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页纸搞定-传播学教程(郭庆光版)理论框架分析

合集下载

郭庆光《传播学教程》

郭庆光《传播学教程》

郭庆光《传播学教程》第一部分:传播学的基本概念与理论框架郭庆光的《传播学教程》是一本系统介绍传播学基本概念与理论框架的教材,旨在帮助读者全面了解传播学的核心内容。

本部分将概述传播学的基本概念,并介绍传播学的主要理论框架。

一、传播学的基本概念1. 传播:传播是指信息的传递和接收过程,包括信息的产生、编码、传递、解码和反馈等环节。

2. 传播者:传播者是指信息的发出者,可以是个人、组织或媒体等。

3. 受众:受众是指信息的接收者,可以是个人、群体或公众等。

4. 信息:信息是指传播的内容,可以是文字、图像、声音等形式。

5. 传播渠道:传播渠道是指信息传递的媒介,可以是口头、书面、电子等。

二、传播学的主要理论框架1. 传播模式:传播模式是指传播过程中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和相互作用。

常见的传播模式有拉斯韦尔的5W模式、香农韦弗的线性模式、施拉姆的循环模式等。

2. 传播效果:传播效果是指传播活动对受众产生的影响。

传播效果可以分为短期效果和长期效果,如认知效果、情感效果、行为效果等。

3. 传播媒介:传播媒介是指传播信息的载体,如报纸、广播、电视、互联网等。

不同的传播媒介具有不同的传播特点和优势。

4. 传播环境:传播环境是指传播活动所处的周围环境,包括社会环境、文化环境、政治环境等。

传播环境对传播活动产生重要影响。

5. 传播伦理:传播伦理是指传播活动应遵循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

传播伦理要求传播者尊重受众,传播真实、准确、公正的信息。

第二部分:传播学的理论流派与研究方法郭庆光的《传播学教程》不仅介绍了传播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框架,还深入探讨了传播学的理论流派和研究方法。

本部分将重点介绍传播学的主要理论流派,并简要介绍传播学的研究方法。

一、传播学的理论流派1. 经验学派:经验学派是传播学的主流学派,它强调通过实证研究来揭示传播现象的规律。

经验学派的主要理论包括议程设置理论、使用与满足理论、创新扩散理论等。

2. 批判学派:批判学派是传播学的另一重要学派,它关注传播现象背后的权力关系和社会结构。

《传播学教程》郭庆光

《传播学教程》郭庆光

《传播学教程》郭庆光第一章传播学的研究对象与基本问题第一节从传播定义看传播学的研究对象一、如何把握传播概念库利的传播定义P2;皮尔士的传播定义P2-3;施拉姆关于传播的定义P3二、传播与信息信息定义P4、社会信息的特殊性质P4-5三、播的定义和特点传播定义:社会信息系统的传递或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人类社会传播的五个特点P5-6第二节:传播学是研究社会信息系统及其规律的科学传播学的研究对象P8一、播的系统性:社会传播的五种类型(人内、人际、群体、组织、大众)P8二、社会信息系统的特点:社会信息系统的四个特点P10三、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与社会发展:传播障碍与传播隔阂P11;传播学的任务P11-12第三节:马克思主义精神交往理论与传播学一、在人类交往活动的大系统中把握传播:马恩交往理论与美国传播学的本质区别P14-15二、从物质交往和精神交往的辩证关系中把握传播:精神生产精神交往与物质生产物质交往的辩证关系P16-17;精神生产精神交往的独立性和能动性P17-18三、研究传播学,为中国的社会发展服务: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传播学的三个原则P18一、如何把握传播概念美—库利社会学传统社会互动理论倡始人。

强调传播的社会关系性,把传播看做是人与人关系得以成立和发展的基础。

美—皮尔士符号学或语义学传统符号学的创始人,强调符号作为精神内容的载体在传播中所起的特殊作用。

他们开创了界定传播概念的两传统,一是社会学的传统,一是符号学或语义学的传统。

后来,这两传统逐渐发生融合传播的实质:是一种社会互动行为,人们通过传播保持着相互作用和影响的关系。

两个传统的融合:传播是通过符号或象征手段而进行的社会互动。

/通过社会互动而共享意义。

信息概念引入后,人与人之间的社会互动行为的介质是作为意义和符号、精神内容和物质载体之统一体的信息。

施拉姆:当我们从事传播的时候,也就是在试图与其他人共享信息——某个观点或某个态度。

传播至少有三个要素:信源、讯息和信宿。

一页纸搞定传播学教程郭庆光版理论框架分析

一页纸搞定传播学教程郭庆光版理论框架分析

《传播学教程》1、国外1)共享说互动说符号说影响说一、传播定义2、郭氏二、传播类型:人内——人际——群体——组织——大众三、传播功能:1、国外学者—————1)拉斯韦尔“三功能说”2)赖特“四功能说”3)施拉姆“功能观”(社会功能)4)拉扎斯菲尔德、默顿“功能观”2、传播的正面功能——1)传播信息2)引导舆论3)教育大众4)提供娱乐什么是传播?3、传播的负面功能——1)混淆是非2)麻醉精神3)信息过量4)丧失自由5)审美弱化6)影响健康7)国家主权二/四四、传播模式:1、概念、内容、类型五2、线性传播过程模式与评价1)拉斯韦尔模式2)香农—韦弗数学模式六/七/十三3、控制论传播过程模式与评价1)奥斯古德—施拉姆模式2)施拉姆大众传播模式3)韦斯特利—麦克莱恩模式4、系统传播过程模式1)赖利夫妇模式2)马莱茨克模式3)德弗勒模式五、传播进程:口语——文字——印刷——电子六、传播现状:1、国际传播与全球传播1)概念2)影响和冲击2、世界信息传播新秩序1)历史背景2)“新世界信息秩序”论争—三个阶段3、国际传播与全球传播研究的重要问题1)国际新闻选择的价值标准2)信息主权3)文化帝国主义……………………………………………………………………………………………………………………………………………………………………一、传播的符号1、信息——1)实质与特征2)信息爆炸与信息社会2、符号——1)定义2)特性3)类型二、传播者1、传播者2、社会制度与传播制度——1)互动关系2)施拉姆《报刊四种理论》①集权主义②自由主义③社会责任④苏联共产主义3、传播者与把关——1)“把关”“把关人”概念2)把关的原因:信息差异性—传者差异性—受众差异性3)把关的过程:收集信息—过滤信息—制作信息—传播信息4、影响传播者把关的因素——1)政治、法律2)经济3)社会、文化4)技术5)信息传播的过程?6)信息7)组织8)受众9)传者三、传播媒介1、媒介、传播媒介、大众传播媒介三/八2、认识媒介1)意义:认识传播手段、改进传播工作、认清发展方向九/十2)观点:取长补短十一/十二3)角度:媒介的传播手段、媒介的时效性、媒介的持久性、受众的参与度4)类别:报纸——广播——电视——杂志——网络3、麦克卢汉的媒介理论1)其人2)其论:媒介是人的延伸、媒介即讯息、地球村3)意义和局限四、受众1、受众:定义、分类、权利和动机2、主要的受众观1)作为社会群体成员的受众2)市场的受众3)权利主体的受众3、受众与信息1)受众选择信息的过程:选择性接触、选择性理解、选择性记忆2)影响受众选择的因素①社会文化因素—社会环境、社会地位、文化背景②心理因素—选择性心理、逆反心理、从众心理4、有关受众的主要理1)个人差异论2)社会分化论3)社会关系论4)文化规范论5)社会参与论五、传播效果1、传播效果概念2、传播效果研究历程1)枪弹论:概述——宣传研究——缺陷2)有限效果论:概述│①霍夫兰与耶鲁研究——传播来源方面研究:知名度、可信度、休眠效果、动机│传播方式方面研究:“一面理”VS“两面理”、“先说”VS“后说”│“结论由传播者提出”VS“结论由受众得出”│“情感诉求”VS“理性诉求”│传播对象方面研究:听从性、警钟效果、防疫论│评价:劝服艺术与说服效果;拘泥于实验性数据;人工实验环境│②两级传播理论——A、伊利研究B、舆论领袖C、两级传播与多级传播—评价有限效果论的缺陷3)适度效果论:概述①使用与满足理论——理论概述、主要观点、评价②创新与扩散理论——理论提出、主要观点、评价③议程设置理论——理论概述、主要观点、理论应用、评价④教养理论——理论提出、主要观点、评价⑤知沟假说——背景、理论提出、基本观点、原因分析、理论发展与改进、意义4)强效果论:概述沉默的螺旋理论——理论提出、主要观点、评价5)传播效果研究的普遍理论:个体社会化——群体整合——社会变革……………………………………………………………………………………………………………………………………………………………………一、传播学的产生确立1)产生的背景:传播媒介的发展——历史社会环境——社会科学的发展2)为何诞生美国:政治——经济——社会3)早期学术思想源流:①欧洲源流②美国源流4)四大先驱与施拉姆5)信息论与控制论对传播学的贡献传播学是什么?二、传播学的研究对象:社会信息系统及其运行规律三、传播学的主要学派:1)经验学派一/十四/十五2)批判学派①政治经济学派②文化研究学派③意识形态“霸权”理论④哈贝马斯的批判理论⑤法兰克福学派3)两者的比较:研究目的——研究焦点——研究方法——社会观四、传播学的研究方法:1)两种方法系统:定性研究、定量研究2)具体研究方法:①抽样调查法②内容分析法③控制实验法。

