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中学数学教学改革与发展
国内外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改革的趋势是什么
国内外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改革的趋势是什么一、教学中的常见问题1、学习兴趣不足在当前的中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不足的问题较为突出。
由于数学学科本身的抽象性和严谨性,使得许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到枯燥乏味,难以激发起学习的兴趣。
这种现象导致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接受和掌握程度大打折扣,从而影响了整个数学教学的效果。
(1)课堂互动不足。
在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中,教师往往过于关注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与学生的互动。
课堂氛围沉闷,学生参与度低,难以激发学习兴趣。
(2)教学方式单一。
许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过于依赖教材和PPT,缺乏多样化的教学手段,使得课堂缺乏生动性和趣味性。
2、重结果记忆,轻思维发展在中小学数学教学中,部分教师过于关注学生的考试成绩,导致教学过程中过分强调结果记忆,忽视了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1)题海战术。
为了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教师布置大量类似的题目,让学生反复练习。
这种做法使得学生陷入机械记忆的怪圈,难以培养起真正的数学思维能力。
(2)忽视过程与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只关注答案的正确与否,而忽视了学生在解题过程中所运用的方法和思路。
这种做法导致学生在面对新问题时,缺乏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对概念的理解不够深入在数学学习中,对概念的理解是基础。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许多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理解不够深入,导致在解决具体问题时难以运用所学知识。
(1)概念教学方式单一。
部分教师在教授概念时,仅仅停留在定义的层面,未能通过丰富的实例和变式,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2)缺乏辨析与对比。
在教学中,教师往往未能充分引导学生对相似概念进行辨析与对比,导致学生在面对具体问题时,难以准确把握概念的适用范围。
二、教学实践与思考1、梳理脉络,全面理解教材(1)从培养目标出发,理解课程核心素养的发展体系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当首先明确数学课程的培养目标,这不仅仅是掌握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湖南大学-2019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大纲-859数学教学论
《数学教学论》考试大纲
一、作为课程的数学教学论
数学教学论的结构内容,数学教学论的产生与发展,数学教学论的理论基础.
二、国际数学教学的改革与发展
国际中学数学教学改革概况,国际数学课程改革的特点,国际数学课程改革的启示.
三、我国中学数学教学的改革与发展
我国中学数学教学改革概况,20年来我国中学数学教学改革的总结评价.
四、新一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新一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兴起,国家《数学课程标准》的研制,新课程的理念与创新,新课程目标与学段目标.
五、《数学课程标准》理念下的数学教学
《数学课程标准》理念下的数学教学活动,《数学课程标准》理念下的数学教师角色,《数学课程标准》理念下的学生发展.
六、现代数学教学观
正确认识数学教学的本质,确立“大众数学”的教育观念,强化数学应用的意识,数学素质教育.
七、数学教育目的
数学教育目的概述,数学教育目的制定的依据,我国“数学教育。
探索新课程标准下的中学数学建模教学改革
探索新课程标准下的中学数学建模教学改革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教育理念的更新,中学数学教学也在不断地进行着改革和探索。
新课程标准下的中学数学建模教学改革,成为了当前教育界关注的焦点。
数学建模教学是一种将数学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在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创新意识和综合素质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
