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经济快速增长相应理论

合集下载

第六章 经济增长与国际贸易

第六章  经济增长与国际贸易

因为在这种情况下,国际贸
易只发生相应的数量变化或 规模的变动,国际相对价格 不变,规模收益不变,人均 收入也不会变动;
这样,恩格尔定律将不起作用,
社会需求不会从常用品向奢侈品, 消费结构保持稳定,由于生产可 能性曲线的形式和各个国家的消 费结构不变,国际贸易的格局则 不会改变,但贸易的数量增加了。
经济增长后,该国的生产可能性
曲线外扩,变成A’B’,新的相对价 格线为M’N’,且M’N’//MN,即x,y产 品相对价格在经济增长前、后不 变; M’N’与新的生产可能性曲线相切于 与Q’( x+∆x,y+∆y )点,Q’点为 新的生产产品组合点,它随生产 可能性曲线A’B’变化而变化;
在此基础上,我们来讨论经
横坐标轴表示一国具有出口能
力的X产品的产量,纵轴表示可 能进口产品Y的产量; 从供给方面来考虑,一国努力 生产并供给那些可能进口的产 品,就是生产进口替代品,所 以Y产品也称为进口替代品。
原来的生产可能性曲线为AB,
x、y两种产品的相对价格线为 MN,它与AB线相切于Q(x,y) 点,Q点为该国生产产品的组 合点;
相反,等产量曲线Y离N点更
远,ON>MP,这表明可能进口 的商品Y的产量增加了; 因此,在劳动要素不变,单 方面增加资本要素时,资本 密集型的产业将扩大,劳动 密集型的产业将缩小;
这时,如果出口产业是劳动
密集型的,就会出现超逆贸 易型增长;反之,如果出口 产业是资本密集型的,就会 出现超顺贸易型增长。
这样,在Q点,X商品的等产
量线变为X1 ,Y商品的等产量 线变Y1,这两条曲线的切线与 P点上的切线相互平行,其斜 率相同(资本增长后要素价格 比率相同)。
图6-5显示Q点是容易确定的,

《经济增长理论 》PPT课件

《经济增长理论 》PPT课件
8

研 究 的经 方济 法增 长 问 题
2021/9/17
3、研究经济增长问题的方法: 一种是增长理论,它把增长过
程中要素供给、技术进步、储 蓄和投资的互动关系模型化。 另一种是增长核算,它试图把 产量增长的不同决定因素的贡 献程度数量化。
9
第 二 节 马 模哈 型罗 德

2021/9/17
18


原 因
济 长 期



2021/9/17
哈罗德在模型中引进了劳动力和技 术进步两个因素,进一步考察资本 主义经济长期发展的趋势及其原因, 在分析长期波动的原因时,哈罗德 提出了自然增长率(GN)的概念。
自然增长率是在人口增长和技术进 步所允许达到的长期的最大增长率, GN =n, n是一国的人口增长率。
这里的收入增长率是与企业家所需 要的资本——产量比vr适合的增长 率,它是企业家感到满意的收入增 长率,哈罗德把它称为“有保证的 增长率”,用GW表示。
13

经 济 条稳 件定 增 长 的
2021/9/17
由于在资本主义国家中的积累 或资本增量取决于资本家的意 愿,所以只要国民收入按照GW 这个增长率增长,就会使企业 家保持“愿意进一步实现类似 增长”的心理状态,从而国民 收入就会年复一年地按照GW增 长下去。正是为此,哈罗德才 把GW称为“有保证的增长率”。 这里的“有保证”是指“由于 资本家满意而得到保证”而言。
②有保证的增长率小于自然增长率 (GW < GN)。GW < GN,说明储蓄 与投资的增长率还没有达到人口增 长与技术进步所允许的程度。这时, 充足的劳动力和技术水平不但不限 制生产的增加,还为生产的增长提 供了条件,企业家将要扩大生产, 增雇工人,从而出项经济长期繁荣 的趋势。

经济增长理论

经济增长理论

经济增长理论经济增长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总产出在一定时间内的增加。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各国都希望实现经济增长,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促进社会发展。