郭庆光《传播学教程》第二版超详细笔记(新闻与传播学考研必备)

郭庆光《传播学教程》第二版超详细笔记(新闻与传播学考研必备)

找了好长时间的资料然后自己整合一遍,重点无一遗漏,格式都调整完毕,完美主义和强迫症患者请放心使用。

——Hiason传播学教程第一章传播学的对象和基本问题第一节从传播的定义看传播学的研究对象泛化:①传播学学科影响力的扩大,在社会高度信息化的进程中,传播学为人文社会科学众多学科的理论创新和知识创新提供新的动力;②寻求传播学学科的相对独立性和核心理论体系, 应回归其学术原点一、如何把握传播的概念20世纪初,“传播”成为学术考察的对象库利〔美国社会学家社会互动理论创始人〕——社会学的传统1909年《社会组织》中定义传播:“传播指的是人与人的关系赖以成立和发展的机制——包括一切精神象征及其在空间中得到传递,在时间上得到保存的手段。

它包括表情、态度和动作、声调、语言、文章、印刷品、铁路、电报、以及人类征服空间和时间的其他任何最新成果。

”强调传播的社会关系性,把传播看做是人与人关系得以成立和发展的基础。

皮尔士〔美国学者符号学的创始人〕——符号学或语义学传统1911年《思想的法则》中论述传播:“直接传播某种观念的唯一手段是像〔icon〕。

即使传播最简单的观念也必须使用像。

因此,一切观点都必须包含像或像的集合,或者说是由说明意义的符号构成的。

”强调符号作为精神内容的载体在传播中所起的特殊作用。

库利和皮尔士对传播的描述开创了界定传播概念的两个传统,一个是社会学的传统,一个是符号学或语义学的传统。

后来,这两个传统逐渐发生了融合,学者定义传播“通过符号或象征手段而进行的社会互动”或“通过社会互动而共享意义”。

传播实质是一种社会互动行为,人们通过传播保持着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关系。

信息科学告诉我们,人与人之间的社会互动行为的介质是作为意义和符号、精神内容和物质载体之统一体的信息。

施拉姆:当我们从事传播的时候,也就是在试图与其他人共享信息——某个观点或某个态度……传播至少有三个要素:信源、讯息和信宿。

阿耶尔:传播在广义上指的是信息的传递,它不仅包括接触新闻,而且包括表达感情、期待、命令、愿望或其他任何什么。

郭庆光《传播学教程》第二版超详细笔记(新闻与传播学考

郭庆光《传播学教程》第二版超详细笔记(新闻与传播学考

找了好长时间的资料然后自己整合一遍,重点无一遗漏,格式都调整完毕,完美主义和强迫症患者请放心使用。

——Hiason传播学教程第一章传播学的对象和基本问题第一节从传播的定义看传播学的研究对象泛化:①传播学学科影响力的扩大,在社会高度信息化的进程中,传播学为人文社会科学众多学科的理论创新和知识创新提供新的动力;②寻求传播学学科的相对独立性和核心理论体系, 应回归其学术原点一、如何把握传播的概念20世纪初,“传播”成为学术考察的对象库利(美国社会学家社会互动理论创始人)——社会学的传统1909年《社会组织》中定义传播:“传播指的是人与人的关系赖以成立和发展的机制——包括一切精神象征及其在空间中得到传递,在时间上得到保存的手段。

它包括表情、态度和动作、声调、语言、文章、印刷品、铁路、电报、电话以及人类征服空间和时间的其他任何最新成果。

”强调传播的社会关系性,把传播看做是人与人关系得以成立和发展的基础。

皮尔士(美国学者符号学的创始人)——符号学或语义学传统1911年《思想的法则》中论述传播:“直接传播某种观念的唯一手段是像(icon)。

即使传播最简单的观念也必须使用像。

因此,一切观点都必须包含像或像的集合,或者说是由表明意义的符号构成的。

”强调符号作为精神内容的载体在传播中所起的特殊作用。

库利和皮尔士对传播的描述开创了界定传播概念的两个传统,一个是社会学的传统,一个是符号学或语义学的传统。

后来,这两个传统逐渐发生了融合,学者定义传播“通过符号或象征手段而进行的社会互动”或“通过社会互动而共享意义”。

传播实质是一种社会互动行为,人们通过传播保持着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关系。

信息科学告诉我们,人与人之间的社会互动行为的介质是作为意义和符号、精神内容和物质载体之统一体的信息。

施拉姆:当我们从事传播的时候,也就是在试图与其他人共享信息——某个观点或某个态度……传播至少有三个要素:信源、讯息和信宿。

阿耶尔:传播在广义上指的是信息的传递,它不仅包括接触新闻,而且包括表达感情、期待、命令、愿望或其他任何什么。

一份人类高质量《传播学教程》精华背诵框架+考点清单

一份人类高质量《传播学教程》精华背诵框架+考点清单

⼀份⼈类⾼质量《传播学教程》精华背诵框架+考点清单回顾⼲货第⼀弹::⼀份完整的《新闻学概论》精华背诵框架+考点清单嘿哈!俺⼲货⽊⼩铎⼜回来啦! 开始前先来问⼤家⼀个问题:如果⽤⼀⾸歌来评价你和《传播学教程》的关系,你会选择哪⼀⾸?⼀个像夏天,⼀个像秋天?我是不是你最爱的⼈?还是…最熟悉的陌⽣⼈?⾃上次的《新闻学概论》框架和推出之后,后台收到了太多私信,许多宝宝都对《新闻学概论》的⼲货篇好评满满还有许多宝宝盼着这个系列的姐妹篇咱⿇溜的开始吧~这次,铎带着⼤家的期盼,带着《传播学教程》⼲货⼜来啦!⼀、《传播学教程》框架郭庆光⽼师的这本《传播学教程》久经不衰,传播学的许多知识不⽐新闻学,与国家政策息息相关,所以这本书基本没有改版过,这也是最让学⽣觉得安⼼的地⽅吧谈起传播学,你必须⽴即切换思维,——什么思维?请看图将《传播学教程》15个章节全部重新归类后,可以将繁杂的知识点分为以下三个类别:传播学基础知识⼤众传播的5W研究( 超重点)传播的特殊类型看完框架之后有没有变得清晰许多?是不是⽴马觉得整本书轻松了不少?⽊⼩铎还可以帮你更轻松,直接告诉你每⼀章节的重要考点,接着看吧~⼆、《传播学教程》重点复习清单注:本书复习重点按照框架图的逻辑顺序给⼤家排列啦!照着做笔记和背都⾏!传播学基础知识第⼀章 传播学对象和基本问题第⼀节:从传播的定义看传播学研究对象(具体需要了解传播学的定义,找⼀两个权威代表性的即可)第⼆节:传播学是研究社会信息系统及其运⾏规律的科学【 其中,双重偶然性是重点,传播隔阂+传播障碍(重点)】第三节:马克思主义精神交往理论,及启⽰( 马克思主义传播观可考名词解释和简答,但考察较深⼊的学校需要搭配其他教材进⾏补充学习哦~)第四章⼈类传播的过程和系统结构第⼀节:传播的基本过程1)模式:5w模式/拉斯韦尔公式、⾹农-韦弗模式、施拉姆⼤众传播模式、等各⾃特点,以及划分直线模式、循环模式等。

