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水土保持之降雨蓄渗措施发展现状

合集下载

关于水土保持工作的现状及治理措施分析

关于水土保持工作的现状及治理措施分析

关于水土保持工作的现状及治理措施分析
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和经济的飞速增长,水土资源的保护和管理已经成为一项紧
迫的任务。

水土保持是指通过科学的措施和方法,保护和利用土地和水资源,防止自然灾
害和环境污染的一种综合性工作。

然而,水土保持工作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采取相应
的治理措施。

首先,我国水土流失严重,不少地区出现干旱、水土严重流失等问题,特别是在西南、西北等地区,因为地形环境、气候等客观条件,导致水土流失趋势日益加剧。

治理措施包
括采取梯田种植、栽植对水土保持有益的植被、修建植被茂密的林网等。

其次,水土污染问题仍然突出。

由于农业、工业等的污染排放,水土资源受到严重的
威胁甚至遭到破坏,如土壤酸化、水质污染、土地荒漠化等问题。

治理措施包括加强环境
监管、深入推进环境治理,减少污染源排放,加强垃圾处理等。

再次,水土保持工作模式落后。

在一些地区,水土保持措施比较简单,过于依赖传统
做法,不够科学。

治理措施包括采用现代技术手段,引进先进技术和理念,注重科学规划
和设计,提高效益。

总之,水土保持工作是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措施。

需要不断加强对水土保持的管理和
治理,注重综合治理,制定出科学的水土保持方案和措施,创造全社会共同参与水土保持
工作的氛围,提高水土保持的效益,确保生态环境的长远健康发展。

《2024年城市雨水利用与城市水环境改善的研究》范文

《2024年城市雨水利用与城市水环境改善的研究》范文

《城市雨水利用与城市水环境改善的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水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其中雨水问题尤为显著。

城市雨水利用与城市水环境改善的研究,对于提升城市生态环境质量、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探讨城市雨水利用的途径及其实施策略,分析其对城市水环境改善的影响,以期为城市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二、城市雨水利用的现状与挑战(一)现状目前,我国城市雨水利用主要集中在雨水收集、雨水渗透、雨水回收利用等方面。

这些技术措施的应用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城市排水压力,减轻了水环境压力。

然而,由于历史原因和地域差异,各城市在雨水利用方面的实践存在差异,整体上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二)挑战1. 资源短缺: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水资源日益短缺,对城市雨水利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 排水系统落后:部分城市的排水系统建设滞后,难以应对极端天气条件下的暴雨洪涝灾害。

3. 公众意识不足:公众对雨水利用的认识不足,缺乏参与雨水利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城市雨水利用的途径与策略(一)雨水收集通过建设雨水收集系统,将雨水收集起来,用于冲厕、绿化、景观用水等非饮用水用途。

同时,可以建设小型湿地公园等生态设施,提高雨水的自然渗透和净化能力。

(二)雨水渗透通过增加地面透水面积,如建设透水铺装、绿屋顶等设施,提高雨水的自然渗透能力。

这不仅可以减少雨水径流,还可以补充地下水,改善土壤质量。

(三)雨水回收利用对雨水进行净化处理后,用于农田灌溉、工业用水等用途。

同时,可以建设雨水储存设施,如雨水收集池、地下蓄水池等,实现雨水的循环利用。

四、城市雨水利用对水环境改善的影响(一)减轻水环境压力通过城市雨水利用,减少雨水径流和洪涝灾害的发生,降低对水环境的压力。

同时,提高雨水的自然渗透和净化能力,改善水质。

(二)促进生态环境改善城市雨水利用有助于改善生态环境,提高生物多样性。

通过增加透水面积和建设生态设施,改善土壤质量和微气候,为植物生长提供更好的条件。

我国水土保持现状及发展方向

我国水土保持现状及发展方向

我国水土保持现状及发展方向通过对我国地质地貌的分析,总结出导致水土流失的几大原因,根据水土保持的现状,指明了水土保持的发展方向。

标签:水土保持;现状;原因引言中国幅员辽阔,国土陆域面积960万平方公里,海域面积470万平方公里,是世界上第三大国家。

南北纵向跨度从北纬3度至北纬53度,大部分位于北温带,小部分位于热带;东西横向跨度从最西端东经73度至东经135度,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

我国地域广阔,地形分布呈现出西高东低、阶梯状分布的特征,整体上划分为三个阶梯,第一阶梯为海拔4000米以上的高原地区,第二阶梯为海拔1000米~2000米的高原和盆地地区,第三阶梯为海拔500米以下的平原和丘陵地区,地形主要有山地、丘陵、平原、高原、盆地、河流、湖泊、岛屿等,其中山地和丘陵占国土面积的43%,平原占12%,高原和盆地占45%。

地形是内力和外力共同作用的效果,不同地形的自然环境不同,其水力、风力、冻融或重力等外营力作用下的土壤侵蚀和水土流失特征不同。

1、水土保持现状土壤侵蚀是指土地的使用,特别是水资源的开发和管理不合理,覆土破坏,裸地水土流失,如重力破坏,土地生产能力丧失。

由于地域辽阔,地质地貌条件复杂,自然因素复杂,水土流失现象十分严重。

2、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2.1 自然原因自然因素是指自然界不可避免的外力,主要是指风和降水对土壤的破坏。

受降雨影响较大,华南地区雨量充沛,使该地区河流横向上升,导致洪涝灾害。

据统计,长江流域每年的土壤流失量达24亿t;根据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水土保持情况普查成果,西北黄土高原区侵蚀沟道共计666719条,东北黑土区侵蚀沟道共计295663条西北黄土高原区。

2.2 人为原因人为原因是指人类对土地不合理的利用、破坏了地面植被和稳定的地形,以致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主要方式有开矿、植被破坏、不合理的耕作制度等。

3、水土保持的发展方向3.1 综合治理水土流失土壤侵蚀的主导因素是非常多的,不仅受地质地貌特征本身的影响,自然力量和人类的生产活动,也会破坏地表植被,造成水土流失,这些因素决定了水土保持工作是一个系统的、综合性很强的工作,涉及到许多学科,如土壤、地质、林业、水利、农业等,也要靠各部门的共同努力。

