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的民俗文化

合集下载

四川春节的传统民俗与文化

四川春节的传统民俗与文化

四川春节的传统民俗与文化春节作为我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在四川地区也有着丰富多彩的传统民俗与文化。

这些传统民俗不仅反映了四川人民的深厚历史文化积淀,也展现了他们对祖先敬重、对新年美好祝愿的体现。

以下将重点介绍四川春节的传统民俗与文化。

一、四川的春节习俗1.年夜饭:除夕这一天,家家户户都会准备丰盛的年夜饭。

四川的年夜饭有着独特的特点,以饺子为主食。

四川人认为,吃饺子可以象征着一家人团团圆圆,母亲会在除夕前夕亲手包制大量的饺子,以示满满的祝福。

2.走亲访友:春节期间,四川人以亲戚间互相走访,亦或邀请朋友邻居到家中作客,交换新年祝福,共庆新春佳节。

这不仅是一种传统习俗,更是人们传递友谊和亲情的重要方式。

3.贴春联:四川人喜欢在春节期间贴春联,春联是为了祈求来年的平安吉祥。

四川的春联以喜庆、幽默而著称,常常以四川方言为基础,富有地方特色,取得人们欢心。

4.舞龙舞狮:在四川的农村地区以及一些城市郊区,舞龙舞狮是不可或缺的春节活动。

队伍通常由一条长龙和一对狮子组成,舞动吉祥的动作,敲锣打鼓,传达着除旧迎新的喜庆氛围。

5.放烟花爆竹:除夕夜的放烟花爆竹也是四川春节的传统之一。

当夜幕降临,空中彩旗招展,大街小巷响起阵阵锣鼓声和人们的欢呼声,人们燃放各种烟花,以此来驱除邪气、迎来新的一年。

二、四川春节的传统文化1.川剧变脸:川剧变脸是四川传统艺术的代表之一,也被称为“四川国粹”。

在四川的春节期间,戏迷们往往会聚集在一起观看川剧变脸演出,欣赏演员们神奇的技艺和精湛的表演。

2.糖画艺术:四川的糖画艺术也是春节期间常见的文化表达方式。

糖画是用彩色糖浆在锅里随意涂鸦而成的,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

人们通常会购买一些糖画作为送礼或展示在家中,以表达对新年的美好祝愿。

3.茶文化:四川是茶叶的发源地之一,茶文化在这里有着深厚的底蕴。

在春节期间,四川人喜欢邀请亲友相聚,品尝各式茶叶,共同享受茶文化带来的放松和愉悦。

4.刺绣艺术:四川的刺绣艺术技艺源远流长,被誉为“活的国宝”。

春节的由来和传统习俗

春节的由来和传统习俗

春节的由来和传统习俗春节作为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已有数千年的历史。

它不仅代表了中国人团聚、祈福、祭祖的传统文化,还融入了丰富多样的习俗和民间传说。

本文将介绍春节的由来和传统习俗,展示这个重要节日的魅力。

一、春节的由来春节的由来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国的祭祀活动,主要祭祀的对象是古代的神佛以及祖先。

春节是农历的正月初一,也是农历的年末。

据《淮南子》记载,春节最早是由帝尧“兼祭春,用安社稷”。

在农历年末,人们常常对一年的工作进行总结,同时也祈求来年收成丰盛、家庭安康。

二、传统习俗1.除夕之夜除夕之夜是春节的开端,家人团聚在一起共度这个重要的时刻。

人们将做年俗饭菜,如“年糕”、“饺子”等,寓意着团圆和吉祥。

同时,为了驱除邪气和获得好运,人们在家中放鞭炮和炸竹,以及贴春联、挂灯笼等。

2.拜年拜年是春节期间的重要活动之一,人们走亲访友,互相拜年。

长辈会给晚辈们压岁钱,以祝福他们健康快乐成长。

同时,人们也会给长辈们磕头行礼,表达对长辈的敬意和祝福。

3.放鞭炮放鞭炮是中国春节一项传统而重要的活动。

相传古时有怪兽名叫“年”,会在除夕夜出现,吃掉庄稼和村庄的人。

人们发现“年”怕红色、怕火光和恶臭,于是人们用红灯笼、红布剪纸和炸竹来驱除“年”。

这个传统一直延续至今,在春节期间,人们放鞭炮以庆祝新年的到来,也寓意着赶走邪恶。

4.舞龙舞狮舞龙舞狮是中国民间传统表演艺术,也是春节期间的一项重要活动。

舞龙舞狮表演生动有趣,通常在街头巷尾、庙会等地方进行。

这个习俗是为了迎接新年的到来,吸纳吉祥和祝福。

5.吃汤圆在春节期间,人们常常吃汤圆。

汤圆寓意着团圆和完整,因为它的形状和音节与“团圆”谐音。

除了作为一种传统食物,汤圆还体现了人们对幸福生活和家庭和睦的向往。

6.观花灯观花灯是春节期间的一项传统习俗,各地都会举办各种花灯展览。

人们可以欣赏到美丽的花灯艺术作品,如彩灯、灯笼等。

观花灯也有传说中驱除邪灵和带来好运的寓意。

结语春节作为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在整个中国大地上各具特色,千百年来一直传承至今。

春节的传统文化资料(精选20篇)

春节的传统文化资料(精选20篇)

春节的文化传统资料春节的文化传统资料春节的传统文化资料(精选20篇)春节,即中国农历新年,俗称新春、新岁、岁旦等,口头上又称过年、过大年。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春节的传统文化资料(精选20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春节由来中国古时侯有一种叫”年”的怪兽,头长尖角,凶猛异常,”年”兽长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爬上岸来吞食牲畜伤害人命,因此每到除夕,村村寨寨的人们扶老携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年”的伤害。

今年的除夕,象亲们都忙着收拾东西逃往深山,这时候村东头来了一个白发老人对一户老婆婆说只要让他在她家住一晚,他定能将”年”兽驱走.众人不信,老婆婆劝其还是上山躲避的好,老人坚持留下,众人见劝他不住,便纷纷上山躲避去了。

当”年”兽象往年一样准备闯进村肆虐的时候,突然传来白发老人然响的爆竹声,”年”兽混身颤栗,再也不敢向前凑了,原来”年”兽最怕红色,火光和炸响.这时大门大开,只见院内一位身披红袍的老人哈哈大笑,”年”兽大惊失色,仓惶而逃。

第二天,当人们从深山会到村里时,发现村里安然无恙,这才恍然大悟,原来白发老人是帮助大家驱逐”年”兽的神仙,人们同时还发现了白发老人驱逐”年”兽的三件法宝.从此,每年的除夕,家家都贴红对联,燃放爆竹,户户灯火通明,守更待岁.这风俗越传越广,成了中国民间最隆重的传统节日”过年”。

正月初一古称元日、元辰、元正、元朔、元旦等,自汉武帝太初元年始,以夏年(农历)正月初一为“岁首”(即“年”),年节的日期由此固定下来,延续至今。

年节古称“元旦”。

1911年辛亥革命以后,开始采用公历(阳历)计年,遂称公历1月1日为“元旦”,称农历正月初一为“春节”。

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2006年5月20日,“春节”民俗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名称变革现在农历的“正月一日”,历史上称为元朔、元日、新元、元旦、正日、元辰、新正等。

