的地位5. 社会环境对儿童教育的影响6. 新时代儿童教育的挑战与机遇二、讲座心得体会1. 新时代儿童教育的背景和特点张教授在讲座中提到,当前我国正处于新时代,社会环境、家庭结构、教育观念等方面都发生了很大变化。
这些变化给儿童教育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
例如,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儿童接触到的信息更加丰富,但也容易受到不良信息的影响;家庭结构的变化使得许多家庭都是独生子女,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值更高;教育观念的转变使得家长和学校更加注重儿童的个性发展和综合素质培养。
2. 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与需求讲座中,张教授强调了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和需求。
他指出,儿童在不同年龄阶段具有不同的身心发展特点,教育工作者应根据这些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
同时,儿童在成长过程中需要关爱、尊重、信任和安全感,这些需求对于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至关重要。
3. 家庭教育在儿童成长中的作用张教授认为,家庭教育是儿童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庭教育的质量直接影响着儿童的成长。
他建议家长要关注孩子的身心健康,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尊重孩子的个性和兴趣,与孩子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
4. 学校教育在儿童教育中的地位学校教育是儿童教育的主阵地。
张教授强调,学校要充分发挥教育的主导作用,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同时,学校还要加强与家庭的沟通与合作,共同促进儿童的成长。
5. 社会环境对儿童教育的影响社会环境对儿童教育具有重要影响。
《让每个孩子都健康成长》讲座学习心得
每个孩子都有无数个未来......
重要的是你想让孩子拥有怎么样的未来?
每个未来都对应一个现在.如何在当下为孩子设计一个美好的未来?
如果学习成绩不是决定孩子未来幸福快乐的根本因素,那么,什么才是?
带着这些疑问和困惑我认真听了这个讲座,感受颇多,如下:
家庭教育成功的两大标尺:孩子拥有较高自我效能和自我价值感,自我效能和自我价值感的最初来源——孩子健康成长的两个根本要素:被关爱与做决定!被关爱是一个人的自我价值感的最初来源——生命的动力,决定了一个人的生命品质,感受不到被关爱可能导致的无效行为。
能做有效的决定提升了人的自我效能感——生命的效率。
决定了一个人的生命品质,不能做有效决定对生理和心理的影响。
自我效能决定了能创造什么,为快乐与幸福提供了生物与生理上的原因。
多重根本肯定,通过多重肯定让孩子感受到被关爱,引导孩子做有效决定,帮助孩子提升自我价值感和自我效能.
幸福快乐的原因:生物与生理(外在的),幸福快乐的理由:精神与心理(内在的)。
一个成人真正的自我价值感取决于能贡献什么,为快乐与幸福提供了心理与精神上的理由,关爱的本质——安抚,安抚就是任何对他人的存在表示承认的行为。
长期得不到正面安抚的孩子,可能会转而追求其他类型的安抚,即使是负面安抚也一样渴求,并可能因此付出巨大的代价。
以后我要重视家庭教育,像这样的话我要多说:”爸爸妈妈当然希望你学习好,但无论你成绩如何都不影响我们爱你,我们爱你只因为你是我们的孩子......”
《让每个孩子都健康成长》讲座学习心得
齐礼闫小学李宁。
让每个孩子成为最好的自己
让每个孩子成为最好的自己合阳县职教中心刘文侠今天,在陕西教育学院参加了教师业务学习培训,有幸聆听了专家的精彩讲座,受益匪浅。
首先,教育要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
要成为自己,首先要认识自己。
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人,就好像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
而我们的孩子,每一个都是活生生的具有自己特色的个体,每一个都独一无二,都有着各自的生命旅程。
每个人的珍贵在于----你就是你,而不是别人的复制品。
教育发展到今天,要想实现新的突破,要想培养出创新人才,必须珍重这种独特性,让孩子成为最好的自己。
作为教育者的我们首先要从思想深处、观念源头明白:孩子是一个个无型的个体,不能让自身成为一名雕刻师,变孩子的无型为有型。
只能让孩子知道塑造的“方向”,给予无限自由的空间任其捏塑。
也许发展不尽如所想,只要为其掌好舵、为其扬起帆,终究会有到达彼岸的那一刻,让自己成为一名欣赏者,别用“过来人”的眼光去看待眼前发生的一切,结果固然重要,创造的过程也许才是需要的真正所在。
其次,教育要让学生时刻保持好奇。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所言:“小孩子有力量,不但有力量,而且有创造力。
”好奇心,是求知欲和创造力的源泉,学生的好奇心是生命成长的内在冲动,泯灭学生的好奇心,好比是让一个鲜活的生命个体失去灵气和灵性。
教育的真谛,不在于改造,而在于发现,不在于灌注进去多少东西,而在于解放人固有的灵性,让孩子有力量自己成长。
作为一线教师,也许“留住易逝的好奇心”在教育现状中很难,但正如专家所言:“心在哪,智慧就在哪。
”我们要善于留住孩子的好奇心,挖掘孩子的创造力。
