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汽车总布置设计的内容与步骤
整车总布置设计
汽车总布置设计主要内容一、汽车总布置设计概述二、汽车前舱总布置三、汽车底盘总布置四、汽车车身总布置五、运动校核六、性能计算一、汽车总布置设计概述¾汽车总布置设计的含义:在汽车的总体方案确定后,要对总成和部件进行空间布置,并校核初步选定的各部件结构和尺寸是否符合整车尺寸和参数的要求,使其达到最佳组合,得到合理的总布置方案。
¾汽车总布置的主要内容:布置的内容布置的项目空间布置(人机分析、法规校核)发动机、传动系的布置;悬架、轮胎的布置;座椅布置;踏板、变速杆等驾驶操作系统的布置;载货空间的布置;燃料箱、备胎的布置;车身及内、外饰件的布置性能相关项目布置油耗燃料箱容量制动性能质心位置、轮胎尺寸操纵稳定性轴距、转向器的位置、方向盘行程NVH性能传动轴夹角、发动机悬置、空滤器、消声器容量、排气吊挂、后视镜、仪表板横梁空气动力性能发动机罩前端高度、前风窗倾斜角、后风窗倾斜角、扰流板、空气进出风口机动性轮距、轴距、前后悬、转向齿条行程发动机冷却前格栅型式、散热器尺寸、前端开口面积¾汽车总布置的具体内容:¾整车总布置流程:¾整车坐标系:GB/T19234-2003¾整车总布置基准:1)车架上平面线(或车身地板主平面线);2)前轮中心线;3)汽车中心线;4)地面线;5)前轮垂直线¾整车总布置图:¾整车总布置图:二、汽车前舱总布置1)确定动力总成布置位置、安装角度。
2)发动机附件布置:进气系(空滤器、进气管)、排气系(前管、催化器)、冷却系(水箱,冷却液罐)、供油系(油泵、燃油滤清器、管路)等3)制动总泵、离合器总泵布置。
4)管路布置:冷却、空调、动力转向、制动、燃料等5)线束布置:电器线束、控制拉线等6)其它布置:ECU、冷凝器、蓄电池、ABS控制器、继电器盒、清洗液罐、动力转向液罐等7)前仓布置校核的内容间隙、传动轴跳动等¾准备工作:•前舱车身数模;•动力总成数模:发动机、变速箱;•发动机附件数模:水箱、风扇、前舱内已经固定的部件;•底盘件数模:副车架、转向机、控制臂、前横梁、轮胎等。
汽车总布置设计步骤
汽车总布置设计的内容与步骤1、汽车总布置设计的内容主要内容包括总成选型和匹配、整车性能计算、运动学校核、人机工程设计和校核、三维装配、确定设计硬点和设计控制规则。
具体内容包括空间布置和性能相关项目布置。
具体如下表布置的内容布置的项目空间布置(人机分析、法规校核)发动机、传动系的布置;悬架、轮胎的布置;座椅布置;踏板、变速杆等驾驶操作系统的布置;载货空间的布置;燃料箱、备胎的布置;车身及内、外饰件的布置性能相关项目布置油耗燃料箱容量制动性能质心位置、轮胎尺寸操纵稳定性轴距、转向器的位置、方向盘行程NVH性能传动轴夹角、发动机悬置、空滤器、消声器容量、排气吊挂、后视镜、仪表板横梁空气动力性能发动机罩前端高度、前风窗倾斜角、后风窗倾斜角、扰流板、空气进出风口机动性轮距、轴距、前后悬、转向齿条行程发动机冷却前格栅型式、散热器尺寸、前端开口面积2、汽车总布置设计的步骤(1)定义整车结构及外形尺寸。
进行整车总布置时,首先应初步定义汽车的型式(包括轴数、驱动型式、布置型式、车身型式等),然后选择动力及轮胎型号尺寸,接着对整车的外形尺寸进行定义(包括总长、总宽、总高、轮距、轴距、前悬、后悬、最小离地间隙等),另外还需确定汽车的质量参数(2)确定假人百分位,定义H点位置。
整车布置加人一般用95百分位美国男人和5百分位日本女人,躯干角一般前排为25°,后排为23°。
(3)确定眼椭圆、头部包络线。
眼椭圆定义按SAE J 941进行,头部包络线做法按SAE J 1052的规定。
头部包络线完成后,顶盖的最低高度可确定。
(4)进行前视野校核。
按GB11562的规定,对效果图进行前视野校核。
(5)进行车身零件和总成布置。
根据GB14167,结合效果图初选S值,确定安全带安装点初步范围;根据GB17354,确定前后保险杠的位置范围;根据选定的假人,布置合理的手臂到方向盘尺寸和脚到踏板的尺寸,从而确定方向盘中心位置及踏板位置,参考GB/T 17876;根据车轮跳动的包络线,确定合身轮罩等尺寸;进行车内外零部件的布置。
汽车总布置设计(全)
汽车总体设计1.1 整车总布置设计的任务(1)从技术先进性、生产合理性和使用要求出发,正确选择性能指标、质量和主要尺寸参数,提出总体设计方案,为各部件设计提供整车参数和设计要求;(2)对各部件进行合理布置和运动校核;(3)对整车性能进行计算和控制,保证汽车主要性能指标实现;(4)协调好整车与总成之间的匹配关系,配合总成完成布置设计,使整车的性能、可靠性达到设计要求。
1.2 设计原则、目标(1)汽车的选型应根据汽车型谱、市场需求、产品的技术发展趋势和企业的产品发展规划进行。
(2)选型应在对同类型产品进行深入的市场调查、使用调查、生产工艺调查、样车结构分析与性能分析及全面的技术、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进行(3)应从已有的基础出发,对原有车型和引进的样车进行分析比较,继承优点,消除缺陷,采用已有且成熟可靠的先进技术与结构,开发新车型。