本文将探讨新课程标准下中学数学建模教学改革的现状与挑战,并对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探讨。
新课程标准下的中学数学建模教学改革呼唤教师和学生的转变,教师要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习指导者,学生要从被动的接受者转变为主动的学习者和问题解决者。
中学数学建模教学改革面临着多方面的挑战和困难。
教师在教学中需要不断地更新知识和提高技能。
传统的数学教学更多地侧重于知识的传授和应试技能的培养,而数学建模教学要求教师不仅仅要有扎实的数学基础,还要具备丰富的实际问题解决经验和跨学科的知识。
教师需要积极主动地学习和探索,提高自己的知识储备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也是中学数学建模教学改革的一大挑战。
在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生更多地是被动接受知识,而数学建模教学要求学生主动参与问题的提出、分析和解决过程,需要学生具备较强的观察力、分析能力和创新意识。
由于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兴趣的培养需要时间,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成为了中学数学建模教学改革中需要解决的一个难题。
教材和教学资源也是中学数学建模教学改革的一大难题。
传统的数学教材更多地是按照数学知识的体系和规律编写的,而数学建模教学需要结合实际问题进行教学,需要有一批适合数学建模教学的教材和教学资源。
教学资源的开发和更新也需要时间和精力,这也是中学数学建模教学改革中需要克服的一大困难。
为了更好地推进中学数学建模教学改革,我们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索和实践。
教师需要积极主动地参与专业发展。
教师需要不断地更新知识储备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可以通过参加相关学术研讨会、开展教学研究和实践等方式,不断地提升自己的能力和水平。
国内外中学数学教学改革与发展
首先,涌现出了一批对数学和数学教育有远见、 有洞察力、有影响的数学教育工作者。在一些国 家中建立了中学、高等学校数学教师以及教育理 论家之间的合作机构共同来研究课程的发展。 其次,大多数国家的中学数学课程形成了一个统 一的整体。强调结构和原理,克服了传统数学教 学只强调机械计算的毛病。 再次,在国际上由于各种方案设计、会议、辩论、 商讨,已经形成数学教育工作者活跃的联络。四 年一次的国际数学教育大会供数学家、数学教育 工作者互相交流思想、交换看法,大有益处。 最后,数学教育大变革使教师更加集中注意教育 的成果,使教师经常考虑教什么,如何教,如何 学三者之间的关系。他们还会继续辩论哪些内容 是必需的,因此将来会对课程作更加正规、更加 批判性的审查研究。
国际数学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
越来越强调数学的应用性和实践性 越来越强调学生主体的活动性 计算机与数学教育的联系越来越紧密 目标的个性化与差别化 数学与其他学科的结合
国际中学数学教学改革的新特点
中小学数学课程目标
重视问题解决 增强实践环节 强调数学交流 强调数学对发展人的一般能力的价值,淡化纯数学意义上的能力结构, 重在可持续性发展 着重数学应用和思想方法 增强数学的感受和体验 加强计算机的应用,将计算机作为一项人人需要掌握的技术手段
“新数运动”的特征 ——在中学引进现代数学的概念,使整个数学课程结构 化
1)增加了现代数学内容。 2)强调结构、组成统一的数学课程,不再分算术、 代数、几何等科目,而是用集合、关系、映射等 思想观点,把数学课程统一成为一个整体。 3)采用演绎法、强调公理方总。培养学生的抽象 思维,使学生既有批判能力,又有合乎逻辑、富 有创造性的头脑和严密的逻辑推理能力。 4)废弃欧几里得几何、把平面几何与立体几何合 并,用变换观点(如西德)或线性代数的方法(如法 国)来处理。 5)削减传统的计算,认为"大量的传统计算无助 于加深学生对方法的理解"。
国际数学课程改革发展的趋势与启示
国际数学课程改革发展的趋势与启示作者:梁平来源:《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2010年第04期一、国际数学课程的发展趋势1.课程行政主体的多元化课程行政主体即决定课程与编制的主体,“课程由谁决定,属课程行政范畴”.国家的干预和国家课程的实施,为保证整体质量的提高,适应时代发展,增强国家竞争力奠定了基础;地方课程适应了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促进了地区的教育参与度,有利于调动地区的教育积极性;学校课程是学校形成办学特色、培养个性化人才的必然要求.三者统一才能共同适应时代要求,由此导致了课程行政主体多元化的发展趋势.2.课程设计应用化20世纪下半叶以来,数学应用的巨大发展是数学发展的显著特征之一.数学课程改革适应了时代对数学教育的要求.数学课程设计的应用化成为国际数学课程改革的一个基本趋势.例如,美国数学教师协会数学课程标准和2000年标准的基本特点之一都是强调数学应用;日本的数学课程设置了综合课题学习,也体现了对数学知识综合应用的关注,等等.3.课程手段信息化近年来,世界各国纷纷将信息技术应用于数学教育,十分重视计算机辅助教与学的研究与实施. 例如,香港中学数学大纲强调信息科技可在数据分析、模拟工具、图象显示、符号运算及观察规律等多方面应用于数学教学.