为了实现经济增长,经济学家们提出了各种经济增长理论,本文将介绍几种经济增长理论的主要观点和特点。

一、古典经济学派的经济增长理论古典经济学派的经济增长理论主要由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等人提出。

亚当·斯密认为,劳动力分工和市场竞争是经济增长的关键因素。

他提出了“劳动分工可以提高生产效率”的理论,认为劳动分工的实施可以促进经济生产的增长。

大卫·李嘉图则提出了“土地边际效益递减”的理论,认为土地的边际产量递减是限制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

二、凯恩斯主义的经济增长理论凯恩斯主义经济学认为,通过宏观调控可以实现经济增长。

凯恩斯认为,经济活动受到有效需求的影响,通过增加政府支出和降低利率来刺激有效需求,可以实现经济增长。

他提出的“需求拉动型经济增长”理论对后来的经济学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三、内生增长理论内生增长理论是新古典主义经济学中的一种重要理论。

该理论主张,技术进步和创新是经济增长的内生因素。

罗默和卢卡斯是内生增长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

罗默在他的研究中认为,技术进步的发展可以促进经济增长,创新是经济增长的重要驱动力。

卢卡斯则强调人力资本的重要性,他认为教育和培训可以提高劳动力的素质,从而推动经济增长。

四、新古典增长理论新古典增长理论(也称为新古典增长模型)是20世纪80年代以后出现的一种经济增长理论。

代表人物有罗默、索洛等。

新古典增长理论结合了内生增长理论和新古典主义经济学的观点,认为技术进步、资本积累和劳动力素质共同决定经济增长。

该理论更加强调市场机制的作用,认为市场竞争可以促进资源的有效配置,从而推动经济增长。

五、其他经济增长理论除了上述几种经济增长理论外,还存在一些其他的经济增长理论。

例如新制度经济学提出了体制创新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文化经济学则强调文化差异对经济增长的作用等。

第6章 贸易与经济增长

第6章 贸易与经济增长

平衡经济增长和非平衡经济增长
五、发生福利恶化性增长的条件 福利恶化性增长较有可能发生的情形 必须是一个可以影响国际价格的大国 增长必须发生在出口行业 国际市场对该大国出口产品的需求弹性并不 是很大 该大国很大程度依赖于少量的出口产品
◆发展中国家避免福利恶化性增长的政策选择
——进口替代政策
案例:福利恶化性增长和哥伦比亚的咖啡出口 案例:
*为支付赔款需征税,人民收入减少;德国收入减少,会减 为支付赔款需征税,人民收入减少;德国收入减少,
少进口需求;外国得到赔款,会增加从德国进口; 少进口需求;外国得到赔款,会增加从德国进口;即使贸易条 件无变化,收入效应会导致德国增加出口,减少进口。 件无变化,收入效应会导致德国增加出口,减少进口。
期待的结论: 期待的结论:
*国际相对价格如何变化? 国际相对价格如何变化? 相关国家福利受何影响? *相关国家福利受何影响?
历史上的一场名家论战——关于一战后德国的战争赔款问题 历史上的一场名家论战 凯恩斯: 凯恩斯: 直接损失:赔款本身。 *直接损失:赔款本身。 间接损失:为支付赔款必须扩大出口,减少进口, *间接损失:为支付赔款必须扩大出口,减少进口,为此必 须降低出口价格,提高进口价格,贸易条件恶化。 须降低出口价格,提高进口价格,贸易条件恶化。 结论:总福利损失大于赔款本身。 ◆结论:总福利损失大于赔款本身。 俄林: 俄林假设: 两国:中国、 *两国:中国、日本 三种产品:小麦、布料、房产(不可贸易品) *三种产品:小麦、布料、房产(不可贸易品) 中国生产小麦和房产, *中国生产小麦和房产,日本生产布料和房产
*各国在三种产品上等额消费
分析: 分析:
*中国转移支付
房产) 房产) 对增加
降低对所有产品需求( 收入减少 降低对所有产品需求(包括 房产释放出部分要素被小麦利用 小麦供给相 房产消费增加, 房产消费增加,房产要素需求增加 布