(4)涉及应遵守有关标准、规范、法规、法律,不得侵犯他人专利。
(5)力求零件标准化、部件通用化、产品系列化。
1.3汽车设计过程(1)调查研究与初始决策:选定设计目标,并制定产品设计工作及方针原则。
(2)总体方案设计:根据所选定的目标及对开发目标制定的工作方针、设计原则等主导思想提出整车设想,即概念设计(concept design)或构思设计。
(3)绘制总布置草图,确定整车主要尺寸、质量参数与性能以及各总成的基本形式。
(4)车身造型设计及绘制车身布置图:绘制不同外形、不同色彩的车身外形图;制作相应的造型的1:5整车模型;从中选优后,再制作1:5或1:1的精确模型。
(5)编写设计任务书;(6)汽车总布置设计;(7)总成设计;(8)试制、试验、定型。
2.整车型式的选择根据设计原则,目标和用户的需求特点,整车设计人员要提出被开发车型的整车型式方案,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1)发动机的种类和型式;(2)轴数和驱动型式;(3)车头和驾驶室的型式及与发动机、前轴(轮)的位置关系;(4)轮胎的选择。
整车总布置设计流程
整车总布置设计流程我们在对一辆“全新整车进行总体布置设计”和一辆“整车局部改型设计布置”时,往往采用不同的方法。
以下我们探讨一下全新整车总体设计布置方法。
首先,总布置设计人员要确定整车设计思想,即明确设计任务书。
在总体设计过程中,需要先确定整车主要尺寸参数、主要性能参数、质量参数以及各系统总成基本型式,选择发动机和轮胎型号等等。
这些属于初步的布置与方案设计阶段,即Layout阶段。
随着设计工作进行到车身零部件逐步选定或设计逐步完成阶段就进入精细设计阶段,即所谓的精确布置与虚拟装配检查阶段,即packaging阶段。
初步确定这些参数是进行整车总布置设计的首要工作。
这些尺寸和参数的确定不可能靠精确的公式计算出,一般根据新产品开发计划和性能要求, 在大量的市场车型调查和统计分析工作的基础上,参考国内外同类车型,选择相应的样车作为初步确定参数的依据。
同时还应注意所确定的参数要符合各种法规和标准的要求。
然后,根据总布置设计的基本尺寸和设计要点,由造型设计师设计出各种汽车外形效果图和模型,然后确定汽车的车内设施设计。
选定最佳方案后,再交总体设计师进行整车总体布置设计,确定整车总体参数后,进行油泥造型,定稿后再由总布置设计师进行整车总体详细布置设计。
整车总体设计尺寸参数主要包括:总长、总宽、总高;轴距、前悬、后悬、轮距(前轮、后轮);离去角、接近角、最小离地间隙等。
一般来说,随着总体设计参数的确定,其车身上的主要尺寸参数也可初步确定。
随着整车总体设计参数和车身主要尺寸参数的确定,其它尺寸参数应在布置设计中逐步具体化,并使其满足主要尺寸的要求;反之,初步确定的整车及车身主要尺寸参数在布置设计的不断深化中又能得到反复修正,以致最终被确定出来。
整车总布置确立了汽车的长、宽、高、轴距、轮距等的控制尺寸,轴荷分配范围以及水箱、动力总成、前后桥、传动轴和车轮等的轮廓尺寸和位置等后,再参考同类车型有关数据作为借鉴。
设计人员即可初步确定前悬和后悬的长度、前后风窗位置和角度、发动机罩高度、地板平面高度、前围板位置、座椅布置、内部空间控制尺寸、方向盘位置角度和操纵机构及踏板的相互位置等。
车身总布置
汽车车身总布置设计汽车车身一般指汽车上载人与载货的部分,其总部署与底盘、发动机及电气设备等有密切的关系。
车身总布置的第一阶段与车身概念设计同时进行,该阶段的主要任务是,考虑整车型式、车身与整车总部署的关系,而后根据各总成型式和整车总布置的要求确定车身的型式。
对于轿车,主要是确定乘员人数、车门数,座椅排数;车身是船型还是流背型或是其他型式;车身级别是普通型、中级型还是高级型,是豪华型还是标准型等。
1、汽车车身总布置原则在确定上述基本型式和车身总布置的全过程中,一般要遵守下述一些原则。
(1)要考虑汽车是供认乘坐还是供特殊目的用,除设法满足设施正常工作和一些特殊的要求外,主要是围绕人的乘坐提出要求,即提出乘坐舒适性,居住性、操作方便性、温度调节特性、视野性、上下车方便性和安全性等方面的要求。
(2)从整车的经济性和行驶稳定性出发,要有良好的空气动力特性。
(3)具有良好的修理底盘各总成、发动机及电气设备等各总成及其零部件的方便性。
(4)从降低制造成本考虑,要尽力减小车身质量,并具有良好的冲压、焊接、装配及涂装工艺性。
(5)按照汽车的级别、用途及法规选择各种车身附件,同时确定必装件与选装件。
(6)在满足性能要求的前提下,尽力减小车身的外型尺寸。
在外形尺寸一定的情况下,尽力扩大车室内空间,尤其是要尽力增大宽度方向的尺寸。
(7)充分考虑车身与整车及其各总成的协调,确保良好的密封、通风换气、隔声,隔热及防振动等性能。
(8)必须满足国内外有关的各种法规和标准要求,同时还要考虑先进工业国家的有关法规,例如美国、日本及欧洲经济共同体诸国的法规。
