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临床输血管理制度
全院输血管理制度及操作技术规范

全院输血管理制度及操作技术规范输血是临床常见的治疗手段之一,对于许多疾病的治疗起到了关键作用。
然而,输血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风险,需要严格的管理制度和操作技术规范来确保患者安全。
全院输血管理制度及操作技术规范的建立,是为了规范输血操作流程,降低输血风险,提高输血质量,保障患者的安全和利益。
一、输血管理制度1.1 输血安全责任制度1.1.1 医院领导班子要高度重视输血安全工作,明确各级各部门的责任分工,建立相应的工作制度。
1.1.2 输血科室要配备专业输血医师和护士,开展规范的输血操作培训,确保操作人员具备相应的技术能力。
1.2 输血操作规范1.2.1 输血操作必须遵循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规范要求,确保输血质量。
1.2.2 输血前需对患者进行充分的评估和检查,包括输血适应症和禁忌症。
1.2.3 输血操作过程中要注意输血速度、输血量和输血时间,严格按照操作规范进行。
1.3 质控体系建设1.3.1 建立完善的输血记录和追溯制度,对输血过程进行全程跟踪和监控。
1.3.2 定期进行输血操作的质量评估和内部审核,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二、输血操作技术规范2.1 输血前准备工作2.1.1 核对患者信息,确保患者身份正确。
2.1.2 准备输血所需的输血器材和血液制品,对输血液制品进行核对和检查。
2.2 输血操作流程2.2.1 采血前要做好消毒和穿刺准备,选择适当的穿刺部位和针头。
2.2.2 输血过程中要注意输血速度和患者反应,随时观察患者的症状变化。
2.3 输血后处理2.3.1 输血结束后要对输血器材进行正确处理,避免交叉感染。
2.3.2 对患者进行观察和监测,及时处理输血反应。
结语全院输血管理制度及操作技术规范的建立是医疗质量管理的重要内容,对于提高输血操作的规范性和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
医务人员要严格按照相关规范要求,做好输血操作工作,为患者提供安全可靠的输血服务,确保患者的安全和健康。
医院临床用血管理制度(五篇)

医院临床用血管理制度1、血库必须按照当地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采供血机构购进血液,不得使用无血站(库)名称和许可证号标记的血液。
2、各科室用血,必须根据输血原则,严防滥用血源。
3、预约血办法:患者需输血时,应由临床主管医1、血库必须按照当地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采供血机构购进血液,不得使用无血站(库)名称和许可证号标记的血液。
2、各科室用血,必须根据输血原则,严防滥用血源。
3、预约血办法:患者需输血时,应由临床主管医师逐项认真填写输血单,值班护士按医嘱行“三对”后,给病人采交叉血,试管上应贴标签,并注明科别、姓名、床号、住院号,于输血前一天送血库(急症例外)。
4、血库工作人员根据临床各科室预约血量,应及时与血站联系,备好各型血液,保证临床用血量,不得有误。
5、血库工作人员接受标本时,应逐项进行认真核对,无误后将标本收下备血。
6、凡血库所备各型血液,应有明显的标志,分格保存在4℃冰箱内,并随时观察冰箱内温度变化。
7、血库工作人员应严格按照血液交叉试验操作规定进行交叉试验,必要时复查血型,并观察全血,应无脂血、无溶血、血袋应密封,绝对无误,方可发出。
8、取血护士在取血时,应认真核对本科受血者姓名、床号、住院号、血型及交叉结果、储血号和供血者姓名、采血时间、血型等输血单上的各项目,无误后方可将血液拿出血库。
9、如果输血出现反应,应由临床主管医师向血库说明情况,并与血站一起查明原因。
10、血库工作人员必须保证入库、出库血量、库存血量帐目清楚,认真保管,非经院领导、财务科批准,不得私自销毁。
医院临床用血管理制度(二)一、目的为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临床输血技术规范》,加强我院临床用血管理,推进临床科学合理用血,保护血液资源,保障临床用血安全和医疗质量,制定本制度。
二、输血告之在输血治疗前,医师应当向患者或者其近亲属说明输血目的、方式和风险,并签署临床输血治疗知情同意书。
因抢救生命垂危的患者需要紧急输血,且不能取得患者或者其近亲属意见的,以患者最大利益为原则决定输血治疗方案,经医疗机构负责人或者授权的负责人批准后,可以立即实施输血治疗,同时备案并记入病历。
医院临床输血管理制度