分析城市水土保持的对策和建议论文(精选5篇)

分析城市水土保持的对策和建议论文(精选5篇)

分析城市水土保持的对策和建议论文(精选5篇)第一篇:分析城市水土保持的对策和建议论文随着我国现代化进程的推进,越来越多的农村人口涌入城市,城市施工建设规模逐渐扩大,这就使城市的水土流失、环境问题日益突出。

城市的水土保持问题已经是一个严峻的课题,我们必须尽最大努力解决好这个问题,以提高城市的生活环境,促进城市全面、可持续发展。

1.城市水土保持的内涵和重要性1.1城市水土保持的内涵r /> 城市水土保持主要是针对土地开发建设和生态景观的破坏而采取的管理和技术措施。

城市水土保持要根据城市土壤侵蚀的特点,采取与该区功能相配套的综合措施,来治理城市的水土流失的现状。

一般来说,城市水土保持包含多个方面,比如,有效的管理和防治由于城市的开发建设所造成的水土流失,有效保护水源的保护林建设以及在开发建设中建筑垃圾和生活垃圾的处理等。

1.2城市水土保持的重要性城市水土保持可以使城市的水土资源得到合理地利用,且能得到充分的保护。

有效的水土保持对策不仅可以起到蓄水保土、防洪减灾的效果,还能大大的改善生态环境,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通常来说,如果城市的水土流失严重,就会给地下水资源的涵养和补给带来困难,从而使生态环境恶化,造成严重的水资源危机。

另一方面,城市中原有的土地植被被破坏,遇到有风的天气,就会漫天黄沙,影响了城市的整体环境和人们的生活质量。

2.城市水土流失现状及原因在一定程度上来说,这是城市化进程中大规模的土地开发和不合理的治理带来的负面效应。

据相关数据调查,广东省的广州、珠海、佛山等12个城市在1986-1995年间,人为因素造成的水土流失面积为475km?,土壤流失量达到了5.28亿m?;而在山东省的济南、潍坊等七个城市中,水土流失面积达到了总面积的30%。

由此可见,我国城市的水土流失现象已经十分的严重,我们必须找到解决的措施,促进城市的水土保持。

2.1城市土地过度开发近些年来,我国的房地产开发飞速增长。

城市水土保持监测中存在问题及对策分析

城市水土保持监测中存在问题及对策分析

城市水土保持监测中存在问题及对策分析城市水土保持是指城市地区环境保护的重要内容之一,是指通过各种措施和手段,保护和恢复城市地区水土资源,维护城市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健康。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口数量的增加,城市水土保持监测中存在一系列问题,给城市环境带来一定的影响。

对城市水土保持监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是十分必要和紧迫的。

一、问题分析1.水土流失严重由于城市建设过程中大量的地面裸露,加上城市地下排水系统的建设和不完善,使得雨水流失难以得到有效的控制,导致水土流失情况日益严重。

尤其是在强降雨季节,水土流失现象更加明显,给城市水土资源带来严重的损害。

2.土壤污染问题城市建设过程中大量的工业废气和废水排放,加上生活垃圾的围填海造地行为,使得土壤中的污染物质浓度逐渐增加。

土壤的持久性的污染问题成为了城市水土保持监测中一个很大的问题。

3.地质灾害频发在城市建设过程中,对地质环境的保护和规划不够周密,导致城市地质灾害频发。

山体滑坡、地面塌陷等灾害使得城市地区的水土资源受到了很大的威胁。

二、对策分析1.加强水土保持措施城市水土保持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政府应该加大对城市水土保持的宣传力度,引导居民养成良好的生态环保习惯。

城市规划部门应该严格执行水土保持规定,加强城市建设中的水土保持工作。

2.加大土壤污染治理力度土壤污染对城市的生态环境和居民健康构成了严重威胁,而且土壤修复需要较长的时间。

政府需要加大对土壤污染治理的投入,加强土壤污染源的监控和治理力度。

3.完善地质环境监测体制地质环境的变化对城市水土保持构成了严重威胁,完善地质环境监测体制对城市的发展至关重要。

政府需要加大对地质环境监测体制的投入,保证城市地质环境监测的科学化和系统化。

4.建立城市水土保持长效机制要想解决城市水土保持监测中的问题,需要建立城市水土保持长效机制。

政府部门要加强对城市水土保持行为的引导和指导,树立水土保持优先发展的理念,推动城市水土保持事业持续发展。

当前水土保持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措施

当前水土保持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措施

当前水土保持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措施当前,我国水土保持工作面临着诸多问题,如土壤流失、水源枯竭、生态环境恶化等,这些问题严重影响着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的持续发展。

为了更好地解决这些问题,我们需要深入了解当前水土保持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采取有效的措施,以实现水土保持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接下来,我将从土壤流失、水资源枯竭和生态环境恶化三个方面来分析当前水土保持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一、土壤流失土壤流失是当前水土保持工作中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

由于过度开垦、不合理的农业耕作方式、强度大的降雨等因素的影响,我国许多地区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土壤流失现象,造成了大量的土壤资源浪费和破坏,严重影响了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的健康发展。

针对土壤流失问题,我们应采取如下措施:1. 加强土壤保护意识,普及水土保持知识,提高农民的环保意识和主动参与水土保持工作的积极性。

2. 优化农业生产结构,推广耕地轮作、固定梯田等水土保持措施,减少土壤裸露时间,降低土壤流失风险。

3. 加大对薄弱区域的水土保持投入,修筑防风林、抓草坡、修建梯田、建设植被覆盖等,加强水土保持工程建设力度,减轻土壤流失的程度。

二、水资源枯竭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和人口的持续增长,我国许多地区的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加剧,水资源枯竭现象频发。

由于不合理的用水方式和过度开发利用,地下水位持续下降,严重威胁着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为解决水资源枯竭问题,我们需要采取以下措施:1. 加大水资源保护力度,严格控制工业和农业用水排放,并加强水资源管理,保护地下水资源。