再次,教育要使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教育应该给孩子以心灵的满足,使孩子的人格发展滋润到最丰富的雨露——这才是教育的本来意义。
目前的现状是:教育本身有功利性,学校要求的是分数、纪律、尖子,没有考虑孩子内心的需求与渴望。
平凡的孩子注定要在学校经过没有尊严的洗礼。
而经过这种洗礼之后,孩子们又会拿这种态度对待同学和社会。
让孩子做最好的自己观读后感
让孩子做最好的自己观读后感第一篇:让孩子做最好的自己观读后感这本书的作者,小名小豆豆,大名黑柳砌子。
日本一名著名的主持人,演员,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亲善大使。
作者的这本书记录的是她真实的一段童年读书生涯。
这个事业有成的女士,在她年幼的时候却是一个调皮,好动,与众不同,曾经一度被学校劝退的孩子,但幸运的是她人生中遇上了2个也与众不同的人,首先是她的母亲。
对于小豆豆种种异类的行为以及被开除的事情母亲没有像其他母亲一样进行训斥,抱怨,甚至在小豆豆大学一年级时母亲才告诉她曾经被学校开除的事实,因此退学的事情没有给小豆豆的心灵留下任何阴影。
更可贵的是,当她发现女儿的种种不同时,她所做的,不是像一般的家长一样,拼命用压制的办法去改造女儿的个性,或者说是用强迫的方式使她女儿变成一般人能接受的正常儿童形象,相反,她为女儿选择了另一所,在别人眼里还不能接受的名不见经传的学校——巴学园。
正是这所学校,还有学校校长——小林先生独特的教育方式和教育理念,改变了她,奠定了她一生的发展,小林先生的巴学园和小林先生的教育思想便是今天我要和大家重点分享的人和事。
一.教育是自然地教育。
大意有两层。
首先他认为应该把孩子放到大自然去。
她们的学校建在一个美丽的充满了田园风格的花园里。
每天下午,一天的学习任务完成了孩子就可以在老师的带领下出去散步,玩耍,在田园里散步的时候老师和学生一起,很自然地带孩子们认识各种不同的动物,植物,像植物里难以分辨的“雄蕊”和“雌蕊”,各种不同的昆虫,根本无须用到书本。
有时,学校还单独请真正生活在学校附近的农民伯伯到学校教孩子们学习除草和耕种。
教育是自然地教育,他的第二个层面的意思:爱孩子,首先要理解孩子,顺应孩子的自然天性,用孩子喜欢接受的方式教育孩子。
例如:因为条件有限,在不能带孩子真正去野餐的情况下,他让孩子们带帐篷在学校大礼堂里体会野营的快乐;当孩子们很好奇电车是怎么运到她们学校时,他不是直接告诉孩子,而是让孩子们带毛毯和睡衣住到学校里,亲眼目睹在凌晨时看电车怎样被别的车子运到学校的,可以想象孩子们有多兴奋,这样的记忆比起老师的告诉会是多么的深刻和美好,当孩子胆量小,缺乏勇敢的精神时,小林老师让学生晚上按自己的喜好选择角色扮演妖怪或是路人,在真正黑漆漆的路上行夜路,练胆量;当小豆豆的钱包不小心掉到厕所,小豆豆自己在厕所口使劲掏时,小林先生看到了,没有半句诧异或是责备的话,只说:掏完了,要按原样把脏东西放回去;为了让孩子们可以尽情玩耍不受限制,他让家长给孩子穿最差的衣服到学校来,而不用担心弄脏弄破衣服;当他了解孩子们饭前喜欢说话的特点,就允许孩子们吃饭前叽叽喳喳先把话说个够,甚至还特意设计了每天请一个同学饭前当众说话的活动,培养孩子在众人面前表达的能力和胆量…这一切听起来都是那么的自由自在、无拘无束。
让每一个孩子做最好的自己
让每一个孩子做最好的自己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存在,拥有不同的天赋和潜能。
而对于父母和教育者来说,最大的责任之一就是帮助他们发掘并发挥自己的潜能,让他们做最好的自己。
教育是一个细致而又复杂的过程,它需要耐心、关爱和智慧。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时刻关注每一个孩子的成长,了解他们的特点和需求,为他们提供最合适的教育方式和环境。
我们要尊重每一个孩子的独特性。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和优缺点,我们不能对所有孩子一概而论,而是要根据他们的个性特点为他们量身定制教育方案。
有的孩子擅长数学,有的孩子喜爱文学,有的孩子对音乐或绘画有浓厚的兴趣,我们应该根据他们的特长和兴趣给予他们更多的支持和鼓励,让他们在自己擅长的领域发光发热。
我们要给每一个孩子提供良好的教育环境。
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包括了学校、家庭和社会等多个方面。
在学校里,老师应该注重个性化教育,不要一味地追求成绩,而是要关注每一个孩子的成长,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潜能。
在家庭中,父母要给予孩子足够的关爱和支持,鼓励他们追求自己的梦想,并为他们提供良好的家庭氛围,让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
在社会方面,我们也要创造一个包容的环境,让每个孩子都有发挥自己的舞台,不受种族、性别、家庭背景等因素的限制。
重要的是,我们要培养每一个孩子的自信心和独立能力。
自信是孩子成长的基石,它能让他们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不气馁,而是勇敢面对并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
自信的孩子会更加主动和积极地面对学习和生活,他们不会轻易被他人的评价和眼光左右,而是会按照自己的想法和目标去努力。
而独立能力则是让孩子自主学习和生活的基础,它能够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他们不依赖于他人,而是积极地去探索和实践。
我们要给每一个孩子一个充满希望和可能的未来。
无论一个孩子的家庭背景如何,无论他们的能力和兴趣如何,我们都要相信他们会有一个美好的未来。
我们要给予他们足够的机会和资源,让他们在童年时期就拥有一个多姿多彩的生活。
让每一个孩子做最好的自己
