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裂缝控制分析

合集下载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裂缝控制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裂缝控制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裂缝控制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裂缝控制是指在进行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时,对裂缝进行有效的控制,以确保结构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混凝土在硬化过程中会产生收缩、温度变化和荷载作用等效应,这些因素都可能导致混凝土表面产生裂缝。

裂缝控制是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中的重要环节。

为了控制混凝土施工中的裂缝,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虑和控制。

首先是材料选择。

选择合适的混凝土材料可以降低裂缝的发生率。

在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中,应根据实际情况合理控制水灰比,增加细集料含量,使用骨料骨充填料、外加剂等措施,以提高混凝土的抗裂性能和流动性,减少收缩裂缝发生的可能。

其次是施工工艺的控制。

在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中,应合理控制浇筑层数和浇筑速度,避免单层浇筑过厚、过快导致的温度、收缩差异过大而引发的裂缝。

在浇筑过程中,要进行充分的搅拌和震动,确保混凝土的均匀性和密实性。

在连续浇筑和大体积浇筑时,应采取适当的缝隙设置和浇筑节制,避免温度、收缩差异集中到一个位置,从而减少裂缝的产生。

再次是温度控制。

混凝土在硬化过程中会通过水化反应发生热量释放,导致温度升高。

过高的温度会引起混凝土比容积的增加,从而产生温度应力和温度裂缝。

在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中,需要采取措施控制混凝土的温度。

可以采取水泥减量、使用高效混凝土外加剂,以减少混凝土的温度升高。

可以进行水管冷却、表面覆盖保温等措施进行温度控制。

最后是收缩控制。

混凝土在硬化后会发生收缩,而收缩会导致混凝土内部发生应力和裂缝。

为了控制混凝土的收缩裂缝,可以采取措施减少混凝土的收缩。

可以使用高性能混凝土、加入适量的外加剂和控制混凝土含水量,减少混凝土的收缩。

也可以通过合理的缝隙设置和控制混凝土的尺寸变化来减少收缩裂缝的产生。

大体积混凝土温度裂缝控制措施

大体积混凝土温度裂缝控制措施

大体积混凝土温度裂缝控制措施
大体积混凝土温度裂缝控制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合理选择原材料:选用低水化热的水泥,如矿渣水泥、粉煤灰水泥等,以降低混凝土浇筑温度。

同时,掺加粉煤灰或高效减水剂等外加剂,减少混凝土的用水量,改善混凝土的和易性和可泵性,降低水灰比。

2.优化配合比:通过优化配合比,降低混凝土的收缩,提高混凝土的抗裂性。

例如,采用级配良好的骨料,控制砂率,掺加适量的膨胀剂等。

3.控制混凝土浇筑温度:在高温季节,应采取措施降低混凝土的浇筑温度,如对骨料进行洒水降温,避免在高温时段进行浇筑等。

4.加强混凝土养护:在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应及时进行养护,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防止出现温度梯度引起的裂缝。

可以采用覆盖保温材料、洒水、喷雾等方式进行养护。

5.适当增加构造钢筋:在容易出现温度裂缝的部位,适当增加构造钢筋的数量和直径,提高混凝土的抗裂性。

6.施加外力约束:在混凝土表面施加外力约束,如加装钢板约束带、预应力钢筋等,限制混凝土的变形,防止裂缝的产生。

7.加强温度监测:在施工过程中,应加强温度监测,及时掌握混凝土内部的温度变化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控制和调整。

综上所述,大体积混凝土温度裂缝控制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包括原材料选择、配合比优化、施工方法、养护方式、构造钢筋增加、外力约束和温度监测等方面。

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应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确保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质量符合要求。

大体积混凝土裂缝产生原因及控制措施

大体积混凝土裂缝产生原因及控制措施

大体积混凝土裂缝产生原因及控制措施大体积混凝土造粒的裂缝是指混凝土某一部分中的裂缝,该部分的尺寸比一般的钢筋混凝土结构大得多。

这样的混凝土结构由于自重和重载等的压力,受到了较大的拉应力,容易产生裂纹,影响其使用寿命和结构性能。

本文将探讨大体积混凝土裂缝的产生原因及控制措施。

一、产生原因:1. 温度变化:混凝土构造物受季节变化和日夜变化的影响,会发生温度变化。

由于温度的变化会导致混凝土膨胀和收缩,因此在膨胀和收缩的过程中,如果其能力和约束力不匹配,就会产生应力,从而产生裂缝。

2. 湿度变化:混凝土中水的变化也是裂缝的一个重要原因。

如果混凝土湿度变化过大,会导致水的蒸发和吸收。

水分的吸收会造成混凝土的膨胀,而水的蒸发会使混凝土干缩。

如果混凝土不能够吸收或释放水分,就容易产生裂缝。

3. 材料的反应:如果混凝土中的一些化学受潮或自发燃烧,会在混凝土中产生碱性物质的反应,从而导致混凝土的膨胀和收缩,产生裂缝。

4. 应力集中:混凝土制造和施工过程中涉及到的应力分布是不均匀的,某些区域容易出现应力集中。

应力集中区域因受到超负荷应力而破裂成裂缝。

5. 其他原因:混凝土中存在的空气孔隙,坍落度不合适,水灰比偏高或者混凝土受到的外力等都可能导致裂缝的产生。

二、控制措施:1. 选用合适的混凝土比例和材料:首先,为了避免混凝土的裂缝,应该选择合适的混凝土比例和材料,确保混凝土的坍落度、水灰比和密实度达到最佳水平。

2. 加强混凝土的质量控制:加强混凝土的质量控制,确保混凝土的制作和浇筑过程中不出现任何失误。

结实,未受到外力损害的混凝土在日常使用中容易受到外力的损害而破裂。

3. 选择正确的施工方法:为了避免因施工不当而造成混凝土裂缝,应该根据所建造的混凝土结构采用合适的施工方法,在施工过程中控制混凝土软化或者干缩时间,以确保结构体的完整性。

4. 控制场地温度和湿度:为了控制混凝土结构中水分和温度的变化,在施工过程中需要控制场地的温度和湿度。

大体积混凝土裂缝分析及控制措施

大体积混凝土裂缝分析及控制措施

大体积混凝土裂缝分析及控制措施在现代建筑工程中,大体积混凝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如大型基础、大坝、桥梁墩台等。

