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养生桩功
养生桩的功法及其作用
养生桩的功法及其作用(一)站功抱桩:双脚同肩宽,两膝微曲富有特性,臀部微坐如坐高椅,两手抬至胸齐,掌心向里,十指略分,指关节微弯,左右五指相对,约两拳之距,怀中如抱一个大气球,凝神定意。
要点:静心体会抱的意念,由抱意生抱力,假想中既不抱气球于稍瘪,又不让气球离怀落地,意中力不大不小,妙在似抱非抱。
作用:适合于没有任何疾病的人,能够强身壮体,练后浑身轻快、发热,新陈代谢明显加快,改善生理机能。
撑桩:此式及以下各式的大部分要领同上,不同的是,两手与肩同高,掌心向外,如撑物状,但同时不失裹抱之力,双肘外撑,略带坠感,整个人略微后靠,与双掌前撑之力双向互争,舒适得力。
要点:收敛心神,全身放松,自身如导体,前后微晃,感受一下空气阻力,使空气的反作用力自掌心直达脚心,激发体内特别是臂、腕之撑力,意想海浪不断冲击掌指。
作用:此桩对于肌萎缩症、上肢麻木、指腕挫伤有较好疗效。
提桩:大部分要领同上,两手置于胯前,指尖冲下,掌心相对,两掌如合一匣,假想匣之沉力与整体上提的的内劲恰好相等,肩不许耸,身体重心不要浮,只有“提”意,莫露“提”形。
要点:内提之意力切勿用过,过大或过小均影响功效,且破坏桩的虚灵挺拔。
作用:此桩对于下肢静脉曲张、腰椎间盘突出等症有较好疗效。
托桩:大部分要领同上,两手抬与腹齐,掌心涵虚向上,左右指尖相对约有三拳,怀中如托一大气球,双肩外张,腕、肘内角若括号状,胸略收,保持空胸园背,勿与设想之球紧贴,注意用桩身去托。
要点:假设气球并非规则的园状,大臂、小臂、腕部及掌指的内侧俱能贴着球体,都含托力,同时身上宜加重沉坠感,以抵消上托引起的脚下无根。
作用:该桩对于腰肌劳损、胃病、肋间神经痛均有疗效。
扶云桩:大部分要领同上,两臂平伸,直中含曲,手略低于肩,指尖冲前,勿用力,目光远望,不为眼前一切障碍所阻,设想掌下轻扶团团白云,扶按之力绵柔至极,云团既不被按落又不让清风自掌下吹去。
要点:有登临绝顶、俯览群峰的愉悦,意会天际来风、透体而过的空灵感觉,直欲手扶白云,轻身借力,乘风而行。
基础入门-太极桩功站桩功详解(配图)
基础入门-太极桩功站桩功详解(配图)一:站桩功的作用:站桩功是在静止状态中实现中和阴阳、疏通经络、调和气血,培养人体内在潜能,蓄力于体内的过程。
同时,站桩可以提高人体抗击打能力及发放能力,还可以锻炼神经末梢,增加反应灵敏度。
在站桩修炼中,采取了意念假借、内视观想及精神放大等三种精神诱导方法。
意念假借是在假想身体与外物相互作用时(例如意想两手抱球于胸前),体会身体所发生的相应变化。
然后,在意念假借基础上,利用内视观想的方法来体察自身表皮、肌肉、筋、骨、髓的变化。
精神放大,即是意想自己头顶蓝天,脚踏大地,身体充塞于天地之间。
在实际站桩过程中,意念是十分丰富的,每个环节都互有区别,各尽其用,下文详谈。
桩功为充分发挥人体潜能,将劲力有效调动起来,在上述意念诱导训练的同时,更注重丹田开合及周身气血鼓荡。
因为丹田乃气机发起之源,只有充分启动丹田,才能实现身如气囊力贯周身。
通过站桩,可达到内外三合(即神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肩与胯合、肘与膝合、手与足合),并可促成六面平衡之力,周身相争相抗,不偏不倚。
二:站桩功的详解正确的行功桩架是保证功夫上身的基本条件,架势的体悟则体现了心性、慧根的高下。
太极站桩功是的传统杨氏太极拳入门功夫,对桩架、结构也有特定的要求。
现论述于下:五种站桩功的详细解述:(一)无极桩(二)浑圆桩(三)开合桩(四)升降桩(五)虚步桩(一)无极桩动作练法:身体自然站立,屈膝沉胯,左脚横开,两脚间距与肩同宽或比肩略宽,脚尖朝前,两膝微屈,左掌在内,右掌在外,两掌交叉相合,轻按于腹前。
口诀要领:百会上领头顶悬眉宇舒展眼平视舌抵上腭唇微启下颌微收神内敛虚灵顶颈耳听后松肩沉肘左右抻含胸拔背脊骨直松腰沉胯收尾闾两膝微屈微外撑两脚踏实劲在中百会会阴要垂直呼吸自然气下沉心静体松上下通针对性作用:规范身体各部位姿势,调整气息,放松身心,增强腿部力量,增强意识的引导以及意识对肢体的控制力心法:身体放松后观想自身与茫茫宇宙混然合为一体进入忘我境界正面侧面(二)浑圆桩动作练法:两脚开步,两掌向上抬起,两掌指自然打开,屈膝沉胯,两掌外旋,翻转掌心斜朝内,掌指斜相对合于胸前。
太极拳基本桩功
太极拳基本桩功一、定桩也称静桩1太极桩——双脚与肩同宽,双腿弯曲膝盖下蹲,重心落在双腿之间,平行站立;双臂放在胸前,指尖相对,距离约10厘米。
看看你的双手之间。
要求:立身中正,头正悬顶,下颏微收,沉肩垂肘,松腰敛臀,膝脚相对。
呼吸自然,意守丹田,心静,体松。
在最初的练习中,你可以站立3分钟,在站立前休息2分钟。
分为3组,即3分钟×3组。
可以在5分钟后增加,感觉腿部酸胀是合适的。
2开合桩—该桩乃静中小动,站平行步同“太极桩”,两腿自然伸直,从太极桩动作开始,两手五指指尖相对,徐徐向外拉开,使两臂与胸部连成大弧形,如抱大球状,目视前方。
然后,两腿缓缓屈膝半蹲,重心均落两腿之间,同时两掌向内相合,与头同宽,掌心相对,指尖朝前,目视两掌中间。
要求:打开和关闭呼吸,上下呼吸。
呼吸要深、长、均匀、细,动作要柔和、饱满。
打开时,双手指尖似乎绑着一根细橡皮筋,轻轻地拔出,很好地体现了“运气的力量就像一根线的牵引”;时机就像挤压一个充满空气的大气球。
3升降桩—该桩亦是静中小动。
站平行步同“太极桩”,两腿自然伸直。
“升”时两臂慢慢向前平举,与肩同高、同宽,自然伸直,肘微下垂,手心向下,指尖向前。
