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诫子书》高考阅读练习及答案

合集下载

【部编版】《诫子书》阅读训练5篇(含答案)

【部编版】《诫子书》阅读训练5篇(含答案)

【部编版】《诫子书》阅读训练5篇(含答案)七年级语文《诫子书》专项训练5篇(一)阅读【甲】【乙】两部分文字,充成第1-5题。

(20分)【甲】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須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換则不能冶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或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选自诸葛亮《诫子书》【乙】吾欲汝曹①闻人过失,如闻父母之名,耳可得闻,口不可得言也。

好议论人长短,妄是非正法,此吾所大恶也,宁死不愿闻子孙有此行也。

汝曹知吾恶之甚矣,所以复言者,施衿结缡②,申父母之戒,欲使汝曹不忘之耳。

龙伯高③敦厚周慎,口无择言,谦约节俭,廉公有威,吾爱之重之,愿汝曹效之。

杜季良④豪侠好义,忧人之忧,乐人之乐,清浊无所失⑤;父丧致客,数郡毕至,吾爱之重之,不愿汝曹效也。

效伯高不得,犹为谨敕⑥之士,所谓刻鹄不成尚类鹜者也⑦;效季良不得,陷为天下轻薄子,所谓画虎不成反类狗者也。

讫今季良尚未可知,郡将下车⑧辄切齿,州郡以为言,吾常为寒心,是以不愿子孙效也。

(选自马援《诫兄子严敦书》有删节)【注释】①汝曹:你等②施衿结缡:父母送女儿出嫁,给她结好带子,戴好佩巾。

③龙伯高:名述,字伯高。

④杜季良:名保,字季良。

⑤清浊无所失:指交友不分善恶。

⑥谨敕:谨慎端整。

⑦本句比喻相差不远:鹄:天鹅:鹜:鸭子。

⑧郡将下车:指郡守初到任。

1、请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

(只标一处)(2分)申父母之戒2、解释文中加点词语.(4分)①非学无以广.才______________ ②意与日去.______________③乐.人之乐______________ ④数郡毕.至______________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①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古诗文阅读】《诫子书》阅读答案(附翻译)

【古诗文阅读】《诫子书》阅读答案(附翻译)

【古诗文阅读】《诫子书》阅读答案(附翻译)诫子书《诸葛亮》【原文】夫君子之行,静以五育,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兴邦。

夫学须晴也,才须研习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无法励精,险躁则无法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回去,遂变成枯落,多瞒不过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译文】君子的品德,依靠静来五育,靠俭来养德,不撇开功名利禄就无法说明自己崇高的志向,不努力做到安静就无法高瞻远瞩。

自学必须安静矣,就可以源于自学,不自学无法拓展就可以,没志向就无法在自学上加打翻成就。

放纵过度就无法卖钱精神,孤僻就无法陶冶性情。

年华和时光一同消逝了,意志和时间一同消失了,象枯枝败叶一样凋零,对社会没任何贡献,晚年死守着溃房子痛心过去,还怎能顾得上呢?【阅读训练】1.用现代汉语译者下面的句子。

①静以修身②俭以养德③非澹泊无以明志④非宁静无以兴邦2.本文作者就哪几个方面进行了论述?从这几个方面又是怎样展开论述的?请问:3.作者写这封信的用意是什么?请问:4.文中有两句话常被人们用作志当存高远的座右铭,请写出这两句话。

