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人目标十个关键词
“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德育机制的实践探索
“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德育机制的实践探索作者:苗青来源:《河南教育·高教》2018年第04期摘要: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以下简称“三全育人”)的教育理念,指在整个教育过程中教育者对受教育者进行的一种立体、全方位教育。
建立“三全育人”德育机制是立德树人的根本要求.是我国高等教育政策调整的必然要求,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时代要求,是高等院校实现转型发展的客观要求。
结合“三全育人”德育机制的内涵,从完善“两项制度”、形成“三位一体”、构建“三个平台”和“五进工程”等方面研究“三全育人”德育机制的实践,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德育这些年,我国高等教育已经完成了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的转变,大学生的人数急剧增加,人才培养理念、教学条件、管理机制等面临诸多问题,“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无法顺利落实。
2017年11月3日,教育部印发通知,指出要切实把党的十九大精神转化为推动各项工作创新发展的强大动力,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开展“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形成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格局。
我们需要在“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的“三全育人”工作中形成长效机制,全面提高学生教育、管理、服务水平。
一、“三全育人”的内涵与时代意义(一)何为“三全育人”广义上讲,“三全育人”指的是一种教育理念,它不仅仅局限于德育这个范畴,而是指在整个教育过程中,教育者对受教育者进行的一种立体、全方位教育,属于一种理念指导。
全员育人从广义上指学校、社会、家庭、学生共同构建育人机制,从狭义上则指学校的全体教职员工(不但包括思政课教师、学工干部、共青团干部等,还包括党政领导、专业教师、后勤管理等人员),共同参与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
全程育人贯穿学生从入学到毕业的整个过程,时间上包括课上、课下、工作日、假期等,空间上包括教室、自习室、实验室、实习单位等。
坚持全员育人理念,引导学生全面发展
说.全员可以是指全社会的成员.即全体社会成员都 应该确 立育人的意识 : 就一个具体的高校来说 . 全员 “ 育人”是指全体教职工都负有育人的贲任与义务. 教 “
书育人、服务育人 、管理育人。 ” 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 规定 “ 高等教育
必须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 .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 务.与生产劳动相 结合.使受教育者成为德、智 、体 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 学生全面发展 ,是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对高等学校的 基本要求.也是坚持 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
学生全面发展, 才能完成党和人民赋予我们的神圣使命。 三、梅建 全员 育人机 制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形成全员育人格局是 一 项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 涉及教育思想观念的更新、 教 职工 队伍素质提高 、校园文化建设以及社会各方的协
收稿 日期 :2 0 —50 0 70 -9 作者简介 :张素湘 (16 一) .呼伦贝尔学 院思 想政 治研究 实习员。 93 女
课外 科技 文化 活动 和社 会实 践活 动, 把做 事与 做人结合
( 一)充分调动 “ 全员 积极性,形成全员育人格局
充分 发挥 专 业教 师 “ 教书 育人”的主导 作用。教 书
和育人是密切联系的.正如德国著名教育家赫尔巴特所 说“ 我想不到有任何 ‘ 无教学的教育’ .正如相反方面, 我不承认有任何 无教育的教学 ”教书育人的实质就 。
人 、全过 程 育人 、全 方位 育人格 局 ,促进 学 生全 面发 展 。
关键词:全 员育人 ;引导学生;全面发展
中图 分类 号 :G 0 1 文 献标识 码 :A 文章 编号 :10.6 1 4. 2 0 0 9 0 4
立德树人,做新时代“四有”好教师
立德树人,做新时代“四有”好教师作者:区福良来源:《广东教学·教育综合》2018年第08期摘要:教师是立教之本。
一个人遇到好老师是人生的幸事,一个学校拥有好老师是学校的光荣,一个民族源源不断涌现出一批又一批好老师则是民族的希望。
要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知识、有仁爱之心的好老师,为发展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教育,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做出更大的贡献。
关键词:立德树人;理想信念;道德情操;扎实知识;仁爱之心百年大计,教育为本。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