“降”时两腿缓缓屈膝半蹲,两掌同时下按至与腹部同高,两掌与两膝、两脚均相对。
目随手而动。
要求:呼吸是上升、吸吮和下降,上下肢的配合是举起手臂和腿,手掌按压,膝盖弯曲。
一升一降被分成一组。
升降的动作要有水涨船落的感觉,或者上升时好像拉起一根细橡皮筋,下端踩在脚上,上端绑在手腕上;下降时,就像试图将漂浮在水面上的木板压入水中。
在练习开始时,你可以先练习3-5组,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增加。
4抱球桩—该桩亦是静中小动。
站平行步同“太极桩”,两腿屈膝半蹲,重心落于两腿之间,右臂屈抱于胸前,右掌心向下;同时左臂屈抱于腹前,左掌心向上,两掌心上下相对好比在两臂和前胸之间抱着一个大球一样,当然这只是一个形象的比喻。
3一5分钟后,左右臂互换。
太极十三桩
太极气功十三桩是清末著名太极拳家河北武清县李瑞东学生所传。
李瑞东人称“关东侠”“鼻子李”。
李有三子均精太极拳术,尤以三子季英最为杰出。
李季英于1949~1961年间,在天津传习太极拳术达11年之久,得艺者甚众。
笔者从天津张兰夫妇处习得此技,并进行了深入的钻研整理,从1982年以来,先后在承德离宫及各厂矿举办辅导站,习者逾千人,健身祛病效果显著,故颇受群众喜爱。
太极气功十三桩是太极拳门派中以保健强身为目的的站桩功。
它是以动脉相兼,内外兼修并采用站式进行气功锻炼的一种方法,但体弱多病者也可以采用坐式练功。
该功法由十三个基本桩式组成。
定式呼吸是吐纳,姿势变换是导引。
这样在吐纳与导引变换的过程中就大大地减轻了人体为维持某一个姿势的负担量,所以练功者的情绪由始至终总是饱满的。
这就给真气在体内的运行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本功法简明易学,只要掌握练法要点即可自行练习,而且无意外弊病。
长期练功可使人精力充沛,睡眠安适,食欲增加。
脸色红润。
对一般慢性疾病和非活动性疾病也有明显疗效。
练功初期会有臂腿发抖,手心发麻。
这是必经过程,自是呼吸调整之后反应自然消失。
稍后又有出虚恭,打嗝,出汗。
发热都为好现象。
日久每次练功口津增加有清甜之感。
全身舒畅精神饱满<<黄帝内经>>恬淡虚无,精神内守。
提擎天地。
把握阴阳。
呼吸精气。
独立守神。
肌肉若一,故能寿敝天伦,无有终时,此其道生足捋平川势如山,平踏振动自悠然。
心旷神怡似飘仙,擎气丹田贯足尖第一节预备式1无极式:两腿并立,两手下垂,摒除杂念闭目合神,头部轻松上顶,颈椎脊柱自然垂直周身无一处存在拙力要求松而不懈。
紧而不僵,外无动态,内无想象纯任自然毫不牵强守我之静,内外合一,进入无思无虑的境界。
2太极式:接无极式,左脚向左跨步,两脚开立与肩同宽,两脚平行,身似一棵大树;头正顶直,虚灵顶劲,形如树梢向上自然伸展;沉肩坠肘,含胸拔背,双臂形如树枝自然下垂;松腰落胯,有向后贴靠高登或坐炕沿之意;两膝放松,立而不挺,重心略向前,脚趾轻抓地面,足心含虚,如树生根;目光平视内敛,齿轻叩,口轻闭,舌轻舔上腭,肛轻提,呼吸采用鼻吸鼻呼的自然呼吸法。
无极桩功要领
无极桩功要领无极桩是太极拳内功中的一种养生桩法,也是进入太极高境界的一种功法。
如果说无极桩是静桩,那么太极拳架就是一个活动的太极桩,无极桩所具备的要求,在打太极拳的时候都要具备,所以练习无极桩不论是养生,还是打太极拳都是非常重要的!刚开始时无极桩不易自学,有明师或者练成者带习最好。
起式身体自然站立,两脚分开与肩同宽,双脚平行,全脚踏地,双手自然下垂,松腰松胯,立身中正,全身放松!站好了这一点,足心会有发热或发麻的感觉。
站桩双手缓缓上提,环抱于胸前,指尖相对。
要点如下:1、百会穴虚领顶劲(百会上领的感觉就像一个挂勾挂着你一样,身体其他部位全部放松,百会上领不能用力往上顶,切记!)2、松颈部,松两个肩、两个肘,放松两个手,手指要自然的伸展开,不要卷曲。
3、放松胸和背部,在胸、背放松的基础上,由内向外,胸腔要自然舒展开。
4、放松腰和腹部,腹部尤其注意丹田(肚脐下三指是丹田)的放松,腰部注意命门(肚脐正对着的腰部是命门)的放松。
5、从命门、骶骨、尾骨向下松垂,百会上领、尾闾下垂全部用意识,不能用力!(脊柱上有很多的神经,百会、尾骨这么一拉,督脉的气血就容易畅通,而且脊柱也得到了锻炼!这对于颈椎、腰椎都有很大的调理作用!)6、松两个胯(髋关节、腿窝之处),胯非常重要,它是连接上身和下身的关键之处,可以说如果胯不放松,整个身体都会处于不放松的状态。
7、膝关节在髋关节放松的基础上,膝关节不要内扣,不要外撑,更不能前跪,自然的舒展开就好。
8、身体的重量在整个脚掌上,脚趾抓地也要用意识,不能用力。
9、眼睛闭起来,耳朵听身后,舌尖抵着上颚,牙齿合,嘴唇闭,你的意识就是检查你的身体哪里还没有放松,没有放松的地方就要放松下来。
收式一松胯,双手慢慢放下来,身体不要起来,全身放松,两手合抱于丹田,男左手在下,女右手在下,双手劳宫穴与丹田相对,然后转丹田。
转丹田的时候双手随着重心的转移在腹部转动,胯不能有起伏,这样就可以收势了。
高臣老师养生太极桩的练法
高臣老师养生太极桩的练法
太极桩是太极拳中的一个重要练习方法,它可以增强身体的平衡力、灵敏度和协调性,同时也有益于心理健康。
高臣老师在太极桩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下面介绍一下他的养生太极桩的练法。
1. 姿势
将两脚并拢,自然放松,双手交叉放在胸前,手指自然弯曲,拇指放在手心中。
身体直立,头微微抬起,目光平视前方。
保持身体的放松和自然,呼吸自然流畅。
2. 姿式
左脚向前迈一步,脚尖稍微向外,右脚跟着左脚的方向向外旋转。
左膝微微弯曲,重心放在左脚上。