请问:答案:1.①用恬静来修养自己的身心②用节俭来培养自己的品德③不抛开功名利禄就不能表明自己崇高的志向④不做到安静就不能高瞻远瞩。

2.作者就学习和做人两个方面进行了论述;无论做人;还是学习,作者强调的是一个静字:修身须要静,学习须要静,获得成就也取决于静。

把失败归结为一个躁字,把静与躁加心对比,增强了论述效果。

3.告诫儿子修身养性,生活节俭,以此来培养自己的品德。

4.非澹泊无心明志,非宁静无心致远。

《诫子书》精选题含答案

《诫子书》精选题含答案

3、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以宁静专一来修养身心,以节俭来培 养品德。
(2)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放纵懈怠就无法振奋精神,轻薄浮躁 就不能修养性情。
4、用文中原句填空。(4分) (1)文中阐述学、才、志关系的句子是_夫_ _学_须__静__也__,__才__须__学__也__,__非__学__无__以__广__才__,__非___ _志_无__以__成__学__。
(5)年与时驰
驰:_疾__行__,__指__迅__速__逝__去___
2、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用宁静来提高自身的修养,用节约来 培养自己的品行。
(2)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不学习无法增长才干,不立志无法使 学习有所成就。
3、诸葛亮写这封信的目的是什么?(3分)
3、下列朗读节奏划分错误的一项是( A ) (3分) A.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 B. 非/淡泊/无以/明志 C. 非学/无以/广才 D. 险躁/则/不能/治性
4、翻译下列句子。(4分) (1)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以宁静专一来修养身心,以节俭来培养 品德。
(2)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 何及!
1、解释下列划线的词。(4分)
(1)广才
广:_增__长_____________
(2)淫慢
淫:_懈__怠_____________
(3)治性
治:_修__养_____________
(4)年与时驰 驰:_疾__行__,__指__迅__速__逝__去_
2、将下面句子译成现代汉语。(4分) (1)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于是就变得年老志衰,没有用处,大多 对社会没有任何贡献,可悲地守着陋室,悔 恨又怎么来得及!

诸葛亮《诫子书》羊枯《诫子书》阅读练习及答案

诸葛亮《诫子书》羊枯《诫子书》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下边的文言文,达成以下小题。

(甲)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安静无致使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可以励精,险躁则不可以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乙)吾少受先君之教,能言之年,便召以典文。

年九岁,便诲以《诗》《书》。

然尚犹无村夫之称,无清异之名。

今之职位,谬恩之加耳,非吾力所能致也。

恭为德首,慎为行基。

愿汝等言则忠信,行则笃敬,无口许人以财无传不经之谈无听毁誉之语。

闻人之过,耳可得受,口不得室,思尔后动。

(羊枯《诫子书》)13.用“ / ”给下边句子断句。

(共两处)无口许人以财无传不经之谈无听毁誉之语。

14.解说以下句了中加点的词。

①险躁则不可以治性 ______.②非再力所能致.也______③愿汝等言则忠信______.④闻人之过 ______.15.以下句中加点的“之”字,意义和用法不一样于其余三项的是()A.大君子之行B.能言之年C.闻人之过...D.久之,目似暝,意暇甚.16.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边语句。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17.甲乙两文从学习和做人双方面对儿女进行劝诚。

你从中获得哪些学习、做人方面的启迪?【答案】13.无口许人以财 / 无传不经之谈 / 无听毁誉之语。

14.(1)轻浮(2)达到( 3)诚信( 4)听到15. D16.不学习就没法增加才华,不明确理想就没法成就学业。

(或使学业有成)17.①学习上,要明确理想,珍惜时间,勤苦努力。

②做人上,要诚信忠厚,不以谣传讹,不妄议别人。

诫子书阅读题及答案

诫子书阅读题及答案

诫子书阅读题及答案诫子书《诸葛亮》【原文】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译文】君子的品德,靠静来修身,靠俭来养德,不抛开功名利禄就不能表明自己崇高的志向,不做到安静就不能高瞻远瞩。

学习必须安静焉,才能来源于学习,不学习无法扩展才能,没有志向就不能在学习上有甩成就。

享乐过度就不能挂历精神,暴躁就不能陶冶性情。

年华和时光一同逝去了,意志和时间一同消失了,象枯枝败叶一样凋落,对社会没有任何贡献,晚年守着破房子痛惜过去,还怎能来得及呢?【练基础】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夫君子之行( )(2)俭以养德( )(3)非宁静无以致远( )(4)淫慢则不能励精( )(5)险躁则不能治性( )(6)多不接世( )答案:(1)品德高尚的人(2)用、凭借、依靠(3)实现远大目标(4)懈怠、懒惰(5)陶冶性情(6)接触社会,有“用世”的意思2.翻译下列句子。

(1)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译文:(2)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译文:(3)年与时驰,意与日去。

译文:答案:(1)学习必须专心致志,增长才干必须刻苦学习。

(2)不努力学习就不能增长才智,不明确志向就不能在学习上获得成就。

(3)年华随着光阴逝去,意志随着岁月消磨。

3.下列朗读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夫/君子/之行B.静/以修身,俭/以养德C.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D.年/与时驰,意/与日去【解析】选D。

D项正确停顿应为:年与时/驰,意与日/去。

4.用课文原句填空。

(1)文中有两句话常被人们当作“志当存高远”的座右铭,这两句话是:(2)《诫子书》全文的中心论点是:(3)《诫子书》中能表现“躁”的危害的句子是:答案:(1)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2)静以修身俭以养德(3)险躁则不能治性5.课内阅读。