然而,大体积混凝土在施工和使用过程中容易出现裂缝,这不仅影响结构的外观,还可能降低结构的承载能力、耐久性和防水性能。

因此,对大体积混凝土裂缝进行分析并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大体积混凝土裂缝的类型大体积混凝土裂缝主要分为表面裂缝、深层裂缝和贯穿裂缝三种类型。

表面裂缝通常出现在混凝土浇筑后的初期,由于混凝土表面散热较快,内部散热较慢,形成内外温差,导致表面产生拉应力。

当拉应力超过混凝土的抗拉强度时,就会出现表面裂缝。

表面裂缝一般较浅,对结构的影响较小,但如果不及时处理,可能会发展为深层裂缝或贯穿裂缝。

深层裂缝是指裂缝深度较大,但未贯穿整个混凝土结构。

深层裂缝通常是由于混凝土在降温过程中,内部约束产生的拉应力超过混凝土的抗拉强度而引起的。

深层裂缝对结构的耐久性和承载能力有一定的影响。

贯穿裂缝是指裂缝贯穿整个混凝土结构,将结构分成几个部分。

贯穿裂缝的危害最大,它严重削弱了结构的整体性和稳定性,甚至可能导致结构的破坏。

二、大体积混凝土裂缝产生的原因(一)温度变化大体积混凝土在浇筑后,由于水泥水化反应会释放出大量的热量,使混凝土内部温度迅速升高。

而混凝土表面散热较快,形成较大的内外温差。

当温差产生的拉应力超过混凝土的抗拉强度时,就会产生裂缝。

(二)收缩变形混凝土在硬化过程中会发生体积收缩,包括化学收缩、干燥收缩和塑性收缩等。

收缩变形受到约束时,就会产生拉应力,从而导致裂缝的产生。

(三)约束条件混凝土结构在施工和使用过程中,会受到各种约束,如基础的约束、相邻结构的约束等。

当约束产生的拉应力超过混凝土的抗拉强度时,就会产生裂缝。

(四)原材料质量原材料的质量对混凝土的性能有很大影响。

如果水泥的水化热过高、骨料的级配不合理、含泥量过大等,都可能导致混凝土裂缝的产生。

(五)施工工艺施工过程中的浇筑顺序、振捣方式、养护措施等不当,也会增加混凝土裂缝产生的可能性。

谈大体积混凝土裂缝控制措施

谈大体积混凝土裂缝控制措施

谈大体积混凝土裂缝控制措施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是指结构体积较大、惯性力较大、变形能力较弱的混凝土结构。

由于大体积混凝土结构具有自重大、应力集中、温度变形大等特点,容易出现裂缝问题,因此需要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1. 控制热应力和温度变形:大体积混凝土结构在施工和硬化过程中会产生热应力和温度变形,这是裂缝形成的主要原因之一。

为了控制热应力和温度变形,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措施:- 合理安排浇筑顺序:控制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的浇筑顺序,尽量避免大面积浇筑或连续浇筑,减少热应力的积累和温度变形的影响。

- 采取降温措施:在夏季高温或高热量条件下施工时,可以采取降温措施,如喷水、覆盖遮阳网等,降低混凝土的温度,减少温度变形和热应力。

- 控制混凝土温升速率:控制混凝土升温速率,避免过快的升温导致热应力和温度变形。

可以通过调整施工方法、混凝土配合比等来实现。

2. 加强结构连接和约束:大体积混凝土结构在强度和变形能力上相对较弱,容易出现裂缝。

为了加强结构的连接和约束,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增加连接件和补强构件:在结构的关键部位或易裂缝部位设置连接件和补强构件,增强结构的整体强度和刚度,减少裂缝的形成。

- 采用预应力技术:在大体积混凝土结构中采用预应力技术,增加结构的内部应力,提高结构的整体强度和刚度,减少裂缝的产生和扩展。

- 设置伸缩缝:大体积混凝土结构可能由于温度变形而引起裂缝,可以在结构中设置伸缩缝,减少温度变形的传递和积累,控制裂缝的扩展。

3. 控制混凝土收缩和膨胀:混凝土在硬化过程中会发生收缩和膨胀,也是裂缝形成的原因之一。

为了控制混凝土的收缩和膨胀,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选用低收缩混凝土:在施工中选用低收缩混凝土,减少混凝土收缩引起的裂缝。

- 使用控制收缩剂:在混凝土中添加控制收缩剂,减缓混凝土收缩速度,降低收缩引起的应力和裂缝。

- 采用膨胀剂:在混凝土中添加膨胀剂,促使混凝土发生膨胀,减轻收缩引起的应力和裂缝。

4. 加强施工质量控制: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的裂缝问题与施工质量密切相关。

大体积混凝土裂缝产生原因及控制措施

大体积混凝土裂缝产生原因及控制措施

大体积混凝土裂缝产生原因及控制措施大体积混凝土结构在使用过程中,常常出现裂缝现象,这不仅影响了建筑物的外观,更重要的是可能影响结构的安全性和耐久性。

了解大体积混凝土裂缝产生的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显得尤为重要。

1. 原材料问题混凝土质量的差异可能导致混凝土中存在空鼓等问题,这会在使用过程中引发裂缝。

材料中含有过多的气孔和流动性差也会增加混凝土的收缩性,从而加剧了混凝土裂缝的产生。

2. 温度变化混凝土在硬化过程中会发生收缩,而环境温度的变化也会对混凝土产生影响。

当混凝土中的收缩和环境温度的变化不匹配时,就会导致混凝土内部的应力过大,从而引发裂缝。

3. 设计缺陷如果在混凝土结构的设计和施工中,存在设计缺陷或者施工质量不合格的情况,也有可能导致混凝土结构内部出现裂缝。

4. 荷载变化混凝土结构在使用过程中,受到荷载的作用,比如温度荷载、湿度荷载、机械荷载等,这些荷载的变化都有可能引发混凝土结构内部的应力变化,从而导致裂缝的产生。

