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向美而生》读后感
《教育,向美而生》读后感
《教育,向美而生》读后感
《教育,向美而生》是一本非常有意义的书籍,通过对教育的思考,探讨了教育的本质和目的。
本书的作者庄重、深刻、富有哲理,对于教育的探讨和思考具有深远的启示和引导作用。
首先,本书提出了“向美而生”的教育观念,即人的成长应该追求美的境界,这不仅仅是对知识的追求,更是对人生价值的思考和追求。
在这种教育观念下,教育不再是一种单纯的技术和传授,而是一种创造和塑造,通过对美的追求,培养出更加完美的人格和灵魂。
其次,本书强调了教育与文化的关系,认为教育应该是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要让学生接受更广阔的文化背景和人文素质。
教育应该强调人的精神层面和人的社会价值,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去认识和体验美好的事物和文化,从而提高人的精神和文化境界。
最后,本书还提出了教育与时代的关系,认为教育应该紧紧跟随时代的发展,积极适应时代的变化,培养学生的时代意识和创新精神。
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是引领未来的人才,要培养出有远见和创造力的人才。
总之,《教育,向美而生》是一本非常有启示和思考价值的书籍,通过对教育的深刻探讨和思考,提出了新的教
育观念和思路,为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发展教育提供了很好的借鉴和指导。
教育向美而生读书心得 教育向美而生读后感范文6篇
教育向美而生读书心得教育向美而生读后感范文6篇作为老师,追求上,不断探索价值,做教育的行者;学识上,精进专业素养,做教育的学者;思想上,学会哲学思考,做教育的智者;灵魂上,提升人格修为,做教育的仁者。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教育,向美而生读后感范文的内容,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借鉴或帮助。
篇一:教育,向美而生读后感细细品读郑英老师的教育向美而生这本书,让我体会到了教师比其他职业更美丽更崇高,教师比其他职业人更有诗意更能战胜沉沦,我为郑英的这本书叫好,是因为当人的依附犹存,而物的依赖泛滥之际,一个向美而生的精灵正张开双翼在浓密幽暗的黑森林中翩翩飞舞,这让我看到了中国教育的希望。
通过读这本书,我深深感受到仪式感就是把工作和生活看成诗和远方,仪式感在本质上是对生活的深情以及对人的深爱。
一说仪式,让人感觉离我们的生活很遥远,尤其是在我们的教学中更是遥不可及。
其实不然,书中郑老师把仪式感当成了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部分,用仪式感点亮生活,用仪式感擦亮课堂,用仪式感擦亮心灵。
仪式感之于个人是一种浪漫;之于集体、之于国家,是一种文化。
仪式感的意义在于:它能唤醒我们的内心,从而使我们庄重地去面对生活,去对抗世俗的粗糙,去过有美感的人生。
生活通常是平庸的、细碎的、烦躁的,需要手动加一点情怀,这种情怀需要一点外部加持,而这种加持就是仪式。
仪式能让你的生活变得美而生动,能够使你的生活变得更有图腾的意味!作为育人的主阵地,课堂的使命是传承文化滋养灵魂,其外显形式可以是生动活泼,也可以是静默深思,但都不离庄重、虔诚,以及对文化本身的尊重。
课堂之上,教师只有怀有虔诚的仪式感,才能使教学不负其神圣和庄严,才能引导学生求真、向善、臻美。
仪式感,可以让一些原本无彩的日子变得光彩熠熠。
教育中,我们就该用仪式感擦亮一些重要时刻,使之在岁月深处始终闪着微光,带给我们一生温暖的回忆。
人生并不会因为一场仪式、一次交流、一堂课而发生质的改变。
教育向美而生读后感老师教育向美而生读后感
教育向美而生读后感老师教育向美而生读后感《教育向美而生》是一个关于教育理念的书籍。
作者在书中深入探讨了教育的本质、目标以及如何培养美好的人。
通过对比传统教育和现代教育的差异,作者指出传统教育过于注重知识的灌输,忽略了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情感素质。
而现代教育则更加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追求教育的真正价值和意义。
读完这本书,我对教育有了更为深入的理解和思考。
首先,这本书让我认识到教育不仅仅局限在传授知识的范畴,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价值观。
传统教育往往只关注知识的输入,像是把学生当成一个信息接收的容器,而忽略了他们自身的情感和思想的成长。
在这种教育下,学生往往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的灌输,缺乏思考能力和创造能力。
然而,现代教育则更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包括思维能力、创造能力、情感和道德。
我深刻认识到,教育不仅要培养学生的智力,更要培养他们的人格和品德。
其次,这本书提醒我教育的目标应该是培养美好的人。
美好的人不仅拥有知识,更重要的是有道德修养、独立思考和判断的能力。
作者通过引用优秀人物的事例,向我们展示了美好的人应该具备的品质和特点。
美好的人应该有真、善、美的品质,他们应该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勇敢表达自己的观点,追求高尚的目标并为之奋斗。
通过读这本书,我深刻体会到,教育的目标不仅是培养学生的才能和技能,更是培养他们成为一个有道德和情感的人。