让每一个孩子做最好的自己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个体,有着自己独特的优点和特长。
在成长过程中,很多孩子却因为各种原因无法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不能成为最好的自己。
作为社会的一份子,我们应该为每一个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让他们有机会展现自己的特长,充分发挥潜力,成为最好的自己。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所学校,家庭环境对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
家长应该给予孩子足够的关爱和支持,鼓励他们去探索和尝试新事物,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独立思考能力。
家长也要正确引导孩子,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帮助他们树立积极向上的心态,成为有担当、有责任感的人。
只有在温暖的家庭氛围中,孩子们才能健康成长,从而成为最好的自己。
学校是孩子成长的另外一个重要环境,学校应该努力为每个学生创造一个适合他们成长的平台。
学校应该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特长,开设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和兴趣班,给孩子们发挥的空间和提供丰富的成长经验。
学校也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成为最好的自己。
社会也应该为孩子们的成长创造更多的机会和资源。
社会资源的公平分配,社会环境的良好改善,都是保障孩子们健康成长的重要条件。
社会应该为孩子们提供更多的教育资源,提供更广阔的成长空间,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和实践能力,让他们有机会展现自己的特长和潜力。
只有社会大力支持、倡导教育公平,让每个孩子都有参与教育的机会和权利,才能促进每个孩子成为最好的自己。
每个孩子都应该明白,成为最好的自己需要不断努力和付出。
没有什么能够轻松得到,只有通过不断的奋斗和努力,才能让自己变得更好,成为真正的自己。
每个孩子都应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努力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不断挑战自己,成为一个有知识、有文化的人。
育儿讲座感悟心得体会(3篇)
第1篇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家庭教育和儿童成长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近日,我有幸参加了一场育儿讲座,聆听了专家们对育儿知识的深入剖析和实践经验的分享。
这次讲座让我受益匪浅,不仅丰富了育儿知识,更让我对育儿有了全新的认识和感悟。
以下是我对这次讲座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育儿观念的转变在讲座中,专家们强调了育儿观念的转变。
过去,许多家长认为孩子的成长主要依靠学校和老师的教导,而忽视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逐渐认识到,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个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因此,家长在育儿过程中要树立正确的观念,充分认识到自己的责任和作用。
1. 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家庭教育是孩子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家长要关注孩子的身心健康,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为孩子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2. 亲子关系的建立:亲子关系是家庭教育的基础。
家长要尊重孩子,与孩子建立平等、和谐的亲子关系,让孩子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和关爱。
3. 家庭教育的个性化: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家长要根据孩子的个性和特点,制定合适的家庭教育方案。
二、育儿方法的创新讲座中,专家们针对不同年龄段孩子的特点,分享了多种育儿方法,让我对育儿方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1. 新生儿期:新生儿期的孩子主要依赖家长的照顾。
家长要关注孩子的生长发育,保证营养摄入,培养良好的睡眠习惯。
2. 幼儿期:幼儿期的孩子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
家长要注重培养孩子的兴趣,鼓励孩子探索世界,发展孩子的想象力。
3. 学龄前期:学龄前期的孩子开始接触学校教育,家长要关注孩子的学习习惯,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为孩子的小学生活做好准备。
4. 学龄期:学龄期的孩子开始进入青春期,家长要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孩子的自我管理能力。
