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神经系统-1 动物学课件

合集下载

畜禽解剖生理神经系统ppt课件

畜禽解剖生理神经系统ppt课件

滑车神经 外展神经
副神经
舌下神经
三叉神经
混合神经 面神经
舌咽神经
迷走神经
神经系统
神经系统
二、内脏神经
调节内脏活动的神经叫做内脏神经,又称自主神经。 分布:内脏器官、血管、平滑肌、心肌、腺体
感觉神经 内脏神经
运动神经 (植物性神经)
神经系统
内脏运动神经与植物性神经的比较
区别点
躯体运动神经
支配效应器 骨骼肌
臂N丛
第4~6腰神经 第1、2荐神经
腰荐N丛
膈 颈、胸、前肢 肋间肌、腹肌和皮肤
神经系统
臂神经丛
第6~8颈N和第1、2胸N腹侧支 在斜角肌上、下两部之间穿出位于肩 关节的内侧。臂N丛上发出8支N:
肩胛上神经 肩胛下神经 腋神经 肌皮神经 胸神经 桡神经 尺神经 正中神经
桡神经 尺神经 正中神经
分支中最粗大的神经
脑、脊髓荐部
神经纤维
节前纤维短 节后纤维长
节前纤维长 节后纤维短
分布范围
广泛
范围小
作用
对立统一
神经系统
神经系统
神经系统
神经系统
第二节 神经生理
神经系统在维持畜禽体各器 官系统平衡和畜禽体与周围环境 平衡统一中起重要的作用。
神经中枢
传入神经 感受器
特点: 高度的整合性
调节方式: 反射
传出神经
效应器 在神经系统的参与下,对各种刺激所发生的应答性反应
2、小脑
位置: 大脑的后方,脑桥和延髓的
背侧,构成第四脑室的顶壁。
形态: 球形,纵切面呈树枝状,又
称髓树。
神经系统
3、大脑
位置: 小脑前方,覆盖着间脑和中脑。

动物生理学--神经系统

动物生理学--神经系统
脑肠肽(P物质、血管活性肠肽等) 下丘脑释放的调节性多肽
都有相应的受体
脑啡肽的镇痛功能
二、 中枢神经元的联系和活动
1 中枢神经元的联系方式
辐散式:兴奋或抑制的扩散 聚合式:总和或整合 连锁状:空间上加强了作用范围 环状:后放或及时终止
正、负反馈的基础 P265
2 中枢兴奋与中枢抑制 —中枢活动的两种基本过程

肌紧张和肌运动↑
特 点 正常情况下活动较弱
正常情况下活动较强,
在肌紧张的平衡调节中占优势
4.3 小脑对躯体运动的调节
前庭小脑(原始小脑) 维持躯体姿势平衡 脊髓小脑(旧小脑) 调节肌紧张 皮层小脑(新小脑) 协调随意运动
4.4 大脑皮层对躯体运动的调节
❖ 发动和协调肌肉运动
起源 – 大脑皮层联络区;
肾上腺素能受体: 以兴奋为主: 1受体:1A/1B/1D 2受体:2A/2B/2C 以抑制为主: 1、2、3
3.2 中枢递质与受体
乙酰胆碱:感觉、运动、学习、记忆 单胺类:(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5-羟色胺。
情绪、觉醒、睡眠 氨基酸类:谷、天冬、甘、GABA 肽类:阿片样肽(脑啡肽,强啡肽 )与痛觉和镇痛有关;
b.去甲肾上腺素( NA or NE ) 肾上腺素能神经纤维
除支配汗腺和骨骼肌的舒血 管以外的交感神经节后纤维
c.嘌呤类或肽类 嘌呤能或肽能神经纤维
胃肠道壁内神经丛中的一些纤维释放ATP、血管活性肠肽、 促胃液素、生长抑素等。
受体
胆碱能受体: 以兴奋为主 毒蕈碱M型: M1/M2/M3/M4/M5 烟碱N型:N1/N2
突触前抑制 突触后抑制
传入侧支性抑制(交互抑制)
回返性抑制