( 这部分名解和简答⼏率较⼤,如果记得图,把图画下来再配以⽂字更佳哦)2)传播过程的基本构成要素:传播者、受传者、讯息、媒介、反馈第⼆节:社会传播的系统结构( 掌握主要的⼏个系统:模式赖利,马莱兹克,各⾃特点和不⾜,以及了解循环模式特点循环模式和直线模式对⽐)第五章⼈内传播与⼈际传播第⼀节:⼈内传播( 主我客我理论、⾃我互动理论、内省式思考、基模、基于基模的信息处理过程模式、布鲁默.⾃我互动理论,做到每个传播理论都熟练于⼼,注意区分主客我和⾃我互动理论)第⼆节:⼈际传播( 镜中我理论,⼈际传播动机、社会功能、与⾃我表达)⼈际传播⼈内传播这两个点建议梳理成框架,从定义到涉及的理论到其它的东西都纳⼊框架⾥。

郭庆光《传播学教程》【教材精讲+考研真题解析】-几种主要的大众传播效果理论(圣才出品)

郭庆光《传播学教程》【教材精讲+考研真题解析】-几种主要的大众传播效果理论(圣才出品)

第十二章几种主要的大众传播效果理论[视频讲解]12.1 知识框架图与重点导读【知识框架】【本章要点】一、“议程设置功能”理论二、“沉默的螺旋”理论三、“培养”理论四、新闻框架与框架效果五、“知沟”理论六、“第三人效果”12.2 重难点解读一、“议程设置功能”理论(大众传播与环境认知)1.理论概要及特点(1)理论概要“议程设置功能”作为一种理论假说,最早见于美国传播学家M.E.麦库姆斯和D.L.肖于1972年发表的论文《大众传播的议程设置功能》。

麦库姆斯和肖认为,大众传播具有一种为公众设置“议事日程”的功能,传媒的新闻报道和信息传达活动以赋予各种“议题”不同程度的显著性的方式,影响着人们对周围世界的“大事”及其重要性的判断。

(2)特点①“议程设置功能”假说的着眼点是完整意义上的效果形成过程的最初阶段,即认知层面上的效果。

②“议程设置功能”理论所考察的,是作为整体的大众传播具有较长时间跨度的一系列报道活动所产生的中长期的、综合的、宏观的社会效果。

这里着眼的是传播媒介的日常新闻报道和信息传播活动所产生的影响。

③“议程设置功能”理论暗示了这样一种媒介观,即传播媒介是从事“环境再构成作业”的机构。

2.对“议程设置功能”理论的深入研究(1)确认媒介议程和受众议程之间的因果关系①初期的研究只是显示了媒介议程和受众议程之间的高度相关,并没有证明两者之间的因果关系。

②1972年麦库姆斯和肖证实了媒介议程形成受众的议程,媒介报道在先,受众认知在后的时间顺序。

③1973年冯克豪瑟对媒介议程和受众议程之间的因果关系做了更全面的检验。

(2)“议程设置功能”的作用机制趋于明确化①“0/1”效果或“知觉模式”:大众传媒报道或不报道某个议题,会影响到公众对该议题的感知。

②“0/1/2”效果或“显著性模式”:即媒介对少数议题的突出强调,会引起公众对这些议题的突出重视。

③“0/1/2……/N”效果或“优先顺序模式”:即传媒对一系列议题按照一定的优先顺序给予不同程度的报道,会影响公众对这些议题的重要性顺序所做的判断。

郭庆光_传播学教程(最终版)[1]重点讲义资料

郭庆光_传播学教程(最终版)[1]重点讲义资料

郭庆光的《传播学教程》笔记目录第一章传播学的对象与基本问题第一节从传播的定义看传播学的研究对象第二节传播学是研究社会信息系统及其规律的科学第三节马克思主义精神交往理论与传播学第二章人类传播活动的历史与发展第一节从动物传播到人类传播第二节人类传播的发展进程第三节信息社会与信息传播第三章人类传播的符号与意义第一节符号在人类传播中的作用第二节人类传播中的意义交流第三节象征性社会互动第四章人类传播的过程与系统结构第一节传播的基本过程第二节社会传播的系统结构第五章人内传播与人际传播第一节人内传播第二节人际传播第六章群体传播、集合行为、组织传播第一节群体传播第二节集合行为及其传播机制第三节组织传播第七章大众传播第一节大众传播的定义、特点与社会功能第二节大众传播的产生与发展过程第三节大众传播的社会影响第八章媒介技术与媒介组织第一节媒介技术与社会发展第二节媒介组织的性质和社会作用第九章传播制度与媒介规范理论第一节传播制度与媒介控制第二节关于传播制度的几种规范理论第十章社会转型与受众变迁第一节“大众”与大众社会理论第二节几种主要的受众观第三节分众理论及其研究第四节使用与满足一种受众行为理论第十一章传播效果研究第一节传播效果研究的领域与课题第二节传播效果研究的历史与发展第三节传播效果的产生过程与制约因素第十二章大众传播的宏观社会效果第一节大众传播与环境认知―――“议程设置功能”理论第二节大众传播、社会心理与舆论――“沉默的螺旋”理论第三节大众传播的潜移默化效果―――“培养理论”第四节大众传播与现实“建构”新闻框架与框架效果第五节大众传播与信息社会中的阶层分化―――“知沟理论”到“数字鸿沟“第六节第三人效果对大众传播影响力的一种认知倾向第十三章国际传播与全球传播第一节从国际传播到全球传播第二节关于世界信息传播秩序的争论第三节国际传播与全球传播研究的若干重要课题第十四章传播学研究史和主要学派第一节传播学的起源、形成与发展第二节传播学的主要学派第十五章传播学调查研究方法第一节传播学与调查研究第二节抽样调查方法第三节内容分析法第四节控制实验法第一编(1-2章)传播、传播学及其发展历史一传播学的概念1. 定义1) 库利(社会学角度)2) 皮尔士(符号学或语义学角度)3) 施拉姆4) 郭庆光:社会信息的传递或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共享说)信息的共享。

郭庆光《传播学教程》(第2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郭庆光《传播学教程》(第2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郭庆光《传播学教程》(第2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第一章传播学的对象和基本问题1.1 复习笔记【知识框架】静业学习网1【本章概要】本章主要论述了传播学的对象和基本问题的相关知识。

本章考点以名词解释以及简答题为主,在学习时,需要着重对传播的定义、人类社会传播的基本特点、传播与信息、社会信息系统、精神交往理论、马克思主义传播观等内容加以把握,并大致了解互联网环境下的群体极化现象、互联网环境下群体传播与大众传播的融合等内容。

【考点难点归纳】考点一:传播★★★1传播的定义(见表1-1)传播的定义2人类社会传播的基本特点(1)本质是一种信息共享。

(2)依托于社会关系进行,又反映着社会关系。

(3)是一种双向的、互动的社会行为。

(4)共通的意义空间是否在传播者和接收者之间存在,是传播成功与否的关键条件。

(5)传播包含行为、过程、系统三个层面的含义。

考点二:传播与信息★★1信息(见表1-2)信息2社会信息(见表1-3)社会信息3信息科学对传播学的贡献(1)为传播学引入了信息这一概念,增强传播学的严密性和科学性。

(2)为传播学引入社会环境的因素,拓宽了传播学研究视野,将传播活动置于更广泛的社会系统和社会环境之中,深化关于人类社会传播规律的认知。

考点三:社会信息系统★★★1社会信息系统概述(见表1-4)社会信息系统概述2社会传播的五种基本形态(见表1-5)表1-5 社会传播的五种基本形态考点四:精神交往理论与马克思主义传播观★★★★1在人类交往活动的大系统中把握传播(1)马克思、恩格斯的精神交往理论。

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等著作中提出了精神交往理论,见图1-1。

图1-1 马克思和恩格斯的交往理论-静业学习网①人类的总体活动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生产,一类是交往。