(9)在确定车身尺寸时,要考虑我国的气候条件,特别要注意适应严寒地区的冬装,例如,皮帽、皮鞋、皮手套及棉大衣等。
2、车身总布置内容(1)确定车身内、外尺寸。
(2)确定乘坐与操作空间,对于特殊用途的车辆,还要确定设施与装备的位置和尺寸。
(3)校核各项性能及法规要求的尺寸数据,例如,风窗的刮扫面积、座椅的调整量,仪表板的防炫目及视野性等。
汽车设计总布置
标的实现。 4. 协调各种矛盾。
二、汽车开发程序
1.设计任务书编制阶段 a、调查分析:社会调查
使用调查 生产调查
b、市场预测及形体设计
市场预测 形体设计
分析市场容量的大小,最经济的生产纲 领、生 产方式,用户对产品的要求以及 有关法规的规定。 美术效果图和制作油泥模型
发动机后置后 桥驱动大客车优点 明显。目前,这种 布置形式的大客车 得到广泛应用。
发动机后置后桥驱动
(3)发动机中置后桥驱动
特点
a、轴荷分配合理;
b、传动轴的长度短; c、车厢内面积利用最好,并且座椅布置不会受
发动机的限制; d、乘客车门能布置在前轴之前等。
应用
于旅游大 客车
缺点
a、发动机必须用水平对置式的,且布置在地板下部, 给检修发动机带来困难;
5)本车拟用的新技术、新材料和新工艺。
2.技术设计阶段
汽车各部件的设计全面展开,总体设计师 的工作:
a、协调总成与整车和总成与总成之间出现的各种矛盾; b、将各总成设计结果反映到整车校对图上进行校对,
进行“图面装配”; c、运动校核 ; d、性能的精确计算; f、编制包括整车明细表和技术条件在内的整车技术文件 。
特点: d、客厢内地板比较平整 ;
e、乘客座椅能够布置在舒适区内; f、爬坡能力强; g、汽车轴距短,机动性能好。
主要缺点:
应用: 较少
a、后桥负荷重,使汽车具有过多转向的倾向; b、前轮附着力小,高速行驶时转向不稳定,影响操纵
稳定性;
c、行李箱在前部,行李箱空间不够大; d、操纵机构复杂; f、变形困难。
整车总布置设计-新
内饰
空间 踏板
变速杆
安全带
控制 驻车制动
A级车项目人机工程主观评价雷达图
座椅位置调节
下车 9
座椅调节方便性
上车
8
方向盘调解范围
驾驶员和乘客视野
7
6
仪表群视觉
花冠 宝来 伊兰特 高尔夫 标志307 本田思域
外饰
5
空间
4
材质
门及附件控制
内饰
安全带
踏板
外后视镜
变速杆
控制
14
驻车制动
三、竞品车分析
整车硬点对比分析
更改可行性论证
协调零部件更改设计
配合造型工程审查
内外饰工程审查
发动机舱和下车身工 程审查
零部件审查
法规标准项审查
至零部件设计冻结
协调造型提修改方案
输出
工程审查报告
协调工程修改方案
协调造型修改
协调零部件修改
总布置冻结
9
三、竞品车分析
1、竞品分析的目的
1.BENCHMARK:针对市场定位,分析主要的竞争车型,在主要的设 计参数上优于竞争对手,以获得更好的市场销售。是 制定整车设计目标及细化设计的重要参考。
风窗刮扫区和除霜除雾区
驾驶员坐姿评价
驾驶员手伸及界面评价
仪表和操纵杆设计评价
乘客区坐姿评价
车内空气质量评价
汽车安全性评价
汽车噪声和震动评价
……
12
三、竞品车分析
主观测评方法
分数
优劣程度
结果
修正需要
10
优秀
可接受
不
9
非常好
可接受
不
8
好
汽车总布置设计(全)
不同类型的汽车有不同的轴数和驱动型式,这主要根据使用条件、用途、工 厂的生产条件、制造成本及公路的轴荷限值等因素进行选择。
最常用的是两轴、后驱动 4×2 式汽车,其中轿车还可以采用 4×2 前驱动式 结构。对于一般总重小于 19t 的汽车,都采用 4×2 后驱动的布置型式(前驱动 的轿车除外),因为这种汽车结构简单、布置合理、机动性好、成本低、适合于
定,然后进行质量参数的计算。 计算质量参数前,要列出各大总成的质量,再定出空载和满载时各总成的质
心至前轴和地面的距离,最后计算出空载和满载时的轴荷分配和质心至前轴、地 面的距离。
整车总布置应提供以下参数,为总成开发提供原始数据。 (1)整车的外廓尺寸; (2)轴距和前、后轮距; (3)前悬和后悬长度; (4)车头、驾驶室和发动机、前轮的布置关系; (5)轮胎型号、静力半径和滚动半径、负载能力; (6)车箱内长及外廓尺寸; (7)发动机的功率、扭矩及相应转速; (8)变速器头档速比(2 种)和档位数; (9)后桥总速比(可有几种); (10)最高车速; (11)最大爬坡度; (12)整备质量及载质量; (13)转向盘直径,车轮转角及最小转弯直径 (14)前轮接地点至前簧座的距离; (15)前簧中心距; (16)后簧中心距; (17)车架前部和后部外宽; (18)车架纵梁外形尺寸及横梁位置; (19)前簧作用长度; (20)后簧作用长度; (21)前簧非悬架质量; (22)后簧非悬架质量; (23)后轮毂及制动器总成质量。 通过整车总布置草图的绘制,可以初步确定各总成的布置关系,进而确定整