再次,这本书让我明白了教育的真正价值和意义。
教育不仅仅是为了获得知识,更是为了提升人的整体素质和幸福感。
传统教育过于追求分数和成绩,忽视了学生的兴趣和爱好,最终导致学生的学习厌倦和压力。
而现代教育则更加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兴趣培养,倡导学生自主学习和积极探索。
教育应该为学生提供一个成长和发展的空间,让他们在自由和愉快的环境中成长。
通过读这本书,我意识到教育的真正价值在于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的展现。
通过阅读《教育向美而生》,我对教育有了更为深入的认识和思考。
它让我明白了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情感素质。
教育向美而生心得体会400字 教育向美而生读书心得【优秀六篇】
教育向美而生心得体会400字教育向美而生读书心得最新【优秀六篇】篇一:教育向美而生心得体会400字暑假,偶然读到了郑英老师的《教育,向美而生》这本书,感想许多。
教育,从来都不只是学问和技能的训练,而是关乎精神和心灵的格局。
老师的一举一动都有自己人格的介入,有一种无痕的濡染,如风行水上,自然成纹,却有种有力的内在力气。
所以,提升精神颜值,才是根上着力。
教育之美,美在"发觉'。
我自2000年8月如愿登上讲台以来,在近20个春夏秋冬中,我与同学之间发生了很多故事。
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从教学中感受教育的幸福,体悟教育之美。
起初,我始终认为女孩子就要文静一点,不要疯疯癫癫的,而小孟正属于我不观赏的那种另类女孩。
一次,我正在上英语课,小孟却在那里弹纸团,一副心不在焉的样子。
我不由得火冒三丈,大声呵斥道:"你还有没有一点儿女生的样子?'这一声怒吼让她低下了头。
在此后很长一段时间里,小孟在我的课堂上都安宁静静的。
我暗自兴奋,觉得她肯定是被我"降服'了。
谁知一测试,她的成果直线下降。
这说明她压根儿就没好好听讲。
于是,我把她狠狠地批判了一顿。
当我把"你不会有出息的'这句话扔给她的时候,她的眼中拂过一丝倔强。
不久,学校通知以班级为单位组织开展"花样运动会'活动。
令我没想到的是,竞赛那天,小孟的花样轮滑表演得特殊精彩,赢得了大家热闹的掌声,为班级争得了荣誉。
随后,小孟跑到我面前,淘气地问我:"老师,你说我会有出息吗?'还没等我回答,她就转身跑开了。
自从这件事之后,我知道了每名同学都是或深或浅埋藏在地下的金子。
老师要承认同学个体间的差异,并用观赏、鼓舞的眼光看待每名同学,发觉同学的特长,挖掘他们的潜能,查找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在教学相长中与同学一起成长。
教育之美,美在"才智'。
《圣经》上说:"一个人,就是他心里所想的样子。
《教育,向美而生》读后感范文
《教育,向美而生》读后感范文《<教育,向美而生>读后感》读完郑英老师的《教育,向美而生》这本书,我的内心像是被注入了一股温暖而又强大的力量。
这本书没有高高在上的说教,也没有晦涩难懂的理论,有的只是郑英老师在教育一线的亲身经历和真实感悟,就像是一位亲切的朋友在与我分享她的教育故事,让我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对教育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思考。
郑英老师在书中提到,教育是一项向美而生的事业。
这让我想起了我曾经的一段教学经历。
那是我刚当老师不久,接手了一个新的班级。
班级里有个叫小宇的孩子,特别调皮捣蛋,上课总是坐不住,作业也经常不完成。
一开始,我对他很是头疼,总是批评他,希望他能改正。
可是,他不仅没有改变,反而变得更加叛逆,对我的批评毫不在乎。
有一次,我在课堂上讲了一个很有趣的故事,全班同学都听得津津有味,只有小宇在下面偷偷地玩玩具。
我当时非常生气,走过去没收了他的玩具,并狠狠地批评了他一顿。
下课后,小宇默默地走到我面前,低着头不说话。
我以为他要认错,没想到他突然抬起头,眼里含着泪水对我说:“老师,我讨厌你!”那一刻,我的心猛地一震,我从来没有想过,我的批评会让一个孩子如此讨厌我。
我开始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是不是我太过于关注他的缺点,而忽略了他的优点呢?于是,我决定换一种方式对待小宇。
我仔细观察他,发现他其实很聪明,动手能力特别强。
有一次上手工课,其他同学都还在摸索的时候,小宇已经很快地完成了一个精美的手工作品。
我抓住这个机会,在全班同学面前表扬了他,还让他把自己的作品展示给大家看。
那一刻,我看到小宇的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眼神里也充满了自信。
从那以后,我经常找小宇聊天,了解他的想法和兴趣。
我发现他其实很喜欢科学,于是我给他推荐了一些科普书籍,并鼓励他参加学校的科技小组。
慢慢地,小宇变得越来越积极,上课认真听讲,作业也能按时完成了。
通过这件事情,我深刻地体会到了教育的美。
教育的美不是高高在上的威严,也不是简单粗暴的批评,而是用一颗包容的心去发现每个孩子的闪光点,用一种欣赏的眼光去看待他们的成长。
读教育向美而生读后感8篇
读教育向美而生读后感8篇写读后感的过程是一个不断探索与发现的旅程,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自己,养成写读后感的习惯,能帮助我们在不同的写作场合中自如运用语言,增强表达能力,以下是本店铺精心为您推荐的读教育向美而生读后感8篇,供大家参考。
读教育向美而生读后感篇1闲暇在贺老爸老妈领着儿子在动物园玩时,老爸看着外孙提醒我说,孩子得赏识,不能打骂,给孩子树立信心,你们小时候我们没有意识到。