2. 推广高效节水灌溉技术,提高农田灌溉水利用效率,减少用水量。

3. 加大水利工程建设力度,修复水土流失区域的水土保持设施,改善水资源利用环境,确保水源的持续供应。

三、生态环境恶化生态环境恶化是当前水土保持工作中面临的又一难题。

由于恶劣的人类活动和不合理的开发利用方式,导致植被破坏、荒漠扩张、生态系统破坏等现象频发,严重威胁着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水土保持现状分析与对策

水土保持现状分析与对策

水土保持现状分析与对策加强水土保持工作,不仅关系到防洪安全、水源安全和生态安全,而且是破解日趋强化的资源环境约束、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增强可持续高质量发展能力的必然选择。

标签:水土保持;强化基层监管;形成社会合力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等各项重大战略部署实施,对水土保持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如何科学管理、如何综合防治、如何保持高效、长效,都是当前基层水土保持工作亟待研究的课题。

1、水土保持重要性分析通过水土资源的有效治理,打造宜居幸福的城镇人居环境,助力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夯实农业生产发展基础,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与农民增收,这已成为不争的事实。

1.1城市化发展的必然选择防治城市建设过程中的水土流失,强化城镇及周边生产建设项目弃渣综合利用和集中管理,促进城镇绿地系统和雨洪蓄渗系统建设,明显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对打造生产空间的节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以及实现现代化国际城市建设的战略目标具有重要的作用。

1.2新农村建设和发展的必然要求水土保持事项主要包括:涵养水源,拦蓄径流,为农业生产提供灌溉水源;保持土壤耕作层和土壤养分,避免土地退化;实施坡改梯,配套小型蓄排引水设施,改善种植条件,提高土地生产力;实施沙化土地、盐碱地改良,有效提高耕地质量和数量;通过水土保持宏观调控,因地制宜,调整土地利用结构,粮食作物、经济作物、生态植被合理配置,提高土地产出率;控制非农业建设项目占地,整治临时占地恢复生产力,提高土地使用效率。

1.3保护生态安全的必要举措通过封育、轮封和人工造林种草,增加林草植被覆盖率,增强水源涵养能力,促进生物多样性恢复,提升生态系统稳定性,实现区域生态系统良性循环;建设小型拦蓄引水设施等措施,形成坡面径流调控和沟道拦蓄体系,优化水土资源配置,有效补充当地的生态用水,促进生态环境向好转变;合理配置的林草措施和雨洪拦蓄体系等水土保持措施,能够有效蓄集雨洪资源,增大径流入渗量,对地下水漏斗区的地下水位恢复、滨海区的海水入侵防治具有重要的作用。

水土流失现状及对策

水土流失现状及对策

水土流失现状及对策水土流失是指由于水资源过度开发和土地过度利用等原因,导致水源和土壤无法保持稳定,造成水资源的浪费和水土的流失现象。

水土流失对农田、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都会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

为了应对水土流失问题,需要采取一系列的对策。

首先,加强水资源的管理和保护。

要限制地下水开采的总量和单井产量,并加强对地下水的监测和管理。

同时,加大对水资源的保护力度,通过制定相关法律和政策,鼓励农民合理使用水资源,提高灌溉水的利用效率。

另外,要注重水资源的复养和水环境的治理,通过水环境监测和水体污染治理,减少水资源的流失和污染。

其次,加强土地的保护和利用。

要制定土地利用规划,合理划定各类土地的功能区域,并加强对土地利用的监管和管理。

对于农田和林地,要加强水土保持工作,采取措施防止水土流失的发生,如修建护坡、植树造林等。

对于城市建设用地,要注重可持续发展,推行节约用地政策,并加强城市绿化和生态建设,减少人为因素对土地的破坏。

第三,加强农田经营管理。

要鼓励农民采用合理的耕作方式和管理方法,如轮作制度、种植多种作物轮番耕种等,减少耕地的连作障碍和水土流失的风险。

同时,要提倡有机农业和绿色农业,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量,保持土壤的肥力和微生物的生态平衡。

另外,要加强农田的防护工作,修建沟壑、果园和茶园等,形成阻止水土流失的天然防线。

第四,推进综合治理。

要加强水土流失的监测和评估工作,建立一套科学的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及时掌握水土流失的发生和程度。

同时,要加强水土流失的监管和执法力度,严厉打击水土流失的违法行为,提高违法成本和风险。

另外,要加强水土流失的科学研究和技术攻关,推动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推进水土流失的防控工作。

最后,加强宣传教育和意识提升。

要加强对水土流失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水土流失的认识和了解,增强群众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同时,要加强水土流失问题的管理和责任分工,明确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的职责和任务,加强协作和合作,形成合力,全面推进水土流失的防控工作。

当前水土保持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措施

当前水土保持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措施

当前水土保持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措施作者:钟永梅来源:《农民致富之友》2020年第15期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环境保护已然成为备受关注的社会话题。

水土保持是建立在正确处理人与自然关系之上的一项工作,其最终目标为保护生态环境、共建生态文明,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关调查报告显示,2018年云南省水土流失治理面积高达5384.6平方公里,大大改善了省内水土流失区的环境,并使农业结构更为完善。

苍山西镇位于云南漾濞县,本镇自1978年开始修建水电站,完成多件水利工程以及土地整治项目,遏制着水土流失问题,还山川以绿色,并为人们带来了富饶。

但现阶段,在种种因素的影响下,水土保持实际工作开展过程中仍然存在一系列问题,因此必须要对症下药,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

以下则是笔者就此的分析与论述。

一、水土保持工作中存在的问题1、缺乏保持的意识。

尽管新形势下生态环境保护已经成为社会热点话题,但通过调查可发现目前部分地区相关部门未能重视水土保持工作,严重缺乏水土保持意识,且未进行准确定位。

如在利益的驱使下不合理地开发利用资源,直接忽视生态环境保护,仅仅重视眼前,没有考虑到可持续发展,为水土流失带来了极大的隐患。

另外,部分开发建设单位未满足明确标准制度需求,导致水土保持工作难以落到实处。

2、未重视事先预防。

坚持预防为主可以说各项工作开展的基本原则,但现阶段水土保持工作却并未充分认识到“预防”的重要性。

主要体现为相关部门未及时进行监测工作,往往在问题发生之后才采取治理措施,导致水土流失、资源破坏此类现象频发,直接影响到当地的经济发展,生态文明建设步伐也受到了明显的阻碍。