轮胎所承受的最大静负荷与轮胎额定负荷之比,称为轮胎负荷系数。 大多数汽车的轮胎负荷系数取为 0.9~1.0,以免超载。轿车、轻型客车及 轻 型 货 车 的 车 速 高 、轮 胎 受 动 负 荷 大 ,故 它 们 的 轮 胎 负 荷 系 数 应 接 近 下 限 ; 对在各种路面上行驶的货车,其轮胎不应超载。在良好路面上行驶且车速 不高的货车,其轮胎负荷系数可取上限甚至达 1.1;对车速不高的重型货 车、重型自卸汽车,此系数亦可偏大些。但过多超载会使轮胎早期磨损, 甚至发生胎面剥落及爆胎等事故。试验表明:轮胎超载 20%时,其寿命将 下降 30%左右。
汽车总布置设计规范及思路
汽车总布置设计规范及思路一、整车主要参数的确定:1、前悬、后悬、轴距的确定:根据设计任务书提供的车身型号、货厢内部尺寸确定前悬、后悬、轴距的尺寸。
1.1前悬长:主要依据车身前悬及车身布置位置,前翻车身还要考虑车身前翻时与保险杠的间隙。
1.2后悬长:也是确定轴距长度,后悬除要符合法规要求之外,要充分考虑对离去角、质心位置的合理性,车身与货厢的合理间隙,应该保证高位进气在车身翻转时有至少30mm间隙。
2、整车高度的确定:2.1车身高度的确定:车身高度的确定主要受发动机高低位置的影响,发动机高低位置确定之后,应该保证车身地板与发动机最小间隙在30mm以上。
2.2整车高度确定:(既货厢帽檐或护栏高度的确定)2.2.1货厢带前帽檐:应保证车身前翻时,车身及附件与货厢帽檐最小间隙大于60mm。
2.2.2货厢为护栏结构:安全架与车身顶盖高度差:(GB7258规定:载质量为1吨及1吨以上的货车、农用车为70-100mm)3、整车宽度的确定:一般来言,车辆的最宽决定于货厢的宽度。
4、轮距确定:4.1前轮距:前轮距的确定实际上就是前桥的选取,前桥的选取主要决定于设计载质量,前轮距主要受车身轮罩的宽度、车轮的偏距影响,并且受到法规(整车外宽不超过2.5m)的限制,同时要考虑前轮的最大转角。
4.2后轮距:后轮距的确定实际上就是后桥的选取,后桥的选取主要决定于设计载质量,同时再根据货厢的宽度来选取合适的轮距。
二、驾驶室内人机工程总布置:1、 R点至顶棚的距离:≥9102、 R点至地板的距离:370±1303、 R点至仪表板的水平距离:≥5004、R点至离合器和制动踏板中心在座椅纵向中心面上的距离:750~850(气制动或带有助力器的离合器和制动器,此尺寸的增加不大于100)5、背角:5~28°6、足角:87~95°7、转向盘外缘至侧面障碍物的距离:≥100(轻型货车≥80)8、转向盘中心对座椅中心面的偏移量:≤409、转向盘平面与汽车对称平面间夹角:90±510、转向盘外缘至前面及下面障碍物的距离:≥8011、转向盘下缘至离合和制动踏板中心在转向柱纵向中心面上的距离:≥60012、转向盘后缘至靠背距离:≥35013、转向盘下缘至座垫上表面距离:≥16014、离合、制动踏板行程:≤20015、离合踏板中心至侧壁的距离:≥8016、离合踏板中心至制动踏板中心的纵向中心面的距离:≥11017、制动踏板纵向中心面至通过加速踏板中心的纵向中心面的距离:≥10018、制动踏板纵向中心面距转向管住纵向中心面的距离:50~15019、加速踏板纵向中心面至最近障碍物的距离:≥6020、变速杆和手制动手柄在任意位置时,距驾驶室内其他零件或操纵杆的距离:≥50三、底盘总布置:1、车架宽度的确定:1.1发动机安装部位的车架外宽的确定a.发动机宽度尺寸:特别是在车架纵梁附近的发动机宽度。
整车总布置设计-新
人工智能技术可以对海量数据进行高 效处理和分析,为整车总布置设计提 供更为全面和准确的设计评估和优化 建议。
基于人工智能的优化方法
详细描述
总结词
基于人工智能的优化方法中,人工智 能技术可以对海量数据进行高效处理 和分析,从而为整车总布置设计提供 更为全面和准确的设计评估和优化建 议。这种方法可以利用人工智能的自 学习能力,不断优化和改进设计方案 ,提高设计效率和精度。
制定设计方案
根据目标和约束条件,制定合理的整车总布 置设计方案。
优化与评审
对设计结果进行优化和评审,确保整车总布 置设计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整车总布置设计的重要性
1 2
提高整车性能
合理的整车总布置设计可以有效提高汽车的动力 性、经济性、舒适性和安全性等方面的性能。
降低制造成本
通过合理的布置和优化设计,可以减少零部件数 量、降低生产成本和提高生产效率。
基于仿真的优化方法
总结词
通过建立整车总布置设计的仿真模型,对设计方案进行模拟和评估,以找出最优设计方案。
详细描述
基于仿真的优化方法是通过建立整车总布置设计的仿真模型,对设计方案进行模拟和评估,以找出最优设计方案的方 法。这种方法可以模拟车辆在实际运行中的性能表现,从而提前发现和解决潜在的设计问题。
乘员舒适性
关注乘员的坐姿、视野、出入舱等人体工程学因 素。
行李箱使用便利性
优化行李箱设计,方便乘客放置行李物品。
符合法规要求
安全性法规
确保整车设计符合国家和国际的安全法规要求。
环保法规
满足排放和噪声控制等环保法规的限制。
尺寸法规
遵守关于车辆尺寸、轴荷分配等方面的法规限制。
03
整车总布置设计的具体 内容
汽车研发:整车总布置设计方法和内容!
