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九年级物理上册 第一单元 分子动理论与内能复习导学案(新版)教科版

合集下载

教科版九年级物理《第一章-分子动理论与内能》复习课导学案

教科版九年级物理《第一章-分子动理论与内能》复习课导学案

教科版九年级物理《第一章 分子动理论与内能》复习课名师导学案学习目标1.初步了解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能用其解释某些现象。

2.了解内能的概念,能简单描述温度与内能的关系,了解内能利用的重要意义。

3.从能量转化的角度认识燃料的热值。

4.了解热量的概念。

5.尝试用比热容解释简单的自然现象。

课前学习课堂学习一、分子动理论例1:于关于分子动理论的描述,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 .物体是由分子构成的。

B .物体里含有的分子数通常是很多的。

C .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0O C 时分子运动停止了。

D .分子间引力和斥力是同时存在的。

产生条件: 。

特点:高温物体 热量,内能 ,温度 。

低温物体 热量,内能 ,温度 。

实质:内能的 。

分子运动 理论、 内能 分子运动论 分子运动理论的基本内容 叫扩散,它说明了一切物体的分子都在 。

① ② ③ 内能 叫内能。

一切物体都有 ,内能的单位是: 。

内能的大小与物体的 有关。

叫热运动。

改变物 体内能 的方法 ①做功 ②热传递 做功和热传递对改变物体内能是 的。

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 ,温度 。

物体对外做功,物体的内能 ,温度 。

实质是 转化为 能 热量的计算 热量 叫热量。

单位: 。

比 热 容 叫比热容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 。

单位: ,读作 。

水的比热较 ,为 。

公式 Q 吸= Q 放= 或Q=[及时练习1]1.下列现象中不能..用分子动理论的观点解释的是( )A.酒香不怕巷子深。

B.沙尘暴起,尘土满天。

C.金块和铅块紧压在一起,过几年后发现铅中有金,金中有铅。

D.衣橱里的樟脑球会逐渐变小。

2.如图所示是当今流行的环保驱蚊用品——电热液体蚊香器.蚊香器通电后其内部的发热部件对驱蚊液加热,过一会儿,可见其顶部有“白气”飘出,房间里弥漫着驱蚊液的清香,起到驱蚊和灭蚊的作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白气”是驱蚊液先汽化后液化产生的B.“白气”是驱蚊液先液化后汽化产生的C.蚊香器工作时是将内能转化为电能D.房间里清香四溢说明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力二、扩散现象例2:宝来桥码头新搬来一个烤臭豆腐的小摊,人们远远就能闻到臭豆腐的味道,这属于_______ 现象,臭豆腐经烧烤后,温度升高,分子无规则运动_________ 。

【初中教育】最新教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 分子动理论与内能1、3比热容-1 - 导学案word版

【初中教育】最新教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 分子动理论与内能1、3比热容-1 - 导学案word版

——教学资料参考参考范本——【初中教育】最新教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分子动理论与内能1、3比热容-1 - 导学案word版______年______月______日____________________部门上课时间: _月_日 __班学生姓名__________学习目标1.了解比热容的概念,知道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属性2.会使用比热容表,尝试用比热容解释简单的自然、生产、生活现象。

3.经历探究过程,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本领,了解引入比热容概念的必要性。

自学备注重难点通过认真看书,观察实验从中获取各种信息,理解内能和比热容。

学习过程1.3-1当堂检测1.我市在科学规划和建设城市时,大量增加水面面积,是利用水的大的特性,且水在蒸发时(选填“吸热”或‘‘放热”),可以调节气温,营造“宜居重庆”的舒适环境。