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师范大学考察时强调:教师是立教之本。
一个人遇到好老师是人生的幸运,一个学校拥有好老师是学校的光荣,一个民族源源不断涌现出一批又一批好老师则是民族的希望。
全国广大教师要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知识、有仁爱之心的好老师,为发展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教育,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做出更大贡献。
教师,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教师是幼小心灵的培育者,立德树人是教师的神圣使命,是育人成败的关键。
我们要响应习近平总书记的号召,做新时代的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知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老师。
一、理想信念是好老师的人格基石理想是对未来事物的美好想象和希望,是人们对事物的向往和最高追求,是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
信念是理想的强化状态,是推动理想实现的动力。
信念与理想相结合,就是理想信念。
做好老师,要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是好老师的人格基石。
著名教育改革家魏书生说:“尽管生活清苦,絕大部分教师以为国分忧为荣,以为民吃苦为乐,情系祖国未来,心付颗颗童心,以自己的辛勤劳动表达着对人民教育事业的忠诚。
”我们广大教师始终要忠诚于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在三尺的讲台中,用自身的行为去培养学生的世界观和价值观;用自己的学识和历练,为学生在真善美道路上指明方向;用自己的一生做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积极传播者,为学生点燃梦想,为社会贡献更多的正能量。
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精选文档】
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谈职业院校学生的心理指导与思想教育工作机制建设【摘要】:从教育本身的内涵看,学校教育绝非只是单纯的知识传授,而是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和提高素质这样一个“三位一体”的协和系统。
面对现今职业院校学生心理素质和道德素养水平的下降,每个学校,每位教师都应积极探索有效进行心理指导和思想教育的良策,不断改进德育方法,优化德育载体,努力营造全员育人、事事育人、处处育人的德育氛围、环境和机制,充分发挥德育和心育在培养人、塑造人、提高人、转化人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心理指导思想教育全员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教书育人环境育人知识经济呼唤具有全面、综合素质的人,高素质的人,最佳的体现是有健全的人格、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心理潜能得到充分发展。
为达到这一要求,要注意在教育体系中重视对学生的心理指导和思想道德教育。
确立促进所有学生全面发展的心理指导和思想教育工作理念,并将学生心理指导和思想教育工作长效机制的建设立足于理论育人系统、全员育人系统、环境育人系统、网络育人系统、实践育人系统、学生自我管理系统、评价监督系统、激励表彰系统、舆论宣传系统、条件保障系统等十大支撑系统的建立和完善。
如何站在新的起点上,创建积极有效的职业院校学生的心理指导与思想教育工作机制,我有几点浅见:一、完善学生心理指导和思想教育的领导工作机制,强化“全员育人”的工作格局确立由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专兼职队伍相结合、师生共同参与、各部门协调配合的领导机制。
学校成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委员会,确定委员会的基本职责是研究学生成长、成才和全面发展的规律;制定学校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和规划;统筹教学、科研和学生培养的关系,并使之有机结合;确定学校的人才培养具体目标和培养模式;宏观指导课程体系建设,设计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情境。
委员会下设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工作委员会、教学指导工作委员会、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委员会和体育与艺术工作委员会等4个分会,各分会职责明晰、结构完整、资源共享,促进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系统规划、分块落实和整体推进。
“三全育人”作底色 传统文化润童心
“三全育人”作底色传统文化润童心作者:陈远亮来源:《少男少女·教育管理》2024年第02期摘要:教师践行“三全育人”理念,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将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德育教育相结合,因地制宜地营造学校的德育氛围,在课堂中引入优秀传统文化故事,健全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搭建多元化的文化交流平台,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和文化素养。
