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9-《诉衷情》《破阵子》《丑奴儿》复习题及答案

合集下载

中考语文复习古代诗歌阅读《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含答案

中考语文复习古代诗歌阅读《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含答案

中考语文复习古代诗歌阅读《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含答案请参与古诗文专题学习活动,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辛弃疾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

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

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材料二: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已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材料三: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彝、越,外结孙权,内修政理;待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兵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以出秦川,百姓有不革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大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此亮所以为将军谋者也。

惟将军图之。

101.下列对材料一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却道‘天凉好个秋’”表现词人历尽生活艰辛后的豁达与超脱。

B.上片运用叠句,写出少年时代不谙世事,喜欢登高,不知愁。

C.“尽”字概括了词人半生艰难辛酸的经历,是整篇词作在思想感情上的转折点。

D.“强”在这里是“竭力,极力”的意思,写出了少年的无知无畏与天真。

10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兵以向/宛、洛B.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兵/以向宛、洛C.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兵以向/宛、洛D.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兵/以向宛、洛103.根据提示,解释下列加点词。

104.把材料二、三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2)惟将军图之。

105.概括材料一辛弃疾在“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里蕴含的情感。

106.请简要概括材料二、三分别体现出作者怎样的政治理想?【答案】101.A 102.B 103.② 既然用竹篮盛104.(1)在朝廷做官,就为平民百姓担忧;被贬谪到边远地区做地方官,就替君主担忧。

19.《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的比较阅读

19.《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的比较阅读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的比较阅读(答卷)(《破阵子》与《出师表》《过零丁洋》《曹刿论战》《江城子》《丑奴儿》《诉衷情》等的比较阅读,共七个语段)一、阅读下面词和文,完成下面小题[甲]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乙]出师表(节选)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1.以上《破阵子》的作者是南宋的_辛弃疾,《出师表》的作者是三国时期的_诸葛亮_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

我本来是平民(1分),在南阳(1分)自己耕田(1分)3.下列对上面诗文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C A“醉”无法塑造失意者的形象,而是用“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整体来表现的;B追述托付之事是为了表明作者报答先帝知遇之恩的决心; C正确,诸葛亮为了兴复汉室可谓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处处为后主着想,希望能完成兴复汉室的大业,因此是为“了却君王天下事”; D《出师表》并不是在梦境中展现思想)A《破阵子》首句用一个“醉”字,塑造了一个失意者的形象。

B《出师表》中追述托付之事,是为这次出师寻找正当的理由。

C[甲][乙]都表达了作者想要“了却君王天下事”的雄心壮志。

D[甲][乙]都表现了作者面对梦境,“夙夜忧叹”的悲壮之情。

4.假如有甲词作者的朋友,借用乙文中的话来宽慰“可怜白发生”的他。

陆游《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的练习及答案

陆游《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的练习及答案

陆游《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的练习及答案陆游《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的练习及答案《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是宋代文学家陆游的词作。

以下是小编为您整理的陆游《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的练习及答案,欢迎阅读!诉衷情陆游当年万里觅封候,匹马戍梁州。

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

此身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

注释:觅:寻找。

戍:防守。

暗:形容词作动词,变得暗淡。

貂裘:貂皮裘衣。

霜:白。

空:白白的。

空空的。

料:预料。

翻译:回忆当年奔赴万里外的边疆,寻找建功立业的机会,单枪匹马奔赴边境保卫梁州。

从前防守边疆要塞的从军生活只能在梦中出现,梦醒后不知它在何处?貂皮裘上落满灰尘,颜色为之黯淡。

金兵还未消灭,自己的双鬓却早已斑白,如秋霜,只能凭忧国的眼泪白白地流淌。

谁料我这一生,心始终在抗金的前线,人却老死在沧州。

阅读练习一:(1)比较本词中“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与陆游的“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两句,其中的“空”字所蕴含的情感是否相同?试分析。

(4分)(2)这首词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技巧?塑造了一个怎样的词人形象?请结合词的内容进行分析。

(4分)参考答案一:(1)相同,“空”有“白白地”“徒然”的意思,都抒发了报国无望的悲愤之情。

本词中“空”字点染出这种近乎绝望的失望与痛苦,感情愈发的悲愤,沉郁。

陆游认为自诩为塞上长城有何用,年事已高,有心无力,“空”“已”二字相映,写出了无限沉痛,极大悲愤。

(回答出相同,且说出相同的情感2分,具体分析两句诗句2分)(2)词人直抒胸臆,把过去的壮志凌云、英姿勃发、渴望建功立业与现实的报国无门、惆怅悲凉、愤慨不满作对比。

塑造了自己鬓发已白、雄心不减、因时时牵挂边关而痛苦呻吟的爱国词人的形象。

(技巧及分析2分,形象及分析2分)阅读练习二:9.首句借用班超投笔从戎“以求封侯”的典故,意在表现什么?(2分)10.谈谈你对词中“泪空流”中“空”字的.理解。

中考语文古诗词鉴赏之宋词备考锦集(含答案)

中考语文古诗词鉴赏之宋词备考锦集(含答案)

中考语文古诗词鉴赏之宋词备考锦集(含答案)9.《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宋文学家书画家号东坡居士唐宋八大家主题:描写了太守打猎时热烈、壮观的场面,表现了词人渴望为国杀敌、建功立业的爱国热情和英雄气概。