5. 施工工艺混凝土结构的施工工艺不当也是混凝土裂缝产生的一个重要原因。

比如浇筑过程中的振捣不足、养护不到位等都可能导致混凝土结构内部的空鼓和裂缝。

以上就是大体积混凝土裂缝产生的一些主要原因,深入了解这些原因,才能更好地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1. 选材在混凝土的选材过程中,应该选择质量好、掺合比适宜的原材料。

并且要求混凝土的含水量和流动性要符合设计要求,这样有利于减少混凝土中的空鼓和气孔,从而减少裂缝的产生。

2. 设计优化在混凝土结构的设计阶段,应该充分考虑混凝土的收缩性和环境温度变化对混凝土结构的影响,从而在设计阶段就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减少混凝土结构内部的应力集中,减少裂缝的产生。

4. 预留伸缩缝在混凝土结构设计中,应该根据结构的实际情况,合理设置伸缩缝。

伸缩缝的设置可以有效地减少混凝土结构内部因为温度变化和应力变化而引发的裂缝。

5. 养护混凝土在硬化过程中,需要进行适当的养护。

大体积混凝土裂缝控制措施

大体积混凝土裂缝控制措施

大体积混凝土裂缝控制措施在建筑工程中,大体积混凝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如大型基础、桥梁墩台、大坝等。

然而,大体积混凝土由于其体积大、水泥水化热高、内外温差大等特点,容易产生裂缝,这不仅影响结构的外观,还可能降低结构的承载能力和耐久性。

因此,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来预防和减少大体积混凝土裂缝的产生至关重要。

一、大体积混凝土裂缝产生的原因(一)水泥水化热水泥在水化过程中会释放出大量的热量,由于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的断面较厚,表面系数相对较小,这些热量聚集在结构内部不易散发,导致内部温度迅速升高。

而混凝土表面散热较快,形成较大的内外温差,从而产生温度应力。

当温度应力超过混凝土的抗拉强度时,就会产生裂缝。

(二)混凝土收缩混凝土在硬化过程中会发生体积收缩,包括化学收缩、干燥收缩和自收缩等。

大体积混凝土由于水泥用量较大,水分蒸发较快,收缩变形更为显著。

如果收缩受到约束,就会产生拉应力,从而导致裂缝的产生。

(三)外界气温变化大体积混凝土在施工期间,外界气温的变化对其裂缝的产生有较大影响。

特别是在混凝土浇筑初期,混凝土的抗拉强度很低,如果遇到气温骤降,混凝土表面的温度会迅速下降,产生较大的温度梯度,从而引发裂缝。

(四)约束条件大体积混凝土在浇筑后,由于基础、模板等对其的约束,使其不能自由变形。

当混凝土的收缩变形和温度变形受到约束时,就会产生约束应力。

当约束应力超过混凝土的抗拉强度时,就会产生裂缝。

(五)施工工艺施工过程中的浇筑顺序、振捣方法、养护措施等不当,也会导致大体积混凝土裂缝的产生。

例如,浇筑过程中混凝土的分层厚度过大、振捣不密实,会影响混凝土的均匀性和密实性;养护不及时或养护方法不当,会导致混凝土表面水分蒸发过快,从而产生裂缝。

二、大体积混凝土裂缝控制的设计措施(一)合理选择混凝土配合比选用低水化热的水泥品种,如矿渣水泥、粉煤灰水泥等;减少水泥用量,掺入适量的粉煤灰、矿渣粉等掺和料;优化骨料级配,采用连续级配的粗骨料和中砂,降低混凝土的孔隙率;控制水胶比,在满足混凝土强度和工作性能的前提下,尽量减少用水量。

分析大体积混凝土裂缝原因及温控措施

分析大体积混凝土裂缝原因及温控措施

分析大体积混凝土裂缝原因及温控措施1 沉缩裂缝混凝土沉缩裂缝在体积混凝土施工中也是非常多的。

主要原因是振捣不密实, 沉实不足, 或者骨料下沉, 表层浮浆过多, 且表面覆盖不及时, 受风吹日晒, 表面水份散失快, 产生干缩, 混凝土早期强度又低, 不能抵抗这种变形而导致开裂。

在施工中采用缓凝型泵送剂, 延缓混凝土的凝结硬化速度, 充分利用外加剂( 特别是缓凝剂) 的特性, 适时增加抹加次数, 消除表面裂缝( 特别是沉缩裂缝和初期温度裂缝) , 特别是初凝前的抹压。

2 温度裂缝(1) 原因: 一是由于温差较引起的, 混凝土结构在硬化期间水泥放出量水化热, 内部温度不断上升, 使混凝土表面和内部温差较, 混凝土内部膨胀高于外部, 此时混凝土表面将受到很的拉应力, 而混凝土的早期抗拉强度很低, 因而出现裂缝。

这种温差一般仅在表面处较, 离开表面就很快减弱, 因此裂缝只在接近表面的范围内发生, 表面层以下结构仍保持完整。

二是由结构温差较, 受到外界的约束引起的, 当体积混凝土浇筑在约束地基上时, 又没有采取特殊措施降低, 放松或取消约束, 或根本无法消除约束, 易发生深进, 直至贯穿的温度裂缝。

(2) 过程: 一般( 人为) 分为三个时期: 一是初期裂缝———就是在混凝土浇筑的升温期, 由于水化热使混凝土浇筑后2- 3 天温度急剧上升, 内热外冷引起“ 约束力”, 超过混凝土抗拉强度引起裂缝。

二是中期裂缝———就是水化热降温期, 当水化热温升到达峰值后逐渐下降, 水化热散尽时结构物的温度接近环境温度, 此间结构物温度引起“ 外约束力”, 超过混凝土抗拉强度引起裂缝。

三是后期裂缝, 当混凝土接近周围环境条件之后保持相对稳定, 而当环境条件下剧变时, 由于混凝土为不良导体,形成温度梯度, 当温度梯度较时, 混凝土产生裂缝。

3 控温措施和改善约束3.1 温控措施(1) 降低混凝土内部的水化热, 采用中低热的矿渣水泥, 控制水泥的使用温度, 添加一定量的优质粉煤灰, 以降低混凝土的水化热, 同时选用高效外加剂。

大体积混凝土裂缝控制技术研究

大体积混凝土裂缝控制技术研究

大体积混凝土裂缝控制技术研究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是指单个构件体积大于等于40m³的混凝土构件,例如大型堤坝、深基坑支护墙、水泥厂设备基础等。