诫子书考试题目及答案

诫子书考试题目及答案

诫子书考试题目及答案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1. 《诫子书》是诸葛亮写给其子_________的一封家书。

2. 诸葛亮在信中告诫儿子要“________”,意在强调学习的重要性。

3.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这句话出自《诫子书》,其中“淡泊”指的是_________。

4. 诸葛亮在《诫子书》中提到“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强调了_________与_________的关系。

5. 诸葛亮认为“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这里的“淫慢”和“险躁”分别指_________和_________。

二、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诫子书》的作者是以下哪位历史人物?A. 曹操B. 刘备C. 诸葛亮D. 孙权2. 下列哪项不是诸葛亮在《诫子书》中提到的学习态度?A. 淡泊名利B. 宁静致远C. 急功近利D. 持之以恒3. 诸葛亮在《诫子书》中提到的“淫慢”和“险躁”分别指的是什么?A. 懒惰和急躁B. 放纵和鲁莽C. 懒惰和放纵D. 放纵和急躁4. 《诫子书》中“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的意思是?A. 只有淡泊名利,才能明确志向;只有内心宁静,才能达到远大目标。

B. 只有淡泊名利,才能达到远大目标;只有内心宁静,才能明确志向。

C. 只有淡泊名利,才能内心宁静;只有内心宁静,才能明确志向。

D. 只有淡泊名利,才能明确志向;只有内心宁静,才能淡泊名利。

5. 诸葛亮在《诫子书》中强调了哪些品质对于学习的重要性?A. 勤奋和耐心B. 聪明和机智C. 勇敢和果断D. 诚实和善良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 简述《诫子书》中诸葛亮对儿子提出的学习要求。

2. 诸葛亮在《诫子书》中如何表达对儿子的期望和教诲?四、论述题(15分)结合《诫子书》的内容,谈谈你对诸葛亮教育子女理念的理解。

答案:一、填空题1. 诸葛瞻2. 学须静也3. 淡泊名利4. 学习;才能5. 懒惰;放纵二、选择题1. C2. C3. D4. A5. A三、简答题1. 诸葛亮在《诫子书》中对儿子提出了淡泊名利、宁静致远的学习要求,强调了学习需要有恒心和毅力,要戒除淫慢和险躁,以达到励精图治的目的。

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诫子书》含答案

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诫子书》含答案

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诫子书》含答案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吾儿知悉:汝出门去国,已半月余矣。