汽车研发:整车总布置设计方法和内容!汽车和人一样,由各个器官组成,眼睛、嘴、鼻子长在脸上,脚长在腿上,手指长在手上,像下面这位美女,五官协调、端正、前凸后翘,一眼就能吸引大家的眼光。
汽车也是,发动机要布置在机舱里,轮子要装在底盘上,座椅布置在车舱内。
如此,汽车才会性能好、颜值高、好撩妹!说到布置今天漫谈君要和大家聊一聊整车总布置设计方法和内容汽车是由多个单元(子系统及连接零件)组成的整体,每个单元对整体的行为有影响,组成汽车的各单元对整体行为的影响不是独立的,同时汽车的行为不是组成它的任何单元所具有的,因此汽车具备系统的属性,对环境表现出整体性。
这样,汽车性能的好坏不仅取决于各部件性能如何,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各部件的协调和配合,取决于总体布置。
总体设计水平的高下对汽车的设计质量、使用性能和产品的生命力起决定性的作用。
正如有些美女的五官分开来看倒是不错,组合在一起就不一定了,而有些美女的五官不一定都特别精致,可是整体却让人惊艳!一、什么是总布置设计汽车总布置是指在汽车的总体方案确定后,要对总成和部件进行空间布置,并校核初步选定的各个部件的结构尺寸与安装位置能否满足整车空间尺寸的要求,使其在安全性、拆装便利性以及与人体的关系合理性等多个方面协调可靠,达到最优结果。
二、总布置设计的作用1. 整车零部件、系统装配的继承,确保其装配性、空间间隙和功能安全;2. 实现功能参数的最佳空间利用(法律法规、碰撞、人机界面、功能、制造性、装配、售后和回收)并考虑消费者的利益;3. 整车运动学设计(重心位置、质量和运动);4. 采用标准化的人体模板来布置内部适应性及进出性、视野以及舒适性分析;5. 确保技术(制造)和造型的可实行;6. 生成汽车布置结果,为产品性能开发和制造提供基础。
三、总布置设计的任务1. 从技术先进性、生产合理性和使用要求出发,正确选择性能指标、质量和主要尺寸参数,提出总体设计方案,为各部件设计提供整车参数和设计要求;2. 对各部件进行合理布置和运动校核;3. 对整车性能进行计算和控制,保证汽车主要性能指标实现;4. 协调好整车与总成之间的匹配关系,配合总成完成布置设计,使整车的性能、可靠性达到设计要求。
汽车总布置设计概要
1/71第四章汽车总布置设计一、汽车总布置设计概述二、汽车前舱总布置三、汽车底盘总布置四、汽车车身总布置五、运动校核六、性能计算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ÿ2/71一、汽车总布置设计概述Ø汽车总布置设计的含义:在汽车的总体方案确定后,要对总成和部件进行空间布置,并校核初步选定的各部件结构和尺寸是否符合整车尺寸和参数的要求,使其达到最佳组合,得到合理的总布置方案。
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ÿ3/71Ø汽车总布置的主要内容:汽车总布置设计概述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4/71Ø汽车总布置的具体内容:发动机罩前端高度、前风窗倾斜角、后风窗倾斜角、扰流板、空气进出风口空气动力性能前格栅型式、散热器尺寸、前端开口面积发动机冷却轮距、轴距、前后悬、转向齿条行程机动性传动轴夹角、发动机悬置、空滤器、消声器容量、排气吊挂、后视镜、仪表板横梁 NVH 性能轴距、转向器的位置、方向盘行程操纵稳定性质心位置、轮胎尺寸制动性能燃料箱容量油耗性能相关项目布置发动机、传动系的布置 ;悬架、轮胎的布置 ;座椅布置 ;踏板、变速杆等驾驶操作系统的布置 ;载货空间的布置 ;燃料箱、备胎的布置 ; 车身及内、外饰件的布置空间布置(人机分析、法规校核布置的项目布置的内容汽车总布置设计概述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5/71Ø整车总布置流程 :汽车总布置设计概述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汽车总布置设计概述 Ø整车坐标系:GB/T 19234-2003 6/71 PDF 文件使用"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湖北汽车工业学院汽车工程系HuBei Automotive Industries Institute Dep. of Automobile汽车总布置设计概述 Ø整车总布置基准: 1)车架上平面线(或车身地板主平面线); 2)前轮中心线; 3)汽车中心线;4)地面线; 5)前轮垂直线 7/71 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湖北汽车工业学院汽车工程系 HuBei Automotive Industries Institute Dep. of Automobile汽车总布置设计概述 Ø整车总布置图: 8/71 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ÿ 湖北汽车工业学院汽车工程系 HuBei Automotive Industries Institute Dep. of Automobile汽车总布置设计概述 Ø整车总布置图: 9/71 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ÿ 湖北汽车工业学院汽车工程系 HuBei Automotive Industries Institute Dep. of Automobile二、汽车前舱总布置 1)确定动力总成布置位置、安装角度。
整车开发总布置规范
整车开发总布置流程及内容
团队ISO9001:2000质量方针:与时俱进,精益求精
团队ISO9001:2000质量目标:坚持学习国外先进技术,积极开展技术创新
整车部工程师职责:1、负责整车设计造型阶段伴随分析
2、负责整车设计人机工程校核
3、负责整车设计法律法规校核分析
4、负责整车设计车身总布置分析
5、负责整车设计底盘总布置分析
6、负责整车设计发动机舱总布置分析
7、负责整车设计总布置图绘制
8、负责整车设计DMU分析
总布置流程:
CLICK 附1:HERE
