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最感人的《红色家书》感受心得三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最感人的《红色家书》感受心得三篇在异国密林的竹棚里,在边关冷月的哨位上,多少次脑子里面满满的都是家的样子,就连离开家最后一眼看到的小凳子和放在碗柜下面的那棵大白菜的样子都一直留在心里,像一张清晰的照片,家的样子就这样地一直停留在心间。
经常被一个回忆或者乡音触发,蓦然感到最熟悉的家里的味道突然钻进了鼻腔,心里一下子甜甜暖暖地涌动起来,喉咙一下发紧了,眼泪都要忍不住了。
毕竟都是年轻人在一起,第二天这些人在一起闹腾一通,再吃顿饱饭就又不知家在何方啦。“吃饱不想家”说的也是我们那个年纪最让爸爸妈妈受不了的“忘恩负义”年轻的我们好奇着外面的精彩,出门从不嫌远,心里就只顾追逐远方而很少回望爹娘了。
家信对于以战壕为伴的前线士兵来说,就是一汪滋润心田的清泉,拿在手里还没有来得及打开的信,心里就踏踏实实地美上了,堆积在心里的紧张、烦闷、焦虑和急迫求战的躁火一下就被家信给融化了。
家信也是一团火,亲人的期望、嘱托都会让激情燃烧起来,当个好兵,当个好儿郎,为国尽力,为家争光!信中爸爸妈妈对自己的疼爱,家乡和家里面的喜事、好事,朋友、同学的趣闻,还有她的呢喃…这些都是最大的精神安慰和精神享受。
在前线的时候,多数的家信基本上都要在班里传阅一番,这也是在前线连队的一个普遍情况吧。收到家信,信中盛满的亲情是战士们在前线对幸福最直接感受,是朝思暮想的期盼,收到来信真是一件让人羡慕的事情。
天下的爸爸妈妈都是一样的,每次不管听到谁的爸爸妈妈叮咛、嘱托的话语,自己爸爸样子就浮现在了眼前,心里也随着暖了起来。
那时从国内寄往在老挝原始森林里面营地的信件,单程就要十几天呢。
每当文书取回信件登高一呼,大家忽的一下就把他紧紧的围住了,他念一个名字就把高高举起的信交给高高跳起的收信人。
是他把家信带给我们的,他也就成了我们在连队最亲切的人了。
打开信封之前,信封上那熟悉的字体,带着亲人的气息扑面而来,捧在手里的家信就像酷热沙漠里的一捧甘露,饱满的笑容急急忙忙的跑到了脸上,昭示着渴望变成了幸福的样子。
那时,多数的她和他的关系也是刚刚开始碰撞,信的结尾落款还是在“同学xxx”或者“朋友xxx”这样的初级阶段。信中那些暧昧语句和露骨的相思被公开的喜感大大超越了被“窥视”的尴尬。所以们也是象征性地施以“暴力”就能把信抢到手,就拿腔拿调往“脸红”内容上杜撰着诵读。
接踵而来的就是嬉笑起哄,进而狂笑嚎叫调侃相互追逐打闹以至于摔跤打滚…经过这一番闹腾和宣泄,换来了心身的轻松愉快。
看来托尔斯泰(好像是他)说的没错,前线的士兵看见母猪都顺眼(大意)真的是人性的提炼啊。有了她的这些人还时不时地给大家撒一些狗粮,总有一些“没出息”的家伙围着这些“有过见识的人”问这问那的,连怎么亲嘴都问个不停,让那些有个她的人滋长了满满的优越感。
这就是彼时的马儿,马利民。
一个正儿八经的奶油小生。每当文书发完信件,他的背后总有一大串嫉妒的目光在那里聚焦,看着他伸到裤兜里面的手紧紧的按着装在那里的信,一边乐颠颠走去的样子。
看,这是不惑之年的马儿,风流依然咄咄逼人。
这几个是当年在老挝一起执行作战任务的和他一般大的哥们儿在人堆里就他,把左手按在大腿上的那位)吸引人们的目光。
我们成长在一个人人都以报效国家为荣,以崇尚英雄为荣,不怕流血牺牲,不怕艰苦奋斗的火热年代。即使谈情说爱的情书里面,那些类似口号的豪言壮语也是各自发自内心的真实表露。
阅历丰富的爸爸妈妈们写给前线孩子的家信,会让你在他们温缓道来之中感受到一股自豪而巨大的力量让你热血满满。马儿的爸爸就
是这样的一位老人。
我和马儿从小就是同学,与自然也是非常熟悉了。我看到的第一眼就觉得他像一个躬身田地的憨厚老农那样让我觉得亲近。一旦听他的讲话,我顿时觉得他更加“很厉害”他从不因为我在他面前是个孩子而心不在焉地和我有一搭没一搭的说话,也没有那种附和孩子爱听的“称赞和夸奖”他总是郑重其事地平视着你,正襟危坐地把双手“撑”在大腿上,一字一顿地和你聊天,一贯是目光如炬炯炯有神情绪饱满的那种状态,说到情绪来了的时候还要辅助于各种手势呢。
小时候语文老师一直要求我们背诵一些好词佳句,在写作文的时候用得上。留在我记忆里面的许多好词佳句却是马儿的爸爸让我记住的。他一口浓重的太原南郊口音说出的“你们现在要下决心艰苦奋斗了…”“读好书是你们攀登的阶梯”听听,他不说梯子,用的是阶梯。“三更灯火五更鸡”“梅花香自苦寒来”…特别是后两句,我一直记得要在一次作文或者写作的时候用上,可是到现在还没用上,可能是还没有等到“梅花香自苦寒来”吧。
原来那些青衣小褂吟唐诵宋的儒生让我很生羡慕,自从认识马儿的爸爸后,觉得他们没有那么厚实,我还是喜欢像老农这样厚儒又有文化的他。谁能想到他这样谦谦温儒的老头儿竟然是一个挺过老虎凳那样酷刑而宁死不从的老党员,一个铮铮铁汉。
打开马甦(这是马儿的爸爸的名字,也是有文化底蕴才起得出来的名字吧)爸爸的信,仿佛他就在我的面前对我说着…说到了他得知我们在前线发生了激烈的战斗,他是如何对美的暴行义愤填膺,为我们奋勇杀敌而骄傲和鼓舞,信里充满着对我们伤亡的惊骇和心痛不已的关切之情。还说马儿的妈妈是怎样流着眼泪为我剥出一个个的核桃仁,让马儿转交给我补一补我的脑袋…信中特别强调了前线孩儿的来信对于爸爸重要,非常恰当地运用了“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的诗句。
他在信中说道:儿的来信何止万金,儿的安好何止万万金!还说短短数月他的担心和焦虑已使他“浑欲不胜簪”啦。虽然那时我不懂这句诗句的意思,也完全理解他说的是非常担心我们的安危,估摸着是连每天的梳洗打扮也顾不上了的,真是非常有文学功底的形容啊。
马儿的爸爸,一看就是个历经沧桑依然倔强的人,却是一个侠骨柔情的儒翁。
马儿的爸爸官名:马甦。书法名家,一笔好字啊!看这信封就能够感受到他的书法给你带来的舒畅吧。
字如其人的《天地有正气》规整大气苍劲有力。
马儿的妈妈,最典型的中国妈妈。记不起小时候我和马儿为啥事常常去她上班的地方找她,反正每次她都要给我们买来一堆各色各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