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培育》教学大纲教学提纲

合集下载

森林培育课程设计

森林培育课程设计

课程名称:森林培育
课程类型:选修课
学时:36学时
课程目标:
1.培养学生对于森林培育的基本理论和方法的了解和认识;
2.对于森林培育的实践操作能力进行提高;
3.提高学生的森林环境保护意识和责任感。

课程内容:
第一讲森林培育的概念和作用
1. 森林培育的定义
2. 森林培育的作用和意义
3. 森林伐区的重建
第二讲森林培育的基础理论
1. 森林生态学基础概念
2. 森林生长规律和周期表
3. 森林群落结构分析
第三讲森林培育技术
1. 森林培育技术的分类
2. 植物培育技术与方法
3. 人工干扰和控制技术
第四讲森林培育的实践操作
1. 人工造林技术
2. 造林用地整理技术
3. 森林保护管理技术
第五讲森林培育的案例分析
1. 典型国家和地区的森林培育实例
2. 森林培育中存在的问题和经验总结
3. 森林培育未来的发展方向
课程评估:
平时表现(20%)、理论考试(30%)、实验操作考试(30%)、课堂互动(20%)。

教学方法:
课堂授课、案例分析、实验操作、课堂互动。

教材参考:
1.
2. 《森林生态学》
3.《环境与资源保护实务》
实验器材:
1.开沟机
2.播种机
3.栽培盆
4.移栽机
5.喷雾器
教学场地:
森林培育实验室、森林培育基地。

【精品】森林培育学讲义

【精品】森林培育学讲义

森林培育学讲义绪论一、森林培育学的概念和范畴森林培育――从林木种子、苗木、造林到林木成林、成熟的整个过程中按既定培育目标和客观自然规律所进行的综合培育活动,它是森林经营活动的主要组成部分。

森林培育学是森林培育全过程的理论和实践的学科。

培育全过程的理论――森林立地、树种选择、森林结构及其培育、森林生长发育及其调控。

技术――内容包括林木种子生产和经营、苗木培育、森林营造、森林抚育及改造、森林主伐更新等内容。

森林培育可按林种区别不同的培育目标,技术体系应与培育目标相适应。

完整的培育技术体系,包括4个方面:前期规划阶段(p r e-e s t a b l i s h m e n tp l a n n i n g)包括培育目标的论证和审定,更新造林地的调查,更新造林树种及其组成的确定(包括天然更新的预期调查)、培育森林结构的设计及整体技术体系的审定。

更新营造阶段(e s ta b l i s h m e n t)把规划设计付诸实施的关键施工阶段抚育管理阶段(t e nd i n g)延续时间最长的阶段,调整林木、林分结构、抚育措施收获利用阶段(h a rv e s t i n g a n d u t i li za t i o n)森林可持续发展、收获利用方式(如择伐、皆找、渐伐)、技术、准则等研究对象:人工林,天然林或天然人工起源相结合形成的森林。

第一章林木种子的生产和经营第一节林木结实一、林木发育期林木有两种意义:一是表示木本植物;二是泛指森林群体中的个体。

它区别于散生木和孤立木。

木本植物,从种子形成——>植株死亡,大体经历四个时期1、幼年期从种子萌发开始,到开始结实时为止。

(1) 特点a:种子萌发、幼苗生长、幼苗出土、幼树生长等b:主要是旺盛的营养生长,生殖器官尚未形成,无形成性细胞的能力c:发育阶段年幼,可塑性大,适应性强,枝条再生能力强,积累营养物质时期。

(板栗是极难生根树种,但一年生苗可扦插成活)(2) 任务:a:促进种子的萌发和幼苗幼树的生长。

《森林培育学》教学大纲

《森林培育学》教学大纲

森林培育学ASilvicultureA课程代码:s01a0104p1理论学时数:60实践/实验:48学时学分数:6课程类别:必修开课学期:5-6主讲教师:马履一编写日期:2012年12月1日一、课程性质和目的课程性质:《森林培育学A》是林学专业最主要的骨干课程之一,是林学专业学生了解生产实践和森林培育基本原理的主要途径,是林学专业的必修课程。

教学目的:《森林培育学A》是林学专业的骨干专业课程之一,与《森林经理学》、《森林病虫害防治》等构成森林培育各环节的主要内容。

通过《森林培育学》教学,使学生熟练掌握森林培育过程的主要原理和重要的技术要点,充分认识森林培育过程基本理论与技术的国际和国内热点,是林学专业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主要途径之一。