3、管理存在着缺陷。

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生态环境治理愈加复杂,治理难度由简到杂,后续治水土保持工作必然要投入更多。

而要想确保此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则离不开管理体系的约束。

但目前,部分地区管理制度有一定缺陷,难以约束乱砍滥伐、资源浪费等不良行为,人们的生态保护环境意识欠缺,不仅会引起水土流失,甚至还会破坏已经修复后的工程,并阻碍着当地经济发展。

城市水土保持面临的挑战及对策

城市水土保持面临的挑战及对策

城市水土保持面临的挑战及对策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水土保持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挑战。

城市化带来的大规模建设、生活废水排放以及土地利用方式的改变,都对城市的水土资源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加剧了水土流失、地质灾害等问题。

加强城市水土保持,保护好城市的水土资源,已成为当下亟需解决的重要问题。

本文将就城市水土保持所面临的挑战及对策进行探讨。

1. 土地资源短缺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的土地资源面临着巨大的压力。

城市扩张、工业用地、居住区用地的增加,都导致了土地资源的短缺,这就加剧了城市水土保持的难度和压力。

2. 地质灾害频发随着城市建设的扩大和加快,许多原本处于自然状态的山地、丘陵等地区被开发为住宅区、工业区等,这种不合理的土地使用方式往往导致了地质灾害的发生。

诸如山体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频繁发生,给城市的水土保持带来了很大的挑战。

3. 火灾和水患近年来,由于气候变暖和城市建设过程中的不合理开发,城市火灾和水患频繁发生。

火灾和洪水的发生不仅对城市人民的生命和财产造成了巨大的损失,也加剧了城市的水土流失和生态破坏。

4. 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城市人口的增加和大规模的工业用水需求,导致了城市水资源供需矛盾的日益突出。

城市的水资源越来越紧张,导致了城市土地的水土流失、湿地的减少等问题。

二、城市水土保持的对策1. 合理规划城市土地利用为了解决城市土地资源短缺的问题,必须合理规划城市的土地利用。

在城市规划中,要坚持节约用地,优化土地使用结构,减少土地的无序开发,同时要加强对农村和郊区土地的保护,确保农田、山区等耕地的完整性。

2. 加强水资源保护为了解决城市水资源供需矛盾的问题,必须加强水资源保护。

在城市建设中,要合理利用水资源,减少水的浪费。

同时要加大水库、湖泊的保护和修复力度,保护城市周边的湿地生态系统。

3. 加强土地保护与恢复为了解决城市土地水土流失的问题,必须加强土地保护与恢复工作。

在城市建设中,要加强土地的护坡、植被恢复工作,减少水土流失的发生。

浅谈城市水土流失的现状及对策

浅谈城市水土流失的现状及对策

浅谈城市水土流失的现状及对策一、造成城市水土流失的原因1、人类不科学的生产活动城市水土流失是城市化进程的必然结果,从产生、发展到成灾,每个环节和方面都具有显著的人为性。

在城市建设过程中,大规模的房地产开发、修路、建厂及其它各项设施的建设,必然会引起水土流失,主要表现为:一是基本建设活动破坏了大面积的地貌引起土地侵蚀;二是乱堆、乱排废弃物引起的侵蚀;三是日渐频繁的交通建设弃土引起流失;四是人类滥垦滥伐,地表植被破坏严重造成水土流失;五是矿区弃渣引起的流失;六是城市垃圾引起的侵蝕;七是地面下沉塌陷引起的侵蚀。

2、城市水土流失隐蔽性强隐蔽性是造成城市水土流失的重要因素,由于城市建设不同于山野乡村,其地表径流经常被各类建筑物阻挡分割,大部分由地下水排水管道排走,难于看到其直接的侵蚀过程,往往会被人们所忽视,最终造成水土流失的严重后果,影响了城市居民的正常生产和生活。

如果得不到及时处理,那么城市地表由于缺少养分而导致植被存活率较低,地标不断硬化,导致水土保持的作用无法得到充分发挥,每每进入雨季,雨水根本不能够及时深入到地下,极有可能引发洪灾,不仅不利于城市建设,还会给人们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和安全隐患。

3、复杂多变的自然因素水土流失是指在土质、水力、重力和风力等自然因素的作用下,造成水土资源和土地生产力的破坏与损失,包括土地表层侵蚀和水土损失。

造成我国城市水土流失的自然因素主要是各城市所处的地理位置不同,因此降水量、气温、土壤性质和植被覆盖情况差异大,有些地区的地质在岩性和新构造的影响下,容易造成崩塌、滑坡和泥石流等现象,有些土壤的抗蚀性弱,容易被侵蚀,还有就是城市的植被覆盖率低,且其植被的蓄水能力弱,容易造成水土流失。

三、城市水土保持的具体措施1、科学规划城市建设活动要搞好城市水土保持,规划措施是基础。

在城市建设过程中,应制定科学合理的城市水土保持规划,既要结合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城市功能和空间布局,又要反映水土流失与水土保持的特点,充分考虑规划范围内的水、土资源的承载能力,根据区域特性把握治理重点,加强监督检查,完善预防和保护措施。

【专家视点】我国城市雨水资源化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建议

【专家视点】我国城市雨水资源化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建议

【专家视点】我国城市雨水资源化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建议所谓城市雨水资源化利用是指在城市范围内,有目的地采取措施将雨水转化为可利用的水资源并直接或间接加以利用的过程。

城市雨水资源化利用在解决城市水问题方面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已成为世界各国普遍重视的课题。

一、推进城市雨水资源化利用具有重要意义和巨大发展潜力第一,推进城市雨水这一重要非常规水源的资源化利用,可以有效缓解城市缺水及其带来的生态环境问题。

我国城市缺水严重,据统计,全国657个城市中,近400个城市缺水,其中110个城市严重缺水。

超采地下水成为缺水城市保障供水的普遍做法,由此引发了地面沉降、海水入侵、土地沙化等生态环境问题。

据国土资源部监测显示,全国累计地面沉降量超过200毫米的地区达到7.9万平方公里,发生地面沉降的城市已超过50个,全国海水入侵面积超过3000平方公里。

城市雨水作为重要的非常规水源之一,推进其资源化利用,既可以有效增加水资源供给,直接缓解水资源紧缺局面,又能够通过涵养和补给城市地下水,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