2.人们常用水给汽车发动机降温,这是因为水的_________较大。

“奋进”号航天飞机用氢作燃料,这是因为氢的__________较大。

3.图所示是“比较水和煤油吸热升温特点”的实验装置。

(1)加热过程中,用搅棒搅动的目的是____________;水和煤油吸热的多少是通过___________来反映的(选填“温度计示数”或“加热时间”)。

(2)关于该实验的变量控制,下列要求中不正确的是________(填字母)A.采用相同的加热方法(如酒精灯火焰的大小,与烧杯底的距离等)B.烧杯中分别装入相同体积的水和煤油C.使用相同的烧杯4.初春培育水稻秧苗时,为了不使秧苗受冻,正确的做法是()A.早晨多灌水,傍晚多排水 B.早晨多排水,傍晚多灌水C.早晨和傍晚都要多灌水 D.早晨和傍晚都要多排水5.下列关于比热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物质的比热与温度、质量有关 B物质的比热与吸收或放出的热量有关C 比热是物质本身的一种特性,同种物质的比热是一定的D 质量越大的物体比热越大6.冰在熔化过程中,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吸收热量,温度不变 B.内能不变,比热容不变C.比热容、内能、温度都不变 D.比热容变大、内能增加,温度升高7.为了比较水和沙子吸热本领的大小,小明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在2个相同的烧杯中分别装有质量、初温都相同的水和沙子,用两个相同的酒精灯对其加热,实验数据记录如下:(1)在此实验中,用加热时间的长短来表示物质。

2023九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分子动理论与内能1.1分子动理论教案(新版)教科版

2023九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分子动理论与内能1.1分子动理论教案(新版)教科版
教学策略:教师可以通过实际例子、动画演示和实验观察等方法,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内能的概念及其与分子运动和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关系。
(3)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微观机制:学生可能难以理解分子间引力和斥力的存在以及它们对物质性质的影响。
教学策略:教师可以通过实际例子、动画演示和实验观察等方法,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分子间引力和斥力的存在以及它们对物质性质的影响。
二、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的物理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 科学思维:通过学习分子动理论,学生将能够运用科学的方法和逻辑思维分析分子的运动和相互作用,培养科学思维能力。
2. 科学探究:学生将通过实验观察和数据分析,探究分子运动和内能的变化规律,培养实验操作和数据处理的能力。
3. 科学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分子动理论,学生将能够理解物质世界的微观本质,培养对科学探索的兴趣和好奇心,以及对科学知识的尊重和应用意识。
4. 科学交流与合作:学生在小组讨论和实验过程中,将能够与他人合作交流,分享观点和经验,培养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 教学重点:
(1)分子动理论的基本概念:本节课的核心内容是分子的运动、分子间的相互作用以及内能的概念。教师需要有针对性地进行讲解和强调,使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这些基本概念。
此外,还需要准备教学PPT或教案课件,以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进行讲解和演示。同时,准备课后作业和练习题,以便学生能够巩固所学知识和进行自我评估。最后,准备教学反馈表或学生评价表,以便收集学生的学习反馈和评价,以便教师进行教学反思和调整教学策略。
五、教学流程
(一)课前准备(预计用时:5分钟)
学生预习:
发放预习材料,引导学生提前了解分子动理论的基本概念,标记出有疑问或不懂的地方。

2023九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分子动理论与内能1.1分子动理论教案(新版)教科版

2023九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分子动理论与内能1.1分子动理论教案(新版)教科版
引导学生分析错误原因,避免类似错误再次发生。
(五)拓展延伸(预计用时:3分钟)
知识拓展:
介绍与分子动理论和内能相关的拓展知识,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引导学生关注学科前沿动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
情感升华:
结合分子动理论和内能的内容,引导学生思考学科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鼓励学生分享学习分子动理论和内能的心得和体会,增进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
在new_text新课呈现结束后,对分子动理论和内能的知识点进行梳理和总结。
强调重点和难点,帮助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四)巩固练习(预计用时:5分钟)
随堂练习:
随堂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检查学生对分子动理论和内能知识的掌握情况。
鼓励学生相互讨论、互相帮助,共同解决练习题。
错题订正:
针对学生在随堂练习中出现的错误,进行及时订正和讲解。
基于这些反思,我将制定一些改进措施,并计划在未来的教学中实施。
首先,我将在课堂上更加注重实验的讲解和演示。通过使用模型和动画,一些辅导环节,以便在学生遇到难题时提供个别指导。我可以组织课后辅导时间,或者利用学校的在线学习平台,为学生提供额外的学习资源和支持。
(六)课堂小结(预计用时:2分钟)
简要回顾本节课学习的分子动理论和内能的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肯定学生的表现,鼓励他们继续努力。
布置作业:
根据本节课学习的分子动理论和内能的内容,布置适量的课后作业,巩固学习效果。
提醒学生注意作业要求和时间安排,确保作业质量。
拓展与延伸
1.提供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拓展阅读材料,如关于分子动理论在现代科学技术中的应用、内能与生活节能的联系等文章,让学生通过阅读深入了解分子动理论和内能的广泛应用和意义。