该课程对林业及相关行业培养合格的技术与管理人才起到骨干支撑作用。

二、课程教学内容、学时分配和课程教学基本要求1、绪论(讲课2学时)教学内容:介绍本课程的性质、意义、内容以及与相关学科的关系等。

基本要求:掌握森林培育学的概念,森林培育学在林业生产重的地位与作用2、森林的生长发育及其调控(讲课4学时)教学内容:(1)林木个体的生长发育(2)林木群体的生长发育(3)森林的生产功能及其调控基本要求:了解林木个体、群体生长发育过程,重点掌握森林生产力调控的途径。

3、森林立地(讲课4学时)教学内容:(1)森林立地的基本概念(2)森林立地因子概述(3)森林立地质量评价(4)森林立地分类(5)森林立地生产力维持(6)造林地的种类基本要求:了解森林立地分类和立地质量评价的方法、过程以及造林地种类,悉立地衰退的原因、控制途径(难点),重点掌握森林立地相关概念,掌握立地因子类型,掌握基本概念:立地、森林立地、立地因子、森林立地类型、立地质量,掌握立地生产力维持途径与方法,立地因子、立地因子评价方法(难点)。

4、造林树种选择(讲课4学时)教学内容:(1)林种规划与林种规划(2)树种选择基本要求:了解我国林业区划、林种区划方法、内容,各大区主要造林树种,掌握树如何正确统筹树种选择的物理因素和生物学因素(难点),重点熟悉各林种树种选择应该考虑的因素,重点掌握适地适树途径与方法,熟悉树种选择的基础。

森林培育学概论教学大纲有思考题

森林培育学概论教学大纲有思考题

《森林培育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森林培育学》是为林学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课。

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在充分掌握有关林学基础理论的基础上,学习掌握林木种子生产、壮苗培育、人工造林、森林经营和主伐更新等森林培育理论与技术,提高森林经营人员的理论水平和从业能力,为森林资源的恢复、环境和经济状况的改善和服务。

二、课程的基本要求本课程为专业课,需要必备的林业专业基础理论知识。

学习本课程前,应系统学习“树木学”、“土壤学”、“气象学”、“森林生态学”、“测树学”等专业基础课程。

要求学生掌握森林生长发育规律、森林生态系统的组成和相互作用,种子生产、苗木培育、森林营造、森林抚育和主伐更新的理论和技术。

培养科学思维,掌握森林培育新思想、新理论和新技术。

三、教材选编及依据本课程选用由北京林业大学沈国舫教授等编著的《森林培育学》作为主讲教材。

该教材是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

在内容的编排程序、深度等方面都适合于林业专业的教学。

在组织教学过程中,教学的章节与教材内容有所变动,充实我国北方森林培育的内容。

四、《森林培育学》教学内容绪论1.森林培育学的概念和范畴2.森林培育事业的成就与问题3.我国新世纪林业建设的战略性转变教学目的和教学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在对森林培育学的概念、发展、现状计存在问题具备初步的了解。

教学内容和重点知识解析森林培育的重要性、国内外育林的现状、成就与问题,新世纪我国林业战略性转变的深远意义。

着重介绍我国森林培育事业的历史、现状及发展。

第一章林木种子的生产和经营1、教学目的和教学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了解林木结实规律及影响因素,掌握林木良种基地建立技术。

2、教学内容和重点知识解析影响林木种子产量和质量的因子;林木产生结实周期性的原因及控制途径,提高林木种子产量和质量的技术;良种基地营建技术;林木种子采收及处理技术;林木种子贮藏技术。

主要讲授:(1)林木生长发育和结实规律(2)影响林木生长发育的因素(3)影响林木结实的因素(4)林木良种基地类型及营建技术(5)林木种子采收及处理技术(6)林木种子贮藏技术第二章苗木培育1、教学目的和教学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了解林木种子休眠机制、苗木生长发育规律、掌握种子催芽处理方法和主要类型苗木的培育技术。

森林培育教学大纲模板

森林培育教学大纲模板

一、课程名称:森林培育学二、课程代码:_______三、适用专业:林学、森林资源管理、生态学等相关专业四、学时安排:____课时五、课程目标:1. 理解森林培育学的定义、目的和意义。