经济学基础第六章“生产要素和分配理论”

经济学基础第六章“生产要素和分配理论”

“边际生产力”指的是在其他条件 不变的前提下每增加一单位要素投入所 增加的产量,即边际物质产品,有时被 简称为边际产品(Marginal Product, MP)。
而增加一个单位要素投入带来的产 量所增加的收益,叫做边际收益产品 (Marginal Revenue Product, MRP)。
边际收益产品等于要素的边际 物质产品和边际收益的乘积,即:
表6-1
要素数量 边际产品 产品价格 边际产品价值 要素价格
L
MP
P
VMP=MP×P
W
1
10
10
100
20
2
9
10
90
20
3
8
10
80
20
4
7
10
70
20
5
6
10
60
20
6
5
10
50
20
7
4
10
40
20
8
3
10
30
20
9
2
10
20
20
10
1
பைடு நூலகம்
10
10
20
根据表6-1可知,当要素价格为20时, 利润最大的要素投入量为9单位。
消费者可能的劳动供给只能来自16 小时之中,而不能超过它。其最大劳动 供给为16小时。设劳动供给量为6小时, 则 全 部 时 间 资 源 中 的 剩 余 部 分 为 10 (16-6)小时,称为“闲暇”时间。
李玲是某市一家著名电脑公司的职员,她负责公司 的销售,几年下来,凭借聪明和努力,她每个月的薪水 在1万元以上,今年春天,公司的销售经理升职了,总 经理提出由她来做销售公司的经理。谁知却被她婉言谢 绝了。其理由是,一旦出任这个职位,势必要花费更多 的精力和时间,这样自己的生活质量就会下降,如果不 能好好休息的话,工作质量也会下降。她对记者说: “如果当经理,我每月薪水增加3000多元,可是我却会 失去更多的东西,我宁愿不要这3000多元,而维持一种 生活质量。”

第六章产业发展理论

第六章产业发展理论
l ②发展中国家应通过扩展工业部门来吸收农业中的过剩劳动 动力,从而促进工业的增长与发展,以便消除,工农业之间以 以及工农业内部的各种结构失衡。
l ③工业的工资水平比农业大约高30%左右。 l ④实现劳动力转移的关键是利用利润进行投资.
(二)刘易斯的二元经济模式
l 3、刘易斯定义的经济发展过程 l 第一阶劳动力,因此,无论劳动力的需求如何扩大, 总能在不变的 的低工资水平上源源不断地得到劳动力的供给。 l 第二阶段: 由于劳动力也像其他生产要素一样是稀缺的, 而 而不再是无限供给的, 因此工资水平也不再是固定不变的, 经济发展的成果、利益开始在两个部门之间以及资本家和 工人之间分配。
l 他认为,当前发展中国家还处于第一阶段。
l ②地域上的临近
l 地域上的临近便于实现产业转移和传递,易于实现产业结构 构之间的国际性转移和引起连锁型变化及转移。
l ③区域内各国 (地区) 实施外向的发展战略
l 开放经济体制,不仅便于地区内实现产业循环,而且使本,地 地区的产业循环机制呈开放状态。
(二)雁型模式的局限性
l 1、东亚发展中各经济体在资本、技术市场上对于日本与 美国的过度依赖。
人消费,又可做生产要素投入生产。②只有两种生产要素,即 即劳动力与资本。③资本与产量比率固定不变。④不存在技 技术进步或只有中性技术进步。 l (3)哈罗德模型的基本公式: G=s/V l 式中: G表示收入(或产量)增长率,即经济增长率,即本期收 入(或产量)增量与上期收入(或产量) 之比(Δy/y);s表示 平均储蓄倾向,即总储蓄与总收入之比(s/y);V表示加速系数, 即投资与产量之比( I/Δy)。
l (5)贡献: ①为经济增长理论向动态化、长期化、定量化、 实 用化方向发展做出了开创性贡献;②该模型因为高度抽象、 简化、便于测算, 已成为经济学家及一些国家用以研究测量 经济增长、制定经济计划的便捷手段。