第二,推进城市雨水资源化利用,可以减少地面径流量,从源头上减轻城市“内涝”问题。

我国许多城市经常受“内涝”问题困扰,出现大面积淹水现象,带来巨大经济损失的同时,严重干扰了城市的正常秩序。

根据住房城乡建设部对351个城市的调研显示,2008-2010年,62%的城市曾发生过“内涝”事件,发生3次以上的城市有137个。

推进城市雨水资源化利用,通过加强城市雨水的直接收集储存利用、扩大下渗或回灌地下等间接利用措施,减少城市地面雨水的径流量,可以有效减轻或解决城市“内涝”问题。

第三,城市雨水资源化利用具有持久低廉的成本优势和巨大的发展潜力。

城市雨水资源化利用除了前期的一次性投入以外,相对于其他非常规水源,后续处理和维护成本极为低廉。

据有关统计,中水成本平均2元/吨,海水淡化成本5-6元/吨,而雨水净化处理成本不足0.2元/吨。

城市水土保持面临的挑战及对策

城市水土保持面临的挑战及对策

城市水土保持面临的挑战及对策城市水土保持是指在城市化进程中,保护和合理利用城市土地资源,保持地貌的完整性和土壤的肥沃性,防止土地退化和水土流失,保障生态环境和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水土保持面临着诸多挑战,包括土地资源过度开发、水土流失加剧等问题,因此需要采取一系列对策来解决这些问题。

一、挑战:1. 土地资源过度开发: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量农用地、林地被征用用于城市建设和工业发展,导致土地资源过度开发,绿地面积减少,地表裸露,容易造成水土流失。

2. 地质灾害频发:由于土地资源的过度开发导致地质环境的恶化,地质灾害如滑坡、泥石流等频繁发生,给城市水土保持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3. 水土流失严重:城市化进程中,大量的建设工程和路基工程会破坏土地的稳定性,加剧了水土流失的问题,对城市的可持续发展造成了威胁。

二、对策:1. 加强土地资源保护:为了避免土地资源的过度开发,需要加强土地利用和保护规划,严格控制土地的开发程度,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制度改革,保护良好的农田和林地资源。

2. 修复地质环境:为了减少地质灾害的发生,城市水土保持需要加强地质环境的修复工作,采取措施加固山体,修复土壤,加强地下水的调蓄能力,减少地质灾害的发生。

3. 推进生态建设:生态环境对城市水土保持起着重要的作用,需要推进生态建设,增加城市绿地面积,保护植被,修复湿地,保护水资源,减少水土流失。

4. 加强城市规划:城市发展需要有合理的规划,加强城市规划,控制城市用地数量和规模,合理布局城市建设用地,优化城市空间结构,减少对土地资源的过度开发,避免水土流失的问题。

5. 科技支持:利用科技手段提升城市水土保持的水平,如应用地理信息系统和遥感技术监测土地利用变化和水土流失情况,提高水土保持工作的精准性和效率,为城市水土保持提供科技支撑。

6. 完善法律法规:建立健全的法律法规体系,推动城市水土保持相关政策的出台和实施,建立激励机制,营造公众参与的氛围,推动城市水土保持工作的持续发展。

我国雨水集蓄利用概况

我国雨水集蓄利用概况

我国雨水集蓄利用概况第一节我国雨水集蓄利用的发展状况及成效一、雨水集蓄利用的发展背景我国西北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华北干旱缺水山丘区、西南旱山区,主要涉及13个省(市、自治区),742个县(市),面积约200万km2,人口2.6亿。

水资源贫乏,区域性、季节性干旱缺水问题严重又不具备修建骨干水利工程的条件,是这些地区的共同特征。

北方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与干旱缺水山区多年平均降雨量仅为250~600mm,且60%以上集中在7~9月份,与作物需水期严重错位。

根据试验资料,该地区的主要作物在4~6月份的需水量占全年需水量的40%~60%,而同期降雨量却只有全年降雨量的25%~30%。

由于特殊的气候、地质和土壤条件,区域内地表和地下水资源都十分缺乏,人均水资源量只有200—500m3,是全国人均水资源量最低的地区。

“三年两头旱,十种九不收”是当地干旱缺水状况的真实写照。

西南干旱山区尽管年降雨达800~1200mm,但85%的降雨集中在夏、秋两季,季节性的干旱缺水问题也十分突出。

这些地区大部分属喀斯特地貌,土层薄瘠,保水性能极差,雨季降雨大多白白流走;许多地方河谷深切、地下水埋藏深,水资源开发难度大;加之耕地和农民居住分散,不具备修建骨干水利工程的条件,干旱缺水是当地农业和区域经济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

由于缺水,上述地区3.9亿亩耕地中,70%是“望天田”,粮食平均亩产小麦只有100kg左右,玉米只有150kg左右,遇到大早年份,农作物还要大幅度减产甚至绝收,农业生产水平低下,种植结构与产业结构单一,农村经济发展十分落后。

区域内有国家级贫困县353个,约占县(市)总数的一半,贫困人口2350万,有3420万人饮水困难,是全国有名的“老、少、边、穷”地区和扶贫攻坚的重点地区。

为了生存,当地群众普遍沿用广种薄收的传统耕作方式,陡坡开荒,盲目扩大种植面积,陷入“越穷越垦,越垦越穷”的恶性循环,区域内25。

以上的坡耕地面积有4650多万亩,有50%以上的面积属水土流失面积,生态环境恶劣。

我国水土流失现状-危害及水土保持发展的措施综述

我国水土流失现状-危害及水土保持发展的措施综述

我国水土流失现状\危害及水土保持发展的措施综述摘要:当前,我国水土流失面广、量大,不论山区、丘陵区、风沙区还是农村、城市、沿海地区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水土流失问题。