2. 掌握森林培育的基本原理、技术和方法。

3. 了解森林培育的发展历史和现状。

4. 能够进行森林培育规划设计、实施和评价。

六、教学内容:第一篇森林培育基本原理1. 森林培育学概述- 森林培育学的定义、目的和意义- 森林培育学的发展历史和现状2. 森林生长发育及其调控- 森林生长发育的规律- 影响森林生长发育的因素- 森林生长发育的调控方法3. 森林立地- 森林立地的概念和分类- 森林立地的评价方法- 森林立地与森林培育的关系4. 造林树种选择- 造林树种选择的原则- 造林树种的生物学特性- 造林树种的选择方法5. 林分结构- 林分结构的概念和分类- 林分结构的评价方法- 林分结构的优化方法第二篇种子与苗木1. 森林种子学- 森林种子的生物学特性- 森林种子的采集、处理和贮藏 - 森林种子的质量评价2. 苗木学- 苗木的生物学特性- 苗木的培育技术- 苗木的质量评价第三篇森林营造1. 整地与造林- 整地的目的和意义- 造林的类型和方法- 造林技术2. 幼林抚育- 幼林抚育的目的和意义- 幼林抚育的技术和方法- 幼林抚育的指标和评价3. 封山育林- 封山育林的目的和意义- 封山育林的技术和方法- 封山育林的效果评价4. 林农复合经营- 林农复合经营的概念和类型 - 林农复合经营的技术和方法 - 林农复合经营的效益评价第四篇森林抚育与收获1. 抚育间伐- 抚育间伐的目的和意义- 抚育间伐的类型和方法- 抚育间伐的效果评价2. 林分改造- 林分改造的目的和意义- 林分改造的类型和方法- 林分改造的效果评价3. 收获与更新- 收获与更新的目的和意义 - 收获与更新的类型和方法 - 收获与更新的效果评价第五篇森林培育规划设计1. 苗圃规划设计- 苗圃规划设计的步骤和方法- 苗圃规划设计的内容和指标2. 育林规划设计- 育林规划设计的步骤和方法- 育林规划设计的内容和指标第六篇区域森林培育与林业生态工程1. 区域森林培育- 区域森林培育的原则和方法- 区域森林培育的效果评价2. 重点林业生态工程- 重点林业生态工程的概念和类型- 重点林业生态工程的技术和方法- 重点林业生态工程的效果评价七、考核方式:1. 平时作业:____分2. 期中考试:____分3. 期末考试:____分4. 实践环节:____分八、教学进度安排:(此处列出每章节的教学进度,包括理论教学和实验实训)九、参考资料:1. 《森林培育学》教材2. 《森林培育学实验指导》3. 相关学术论文和专著十、教学评价:(此处列出教学评价的具体指标和方法)。

森林培育a课程设计

森林培育a课程设计

森林培育a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森林培育的基本知识,包括森林生态系统的基本概念、森林植被的分类和特点、森林培育的方法和技术。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具体来说,知识目标包括:1.了解森林生态系统的基本概念和功能。

2.掌握森林植被的分类和特点,了解我国主要的森林类型。

3.学习森林培育的方法和技术,包括造林、护林、修剪和施肥等。

技能目标包括:1.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森林培育过程中的实际问题。

2.具备一定的森林植被和监测能力。

3.学会使用森林培育工具和设备,具备简单的森林培育操作技能。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包括:1.培养学生对森林资源的保护意识,增强学生的环保责任感。

2.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生态环境的情感。

3.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森林生态系统:介绍森林生态系统的基本概念、功能和特点。

2.森林植被:讲解森林植被的分类、特点以及我国主要的森林类型。

3.森林培育技术:详细讲解森林培育的方法和技术,包括造林、护林、修剪和施肥等。

4.森林资源保护:强调森林资源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关注森林资源的保护。

教学大纲安排如下:第1-2课时:森林生态系统第3-4课时:森林植被第5-6课时:森林培育技术第7-8课时:森林资源保护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具体包括:1.讲授法:用于讲解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所学知识。

3.实验法: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和实验操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4.讨论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本课程的教学,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的学习材料。

2.参考书:提供相关的参考书籍,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

森陪教程1

森陪教程1

《森林培育学》讲义绪论和前言内容提要一、森林培育学的概念及发展历史1、什么是造林★是一项建设事业:用科学手段营造或更新森林并加以抚育保护的一项生产性事业。

★是一种生产过程:通过树木和森林利用太阳能和其它物质进行生物转化,生产人类所需的植物性有机物、工业原料和生物能源的生产过程。

同时也是通过树木和森林的存在,创造并保护人类和生物生存所需环境的生产过程。

2、造林学(森林培育学)研讨营造和培育森林的理论和技术的学科。

3、造林学(森林培育学)的发展历史《造林学》发展成为现代学科,始于1764年,是早是由德国人R.Hager著《造林学》。

1865年,H. Von Catta著《造林学指南》1916年,美国人J.W.Toumey著《实用造林学》(Seedling and planting in the practice of forest) 1919年,日本人本多静六著《造林学各论》1921年,英国人R.S.Troup著《印度树种造林学》(Silviculture of Indian trees)《造林学》在我国成为现代的独立系统学科为时尚短1912~1913年,在各省中等农林学校开始讲授《造林学》1914年以后,高等学校设置林学系,开始讲授《造林学》1933年,陈嵘著《造林学概要》和《造林学各论》,系统地论述了造林学原理和主要树种造林技术,才建立了本学科的基础。