现在过的农历正月初一“春节”这一节日名称,古代是没有的(古时一般称为过年、年节),是民国政府创造的。

南方人过年的风俗

南方人过年的风俗

南方人过年的风俗南方人的春节过年习俗:一、放鞭炮1、“花鞭”:南方很多地方,一到除夕就要放“花鞭”,也就是烟花鞭炮,用来迎接新的一年来临;2、“天炮”:“天炮”比“花鞭”在音量和威力上要大得多,南方称“两跳”,指的是老炮手们将“天炮”点燃后,会在空中连续击放两跳;3、“花炮”:“花炮”也称“花仗”,是以放烟花,大响鞭炮、游行套塔、彩旗蝴蝶头饰为主要内容的烟花庆典活动;4、“子弹”:“子弹”也是放烟花的一种,在放烟花的时候总是把这种小烟花放在最后,其中“子弹”的不断爆炸响声,有助于娱乐气氛更加浓厚。

二、歌舞欢庆1、跳年舞:是中国传统民间舞蹈形式之一,主要流行在广东、福建、湖南、广西、海南等南方地区,一般是配上本地流行歌曲,跳到凌晨4—5点。

2、年三十夜:这是南方人最重视的家宴,应农历除夕姑且等同于晚会,在这一天,家人常邀请亲戚朋友来家中团聚,欢聚一室,一起吃“饺子”、斗殴、玩火把,一般吃到凌晨,比晚上11点有更多年味。

三、神龙斗兔南方的玩耍斗兔一般只在正月十五和正月二十五进行,一般以神龙斗兔、火把赛马、斗木兽等形式进行,南方一些地方出现过斗耍斗兔舞龙等活动,也有一些有趣的玩法,比如撒上黄糖,放上鞭炮,就是为了让小宝宝受到吓唬,增加娱乐趣味。

四、吃习俗美食1、“火锅”:“火锅”是流行于南方的一种热门精美美食,一般是农历新年的第一餐,家家户户的风味各异,常有五色料、九味料、虾肉块、豆干、豆腐片等,不仅营养丰富,而且美味可口,特别适合多人共享。

2、“饺子”:每逢春节,家家为喜庆而做的各式割包必不可少,“饺子”最受大家喜爱,每家都有各自的独特风味,有肉包、馅包、海鮮包、蔬菜包等,充分体现出南方家庭吃饭的热情。

3、“年糕”:“年糕”是丰富多彩的民间传统食品,以滋补营养和提神为主,被南方朋友们誉为“富贵年糕”,每逢春节,家家必做,具有浓浓的年味儿。

五、小发宠南方地区小孩发宠一直都比较受欢迎,尤其是在除夕过年期间,小发宠包括小吃、礼物、发包、红灯笼、木彩小鞭等,有一些去出这些过年礼品的销售摊贩,让大家能够有机会收获更多的快乐和幸福。

中国南方春节风俗

中国南方春节风俗

中国南方春节风俗
在中国南方,春节是一年中最重要的节日之一,人们庆祝这个传统节日的方式独特而多样。

以下是中国南方春节的一些风俗习惯:
1. 祭拜祖先:在春节期间,人们会祭拜祖先,表达对祖先的敬意和感激之情。

他们会在家中设立神坛,摆放祖先的牌位,并供奉食物和烧纸钱,以祈求祖先的保佑和福泽。

2. 贴春联:南方人喜欢在春节期间在门框上贴春联。

春联是由对联组成的,寓意着美好的祝福和吉祥的愿望。

贴春联的同时,人们还会在门上挂上红色的对联,增添节日的喜庆气氛。

3. 鞭炮声声:南方人在过春节时会放鞭炮,鞭炮的声音据说可以驱走邪恶的灵气,保佑一家人平安顺遂。

尽管现在城市中放鞭炮的限制越来越多,但是南方的一些农村地区仍然保持着这一传统。

4. 吃年夜饭:春节除夕晚上,全家人会围坐在一起吃年夜饭。

年夜饭通常包括各种各样的传统菜肴,如鱼、鸡、肉、蔬菜等。

吃年夜饭象征着团圆和幸福,人们相信通过共进晚餐能够带来一年的好运和繁荣。

5. 红包传统:在春节期间,长辈给晚辈发红包是一种常见的传统。

红包里装着一定的金额,代表着祝福和财富的传递。

这也是孩子们最期待的春节瞬间,他们会用于购买自己喜欢的物品。

6. 舞龙舞狮:在南方的一些城市和乡镇,人们会举办舞龙舞狮表演。

舞龙舞狮是一种民间舞蹈,舞者戴着龙头或狮子头,腰间系着长布,配合鼓乐和舞步,模拟龙或狮子运动的形态,以庆祝新年的到来。

以上是中国南方春节的一些传统风俗习惯。

这些风俗传承了悠久的历史,代表着南方地区人民的文化与习俗。

人们通过庆祝春节,共同祈愿来年的幸福和繁荣。

春节的风俗习惯

春节的风俗习惯

春节的风俗习惯春节的风俗习惯(15篇)春节的风俗习惯1春节的风俗习惯东北——北疆悠久的继承吃带硬币饺子交好运过年吃饺子是北方人的习俗。

东北民间在除夕有守岁的习惯。

大年三十晚上辞旧迎新,一定要吃饺子,在众多的饺子中只包上几只带有硬币的(现在常用花生或其他果仁替代),吃到了这样的饺子就预示着在新的一年里会交好运,有吉祥之意。

此外,东北人在“初五”这天也一定要吃饺子,也称“破五”,就是把饺子咬破,寓意将不吉祥的事都破损,有驱灾避邪之意。

年夜饭后吃冻梨由于东北天气严寒,一些水果冻过之后,就另有一番滋味。

最常见的是冰梨和冻柿子,经由冰冻之后的秋梨酸甜适口,果汁富足,年夜饭后吃这种梨不仅可口,还能起到解酒、解油腻的作用。

年三十点长寿灯东北人家在大年三十都要点长寿灯,整夜通明。

大年三十一直到正月十五元宵节,每家每户都要挂红灯笼,到了晚上就要点亮灯笼,而且要点一宿,不能关灯,意味着益寿延年,香火不停。

此外还有正月不剪头、月朔初二不扫地等习俗。

华东——缠绵水乡的温柔点岁灯汉族节日旧俗,这一汉族节日旧俗流行于江南部分地区,一般在除夕或正月初一至初五举行。

在此期间,夜间卧室里通宵燃灯,称“岁灯”。

一般在屋柱脚、床下、桌下、灶下点灯。

多用红萝卜切成段作盘,插上小蜡烛,也有用陶器盛油点灯的,是除夕守岁的一种活动,还要贴春联,放爆竹、唱辞岁歌、饮分岁酒、吃岁饭等。

接青龙这一习俗广泛流行于浙江杭州地区。

每年农历正月十二,各路龙灯集中到吴山龙王庙,挂红点睛,称为“龙灯开光”。

打年糕打年糕这是上千年流传下来的习俗。

年糕谐音“年高”,寄予了对五谷丰登的美好愿望,对老人还有“年高”长寿、对小孩有“年年长高”之意,再加上有着变化多端的.口味,几乎成了过年家家必备的应景食品。

除夕夜那天,有的家里还会做些糖年糕。

手巧的一些人还会把年糕雕成鸡、鸭、元宝等形状,寓意着来年家里甜甜蜜蜜。

听花鼓戏花鼓戏又名挑香担,因其题材来源于农村生活,剧情简洁明快,曲调活泼流畅,又是用当地方言演唱,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所以在春节期间常用来增添节日气氛。