三、育儿资源的整合在讲座中,专家们强调了育儿资源的整合。
家长要充分利用各种育儿资源,为孩子提供全面的教育。
1. 图书资源:家长要为孩子提供丰富的图书资源,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提高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
让每一个孩子做最好的自己
让每一个孩子做最好的自己当我们谈到教育孩子时,我们常常会强调让孩子尽力去做最好的自己。
这并不仅仅意味着追求卓越的成绩,而是要培养孩子全面发展的能力和品质。
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有着不同的兴趣、天赋和潜能。
让每个孩子找到并发挥自己的特长,是培养健康、自信、成功的个体的关键。
让孩子做最好的自己意味着要给孩子提供广泛的学习机会。
教育不仅仅局限于课堂上的知识传递,还包括社会经验、人际交往和自主学习等多个方面。
孩子应该有机会接触不同的学科和艺术活动,以便发现自己的兴趣所在。
有的孩子喜欢音乐,可以培养他们的音乐天赋;有的孩子喜欢体育运动,可以引导他们参加运动队或俱乐部。
重要的是让孩子在自己感兴趣的领域中找到乐趣,并不断提高自己的技能。
让孩子做最好的自己需要给予他们适当的挑战。
挑战可以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和动力,使他们不断进步。
我们知道,如果任务过于简单,孩子不会有成就感;而如果任务过于困难,孩子会感到沮丧。
我们需要根据孩子的能力和水平,制定合适的目标和挑战。
这个过程中,家长和老师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他们应该观察和了解孩子的能力,并给予他们相应的支持和指导。
让孩子做最好的自己还需要培养他们的自信心。
自信是一个人成功的关键因素,它可以帮助孩子面对各种挑战和困难。
家长和老师应该给孩子鼓励和肯定,相信他们的能力和潜力。
在孩子取得进步和成就时,要给予及时的奖励和表扬,让他们知道自己的努力是被认可和重视的。
我们还可以通过培养孩子的领导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这样,孩子在面对问题和决策时,能够更加自信地表达和行动。
让孩子做最好的自己也需要培养他们的适应能力和积极心态。
生活中,我们难免会遇到挫折和失败,而适应能力决定了我们能否从失败中学习并重新站起来。
我们应该教会孩子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保持乐观和积极的心态,不害怕失败。
我们还可以通过鼓励孩子面对困难,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来培养他们的适应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让每个孩子成为最好的自己
让每个孩子成为最好的自己
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他们有着不同的性格、兴趣和天赋。
作为家长和教育者,我们的责任是帮助他们发掘自己的潜力,让他们成为最好的自己。
我们需要了解每个孩子的个性和兴趣。
有些孩子喜欢运动,有些孩子喜欢音乐,有些孩子喜欢阅读。
我们应该尊重孩子的选择,鼓励他们追求自己喜欢的事物。
同时,我们也应该给孩子提供多样化的学习机会,让他们有机会接触不同的领域,发现自己的兴趣和天赋。
我们需要为孩子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资源。
孩子的学习环境对他们的成长有着重要的影响。
我们应该为孩子创造一个安全、舒适、有趣的学习环境,让他们能够专注于学习。
同时,我们也应该为孩子提供优质的学习资源,如好书、好电影、好游戏等,让他们能够获得更广阔的知识和视野。
我们需要给孩子足够的支持和鼓励。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会遇到各种挑战和困难,我们应该给他们足够的支持和鼓励,让他们有勇气面对困难,克服挑战。
同时,我们也应该给孩子充分的自由和空间,让他们能够自主探索和发展自己的能力。
让每个孩子成为最好的自己,需要我们家长和教育者共同努力。
我们应该尊重孩子的个性和兴趣,为他们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资源,给他们足够的支持和鼓励。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让每个孩子都成为
最好的自己,发挥出自己的潜力,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让每一个孩子做最好的自己
让每一个孩子做最好的自己让每一个孩子成为最好的自己是每个家长和教育者的愿望。
每一个孩子都有其独特的个性、才能和潜能,而教育的目标就是释放他们的潜能,让他们全面发展,成为独立、自信和有价值观的个体。
我们应该尊重孩子的个性和兴趣。
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他们有自己的喜好、爱好和优势。
我们应该从孩子的兴趣出发,引导他们探索自己的潜能,并给予他们适当的支持和鼓励。
如果一个孩子对音乐有天赋和兴趣,我们应该鼓励他学习乐器,参加音乐活动,甚至考虑将来发展成为音乐家。
而不应该强迫他学习其他不感兴趣的领域,这样只会扼杀他的兴趣和潜能。
我们要培养孩子的自信心。
自信心是孩子成为最好的自己的重要因素之一。
我们应该赞赏孩子的努力和成就,而不仅仅关注他们的失败或不足。
通过积极的鼓励和肯定,我们可以让孩子相信自己的能力,激发他们的信心和动力。