中级宏观经济学(第6章)-内生增长理论

中级宏观经济学(第6章)-内生增长理论

(6.2)
可以看出,该模型把生产函数为柯布-道格拉斯函数的索洛模型作为 时的特例,即。如此设计的模型中,出现了两个要由经济系统本身决定其 存量变化的变量:资本和知识。把技术进步内生化以后,经济增长分析 的复杂性增加了。因此,分析和讨论将分两步进行:第一步,假定产出 不受资本影响,考察知识和产出如何增长;第二步,放弃资本不影响产 出的假定,分析这种一般情况下资本、知识和产出如何增长的问题。
(t ) A (t ) (t ) (1 a L ) A y y (t ) (1 a L ) A(t ) A(t )
(6.4)
值得注意的是y(t)不再像以前那样表示单位有效劳动的产出, 而直接代表人均产出。g仍表示技术进步增长率,即知识增长率。 但g不再当常数看待,而是随时间变化的一个变量:
(6.7)式的特殊含义是,当 1且 g (t )恒等于 n
(t ) 0 , g (1 ) 时,
即知识的增长率 g (t ) 恒为常数。鉴于此,把 n (1 ) 记为 g * ,即
n g* 1
(6.8)
进一步分析知识增长率(即人均产出增长率) g (t ) 的变动情
L




g (t )[ n ( 1) g (t )]
(6.6)
n (1 ) g (t ) 0
可知当 n (1 ) g (t ) 0 时, (t ) 0 , g (t ) 上升;当 g
(t ) 0 , g (t ) 不变。 g (t ) 下降;当 n (1 ) g (t ) 0 时 g 时,
Y (t ) [(1 a K ) K (t )] [(1 a L ) A(t ) L(t )]1 (t ) B [a K K (t )] [a L L(t )] [ A(t )] A

经济增长与发展理论

经济增长与发展理论

经济增长与发展理论经济增长与发展是现代经济学中的重要研究领域。

经济增长指的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实际总产出在一定时间内的增长,而经济发展则更广义地描述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社会和制度的全面转型和进步。

本文将探讨经济增长与发展理论的一些重要观点和模型,并分析其对实际经济的影响。

一、哈罗德-多马模型哈罗德-多马模型是20世纪50年代初由哈罗德和多马提出的,它主要关注资本积累对经济增长的作用。

该模型认为,经济增长取决于储蓄率、资本产出比和资本边际产出率的相互作用。

储蓄率越高、资本产出比越高,经济增长越快。

二、新古典增长理论新古典增长理论是以罗默、索洛等人为代表,于20世纪80年代提出的。

该理论强调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重要性。

根据该理论,技术进步是经济增长的主要驱动力,资本、劳动力等资源仅是技术进步的中介和媒介。

三、内生增长理论内生增长理论由卢卡斯、罗默等人提出,与新古典增长理论类似,都强调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作用。

内生增长理论进一步认为,技术进步是内生于经济系统的,可以通过研发投入、教育培训等手段来促进。

与传统经济增长理论相比,内生增长理论更加注重人力资本的培养和创新活动的重要性。

四、双轨制经济理论双轨制经济理论是发展中国家对经济增长和发展的实践总结,强调制度变革对经济增长的作用。

该理论认为,发展中国家一般存在规范轨道和非规范轨道两种经济体系,规范轨道在经济发展中发挥积极作用,非规范轨道则制约着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

通过改革开放和制度创新,发展中国家能够实现经济的快速增长和可持续发展。

五、可持续发展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强调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社会公正的协调发展。