英国国家数学课程标准要求给学生提供适当的机会来发展应用信息技术学习数学的能力.美国2000年标准明确提出了“技术原则”也反映出这种趋势:强调科学技术与数学教学过程相结合,并提供大量的形象化电子版的数学例子.4.课程目标个性化与差别化课程目标的差别化和弹性是目前国际数学课程设计的一个重要动向.个性化的趋向主要通过选修课来实现.例如,荷兰的数学课程从初中(12岁)开始就根据职业预备教育、普通初中、普通高中、大学预科四个方向开始分流,数学教材兼顾统一和差异性两方面的要求,使学生既要学习统一的课程,又有可能在不同方向之间作出选择.而提倡选择性学习也是日本数学课程的一大特色:数学课程要安排多种可供学生选择的数学活动.学习的程度也应有一定的弹性,使不同发展水平的学生都有收益,有助于照顾学生的个体差异.5.课程结构综合化课程结构综合化一是强调各学科之间的渗透与综合;二是强调人文教育与职业教育、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相结合,突出课程结构的综合实践性趋向.具体如下:(1)理科课程综合化20世纪90年代以来,综合理科课程的开发已经成为改革的趋势.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开设了“理科”,包括数学、计算机、生命科学、物理和化学.英国初等教育理科类开设“数学”和“理科”.理科课程的综合化突出表现在应用多学科知识于单一课程中,广泛采用学生熟悉的例子,达到综合运用各学科的目的.(2)社会科学课程综合化美国是社会科学课程综合化的代表.首先,在教学内容上相互渗透.比如,宾夕法尼亚州的喜鹊孩高中开设了“地理的权力和西方的文明”这门课程,联系了历史、地理、文化和政治等多种学科.其次,在教学过程中相互融合.如宾夕法尼亚的雷达中学开设了“美国历史:综合课题”课程,综合了文学和写作技巧与美国历史研究.二、国际数学课程改革对我们的启示1.数学课程建设应以数学素质教育为中心数学素质教育是每个人在原有基础上、在天赋允许的范围内充分发展的数学教育.数学素质教育在某种程度上受着数学课程的制约,因此,必须突破“应试教育”下业已形成的我国数学课程框架.2.借鉴、吸收发达国家数学课程改革的成败经验,注意其发展的共同态势尽管各国国情不同,我们应当承认数学课程存在着一定的普遍性:一是我们面对同一个信息时代和同样的挑战;二是数学学习本身对人类普遍存在着智力价值、文化价值和应用价值;三是认知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类思维发展阶段的共性具有跨文化意义.因此,我国数学课程的建设,应注意这种课程中的普遍性,认真比较、研究发达国家较为优秀的数学课程,如美国的课程、英国最新的SMP课程、德国巴伐利亚州的中学数学课程、日本现行的课程等,吸收其精华,注意其发展态势,使我们的改革更有成效.3.数学课程建设应充分考虑中国国情尽管现行中小学数学课程还有许多不足之处,但面向未来的数学课程必须立足于现实来建设,只有符合国情才有生命力.因此,数学课程建设至少应考虑下述几个方面:(1)现行的教育体制、办学模式和学生的分流特点及可能发展;(2)中小学数学教师可以达到或提高的水平;(3)中国文化传统及目前人们的价值观念.这里涉及数学课程的适应与超越问题.数学课程既要适合国情,适应时代的需要,又要超越这些需要、超越国情.参考文献[1]陈桂生. 关于“三级课程”问题[J] .教育参考,1999(4).[2]黄翔.数学课程改革的国际视角及启示[J].课程•教材•教法,2002(6).[3]傅敏. 数学课程发展的趋势与思考[J].西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2).(责任编辑黄春香)。
中小学数学教育国际化趋势及影响
、
数 学教育 国 际交流趋 势
数 学 的 国 际 交 流 有 着 在 悠 久 的 历 史 。 早 在
中世 纪, 阿 拉伯人 凭借 其独特 的地 理、 交通 、 商
贸 优 势 把 大 量 的 印度 、 中国、 希 腊 的 数 学 传 到 欧 洲, 使 得 欧 洲 数 学 在 经 历 漫 长 黑 暗 年 代 之 后 走
跃 与 频繁 的趋 势 。 l 、 成立 国 际研 究组 织
国 际数学 教 育委 员 会 ( I C M I ) 是 根据 1 9 0 8年
4月 在罗 马召 开 的第 四届 国 际数 学家 大 会决 议建 立 的 国际数 学 教 育机 构 。I C M I成 立 一百 年 来 , 组
织机构持续扩 大, 到2 0 1 2年 参 加 国 际 数 学 教 育 委 员会 的成 员 国 已经 达 到 9 1 个 。其 它 国际 组 织 如 国 际 数 学 教 育 心理 学 小 组 ( P M E ) 、 全 美 数 学 教 育委 员会 ( I A C M E ) 、 东 南亚 数 学 学会 ( S E A M ) , 非 洲数学联盟 ( A M U ) , 澳 大 利 亚 数 学 教 育 研 究 小 组 ( M E R G A ) , 女 性 与数 学教 育 国际 研 究机 构 ( I O W M E ) 等 也在 数 学 教 育 的 国际 交流 与合 作 、 协 调有 关 数 学教 育研 究 、 举办 国际数 学教 育会议 、 讨 论数 学教 育 的热 点与难 点、 促进 数 学教 育人 员往来 与 交流 、 开 展 国 际性 的 数 学教 育 实验 等 方 面 , 发 挥 了非 常
向复苏。1 7世 纪 初 意 大 利 来华 传 教 士利 玛 窦 和
国际中小学数学教育改革的启示
学 教 师 委 员 会 公 布 了 新 的 《 校 数 学 课 程 与 评 估 标 学 准 》等 文 献 , 出 了数 学 教 育 改 革 的 新 目标 。 他们 认 提