10.《如梦令》李清照宋词人号易安居士主题:以与侍女对话的形式刻画了一个年轻女子爱春、惜花的细腻感情。

11.《诉衷情》陆游宋诗人放翁主题:描写了词人慷慨从军和离职闲居两个场景,抒发了词人命运多舛、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

12.《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辛弃疾宋词人主题:通过现实与梦境的鲜明对比,抒发了词人抗敌救国、建功立业的爱国热情和报国无门、壮志未酬的悲愤。

(九)江城子·密州出猎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

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一1.本词的作者是宋代苏轼(人名),这首词体现了作者豪放的词风。

2.对“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D )A.学会拉满月一样的弓箭,西北的人都看着我射下天狼星。

B.学会拉满月一样的弓箭,向西北看过地区,射下天狼星。

C.学会拉圆月般的雕花的弓箭,在西北地区,射杀敌人。

D.将要把好弓拉得同圆月一样,瞄准西北的侵略者,射杀打败他们。

.二1.词作描写的主要事件是太守出猎2.下列对词句理解,不妥当...的项是( B )A.“老夫聊发少年狂”,一个“狂”字笼罩全篇,抒写了作者胸中雄健豪放的一腔磊落之气。

B.“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是描写作者跟随孙权射虎的壮举场面。

C.“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虽有身世之感慨,实际上乃是渴望得到朝廷重用。

D.“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表达了自己强国抗敌、渴望报效朝廷的壮志豪情。

.三1.“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一句借用冯唐持节出使云中郡的典故,含蓄地表达了作者渴望得到朝廷信任,为国献身,效力边疆的愿望。

六年级第一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范围

六年级第一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范围

六年级第一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范围一、试卷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

二、试卷分阅读(文言文、现代文)和写作两大部分。

试卷共4页,直接在试卷上答题,不用答题纸。

三、文言文部分:(24分)1.默写范围:1至8每周一诗,《古诗三首》,《山川之美》(10分)2.古诗鉴赏:范围《古诗三首》,考文学常识、课后注释、理解鉴赏(选择题)(4分)3.课内文言文范围:《陈太丘与友期》、《山川之美》。

考文学常识、加点词解释、句子翻译、内容理解(10分)(不考课外文言文阅读)四、现代文部分:(36分)1.考一篇课外记叙文,选文不超过800字。

2.为配合写字教学,有一题抄写题。

(4分)3.其中12分,占现代文阅读总分33%为选择题。

4.有80字左右的语段写作题。

(5分)五、写作:字数在五六百字的记叙文,试卷卷面共600格(包括题目行)。

2011第一学期七年级语文期中考试范围总分100分,时间90分钟,范围:第一至第四单元一、古诗文(28分)1、默写(12分):1------4单元每周一诗(8首),第三单元凡课后要求背诵篇目(8首),《小石潭记》。

2、课内文言文(8分):《伤仲永》、《小石潭记》、《周处》3、课外文言文(8分)题型:文学常识、加点词解释、句子翻译、内容理解二、现代文(32分)考课外文章两篇,记叙文和说明文各一个。

三、写作(40分):记叙文2011第一学期八年级语文期中考试范围一、默写1、第一至第四单元每周一诗(共八首)2、宋词集萃单元三首:《诉衷情》、《丑奴儿》、《破阵子》3、文言文:《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二、古诗文鉴赏1、《诉衷情》2、《破阵子》三、文言文阅读1、课内《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文学常识、加点词解释、句子翻译、内容理解)2、课外文言文(加点词解释、句子翻译、内容理解)四、现代文阅读1、说明文(基础知识、说明对象、说明对象的特征、说明方法及其作用等)2、记叙文(基础知识、概括能力、主旨把握等)五、写作:600字左右的文章2011第一学期九年级语文期中试卷命题说明(题型、分值及复习要求)(考试时间:100分钟满分:150分)一、文言文(42分)(一)默写(18分) 6题,每题3分默写篇目:1、《爱莲说》2、《曹刿论战》(第三段)3、《江城子·密州出猎》4、《如梦令》(二)古诗词的理解与把握(4分)2题,题型为填空和选择题。

初中诗歌考前演练:《诉衷情》(含题目和答案)

初中诗歌考前演练:《诉衷情》(含题目和答案)

初中诗歌考前演练(1)诉衷情[宋]陆游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

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

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6.“关河”的意思是。

(2分)7. 下列理解错误的一项是(2分)A. 词的开头是作者的回忆。

B. “尘暗旧貂裘”借用了苏秦的典故。

C.“泪空流”是感慨自己的年纪大,力不从心。

D. “心在天山”表达了作者抗金的理想与愿望。

初中诗歌考前演练(2)2.这首词的作者是_____________(朝代)的__________(人名)(2分)3.“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这几句词,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初中诗歌考前演练(3)6.“秋”在词中的意思是。

(2分)7. 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诉衷情”是本词的词牌名。

B.“当年”引出了往昔的回忆。

C.“暗”字写出了词人的悔恨。

D.“沧洲”点出词人的隐居地。

初中诗歌考前演练(4)7.“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表现了作者的思想情感。

(2分)8.对这首词理解赏析错误的一项是( )(2分)A.本词是作者晚年的作品,是一首充满爱国主义的词作。

B.本词感情起伏,跳跃极为明显,特别是回忆和现实之间形成对比。

C.“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一句是作者想象中的边疆战斗生活。

D.词反映的是作者虽备受打击并已年老力衰,但仍不忘国事的心情。

初中诗歌考前演练(5)7.“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表现了作者的思想情感。

(2分) 8.对这首词理解赏析错误的一项是( )(2分)A.本词是作者晚年的作品,是一首充满爱国主义的词作。

B.本词感情起伏,跳跃极为明显,特别是回忆和现实之间形成对比。

C.“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一句是作者想象中的边疆战斗生活。

D.词反映的是作者虽备受打击并已年老力衰,但仍不忘国事的心情。

初中诗歌考前演练(6)7.“天山”在词中指。

(2分)8.下列理解错误的一项是()(2分)A.“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写诗人当年慷慨从军,充满豪情壮志。