经济增长应该不仅仅追求高速度和高效率,还应该注重资源的合理利用、环境的保护和社会的公平。

可持续发展理论为我们思考如何实现经济增长和发展的全面目标提供了一个有益的框架。

综上所述,经济增长与发展理论涵盖了多个方面,从资本积累到技术进步,再到制度变革和可持续发展。

第6章 亚当·斯密的经济理论

第6章 亚当·斯密的经济理论
这两个定义有着本质区别:第一个定义,是从劳动的社 会规定性,即劳动借以实现的社会关系或社会形式中得 出来的。它深刻地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劳动的本质,因 而是正确的。第二个定义抛弃了资本主义生产劳动的特 殊的社会规定性,单纯从劳动的物质规定性中作出的, 因而是错误的。
经济学说史教程
17
失误的原因:
第六章第六章亚当亚当斯密的经济理论斯密的经济理论本章重点本章重点第一节第一节工场手工业时代英国古典经济学集大成工场手工业时代英国古典经济学集大成者亚当者亚当斯密第二节第二节价值与货币理论价值与货币理论第三节第三节工资与剩余价值理论工资与剩余价值理论第四节第四节生产劳动与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生产劳动与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第五节第五节经济自由与国际贸易理论经济自由与国际贸易理论阅读书目阅读书目思考题思考题经济学说史教程第六章第六章亚当亚当斯密的经济理论斯密的经济理论亚当亚当斯密是英国古典经济学的主要代表他的斯密是英国古典经济学的主要代表他的主要著作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不仅主要著作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不仅是政治经济学的系统论著而且探讨了国民经济是政治经济学的系统论著而且探讨了国民经济史经济学说史财政学等学科
– 从理论上说,斯密在发挥自己的观点 时,一方面反对重农主义,另一方面 又不自觉地成为重农主义的支持者。
– 从方法论上说,同他一贯地坚持二重 性的研究方法是分不开的。
18
经济学说史教程
二、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
“斯密的教条”:按照其商品的价值取决于工
资、利润加地租的所谓“三种收入”的说法, 最后推导出资本主义社会的商品以至社会总产 品的价值就通通由v+m两个部分构成,不变资 本部分c就不翼而飞了。
斯密从固定资本的维持费转到流动资本的维持费的 分析中,接触到生产消费品的部门其产品如何实现 的问题。他不懂得生产消费与个人消费的区别,也 就无法解决生产消费品部门的总产品如何实现,以 及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

经济增长理论概述

经济增长理论概述

经济增长理论概述经济增长理论概述经济增长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标,也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繁荣程度的重要标准。

经济增长理论是研究经济增长的原因和机制的学术领域,其目的是揭示经济增长的内在规律,为经济政策的制定提供理论指导。

经济增长理论主要有两个大的流派。

一是古典增长理论,代表人物有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等;另一个是新古典增长理论,代表人物有罗伯特·索洛等。

这两个流派的经济增长理论在理论基础、研究方法和研究结论等方面有所差异。

古典增长理论认为,经济增长是由劳动力和自然资源的增加以及技术进步所驱动的。

亚当·斯密提出了“分工”的理论,认为分工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从而带动经济增长。

大卫·李嘉图则提出了“地租理论”,强调土地在经济增长中的重要作用。

古典增长理论强调资源的有限性和生产要素的稀缺性,主张通过劳动分工和资源配置来实现经济增长。

新古典增长理论则强调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重要性。

罗伯特·索洛提出了“技术进步外部性”的概念,认为技术进步可以带动经济增长,并且技术进步的效应是非线性的。

新古典增长理论还强调资本积累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认为通过和积累资本可以推动经济增长。

除了古典增长理论和新古典增长理论,现代经济学还提出了其他一些关于经济增长的理论。

例如,人力资本理论认为,人力资本的积累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从而促进经济增长。

创新与创业理论则认为创新和创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非常重要,通过技术创新和企业家精神可以带动经济增长。

经济增长理论的研究对于制定经济政策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通过深入理解经济增长的原因和机制,政府可以针对性地制定政策,促进经济增长。

例如,可以通过提高教育水平来促进人力资本的积累,通过鼓励创新和创业来推动技术进步,通过改善环境来吸引资本流入等。

综上所述,经济增长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标,经济增长理论是研究经济增长的原因和机制的学术领域。