突触前抑制:兴奋性递质释放的减少

11-神经系统-1 动物学课件

11-神经系统-1 动物学课件
神经上行入脑,脑的信息也经脊 髓、脊神经到达身体各部
2、作为反应中枢 某些反射的初级中枢。例如:排
尿反射、排便反射、膝跳反射
脑: 端脑(大脑)、间脑、小脑、中脑、脑桥、延髓. ★
二、脑干
脑干
06级17次
(一) 脑干的外形 中脑、脑桥、延髓
中脑 脑桥 延髓
脑干:中脑、脑桥、延髓
脑干
脑干
延髓的功能
(二)脊髓的内部结构 1.灰质 (灰柱)
组成成分: 神经元, 神经纤维, 胶质细胞
神经元存在形式 运动神经元的细胞体和突触 中间神经元
结构划分: 前角、后角、中间带(侧角)
(二)脊髓的内部结构
1.白质
组成成分: 无细胞体、成束的神经纤维。 由于有髓鞘存在,所以白质呈 白色
(二)脊髓的功能
1、传导上下神经冲动 周围神经传来的神经冲动经脊
05级16次
09级17次
第十一章 神经系统
神经系统是机体内起主导作用
的系统。内、外环境的各种信
息,由感受器接受后,通过周
围神经传递到脑和脊髓的各级
中枢进行整合,再经周围神经
控制和调节机体各系统器官的
活动,以维持机体与内、外界
环境的相对平衡。
第二节 中枢神经系
脑、脊髓
一、脊髓
(一)脊髓的外形 成人脊髓 长42~45cm 直径 1cm 重35克
08级17次
脊柱有节段性划分,脊髓也有节段性划分.
椎骨幼年33块,成年26节段发出一对脊神经, 长
每对脊神经都从原来对应的椎间孔发出.
脊 柱


颈段 胸段 腰段 骶段 尾段
椎骨 7块 12块 5块 5块愈合 4~5块愈合
脊神经 8段 12段 5段 5段

神经系统课件

神经系统课件
说明脑干网状结构易化区和抑制区在肌紧张调节中的作用。 简述小脑的功能。 举例说明基底神经节损伤的临床表现、病变部位及主要的
产生原因。 说明大脑皮层运动区对躯体运动控制的特征,并说出主要
的运动传导通路及其功能。
一、脊髓对躯体运动的调节
脊髓前角 运动神经元
α运动神经元-支配梭外肌纤维 γ运动神经元-支配梭内肌纤维
躯体感觉的皮层代表区主要位于
A、中央前回 ★ B、中央后回
C、岛叶皮层 D、颞叶皮层 E、边缘系统皮层
内脏痛的主要特点之一是
A、对刺激性质的分辨能力强 B、对电刺激敏感 C、对牵拉刺激不敏感 ★ D、定位不精确 E、必有牵涉痛
第三节 神经系统对躯体运动的调节
学习目标
概述牵张反射的类型及其意义,分析牵张反射的反射弧。 说出脊休克的概念及脊休克的表现。
简述各级中枢对内脏活动的调节 。
一、自主神经系统的特征和功能
1、自主神经系统的结构特征
交感神经
副交感神经
起源
脊髓胸腰段
(T1~T3)侧角
节前纤维和节后纤维 节前纤维短
节后纤维长
分布
广泛
反应范围
比较弥散
脑干副交感神经核
脊髓骶段第2~4节
节前纤维长 节后纤维短
局限 比较局限
2、自主神经系统的功能
二、脑干对肌紧张的调节
易化区-加强肌紧张和肌运动。 抑制区-抑制肌紧张和肌运动。
正常情况下,易化区的活动较强,抑制区的活动 较弱,因此在肌紧张的平衡调节中,易化区的活动略 占优势,从而维持正常的肌紧张 。
脑干网状结构下行易化和抑制系统
三、小脑对躯体运动的调节
小脑的主要功能: ①维持身体平衡 ②调节肌紧张 ③协调随意运动

《畜禽解剖与组织胚胎学》课件—11神经系统

《畜禽解剖与组织胚胎学》课件—11神经系统

脑桥
外形
位于延髓的吻端,中脑的尾侧、小脑的腹侧;背侧 面凹,为第4脑室底壁的前部;腹侧有横行的隆起。 脑桥分为背侧的被盖和腹侧及两侧的基底部。基 底部呈横行隆起,以横行纤维为主,自两侧向上 伸入小脑,形成小脑中脚(桥臂)。纵行纤维为 大脑皮质至延髓和脊髓的锥体束。脑桥背侧部的 两侧有联系小脑和中脑的小脑前脚(结合臂)。 脑桥的两侧有粗大的三叉神经根。
(
构 , 沿 脊 髓 侧 缘
结构
终池
。前 、 后
终丝
根 之
齿状韧带
)