为父未尝一日忘汝。

父母爱子,无微不至,其.言恨不一日离汝,然必令汝出门者.,盖欲汝用功上进,为后日国家干城之器,有用之才耳。

方今国事扰攘,外寇纷来,边境屡失,腹地亦危。

振兴之道,第一即在治国。

治国之.道不一,而练兵实为首端。

汝自幼即好弄,在书房中,一遇先生外出,即跳掷嬉笑,无所不为,今幸科举早废,否则汝亦终以一秀才老其身,决不能折桂探杏,为金马玉堂中人物也。

故学校肇开,即送汝入校。

当时诸前辈犹多不以.然,然余固深知汝之性情,知决非科甲中人,故排万难送汝入校,果也除体操外,绝无寸进。

然世事多艰,习武亦佳,因送汝东渡,入日本士官学校肄业,不与汝之性情相违。

汝今既入此,应努力上进,尽得其奥。

勿惮劳,勿恃贵,勇猛刚毅,务必养成一军人资格。

汝之前途,正亦未有限量,国家正在用武之秋,汝纵患不能自立,勿患人之不己知。

抑余又有诫汝者,汝随余在两湖,固总督大人之贵介子也,无人不恭待汝。

今则去国万里矣,汝平日所挟.以傲人者,将不复可挟,万一不幸肇祸,反足贻.堂上以忧。

汝此后当自视为贫民,为贱卒,苦身戮力,以.从事于所学。

不特得学问上之益,且可藉是磨练身心,即后日得余之庇,毕业而后,得一官一职,亦可深知在下者.之苦,而不致自智自雄。

余五旬外之.人也,服官一品,名满天下,然犹兢兢也,常自恐惧,不敢放恣。

汝随余久,当必亲炙.之,勿自以为贵介子弟,而漫不经心,此则非余所望于尔也,汝其.慎之。

寒暖更宜自己留意,尤戒有狭邪赌博等行为,即幸.不被人知悉,亦耗费精神,抛荒学业。

至嘱,至嘱!余身体甚佳,家中大小,亦均平安,不必系念。

汝尽心求学,勿妄外骛。

汝苟竿头日上,余亦心广体胖矣。

(取材于张之洞《诫子书》,有删改)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汝平日所挟.以傲人者挟:依仗B.反足贻.堂上以忧贻:赠给C.汝随余久,当必亲炙.之炙:熏陶D.即幸.不被人知悉幸:侥幸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其.言恨不一日离汝汝其.慎之B.然必令汝出门者.亦可深知在下者.之苦C.治国之.道不一余五旬外之.人也D.诸前辈犹多不以.然以.从事于所学3.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勿惮劳,勿恃贵,勇猛刚毅,务必养成一军人资格不要畏惧辛劳,不要自恃高贵,要勇猛刚强坚毅,务必要养成军人的禀赋B.汝纵患不能自立,勿患人之不己知你纵使忧虑自己不能够成才,也要勿忘忧虑别人对自己的评价C.不特得学问上之益,且可藉是磨练身心这不只是得到学问上的好处,而且可以借此来磨练身心D.汝苟竿头日上,余亦心广体胖矣你如果能百尺竿头,天天进步,我也就胸襟宽阔,身体舒泰了4.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本文虽有对儿子的委婉责备,但更多的是耐心的教导、殷切的期待和深切的想念,写得语重心长,感人至深。

诫子书对比阅读训练含答案

诫子书对比阅读训练含答案

诫⼦书对⽐阅读训练含答案【注】①权:指孙权。

③涂:通“途”。

当涂掌事:当涂,当道,即当权的意思。

掌事,掌管政事(异议:当涂:地名)。

④多务:事务多,杂事多。

务,事务。

⑤孤:古时候王侯或帝王的⾃称。

(⼄)诫⼦书夫君⼦之⾏①,静以修⾝,俭以养德,⾮澹泊②⽆以明志,⾮宁静⽆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学⽆以⼴才,⾮志⽆以成学。

淫慢③则不能励精,险躁④则不能治性⑤。

年与时驰,意与⽇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1.仔细阅读《诫⼦书》⼀⽂,说说诸葛亮写这封家信的⽤意是什么?(2分)答:2.下列句⼦中不含通假字的⼀项是( )(2公)A、孤岂欲卿治经为博⼠耶!B、⼠别三⽇,即更刮⽬相待。

C、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D、⽇扳仲永环谒于⾢⼈。

3.翻译下列句⼦。

(2分)卿⾔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以为⼤有所益。

译⽂:4.读了以上两篇短⽂后,你受到了怎样的启发,请就其中⼀个⽅⾯谈谈⾃⼰的认识。

(2分)答:(三)【甲】曾⼦⽈:“吾⽇三省吾⾝:为⼈谋⽽不忠乎?与朋友交⽽不信乎?传不习乎?”⼦⽈:“饭疏⾷饮⽔,曲肱⽽枕之,乐亦在其中矣,①不义⽽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论语》【⼄】夫君⼦之⾏,静以修⾝,俭以养德,⾮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

②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学⽆以⼴才,⾮志⽆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诫⼦书》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1)传.不习乎:(2)曲肱.⽽枕之:(3)夫君⼦之⾏.:(4)意与⽇去.:2.翻译⽂中画线句⼦。

(1)(2)3.诸葛亮提出的“君⼦之⾏”应包括哪⼏点?4.两⽂内容上都强调了古代治学的⼈都⾮常重视什么?甲⽂主要运⽤了什么修辞格?⼄⽂主要运⽤了什么修辞格?(四)(甲)周公诫⼦成王封伯禽于鲁。

周公诫之⽈:“往矣,⼦⽆以鲁国骄⼠。

吾,⽂王之⼦,武王之弟,成王之叔也,⼜相天⼦,吾于天下亦不轻矣。

诫子书题解析版

诫子书题解析版

四、诫子书(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19分)人在年少时候,心神情感尚未稳定,和他们交往亲密,受到他们的影响和熏陶,(无论是)言谈举止(还是)行为习惯,即使无心去学习,也会在潜移默化(中产生影响),自然(会变得与)他们相似,更何况是品行和技艺才能这些更加明显和容易学习的方面呢!是以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自芳也;与恶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自臭也。

因此和行为善良的人在一起,就如同进入满是芝兰的屋子,时间一久自己也就会变得芳香;而和坏人相处,就如同进入卖鲍鱼的店铺,时间一久自己也就会沾染上臭味。

墨子悲于染丝,是之谓矣。

君子必慎交游焉。

孔子曰:“无友不如己者。

”颜、闵⑤之徒,何可世得!但优于我,便足贵之。

墨子曾为丝能染色而悲叹,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所以)君子在结交朋友时一定要慎重。