诉衷情三首词的复习

诉衷情三首词的复习

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

匹马戍梁州。

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

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

1、作者:陆游,朝代:宋,诉衷情是:词牌名。

我们还学过他的诗是《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2、中心:抒发了作者壮志难酬的慷慨和悲壮3、“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再现了作者盛年壮志凌云勇赴国难的情景;4、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当年立功封侯,今天只是一场梦幻。

表明他早已脱离了军队,字里行间流露出他对前线的关切、对脱离军队的遗憾5、上片描述了两个生活场景,下片转入直接抒发悲愤的感情。

6、“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表现作者内心的抑郁和悲愤之情;“未”“先”“空”流露出作者悲愤和不甘,也是对南宋统治者的不满7、“此身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既表现了作者爱国主义的激情和壮志难伸的悲愤,也表现出对南宋统治者的强烈不满;8、本文的感情基调是悲壮处见沉郁,愤懑却不消沉。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

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

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1、作者:辛弃疾朝代:宋书博山道中壁是:题目“丑奴儿”是词牌名我们学过他的另一首词是:《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2、这首词通过“少年”时与“而今”无愁和有愁的对比,表现了作者受压抑、遭排挤、报国无门的痛苦,也是对南宋朝廷的讽刺与不满。

3、“少年不识愁滋味”是前个“爱上层楼”的原因。

“不识”写年轻人的:幼稚4、“爱上层楼”是指年少志高,目光远大。

后个“爱上层楼”是“为赋新词强说愁”的原因5、“强说愁”说明年轻人好装斯文的好胜和纯真。

6、上片:描绘出少年:纯真无知、故作深沉的情态。

7、“而今识尽愁滋味”的“识尽”概括了词作者半生的艰辛历程。

“而今识尽愁滋味”是前个“欲说还休”的原因8、后个“欲说还休”是“却道天凉好个秋”的原因9、“欲说还休”,表现的心情是有苦无处诉说的痛苦矛盾心情,迭用更表现了:词人内心的孤独和压抑。

诉衷情鉴赏试题及答案

诉衷情鉴赏试题及答案

诉衷情鉴赏试题及答案
诉衷情鉴赏试题及答案
【原文】
诉衷情
陆游
当年万里觅封候,匹马戍梁州。

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

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
【问题】
7.“尘暗旧貂裘”、借用了苏秦的典故,说明【】。

(2分)
8.下列对于《诉衷情》的分析理解,错误的一项是()(2分)
A.词中“觅封侯”暗用了班超投笔从戎的典故,表现词人当年在梁州时也曾意气风发,有过象班超那样报国的雄心壮志。

B.“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九个字写尽词人一生心事,表现出词人年老体衰,面对敌寇嚣张而难酬壮志的一腔悲愤。

C.“心在天山,身老沧洲,”表现出词人知道自己年事已高,不再有一心报国的志向,因此流露出的悲哀、失落和无奈之情。

D.《诉衷情》苍凉悲壮,上片叙事,下片抒情,通过今昔对比,生动地反映了一位爱国志士的坎坷经历和不幸遭遇。

【参考答案】
7.(2分)自己不受重用,未能施展抱负
8.(2分)C(词人的理想与现实处在矛盾之中,他有报国立功的'热望,却遭投闲置散的冷遇,“心在天山”与开头的“当年万里觅封侯”相呼应,表明报国之心始终不渝。

“身老沧洲”并非意在叹老,而是愤恨权臣误国,致使自己请缨无路,白首无成的悲愤。

因此C项中说“不再有一心报国的志向”显然有误。

)。

《唐宋词》知识考竞赛考试题库大全(含各题型)

《唐宋词》知识考竞赛考试题库大全(含各题型)

《唐宋词》知识考竞赛考试题库大全(含各题型)一、单选题1.《全宋词》中使用频率最高的词调是()A、《菩萨蛮》B、《水调歌头》C、《浣溪沙》D、《满江红》参考答案:C2.《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的作者是()A、朱淑真B、朱敦儒C、秦观D、李清照参考答案:D3.《龙洲词》的作者是()A、刘过B、刘辰翁C、刘克庄D、吴文英参考答案:A4.《卜算子》(驿外断桥边)的歌咏对象是()A、昙花B、菊花C、梅花D、荷花参考答案:C5.《花外集》的作者是()A、周密B、吴文英C、张炎D、王沂孙参考答案:D6.词体逐渐走向成熟是在()A、晚唐五代B、北宋C、南宋D、南宋中叶参考答案:A7.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的词牌是()A、《浣溪沙》B、《清平乐》C、《谒金门》D、《天仙子》参考答案:C8.词句“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的词牌名是()A、《诉衷情》B、《更漏子》C、《剔银灯》D、《雨霖铃》参考答案:B9.词开日本国填词风气之先的是()A、白居易B、柳永C、温庭筠D、张志和参考答案:D10.温庭筠《梦江南》(千万恨)“山月不知心里事”的下一句是()A、空阶滴到明B、斜晖脉脉水悠悠C、水风空落眼前花D、摇曳碧云斜参考答案:C11.词牌多为()个字,有一种约定俗成的意味在内。