交往是一个概括性的概念,体现着人类活动之间的关系性,包括借助物质媒介的人类物质性交往活动,以及借助“语言”媒介的人类精神性交往活动。

交往与生产密不可分。

郭庆光《传播学教程》

郭庆光《传播学教程》

郭庆光《传播学教程》解读俺认为的核心知识点(括号内数字为word页码):传播学的相关学科(1)社会传播的特点(1-2)精神交往理论(2)人类传播的发展进程(2)信息社会(2)符号/意义(3)象征性互动理论(3)现代社会的象征性文化(消费文化)(3)人内传播(3-4) 5W模式(4)传播总过程研究(5)人际传播(5)群体规范、群体压力与趋同心理、集合行为(6)霍桑实验(7)企业识别系统(7)大众传播(8)大众传播的社会功能(8)李普曼/拟态环境(8)极权主义/自由主义媒介规范理论、社会责任/民主参与理论(8—9)大众传媒的特点(9)“把关人”(10)麦克卢汉(10-11)“电视人”与“容器人”理论(11)受众(12)大众社会理论(12)“拷贝支配”理论(12)传播权/知晓权/媒介接近权(13)子弹论(13-14)传播流研究(14)伊里调查:《人民的选择》/“意见领袖”/两级传播(14)《个人影响》/《创新与普及》:多级传播(14)“有限效果”理论(14)“说服性传播”研究(耶鲁研究)(15)“休眠效果”/“一面提示”与“两面提示”/“免疫效果”/“警钟效果”(15)自信心假说(15)“使用与满足”研究(15-16)“议程设置”理论(16)“沉默的螺旋”理论(17)“培养分析”(17)“知沟”假说/“上限效果”假说/“信息沟”假说(18)传播学的形成与诞生(18)杜威/库利/帕克/米德(19)拉斯韦尔/拉扎斯菲尔德/卢因/霍夫兰(19)施拉姆(19)香农/维纳(19)经验学派和批判学派(19-20)第一章☆*与传播学的相关学科:新闻学、社会学、心理学、政治学、文化人类学、信息论、控制论、系统论等等。

重点要搞清楚传播学和新闻学、社会学、心理学这三个学科的关系。

1、新闻学:新闻媒体的实践原则和标准、新闻学的主流理论(如第八章的那几个媒介规范理论)都给了传播学很大启示,特别是早期传播学就诞生在新闻学院之中,还可以注意一下美国历史上著名的“卡方人”(经验学派的传播学者)和“绿眼罩”(带有偏见的新闻从业人员与研究人员)之争。

(word完整版)传播学教程框架图

(word完整版)传播学教程框架图

《传播学教程》1、国外1)共享说互动说符号说影响说一、传播定义2、郭氏二、传播类型:人内——人际——群体——组织——大众三、传播功能:1、国外学者—————1)拉斯韦尔“三功能说”2)赖特“四功能说”3)施拉姆“功能观”(社会功能)4)拉扎斯菲尔德、默顿“功能观”2、传播的正面功能——1)传播信息2)引导舆论3)教育大众4)提供娱乐什么是传播?3、传播的负面功能——1)混淆是非2)麻醉精神3)信息过量4)丧失自由5)审美弱化6)影响健康7)国家主权二/四四、传播模式:1、概念、内容、类型五2、线性传播过程模式与评价1)拉斯韦尔模式2)香农—韦弗数学模式六/七/十三3、控制论传播过程模式与评价1)奥斯古德—施拉姆模式2)施拉姆大众传播模式3)韦斯特利—麦克莱恩模式4、系统传播过程模式1)赖利夫妇模式2)马莱茨克模式3)德弗勒模式五、传播进程:口语——文字——印刷——电子六、传播现状:1、国际传播与全球传播1)概念2)影响和冲击2、世界信息传播新秩序1)历史背景2)“新世界信息秩序”论争—三个阶段3、国际传播与全球传播研究的重要问题1)国际新闻选择的价值标准2)信息主权3)文化帝国主义……………………………………………………………………………………………………………………………………………………………………一、传播的符号1、信息——1)实质与特征2)信息爆炸与信息社会2、符号——1)定义2)特性3)类型二、传播者1、传播者2、社会制度与传播制度——1)互动关系2)施拉姆《报刊四种理论》①集权主义②自由主义③社会责任④苏联共产主义3、传播者与把关——1)“把关”“把关人”概念2)把关的原因:信息差异性—传者差异性—受众差异性3)把关的过程:收集信息—过滤信息—制作信息—传播信息4、影响传播者把关的因素——1)政治、法律2)经济3)社会、文化4)技术5)信息传播的过程?6)信息7)组织8)受众9)传者三、传播媒介1、媒介、传播媒介、大众传播媒介三/八2、认识媒介1)意义:认识传播手段、改进传播工作、认清发展方向九/十2)观点:取长补短十一/十二3)角度:媒介的传播手段、媒介的时效性、媒介的持久性、受众的参与度4)类别:报纸——广播——电视——杂志——网络3、麦克卢汉的媒介理论1)其人2)其论:媒介是人的延伸、媒介即讯息、地球村3)意义和局限四、受众1、受众:定义、分类、权利和动机2、主要的受众观1)作为社会群体成员的受众2)市场的受众3)权利主体的受众3、受众与信息1)受众选择信息的过程:选择性接触、选择性理解、选择性记忆2)影响受众选择的因素①社会文化因素—社会环境、社会地位、文化背景②心理因素—选择性心理、逆反心理、从众心理4、有关受众的主要理1)个人差异论2)社会分化论3)社会关系论4)文化规范论5)社会参与论五、传播效果1、传播效果概念2、传播效果研究历程1)枪弹论:概述——宣传研究——缺陷2)有限效果论:概述│①霍夫兰与耶鲁研究——传播来源方面研究:知名度、可信度、休眠效果、动机│传播方式方面研究:“一面理”VS“两面理”、“先说”VS“后说”│“结论由传播者提出”VS“结论由受众得出”│“情感诉求”VS“理性诉求”│传播对象方面研究:听从性、警钟效果、防疫论│评价:劝服艺术与说服效果;拘泥于实验性数据;人工实验环境│②两级传播理论——A、伊利研究B、舆论领袖C、两级传播与多级传播—评价有限效果论的缺陷3)适度效果论:概述①使用与满足理论——理论概述、主要观点、评价②创新与扩散理论——理论提出、主要观点、评价③议程设置理论——理论概述、主要观点、理论应用、评价④培养理论——理论提出、主要观点、评价⑤知沟假说——背景、理论提出、基本观点、原因分析、理论发展与改进、意义4)强效果论:概述沉默的螺旋理论——理论提出、主要观点、评价5)传播效果研究的普遍理论:个体社会化——群体整合——社会变革……………………………………………………………………………………………………………………………………………………………………一、传播学的产生确立1)产生的背景:传播媒介的发展——历史社会环境——社会科学的发展2)为何诞生美国:政治——经济——社会3)早期学术思想源流:①欧洲源流②美国源流4)四大先驱与施拉姆5)信息论与控制论对传播学的贡献传播学是什么?二、传播学的研究对象:社会信息系统及其运行规律三、传播学的主要学派:1)经验学派一/十四/十五2)批判学派①政治经济学派②文化研究学派③意识形态“霸权”理论④哈贝马斯的批判理论⑤法兰克福学派3)两者的比较:研究目的——研究焦点——研究方法——社会观四、传播学的研究方法:1)两种方法系统:定性研究、定量研究2)具体研究方法:①抽样调查法②内容分析法③控制实验法。

郭庆光《传播学教程》【教材精讲+考研真题解析】-国际传播与全球传播(圣才出品)

郭庆光《传播学教程》【教材精讲+考研真题解析】-国际传播与全球传播(圣才出品)
3 / 11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国际政治和国际关系依然占据着核心地位。但与此 同时,由于跨国界、跨文化的交往和信息传播的日益频繁,不同国家、民族之间的文化接触、 摩擦、碰撞和融合以及由此产生的世界影响等问题,越来越占据重要的位置。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第十三章 国际传播与全球传播[视频讲解]
13.1 知识框架图与重点导读 【知识框架】
【本章要点】 一、从国际传播到全球传播 二、关于世界信息传播秩序的争论 三、国际传播与全球传播研究的若干重要课题
1 / 11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2 / 11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⑥国内各种集团或组织(sub-national groups)——如政党、工会以及各种利益集团。 在许多场合,这些团体、组织或集团直接或间接对国家对外政策以及各种国际问题产生重要 的影响。
⑦个人——尤指那些在国际问题上拥有广泛影响的社会活动家、知名专家学者或舆论 领袖。

