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史料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史料

史料是指人类社会历史在发展过程中所遗留下来的、并帮助我们认识、解释和重构历史过程的痕迹。人类对历史的认识和研究离不开史料。

一、史料的分类:

第一种分法:按史料存在的形式划分,可分为实物类史料、文献(文字)类史料、口述类史料、图片影音类史料和风俗类史料。

1、实物类史料:历史上遗留下来的各种物件。如:古代建筑、家具、衣物、器物、饰品、钱币、碑刻、雕塑、绘画、墓葬、遗迹或遗址、遗物、出土文物等。它是“重现”远古历史的最重要依据,既能比较真实地反映历史,又具有形象直观性。其中有很大部分是由考古发掘的。

2、文献(文字)类史料:一切以文字形式记录的历史资料。如:官私史书(如“二十四史”,又称“正史”,其中《史记》是纪传体通史,其余为纪传体断代史,注意《资治通鉴》不属于“二十四史”),思想类与学术类著作,公私文书档案,地方史志,传记谱牒,报刊杂志(近现代史的重要史料,一般性报刊有助了解一些事件的发展,以及当时人从不同观点对此事的了解,娱乐性的报刊则可以观察当时人的文化和生活),文学作品(虽有虚构之处,但常可反映当时人的生活、想法以及观念等,对于文化史、思想史、社会生活史的研究有所助益),文集日记,野史笔记,回忆文稿,考古发现的甲骨文、金文、陶文、简帛文字、碑刻、和墓志,日常生活的文字遗留(如古代的农民历、商店的帐薄、土地契约书,以及私人来往的书信等,由于这些大多不是刻意留传下来的东西,常能较真实地反映当时的实际生活及想法)等。

3、口述类史料:经过历代口耳传承得以保存下来的或为后人记录而成的史料,适用于民间传说、节日来源、习俗、比较隐秘或具有争议的历史事件,以及历史事件的见证者或亲历者尚存等情况。如:神话、传说、民间故事、史诗、俗谚、遗训、回忆录、对话录、采访记、社会歌谣、座谈录音以及访问调查等。其内容大都是亲身经历、耳闻目睹的事实,保持了其权威性和鲜活性。亲历者所述说的环境、细节、所体验的感情、所刻画的心理往往是别人不易领会到的。但由于口述者个人的夸张、知识水平、情感的偏向、记忆的误差或其他不可告人的隐情,容易出现片面、舛误、作伪、隐瞒等失真情况,从而影响史料的真实性。因此,在使用时应考察记录者的动机、身份和记录的时间,并与其他史料相互印证,辨别真伪,以便更好地发挥其独特的史料价值。

4、图片影音类史料: 记录一定的历史内容的图片或音频、视频资料。如:新闻图片、照片、漫画图、纪录片、影视与音频资料等。历史事件发生时实地捕捉的图片、照片、音视频资料一般可信度较高,但如果被人为地进行技术处理则另当别论。漫画图、经艺术加工的影视与音频资料具有“艺术源于生活但高于生活”的特点,虽带有虚构成分,但仍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

5、风俗类史料:借由对于当今流传风俗文化的观察,作为讨论历史现象的依据。例如由现今对遗留的民间信仰仪式研究为线索,来了解其在古代的情形;或由现在仍存在的原始民族的研究,来推断早期古代人的生活方式。

第二种分法:按照史料价值的不同,分为第一手史料(直接史料/原始材料)和第二手史料(间接史料)。

1、第一手史料:接近或直接在历史发生当时所产生,可较直接作为透视历史问题的史料,有的是由当事人根据亲身经历写成的资料,或由同时代或者距离那个时代不远的人记录下来的资料,是比较直接的证据。例如:实物史料(文物古迹和其他实物等),原始的图片、影音史料,真实的口述史料(回忆录等),部分文献史料(原始文件、档案、信函、日记、碑刻、墓志、家谱等)。