同时,右手向上抬起,手心向外,左手下放,手心向内。
保持姿态,呼吸自然流畅。
3. 缓慢移动
将重心转移到右脚上,同时右手下放,左手向上抬起,手心向内。
然后再将重心转移到左脚上,同时左手下放,右手向上抬起,手心向外。
重复这个动作,保持呼吸自然,缓慢移动身体。
4. 注意事项
在练习太极桩时,要保持身体的平衡和稳定。
同时,要保持身体的放松和自然,不要用力。
还要注意呼吸,让呼吸自然流畅,不要刻意控制。
练习时可以适当放慢动作,让身体更加放松。
以上就是高臣老师养生太极桩的练法。
希望大家能够坚持练习,获得更好的身体和心理健康。
太极拳桩功的练习方法
太极拳桩功的练习方法太极拳桩功的练习方法桩功是指下肢固定或全身静止性的基本功训练。
由于它的身型、步型松静稳固,好像木壮栽于地面,故称桩功。
桩功的作用主要是端正身型,强固下肢,培养敛神入静、调息用意的能力。
一、松静桩【预备势】身体自然站立,两脚平行分开,相距约同肩宽,体重平均落于两腿。
全身松静端正,精神集中,神态和呼吸保持自然(见图1)。
【动作】两臂徐徐上举,于胸前环抱,如同围抱大树状。
掌心向内,五指自然分开,掌指微屈,掌心内含,指尖相对,相距约一拳宽。
目视前方或指尖(见图2)。
【要领】1.全身舒松,心平气和,大脑入静,意念集中,呼吸匀细,任其自然。
2.悬顶正容,松腰竖脊,沉肩含胸,展臂舒指,全身保持松而不懈、实而不僵的`自然舒展状态。
3.两膝松顺微屈,脚趾扣地,站立自然平稳。
4.练习时间根据个人的体力、情绪、技术水平,因人而异。
一般初学者每次练习3分钟左右,以自我感觉舒畅、稳定为原则。
练习之后应走动放松,也可用两掌轻轻向上推摩面颊至脑后,进行自我按摩放松,然后再做第二次或其它练习。
【歌诀】两手环抱臂撑圆,顶头沉肩胸内含。
心静体松目平视,气患墒鼎求自然。
【易犯错误】1.身体紧张僵硬。
2.耸肩提肘、提气憋气。
3.挺胸、挺腹。
4.身体松软、精神萎靡。
二、调息桩【预备势】同前(见图1)。
【动作】两手经体侧划弧上举至肩高处,同时吸气。
随之两手掌心翻转向内划弧,于头前交叉合拢,再经胸前徐徐落于腹前,同时呼气。
如此循环练习。
两手交叉划成立圆,划圆时手高不过顶,低不过档(见图3、4、5)。
【要领】1.两臂动作轻柔自然。
举手时松肩舒胸,高不过头;合落时屈臂垂肘,过旋臂边向内、内下划弧。
2.初练时,呼吸可任其自然,进步做到配合手的分举吸气:配合手的合落呼气。
呼吸皆要闭口用鼻,舌舔上颚,自然通畅,不可憋气。
3.练习时,手由外同内划弧,运臂调息8次。
稍停,再由内向外划弧,运臂调息8次为一组。
【歌诀】举落开合缓调息,身正体松轻用意。
太极十三桩
太极十三桩是太极拳十三个内功桩法,是一种身体保持一定的姿势、神意保持于一定的状态、静止站立的练习方法。
经常练习站桩可达到形体放松、神意安然、调节呼吸、内气顺畅、通畅血液、舒和筋骨、温养肌肉、疏通经络,使神经系统得到充分休息、调整和锻炼等效果。
还可促进体内各系统的新陈代谢,增强腿部的坚固和柔韧性,改善内脏器官,从而达到养生、祛病、强身和益智的目的。
站桩既能使人体平衡发育,调节和增进人体内部的生理功能,又可培养人体本身的所特有的内在力量。
站桩可以蓄力于全身,为推手、技击打下良好的基础。
因此拳谚有“百练不如一站”“练拳无桩步,房屋无立柱”之说。
拳理中又有“欲求技击妙用,须以站桩换劲为根始,所谓使其弱者转为强,拙者化为灵也”的精辟论述。
由此可见,站桩是既能增强体质,又能提高技击能力的一种有效的方法。
太极十三桩是传统的桩功精华,现将其练习方法介绍如下:一、太极十三桩练习方法(一)无极桩(图1)无极桩也称自然桩,是太极拳内功重要的桩法之一,被历代拳家认为是太极拳的根基。
拳理说:“太极者,无极而生也。
”练习此桩时身体处于高度放松的状态,意形合一,阴阳相调,无形无象,是一种平衡和谐的内在运动。
1.桩势:两脚平行分开,与肩同宽,身体自然站立,脊柱松直,头微上顶,下颔内收,两臂自然下垂于体两侧,掌心向内,掌指向下,口轻闭,舌抵上腭,双目微闭(图1)。
2.要领:十趾抓地,足心含空,两腿微屈,敛臀松胯,含胸松腹,沉肩坠肘,精神集中,全身放松。
3.呼吸:以鼻呼鼻吸,呼吸自然、均匀、缓慢、细长。
4.意念:排除杂念,意念专一,使内气充盈,任内气自然周流全身,并达到身体内外的统一。
5.要求:每次静站10-30分钟,每日站1~2次。
6.作用:培养元气,放松身体,稳固身体重心,端正身体姿势,增强腿部力量。
能收到健身强体的功效。
(二)太极桩(图2)太极桩也称为三圆桩又称浑圆桩。
是太极拳桩功中重要的内功桩法之一。
1.桩势:两脚平行分开,与肩同宽,身体自然站立,两手平端于身体两侧,前臂与地面平行,两臂成环抱,掌心向内,掌指相对,相距同肩宽,虎口张圆,手指自然弯曲,口轻闭,舌抵上腭,双目微闭(图2)。
太极桩的基本要领及心得
太极桩的基本要领及心得
太极桩是太极拳中的一项重要训练方法,也被称为静功。
它的基本要领包括正确的站姿、呼吸方法和意念调控。
在实践过程中,我发现太极桩对身体的锻炼和心理的平衡都有着显著的效果。
首先,正确的站姿是太极桩的基础。
站姿要求保持身体的平衡,脚尖稍微外展与肩同宽,两腿微屈,膝盖自然松开,重心放在脚掌上。
腰背要挺直,头顶轻轻向上延伸,肩膀放松自然下沉。
这样的站姿有助于保持身体的稳定,并能够使内力在体内畅通无阻。
其次,呼吸方法在太极桩中也非常重要。
太极拳强调腹式呼吸,通过鼻子吸气,腹部轻轻鼓胀,然后通过口腔呼出气息。
呼吸要与身体的动作相协调,吸气时身体稍微收缩,呼气时身体稍微舒展。
这种呼吸方法有助于调整身体的能量流动,增加氧气供应,并维持身心的平衡。
最后,意念调控是太极桩的核心。
