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的倍数特征》教学反思

合集下载

3的倍数的特征教学反思

3的倍数的特征教学反思

3的倍数的特征教学反思在数学教学中,对3的倍数特征的探讨是一个重要的环节,它不仅帮助学生理解数的性质,而且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以下是我对3的倍数特征教学的反思。

教学目标的设定与实现情况在教学3的倍数特征之前,我设定了明确的目标:让学生理解并掌握3的倍数的特征,即一个数如果它的各位数字之和能被3整除,那么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

同时,我希望通过这个知识点的教学,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大部分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这一概念,但对于一些基础较弱的学生来说,理解起来还是有些困难。

因此,我在课后对这部分学生进行了额外的辅导,以确保他们能够跟上课程的进度。

教学方法的选择与效果在教学3的倍数特征时,我采用了直观教学法和探究式学习相结合的方法。

首先,我通过展示一些具体的数字,让学生观察这些数字的各位数字之和与3的关系,引导他们发现规律。

然后,我鼓励学生自己尝试找出其他数字的3的倍数特征,通过小组讨论和个人思考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掌握知识。

这种方法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我也发现,对于一些抽象思维能力较弱的学生,他们仍然需要更多的指导和练习。

学生参与度与互动情况在课堂上,我注意到学生的参与度普遍较高,他们愿意主动参与到讨论和练习中。

通过小组合作,学生们能够相互帮助,共同解决问题。

然而,我也注意到,部分学生在小组讨论中较为被动,可能是因为他们对知识点的掌握不够自信,或者是因为性格较为内向。

针对这一情况,我在课堂上增加了更多的个别提问和鼓励,以提高这部分学生的参与度。

同时,我也在课后与这些学生进行了沟通,了解他们的困难和需求,以便在教学中给予更多的支持。

教学资源的运用与创新在教学3的倍数特征时,我运用了多媒体教学资源,如PPT演示、动画视频等,以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和趣味性。

此外,我还设计了一些互动游戏,如数字接龙、快速找出3的倍数等,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和巩固知识。

3的倍数特征教学反思

3的倍数特征教学反思

3的倍数特征教学反思在数学教学的长河中,3 的倍数特征这一知识点就像一颗璀璨的星星,既闪耀又充满挑战。

回顾我最近的教学过程,心中可谓是五味杂陈。

还记得刚开始上课时,我信心满满地走进教室,准备给孩子们传授这个看似简单实则暗藏玄机的知识。

我在黑板上写下了一连串数字,然后问孩子们:“你们能看出哪些是 3 的倍数吗?”孩子们一脸茫然地看着我,那眼神仿佛在说:“老师,这也太难了吧!”我当时心里一紧,意识到自己可能没有做好足够的铺垫。

于是,我赶紧调整策略,从最简单的 3 开始,让孩子们依次列举出3 的倍数,比如 3、6、9、12 等等。

然后,我引导他们观察这些数字个位上的数字,结果孩子们发现个位上的数字毫无规律可言。

这时候,教室里开始有了小小的骚动,有的孩子开始交头接耳,有的则皱起了眉头。

我心里也有点着急了,但还是强装镇定,继续引导他们观察这些数字各个数位上数字的和。

经过一番计算和讨论,终于有几个聪明的孩子发现了其中的奥秘:一个数各位上的数字之和是 3 的倍数,这个数就是 3 的倍数。

正当我以为孩子们都掌握了这个知识点的时候,进行课堂练习时,问题又出现了。

有个孩子在判断 123 是不是 3 的倍数时,竟然只看了个位上的数字 3,就说它是 3 的倍数。

我哭笑不得,问他:“那你有没有算一下各位数字之和呀?”他这才恍然大悟,赶紧重新计算。

通过这次教学,我深刻地反思到,教学不能只是单纯地传授知识,更要关注孩子们的理解和接受程度。

就像这次,我以为自己讲解得很清楚了,但实际上孩子们在理解和应用的过程中还是会出现各种问题。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更加注重引导孩子们自己去探索和发现规律,而不是直接把结论告诉他们。

比如,可以多设计一些小组讨论和探究活动,让孩子们在交流和合作中深化对知识的理解。

另外,对于一些容易出错的地方,要提前做好预设,加强针对性的练习。

就像判断3 的倍数这个问题,要让孩子们多做一些类似的题目,反复巩固,直到他们真正掌握为止。

3的倍数特征 教学反思

3的倍数特征 教学反思

.
;.. “3的倍数特征”教学反思
1、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注重数学方法、活动经验的获得。