为 对 所 有 学 生 进 行 优 质 的数 学 教 育 是 兴 旺 发 达 的 经 济 所 必 需 的 , 了在 未 来 的 世 界 中美 国 能维 持 其 强 国 为 的 地 位 ,在 加 世 纪 末 美பைடு நூலகம்国 要 有 世 界 上 最 好 的数 学 教
们 目前 正 在 进 行 的 数 学 教 学 改 革 有 不 少 启 示 。
1 .问 题 解 决 。 在 国际 数 学 界 问 题 解 决 已成 为 一
在 美 国 的“ 数 学 ” 动稍 后 兴起 的 是 6 新 运 0年 代 末 在 法 国 进 行 的 “ 代数 学 改 革 ” 动 , 影 响 遍 及 全 世 现 运 其
育。
第 一 次 是 15 9 7年 前 苏 联 的人 造 卫 星 先 于 美 国 发
射 成 功 ,这 使 以美 国为 首 的 西 方 国家 十 分 震 惊 ,他们
认 为 自己科 技 落 后 的原 因 是 教 育 落 后 , 题 主 要 出 在 问 基 础 教 育 上 。 15 9 9年 9月 , 国三 十 多位 科 学 家 ( 美 其 中有 6位数 学 家 )聚 集 于 伍 兹 霍 尔 ,在 美 国 著 名 教 育 心理 学 家 布鲁 纳 的 主持 下 , 究 中小 学 的 教 育 改 革 。 研 由 于数 学 是 中小 学 的重 要 课 程 , 学 教 育 直 接 影 响 教 数 育质 量 和人 才 素 质 , 此 在 教 育 改 革 运 动 中 ,数学 教 因 育 的 改 革 首 当其 冲 。 伍 兹 霍 尔 会 议 的基 本 结 论 是 要 大 大提 高数 学 、 理 学 科 的 理 论 起 点 , 此 思 想 的 指 物 在 导 下美 国 开始 了 “ 数 学 ” 动 把 集 合 论 教 给 小 学 新 运 要 生 , 他形 式 化 的数 学 内容 也 太幅 度 地 增 加 。 其
新课改下初中数学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
新课改下初中数学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数学是中学数学的一项重要内容,它的重要性直接影响到考生的考试成绩,同时也影响着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
在中学数学教学中,老师要从基础的数学入手,引导学生自主思考,通过推理、思考、得出结论,激发学生的思考能力。
在中学数学教育中,要加强对学生的解题方式的培养,使他们能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自己的思维方式,从而促进他们的学习和创造能力。
但是,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中学数学课堂教学一直是以传统的教学模式为主,使中学数学课堂变得单调乏味,学生学习也变得消极,教学效果也会大打折扣。
新课标初中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要有意义,要有挑战性,要有观察、验证、推理、交流、逻辑等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
随着新课程的不断深入,新课程的实施给中学数学教学带来了新的机遇。
1.新课改下创新与改革初中数学教学方式的意义教学方法的优劣直接关系到中学数学教学的质量,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应注意更新教学方法,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实际情况,采用符合实际的教学方法。
另外,对中学数学的教学模式进行了创新与改革,促进师生间的沟通,促进师生间的相互影响。
教师在数学教学中运用行之有效的方法,既能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热情,又能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为自身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所以,在中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从实际出发,根据学校的实际,设计出一套科学的教学计划。
数学教师的教学活动必须以课程标准为指导,而最新的课改要求则明确提出:“数学教育”可以使学生掌握数学知识(包括数学事实、数学活动经验)以及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必要的应用技能;初步运用数学的思维方法来观察和分析现实世界,解决日常生活和其他领域的问题,提高数学应用的意识;体验数学与自然、人类社会之间的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提高对数学的认识和信心;具有较强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情感态度和一般能力方面都能得到充分发展。
从上述的标准与要求可以看出,传统的初中数学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目前的教育形势,必须进行教学改革与创新,真正做到以老师为引导、以学生为主的新型教学模式,备课、讲课都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核心作用,教学活动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安排,要充分利用课堂自由、培养学生的自觉性、培养积极的创造力等。