医院临床输血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医院临床输血工作,保障医疗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结合医院实际,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医院临床用血的采集、储存、制备、供应、输血技术操作和输血后管理等环节。
第三条医院临床输血工作应当坚持以患者为中心,遵循科学、合理、安全、有效的原则,充分保护血液资源,提高输血治疗效果,降低输血相关风险。
第四条医院应当设立临床输血管理委员会,负责组织、协调、监督医院临床输血工作。
临床输血管理委员会由医务部门、输血科、护理部、感染管理科、临床科室等相关人员组成。
第二章临床用血管理第五条医院应当根据临床用血需求和血液资源状况,制定临床用血计划,合理使用血液资源。
临床用血计划应当包括用血总量、品种、供应方式等内容。
第六条医院应当建立临床用血申请制度。
临床用血申请应当由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提出,经上级医师审核签字,科室负责人审批后,方可备血。
第七条医院应当建立临床用血评估制度。
临床用血前,医师应当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评估,包括病情、输血指征、输血风险等。
评估结果应当记录在病历中。
第八条医院应当推广成分输血和自身输血等技术,提高临床输血治疗效果。
成分输血包括红细胞、血小板、新鲜冰冻血浆等。
自身输血包括术前自体备血、术中血液回收等。
第三章输血操作管理第九条医院应当建立输血操作规范。
输血操作规范包括输血前准备、输血过程管理、输血后观察等内容。
第十条输血前,医护人员应当向患者或者其近亲属说明输血目的、方式和风险,并签署临床输血治疗知情同意书。
紧急情况下,不能取得患者或者其近亲属意见的,应当以患者最大利益为原则,决定输血治疗方案,并经医疗机构负责人或者授权的负责人批准后,方可进行输血。
第十一条输血过程中,医护人员应当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发现输血不良反应应当立即停止输血,并采取相应措施。
第四章血液制品管理第十二条医院应当建立血液制品管理制度。
一级一等医院输血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医院输血管理,确保临床输血安全,根据《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等法律法规,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我院所有临床科室、输血科及相关工作人员。
第三条我院输血管理工作应遵循以下原则:1. 依法依规: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确保输血安全。
2. 科学合理:遵循临床输血原则,科学合理使用血液。
3. 保障安全:确保输血过程安全,预防输血相关并发症。
4. 信息公开:及时公开输血相关信息,保障患者知情权。
第二章输血科职责第四条输血科负责医院临床用血的采购、储存、分发、供应及输血咨询服务等工作。
第五条输血科应建立健全血液管理制度,确保血液质量符合国家标准。
第六条输血科应定期对血液进行质量检测,确保血液质量。
第七条输血科应严格执行输血技术规范,确保输血过程安全。
第三章临床科室职责第八条临床科室应严格执行输血治疗知情同意制度,充分保障患者知情权。
第九条临床科室应严格按照输血技术规范进行输血治疗,确保输血安全。
第十条临床科室应定期对输血患者进行随访,了解输血效果及不良反应。
第十一条临床科室应配合输血科做好血液管理、血液制品的使用等工作。
第四章输血治疗知情同意制度第十二条输血治疗前,经治医师应向患者或其家属详细告知输血的风险、并发症及注意事项。
第十三条患者或其家属有权了解输血相关信息,并签署输血治疗知情同意书。
第十四条输血治疗知情同意书应包含以下内容:1. 输血目的、方式及注意事项;2. 输血风险及并发症;3. 患者拒绝输血的权利;4. 输血治疗的实施及终止;5. 医疗机构、医师的告知义务。
第五章输血质量控制第十五条我院应建立健全输血质量控制体系,确保输血安全。
第十六条输血科应定期对血液质量进行检测,确保血液质量符合国家标准。
第十七条输血科应严格执行输血技术规范,确保输血过程安全。
第十八条临床科室应严格执行输血治疗知情同意制度,充分保障患者知情权。
医院临床用血管理制度范本(4篇)

医院临床用血管理制度范本一、目的和范围为了确保医院使用血液及血液制品的科学性、规范性,提高血液使用的安全性和合理性,保障患者的健康和生命安全,制定此管理制度。
本管理制度适用于医院所有临床科室在患者临床治疗中应用血液及血液制品的管理。
二、管理原则1.严格执行医院血液管理制度,遵循医疗质量管理规范,确保患者用血安全。
2.合理用血,循证医学原则,严格按照用血指征进行血液使用。
3.严守血液管理流程和操作规程,保证血液采、存、运输和使用的规范化。
4.加强科室间沟通和协作,避免血液浪费现象的发生。
三、使用申请和审批1.医生必须根据患者病情和用血指征填写《血液使用申请单》,包括患者基本信息、用血原因、血型和交叉配血结果等。
严禁无指征地使用血液。
2.主管医生对血液使用申请进行认真审核,确保申请合理和规范。
3.针对急危重病患者的血液使用申请,主管医生可在紧急情况下口头申请,但必须书面确认和归档。
4.医院设有血液使用审批委员会,由相关专业人员组成,负责审批血液使用申请、监督和管理血液使用情况。
四、血液存储和运输1.血液和血液制品应存放在专门的血液库房内,并保持明确的标识和分类。
2.血液库房应保持干燥、洁净、通风良好。
3.血液存储温度应符合规定,严禁冷冻解冻多次使用。
4.血液运输应采取冷链运输方式,确保血液质量和安全。
五、血液使用和记录1.血液使用时,医生必须在医疗记录中详细记录用血量、用血时间和血液反应等。
2.血液使用后,护士负责填写《血液使用记录单》,包括血液来源、血型、过期日期等信息,并及时归档。
3.对于大出血患者,应定期进行血液库存盘点,及时补充不足的血液。
六、血液废弃处理1.血液过期、污染、不合格等情况应及时报废处理,并填写废弃记录。
2.废弃的血液和血液制品应进行特殊处理,避免对环境和人员的污染。
七、管理考核和监督1.医院设立临床用血管理委员会,负责血液使用的监督、考核和指导。
2.定期开展血液使用的监督检查,对不规范的血液使用进行纠正。
输血管理制度及流程