教科版九年级上册物理 1.4分子动理论与内能 复习 教案

教科版九年级上册物理 1.4分子动理论与内能 复习 教案

《分子动理论与内能》复习课一. 教学内容:第一章分子动理论与内能1. 分子动理论2. 内能和热量(1)二. 重点、难点:1. 能识别扩散现象,并能用分子运动的观点进行解释2. 知道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力3. 知道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具体内容]本节主要研究物质的微观世界——分子一、物体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1. 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宇宙万物都是物质,各种物质都有大量分子组成。

2. 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单位;原子是参加化学反应的最小单位。

3. 分子的直径约10-10m=1埃二、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1. 扩散现象: 两种不同的物质在互相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做扩散现象。

气体之间可以发生扩散。

液体之间也可以发生扩散。

▲扩散现象又说明了什么?说明: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说明:物质的分子不是紧密地挤在一起的,而是彼此之间存在间隙。

(通过直接感知的现象,推测无法直接感知的事实,在物理学中叫“转换法”)▲扩散现象的快慢与什么因素有关呢?取两个相同的烧杯,在一个烧杯中装半杯热水,另一个烧杯中装半杯冷水,用滴管分别在两个杯底注入一滴墨水,发现热水变色快,冷水变色慢。

说明扩散现象的快慢与温度有关。

进一步说明:分子的运动与温度有关。

我们把分子的这种无规则运动叫做分子的热运动。

温度越高,热运动越剧烈。

三、分子间的作用力当两个分子处于某一特定距离时,引力和斥力平衡,对外表现为不受力;当将分子间的距离缩小,此时斥力大于引力,作用力表现为斥力;当将分子间的距离拉大,此时引力大于斥力,作用力表现为引力。

如果分子相距很远,此时引力和斥力都变得十分微弱,可以忽略了。

★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是:(1)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2)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3)分子间存在着引力和斥力。

四、内能1. 分子在不停地运动,从而具有动能;分子间有相互作用力,从而具有势能。

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

九年级物理导学案(全一册)

九年级物理导学案(全一册)

九年级(全一册)知识树第十三章内能知识树:第1节分子热运动考标要求:1.初步了解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

2.能用分子动理论解释某些热现象。

一、课前学习1.常见的物质是由和构成的。

2.不同物质在互相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做。

此现象表明,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这种无规则运动叫做分子的,物体温度越高,分子运动。

3.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和。

二、课内探究探究1:物质的构成常见的物质是由、构成的。

人们通常以为单位来量度分子。

探究2:分子热运动1.不同物质在互相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做。

2.扩散现象既可以在发生,还可以在中发生,也能够在中发生。

气体的扩散液体的扩散固体的扩散3.扩散现象表明,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

温度越高,分子运动。

由于分子的运动跟有关,所以这种无规则运动叫做分子的。

探究3:分子间的作用力1.如图,两个铅柱没有被重物拉开,主要是因为铅柱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固体、液体很难被压缩是除了引力之外,__________________。

2.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同时存在)(1)当固体被压缩时,分子间距离___________,作用力表现为___________;当固体被拉伸时,分子间距离___________,分子间表现为___________。

固体分子间距离___________,不容易被压缩和拉伸,具有一定的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2)气体分子间距离,彼此之间几乎没有什么作用力,因此,气体具有__________,容易_________。

(3)液体分子间的距离比气体的___________,比固体的___________;液体分子间的作用力比固体的_________,分子没有固定的位置,运动比较自由,因此,液体较难___________,没有确定的___________,具有___________。

2019-2020最新九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 分子动理论与内能 第2节 内能和热量》教案 教科版word版

2019-2020最新九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 分子动理论与内能 第2节 内能和热量》教案 教科版word版
(2)纠正学生错误认识:“热传递过程中传递的是温度”
(3)强 调:热量是在热传递过程中才会体现出来。没有热传递就没有热量,不能说成“物体含有多少热量”
三.布置作业:
教学过程
(I)
一.复习:
1.机械能分哪些?
2.分子动理论的内容?
3.扩散现象表明了什么?
二.新课讲授。
1.内能的概念: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物体的内能。
2.内能大小与温度有关。
(1)演示实验,
(2)实验表明什么(教师作适当启发)。
结论:温度越高,分子的无规则运动越激烈,物体内能就越大。
①热传递现象:热传递过程中,高温物体温度降低,低温物体温度升高,直到温度相同时,热传递停止。
②热传递的条件:物体间存在温度差异,或物体不同部分间存在温度差。
③热传递的实质 :内能从高温物体传到低温物体。是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之一。
④热传递的方向:内能总是从高温物体传向低温物体。不存在内能 由低温物体传向高温物体的现象。
——教学资料参考参考范本——
2019-2020最新九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 分子动理论与内能 第2节 内能和热量》教案 教科版word版
______年______月______日
____________________部门
1.知道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快慢与温度有关。
2.知道什么是内能,物体的内能是另一种形式的能。
(2)分析现象:组织学生议论"实验现象说明了什么",从而得出压缩空气做功,使空气内能增大,温度升高引起棉花燃烧。
(3)生活事例:实际这种现象在日常生活中,同学们也遇到过。例如,在给自行车轮胎打气时,打气筒也会变热,这也是由于压缩空气的缘故。用其他的方法对物体做功,也能使物体内能增加,摩擦生热就是一个例子。让学生解释课本图2-9、图2-11的事例,并列举其他事例。