脑位于颅腔内,在枕骨大孔处接脊髓,可分 为端脑、间脑、脑干(包括延髓、脑桥和中 脑)和小脑。脑外被脑膜,脑硬膜紧接颅骨, 无硬膜上腔。大脑半球和小脑的表面,灰 质发达,称为皮质。白质是脑内的上、下 传导径路,内有许多灰质团块,即神经核。 有学者也认为间脑也属于脑干。
皮质
灰质
在中枢内,神经 元胞体和树突聚 集在一起,切面 呈灰色。
神经核
在中枢内,形态 相似、功能相同 的神经元胞体聚 集在一起。
神经
神经系统常用术语
脊髓的外形
位于椎管内,自枕骨大孔后缘向后伸延至荐部,是 低级的反射中枢,又是传导神经冲动的传导径路。 脊髓发出一系列脊神经,与躯干和四肢的肌肉和 皮肤直接联系。脊髓与脑的各部也有广泛的传导 径路,可把外周的信息通过脊髓传导到脑,也可 自将脑的冲动通过脊髓传至外周,引起躯干和四 肢的肌肉和皮肤的活动。
特点为:
颈腰两膨大,终止腰以下,表面六纵沟,椎丝 马尾巴。
脊髓的内部构造
• 脊髓由灰质和白质构成,灰质呈“H”形, 颜色灰暗,位于脊髓的中央;白质呈白色, 位于灰质的外周。脊髓的中央是脊髓中央 管,前通第4脑室,后达终丝的起始部,在 脊髓圆锥内扩张形成终室。

最新章节神经系统教学讲义ppt

最新章节神经系统教学讲义ppt
★ 活组织因刺激能产生对冲动的反应称为兴奋。能产生冲动
的组织称为可兴奋组织。 ★ 可兴奋组织具有产生兴奋(冲动)的能力,称为兴奋性。2. 引源自兴奋的条件3. (1)刺激强度
4.
阈强度:刚能引起组织兴奋的临界刺激强度。
5.
阈刺激:刚达到临界刺激强度的刺激。
6.
阈上刺激:高于临界刺激强度的刺反激映。组织兴奋的特性,阈值高
张电位。 在阴极处引起膜电位降低,产生去极化, 阳极处引起膜电位升高,产生超极化。 若刺激电流增强后,只在阴极处产生一个可衰减的电
位变化称为局部电位; 若刺激电流强度进一步加大达到阈值时,在阴极处产
生一个不衰减的“全或无”式的沿神经纤维传导的 神经冲动,称为动作电位。
如果在神经的一端进行刺激,膜电位即发生迅速的变化,叫做动作膜电位或锋电位。 首先是膜电位由-70毫伏的静息水平迅速减少至零,然后是膜电位的极性发生倒转, 由内负外正变成内正外负,顶端达到+40毫伏,倒转的部分又叫超射所以动作膜电 位的全部上升相,亦即锋电位的振幅,为110毫伏。动作膜电位上升到顶端后 即开始下 降,最后 恢复到静 息膜电位 的原先水 平。这就 是动作膜 电位的下 降相。锋 电位的全 部变化过 程持续约1 毫秒。
静息电位产生的机制:静息电位产生的前提有两个,一个是细胞膜
内外离子浓度分布不同,二是在静息状态时细胞膜对离子的通透性不同。 细胞在安静状态时,细胞内K+浓度高于细胞外39倍,细胞外Na+浓度高 于细胞内12倍。在这种情况下,K+必然有一个向膜外被动扩散的趋势, 而Na+有向膜内扩散的趋势。细胞在安静时,细胞膜只对K+有通透性, 于是K+顺着它的浓度差由膜内向膜外扩散,而膜内带负电荷的蛋白质分 子不能随之移出细胞。K随着+的外出,造成膜外电位升高,膜内电位降 低,所形成的外正内负的电场力,K阻止+外流,K+外流增多这种阻力也 越大,当K促使+外流的扩散力和阻止K+外流的电场力达到相等时,K+的 净外流停止。此时,膜两侧的电位差也就稳定在某一数值,此电位差称 为K+的平衡电位。