通过对当前水土流失的现状分析,阐述了水土流失对水利的危害以及水土保持的制约因素,探讨了水土保持发展的相关措施。

关键词:水土流失;水土保持;水利;可持续发展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无可替代的宝贵资源,是社会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

经济发展和人类的生活离不开水的供给和保障。

水利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一位的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

只有确保水利的可持续发展,才能保障经济、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

水土保持是水利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1 我国目前水土流失的现状有资料显示,我国现有水土流失面积约356万平方千米,其中受水力侵蚀的水土流失面积约165万平方千米,受风力侵蚀的水土流失面积约191万平方千米,在水蚀和风蚀面积中约有26万平方千米的水土流失面积为水蚀、风蚀交错区。

由此可见,我国目前水土流失问题有多严重,如果这一问题不能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并加以认真解决,就根本谈不上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问题。

所以,我们必须清醒的认识到,积极地采用科学技术、不断完善技术管理措施来提高水土保持发展不仅是一项十分紧迫的环境问题,也是一项关系到我国经济发展及民生的重大问题。

2 水土流失对水利的危害水土流失危害十分严重,影响水资源的利用,在某种程度上讲,是中国的头号环境问题。

遏制水土流失,实施水土保持,是当前唯一选择,尤其是在一些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脆弱的地区,如三峡库区。

水土保持是防治水土流失,保护、改良和合理利用水土资源,维护和提高土地生产力,以利于充分发挥水土资源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建立良好生态环境的综合科学技术。

2.1 枯水季节水量减少,容易发生涝灾水土流失的后果是使枯水季节水量减少,严重的是水源枯竭,河道断流,主要表现在,一是使土壤蓄水量减少,土壤颗粒间的空隙占土壤总体积的30%~50%,空隙是水份存在的空间,是涵养水源的关键,由于土壤随水而去,贮水空间就随之丧失,土壤的蓄水量也因此减少,从水文角度讲,增强了径流的年内变化,使洪水季节水更多,枯水季节水更少。

水利建设中的水土流失与水土保持措施

水利建设中的水土流失与水土保持措施

水利建设中的水土流失与水土保持措施水利建设是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对农业生产、生态环境和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水利建设中的水土流失和水土保持问题一直是一个持续关注的焦点,特别是在当前环境保护日益受到重视的背景下,如何有效地解决水土流失问题,实施水土保持措施,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水土流失问题的现状水土流失是指水资源和土壤资源由于各种原因而流失或丧失的现象。

水土流失对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都有很大的影响,造成了严重的资源浪费和环境破坏。

在水利建设中,水土流失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 土地退化:长期的水土流失导致了土地的退化,使得土壤质量下降,影响了农作物的生长和产量。

2. 水资源浪费:水土流失导致了水资源的浪费和损失,降低了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3. 生态环境破坏:水土流失引起了土地的沉积和侵蚀,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影响了地区的生态平衡。

4. 土地资源减少:水土流失使得土地资源不断减少,对农业生产和社会经济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二、水土保持措施为了解决水利建设中的水土流失问题,实施水土保持措施是非常重要的。

水土保持措施可以有效地减少水土流失,保护土地资源,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常见的水土保持措施包括:1. 林地保护:在水利建设中,可以加强对林地的保护和管理,通过植树造林、抚育和经营等措施,保护水土资源,减少水土流失的发生。

2. 土地整治:对于已经发生水土流失的地区,可以实施土地整治,修复土地,改善土壤结构,减少土地退化的程度。

3. 土地复垦:通过对荒地和退耕地进行复垦,使之重新成为可用的土地资源,减少土地的浪费和减少水土流失的发生。

4. 河道治理:对于有河流和水系的地区,可以通过河道治理,加强河道的护岸和清淤,减少河流的冲刷和侵蚀,保护土地资源。

5. 农田防护:在水利建设中,可以在农田内部设置坡面防洪设施、路沿和沟渠,并合理布置高标准农田,减少水土流失的发生。

当前水土保持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措施

当前水土保持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措施

当前水土保持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措施作者:钟永梅来源:《农民致富之友(上半月)》 2020年第15期钟永梅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环境保护已然成为备受关注的社会话题。

水土保持是建立在正确处理人与自然关系之上的一项工作,其最终目标为保护生态环境、共建生态文明,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关调查报告显示,2018年云南省水土流失治理面积高达5384.6平方公里,大大改善了省内水土流失区的环境,并使农业结构更为完善。

苍山西镇位于云南漾濞县,本镇自1978年开始修建水电站,完成多件水利工程以及土地整治项目,遏制着水土流失问题,还山川以绿色,并为人们带来了富饶。

但现阶段,在种种因素的影响下,水土保持实际工作开展过程中仍然存在一系列问题,因此必须要对症下药,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

以下则是笔者就此的分析与论述。

一、水土保持工作中存在的问题1、缺乏保持的意识。

尽管新形势下生态环境保护已经成为社会热点话题,但通过调查可发现目前部分地区相关部门未能重视水土保持工作,严重缺乏水土保持意识,且未进行准确定位。

如在利益的驱使下不合理地开发利用资源,直接忽视生态环境保护,仅仅重视眼前,没有考虑到可持续发展,为水土流失带来了极大的隐患。

另外,部分开发建设单位未满足明确标准制度需求,导致水土保持工作难以落到实处。

2、未重视事先预防。

坚持预防为主可以说各项工作开展的基本原则,但现阶段水土保持工作却并未充分认识到“预防”的重要性。

主要体现为相关部门未及时进行监测工作,往往在问题发生之后才采取治理措施,导致水土流失、资源破坏此类现象频发,直接影响到当地的经济发展,生态文明建设步伐也受到了明显的阻碍。

3、管理存在着缺陷。

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生态环境治理愈加复杂,治理难度由简到杂,后续治水土保持工作必然要投入更多。

而要想确保此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则离不开管理体系的约束。

但目前,部分地区管理制度有一定缺陷,难以约束乱砍滥伐、资源浪费等不良行为,人们的生态保护环境意识欠缺,不仅会引起水土流失,甚至还会破坏已经修复后的工程,并阻碍着当地经济发展。

城市雨水收集与利用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城市雨水收集与利用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城市雨水收集与利用的现状与发展趋势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面临着严重的水资源压力。