精品教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 分子动理论与内能1、2内能和热量-1导学案word版

精品教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 分子动理论与内能1、2内能和热量-1导学案word版

1.2当堂检测
当堂检测
1.将一壶水置于炉火上加热,水的温度会升高,它的内能将,这是通过的方法改变水的内能。

2.“神舟七号”飞船返回舱进入大气层后,由于空气摩擦,外壳烧得通红,这是通过________的方法改变物体的内能的,返回舱在距离地面几米处时,向下迅速喷出高温高压气体,这时返回舱的机械能________(选填“增大”“不变”“减小”)
3.冬天孩子们围着火炉取暖,这是利用的方式获取内能;而远离火炉的孩子同时还要靠双手反复摩擦让手感到温暖,这是利用的方式增加了手的内能。

(以上两空选填“做功”。

第1章分子动理论与内能复习课(新教案)-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册物理(教科版)

第1章分子动理论与内能复习课(新教案)-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册物理(教科版)

教案:第1章分子动理论与内能复习课一、教学内容本节课为九年级上册物理第1章“分子动理论与内能”的复习课。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物质由分子组成,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内能的概念,影响内能的因素,以及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做功和热传递。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掌握内能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

2. 能够运用分子动理论和内能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3. 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分子动理论的理解,内能与机械能的区别。

2. 教学重点:内能的概念,影响内能的因素,改变内能的方式。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练习册、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以冬季室内温度比室外高的现象为例,引导学生思考室内温度高的原因,进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内能。

2. 知识回顾:复习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以及内能的概念。

3. 课堂讲解:a. 讲解内能的概念,强调内能与机械能的区别。

b. 通过实例分析,讲解影响内能的因素,如温度、质量、状态等。

c. 讲解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做功和热传递。

4. 例题讲解:分析并解答有关分子动理论和内能的例题,如“一个物体在温度升高时,其内能如何变化?”等。

5. 随堂练习:布置有关分子动理论和内能的练习题,让学生当场解答,巩固所学知识。

7. 布置作业:布置有关分子动理论和内能的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分子动理论:物质由分子组成,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2. 内能: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与温度、质量、状态等因素有关。

3. 改变内能的方式:做功和热传递。

七、作业设计1. 题目:一个物体在温度升高时,其内能如何变化?答案:物体在温度升高时,其内能增加。

2. 题目:请举例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和斥力。

2019-2020九年级物理上册 1.1《分子动理论》教案 (新版)教科版

2019-2020九年级物理上册 1.1《分子动理论》教案 (新版)教科版

《分子动理论》【知识与能力目标】1.知道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知道分子的体积和质量都非常小,一般物体含有的分子数非常多。

2.了解扩散现象的重要意义,能识别扩散现象,并会解释扩散现象。

1.知道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并知道一些分子间相互作用力的事例。

【过程与方法目标】观察气体和液体的扩散现象,尝试将生活和自然界中的一些现象与扩散现象联系起来。

学会从观察实验、分析宏观现象出发,通过推理探索微观世界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关心生活中的一些自然现象,乐于用学过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扩散现象。

【教学重点】分子热运动的初步知识【教学难点】用宏观的物理现象提示物质的微观结构1.多媒体课件。

2.实验器材:墨水温度不同的水分子引力演示器试管酒精水等。

一、新课引入在17世纪和18世纪期间,人们开始认识到热现象是则物质内部大量微粒的运动引起的,这种认识逐渐发展成为一种科学理论------分子动理论.到19世纪建立了能量的概念,人们又逐渐认识到与热现象相联系的能量------内能.利用分子动理论和内能的观点,可以解释很多热现象.本章就学习分子动理论和内能的知识,首先来看第一节分子动理论。