13.2 重难点解读
一、从国际传播到全球传播 1.国际传播 现代社会大众传媒在国际传播领域扮演的重要角色:①它执行对内报道的功能,不断地 将国际社会的重要事件和变化传达给本国社会。②它执行对外报道的功能,担负着宣传本国 的政治、经济、文化以及对外方针和立场的重要任务。 (1)概念 国际传播(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是以国家社会为基本单位,以大众传播为 支柱的国与国之间的传播,具有很强的政治性,并与国家或民族利益紧密联系。 (2)国际传播的主体 ①国家——国家是国际传播的基本主体。 ②国际机构(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s)——以国家为单位建立的政府间常设机构, 如联合国等。 ③超国家机构(supra-national organizations)——指其决定在某种程度上或范围内 对成员国政府拥有拘束力的国际机构,如欧盟、世界贸易组织等。 ④同盟或地区集团(alliances and regional blocs)——制度化程度不如前二者高, 主要以条约或共同声明形式结成的、具有期限性的联盟组织,如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前华沙 条约组织以及东南亚国家联盟等。 ⑤跨国组织或运动(trans-national organizations and movements)——非政府的 跨国组织或团体,如教会、国际红十字会、国际奥委会、世界环保组织、世界妇女大会等。

郭庆光《传播学教程》中理论整理

郭庆光《传播学教程》中理论整理

1、框架理论:框架理论的概念源自贝特森(Bateson , 1955),由高夫曼(Goffman , 1974)将这个概念引入文化社会学。

后来再被引入到大众传播研究中,成为了定性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观点。

高夫曼认为对一个人来说,真实的东西就是他或她对情景的定义。

这种定义可分为条和框架。

条是指活动的顺序,框架是指用来界定条的组织类型。

他同时认为框架是人们将社会真实转换为主观思想的重要凭据,也就是人们或组织对事件的主观解释与思考结构。

关于框架如何而来,高夫曼认为一方面是源自过去的经验,另一方面经常受到社会文化意识的影响。

2、第三人效果理论:1983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新闻学与社会学教授戴维森在《舆论学季刊》发表题为《传播中的第三人效果》The third-person effect in communication 。

他认为,人们在判断大众传媒的影响力之际存在着一种普遍的感知定势,即倾向于认为大众媒介的信息对“我”或“你”未必产生多大影响,然而对“他”人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

由于这种感知定势的作用,大众传播的影响和效果,通常不是在传媒指向的表面受众中直接发生的,而是通过与他们相关的“第三人”的反应行为实现的。

戴维森把这种现象或这种影响机制称为“第三人效果”。

1978年到1982年间进行四次实验,验证第三人效果的存在。

从此该理论在国际传播学界得到广泛重视。

P46_901.社会传播的总过程理论:人类社会传播的总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把现代社会中的传播,特别是大众传播过程与宏观的社会结构结合起来进行考察的过程理论称为社会传播的总过程理论。

2.“自我与客我”理论:米德认为,人得自我意识就是在这种“主我”和“客我”的辩证互动的过程中形成、发展和变化的。

“主我”是形式(由行为反应表现出来),“客我”是内容(体现了社会关系的方方面面的影响)。

“客我”可以促使“主我”发生新的变化,而“主我”反过来也可以改变“客我:,两者的互动不断形成新的自我。

一页纸搞定传播学教程郭庆光版理论框架分析

一页纸搞定传播学教程郭庆光版理论框架分析

《传播学教程》广1、国外1)共享说互动说符号说影响说一、传播定义2、郭氏、传播类型:人内一一人际一一群体一一组织一一大众三、传播功能:(社会功能)国外学者什么是传播?二/四五六/七/十三四、传播模式:五、传播进程:'六、传播现状:传播的正面功能一一传播的负面功能一一i)4)1)1)5)、概念、内容、类型线性传播过程模式与评价控制论传播过程模式与评价3、L4、传播的过程?三/八九/十十一/十二四、受众五、传播效果传播学是什么?一/十四/十五拉斯韦尔“三功能说”2)赖特“四功能说”3)施拉姆“功能观”拉扎斯菲尔德、默顿“功能观”传播信息混淆是非审美弱化2)引导舆论2)麻醉精神6)影响健康3)3)7)教育大众4)提供娱乐信息过量4)丧失自由国家主权1)1)3)1)香农韦弗数学姆大众传播模式系统传播过程模式口语一一文字一一印刷一一电子「1、国际传播与全球传播-2、世界信息传播新秩序13、国际传播与全球传播研究的重要问题拉斯韦尔模式,..奥斯古德一施拉姆模式韦斯特利一麦克莱恩模式赖利夫妇模式2)马莱茨克模式3)德弗勒模式概念2)影响和冲击历史背景2)“新世界信息秩序”论争一三个阶段1)国际新闻选择的价值标准2)信息主权3)文化帝国主义1、信息2、符号一--1)实质与特征1)定义2)信息爆炸与信息社会2)特性3)类型/、传播者2、社会制度与传播制度一一1)互动关系2)施拉姆《报刊四种理论》①集权主义②自由主义③社会责任④苏联共产主义3、传播者与把关一一1)“把关”“把关人”概念2)把关的原因:信息差异性一传者差异性一受众差异性一、传播的符号二、传播者3 )把关的过程:收集信息一过滤信息一制作信息一传播信息14、影响传播者把关的因素一一1)政治、法律2)经济3)社会、文化4)技术5)信息6)信息7)组织8)受众9)传者广1、媒介、传播媒介、大众传播媒介2、认识媒介1)意义:认识传播手段、改进传播工作、认清发展方向2 )观点:取长补短S 3)角度:媒介的传播手段、媒介的时效性、媒介的持久性、受众的参与度4)类别:报纸广播电视杂志网络>3、麦克卢汉的媒介理论1)其人2 )其论:媒介是人的延伸、媒介即讯息、地球村3)意义和局限1、受众:定义、分类、权利和动机2、主要的受众观1)作为社会群体成员的受众2)市场的受众3)权利主体的受众<3、受众与信息1)受众选择信息的过程:选择性接触、选择性理解、选择性记忆2)影响受众选择的因素①社会文化因素一社会环境、社会地位、文化背景②心理因素一选择性心理、逆反心理、从众心理4、有关受众的主要理1)个人差异论2)社会分化论3)社会关系论4)文化规范论5)社会参与论「1、传播效果概念-2、传播效果研究历程1)枪弹论:概述一一宣传研究一一缺陷2)有限效果论:概述①霍夫兰与耶鲁研究一一传播来源方面研究:知名度、可信度、休眠效果、动机传播方式方面研究:“一面理” VS “两面理”、“先说” VS “后说” “结论由传播者提岀” VS “结论由受众得岀” “情感诉求” VS “理性诉求” 传播对象方面研究:听从性、警钟效果、防疫论评价:劝服艺术与说服效果;拘泥于实验性数据;人工实验环境I ②两级传播理论一一A、伊利研究B、舆论领袖C、两级传播与多级传播一评价有限效果论的缺陷3)适度效果论:概述①使用与满足理论一一理论概述、主要观点、评价②创新与扩散理论一一理论提岀、主要观点、评价③议程设置理论一一理论概述、主要观点、理论应用、评价④教养理论一一理论提岀、主要观点、评价⑤知沟假说一一背景、理论提岀、基本观点、原因分析、理论发展与改进、意义4)强效果论:概述沉默的螺旋理论5)传播效果研究的普遍理论:―― 理论提岀、主要观点、评价个体社会化——群体整合——社会变革一、传播学的产生确立[1)产生的背景:传播媒介的发展――历史社会环境一一社会科学的发展I 2)为何诞生美国:政治——经济——社会} 3)早期学术思想源流:①欧洲源流②美国源流4)四大先驱与施拉姆V5)信息论与控制论对传播学的贡献•二、传播学的研究对象:社会信息系统及其运行规律三、传播学的主要学派:1)经验学派2)批判学派①政治经济学派②文化研究学派③意识形态“霸权”理论④哈贝马斯的批判理论⑤法兰克福学派3)两者的比较:研究目的一一研究焦点一一研究方法一一社会观四、传播学的研究方法:1)两种方法系统:定性研究、定量研究2)具体研究方法:①抽样调查法②内容分析法③控制实验法。