本节课,利用充分的时间使学生经历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使学生在操作、观察、分析与思考的基础上感悟3的倍数的特点。

通过自主学习逐步揭示出3的倍数特征,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在掌握知识的基础上,能够学习数学方法、获得一定的数学活动经验。

2、寻本求源,引导学生揭示知识本质。

教学中,在学生掌握了3的倍数的特征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对2、3、5倍数的特征进行质疑,引发学生新的思考,追求知识的本质。

即为什么把一个数各位上的数相加的和是3的倍数,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在师生的共同探究中,知识的本质浮现。

3、鼓励学生进行自主的探索实践。

课末安排了课外延伸环节,鼓励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与活动经验探索9的倍数特征,在感受数学的奇妙的同时,激发学生对数学问题探索的兴趣。

《3的倍数特征》教学反思

《3的倍数特征》教学反思

《3的倍数特征》教学反思《3的倍数特征》教学反思「篇一」2、5、3的倍数特征是分为两节课完成的,上完后,给我最大的感受,学生对2、5的倍数的特征不难理解,对偶数和奇数的概念也容易掌握,2、5的倍数的特征这节课,概念比较多,学生很容易混淆。

怎样才能把抽象的概念转化为形象直观的知识让学生们接受呢?一、互动、质疑,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好的开始等于成功了一半。

课伊始,我便说:“老师不用计算,就能很快判断一个数是不是2或5的倍数,你们相信吗?”学生自然不相信,争先恐后地来考老师,结果不得而知。

几轮过后,看到他们还是不服气的样子,我故作神秘说:“其实,是老师知道一个秘诀。

你们想知道是什么吗?”由此引出课题。

这样大大的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了其探究的欲望。

二、鼓励学生独立思考,经历猜测验证的过程。

数学学习过程中充满了观察、实验、推断等探索性与挑战性活动。

由于5的倍数的特征比较容易发现,我便把它调到2的倍数的特征前面来进行教学。

首先让学生独立写出100以内5的倍数,独立观察,看看你有什么发现?学生很容易发现“个位上是0或5的数是5的倍数。

”而这只是猜测,结论还需要进一步的验证。

我们不能满足于学生能够得到结论就够了,而应该抱着科学严谨的态度,引导学生认识到这个结论仅仅适用于1―100这个小范围。

是不是在所有不等于0的自然数中都适用呢?还需要研究。

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开始认识到还要继续拓展范围,研究大于100的自然数中所有5的倍数是不是也是个位上的数字是5或0。

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感受到了科学严谨的态度,知道了在进行一项数目巨大的研究过程中,可以从小范围入手,得到一定的猜想,然后逐渐扩范围大,最后得出科学的结论。

这样,当下节课研究3的倍数的特征时,学生就会大胆猜想,并有方法来验证自己的猜想了。

三、小组合作,发挥团体的作用。

动手实践、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与5的倍数特征相比较,2的倍数特征稍显困难,所以我组织学生利用小组合作的方式,根据探究5的倍数的特征的思路,小组合作探究2的倍数的特征。

《3的倍数特征》教学反思

《3的倍数特征》教学反思

《3的倍数特征》教学反思《3的倍数特征》教学反思13的倍数的特征比较隐蔽,学生一般想不到从“个位上的数字之和”去研究。

上课开始先让学生通过练习回顾旧知:2的倍数与5的倍数的特征。

然后让学生猜想:3的倍数又有什么特征呢?这样能较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由于受2的倍数与5的倍数特征的影响,有些学生很自然猜测到“个位上是0,3,6,9的数是3的倍数”、“各位上的数字加起来是3,6,9的数是3的倍数”等等,学生能想到这几点是非常不错的。

学生进行猜想后,我并没有判断学生的猜想是否正确,而是出现了百数表,让学生在百数表中圈出所有的3的倍数,让学生从表中发现3 的`倍数的特征,把自己发现的在小组间交流。