关键词:“三全育人”;传统文化;德育教育“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
”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坚守中华文化立场,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推动中华文化更好地走向世界。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
《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明确提出,着力构建方向正确、内容完善、学段衔接、载体丰富、常态开展的德育工作体系,大力促进德育工作专业化、规范化、实效化,努力形成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德育工作格局。
践行“三全育人”理念,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发展能为青少年成长提供精神营养,继承并发扬这些优秀文化,青少年才能立正德、行正道、做正人,才能真正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一、找准传统文化的落脚点汀根小学创办于1947年,以“汀根村”之“汀根”为校名。
汀根村坐落于山明水秀的大夫山旁,近年被评为“广东省文明乡村”和“广州市美丽乡村”,村内宗祠林立,粤剧文化氛围浓厚,拥有大量的粤剧爱好者,当地积极推进的“粤剧进校园”活动,粤剧文化深入校园之中。
汀根龙狮团秉承岭南文化和南师技艺,以精湛的技术赢得国内外享誉,龙狮文化进校园为学校培养一批批的龙狮传承人。
汀根小学德育从“全员、全程、全方位”出发,以“本地优秀传统文化”为基础,秉承“务本厚基,养正成人”的育人理念,经历“发现—探究—感悟—传承”四个发展过程的探索,坚持走“务本厚基,养正成人”的“三全育人”生态德育工作理念。
“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德育机制的实践探索
点 , 形 成 全 员 、 全 程 、全 方 位 育 人 格 局 。
我 们需 要在 “一 切 为 了学生 ,为 了学生 一
切 ” 的 “三 全 育 人 ” 工 作 中 形 成 长 效 机 制 ,
全面提高学生教育 、管理 、服务水平 。
一
“三全 育 人 ” 的 内 涵 与 时代 意 义
、
(一 )何 为 “三 全 育 人 ”
全 程 育 人 贯 穿 学 生 从 入 学 到 毕 业 的 整 个 过 程 。时 间 上 包 括 课 上 、课 下 、工 作 日 、 假 期 等 ,空 间 上 包 括 教 室 、 自习 室 、实 验 室 、实 习 单 位 等 。 在 整 个 过 程 中 ,学 校 根 据 时 间 和 空 间 的 改 变 。根 据 学 生 成 长 的 客 观 规 律 和 学 生 发 展 的 自身 要 求 有 步 骤 地 开 展 育人 工作 。
关 键 词 :全 员 育人 ;全 过 程 育人 ; 全 方位 育人 ;德 育
这 些 年 .我 国高 等 教 育 已 经 完 成 了 从
“精 英 教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育 ” 向 “大 众 教 育 ” 的转 变 ,大 学
生 的 人 数 急 剧 增 加 ,人 才 培 养 理 念 、 教 学
条 件 、管 理 机 制 等 面 临 诸 多 问 题 , “以 学
2o18第4期I德育研究◎
“全 员 育 人 、全 程 育 人 、全 方 位 育 人" 德育机 制的实践探 索
◆ 苗 青
(国 际关 系学院 外语 学院 ,北京 1 ̄091)
摘 要 : 全 员 育 人 、全 程 育 人 、全 方 位 育 人 (以 下 简称 “三 全 育 人 ”)的 教 育 理 念 ,指 在 整 个教 育 过程 中教 育 者 对 受 教 育 者 进 行 的 一 种 立 体 、全 方 位 教 育 。 建 立 “三 全 育 人 ” 德 育 机 制 是 立德 树 人 的 根 本 要 求 ,是 我 国 高 等教 育政 策 调 整 的 必 然 要 求 ,是 大 学 生 成 长 成 才 的 时代 要 求 ,是 高等 院校 实现 转 型 发 展 的客 观 要 求 。 结合 “三 全 育人 ”德 育机 制 的 内涵 ,从 完善 “两 项制 度 ”、形 成 “三位 一 体 ”、构 建 “三 个平 台 ”和 “五 进 工程 ”等 方 面研 究 “三 全 育人 ”德 育机 制 的 实践 ,有 重 要 的 意 义 。
高校助力乡村振兴实践中多维协同育人模式探索与路径深化
高校助力乡村振兴实践中多维协同育人模式探索与路径深化沈强,徐智,刘珏娅(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通信工程学院,陕西西安710071)摘要:面向乡村振兴战略,高校如何构建育人体系使得育人成果同乡村振兴成果紧密融合是当前高等教育亟待解决的难题。
在深入分析高校助力乡村振兴实践中育人的现实意义和面临的困境基础上,本文提出“正向赋能,双向育人”的多维协同育人模式,厘清高校与帮扶地区双向输出的主体要素及运行机理。
同时,结合“三全育人”目标要求,立足十大育人体系探索育人模式的具体路径。
关键词:高校;乡村振兴;育人模式;路径深化中图分类号:F1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472X(2023)02-0153-07收稿日期:2023-03-07基金项目:2021年度陕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重点项目(项目编号:21BZ016)“时代新人”培养目标下高校助力乡村振兴实践中多维协同育人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作者简介:沈强(1982-),男,安徽蚌埠人,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徐智(1998-),女,山东枣庄人,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引言党的二十大擘画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蓝图。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国家最繁重、最艰巨的任务仍然在农村[1]1。