郭庆光 传播学教程(最终版)

郭庆光 传播学教程(最终版)

郭庆光的《传播学教程》笔记目录第一章传播学的研究对象与基本问题第一节从传播的定义看传播学的研究对象第二节传播学是研究社会信息系统及其规律的科学第三节马克思主义精神交往理论与传播学第二章人类传播活动的历史与发展第一节从动物传播到人类传播第二节人类传播的发展进程第三节信息社会与信息传播第三章人类传播的符号与意义第一节符号在人类传播中的作用第二节人类传播中的意义交流第三节象征性社会互动第四章人类传播的过程与系统结构第一节传播的基本过程第二节社会传播的系统结构第五章人内传播与人际传播第一节人内传播第二节人际传播第六章群体传播与组织传播第一节群体传播第二节组织传播第七章大众传播第一节大众传播的定义、特点与社会功能第二节大众传播的产生与发展过程第三节大众传播的社会影响第八章传播制度与媒介规范理论第一节传播制度与媒介控制第二节关于传播制度的几种规范理论第九章传播媒介的性质与作用第一节作为工具和技术手段的传播媒介第二节作为社会组织的大众传媒第十章大众传播的受众第一节“大众”与大众社会理论第二节几种主要的受众观第三节“使用与满足”―――一种受众行为理论第十一章传播效果研究第一节传播效果研究的领域与课题第二节传播效果研究的历史与发展第三节传播效果的产生过程与制约因素第十二章大众传播的宏观社会效果第一节大众传播与环境认知―――“议程设置功能”理论第二节大众传播、社会心理与舆论――“沉默的螺旋”理论第三节大众传播的潜移默化效果―――“培养理论”第四节大众传播与信息社会中的阶层分化―――“知沟理论”第十三章国际传播与全球传播第一节从国际传播到全球传播第二节关于世界信息传播秩序的争论第三节国际传播与全球传播研究的若干重要课题第十四章传播学研究史和主要学派第一节传播学的起源、形成与发展第二节传播学的主要学派第十五章传播学调查研究方法第一节传播学与调查研究第二节抽样调查方法第三节内容分析法第四节控制实验法第一编(1-2章)传播、传播学及其发展历史一、传播学的概念1、定义1)库利(社会学角度)2)皮尔士(符号学或语义学角度)3)施拉姆4)郭庆光:社会信息的传递或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共享说)信息的共享。

郭庆光《传播学教程》

郭庆光《传播学教程》

第一章传播学的研究对象与基本问题1、信息的定义①广义:不是物质或能量,是物质的普遍属性,一种客观存在的物质运动形式,在同其他任何物质系统全面相互作用的过程中,以质、能波动的形式所呈现的结构、状态和历史。

在此意义上,一切反映事物内部或外部互动状态或关系的东西都是信息。

②社会信息:与人类的社会活动有关的一切信息。

物质载体和精神内容、主体和客体符号和意义的统一。

2、传播的定义和特点①定义:社会信息的传递或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

②特点:一种信息共享活动;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进行,又是一定社会关系的体现;一种双向的社会互动行为;传播双方须有共通的意义空间;一种行为、过程、系统。

3、传播学的定义研究社会信息系统及其运行规律的科学。

是社会科学和应用科学。

4、社会传播的类型人内传播、人际传播、群体传播、组织传播、大众传播5、社会信息系统的特点开放性;由各种子系统相互连接、相互交织构成的整体;双重偶然性;自我创造、自我完善。

6、双重偶然性(德)鲁曼:传播的双方都存在着不确定性,因此通过传播作出的选择有受到拒绝的可能性。

是人类信息系统特有的属性,与它是以人为主体的活动有关。

其存在说明,社会信息系统是一个多变量的系统,若变量处理不当,便会引起传播障碍和传播隔阂。

7、传播障碍和传播隔阂①传播障碍:包括结构和功能障碍,如传播制度化是否合理、传播渠道是否畅通、信息系统各部分功能是否正常。

②传播隔阂:包括个人之间、个人与群体间、成员与组织间、群体之间、组织之间、时代之间、文化之间在特定利益、价值、意识形态和文化背景方面的隔阂。

有无意的误解和有意的曲解之分。

传播障碍和传播隔阂会造成社会成员的认知、判断、决策和行动的混乱,引发系列社会问题。

但其存在是必然的。

8、精神交往与物质交往的辩证关系①(马恩,精神交往指以“语言”为(媒介的人与人的社会关系)一定的精神生产与精神交往与一定的物质生产和物质交往相适应(唯物史观的重要前提):精神起源于物质,并反映着物质的关系,物质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精神。

郭庆光《传播学教程》(第2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第一~四章【圣才出品】

郭庆光《传播学教程》(第2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第一~四章【圣才出品】

第一章传播学的对象和基本问题1.1 复习笔记【知识框架】【本章概要】本章梳理了传播学的对象和基本问题的相关知识,重要程度三颗星。

本章须记忆和理解的考点包括:传播的定义、人类社会传播的基本特点、传播与信息、社会信息系统、精神交往理论、马克思主义传播观。

本章的重点包括:传播与传播学的定义、社会传播的五种基本形态、精神交往理论与马克思主义传播观。

【考点难点归纳】考点一:传播★★★1.传播的定义(见表1-1)表1-1 传播的定义要点2.人类社会传播的基本特点(1)社会传播是一种信息共享活动。

(2)社会传播是在一定社会关系中进行的,又是一定社会关系的体现。

(3)从传播的社会关系性而言,它又是一种双向的社会互动行为。

(4)传播成立的重要前提之一,是传受双方必须要有共通的意义空间。

(5)传播是一种行为,是一种过程,也是一种系统。

考点二:传播与信息★★1.信息(见表1-2)表1-2 信息要点定义2.社会信息(见表1-3)表1-3 社会信息3.信息科学对传播学的贡献(1)把信息的概念引入传播学领域,提高了传播学理论表述的科学性和严谨性。

(2)拓宽了传播学的视野,把人类社会的传播活动放在更大的系统和环境中加以考察,有助于探索人类社会传播的一般规律和特殊规律。

考点三:社会信息系统★★★1.社会信息系统(见表1-4)表1-4 社会信息系统2.社会传播的五种基本形态(见表1-5)表1-5 社会传播的五种基本形态基本形态人内传播考点四:精神交往理论与马克思主义传播观★★★★1.在人类交往活动的大系统中把握传播(1)马克思、恩格斯的精神交往理论(见图1-1)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等著作中提出了精神交往理论。

①人类的总体活动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生产,一类是交往。

交往是一个体现人的总体活动之关系性的概括性范畴,它既包括以物为媒介的人与人之间的物质交往关系,也包括以“语言”为媒介的人与人之间的精神交往关系。

交往与生产密不可分。

如何把握郭庆光的《传播学教程》

如何把握郭庆光的《传播学教程》

如何把握郭庆光《传播学教程》由于这本书的重点还是第7章起的大众传播理论,所以从这块开始说起。

第七章这一章要重点掌握的几个问题:大众传播的定义,四种功能观,各种媒介的特性,拟态环境第一节111面很明确的定义了大众传播的定义,一定要熟背,而大众传播的特点也很好记,前三点是对定义的一个扩展,把定义背下了就好理解了,然后记主后三个内容关键词:两种属性,单向性,制度化。

再大概了解下内容,就基本PASS 了。

113面大众传播的社会功能是个重点,首先,拉斯韦尔的三功能说要牢牢记住,这是其功能说最基本的内容。

其次,赖特的四功能说最重要的一个功能就是“提供娱乐”,而其余三点其实是对拉氏说的一个重复和对应。

同理,施拉姆的功能说主要注重它的“经济功能”,其余也是对拉氏说的一个重复和对应,而拉扎斯菲尔德的功能捉当然就是注重其“麻醉作用”。

这也要求倘若把功能出成一个大题,大家一定要抓住重点说,不要重复的展开同样的内容,显的累赘又繁杂又浪费时间。

第二节的内容是泛泛而谈,比较散,只是在119面的中间强调一下电视的特性,要记住,而对报纸、广播、网络的特性一样要求牢牢记得,他们的优点缺点,相信学了新闻传播的人都应该知道,不知道我再写出来好了。