太极拳注重意念的引导,通过意念来调整身体的内部状态。
在太极桩中,我常常用意念来引导内力的运行,想象自己身体内部有一股暖流流动,贯穿全身。
这种意念的调控可以帮助我放松身心,集中精神,达到更好的冥想状态。
在实践太极桩的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它对身体的好处。
太极桩可以增强肌肉的力量和柔韧性,改善身体的协调性和平衡感。
它还有助于
调整呼吸和放松紧张的神经系统。
太极桩的练习还能帮助我培养耐心和集中注意力的能力,提高心理的平衡和稳定。
总之,太极桩是一种简单而又有效的太极拳训练方法。
通过正确的站姿、呼吸方法和意念调控,可以得到身体和心理的双重锻炼。
我建议每天坚持练习太极桩,从而享受它带来的健康和平衡。
练太极桩功对身体的作用是什么
练太极桩功对身体的作用是什么练太极桩功可以有效预防骨质增生,太极拳的好处是增强骨骼韧性,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练太极桩功的作用。
欢迎阅读!作用一、坚持练太极桩功能预防骨质增生骨骼功能退化象征着身体的衰老,练太极桩功可以加强骨骼弹性,同时还能促进钙吸收,预防并延迟骨骼老化。
骨质增生症是由于构成关节的软骨、椎间盘、韧带等软组织变形、退化,关节边缘形成骨刺,进而出现骨破坏,导致关节变形,当受到异常载荷时,引起关节疼痛、活动受限的一种疾病。
骨质增生其实也可以简单的理解为附着在骨面的筋膜和骨膜发生过度摩擦老化后“长茧”。
预防骨质增生的最有效办法是避免长期的剧烈运动,而太极拳作为一种均匀的舒缓的有氧运动,非常适合骨质增生患者。
太极拳可活动各个关节,增加关节腔内的压力,有利于关节液向软骨的渗透,减轻关节软骨的退行性改变,从而减轻或预防骨质增生,尤其是关节软骨的增生和退行性改变。
尤其是太极桩功,对骨质增生增生有着极佳疗效。
练太极桩功时,股四头肌颤动带动了髌骨,造成髌骨和股骨之间的维系研磨,这种现象类同于局部劳损的高频率自动微细研磨,这种高频率自动微细研磨对骨质增生不是按摩手法所能做出来的。
同时,体重过重是诱发脊柱和膝关节骨质增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过重的体重会加速关节软骨的磨损,而习练太极拳也有减肥功效。
太极桩功也是太极拳的基本功,太极拳本身也是一种腿脚功夫,其功夫的深浅主要体现在桩功的练习中,坚持练太极桩功能提高身体的稳定性。
作用二、练太极桩功调节身心平衡1、对呼吸系统功能的影响大量的研究表明,通过太极拳的练习能够有效地增大肺活量,并对各种呼吸系统疾病有良好的治疗作用。
因为在太极拳的练习时,所采取的呼吸方法是非常符合人的生理特征的。
根据北京体育大学生理教育研室在太极拳递增负荷运动的实验中,发现男女太极拳运动员最大摄氧量绝对值﹑相对值和最大摄氧利用率,均比长拳和南拳运动员高,这提示太极拳运动对呼吸系统功能的提高有良好的作用。
养生筑基功桩功分解教学
养生筑基功桩功分解教学养生筑基功桩功分解教学引言:近年来,养生健身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变得越来越重要。
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和工作压力的增加,我们急需一种能够调整身心状态、强调身体力量和放松心灵的健身方式。
在养生的不同领域中,养生筑基功桩功成为了备受关注的一项健身方法。
本文将从深度和广度的角度,全面评估养生筑基功桩功,并提供有价值的指导和参考。
正文:1.养生筑基功桩功的概述养生筑基功桩功是一种源于中国传统养生文化的健身方法。
它的核心理念是通过身体的根基练习,提升身体的健康状态和内在能量,并达到身心一体、强身健体的效果。
养生筑基功桩功的动作主要包括站立、静坐和调息,并结合了呼吸和意念的练习。
通过这些练习,可以促进气血的流动,调整脏腑功能,增强身体的抵抗力和自愈能力,实现养生的目的。
2.养生筑基功桩功的练习方法养生筑基功桩功的练习方法主要分为三个方面:站立、静坐和调息。
2.1 站立练习站立练习是养生筑基功桩功的起点。
双脚平行站立,与肩同宽。
全身自然直立,头部微微向上,下巴微微收,颈部伸直,肩部放松。
双臂自然下垂,手指微微张开。
注意保持身体的自然状态,避免用力紧张。
站立的时间可以根据个人情况逐渐增加,但初期一般建议每次练习15分钟左右。
逐渐摸索和调整身体姿态,使自己感到舒适。
2.2 静坐练习静坐练习是养生筑基功桩功中的重要部分。
选择一个宁静的场所,坐在一个舒适的姿势中,闭上眼睛,静下心来。
集中注意力在呼吸上。
深呼吸并专注于自己的呼吸过程。
通过呼吸,调整和平衡身体的能量,增进身心的和谐。
可以配合意念的练习,通过想象来调整和引导身体的能量。
静坐的时间可以根据个人情况逐渐增加,但初学者建议每次练习10-15分钟。
2.3 调息练习调息练习是养生筑基功桩功中的另一个重要方面。
通过调整呼吸的深度和频率,可以改善身体的气血循环,调整神经系统的功能,增强身体的自愈能力。
调息练习可以通过简单的技巧来实现。
自然呼吸,放松身体和心灵。
桩功的作用
桩功的作用
桩功是太极拳养生和实战技击的基础训练,桩功由静桩和活桩两部分组成。
静桩的训练是通过放松身体、调节呼吸、疏通经络,使脑神经系统得到充分休息;通过内劲的缠丝运动,进行自我按摩,消除生活中的疲劳,使肌肉得到温养。
静桩练习能减轻心脏负担,提高心脏血管的功能,并能在腹式深呼吸的作用下增加肺活量,促使身体各部位充分容氧,促进消化功能,提高新陈代谢,减少或排除体内的微积尘物,使人们减少或治疗疾病。