输血管理制度及流程一、输血管理制度1.临床血库管理制度:包括血液采集、储存、保鲜和配血等环节的规范操作和管理规定。
2.输血安全管理制度:强调血液安全,包括输血前的准备工作、血型鉴定、抗体筛查、交叉配血等。
3.输血质量管理制度:确保输血质量,包括血液采集、储存、运输和使用等环节的监督和管理。
4.输血记录管理制度:记录患者的输血情况,包括接收血液单位的信息、患者的血型信息、输血反应的记录等。
二、输血管理流程1.临床血库管理流程a.血液采集:确定血液采集者的合格与否,并对血液采集器具进行消毒处理。
b.血液储存:将采集到的血液进行分类储存,确保血液的保存时限和质量,并做好血液的保鲜工作。
c.血液配血:根据患者的血型和需求进行合适的血液配血,确保输血的安全和有效性。
2.输血安全管理流程a.输血准备工作:与患者确认输血的指征和目的,确定输血相关信息,如输血量、输血速度等。
b.血型鉴定:通过血型试验或基因鉴定等方法确定患者的血型,以确保血液的匹配性。
c.抗体筛查:对患者进行抗体筛查,排除可能存在的产生不良反应的抗体。
d.交叉配血:通过交叉配血试验,确保输血的安全性,排除患者对输血血型的免疫反应。
e.输血前的评估:评估患者的输血风险,包括血容量、心脏功能、呼吸功能等。
f.输血反应观察:在输血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和症状,及时发现输血反应。
3.输血质量管理流程a.血液采集:采用无菌技术进行血液采集,防止交叉感染的发生。
b.血液储存和运输:采用适当的温度和湿度储存血液,确保血液的质量和安全。
c.血液使用:根据患者的具体需要和输血指征,严格控制输血的质量和规范。
4.输血记录管理流程a.输血前记录:包括患者的个人信息、输血血型、输血目的等。
b.输血时记录:记录输血的时间、输血量、输血速度和输血反应等。
c.输血后记录:包括输血结束的时间、输血后的观察情况和输血效果。
d.输血反应记录:详细记录输血过程中的任何不良反应和并发症。
安全输血管理制度(六篇)

安全输血管理制度1.确定输血后,有资质的两名护士持“临床输血申请单”和贴好标签的试管至患者处,当面核对床号、患者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诊断、血型,无误后方可采集血样,配血要求:一人一次一管。
2.采集血标本时,不能从正在补液肢体的静脉中抽取,以防影响血型交叉试验结果。
3.由医护人员或专门人员将患者血标本与输血申请单送交输血科(血库),双方进行逐项核对。
4.取血时护士携带病历到血库,与血库人员双方交接核对:(1)受血者科室、床号、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血型(包括rh因子)、血液成分、血量、有无凝集反应;(2)核对血袋标签。
献血者条形码编号、血型(包括rh因子)、血液有效期;(3)检查血袋有无破损渗漏,血袋内血液有无溶血及凝块。
双方核对无误后,在发血单上签字。
5.血液领回病房后,由两名护士持“输血(检测)记录单”、病历与血袋标签逐项核对患者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血型(包括rh 因子)、血液成分、有无凝集反应及献血者编码、血型(包括rh因子)、储血号及血液有效期;检查血袋有无破损及渗漏、血袋内血液有无溶血及凝块。
确认1无误后方可输血。
6.输血时(1)输血时必须由两名医护人员携带病历至床旁,用两种识别患者的方法再次核对患者床号、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血型(包括rh因子)及交叉配血试验结果。
严格执行“三查九对”,“三查”即查血的有效期、质量、输血装臵是否完好;“九对”即查对受血者床号、姓名、住院号、血型及交叉配血试验结果、供血者血袋条形码编号、血型及交叉配血试验结果、采血日期、种类、血量。
(2)让患者自述姓名,经核对无误后,开始进行输注。
(3)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使用标准输血器进行输血。
(4)输血前将血袋内的成分轻轻混匀,避免剧烈震荡。
血液内不得加入药物。
输血前、后静脉滴注注射用生理盐水冲洗管道,连续输注不同供血者血液时,两袋血之间用静脉注射用生理盐水冲洗输血管道。
(5)输血时应先慢后快,根据病情和年龄调整输注速度,并严密观察受血者有无输血反应,出现异常情况应及时处理:①减慢或停止输血,更换输血器,用生理盐水维持静脉通道。
临床用血管理制度(11篇)