孔子曾说:“不要和不如自己的人交朋友。

”像颜回、闵损那样的人,世间哪里能轻易找到啊!只要有胜过我的地方,就值得我去尊敬和珍视。

(节选自颜之推《颜氏家训 •慕贤》,有删改)【注释】①戎马:借指军队,战争。

②流离播越:失散流亡。

③款狎:亲近,亲密。

④操履:操行,品行。

⑤颜、闵:指孔子的弟子颜回、闵损。

1. 下列中加点字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 D )①静以修.身(修:修养) ②险.躁则不能治性(险:危险) 险:轻薄 ③所值.名贤(值:遇,遇到) ④如入鲍鱼之肆.(肆:店铺)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③④2. 3分)(1)吾生乱世 于 (2)自然似 之 (3)较明易习者 也3.4分)(1)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4.【甲】文是诸葛亮写给儿子的信,旨在劝诫、劝勉。

请结合加点词赏析下列句子,分析诸葛亮的语气和情感。

(3分)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须”是必须的意思,连用两个“须”表达了肯定、不容置疑的语气。

“非…••无以⋯•••”双重否定,强调了“学习”和“立志”的重要性,表现出了诸葛亮对儿子的淳淳教诲和殷切期望。

诫子崧书答案

诫子崧书答案

诫子崧书答案诫子书阅读答案1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怠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1.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静以修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俭以养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非澹泊无以明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非宁静无以致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答:4. 文中有两句话常被人们用作志当存高远的座右铭,请写出这两句话。

答:智慧钥匙:1.①用恬静来修养自己的身心②用节俭来培养自己的品德③不抛开功名利禄就不能表明自己崇高的志向④不做到安静就不能高瞻远瞩。

3.告诫儿子修身养性,生活节俭,以此来培养自己的品德。

4.非澹泊明志,非宁静致远。

阅读《诫子书》,回答问题。

(6分)夫君子之行①,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②无以明志,非宁静③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慢④则不能励精⑤,险躁⑥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⑦,悲守穷庐,将复何及!(选自《诸葛老师集》)注释:①行:操守,品德。

②淡泊:不追求名利。

③宁静:安静,集中精力。

④慢:,过度;慢,怠惰。

⑤励精:振奋精神。

⑥险躁:暴躁,与宁静相对而言。

⑦接世:接触社会,承担事务。

1.中国人历来崇尚、重视家教,无论是诸葛老师的《诫子书》、《曾国藩家书》,还是《家书》、《家书》,都体现了家教的魅力。

而本文是从哪两个方面进行家教的?(3分)2.《诫子书》跨越了一千七百年时空,仍给人以强烈的震撼,请就此谈谈你读后的体会。

(3分)答案:1.研究和做人。

2.可以围绕全文总谈,也可以就某一名句而谈,但不要脱文而空谈。

诫子书阅读答案2诫子书诸葛亮夫①君子之行②,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③无以明志,非宁静④无以致远。

《诫子书》阅读选择练习题(附参考答案)

《诫子书》阅读选择练习题(附参考答案)

《诫子书》阅读选择练习题(附参考答案)诫子书诸葛亮①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②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③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④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⑤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1、下列各项句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静.以修身(静:屏除杂念与干扰,宁静专一) 将复.何及(复:又)B.非宁静无以致远..(致远:达到远大目标) 遂.成枯落(遂:最终)C.非学无以广.才(广:増长) 意.与日去(意:意志)D.淫慢则不能励精(励:勉励) 险躁则不能治.性(治:治理)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 夫君子之行.(行:操守,品行)非淡泊无以明.志(明:明确、坚定)B.淫慢.则不能励精(慢:懈怠) 静以.修身(以:介词,引进动作行为的目的)C.险.躁则不能治性(险:危险) 遂成枯落..(枯落:凋落,衰残。

比喻人年老志衰,没有用处)D.年与时驰.(驰:迅速逝去) 夫学须.静也(须:必须)3.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夫君子之.行友人惭,下车引之.B. 夫.君子之行匹夫.不可夺志也C淫慢则.不能励精学而不思则.罔D 静以.修身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4下列句子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A.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译文:不淡泊名利就不能明确自己的志向,不集中精神就不能达到远大的目标。