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与接班人,青年学生的前途命运与国家的荣辱兴衰有着密切的联系。
基于全面乡村振兴的时代背景以及青年成长成才的迫切需要,高校需变革育人方式,不断探索育人工作新路径[2],引导学生将广阔的乡村天地转化为大有作为的时代机遇。
如何将实践育人工作融入乡村振兴战略,搭建大学生参与乡村振兴的平台,是高校和社会积极探索的新课题。
一、高校助力乡村振兴实践的现实意义(一)是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促进农村发展的重要举措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中央着眼“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导向做出的重要战略选择,是促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要条件[3]。
新形势下高校育人目标的确定依据
新形势下高校育人目标的确定依据作者:吴松荣龚志宏来源:《职业时空》2014年第05期摘要:明确了高校育人目标的确定依据,即高校育人目标必须受国家教育方针、政策指引,时代对人才的要求是确定育人目标的现实依据,人的全面发展是确定育人目标的出发点和归宿,育人目标具体表现为对高校办学理念的贯彻。
关键词:高校;育人目标;确定依据高校育人目标是国家和高校根据教育目的的总体要求和不同类型教育的方针任务,对受教育者提出的特定的培养规格标准。
它给学生指引学习方向、设计未来,是学校安排教学活动的依据,是整个学校管理工作的指南。
所以,把握高校育人目标的确定依据,可使高校更加明确新形势下育人的基本要求,形成正确的育人理念、育人思路和方法,从而准确把握高校的育人目标,做好育人工作,为经济社会发展和各行各业输送大批高质量专业人才。
一、高校育人目标受国家教育方针、政策指引高校的根本任务是人才培养,即育人。
高校育人就是培育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或专业技能,能进行创造性劳动并对社会做出贡献的,能力与素质较高的劳动者的活动。
当今世界,随着经济全球化日益发展,各国视人才为最重要的战略资源,将人才资源开发作为本国发展的战略制高点。
《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从观念更新、培养模式创新以及评价制度改革等多个维度提供了开放思路,构成了学校育人体制改革的整体框架,为进一步深化我国教育改革与发展指明了方向,亦为高校育人目标的确定依据指明了方向。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指明了我国教育的社会性质和服务方向;“立德、树人”规定了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确定了我国教育的培养目标。
高职院校思政工作“十大”育人体系优化探赜
高职院校思政工作“十大”育人体系优化探赜作者:王明珠来源:《成才之路》2022年第10期摘要:“十大”育人体系的构建是当前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心之一,是构建“三全育人”格局的基本路径。
文章基于农业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特点,分析高职院校“十大”育人体系的育人价值和功能,并从以丰富育人内容为关键点、以拓宽育人载体为着力点、以创新育人路径和方法为切入点等方面探讨高职院校“十大”育人体系的优化策略,以进一步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发展与创新。
关键词: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十大”育人体系;人才培养;立德树人中图分类号:G641;C96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22)10-0004-03教育部党组印发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指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任务是“充分发挥课程、科研、实践、文化、网络、心理、管理、服务、资助、组织等方面工作的育人功能,挖掘育人要素,完善育人机制,优化评价激励,强化实施保障,切实构建‘十大’育人体系”。
这为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奠定了基调。
“十大”育人体系是一种立体工作格局,构建“十大”育人体系是当前我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心之一。
充分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历史方位,切实构建具有高职教育特色、农业高职院校特点的“十大”育人体系,着力破解农业高职院校“三全育人”工作难题已刻不容缓。
一、高职院校“十大”育人体系的育人价值和功能1.深挖各个子体系所蕴含的育人元素要毫不动摇地坚定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挖掘和细化各类岗位的育人元素,充分发挥和拓展党、群、团组织的政治优势、纽带作用和引领功能。
以“工匠精神”和“三农情怀”培育为核心,以劳动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为重要形式,优化教材体系、课程体系、教师体系,健全农业高职院校实践育人模式。