临床用血管理制度(11篇)临床用血管理制度 11、输血科负责临床用血协调,建立血液库存动态预警,血液库存量应达到医院3天以上用血量,且有应急用血库存,保证临床用血安全。
2、临床科室履行输血前告知和临床输血审批制,按要求准确、完整填写《临床输血申请单》,同一患者一天申请备血量少于800毫升由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提出申请,上级医师核准签发;申请800-1600毫升的`,由上级医师审核,科室主任核准签发;申请量超过1600毫升的,由科室主任核准签发后,报医务科批准(急救用血除外)。
输血申请应连同受血者血样于预定输血日期前送至输血科备血。
3、严格掌握输血适应证,成分输血,科学合理用血。
输血前临床医师能够结合患者临床症状和实验结果评估输血指征;按要求检测乙肝两对半、丙肝抗体、梅毒抗体、艾滋病抗体、ALT、ABO、RhD血型、血常规,不规则抗体筛选检查;输血后及时评价患者实验指标的变化。
4、严格执行血液输注前双人核查核对制度,在规定时限内输注,不得自行贮血,输注过程血液中不得加入任何药物。
5、临床医护人员应密切监测输血过程临床症状和生命体征变化;输血过程中先慢后快;能正确识别、处理输血不良应;能及时回报输血不良应调查处理表交输血科保存。
6、输血后24小时内应详实、准确记录输血病程记录,内容至少包括:输血指征、输血目的,输血方式,异体输血品种、ABO、RhD血型和剂量,自体输血量,输血起止时间,输注过程观察,有无输血应,输血应处理与转归,输血疗效评估;术中输血的`麻醉记录、手术记录、术后病程记录中出血量及输血量一致,输血量与发血量一致;输血护理记录至少包括异体输血的献血码、品种、ABO、RhD血型、剂量,自体输血量,输血起止时间,输注过程及有无输血应,输血应处理与转归等。
输血完毕,及时保存交叉配血报告单、输血记录单等于病历中。
7、不断提高医疗技术,实施血液保护措施,对符合自体输血适应症患者,经治医师应积极动员患者自体输血。
医院临床输血制度

医院临床输血制度1. 引言在现代医学中,输血是一项常见且重要的临床治疗手段。
医院临床输血制度是为了确保输血过程安全、规范和高效而制定的一系列管理规定和操作程序。
本文将详细介绍医院临床输血制度的内容和要求。
2. 背景输血作为一项涉及生命健康的治疗措施,需要严格的管理和操作。
医院临床输血制度的出台,旨在规范输血过程,减少输血风险,提高输血效果。
3. 目的医院临床输血制度的目的是确保输血过程的安全性、适应性和有效性。
具体目标包括:•确保输血血液品质的安全和稳定•确保输血血液的准确配对和标记•落实输血前的相关检查和评估•规范输血操作和注意事项•确保输血后的监测和处理4. 输血配对与鉴定4.1 输血血型鉴定在进行输血前,需要对患者和供血者进行血型鉴定。
这是为了避免发生血型不匹配引发的输血反应。
血型鉴定应由专业的实验室人员在规定的操作流程下进行,确保结果准确可靠。
4.2 配血试验在确定患者和供血者血型匹配后,还需要进行配血试验。
配血试验是为了确定受血者和供血者之间的亲和性和兼容性。
配血试验应根据相关标准和指南进行,确保输血过程的安全性。
4.3 交叉试验交叉试验是为了确保受血者对供血者的血液没有不良反应。
在进行输血前,需要进行交叉试验,将受血者的血清与供血者的红细胞进行反应。
只有交叉试验阴性的样本才可以进行输血。
5. 输血前的准备工作在进行输血前,有一系列的准备工作需要完成。
5.1 患者评估在确定需要输血的患者后,需要进行患者评估。
患者评估包括患者的全面检查、病史询问和相关实验室检查。
这些评估结果将用于评估输血的适应性和安全性。
5.2 输血血液的准备在输血前,需要准备好输血所需的血液制品。
这包括血浆、红细胞和血小板等。
血液制品的准备应根据相关标准和要求进行,确保血液品质的稳定和安全。
5.3 输血设备的准备在输血前,需要准备好输血所需的设备。
通常包括输血管、输血针、输液泵等。
这些设备应符合相关标准和质量要求,确保输血过程的安全和有效。
临床输血管理制度

临床输血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临床输血工作,确保临床用血安全,提高医疗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结合我院实际,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我院临床科室开展的患者输血治疗和血液制品使用工作。
第三条临床输血工作应当遵循科学、安全、有效、经济的原则,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输血技术规范,确保患者输血安全。
第四条医院设立临床输血管理委员会,负责全院临床输血工作的组织、管理和监督。
临床输血管理委员会由医务部门、输血科、感染管理科、护理部门、临床科室等相关人员组成。
第二章组织管理第五条临床输血管理委员会负责制定和完善医院临床输血管理制度,并组织实施。
第六条临床输血管理委员会负责组织临床输血相关的培训和学术交流,提高临床医护人员对输血安全知识的认识和技能水平。
第七条临床输血管理委员会负责监督和评估临床输血工作,对临床输血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整改。
第八条输血科是医院临床输血工作的技术部门,负责血液制品的采购、储存、分发和质量控制等工作。
第三章临床输血管理第九条临床医生应当根据患者病情和实验室检测结果,合理选择输血治疗方案,并遵循输血适应症和禁忌症。
第十条临床医生在开具输血医嘱时,应当注明输血种类、剂量、输血速度和输血时间等,并告知患者及家属输血风险。
第十一条临床护士应当严格执行输血医嘱,确保输血安全。
输血前,应当认真核对患者身份和血液制品信息,确认无误后方可进行输血。
第十二条输血过程中,医护人员应当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及时处理输血反应。
第十三条临床科室应当定期对输血治疗效果进行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调整输血治疗方案。
第四章血液制品管理第十四条输血科应当根据临床需求和血液制品供应情况,合理采购和储备血液制品。
第十五条输血科应当严格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输血技术规范,对血液制品进行储存、分发和质量控制。
第十六条临床科室应当合理使用血液制品,避免浪费和滥用。
临床输血管理制度、委员会及职责、会议记录