大纲版第6章区域经济发展梯度理论

大纲版第6章区域经济发展梯度理论

第三节 梯度发展理论的动态表象
2.当处在高梯度上的发达地区在极化效应的作用下,经济发展欣欣向荣时,它的投资环境、就业机会也会随之得到改善。低梯度上的贫穷地区存在劣势: 因此,低梯度地区获得的发展机会的大小取决于“扩展 效应”与“回程效应” 的作用力的对比。
劣势
要还本付息 或支工业部门,甚至各种工业产品都处在不同的生命循环阶段上:创新、发展、成熟、衰老。
01
英国经济地理学家埃斯塔尔,根据美国1947—1967年20年间各产业部门职工人数的增长率,工业增加值的增长率与工业部门在国家产业结构中的比重的升降状况,给各个工业部门进行评分,评出衰退部门。
21世纪经济学系列教材
区域经济学
第二版 高洪深 编著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第六章 区域经济发展梯度理论
重点问题

此处添加小标题

第一节 区域经济发展梯度的概念
第三节 梯度发展理论的动态表象
第二节 区域经济发展梯度转移理论
第四节 不同梯度上的区域经济发展战略
现代生产布局研究,各国普遍遇到地区间经济发展不平衡,就需要绘制地区经济发展梯度图。
第四节 不同梯度上的区域经济发展战略
2.新英格兰地区的改造方针: (1)联邦政府与大公司向新英格兰地区划拨大量研究与发展经费。 (2)帮助当地原有的纺织、制鞋、皮革等老部门中那些设备与技术条件较好的企业转向生产高档产品。 (3)那些确实没有可能通过扶植、改造推出创新产品的传统工业部门,则帮助它们关厂、转产或外迁。
生产新尖端产品,发展新兴工业可能遇到的风险都较大 。
创新产品一般价格昂贵 。 总之,处在创新阶段上的产业及其产品,在布局上主要考虑的是专利保障、技术基础与协作条件、尽可能占有更大的市场。这些正是高梯度地区,特别是其中的大城市的优势之所在。

经济增长理论

经济增长理论

经济增长理论经济增长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总量增加的过程,它对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促进社会发展、实现国家富强具有重要意义。

在经济学中,有多种理论来解释经济增长的原因和驱动力。

1. 古典经济学理论古典经济学理论是早期对经济增长的解释,亚当·斯密是其中的代表人物。

古典经济学认为,劳动是经济增长的关键驱动力,通过劳动分工和自由贸易可以实现经济增长。

斯密提出的比较优势理论认为,各国应该分工合作、互相交换,从而提高整体生产效率,实现经济增长。

2. 新古典经济学理论新古典经济学理论在古典经济学的基础上进行了改进和发展。

代表人物包括罗伯特·索洛和保罗·罗默等。

新古典经济学理论关注技术进步和创新对经济增长的作用。

他们认为,技术进步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创新可以改变经济结构,从而促进经济增长。

3. 新凯恩斯主义理论新凯恩斯主义理论是对凯恩斯经济学的发展和修正。

凯恩斯认为,需求不足是经济增长的主要障碍,政府应通过货币和财政政策调控来刺激需求,从而实现经济增长。

新凯恩斯主义理论进一步强调了制度和市场失灵对经济增长的负面影响,并提出了增加政府干预的观点。

4. 新古典增长模型新古典增长模型是经济增长理论中的一种重要模型,代表人物是罗伯特·索洛。

该模型将资源、技术进步和人力资本等因素纳入考虑,并通过资本积累和创新来解释经济增长。

新古典增长模型认为,长期经济增长主要依赖于技术进步和创新,通过投资来提高资本积累,并通过教育和人力资本的提升来推动经济增长。

5. 全要素生产率理论全要素生产率理论是近年来关注的热点,它强调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是实现经济增长的关键。

全要素生产率包括技术进步、创新和管理提升等多个方面,通过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生产效率来推动经济增长。