《神经系统》PPT课件

《神经系统》PPT课件

25.02.2021
初教系 欧阳建良
16
1、脊髓的外形
25.02.2021
初教系 欧阳建良
17
2、脊髓横断面
25.02.2021
初教系 欧阳建良
18
3、马尾
25.02.2021
初教系 欧阳建良
19
4、脊髓节段与椎骨的关系
25.02.2021
初教系 欧阳建良
20
25.02.2021
初教系 欧阳建良
❖ 大脑由约140亿个细胞构成,重约1400克,大脑 皮层厚度约为2--3毫米,总面积约为2200平方厘 米,据估计脑细胞每天要死亡约10万个(越不用 脑,脑细胞死亡越多)。 一个人的脑储存信息的 容量相当于1万个藏书为1000万册的图书馆
❖ 人脑中的主要成分是水,占80%。它虽只占人体 体重的2%,但耗氧量达全身耗氧量的25%,血流 量占心脏输出血量的15%,一天内流经大脑的血 液为2000升。大脑消耗的能量若用电功率表示大 约相当于25瓦。
25.02.2021
初教系 欧阳建良
44
三、少年儿童神经系统的卫生保健
(五)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
❖ 老师要关心、爱护、尊重学生,不歧视有缺陷少 年儿童,更不能体罚和变相体罚少年儿童,以保 证少年儿童在学校学习、生活愉快。
21
脊髓的功能
❖ 【传导功能】
脊髓是感觉和运动神经冲动传导的重要通路, 其结构基础即脊髓内的上、下行纤维束。除头、 面部外,全身的深、浅感觉和大部分内脏感觉冲 动,都经脊髓白质的上行纤维束才能传到脑。由 脑发出的冲动,也要通过脊髓白质的下行纤维束 才能调节躯干、四肢骨骼肌以及部分内脏的活动。 如果脊髓白质损伤,将导致损伤平面以下出现运 动和感觉的功能障碍。

最新人体及动物生理学 第六章 神经系统1讲学课件

最新人体及动物生理学 第六章 神经系统1讲学课件

3.神经的营养性效应(neurotrophic effect)
神经末梢经常释放一些物质,改变被支配组织的 代谢活动,对其组织结构和生理功能施加影响和作用, 这种作用称为神经的营养性效应。
正常时:神经对骨骼肌的营养性效应不易表现出。
损伤时:被支配的肌肉内糖原的合成减慢,蛋白
质分解加速,肌肉逐渐萎缩。
人体及动物生理学 第六章 神经系统1
人体是一个复杂的有机体,各器官、 各系统之间的功能相互联系、相互协调、 相互制约;同时,人体生活在经常变化 的环境中,环境的变化随时影响着体内 的各种功能。这就需要对体内各种生理 功能不断作出迅速而完善的调节,使机 体适应内外环境的变化。实现这一调节 功能的就是神经系统。
意义: 对侧肢体的பைடு நூலகம்直,
防止歪倒,以维持身 体姿势的平衡。
2.牵张反射 ⑴概念:
与神经中枢保持 正常联系的骨骼肌, 在受到外力牵拉使其 伸长时,引起受牵拉 的同一肌肉收缩的反 射活动称为牵张反射 (stretch reflex) 。
⑵感受装置—肌梭
⑵感受装置—肌梭
①结构特点:
梭外肌:αN元支配, 与肌梭呈并联关系。
●γ环?
●γ环的意义:使 γ
肌肉维持于缩短状
态。

● 脑干某些中枢
调节肌紧张是通过
兴奋γ环实现的。
γ运动N元兴奋
梭内肌收缩 肌梭的
敏感性↑兴奋性↑ α运动N元兴奋
梭内肌:γN元支配, 与肌梭呈串联关系。
肌 梭:内有二种感受器:
环旋末梢:是牵张反射的感受 装置,兴奋由I类N 纤维传入。
花枝末梢:可 能 与 本 体 感 觉 有 关,兴奋由Ⅱ类N纤 维传入。
②机能特点:γN元兴奋