我国春节有哪些传统习俗_春节风俗习惯大全

我国春节有哪些传统习俗_春节风俗习惯大全

我国春节有哪些传统习俗_春节风俗习惯大全春节是我国流传下来的一个重要的传统节日,也是我国人民最隆重的一个节日。

在中国过年的时候,会有一些传统习俗需要我们了解和遵守。

下面小编给大家讲一下春节的一些习俗吧~●春节传统习俗:办年货中国的年俗文化源远流长,全国各地衍生出纷繁多样的过年习俗,南北迥异,各具特色。

虽然各地习俗不尽相同,但是备年货、送年礼却是几乎全国上下的“过年必备”。

置办年货,包括吃的、穿的、戴的、用的、贴的(年红)、送的(拜年)礼物等等,统名曰之“年货”,而把采购年货的过程称之为“办年货”。

办年货是中国人过春节的一项重要活动。

●春节传统习俗:祭灶民间祭灶,源于古人拜火习俗。

如《释名》中说:“灶。

造也,创食物也。

”灶神的职责就是执掌灶火,管理饮食,后来扩大为考察人间善恶,以降福祸。

祭灶在中国民间有几千年历史了,灶神信仰是中国百姓对“衣食有余”梦想追求的反映。

●春节传统习俗:扫尘在民间,新年前夕有“腊月二十四,扫尘(亦称扫屋)的习俗。

民谚称“二十四,扫房子”。

民间称做“扫尘日”。

扫尘就是年终大扫除,家家户户都要打扫环境,清洗各种器具,拆洗被褥窗帘,洒扫六闾庭院,掸拂尘垢蛛网,疏浚明渠暗沟。

到处洋溢着欢欢喜喜搞卫生、干干净净迎新春的欢乐气氛。

按民间的说法:因“尘”与“陈”谐音,年前扫尘有“除陈布新”的涵义。

扫尘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以祈来年清吉。

●春节传统习俗:割年肉民间谚语称“腊月二十六,杀猪割年肉”,说的是这一天主要筹备过年的肉食。

所谓杀猪,当然是杀自己家养的猪;所谓割肉,是指没养猪的贫困人家到集市上去买过年吃的肉。

将“割年肉”放入年谣,是因为农耕社会经济不发达,人们只有在一年一度的年节中才能吃到肉,故此称为“年肉”。

●春节传统习俗:贴年红(挥春)年廿八、廿九或三十日家家户户“贴年红”(年红是春联、门神、横批、年画、“福”字等过年时所贴的红色喜庆元素统称)。

过年贴年红(挥春),是中国传统的过年习俗,增添了喜庆的节日气氛,并寄予着人们对新年和新生活的美好期盼。

春节期间的传统民俗文化与现代态度

春节期间的传统民俗文化与现代态度

春节期间的传统民俗文化与现代态度春节是中国最重要、最隆重的传统节日之一,伴随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民俗文化。

在现代社会,随着生活方式的变化和价值观的转变,人们对春节的态度也在发生着变化。

本文将探讨春节期间的传统民俗文化以及现代人们的态度,并分析传统与现代之间的碰撞与融合。

一、春节的传统民俗文化1. 农历新年与春节的由来农历新年,也即春节,是根植于中国农耕文化的重要节日。

据传,春节起初是为了驱除恶神、祈求祖先保佑而设立的,而如今已演变成为了一个载满亲情、友情和美好祝福的节日。

2. 贴春联与剪窗花在春节,人们会悬挂春联和剪纸。

春联是一种对联,以红纸书写,一般用于门楣上,寓意着美好的祝福与吉祥。

剪窗花是由红纸剪成各种形状和图案,用于装饰窗户,给房屋增添节日气氛。

3. 团圆饭与祭祖活动春节期间,全家人会共聚一堂,享受一顿丰盛的团圆饭。

除了合家团聚,人们还会进行祭祖活动,以表达对祖先的敬意和怀念之情。

4. 红包与放鞭炮在春节期间,长辈会给晚辈发放红包,作为对晚辈的关爱和祝福。

而放鞭炮则是为了驱邪扬喜、辟邪驱鬼。

二、现代人们对传统民俗文化的态度1. 重视传统民俗的重要性尽管现代社会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发生了变化,但很多人依然重视传统民俗文化的重要性。

他们认为,春节是传承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应该珍惜和传承这些传统。

2. 注重传统和现代的结合现代人对传统民俗的态度不再停留于简单遵循,而更多地注重传统和现代的结合。

他们会创造新的方式来庆祝春节,例如通过表演、游园、穿汉服等形式,将传统元素与现代活动相结合。

3. 倾向于拓展节日文化的内涵现代人们对传统民俗文化的态度也更加开放和宽容。

他们在传统节日中不仅注重过年的庆祝形式,更注重拓展节日文化的内涵。

通过观看春晚、参与文化活动、品尝传统美食等方式,使春节的文化内涵得以丰富和拓展。

三、传统与现代的碰撞与融合1. 碰撞带来的冲突与矛盾随着现代社会的变迁,一些传统民俗文化与现代生活方式之间产生了冲突与矛盾。

春节的民族文化不同民族的春节习俗与特色

春节的民族文化不同民族的春节习俗与特色

春节的民族文化不同民族的春节习俗与特色春节,作为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是庆祝农历新年的盛大节日。

在中国,春节期间,不同民族都会保留着各自独特的习俗和特色。

本文将介绍几个民族的春节文化,展示他们各自的传统与特点。

一、汉族春节文化汉族是中国最大的民族群体,他们的春节庆祝活动极其丰富多彩。

除了贴窗花、挂春联等传统活动外,汉族有许多独特的节日习俗。

其中包括家庭团聚、拜年、赏灯、放鞭炮等。

在除夕之夜,全家人会团聚在一起,共享年夜饭,并在午夜时分放鞭炮,以驱逐邪气,迎接新的一年。

此外,人们还会贴门神、挂红灯笼,以期祈求平安幸福。

二、蒙古族春节文化蒙古族是中国的少数民族之一,他们的春节习俗别具一格。

在蒙古族的传统习俗中,有着丰富的舞蹈和音乐表演。

他们会举行盛大的草原冰雪嘉年华活动,比赛射箭、赛马、摔跤等传统项目。

此外,蒙古族还有独特的年货习俗,他们会互相赠送一种叫做"哈达"的丝绸手帕,以表达美好祝福和亲情。

三、藏族春节文化藏族,是中国西部地区的主要少数民族之一,他们的春节习俗展现了独特的藏族文化特色。

在西藏,人们会进行盛大的祈福仪式,祈祷丰收和平安。

在这个过程中,人们会高唱梨花树下的经幡诵经,跳藏戏、藏舞等传统表演。

此外,藏族还有一种传统活动叫做"射杰",人们会用弓箭射中高挂在天上的青稞饼,以展示他们的勇敢和技艺。

四、朝鲜族春节文化朝鲜族,是中国东北部的主要少数民族之一,他们的春节习俗与中国汉族有着许多相似之处,但也存在一些独特的特点。

朝鲜族的春节期间,人们会跳传统的朝鲜舞蹈,演唱民歌,举行婚礼等各种庆祝活动。

此外,朝鲜族还有一项非常有趣的活动叫做"抢年饭",意思是争抢面条。

人们相信,吃到年饭中的长面条能够带来长寿和好运。

总结:中国不同民族的春节文化展现了多样性和丰富性。

每个民族都有着独特的传统习俗和特色活动,这些活动不仅彰显了各地区丰富多彩的文化,也展示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祝福。