而雨水是一种宝贵的水资源,尤其在城市中,通过合理的收集与利用,可以减轻城市雨洪排放压力,缓解城市水资源短缺的问题。

本文就城市雨水收集与利用的现状和发展趋势进行探讨。

一、城市雨水收集与利用的现状在目前的城市中,雨水收集与利用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在一些发达国家,城市雨水收集系统已经成为城市建设的标准配置。

通过设置雨水收集设施,将雨水引导到集水器中,经过初次过滤、沉砂等处理,最终可用于绿化、洗车、冲厕等非饮用用水。

这种雨水收集利用的方式,不仅有效缓解了城市排水系统负荷,还节约了大量的自来水资源。

除了简单的雨水收集利用系统外,一些城市还积极探索更加先进的技术。

例如,利用雨水进行地源热泵系统的冷却与冷暖调节已经在某些城市实施。

通过将雨水引入地下水源热泵系统中,可以实现节能减排,提高空调系统的效率。

二、城市雨水收集与利用的发展趋势城市雨水收集与利用的发展具有广阔的前景。

下面我们从技术创新、政策支持和社会认知等方面来探讨其发展趋势。

技术创新是促进城市雨水收集与利用的重要驱动力。

目前,许多新技术正在被应用于城市雨水收集系统中。

例如,新型的雨水处理设备可以更加高效地过滤雨水中的杂质,提高雨水的质量。

此外,一些新材料的出现也为雨水收集和储存提供了更好的选择。

未来,随着科技的进步,这些技术将逐渐成熟,并得到更广泛的应用,从而推动城市雨水收集与利用的发展。

政策支持是城市雨水收集与利用发展的重要保障。

政府在立法和政策方面起到了引领作用。

一方面,政府可以出台相关的法律法规,明确雨水收集与利用的目标和要求,规范建设和管理。

另一方面,政府还可以通过财政补贴、奖励措施等方式激励企事业单位和个人参与到雨水收集与利用中来。

这些政策的出台,将有效推动城市雨水收集与利用行业的发展。

社会认知的提升是促进城市雨水收集与利用发展的关键。

目前,公众对于城市雨水收集与利用的认知度还不高。

阳泉市水土流失现状及防治措施

阳泉市水土流失现状及防治措施

益尖锐 , 治理 、 破坏 , 方治理 、 边 边 一 多方 破 坏 的 现象
十分严 重 , 土流失 面积 呈进 一步 扩大 的趋 势 。 水
型 的 中低 山 区 , 除部 分 土石 丘 陵 、 间 盆地 等 地 貌 类 山
型 外 , 部 分为 变质 岩 、 大 石灰 岩 和砂 页 岩 山地 , 的地 总
[ 中图 分 类 号 ] 17 S 5 [ 文献 标 识 码 ] c [ 章 编 号 ]0 4 74 ( 0 I0 — 0 5 0 文 10 — 0 2 2 1 )5 0 1— 2
1 概 况
经 济 社会 的快速 发展 , 口、 源 、 人 资 环境 之 间 的矛 盾 日
阳泉 市 地处 黄 土 高 原 东 缘 , 行 山脉 中段 , 典 太 属
4 . ̄ 多年 平均 水 面蒸发 量 为 1 0 m, 02C, 2m 属半 湿润 地 2 区。境 内共有 大小 河流 6 条 , O余 主要 有滹 沱河 及其 支 流 乌河 、 华河 , 河及 其 支流 温河 、 河 、 川 河 等 , 龙 绵 桃 南
属 海河 流域 子牙 河水 系 。水资 源总 量 179 0万 m 。 4 6 ,
近 十年来 , 阳泉 市加 大 了水 土 保持 生 态 建设 的力 度 , 后 实 施 了太 行 山水 土 保 持 综 合 治理 项 目、 先 旱井 集 雨 工程 项 目 、 土 保持 国债项 目和桃 河 上 游水 土保 水 持 综合 治 理 项 目, 土流 失 得 到 初 步 控制 , 态 环境 水 生 有 了较 大改 观 , 别 是 20 特 0 3年 阳 泉市 被 国家 财政 部 、 水 利 部列 为 国家 水 土保 持重 点 建设 工 程项 目区 以后 , 无论 是建 设 规模 、 资 力度 还 是成 果 效益 都 上 了一个 投

增加降雨径流下渗率和提高土体存蓄量的方法

增加降雨径流下渗率和提高土体存蓄量的方法

增加降雨径流下渗率和提高土体存蓄量的方法降雨径流下渗率和土体存蓄量是土壤保护和植物生长提高的关键因素。

在降雨径流下渗率和土体存蓄量之间,存在一定的联系,即高降雨径流下渗率可以导致土体中的水分积聚,引起土体存蓄量的增加。

因此,降雨径流下渗率和土体存蓄量的提高有助于土壤保护和植物生长。

那么,如何增加降雨径流下渗率和提高土体存蓄量呢?1. 采用搭接管道技术。

将排水系统和蓄水措施相结合,建立搭接管道,使径流水先进入排水系统,再放入蓄水措施,有效抑制径流污染,并且有效增加降雨径流下渗率和土体存蓄量。

此外,还可以采取建设坡段洼地的措施,用铺装和修复的方式把径流水纳入坡段洼地,达到抑制径流污染和减缓径流的效果。

2. 设置雨水滞留措施。

雨水滞留可以有效减少地表径流,增加降雨径流下渗率和土体存蓄量。

可以采用建立蓄水塘、水稻滞留地、地表蓄水缓冲池等措施,进行土壤改良,减缓径流的洪水,促进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3. 种植森林以增加土体存蓄量。