11第十一章神经系统170页PPT

11第十一章神经系统170页PPT
蛋白合成: 胞体
轴浆运输:双向,顺向快于逆向,顺向运递质囊 泡等,逆向对蛋白质合成起反馈调节作用。
5、神经的营养性作用和支持神经的营养性因子
营养性作用:N.末捎经常释放一些物质,持续地调整 被支配组织的内在代谢活动,影响其结构、生化和生 理的变化。(例:周围神经损伤——肌肉萎缩)
支持神经的营养性因子:神经支配的组织和星形胶质 细胞产生的支持神经元的营养性因子(蛋白质)。
脑-肠肽、AⅡ、心房钠尿肽等
嘌呤类 腺苷、ATP
气体
NO、CO
脂类
PG类
41
1、Ach及其受体 :
部位:外周:胆碱能纤维(自主神经节前纤维、 大多数副交感节后纤维、少数交感节后纤维及支配 骨骼肌的运动纤维)
中枢:脊髓前角运动细胞、丘脑后腹核、 RF上行激动系统、纹状体
42
受体:
M(毒蕈碱):心肌、平滑肌、腺体(M1-5) N(烟碱):N1(神经元型)、 N2 (肌肉型)
52
(二)神经元池的输入和输出
输入
神经元池 的神经元
53
神经元池的基本组成
3.神经元池的兴奋或易化和抑制
54
(三)神经元池内的信号处理
55
56
环式 链锁式
57
五、反射活动的一般特性
(一)最后公路原则 (二) 兴奋节律的改变 (三) 后放 (四) 反射活动的习惯化和敏感化
第十章 神经系统
第一节 神经元与神经胶质细胞 第二节 神经元间的信息传递 第三节 反射过程中的信息传递 第四节 感觉的形成 第五节 躯体运动的调控 第六节 内脏活动的神经调节
1
人体是一个复杂的有机体,各器官、 各系统之间的功能相互联系、相互协调、 相互制约;同时,人体生活在经常变化的 环境中,环境的变化随时影响着体内的各 种功能。这就需要对体内各种生理功能不 断作出迅速而完善的调节,使机体适应内 外环境的变化。实现这一调节功能的就是 神经系统。

动物解剖学之十一_神经系统共53页PPT

动物解剖学之十一_神经系统共53页PPT
44、卓越的人一大优点是:在不利与艰 难的遭遇里百折不饶。——贝多芬
45、自己的饭量自己知道。——苏联
动物解剖学之十一_神经系统
56、极端的法规,就是极端的不公。 ——西 塞罗 57、法律一旦成为人们的需要,人们 就不再 配享受 自由了 。—— 毕达哥 拉斯 58、法律规定的惩罚不是为了私人的 利益, 而是为 了公共 的利益 ;一部 分靠有 害的强 制,一 部分靠 榜样的 效力。 ——格 老秀斯 59、假如没有法律他们会更快乐的话 ,那么 法律作 为一件 无用之 物自己 就会消 灭。— —洛克
60、人民的幸福是至高无个的法。— —西塞 罗
41、学问是异常珍贵的东西,从任何源泉吸 群中间,才能认识自 己。——德国
43、重复别人所说的话,只需要教育; 而要挑战别人所说的话,则需要头脑。—— 玛丽·佩蒂博恩·普尔

发育生物学神经系统的发育培训课件

发育生物学神经系统的发育培训课件
外套层含有细胞体,组织学染色较深,通 常被称为灰质(grey matter),而含轴突和 树突的边缘层不容易着色,通常呈白色, 因此被称为白质(white matter)。
发育生物学神经系统的发育
15
在神经系统层状结构的发育过程中,神经 细胞好像是沿着神经胶质细胞伸出的、呈 辐射状排列的突起迁移的。
发育生物学神经系统的发育
22
运动神经元示意图
发育生物学神经系统的发育
23
为了防止电信号的分散和保障传递速度, 在中枢神经系统中的轴突被称为少突胶质 细胞(aligodendrocyte)的突起隔离开。
在发育过程中,通常一个少突胶质细胞围 绕包裹发育中的轴突,产生一个富含髓磷 脂碱蛋白、螺旋盘绕着中央轴突的特化细 胞膜复合体,称为髓鞘(meylin shealth ) 。在周围神经系统中髓鞘是由被称为施万 细胞(Schwann cell)的胶质细胞形成的。
发育生物学神经系统的发育
11
确定细胞周期持续的时间,即两次峰之间的时间
发育生物学神经系统的发育
12
2) 神经管细胞的迁移
在细胞经历了最后一次有丝分裂之后便停 止DNA的合成,停滞于细胞周期的G1期。 有丝分裂后的细胞开始分化并向基板迁移 。由于细胞的聚集,形成外套层(mantle layer)。随着停止分裂后的细胞不断加入 ,外套层逐渐增厚。外套层中神经细胞和 神经系统其他部分细胞的突起在外套层和 基板之间是边缘层(marginal zone)。
发育生物学神经系统的发育
13
神经系统发育的两个时期。A,假复层上皮; B,有丝 分裂停止,细胞从管腔表面脱离,迁移到外套层。此 后这些细胞产生轴突,发育轴生物学突神经包系统以的发育髓鞘,形成边缘层。14