微动活桩是在静桩的基础上,由意念贯通周身各部位穴窍,催动身体合理的动作间架进行微运动,是以呼吸开合催动全身由根节至梢节进行微运动。
呼气时,身体上下、前后、内外对称放长肢体,使身体各关节部位相争,内劲由中心根节微向外、向梢节处进行内旋对称运动,是相对的紧;吸气时,动作微做小圈或无圈外旋运动,身体关节穴窍充分放松,使周身各部位关节相合,内劲由内引外,促使梢节内劲向内、向根节回归聚合,进行小圈或无圈微外旋运动,是相对的松。
健身气功·太极养生杖功法教学
健身气功·太极养生杖功法教学健身气功·太极养生杖是国家体育总局健身气功管理中心组织编创的新功法之一,由清华大学承担研究任务。
新编功法取义“太极”阴阳和合、天人合一、内外和谐的传统文化理念,继承了传统持杖功法的精要,是一套以器械导引肢体运动并配合呼吸、意念调节为主要手段的功法,集修身、养性、娱乐、观赏于一体,动作优美,衔接流畅,简单易学,安全可靠,适合于不同人群习练,具有祛病强身、延年益寿的功效。
功法源流杖,泛指棍棒,是人类最早使用的工具之一。
在我国传统养生文化中,以杖作为器械进行身体锻炼的历史非常久远。
现存最早文献史料记载见于1973年湖南长沙马王堆3号汉墓出土的《导引图》,其中有两幅手持长杖做出不同姿势的图像,这是目前所知运用杖来导引肢体进行养生锻炼的最早资料。
据湖南省考古研究所周世荣研究员《马王堆导引术》一书对《导引图》中持杖图像考证:“作屈身转体运动状,双手持杖,两手左上右下,文字注释为以丈(杖)通阴阳。
”说明利用杖导引、行气达到养生健体的方法,已被人们所认识和运用。
从古代最原始形态祛病健体的“舞”,到导引、仿生、按跷、行气等多种气功养生方法的发展脉络中,看到有用“杖”导引肢体的形式,表明了历史上曾出现的一种利用器械辅助导引的方法。
从文献史料看,《吕氏春秋》第五卷仲夏纪(古乐)记载:“昔陶唐之始,阴多滞伏而湛积,水道壅塞,不行其源,民气郁阏而滞著,筋骨瑟缩不达,故作舞以宣导之。
”春秋战国时期的《庄子》第六卷外篇(刻意)篇记载:“吹呴呼吸,吐故纳新,熊经鸟伸,为寿而已矣……”将导引和行气术结合了起来。
《黄帝内经·素问》卷第四异法方宜论记载:“中央者,其地平以湿,天地所以生万物也众,其民食杂而不劳,故其病多痿厥寒热,其治宜导引按跷,故导引按跷者,亦从中央出也。
”指导引和按摩术的结合(按跷即按摩)。
大量史料记载和《导引图》中杖的利用,揭示了古代气功健身机理以及多种形式的练功方法相互之间必然的联系和发展关系,这是我们挖掘、继承、编创健身气功功法的重要理论依据。
太极桩功的练习方法及要点
太极桩功的练习方法及要点太极拳堪称中国武术的代表,在华夏的历史长河中发源,在世人的青睐中发展。
如今,太极拳已经成为一种“健身符号”,强身健体、益寿延年是其发展的主旋律。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太极桩功要点。
欢迎阅读!太极桩功的要点一、松桩的松是蓬松而不是放松蓬松是界于紧张和放松之间的临界状态,它的作用一如正负数之间0的作用。
蓬松状态比放松略为紧张,但比紧张状态要松得多。
至于松紧的程度,与个人的功夫深浅反应敏钝有关,因人而异,实无准确划一的标准。
二、如果对蓬松状态不能理解,那么你就理解为“准备就绪”状态打个比方说,当你抬起手准备去抓东西,做好了抓的准备而尚未抓出时的状态就是蓬松状态。
鼓起劲尚未用力的状态,就是蓬松状态也就是松桩的桩态。
三、思维活动决定行动,精神状态影响桩态思想上的警惕状态可以保证松桩的质量,心理上的用力状态可以保证紧桩和动桩的质量。
所以,松桩要“意动身随”,紧桩要“意到力到”,必须真实地做出来,而不是停留在思维状态。
一如极充足的时间和最强烈的意念都从来没有能使任何一个截瘫患者或重症肌萎缩病人恢复自主运动,更不用说使他们成为运动专家一样,任何没有身体切实参与的思想运动可以肯定都不会产生任何实际效果。
四、桩功可以锻炼神经系统,调整生理功能,从而使固有实力充分地转化成功力但是徒手站桩无助于增加肌肉束的半径,所以徒手站桩只能运化实力,而不能增加实力。
生理科学证实,实力的大小与肌肉束的粗细成正比,而实力的大小又与功力的大小成正比,所以当徒手桩功把身体的潜力发掘到极限之后,功力将长期呈现停滞状态,发力技术再优化也打不破僵局,这就叫“巧媳妇难为无米之炊”。
为改变这种局面,就要进行桩功的强化训练和其它种种实力训练,实力提高了,功力自然而然会上台阶,米多了粥自然就会稠起来。
实践证明:实力训练必不可少;桩功和实力训练相辅相成,并行不悖;徒手桩功不能替代更不能取代实力训练。
五、桩功和发力息息相关但又分别自成体系发力必须有良好的桩态做保证,但是不经过发力运动桩架便不具备杀伤力。
太极养生桩功
太极养生桩功道家太极养生功法流传至今,桩功姿势各异,心法口诀各不相同,诸多功法虽流布于市井,但其精华仍秘传与道家。
太极养生桩功是太极养生的基本功修炼,在太极养生修炼体系中,各种桩功训练是都对练习者起着不同作用,而针对每种桩功安排的辅助心法,每种桩功都有特定的训练手段;不同桩功的训练方法和目的也不同;太极养生桩功,是在静止状态中实现中和阴阳、疏通经络、调和气血,培养人体内在潜能,蓄力于体内的过程。
同时,桩功可以提高人体体能及发放能力,还可以调理五脏六腑,增强人体各器官机能。
在站桩修炼中,采取了意念假借、内视观想及精神放大等三种精神诱导方法。
意念假借是在假想身体中内气相互作用时,体会身体所发生的相应变化。
然后,在意念假借基础上,利用内视观想的方法来体察自身表皮、肌肉、筋、骨、髓的变化。
精神放大,即是意想自己头顶蓝天,脚踏大地,身体充塞于天地之间。
在实际站桩过程中,意念是十分丰富的,每个环节都互有区别,各尽其用,意念的收放则来自于各种桩功独特的心法。