全方位、有重點地关注学生学业、技能、经济、心理、就业,把解决学生的思想问题与实际问题结合起来,不断引导学生坚定信念跟党走,努力在“爱农知农为农”的生动实践中实现人生价值和理想。
论推进新时代家校协同育人的关键节点
论推进新时代家校协同育人的关键节点发布时间:2021-09-16T02:33:13.758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第5月13期作者:董辉[导读] 以下对推进新时代家校协同育人的关键节点进行了探讨,以供参考。
董辉滨州实验学校山东省滨州市 256600摘要:“十三五”以来,在各级部门的领导和关怀下,我们坚持“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要给孩子讲好‘人生第一课’,帮助其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的家长学校教育理念,在“志同道合”上下功夫,努力构建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形成学校、家庭、社会互相配合、互相补充、相互促进的育人合力。
基于此,以下对推进新时代家校协同育人的关键节点进行了探讨,以供参考。
关键词:新时代;家校协同育人;关键节点引言家庭、学校,对于每个孩子成长的一生而言,既关键又紧密。
尤其在新时代,实现“两个百年”的奋斗目标,离不开优良家风、校风与民族梦、中国梦的融合,只有每一个家庭、学校把成人、求学、爱国统一起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才能照进现实。
家校“和合文化”已然成为新时代教育的重要命题,要积极探寻与实践,革新旧习、创生新态,要从校长信箱、校长热线、家长会、家访、家校联系本、开放日、家长学校等,一串熟悉的形态中拓展开去,让家长走出在学校外围打转的怪圈,抵近根本——基于“学”的家校多边建设性对话。
一、家校协同育人的意义(一)家校合作有利于提高班级管理效率班主任积极开展家校合作,实现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有机融合,能够营造良好的班级学习氛围,培育良好的班风,更好地落实班级管理目标,提高班级管理效率。
(二)符合新时代的教育趋势在20世纪80年代,一些国家就开始重视家校联合的教育模式,美国还成立了全国家长教师联合会,这也足以看出,家庭教育的位置非常重要,甚至不亚于学校教育。
再加上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很多传统教育观念逐渐消除,家长参与教育的理念也越来越普及。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强调,“家庭是学生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要给学生讲好人生的第一课,帮助学生扣好人生的第一颗纽扣”。
教师教育“三位一体”协同育人模式构建中面临的问题及提质路径
(一)思想认知层面还存在三方“不兼容”现象 高校、地方政府、中小学校“三位”融为“ 一体”, 关键基础是思想认识高度统一,三方为着共同的目 标和愿景,相互理解,适当妥协,化解差异,协同合 力。然而作为协作主体的师范院校,因教育市场化 和高校评价机制的种种影响,在办学方向上依然存
潜心立德树人 培养五育人才
潜心立德树人培养五育人才作者:梅纪萍袁蓉唐月慧郝杰来源:《江苏教育研究》2019年第03期摘要:扬州旅游职业学院坚持将立德树人作为学校办学的根本任务,着力构建“十大育人”体系,并围绕“十大育人”体系,积极推进联指工作,取得了显著的育人效果。
关键词:职业院校;育人体系;联指工作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9)01C-0045-04江苏旅游职业学院高度重视立德树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
学院将育人路径与育人目标相结合,围绕“十大育人”体系内容,提出了“三全育人”联指工作模式,即院领导联系二级院系(部)、中层干部联系班级、党员指导宿舍、教职工帮扶困难学生,层层递进、级级落实,真正将全员全方位全过程育人工作落到实处,使得学院“全员育人”工作的开展有路径、有方法、有抓手。
学院育人成果显著,先后被表彰为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全国德育工作先进集体、首批国家改革发展示范校、江苏省职业教育先进单位、江苏省“和谐校园”。
多次获得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突出贡献奖。
学生在全国、全省创新创业大赛中获奖20多项。
学院是中共中央办公厅、中央组织部、中央纪委、外交部及驻外使领馆、北京人民大会堂、钓鱼台国宾馆、中国人民外交学会等单位的人才培养及供应基地,培养的人才遍布全国及海外四十多个国家和地区。
一、构建十大育人体系(一)统筹推进课程育人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
学院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实施办法》,落实校领导班子成员定期进课堂听思政课制度;出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五进”校园实施办法》,大力推进以“课程思政”为目标的课堂教学改革,提升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制定《关于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的实施办法》,全面推进师德师风建设,组织开展教书育人楷模、师德模范评选。
通过举办师德报告会、新老教师结对等形式,完善老中青教师传帮带机制。
着力构建教育、宣传、监督、考核与奖惩相结合的师德建设长效机制。
课程思政育人目标和实现路径