我们要让孩子明白,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成功与失败都是成长的一部分,重要的是学会从失败中吸取教训,不断努力和提高。
我们要注重孩子的综合素养培养。
除了学术知识,我们还应该关注孩子的品格、情商、社交能力等方面的培养。
一个成功的人不仅要有优秀的学术能力,还要具备良好的品德和与人相处的能力。
我们可以通过培养孩子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他们正确认识自己和他人,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我们还可以通过丰富多样的社会实践和志愿者活动来拓宽孩子的视野,培养他们的公益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我们要给孩子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发展。
孩子们需要有时间思考、玩耍和探索。
过多的课外补习和培训可能会限制孩子的发展和创造力。
我们应该给孩子足够的自由和自主权,让他们有机会尝试不同的事物,发现自己的兴趣和天赋。
家长和教育者也要给予关注和引导,确保孩子的发展是有目标和有规划的。
让每一个孩子做最好的自己需要我们尊重他们的个性和兴趣,培养他们的自信心,注重综合素养培养,并给予他们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发展。
我们应该相信,每一个孩子都有无限的潜能,只要我们给予适当的引导和支持,他们就能成为最好的自己。
专题讲座《让每个孩子成为更好的自己》听后感
专题讲座《让每个孩子成为更好的自己》听后感教育的功能不是塑造,而是发现、唤醒和帮助,发现每个学生的与众不同,唤醒每个学生的潜能,帮助每个学生实现梦想。
学生有个体差异,因此需要教师因材施教,让学生有不同程度的提升,让每个孩子找到适合的姿态飞翔。
教学如同做饭,教师要能做出口味不同、色香味俱全的饭菜,学生如同品菜评委,哪道菜好吃,哪道菜适合学生的口味,只有品尝者自己知道,哪道菜前面排队的人数多,说明这些学生喜欢这道菜。
老师的教学也一样,老师的课生动有趣自然而然会吸引学生、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喜欢、感兴趣,他们一定会主动学好这门学科。
听完北京十一学校刘艳萍校长的专题讲座《让每个孩子成为更好的自己》感触特别深刻,餐饮业从“配餐”到“自选”,给人们提供了自由选择的余地,变被动为主动,人们真正体验到自选的乐趣,学校的课程表可以从“学校课程表”到“学生课程表”,从公用课程表变成了个性化课程表,让学生尽情的学自己喜欢的课程,使学生个性、特长得到张扬。
以我们学校为例,我们学校开设了丰富多彩的校本课程:和悦之印、和悦之音、和悦之浆、和悦之影、和悦之弦、和悦之韵等等,每周四下午,同学们可以到自己喜欢的校本课程学习,在和悦之印中设计出自己喜欢的东西,并通过3D打印机实现图片到实物的转化,在和悦之浆中,会把卫生纸和白乳胶制成原料,加入自己喜欢的颜料,完成自己的创作,一幅幅五彩缤纷的作品凝聚了孩子们的心血,看到他们为自己的作品精雕细琢,被他们的执着、专心所感动,兴趣让他们产生了无穷尽的动力,兴趣让他们的思维插上多彩的翅膀。
以兴趣为切入点开展我们数学学科教学应该有不同凡响的效果,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可以把课堂搬到操场,可以把食物搬进课堂,让孩子们多动手,多体验,多表达,尊重学生的学习感受,听孩子们说:“老师,我们什么时候再去操场上数学课”,“老师,我想回答这个问题”,“老师,这节课我都学会了,你讲的真有意思”。
子女教育类讲座心得体会(3篇)
第1篇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子女教育问题日益受到广泛关注。
为了更好地了解子女教育的科学方法,提高家庭教育水平,我参加了由某知名教育机构举办的子女教育类讲座。
通过这次讲座,我受益匪浅,以下是我对讲座内容的心得体会。
一、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讲座中,主讲人强调了家庭教育在子女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性。
家庭教育是孩子接受的第一教育,它对孩子性格、习惯、价值观等方面的影响深远。
一个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能够让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孩子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二、亲子沟通的技巧在讲座中,主讲人详细介绍了亲子沟通的技巧。
首先,要尊重孩子,给予他们足够的关注和倾听。
其次,要学会换位思考,站在孩子的角度理解他们的需求和感受。
最后,要善于运用积极的语言,鼓励孩子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意见。
以下是我总结的几点亲子沟通技巧:1. 积极倾听:在和孩子交流时,要耐心倾听他们的心声,不要打断他们的发言,让他们感受到被尊重和理解。
2. 肯定鼓励:对孩子的优点和进步给予肯定和鼓励,让他们在自信中成长。
3. 正面引导:用积极的语言引导孩子,避免负面词汇,让孩子在积极的环境中成长。
4. 适时放手:在孩子成长过程中,要适时放手,让他们学会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
三、培养孩子的自主学习能力主讲人指出,培养孩子的自主学习能力是家庭教育的重要任务。
以下是我总结的几点培养孩子自主学习能力的建议:1. 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让孩子明白学习是为了自己,而不是为了满足家长的要求。