此时,我还是没有判断学生的发现是否正确,而是让学生打开课本自学,从课本中找3的倍数的特征,当遇到问题解决不了时,我们可以向课本求助。

然后问学生“各位上的数字的和是3的倍数是什么意思?请结合举例说说。

”接下来将数扩到百以上,通过各种方式举正反例通过计算来验证从而得出3的倍数的特征。

最后比较验证之前的猜想与发现。

当我们向课本找到结论时,我们也要质疑,通过举例来验证。

鼓励学生对知识要敢于质疑,敢于通过各种方式去验证,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思维。

在教学中,我能有效获取课堂生成资源,同时也注重方法的指导。

比如:同桌举例验证时,涉及到了“123456”是否是3的倍数,先给予学生思考的时间,让后问:还有更加简便的方法吗?老师有效引导,让学生去发现“去3法”能给我们的判断带来很大的方便。

还有在方框里填数等。

有较好的教学机智与课堂驾驭能力,如:在百数表圈3的倍数时,我的课件中有个数“99”忘记没有圈好,学生发现了这问题。

在这里,我是表扬了发现此问题的学生,老师故意说:我是特意没有圈的,看我们的学生观察是否仔细,考虑问题是否全面……,把原本的错误变成良好的教学资源。

练习的设计业很有层次与梯度,联系生活实际。

本节课也有很多不足的地方:百数表中的数据太多,部分学生的发现是乱七八糟的;在举例验证的过程中,学生的计算还不够,学生亲自从算中去体会更好;总结不太及时,从及时总结中提炼、提升会更好。

3的倍数特征教学反思

3的倍数特征教学反思

3的倍数特征教学反思3的倍数特征教学反思1《3的倍数的特征》的教学是在第一次教学之后,学校组织县级教学能手选拨赛时候第二次上,可以说是“一课两上”。

我在第二次备课时完全从另一个角度来处理教材,收获颇丰。

下面我就本节课前后两次上课反思如下:第一次上课我是让学生圈出100以内3的倍数,去观察3的倍数的特征,由此总结出3的倍数的特征,然后实际应用,巩固练习。

效果一般。

而第二次上课时我是这样做的:使学生在原有认知的基础上产生认知冲突,在学习2、5倍数特征的基础上,让学生猜测是不是3的倍数的特征也要去看数的个位呢,进而产生新的探索欲望,让后在百数表中圈出3的倍数的特征,接着借助学生熟悉的计数器进行两个实验,实验一:验证3的倍数的特诊,实验二:验证不是3的倍数的的数的特征。

最后实践应用,课堂检测。

整个教学过程突出了对学生“提出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能在猜想、操作、验证、交流、反思、归纳的数学活动中,获得较为丰富的数学经验,也有助于创造性的培养。

这就要求我们教师首先要具有创造精神,注重设计宽松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尊重学生,抓住一切可以利用的机会,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学生的创造意识才能得以培养,个性才能充分发展。

反思这节课的不足我觉得在每个环节的过渡上要做的更加自然、一气呵成会更好。

由于本节课按照赛教要求只有30分钟,时间的把握做的还不够恰到好处。

总之,教无定法,学海无涯,需要我不断的学习和实践,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专业水平,大力提高教学质量。

3的倍数特征教学反思22、3、5倍数的特征我设计的是一节课,但上完这节课上完后,给我最大的感受,学生对2、5的倍数的特征不难理解,对偶数和奇数的概念也容易掌握,但我由于对教材的把握不够,时间用到2、5倍数上的较多。

以至于对3的倍数特征探究不到位。

好的开始等于成功了一半。

课伊始,我设计了抢“30”的游戏,目的是让学生从中找到3的倍数,但我发现这个游戏没让学生部明白要求没有能提高学生的兴趣。

3的倍数的特征教学反思

3的倍数的特征教学反思

3的倍数的特征教学反思教学反思:3的倍数的特征教学在对3的倍数的特征进行教学时,我认为有一些重要的教学反思和注意事项。

以下是我对此教学内容的反思和总结:1. 引发学生的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我注意到学生对于3的倍数并没有特别的兴趣。

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我可以设计一些有趣的游戏或实践活动来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3的倍数的特征。

例如,可以让学生找出在一定范围内的所有3的倍数,或者让学生参与3的倍数的乘法表演等。

2.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理解3的倍数的特征需要学生具备良好的观察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在教学中,我可以设计一些能够让学生观察和思考的问题和情境,帮助他们发现3的倍数的规律。