课程思政育人目标和实现路径作者:张华周业勤来源:《文教资料》2020年第07期摘;;; 要:高校在贯彻落实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过程中,应牢牢抓住课程的“思政”属性,即课程思政育人的目标:在大学生群体中,树立正确的政治理想和政治道德,培养对党和国家、社会主义事业忠诚可靠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课程思政不同于以往的课程德育、伦理教育等,应着重培养大学生对党的认同、对我国政治道路的认同。
对此,高校应统一认识,完善协同育人体系,通过搭建可操作的实现路径,确保课程思政的“思政”育人目标得以实现。
关键词:课程思政;;;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 政治认同在2016年12月召开的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并强调“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1]。
这一重要论述为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指明了方向,进一步促使高校教育教学工作回归于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
我们有必要在立德树人育人体系的总体框架内,进一步明确课程思政的目标、任务及意义,并通过目标和实施路径的对照,及时修正当前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推进过程中出现的脱节、偏差之处,保证课程思政有效、深入、长期推进。
一、课程思政育人的目标、任务及意义(一)学界对课程思政的认识概述。
自2017年12月教育部出台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中提出将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和所承载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融入课堂教学各环节,首次明确要大力推动以“课程思政”为目标的课堂教学改革[2],学界对课程思政的目标、任务、意义等展开了讨论。
有学者认为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就是要改善高校德育“孤岛化”,解决德育教育与专业课教学“两张皮”的问题[3](102-107),将德育教育作为课程思政的主要目标体现。
还有观点认为课程思政的目标是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育人合力[4](111-115),或形成“大思政”格局增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5](10-12),比如打造“价值塑造、能力培养、知识传授”三位一体的教学体系[6]等。
新时代高校“三全育人”研究
2021年第1期理论建设NO.1.2021●政治·社会新时代高校“三全育人”研究张微a ,吴婷b(宝鸡文理学院a.计算机学院;b.音乐学院,陕西宝鸡721013)摘要:新时代高校“三全育人”即全程育人、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
“三全育人”实质是育,即育人;重点是全,即全面;关键是实,即落到实处,产生实效。
“三全育人”是一种新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也是培育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育人实践活动。
面对当前高校育人过程中存在的现实问题,我们必须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只有更新育人理念、实现课程联动、发挥教师作用、建立完善制度、优化育人环境,协力同心落实“三全育人”,才能不负时代重托,实现育人目标。
关键词:新时代;高校“三全育人”;科学内涵;必要性中图分类号:D64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4767(2021)01-0088-05收稿日期:2020-09-25作者简介:张微(1987—),女,陕西西安人,讲师,博士,研究方向:计算机专业课程教育教学;吴婷(1983—),女,陕西西安人,讲师,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声乐学。
习近平总书记2016年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1]。
党的十九大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围绕新时代高校“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根本问题,强调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对实施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作了全面系统的部署和规划,为我们做好新时代高校“三全育人”提供了根本遵循[2]。
那么如何理解新时代高校“三全育人”的科学内涵,新时代高校为什么要实施“三全育人”,应该采取什么措施将新时代高校“三全育人”落到实处,本文将从这些方面展开论述。
10个关键词,18项指标,全面解析《评估指南》教育过程
10个关键词,18项指标,全面解析《评估指南》教育过程一、教育对象关注对象发展规律与特点,《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指南》第20条:一日活动安排相对稳定合理,并能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个体差异和活动需要做出灵活调整,避免活动安排频繁转换、幼儿消极等待。
在教育活动时需注意对象特点,不同年龄阶段的幼儿,其身心发展特点不同,同一个年龄阶段的幼儿也会存在个体差异,这就需要教师去了解幼儿,根据他们身心发展规律及特点组织实施教育活动。