CLICK 附2:HERE
附1.1
整车设计项目造型伴随检查内容—外造型
附1.2
整车设计项目造型伴随检查内容—内造型
附2:法规校核清单。
汽车总布置设计
第七节 汽车的总体布置在初步确定汽车的载客量(装载量)、驱动形式、车身形式、发动机形式等以后,要深入做更具体的工作,包括绘制总布置草图,并校核初步选定的各部件结构和尺寸是否符合整车尺寸和参数的要求,以寻求合理的总布置方案。
绘图前要确定画图的基准线(面)。
一、整车布置的基准线(面)——零线的确定确定整车的零线(三维坐标面的交线)、正负方向及标注方式,均应在汽车满载状态下进行,并且绘图时应将汽车前部绘在左侧。
1.车架上平面线纵梁上翼面较长的一段平面或承载式车身中部地板或边梁的上缘面在侧(前)视图上的投影线称为车架上平面,它作为垂直方向尺寸的基准线(面),即z 坐标线,向上为“+”、向下为“一”,该线标记为z。
货车的车架上平面在满载静止位置时,通常与地面倾斜0.5°~1.5°,使车架呈前低后高状,这样在汽车加速时,货箱可接近水平。
为了画图方便,可将车架上平面线画成水平的,将地面线画成斜的。
2.前轮中心线通过左右前轮中心,并垂直于车架平面线的平面,在侧视图和俯视图上的投影线称为前轮中心线,它作为纵向方向尺寸的基准线(面),即z 坐标线,向前为“一”,向后为“+”,该线标记为x。
3.汽车中心线汽车纵向垂直对称平面在俯视图和前视图上的投影线称为汽车中心线,用它作为横向尺寸的基准线(面),即y 坐标线,向左为“+”、向右为“一”,该线标记为y。
4.地面线地平面在侧视图和前视图上的投影线称为地面线,此线是标注汽车高度、接近角、离去角、离地间隙和货台高度等尺寸的基准线。
5.前轮垂直线通过左、右前轮中心,并垂直于地面的平面,在侧视图和俯视图上的投影线称为前轮垂直线。
此线用来作为标注汽车轴距和前悬的基准线。
当车架与地面平行时,前轮垂直线与前轮中心线重合(如轿车)。
二、各部件的布置 1.发动机的布置(1)发动机的上下位置 发动机的上下位置对离地间隙和驾驶员视野有影响。
轿车前部因没有前轴,发动机油底壳至路面的距离,应保证满载状态下最小离地间隙的要求。
汽车车身内外饰总体布置程序
车身内外饰总布置设计(第一草稿)车身内外饰总布置设计的工作内容是相关零部件位置的确定。
它的前提是完成了产品开发规划,包括初步确定了整车的主要性能参数、尺寸参数以及车身布置及结构型式;动力总成和底盘的布置型式,以及各总成机构间的位置关系和连接关系等。
在车身总布置设计中,根据产品开发规划首先确定出车身外表面各部分的特征位置点和外形特征尺寸,并符合车身布置尺寸要求和造型要求。
这些特征位置点是进一步完成车身布置设计、内部设计、外形设计及结构设计的基本参考位置。
见下图:在初步确定上图位置点后,相当于完成了车身总布置草图,下面开始进行车身总布置设计:(因为总布置设计的同时,造型也同时产生,因此需要二者相互妥协配合)1、轿车车身地板的布置1)确定前后轮罩的空间大小和形状:作前轮转向跳动图(一般取转向角为±25°)和后轮跳动图,可以确定出前后轮罩的空间大小及形状,同时也确定了在翼子板上的轮罩开口形状,在符合此条件下应与车身的造型风格一致。
车轮跳动的极限位置与悬架的结构形式、参数、以及橡胶缓冲限位块的允许压缩量有关。
同时还要考虑车身侧倾时,车轮相对车身的横向摆动或偏转量对轮罩宽度的影响。
2)地板布置:根据前后轮罩的位置和形状,最小离地间隙、发动机和传动系的布置形式、地板结构和门槛下沿线的高度初步确定地板的高度和布置形式。
发动机安装高度、地板型式和高度的确定,应该保证发动机下部、地板下部个总成的离地间隙。
2、轿车车身前围的布置1)保证前围板与发动机后端之间有足够的间隙,以布置转向系统的机构,制东系统和离合器系统等的管路和附件,暖风系统的风道,并且考虑其维修的方便性。
而在前围的室内一侧,则装有隔热隔声和隔振材料层,固定安装制动器、离合器和方向盘灯操作系统的支架,以及暖气设备等。
前围下部采用倾斜面与地板连接,其倾斜位置一般与前轮轮罩面相切,在侧视图上为切于轮罩线的切线(约45°角)。
这样有助于前排乘员的搁脚姿势和加速踏板的布置,另外可使地板前部的凸包减少,形状规整。
车身总布置的工作内容
车身总布置的工作内容①根据整车设计要求确定车身各部分尺寸包括:乘客门、司机门、安全门、行李舱、地板高、侧窗数量及高度、内高、内宽等;②确定整车外形——前后围、车顶、侧围的大致曲线和尺寸,前后风窗位置与角度等;③驾驶区布置——方向盘位置(角度)、仪表板、驾驶员位置及操纵机构和踏板的相互位置;④乘客区布置——座椅布置、通道宽度、内高等;⑤空调系统的位置——制冷、采暖、除霜、通风换气、空气净化装置的位置及管道位置;⑥行李舱大小及位置;⑦视野设计校核;⑧乘客上下车方便性确定;⑨安全性设计——被动安全性(安全带、扶手、软化等)。
轿车车身总布置的内容:①确定车身内部、外部尺寸。
②确定乘坐与操纵空间。
③校核各项性能及法规要求的尺寸数据。
④确定车身的悬置形式及位置。
⑤确定发动机、传动系占用的空间,并对有关总成提出反要求。
⑥确定备胎、燃油箱,以及各种液罐、蓄电池及行李舱的位置。
⑦确定由于车身附件及其它装置的特殊要求引起的车身结构及布置的变动。
客车车身总布置设计的工作内容1.根据整车设计要求确定车身各部分尺寸——乘客门、司机门、安全门、行李舱、地板高、侧窗数量及高度、内高、内宽等;2.确定整车外形——前后围、车顶、侧围的大致曲线和尺寸,前后风窗位置与角度等;3.驾驶区布置——方向盘位置(角度)、仪表板、驾驶员位置及操纵机构和踏板的相互位置;4.乘客区布置——座椅布置、通道宽度、内高等;5.空调系统的位置——制冷、采暖、除霜、通风换气装置等的位置;6.行李舱大小及位置;7.视野设计校核;8.安全性设计——被动安全性(安全带、扶手、软化等)。
客车的布置型式——以大客车为例现代大客车几乎全部采用平头式。
根据发动机位置的不同,大客车布置型式有三种、前置、中置、后置。
共性:平头、厢式、后轮驱动;个性:按发动机位置的不同,分为前、中、后置三大类。
1、前置发动机式优点:10.通用性好——与货车通用部件多;20、发动机冷却条件好,维修、拆装方便;30、传动系及操纵机构简单,易于布置。
汽车车身总布置设计
汽车车身总布置设计汽车车身总布置设计是指对汽车外部车身的整体造型和布局进行设计。