不久翻出好久之前一的一本书《赏识教育》,赏识教育是一种很好的教育模式,但已经过时了。
看这本书的出版年代,初版是2000年,联系当时的社会环境,正是对教育重新开始重视的时候,几千年的封建教育,导致了中国普遍的家长制风格,而这本书却提出对孩子要捧而不是压,鼓励孩子,树立孩子的自信,让孩子喜欢上学习,由兴趣引发成绩的不断提高,尽量地博览群书,开阔自己的眼界。
多看书,就能多了解情况,掌握更多的信息,了解最新的教育动向,不会鼠目寸光,眼光只放在自家孩子身上。
正面、反面的都了解一下,孰优孰劣,比一比就知道,或者说各有千秋,那么我就取精弃粕。
每个孩子都是个体,没有一种教育方法适合所有的孩子,在不断的摸索中,提炼出适合自己孩子的教育方法,这才是目的。
紧跟潮流,才能跟自己的孩子有共同语言。
要了解自己孩子的动向,首先你得跟孩子交流,孩子愿意把心里话告诉你。
而要交流,那么首先你们得有共同语言。
所以做家长的也要不断地给自己充电,紧跟时代的潮流,看看最近在流行什么,俗话说,一年一个代沟,等代沟真形成了,要消除就比较难了。
小孩子中间潮流动向很快的,不要说你家孩子在热议僵尸和巴拉巴拉小魔仙,你不但不知道这些东西为何物,还要跟他讲什么猫和老鼠这种小儿科的(当然在一代人心中这是经典,但在另一代人心中却未必如此)他对你说的我看兴趣不会很大。
或者你站在孩子的角度来看一下问题,玩一玩他玩的游戏,或者你就会理解那些你认为幼稚到极点的游戏,也有它吸引人的地方的。
你理解了孩子理解的东西,那么你们就有了共同语言了,你说的话在他身上才能有起效果的作用了。
《教育,向美而生》读后感
《教育,向美而生》读后感《教育,向美而生》读后感读完一本名著以后,相信大家的视野一定开拓了不少吧,现在就让我们写一篇走心的读后感吧。
是不是无从下笔、没有头绪?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教育,向美而生》读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有幸拜读了郑英女士的两本书《教育,向美而生》和《班主任,可以做得这么有滋有味》。
郑英,何许人也?她是一名正高级教师、全国优秀教师、浙江省德育特级教师、浙江教育十大年度影响力人物等,她的头衔很多,著作和论文更多。
去年十月十九日,郑英老师来祁门一中作了讲座,听说反响特好。
我虽未曾有缘亲临现场聆听,但从许多听过其讲座的同行的言谈和交流中都深深地感受到了。
后来有幸获赠她写的书,我如获至宝,心情异常激动。
我即刻就阅读起来,真是爱不释手。
我似那干渴的庄稼,恰逢雨露的浇灌。
两本书很快就读完了,可是放假之前我还是把书带回了家,好书是值得用心欣赏、慢慢品味的。
为预防新型冠状病毒传染,这个漫长的假期哪儿也不能去,不得不静心地呆在家。
我重拾书卷,从书里找到一些最有价值的、能助我一臂之力的内容,阅读、品味、反思,郑英老师的文章在我心中荡起涟涟心漪。
《教育,向美而生》和《班主任,可以做得这么有滋有味》是郑英老师多年来教育思想和教育智慧的总结,具有实用性、可操作性和启迪性,尤其是管理班级的教育技巧和策略,我非常喜欢。
希望在今后的班主任工作中,郑英老师的教育策略和技巧能够为我所用,在面对真实具体的教育问题时,能给予我启迪和帮助。
我尽管有着二十多年的工作经历,可班级管理经验很有限。
工作至今,我只当过两届初中班主任。
说来也好笑,这两届班主任都是中途接班的。
第一届记得是从20xx年到20xx年,那时七年级有两个班,到了八年级两个班并成一个班,学校把重担压在我身上,让我来当班主任,我可是只有一年的班主任工作经历。
可想而知,合并后的班级管理比以前难多了。
20xx年又再次接手七年级班主任工作,这届学生整体素质高一些,学习等各方面比原来那一届要好一些,所以管理起来相对轻松多了。
《教育,向美而生》读后感(通用15篇)
《教育,向美而生》读后感(通用15篇)《教育,向美而生》读后感1读了郑老师的《教育,向美而生》这本书,读出了美的教育姿态,温暖的师者仁心,读出了敬畏生命,让其符合自然规律自然而然的成才。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有以下几个感悟:书中的一个个小故事都在告诉我们一个道理,教育是一件充满人文精神的爱的互动。
我们不要把教育作为一件工具,当作一门技术,因为我们面对的对象是一个个活生生的有思想有灵魂的人。
《教育的情调》认为,每一个教育情境都是独一无二的,教育情境稍纵即逝,在一种情境下适用的方法,在另一种情境下则不一定了,所以,教育者要培养教育的敏感和机智。
让生活充满仪式感。
仪式感有人会觉得离我们的日常生活很遥远,尤其跟我们的教学生活很遥远,其实不然。
书中,郑老师把这种仪式感渗透到生活和工作中,在繁忙的工作中也不忘仪式感,用仪式感擦亮课堂,擦亮心灵,在传承文化和滋养灵魂的同时点亮生命,怀一颗虔敬之心有意识的让某一刻与其他时刻不同。
这种教学姿态让我对她肃然起敬,原来生活可以这般美好,教育可以这样有情怀,深深感受到爱的力量,这是一种对生活的热爱,对工作的热爱,对学生的热爱,这种真挚的热爱之情透过文字传递到我的内心深处。
是啊,人生并不会因为一场仪式、一次交流、一堂课而突然发生改变,因为人的成长绝非一日一时之功,但是只要我们带着对生命敬畏之心,对学生关怀之情,对人生负责之态怀着教育者的赤子之心,我们的教育必定向美而生,向善而行。
郑老师的教育意识无处不在,涉及到生活及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
她在教育的过程中运用了很多哲学的智慧。
我们应该营造和谐、愉快、宽松的课堂氛围。
老师带着愉快的心情,面带微笑走进课堂,老师的心情会影响到每个学生,让他们以轻松的心情融入到课堂学习中。
如果老师每堂课总是板着一张脸,一脸严肃,学生一定会感到紧张和压抑,很难与老师有很好的配合,教学效果也不好。
如果老师的讲课风格诙谐幽默,那么学生就可以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下学习,师生互动更好,学习的效果会更佳。