2.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教会孩子如何制定学习计划,合理安排时间,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
3. 培养兴趣:鼓励孩子发掘自己的兴趣爱好,培养他们的特长。
4. 鼓励孩子提问:鼓励孩子在学习中遇到问题时,主动向家长、老师请教。
四、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讲座中,主讲人强调了关注孩子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以下是我总结的几点关注孩子心理健康的建议:1. 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关注孩子的情绪变化,及时发现他们的心理问题。
教育心得:让孩子做最好的自己
教育心得:让孩子做最好的自己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独特的遗传因素、成长环境和经历,从而形成了自己的性格特点和行为模式,这些决定了每个孩子都是一个与人不同的个体。
如果我们给孩子一个目标是成为最好,那就注定有百分之九十九点九九不尽的孩子注定在我们眼中是“失败”的,因为最好在一个群体中只能有一个,而且这个最好很多时候往往是可遇而不可求的。
但是,我们可以引导每个孩子通过自己的付出和努力,凭借自己的聪慧、才智、自信而成为最好的自己,也就是在自己遗传因素确定的发展空间里面努力发展到一个较高的程度。
1、无条件的接纳孩子。
作为具有群体性生存属性的个体,在人的成长过程中,他人的接纳和与他人的和谐相处对其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个不被自己所在群体接纳的人,在情绪上往往是消极的,在状态上往往是缺乏活力的,在行为上往往是主动性不强或者是叛逆的。
作为高中生而言,他在身心方面还不够成熟,还不能完全区分和正确对待遇到的问题和困难。
这时,作为孩子的重要他人(在一个人心理和人格形成的过程中,起过巨大的影响甚至是决定性作用的人物),家长对孩子的接纳就显得更为重要。
家长对孩子的接纳应该是无条件的,而不是说你考了第一我接纳你,你考不了第一或者考得不理想我就不接纳你;不是说你表现优秀我接纳你,你表现不好,受到别人的指责我就不接纳你;更不是说你做的事让我满意、高兴我就接纳你,否则我就不接纳你……孩子健康活泼我们接纳他,孩子先天畸形我们也要接纳他;孩子文明懂事、人见人爱我们接纳他,孩子行为不良、恶习很多我们也要接纳他;孩子进步很快、发展顺利我们接纳他,孩子进步迟缓、困难重重我们也要接纳他。
尤其是对于后者而言,父母的接纳就具有更加重要的意义。
孩子进入高中阶段之后,很多行为习惯、思维习惯已经养成,对孩子好的一面我们很容易接受也容易接受,但对孩子“坏”的一面,家长往往很难或者不容易接受。
所以如此,一是因为家长的“面子观念”过重,关注的往往是自己有没有面子而不是孩子的发展和成长;二是因为家长“责任感”的缺失,事实上,孩子的很多问题都是和家长有关的,要么是自己不当的言行举止,要么是在家庭教育中的行为和方式不当,或者是在孩子遇到问题时没有给予及时的指导和关注。
孩子做更好的自己读后感
孩子做更好的自己读后感读完这本书啊,就感觉像是和一个超级贴心又有智慧的朋友聊了一场关于孩子成长的天。
这本书里没有那些干巴巴、让人听了就犯困的大道理。
它就像是在讲一个个身边的小故事一样,特别接地气。
我一边看,一边就忍不住在想,这不就是我家娃的那些事儿嘛!它让我明白了,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小宇宙,都有着自己闪闪发光的潜力。
我们做家长的,很多时候就像拿着一把错误钥匙的人,总是想按照自己的想法去打开孩子成长的大门。
其实啊,孩子自己心里就有那把正确的钥匙,我们要做的就是陪着他们找到那把钥匙,然后让他们勇敢地去打开属于自己的那扇门。
比如说,书里提到孩子在兴趣爱好这事儿上。
以前我总是觉得我给孩子选的兴趣班肯定没错,什么对将来有好处啦,什么大家都在学啦。
可是看了这本书之后,我才恍然大悟。
孩子要是对一件事儿没兴趣,就像让鸭子学爬树,再怎么逼也没用啊。
我们得让孩子去探索自己真正喜欢的东西,就像给小种子浇水,只要浇对了水,那小种子就会茁壮成长,长成参天大树或者开出美丽的花朵。
还有呢,关于孩子犯错这一点。
以前孩子一犯错,我那火气“噌”就上来了,就想着赶紧纠正他。
但书里告诉我们,犯错是孩子成长的必经之路啊,就像学走路肯定会摔跤一样。
我们不能一看到孩子摔跤就大惊小怪,而是要鼓励他们自己爬起来,从错误中学习。
这就好比孩子在走一条弯弯曲曲的小路,错误就是那些小岔路,走了岔路没关系,回来重新找到正确的方向就好啦。
总的来说,这本书就像一束温暖的光,照亮了我在育儿道路上那些迷茫的角落。
它让我知道,孩子做更好的自己,不是我们把他们雕刻成我们想要的样子,而是我们陪着他们,让他们按照自己的节奏,一步一步地成为那个独一无二、充满无限可能的自己。
我觉得每个家长都应该读一读这本书,说不定读完之后,你看自己孩子的眼神都会充满更多的爱和期待呢!。
为了孩子成为更好的自己
为了孩子成为更好的自己
作为家长,我们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成为更好的自己。
为了这个目标,我们需要从各个方面着手。
首先,教育是孩子成长的重要环节。
我们应该给孩子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包括让他们学习语言、数学、科学等基础知识,同时也应该注重培养孩子的思考能力、创造力和社交能力。
其次,健康生活方式对孩子的成长也至关重要。
我们需要确保孩子有充足的睡眠、饮食均衡,同时也应鼓励他们积极参与体育运动,锻炼身体,提高身体素质。
最后,家庭教育也是孩子成为更好的自己不可或缺的一环。