临床输血管理制度、委员会及职责、会议记录一、临床输血管理制度为了加强我院临床输血管理,提高临床输血质量,保障患者安全,根据《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结合我院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第一条临床输血管理原则1.1 科学、合理、安全、有效使用血液制品。
1.2 优先使用自体输血、成分输血,严格控制异体输血。
1.3 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尊重患者知情同意权。
第二条临床输血管理组织2.1 成立临床输血管理委员会,负责全院临床输血管理工作。
2.2 临床输血管理委员会由院长担任主任委员,成员包括医务科、护理部、检验科、输血科等相关科室负责人。
2.3 临床输血管理委员会下设办公室,负责日常管理工作。
第三条临床输血管理职责3.1 制定临床输血管理制度,监督实施。
3.2 监测、分析临床用血情况,推进临床用血科学化、规范化。
3.3 组织临床输血培训,提高医务人员临床输血知识水平。
3.4 审核临床输血申请,确保输血适应症准确。
3.5 监督临床输血操作,保障输血安全。
3.6 处理临床输血不良事件,及时上报。
3.7 开展临床输血研究,提高临床输血水平。
第四条临床输血管理程序4.1 临床输血申请:由临床医生根据患者病情,填写输血申请单,经主治医师签字同意后,报临床输血管理委员会办公室审核。
4.2 输血科配血:输血科收到输血申请单后,进行血型鉴定、交叉配血试验,确保血液安全。
4.3 输血前检查:输血前,对患者进行输血前检查,包括血常规、凝血功能、感染筛查等,确保患者适合输血。
4.4 输血过程:医护人员按照操作规程进行输血,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确保输血安全。
4.5 输血后评估:输血后,对患者进行病情评估,记录输血效果及不良反应,及时处理。
第五条临床输血管理考核与奖惩5.1 临床输血管理委员会定期对临床输血工作进行考核,对违反输血管理制度的行为进行处理。
5.2 对在临床输血工作中取得优异成绩的科室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
临床输血授权管理制度

临床输血授权管理制度为保障患者安全,规范临床输血操作,减少输血相关风险,建立临床输血授权管理制度,对输血操作进行规范和监督。
二、授权管理流程1. 授权对象:医院临床输血科室负责人、临床输血科医师、护士等具有专业技术资格的医务人员。
2. 授权条件:具有相应的专业技术资格和培训经历,熟悉输血操作规范,且经过考核合格。
3. 授权方式:经过院内相关部门的考核合格,签订书面授权协议,明确职责、权限和义务。
4. 授权期限:授权期限为一年,到期需重新考核合格后方可继续从事输血操作。
5. 授权内容:授权人员可进行输血操作及相关记录,但必须按照规范操作和要求进行,不能擅自超越权限。
6. 控制措施:授权管理应定期进行考核和评估,发现问题及时进行纠正和处理,严重违规行为需取消授权资格。
三、授权管理细则1. 授权程序(1)授权申请:授权人员需向医院专门设置的申请流程进行授权申请,提交相关材料和证明。
(2)审批程序:由专门成立的审批委员会对申请进行评估和审批,符合条件的予以授权。
(3)签订协议:通过评估审批后,需签订书面授权协议,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2. 授权培训(1)培训内容:授权人员需接受输血操作规范培训,包括输血操作流程、输血相关知识等。
(2)培训考核:培训结束后需进行考核,考核合格者方可获得授权资格。
(3)持续学习:授权人员需每年参加相关专业培训和考核,保持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更新。
3. 授权监督(1)定期检查:定期对授权人员进行抽查和检查,确保操作符合规范和要求。
(2)记录管理:对输血操作进行详细记录和存档管理,检查时需提供完整的记录。
(3)违规处理:发现授权人员有违规行为,需及时调查处理,严重者取消授权资格。
四、授权标准1. 授权人员需具备熟练的输血技能和操作经验,严格按照规范操作要求进行。
2. 授权人员需了解输血相关知识和风险,能够及时处理输血并发症和问题。
3. 授权人员需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责任心,保护患者的隐私和安全。
医院临床用血管理制度(三篇)

医院临床用血管理制度一、总体要求临床用血管理制度是为了规范医院临床血液使用行为,确保用血的合理性、安全性和可追溯性。
制度的目标是达到合理用血、节约用血、保证供需平衡,并提高血液产品的使用效果,减少不良反应和传染病的发生率。
具体要求如下:1.医院应设置血液管理委员会,负责制定、完善和执行血液管理制度,协调相关部门的工作。
2.各科室要建立临床用血小组,负责制定本科室的用血指南和规范,履行好临床用血的管理职责。
3.医务人员要严格按照血液管理制度的要求进行用血操作,不得违反制度规定。
4.医院要加强对医务人员的用血培训和考核,提高医务人员的临床用血水平。
二、血液使用的标准和途径1.血液使用的标准:临床上需要输血治疗的适应症应明确,并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血液检查结果来判断是否需要输血。
一般情况下,血红蛋白小于70-80g/L、血红蛋白下降快于10g/L/d,或出现休克、严重贫血和急性失血等情况,都是输血的适应证。
但是,对特殊患者如儿童、孕妇、老年人、免疫功能低下患者等,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血液使用的判断。
2.血液使用的途径:血液使用途径包括定点献血和购买血液产品,医院要与当地血液中心建立血液供应管理机制,确保血液的及时供应。
三、用血操作流程1.临床医生在确定需要输血治疗后,提出申请,详细记录患者的基本信息、病情及输血的原因和目的。
2.医院血库根据申请单和血液库存状况,审核申请单,并选择合适的血液产品。
3.临床医生核对血液品种和数量,并签字确认。
4.临床医生填写血液用法,包括输血速度、输血量和输血时间等,并通知护士负责输血过程管理。
5.护士在输血过程中,必须核对患者的身份、血型和血液品种。
6.护士监测输血过程中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体温、血压、心率和呼吸等,并记录在输血观察表中。
7.输血结束后,护士做好输血过程记录,并填写输血后观察表。
8.临床医生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输血效果,进行疗效评估,并记录在病历中。
四、临床用血的质量控制1.血液采集和储存:医院要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确保血液采集的安全性和质量,储存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临床输血管理制度_临床输血管理制度条例