《教育,向美而生》读后感
《教育,向美而生》读后感范文《教育,向美而生》读后感1郑英老师说:“教育,是一项向美而生的事业。
”“教师,首先要让自己成为一个美好的人。
”郑英老师其人,即是“美好”的代名词。
在这次讲座中,她饱腹诗书的气质、举手投足的优雅、笑容可掬的态度,都鲜活地向我们诠释着“美好”。
看了《教育,向美而生》这本书之后,第一感受就是,郑英老师一定是个内心柔软的女人,她把工作和生活过成了诗和远方。
她每周都会定一束鲜花精心侍弄;每次出门着装都保持清新整洁;每次看书都要将手洗净,这些事情在一般人眼里或许要多花费很多时间,但也正因为需要花时间,才更能体现出对生活的深情。
其实我在学校里接触过很多老师,觉得他们身上都有这种对生活的深情。
比如胡铁城校长,前不久在我裹着羽绒服去上早读的路上,看见他穿着运动短袖在跑步;还有胡自强部长、邱勇兵和汤军老师,他们经常结伴打乒乓球、去郊外骑行;还有汪正文老师,每个月都坚持跑步;还有当时被戏称是“祁门陶渊明”的汪文峰老师,办公室里的花花草草养的生机勃勃;还有现在办公室的“多肉达人”杨军师老师,从他们身上,我看到了生活的美好,这种对生活的美的追求,无关年纪、无关学识、无关金钱,只关乎对人、对己、对物的深爱。
真正的教育,不离生活之美,因为我们自己就是一门课程,我们对待生活的态度会影响孩子们对待生活的态度。
过好自己的生活,会为教育注入新鲜美好的元素,从某种意义上说,会以拐弯的方式为教育人生做新的笺注和眉批。
所以说,成为一个美好的人,首先应该是一个热爱生活的人。
再者,成为一个美好的人,还应当是一个诗人。
昨天上公开课《夜归鹿门歌》的时候,我就发现拥有一颗诗心真的很重要,我们讲缘景明情,如果没有一颗诗心,又怎么去领会那些意象,置身那样的诗境,与诗人达到共情呢?所以,我期望自己能成为一个美好的人,热爱生活,富有诗意,追慕美好,向美而行。
《教育,向美而生》读后感2前段时间非常有幸聆听了郑英老师的讲座,跟着郑英老师一起感受我们教育事业当中这么多的`“美”,然后回来拜读了《教育,向美而生》这本书,通过阅读此书,或许可以揭开郑英“从容淡定工作,幸福快乐生活”的秘密。
教育向美而生读后感老师教育向美而生读后感
教育向美而生读后感老师教育向美而生读后感《教育向美而生》是一本由张东著作的教育类书籍。
本书主要讲述了如何将教育的目标定位于培养美好的人格,以及如何将美的力量运用到教育实践中。
在读完这本书后,我不禁对教育的意义和教育的方式有了更深入的思考与思索。
首先,我被书中所提倡的教育向美而生的理念所深深触动。
现今社会普遍注重学生成绩和实用技能的培养,对教育的定位往往倾向于功利主义的思维。
而《教育向美而生》要我们重新审视教育的本质,将教育的目标定位于人格的培养。
美,作为一种古老而深远的价值追求,给予了人类灵魂深处的满足和愉悦。
因此,将教育的目标定位于美的追求,可以使教育更加具有人文关怀和人格培养的意义,追求真、善、美的统一。
书中对于美的概念的阐述,使我对美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
美不仅仅是形式美,更是内涵美。
作者在书中详细地描述了美的多个层面,包括审美经验、鉴赏思维、情感体验、道德感受等等。
这些层面的美相辅相成,相互渗透,共同构建人的内心世界。
在教育中,我们应该注重培养学生对美的感知能力、美的表达能力和美的创造能力。
通过提供优秀的艺术作品、音乐作品和文学作品等,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让他们能够欣赏和感受美的力量。
同时,教育还应该关注学生的内心体验和情感发展,帮助他们培养情感表达的能力,提高与他人的情感交流能力,达到人与人之间真实的沟通。
此外,书中还提到了教育的方式和方法。
书中强调了学习的主动性和参与性,并提倡通过亲身体验和实践来获取知识和经验。
我认为这是一种更加有效的学习方式。
传统的教育模式往往是老师讲、学生听,重视知识的灌输和记忆,忽略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力的发展。
而真正的学习应该是学生主动探索、实践和思考的过程,需要学生积极参与其中,发展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育者应该成为学生学习和探索的指导者,引导他们通过实践来获取知识,通过对现象的观察和思考来探索问题的解决办法,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创新精神。
总的来说,读完《教育向美而生》后,我对教育有了更加深入的思考。
教育的美,生命的美:《教育,向美而生》读后感
教育的美,生命的美:《教育,向美而生》读后感教育的美,生命的美:《教育,向美而生》读后感引言在人类文明的长河中,教育一直是照亮前行道路的明灯。
它不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价值观的塑造,个性的培养,以及生命的美育。
近期,阅读了《教育,向美而生》一书,让我对教育的本质和使命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
本文将结合书中内容,探讨教育的美与生命的美,以及如何在教育实践中追求向美而生的境界。
教育的美:塑造人的全面发展《教育,向美而生》一书中提到,教育的美在于它能够塑造人的全面发展。
这包括知识的丰富,技能的提升,情感的陶冶,以及道德的养成。
教育的美在于它不仅仅关注学生的分数,更关注学生的个性和兴趣的培养,帮助学生在追求卓越的过程中找到自我,实现自我。
在教育实践中,教师应当注重学生的个性化教育,发掘每个学生的独特潜力,引导他们发展自己的兴趣和爱好。