国际数学课程
国际数学课程在国际教育领域,数学课程一直是各国教育工作者关注的焦点。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国际数学课程在我国也逐渐受到重视。
本文将从以下五个方面对国际数学课程进行分析,以期为我国数学教育改革提供借鉴和启示。
一、国际数学课程的背景与意义在国际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各国纷纷将数学课程作为提高国民素质、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途径。
数学课程不仅关乎学生的学术成就,还对他们的未来职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各国都在努力改革数学课程,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
二、国际数学课程的主要内容与特点国际数学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创新能力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其主要特点包括:强调数学概念的理解与应用,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倡导探究式学习,注重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以及强调数学在各领域的广泛应用。
三、国际数学课程的教学方法与策略为提高数学课程的实效性,国际上普遍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策略。
如:启发式教学、小组合作学习、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的整合等。
这些方法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数学素养。
四、国际数学课程对我国教育的启示与借鉴意义我国数学教育在取得成绩的同时,也存在一定的问题。
如:过分注重应试、忽视学生个体差异、教学方法单一等。
借鉴国际数学课程的经验,我国教育工作者应关注以下方面:改革考试制度,降低考试压力;注重学生数学素养的培养,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
五、总结与展望在全球化背景下,国际数学课程对我国教育改革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我国教育工作者应充分借鉴国际先进经验,结合本国实际,不断探索适合我国学生的数学课程体系,为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人才做出贡献。
未来,我国数学教育将在改革中不断发展,为实现教育现代化、国际化奠定坚实基础。
数学教育发展概论(附答案).doc
国际数学教育改革发展的新特点(课程目标方面)⑴重视问题解决是各国课程标准的一个显著特点。
⑵增强实践环节是各国课程标准的共同特点⑶强调数学交流是各国课程发展的新趋势。
(4)强调数学对发展人的-•般能力的价值,淡化纯数学意义上的能力结构,重在可持续发展。
⑸着重数学的应川和思想方法。
⑹增强数学的感受和体验。
⑺增强计算机的应用,将计算机作为一项人人需要掌握的技术手段。
我国未来数学教育改革的动向1.确立“大众数学”理念:让每个人都能掌握有用的数学。
(1)人人学有用的数学(2)人人掌握数学(3)不同的人学习不同的数学。
2.实现数学课程的现代化3.增加教学的应用4.充分发挥计算器和计算机在数学教学屮的应用5.重视现代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和研究6.改革现行的考试制度数学学科的特点。
传统认为,数学的基本特点是抽象性、严谨性和应用的广泛性。
张奠宙先生认为1数学对象的特点:思想材料的形式化抽象2数学思维的特点:策略创造与逻辑演绎的结合3数学知识的特点:通用精确简约的科学语言。
中学生的思维发展表现出明显的特征:初一主要是从具体形象思维向逻辑思维的过渡期;从初二到高一,则是逻辑思维培养的阶段,但这吋期还是以学生的实践经验为基础,倾向于经验型逻辑思维;高二到高三,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则是以己有的理论知识为基础,属于理论型逻辑思维阶段;在整个商屮阶段,学生的辩证逻辑思维成份虽在逐渐增加,但还没处于主要地位。
根据以上特点,在确立中学数学课程0标吋,一方血应充分考虑到中学生的nJ•塑性大,他们的智力水平和实践经验在教学活动中会迅速发展和不断丰富,具有很大的潜力,这就要求数学教学应不失时机地将一些较抽象的、较深奥的现代数学的棊础知识、基本思想方法和原理,运用恰当的方法教给学生,以提高他们的智力水平的数学思维能力:另一方面,还应考虑到中学生装智力发展水平的局限性,对知识的广度、深度和能力的要求,必须适应中学生的认识发展水平和理解能力,这是屮学数学课程目标不断革新,不断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
国际数学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