南方春节的十大风俗

南方春节的十大风俗

南方春节的十大风俗1、习俗:开春拜财神:在年初的第1个夜晚,一般都要家家户户拜财神,祈求新春佳节,吉祥如意,家庭和睦,财源滚滚。

因为在南方的习俗中,财神受到了极大的尊重,把他当成了家庭的主宰,相信他可以避免贫苦、夭折、败亡之灾,带来财源滚滚、万事如意,使家庭过上安康、富足的新年。

2、习俗:祭老未:一般在年初,南方各地都有将尘封已久的遗物祭拜祭老未活动,以示向祖先表示尊敬,以及祈求新年衣食傍财源滚滚。

祭老未仪式中,通常要把米酒、新衣、忠告书摆放在神龛里,然后进行磕头礼、春联挂撒米、剪纸纪念,以表达对祖先的缅怀之情,祈求新春福祉。

3、习俗:挂对联:狂欢的年度里,红彤彤的对联和春联在南方到处可见,是挂起的热闹,古代的村庄里,人们就把大年初一的祈福词牌,称作“春联”。

春联在家里挂,似乎就能把欢乐的气氛聚集起来,今年的好日子也就这样来临了。

4、习俗:佩带红花:南方地区有佩带红花迎接新春、守岁、祭年的习俗,这种行为可以起到守岁、祝福新年新春、婚假等作用,既具有宗教的文化内涵,又具有民族特色的艺术特征,为新春带来欢乐、喜庆的气氛。

5、习俗:让灯:让灯是新春伊始时一个最流行的习俗,南方里很多地方都有这个习俗,这种习俗寓意着人们对新年的期许。

新春之际,人们将灯提到楼上拜财神,意思是祈求太阳由东升起,增进来年丰收,让新春更加灿烂。

6、习俗:拜年:有句话叫做“新年看老友”,拜年就是一个古老而有礼仪的传统,拜年能够让众人倍感亲切,是南方春节的一种浓厚的习俗,它有起源于古代的新年祭祀的活动,延续到现代,成为春节的又一重要的仪式。

7、习俗:张灯结彩:张灯结彩是新春伊始时最流行的习俗,南方各地经常有一个传统,要把家里灯都装点红色、绿色白色的彩灯,然后把它们挂在门口、窗口和屋檐上,这可以吸引压倒性的客流,增加家里本人的节日气氛。

8、习俗:敲锣打鼓:南方春节中还有传统的敲锣打鼓活动,以庆祝新春伊始、为来年守岁、迎接新春殷殷祝福。

春节的传统饮食习俗有哪些

春节的传统饮食习俗有哪些

春节的传统饮食习俗有哪些提起春节的过法,人们脑海中通常会想到年夜饭吃饺子、贴春联、挂年画、放鞭炮、大拜年等习俗。

那么春节传统饮食习俗有哪些?下面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推荐春节的一些传统饮食习俗,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春节传统饮食习俗1、吃年糕春节吃年糕,“义取年胜年,籍以祈岁稔。

”寓意万事如意年年高。

年糕的种类有:北方有白糕饦、黄米糕;江南有水磨年糕;西南有糯粑粑;台湾有红龟糕。

明、清时,是糕已发展成市面上一种常年供应的小食,并有南北风味之别。

北方年糕有蒸、炸二种,南方年糕除蒸、炸外,尚有片炒、汤煮诸法。

2、吃饺子北方年夜饭有吃饺子的传统,但各地吃饺子的习俗亦不相同,有的地方除夕之夜吃饺子,有的地方初一吃饺子,北方一些山区还有初一到初五每天早上吃饺子的习俗。

吃饺子是表达人们辞旧迎新之际祈福求吉愿望的特有方式。

按照我国古代记时法,晚上11时到第二天凌晨1时为子时。

“交子”即新年与旧年相交的时刻。

饺子就意味着更岁交子,过春节吃饺子被认为是大吉大利。

另外饺子形状像元宝,包饺子意味着包住福运,吃饺子象征生活富裕。

3、元宵正月十五北方吃元宵,南方吃汤圆。

元宵在宋代时就很流行,最早叫“浮元子”,后称“元宵”,生意人还美其名曰“元宝”。

通常是以白糖、玫瑰、芝麻、豆沙、黄桂、核桃仁、果仁、枣泥等原料为馅,用糯米粉包裹成圆形。

可荤可素,风味各异。

可汤煮、油炸、蒸食,有团团圆圆、生活美满之意。

4、屠苏酒据说是我国汉末名医华佗创制。

由大黄、白术、桂枝、防风、花椒、乌头、苃等中药入酒中浸制而成,具有益气温阳、祛风散寒、避除疫疬之邪的功效。

后由唐代名医孙思邈将其流传开来。

屠苏,意为屠绝鬼气,苏醒人魂。

饮屠苏酒也是过年的一种风俗。

据说于正月初一早上喝此酒,可保一年不生病。

5、元宝汤即馄饨,因其形似元宝,故称“元宝汤”。

吃馄饨寓意招财进宝,象征财源如汤水滚滚而来。

一般或以猪肉、菠菜、青韭为馅,或以羊肉、白菜为馅。

北方在正月初二祭财神,这天中午要喝元宝汤。

春节民俗中国不同地区的春节传统习俗

春节民俗中国不同地区的春节传统习俗

春节民俗中国不同地区的春节传统习俗中国的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也是世界上影响力最大的传统节日之一。

中国各地区的春节传统习俗有着丰富多样的特点,每个地方都有独特的庆祝方式和民俗活动。

本文将通过介绍中国不同地区的春节传统习俗,展示中国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一、北方地区的春节传统习俗1.家庭联欢:北方地区的春节以家庭聚会为主,亲人们会相聚一堂,共同享受丰盛的年夜饭。