“造林学为林学之一部,专论森林之建设、发达及更新之技术也。

易言之,造林学者,繁殖森林与维持森林之方法也。

造林学“Silviculture”之构成。

4、森林培育学的内涵理论体系★森林立地与树种选择★森林结构及其培育★森林生长发育及其调控技术措施★遗传调控★结构调控★环境调控二、我国造林简史1、新中国成立之前★我国古代重视植树造林,古农书有关造林的详细描述●《齐名要术》描述了种白杨法“秋耕令熟,至2月中,以犁作垄”提倡全面秋季整地,次年作垄。

●《王祯农书》提出栽松、柏用局部的穴状整地“先掘区(穴),用粪土相合内区中”。

森林培育学大纲

森林培育学大纲

《森林培育学》大纲
一、林木种苗培育
1.种子贮藏过程中的生理变化
2.种子催芽原理及常用方法
3. 林木种子品质检验
4. 苗木的分类及其特征
5. 工厂化育苗和大田育苗技术
6. 容器育苗关键技术
7. 苗木出圃质量要求
二、森林结构与功能
1.森林立地主导因子及立地分类方法
2.树种选择的原则与方法
3.密度结构作用规律及确定方法
4.纯林和混交林特征
5.如何处理好树种间种间关系
三、森林营造技术
1.造林地种类及常用整地方法
2.常用造林方法及特征
3.覆盖、菌根、保水剂等新技术在造林上的应用
4.封山育林的作用及措施
5. 北方主要树种造林技术
四、森林经营技术
1.林木分级及采伐木选择技术
2. 抚育采伐的种类与方法
3.抚育采伐的技术要素
4. 近自然森林经营技术
5. 低效林的形成与改造技术
五、森林主伐更新技术
1.森林主伐与抚育采伐之间的关系
2.皆伐与更新技术
3.渐伐与更新技术
4.择伐与更新技术
六、林业生态工程
1.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
2.“三北”和长江中下游地区等重点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
3. 退耕还林还草工程
4. 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
5. 野生动植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
6. 重点地区以速生丰产用材林为主的林业产业建设工程。

森林培育课程复习提纲(答案)

森林培育课程复习提纲(答案)

森林培育课程复习提纲〔答案〕《森林培育学》课程复习提纲一、名词解释森林培育:是从林木种子、苗木、造林到林木成林、成熟的整个培育过程中按既定培育目标和客观自然规律所进行的综合培育活动,它是森林经营活动的主要组成局部。

立地条件:在某一立地上,但凡与森林生长发育有关的自然环境的综合,包括气候、土壤、生物等环境。

发芽率:在规定条件和时期内,正常发芽粒数占供测定种子总数的百分率。

种源:指取得种子或其它繁殖材料的地理来源或产地。

种子平安含水量:维持种子生命力所必须的最低含水率。

林分密度:是单位面积林地上林木的数量。

森林主伐:是对成熟林分或林分中局部成熟的林木进行采伐的过程。

适地适树:使培育树种的特性,主要是生态学特性和造林地的立地条件相适应,以充分发挥生产潜力,到达该立地在当前技术经济条件下可能取得的高产水平或到达培育目标。

造林密度:是指单位面积造林地上栽植株数或播种点数。

纯林:把由一种树种组成的林分叫做纯林。

混交林:把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树种组成的林分称为混交林。

生理成熟(physiological maturity):当种子内部贮藏的营养物质积累到一定程度,具有发芽能力时称为生理成熟。

形态成熟(morphological maturity):当种子具有发芽能力,且果实、种子显示出成熟特征时,称为形态成熟。

生产上多以形态成熟做为确定采种期的标志。

生理后熟:还有少数树种,如银杏的种实,虽然在形态上已呈现出成熟的特征,但种胚还未发育完全,只有采收后经过层积处理,种胚才逐渐伸长至正常的大小而具有发芽能力,这种现象称为生理后熟。