由于其体积大、自重大,混凝土内部的温度、湿度和收缩应力等因素容易引起裂缝的产生和扩展,因此对大体积混凝土裂缝的控制技术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1.控制混凝土温度和湿度:由于混凝土的硬化过程中会产生热量,造成温度升高,而混凝土的收缩性导致湿度的减少,这两种因素都会引起混凝土的开裂。

因此,降低混凝土温度和保持适当的湿度是控制裂缝的重要手段。

可采取的措施包括:使用低热混凝土、降低水灰比、采用降温剂等。

2.裂缝预防设计:在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的设计过程中,应根据结构特点和受力情况,进行合理的预应力和布置钢筋,使混凝土在受力时能够均匀分布和吸收应力,从而减少裂缝的产生和扩展。

同时,合理设置结构的伸缩缝和控制缝,避免因温度变化和收缩应力引起的裂缝。

3.合理施工工艺: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的施工过程中,应注意控制混凝土浇筑和养护的过程。

合理控制浇注速度、浇筑温度和浇注高度,避免混凝土的温度和湿度变化过大。

同时,在混凝土初硬和硬化过程中,加强养护,保持适当的湿度,防止裂缝的产生和扩展。

4.检测和维修:对于已经出现裂缝的大体积混凝土结构,及时进行检测和维修是非常重要的。

可采用无损检测技术来检测裂缝的性质和扩展情况,然后进行合理的维修补强措施,以防止裂缝继续扩展和对结构安全性产生影响。

总之,大体积混凝土裂缝控制技术的研究对于提高结构的安全性和使用寿命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控制温度和湿度、合理进行结构设计和施工、及时进行检测和维修等措施,可以有效的预防和控制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的裂缝问题,确保结构的稳定性和耐久性。

大体积混凝土裂缝控制研究共3篇

大体积混凝土裂缝控制研究共3篇

大体积混凝土裂缝控制研究共3篇大体积混凝土裂缝控制研究1混凝土是建筑、道路、桥梁等基础建设的主要材料之一,具有承载力强、耐久性好等优点。

但是,由于混凝土自身的物理特性以及外界环境的作用,混凝土易发生裂缝,降低了其使用寿命和使用效果。

因此,混凝土裂缝控制成为了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

混凝土裂缝的形成原因复杂,主要包括混凝土自身形成的收缩应力、温度变化应力、沉降变形应力等因素,以及外界载荷作用、震动、地基不稳定等因素。

对于混凝土裂缝的控制,应当根据裂缝的原因来采取不同的措施。

一般来说,混凝土裂缝控制的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材料选择在混凝土制作过程中,应选择质量好、性能稳定的材料,并确保混凝土配合比的准确性和施工质量。

如果材料质量不好或配合比不准确,会导致混凝土早期强度、收缩量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从而引发不同程度的裂缝。

二、结构设计在混凝土结构设计中,应根据承受的荷载、温度变化等因素合理选择截面尺寸、模数、配筋等参数,并采用防止构件发生内力过大的措施,如降低单元刚度、设置弹性支座等。

此外,还应合理设置伸缩缝,避免因温度变化引起的收缩力和伸长力,从而控制裂缝的发生。

三、加强措施在混凝土结构加强处理时,应采取补强措施,如在旧混凝土表面覆盖一定的钢筋网或碳纤维布,增加结构的强度和刚度,并同时防止随着时间的推移出现的初期收缩和徐缓变形引起的裂缝。

四、维修措施在混凝土出现裂缝后,应及时采取维修措施。

对于较小的裂缝,可以采用填充剂或上层打磨的方法进行修补,对于较大的裂缝,需要进行更严格的加固处理。

总之,混凝土裂缝控制是一个不断探索、不断完善的领域,需要结合实际工程情况,采取综合性的措施,以提高混凝土使用寿命和使用效果。

大体积混凝土裂缝控制研究2混凝土是一种广泛使用的建筑材料,具有高强度和耐久性的特性。

然而,在长期使用和自然灾害情况下,混凝土结构可能会出现裂缝。

这些裂缝可能会导致建筑结构的不稳定性和结构弱点,很大程度上影响建筑物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裂缝控制措施

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裂缝控制措施

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裂缝控制措施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裂缝控制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有效的控制裂缝的发生可以保证建筑物的安全性和使用寿命。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措施和方法。

1. 合理的设计和施工方案:在设计混凝土结构时,要合理地分析和计算结构的受力情况,选择合适的结构形式和尺寸。

在施工之前,要制定详细的施工方案,包括浇筑顺序、浇筑节奏和配料比例等。

2. 控制混凝土水灰比:水灰比是混凝土强度和抗裂性能的重要指标。

过高的水灰比会导致混凝土的收缩和开裂。

要控制混凝土的水灰比在适当的范围内,一般不应超过0.55。

3. 添加控制裂缝的剂:在混凝土中添加一些特殊的控制裂缝剂,可以改善混凝土的抗裂性能。

这些控制裂缝剂可以减少混凝土的收缩性,并增加其延展性和韧性。

4. 控制温度和湿度:混凝土在干燥过程中会有收缩的现象,而过快的干燥会导致混凝土开裂。

在施工过程中要控制混凝土的温度和湿度,避免过快的脱水。

可以采取采取遮阳、喷水和覆盖等措施来控制混凝土的温度和湿度。

5. 合理的浇筑顺序和浇筑节奏:在浇筑大体积混凝土时,要遵循合理的浇筑顺序和浇筑节奏。

一般来说,应从中间开始浇筑,然后向两侧延伸。

浇筑节奏要控制适当,避免同一时间浇筑过多的混凝土区域。

6. 合适的养护措施:养护是混凝土硬化的关键过程,也是防止裂缝发生的重要措施。

在混凝土浇筑后要及时进行养护,并采取适当的养护措施,如覆盖保湿膜、定期喷水等,以保持混凝土的湿度和温度。

7. 定期检查和维护:在混凝土施工完成后,要进行定期的检查和维护。

对于已经出现的裂缝,要及时进行修补和加固,以减小裂缝的发展和扩大。

通过合理的设计和施工方案、控制水灰比、添加控制裂缝剂、控制温度和湿度、合理的浇筑顺序和节奏、合适的养护措施以及定期的检查和维护,可以有效地控制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的裂缝发生,提高建筑物的安全性和使用寿命。