人们会在餐前向祖先敬献祭品,祈求来年的平安和幸福。

晚餐后,家人们会观看春节联欢晚会,一起欣赏丰富多样的文艺演出。

2.燃放鞭炮:北方地区的人们在新年的时刻会触发鞭炮,以驱逐邪恶的灵魂,辟邪祈福。

鞭炮的声音象征着吉祥和喜庆。

3.拜年:北方地区的人们在春节期间会到亲友家拜年,同时也会给家人和亲戚送上祝福和红包。

这是一种表达敬意和祝福的方式,也是增进亲情和友情的重要方式。

二、南方地区的春节传统习俗1.舞龙舞狮:南方地区的人们会表演舞龙和舞狮的传统舞蹈,以驱逐恶鬼,呈现繁荣和好运。

这些舞蹈通常在街头、市场和庙宇等地展示,吸引了众多观众。

2.包饺子:南方地区的人们在春节期间会包饺子,这是一种寓意吉利的食物。

包饺子的过程中,家人们会围坐在一起,亲手制作和品尝这道传统美食,增进家庭成员之间的感情。

3.花市:南方地区的城市会出现花市,市民们会在这里购买花卉和年货,以供庆祝春节之用。

花市不仅提供了热闹的购物场所,还呈现出浓厚的春节氛围,吸引了大量游客和市民。

三、西南地区的春节传统习俗1.苗族烧花灯:西南地区苗族的传统习俗是烧花灯。

人们用火燃烧蜡烛,点亮花灯,并将花灯放置在门前或窗户旁,以祈求来年有一个光明和幸福的未来。

2.舞蹈节目:西南地区的藏族和彝族等民族会表演传统的舞蹈节目,这些舞台剧和舞蹈演出通常展示了当地民族的风俗和文化,吸引了许多游客前来观赏。

3.祈福仪式:西南地区的一些地方会举行祈福仪式,以祈求来年的丰收和平安。

这些仪式通常包括舞蹈、音乐、祷告和祭祀等环节,人们在仪式中表达对神灵的虔诚。

除了“发红包”,春节期间还有哪些传统习俗?

除了“发红包”,春节期间还有哪些传统习俗?

春节期间除了“发红包”,还有以下传统习俗:
1.贴春联:在春节期间,人们会在门口贴上红色的春联,上面写着
吉祥的话语,如“福”、“寿”、“财”等,以祈求新年的好运。

2.挂灯笼:春节期间,人们会在门口或室内挂上红色的灯笼,象征
着团圆和喜庆。

3.守岁:除夕夜,全家人会围坐在一起,熬夜守岁,迎接新年的到
来。

4.拜年:大年初一,人们会穿上新衣服,去拜访亲朋好友,互相祝
福新年快乐。

5.吃年夜饭:除夕夜,全家人会围坐在一起吃年夜饭,这是春节最
重要的时刻之一。

年夜饭的菜肴非常丰盛,有鱼、肉、蔬菜、水果等,每
一道菜都有着特殊的寓意。

6.舞龙舞狮:在春节期间,人们会组织舞龙舞狮表演,以祈求新年
的好运和丰收。

7.放烟花:除夕夜和大年初一晚上,人们会放烟花,以庆祝新年的
到来。

这些传统习俗都有着浓厚的文化底蕴和历史意义,让人们在欢庆新年的同时,也能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

春节的风俗习惯15篇

春节的风俗习惯15篇

春节的风俗习惯1 江苏扬州有着“⽉亮城”的美誉,扬州历史悠久、⽂化璀璨。

扬州的民俗⽂化也很丰富,特别是春节的习俗。

“爬门头”、“⾛⼤局”、要糖、隔年陈等风俗习惯传⾄今⽇,⼗分有过年的⽓息。

爬门头 ⼤年三⼗晚上,吃过晚饭后,⽼扬州要点上⾹炉蜡烛守岁,⼤⼈⼩孩穿上新⾐服,长辈们开始给晚辈发压岁钱。

这时候⼤⼈会关上⼤门,让家中个⼦⼩的孩⼦抓着门后的门闩往上爬,因为⽼式的⼤门是⽊制的,门后⾯从上到下有⼏根横⽊,中间还有门闩开关,这⼀风俗就是爬门头。

⽼年⼈说⼩个⼦三⼗晚上爬门头能长个头,爬得快长得快,爬得⾼长得⾼。

⼩孩多的⼈家孩⼦们还互相展开⽐赛,既锻炼了⾝体,⼜增加了节⽇的喜庆⽓氛。

⾛⼤局 三⼗晚上,长辈们都要把云⽚糕、苹果、橘⼦等摆在每个⼈的床头供新年第⼀天早上起床吃,吃云⽚糕取其寓意“⾼⾼爽爽”,吃苹果取其寓意“平平安安”,这些风俗全国许多地⽅都有,但吃橘⼦却有着扬州独特的寓意。

因为在扬州话⾥,运⽓叫做“局⽓”,⾛运叫做“⾛局”,橘⼦的“橘”和局⽓的“局”谐⾳,所以赠⼈橘⼦,就含有把好的运⽓带给他⼈的美好寓意,扬州⼈新年请⼈吃橘⼦,就是祝福对⽅⾛⼤运,诸事顺利。

⾃称“我是扬州⼈”的现代著名散⽂⼤师朱⾃清先⽣那篇脍炙⼈⼝的名篇佳作《背影》⾥就写到朱⾃清的⽗亲⼩坡公在办完⽼母亲丧事后,亲⾃到浦⼝车站送⼉⼦去北京,拖着肥胖的⾝体艰难地爬上爬下特地为⼉⼦买来橘⼦,深谙扬州民俗的⽗亲给⼉⼦买橘⼦本⾝就饱含了⽗亲对⼉⼦的美好祝福,他希望⼉⼦能⼀帆风顺,处处⾛运。

⼩⼩的橘⼦竟也承载着⼀个屡遭不幸的⽗亲对⼉⼦的⼀⽚深情厚意。

要糖 ⼤年初⼀早上,扬州民间有⼤⼈⼩孩出门到周围邻居家⾥给长辈拜年的风俗,这时候最忙的是⼩孩,他们成群结队挨家挨户去要糖,也就是挨家挨户去给长辈拜年。

长辈们看着满脸稚⽓的孩⼦,听着孩⼦们七嘴⼋⾆喊着“⼤妈”“⼤⼤”“爹爹”“奶奶”,在⼀⽚“恭喜发财”“恭喜⾝体健康、精神⼒壮”祝福声中,他们捧出事先准备好的果盒给前来拜年的⼩孩散发各⾊糖果、云⽚糕、橘⼦、苹果等,也顺祝孩⼦们“上⼤学”“发财兴旺”“早点娶马马”等。

寓意吉祥的风俗民俗文化

寓意吉祥的风俗民俗文化

寓意吉祥的风俗民俗文化
中国的民俗文化中有许多寓意吉祥的风俗,以下是其中一些:
1. 贴春联:在春节期间,人们会在门上贴上春联,以祈求新年的
平安、幸福和繁荣。

春联通常由联语和副联构成,内容通常与春节、家庭、事业等主题有关。

2. 放鞭炮:放鞭炮是中国传统的新年习俗之一,它寓意着驱逐邪灵和迎接新生命的到来。

放鞭炮的同时,人们也会燃放其他类型的烟花,如烟花球、花炮等。

3. 过年吃年夜饭:在除夕夜,家人们会在一起吃一顿丰盛的晚餐,庆祝新年的到来。

年夜饭的菜肴种类繁多,通常是围绕吉祥寓意进行设置的,如鱼、余、和、合等。

4. 红包:在春节期间,人们会给亲朋好友发送红包,以表示祝福
和感谢。

红包里面通常装有一定数量的现金,而里面更大的红包则寓意着财源滚滚。

5. 贴窗花:在春节前,人们会在窗户上贴上窗花,寓意着家庭的
繁荣和爱情的美满。

窗花通常是由彩色纸、棉花、线等材料制成,其形式多种多样,如牡丹、莲花、狮子等。

6. 拜年:在春节期间,人们会相互拜年,祝福彼此新年快乐、身体健康、工作顺利等。

拜年的方式多种多样,如发短信、打电话、微信等。

这些习俗都寓意着吉祥和幸福,是中国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北方春节的十大风俗

北方春节的十大风俗

北方春节的十大风俗北方春节的十大风俗1、放鞭炮、拜年、穿新衣大年初一,金鸡报晓,晚辈给长辈拜年,长辈给压岁钱,压住邪祟。

过年放鞭炮是古老的习俗有喜庆的寓意。

过年,家家户户的大人孩子,每人都得穿上新衣服,图个喜庆,也就是破旧的意思。

2、赶年集腊月二十七,宰年鸡,过年好招待亲戚。

赶大集,置办春节所需物品,尤其是北方的农村,年关了,如果不亲自到集市上走一遭、转一圈、瞧一瞧、看一看、讲一讲、听一听,即使家办下了大鱼大肉,山珍海味,过年都是没有年味的。