11-神经系统-2 动物学课件

11-神经系统-2 动物学课件

躯体神经
内脏神经
自主神经 植物性神经
感觉 运动
交感神经 副交感神经
神经节 按组成成分
神经
一、自主神经的特点
1、不受意志的控制
2、每一脏器同时接受交感和副交感 两套神经纤维的作用,两者的作用 是相反的
人体大多数内脏都受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双重支配, 机能作用是对立统一的.
7.听话中枢(听觉性语言中枢)
位于颞上回后部 受损后听不懂语言,感觉性失语症
8.书写中枢(视运动性语言中枢)
位于额中回后部 受损后不会写字,失写症
9.阅读中枢(视觉性语言中枢)
位于角回 受损后看不懂文字, 失读症(视觉失语症)
第三节 周围神经
按解剖构造分 脊神经(31对) 脑神经(1形
(二)小脑的功能 调节 调节平衡,调节肌紧张,协调肌群的运动
大脑半球内侧面观
大体分九个区:

九个区的位置机能:
1.运动中枢
(第Ⅰ躯体运动区)
主要支配骨骼肌的随意运动
三个特点: (1)左右交叉支配; (2)上下颠倒支配; (3)支配肌运动越精细,
皮质占的面积越大.
2.感觉中枢
(第Ⅰ躯体感觉区)
接受躯体深浅感觉神经冲动
三个特点: (1)左右交叉支配; (2)上下颠倒支配; (3)支配肌运动越精细,
皮质占的面积越大.
3.视觉中枢(视区) 4.听觉中枢(听区) 5.嗅觉中枢(嗅区) 6.说话中枢(运动性语言中枢)
位于额下回后1/3处 支配与发声有关的肌肉 受损后不能说话, 运动性失语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组成成分: 神经元, 神经纤维, 胶质细胞
神经元存在形式 运动神经元的细胞体和突触 中间神经元
结构划分: 前角、后角、中间带(侧角)
(二)脊髓的内部结构
1.白质
组成成分: 无细胞体、成束的神经纤维。 由于有髓鞘存在,所以白质呈 白色
(二)脊髓的功能
1、传导上下神经冲动 周围神经传来的神经冲动经脊
神经上行入脑,脑的信息也经脊 髓、脊神经到达身体各部
2、作为反应中枢 某些反射的初级中枢。例如:排
尿反射、排便反射、膝跳反射
脑: 端脑(大脑)、间脑、小脑、中脑、脑桥、延髓. ★
二、脑干
脑干
06级17次
(一):中脑、脑桥、延髓
脑干
脑干
延髓的功能
延髓是脑的最后部分,和脊髓相连接。延髓十分重 要,含有多种"活命中枢",如呼吸中枢、心搏和血 压中枢以及控制吞咽、咳嗽、喷嚏和呕吐、唾液分 泌等反射活动的整合中枢等。
脑桥的功能
中脑的功能
脑桥中有横向排列的神经束, 在鱼类和两栖类,中脑很重
和小脑相通,可协调小脑左 要,由中脑发布指令作出决
右两半球的活动。脑桥中还 定。哺乳类的新皮质,取代
05级16次
09级17次
第十一章 神经系统
神经系统是机体内起主导作用
的系统。内、外环境的各种信
息,由感受器接受后,通过周
围神经传递到脑和脊髓的各级
中枢进行整合,再经周围神经
控制和调节机体各系统器官的
活动,以维持机体与内、外界
环境的相对平衡。
第一节 概 述
一、神经系统的组成及区分
1.神经系统的组成 两类细胞: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
2.神经系统的区分
神经(nerve) --- N N系统
中枢 N 周围 N
二、反射与反射弧
反射:指机体对内外界环境刺激作出的规律性适应性的反应. 反射弧:是反射的结构基础
感受器----感觉神经----神经中枢----运动神经----效应器
脊髓表面及切面的结构
(二)脊髓的内部结构 1.灰质 (灰柱)
含有呼吸中枢,有调节呼吸 了中脑的许多功能,因而中
的作用。
脑不发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