防护林(protective forest):以发挥森林的防风固沙、护农护牧、修养水源、保持水土等防护效益为主要目的的森林。

用材林(timber forest):以生产木材为目的的森林。

经济林(economic forest):以生产除木材之外的其他林产品为主要目的的森林。

薪炭林(fuel forest):以生产木材燃料为主要目的的森林。

森林培育学__北京林业大学(9)--复习提纲

森林培育学__北京林业大学(9)--复习提纲

《森林培育学》课程复习提纲
一、名词解释
森林培育 森林生产力 立地条件 立地指数 森林立地类型
森林立地分类系统 适地适树 林种 用材林 防护林 薪炭林 经济林
林分结构 纯林 混交林 树种组成 混交类型 混交方法 种植点配置
林分密度 造林密度 抚育采伐 林木分化 自然稀疏 林木分级 透光伐 疏伐生长伐 卫生伐 林分改造
二、简答题
1. 请用10个左右关键词总结《森林培育学》课程的主要内容,并简述其内涵。

2. 简述适地适树的概念及其途径。

3. 简述水源保护林、水土保持林、防风固沙林、农田防护林树种选择基本原则。

4. 简述森林立地的构成因子
5. 简述立地条件类型的划分方法。

6. 简述森林立地类型的应用途径
7. 简述林分密度的作用。

8. 简述种植点配置的内容。

9. 简述混交林培育的意义。

10.简述树种混交的主要类型并各举出2~3例。

11.简述在营造混交林时如何调节树种种间矛盾。

12.简述林木群体生长发育6个阶段的特点及培育关键技术要点。

13.简述造林整地的作用特点。

14. 简述造林整地的主要方法。

15.简述造林的方法有哪些,各自的特点及适用范围。

16.简述林地管理和林木管理有哪些主要工作环节。

17.简述森林抚育采伐的目的与意义。

18.简述森林抚育4种主要方法的使用范围及优缺点。

19.简述抚育采伐的技术要素。

20.简述林分改造的意义。

21.简述低效林形成的原因和改造措施
22.分别指出我国东北、华北、西北、华东、华南、西南五地区的各5个主要造林树种。

森林培育学大纲

森林培育学大纲

《森林培育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中文):森林培育学课程名称(英文):Silviculture课程编码:开课学期:第5学期学时数、学分数:48学时(3学分)适用专业:林学先修课程、后续课程:先修课程:植物学、遗传学、生态学、土壤学、植物生理学、种苗学、树木学、气象学、林木病虫害防治等。

后续课程:森林经理学、经济栽培学、竹林栽培学、园林植物栽培与养护等。

一、教学目的与任务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林业在国家经济建设中的作用、地位和任务;了解国内外森林培育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掌握从造林、幼林和成林抚育全过程中的主要生产环节的基本理论和应用技术;了解并掌握竹林、经济林培育的原理和一般技术;学会编制造林规划设计说明书和组织现场施工,初步具备独立开展工作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基本要求、重点与难点)第一篇森林培育基本理论(12学时)第一章绪论(1学时)基本要求:了解森林培育学在我国国民经济和环境建设中的地位、任务和发展方向。

第一节森林培育学的概念第二节森林培育学的基本内容第三节森林培育学在林业生产中的地位第四节森林培育学的发展历史、现状和发展趋势重点:森林培育学在我国国民经济和环境建设中的地位、任务和发展方向。

难点:我国种苗生产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解决对策。

第二章森林立地(3学时)基本要求:掌握森林立地的基本概念,森林立地质量评价的原则与方法及立地条件类型的划分原则与方法。

了解森林立地研究的历史与发展趋势,造林地的种类。

第一节森林立地的基本概念第二节森林立地研究的历史与发展趋势第三节森林立地因子概述第四节森林立地质量评价第五节森林立地条件类型划分第六节造林地种类重点:造林区划的原则与方法及立地条件类型的划分原则与方法。

难点:造林区划的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的统一,具体实践中立地条件类型划分方法的选用。

第三章林种规划与树种选择(3学时)基本要求:了解我国森林经营的方针、林种及林种规划的原则与依据;掌握造林树种选择的一般原则和具体方法,以及造林树种选择方案的确定。

森林培育学

森林培育学

《森林培育学》教学辅导大纲一、课程说明《森林培育学》是中央农业广播电视学校林业专业通修课程,它的任务是:使学员具备从事本专业所覆盖的各岗位工作所必需的良种选育、种苗生产、森林营造和经营方面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

掌握营林生产的一般技术,为学习专门化方向的课程和继续学习打下基础。

森林培育是研究森林良种选育、良种生产、壮苗培育、人工林营造和森林抚育采伐及各林种造林调查规划设计全过程的理论与技术的应用科学。

内容包括:良种选育、种子生产、育苗地准备、播种育苗、营养繁殖育苗、容器育苗、无土栽培和塑料大棚育苗、苗木抚育管理与出圃、人工林基本理论、造林设计与施工、森林抚育间伐、次生林经营和天然林保护工程、森林主伐更新、森林采伐作业、森林防火、主要林种的培育技术、主要树种的栽培技术。