临床输血管理制度_临床输血管理制度条例临床输血管理制度_临床输血管理制度条例为加强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推进临床科学合理用血,应制定规范的临床输血管理制度。
下面店铺为大家整理了有关临床输血管理制度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临床输血管理制度篇1为进一步规范、指导医院科学合理用血,指导临床医师和输血医技人员严格掌握输血适应症、正确合理应用临床输血技术和血液保护技术,特制定临床输血管理制度。
1.医院成立“临床输血管理委员会”负责临床用血的规范管理、监督和技术指导,开展临床合理用血、科学用血的教育和培训,制定年度输血工作计划,具体执行工作由血库负责。
2.临床输血工作严格执行《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试行)》及卫生部下发的《临床输血技术规范》。
3.血库的设置执行卫生局颁布实施的《医疗机构输血科(血库)基本标准(试行)》,从人员配置、布局和设施、设备上加以完善。
4.血库应制定血库负责人岗位职责、各级别技术人员岗位职责、相关人员岗位职责以明确职能范围,作到分工明确、责任到人。
5.血库应制定技术操作规范及质量控制程序,制定符合医院实际情况的输血专业技术操作规程,现有仪器设备的操作规程,切实建立起室内质控标准。
6.血库应在临床输血管理委员会的指导和协助下建立职工培训和继续教育制度、输血不良反应反馈制度、输血不良反应处理程序、防火安全制度、血液报废登记制度等一系列相关制度,报批医务科审批后严格实施,并在医务科协助下对相关人员进行规范化培训。
7.医务科负责建立《临床用血工作目标管理考核办法》,对考核的范围和办法加以规定。
临床输血管理制度篇2一、《临床输血技术规范》是临床输血管理的重要依据。
二、病人输血前应做血型、输血四项(又称输血前检查):ALT、HBsAg、HBsAb、HBeAg、HBeAb、HBcAb、anti-HCV、anti-HIV、RPR,下同)、血型血清学检查。
报告单贴在病历上,作为重要的法律依据,以备日后信息反馈及资料备查。
医院临床输血制度(5篇范文)

医院临床输血制度(5篇范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报告、合同协议、心得体会、演讲致辞、规章制度、岗位职责、操作规程、计划书、祝福语、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texts, such as work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insights, speeches, rules and regulations, job responsibilities, operating procedures, plans, blessings, and other sample text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医院临床输血制度(5篇范文)第1篇医院临床输血制度医院临床输血制度为了使临床输血管理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根据《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试行)》和《临床输血技术规范》,制定本制度。
医院临床用血管理制度范文(5篇)

医院临床用血管理制度范文第一章: 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医院临床用血行为,有效管理血液资源,保障患者用血安全,提高临床用血效果,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医院临床用血管理制度适用于医院内临床用血行为的管理,包括血液库存控制、用血审批、血液使用追踪等内容。
第三条本制度适用于医院内的所有临床科室和医务人员。
第四条临床用血应严格按照医学、伦理、法律等相关规定进行,确保临床用血活动符合规范。
第五条临床用血应尽量选用供血风险低、适应患者需求的血制品,避免不必要的用血。
第六条医院应建立完善的血液管理制度并定期进行宣教和培训,提高医务人员对临床用血的认识和操作技能。
第二章: 血液库存控制第七条医院应根据实际临床需求,合理确定血库需存储的数量和种类,并根据血液有效期进行动态管理。
第八条医院血库应定期进行库存清点,检查血液存储条件,及时处理过期、损坏、不合格等血液。
第九条医院血库应有充足的存储空间,满足日常存储需求,并做好防火、防潮等措施。
第十条医院血库应设专人管理,确保血液管理操作规范与安全。
第三章: 用血审批第十一条医院设立用血审批委员会,定期召开会议,负责审批患者的用血申请。
第十二条用血审批委员会由血液科、临床科室、质控科等相关部门的代表组成,主任医师担任主任。
第十三条患者用血需经过医生开具申请单,并填写患者的基本信息、诊断、用血原因、用血量等必要内容。
第十四条用血审批委员会按照患者的临床情况、血液库存等因素,决定是否批准患者的用血申请。
第十五条用血审批委员会审批结果应及时通知医生和患者,并记录在档案中。
第四章: 血液使用追踪第十六条医院应建立血液使用追踪制度,对每一袋用血进行记录与追踪,确保用血的及时、准确。
第十七条医生应及时向血库申领用血并签字确认,用血后应填写血液使用记录单,包括用血时间、用血量、用血原因等内容。
第十八条医院应建立血液使用统计和查询系统,可以随时查询和统计血液使用情况。
第十九条医院应委派专人负责血液使用数据的统计与分析,为临床用血管理提供参考。
医院临床输血管理制度