B.非学无以广オ,非志无以成学。

译文:不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没有志向就不能使学习有所成就。

C.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译文:放纵怠慢就不能振奋精神,轻薄浮躁就不能修养性情。

D.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译文:等到那时悲哀地坐守着穷困的屋舍,还来得及悔恨!5、下列句子停顿划分有误的一项是()A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B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C年/与时驰,意/与日去D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6.下列对选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诚子书》是一封劝诚、教诲儿子的家书,作者诸葛亮,三国时蜀国政治家、军事家。

诫子书原文翻译及阅读练习

诫子书原文翻译及阅读练习

诫子书原文翻译及阅读练习《诫子书》是三国时期政治家诸葛亮临终前写给他儿子诸葛瞻的家书。

文章阐述修身养性、治学做人的深刻道理。

从文中可以看出诸葛亮是一位品格高洁、才学渊博的父亲,对儿子的殷殷教诲与无限期望尽在此书中。

全文语言清新雅致,说理平易近人,作者运用智慧理性、简练谨严的文字,将普天下为人父者的爱子之情表达得非常深切,使这封家书成为后世历代学子修身立志的名篇。

这篇文章当作于蜀汉后主建兴十二年( 234),是诸葛亮晚年写给他八岁的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诸葛亮一生为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他为了蜀汉国家事业日夜操劳,顾不上亲自教育儿子,于是写下这篇书信告诫诸葛瞻。

《诫子书》属于家教、家训一类性质的书。

这一种家教、教训作为中国古代特有的一种典籍,是在传统的伦理之上,借助尊长的权威,对子孙族众的道德约束,是古人向后代传播立身治家,为人处世,为学教子思想文化的载体。

家教的产生,源远流长。

中国古代社会是在一个半封闭暖温带大陆繁衍起来的,以农业经济为生存基本手段,保留有氏族社会遗留下来的宗法制度。

这些因素使得中国文化带有宗法性。

宗法文化的特征就是重视血缘关系,强调伦常秩序。

家教是这种宗法社会的必然产物。

家教的重要意义在(《大学》里得到了强调:“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

”这种“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由内向外的逻辑思维使得“齐家”在这个环节中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

一个家庭、家族的兴衰成败关系重大,于是古人很重视家教。

周朝的周公教儿子不要求备于一人。

孔子叫儿子伯鱼学诗学礼。

这些都还只是口头形式的家教,有很大的随意性。

而以文献形式大量出现的家教是在两汉时期。

两汉时期,新兴的豪族大家通过密切家族联系来扩大社会影响力,纷纷制定家庭或家族的清规戒律。

诸葛亮的(《诫子书》正是在这样种文化背景之下产生的。

《诫子书》原文: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诫子书》比较阅读精练四篇(含答案)

《诫子书》比较阅读精练四篇(含答案)

《诫子书》比较阅读精练四篇(含答案)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一、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1~5题。

(18分)【甲】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⒅,险躁则不能冶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诸葛亮《诫子书》)【乙】告俨、俟、份、佚、佟:天地赋命,生必有死。

自古贤圣,谁能独免?吾年过五十,少而穷苦,每以家弊,东西游走。

性刚才拙,与物多忤。

黾勉⑴辞世⑵,使汝等幼而饥寒……良独内愧。

少学琴书,偶爱闲静,开卷有得,便欣然忘食。

见树木交荫,时鸟变声,亦复欢然有喜。

常言:五六月中,北窗下卧,遇凉风暂至,自谓是羲皇上人。

意浅识罕,谓斯言可保。

日月遂往,机巧好疏,缅求⑶在昔,眇然如何!疾患以来,渐就衰损,亲旧不遗,每以药石见救,自恐大分⑷将有限也。

汝辈稚小家贫,每役柴水之劳,何时可免?念之在心,若何可言。

然汝等虽不同生,当思四海皆兄弟之义。

鲍叔、管仲,分财无猜;归生、伍举,班荆道旧。

遂能以败为成,因丧立功。

他人尚尔,况同父之人哉!颍川韩元长,汉末名士,身处卿佐,八十而终。

兄弟同居,至于没齿。

济北汜稚春,晋时操行人也,七世同财,家人无怨色。

《诗》曰:“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虽不能尔,至心尚之。

汝其慎哉!吾复何言。

(陶渊明《与子俨等疏》节选)【注】⑴黾勉:勉力⑵辞世:指弃官隐居⑶缅求:远求⑷大分:自然的分限,指寿命。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4分)⑴夫君子之行.:_______________⑵年与时驰.,意与日去:_______________⑶每以家弊.:_______________⑷至心尚.之:_______________2.下列句中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A.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患病以.来,渐就衰损。