森林植物的生长可以增加土壤中的有机物含量,提高土壤的保水力,改善土壤的质量,有利于增加土体存蓄量。

同时,植物在发育过程中,其叶片和枝条积累大量水分,降低径流速度,促进降雨径流下渗率。

4. 增加水量利用。

在径流进水工程中应增加蓄水措施,将土壤表层的径流水收集下来,并利用其肥力,作为水肥机用水。

利用收集下来的地表排水,可以有效增加土体存蓄量,以及抑制地表径流水的污染。

总之,采用上述方法可以有效增加降雨径流下渗率和提高土体存蓄量。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在实施这些措施时必须充分考虑当地土壤状况和气候条件,以保证措施有效并节约能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雨水径流引起的污染问题也很严重。在太湖滇池等重 要湖泊,非点源污染已成为水质恶化的主要原因,雨水径流 携带大量污染物排入城市水系也造成严重污染.初步的保守 估算,城区雨水径流污染占水体污染负荷的比例,目前在北京 和上海约占10%左右。到2010年的规划实施后,城市雨水径 流污染负荷的比例北京将上升到12%以上,上海将上升至 20 %左右.(对中心建成水体会超过50%),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国内雨水径流 管理未能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管理所依 靠的法律法规建设较为滞后,对国内雨 水管理相关的法律法规以及规范的总结 发现,现有的全国性的法规多数是对雨 水的排放作出了相应的规定,而雨水利 用方面的规定基本上无强制效应,仅在 生态小区及生态住宅技术导则中提及雨 水径流调节相关内容。
应用相对较少,未能形成综合有效的雨水利用的技术体系。
谢谢聆听!
周立平202ຫໍສະໝຸດ /3/18雨水入渗与积蓄的措施
(1)下凹式绿地
下凹式绿地是指具有滞留、蓄存、下渗雨水功能且 低于周边道牙地表 5 ~ 10 cm 的低洼绿地。下凹 式绿地既可将雨水直接下渗补给土壤和地下水,又 能将部分雨水汇集于绿地内短暂滞留或蓄存,缓慢 入渗补充地下水,还能降低雨水径流系数、使雨水 产流汇流滞后、洪峰峰值削减等。
当前国内雨水利用发展处于起步阶段,没有法律法规的 1 强制,雨水利用技术推广“应用较为缓慢,应用实例仅在部
分城市地区出现。
从经济手段而言,较少的采用经济杠杆,导致雨水利用技 2 术的开发研究以及推广较为滞后,用户使用雨水利用技术
的积极性未能被激发。
从雨水利用技术角度而言,雨水利用技术较为单一,工 3 程措施应用得较多,而生态型的工程措施以及非工程措施
德国雨水管理中“径流零增长”这- -排水系统的新概念,是其最为显著的特色,该概 念的目标是“使城市范围内的水量平衡更加接近其在这片地区发展起来之前的状况”, 强调雨水资源的多重利用与多角度调控,强调通过多种途径进行雨水的收集、处理、 利用,减少进入城市合流制排水系统的雨水量,减轻城市排水负担,保持城市水循 环的生态平衡。目前德国流行的MR系统(Mulden-Rigolen-system, “洼地-渗渠系 统”)是该理念的良好体现,该系统包括各个就地设置的洼地、渗渠等组成部分,这 些部分与带有孔洞的排水管道(带有可调节的溢流阀)连接,形成一个分散的雨水处 理系统,设在雨水径流形成的“源头”,如靠近屋面、停车场、道路等的地方,通过 雨水在低洼草地中短期储存和在渗渠中的长期储存,保证尽可能多的雨水得以下渗, 从而实现“径流零增长”的目标(F.Sieker,1998)。 MR系统不仅可以运用与新开发的地 区,还可以作为已建成的城市开发区的- -个改良措施,所以其在城市化建设以及 旧城改造过程中,可以发挥良好的作用。
(2)渗沟
渗沟是在绿地内设置的为加快绿地内雨水下渗的排 水沟,主要由反滤织物和透水性材料( 级配砂石) 组 成,见图 5。在城市水土保持措施中,大多数渗沟 布设在下凹式绿地内,与下凹式绿地配合使用。
国内外雨水径流管理实例
在发达国家,点源污染基本得到有效 控制,雨水径流带来的非点源污染已成 为水体污染的主要因素。如美国约有 60%的河流和50%的湖泊污染与非点源 污染有关;已实现污水二级处理的城市, 水体BOD年负荷约40%- 80%来自雨水径 流!美国环保局( EPA)最近资料还表明, 在一些州约22000个被污染水体中,城市 径流和其它非农业的非点源污染被列为 主导污染源的占18%以上。
(2)渗水井
渗水井是将雨水汇集于透水砖竖井内并通过竖井侧壁、 井底及渗水管进行雨水入渗的设施,主要由透水砖竖 井、进水管、溢流管( 与项目区雨水管线相接) 和若干 根渗水管构成。一般布设于项目区绿地或下凹式绿地 内,主要用于收集下凹式绿地内土壤持留的多余雨水, 并有效地加速入渗。同时渗水井内收集的雨水可以通 过渗水孔至深层土壤中,并对该部分土壤进行有效的 水分供给。
城市水土保持
周立平
二零二零年三月
城市水土保持治理措施 之
降雨蓄渗措施发展现状
1、城市雨水蓄渗措施的分类 1.1雨水入渗措施 1.2雨水积蓄措施 1.3雨水入渗与积蓄的措施
2、国内外雨水径流管理实例
雨水入渗措施
(1)透水铺装
分表面有孔洞和无孔洞两种。在有孔洞的透水铺装 中可植草,在其上行走舒适度较差,但对雨水入渗 作用较大; 无孔洞的是采用水泥砂浆制造,在其上 行走舒适度较好,但是对雨水的入渗作用相对较小。 通常将其用于人行道、停车场、公园、林荫地带, 便于行人及轻型车辆通行。
雨水积蓄措施
(1)集雨池
集雨池是指采用建筑材料修 建、具有防渗作用的雨水收 集和调蓄设施,具有汇集屋 顶及地面径流的功能,一般 为地埋式钢筋混凝土构造物或玻璃钢构造物。汇集的雨 水进行泥沙沉淀,然后进入集雨池中。底端配有抽水泵, 通过泵抽的方式浇洒道路和绿地。
(2)可调蓄的景观水池
在部分城市房地产项目中,为 增加建设项目品质及景观功能, 在确保水源( 采用屋顶排水或再 生水) 供给前提条件下,项目区 内可布设一定规模的景观水池, 并通过优化主体设计适当增加 景观水池深度( 一般 5 ~ 30 cm) ,使其具有雨水调蓄功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