它以森林植物、森林环境、森林计测为基础,并与森林病虫害防治、森林经理、营林机械、林业生态工程、林业经济管理等学科有密切联系。

进行本课程的教学与辅导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本教材是由原《造林学》、《森林经营学》、《林木育种学》三门课程有机整合,以森林培育的全过程为主线,充分反应林业生产技术领域的新知识、新技术和新成果,在教学过程中加以注意。

2、本教材充分体现以岗位能力为本位,加强实践教学,强化动手能力,以学员能获取本课程所涵盖相关工种(林木种苗工、营林试验工、造林更新工、采伐抚育工)中级职业技能证书作为重要的技能考核标准。

3、我国幅员辽阔,南北条件差异较大,使得森林培育工作具有很强的地域性。

各校在使用本教材时,可根据实际情况酌情取舍,并可编写补充的乡土教材。

为了指导学员复习并提高动手能力,每章后配有复习思考题,全书后附有实验及实习指导,供教师参考。

4、充分利用幻灯片、录像等各种现代教学手段,并注重改进教学方法如启发式、现场教学等,有利于学员对理论理解掌握、培养学员独立思考及钻研能力。

5、为便于教学、辅导和自学,本大纲将每章的教学内容细化为知识点重要程度、教学要求掌握的程度以便于主讲教师在授课时,辅导教师在辅导时,学员在自学时能分清主次,抓住重点进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森林培育》教学大纲《森林培育》教学大纲一、课程性质和任务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林业专业的主干专业课程。

其任务是:使学生具备从事本专业所覆盖的各职业岗位所必需的良种选育、种苗生产、森林营造和经营方面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并掌握营林生产的一般技术。

二、课程教学目标(一) 知识教学目标1. 了解林木良种选育的知识,掌握种子生产的知识。

2. 掌握壮苗培育的基本理论和技术规范。

3. 掌握人工林、林种营造、树种栽培的基本理论和技术规范。

4. 掌握森林抚育间伐、林分改造、采伐作业的基本理论和技术规范。

5. 掌握森林防火的基本知识。

(二) 能力培养目标1. 会识别本地区造林种子,掌握种子品质检验技术。

2. 掌握本地区主要造林苗木的培育技术、林木修剪技术和嫁接技术。

3. 初步掌握本地区主要造林树种和林种的营造与培育技术。

4. 基本掌握抚育间伐、主伐更新、森林采伐、林分改造和次生林经营等作业技术。

5. 初步具有苗圃规划设计、造林规划设计和森林经营作业设计的能力。

6. 会使用本地区常用的种苗、造林和抚育机具。

7. 初步具备分析和解决林业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 思想教育目标1. 具有热爱林业、献身林业的思想品质和不畏艰难困苦的顽强意志。

2. 具有热爱科学、实事求是的学风和创新精神。

3. 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

三、教学时数分配建议表四、教学内容第一章绪论一、教学目的和要求了解森林培育在生态建设和国民经济中的重要作用、国内外森林培育学的现状和发展概况。

二、教学内容1.森林培育在生态建设和国民经济中的重要作用2.国内外森林培育学的现状和发展概况3.理解本课程的任务、内容和特点。

三、重点与难点重点:森林培育学的现状。

难点:本课程的任务和特点。

第二章良种选育一、教学目的和要求了解引种的概念、意义,掌握良种选育的方法,掌握杂交育种二、教学内容1. 引种外来树种的概念、引种的意义、影响引种成功的主要限制性生态因子。

引种和乡土树种的概念、引种成功的标志、引种的原则。

2. 选择育种种源试验和种子区的概念、种源试验的基本理论。

种源试验的方法、优树的概念、优树选择的标准和方法。

3. 杂交育种杂交育种的意义、杂交亲本组合选择的原则。

杂交育种的概念、杂种的选育与生产。

杂种优势的概念、控制授粉技术。

三、重点与难点重点:选择育种。

难点:杂交育种。

第三章种子生产一、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母树林的概念和类型、种子园的概念和类型以及种子园的营建技术,掌握母树林的选择、改建和管理技术,掌握种实的脱粒、净种、干燥和分级方法等。