打开ppt我们生活在一个物质的世界,周围的空气、水、木头等等它们都是物质,那么物质是由什么组成的呢?这是一个古老的话题,我们来看看人类对物质世界的认识历程。

出示ppt二、新课教学(一)物体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

分子是一种非常小的微粒。

(展示ppt)1、提问:一个分子有多大?如果把分子看做球形,那么一般分子的直径只有几亿分之几米,也就是说,分子的直径是以10-10m来量度的。

由于分子很小,物体里含有的分子数通常是很多的。

2、例如,草叶上的一颗小露珠,就有1021个水分子。

假如有一个微小动物,每秒钟喝去1万个水分子,喝完这滴露珠,要用30亿年!(二)活动1、将墨水滴入水中,观察到什么现象?说明了什么?教师演示,同时出示ppt,学生观察1气体的扩散(二氧化氮与空气)2液体的扩散(硫酸铜水溶液与水)3固体的扩散(铅块与金块)再回到活动1总结:二、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出示ppt(三)活动2、把水和酒精倒在一块,观察它们的总体积变化情况。

2019-2020年九年级物理上册 第1章 1 分子动理论导学案1(新版)教科版

2019-2020年九年级物理上册 第1章 1 分子动理论导学案1(新版)教科版

2019-2020年九年级物理上册第1章 1 分子动理论导学案1(新版)教科版学习目标1.知道物体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

2.知道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3.知道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与斥力。

4.经历观察实验的过程,应用分子动理论解释某些生活、生产以及自然现象中的实例。

重点难点扩散现象的理解和说明预习引导:尝试学习(看书P2—P5完成)1.物体是由大量_______组成的。

一般分子的直径大约是_________。

2.分子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运动。

并举例说明_______________。

3.分子之间存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问题导学:1.物体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

阅读本节第一、二自然段可知,物体是由大量组成的,如果把分子看成球形,分子的直径是以 m来量度的,所以分子体积非常,数目非常。

2.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将一束鲜花插入花瓶,整个屋内都能闻到花香,这是因为从鲜花中散发出的具有香味的物质分子。

补充实验:二氧化氮的扩散现象,仔细观察教师的演示(右图所示),密度比空气大的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能运动到上面盛空气的瓶子内,使其它变成色,而下面瓶中气体的颜色变(填“深”或“浅”),最后两瓶的颜色变得。

分析现象,说明气体分子在。

像这样,由于分子运动,某种物质的现象叫扩散。

扩散现象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P3第三自然段,结合图1-1-7,讨论,交流。

液体,固体分子间都会发生现象,但要慢得多,表明一切物体分子都在不停地做。

[及时练习1]1.走到泸州国窖广场就能闻到酒香味,这是因为。

2.将一滴红黑水滴入清水中,一会儿后,整杯水都会变,这一现象叫,说明液体分子在作运动。

3.分子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力。

提出问题:分子在不停地运动,为什么液体和固体有一定的体积呢?猜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9-2020年九年级物理上册第1章分子动理论与内能学案(新版)教科版

2019-2020年九年级物理上册第1章分子动理论与内能学案(新版)教科版

2019-2020年九年级物理上册 第1章分子动理论与内能学案(新版)教科版学习目标1 •初步了解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能用其解释某些现象。

2•了解内能的概念,能简单描述温度与内能的关系,了解内能利用的重要意义。

3•从能量转化的角度认识燃料的热值。

4•了解热量的概念。

5•尝试用比热容解释简单的自然现象。

课刖学习课堂学习一、分子动理论例1:于关于分子动理论的描述,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物体是由分子构成的。

B•物体里含有的分子数通常是很多的。

C.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0°C 时分子运动停止了。

D •分子间引力和斥力是同时存在的。

分f 子[运Y动 论分子运动理论切物体的分子都在( ---------------------一切物体都有 ________ 内能的大小与物体的,内能的单位是:有关。

叫扩散,它说明了一叫内能。

分 子 运 动 理 论「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_『①做功彳物体对外做功,物体的内能I 实质是 _______________ 转化为____ 叫热运动。

,温度 ,温度 ____ 能改变物I 体内能的方法②热传递产生条件: 特点:高温物体低温物体实质:内能的热量,内能 热量,内,温度 ,温度/热量 热八、、 量 的< 计 算比 热 八公式做功和热传递对改变物体内能是的。

