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脑梗死危险因素临床分析

合集下载

脑梗死护理疑难病例讨论记录范文

脑梗死护理疑难病例讨论记录范文

脑梗死护理疑难病例讨论记录范文脑梗死是一种常见而严重的急性脑血管疾病,病情复杂,病情严重时,容易引发许多疑难病例。

通过护理疑难病例讨论,可以更好地探讨并解决脑梗死患者的护理问题。

本文将就脑梗死护理疑难病例进行讨论,并提出相应的护理建议。

一、病例描述病例:一名55岁男性患者,因出现突发右侧肢体无力、言语不清、昏睡入院。

患者既往有高血压、冠心病史,体重偏重、体力活动少。

入院后,头颅CT检查显示脑梗死,伴有一定大小的脑梗死灶。

神经内科会诊后确认为急性脑梗死。

二、病情分析1.病因分析患者有高血压和冠心病史,这是脑梗死的常见病因之一。

此外,患者体重偏重、体力活动少,也是患上脑梗死的危险因素之一。

脑梗死是因大脑血管发生栓塞或者闭塞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坏死,而产生的一种急性脑血管病变。

2.病情评估患者病情属于急性期,需要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患者出现了右侧肢体无力、言语不清、昏睡等症状,需要及时干预和护理。

此外,患者有高血压、心脏病等病史,需要综合评估患者的病情,并进行全面护理。

三、护理实施1.定位护理针对患者出现的症状,需要进行定位护理。

首先要保持呼吸道通畅,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是护理的首要任务。

其次要护理患者的体位,保持患者舒适的体位可以减轻其不适感。

还要加强观察和监测患者的病情变化,随时记录患者的生命体征,及时发现问题。

2.风险评估针对患者的高血压、心脏病等病史,需要加强风险评估。

护理人员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血压、心率等生命体征,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此外,还要密切观察患者的血糖、血脂等指标,避免发生低血糖、高脂血症等并发症。

3.康复护理在急性期护理的基础上,还需要进行康复护理。

针对患者出现的肢体无力、言语不清等症状,需要进行康复护理,包括进行康复锻炼、言语康复训练等。

此外,还需要进行心理护理,帮助患者克服疾病带来的心理压力。

四、护理效果经过上述护理措施的实施,患者呼吸道通畅,体位舒适,生命体征稳定。

患者的肢体无力、言语不清等症状有所改善,心理状态也较为平稳。

急性脑梗死不同时间发病危险因素分析

急性脑梗死不同时间发病危险因素分析

黑河 ,6 0 2 14 9 )
成 。清晨 60 一 : : 90 0一 0血小板聚集力 明显升高 , 清晨血压高者更显 著, 血液粘 滞性 的增 高, 血小板 聚集力 的增 加及血纤 溶活动 的下 降导致 血液呈高凝状 态, 促进 了血栓 的形成 。 另外 , 机体 由于生
及减 少死亡 的 目的。急性脑梗死发病在一天 内有昼夜变 化规律, 发病 高峰 主要集 中在 30 : 0~90 。发病与性别 、 : 0 年龄 、 高血压 、 糖
晨通常为死亡的高峰时段。这与以下因素有关:1血栓性病理 ()
状态在凌晨 进一步加重 ;2 夜间血压下 降 , () 继发全 脑低灌注 , 导
【王春雪 , , , , 0 脑血管病患者死亡时 间昼夜节律特点 的 2 ] 王琰 温淼 等 1 例 5
观察[. J中华老年心血管病杂志 ,0355 :2—2. ] 20 ,( )3234
梗死发病的年节律性则 与温度有密切 的关系 。有研究结果显示 , 脑梗死发病多集 中在冬季 。其原 因可能与寒冷 时交 感神经兴奋
其高危性, 向患者强调长期规律用 药的重要性和不规则用药的危 害性 。老年患者夜 间或 清晨起床时均应清醒片刻, 然后缓慢坐起,
动作 宜慢 、 活动量宜小, 逐渐过渡到适宜 的 日常生活, 别对 喜欢 特
高血压患者 , 建议 清晨醒 后立 即服 药, 快起效控 制血压 以降低 尽
失常 , 从而增加了脑梗死 的发病几率 ;3 纤溶系统活性 、 血 () 抗凝
酶 玎水平在清晨前后处 于低谷值;4 T ( )血液在上午时 间段 内有凝
固倾 向;5清晨时血液达昼 夜节律性 变化 中的高黏滞峰值 。脑 ()
[ 朱 兰芝. 3 1 老年急性 脑血管疾病昼夜发病 时间的临床观察【 . J实用护理 杂 】

急性脑梗死发病危险因素分析

急性脑梗死发病危险因素分析
准 。其中男 26例 , 12例 ; 3 女 4 年龄 3 8 2— 9岁 , 平均 6 . 12岁 。
或再 形成 、 血管 或侧支 血管 阻塞 , 脑组织 水肿 、 出血 、 再灌 注 损伤 、 高龄 、 内动脉 两支梗 死或 再闭塞 、 复栓塞 、 颈 反 癫痫 等
引起梗死 面积 扩大 、 缺血半 暗带扩 展 、 周围神经 细胞死亡 、 梗
糖 尿病 、 高脂血症、 心脏病 、 吸烟、 中史 、 卒 一过性脑缺血发作 ( I 为脑梗死患者的主要危险因素。 TA)
【 关键 词】 脑梗 死 ; 危险因素
在我 国 , 脑血管疾病 的发病率 、 病死 率 已跃居第 二位 , 而 致残率位居首位 , 尤其动脉硬化性脑梗 死 占所 有脑血管 病的 6 % 一8 % , 0 0 是脑 血管病 的主要致残和死亡原 因之一 。为 探讨脑梗死 患者 的主要危 险 因素并 通过 积极有 效 的干 预减 少其发病率 , 降低致 残率 , 提高患者 的生存质 量 , 们总结 了 我
顾性分析 。结果
探讨脑梗死患者的主要危 险因素 。方法
对 3 8 脑梗死患者 的临床资料进行 回 7例
高血压病 、
脑梗死发病危险因素有高血压病史 、 高脂血症 、 脏病 、 尿病、 心 糖 吸烟、 中史 、 卒 一过 性
脑 缺血发作 , 发病率 随年 龄增 长呈上升趋势 , 男性多于女性 , 发病部位多 在基 底节区 。结论
7 9岁 17例 ( 15 % ) 8 以上 2 5 4 .3 ,0岁 8例 ( . l ) 年老 者发 74% , 病率高 ,0岁以上者发病率 达 8 .4 。说 明脑梗 死 的发 病 6 25%
率与年龄呈正相关 。
通动脉及基底动脉 的旁 中央支 , 皿 管发 生透 明脂肪 样变 , 使