综上所述,经济增长理论包括古典经济学理论、新古典经济学理论、新凯恩斯主义理论、新古典增长模型以及全要素生产率理论等。

这些理论从不同的角度出发,解释了经济增长的原因和驱动力,为研究和实践经济增长提供了重要参考。

章经济增长理论

章经济增长理论
9
第10页/共36页
基本方程式
• 根据凯恩斯的收入决定论,投资等于储蓄,I=S • 于是,S=I=ΔK • 两边同除以ΔY,得 • ΔK/ΔY = K/Y =v = S/ΔY = s•Y/ΔY • 于是可以得 G =ΔY/Y = s/v • 这就是哈罗德—多马模型的基本方程式。由于v是由技术水平决
3
第4页/共36页
2. 影响经济增长的间接因素
间接因素是指影响资源投入数量和资源使用效率的 各种因素。这些因素中有些是经济因素,有些是非经济 因素, 另外一些则兼有二者的性质。
在间接因素中最重要的因素有两类:一是技术,二是 制度。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认为,经济发展的根源在于 二者的相互作用。
技术直接影响着资源使用效率,技术进步还提高了 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投资的收益率。
• 假设储蓄量与收入存在线性关系,即:S=sY, 0<s<1,s是外生的。
• 人口或劳动力的增长率为n,n是外生的。 • 若不存在折旧,即投资等于资本的增量。
20
第21页/共36页
索洛模型的数学推导
新增资本等于投资等于储蓄:△K=I=S 储蓄与产出间存在线性关系:S=sY 产出函数为:Y=F(K,L) 可以得出: △K=sF(K,L) 每期的资本存量Kt都等于上期的资本存量Kt-1加上新增
结构变迁是影响经济增长的另一重要因素。资源 从低生产率部门向高生产率部门的转移,无疑会使总体 经济的增长加快。
4
第5页/共36页
三、经济增长方式及其类型
外延(粗放)型增长:主要由增长因素数量增加 产生的增长。
内涵(集约)型增长:主要由资源使用效率提高而引 起的增长。
一般说来,大多数国家都要经历从外延(粗放)型增 长方式向内涵(集约)型增长方式的转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6章经济快速增长相应理论
(六)经济增长理论研究的主要问题
❖ 存在性问题,即一个国家的经济是否存在 着一种长期增长的可能性?
❖ 稳定性问题,即一个国家的经济是否存在 着一种稳定增长的可能性?
❖ 恢复性问题,即一个国家的经济如果偏离 正常的增长轨道,怎样才能使其恢复?
第6章经济快速增长相应理 论
第六章 经济增长理论 ❖ 现代经济增长理论经历了一条由外生增长到内生增长的演进道路。
在20世纪40年代末,哈罗德—多马模型(资本积累论)的提出奠定 了现代经济增长模式的基本框架。20世纪60年代中期,索洛(R Solow)、斯旺( T Swan)、米德( J Mead )、丹尼森( E Denison )等人提出的技术进步论,为外生经济增长理论(新古典 经济增长理论)构造了一个完整的理论框架。但是,由于该理论是 建立在规模收益不变或递减的基础之上,因而无法解释人类漫长的 经济增长史,其结果是这一理论在20世纪末衰落了,并在此后的一 二十年时间内几乎销声匿迹。
(三) 经济增长的特征
❖ (1)人均产量(不是总产量)的高速增长。 ❖ (2)生产率的高速增长。 ❖ (3)经济结构的变革。 ❖ (4)社会结构与意识形态的变革。 ❖ (5)经济增长在世界范围内的迅速扩大。 ❖ (6)世界增长的不平衡。
第6章经济快速增长相应理论
(四)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
❖ 1. 经济发展:一国由不发达状态过渡到发达状态,表现为 在经济增长基础上出现的社会经济的多方面变化。
❖ ⑤ 增长在世界范围内迅速扩大。(运输和通讯) ❖ ⑥ 世界增长的情况是不平衡的。(3/4处于落后)
国际扩散特征
第6章经济快速增长相应理论
美 国 的 实 际 人 均 GDP , 18701994
第6章经济快速增长相应理论
❖ 事实1 各国在人均收入上存在巨大的差异,最穷国家 的人均收入水平不到最富国家人均收入的5%