汽车车身设计是汽车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仅是为了满足美观的要求,更是为了满足汽车功能性、安全性和空气动力学性能等方面的要求。
下面将详细介绍汽车车身总布置设计的相关内容。
汽车车身总布置设计涉及到一系列因素,包括流线型外观、车身尺寸和比例、车门、车窗、前脸和车尾等。
其中,流线型外观是现代汽车设计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它能够减少空气阻力,提高汽车的稳定性和燃油经济性。
车身尺寸和比例的设计需要考虑车内空间布局和乘坐舒适性,同时还要满足安全性和稳定性的要求。
车门的设计是汽车车身总布置设计中的关键步骤之一、车门不仅仅是一种开启和关闭车辆的装置,它还要具备能够提供良好密封性和防盗性的功能。
此外,车门的设计还需要考虑乘客进出车辆的便利性和安全性,以及车身结构的稳定性。
车窗的设计也是汽车车身总布置设计中的重要一环。
车窗除了提供乘客的视野和采光外,还要具备隔热、隔音和防盗等功能。
在现代汽车设计中,透明材料的应用也成为了一种趋势,例如使用大面积的玻璃和透明塑料来增强汽车外观的时尚感和通透感。
汽车车身的前脸设计是汽车外部造型的重要组成部分。
前脸设计不仅要满足车辆的空气动力学性能和冷却系统的需要,还要与汽车品牌形象相匹配。
一个独特和具有辨识度的前脸设计可以为汽车赋予独特的个性和品牌价值。
车尾的设计也是汽车车身总布置设计中的重要考虑因素之一、车尾的设计既要满足空气动力学的要求,也要与前脸和侧面的设计相协调。
一个动感和流线型的车尾设计可以增强汽车的运动感和美观度。
除了以上提到的设计要素,汽车车身总布置设计还需要考虑其他因素,如车轮的布置、行李箱的布置和车身的结构强度等。
这些因素对于车辆的使用功能、乘坐舒适性和安全性都具有重要影响。
总之,汽车车身总布置设计是汽车设计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它既要满足汽车的美学要求,又要兼顾汽车的功能性、安全性和空气动力学性能等方面的要求。
乘用车内外饰总布置设计
乘用车内外饰总布置设计一、内饰设计1.座椅设计座椅是车辆内饰设计的重点和关键部分,对于驾驶员和乘客来说,舒适的座椅设计能够减轻长时间乘车造成的疲劳感。
因此,在内饰设计中,应选用符合人体工学原理的座椅设计,加入适当的腰部支撑和头枕设计,以提高乘坐的安全性和舒适性。
2.仪表盘设计仪表盘是驾驶员与车辆之间的信息交互界面,其设计应突出功能性和可读性。
在仪表盘布局中,应根据人机工程学的原则进行合理的排布和分组,将最关键的信息放置在最易看到的位置,同时采用清晰明了的显示方式,以提高驾驶员的操作便捷性。
3.中控台设计中控台是车辆内部的主要控制区域,其设计应注重简洁、美观和实用性。
在中控台的布局上,应首先考虑各功能模块的使用频率和复杂度,将常用的控制按钮和操作界面放置在易于操作的位置,避免驾驶员在驾驶过程中分散注意力。
同时,中控台的材质和颜色的选择也应与整车内饰的整体风格相协调。
4.储物空间设计在现代乘用车的内饰设计中,储物空间的设置越来越被重视。
设计师应充分考虑用户的需要,合理布置各种储物空间。
例如,在车门、中央扶手箱等位置设置适当大小的储物格,方便驾驶员和乘客放置日常用品。
此外,还可以考虑将储物空间与电源插座、USB接口等功能融合,提高实用性和便利性。
二、外饰设计1.前脸设计车辆的前脸设计是其外观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车辆品牌形象的重要展示区域。
设计师应根据车辆的品牌和定位,设计独特的前脸造型,并在保证空气动力学性能的前提下,突出品牌的个性和识别度。
2.车身线条设计车身线条设计对于整个车辆的外观造型有着重要影响。
设计师可以通过处理车身线条的曲线和比例,突出车辆的动感和流线型,增加其视觉效果和运动感。
3.车轮设计车轮是车辆外观设计中的重要元素之一,可以通过轮圈样式的设计和轮胎的尺寸选择,来突出车辆的运动感和个性化。
4.尾部设计车辆的尾部设计应与前脸和车身线条相呼应,形成整车的统一性和和谐感。
设计师可以通过车尾灯的造型、排气管的布置和后保险杠的设计,来达到尾部视觉效果的美观和独特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汽车总布置设计的内容与步骤
汽车总布置设计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流程包括管理、设计、组织等方方面面的辅助流程,这一流程的起点为项目立项,终点为量产启动,主要包括5个阶段:
一、方案策划阶段
通过市场调研对相关的市场信息进行系统的收集、整理、纪录和分析,可以了解和掌握消费者的汽车消费趋势、消费偏好和消费要求的变化,确定顾客对新的汽车产品是否有需求,或者是否有潜在的需求等待开发,然后根据调研数据进行分析研究,总结出科学可靠的市场调研报告,为企业决策者的新车型研发项目计划,提供科学合理的参考与建议。
汽车市场调研包括市场细分、目标市场选择、产品定位等几个方面。
项目可行性分析是在市场调研的基础上进行的,根据市场调研报告生成项目建议书,进一步明确汽车形式以及市场目标。
在完成可行性分析后,就可以对新车型的设计目标进行初步的设定,设定的内容包括车辆形式、动力参数、底盘各个总成要求、车身形式及强度要求等。
将初步设定的要求发放给相应的设计部门,各部门确认各个总成部件要求的可行性以后,确认项目设计目标,编制最初版本的产品技术描述说明书,将新车型的一些重要参数和使用性能确定下来。
二、概念设计阶段
概念设计阶段开始后就要制定详细的研发计划,确定各个设计阶段的时间节点;评估研发工作量,合理分配工作任务;进行成本预算,及时控制开发成本;制作零部件清单表格,以便进行后续开发工作。
概念车设计阶段的任务主要包括总体布置草图设计和造型设计两个部分。
1.总体布置草图
总体布置草图也称为整体布置草图、整车布置草图。
绘制汽车总布置草图是汽车总体设计和总布置的重要内容,其主要任务是根据汽车的总体方案及整车性能要求提出对各总成及部件的布置要求和特性参数等设计要求;协调整车与总成间、相关总成间的布置关系和参数匹配关系,使之组成一个在给定使用条件下的使用性能达到最优并满足产品目标大纲要求的整车参数和性能指标的汽车。