同时,教师也应当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营造一个温暖、包容的教育环境,使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在愉悦中成长。
生命的美:唤醒内心的善良与美好书中指出,生命的美是教育的高级追求。
教育应致力于唤醒每个人内心的善良与美好,引导人们尊重生命,关爱他人,追求真善美。
生命的美在于让人懂得感恩,懂得珍惜,懂得贡献,从而实现个人的价值,为社会作出贡献。
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通过丰富的教育手段,如德育课程、社会实践等,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同时,教师也应当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帮助他们建立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勇敢面对生活的挑战。
向美而生:教育的人文关怀《教育,向美而生》一书强调,教育应当关注人文关怀,关注人的精神世界。
教育不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心灵的触碰,灵魂的唤醒。
向美而生的教育,应当关注每一个生命个体的成长,关注他们的精神需求,引导他们在追求卓越的过程中,实现自我价值,体验生活的美好。
在教育实践中,教师应当关注学生的心灵成长,倾听他们的声音,理解他们的需求,引导他们正确处理人生中的困惑和挫折。
《教育,向美而生》读后感教师
《教育,向美而生》读后感教师《<教育,向美而生>读后感》在繁忙的教学工作之余,我有幸读到了郑英老师的《教育,向美而生》这本书。
初读时,便被书中那一个个充满诗意与温情的教育故事所吸引,仿佛置身于一个美好的教育世界中。
读完之后,更是感触良多,心中对教育的理解也有了新的升华。
郑英老师在书中提到:“教育的过程就是与孩子一起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过程,最后各自成为一个立体的、丰富的、完整的人,成为最好版本的自己。
”这让我不禁回想起自己在教育教学中的一段经历。
那是我刚接手一个新班级的时候,班上有一个特别调皮捣蛋的小男孩,叫明明。
他上课总是坐不住,不是东张西望,就是和旁边的同学交头接耳,作业也经常不完成。
一开始,我对他很是头疼,批评了他好几次,可他依旧我行我素。
有一天,学校组织了一场校园绘画比赛。
我发现明明在画画的时候特别专注,眼神中透着一股认真劲儿。
他的画虽然线条还很稚嫩,但却充满了想象力,色彩搭配也很独特。
那一刻,我突然意识到,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闪光点,而我之前一直只看到了明明的缺点,却忽略了他身上的美好。
从那以后,我改变了对明明的教育方式。
我不再一味地批评他,而是在课堂上多给他一些展示的机会,比如让他上台分享自己画画的想法和创意。
每当他有一点点进步时,我都会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
渐渐地,明明在课堂上的表现越来越好,他开始认真听讲,积极回答问题,作业也能按时完成了。
为了进一步激发明明的学习兴趣,我还在班级里组织了一个“小小画家”的活动,让明明担任小组长,带领其他同学一起创作绘画作品。
在这个过程中,明明不仅发挥了自己的特长,还学会了团队合作和责任担当。
他变得越来越自信,越来越开朗,和同学们的关系也越来越融洽。
通过这件事情,我深刻地体会到了教育向美而生的真正含义。
教育不是简单地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发现每个孩子的独特之处,用爱和耐心去引导他们,让他们在成长的道路上绽放出属于自己的光芒。
就像郑英老师说的那样:“教育,是一项向美而生的事业,我们应当成就教育的美,同时成就于教育的美。
《教育,向美而生》读后感 读《教育向美而生》有感
《教育,向美而生》读后感读《教育向美而生》有感近年来,教育领域一直备受关注。
教育是社会进步的重要因素,影响着国家的未来。
而《教育向美而生》一书,则从美的角度出发,对于我们的教育体系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思考。
作为一位教师,我一直对教育感兴趣。
我相信,教育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培养学生的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的品德和审美观。
这也正是《教育向美而生》所强调的。
美是人类共同追求的目标,而教育应该是实现美的过程。
读完这本书后,我对教育的认识有了更深的理解。
在过去,教育往往着重于知识和技能的传授,而忽视了对学生情感、品德和审美的培养。
这导致了很多问题的出现,比如学生缺乏对美的追求和欣赏能力,缺乏对社会价值观的认同等。
《教育向美而生》中提到了很多有关美的理论和观点。
其中一个重要观点是美是人类的天性,人类天生就有对美的追求和欣赏的能力。
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并引导他们向美的方向发展。
只有通过对美的认识和追求,学生才能成为有品位的人,才能在未来的道路上取得更大的成就。
另一个重要观点是美的培养需要整个教育体系的共同努力。
教师应该在教书的同时,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审美培养。
学校应该提供优质的艺术教育资源,让学生接触到更多艺术形式和创意,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