例如,可以给学生一些数字,让他们观察数字中的模式,进而找出3的倍数的特征。

3. 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和发现:在教学过程中,我要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和探索。

可以给学生一些自主学习的机会,让他们通过自己的发现来理解3的倍数的特征。

例如,可以给学生一些数字,让他们通过试验和观察,发现3的倍数与数字各位数之和能否被3整除的规律。

4. 多种教学手段的运用: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我可以使用多种教学手段来辅助教学。

例如,可以利用教学视频、幻灯片等多媒体工具来展示和解释3的倍数的特征。

同时,可以利用教具、纸牌等实物材料来进行教学演示和实践活动,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和掌握3的倍数的特征。

综上所述,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和发现,并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来辅助教学。

通过这样的教学反思和实践,我相信学生对于3的倍数的特征会有更深入的理解和掌握。

3的倍数特征教学反思15篇

3的倍数特征教学反思15篇

3的倍数特征教学反思15篇3的倍数特征教学反思1“能被3整除数的数”一课,能体现新的教育理念、教育思想。

仔细分析,有以下几个特点:1、确立了基本技能目标和发展性目标并重的教学目标。

本节课不仅重视学生掌握能被3整除数的特征,并能运用特征进行正确判断,同时十分重视学生学习过程的体验和方法的渗透,让学生通过“猜测——验证——提出新的假设——验证”的探索过程来发现知识,获得结论,并感悟方法。

2、理性处理教材,使教学内容生活化。

教科书只是提供了学生学习活动的基本线索。

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性的使用教科书,本节课重新设计例题,通过用“0——9”十个数字组成能被整除的三位数让学生探索特征,这样处理使教学内容有较强的灵活性,促进了学生思维的发展。

教学内容生活化不仅能激发学生兴趣,产生亲切感,而且使学生认识到现实生活中蕴藏着丰富的数学问题。

开课时收集的数据一方面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也缩短了教师和学生的距离,课后“你再长几岁,这个岁数就能被3整除”这一开放题富有情趣,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3、着力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本节课的主要特色。

本节课始终以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为主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通过自主选教学内容,举例验证等独立思考和小组讨论等合作探究活动,获得教学知识、感悟方法。

如在课的第二阶段,设计三个层次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充分探索、讨论、交流,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第一层通过学生猜测、举例、选数字组数,使学生产生两次认知冲突;第二层通过交换三位数数字的位置,仍然没能发现特征,产生第三次认知冲突;第三层次通过计算各位上的数的“和、差、积、商”使结论逐渐显露。

这一过程不仅培养了学生探究精神,磨练了意志,同时也使学生品尝了成功的喜悦。

4、合理定位教师角色,营造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

课堂教学中只有摆正了师生关系,才可能使学生得到发展。

本节课学生始终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

小学数学《3的倍数特征》教学反思

小学数学《3的倍数特征》教学反思

《3的倍数的特征》课后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是在学生在已有的学习基础上(认识倍数和因数、2和5的倍数特征)进行学习新知的。

由于2和5的特征很容易找出:看个位数字上的特点而进而判断。

但本节课要学生3的倍数特征,对于之前的判断方法更对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所以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突出了对学生“提出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这样的三步曲来进行。

首先回顾2和5倍数的特征,紧接着直接提出数字3倍数的特征又是什么呢?将问题直接抛出来,结合例题中的百位数字图,先让学生找出3的倍数,然后思考这些数中有些什么共性特点,在问题情境中让学生产生认知冲突,萌发疑问,激发强烈的探究欲望。

接着提供给每位学生一张百数表,让他们圈出所有3的倍数,抛出问题:把 3 的倍数的各位上的数相加,看看你有什么发现,引导学生换角度思考3的倍数特征。

学生在经历了猜测、分析、判断、验证、概括、等一系列的数学活动后感悟和理解了3的倍数的特征,引导学生真正发现:3的倍数各位上数的和一定是3的倍数;不是3的倍数各位上数的和一定不是3的倍数。