叫热量。

单位: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 单位: ______________ 水的比热较 ______________ ,读作 ,为 —叫比热容Q 吸= Q 放=-或Q=[及时练习1] 1 •下列现象中不能用分子动理论的观点解释的是 () A.酒香不怕巷子深。

B•沙尘暴起,尘土满天。

C. 金块和铅块紧压在一起,过几年后发现铅中有金,金中有铅。

D. 衣橱里的樟脑球会逐渐变小。

2.如图所示是当今流行的环保驱蚊用品一一电热液体蚊香器.蚊香器通电后其内部的发热部件对驱蚊液加热,过一会儿,可见其顶部有“白气”飘出,房间里弥漫着驱蚊液的清香, 起到驱蚊和灭蚊的作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白气”是驱蚊液先汽化后液化产生的B. “白气”是驱蚊液先液化后汽化产生的C. 蚊香器工作时是将内能转化为电能D. 房间里清香四溢说明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力、扩散现象 例2 :宝来桥码头新搬来一个烤臭豆腐的小摊,人们远远就能闻到臭豆腐的味道,这属于________ —现象,臭豆腐经烧烤后,温度升高,分子无规则运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及时练习2]1.在栀子花开的时候,校园里到处都闻得到栀子花的清香,这是一种扩散现象。

2019-2020最新教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 分子动理论与内能第一章复习-1导学案word版

2019-2020最新教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 分子动理论与内能第一章复习-1导学案word版

。 热量,内能 ,温度 。

低温物体 热量,内能 ,温度 。
做功和热传实递质对:改内变能物的体内能是。
的。2/4热量 热量的比 计热 算容
单位:

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
单位:
,读作
水的比热较 ,为
叫热量。
叫比热容 。
。 。
思 维 导 图
3/4
4/4
——教学资料参考参考范本——
2019-2020最新教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 分子动理论与内能第一章复习-1导学案word版
______年______月______日 ____________________部门
1/4
上课时间: _月_日
__班学生姓名__________
1.初步了解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能用其解释某些现象。

论 叫扩散,它说明了一切物体的分子都在

自学 备注
叫内能。
学 习 过
一切物体都有 ,内能的单位是:

内能的大小与物体的
有关。
叫热运动。
程分
子内
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 ,温度

运 动

改变物 体内能
①做功
物体对外做功,物体的内能
实质是
转化为

,温度


的方法

、 内
②热传递 产生条件: 特点:高温物体
学 习 目 标
2.了解内能的概念,能简单描述温度与内能的关系,了解内能利用的重要意 义。
3.从能量转化的角度认识燃料的热值。 4.了解热量的概念。 5.尝试用比热容解释简单的自然现象。
重 通过认真看书,观察实验从中获取各种信息,理解分子动理论及应用。 难 点

教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分子动理论与内能1、3比热容-2-导学案

教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分子动理论与内能1、3比热容-2-导学案
九年级物理 1.3 比热容(2) 授课人:
上课时间: _月_日__班学生姓名__________
学习目标
1.了解比热容的概念,知道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属性
2.会使用比热容表,尝试用比 热容解释简单的自然、生产、生活现象。
3.经历探究过程,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本领,了解引入比热容概念的必要性。
自学备注
重难点
3.质量为10千克的水,温度升高了10℃。求水吸收的热量Q吸。
4.质量为50kg的水,温度从25℃升高到45℃,需要吸收多少J的热量?
5.炎热夏天,小丽将装有0.6kg水的塑料瓶放入电冰箱冷藏室,待水降温后饮用。水由35℃降至5℃过程中放出的热量为多少?
思维导图
通过认真看书,观察实验从中获取各种信息,理解内能和比热容。
学习过程
1.3-2当堂检测
1.若一太阳能热水器内装有100kg温度为20℃的水,阳光照射一天后,水温升高到70℃,则热水器内的水吸收了J的太阳能;这是通过(选填“做功”或“热传递”)改变了水的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能。
2.汽油的热值是4.6×107J/ kg,完全燃烧210g汽油能放出J的热量;若这些热量全部被水吸收,可使kg 的水从20℃升高到43℃。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2020年九年级物理上册 第一单元 分子动理论与内能复习导
学案(新版)教科版
学习目标
1.初步了解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能用其解释某些现象。