3、扫房子北方腊月二十三,是家家户户的扫除日。

把家里里里外外收拾的干干净净的,即是迎接新春佳节有扫除晦气之意。

人们通过大扫除,表达了对新年的除旧迎新的思想。

在大扫除的同时,有些还会扔掉一些旧的东西,譬如衣服、鞋子等,并购置更多的东西,也代表了除旧迎新。

4、磨豆腐腊月二十五,传说玉帝会下界查访,吃豆腐渣以表清苦。

豆腐是春节加工菜的重要原材料。

炸豆腐、豆腐盒子、制作豆腐茧等菜肴均需要豆腐。

5、杀年猪腊月二十六,杀了年猪,除了腌制咸腊肉,剩下的都挂在仓房里。

快过年时拿回屋子里,“缓”一宿。

烀肉时用一口大锅,底下烧柴火,慢火烀上半天,这样烀出来的肉入味、好吃。

但小孩往往都等不及,不时地催大人给捞出一块来尝尝。

于是,这一天往往一点主食都不吃,光吃肉,啃骨头就饱了。

当然,还要留出一些生肉用来炒菜,还要一些瘦肉剁成馅,留着包饺子、炸丸子。

6、蒸馒头腊月二十九。

过年,主食就是白面馍馍,也是所有人期盼吃到的美食。

如果说发面是个技术活的话,那么蒸馒头则是个体力活儿。

馒头要反复地揉,才会有劲、好吃。

所以蒸馒头的时候家的男人们往往也会上场助阵。

做好的馒头剂子要大小均匀,然后才上屉蒸。

有的人家还会馒头上做一些图案,或者塞个红枣在馒头顶上。

7、把面发腊月二十八,打糕蒸馍贴花,古人以桃木为辟邪之木,后被红纸代替。

北方人吃面食,主要是馒头,所以平日里每三五天就要发一次面、蒸一次馒头。

但过年期间则不然,要一次性蒸出十几天吃的馒头、包子、糖角来,所以这一次的发面特别关键。

春节南北方风俗习惯

春节南北方风俗习惯

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南北方在庆祝春节时都有一些共同的风俗习惯,也有一些地区特有的习俗。

下面我将介绍一些春节南北方的风俗习惯:
1. 年夜饭:无论南北方,年夜饭都是春节的重要活动。

家人会聚在一起,享用丰盛的饭菜,象征着团圆和丰收的寓意。

2. 贴春联:无论南北方,人们都会在春节期间贴春联。

春联是用红纸写有吉祥话语的对联,贴在门上或墙上,以祈求新年平安和吉祥。

3. 放鞭炮:北方地区的传统习俗是在除夕夜放鞭炮,以驱走邪灵,迎接新年的到来。

而在南方地区,放鞭炮的习俗逐渐减少,主要以烟花爆竹为主。

4. 守岁:无论南北方,人们都会在除夕夜守岁。

家人会一起待在家里,等待新年的到来,以祈求新年平安、幸福。

5. 拜年:在春节期间,人们会互相拜年,祝福对方新年好运。

南北方的拜年方式略有不同,北方人通常会说“恭喜发财,红包拿来”,而南方人则更多使用“新年快乐,万事如意”的祝福语。

6. 舞龙舞狮:南北方都有舞龙舞狮的表演。

舞龙舞狮是一种传统舞蹈,人们穿着龙狮舞动,以祈求新年平安和好运。

7. 家庭团聚:春节期间,无论南北方,家人团聚是重要的传统。

人们会回到家乡与家人共度新年,共享团圆的喜悦。

这些是春节南北方共同的风俗习惯,当然还有很多地方特色的习俗,因为中国的文化多样性。

关于春节的民风民俗有哪些

关于春节的民风民俗有哪些

关于春节的民风民俗有哪些春节文化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底蕴,也记录着古代人们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文化内容。

那么春节的民风民俗有哪些呢?下面小编就来解答一下大家的疑问。

春节的民风民俗有哪些1:祭灶神祭灶,是我国民间影响很大、流传极广的习俗。

传说到了腊月二十三,灶王爷便要升天,向玉皇大帝禀报这家人一年的善恶,玉皇大帝根据灶王爷的汇报,再将这一家在新的一年中应该得到的吉凶祸福的命运交于灶王爷之手。

送灶神的仪式称为“送灶”或“辞灶”,百姓供上红烛、糖瓜,以隆重的礼节送灶神上天,祈望灶神“ 上天言好事,下界降吉祥”。

如今,农村很多地区还沿袭这种风俗。

2:观社火除了庙会,民间自演自娱的社火也是历史悠久的年节娱乐活动。

社火源于古老的土地神与火神崇拜。

社,即土地神;火,即火祖,是传说中的火神。

在以农业文化著称的中国,土地是人们的立足之本,它为人类的生存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

火,是人们熟食和取暖之源,也是人类生存发展必不可少的条件,远古人们凭着原始思维认为火也有“灵”,并视之为具有特殊含义的神物加以崇拜,于是形成了尚火观念。

古老的土地与火的崇拜,产生了祭祀社与火的风俗。

随着社会的发展,祭祀社火的仪式逐渐成为规模盛大,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民间娱乐活动。