谈大体积混凝土裂缝控制措施

谈大体积混凝土裂缝控制措施

谈大体积混凝土裂缝控制措施大体积混凝土指的是在建筑或基础工程中使用的混凝土,这些混凝土的体积通常非常大,以满足建筑和基础工程的要求。

但是,由于大体积混凝土的体积较大,施工过程中容易出现裂缝,这会严重影响混凝土的使用寿命和强度,因此需要针对性的控制措施。

下面我们来探讨一下大体积混凝土裂缝控制措施。

一、设计措施在大体积混凝土的设计阶段,需要对其进行充分的考虑和规划,从而从根本上控制混凝土的裂缝。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控制混凝土的温度和收缩:这是导致混凝土开裂的主要原因。

因此,在混凝土的设计阶段中,需要对混凝土的温度和收缩进行充分考虑,以减少其对混凝土的影响。

3.采用合适的增塑剂和骨料:增塑剂和骨料的选用也会对混凝土的裂缝控制产生影响。

需要选择合适的增塑剂和骨料,以改善混凝土的性能,减少其对混凝土裂缝的影响。

二、施工措施在混凝土的施工过程中,也需要采取一些措施,以减少混凝土的开裂。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混凝土浇筑的均匀性:混凝土的浇筑需要均匀,以减少混凝土收缩不均匀而导致的裂缝。

2.高效的养护措施:混凝土的养护非常重要,因为养护不当会导致混凝土过早出现裂缝。

因此,在混凝土养护方面需要采用高效的措施,以尽量减少混凝土的裂缝。

例如,在混凝土养护期间需要保持适当的湿度和温度,以减少混凝土的干燥速度。

三、维护措施1.定期检查混凝土的裂缝情况:定期检查混凝土的裂缝情况是非常重要的,因为这可以及时发现混凝土的问题,采取相应的维护措施,避免混凝土的加剧。

2.采取维护措施:如果发现混凝土出现问题,需要采取相应的维护措施,以尽快修复混凝土的问题,并避免问题的扩大。

总的来说,大体积混凝土裂缝的控制需要从设计、施工和维护三个方面综合考虑,采取一系列的控制措施以尽量减少混凝土的裂缝,延长其使用寿命和保持其强度。

超长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中的裂缝控制措施

超长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中的裂缝控制措施

引言超长大体积混凝土在建筑工程中较为常见,但此类材料的抗拉水平较差,一旦材料受力不匀称,就会导致建筑出现不规则裂缝,降低整体构件的承载力及稳定性。

为了降低混凝土裂缝对材料、建筑本身性能的不利影响,施工人员需要结合已有的经验和资料进行总结,通过消除混凝土裂缝对整体工程的不利影响,尤其是要总结诱发裂缝的原因,并给予加强、预防控制,再根据现有的案例确定预防性管理体系,规避裂缝带来的安全隐患问题,这也能提高整体工程的经济效益。

1超长大体积混凝土开裂机理超长大体积混凝土开裂问题的主要诱发因素是混凝土自身性能及其他因素两方面。

具体来讲,超长大体积混凝土开裂机理如下。

(1)混凝土成型过程中受到外界温度的影响,致使材料的体出现一定变化。

未添加抗渗材料混凝土的抗渗水平相对较差,非常容易受到高渗透性、侵蚀性溶液的影响,降低混凝土的功能性。

(2)当混凝土内部的温度出现剧烈变化时,混凝土的体积势会发生一定变化。

例如,水泥搅拌过程中会出现水热反应,大量的水化热会导致混凝土内外温差过大,影响材料的影响。

温度变化幅度会随着混凝土浇筑作业开展出现一定变化,故需要施工人员加强对材料的养护作业。

(3)材料收缩问题会影响大体积混凝土的功能性,尤其是材料的收缩性能(干燥、自收缩、塑性、化学、温度、沉降)会直接影响混凝土的收缩成型。

因此,施工人员需要结合当地的生态环境及降水因素、温湿度等条件,在细致的观察实践中确定混凝土收缩、开裂问题的影响因素。

(4)混凝土徐变现象也是工程中比较容易出现的,特别是徐变过程具有两面性特点,其一是可以控制水化热产生的温度应力,其二是可以增加混凝土形变的幅度。

(5)实际工程中所使用的其他物料也会影响混凝土的功能性,如水泥的细化水平会影响材料的收缩水平,并且混凝土裂缝大小会随着水泥使用量的增加而不断增加。

另外,骨料(粗骨料、细骨料)的含砂量也与混凝土裂缝的出现有直接的关系。

相关研究显示,在实际工程中添加适当减水剂,可以促使混凝土水胶比增加,该过程可以避免混凝土的化学收缩问题,这也说明加入适量外加剂也可以全面提高混凝土的质量,但工程中也要注意结合施工现场环境进行针对性管理。

大体积混凝土裂缝产生原因及控制措施

大体积混凝土裂缝产生原因及控制措施

大体积混凝土裂缝产生原因及控制措施随着建筑结构的不断发展,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的使用越来越广泛。

大体积混凝土结构中常常会出现裂缝问题,这不仅会影响结构的美观性,还会降低结构的承载能力和使用寿命。

对于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的裂缝产生原因和控制措施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分析,对于提高结构的质量和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

1.温度变化大体积混凝土结构在温度变化的作用下,由于混凝土的收缩率大于钢筋的收缩率,容易产生裂缝。

当温度升高时,混凝土会膨胀,而在温度下降时,混凝土会收缩,造成内部应力的不平衡,最终导致混凝土结构裂缝的产生。

2.干缩混凝土在凝固过程中,由于水分的蒸发脱水,混凝土内部会产生干缩现象。

如果干缩过程中得不到有效的补水保养,混凝土内部的内应力会逐渐积累,最终形成裂缝。

3.不均匀收缩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由于尺寸大、体积大,在硬化过程中会产生不均匀的收缩。