国际数学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特殊是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冲击着原来数学课程与教学模式,数学教育的目的、内容重点和教学手段等诸多方面都由现了新的变化。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各行各业都用到数学,数学成为公民必须的文化素质,数学教育大众化是时代的要求,国际数学课程改革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上展开的。
国际数学课程改革的趋势是:强调数学课程的应用性和实践性目前,现实数学观点得到国际数学教育界的普遍认同,也为泛博数学教师所接受。
这一思想表明:第一,学校数学具有现实的性质 (数学来自于现实生活,再运用到现实生活中去);第二,学生应该用现实的方法学习数学(通过熟悉的现实生活自己逐步发现和得由数学结论)。
这种观点集中体现在强调数学应用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方面。
数学课程的应用性和实践性成为国际数学课程改革的一个基本趋势。
英国数学课程在应用性、实践性方面的特点就令人瞩目。
世纪年代末,英国国家课程委员会认为数学教育的主要问题是基础知识的数学和应用能力的培养之间存在互相脱节的现象,因此提由了有关加强数学应用能力培养的意见。
英国数学课程十分重视培养学生数学应用能力,并形成为了系统化的体系。
这一体系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数学应用在英国数学课程标准中被确定为单独的数学目标,在所有四个学段都对学生进行应用能力的系统训练。
第二,英国国家课程委员会要求,所有学校都要重视数学应用能力的培养。
教师在制定计划时,非但要保证学生育充分时间从事数学实践活动,同时在基础知识教学和基本技能训练中,也要充分贯彻数学应用的思想。
第三,对学生数学应用能力的要求,非但反映在课程标准中,亦体现在国家统考大纲中。
第四,国家数学课程对数学应用有如下三个要求:在实践工作处理问题以及使用物质材料的过程中,获取知识和技能,增进理解;运用数学解决一系列现实生活问题,处理由课程其它领域或者其它学科提由的问题;对数学内部的规律和原理进行探索研究。
英国国家课程委员会提由自低年级起就注重培养真应用能力。
中学数学教学论
★1、定义的规则是什么?请简要阐述。
答:①定义要相称;②定义不能循环;③定义要简明;④定义一般不用否定形式。
★2、构成数学教学模式的基本要素有哪些?请简要阐述。
答:①理论基础;②教学目标;③操作程序;④实施条件;⑤教学评价。
★3、数学概念的定义方式有哪些?并各举一例。
答:⑴属加种差定义,如有两边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⑵发生是定义,如平面内,到两个定点的距离之差的绝对值为常数(小于这两个定点间的距离)的点的轨迹称为双曲线;⑶外延定义,有理数和无理数统称为实数;⑷关系定义,所有的自然数(0除外)中只有1和它本身外没有其它的因数的数叫质数;★4、简要阐述说课的含义与其意义.。
答:所谓说课,就是教师在备课的基础上,面对同行或教研人员讲述自己的教学设计,然后由听者评说,达到相互交流、共同提高的目的。
说课的意义如下:⑴、说课提高了备课的质量把数学设计落到实处,从而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⑵、说课为教师提供了表现自己聪明才智的机会和场所,增强教师备课的动力。
有了动力就有了积极性,提高备课质量就有了保证。
⑶、说课能够把培养骨干教师、提高教师素质的要求落到实处。
5、请简述引入新课的方法有哪些?答:引入新课的方式有: ①、从具体到抽象进行引入②、从特殊到一般进行引入③、通过实践引入④、从揭示数学知识间的矛盾引入⑤、应用类比来引入⑥、开门进山的引入。
五、论述题(共15 分)1、举例说明说课的基本内容和方法。
答:说课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说教材:⑴剖析教材,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简要阐述所选内容在本课题、单元乃至学段中的地位、作用和意义,说所选内容的学习重难点以与确定这些重难点的依据是什么等。
⑵说学情:说学生的年龄特征、认知规律、学习方法和技巧与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经验;说学生个性发展和群体提高的方法和策略;对所任教班级的班风、学风、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等方面客观的分析,同时对班级中的特殊个体的特征进行单独分析。
中小学数学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9、2012—
修订新课标,重编数学新教材
2011年12月,《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
•1985年5月,《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 •1986年4月,《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1993年2月,《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 •1993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1995年3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外因:由于科;国际局势趋于缓和而 经济竞争日益激烈。