A、二B、三D、五参考答案:B12.词句"细雨梦回鸡塞远。

小楼吹彻玉笙寒"的作者是()A、李璟B、李煜C、晏殊D、晏几道参考答案:A13.苏轼《洞仙歌》(冰肌玉骨)歌咏的女性形象是()A、桃花夫人B、洛水女神C、花蕊夫人D、巫山神女参考答案:C14.被黄昇誉为“百代词曲之祖”的是()A、冯延巳B、李白C、李煜D、李璟参考答案:B15.()在唱词风格方面独重女音。

B、唐人C、五代人D、宋人参考答案:D16.《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的作者是()A、韦庄B、温庭筠C、李煜D、柳永参考答案:D17.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的词牌名是()A、《生查子》B、《青玉案》C、《踏莎行》D、《少年游》参考答案:A18.《东山词》的作者是()A、刘克庄B、贺铸C、秦观D、张孝祥参考答案:B19.被李调元称为“宋一代词人之冠”的词人是()A、周邦彦B、晏殊C、秦观D、贺铸参考答案:C20.《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的作者是()A、苏轼B、李清照C、辛弃疾D、周邦彦参考答案:B21.《碧鸡漫志》中称()的词是"学东坡韵制得七八"。

2020-2021高考语文复习《诗歌鉴赏》专项综合练习及详细答案

2020-2021高考语文复习《诗歌鉴赏》专项综合练习及详细答案

一、高中诗歌鉴赏试题1.阅读下面两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诉衷情晏殊东风杨柳欲青青,烟淡雨初晴。

恼他香阁浓睡,撩乱有啼莺。

眉叶细,舞腰轻,宿妆成。

一春芳意,三月和风,牵系人情。

玉楼春无名氏东风杨柳门前路。

毕竟雕鞍留不住。

柔情胜似岭头云,别泪多如花上雨。

小楼画幕无重数。

听得楼边车马去。

若将眉黛染情深,且到丹青难画处。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恼他香阁浓睡,撩乱有啼莺”二句,面对烂漫春光,主人公不是览景生欢,而是情态异常,“香阁浓睡”。

一“恼”字,承上贯下,使词意陡生顿挫。

B. “一春芳意”与“三月和风”为对偶句,同是“牵系人情”的景物。

“牵系”既形象地表现了柳丝的特点,同时也是对“眉叶细,舞腰轻”的照应。

C. “柔情胜似岭头云”与“别泪多于花上雨”两句中,情是泪的内源,泪是情的外现,一情一态,两个比喻,对仗工致,且曲尽传神写照之妙。

D. “若将眉黛染情深,直到丹青难画处”上句变实为虚,抽象的感情成了可染可画的形象体。

下句既实又虚,“丹青”既指图画,也喻忠贞不渝之情。

(2)两首词在开篇都写到“东风杨柳”,请分别简析其中“柳”的形象、人的形象有怎样的特点,柳对人物形象的塑造起到怎样的作用?【答案】(1)D(2)①前词开篇所写之柳是雨初霁后的青青杨柳,柳丝纤细,柳烟疏淡,景象清新柔美,所写之人是因柳惹起无限愁思的闺中女子,柳是情感的触发物,同时对人物形象起到反衬的作用。

②第二首开篇所写之柳是门前路旁在东风中摇曳的柳,所写之人是与远行之人在门前话别,依依不舍、留恋而又无奈的女子,柳是情感的寄托物,想“留”毕竟留不住,对人物形象起到正衬的作用,柳依依,情依依。

【解析】【分析】(1)D项,“上句变实为虚”错误,“若将眉黛染情深,直到丹青难画处”,倘若能用画眉的黛粉将这缱绻情愫染到更深更浓的话,那我定把这忠贞情意的画图渲染到无法渲染时为止,上句变虚为实。

故选D。

(2)本题,《诉衷情》,“东风杨柳欲青青,烟淡雨初晴”先绘出一幅如画春景:东风吹温送暖,催引生机;杨柳因春风吹拂而萌发春意,虽未青青成阴,却染得人满眼春色;柳丝纤细,柳烟疏淡,似有若无,自有一种迷蒙意态;一番春雨初霁之后,柳色显得倍加清新,翠意撩人,秀色可餐。

宋词赏析(诉衷情、破阵子、丑奴儿、生于)

宋词赏析(诉衷情、破阵子、丑奴儿、生于)

姓名:批改人:(一)诉衷情朝代:作者: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

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

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一、注释解释:1、万里觅封侯:运用的典故,表达了自己2、尘暗旧貂裘:运用的典故,表达了自己3、关河..何处:;..梦断4、胡.未灭,:5、鬓先秋...:6、心在天山..,身老沧州..:天山:沧洲:二、判断正误,并在原句处改正:A、“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句简要地概述了自己曾经的军旅生涯,传递出当年词人奔赴前线的豪情。

()B、“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借用典故,也是诗人对眼前生活的真实写照,同时也流露了有志而不能施展的遗憾。

()C、“胡未灭”,说国仇未报;“鬓先秋”,叹此身已老;“泪空流”,诉壮志难酬;流露出作者因年老而不能再报效祖国的沉痛悲愤和不甘。

()D、“心在天山,身老沧洲”八个字,表明作者决意淡出政治,隐居沧洲终老此身。

()E、末句用“天山”和“沧州”之远隔来形容梦想与现实的距离之远。

()F、这首词中抒发的感情是从悲凉化为激昂的。

()G、“万里”和“匹马”形成空间形象上的强烈对比,写出作者当年的自信与执着。

()H、一个“空”字,既写出作者内心的不甘和失望,也写出对朝廷的不满。

()(二)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朝代:作者: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