❖ 投入结构的变化:劳动密集、资本密集、技术密集 ❖ 产出结构的变化:农业、工业、服务业产出的比例 ❖ 一般生活水平的变化:人均GDP/分配状况 ❖ 卫生、健康状况的变化:预期寿命/婴儿死亡率 ❖ 文化教育状况:适龄儿童入学率、辍学率、大学生比例 ❖ 自然环境、生态平衡的变化:为什么春天听不到鸟叫? ❖ 2. 二者关系 ❖ 一个是数量、一个是质量; ❖ 一个是基础,一个是结果; ❖ 一个是手段、一个是目的。
❖ 教材中:经济增长是产量的增加。其程度用增长率
表示。
第6章经济快速增长相应理论
2、经济增长的基本特征
❖ ①人均产量和人口高增长。
❖ GNP的增加是最基本特征。
❖ ② 生产率本身的迅速增长。数量特征
❖ ③经济结构的变革速度是高的。(产业结构升级) ❖ ④ 社会结构与意识形态的迅速改变。(城市化)
结构特征
第6章经济快速增长相应理论
第一节 对经济增长的一般认识
❖ 一、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
❖ (一)定义:
❖ 美国经济学家库兹涅茨1971年接受诺贝尔经济奖时 曾给经济增长下了这样一个定义:
❖ 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可以定义为给居民提供种类 日益繁多的经济产品的能力长期上升,这种不断增 长的能力是建立在先进技术以及所需要的制度和思 想意识之相应的调整的基础上的。
❖ 进入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罗默( P Romer )、卢卡斯( R Lucas )等人为代表的经济学家,在对新古典增长理论的重新思考 的基础上,提出了“内生技术变化”理论,从而重新燃起了人们对 经济增长理论和问题的兴趣,掀起了一股“新增长理论”(New Growth Theory)的研究热潮。
❖ 事实2 各国在经济增长率上呈现出相当大的差异性 ❖ 事实3 随着时间的推移,增长率不一定是常数 ❖ 事实4 一个国家在世界人均收入分布中的相对位置并
非是永久不变的。一个国家能够由“穷”变“富”, 反之亦然
❖ 事实5 美国在过去的一个世纪里:
1.资本实际报酬率没有出现上升或下降的趋势。 2.收入中的资本收入份额和劳动收入份额没有出现趋势
第6章经济快速增长相应理论
(二)增长的五个阶段
❖ 4. 走向成熟
英国 美国 德国 法国
1850年 1900年 1910年 1910年
瑞典 日本 俄国 加拿大
1930年 1940年 1950年 1950年
5. 大众高消费时代 追求在国外的势力和影响(军事和外交)
福利国家
消费水平提高 第6章经济快速增长相应理论
性变动. 3.人均产出的平均增长率为正且不随时间推移而变动—
—即在美国出现了长期持续的人均收入稳定增长。
❖ 事实6 产出的增长与国际贸易规模的增长密切相关 ❖ 事实7 熟练和非熟练劳动力都有从穷国向富有国家或
地区进行移民的趋势 第6章经济快速增长相应理论
(二)增长的五个阶段
❖ 1. 传统社会 ❖ 牛顿时代 ❖ 农业为主的社会 ❖ 家庭和宗教关系在社会组织中作用突出 ❖ 2. 起飞前提条件 ❖ 社会基础资本(铁路、港口和公路)的建立 ❖ 建立使农业和贸易转到制造业成为有利可图的经济环境 ❖ 非经济的变化 ❖ 3. 起飞 ❖ 条件: ❖ 生产性投资率提高,占国民收入的5%-10% ❖ 一个或多个重要制造业部门高速增长 ❖ 一种政治、社会和制第度6章使经济增快长速增不长相断应前理论进
第6章经济快速增长相应理论
(五)经济增长理论研究的主要类型
Hale Waihona Puke 从经济史的角度考察西方国家怎样从传统的封 建社会,通过经济增长逐步实现现代化的过程。
把经济史和经济分析同丰富的数量资料结合起 来,对一个国家的增长过程进行经验研究。
对经济增长源泉的分析。 建立经济增长模型,进行抽象的理论分析。 从制度变化的角度去解释经济增长。
表6-1 一些国家起飞阶段暂定的大致年代
国别 英国 法国 比利时 美国 德国 瑞典 日本
起飞时间(年) 1783-1802 1830-1860 1833-1860 1843-1860 1850-1873 1868-1890 1878-1900
国别 俄国 加拿大 阿根廷 土耳其 印度 中国
起飞时间(年) 1890-1914 1896-1914 1935- 1937- 1952- 195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