二、教育目标①应指向幼儿经验的增长《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指南》第22条:发现和支持幼儿有意义的学习,采用小组或集体的形式讨论幼儿感兴趣的话题,鼓励幼儿表达自己的观点,提出问题、分析解决问题,拓展提升幼儿日常生活和游戏中的经验。
学前教育的教育目标更多强调一个关键词——“经验”,跟义务教育阶段的教育目标不大相同。
在中小学阶段可能会更多强调知识、原理、规律等,但在幼儿园阶段更多的则是强调在互动过程之中拓展和丰富幼儿的各种经验。
②需注意幼儿发展的连续性《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指南》第24条:关注幼儿发展的连续性,注重幼小科学衔接。
大班下学期采取多种形式,有针对性地帮助幼儿做好身心、生活、社会和学习等多方面的准备,建立对小学的积极期待和向往,促进幼儿顺利过渡。
不同年龄阶段的学习应具有延续性,应在原有基础之上增长延伸,在目标设定时需关注幼儿发展的连续性,特别在幼小衔接过程中,应有所承接,不可割裂发展。
③关注幼儿的个体发展《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指南》第25条:教师保持积极乐观愉快的情绪状态,以亲切和蔼、支持性的态度和行为与幼儿互动,平等对待每一名幼儿。
幼儿在一日活动中是自信、从容的,能放心大胆地表达真实情绪和不同观点。
在师幼互动模块提出:在一日活动中,幼儿应能表达自己不同的观点。
这就要求教师在这其中需关注幼儿个体,启示我们在教育活动目标设定时也应考虑幼儿的个体发展需求。
④关注幼儿的整体发展《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指南》第31条:理解幼儿在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等各领域的学习方式,尊重幼儿发展的个体差异,发现每个幼儿的优势和长处,促进幼儿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
“三全育人”视域下的青少年体育高质量发展
“三全育人”视域下的青少年体育高质量发展作者:林振调邵伟德来源:《体育教学》2024年第01期摘要:“三全育人”(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是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提出的坚持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
同样,中小学体育也应提倡“三全育人”,即通过全员育人,夯实青少年全体学生的体育公平均等化教育;通过构建课内外与校内外一体化的体育育人体系;全方位育人,开发青少年体育“健身育人”的多维价值,共同实现青少年学生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三全育人;均等化教育;“家校社”共育;健身育人中图分类号:G62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2410(2024)01-0034-02在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三全育人”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充分发挥育人优势,使思想政治工作贯通学科体系、教学体系,形成全员、全过程与全方位的育人格局。
学校体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筑牢群众体育根基、建设体育强国的基础工程。
实现青少年体育高质量发展,既要落实习总书记体育“从娃娃抓起”的指示,又要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三全育人”的基本精神,发挥体育“立德树人”优势,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
一、全员育人,夯实青少年全体学生的体育公平均等化教育“教育公平”既指向区域、城乡、校际、个体之间的教育均等,又包含不同类型与同类型人才接受的教育机会、条件与评价标准等方面的公平性。
“教育公平”其要旨在于优化教育资源配置,缩小差距,让各个不同区域、城乡、校际的孩子都能实现相对的均等化教育,进而对未来有希望与期待。
目前我国教育公平较为突出的问题是区域、城乡、校际之间的教育公平性不足;不同类型与同类型人才成长机会的教育公平性欠缺。
把握学校德育三大“关键词”
把握学校德育三大“关键词”作者:季丽娟来源:《小学德育》2010年第18期宁波市鄞州区实验小学是一所有着百年历史的农村学校。
多年来,学校扎实开展德育工作,积极打造德育文化,取得了显著成果,先后被评为省首批文明学校、省首批农村示范性小学、省优秀家长学校⋯⋯学校大队部先后荣获宁波市示范红旗大队、浙江省红旗大队、全国红旗大队等称号。
回顾学校德育走过的历程,不难发现其中贯穿着三个“关键词”。
关键词之一:理念理念是行动的先导。
为此,学校始终坚持三大育人理念:一是坚持激励教育。
教育的本质在于唤醒、激励、鼓舞,学校坚信,“每个学生都能成功地做点事情”。
为此,学校把激励教育作为最基本的育人理念,力求让每个学生都能享受成功的喜悦,让每个教师都能收获育人的幸福,努力实现“为孩子的幸福成长服务,为孩子的终身发展奠基”的办学目标。
二是坚持团队凝聚。
思想道德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
为此,学校构建了全员育人的责任机制,即:人人都是班主任,人人都肩负着“教书”和“育人”的双重责任。
每学期开学初,学校都会根据资源组合,优势互补的原则,为每班配备正副班主任各1名,明确正副班主任的职责分工,并在日常教学中随时检查,及时指导,努力营造浓厚的全员德育氛围。
同时,学校要求正副班主任必须参与每周一的“国旗下讲话”,并分别担任一期的主讲。
如此,每一位教师都成为了德育宣传员,他们在惠及学生的同时,也提升了自身的德育工作能力。
此外,学校积极开展班主任专业化建设,组织各级各类培训,定期开展论坛交流、教育反思活动,积极构建同伴互助的分享机制。