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

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一、注释解释:1、少年不识....愁滋味★少年:不识:2、爱上层楼..★层楼:3、为赋新词强.说愁强:4、而今识尽..愁滋味识尽:5、欲说还休:6、却道天凉好个秋:二、判断正误,并在原句处改正:A、“丑奴儿”是词牌名,“书博山道中壁”是题目,本词写出了作者内心无处倾诉的苦闷。

()B、“爱上层楼”是指年少之高,目光远大。

()C、“强说愁”是指没有愁硬要说愁,也说明年轻人已经有了斯文习气。

()D、“识尽”两字概括了词作者半生的艰辛历程。

唯美词牌100个

唯美词牌100个

唯美词牌100个1.《菩萨蛮》:富有韵律美,常被用于表达细腻情感。

2.《清平乐》:给人一种清新、平和之感。

3.《西江月》:词调优美,适合描绘夜景等多种场景。

4.《浪淘沙》:有壮阔与柔美的双重美感。

5.《虞美人》:词牌名本身就充满诗意。

6.《如梦令》:如梦似幻的感觉。

7.《浣溪沙》:清新淡雅。

8.《采桑子》:富有田园气息。

9.《一剪梅》:意象唯美。

10.《鹊桥仙》:与爱情传说相关,充满浪漫。

11.《苏幕遮》:有一种神秘的美感。

12.《满庭芳》:词牌名很有意境。

13.《水调歌头》:大气又不失唯美。

14.《念奴娇》:有豪迈与柔美的结合。

15.《临江仙》:意境悠远。

16.《定风波》:给人一种洒脱又唯美的感觉。

17.《少年游》:充满青春活力与唯美。

18.《渔家傲》:有渔家生活的独特美感。

19.《望江南》:充满江南水乡的婉约。

20.《卜算子》:简单却富有韵味。

21.《诉衷情》:适合倾诉情感。

22.《生查子》:清新质朴。

23.《丑奴儿》:别具一格的美感。

24.《好事近》:给人积极美好的感觉。

25.《谒金门》:有独特的意境。

26.《清平调》:调名就很唯美。

27.《长相思》:表达思念之情,唯美动人。

28.《相见欢》:蕴含着复杂的情感。

30.《更漏子》:给人静谧的美感。

31.《南歌子》:有南方的柔美之感。

32.《锦缠道》:名字就很吸引人。

33.《解语花》:充满诗意的想象。

34.《离亭燕》:有离别之意,唯美感伤。

35.《阮郎归》:与传说相关,富有神秘色彩。

36.《画堂春》:充满春天的气息。

37.《千秋岁》:有历史的厚重与唯美。

38.《太常引》:词牌有独特韵味。

39.《玉楼春》:适合描绘美好的事物。

40.《贺新郎》:在喜庆中不失唯美。

41.《西江月慢》:慢词更添细腻。

42.《凤凰台上忆吹箫》:名字极美。

43.《沁园春》:大气磅礴中也有唯美之处。

44.《水龙吟》:有龙吟之气势,也有柔美。

45.《雨霖铃》:离别时的唯美哀伤。

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阅读真题《破阵子》含答案

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阅读真题《破阵子》含答案

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阅读真题《破阵子》含答案[2023全国乙卷,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

破阵子陆游看破空花尘世,放轻昨梦浮名。

蜡屐登山真率饮,筇杖穿林自在行。

身闲心太平。

料峭余寒犹力,廉纤细雨初晴。

苔纸闲题溪上句,菱唱遥闻烟外声。

与君同醉醒。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D )A. 词人以“空花”“昨梦”喻指过往的虚无,“看破”“放轻”宣示自己告别过去。

B. 词人着屐拄杖、登山穿林,一个远离尘世、悠游自在的山野隐逸形象跃然纸上。

C. 细雨初晴的春日,依然会使人感觉到寒冷,但这并没有影响词人的轻松自得。

D. 词人在最后表示,希望远方友人能与自己同饮共醉,表达了真挚的思念之情。

[解析]“表达了真挚的思念之情”错误,下片写词人作诗、听歌、饮酒,均为闲居隐逸之事,词的结尾处应是表达与朋友共同饮酒、共享隐逸之乐的思想感情。

(2)这首词是如何表现词人闲适心情的?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6分)答:①通过议论与抒情直接抒发闲适的心情:“看破空花尘世,放轻昨梦浮名”两句将繁华尘世比作“空花”,把浮名比作“昨梦”,放下心中曾经牵挂的东西,心情轻松;“身闲心太平”则直抒胸臆。

②通过记叙、描写闲适之举表现闲适之情:写词人穿蜡屐登山、真率饮酒、悠闲作诗、遥闻菱歌,在对行动的叙述与描写中表现闲适的心情。

③借景抒情:“廉纤细雨初晴”通过描写细雨初晴的清新之景,寄托闲适之情。

【诗歌鉴赏】上片第一、二句议论抒情:尘世虚幻,皆为妄念;浮名如昨日之梦,无须挂念。

第三、四句记叙自己放下浮名之后洒脱的隐逸行为:穿上蜡屐登山,率真饮酒,拄着筇竹杖,穿行林间,逍遥自在。

“蜡屐”“筇杖”微露隐逸情趣,“真率”“自在”直抒闲适之情。

上片以情作结,从身体与心灵两方面突出闲逸的状态。

下片第一、二句写景:春寒料峭,冬的余威尚存,但细雨初晴,迎来了春晴的美好。

第三、四句继续叙写词人的活动,闲题苔纸,菱歌遥闻,体现了词人的心境平和、闲适喜悦。

上海市中考语文备考之古诗词默写(07-16年中考真题及相关模拟题练习)