医院临床输血管理制度一、总则为了规范医院临床输血管理,保障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等法律法规,结合医院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二、组织管理1. 医院成立输血管理委员会,负责制定医院临床输血管理政策、制度,监督、指导临床输血工作,对输血质量进行评估和控制。
2. 输血管理委员会由医务部、护理部、输血科、检验科、感染管理科、伦理委员会等相关科室负责人组成。
3. 输血科负责医院临床用血的日常管理工作,包括血液的采购、储存、发放、输血不良反应的监测和报告等。
三、临床用血管理1. 医院使用血站统一供给的血液,根据临床用血情况,定期向血站报送用血计划,保持一定的储备血量。
2. 临床医师和输血医技人员应严格掌握输血适应症,Hb>100g/L一般不必输血,Hb<70g/L才需输血,Hb 在70 g/L ~100g/L之间,结合患者心肺功能以及术后是否有继续出血可能而决定是否输血。
正确应用成熟的临床输血技术和血液保护技术,包括成分输血和自身输血等。
3. 临床医生在给患者进行输血治疗前应根据病情,结合实验室检查结果认真做好临床输血治疗前的全面评估,记录在病历中。
4. 患者需要输血时,临床医生应向患者及其家属解释输血治疗的利弊。
征得患者及其家属同意后,与患者共同签署《输血治疗同意书》,方可输血治疗。
5. 临床输血治疗前,临床医生应开具检查医嘱,对患者进行血常规、ABO,RH血型、凝血功能、乙肝两对半、丙肝抗体、梅毒抗体、HIV抗体和ALT检测。
四、血液质量管理1. 输血科工作人员负责血液的入库、保存。
2. 血液入库前要核对验收,核对内容包括:物理外观血袋封闭及包装是否合格,标签填写是否清楚齐全等。
3. 不符合要求的血液应拒绝入库。
4. 合格的血液应按照规定的温度和湿度进行储存。
五、输血过程管理1. 输血科工作人员按照临床医生开具的输血医嘱,核对患者信息、血液信息,确认无误后进行配血。
医院临床输血管理制度

医院临床输血管理制度一、目的规范临床输血行为,确保输血全过程的质量和安全。
二、范围输血科、麻醉科、手术室及输血相关医师、护理和物业人员三、内容(一)使用XXX指定血站提供的血液,禁止非法采供血。
血液调剂符合XXX的规定。
(二)XXX负责全院临床输血管理工作。
医务处和输血科共同管理临床用血。
(三)职能部门将医师、护理、新入院员工、研究生、实进修生和输血相关物业人员输血知识的教育和培训内容纳入日常工作计划。
(四)输血科要加强无偿献血知识的宣传,规范开展互助献血工作。
(五)手术科室、麻醉科、输血科要积极开展围术期血液保护新型医疗技术。
(六)血液库存低于红色预警线原则上暂停择期手术。
紧急手术必须在医务处备案。
(七)门诊输血缘一在急诊科开展,并遵守住院患者同样标准。
(八)血液入库前应进行质量检查,严禁质量不合格血液入库。
(九)储血环境和储血办法符合卫生标准和请求,分歧的血液成分按请求分别储存。
(十)标本采集履行核对制度,确保标本唯一标识与受血者相符。
如果门诊血型结果用于住院必须确保标本唯一标识相同。
(十一)输血前必须进行血型检修、交叉配血和感染目标筛查。
血型超过六个月,感染目标超过三个月必须从头检查。
(十二)严格执行术前备血核查制度,XXX绝不备血进行手术。
(十三)输血治疗前医师必须实在履行知情奉告,医患单方签订输血治疗知情同意书。
(十四)严格执行临床用血申请分级管理制度和临床用血审批制度,定期进行医师输血权限考核。
(十五)医师应熟练把握紧急用血流程,紧急用血指征应符合危机值标准。
(十六)术中合理用血由麻醉医师负责。
(十七)输血指征要符合医院输血办理请求(见附件2)。
超指征用血必须有详细的病程记录说明用血原因。
(十八)取血必须由医护人员进行。
严禁物业人员和患者家族取血。
(十九)严格执行血液发放管理制度,认真履行双人核对制度。
(二十)严格执行血液输注过程的核对、监护、记录等规定。
(二十一)发生临床用血不良事件应按规定及时处理,并上报。
临床输血室管理制度