二、教学内容1. 良种基地的建立母树林的概念和类型、种子园的概念和类型以及种子园的营建技术。

母树林的选择、改建和管理技术。

2. 种实的采集林木结实的一般规律以及影响林木结实的因素。

种实成熟和林木结实间隔期的概念。

采种期的确定、采种的方法、种实产量调查方法。

3. 种实的调制安全含水量、气干含水量和临界温度的概念。

种实的脱粒、净种、干燥和分级方法。

4. 种子的贮运种子调拨的理论基础和原则。

种子休眠的概念和原因。

种子贮藏的方法和种子调拨的原则。

5. 种子品质检验种批、初次样品、混合样品、送检样品和测定样品的概念。

种子净度、子粒重、含水量、发芽率和生活力的概念。

种子抽样方法,种子净度、干粒重、含水量、发芽率和生活力的测定方法,种子质量等级标准。

课堂实验项目:1. 种实识别2. 种子净度、千粒重、含水量、发芽率、生活力的测定三、重点与难点重点:良种基地的建立。

难点:种子品质检验。

第四章育苗基地的准备一、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苗圃的概念和种类,了解整地的作用、方法及要求,掌握作床和作垄的方法及要求,理解轮作的概念和方法,掌握常用土壤消毒剂的使用方法、常用的施肥方法。

二、教学内容1. 苗圃的建立苗圃的概念和种类。

苗圃地选择的条件、苗圃区划的原则和方法、苗圃面积的计算方法。

2. 温室和塑料大棚的建造温室和塑料大棚的构造、功能及特点。

3. 苗圃地的耕作整地的作用、方法及要求。

作床和作垄的方法及要求。

4. 土壤处理土壤灭病和灭虫的方法、轮作的意义、接种菌根菌的方法。

轮作的概念和方法。

常用土壤消毒剂的使用方法、常用的施肥方法。

三、重点与难点重点:苗圃的建立。

难点:苗圃地的土壤处理。

第五章播种育苗一、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种子消毒和催芽的目的并掌握其方法,掌握播种的方法及技术要求。

二、教学内容1. 种子的消毒和催芽种子消毒和催芽的目的。

种子消毒和催芽的方法。

2. 播种技术播种量和苗木密度的概念、合理密度的含义、播种地管理的方法。

播种期的确定和播种量的计算方法。

播种的方法及技术要求。

课堂实验项目:1. 种子消毒2. 种子催芽三、重点与难点重点:播种技术。

难点:种子消毒与催芽。

第六章营养繁殖育苗一、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营养繁殖育苗的概念和意义,掌握硬枝扦插技术、嫩枝扦插技术二、教学内容1. 扦插育苗营养繁殖育苗的概念和意义。

插穗生根的类型及影响插穗生根的因素、促进插穗生根的方法。

硬枝扦插技术、嫩枝扦插技术。

2. 嫁接育苗嫁接育苗的概念和意义、影响嫁接成活的因素。

切接、劈接和“T”形芽接的方法和技术。

3. 组培育苗组培育苗的概念和意义、组培育苗的设施、组培育苗的方法和技术。

4. 其他营养繁殖育苗埋条育苗、压条育苗、插根育苗和分株育苗的方法和技术。

课堂实验项目:1. 硬枝扦插2. 切接、芽接三、重点与难点重点:营养繁殖。

难点:扦插育苗。

第七章容器育苗、无土栽培和塑料大棚育苗一、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容器育苗、无土栽培的概念和特点,掌握容器育苗、无土栽培技术。

二、教学内容1. 大棚育苗熟悉塑料大棚育苗和管理技术。

2. 容器育苗容器育苗的概念和特点。

育苗容器的种类和规格、营养土配制和容器育苗技术。

3. 无土栽培无土栽培的概念、特点及无土栽培的基质。

无土栽培营养液的成分及配制方法、无土栽培技术。

课堂实验项目:1. 营养土的配制2. 营养液的配制三、重点与难点重点:容器育苗。

难点:无土栽培技术。

第八章苗木抚育管理与出圃一、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苗木移植的概念和意义,掌握苗木移栽的方法和技术要求,掌握灌溉、排水、施肥的依据和方法,熟悉苗木出圃。

二、教学内容1. 苗木的移植苗木移植的概念和意义,苗木的培育年限、种类及表示方法。

苗木移栽的方法和技术要求。

2. 土壤管理化学除草剂的种类、除草原理及使用方法。

灌溉、排水、施肥的依据和方法,松土除草的作用和一般方法。

3. 苗木抚育与保护降温和防寒的方法;间苗、补苗、修技和幼苗截根的方法,苗木常见病虫害的种类。

4. 苗木出圃熟悉苗木分级的方法和标准。

合格苗木的标准,苗木调查的方法,苗木出圃的程序,起苗、苗木假植包装和运输的方法。

三、重点与难点重点:苗木的移植。

难点:苗木抚育与保护。

第九章人工林基本理论一、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人工林的含义、概念和特点,掌握造林的基本措施及方法,掌握适地适树理论及营造人工林的基本理论等。