尤其是在混凝土中使用了粗骨料的情况下,更容易产生不均匀收缩,从而导致结构裂缝的产生。

4.基础沉降大体积混凝土结构在基础遇到沉降时,由于结构自重的影响,会造成结构内部的应力不平衡,从而导致混凝土结构的裂缝产生。

5.外部荷载外部荷载的作用下,如风荷载、地震荷载等,会导致混凝土结构内部的应力集中,从而引发裂缝。

6.质量缺陷在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的施工过程中,如混凝土质量不合格、施工工艺不规范等,都容易造成混凝土结构的裂缝产生。

二、大体积混凝土裂缝控制措施1. 设计合理通过合理的设计,可以减小混凝土结构内部的应力集中区域,在梁、柱、墙等结构部位设置适当的伸缩缝,以及加入预应力钢筋等措施,来减小混凝土结构的应力,有效控制裂缝的产生。

2. 优化混凝土配合比通过优化混凝土的配合比,降低混凝土的收缩率,控制混凝土的裂缝产生。

在混凝土中适量添加膨胀剂、缓凝剂等措施,也可以有效控制混凝土的收缩裂缝。

4. 加强养护措施在混凝土施工后,需要加强养护措施,及时进行混凝土的湿润养护,保证混凝土充分的龄期,减小干缩裂缝的产生。

大体积混凝土的裂缝控制(三篇)

大体积混凝土的裂缝控制(三篇)

大体积混凝土的裂缝控制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是指在施工过程中需要使用大量混凝土,如桥梁、大型建筑、水电站等。

由于大体积混凝土结构体积大、自重大,材料特性和环境条件的影响也更加复杂,在施工和使用过程中容易出现裂缝问题。

因此,正确的裂缝控制对于确保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的安全和可靠性非常重要。

一、裂缝形成的原因1. 温度变形温度变形是大体积混凝土结构产生裂缝的主要原因。

在凝固过程中,混凝土发生体积收缩,当收缩约束受阻时,就会出现温度变形。

此外,温度变化引起的混凝土体积伸缩也可能导致裂缝的产生。

2. 负荷变形负荷变形是指混凝土结构在受到外部荷载作用时发生变形,如弯曲、扭转、剪切等。

当负荷超过混凝土的承载能力时,就会产生裂缝。

3. 混凝土收缩混凝土收缩是指混凝土在水化反应过程中,水分蒸发使混凝土发生体积收缩。

这种收缩变形会导致混凝土内部产生应力,进而引起裂缝的形成。

4. 不均匀收缩不均匀收缩是指混凝土不同部位发生收缩的程度不一致,从而产生内部应力,进而引起裂缝。

5. 震动和震动变形大体积混凝土结构在振动或地震作用下,会产生动态变形,引起内部应力增大,从而产生裂缝。

二、裂缝控制方法1. 设计和施工合理的结构设计和施工方法是控制裂缝产生的首要措施。

在结构设计过程中,应通过合理的受力分析和结构布置,减少混凝土体积变形和应力集中,从而减少裂缝的产生。

在施工过程中,应严格按照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进行操作,如控制混凝土浇筑温度、采取适当的养护措施等。

2. 增加混凝土延性延性是指材料在受力后能够发生可逆变形的能力。

增加混凝土的延性可以通过增加掺合料、添加增塑剂等方式来实现。

延性的提高可以减少混凝土内部应力和应力集中,从而减少裂缝的产生。

3. 加强混凝土的抗温度变形能力可以通过选用低热水泥、混凝土铺装还未减少温度变形。

同时,在混凝土铺装过程中,辅以合理的浇筑和养护措施,减少温度梯度,提高混凝土的抗温度变形能力。

4. 增加混凝土的抗裂性能可以通过控制混凝土的水胶比、使用适量的细骨料和粗骨料、使用聚丙烯纤维增加混凝土的抗裂性能。

大体积混凝土裂缝成因和控制

大体积混凝土裂缝成因和控制

浅谈大体积混凝土裂缝成因和控制基础是支撑整个建筑的重要部位,基础的质量直接影响着建筑物的安全。

尤其是现在高层建筑中对基础的结构安全和使用功能的要求更高。

大体积混凝土工程常出现在各类基础形式中。

而大体积混凝土基础对其整体性要求较高,开裂是在工程建设中带有一定普遍性的技术问题;裂缝一旦形成,特别是基础贯穿裂缝出现在重要的结构部位,危害极大,它会降低结构的耐久性,削弱构件的承载力。

因此在施工中必须对大体积基础底板混凝土的施工质量有足够的重视,需要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大体积混凝土的开裂。

下面就大体积混凝土的裂缝成因及控制进行简单地分析。

1 大体积混凝土裂缝类型及裂缝产生原因分析1、收缩裂缝收缩裂缝主要分为干燥收缩、塑性收缩、自身收缩、碳化收缩等等。

干燥收缩为混凝土硬化后,在干燥的环境下,混凝土内部的水分不断向外散失,引起混凝土由外向内干缩变形,产生裂缝。

塑性收缩在水泥活性大混凝土温度较高,或在水灰比较低的条件下会加剧引起开裂因为这时混凝土的泌水明显减少,表面蒸发的水分不能及时得到补充,这时混凝土尚处于塑性状态,稍微受到一点拉力,混凝土的表面就会出现分布不均匀的裂缝,出现裂缝以后,混凝土体内的水分蒸发进一步加大,于是裂缝进一步扩展。

自身收缩是混凝土收缩的一个主要来源。

自身收缩与干缩一样,是由于水的迁移而引起的,但它不是由于水向外蒸发散失,而是因为水泥水化时消耗水分造成凝胶孔的液面下降形成弯月面,产生所谓的自干燥作用,导致混凝土体的相对湿度降低及体积减小而最终自身收缩。

水灰比对自身收缩影响较大,一般来说,当水灰比大于0.5时,其自干燥作用和自身收缩与干缩相比小得可以忽略不计;但是当水灰比小于0.35时,体内相对湿度会很快降低到80%以下,自身收缩与干缩则几乎各占1/2。

自身收缩主要发生在混凝土拌和后的初期。

因此在模板拆除之前,混凝土的自身收缩大部分甚至全部已经完成。

在大体积混凝土里,即使水灰比不低,自身收缩量值也不大,但是它与温度收缩叠加到一起,就会使应力增大,所以在水工大坝施工时早就将自身收缩作为一项性能指标进行测定和考虑。