B.虽.不能尔。

诫子书阅读题及答案

诫子书阅读题及答案

诫子书阅读题及答案诫子书《诸葛亮》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君子的品德,靠静来修身,靠俭来养德,不抛开功名利禄就不能表明自己崇高的志向,不做到安静就不能高瞻远瞩。

学习必须安静焉,才能来源于学习,不学习无法扩展才能,没有志向就不能在学习上有甩成就。

享乐过度就不能挂历精神,暴躁就不能陶冶性情。

年华和时光一同逝去了,意志和时间一同消失了,象枯枝败叶一样凋落,对社会没有任何贡献,晚年守着破房子痛惜过去,还怎能来得及呢?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夫君子之行( )(2)俭以养德( )(3)非宁静无以致远( )(4)淫慢则不能励精( )(5)险躁则不能治性( )(6)多不接世( )答案:(1)品德高尚的人(2)用、凭借、依靠(3)实现远大目标(4)懈怠、懒惰(5)陶冶性情(6)接触社会,有“用世”的意思2.翻译下列句子。

(1)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译文:(2)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译文:(3)年与时驰,意与日去。

译文:答案:(1)学习必须专心致志,增长才干必须刻苦学习。

(2)不努力学习就不能增长才智,不明确志向就不能在学习上获得成就。

(3)年华随着光阴逝去,意志随着岁月消磨。

3.下列朗读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夫/君子/之行B.静/以修身,俭/以养德C.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D.年/与时驰,意/与日去【解析】选D。

D项正确停顿应为:年与时/驰,意与日/去。

4.用课文原句填空。

(1)文中有两句话常被人们当作“志当存高远”的座右铭,这两句话是:(2)《诫子书》全文的中心论点是:(3)《诫子书》中能表现“躁”的危害的句子是:答案:(1)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2)静以修身俭以养德(3)险躁则不能治性5.课内阅读。

阅读全文,回答(1)~(3)题。

《诫子书》阅读答案

《诫子书》阅读答案

《诫子书》阅读答案《诫子书》阅读答案「篇一」10.靠静来修身,靠俭来养德,不抛开功名利禄就不能表明自己崇高的`志向,不做到安静就不能高瞻远瞩。

11.作者就学习(或治学)和做人(或修身)进行论述。

无论做人,还是学习,作者强调的是一个“静”字:修身须要静,学习须要静,获得成就也取决于静。

把失败归纳为一个“躁”字,把“静”与“躁”加以对比,增强了论述效果。

12.告诉儿子修身养性,生活节俭,以此来培养自己的品德。

13.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新世纪的学子亦应记住,在静中求学,在学中广才,切勿浮躁,切莫虚度光明。

(结合学习实际说的有道理即可。

)14.谈了饮酒问题。

待人接物,饮酒要控制酒量。

适度而止,不可失礼。

《诫子书》阅读答案「篇二」【甲】诫子书诸葛亮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乙】示儿燕孙枝蔚①初读古书,切莫惜书;惜书之甚,必至高阁②。

便须动圈点为是,看坏一本,不妨更买一本。

盖惜书是有力之家藏书者所为,吾贫人未遑③效此也。

譬如茶杯饭碗,明知是旧窑④,当珍惜;然贫家止有此器,将忍渴忍饥作珍藏计乎?儿当知之【注释】①孙枝蔚:清初诗人。

②高阁:束之高阁,不去阅读。

③遑:闲暇,空闲。

④旧窑:指年代久远的珍贵古瓷。

【丙】谕儿书吴汝纶①忍让为居家美德。

不闻孟子之言,三自反乎?若必以相争为胜,乃是大愚不灵,自寻烦恼。

人生在世,安得与我同心者相与共处乎?凡遇不易处之境,皆能掌②学问识见。

孟子“生于忧患”“存乎疢③疾”,皆至言也。

【注释】①吴汝纶:清代作家。

②掌:同“长”。

③疢(chèn)疾:疾病,比喻忧患。

13. 【释义·懂文】根据文意,选出【乙】【丙】两文标题中“示”“谕”最恰当的义项。

(1)示() A上天对人类显示吉凶祸福 B.给人看 C.表示 D.教导(2)谕() A上对下的文告、指示 B.告诉 C.知道 D.比喻14.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诫子书对比阅读训练含答案