急性脑梗死合并肺部感染病人的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

急性脑梗死合并肺部感染病人的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

翻身 、 叩背 , 保持呼吸道通 畅 , 及 时吸氧 , 痰液黏稠 、 呼 吸 困 难 者 及 时 吸痰 。 床 单 平 整 , 随脏 随换 , 及 时更 换 床单 、 内 衣 预 防 压 疮嘲 ; 尽 量 做 到轻 重 病 人 分 开 , 危重病人 、 气 管 切 开 病 人 分 开 安
置 , 专人护理 , 加强气道管理 , 注意 气 道 湿 化 及 无 菌 操 作 , 减 少 医
2 0 0 1: 6 1 4 .
[ 3 ] 王春森. 皮肤性病免 疫学[ M] . 武汉 : 湖北科学 技术出版社 , 1 9 9 9 :
1 5 8—1 5 9 .
E 4 ] Ma r u y ma F, Mi y a z a k i H, Ma t s u i T, e t a 1 . r a p i d p r o g r e s s i o n o f f l a t
w a r t s i n a p a t i e n t wi t h ma l i g n a n t l y mp h o ma a f t e r p b s e t I - J ] . B o n e
ma r r o w Tr a ns p l a nt , 1 9 96 , 1 8( 5 ): 1 0 0 9—1 0 1 1 .
( 本 文 编辑 寇 丽 红 )
目的 。本 研 究 表 明 , 口服 匹 多 莫 德 分 散 片 联 合 肌 注 聚 肌 胞 治 疗 扁平 疣 , l 临床 疗 效 均 明显 高 于 单 用 聚 肌 胞 , 且 不 良反 应 少 , 安 全
急 性 脑 梗 死 合 并 肺 部 感 染 病 人 的 危 险因素 分析 及 护理
An al y s i s a n d n u r s i n g c ar e o f r i s k f a c t or s

急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及临床诊治研究

急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及临床诊治研究

急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及临床诊治研究1. 引言1.1 概述急性脑梗死是一种危及生命的急性脑血管疾病,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质量和生存期。

在我国,急性脑梗死的发病率逐年增加,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之一。

急性脑梗死的发病率与多种因素密切相关,如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吸烟、饮酒、年龄等。

针对急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研究,对于及早预防、诊治和降低病死率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旨在系统探讨急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及临床诊治研究,以期为临床提供更好的诊疗方案和预防策略,为减少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痛苦和死亡率作出贡献。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急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及临床诊治方法,旨在深入了解该疾病的发生机制和危险因素,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准确的诊断和治疗方案。

我们希望通过对一定数量的患者进行分析,找出导致急性脑梗死的主要危险因素,探讨不同的临床诊治方法的优劣,评估治疗效果,分析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并提出有效的预防措施。

通过本研究,我们希望能够在临床实践中为患者提供更加个性化和有效的医疗服务,提高其生活质量和治疗效果,为进一步研究和临床实践提供参考。

1.3 研究方法研究方法是本研究的重要部分,它主要包括研究设计、研究对象、数据收集和统计分析等内容。

在本研究中,我们将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方法,通过收集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对照组的健康人群信息,分析两组之间的差异和关联性。

研究对象包括符合入选标准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和对照组的健康人群,我们将通过医院病历和问卷调查等方式收集相关数据。

在数据收集方面,我们将严格执行病例的纳入和排除标准,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可靠性。

在统计分析方面,我们将采用SPSS软件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和分析,比较两组之间的差异性并探讨其相关性。

通过科学严谨的研究方法,我们希望能够揭示急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和临床诊治特点,为临床治疗和预防提供科学依据。

2. 正文2.1 危险因素分析急性脑梗死是一种常见而严重的疾病,其发生与多种危险因素密切相关。

100例老年急性脑梗死并发肺部感染危险因素分析

100例老年急性脑梗死并发肺部感染危险因素分析
经 精 神 科 杂 志 , 99 1 () 1 9 19 ,9 3 :5. [] 郭 民霞 , 世 勋 .多 梗 死 性 痴呆 的临 床 与 C 4 俞 T分 析 [] J.狭 西 医
学 杂 志 ,2 1 ,2 ( ) 7 . 0 1 0 2 :9 ( 收稿 2 1 - 52 ) 0 20 - 9
表 现 , 其 是 额 叶 、 叶 及 边 缘 系 统 等 特 定 部 位 血 管 源 性 损 尤 颞 害 , 易 导 致 痴 呆 , 体 的全 身 状 态 , 功 能 代偿 能 力 等 都 可 常 机 脑
影 响 痴呆 的发 生 发 展 。本 组 梗 死 部 位 以 基 底 节 区最 多 , 国 与 内报 道 相 符 。有 报 道 本 病 合 并 高 血 压 者 占 4 ~7 , 组 7 8 本 占 8 , 均 有 动 脉 硬 化 , 数 以 上有 高 脂 血 症 ,O 有 冠 心 3 且 半 8 病 史 ,O 有 糖 尿 病 史 , 些 均 为 脑 梗 死 及 多 发 性 脑 梗 死 的 6 这 重 要 危 险 因 素 。说 明 动 脉 硬 化 、 心 病 、 脂 血 症 、 尿 病 等 冠 高 糖
MI D多 生 于 老 年 人 , 老 年 期 痴 呆 的 一 个 常 是 定 向力 障 碍 , 哭 强 笑 , 性 球 麻 痹 , 动 及 感 觉 障碍 , 理 强 假 运 病 征 等 中枢 神 经 损 害 的 症 状 和 体 征 , 每 次 卒 中 发 作 后 症 状 加 且 重 ;4 C ( ) T或 MRI 查 可 见 多 发 性 梗 死 灶 ; 5 痴 呆 伴 随 卒 检 () 中 突然 或 缓 慢 发 生 , 现 为 认 知 功 能 障 碍 和 抑 郁 等 情 绪 改 表
[ ] 庞国防 , 2 梁积英 .老 年人 卒中后抑郁 与冠心病 后抑郁 的 P 0 30 的 对 比研 究 [] J .中 国实 用 神 经 疾 病 杂 志 ,0 7 1 ( ) 1. 2 0 ,0 1 :9

脑梗死的发病危险因素分析及对策

脑梗死的发病危险因素分析及对策


同 笛

2 ( 1 :8 9 1 9 1 ) 9 0— 8 .