而总体布置草图确定的基本尺寸控制图是造型设计的基础。
总体布置草图的主要布置内容包括:车厢及驾驶室的布置,主要依据人机工程学来进行布置,在满足人体的舒适性的基础上,合理的布置车厢和驾驶室。
发动机与离合器及变速器的布置、传动轴的布置、车架和承载式车身底板的布置、前后悬架的布置、制动系的布置、油箱、备胎和行李箱等的布置、空调装置的布置。
2.造型设计
在进行了总体布置草图设计以后,就可以在其确定的基本尺寸的基础上进行造型设计了。
汽车的造型设计现在已经成为汽车研发中至关重要的环节,包括外形和内饰设计两部分。
而造型设计过程也分为设计和模型制作两个阶段。
汽车造型设计师根据要设计的车型,首先收集同类车型的图片资料,对同类车型进行造型上的比较,根据这些车型在市场上的受欢迎程度,总结出目前的流行的一些设计趋势以及时尚元素,作为设计的主题或关键词。
比如简洁、复古、前卫等词语。
设计阶段包括设计草图和设计效果图两个阶段,设计草图是设计师快速捕捉创意灵感的最好方法,最初的设计草图都比较简单,它也许只有几根线条,但是能够勾勒出设计造型的
神韵,设计师通过设计大量的草图来尽可能多的提出新的创意。
每个设计师都会对少数几个自己认为比较好的草图进行完善,包括绘制多个角度的草图,进一步推敲车身的形体,突出造型特征等等。
下面是菲亚特BRA VO设计草图,我们可以看出最初的草图形体是比较简练的,只强调部分的特征线。
而后来的深入设计草图则比较完整的表达了车身的整个形态。
三、工程设计阶段
在完成造型设计以后,项目就开始进入工程设计阶段,工程设计阶段的主要任务就是完成整车各个总成以及零部件的设计,协调总成与整车和总成与总成之间出现的各种矛盾,保证整车性能满足目标大纲要求。
工程设计就是一个对整车进行细化设计的过程,各个总成分发到相关部门分别进行设计开发,各部门按照开发计划规定的时间节点分批提交零部件的设计方案。
工程设计阶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总布置设计
在前面总布置草图的基础上,深入细化总布置设计,精确的描述各部件的尺寸和位置,为各总成和部件分配准确的布置空间,确定各个部件的详细结构形式、特征参数、质量要求等条件。
主要的工作包括发动机舱详细布置图、底盘详细布置图,内饰布置图、外饰布置图以及电器布置图。
2. 车身造型数据生成
车身或造型部门在油泥模型完成后,使用专门的3维测量仪器对油泥模型进行测量,测量的数据包括外形和内饰两部分。
测量生成的数据称为点云,工程师根据点云使用汽车A 面制作软件,比如Alias、IceM-surface、Catia等来构建汽车的外形和内室模型。
在车身造型数据完成以后,通常要使用这些数据来重新铣削一个模型,目的是验证车身数据是否有错误。
这个模型通常使用代木或者高密度塑料来进行加工,以便日后保存。
3.发动机工程设计
一般新车型的开发都会选用原有成熟的发动机动力总成,发动机部门的主要工作是针对新车型的特点以及要求,对发动机进行布置,并进行发动机匹配,这一过程一直持续到样车试验阶段,与底盘工程设计同步进行。
4.白车身工程设计
所谓白车身指的是车身结构件以及覆盖件的焊接总成,包括发动机罩、翼子板、侧围、车门以及行李箱盖在内的未经过涂装的车身本体。
白车身是保证整车强度的封闭结构。
白车身由车身覆盖件、梁、支柱以及结构加强件组成,因此该阶段的主要工作任务就是确定车身结构方案,对各个组成部分进行详细设计,使用工程软件比如:UG、CA TIA等完成3维数模构建,并进行工艺性分析完成装配关系图及车身焊点图。
5.底盘工程设计
底盘工程设计的内容就是对底盘的4大系统进行详细的设计,包括:传动系统设计、行驶系统设计、转向系统设计以及制动系统设计。
主要工作包括:
(1)对各个系统零部件进行包括尺寸、结构、工艺、功能以及参数等方面的定义
(2)根据定义进行结构设计以及计算,完成3维数模
(3)零部件样件试验
(4)完成设计图和装配图
其中传动系统的主要设计内容为离合器、变速器、驱动桥,行驶系统的主要设计内容为悬架设计,转向系统的主要设计内容为转向器以及转向传动机构的设计,制动系统的设计内容包括制动器以及ABS的设计。
6.内外饰工程设计
汽车内外饰包括汽车外装件以及内饰件,因其安装在车身本体上也称为车身附属设备。
外装件的主要设计包括前后保险杠、玻璃、车门防撞装饰条、进气格栅、行李架、天窗、后视镜、车门机构及附件以及密封条。
内饰件主要设计包括仪表板、方向盘、座椅、安全带、安全气囊、地毯、侧壁内饰件、遮阳板、扶手、车内后视镜等。
7.电器工程设计
电器工程负责全车的所有电器设计,包括雨刮系统、空调系统、各种仪表、整车开关、前后灯光以及车内照明系统。
经过以上各个总成系统的设计,工程设计阶段完成,最终确认整车设计方案。
此时可以开始编制详细的产品技术说明书以及详细的零部件清单列表,验证法规。
确定整车性能后,将各个总成的生产技术进行整理合成。
四、样车试验阶段
工程设计阶段完成以后进入样车试制和试验阶段,样车的试制由试制部门负责,他们根据工程设计的数据,根据试验需要制作各种试验样车。
样车的试验包括两个方面:性能试验和可靠性试验。
性能试验,其目的是验证设计阶段各个总成以及零部件经过装配后能否达到设计要求,及时发现问题,做出设计修改完善设计方案。
可靠性试验的目的是验证汽车的强度以及耐久性。
各种试验如试验场试验、道路测试、风洞试验、碰撞试验等。
试验应根据国家制定的有关标准逐项进行,不同车型有不同的试验标准。
根据试制、试验的结果进行分析总结,对出现的各种问题进行改进设计,再进行第二轮试制和试验,直至产品定型。
五、投产启动阶段
投产启动阶段的主要任务是进行投产前的准备工作,包括制定生产流程链,各种生产设备到位、生产线铺设等等。
在试验阶段就同步进行的投产准备工作包括,模具的开发和各种检具的制造。
投产启动阶段大约需要半年左右的时间,在此期间要反复的完善冲压、焊装、涂装以及总装生产线,在确保生产流程和样车性能的条件下,开始小批量生产进一步验证产品的可靠性,确保小批量生产3个月产品无重大问题的情况下,正式启动量产。
上海好司机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网络安全管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