3:中国结中国结又称盘长结,每一个结都是从头到尾用一根红绳编结而成。

中国结发源于远古时期,当时还没有文字,人们为了记住某些事情,在一根绳上盘上不同的结以示记忆,这就是“结绳记事”。

当时,人们用这种方法除了记住生产和生活中的重要事情之外,还是年轻人用于表达爱情的物品。

作为一种装饰艺术品,中国结给人以纯朴、吉祥的印象。

它内含浓郁的民族乡土气息,外形又很雅致,既体现远古时代的神秘,又体现中国人的灵秀。

因此,它很快成为人们在春节期间室内悬挂,或互相赠送的物件。

优美的造型、古色古香的韵味给传统佳节增添祥和、吉利的气氛。

4:扫尘“二十四,扫尘日”。

迎新首先要除旧。

春节的传统习俗

春节的传统习俗

春节的传统习俗春节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也是全国人民最重要的假日。

每年农历正月初一,中国各地的人们都会按照一系列传统习俗庆祝春节。

这些习俗源远流长,代代相传,是中国文化的瑰宝。

本文将为你介绍春节的一些传统习俗。

一、除夕夜之夜除夕夜是春节庆祝活动的开始,也是一年之中最重要的时刻。

人们会进行一系列的准备工作,例如扫尘、贴窗花、剪纸等,以迎接新的一年的到来。

在晚上,家人们会团聚在一起,共进团圆饭。

这顿年夜饭十分丰盛,通常会有鱼、鸡等寓意吉祥的食物。

二、拜祭祖先除夕夜的重要仪式之一是拜祭祖先。

家中人们会摆上供品,包括水果、糕点、酒等,用于祭祀祖先。

在拜祭祖先的过程中,人们会祈求祖灵的保佑。

此外,也有人会在门前燃放爆竹,以驱逐邪灵,为新的一年带来好运。

三、红包春节期间,长辈会给晚辈发红包,这是一种传统的礼金。

红包通常以红色的信封装着,象征着好运和幸福。

对于孩子们来说,收到红包既是一种期待,也是一种对新年的祝福。

四、舞狮舞龙舞狮舞龙是春节期间最具特色的表演之一。

人们会在街头巷尾表演狮子和龙的舞蹈,以求取福气和吉祥。

舞狮舞龙也是与观众互动的活动,观众可以扔糖果或红包给表演者,以示喜庆和赞赏。

五、爆竹和烟花春节期间燃放爆竹和烟花是一种传统习俗,人们认为声音和火光能够驱逐邪灵,带来好运和祝福。

然而,受到环境和安全因素的考虑,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城市对燃放爆竹和烟花做出了限制。

六、庙会和花市春节期间,许多地方都会举办庙会和花市,吸引大量游客前来观光和购物。

庙会上有各种各样的娱乐活动和小吃摊位,游客们可以尽情享受各种传统活动,例如舞狮、京剧、杂耍等。

花市则是一个花卉交易的市场,人们可以购买各种各样的花草盆栽和年货。

七、贴春联和福字人们会在春节期间贴春联和福字,以寓意吉祥和祝福。

春联是由对联和横批组成的,对联通常贴在门上,横批则贴在门上方。

福字则是贴在门上的,以求吉祥和好运。

总结:春节的传统习俗是丰富多彩的,承载着家人团聚、祈福和祝福的美好寓意。

关于春节的民风民俗有哪些_春节民风民俗介绍

关于春节的民风民俗有哪些_春节民风民俗介绍

关于春节的民风民俗有哪些_春节民风民俗介绍其实,我国在古代民间就已经有过年的风俗,但那时并不叫做春节。

因为那时所说的春节,指的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春节的民风民俗有哪些,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关于春节的民风民俗有哪些1、腊月二十三祭灶我国春节,一般是从祭灶揭开序幕的。

祭灶,是一项在我国民间影响很大、流传极广的习俗。

旧时,差不多家家灶间都设有“灶王爷”神位。

2、腊月二十四扫尘“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 ,据《吕氏春秋》记载,我国在尧舜时代就有春节扫尘的风俗。

按民间的说法:因“尘”与“陈”谐音,新春扫尘有“除陈布新”的涵义,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

这一习俗寄托着人们破旧立新的愿望和辞旧迎新的祈求。

每逢春节来临,家家户户都要打扫环境,清洗各种器具,拆洗被褥窗帘,洒扫六闾庭院,掸拂尘垢蛛网,疏浚明渠暗沟。

到处洋溢着欢欢喜喜搞卫生、干干净净迎新春的欢乐气氛。

3、腊月二十五接玉皇旧俗认为灶神上天后,天帝玉皇于农历十二月二十五日亲自下界,查察人间善恶,并定来年祸福,所以家家祭之以祈福,称为“接玉皇”。

这一天起居、言语都要谨慎,争取好表现,以博取玉皇欢心,降福来年。

4、腊月二十七、二十八洗浴传统民俗中在这两天要集中地洗澡、洗衣,除去一年的`晦气,准备迎接来年的新春,京城有"二十七洗疚疾,二十八洗邋遢"的谚语。

腊月二十六洗浴为“洗福禄”。

5、腊月三十除夕贴门神、贴春联、守岁、爆竹、吃年夜饭、给压岁钱、祭祖除夕的意思是“月穷岁尽”,人们都要除旧部新,有旧岁至此而除,来年另换新岁的意思,是农历全年最后的一个晚上。

故此期间的活动都围绕着除旧部新,消灾祈福为中心。

我国各地过年都有贴门神的风俗。

最初的门神是刻桃木为人形,挂在人的旁边,后来是画成门神人像张贴于门。

春联的一个源头是桃符。

最初人们以桃木刻人形挂在门旁以避邪,后来画门神像于桃木上,再简化为在桃木板上题写门神名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过年的民俗文化
一、贴年画的讲究
年画始于古代的“门神画”,是早期人类对自然和神祗的崇拜,逐渐发展为驱邪纳祥、祈福禳灾和欢乐喜庆、装饰美化环境的节日
风俗活动,表达了民众的思想情感和向往美好生活的愿望。

旧时人们盛行在室内贴年画,户上贴门神,以祝愿新年吉庆,驱凶迎祥。

每值岁末,我国大部分地区都有张贴年画、门神以及对联
的习俗,以增添节日的喜庆气氛。

年画因一年更换,或张贴后可供
一年欣赏之用,故称“年画”。

门神种类大体分为两种,即文武门神,文门神多为“天官赐福”,武门神多为秦叔宝尉迟、敬德两位盛唐名将。

贴门神也有讲究。

一般在大门口贴的是武门神,进入院子后,在外屋的门上贴的就是文门神。

进门后,在屋子里面的门上,一般都会贴
上一对门童,对开的年画,如刘海戏蟾等等。

二、贴春联的讲究
春联俗称“门对对联”、“对子”,雅称“楹联”。

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我国特
有的文学形式。

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
一副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为春节增加喜庆气氛。

春联,起源于木板所制的“桃符”。

据《后汉书·礼仪志》记载,桃符长六寸,宽三寸,桃木板上书“神荼”、“郁垒”二神。

“正
月一日,造桃符著户,名仙木,百鬼所畏。


春联的张贴,要符合传统规矩。

首先要区分门的上下首。

在面对大门时,右手方为上首,左手方为下首。

贴春联时上联贴上首,下
联贴下首。

上下联不可贴反。

读的时候“从右到左,再是横批。


横批文字顺序为从右至左。

三、大门上的福字不能“倒”?
现在一说到新年在大门上贴“福”字,百分之九十九的人大概都会说,这得倒着贴福字,因“倒”和“到”同音,倒贴福就是福到了,这其实是个误解!“福”字左边礻字旁表“示”意,右边“一、口、田”,《说文》中“一”是,“房梁”,“口”是“人口”,“田”是有田有买卖,如果将“福”字倒过来贴在你家大门上,则
使房梁倒置,意味着你家把福气倒在门外,福气就都跑到人家去了!如此费了半天劲,不是本末倒置了?贴在大门上的“福”字必须正
着贴,才寓意着开门迎福,福气临门!
贴福字本是为了在新一年祈福、迎福、纳福,而且大门是全家人、客人出入的必经之处,应是让人感觉庄重、恭敬的处在,倒贴的福
只会让人觉得滑稽,有失庄重。