2.了解内能的概念,能简单描述温度与内能的关系,了解内能利用的重要意义。

3.从能量转化的角度认识燃料的热值。

4.了解热量的概念。

5.尝试用比热容解释简单的自然现象。

课前学习
课堂学习
一、分子动理论
例1:于关于分子动理论的描述,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物体是由分子构成的。

B .物体里含有的分子数通常是很多的。

C .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0O C 时分子运动停止了。

D .分子间引力和斥力是同
时存在的。

分子运动 理论、 内能 分子运动论 内能做功和热传递对改变物体内能是 的。

热量的计算 热量 叫热量。

单位: 。

比 热 容 叫比热容 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 。

单位: ,读作 。

水的比热较 ,为 。

公式 Q 吸= Q 放= 或Q=
[及时练习1]
1.下列现象中不能
..用分子动理论的观点解释的是( )
A.酒香不怕巷子深。

B.沙尘暴起,尘土满天。

C.金块和铅块紧压在一起,过几年后发现铅中有金,金中有铅。

D.衣橱里的樟脑球会逐渐变小。

2.如图所示是当今流行的环保驱蚊用品——电热液体蚊香器.蚊香器通电后其内部的发热部件对驱蚊液加热,过一会儿,可见其顶部有“白气”飘出,房间里弥漫着驱蚊液的清
香,起到驱蚊和灭蚊的作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白气”是驱蚊液先汽化后液化产生的
B.“白气”是驱蚊液先液化后汽化产生的
C.蚊香器工作时是将内能转化为电能
D.房间里清香四溢说明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力
二、扩散现象
例2:宝来桥码头新搬来一个烤臭豆腐的小摊,人们远远就能闻到臭豆腐的味道,这属于_______ 现象,臭豆腐经烧烤后,温度升高,分子无规则运动_________ 。

[及时练习2]
1.在栀子花开的时候,校园里到处都闻得到栀子花的清香,这是一种扩散现象。

以下
分析错误
..的是( )
A.扩散现象只发生在气体、液体之间 B.扩散现象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C.温度越高时扩散现象越剧烈 D.扩散现象说明分子间存在着间隙
2.在每年的“八月桂花遍地开”的旅游季节,游人很远就能闻到桂花芳香。

这是一种现象,说明花粉分子。

三、物体的内能
例3:如图所示的实验中,薄壁金属管固定在桌面上,里面倒入少量乙醚,用塞子塞紧,拿一根绳子绕在金属管上迅速来回拉绳子,我们看到的现象是,塞
子,这是使金属管的内能温度,通过把金属管子的一部内能转移给乙醚,使乙醚的增加,温度。

[及时练习3]
1.下列生活实例中,通过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A.冬天人们常用双手互相摩擦取暧 B.把冰块放在鲜榨的果汁里,喝时感觉很凉快C.利用太阳能热水器“烧水” D.摩托车发动机发动一段时间后,排气管热得发烫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体内能增加,一定是对物体做了功 B.将壶里的水烧开,是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
C.火炉旁烤手是热传递改变手的内能 D.物体的温度不变,它具有的内能一定不变
四、热量
例4:夏天中午天气真热,这个“热”字表示;摩擦生热,这个“热”字表示煤燃烧时,向外放热,这个“热”字表示
[及时练习4]
7.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温度低的物体吸收的热量一定少 B.高温物体比低温物体含有的热量一定
C.在物体对外做功过程中,物体不断地放出内能
D.在热传递过程中,物体吸收或放出的热量越多,它的内能变化就越大
2.关于内能、热量和温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温度低的物体可能比温度高的物体内能多 B.物体内能增加,温度一定升高C.物体内能增加,一定要从外界吸收热量 D.物体温度升高,它的热量一定增加
五、燃料的热值
例5:天然气是一种清洁能源。

天然气的热值为7.1×107J/m3,它表示的意思是。

3m3的天然气完全燃烧能放出 J的热量。

[及时练习5]
1.关于燃料的热值,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燃料的热值与燃料的种类有关系,与燃料的质量和燃烧状况无关
B.燃烧1千克某种燃料放出的热量叫这种燃料的热值
C.燃料燃烧时,质量越大,热值越大
D.燃料不完全燃烧时的热值比完全燃烧时的热值小
2.汽油的热值是4.6×107J/kg,现需要9.2×106J的热量,若这些热量由燃烧汽油提供,则要完全燃烧_________kg的汽油。