术后处理 : 术后 伤 口常规 压砂袋 4~ 6小 时 后 可 下 床 活 动 , 规 应 用 抗 生 素 3 常 5天 。

并发症 。随访 2— 4个月 , 1例复发 。 2 无
讨 论
果 手术过程均顺利 。手术 时 间 2 5~6 O 分钟 , 平均 4 2分钟 。术后 6— 8小 时均能 起床活动 , 最长者 2 时 , 7小 3周后均 恢复 日常活动。切 口疼痛 时间 2~3天 , 口 切 疼痛明显轻于张力性疝修补术 , 少数 耐受 差者肌注镇 痛剂或 口服止痛 片即可 , 2例
单丝 编织而成 , 不可吸收 , 无排斥反应 , 具 有 良好 的组织相容性 , 能迅 速与人体组织 黏合 固定 。术 中用锥形 充填 物填塞 疝环 的形式修补缺损 , 突入腹腔 内的部分在 其 物理学上有一定的对抗腹压 、 降低腹压在 内环 口局部产生压力的作用 , 再用人工 网 片修补腹股沟管后壁 , 通过组织 的黏合作 用及人工合成 网片 内增生的纤维组织 , 形
脑 梗 死 的发 病危 险 因素 分析 及 对 策
功能、 心电图必要时心脏 彩超 检查 。
方 冬 梅
54 o 东 雷 州 市 人 民医 院 内 科 2 20广


血压 、 血糖 及血脂检测 : 高血压 7 2例 (5 )糖 尿 病 1 7% , 8例 ( 87 ) 血 脂 异 1. % ,

传统的腹股沟 疝修补 方法 破坏 原有 生 理 解 剖 结 构 , 口 剧 烈 疼 痛 , 复 时 间 伤 恢 较长 , 且术后复发 率 7 ~1 % _ 。疝环 % 2 2 J 充填 式无 张力疝修 补术 是一种 利用人 工 复合 材 料 进 行 无 张 力 疝 修 补 的 最 新 方 法 J 已成为 治 疗腹 股 沟疝 的主要 手 术 , 方式 。 无 张力疝 修补术所 用材 料 由聚丙烯

青年急性多发性脑梗死32例临床分析

青年急性多发性脑梗死32例临床分析

次为高血压 、高血脂 、糖 尿病 、酗 酒史及心脏 病 。从性 别
差异来 看 ,比较明显 的有吸烟 史及酗酒 史者 均为男 性 。 1 2 临床表现 . 语言 、肢体功 能障碍 或有颅 神经表 现1 8
例(6 3 ,头晕6 1 . %) 5 . %) 例(8 8 ,发热 、头痛4 (2 5 , 例 1 . %)
精神症状 3 9 4 ;抽搐 2 6. %) 例( . %) 例( 3 ,昏迷 、有 腹泻 史 各 1 各 3 1 。合 并颅 内静脉窦 血栓 2 6. %) 例( . %) 例( 3 。
1 3 辅助检查 . 初 次头颅 C T检查 正常 1 例 ( 1 3 ,头 O 3 . %)
关的血清学 检测 如抗核 抗体 、抗 心磷脂 抗体 、抗 中性粒 细 胞 胞质 抗体 等也很 重要 。本组 有心脏 病史病 例 除房颤 外 ,
4 岁 ,均经头颅MR 成像 证实 ,危 险因素见表 l 5 I 。由表 1 可 见 ,相 关危险 因素 中以有吸烟 史所 占比例最 高 ,后五 位依
导 致血 液高 凝状态 的其 他 因素 。本组 有 l例 腹泻 后发病 ,
头颅 MRI 实 为急 性多 发性 脑梗 死 ,同侧大 脑 中动脉 显 证 著 狭窄 , 可能与在动脉狭窄基础上 出现脑 内低灌注有 关。 这 有 研究 提示 AC 阳性 与青年 卒 中关系密 切 ,多 发性脑 梗 A 死 比单发性脑 梗死 AC 阳性率更 高【,因此 ,对脑梗 死相 A 3 】
2 1. 7
多 发性脑梗死 是指两个及 以上不 同供 血系统脑血 管闭 塞引起的梗死。青年 急性 多发性脑梗死病例 由于病灶多发 , 涉及多 个功能 区域 ,临床表现 往往较 单一病灶脑 梗死更为 复杂 , 部分表现不典型 ,加之发病年龄轻 , 时易误诊 为非 有