上海市中考语文备考之古诗词默写(07-16年中考真题及相关模拟题练习)

中考专题一:古诗词默写【真题汇编】【真题1】(2016年上海卷)2. ,若出其里。

(《观沧海》)3.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劳其筋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真题2】(2015年上海卷)1. 夜来城外一尺雪,。

(《卖炭翁》)2. ,脉脉不得语。

(《迢迢牵牛星》)3. ,芳草萋萋鹦鹉洲(《黄鹤楼》)4. 衣带渐宽终不悔,。

(《蝶恋花》)5. 山水之乐,。

(《醉翁亭记》)【真题3】(2014年上海卷)1.乱花渐欲迷人眼,。

(《钱塘湖春行》)2. ,莲动下渔舟。

(《山居秋暝》)3.谈笑有鸿儒,。

(《陋室铭》)4. ,锦鳞游泳。

(《岳阳楼记》)5.向来枉费推移力,。

(《观书有感(其二)》)【真题4】(2013年上海卷)1.山光悦鸟性,___。

(《题破山寺后禅院》)2.东边日出西边雨,___。

(《竹枝词》)3 .___,清泉石上流。

(《山居秋暝》)4.晨兴理荒秽,___。

(《归园田居》5 ___,亭亭净植…… (《爱莲说》)6.虎见之,___,以为神… …(《黔之驴》)【真题5】(2012年上海卷)I.树木丛生,___。

(《观沧海》)2.沾衣欲湿杏花雨,____。

(《绝句》)3.夜阑卧听风吹雨,_____。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4._____,却道天凉好个秋。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5.宠辱偕忘,____,其喜洋洋者矣。

(《岳阳楼记》)6._____,鸡犬相闻。

(《桃花源记》)【真题6】(2011年上海卷)1.草枯鹰眼疾,。

(王维《观猎》)2.欲把西湖比西子,。

(苏轼《饮湖上初晴雨后》)3. ,千载谁堪伯仲间。

(陆游《书愤》)4.当年万里觅封候,。

(陆游《诉衷情》)5. ,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为政》)6.醉翁之意不在酒,。

(欧阳修《醉翁亭记》)【真题7】(2010年上海卷)1、浮云游子意,。

(《送友人》)2、,不尽长江滚滚来。

(《登高》)3、凤箫声动,,一夜鱼龙舞。

宋代豪放词

宋代豪放词

• 1、 麾下: • 指部下。 • 麾: • 军旗 • 2、炙: • 烤肉。 • 3、八百里: • 牛名。亦兼指连营之广,语意双关。 • 4、五十弦: • 这里泛指军中乐器。
• 5、翻: • 演奏。 • 6、塞外声: • 以边塞作为题材的雄壮悲凉
的军歌。
• 7、沙场: • 战场。 • 8、点兵: • 检阅军队。
上片共两个场景。
1、以“当年”二字引出对军旅生活的回忆,再 现奔赴疆场、戍守边关的勃勃英姿。“觅”字显 词人当年的自许、自信和执着。
2、“梦断”一转,将过去和现在对比,化自信 为失落。
字里行间流露出他对前线的关切和对脱离军队的 遗憾。
下片用“未”、“先”、“空”三字, 写壮志难酬,韶华不再的悲愤。也有 对南宋统治者的不满。
1、少年: 指年轻的时候。 2、不识: 不懂。 3、层楼: 高楼。 4、强说愁: 强:勉强地,硬要。
• 5、识尽: • 尝够,深深懂得。 • 6、欲说还休: • 想说而最终没有说。 • 7、“却道”一句: • 却说好一个凉爽的秋天啊。意谓言不由衷
地顾左右而言他。
• 写出词人无可奈何,只得避而不谈。
• 9、作: • 像,如。 • 10、了却: • 完结,完成。 • 11、的卢: • 一种性烈的快马。 • 12、天下事: • 此特指恢复中原之事。
• 13、霹雳: • 惊雷,比喻拉弓时弓弦响如惊雷。 • 14、赢得: • 博得。 • 15、身后: • 死后。 • 16、可怜: • 可惜。
重点词解释
“心”与 “身”写理想和现实的对 比,表达了报效祖国炽热的情怀和英 雄失意的概叹。
风格:回肠荡气 的沉郁悲壮之词。 手法:过去与现在,理想和现实 的对比。
万里觅封侯:
典故:

初三语文诗歌鉴赏选择题

初三语文诗歌鉴赏选择题

九(3)苏传志1、《诉衷情》下列选项错误的一项是(C)A、“当年万里觅封候,匹马戍梁州”,开头两句,词人再现了往日壮志凌云,奔赴抗敌前线的勃勃英姿。

B、“暗”字将岁月的流逝,人事的消磨,化作灰尘堆积之暗淡画面,心情饱含惆怅。

C、陆游从“胡未灭”着笔,却始终“心在天山”,而“身老沧州”和“心”的矛盾无法解决,所以决定归隐山林。

D、此词抒发国仇未报、壮志未酬的深切悲愤。

2、《破阵子》下列选项错误的一项是(A)A、这词全首都写军中生活,也可以说是写想象中的抗金军队中的生活。

B、开头两句写军营里的夜与晓,“醉里挑灯看剑”一句有三层意思:“看剑”表示雄心,“挑灯”点出时间,醉里还挑灯看剑是写念念不忘报国。

C、“了却君王天下事”两句,描写战斗获胜,大功告成时将军意气昂扬的神情。

“D、末句一结,却转到在南宋统治集团的压抑下,恢复祖国河山的壮志无从实现的悲愤。

这一转折,使上面所写的愿望全部成为幻想,全部落空。

3、《四块玉别情》下列选项错误的一项是(D)A、这首小令表现了女子送别远行爱人的依依不舍、相思之情。

B、“一点相思几时绝”是全篇的中心,它强调了别情的缠绵,使之成为全篇描写和抒情的基调,也使前三句显得十分形象。

C、“自送别,心难舍,一点相思几时绝”自从送别以后,心中万分难舍,一点相思之情,绵绵不断,不知何时能停止?作者以主人公——一名与爱人分离的女子口吻写来,直抒其缠绵的相思、真挚的爱情。

D、关汉卿,号己斋叟,代表作《窦娥冤》,《梧桐雨》,《拜月亭》,金末元初大都人,是我国文学史上最早的伟大戏剧家。

与郑光祖、白朴、马致远合称“元曲四大家”。

4《天净沙秋》下列选项错误的一项是(C)A、首二句以“孤村”领起,着意渲染秋日黄昏的冷寂。

B、前二句的「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共用了六个图景:「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而其中任何一个图景,都代表著秋日秋景的萧瑟气氛。

C、此曲极富艺术张力,一笔并写两面,成功地将秋日迟暮萧瑟之景与明朗绚丽之景融合在一起,把萧瑟的秋景作为曲子的主旋律,不失为又一篇写秋杰作。

《诉衷情》《丑奴儿 书博山道中壁》《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归田园居《观书有感》练习及答案

《诉衷情》《丑奴儿 书博山道中壁》《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归田园居《观书有感》练习及答案

初二上《诉衷情》《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归园田居》《观书有感》练习及答案观书有感其二【宋】朱熹昨夜江边春水生,艨艟巨舰一毛轻。

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

一.词语解释①艨艟:古代战船,这里指大船②向来:从前,往昔③中流:河流的中心④枉:白白地,徒然二.内容理解1.表现书读到一定程度,终于提高认识,内心感到轻松愉悦的诗句是: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

2.这是一首借助形象说理的诗。

品读这首诗后回答:它是借助_行船(或泛舟)形象,让读者去体会与_学习(或读书)有关的道理。

3.“艨艟巨舰一毛轻”句运用的修辞手法是C(A.比喻 B.拟人 C.夸张 D.排比 ),其作用是:形象地表现了春水(读书)的力量(将内心感觉化作可以感触的形象)。

4.诗中说当春水猛涨时,即使艨艟巨舰也如羽毛般轻,自由自在地飘行在水流中。

诗中突出春水的重要,意在强调:_艺术灵感的勃发,足以使得艺术创作流畅自如。

也可以理解为艺术创作要功夫到家,则熟能生巧,驾驭自如。

_。

5.这首诗陈衍评为“寓物说理而不腐”,请结合其他哲理诗具体说明。

__苏轼诗“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两句,诗人不是抽象地发议论,而是紧紧扣住游山谈出自己独特的感受,借助庐山的形象,用通俗、形象的语言深入浅出地表达出了哲理的趣味。

三选择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D)A.诗作者是从自然界中捕捉形象,来谈“观书”的体会。

B.前两句诗人以水涨舰轻为例,目的是要揭示一种哲理。

C.后两句提示人们要认识读书的重大意义。

D.“艨艟巨舰”借喻书中难题,从而紧扣《观书有感》的题意。

四、拓展题观书有感其一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观书有感其二昨夜江边春水生,艨艟巨舰一毛轻。

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

1.下面对两首诗内容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D)A.第一首诗的一二句动与静巧妙相融,“鉴”字写出“半亩方塘”的澄澈明净,“徘徊”写出天光云影的闪耀浮动,一幅令人赏心悦目的画面跃然纸上。

古诗词复习(答案)

古诗词复习(答案)

3、《春望》中寓个人深情于自然景物的句子是: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_。

写社会荒凉冷落的是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写自己因忧国而日渐衰老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4、《秦州杂诗》中写秦州之险的是迟回度陇怯,浩荡及关愁_。

写秦州山水之景的句子是水落鱼龙夜,山空鸟鼠秋。

5、《月夜忆舍弟》虚实描写结合通过写月色表达思念之情的是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6、《移居》中作者通过亲身劳动得出的生活体验衣食当须纪力耕不吾欺。

7、《使至塞上》中通过自然景物描写表达自己被压制排挤之怒的是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描写塞外独特风光的是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__。

8、《登岳阳楼》中写国势衰微,表现自己忧国之情的是_白头吊古风霜里,老木苍波无限悲。

9、《沁园春》的主旨句是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想象雪后之景的是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10、《渔家傲》中表达思乡之情的是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而表现将士们矛盾心理的句子是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11、《江城子》中表现自己爱国豪情、征战沙场愿望的是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12、《武陵春》中写自己愁绪之多、之重的是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写自己因感慨事事而伤心的是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_。