我们应该注重家庭教育,教育孩子如何正确地处理人际关系、如何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同时也应该在家庭生活中,给孩子营造一个和谐、积极的氛围。
总之,为了孩子成为更好的自己,我们需要在教育、健康生活方式和家庭教育等方面下功夫,为孩子的成长提供全面的支持和帮助。
初中教育孩子讲座心得体会
作为一名初中教师,我有幸参加了由我国著名教育专家举办的初中教育孩子讲座。
此次讲座让我受益匪浅,对初中教育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以下是我对此次讲座的心得体会。
一、讲座主题:关注学生全面发展讲座中,专家强调了初中教育要以学生全面发展为核心,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以下是我对这一主题的几点体会:1. 教育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和潜能,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个性,发现并培养学生的特长。
在教育过程中,我们要关注学生的兴趣爱好,引导学生发挥自己的优势,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 注重学生身心健康。
初中阶段是学生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教师应该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
在教育过程中,我们要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关心他们的生活,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3.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初中教育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激发他们的创造力。
我们要引导学生主动探索,敢于质疑,善于实践,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讲座内容:教学方法与策略讲座中,专家针对初中教学方法和策略进行了详细讲解。
以下是我对讲座内容的几点体会:1. 课堂氛围的营造。
良好的课堂氛围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教师应该关注学生的情绪,以积极、热情的态度面对学生,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
2. 互动式教学。
互动式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参与度。
教师可以通过提问、讨论、小组合作等方式,让学生在课堂中发挥主体作用。
3. 多元化评价。
评价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师应该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关注学生的全面成长。
既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也要关注他们的品德、能力等方面。
三、讲座启示:教育者要有爱心和责任感讲座最后,专家强调了教育者要有爱心和责任感。
以下是我对这一启示的几点体会:1. 教师要关爱学生。
教师是学生的引路人,要关心学生的成长,关注他们的生活。
只有关爱学生,才能赢得学生的信任,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育娃讲座心得体会范文
作为一名年轻的父母,我深知育儿之路的艰辛与挑战。
为了更好地教育和引导孩子,我参加了这次育娃讲座,通过聆听专家的讲解和分享,我对育儿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和理解。
以下是我对这次讲座的心得体会。
一、讲座内容概述本次讲座邀请了国内知名儿童教育专家,围绕“如何培养孩子健康成长”这一主题,从家庭教育、心理教育、道德教育、安全教育等多个方面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讲解。
专家们结合实际案例,分析了当前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
二、讲座心得体会1. 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讲座中,专家强调了家庭教育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性。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家庭教育不仅关系到孩子的学业成绩,更关系到孩子的品德、性格、习惯等方面的培养。
因此,我们要重视家庭教育,为孩子营造一个温馨、和谐、有爱的家庭环境。
(1)以身作则,树立榜样。
父母要注重自身修养,以身作则,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
在孩子面前,我们要做到言行一致,遵守社会公德,让孩子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
(2)关爱孩子,关注心理。
父母要关注孩子的心理需求,及时发现并解决孩子的心理问题。
我们要学会倾听孩子的声音,尊重孩子的意见,让孩子感受到家庭的温暖。
(3)培养良好习惯,助力孩子成长。
良好的习惯是孩子成功的基石。