内因:中等教育的普及和终身教育思想的兴起;
中小学教育质量的下降。
GOTO
新数学运动简介
新数学运动亦称数学教育的现代化运动,简称“新数运动” 是数学教育近代化运动的延续。数学教育的近代化运动亦称 “克莱因-贝利”运动,是在20世纪初由德国的数学家克莱因和 英国的数学教育家贝利倡导的。 这场运动的原因是由于当时中学数学教学内容严重脱离 并落后生产发展和高等教育的需要,运动的目的是变革中学 数学教学目的和任务,克莱因主张用近代数学观点改造传统 中学数学内容,而贝利更强调数学与实际的联系。 由于受传统观点的影响,数学的近代化运动并未取得很好 的效果,但它促使了数学的现代化运动——“新数学运动”
•增强课程设置的弹性(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
2、关于数学教学内容
•拓宽知识面,使学生尽早体会数学的全貌
•注重现代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
•重视在应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学习数学, 理解数学 •加强几何直观,特别是三维空间的认识,降低传统欧氏 几何的地位,用现代数学思想处理几何问题
•较早引入计算器,计算机,发挥现代技术手段在探索数 学,运用数学解决问题中的作用
三、世界各国数学教育改革的特点和趋势 1、关于中小学数学课程目标: •重视问题解决是各国课程标准的一个显著特点
基于OBE理念的“中学数学学科教学论”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基于OBE理念的“中学数学学科教学论”课程教学改革与实
践
梁永丁
【期刊名称】《兴义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年(卷),期】2024()1
【摘要】“中学数学学科教学论”是高校数学师范生培养的一门必修课程,主要培养学生的教学实践、综合育人和自主发展的能力。
从分析兴义民族师范学院在该课程的教学现状入手,将OBE理念融入课程教学。
以产出为导向,反向设计,重构课程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考核评价体系,明确了“11454”的教学改革思路,建立“师生共育”的教学模式和考核评价体系。
【总页数】7页(P102-108)
【作者】梁永丁
【作者单位】兴义民族师范学院数学科学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32.0
【相关文献】
1.基于OBE理念的设计学科《文献阅读》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2.基于OBE理念和混合式教学的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与实践--以“PHP程序设计基础”课程为例
3.基于OBE理念的应用化学类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与实践——以《环境分析化学》课程为例
4.师范专业认证背景下基于OBE理念的课程目标达成度评价方法研究——以
《中学数学教学设计与实践能力训练》为例5.基于OBE理念的高校体育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研究——以田径课程为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际中学数学教学改革与发展本章内容简介:在国内外的数学教育领域中,中学数学教学改革始终在进行着。
作为未来的中学数学教师,系统地了解中学数学教育的历史、现状和今后发展的趋势,有助于加深对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的理解。
为此,本章首先对国外中学数学教学的改革情况作一简要介绍。
内容包括中学数学教学改革的近代化运动、中学数学教育现代化运动、世界各国近20年来中学数学教育与课程改革简况以及国际数学教育改革发展的新特点等内容。
§1.1 国际中学数学教学改革概况一、中学数学教学改革的近代化运动数学教学改革的近代化运动爆发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是由德国数学家、数学教育家克莱因(F.Klein,1849-1925)、英国数学家、数学教育家贝利(J.Perry,1850-1920)、美国的慕尔(1862-1931)所发起和领导的。
所以人们也称之为克莱因——贝利运动. 1908年,在罗马召开的第四届国际数学会议上成立了改革数学教育国际委员会,克莱因任主席。
委员会就中学数学教育应当改革的问题拟定了基本方向。
这场改革的出发点是变革中学数学教学的目的和任务。
克莱因关于数学教学改革的观点发表在他的名著《中学数学教学讲义》(1907年)和《高观点下的初等数学》(1908年)中。
克莱因主张用近代数学的观点改造中学数学课程的教学内容,应当运用教育学、心理学的观点来指导教学内容。
教材内容应以函数概念为核心,重视图像教学,进一步丰富空间几何教材,把解析几何纳入中学数学内容。
《高观点下的初等数学》书中主张加强函数和微积分的教学,借此改革充实代数,主张用几何变换的观点改造传统的中学数学内容,同时数学教学应强调和提倡数学理论应用于实际,克莱因的数学教学思想和观点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受到普遍的重视。