桩功综述一,精神论养精化气,养气化神,固根培本,养人身三宝,充人精神,发人智慧,使之,能为人所不能,能及人皆莫及,是谓太极养身,太极养身,则是掌握人身三宝,精气神自然变化的规律,修之炼之,而达到养生长身之修炼方法。
二,太极论太极,无极而生,阴阳和合而成。
(即:一气分为二气为阴阳,阴阳二气合为一气为太极)何谓太极?老子:"无,名天地之始"天地之始乃是混沌,混沌者,元气,原始祖气,此一气,先天而生於阴阳,后天而藏於阴阳,即,生於先天而藏於后天,为阴阳未分之象,万物元始之极点,故谓无极。
无极者,虚无静极之意也。
混沌初开,乾坤始奠,阴阳道合而成象,是谓无中生有,"有,名万物之母",谓之太极。
如:天地阴阳上下相合为一气而万物生,日月阴阳来往相交为一气而寒暑顺。
男女阴阳彼此相交而孕始成。
此一气是为太极,故为万物之母,太极。
乃太和静极之意。
太极养生功 太极养生十八式
太极养生功太极养生十八式太极养生功太极养生十八式,我为大家汇聚了一些健康知识和日常养生的文章,今天给大家带来的是太极养生功太极养生十八式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
太极养生功传统的太极养生功十八式,具有较高的健身养生功效。
这套功法符合科学健身的规律,对人体的神经、循环、呼吸、消化、骨骼、关节、肌肉等都有积极的影响,能加快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提高自身免疫力,对延缓衰老有一定的作用。
练功时要求心静体松,以意领气,以气运身。
太极拳养生保健功效是练习“形、神、气、意”综合、长期锻炼的结果,只有坚持练功,才能保持身心的健康,生活的愉悦。
太极养生十八式1、无极静桩站稳左脚,右脚横向迈出。
平衡两脚重心,两脚相距肩宽。
头顶放松,身体沉坐一点;脸放松,身体再沉坐一点;颈放松,身体再沉坐一点;两肩放松,身体再沉坐一点;胸膛放松,身体再沉坐一点;小腹放松,身体再沉坐一点;臀放松,身体再沉坐一点;大腿放松,身体再沉坐一点;小腿放松,身体再沉坐一点;脚底放松,身体再沉坐一点。
心静体松的站桩1至2分钟。
2、太极起势身体慢慢往下沉坐,膝盖不宜超过脚下大拇趾,两脚相距与肩宽。
两脚慢慢蹬地起来,同时顺势带动两手往上抬起。
接着手臂环状收回,松肩坠肘的带动两手分别向外分开。
身体慢慢下蹲,两手往下落。
练12遍。
3、推波助浪初式左或右半马步,后脚蹬地、前腿开胯的两手向前推,变成前腿之膝垂直于地的弓步。
前脚蹬地往后、后脚塌胯接劲的变成半马步或前脚蹬地往后撑起身体、后脚斜撑接劲的大步站立,两手转成收回在肋旁。
左式、右式各练12遍。
4、左右云手马步站立,左手屈臂抱圆,右手伸开掌心向下,腰胯往左转完了,变右手屈臂抱圆,左手伸开掌心向下;腰胯往右转完了,左手屈臂抱圆,右手伸开掌心向下。
左式、右式各练12遍。
5、易筋甩手身体站直,两脚相距肩宽,两臂同方向前后摇甩,向后相对用点劲,带动脚跟抬起离地,脚掌吃劲,脚趾恰到好处的抓地。
接着脚跟落地用顺势惯性力带动手向前回甩,练36遍。
太极站桩的养生功效有哪些
太极站桩的养生功效有哪些太极桩功是太极拳基本功,也是每位初学太极拳的必学功夫。
坚持练太极拳,会让你有意想不到的太极拳养生功效。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太极站桩的养生功效。
欢迎阅读!太极站桩的养生功效现在运动种类繁多,如何选择适合自已的科学健身方法,是人们常常困惑的问题,要想弄明白这个问题,必须懂得运动理论,只有弄懂弄通理论,才能面对纷繁复杂的身体,才能正确地选择适合自已的运动项目。
我搞可替代性疗法临床研究多年,系统地学习了中医理论、部分现代医学理论和部分运动医学理论,清晰地知道什么样的锻炼方法适合于什么样的人,也正因为如此,我指导过很多人由赢弱身体变成了健康的体魄。
这里我想讲讲奥林匹克运动项目,它的宗旨是“更快、更好、更强”,所以我们应该知道它的运动项目主要是开发人体的运动潜能和极限,它不是全民健身运动项目。
人类生活在不同的地区,有各自不同的生活习惯,这种进化让我们在身体素质上产生了差别。
有些人善跑,有些人力大,有些人灵巧,这些差别不是内心努力努力就一定能消除的。
所以在同样的运动项目中,有些人用了同样的训练方法,很快就产生了比赛奇迹,有些人反而被淘汰出局。
健身运动也是这样,并不是什么运动都适合于用来健身,要看你的目的是什么?如果你是年轻人希望自己在形体上显得强壮,那就到健身房请专业教练指导你进行相应的锻炼,你会在很短的时间里取得满意的效果。
如果你是先天柔弱希望自己变得健康起来,那就要进行整体的健康的锻炼。
发达的肌肉优美的线条并不能带来健康的内脏功能和充沛的脑力思维输出。
讲到健康的内脏功能不得不说说耗氧率。
过去我们只知道肺活量,那是肺部一口气吸入或者排出空气的量。
因为空气中含有21﹪氧气,一次吸入肺部的空气越多,进入肺部的氧气绝对量就多,反之就相对减少。
但是吸入氧气和氧气被消耗是两回事,如果氧气吸入肺部参与身体循环后没有消耗多少氧气,这说明氧气没有被利用。
单位时间内消耗氧气量,称之为耗氧率。
如果吸入的氧气被利用的效率高,这说明氧气吸入肺部参与身体循环后消耗大量氧气,说明身体的很多能量得到转化。
太极拳“十八桩功”详解
太极拳“十八桩功”详解桩功的练习是太极拳重要的基本功之一。
古人云“打拳无桩步,房屋无立柱”,顾名思义,练习桩功对练好太极拳十分重要。
练桩功的好处:1、习拳者通过桩功的练习提高拳技,提高专业素质,壮内健外,意气劲形,其根本环节得到搞好;2、通过桩功的练习,把意念、呼吸、动作的配合协调,使意、气、力三者合为一体;3、通过练习桩功,使拳架动作沉着、轻灵、刚健又柔韧的劲力内蕴;4、通过站桩,达到柔中寓刚、棉里藏针、周身圆活、力撑八面,提高“下盘”的稳固性,更重要的是为练好太极拳打下良好的基础。