我们要从日常生活小事入手,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劳动习惯等,让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受益终身。
2. 心理教育的必要性讲座中,专家指出,心理教育是孩子健康成长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们要关注孩子的心理需求,帮助孩子建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
(1)培养孩子的自信心。
自信心是孩子成长过程中必备的品质。
我们要鼓励孩子尝试新事物,勇敢面对挑战,让孩子在成功中积累自信。
(2)关注孩子的情绪管理。
情绪管理是孩子心理健康的关键。
我们要教会孩子如何正确面对挫折,如何调节自己的情绪,让孩子在情绪波动中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
(3)培养孩子的同理心。
同理心是人际交往的基础。
让每个孩子都成为更好的自己
让每个孩子都成为更好的自己发表时间:2016-10-28T14:13:50.157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16年9月第255期作者:时金兰[导读] 每一个孩子的到来都让我多加一份责任,每个孩子的背后都是整个家庭的百分百的关注。
山东省临沂杏园小学276000从最初的懵懵懂懂到现在的略有方向,不知不觉当班主任已经数年。
每一个孩子的到来都让我多加一份责任,每个孩子的背后都是整个家庭的百分百的关注。
在与家长交流的过程中,我也有一些自己的感触和想法。
一、与家长达成共识:一切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不同的家庭环境成长起来的孩子个性差异很大,这一点不仅仅是从孩子本身,从家长对待班主任的方式也表现明显。
在这几年与我班一个家长的交流中,我觉得自己越来越像小时候玩的不倒翁,纵然有各种你猜不到的态度对待我,我也能最大限度保持冷静并且立场坚定。
我班的一个孩子家长是我从一年级以来主动给家长打电话最多的一个。
刚开始,她一直觉得自己的孩子在学校会被人欺负,跟我沟通的时候时而表现很强势,时而表现得很弱势。
我明确告诉她,我和其他老师很公平对待孩子,同时也很关注孩子。
而我也把我看到的孩子的表现告知家长,和她交流如何共同改变这个孩子。
坦白说,改变孩子的习惯比较容易,可是家长作为成年人有时候改变自己却很难。
在和这个家长的几年的反复沟通中,我深刻体会到了这一点,这几年孩子的进步尤其是三年级下学期进步很让人欣喜。
只要你和家长达成一致,再难沟通的家长都会与你配合,虽然有时候时间会久一点,但花朵一定会绽放。
二、对孩子不吝啬你的爱,家长才会信任你去年班里新转来的一个小男生,办完手续后,我和他妈妈把他带到教室门口。
这时我看见这个孩子热得满头大汗,就轻轻地帮他擦了擦汗,这本是一个平常的不经意的动作,没想到这个孩子的妈妈当天晚上就打电话说:“时老师,我今天特别放心把孩子交给你,因为你今天看见我家孩子的脸上有汗珠,你很自然地帮他擦掉,我心里就落下了一块大石头,把孩子交给时老师,我特别放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讲座《让每个孩子成为更好的自己》听
后感
教育的功能不是塑造,而是发现、唤醒和帮助,发现每个学生的与众不同,唤醒每个学生的潜能,帮助每个学生实现梦想。
学生有个体差异,因此需要教师因材施教,让学生有不同程度的提升,让每个孩子找到适合的姿态飞翔。
教学如同做饭,教师要能做出口味不同、色香味俱全的饭菜,学生如同品菜评委,哪道菜好吃,哪道菜适合学生的口味,只有品尝者自己知道,哪道菜前面排队的人数多,说明这些学生喜欢这道菜。
老师的教学也一样,老师的课生动有趣自然而然会吸引学生、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喜欢、感兴趣,他们一定会主动学好这门学科。
听完北京十一学校刘艳萍校长的专题讲座《让每个孩子成为更好的自己》感触特别深刻,餐饮业从“配餐”到“自选”,给人们提供了自由选择的余地,变被动为主动,人们真正体验到自选的乐趣,学校的课程表可以从“学校课程表”到“学生课程表”,从公用课程表变成了个性化课程表,让学生尽情的学自己喜欢的课程,使学生个性、特长得到张扬。
以我们学校为例,我们学校开设了丰富多彩的校本课程:和悦之印、和悦之音、和悦之浆、和悦之影、和悦之弦、和悦之韵等等,每周四下午,同学们可以到自己喜欢的校本课程学习,在和悦之印中设计出自己喜欢的东西,并通过3D打印机实现图片到实物的转化,在和悦之浆中,会把卫生纸和白乳胶制成原料,加入自己喜欢的颜料,完成自己的创作,一幅幅五彩缤纷的作品凝聚了孩子们的心血,看到他们为自己的作品精雕细琢,被他们的执着、专心所感动,兴趣让他们产生了无穷尽的动力,兴趣让他们的思维插上多彩的翅膀。
以兴趣为切入点开展我们数学学科教学应该有不同凡响的效果,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可以把课堂搬到操场,可以把食物搬进课堂,让孩子们多动手,多体验,多表达,尊重学生的学习感受,听孩子们说:“老师,我们什么时候再去操场上数学课”,“老师,我想回答这个问题”,“老师,这节课我都学会了,你讲的真有意思”。
听到同学们的想法,我很开心,这些三年级的孩子们长大了,有自己的想法,有自己的判断力,要想学生有更多的进步,需要老师多思考自己的教学,多想办法把学科知识进行整合,把生活实际与教材只是进行完美的融合。
俗话说“打铁还需自身硬”,做为教师应该勤学习、多思考,以学生的长远发展为目标,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思维喜欢、学习兴趣,播下种子,收获希望,通过教学让孩子们成为更好的自己,这才是教育的真正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