二、教学内容1. 人工林概述造林的含义、人工林的概念和特点。

林种的概念及其划分的依据和方法。

造林的六项基本技术措施。

2. 适地适树理论适地适树的概念、造林树种选择的意义和原则。

造林地、立地条件和立地条件类型的概念,造林树种选择的依据和要求。

适地适树的标准和途径、立地类型的划分方法、造林地的种类、树种选择方法。

3. 合理结构理论人工林结构的基本概念和意义、造林密度的概念意义、纯林和混交林的意义和应用。

确定造林密度的原则和方法、混交图式和混交比。

种植点的配制和计算方法、混交林中树种的分类、树种的混交类型、混交树种的选择、混交的方法。

三、重点与难点重点:适地适树理论。

难点:人工林的合理结构理论。

第十章造林设计与施工一、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造林调查设计与施工的概念和目的,并掌握具体的方法和标准。

二、教学内容1. 造林调查设计造林调查规划设计的目的和方法。

造林调查设计的程序、外业调查和内业设计的方法。

2. 造林施工造林地整地的作用、造林地清理的应用、工程造林的意义。

熟悉播种造林、分殖造林的方法、幼林抚育的内容和工程造林的程序。

造林整地与清理和植苗造林的方法,造林生产管理措施和工程造林的标准。

三、重点与难点重点:外业调查和内业设计的方法。

难点:幼林抚育的内容和工程造林的程序。

第十一章森林抚育间伐一、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抚育间伐的任务、概念和对象,熟悉掌握抚育间伐的方法和种类,掌握人工抚育间伐技术等。

二、教学内容1. 抚育间伐概述抚育间伐的任务、概念和对象。

熟悉抚育间伐的种类。

抚育间伐的方法。

2. 抚育间伐的理论基础抚育间伐的生物学基础和经济基础。

其中生物学基础包括:森林生长发育规律、森林自然稀疏规律、森林演替规律、密度与林分生长的关系、密度与树木材积和树干形质的关系。

3. 抚育间伐技术抚育间伐开始期、间隔期的概念,选择采伐木和保留木的原则。

确定抚育间伐开始期、间隔期、间伐强度及选择采伐木和保留木的方法。

4. 人工整枝与摘芽人工整枝、自然整枝、摘芽的概念。

人工整枝的原理、树冠下部枝条枯死的原因、节子形成过程。

人工整枝、摘芽的技术。

三、重点与难点重点:抚育间伐技术。

难点:人工整枝与摘芽。

第十二章次生林经营与天然林保护一、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次生林的形成、特点和类型,掌握次生林经营措施,熟悉保护天然林的措施,掌握封山育林技术。

二、教学内容1. 次生林经营次生林的形成、特点和类型。

次生林经营措施,包括次生林的抚育间伐、低价值次生林改造、成熟次生林的主伐更新、次生林封育。

2. 天然林保护天然林的概念及保护天然林的意义。

熟悉保护天然林的措施,包括行政措施和技术措施。

3. 封山育林封山育林的概念及意义。

封山育林的对象,用材林、防护林、特种用途林、人工林、天然更新林的封育措施。

三、重点与难点重点:次生林经营。

难点:封山育林技术。

第十三章森林主伐更新一、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森林主伐更新、主伐方式的概念,掌握森林主伐方式、森林更新方式等。

二、教学内容1. 森林主伐更新概述森林主伐更新、主伐方式的概念,森林主伐与森林更新的关系。

森林主伐方式、森林更新方式。

2. 皆伐与更新皆伐的概念、皆伐的评价与应用。

皆伐的种类和技术。

3. 择伐与更新择伐的概念。

择伐采伐木的选择、择伐的更新。

择伐的种类和应用。

4. 渐伐与更新渐伐的概念、渐伐的次数、渐伐采伐木的选择。

渐伐的种类和应用。

三、重点与难点重点:皆伐与更新。

难点:渐伐。

第十四章森林采伐与管理一、知识点和教学要求了解森林采伐的意义和原则,掌握森林采伐的管理方法,熟悉森林采伐作业的程序、油锯的使用方法,掌握伐木、打枝、造材、集材、归楞、检尺作业及伐区清理的方法。

二、教学内容1. 森林采伐的意义和原则森林采伐的意义和原则。

森林采伐的管理方法即实行限额、凭采伐许可证采伐的检查验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