从而,使学生明确3的倍数的特征,然后进行练习与拓展。

这样的探究学习比我们老师直接教给他们答案要扎实许多,之后的知识应用学生就相应比较灵活和自如,效果较好。

课上出现的问题及处理方法:1、当百位表出示在学生面前,如何有效引导学生找出3的倍数特点呢?大部分学生首先感到的是无从下手,这时我将环节分为以下几步:首先让学生找出3的倍数有哪些数,请圈出来.然后将这些数进行分析、发现、总结,最后进行运用.这样学生的学习更容易的多,掌握知识的效率更高一些!2、在练习题的教学中,如何让学生们一针见血的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时,学生一开始速度较慢,而是由逻辑思维学生先点拨题目中的关键点之后,大部分同学才会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这样就就采取小组合作的形式去完成,效果完成的还不错!。

探究3的倍数特征教学反思

探究3的倍数特征教学反思

一、引言数学教学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途径。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探究3的倍数特征是帮助学生建立数感、理解数学规律的重要环节。

通过这一教学活动,学生不仅能够掌握3的倍数的特征,还能提高他们的观察、分析、归纳和推理能力。

本文将结合教学实践,对探究3的倍数特征的教学过程进行反思,以期为今后的教学提供借鉴。

二、教学过程回顾1. 导入环节在导入环节,我通过展示一些3的倍数的实例,如3、6、9、12等,引导学生观察这些数的特点。

学生通过观察发现,这些数都可以被3整除,从而引出3的倍数的概念。

2. 探究环节在探究环节,我首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尝试找出3的倍数的特征。

接着,我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在小组内讨论、交流各自的发现。

经过一番讨论,学生逐渐归纳出3的倍数的特征:各个数位上的数字之和是3的倍数。

3. 验证环节为了验证这一特征,我让学生选取一些不是3的倍数的数,如4、7、11等,分别计算它们的各个数位上的数字之和,并判断是否是3的倍数。

通过验证,学生发现这一特征确实适用于所有3的倍数。

4. 应用环节在应用环节,我设计了几个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3的倍数的特征解决。

例如,让学生判断一个数是否是3的倍数,或者找出一个数的各个数位上的数字之和。

三、教学反思1.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展示具体的实例,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3的倍数的特征,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2. 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在探究环节,我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在小组内讨论、交流。

这种合作学习的方式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还能让他们在交流中碰撞出新的想法。

3. 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在教学过程中,我注意到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不同。

因此,我在教学中尽量做到因材施教,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有所收获。

4. 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通过探究3的倍数特征,学生不仅掌握了3的倍数的特征,还提高了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

他们在观察、分析、归纳和推理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严密的逻辑思维。

3的倍数的特征的教学反思12篇

3的倍数的特征的教学反思12篇

3的倍数的特征的教学反思12篇(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职场文书、书信函件、教学范文、演讲致辞、心得体会、学生作文、合同范本、规章制度、工作报告、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place documents, correspondence, teaching samples, speeches, insights, student essays, contract templates, rules and regulations, work report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3的倍数的特征的教学反思12篇3的倍数的特征的教学反思1在教学3的倍数的特征时,我首先以学生原有认知为基础,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3的倍数的特征教学反思

3的倍数的特征教学反思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反思 3的倍数的特征 1
教学反思
经过数学组的老师和王主任的指导以后,发现自己的课确实有成功之处,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现做一个简单小结。

1.通过观察感受只看个位不行,激发学生探索的兴趣。

3的倍数有什么特点?根据学生已有的经验可能会猜测个位上是某个数,可能这样的数就是3的倍数。

对此,通过观察一些3的倍数,发现各位上是1、2、3、4、5、6、7、8、9、0的都有。

学生观察后验证了3的倍数看各位是不成立的,使学生产生需要知道3的倍数的特征。

2.利用小棒来探索3的倍数,初步得出结论。

让学生用3根小棒摆出任意的数,判断这个数是不是3的倍数,学生能很快地发现,三根小棒组成的数都是3的倍数。

于是我追问:如果再添上几根小棒组成的数也是3的倍数呢?学生能很快想到,再添上3、6根等小棒组成的数也是3的倍数。

接着再追问:4根小棒组成的数是3的倍数吗?学生回答不是。

“议一议:摆出3的倍数与所需小棍的根数有什么联系?3的倍数有什么特征?”在此时出现,恰到好处,学生初步得出:每组数的数字位置变了,但是他们的数字之和没变,并且发现能被3整除的数的各个数位的数字之和都是3的倍数。