脑梗死的危险因素分析

脑梗死的危险因素分析
【关键词】 缺血性卒中;危险因素
脑梗死 (cerebral infarction,CI)约 占全部脑卒 中的 70% ,是 威胁人类三大疾病之一 ,年龄 、高血压病 、糖尿 病 、心脏病 、高脂 血症 、吸烟等危险因素众多 ,病 情轻重和 预后 不一 ,探讨 危险 因 素对卒 中防治具有 重要 意义 。现对我 院急 性脑 梗死危 险 因素 进行 分析 ,为今后 预防保健及康复干预决策 的制定 提供依据。 1 资料与方 法 1.1 一般资料 :急性 脑梗 死 (CI)组 纳 入对 象 300例 ,是 我 院 2006年 1月至 2010年 12月人 院 的患 者 ,人 选病 历符 合 1995 年第 四届 全国脑血管病会议修定 的各类 脑血 管病诊断 标准 ,有 头颅 cT扫描 和/或 MRI的影 像学 证据 ,全 部患 者均 选取 资料 完整 的病 例。对 照组 300例 ,为我 院 同期 体检 人群 ,年龄分 布 与 cI组相 同,除去有脑卒 中和心肌梗死 的患者。 1.2 调查 的危 险 因素 :采集两组 患者的年龄 、性别 、烟酒 嗜好 、 既往史和家族史 ,检查血压 、血 糖 、血压 、血脂 (总 胆 固醇 、甘油 三酯 、高密度脂 蛋 白和低密度脂蛋 白)、血尿酸 ,并 进行 比较 。 1.3 统计学方 法 :计量资料 以均数 ±标准差 ( ±s)表示 ,组 间 比较应用 £检验 ,率的 比较应用 x 检 验 ,P <0.05为差异 有 统计 学意义。 2 结 果 2.1 研 究 对象 的 临床 特征 :本 组 cI组 患者 男 172例 ,女 128 例 ,年龄 39—87岁 ,平均 (66±7)岁 ;年龄 ≤45岁 9例 ,46~59 岁 44例 ,6O一74岁 173例 ,1>75岁 74例 ,6O岁 以上 的人 群 占 82.3%。对 照组 男 170例 ,女 130例 ,年 龄 40~89岁 ,平 均 (64±8)岁 。两组 在 年龄 、性 别方 面 比较差 异无 统 计学 意 义。 cI组出现的相关危 险 因素 有 :高血压 病 227例 (75。7% ),非胰 岛素依赖性糖尿病 86例 (28.6% ),高脂血症 120例 (40.0%), 胆固醇 >5.7 mmolfL 79例 (26.3% ),甘油 三酯 >1.7 mmo]/L 64例(21.3% ),高密度脂 蛋 白 <1.0 mmo]/L 3例 (1% ),低 密 度脂 蛋 白 >3.2 mmol/L 106例 (35.3% );心 脏 病 105例 (35.0%),其 中有 冠 心 病 72例 (24.0% ),心肌 梗 死 史 l4例 (4.7% ),心房 颤动 18例 (6.0% ),还 有风湿 性心 脏病 、老 年退 行性 心脏病和扩张性心脏病 ;有脑卒 中史 76例 (25.3%),血尿 酸水 平升高 34例 (11.3% );吸烟 101例 (33.7%),酗酒 48例 (16.O% )。 2.2 脑 梗死组与对照组 的危 险因素进行对照分析 :见表 1。提

急性大面积脑梗死21例临床分析

急性大面积脑梗死21例临床分析

面积梗死灶 , 其中左侧 额顶叶梗死 5例 , 左侧颞顶叶梗死 4 , 例 左侧颞 顶叶及基底 节梗 死 4例 ; 侧额颞 叶梗死 1例 , 右 右侧颞 叶及基底 节梗死 4例 , 左侧 半球梗死 3例 , 全部 病例均 有侧脑
室受压 。
点。方法 对我 院 2 例 大面积脑梗死 患者的 临床 资料进行 回 1
为 2 %; O 死亡 2例 , 病死 率为 57 结论 晚发性维生素 K缺乏 . %.
1 8例, 凝血时间均延长 , 出、 血小板计数正常 , 肝功能异常 6例 , 全部头颅 C T检查 , 均显示不同程度 和部位 出血 。 1 治疗方 法 - 4 入 院后 均予 吸氧 ;静滴 维生 素 K 每次 1 1 mg每 E 1 , 3 ~ d 输新鲜 血 1 2 , 0 , l 次 共 d5 ;  ̄ 次 每次 5 1 u ng — 0r i ; 并辅 以甘露 醇、 速尿 降颅 内高压 , 巴比妥止痉 , 素 , 苯 激 营养脑 细胞 等治疗 , 同时积极治疗原发病。
患者均遗留神 经功能缺 失。结论 大面积 脑梗 死应及早诊 断 , 采取综合治疗措施 , 可有效 降低病死率 , 高生活质量。 提
1 方法 . 4
2 例大面积脑梗死 患者入 院后立即给予 吸入 1
【 关键词 】脑梗 死 大面积 临床 特点 综合 治疗
大面积脑 梗死是指 因颈总动脉 、 内动脉或大脑 中动脉 主 颈 干闭塞而引起 的大脑半球大 面积 的梗死 。 其是脑梗死 中较重 的 类型 , 起病急 、 病情重 , 除常见 的临床表 现外 , 出现 因急性颅 还 内压增高所 致的头痛 、 吐、 呕 意识 障碍 , 严重者 因脑疝而死 亡 。 我 院 20 0 8年 9月一2 1 年 4月收 治 2 O1 1例大 面积 脑 梗 死患

脑梗死患者首次发作的危险因素临床分析

脑梗死患者首次发作的危险因素临床分析
1 资 料 与 方 法
糖尿病者 1 2 6 例( 5 7 ) , 脑梗死家族史 者 1 0 0例 ( 4 0 . 3 %) , 高 脂血症者 4 3 例( 1 7 . 3 ) , 吸烟史者 4 5例 ( 1 8 . 1 ) , 饮 酒 史 者 4 5例 ( 1 8 . 1 ) , 冠 心病 者 3 2例 ( 1 2 . 9 ) , 血 管病 变 者 9 8例
1 . 1 研 究对 象
有 住 院 的患 者 , 根 据 入 院后 的病 史 采 集 及 影 像 学 表 现 选 出首 次脑梗死病人共 2 4 8例 , 均 符 合 全 国 第 4届 脑 血 管 病 会 议 诊 断标准l 】 ] 。并 根 据 人 院 后 的 磁 共 振 检 查 结 果 进 行 分 组 : A
诊 断及 治 疗 。方 法 血 管 病 变 。结 果
首 次 脑 梗 死 患 者根 据 磁 共 振 表 现 分 为 : ( 1 ) 单纯新 发病 灶组 ; ( 2 ) 新 病 灶 合 并 陈 旧病 灶 组 。应 用 非 条 件 ( 1 ) 单 因素 分 析 显 示 , 随各 组 中存 在 单 个 危 险 因素 病 例 百 分 率 的 增 加 , 首次脑梗 死发病率增 加 ; ( 2 ) 多 因 素
通 过 影 像 学 发 现 部 分 患 者 在 出 现 脑 梗 死 症 状 之 前 脑 部 已经 存 在 陈 旧缺 血 病 灶 , 属 于 无 症 状 脑 梗 死 。本 研 究 通 过 临 床 调 查发现接近 8 O 的 首 次 脑 梗 死 患 者 是 由无 症 状 脑 梗 死 发 展 而 来 的 。对 首 次 脑 梗 死 患 者 尤 其 是 由 无 症 状 脑 梗 死 发 展 而 来 的脑 梗 死 患 者 所 存 在 的 危 险 因 素 进 行 分 析 , 旨在 为 脑 梗 死 防治提供参考 , 并 增 强人 群 的预 防 意 识 。