著名作家冯骥才评说:“像时下这样,把大门上的福字翻倒过来,则必头重脚轻,不恭不正,有失滑稽,有悖于中国“门文化”与“年文化”的精神。

但有些地方的“福”字是可以倒贴的。

1、垃圾桶和水桶上的“福”字可倒着贴,因为水是财运,由于
人从这两处把东西倒出来。

为了避讳将家中福气倒掉,便可巧用“倒”谐音“到”,倒贴福字。

2、家里的柜子上是可以倒贴福字的,因为柜子是存放物品的地方,倒贴“福”字,表示福气(财气)一直来到、留在家里、屋里、
柜子里。

四、除夕必放的三挂炮:闭门炮、迎新炮、开门炮。

第一挂爆竹辞旧炮,第二挂炮竹迎新炮,第三炮竹开门炮。

大年三十的年夜饭一家人团聚在一起,人们习惯在关门吃年夜饭之前放炮,这俗称“闭门炮”,这一挂一定是红色小炮,满地彩虹,然后关上大门,一家人喜气洋洋地围坐在一起饮酒谈笑,这个叫辞旧。

到了岁更子时,就是晚上十二点,钟声敲响,再放第二挂炮,这时要放金色的(牛皮纸)的炮仗,意为满地金银,这个叫迎新。

正可谓是;爆竹声中一岁除。

新年首次开门,往往又要放一挂爆竹,叫做“开门炮”,放三枚叫“连中三元”,放四枚叫“福、禄、寿、禧”,放六枚叫“六六大顺”,放一串百枚小鞭炮叫做“百子爆”,炸碎的鞭炮纸屑覆盖自家的门前,寓意“满地金钱”。

五、包饺子吃饺子的时间:
北方人除夕和正月初一都要吃饺子,取其“更岁交子之义”。

就是守岁的时候包,子时吃,交时=交子=饺子。

人们习惯将春节的饺子包成元宝形,在饺子中放进糖、铜钱、花生、枣、栗子等。

如吃到糖的,意味着日后生活甜蜜;吃到花生意味着长寿,因花生又名长生果,吃到枣和栗子的意味着早立子……为讨个新年好彩头,人们多会在饺子中放铜钱、硬币,放多少也是有讲究的,一般放五个:代表福禄寿喜财全来,五这个数意味着把财捂住之义。

六、压岁钱
春节拜年时,长辈会将早就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据说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因为“岁”与“祟”谐音,晚辈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

最早的压岁钱出现于汉代,当时也叫厌胜钱,或叫大压胜钱,这种钱不是市面上流通的货币,是为了佩带玩赏而专铸成钱币形状的避邪品。

有的正面铸有钱币上的文字和各种吉祥语,如“千秋万岁”、“天下太平”、“去殃除凶”等;背面铸有各种图案,如龙凤、龟蛇、双鱼、斗剑、星斗等。

压岁钱分两种,长辈给孩子的是“压岁钱”,是为压住邪恶。

晚辈送予长辈的,给老人的“压岁钱”是为压住年岁。

压岁钱的数目上也有讲究。

要以元为单位,元是圆圆满满,不能给零头。

七、过年送礼
过年无论是串门,走亲戚看朋友,都不能空着手去。

到底过年该送什么礼好呢?老北京顺口溜儿:姑娘的花,小子的炮,老婆婆的
年糕,老头的毡帽(帽为冠,尊重之意)。

这就要根据送礼的对象,送人所喜所需是最好的了。

八、初一至十五风俗文化
初一为吉日,正月初一又称为“元日”,自古民间有正月初一不动扫帚之说,怕扫走运气,元气,破财。

也不能向外倒垃圾,同样
是怕倒走福气、元气。

初二:逛庙会,走亲戚。

出嫁的女儿回娘家,要带着丈夫同往,民间俗称“迎婿日”,回娘家的女儿必须要备好礼品和红包,分给
娘家的小孩或长辈,而且这天也是拍全家福最佳的日子。

初三:按古人的说法,这天为“小年朝”,有很多禁忌。

据清顾禄《清嘉录·小年朝》记载:“(正月)初三日为小年朝,不扫地,
不乞火,不汲水,与岁朝同。

”“岁朝”即大年初一,也就是说初
三是小大年初一。

道家讲:“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因此古人对初三很重视,故称为“小年朝”。

有些地方又把
正月初三称为“赤狗日”,认为这一天不宜出门拜年,而应该在家
中祭拜天地神明和祖先。

还有一种说法称年初三是老鼠嫁女儿的日子,因此,要早早熄灯睡觉,让老鼠在没灯的情况下,无法“成婚”,才不会生下一大堆的“鼠子鼠孙”偷吃米粮。

初四“财神日”旧时各家各户都要在这天的厅堂内供奉果品、甜食等,燃放爆竹、烧金纸、神马,恭恭敬敬地迎接财神下凡。

初五:初一到初五老北京人要串亲戚,看朋友,相互拜年,请客送礼、逛逛庙会。

到了初五这天,北京人称“破五”,百姓“送穷”、商人准备“开市”(初六正式开业)。

初五家家户户都要包饺子,称之为“捏小人嘴”,其意为一年之内不犯“小人”,把过去一年不愉快捏进去,新一年可以顺顺当当。

初六:旧时大多数商铺都在正月初六开张,大放鞭炮,不亚于除夕的炮竹声。

据传说此天最受欢迎的是12岁的男孩来店里买东西,
寓意六六大顺,生意兴隆。

初七;据说这天为人日。

占书记载,上天创造万物的次序是“一鸡二狗,三猪四羊,五牛六马,七人八谷”,所以初七为人日,有
些地方的风俗是这天喝及第粥,希望家中的子女科考状元及第。


日要尊重每一个,这天要特别注意的是不能教训孩子。

初八;传说是谷子的生日,也就是我们所食的五谷。

传说这一天也是天上诸星下界的日子,夜晚天空星斗出现的最全,如果天气晴朗,寓意者这一年五谷丰登。

初九;民间习俗为玉皇大帝的生日,过去皇家会在这天举行盛大的祭天活动,祈祷新的一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平安健康。

初十;石头的生日。

为什么给石头过生日?因为我们国家是从石器时代演变过来的,又是一个农业大国,过去农民占整个国家比例
的百分之八十或者更多,粮食需要研磨成面粉,农具需要打磨,拿
什么打磨?肯定是石头(磨石),所以人们把这天定为石头日,过
去有的地方还要祭拜石头。

十一;这天为“子婿日”,是岳父宴请女婿的日子。

过去认为一个姑爷半个儿,宴请女婿一是为了父母让女婿“善待”自己的女儿,二是为了将来的“养老送终”。

十二、十三;打灯棚、开明。

正月十二开始为了迎接元宵节开始打灯棚,忙碌者做等骨,什么龙灯、凤灯,荷花灯,八仙过海灯,
狮子老虎灯,等等。

开明就是使灯的意思。

十四;灯正明。

就是到了晚上,把所有的灯点亮,开始迎接第二天元宵节的到来。

十五;行月半,闹花灯,元宵节又称“上元节”。

这天比较热闹,赶庙会,看杂技,舞狮子等。

晚上人们早早的吃过晚饭开始赏灯,
猜灯谜。

十六;碰灯。

所谓碰灯也是过去的一个传统,就是今年的灯不能留到明年,所以碰灯的含义也就是销毁灯。

这样从除夕夜到正月十六整个的民俗活动基本结束,进入一年新的劳作与收获的正常日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