同时,家庭和社会也需要重视对美的培养,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艺术活动和机会。
通过读《教育向美而生》,我认识到了教育的重要性和美的价值。
作为一名教师,我将会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让他们通过艺术和美感的体验,拓展自己的视野和思维。
同时,我也会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社会艺术活动,增加他们对美的认知和欣赏能力。
总结起来,读《教育向美而生》让我深刻认识到了教育与美的关系。
教育不仅仅是为了传授知识和技能,更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人文素养。
美是人类共同追求的目标,而教育应该是实现美的过程。
我相信,通过我们的共同努力,教育将向美而生,为社会的进步做出更大的贡献。
以上是我对《教育向美而生》一书的读后感。
教育的美,生命的美:《教育,向美而生》读后感
教育的美,生命的美:《教育,向美而生》读后感本书《教育,向美而生》通过对教育美学的探讨,向我们展示了教育的美和生命的美。
读完后,我深受启发,对教育的价值和意义有了新的认识。
教育被赋予了培养人的美的使命。
在书中,作者强调了教育的目标不仅仅是传授知识,而更重要的是培养人的美德和精神境界。
这种美是全面的,包括了道德的、艺术的、审美的等多个方面。
教育应该致力于培养学生的美感和审美能力,使他们成为有品位、有情趣的人。
通过教育,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去欣赏美的事物,培养他们的情感和审美能力,让他们的内心世界更加丰富多彩。
教育也是生命的美的体现。
在书中,作者强调了教育应该关注学生的整体发展,关注他们的心灵和情感。
教育不仅仅是灌输知识,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成为有思想、有情感的人。
通过教育,我们可以帮助学生发展他们的潜能,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批判性思维。
教育应该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他们的兴趣和需求,让每个学生都能找到自己的天赋所在,并且发挥出自己的最大潜力。
读完《教育,向美而生》,我对教育的意义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教育是一项伟大的事业,它能够改变人的命运,点亮生命的光芒。
教育不仅仅是为了应对考试,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人格和品质。
通过教育,我们可以让每个学生都能够追求自己的梦想,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教育的美在于它能够让每个人都拥有一个美好的未来。
总之,读完《教育,向美而生》让我对教育的美和生命的美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教育不仅仅是传递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人的美德和精神境界。
教育是一项伟大的事业,它能够改变人的命运,引导人向美而生。
让我们一起努力,为教育的美和生命的美贡献自己的力量。
2023年暑假《教育,向美而生》读后感
《教育,向美而生》读后感在本书序言中,顾久先生称赞她有情有趣、可敬可亲。
几十分钟的演讲带给听众“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的欣喜。
让已过花甲之年的老人,愿意重返少年,端坐在郑英老师的课堂,当一回她的学生。
面对这么高的赞誉,我深深感受到《教育,向美而生》是对教育的一种灵魂追问。
于是在寒假期间我拜读了这本书。
当拿到这本书时,被封面郑老师的优雅形象和具有诗意的书名所吸引。
翻开此书,被目录中同样诗意的题目所震撼。
本书共分两辑:第一辑一教师,首先要让自己成为一个美好的人。
第二辑一教育,要懂得成人之美。
从这两辑里我们就可以感受到教师要想教育好学生,首先得先学会做人。
即教师自己成为一个美好的人,那么才能给学生带来美好的教育,才能创造美好的课堂。
当读到“农人耕作的对象是庄稼,他们有着各自的生长规律,稻麦桑麻,形态不一教育施行的对象是学生,他们有着各自鲜明的特性,每一个都是世间的孤品。
"农人犁田,师者耕心。
对农人来说,不管种什么,最要紧的一步是耕耘,让土地变得柔软,才能孕育出无限生机;对教师来说,教育耕耘的是心田,只有深深耕耘,去除杂草,种下良善的种子,才能耕耘出心灵的沃野良田"说得多好啊,形象地道出了教育的本质。
农人耕作的对象是土地,是庄稼,他们一年四季忙着翻地,播种,除草,浇水……最后为的就是庄稼有一个好的收成。
那我们教师呢?对象不一样而已,我们耕耘的对象是学生,他们有思想,有主见,有活力,有生命,他们是独一无二的孤品。
每每接到一个新的班级我们都要认真对待"庄稼"地里的每一颗秧苗,他们有坏习惯啦,我们要帮忙去除杂草;他们渴了,赶紧给浇浇水,他们倦怠了,成长速度慢了,我们要对症下药,该施肥的施肥,该打药的打药......为了使每一颗秧苗都能茁壮成长,这就更需要我们教师课堂上的巧妙引导,耐心讲解,课下的疏通引导,交流沟通,针对每一颗秧苗,倾注不同的心血,使他们在自己的一方庄稼地里茁壮成长,开花结果。
《教育,向美而生》读后感
《教育,向美而生》读后感
《教育,向美而生》是一本关于教育的书籍,作者通过对中国教育的分析和思考,探
讨了如何使教育更加美好和有意义。
在《教育,向美而生》中,作者首先指出了当前教育存在的一些问题,比如应试教育、功利导向、知识的碎片化等等。
这些问题导致了学生只追求分数和成绩,而忽视了真