青年脑梗死患者危险因素分析

青年脑梗死患者危险因素分析

个 高危 病 种 , 着 时 间 的 不 断 推 移 , 国 老 龄 化 的 临 近 , 随 我 临
面 , 疗组的治疗 效果 也要优 于对 照组 , 疗组治 疗 3 治 治 2例 , 而 对 照 组 仅 有 2 例 , 过 2组 患 者 之 间 的 对 比 , 果 使 用 自 1 通 结
由 基 清 除 剂 与 亚 低 温 结 合 治 疗 方 法 治 疗 急 性 脑 梗 死 要 优 于
床上 的急 性 脑 梗 死 病 症 也 在 不 断 的增 加 , 因此 寻 找 合 适 的 治
疗 方 法 具 有 很 高 的 实 践 意 义 , 过 本 次 研 究 , 由基 清 除 剂 通 自
与 亚 低 温 结合 治疗 急性 脑 梗 死 具 有 很 好 的 临 床 效 果 , 明 其 证
在 临 床 上 的 有 效性 , 得 在 治 疗 中进 行 推 广 使 用 。 同 时 急 性 值 脑梗死的发病也有不同程度的表现 , 因此 在 治 疗 时 需 因 人 而
中 国新 药 杂 志 , 0 2 1 ( 2 : 1 - 1 . 2 0 ,1 1 )9 19 3 ( 稿 2 l—22 ) 收 O 1 1 - 3
度 , 过 降温 的方 式 减 缓 人 体 的 血 流 速 度 , 时 达 到 减 低 人 通 同
体 脑 部 温 度 , 护 人 体 大 脑 的 目的 。 保 在 本 次 研 究 过 程 中 , 过 临 床 治 疗 结 果 , 以发 现 , 用 通 可 使
自由基 清 除 剂 与 亚 低 温 结 合 治 疗 急 性 脑 梗 死 较 常 规 更 为 有
效 , 者 的整 体 治 疗 有 效 率 达 到 9 . , 临 床 治 疗 过 程 中 患 18 在

急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及临床诊治研究

急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及临床诊治研究

急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及临床诊治研究急性脑梗死是一种危险的脑血管疾病,常常导致致残甚至死亡。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老龄化的趋势,急性脑梗死的发病率也在逐渐上升。

对于急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及临床诊治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一、危险因素1.高血压:高血压是急性脑梗死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

长期的高血压会导致血管管壁的损伤,增加动脉壁硬化的风险,从而促进血栓的形成。

2.高血脂:高血脂也是引发急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之一。

血液中的高胆固醇和三酰甘油含量升高,易使血管壁发生粥样硬化,造成血流不畅,从而导致脑梗死的发生。

3.糖尿病:糖尿病会引起血管壁的损伤,容易形成动脉粥样硬化,增加脑梗死的发生风险。

5.中年和老年:随着年龄的增长,血管壁的弹性会逐渐降低,增加血管疾病的风险。

6.家族史:有家族史的人群患急性脑梗死的风险也相对较高。

二、临床诊治1.急性期治疗:在急性脑梗死的早期,需要紧急抢救患者,恢复颅内血液循环,以减轻脑组织缺血缺氧损伤。

常采用的治疗方法包括溶栓、血栓抽除、抗凝等。

2.康复期治疗:康复期的治疗十分重要,主要包括恢复脑功能、康复训练、心理调适等多方面的疗法。

3.预防治疗:对于有患急性脑梗死危险因素的人群,应该从日常生活中注意预防,包括控制血压、血糖、血脂、戒烟等。

在急性脑梗死的临床诊治中,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病情,采取合适的治疗方案。

目前,对于急性脑梗死的治疗仍在不断地研究和探索中,希望通过更多的临床研究,找到更加有效的治疗方法,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急性脑梗死是一种危险的脑血管疾病,预防和治疗都有其独特的挑战。

通过加强研究和临床实践,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可以找到更加有效的治疗手段,降低急性脑梗死的发病率和致残率,让患者能够更好地恢复健康。

急性脑梗死合并肺部感染病人的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

急性脑梗死合并肺部感染病人的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

急性脑梗死合并肺部感染病人的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急性脑梗死合并肺部感染是一种常见的临床情况,这种情况会增加病人的治疗难度和病情的不良转归率。

对于这类病人,我们需要对其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并且给予相应的护理措施,以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本文将从危险因素分析和护理措施两方面进行阐述。

1. 危险因素分析急性脑梗死合并肺部感染病人的危险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免疫力低下:脑梗死病人因病情严重,造成免疫力降低,容易受到各种病原体的感染。

脑梗死的病人在疾病的恢复期间需要长期卧床休息,影响了身体的正常代谢和免疫功能。

(2)吞咽功能障碍:脑梗死病人由于神经系统受损,可能出现吞咽功能障碍,导致食物和饮水易误入气管,增加肺部感染的风险。

(3)长期卧床:脑梗死病人需要长期卧床休息,增加了体位性肺炎、压疮等并发症的发生风险。

(4)使用呼吸机:一些脑梗死病人因呼吸功能受损或昏迷状态需要进行呼吸机辅助通气,增加了呼吸道感染的风险。

(5)抗生素应用不当:长期或过量使用抗生素,抑制正常的肠道细菌,导致病原菌易侵入呼吸道,引发肺部感染。

2. 护理措施针对这些危险因素,我们需要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以确保病人的康复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1)加强感染控制:对于每一位脑梗死病人,都需要进行规范的感染控制,包括常规的手卫生、使用洁净衣物和床上用品、定期更换床单被套等。