即使书上没有明确说,也是必须掌握的东西。

第三节关于大众传播社会影响的两种观点大概了解一下就行了,如乐观主义观点主要阐述的是舆论和报刊的关系,怀疑否定的观点主要是从把大众传播作为舆论工具和“麻醉作用”的方面来考虑。

这节一个重点主要就是126面李普曼“拟态环境”的现象,其定义与影响都需要重点掌握,它本身就是个很有趣的理论,它和很多理论都有着联系,所以要结合来把握,这在后面会提到。

第八章这一章要重点掌握的几个问题:集权主义媒介规范理论,自由主义媒介规范理论,社会责任理论,民主参与理论一般来说第一节不做重点把握,把社会制度,传播制度大概把握一下就可以了。

第二节是本章重点,特别是上面提到的四种媒介规范理论,一定要重点把握。

郭庆光《传播学教程》专题框架整理

郭庆光《传播学教程》专题框架整理

1、产生确立(1)原因①形成原因②诞生在美国的原因(2)早期学术思想源流①欧洲源流②美国源流(3)奠基人与学科开创者(4 )信息论与控制论对传播学的贡献2、研究对象:社会信息系统及其运行规律(1)社会传播的系统性(2)社会信息系统的特点(3)运行与社会发展:障碍、隔阂3、主要学派(1)经验学派(2)批判学派①政治经济②文化研究③意识形态霸权理论④哈贝马斯批判理论(3)媒介环境学派(4)两学派的比较:研究目的---焦点---方法---社会观4、研究方法(1)两种方法系统:定性研究、定量研究(2)具体研究方法:①抽样调查②内容分析③控制实验④实地观察⑤个案研究⑥访谈法⑦比较法5、任务6、学科性质7、精神交往理论与马克思主义传播观1、定义 ( 1)国外:①库利(社会学) ②皮尔士(符号 /语义学) ③施拉姆 ④阿耶尔 ⑤共享说 ⑥互动关系说 ⑦符号说 ⑧目的、影响、反应说 (2)国内:郭庆光、邵培仁、胡正荣、张国良2、特点 人类社会传播的基本特点3、类型 人内---人际---群体 ---组织---大众( 1)国外学者: ①拉斯三 ②赖特四 ③施拉姆功能观(1)过程构成要素、模式定义、各模式的背景、内容、评价、总结 ( 2)微观 线性:① 5W ②香农 --- 韦弗模式控制论:①奥斯古德与施拉姆 ②施拉姆的大众传播过程模 式 ③德弗勒的互动过程模式 ④韦斯特利 --- 麦 克莱恩的概念模式 ⑤丹斯模式 ⑥纽科姆 ABX 模式及其平衡模式和互向模式(3)宏观 系统论: ①赖利夫妇的传播系统模式 ②马莱兹克的系统模 式 ③大众传播效果依赖模式(媒介系统依赖模 式)社会传播总过程理论:①日本学者的传播总过程理论②唯物史观下的社会传播总过程6、发展过程 ( 1)动物 ---人类传播 ①动物传播现象与局限 ②人类语言及其能动性和创造性7、现状 ( 1)国际传播与全球传播定义、理解、信息化的影响和冲击 ( 2)世界信息传播秩序的争论 背景、论争三阶段( 3)国际传播与全球传播研究的①国际报道中的新闻价值 若干重要课题②信息与国家主权 ③文化帝国主义4、功能 ( 2)正面功能:①传播信息社会)②引导舆论 ③教育大众 负面功能:①⑤混审淆美是弱非化 ②⑥麻影醉响精健神康 ④提供娱乐 ③⑦信国息家过主量权 ④丧失自由 ④拉扎 --- 默顿功能观5、过程模式概念 过程与结构作为能动意识和思维活动的人内传播( 1)人内传播的要素区别于动物体内传播的根本特点)(2)人内传播的特点 作为社会心理过程的人内传播 ( 1)米德:主我与客我理论 (2)布鲁默:自我互动理论(3)内省式思考个人信息处理的基模理论 (1)基模的概念、特点( 2)基于基模理论的信息处理过程模式 ①阿克塞尔罗德的信息处理过程模式 ②理查德·佩蒂的详尽分析可能性理论(1)是真正意义上的“多媒体”传播 (2)船津卫:姿态的传播功能 (3)外观形象与自我表达 ( 4)自我表达与社会价值规范法兰克福《论扯淡》群体 ( 1)概念、特征、分类( 2)社会功能和意义( 3)成立、生存和发展的条件 群体传播 ( 1)群体传播与群体意识 --- 定义、传播结构( 2)群体规范 --- 定义、功能、作用 ( 3)群体压力和趋同心理定义、发生条件 集合行为中的特殊传播机制 ①群体暗示与群体感染② 群体模仿与匿名性流言传播与集合行为中的信息流 ①流言的定义、特点、网络时代下的新变化 ②流言发生和传播的条件 ③集合行为中的“信息流”1、 2、 3、 4、 4、 5、1、 2、 3、 4、 4、6、1、2、1、2、3、概念动机库利:镜中我理论 人际传播与自我表达1、2、3、组织组织传播组织内传播的过程与机制1)正式渠道横向纵向:上行传播、下行传播2)非正式渠道3)媒体形式:书面媒体、会议、电话、组织内公共媒体、计算机通信系统及互联网4、组织外传播及其形态(1)信息输入活动(2)信息输出活动:公关、广告、CIS1、概述(1)定义(2)特点(3)社会功能①结构功能主义②经验功能主义③新闻事业的功能与效果2、产生与发展过程(1)大众报刊、电报、电影、广播与大众传播(2)电视媒介与当代大众传播(3)互联网与大众传播新革命3、社会影响(1)对现代人生活的影响(2)关于大众传播社会影响的两种观点①基于乐观主义期待的肯定态度②怀疑主义的忧虑态度(3)大众传播、信息环境与人的行为①人与环境互动过程的变化②大众传播与现代信息环境③“信息环境的环境化”现象(李普曼、藤竹晓)1、社会制度与传播制度(1)互动关系(2)运行体制与管理模式(3)传播社会控制的类型3、传播者与把关(1)施控(把关与把关人对信息的控制)①卢因的把关人概念②怀特的把关过程模式:收集—过滤—制作—传播信息③把关的标准、原因(信息、传者、受众差异性)④影响把关的因素:政治、法律、经济、社会、文化、技术、信息、组织、受众、传者⑤把关的实质⑥传媒组织在信息生产中的把关作用(2)被控(微观组织层面)布里德的“潜网”4、新闻专业主义1、信息(1)定义、功能、分类、特点(事实性、传递性、时效性、系统性)(2)社会信息(3)信息爆炸与信息社会(4)高速信息化社会(5)新闻与信息、宣传、舆论2、符号(1)定义、分类、特点、功能、结构(能指、所指)(2)符号研究(索绪尔、皮尔士、巴特)3、意义:定义、分类、暧昧性、意义4、象征性社会互动(1)人的象征行为:行为、特点、互动理论(2)象征性社会互动与传播(3)象征性文化与现代社会2、传播者与大众传媒、熵和冗余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媒介规范理论发展中国家的媒介规范理论1、 媒介、传播媒介、大众传播媒介2、 技术、媒介技术(传播技术) 、三种技术道德观、技术与社会互动关系3、 认识媒介( 1乌托邦思想(5)媒介控制:政治、经济、社会监督 ( 6)现实社会影响:电视人、容器人、媒介依存症、他律性欲望主义、网虫 和网瘾症(7)认识媒介应注意的问题:取长补短、媒介融合、工具理性4、媒介理论 ①英尼斯:媒介偏倚论 ②麦克卢汉的媒介理论 ③威廉的媒介观 ④梅罗维茨:媒介情境论 ⑤贝尼格:“控制革命”论 ⑥尼尔·波兹曼:娱乐至死和童年的消逝1、 受众:大众的概念、特点2、 主要的受众观:①大众②社会群体成员 ③市场 ④权利主体⑤ --------------- 使用者 使用与满足理论( 1)(2) (3) (4)( 1 )受众选择信息的过程:接触、理解、记忆 (2)影响受众选择的因素:①社会文化因素:社会环境、社会地位、 文化背景②心理因素:选择性心理、逆反心理、从众心理①早期贵族主义理论 ②对法西斯极权主义的批判 ③ 战后美国的大众社会理论5、大众社会论的受众观 清水几太郎:拷贝支配的社会6、批判的受众观:①法兰克福学派 ②政治经济学派 ③文化研究学派④ 伊恩·昂:看电视意味着什么①个人差异论 ②社会关系论 ③社会分化论 ④文化规范论、 ⑤ 社会参与论9、受众调查使用与满足研究 媒介接触动机和使用形态 过程模式(卡兹、竹内郁郎) 意义、局限 3、受众与信息 4、大众社会理论的形成和变化7、有关受众的主要理论: 8、新闻媒介的受众1、 概念:含义、三个层面、大众传播社会效果的三个层面2、 类型、研究课题3、 理论与实践意义 麦奎尔三种理论:常识、现场、社会科学理论20 世纪初 ---40 年代初:强效果论 魔弹论、刺激 —反应理论 40 年代初 ---60 年代初:弱效果论或有限效果论 概述Ⅰ、霍夫兰与耶鲁研究(效果产生的过程和制约因素)①传播主体:信源可信性效果、休眠效果 ②传播技巧:一面提示与两面提示 两面提示与免疫效果 明示材料与寓结果于材料之中 诉诸理性与诉诸感情 警钟效果(恐惧诉求) ③传播对象:意见领袖、群体归属与群体规范、 受传者个性(可说服性、自信心假说) Ⅱ、传播流研究与有限效果论①伊里调查 ②既有倾向 类型 ⑥卡兹《个人影响》 Ⅲ、霍夫兰:说服性传播 Ⅳ、使用与满足研究网络传播环境的挑战(4)90 年代以后:效果研究的突出热点 ---媒介技术对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以及对社会生活 产生的影响4、 研究历程(背景、观点、评价)1)2) ---概述、传播流研究③意见领袖 ④两级 / 多级传播 ⑤大众传播效果 ⑦罗杰斯《创新与普及》 ⑧有限效果论缺陷3) 70 年代以后: 宏观效果论议程设置理论:概要、特点、深入研究、评价、、特点、评价 ①背景、内容、反命题、应用研究 ②卡茨曼的信息沟 ③数字鸿沟 培养分析:背景、内容、外围、评价新闻框架与框架效果Ⅱ、沉默的螺旋:概要(三个命题、要点)Ⅲ、知沟Ⅳ、 Ⅴ、Ⅵ、 Ⅶ①框架、 媒介框架、 新闻框架 ②关于新闻框架的实证研究 ③框架效果与受众框架 ④新闻选择 第三人效果:概要、实证研究、注意问题 编码与释码三、但愿有一天你会记起,我曾默默地,毫无希望地爱过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品文档
《传播学教程》
严1、国外1 )共享说互动说符号说影响说一、传播定义2 、郭氏
、传播类型:人内一一人际一一群体一一组织一一大众
什么是传播?
二/四