正的学习和成长。
同时,作者还提到了教育的本质是培养学生的人格和能力,而不仅
仅是灌输知识。
这种观点让我深思,教育的目的不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
生的思维能力、创造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此外,《教育,向美而生》还提出了一些改进教育的方法和思路。
作者认为,要建立
一种关爱和尊重学生的教育环境,给予学生更多的自主权和选择权,让学生能够自主
探索和发现知识。
同时,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人文素养,让学生能够
从艺术、文学、音乐等方面感受美的存在。
这样的教育方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和创造力,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情感和情感。
阅读完《教育,向美而生》,我深深地触动了。
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更重要的
是培养学生的品格、情感和创造力。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教育的价值和意义。
在
我以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我会努力将这些思想付诸实践,为中国教育的发展贡献自己
的力量。
《教育,向美而生》幼儿园教师读后感
《教育,向美而生》幼儿园教师读后感(仅供学习)XX老师的《教育,向美而生》,早在XX年的夏天就拿到了这本书,随手翻阅后就因为“忙碌”而耽搁了,近期与朋友聊起“买新衣”的话题,谈论“精致”的人生。
忽地想起此书,从书架的角落里找出来,再读。
有时候我们因为距离,所以向往。
因为向往,所以满怀希望。
读读看吧。
本书主要为两辑,第一辑主题为“教师,首先要让自己成为一个美好的人”;第二辑为“教育,要懂得成人之美二看到第一辑的标题,不禁想到了XX老师关于好的教育中的重要的一点就是“好的老师就是好的教育,尤其记得XX老师对如何成为好老师给出了“四个不停”的建议,即:不停地实践,不停地思考,不停地阅读,不停地写作。
而XX老师的第一辑的主题一一教师,首先要让自己成为一个美好的人,与XX老师的观点真是英雄所见略同。
XX老师把班主任工作描述得如此生动美妙,让自己更加心生向往。
向美,从修好这颗心开始,在细微处落地发芽,在自我革新中生长。
教师需要形象美。
美并非天生丽质,拥有美丽的容颜和华丽的装扮,而是一点淡妆、适时的衣着、端庄洒脱的外表。
如同西子之美一一“浓妆淡抹总相宜”要让孩子们倍感可亲可敬,时时感到老师是健康的,精力是充沛的。
教师要心灵美。
美丽的外表和美的语言行为都是来自美的心灵。
作为一名幼儿教师,爱孩子是我们必备的职业要求之一。
我们要以柔和的目光、亲切的笑容、美丽的心灵走近孩子,让他们沐浴美的光辉,我们收获的一定是意想不到的惊喜。
教师要热爱美好生活。
作为一名中年教师,在一天的工作结束后,回到家往往快速扒几口饭,周末难得的休息时光也会窝在自己的一方小天地休养生息。
看到郑英老师在忙碌的教学时也会将自己的生活打造的有品、有趣、有情,让我感受颇深。
回想自己也有许多爱好,当老师之后渐渐忘却,不禁给自己立下f1.ag:将自己的小窝装扮温馨,多和朋友交流,将自己的爱好重新拾起来,游览祖国的大好河山。
相信在过好自己生活的同时也会为教育注入新鲜而美好的元素。
2023年教师读书随笔 《教育,向美而生》读后感
教师读书随笔(教育,向美而生)读后感感激学校教科室发的共读书目(教育,向美而生),初遇此书,淡绿色的背景封面,郑英老师简洁而充满阳光的靓照让人眼前一亮,清新而不失端雅,翻开书序,(好一个“向美而生〃),顾久老师的序文精炼流畅,华而有实,顿让我如浴春风,迎面拂过我大中华之文词之美,一个“向美而生〃的精灵正张开双翼在浓密幽暗的黑森林中翩翩飞舞,这让我看到了中国教育的期望,但假设能重返年少,仍情愿端坐在郑英老师的课堂里,当一回她的学生,该是怎样的精灵能让花甲之年的顾老师如此向往,按捺不住的好奇一口气读了一百多页舍不得放下,美!真美!文笔之美,娓娓道来。
师者,当怀一半诗心,一半匠心。
诗心是仰望星空,匠心是脚踏实地;诗心是提升境地,匠心是印证境地;诗心是致其广阔,匠心是尽其精微;诗心是向美而生,匠心是让美成真。
天地有大美,但“美不自美,因心而彰〃,教育不是童话,但要有童话般的浪漫,这既是一种教育向往,也是一种教育信心……水,唯其柔软才千回百转,藤,唯其柔软才百斩不回,在优美的词句里跳跃着鲜活的生命力,第一次在教育类的书籍里读出了诗的感觉,笔者将自己的教育理念糅合成一曲优雅的旋律,不温不火,让你不知不觉迷失在她的向美而生里。
意境之美,跃然纸上。
始境,形胜;又境,气胜;至境,格胜。
用仪式擦亮心灵,仪式感之于个人,是一种浪漫,之于集体、国家,是一种文化,之于成长的学生是一笔财富,场景中透着美美的回忆。
土地柔软了,作物才长得好,心地柔软了才能长出温暖、良善、慈善等质素,才能让人变得光明、诚恳、悲悯。
教育之美,成人之美。
无论多么强大的老师,都无法替代学生的成长。
教育的目的是为了援助学生更好的成长,而不是显示教师自己的聪慧和才华;不是为了让学生衬托自己的高大,而是援助学生变得强大。
我们行走在教育之路时,不要忘记自己为了什么出发。
不忘初心,教师的初心是什么呢?借用卢梭的话:“什么是最好的教育?最好的教育就是无所作为的教育:学生看不到教育的发生,却实实在在地影响着他们的心灵,援助他们发挥了潜能,这才是天底下最好的教育。
教师读后感——《教育,向美而生》
教师读后感——《教育,向美而生》这个寒假,我拜读了全国著名班主任郑英老师的《教育,向美而生》,认真体会了书中关于班级管理的典型案例和自始至终贯穿的“教育向美”育人理念。