(2)改善饮食和吞咽功能:对于出现吞咽障碍的病人,需要对其进行规范的饮食和吞咽功能训练,确保食物和饮水进入到消化道,减少误吸的风险。

(3)促进早期活动:在病人病情允许的情况下,需要积极开展床边活动和体位转换,预防肺部感染的发生。

(4)呼吸道护理:对于使用呼吸机的病人,需要定期进行呼吸道护理,包括吸痰、口腔护理等,减少呼吸道感染的发生。

(5)合理使用抗生素:在抗生素使用方面,需要根据病原菌的情况进行合理的抗生素应用,避免长期或过量使用,减少肠道细菌失衡的风险。

(6)监测病情:对于合并肺部感染的脑梗死病人,需要加强对其病情的监测,包括体温、呼吸、血氧饱和度等指标的监测,及时发现并处理感染情况。

30例进展性脑梗死相关危险因素临床分析 (2)

30例进展性脑梗死相关危险因素临床分析 (2)

30例进展性脑梗死相关危险因素临床分析目的探讨30例进展性脑梗死危险因素。

方法?回顾分析进展性脑梗死30例临床资料。

结果30例进展脑梗死患者并体温升高、白细胞升高、血糖高或低、血压高或低,以及有颈动脉狭窄或多处斑块者较易进展,且24小时血压下降过快、血压过低及不恰当应用利尿剂、脱水剂也是较为明显因素。

结论?血压、血糖波动以及发热、颈动脉狭窄或有斑块是进展性脑梗死的常见危险因素。

标签:进展性脑梗死;危险因素;临床分析脑梗死是神经内科常见病、多发病。

轻者可完全恢复正常,日常活动不受影响。

重者可导致失语、偏瘫、昏迷而死亡;进展性脑梗死是病情逐渐进行性或阶梯式加重,导致病人或家属心理负担加重,甚至产生对医生不信任,导致沟通难度加大。

如能早期干预或识别引起进展性脑梗死相关危险因素,就可减少医患纠纷,融洽医患关系。

现将我科2012年1月至2012年10月间80例急性脑梗死中30例进展性脑梗死相关危险因素分析如下。

1病历资料诊治80例脑梗死患者有30例临床表现存在不同程度的进展。

年龄40-80岁男18例女12例,24小时病情进展18例,48小时之内进展8例,72小时进展4例.1.1入选标准①发病时间:病后6-72小时②入院后病情是阶梯状加重或临床干预后病情仍未稳定者③病情加重过程中行头颅CT检查排除了出血可能,排除了短暂性脑缺血发作④意识清楚⑤所有入选的患者符合脑卒中诊断标准。

如头颅CT、MRI提示脑卒中诊断⑥血常规、凝血四项、肝、肾功、电解质、甲功、肌酶正常排除电解质紊乱或肌病、甲功异常所致肢体功能障碍。

1.2观察内容①对所有入选的患者均进行神经功能评分。

如NIHSS评分、功能缺损评分减少或在原评分基础上增加18%以上为病情进展或加重。

②年龄、性别。

③血压、血糖、血脂、同型半胱氨酸以及是否存在冠心病、心律失常等。

④有无发热及其它相关感染。

⑤颈部斑块或颈部血管狭窄。

⑥既往有脑卒中病史。

1.3治疗按2010年缺血性脑卒中诊疗指南、常规应用抗血小板、抗凝、调脂、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稳定血压、血糖、营养脑细胞、预防并发症等处理。

脑梗死的危险因素临床分析

脑梗死的危险因素临床分析
状 、 理查 体 、 常 规 、 重 变 化 、 肤 黏 膜 、 液 腺 、 部 等 , 物 血 体 皮 唾 咽 急性 不 良反 应 按 照 R O /O T T G E R C的急 性 反 应 评 价 标 准 进 行 分
头 颈 部 肿 瘤 特 殊 的 临 床 解 剖 部 位 和 生 物 学 行 为 , 得 放 使 射 治 疗 具 有 非 常 良好 的 应 用 价 值 。有 学 者 报 道 近代 头 颈 部 恶 性 肿 瘤 的 治 疗 中 , 8 % 的 患 者 愿 意 接 受 放 射 治 疗 这 种 方 有 0 法 … 。I T可 以 明确 地 勾 画 出 任 何 形状 的照 射 靶 区 , 大 限 MR 最 度 地 保 护 靶 区 内或 靶 区 外 敏 感 的 正 常 组 织 , 加 局 部 控 制 率 增 而 并 不 增 加 正 常 组 织 并 发 症 。头 颈 肿 瘤 应 用 I R M T的优 势 在 于: ①放 射 治 疗 较 适 合 于 头 颈 肿 瘤 , 部 控 制 较 好 ; 可 以避 局 ② 免 相 邻 野 的 剂 量 重 叠 或 脱 漏 ; 可 以分 不 同 的 靶 区 给 予 不 同 ③ 的剂 量 ; 固 定妥 当 , 保 治 疗 的 精确 度 。 ④ 确 笔者组全部病例 肿瘤体 积均可 获得较 理想 的剂量分 布 ,
( :1 . 5)5 2
完 成 治疗 。未 出现 脑 、 髓 、 脊 颅神 经 放 射 性 损 伤 。
肿 瘤 及 预 防照 射 区 也 获 得 所 授 予 的 处 方 剂 量 , 要 保 护 的正 需 常组 织 均 未 超 过 其 耐 受 量 。从 初 步 结 果 来 看 , R I T治 疗 的有 M
级评 价 。 治 疗 结 束 后 3 月 复 查 , 查 项 目包 括 鼻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镜 、 T 个 检 C、 M I B超等 。近 期 疗 效 评 价 按 W R及 HO实 体 瘤 疗 效评 价 分 为 :

急性脑梗死合并肺部感染病人的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

急性脑梗死合并肺部感染病人的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

急性脑梗死合并肺部感染病人的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摘要】急性脑梗死合并肺部感染是一种常见的并发症,危害巨大。

本文通过对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总结了急性脑梗死合并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包括年龄、病史、炎症反应等。

探讨了肺部感染的病因,了解病因有助于护理工作的开展。

本文还详细介绍了患者的临床表现和护理措施,强调了及时有效的护理对于患者康复的重要性。

提出了预防措施和建议,希望能够降低患者发生并发症的风险。

本研究为急性脑梗死合并肺部感染的防治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同时也为未来相关研究方向指明了方向。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肺部感染、危险因素、临床表现、护理措施、预防措施、控制、重要性、未来研究方向1. 引言1.1 研究背景急性脑梗死合并肺部感染是一种常见的并发症,严重危害患者的生命安全和健康。