若这些热量由完全燃烧400g的某种燃料来提供,则这种燃料的热值为_________________。

六、比热容
例6:下列情况中,比热容会发生变化的是()
A.水温从80O C上升到90O C B.把铁圆柱体拉成细铁丝
C.砖块的体积减少一半 D.水结成冰
[及时练习6]
1.由c=,关于同一种物质的比热容c,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若吸收的热量增大一倍,比热容增大一倍 B.若质量增大一倍,比热容减至一半C.若加热前后的温度差增大一倍,比热容增大一倍 D.无论质量多大,比热容都一样
2.我国许多城市中建有大型绿地,绿地中的人工湖具有“吸热”功能,盛夏时能大大减弱周围地区的“热岛效应”。

若某一人工湖湖水吸收一定热量,水温升高2℃。

若这些热量被同等质量的砂石吸收(c砂石<c水),则砂石升高的温度将 2℃。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3.根据表中几种物质的比热容,判断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制作体温计常用水银做介质,原因之一是水银的比热容小
B.北方楼房中的暖气用水做介质,利用了水的比热容大的特性
C.由于水比沙石的比热容大,所以内陆地区的昼夜温差比沿海地区大
D.由于水比冰的比热容大,所以冷却食品时0o C的水比0o C的冰效果好
七、热量的计算
例7:1g水温度升高10C,吸收热量为 J;1J热量可使1g水升高温度0C 例8:天然气是当今家庭中使用较普遍的一种能源,现用天然气(甲烷)来加热水。

(1)为使2Kg的水温度从200C加热到1000C,水需要吸收多少热量?
(2)如果加热过程中,天然气放出的热量只有50%被水吸收,则需要完全燃烧多少m3的天然气?(天然气的热值为8.3×107J/m3,水的比热容为4.2×103J/(Kg0C))
当堂检测
1. 对下列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
A.打开香水瓶盖后,能闻到香味,说明分子在永不停息的运动
B.封闭在容器内的液体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间有引力
C. 用手捏海绵,海绵的体积变小了,说明分子间有间隙
D. 铅笔笔芯用了一段时间后会变短,说明分子间有斥力
2. 下面四个实验现象中,能够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的是 ( )
3.关于温度、热量和内能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0的冰块也有内能
B. 温度高的物体,内能一定大
C. 物体吸收热量,温度不一定升高
D. 物体吸收热量,内能一定增大
4.已知铝的比热容大于铁的比热容,质量相等的铁块和铝块,在沸水中加热相当长的时间后取出,让它们放出相等的热量后,把铝块与铁块再放在一起时,则( )
A. 它们间不会有热传递
B. 热从铝传到铁
C. 热从铁传到铝 D.无法确定
5.已知铅的比热容为0.13×103J/(kg·℃),质量为100g的铅温度由600℃降低100℃,可放出______________焦耳的热量,这些热量能使200g的铜温度从200C升高到___________0C.铜的比热容为0.39×103J/(kg·℃)
6.太阳能是一种清洁能源.某太阳能热水器每天能使500kg的水温度升高30℃,那么这些水吸收的热量为___________J,这些热量相当于完全燃烧__________m3的天然气放出的热量.天然气的热值取7×107J/m3,水的比热容c=4.2×103J/(kg·℃)
7.有A、B两物体比热容之比2:1,质量之比是3:2,若吸收相同的热量后,它们升高的温度之比为____________。

8.为研究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某同学用两个完全相同的酒精灯,分别给质量和初温
都相同的甲、乙两种液体同时加热,分别记录加热时间和升高的温度,根据记录的数据作出了两种液体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所示。

(1)根据图像,某同学认为:“加热相同的时间时,甲升高的温度高
一些,这说明甲吸收的热量多一些。

”这位同学的判断是否正确?请说明
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要使甲、乙升高相同的温度,应给_______加热更长的时间,这
说明________的吸热能力强些。

(3)如果已知甲的比热容是 1.8×103J/(kg·℃),则乙的比热容是________J/(kg·℃)。

9.有一个能装50㎏水的太阳能晒水箱,其接收太阳能的面积为2㎡,该晒水箱接受的太阳辐射能为E=3.2×106J∕(h·㎡)。

求:
(1)如果每天接收太阳能的时间为8h,则该晒水箱每天可以接收多少焦的太阳能?
(2)由于热量的散失等原因,水的吸热效率只有60%。

那么,该晒水箱一天吸收的太阳能可使这50㎏、温度250C的水升高多少0C?。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