下面为大家介绍太极“十八桩功”“太极拳内功——十八桩功”的内容一、浑元桩练习要领:两脚与肩同宽而立,两手臂平端于身体侧前方,平行于地面,两掌距离同肩宽,虎口张圆,手指微弯,体前与手臂之间呈圆形,沉肩坠肘,圆裆松胯,泛臀,虚领顶颈,立身中正,下颌微收,舌顶上腭,气沉丹田,逆式呼吸,要求呼吸到极限,周身浑元一体(图1)。
二、低桩属太极拳中最低的一种桩功,通常以大腿与地面平行的步型称为低桩。
如:雀地龙(图2)、跌叉(图3)、赴地锦(左右步)、大捋(左右步)等等。
三、活桩以太极拳的组合动作练习。
如掤、捋、挤、按的组合进行缓慢的练习。
练习要领:动作慢匀柔顺,心意形气都要处在平和之状态,这种练法体能消耗少,能量极位较高,能够体会到体内气的鼓荡,采取逆式呼吸,随着动作的开合与呼吸配合而进行。
该桩由于在不停地运动,故此称为“活桩”。
四、按球桩练习要领:要求两脚与肩同宽而立,双手臂在体前平抬起,高于小腹,两掌心向下,平行于地面,两手虎口相对应,两臂松肘坐腕,两掌心内含,如按两球入水一般,呼吸自然,两手一起下按,微微起降,大有按球在水中浮顶之意,故称“按球桩”(图4)。
五、朝阳桩练习要领:两脚与肩同宽而立,双手抬起,高与胸平,两掌心向前,掌指朝上,两臂呈下弧形弯曲,腰胯松沉,泛臀并微下坐,逆式呼吸,两掌心向着太阳升起或降落的方向,卯时向东,酉时向西,故称“朝阳桩”(图 5)六、川字桩练习要领:两脚与肩同宽而立,两手抬起,掌心向后,高与耳齐,宽与肩并同高。
太极桩功函授教材 栖心子
一、身体自然站立,两脚横开与肩同宽,成11字形,头正身直,二目垂帘向前下方斜视,从头到脚进行周身放松,两手自然下垂贴于大腿两侧,舌抵门牙牙龈。
心法:身体放松后观想自身与茫茫宇宙混然合为一体进入忘我境界。
二:1、两脚横开比肩略宽一脚,成11字形,从头到放松,然后两腿微微屈成高马桩,双膝微微用力外撑有园裆之意。
含胸拔背(腰要直、胸易平、不挺不弯,两肩放松)2、两臂慢慢抬起与肩平,肘略低于肩,两肩胛骨用力贴向前胸、两臂在胸前成环形(以身体感觉舒适为度)两胯用力贴向骨盆。
3、两手十指自然张开,弯曲形似虎爪,两手相距2寸,手心向内,距前胸一尺三寸左右,成扁圆状,头项不偏不斜,颈部直立,以头部舒适为度,两腿开目平视两手间(也可平视远处一定目标)眼不可睁太大。
收式:由原式起,两手由身体两侧向小腹丹田处抱合双手重叠一处,左手内劳宫扣于右手外劳宫,扣于丹田处,头正体直,目视前方,心法:意想周身真气通过肢体经脉回收丹田。
1、肩井找涌泉成一线1—2分钟,找放松的感觉,涌泉有麻、热、胀即为正确。
2、肩井、,曲池、合谷放松3、肩胛骨前贴4、臀部前贴5、膝关节外撑6、手臂外撑(即要外撑又要内抱有挟球感)7、意守丹田呼吸气沉丹田1—7每个动作1—2分钟,一个轮回8—10分钟,能做几轮回做几个,一般8—10个轮回。
一、身体自然站立,两脚横开与肩同宽,成11字形,头正身直,二目垂帘向前下方斜视,从头到脚进行周身放松,两手自然下垂贴于大腿两侧,舌抵门牙牙龈。
心法:身体放松后观想自身与茫茫宇宙混然合为一体进入忘我境界。
二:1、两脚横开比肩略宽一脚,成11字形,从头到放松,然后两腿微微屈成高马桩,双膝微微用力外撑有园裆之意。
含胸拔背(腰要直、胸易平、不挺不弯,两肩放松)2、两臂慢慢抬起与肩平,肘略低于肩,两肩胛骨用力贴向前胸、两臂在胸前成环形(以身体感觉舒适为度)两胯用力贴向骨盆。
3、两手十指自然张开,弯曲形似虎爪,两手相距2寸,手心向内,距前胸一尺三寸左右,成扁圆状,头项不偏不斜,颈部直立,以头部舒适为度,两腿开目平视两手间(也可平视远处一定目标)眼不可睁太大。
【收藏】简单实用的太极养生桩
【收藏】简单实用的太极养生桩太极养生桩太极养生桩简单实用(只一个动作)、最省时间(仅十分钟)、不占地、效果明显。
站养生桩,不用费神寻经找穴,无需敲经打穴,不讲意守丹田,静静地一站、微晃,健康就随之而来。
不但筋骨、气血、脏腑功能得到增强,连人的神意都能得到调养。
不少练过养生桩的人,性格和气质都发生了很大的改变,遇事更加豁达从容,意志变得坚强而富有魄力。
不仅能固护元气、祛除邪气,也能及时的排解郁闷之气,对运动性疾病,如外伤和劳损有很好的效果。
1关于选场地、朝向、意念场地:选个充足阳光,流通空气的场地,有水有树之处更相宜(最忌讳的是迎风站立);朝向:早上起来站养生桩朝东最好(可升发人的阳气),晚上则朝西最好(收敛,藏精气、养阴);意念:自然呼吸,内外放松,松肩下垂,身躯挺拔,腰脊骨垂线成直;不思考,不费力,想天空虚阔,洗涤情缘和尘俗万虑。
2两腿两脚平铺于地,与肩同宽,全身很随意地放松:腿稍弯曲:膝盖不超过足尖,可使膝盖不受太大的力,把体重放在前脚掌的三分之二处;腰略后突,胯微下坐,臀部慢慢地往后靠,如同坐一个高凳,似坐非坐,以保证小腹松园。
3两脚脚心虚含:脚后跟始终要有点虚悬的意思,但不是真正离开地面(可想象足跟下各踩着一只蚂蚁,既不能把蚂蚁踩死,也不能让蚂蚁跑掉,体会那种细微的劲儿),虚悬的目的是为了把足阳明胃经、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阳胆经三条阳经的经气调动起来。
一个简单的足跟踩蚂蚁,可启动三条阳经上的养生大穴:足少阳胆经的阳陵泉,主一身之筋,该穴有强筋壮骨之功;足太阳膀胱经的承山穴,可以祛湿升阳,对排除体内湿邪有奇效,足阳明胃经的足三里(长寿穴),是全身性的强壮要穴。
十脚趾微抓地:站养生桩过程中,脚趾要有节奏地抓地,足心的涌泉穴也会随之一松一紧,气血在体内微微鼓荡,传导到掌心,连劳宫穴也调动了,既养心又养肾。