脑梗死是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疾病,通常是由于脑血管阻塞造成的脑部血液循环障碍引起的。

而肺部感染是一种常见的呼吸道感染,发病率也较高。

当患者同时患有急性脑梗死和肺部感染时,不仅增加了治疗的难度,还容易导致病情恶化,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

正确认识急性脑梗死合并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对临床治疗和护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通过对急性脑梗死合并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进行深入分析,可以更好地预防和控制该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康复率和生存率。

有必要对急性脑梗死合并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进行深入研究,以便制定有效的预防和管理策略。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急性脑梗死合并肺部感染病人的危险因素并进行分析,以便更好地了解该病情的发生机制和影响因素。

通过对病因和临床表现的分析,可以帮助医护人员更有效地制定针对性的护理措施,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存率。

本研究还旨在总结针对急性脑梗死合并肺部感染的护理经验,为临床实践提供指导和参考。

最终目的是为了明确控制急性脑梗死合并肺部感染的重要危险因素,强调护理措施的重要性,并为未来的研究提供参考方向和借鉴。

通过本研究的开展,希望能够提高医护人员对急性脑梗死合并肺部感染疾病的认识,提升患者的治疗质量和生活质量。

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病因分析

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病因分析

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病因分析关键词急性脑梗死临床病因糖尿病doi:10.3969/j.issn.1007-614x.2009.19.022资料与方法2006年1月~2007年12月收治急性脑梗死(aci)住院患者139例,其中男82例,女57例;年龄29~83岁,平均62.8岁。

139例患者全部通过颅脑ct确诊,其中腔隙性脑梗死(面积10cm )18例。

其中合并糖尿病者48例,全部符合who糖尿病诊断标准及分型;合并高血压病者69例;合并风湿性心瓣膜病者17例;合并下肢静脉曲张者2例;合并妊高症剖宫产后者2例;自然流产大出血使用抗纤溶芳酸止血者1例。

糖尿病合并急性脑梗死的患者占全部病例数的34.53%。

合并高血压病而导致急性脑梗死(aci)的发病率为49.64%,仍居首位;合并糖尿病导致aci的发病率为34.53%,居第2位,但远远高于合并其他病因的发病率。

讨论脑梗死(ci)又称缺血性脑卒中(cis),是指局部脑组织因血液循环障碍,缺血、缺氧而发生的软化坏死,主要是由于供应脑部血液的动脉出现粥样硬化和血栓形成,使管腔狭窄甚至闭塞,导致局灶性急性脑供血不足而发病;也有因异常物体沿血液循环进入脑动脉或供应脑血液循环的颈部动脉,造成血流阻断或血流量骤减而产生相应支配区域脑组织软化坏死者。

aci是中老年人群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发病率较高。

在诸多病因中,糖尿病占重要地位。

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生活方式的日益改变、人口的不断老龄化,以及相对滞后的医疗健康宣传教育,使糖尿病患者的发病率及总数在全球范围内迅速增加,尤其是像我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

糖尿病已成为许多国家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其死亡率已仅次于心脑血管病和肿瘤之后。

糖尿病是由于胰岛素分泌绝对或相对不足,以及靶组织细胞对胰岛素敏感性降低,从而引起糖、蛋白、脂肪、水和电解质等一系列代谢障碍。

而且糖尿病合并急性脑梗死后的高血糖状态,对神经功能的损害及梗死的预后影响严重。

脑梗死患者危险因素分析论文

脑梗死患者危险因素分析论文

脑梗死患者的危险因素分析【摘要】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的主要危险因素并提出预防措施。

方法:对100例脑梗死患者的危险因素进行调查及相关分析。

结果:脑梗死患者主要的危险因素有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心脏病、吸烟史、卒中史,男性多于女性,且发病部位多在基底节区。

发病率与年龄增长相关。

结论:高血压作为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是老年人防治脑梗死的重点内容。

高脂血症、糖尿病、心脏病、吸烟史、卒中史为脑梗死患者的主要危险因素,控制好这些危险因素,对预防脑梗死发生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关键词】脑梗死;危险因素【中图分类号】r 5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5-0543-02analysis of risk factors in 100 patients with cerebral infarctionzhong xu-sheng,shi xiu-zheng.(shi mian people’s hospital,ya’an,si chuan 610041,china.)【abstract】objective:to explore the main risk factors of patients with cerebrainfarction(ci) and introduce the protectivemeasure.methods:the risk factorsin 100 cases of ci were investigated and correlation analyzed.results:the main risk factorsin the patients with ci included hypertension,hyperlipidemia,diabetes,heart diseases,smoking and histo- ry of stroke. the disease preferentially occurred inmale.the diseased region frequently located at basal ganglia.the incidence was gradually increased with the age. conclusions:hypertension, hyperlipidemia, diabetes,heart diseases,smoking and history of stroke are main risk factors of patients with ci.it is important to reduce and control these risk factors for preventing ci.【key words】cerebral infarction;risk factor脑梗死约占脑血管疾病的75%,比较常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急性脑梗死危险因素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

方法搜集2013年3月~2014年3月收治的124例急性脑梗死,与同期434例静止性脑梗死从血压、血糖、血脂、纤维蛋白原、同型半胱氨酸、叶酸、维生素B12、颈部血管斑块等方面进行比较。

结果急性脑梗死组与静止性脑梗死组比较高粘血症、颈动脉易损斑块形成患病率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高粘血症和颈动脉易损斑块形成与脑梗死急性发病关系密切。

标签:急性脑梗死;危险因素研究证实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与脑血管病有直接关系,但值得重视的是这些主要危险因素在我国人群中不仅没有下降,反而以”触目惊心”的速度上升。

积极控制和探讨各种危险因素对脑梗死的诊治意义重大。

本文搜集2013年3月~2014年3月收治的558例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对急性脑梗死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旨在对急性脑梗死的诊治提供依据。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随机选择我院2013年3月~2014年3月住院患者558份脑梗死病例,入院后磁共振影像学证实124例有新发梗死病灶,男性80例女性44例,平均年龄(59±13.75)岁,静止性脑梗死434例,男性284例女性150例,平均年龄(60±15.62)岁。