3.通过验证规律,使学生理解特征。

规律是否正确需要验证,我设计的是让学生从黑板上挑选几个3的倍数来验证。

学生能很快地验证这个规律。

通过两个判断题,学生巩固了3的倍数的特征,效果非常好。

除了以上所说的,我感觉不成功的地方是本节课的密度不够大,练习少了些,如果在这些方面再下些功夫的话,这节课会上得更好,学生的收益会更大。

《3的倍数的特征》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3的倍数的特征》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3的倍数的特征》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3的倍数的特征。

2.能力目标:学生能够运用所掌握的知识解决相关问题。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3的倍数的特征。

2.教学难点:通过实例分析,深入理解3的倍数的特征。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简要介绍“倍数”的概念,复习一下2的倍数和5的倍数的特征,让学生对倍数有个基本的了解。

2.准备步骤:在黑板上写下10个数:3,6,9,12,15,18,21,24,27,30,引导学生观察。

3.导入3的倍数的特征:(1)让学生观察上面的10个数的个位数有什么特点,引导学生发现个位数都是0、3、6、9四个数字。

(2)提问:数的个位数是什么时候是0、3、6、9呢?学生思考后,回答当且仅当个位数是0、3、6、9时,这个数是3的倍数。

(3)总结:学生们根据上面的观察和探讨,总结3的倍数的特点:个位数是0、3、6、94.连接和拓展:(1)让学生将25的倍数和35的倍数的个位数进行观察,引导学生发现25的倍数的个位数只有0和5,35的倍数的个位数只有0和5(2)提问:数的个位数是什么时候是0、5呢?学生思考后,回答当且仅当个位数是0、5时,这个数是5的倍数。

(3)总结:学生们根据上面的观察和探讨,总结2的倍数的特点:个位数是0、55.练习与拓展(1)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考虑一些不同的数是否是3的倍数,并解释他们的答案。

例如:18是3的倍数吗?为什么?35是3的倍数吗?为什么?(2)让学生自己设计一些能够判断3的倍数的规则,并与同学交流讨论。

(3)通过小组讨论,收集同学们的设计方案,展示并讨论优缺点。

(4)总结讨论结果,给出正确的判断3的倍数的规则:个位数是0、3、6、96.归纳与总结(1)通过前面的探索和练习,学生对3的倍数的特征有了初步了解。

(2)教师总结学生们的思考和讨论的结果,复述并强调3的倍数的特点:个位数是0、3、6、9四、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3的倍数的特征有了初步的了解。

2024年3的倍数特征教学反思_2

2024年3的倍数特征教学反思_2

2024年3的倍数特征教学反思2024年3的倍数特征教学反思1《3的倍数特征》进行了两次教学授课,第一次是新授,第二次是录课重复授课。

下面就本节课前后两次上课进行如下反思:第一次上课,采用游戏的方式引入,提前给学生编号,根据编号做游戏。

由于每个学生的编号不一样,所以在做游戏的时候,每个学生集中注意力,倾听游戏要求,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设置游戏的目的是复习2或5倍数的特征,同时,对3的倍数特征的学习产生求知欲。

接下来是采用提出猜想,举出个例否定猜想来过渡。

让学生充分地认识到依据2或5的倍数特征的思想已经行不通了,从而开始新的探索。

在探索过程中借助“百数表”,让学生独立地圈出3的倍数,圈完后互相交流3的倍数的个位有什么特点,再次否定了之前的思维定式。

由于个位上没有特点,所以引导学生从其他的角度观察,学生能想到横着观察、竖着观察,但对于斜着观察不能很好的发现,所以本节课中我关注到学生的思考困境,引导学生从斜着观察的角度思考探索。

当学生斜着观察时能发现个位上的数字依次减1,十位上的数字依次加1,适时提出“什么是没有变的?”问题一提出,学生恍然大悟,发现:个位和十位上的数的和没有变!顺其自然的知道了3的倍数具有这样规律。

经过研究每一斜行发现:个位和十位上的数的和不变,都是3的倍数。

知道了这个规律后,下面开始延伸这个规律。

一方面:验证百数表内其他不是3的倍数是否具有这个规律?另一方面:比100大的数,三位数、四位数、五位数等是否具有这个规律?通过两方面的验证,再次强调了这个规律是普遍存在的,而这时3的倍数特征已经归结为:一个数各位上的数的和是3的倍数,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

