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经济发展理论与政策》(张应良)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㈡本课程认为:
⒈农业生产手段现代化。即用现代工业来装备农业,实现农 农业生产手段现代化。即用现代工业来装备农业, 业机械化、水利化、电气化、化学化。 业机械化、水利化、电气化、化学化。 ⒉科学技术现代化。即用现代科学技术来武装农业,在农业 科学技术现代化。即用现代科学技术来武装农业, 生产上广泛采用现代生物技术、化学技术、耕作与栽培技术、 生产上广泛采用Baidu Nhomakorabea代生物技术、化学技术、耕作与栽培技术、 饲养技术等。 饲养技术等。 ⒊经营管理现代化。即用科学的方法管理农业。 经营管理现代化。即用科学的方法管理农业。 ⒋农民素质现代化。即培养一代新型农民,使之有较高的文 农民素质现代化。即培养一代新型农民, 化科技素质、思想道德素质和经营管理素质。 化科技素质、思想道德素质和经营管理素质。 ⒌资源环境优良化。即用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指导农业。 资源环境优良化。即用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指导农业。
第5讲
农业现代化建设问题
1
一、农业现代化的内涵
⒈国际上的看法 ⑴ 过程论 国际学术界较为普遍的看法,是把现代化作 为一种变化过程。这种变化不是单一因素的, 而是经济、政治、文化各个领域的多因素综合 变化。对于现代化内涵的表述,学术界既有共 同之处,又有较大差别。例如: ①台湾:《21世纪世界彩色百科全书》提出:
综上所述,农业现代化可概括为: 综上所述,农业现代化可概括为:运用现 代生产手段和技术及现代科学管理方式, 代生产手段和技术及现代科学管理方式,实 现集约经营,有效的配置、利用、 现集约经营,有效的配置、利用、保护农业 资源,改善环境,实现农业高效持续发展, 资源,改善环境,实现农业高效持续发展, 大幅度提高劳动生产率、土地生产率、 大幅度提高劳动生产率、土地生产率、资源 转化率以及商品率, 转化率以及商品率,将传统农业转化为现代 农业的历史过程。 农业的历史过程。
⒉改革后:定义的主要观点: 改革后:定义的主要观点: ①技术论:农业现代化说到底是最新的科学技术在农业中的普遍 技术论: 应用。从根本上讲是技术的发展问题。 应用。从根本上讲是技术的发展问题。 ⑵生产力论。农业现代化可从两个方面理解:一是作为一个目标, 生产力论。农业现代化可从两个方面理解:一是作为一个目标, 它是四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另一方面,它又是一个过程,是农业 它是四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另一方面,它又是一个过程, 不断发展的过程,无论从哪方面看, 生产力按照一定规律 不断发展的过程,无论从哪方面看,农化都 属于生产力范畴。 属于生产力范畴。 ⑶全面论。农业现代化不仅是生产力现代化的问题,而且也是生 全面论。农业现代化不仅是生产力现代化的问题, 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现代化问题。 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现代化问题。 ⑷从内容上考察,农化是用现代工业设备和现代科学技术武装农 从内容上考察, 业,用现代管理方法管理农业,使农业既能满足人类不断发展的 用现代管理方法管理农业,
经济上有生命的小型农业系统(M.K.Worthington), 具体地说,就是尽量减少能量投入,通过发展畜 牧业,使用农家肥,实行作物轮作等途径,实现 农业内部的自我循环。
㈢自然农业理论
自然农法最早在日本出现,其创始人为世界救 世教教祖冈田茂吉。自然农法是在日本工业化和 农业现代化迅速发展的背景下产生的。他针对农 药和化肥污染环境、造成食物中毒以及牲畜粪便 等公害问题,提倡采用轮作、绿肥、间套作、堆 肥、地表覆盖、物种共生、天敌治虫、天然饲料、 低密度养畜等措施,主张不耕地、不施肥、不用 农药、不除草。
四、农业现代化指标体系
㈠农业现代化指标体系之一
蒋建平主编的《中国农业现代化建设理论、道路 与模式》一书中提出的评价指标体系是,主体指 标7项,群体指标22个。 ⒈农民收入与消费水平 ⑴农民人均纯收入 ⑵农民人均生活费支出 ⑶农民人均食物消费支出 ⒉农村经济发展水平 ⑷农村人均社会总产值