入院第2 d晨均抽空腹血查血脂、血糖、血流变、凝血四项、同型半胱氨酸、血液系列(叶酸、维生素B12)、肾功,并行颈部血管彩超、心电图检查。

其中:急性脑梗死组高血压病96例,高脂血症42例,2型糖尿病38例,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86例,叶酸缺乏48例,维生素B12缺乏26例,颈动脉斑块形成56例(其中单纯硬斑8例),高粘血症46例,高纤维蛋白原血症24例,心房颤动8例。

静止性脑梗死组高血压病340例,高脂血症130例,2型糖尿病116例,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癥296例,叶酸缺乏160例,维生素B12缺乏96例,颈动脉斑块形成294例(其中单纯硬斑113例),高粘血症86例,高纤维蛋白原血症90例,心房颤动20例。

1.2诊断标准
1.2.1符合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脑梗死诊断标准,并经颅脑MRI证实有新发脑梗死病灶。

1.2.2统计学方法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相关危险因素患病率进行统计学对比分析:急性脑梗死组高粘血症患病率为37.097%,与静止性脑梗死组的19.8125%比较,χ2=15.9480,P<0.01,两者差异有高度显著性;急性脑梗死组颈动脉斑块形成患病率45.1613%,与静止
性脑梗死组的67.7420%比较,χ2=16.3585,P<0.01,两者差异有高度显著性;但急性组脑梗死组颈动脉易损斑块患病率93.5484%,明显高于静止组的73.9631%,两组比较,χ2=21.7840,P<0.01。

高血压病、2型糖尿病、高脂血症、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叶酸缺乏、维生素缺乏、高纤维蛋白原血症、心房颤动、吸烟、嗜酒、性别、年龄的比较两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脑梗死发病的危险因素分为不可干预和干预两种。

其中天气、年龄、性别及种族是不可干预的危险因素,但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心房颤动、其他心脏疾病、无症状的颈动脉狭窄、镰状细胞病、绝经后激素疗法、口服避孕药物的应用、吸烟、饮食与营养、缺乏体育活动是有充分证据的可干预危险因素[1]。

近几年大量研究又逐步认识并提出了一些新的独立危险因素,如:感染因素、同型半胱氨酸、血粘度、高尿酸血症、纤维蛋白原、叶酸、维生素B12、载脂蛋白、纤维酶原激活物抑制剂I、胰岛素受体等基因多态性、卵圆孔未闭、蛋白C/缺乏等[2-7]。

还提出了脑梗死复发的危险因素,如:睡眠呼吸障碍、牙周健康状况、阿而且司匹林的使用、康复治疗、情绪及实验室的一些检查指标(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持续升高、慢性炎症、平均血小板体积增加、白蛋白/球蛋白比例降低、抗心磷脂抗体出现、人组织激肽释放酶含量降低、尿蛋白和尿酮体阳性)等[8]。

血管壁异常、血液成分改变和血流异常是脑梗死形成的3大因素。

其中高粘血症是衡量血液流动性的指标,血粘度的高低主要取决于血中有形成分和大分子物质的多少以及细胞的聚集性和变形性能力。

全血粘度和血浆粘度是其核心指标。

全血高切粘度增高体现红细胞的变形能力降低,低切粘度增高与红细胞聚集率增高及红细胞压积增高相关。

血浆粘度主要与纤维蛋白原的多少相关。

血粘度增高增加了脑血流阻力,产生低灌注,导致局部血流减少甚至停止,使微循环障碍,而导致局部酸中毒,血管内皮细胞受损,形成血栓,造成梗死发生。

报道显示血流变增高与急性脑梗死有关[9]。

颈动脉斑块分为硬斑和软斑,其中软斑统称为易损斑块。

易损斑块的提出和研究是近20年心脑血管领域的一个重点突破。

颈部血管解剖位置表浅,局部的血流动力学改变,血流冲击血管壁剪切力高,容易致血管内皮损伤发生涡流,脂质沉积形成斑块。

而易损斑块或不稳定性斑块,纤维帽薄,脂质核心较大,富含大量炎性细胞,有较多的新生血管,容易在各种因素作用下出现斑块内出血、破裂,造成斑块脱落或形成内膜溃疡,形成血栓,造成管腔狭窄或闭塞,最终导致缺血性脑血管病发生。

目前有文报脑血管病发生与易损斑块关系密切[10-11]。

综上所述,在诊治脑梗死患者时,积极筛查血脂、血糖、同型半胱氨酸、纤维蛋白原、血液系列(叶酸、维生素B12)的同时,对高粘血症和颈动脉易损斑块加以重点评估和合理控制,包括健康生活方式指导、抗血小板聚集、稀释血液、斑块稳定剂应用等综合治疗,可以从源头上达到降低脑梗死急性发生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杜万良,孙海欣.美国心脏协会/美国卒中协会中一级预防指南[J].中国卒中杂志,2011,6(9):727-755.
[2]王亮,谢颖桢.缺血性脑卒中相关危险因素的研究进展[J].中国中医急症,2012,21(10):1636-1637.
[3]胡磊,冯珊珊.青年缺血性脑卒中病因及危险因素的研究进展[J].医学综述,2011,17(11):1677-1679.
[4]黄载文.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研究进展[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10):60-61.
[5]韩英俊.缺血性脑卒中危险因素研究进展[J].中国医院科学,2011,14(7):57-58.
[6]张峪涵,陈湘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尿酸的表达及危险因素分析[J].临床研究,2013,10(26):34-39.
[7]陶雄飞,杨玉莲.136例急性脑梗塞患者发病初期血液流变性的研究[J].微循环学,1998,3:17-18.
[8]吴建霞,郭秀君.缺血性脑卒中复发危险因素的研究进展[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1,17(31):3829-3832.
[9]郭建英.血流变水平与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恢复程度的关系研究[J].临床研究,2013,10(1):65-66.
[10]佟丽媛,王田蔚.缺血性脑血管病与颈部血管动脉硬化斑块的相关性[J].中国老年杂志,2013,33(5):2137-2138.
[11]张玉慧,田禾.颈部动脉硬化斑块形态与缺血性脑梗死发生的研究[J].中国医药导报,2012,9(17):125-126.编辑/肖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