知道了3的倍数特征之后通过练习巩固加强,练习的设计是三道题,这三道题设计为不同的层次,第一题是基础题,第二题是拔高题,第三题是解决问题。

通过做题发现学生本节课掌握得不错。

最后,对本节课的知识进行了延伸,通过出示课本第13页“你知道吗?”,让学生明白为什么2或5的倍数特征只看个位就可以了,而3的倍数特征需要看所有数位。

《3的倍数特征》教学反思

《3的倍数特征》教学反思

《3的倍数特征》教学反思
一、教学目的分析
本课的教学目标是,帮助学生掌握3的倍数特征,学会判断一个数是否是3的倍数以及记忆正确的3的倍数规律,并且能够灵活运用3的倍数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方法分析
本节课主要采用讲授法和练习法进行教学,首先讲授一些简单的记忆规律,让学生能够记忆规律,然后用练习法让学生熟练掌握该知识点,最后利用一些实际问题锻炼学生的灵活运用知识点在实际中的解决能力。

三、教学准备分析
首先,准备一些小学生容易理解的图片和符号,使学生更容易理解教学内容。

其次,搜集适当的做活动用的材料,如钥匙圈等,让学生对3的倍数有更深刻的理解。

最后,准备一些实际的例题,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加深对3的倍数特征的学习。

四、教学步骤分析
1、新概念引入:教师先用图片和文字向学生介绍3的倍数的定义,使学生接触到3的倍数的概念;
2、因型讲解:使用钥匙圈等实物,教师讲解3的倍数的规律,让学生记住3的倍数规律;
3、分组讨论: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将学生分成两组,一组讨论3的倍数记忆规律,另一组讨论3的倍数在实际中的应用。

4、游戏活动:让学生进行游戏活动。

小学数学《3的倍数特征》教学反思 (2)

小学数学《3的倍数特征》教学反思 (2)

《3的倍数的特征》教学反思《3的倍数的特征》是学生在学习过2和5倍数特征之后的又一内容,因为2和5的倍数的特征仅仅体现在个位上的数,比较明显,容易理解。

而3的倍数的特征,不能只从个位上的数来判断,必须把其他各位上的数相加,看所得的和是否为3的倍数来判断,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困难。

我决定在这节课中突出学生的自主探索,使学生猜想——观察——再观察——动手试验的过程中,概括归纳出3的倍数特征。

1、激发探究兴趣。

一开始我先让学生对一些数据做出了判断并说明理由,从而复习2、5的倍数特征,然后以学生说数,老师不计算判断是否为3的倍数,让学生对老师产生崇拜之情。

从而激发兴趣。

由于学生已经知道2、5倍数的特征,知道只要看一个数的个位,因此在学习3的倍数特征时,自然会把“看个位”这一方法迁移过来。

但实际上,却不是这样,于是新旧知识间的矛盾冲突使学生产生了困惑,有了新旧知识的矛盾冲突,进一步激发起学生探究的愿望,这样将新知识纳入到原有的认知结构中去,还有利于培养学生深入探究的意识和能力。

2、由困惑,让探究走向深入。

3的倍数的特征比较隐蔽,学生一般想不到从“各位上数的和”去研究,本课注重引导学生经历探索的过程。

上课开始先让学生回顾旧知,2的倍数和5的倍数有什么特征,学生们发现都只要看一个数个位上的数就行了,于是很顺地设下了陷阱:同学们,那猜猜看3的倍数有什么特征呢?猜测是一种常用的数学思考方法,让学生猜测3的倍数有什么特征,能较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由于受2的倍数和5的倍数的特征的影响,有学生很自然猜测到:“个位上是0,3,6,9的数一定是3的倍数”,还有学生猜测:“各位上的数字加起来是3,6,9一定是3的倍数”,能想到这点应该说是了不起的。

本课到这里都很顺利,因为完全在我的预设之中。

下面进入验证环节,学生挑出一些个位上是0,3,6,9的数,通过观察与计算发现这些数不一定都是3的倍数。

学生初步发现了3的倍数的特征从个位上的数看不出来,教师进行适时的提示:每个数位上的数的和有什么特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的倍数特征》教学反思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3的倍数特征》教学反思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3的倍数特征》教学反思3的倍数的特征比较隐蔽,学生一般想不到从各位上数的和去研究,本课注重引导学生经历探索的过程。