13、《破阵子》中描写战斗激烈的是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_。

15、《水调歌头》中阐述人事多变之规律的是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_表达作者美好祝愿的是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_。

16、《山坡羊》中描写朝代兴衰历史的是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表达作者感慨、对百姓同情的是兴,百姓苦,亡,百姓苦_。

17、《饮酒》中写作者偏居一隅心情恬静的情况和原因的是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写自己优雅生活的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18、《行路难》中写诗人内心忧虑的是_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写前途坎坷多难艰辛的是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诉衷情》《破阵子》《丑奴儿》复习题及答案
一.默写
1.辛弃疾是南宋时期伟大的爱国主义词人。

所作题材广阔,气势纵横,词风以豪放为主,但亦不拘一格。

2.《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中,却道天凉好个秋句谈天气,表面形似轻脱,实则深沉含蓄,充分体现了词人胸中的忧愁。

3.《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中,描写雄壮的军容,表现将军及士兵们满怀高昂的战斗情绪,准备出征的句子是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沙场秋点兵。

4.《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中,可怜白发生句,以沉痛的慨叹,抒发了作者壮志难酬的悲愤。

二.阅读练习
诉衷情陆游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

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

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1、诗中“当年万里觅封侯”说明作者年青时候的愿望是( A )
A、为国家建功立业
B、获得侯的爵位
C、获取高官厚禄
2、诗中表明了作者即使在梦里也不忘记国事的诗句是:
关河梦断何处?尘间旧貂裘。

3、从诗中“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几句可以看出这首词是陆游哪个时期的作品(D )
A少年时期 B、青年时期 C、中年时期 D、晚年时期
4、这首词的题目是《诉衷情》,你认为作者所要诉的“衷情”是什么?
这首词是作者陆游晚年时期的作品。

在当时的时代环境下,民族矛盾空前尖锐化,南宋朝廷偏安江南一隅,不思恢复中原、收复失地。

陆游的作品代表了当时广大人民要求恢复中原的愿望,他的作品是那个时代的最强音。

本词充分表现了陆游要报效国家、收复失地的满腔热忱。

5
6、当年万里觅封候,匹马戍梁州。

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这四句词,两句写过去,两句写现在,大开大合,感慨无限。

7、“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这几句词,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国仇未报,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以及对于统治者的不满之情。

8
9、尘暗旧貂裘一句表明诗人怎样的内心感受?
悲伤,怀念,惆怅之情
10、说说你对于“胡未灭,鬓先秋”的理解?
体现诗人一种沉痛,抑郁,无奈地悲愤及满腔的爱国热情
11、“当年万里觅封候,匹马戍梁州”再现了词人当年为国杀敌,远大的抱负,以及他在战场上的英勇风姿。

12、“尘暗旧貂裘”中的“暗”能否换成“淡”?
不能,暗能体现岁月流逝,人事消磨,化作灰尘堆积的黯淡的画面,包含了惆怅的心情,而淡不能。

13、“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

中空能否换成其他词?为什么?
不能,空既能写出内心的失望及痛苦尽醉,也写出了当时的偏安一隅的不满与痛苦。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1、“少年”“爱上层楼”的原因是什么?
为了写出新词,没有愁而硬要说愁,结果是尝遍了愁的滋味却说秋天很美好。

1、对“却道天凉好个秋”的理解是:
心中充满了愁苦,却无处诉说,只好找个话头,说说这天凉的秋天吧!
2、《丑奴儿》中词人以“愁”为线索,运用对比和反复的手法,抒发了作者的复杂的心情。

从整首词来看,作者所说的“愁”绝不是个人的离愁别绪,而是忧国忧民,忧虑国家存亡的报国之仇。

3、对比是这首词的一大特色,请写出本词两对对比的内容。

第一组:“少年”和“而今”对比;
第二组:“强说愁”与“欲说还休”对比。

第三组:“不识”与“识尽”对比。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沙场秋点兵。


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
1、“沙场秋点兵”一句不仅交代了时间、地点、事件等“记叙要素”,也预示了战无不胜的前景。

2、“八百里分麾下炙”中的“八百里”既指牛,也指连营这种修辞手法称为双关。

3、《破阵子》上片写“梦”点兵是想象,写出点兵沙场准备出征的场面,下片写英勇杀敌、乘胜追击的场面。

词中“醉”、“梦回”、“看”等动词让人体会出词人壮志难酬的压抑复杂心情。

“可怜白发生”沉痛感叹词人报国无门的苦闷。

4、这首词所描绘的内容是想象中的还是现实中的?描绘了怎样的战斗场面?
全词从想象着笔,描绘了理想中的抗金队伍和战斗场景。

5、作者写这首词有什么用意?抒发了怎样的情感?
这首词托名为安慰朋友,实则是抒发词人自己对青年时代抗金的战斗生活的念念不忘之情,以及坚决恢复中原,建功立业的壮志,还有壮志难酬的悲愤。

6、“五十弦翻塞外声”中的“翻”字改为“弹”字好不好?为什么?
不好,“翻”字写出了战歌嘹亮,乐器轰鸣的热烈场面;如用“弹”字代之,就表现不出这种气氛。

7、题目中的“壮词”如何理解?在文中怎样体现?
“壮词”意即激昂奋发的壮行言辞,有壮怀激烈之意。

词中描绘的军营生活以及激昂奋进的战斗生活就是具体的体现。

而末尾两句更为突出,它把描写大功告成后的喜悦,把收复中原,统一祖国与个人杀敌立功的心愿统一在一起,字里行间充满着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