⑸农村人均农业总产值 ⑹农业劳动力占农村劳动力比重 ⒊农业生产发展水平 ⑺农业净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 ⑻农业商品率 ⑼单位耕地面积粮食产量 ⑽人均肉类产量 ⑾林牧渔产值占农业总产值比重 ⒋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与投入 ⑿百公顷农机总动力 ⒀有效灌溉面积比重
总的说来,现代化是经济、政治、社会诸多方面的综合变化过程。 那么这个过程的特征是什么呢?学术界较为普遍的看法是:从使
用人力、畜力转变为使用非生物动力,从使用手工工具到使用机 用人力、畜力转变为使用非生物动力, 器作为进行生产活动的基础,这意味着财富增长、技术多样化、 器作为进行生产活动的基础,这意味着财富增长、技术多样化、 分化与专业化,从而导致一种新型的劳动分工,以及工业化和城 分化与专业化,从而导致一种新型的劳动分工, 市化。 市化。
⒁化肥有效成分施用量 ⒌农业生产技术与文化教育 ⒂农业科技人员占农业劳动力比重 ⒃初中以上劳动力占农村劳动力比重 ⒍农村组织建设与经营管理 ⒄乡镇一级科技服务三站普及率 ⒅乡(镇)村二级农业服务人员数占农业劳动 力的比重 ⒎ 农业资源与环境条件
⒆森林覆盖率 ⒇自然灾害成实率 21 水土流失面积占国土面积比重 22 耕地污染面积比重
二、农业现代化的内容
㈠亦有不同观点,主要有三: 观点一:农业现代化包括农业生产力、生产关系 和上层建筑三方面的现代化。 观点二:农业现代化归纳起来可概括为 三方面: 农业生产手段的现代化、农业生产结构合理化或高 级化、农业生产环节的一体化。 观点三:农业现代化的主要内容是物质装备现代 化、技术现代化、经济管理现代化、农民素质现代 化、资源环境优良化。
㈡农业现代化指标体系之二 ㈢农业现代化指标体系之三 ㈣农业现代化指标体系之四 ㈤农业现代化指标体系之五
我认为比较好的指标体系:
序 号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指标名称 人均GDP 非农业产业在GDP中的比重 第一产业从业人数占 全部劳动力比重 农业劳动生产率 农机化综合作业率 科技对农业增长贡献率 农业社会服务人数占全部农业劳 动力比重 农村城镇人口比重
1995年上中等收入国 家为73 ℅,下中等收 入国家为56 ℅
09
农业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

>10
0.05
10
农村人口人均年收入
元/人.年 10000 0.10
五、国际现代农业发展理论
㈠有机农业理论
何谓有机农业?1980年美国农业部一个考察 组把它描述为“完全不用或基本不用人工合成的 化肥、农药、生长调节剂和牲畜饲料添加剂的生 产制度。有机农业主要内容是采用豆科作物、绿 肥、作物桔秆、牲畜粪肥、有机废物和作物轮作 来保持土地肥力,并对病虫害应用生物防治方法。 我们认为,有机农业强调保护环境、有益健康 的观点是可取的,对收入较高阶层来说有机农产 品也具有一定的市场潜力。针对中国农业生产力
⑵有些学者既把现代化看作是一个过程,又看作是一种产物。有 的认为,现代化就是传统社会像西方先进国家那样向经济繁荣、 政治稳定的社会的总体过渡。
⒉从我国看:在我国对现代化内涵的理解虽然学术界也持有“过 从我国看:在我国对现代化内涵的理解虽然学术界也持有“ 程论”的观点,但从党和国家的重要文件看, 程论”的观点,但从党和国家的重要文件看,大都把现代化作为 一个发展战略来看待。 一个发展战略来看待。 ⒊评价:看作是一个变化过程,既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 评价:看作是一个变化过程, 过程。也就是“过程论”更适合。 过程。也就是“过程论”更适合。
需求,又能维护生态环境,保护资源的永续利用, 需求,又能维护生态环境,保护资源的永续利用,由传统农业 转化为开放式现代农业的历史过程。 转化为开放式现代农业的历史过程。 农化应有以下内涵: 农化应有以下内涵: ⒈要用现代工业、现代科学技术武装农业,现代管理方法管理 要用现代工业、现代科学技术武装农业, 农业。 农业。 ⒉农化是一个历史性的概念。 农化是一个历史性的概念。 ⒊农化是一个世界性的概念。 农化是一个世界性的概念。 ⒋农化的实质是资源的合理配置、科学利用和有效保护,旨在 农化的实质是资源的合理配置、科学利用和有效保护, 提高土地生产率、劳动生产率、 提高土地生产率、劳动生产率、资源利用率和转化效率以及农 产品产品率、农业环境质量,实现经济、 产品产品率、农业环境质量,实现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的有 机统一。 机统一。