诫子书对比阅读训练含答案

诫子书对比阅读训练含答案《诫子书》比较阅读训练(一)【甲】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⒅,险躁则不能冶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诸葛亮《诫子书》)【乙】告俨、俟、份、佚、佟:天地赋命,生必有死。

自古贤圣,谁能独免?吾年过五十,少而穷苦,每以家弊,东西游走。

性刚才拙,与物多忤。

黾勉⑴辞世⑵,使汝等幼而饥寒……良独内愧。

少学琴书,偶爱闲静,开卷有得,便欣然忘食。

见树木交荫,时鸟变声,亦复欢然有喜。

常言:五六月中,北窗下卧,遇凉风暂至,自谓是羲皇上人。

意浅识罕,谓斯言可保。

日月遂往,机巧好疏,缅求⑶在昔,眇然如何!疾患以来,渐就衰损,亲旧不遗,每以药石见救,自恐大分⑷将有限也。

汝辈稚小家贫,每役柴水之劳,何时可免?念之在心,若何可言。

然汝等虽不同生,当思四海皆兄弟之义。

鲍叔、管仲,分财无猜;归生、伍举,班荆道旧。

遂能以败为成,因丧立功。

他人尚尔,况同父之人哉!颍川韩元长,汉末名士,身处卿佐,八十而终。

兄弟同居,至于没齿。

济北汜稚春,晋时操行人也,七世同财,家人无怨色。

《诗》曰:“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虽不能尔,至心尚之。

汝其慎哉!吾复何言。

(陶渊明《与子俨等疏》节选)【注】⑴黾勉:勉力⑵辞世:指弃官隐居⑶缅求:远求⑷大分:自然的分限,指寿命。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⑴夫君子之行.()⑵意与日去.()⑶每以家弊.()⑷至心尚.之()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⑴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⑵开卷有得,便欣然忘食。

3.乙文画曲线的句子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4.家书,是亲人传递信息,交流情感的重要载体。

同为家书,甲乙两文分别对孩子寄寓哪些深情厚望?(二)(甲)孙权劝学初,权①谓吕蒙曰:“卿②今当涂掌事③,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④。

权曰:“孤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耶!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诸葛亮《诫子书》高考阅读练习及答案

诸葛亮《诫子书》高考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3~16题(12分)诫子书诸葛亮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谈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13、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2分)(1)淫慢则不能励精励:______________(2)险躁则不能治性治:_______________1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1)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5、对这篇短文的分析,错误的一项是()(3分)A.“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说明“淡泊”“宁静”是实现人生理想的基本要求,强调他们是和人的志向相关的。

B.“学须静也”的“学”已经不只是一般的学习,而含有修养自己的人格和品德的意思,“静也”不只是单纯的宁静,而有淡泊名利的意味。

C.“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从反面说明了“淡泊”“宁静”的重要性。

D.“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表达了君子不与外界同流合污,独善其身的良好愿望。

16、《诫子书》跨越了一千七百多年的时空,仍给人以强烈的震撼,请就此谈谈你读后的体会。

(3分)答案:13、(1)振奋(2)修养14、(1)用宁静来提高自身的修养,用节约来培养自己的品行。

(2)不下苦功夫学习就不能增长与发扬自己的才干,没有坚定不移的志向就不能使学业成功。

15、D16、人在少年时期应该树立远大的志向,发愤图强,以免年老时后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3~16题(12分)
诫子书
诸葛亮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谈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13、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2分)
(1)淫慢则不能励精励:______________
(2)险躁则不能治性治:_______________
1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
(1)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对这篇短文的分析,错误的一项是()(3分)
A.“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说明“淡泊”“宁静”是实现人生理想的基本要求,强调他们是和人的志向相关的。

B.“学须静也”的“学”已经不只是一般的学习,而含有修养自己的人格和品德的意思,“静也”不只是单纯的宁静,而有淡泊名利的意味。

C.“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从反面说明了“淡泊”“宁静”的重要性。

D.“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表达了君子不与外界同流合污,独善其身的良好愿望。

16、《诫子书》跨越了一千七百多年的时空,仍给人以强烈的震撼,请就此谈谈你读后的体会。

(3分)
答案:
13、(1)振奋(2)修养
14、(1)用宁静来提高自身的修养,用节约来培养自己的品行。

(2)不下苦功夫学习就不能增长与发扬自己的才干,没有坚定不移的志向就不能使学业成功。

15、D
16、人在少年时期应该树立远大的志向,发愤图强,以免年老时后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