2、第二手史料:经过后人运用第一手史料所作的研究及诠释。例如:文献史料,口述史料,部分图片、影音史料等。第二手史料的可信度不如第一手史料。

其他史料分类:

1、有意史料与无意史料:

官方组织编写的史书和成文的历史著述、回忆录和公开的报道等,应属于“有意史料”;官方遗留下来的文书档案、军事文件及其私人信件、日记等,这都是当时的人们在无意中留下的证据,应属于“无意史料”。

2、“正史”(官方记载)与“野史”(民间记载):

正史一般是指由宫廷史官记录的史书;野史一般是指古代私家编撰的史书,与官修的史书不同的另一种史书,与“正史”相对而言。

二、史料的一些特点:

凡是史料都能够反映历史;史料所承载的信息是有限的;史料对历史的反映是多角度的;不同的史料价值是不同的;史料是发展的。

三、获取史料的途径:

1、去图书馆或相关机构查阅档案、文字史料、图片史料

2、上网查阅资料

3、观看纪录片或其它影视资料

4、开展社会调查,或采访当事人、目击者,获得口述史料

5、到当事人活动过的地方探访遗迹或获取实物资料

6、现场考古(或考古现场的实迹复原)

四、如何甄别史料的价值:

一般而言,第一手资料的可信度高于第二手资料,实物史料的可信度高于文献史料和口述史料,影像资料的可信度高于纯文本资料。此外,同样是文献资料,正史的可信度不如正史以外的史书和杂书。其原因众所周知,史书是由胜利者写的,其美化、篡改、歪曲之处势所必然。因此,要重视史料来源的真实性,尽量选取第一手史料(原始史料),而且所有的史料都需要进行科学的实证和辨伪,既要考证其真实性,又要剔除其虚假成分。

五、史料选择与运用时应坚持的方法或原则:

1、针对性原则:史学研究的本质要求是,每提出一个论点,都必须有事实依据,先有史料,后有史论,信而有征,论从史出,史论结合。不能加入个人主观观点,更不能有史论的预先设定。

2、充分性原则:史料的解释必须围绕史料展开,其对应关系必须符合逻辑,如果史料解释和逻辑不合理,那么史论就不合理。即使史料可靠、确凿,但用来证明某一历史结论却不一定充分。

3、全面性原则:史学研究中有“孤证不立”的原则,即在没有其他佐证、或证据不足的情况下,对单一的史料要采取审慎的态度,不能直接认定其客观性和真实性。其基本要求有两点:首先,史学研究要依托准确的、够量的和典型的史实,要搜集更多的史料,并对这些史料进行甄选、辨别,忌默认、以偏概全、缺漏;其次,出现争议时,不能只选取对自己论点有利的证据,而对不利的证据视而不见,要注重反面证据的作用,注意史证的全面性。

4、以辩证的眼光评价历史:在历史评价方面,要坚持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方法,要结合当时历史背景,客观、公正、一分为二地对史料进行辩证评判。

5、以历史的眼光评价历史:史料本身是一种历史的产物,要得到准确客观的解释,就必须置于特定的历史语境中。因此,了解语境是准确释读史料含义的关键。

6、以超越的眼光评价历史:由于评价者的立场和价值观会影响史料的解读,所以历史评价要做到客观、公正,就必须超越地区和民族的界限,站在历史的高度,对历史进行“整体的”研究。而这恰恰是整体史观的价值追求。

7、以发展的眼光评价历史:要“以史为鉴”,就必须思考“历史事实”背后的“意义”,从现实的角度去追溯历史,在历史中寻找对今天仍然起作用的东西,追寻历史与现实的联系,与时俱进,与时代同行,为现实服务。从这个意义上讲,历史学永远是现在与过去的对话,它所研究的过去不是死了的过去,而是仍然活到现在的过去。

六、影响史学观点和史料运用的几个主要因素:

研究者的立场不同(如殖民者与被殖民者的立场,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立场);研究者的价值观不同;研究者的史学观点、研究方法和角度不同;史料的选取和运用上的差别;时代的局限性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