控制大体积混凝土裂缝的方法

控制大体积混凝土裂缝的方法

控制大体积混凝土裂缝的方法
控制大体积混凝土裂缝的方法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混凝土配比优化:合理设计混凝土配比,控制水灰比和含水量,以及添加适当的减水剂、增强剂等,可以提高混凝土的抗裂性能。

2. 施工技术控制:控制混凝土施工的温度、湿度、浇筑速度以及浇筑方式等,避免过快干燥、过快升温或过快降温造成的裂缝。

3. 温度和收缩控制:采用降温措施,如喷水、覆盖防晒膜等,减缓混凝土的升温速度,避免温度差引起的热裂缝;同时采用适当的膨胀剂和纤维等,控制混凝土的收缩性。

4. 预应力和钢筋控制:通过预应力和钢筋的设计和施工,增加混凝土的抗拉强度和延展性,减少裂缝的产生和扩展。

5. 控制结构的变形:合理设计和布置伸缩缝、控制变形缝的位置和尺寸,避免结构整体的变形引起的裂缝。

6. 加强抗裂措施:在混凝土表面加强铺设钢筋网或纤维增强材料,增强混凝土的抗裂性能。

7. 合理施工养护:保持混凝土的湿润状态,适当延长养护时间,避免干燥引起的收缩裂缝。

总之,控制大体积混凝土裂缝的方法需要综合考虑配比设计、施工工艺、变形和温度控制、加固和养护等多个因素,以确保混凝土的整体性能和耐久性。

大体积混凝土裂缝控制研究

大体积混凝土裂缝控制研究

大体积混凝土裂缝控制研究一、本文概述随着现代建筑技术的不断发展,大体积混凝土在各类大型工程项目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如高层建筑、桥梁、水库大坝等。

然而,大体积混凝土在施工过程中往往面临着裂缝产生的风险,这不仅影响了混凝土结构的外观,更对其耐久性、安全性和使用寿命构成了严重威胁。

因此,对大体积混凝土裂缝的控制研究具有重大的工程实践意义和理论价值。

本文旨在深入研究大体积混凝土裂缝的形成机理、影响因素及其控制方法。

通过对现有文献的综述和案例的分析,探讨裂缝产生的主要原因,如温度变化、干缩、材料性质、施工工艺等。

结合具体的工程项目,评估各种裂缝控制措施的实际效果,提出针对性的优化建议。

本文还将关注新型材料和技术在大体积混凝土裂缝控制中的应用,以期为未来相关工程实践提供有益的参考。

本文将对大体积混凝土裂缝控制进行全面系统的研究,旨在为工程实践提供有效的理论指导和技术支持,推动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的不断进步。

二、大体积混凝土裂缝控制的理论基础大体积混凝土裂缝控制的研究与实践,离不开对混凝土材料性质、裂缝产生机理以及裂缝控制策略等理论基础的深入理解。

大体积混凝土由于其尺寸大、水泥水化热高、结构复杂等特点,使得混凝土内部温度与外部环境温度之间存在显著的温差,这是导致裂缝产生的主要原因。

温差产生的热应力,当超过混凝土的抗拉强度时,就会在混凝土中产生裂缝。

因此,对大体积混凝土的温度场和应力场进行准确的分析和预测,是裂缝控制的基础。

混凝土的裂缝控制理论还涉及到材料的力学性能、热学性能、变形性能等多方面的因素。

例如,混凝土的弹性模量、泊松比、热膨胀系数等参数,都会对裂缝的产生和发展产生影响。

因此,对大体积混凝土的材料性能进行深入的研究,是裂缝控制的关键。

裂缝控制的理论基础还包括一系列的裂缝控制策略和技术。

例如,通过优化混凝土配合比、降低水泥用量、使用高效减水剂等方法,可以减少混凝土的水化热,从而降低温度应力,减少裂缝的产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裂缝控制分析
摘要:裂缝问题是混凝土结构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它的存在特别是危害裂
缝的存在,不仅会降低建筑物的抗渗能力,降低其耐久性,而且会影响建筑物的
承载能力和使用功能。

在施工阶段,混凝土强度低,又是水泥水化热大量释放的
阶段,混凝土裂缝预防与控制举足轻重。

预防和控制措施必须严格落实,同时也
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改进、完善,才能有效地预防和控制混凝土裂缝的产生。

关键词: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裂缝;防治;控制
1 大体积混凝土概况
大体积混凝土指的是最小断面尺寸大于1m以上,施工时必须采取相应的技
术措施妥善处理水化热引起的混凝土内外温度差值,合理解决温度应力并控制裂
缝开展的混凝土结构。

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的施工特点:一是整体性要求较高,往往不允许留设施工缝,一般都要求连续浇筑;二是结构的体量较大,浇筑后混凝土产生的水化热量大,并积聚在内部不易散发,从而形成内外较大的温差,引起较大的温差应力。

大体积混凝土尤其在高层和超高层建筑中应用广泛,其基础工程大多数都属于大
体积混凝土工程,例如,高层建筑的箱形基础、筏式基础、桩基厚大的承台等,
都属于体积较大的混凝土工程。

这些大体积混凝土工程具有结构厚,体形大、钢
筋密,混凝土数量多(有的混凝土量已超过10000m3),施工条件复杂和施工技
术要求高等特点,除了必须满足强度、刚度、整体性和耐久性要求外,还存在如
何控制和防止温度应力,变形裂缝产生等问题。

2 混凝土裂缝的危害
宏观裂缝可以避免,但不是所有裂缝都是有害的,一般出现裂缝的主要危害:(1)损害建筑物的功能,如造成贮水构筑物漏水。

(2)引进破坏因素,因此会缩短使用时间,如钢筋锈蚀、碳化等。

(3)降低混凝土的强度、密实度等性能。

(4)降低结构刚度。

(5)损坏表面性能(如不美观等)。

(6)发生安全事故。

3 裂缝的防治控制措施
3.1 精心设计
(1)精心设计混凝土配合比。

在保证混凝土具有良好工作性的情况下,应尽可能地降低混凝土的单位用水量,采用“三低(低砂率、低坍落度、低水胶比)二掺(掺高效减水剂和高性能引气剂)一高(高粉煤灰掺量)”的设计准则,生产出高强、高韧性、中弹、低热和高极拉值的抗裂混凝土。