㈡农业现代化的内涵
⒈改革前: 改革前: ①50年代和60年代,曾将农化概括为“四化”,即农业机械化、 50年代和60年代,曾将农化概括为“四化” 即农业机械化、 年代和60年代 水利化、化学化和电气化。 水利化、化学化和电气化。 ②70年代“七化”,即土地园林化、操作机械化、农田水利化、 70年代“七化” 即土地园林化、操作机械化、农田水利化、 年代 品种优良化、栽培科学化、饲养标准化和农村工业化。 品种优良化、栽培科学化、饲养标准化和农村工业化。
水平较低而农产品总需求不断增大的矛盾, 有机农业不可能成为今后中国农业发展的 主要模式,因此不可能替代现代农业的发 展。
㈡生态农业理论
生态农业于1971年首先由美国土壤学家 W.Albrecht提出,目的在于通过增加腐殖质、 少施化肥、禁施农药,来改变土壤条件和 避免环境污染。生态农业的主要内涵是建 立生态上能自我维持的、低投入的、
我们认为自然农法强调保护土壤、防治 食物污染,具有积极意义,但自然农法绝 对顺应自然,要求“四不”是行不通的, 自然农法的内涵实质上属于有机农业体系, 但相比之下显得更加绝对化,因而不可能 成为农业发展的主要方向。
㈣持续农业理论
关于持续农业的内容比较有代表性的是1988年联合国粮食 组织提出的一种表述:持续农业是“持续满足目前和世世代 代的需要”,能够保护好资源,“不造成环境退化,技术上 适当,经济上有活力,而且社会上能接受”的农业。 我们可以简单地说,持续农业是经济、社会、技术同环境 协调发展的农业。它于80年代末在我国开始发展,并引起政 府和社会的广泛重视。总的看来,我们认为,持续农业综合 考虑经济、社会、科技、资源与环境的可持续性,并于农村 发展相结合,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深远影响与广阔发展前景。
三、农业现代化的标志
㈠广泛采用现代化的农业生产手段和具有较高的农 业劳动生产率; 业劳动生产率; ㈡广泛采用现代生物、化学技术和具有较高的土地 广泛采用现代生物、 生产率; 生产率; ㈢广泛采用现代经营管理方式和具有较高的农产品 商品率; 商品率;
㈤大幅度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使之成为具 大幅度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 有经营管理才能的现代商品生产者; 有经营管理才能的现代商品生产者; ㈥通过农业产业化,形成较高的农产品加工增值 通过农业产业化, 率; ㈦有良好的资源生态环境,并有较高的资源转化 有良好的资源生态环境, 率。
计算单位 元 ℅ ℅ 元/人.年 ℅ ℅ ℅ ℅
现代化 数值 40000 ≥90 ≤30 20000 ≥80 ≥60 >20 >50
权重 0.20 0.10 0.10 0.05 0.10 0.10 0.10 0.10
备注 1995年上中等收入国 家人均GNP4260美元 1995年上中等收入国 家为91 ℅
㈠现代化的表述
“现代化与变迁密切相关是随着愈来愈复杂以及相关连的人类生 现代化与变迁密切相关是随着愈来愈复杂以及相关连的人类生 活在整个文化背景、工艺、经济和生态方面的综合变迁 活在整个文化背景、工艺、经济和生态方面的综合变迁……他是 他是 一种适应的过程,适应经常多变的环境” 一种适应的过程,适应经常多变的环境”。这种表述强调现代化 是各个领域的变迁过程,人们要适应这种多变换环境。 是各个领域的变迁过程,人们要适应这种多变换环境。 ②日本:“现代化是经济、政治和社会的变化过程,通过这种变 日本: 现代化是经济、政治和社会的变化过程, 化,一种发达社会转变为更为发达社会特点的社会。表述的特点 一种发达社会转变为更为发达社会特点的社会。 是强调社会的发达程度,提出要有多种模式的现代化。 是强调社会的发达程度,提出要有多种模式的现代化。 ③现代化是一种社会变化过程,依靠这种变化使欠发达社会具有 现代化是一种社会变化过程, 更加发达社会所共有的特点。 更加发达社会所共有的特点。这种表述的特点是从社会科学的角 度分析现代化,同时强调了经济增长的作用。 度分析现代化,同时强调了经济增长的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