上课开始先让学生回顾旧知,2的倍数和5的倍数有什么特征,学生们发现都只要看一个数个位上的数就行了,于是很顺地设下了陷阱:同学们,那猜猜看3的倍数有什么特征呢?猜测是一种常用的数学思考方法,让学生猜测3的倍数有什么特征,能较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由于受2的倍数和5的倍数的特征的影响,有学生很自然猜测到:个位上是0,3,6,9的数一定是3的倍数,还有学生猜测:各位上的数字加起来是3,6,9一定是3的倍数,能想到这点应该说是了不起的。

本课到这里都很顺利,因为完全在我的预设之中。

下面进入验证环节,先学生判断自己的学号是不是3的倍数,再在这些学号中挑出个位上是0,3,6,9的数,通过交流这些数不一定都是3的倍数。

学生初步发现了3的倍数的特征与2和5的倍数不同,不表现在数的个位上,那3的倍数究竟与什么有关系呢。

于是进入到动手操作环节,在此基础上,利用计数器转移探索的方向,让学生用3颗算珠在计数器上任意摆数,得出结果:摆出的数都是3的倍数,到这里
有几个学生显得很兴奋。

随后用5颗算珠实验,发现摆出的数都不是3的倍数,到这里学生中已经有一些议论,他们都有了发现。

为了让更多的学生看出其中的神奇,我将自主权交给了学生们,自己选择算珠的颗数进行了第三次实验,然后板书出每组的实验结果,从结果的数据中,学生们都很兴奋地发现了所用算珠的颗数是3颗,6颗,9颗,拨出的数都是3的倍数,每个数所用算珠的颗数,也是每个数各位上数的和。

把算珠颗数抽象成各位上数的和,是理解3的倍数特征的关键。

试一试是教学的第三步,如果一个数不是3的倍数,那么这个数各位数的和不是3的倍数。

利用反例进一步证实3的倍数的特征,体现了数学的严谨性和数学结论的确定性。

可惜在这一点上,我很仓促地指着黑板上算珠颗数是4颗,5颗,7颗,8颗时,所摆出的数都不是3的倍数,直接告诉了学生,而没有让学生自己举出反例。

随后设计了一系列习题,使学生得到巩固提高。

“师”之概念,大体是从先秦时期的“师长、师傅、先生”而来。

其中“师傅”更早则意指春秋时国君的老师。

《说文解字》中有注曰:“师教人以道者之称也”。

“师”之含义,现在泛指从事教育工作或是传授知识技术也或是某方面有特长值得学习者。

“老师”的原意并非由“老”而形容“师”。

“老”在旧语义中也是一种尊称,隐喻年长且学识渊博者。

“老”“师”连用最初
见于《史记》,有“荀卿最为老师”之说法。

慢慢“老师”之说也不再有年龄的限制,老少皆可适用。

只是司马迁笔下的“老师”当然不是今日意义上的“教师”,其只是“老”和“师”的复合构词,所表达的含义多指对知识渊博者的一种尊称,虽能从其身上学以“道”,但其不一定是知识的传播者。

今天看来,“教师”的必要条件不光是拥有知识,更重于传播知识。

单靠“死”记还不行,还得“活”用,姑且称之为“先死后活”吧。

让学生把一周看到或听到的新鲜事记下来,摒弃那些假话套话空话,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篇幅可长可短,并要求运用积累的成语、名言警句等,定期检查点评,选择优秀篇目在班里朗读或展出。

这样,即巩固了所学的材料,又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等等,达到“一石多鸟”的效果。

整节课只能说顺利地走了下来,对于教者我来说从中发现了自己教学上的不足之处,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不断学习,及时总结,虚心请教,以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教学业务水平。

一般说来,“教师”概念之形成经历了十分漫长的历史。

杨士勋(唐初学者,四门博士)《春秋谷梁传疏》曰:“师者教人以不及,故谓师为师资也”。

这儿的“师资”,其实就是先秦而后历代对教师的别称之一。

《韩非子》也有云:“今有不才之子……师长教之弗为变”其“师长”当然也指教师。

这儿的“师资”和“师长”可称为“教师”概念的雏形,但仍说不上是名副其
实的“教师”,因为“教师”必须要有明确的传授知识的对象和本身明确的职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