(2)增配构造筋提高抗裂性能。

配筋应采用小直径、小间距。

全截面的配筋率应在0.3%~0.5%之间。

(3)避免结构突变产生应力集中,在易产生应力集中的薄弱环节采取加强措施。

(4)在易裂的边缘部位设置暗梁,提高该部位的配筋率,提高混凝土的极限拉伸。

(5)在结构设计中应充分考虑施工时的气候特征,合理设置后浇缝,保留时间一般不小于60d。

如不能预测施工时的具体条件,也可临时根据具体情况作设
计变更。

3.2 原材料的控制
(1)水泥:考虑普通水泥水化热较高,特别是在大体积混凝土中,大量水泥水化热不易散发,在混凝土内部温度过高,与混凝土表面产生较大的温度差,所
以选用高标号水化热低的水泥。

(2)粗骨料:采用碎石,粒径10~30mm,含泥量不大于1%。

选用粒径较大、级配良好的石子配制的混凝土,和易性较好,抗压强度较高,同时可以减少
用水量及水泥用量,从而使水泥水化热减少,降低混凝土温升。

(3)细骨料:采用中砂,平均粒径大于0.5mm,含泥量不大于1.5%。

选用
平均粒径较大的中、粗砂拌制的混凝土比采用细砂拌制的混凝土可减少用水量10%左右,同时相应减少水泥用量,使水泥水化热减少,降低混凝土温升,并可减少
混凝土收缩。

(4)掺合料使用。

在满足混凝土强度的要求下可掺合粉煤灰,提高混凝土的和易性,降低水化热,大大改善混凝土工作性能和可靠性。

按照规范要求,采用
矿渣硅酸盐水泥拌制大体积粉煤灰混凝土时,其粉煤灰取代水泥的最大限量为25%。

但掺加粉煤灰的混凝土早期极限抗拉值均有所降低,对混凝土抗渗抗裂不利,因此粉煤灰的掺量宜控制在10%以内,采用外掺法,即不减少配合比中的水
泥用量。

按配合比要求计算出每立方米混凝土所掺加粉煤灰量。

(5)外加剂的使用。

外加剂主要指减水剂、缓凝剂。

混凝土中掺入水泥重量0.25%的木钙减水剂,不仅使混凝土工作性能有了明显的改善,同时又减少10%
拌和用水,节约10%左右的水泥,从而降低了水化热。

3.3 施工过程质量控制
(1)施工前应周密计划,保证混凝土的供应,搅拌站和施工现场要密切配合,以保证有足够的混凝土供应量,确保大体积混凝土的顺利施工。

(2)对现场混凝土泵车进行合理安排和调度,安排好施工顺序,以使混凝土结构一次浇筑成型,避免出现施工缝。

(3)混凝土浇筑时采用“分区定点、一个坡度、循序推进、一次到位”的浇筑
工艺。

根据混凝土泵车布料杆的长度,划定浇筑区域,每台泵车负责本区域混凝
土浇筑。

浇筑时先在一个部位进行,直至达到设计标高。

混凝土形成扇形向前流动,然后在其坡面上连续浇筑,循序推进。

这种浇筑方法能较好的适应泵送工艺,便每车混凝土都浇筑在前一车混凝土形成的坡面上,确保每层混凝土之间的浇筑
间歇时间不超过规定的时间。

同时可解决频繁移动泵管的间题,也便于浇筑完的
部位进行覆盖和保温。

(4)混凝土浇筑应连续进行,间歇时间不超过6h,如遇特殊情况,混凝土
在4h 仍不能连续浇筑时,需采取措施。

即在已浇筑的混凝土表面上插Φ12短插筋,长度1m,间距50mm,呈梅花形布置,同时将混凝土表面用塑料薄膜加草席覆盖。

(5)对于泵送混凝土,其表面水泥浆较厚,不仅会引起混凝土的表面收缩开裂,而且会影响混凝土的表面强度,因此在混凝土浇筑后要进行二次抹面工作。

在混凝土浇筑后,初凝前先初步按设计标高用长刮尺刮平后,用木抹子抹压,初
凝后终凝前再用水抹子抹压一遍,以闭合收水裂缝,避免混凝土收缩裂缝的产生。

3.4 养护工作
大体积混凝土宜采取保温保湿养护方法,在每次混凝土浇筑完毕后,除应按
普通混凝土进行常规养护外,还应及时按温控技术措施的要求进行保温养护。

专人负责保温养护工作,应按有关规定操作并做好测试记录。

保温养护措施,
应使混凝土浇筑体的里表温差及降温速率满足温控指标的要求,当实测结果不满
足温控指标的要求时,应调整保温养护措施。

混凝土浇筑成形后,要根据气候条
件采取相应的控温措施,混凝土中心温度与表面温度的差值不应大于25℃,为及
时掌握混凝土内部温度变化,便于调整养护措施,对大体积混凝土基础进行了测
温控制,测温点布置在断面的底面、中心和上表面,从平面布置上考虑包括中心
轴线和边角线。

温度测量从混凝土浇筑后12h开始,温升阶段每2h测温一次,
温降阶段每5h测温一次,一周后每天测温一次,共测15d。

保湿养护的持续时间不得少于14d。

保温覆盖层的拆除应分层逐步进行,如
混凝土的表面温度与大气温度的差值不大于25℃,可全部拆除。

保湿养护过程中,应经常检查塑料薄膜或养护剂的完整情况,保持混凝土表面湿润。

塑料薄膜、麻袋、阻燃保温被等可作为保温材料覆盖混凝土和模板,覆盖层的增减应根据温控
指标的要求和实测情况确定。

4 结论
对于大体积混凝土裂缝,应以预防为主,根据实际采取有效措施,改善施工
工艺,提高施工质量,做好温度监测工作及加强养护等有效技术措施,坚持严谨
施工组织管理,有效控制大体积混凝土温度裂缝的发生。

参考文献:
[1]李爱玲.谈大体积混凝土裂缝的控制[J].陕西建筑,2010,6.
[2]董伟.大体积混凝土的裂缝控制[J].湖北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