临床输血室管理制度一、总则为规范临床输血室工作,确保输血安全、有效,提高输血质量,特制定本管理制度。
二、组织机构临床输血室设立在医院血液科或输液科下属。
设主任一名,副主任一名,护士长一名,输血护士若干,全体人员应按照本制度执行。
三、人员管理1. 临床输血室主任、副主任应具备中高级护师以上资格,具有丰富的输血工作经验,能够独立承担输血室的管理工作。
2. 护士长应具备中级护士以上资格,具有一定的领导管理能力,要能协助主任处理日常工作。
3. 输血护士应具备初、中级护师资格,通过培训合格后方可从事输血相关工作。
4. 所有人员须定期参加输血相关知识培训,持证上岗。
5. 违反输血相关法规或制度的人员将被追究责任。
四、设备管理1. 临床输血室应配备完备的输血设备,包括输血椅、输液泵、输血管路等必需工具。
2. 输血设备应定期进行维护保养,确保设备状态良好。
3. 如发现设备故障,应及时报修,并做好备用设备的准备。
五、质控管理1. 输血前应按照规定流程核对病人身份,血液类型和数量,并征得病人同意。
2. 输血时应严格控制输血速度,及时观察病人反应。
3. 输血后要及时记录输血情况,并观察输血后反应。
4. 定期进行输血质量评估,找出问题,并及时改进。
5. 对输血中出现的问题要进行及时处理和报告。
六、安全管理1. 临床输血室应定期进行安全检查,确保工作环境无安全隐患。
2. 遵守血液传染病防护法规,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
3. 对输血相关操作人员进行职业暴露防护培训,并提供防护用具。
4. 对输血中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及时处理,确保输血安全。
七、突发事件处理1. 对于输血中可能出现的突发事件,临床输血室应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确保能够及时有效处理。
2. 应急预案要包括人员分工,措施及装备准备等。
3. 定期进行演练,提高应急处理能力。
八、其他1. 临床输血室应与相关科室密切合作,共同保障输血工作的安全和顺利进行。
2. 定期做好输血室的整改工作,提高工作效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档序号:XXYY-ZWK-001
文档编号:ZWK-20XX-001
XXX医院
临床输血管理制度
编制科室:知丁
日期:年月日
临床输血管理制度
一、有关人员认真学习《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确实掌握输血的各种指征。
二、输血前准备工作
(一)输血治疗前,由主管医师逐项填写《输血治疗同意书》,并向患者及其家属说明同种异体输血的不良反应及输血传播疾病的可能性,征得其同意后,在《输血治疗同意书》上签字,并载入病历。
同一次住院期间多次输注同种血液制品时,可只在第一次输血(血液制品)前签署《输血治疗同意书》,但需向患方说明并注明以后输血(血液制品)时,不再签署《输血治疗同意书》;输注不同血制品时仍需按要求签署。
(二)为提高输血安全率,避免医疗纠纷的发生,根据有关规定受血者输血前必须进行相关传染病的检测,包括乙肝、丙肝、艾滋病与梅毒抗体的检测。
(三)用血申报和发放时间:
1.手术用普通类成分(悬浮红细胞、病毒灭活血浆)于手术前24小时预定;非手术用普通类成分(同上)小量用血即到即取。
2.洗涤红细胞、分装红细胞、冷沉淀,预订12小时后发放临床。
3.机采血小板、机采粒细胞、去白细胞全血,预订24
小时后发放临床。
4.RH阴性类的所有血液及成分预订48小时后发放临床(急症酌情处理)。
5.需大量输血(超过2000ml)的择期手术的术前备血,需提前72小时申报计划,以确保血液供应,并由主治以上(包括主治)医师核准后签字。
一次用血量超过2000毫升以上,要履行报批手续,由所在科室科主任签字后,到医务部审批签字,送输血科备血。
(四)确定输血后,由经治医师逐项填写《临床输血申请单》,对空缺项目由当事医师至输血科补填。
(五)每次输注任何血液制品(红细胞、血小板、血浆、冷沉淀),都应抽取备血标本(或有保留在输血科的3天以内的备血标本)。
由医务人员持《临床输血申请单》和贴好标签的患者血标本,于每日10:30以前送交血库,择期用血者需提前1天(急症用血除外)。
输血科与送血者当面认真核对受血者姓名、住院号及血标本等。
(六)每次输血前,医务人员持处方到输血科取血。
三、输血科发放血液时应附带《输血记录单》,与取血者认真核对受血者及供应者姓名、血型及交叉配血实验结果等。
凡存在以下情形,应拒绝领用。
输血后,病房将《输血记录单》存入病历。
(1)标签破损、字迹不清;(2)血袋有破损、漏血;(3)血液中有明显凝块;(4)血浆中有明显凝块;(5)
血浆呈乳糜状或暗灰色;(6)血浆中有明显气泡、絮状物或粗大颗粒;(7)未摇动时血浆层与红细胞的界面不清或交界面上出现溶血;(8)红细胞层呈紫红色;(9)过期或其他须查证的情况。
四、各科室从输血科取回的血液尽快输用,不得自行储血,血液出库后不得退回,急症抢救患者
应按需取血,不得一次取回数袋放室温备用。
五、临床科室的护士给患者输血前,应认真检查血袋标签记录,必须由二人对照病史卡记录,严格核对病房、床位住院号、姓名、性别、血型、品种、规格、交叉试验及采血时间(有效期)无误后,经二人签名方可进行输血治疗。
出现输血不良反应时,应立即停止输血,积极治疗抢救,及时向上级医师汇报并详细记录。
同时保留血袋及输血器、认真填写《患者输血不良反应回报单》,一并及时送回输血科。
六、出现输血不良反应时,应立即停止输血,积极治疗抢救,及时向上级医师汇报并详细记录。
同时保留血袋及输血器、认真填写《患者输血不良反应回报单》,一并及时送回输血科。
七、各临床科室应针对医疗实际需要积极推行血液成份输血,合理用血,并做好成份输血的宣教工作。
知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