同时活动脚趾可帮助脾胃减轻负担。
可对经络产生松紧有致的刺激,随时随地有效健脾。
坚持一段时间,脾胃功能会得到显著增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太极养生桩功
道家太极养生功法流传至今,桩功姿势各异,心法口诀各不相同,诸多功法虽流布于市井,但其精华仍秘传与道家。
太极养生桩功是太极养生的基本功修炼,在太极养生修炼体系中,各种桩功训练是都对练习者起着不同作用,而针对每种桩功安排的辅助心法,每种桩功都有特定的训练手段;不同桩功的训练方法和目的也不同;
太极养生桩功,是在静止状态中实现中和阴阳、疏通经络、调和气血,培养人体内在潜能,蓄力于体内的过程。
同时,桩功可以提高人体体能及发放能力,还可以调理五脏六腑,增强人体各器官机能。
在站桩修炼中,采取了意念假借、内视观想及精神放大等三种精神诱导方法。
意念假借是在假想身体中内气相互作用时,体会身体所发生的相应变化。
然后,在意念假借基础上,利用内视观想的方法来体察自身表皮、肌肉、筋、骨、髓的变化。
精神放大,即是意想自己头顶蓝天,脚踏大地,身体充塞于天地之间。
在实际站桩过程中,意念是十分丰富的,每个环节都互有区别,各尽其用,意念的收放则来自于各种桩功独特的心法。
桩功综述
一, 精神论
养精化气,养气化神,固根培本,养人身三宝,充人精神,发人智慧,使之,能为人所不能,能及人皆莫及,是谓太极养身,太极养身,则是掌握人身三宝,精气神自然变化的规律,修之炼之,而达到养生长身之修炼方法。
二, 太极论
太极,无极而生,阴阳和合而成。
(即:一气分为二气为阴阳,阴阳二气合为一气为太极)
何谓太极?老子:"无,名天地之始"天地之始乃是混沌,混沌者,元气,原始祖气,此一气,先天而生於阴阳,后天而藏於阴阳,
即,生於先天而藏於后天,为阴阳未分之象,万物元始之极点,故谓无极。
无极者,虚无静极之意也。
混沌初开,乾坤始奠,阴阳道合而成象,是谓无中生有,"有,名万物之母",谓之太极。
如:天地阴阳上下相合为一气而万物生,日月阴阳来往相交为一气而寒暑顺。
男女阴阳彼此相交而孕始成。
此一气是为太极,故为万物之母,太极。
乃太和静极之意。
三, 俩仪论
合为一气,其中有物。
静极生动,动静之变,阴阳而分,谓两仪。
两仪者,阴阳也。
上述,阴阳二气合为一气,谓太极。
一气分而为阴阳,为两仪。
故,太极两仪,乃阴阳之动静离合也。
阴阳分离则死,二气和合则生。
四, 养身论
人,乃精气而生,精气而养。
精生于食,为浊、为阴、为动;气生于精,为清、为阳、为静。
此人后天心肾中之二物。
精满则动,顺则生人,耗尽则气无依、神无托、人无本而死。
逆则精化为气,气化为神,神气相抱,有依有托而长生久视。
然,此二物均系於性、於意。
五, 形桩论
形桩,导引之法,气行于体,体受于形,以形固体,清心笃静,心性如猿,好动为阴;意气如马,好静为阳。
收回性猿,意马自归。
故,修炼家,以收回后天之性意,而固精养气;以后天呼吸之气而烹之炼之,使精化为气,气化为神。
精神旺盛不贩而养身、健身、长生,此乃后天造化之功。
使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神合,谓之六合。
唯合而能生、能养,故为:太极形桩养身,是养长之道、长生之本。
今莲峰道院为了便于广大养生爱好者学习和背诵不忘,将太极养生桩功公诸于世,供养生功爱好者习练。
太极养生桩
两脚与肩同宽,脚尖向前平行站立,身体正直,全身放松;两手抬至胸前,手指微张,两手环抱于前胸;两手高不过肩、低不过脐;头正直,下鄂微内收。
两眼向前平视,闭目或半闭目均可。
舌顶上鄂,口似张似闭,以鼻自然呼吸。
臀部似坐非坐.
作用:坚持炼太极养生桩功不但健身而且治疗多种慢性病,能使内功渐臻化境。
站桩的注意要点:
(1)头易正:头居人体最高处,为人身之君,是一身之主宰,不宜倾
斜,俗语讲:“上不正,则下斜”,头正神清,神态端庄,收颏直颈而其头必正直,大有统领全身之意。
(2)肩易顺:顺肩者,两肩向左右的方向平而顺之,意在肩骨均衡、平行、舒展的向左右伸张,毫无拘禁、高耸之状,以合出劲之态,此势乃此桩基本架式要求。
(3)胸易出:出胸者,人之威严在于胸,出胸不是挺胸,出胸以壮神威,挺胸则有失中正,出胸有利于腰的灵活,腰部灵活,则身体轻灵,周身合力易成。
(4)腰易稳:腰,为人身骨节的中心主宰,是人身四肢上下运动的纽带,乃重心之所系。
因此,腰肢最要紧的是稳,稳而厚重则坚实,上、下行气不滞,则出劲不空。
(5)足易坚:足坚者,两足放平,大趾内侧用力向下扣,使脚部稳稳的立于地上,古语言:百力皆发于脚,足之坚稳否,将直接的影响步法、身形、发力的能力。
练时,必使筋络舒展,不可用拙力,否则足便不稳,焉能功成?
(6)膝易曲:膝要善曲,而曲中求直,则为下盘稳固之道。
两膝微曲而上、下伸展,使筋脉舒展,而下盘则坚。
练时切不可用后天之拙力,拙力一生则足吃重力,便失之大地之稳重。
要知膝之拙力一生,真气运行受到阻滞,身体不舒,身体关节即失之灵活,练习要有外撑之意。
(7)手易抱:抱元守一,是练太极内功的具体要求。
行功时,两手要向前合抱,犹如老翁抱树。
肘曲、腕平、五指自然分开,此乃站太极桩基本姿式,行功时,要尽量的使肘臂平行舒展,以达筋肉伸展,真气运行自如之目的。
(8)脊骨直:脊骨是人身体的支撑所在,其内是众多神经的通道,是支配人体活动,意识传导的主要途径。
因此,此通道越是平直,则阅历与神经意识的传导,而使人动作敏捷,背直则腰易下,则身体上身松弛,真气畅通无碍,其先天真力自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