2010年4月,学校围绕“爱与责任”这一主题举办了班主任论坛,共有6名区级优秀班主任在论坛上做了精彩的发言。
他们或畅谈与学生、家长的沟通艺术;或交流如何培养学生的责任感;或分享赏识教育的运用艺术与技巧⋯⋯论坛的举办,促进了教师之间的沟通、交流,为以后德育工作的顺利开展增添了无穷的生机与活力。
三是坚持科研引领。
没有教育科学,就没有科学教育。
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十大”育人体系的有效路径
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十大”育人体系的有效路径作者:李丹来源:《公关世界》2020年第20期摘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十大”育人体系包括高校课程、科研、实践、文化、网络、心理、管理、服务、资助、组织在内的多个育人体系。
为了提高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质量,教育机构除了要充分掌握每一个子体系的育人功能,还要保证每一个子体系能够顺利整合成一体化的育人格局,从而充分发挥育人作用。
实现“十大”育人体系能够顺利联合的主要因素就是坚持党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领导。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十大”育人体系路径引言:为了贯彻和落实我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教育部门应该提倡各地区高校充分发挥“十大”育人体系中各个子体系的育人功能,这样才能够打破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不平衡的问题,并且将“十大”育人体系中的各个子体系构建为一体化的育人体系。
让这一体系成为适合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育人体系,这样就可以帮助各大高校解决如何为我国培养政治人才的问题,从而促进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全面发展。
一、合理探索“十大”育人体系中每个子体系的作用高等学校是为国家培养人才的重要场所,教书育人是每一个高校的职责,同时也是每一个高校建立的初衷。
一直以来我国高校的重要工作就是育人,同时各高校也为国家经济社会的发展做出巨大的贡献。
近年来,各个高校都在强化和创新育人的方式,改善育人的模式,同时不断的壮大育人体系,从而发展为现在的“十大”育人体系,通过不断地发展,明确育人的目标,增加育人的形式,让我国育人体系更加健全。
育人体系中所包含的每一个子体系都有着与主体系相关的独立的育人功能,所以各高校应该充分发掘每一个子体系中育人功能。
经过教育数次的改革和发展,我国教育的育人方式发生了很大的转变,育人的主体对象性也逐渐扩展育人的载体层面,育人体系更加全面。
“十大”育人体系中,各个子体系都有着它们的功能。
第一,课程育人的功能。
教师应该充分挖掘专业课程中的思想政治育人功能,从而让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都能够充分体现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和功能,从而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和知识体系教育的完美统一,只有让教学中的每一个课程都担任起育人的责任,我国的育人体系才会建立的更加全面。
提升高校党组织育人质量的几个关键问题
提升高校党组织育人质量的几个关键问题作者:傅小珮来源:《管理学家》2020年第11期[摘要] 贯彻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精神,提升党组织育人质量,对于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具有重要意义。
提升党组织育人质量,要梳理党组织育人需要优化的问题,弄清原因,然后按照“三全育人”的思路,从教育和管理两个角度深刻把握提升党组织育人的关键问题,更新党组织育人理念,加强各部门协同调度和资源整合,优化组织育人的格局和体系,着力提升党组织育人质量。
[关键词] 高校;党组织育人;关键问题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一、党组织育人的内涵为进一步把贯彻落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切实发挥高等教育“十大”育人体系中组织育人的功能,提升组织育人质量,把党组织育人与学校立德树人目标结合起来,发挥立德树人合力效应。
着力健全高校党组织的育人体系,发挥党组织联系青年的桥梁和纽带作用,把思想引领和信念教育贯穿教育教学各项工作中,强化党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领导,建立健全系统化育人长效机制,培养勇于担当的时代新人。
二、党组织育人现状及原因分析当前在基层党组织的实际工作中,大多是以党组织的建设、党员的教育管理等为党组织育人的主要工作,执行上级党组织的工作安排,完善各项档案材料,组织育人的“育人”味道不浓厚[1]。
(一)党组织个体意识固化,组织育人新定位不清在新形势下,党组织育人已经成为在高校人才培养这个系统工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但很多的基层党组织个体意识固化,对组织育人新定位不清楚,没能深刻理解组织育人和其他科研育人等“九大”育人体系之间整体和个体的关系,因此党组织育人工作缺乏系统思考。
(二)党、团等组织各自育人,组织育人各主体之间的配合不紧密目前,高校基层组织在工作格局上,党、团等组织作为不同的组织主体依然沿用惯例管理模式,没有合理调整单个组织以适应整体育人格局的需求,依然存在各自安排工作,个人自扫门前雪的状况,组织育人工作缺乏整体安排下的配合,合力作用发挥不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