自从踏上了教育的行业,我也深知自己肩负的责任以及使命。
郑英老师的成功并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靠着自己的努力,乐观积极的心态,勇于坚持的精神,才走向成功。
做为一线教师,我们要努力学习郑英老师的这种精神,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感悟到教育“向美而生”的真谛。
在教师这个行业中任教五年多了,这短暂的五年,让我真正了解到作为一名教师的真正意义。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有一句名言:“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
”这句话不仅深刻揭示了教师职业具有永恒性、神圣性、崇高性,也深刻阐释了教师职业是追求光明、追求真理、追求正义的人类进步的事业。
作为教师,不仅承担着教书育人的神圣的历史使命和责任,也是塑造学生品格、品行、品味的‘大先生’。
所以,我们要努力做一个有现代教育思想的教师,培养学习的主动性和创新性。
努力上好每一节课,指导好每一个学生。
同时,要因材施教,鼓励学生做最好的自己,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努力的拼搏。
绵绵用力,久久为功,方能行稳致远。
在寻常的点滴里完成伟大的授业,这是教育的难,也是教育的美。
享受教育之美,源于对学生教育日常的疏导。
同样的问题,不同的处理方式,彰显着不同的教育理念,也必然会带来不同的教育效果。
教育,不只是在问题出现时会发生,在学校的工作和生活日常中也应该施行。
读完郑英老师这本书,我也看到了她乐观的态度。
作为一线教育工作者,不仅要做好教师的本职常规工作,也会经常面对各种总各样的问题,这时候我们一定要时刻调整好自己的心态。
因为我们都知道,任何职业都是有苦有乐,有收获也有失去,但是,我们一定要拿出积极的一面去迎接这些困难,其实困难是不怕的,就怕自己不敢面对,只要怀着一颗积极地心,任何事情都能迎刃而解。
教育也不例外,教育是难的,面对千差万别的孩子,教育充满了各种变化和可能,充满了对智慧与人格的考验,但正因如此,它激发着教师不断挑战,不断突破,并从中收获更好的自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向美而生》读后感
《教育,向美而生》读后感
当细细品完一本名著后,大家一定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此时需要认真思考读后感如何写了哦。
但是读后感有什么要求呢?以下是帮大家整理的《教育,向美而生》读后感,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很有幸听了名师郑英的讲座,听她娓娓道来,字里行间都体现了她对教育的执着和热情,打心底被她的教育智慧折服。
于是讲座结束之后立即拜读了《教育,向美而生》这本书,延续自己对大师膜拜和虔诚向大师“取经”之路。
书中,郑老师为广大教育人呈现了一个个“教育,可以如此生动、有趣”的鲜活而深刻的案例,无不激励着广大教育人:向美,从修好这颗心开始,在细微处落地发芽,在自我革新中生长。
感触颇深是以下几点:
一、注重自身修养和仪表
教师的特殊在于对学生有种长久而不着痕迹的熏陶和感染。
而学生,是教师的精神后裔,教师精神世界的丰富程度极大地影响着学生对精神世界的追求。
郑老师认为要想学生朝着美善的方向成长,自己先要成为美善的典范。
一直把“形象上的悦目”“气质上的赏心”“灵魂上的高贵”作为她努力的目标。
每天清晨换上一身知性套装,浅浅淡妆出现在孩子们面前;班会课上会和孩子们一起聊服饰美、仪态美;设计手抄报、班级阵地时,会跟孩子一起聊审美元素、色彩
搭配、版面设计,而不仅仅是简单评价。
在许多细碎的教育生活中,也经常用仪式来表达内心的庄重和虔敬。
经常会在学生活动时拍下精彩感人瞬间,在活动后诗意地再现重温,点亮学生心中的那盏灯;复习阶段会在孩子的作业上画上大大的爱心,让孩子在上面郑重写下自己努力过程中的优势品格,点燃孩子的热情;会用和孩子一起约定他们喜欢的鼓励方式,把奖励变成更有意义的尊重与爱的表达;当她被感动时,我会真诚地向学生表达我的赞叹和敬佩等等,这样把生活的庸常、细碎,注入有仪式感的教育情怀,原本平淡的日子也会变得光彩熠熠。
怀一半诗心,怀一半匠心,过着有品的生活,过着有趣的生活,过着有情的生活。
二、合理和科学的布置教室
郑英老师把教室布置成名符其实的有诗意的地方,他认为向美而生就是从看得见的美开始的。
净化、美化、绿化、书香化是我对教室的布置要求。
她的教室不大,所有的装饰或展示品都应该有一定的教育价值。
每换到一个新教室,她都会和孩子们一起重新规划布置教室。
首先会带领孩子清除教室所有无意义的物品和装饰。
然后会和学生一起规划教室的各个文化区角:公告角、图书角、劳动角、文化阵地角等。
接下来会和学生一起清理卫生死角,巧妙修补遮盖无法修补的角落。
经过一番折腾,赏心悦目具有教育情怀的.教室打造完毕。
她的目的希望孩子走进整洁有仪式感的教室时,会不自觉做出跟环境相匹配的行为,从而把整洁有序的习惯,转化为自觉的行为美感。
通过这样在实践中体验做事的条理和方法,同样会迁移到学习中,促进学生
成长。
“树从根上起,水自源头来”教育本就是一条随着时间逐渐延伸的路,每个人都可以是起点,但没有人会成为终点,唯有把自己的心安在当下,安在身处的教育环境,在压力与前进中找回自己作为一名教师的初心,走出一条专属自己的教育路。
从郑英老师的书中我们感受到了郑老师与学生之间的那份美妙的师生情。
教育就是遵循孩子的天性,守护他们的天性,要追求完美,也要包容不完美。
有幸读到这本书,感谢郑英老师,感谢这本书带给我的感触震撼,如此愉悦,如此独特,如此有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