六/七/十三三、传播功能:
(社会功
能)
2
3
5
四、传播模式:
2
3
、国外学者------------
4
、传播的正面功能一一、
传播的负面功能一一
1)
)
1)
1)
)
1 、概念、内容、类型、线性传播过
程模式与评价、控制论传播过程模式与
评价
拉斯韦尔“三功能说” 2 )赖特“四功能说”3 )施拉姆“功能观”
拉扎斯菲尔德、默顿“功能观”
传播信息混淆是非审美弱化
2)引导舆论
2 )麻醉精神
6 )影响健康
教育大众4 )提供娱乐信息过
量4 )丧失自由国家主权
4
五、传播进程:
六、传播现状:
2
3
-、系统传播过程模式
口语一一文字一一印刷一一电子
1、国际传播与全球传播
-、世界信息传播新秩序
2)香农一韦弗数学模式
2)施拉姆大众传播模式韦斯
特利一麦克莱恩模式
赖利夫妇模式2 )马莱茨克模式3 )德弗勒模式
拉斯韦尔模式

1 )奥斯古德一施拉姆模式




L、国际传播与全球传播研究的重要问题
概念2)影响和冲击历史背景2 )“新世界信息秩序”论争一三个阶段
1 )国际新闻选择的价值标准
2 )信息主权
3 )文化帝国主义
传播的过程?
三/八
九/十
十一/十二
一、传播的符号
二、传播者
2
3
三、传播媒介
2
3


2
3
受众
4


2
传播效果
1、信息一一1 )实质与特征2 )信息爆炸与信息社会、符号一一1 )定义2 )特性3 )类型
1 、传播者
、社会制度与传播制度——1 )互动关系2 )施拉姆《报刊四种理论》①集权主义②自由主义
③社会责任④苏联共产主义
J、传播者与把关一一1)“把关”“把关人”概念2 )把关的原因:信息差异性一传者差异性一受众差异性
3 )把关的过程:收集信息一过滤信息一制作信息一传播信息
3^
、影响传播者把关的因素一一1 )政治、法律2 )经济3 )社会、文化4 )技术5 )信息
6 )信息
7 )组织
8 )受众
9 )传者
、媒介、传播媒介、大众传播媒介
、认识媒介1 )意义:认识传播手段、改进传播工作、认清发展方向
)观点:取长补短
)角度:媒介的传播手段、媒介的时效性、媒介的持久性、受众的参与度
)类别:报纸广播电视杂志网络
、麦克卢汉的媒介理论 1 )其人2 )其论:媒介是人的延伸、媒介即讯息、地球村 3 )意义和局限
、受众:定义、分类、权利和动机
、主要的受众观1 )作为社会群体成员的受众 2 )市场的受众3 )权利主体的受众
、受众与信息1 )受众选择信息的过程:选择性接触、选择性理解、选择性记忆
2)影响受众选择的因素①社会文化因素一社会环境、社会地位、文化背景②心理因素一选择性心理、逆反心
理、从众心理
、有关受众的主要理1)个人差异论2 )社会分化论3 )社会关系论4 )文化规范论5 )社会参与论、传播效果概念
、传播效果研究历程
1)枪弹论:概述一一宣传研究一一缺陷
)有限效果论:概述
I ①霍夫兰与耶鲁研究一一传播来源方面研究:知名度、可信度、休眠效果、动机
传播方式方面研究:“一面理”VS “两面理”、“先说”VS “后说”“结论
由传播者提岀”VS “结论由受众得岀”“情感诉求”VS “理性诉求”传播对
象方面研究:听从性、警钟效果、防疫论
评价:劝服艺术与说服效果;拘泥于实验性数据;人工实验环境
②两级传播理论一一A、伊利研究B、舆论领袖C、两级传播与多级传播一评价
有限效果论的缺陷
)适度效果论:概述
①使用与满足理论一一理论概述、主要观点、评价
②创新与扩散理论一一理论提岀、主要观点、评价
③议程设置理论一一理论概述、主要观点、理论应用、评价
④教养理论一一理论提岀、主要观点、评价
⑤知沟假说一一背景、理论提岀、基本观点、原因分析、理论发展与改进、意义
)强效果论:概述
沉默的螺旋理论一一理论提岀、主要观点、评价
)传播效果研究的普遍理论:个体社会化一一群体整合一一社会变革
一、传播学的产生确立
2
3
4
5
巾)产生的背景:传播媒介的发展一一历史社会环境一一社会科学的发展)为何诞生
美国:政治经济社会
§)早期学术思想源流:①欧洲源流②美国源流)四大先驱与施拉姆
J )信息论与控制论对传播学的贡献
精品文档
社会信息系统及其运行规律
1)经验学派 )批判学派 ①政治经济学派 ②文化研究学派 ③意识形态“霸权”理论 ④哈贝马斯的批判理论 ⑤法兰克福学派
)两者的比较:研究目的——研究焦点——研究方法——社会观 1)两种方法系统:定性研究、定量研究 )具体研究方法:①抽样调查法 ②内容分析法 ③控制实验法传播学是什么? 二、传播学的研究对象: 三、传播学的主要学派: 一/十四/ 十五 2 3 四、传播学的研究方
法: 2
精品文档
欢迎您的下载,
资料仅供参考!
致力为企业和个人提供合同协议,策划案计划书,学习资料等等
打造全网一站式需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