贝利的观点是1901年在题为"数学的教育"的报告中提出的。
他主张数学要从欧几里得的束缚中走出来,提出重视实验几何、几何应用,重视测量和计算的口号,建议尽早开设微积分。
贝利针对当时英国数学教学忽视实际应用的弊病,强调了数学的实用性价值,提出数学教学要强调应用;他主张改革几何教育,加强实用计算,并提出把微积分早日渗透到中学数学中;应肯定数学教育中思想教育的重要意义,坚持让学生自已去思考发现和解决问题;强调联系实际学习数学的重要性等等。
贝利的数学教育思想引起了广泛的注意,并得到部分实施。
尽管克莱因、贝利的主张各有差异,但基本精神是一致的,这就是使教材教法近代化、心理化,强调数学教材的实践性、应用性;实现数学各科的有机统一、理论与实践的统一。
贝利与克莱因的数学教育思想引发了20世纪初的数学教育改革运动。
数学教学改革的近代化运动对后来的数学教育现代化运动起到了先导作用。
但另一方面,由于课程内容的改革是与学科结构、教学思想、教学理论和方法,以及教师水平等问题联系在一起的。
因此,孤立地彻底改革课程内容是不可能的;再者,由于一些客观情况,如第一、二次世界大战,中断了一些有价值的改革试验,再加上当时实用主义哲学和教育思想的冲击等,使这一场很有价值的中学数学教学的近代化改革运动最终未能取得满意的结果。
二、国际中学数学教育现代化运动1、"新数运动"的时代背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世界各工业先进国家先后转入和平恢复时期,许多军事工业转向或兼营民用生产,加上经济重建的需要,促进了设备更新和技术更新,于是势必带来科学、文化、教育的发展和变化。
在此之前数学科学本身已经有了很大的发展。
20世纪初,数学科学完成"基础精密化"之后,在20、30年代,又在公理化思想的基础上出现新的认识。
到了20世纪50年代,由于原子能、电子计算机和空间技术的出现,世界进入第三次技术革命。
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对数学教育提出了现代化要求。
在这一时期,世界上科学技术先进的国家,对当时所出现的中学数学教学质量太差、效率太低的现象普遍感到不满;加之这一时期科学技术不断发展,数学出现了许多独立发展的新分支,数学的应用日趋广泛,并且渗透到各个科学领域,而传统的教学内容、教学理论和教学方法却远远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这都是促进数学教育现代化的基本原因,于是,有心改革的心理学家、教育学家竞相提出对策,建立了各自的数学教育理论。
数学教育现代化运动首先在美国发起。
在美国,随着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欧洲大批科学家的流入,美国高等教育已赶上并超过了欧洲,但大、中学数学脱节的现象非常严重,中学落后于大学。
因此,美国面临着为培养科技人员必须改革中学教育的任务。
1957年11月,原苏联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上天,引起了世界的震惊。
它促使人们以新的眼光去认识科学技术发展的需要和教育改革的关系,尤其是注意了数学教育的改革问题。
特别是美国,首先认识到美国的数学教育和原苏联之间的差距。
总结出了"极为重要的空间和国防计划方面能否成功,甚至能否进行,极大地依赖于数学及其应用是否占优势"的重要结论。
美国教育界和科学界的这种看法促使美国政府也极度关心数学教育状况。
于是首先在美国出现一个“数学教育现代化”的浪潮,随后又很快地波及到几乎整个世界,故称为“新数运动”。
对这个运动起指导作用的是1959年9月美国"全国科学院"召开的一次会议,会上研究了课程改革问题,会议主席布鲁纳在他的总结报告《教育过程》中,提出了四个新的思想:第一,学习任何科学,务必使学生理解该学科的基本结构(简称结构思想想);第二,任何学科的知识都可以用某种方法教给任何年龄的学生(早期教育思想);第三,让学生象原来科学家那样亲自去发现所学习的结论;即所谓发现法;第四,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首要条件不是考试,而是对数学的真正兴趣。
3、“新数运动”的特点与改革成果这次改革运动的主要特征是:在中学引进现代数学的概念,使整个数学课程结构化。
其主要表现是:(1)增加了现代数学内容。
比如,增加了集合、逻辑、群、坏、域、矩阵、向量、概率、统计、计算机科学等内容,就连小学数学教学内容里,也引进了数的理论、简单的概率、统计、代数、函数等。
(2)强调结构、组成统一的数学课程,不再分算术、代数、几何等科目,而是用集合、关系、映射等思想观点,把数学课程统一成为一个整体。
(3〉采用演绎法、强调公理方总。
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使学生既有批判能力,又有合乎逻辑、富有创造性的头脑和严密的逻辑推理能力.(4)废弃欧几里得几何、把平面几何与立体几何合并,用变换观点(如西德)或线性代数的方法(如法国)来处理.(5)削减传统的计算,认为"大量的传统计算无助于加深学生对方怯的理解"。
这次运动取得了有益的成果,主要体现在:首先,涌现出了一批对数学和数学教育有远见、有洞察力、有影响的数学教育工作者。
在一些国家中建立了中学、高等学校数学教师以及教育理论家之间的合作机构共同来研究课程的发展。
其次,大多数国家的中学数学课程形成了一个统一的整体。
强调结构和原理,克服了传统数学教学只强调机械计算的毛病。
再次,在国际上由于各种方案设计、会议、辩论、商讨,已经形成数学教育工作者活跃的联络。
四年一次的国际数学教育大会供数学家、数学教育工作者互相交流思想、交换看法,大有益处。
最后,数学教育大变革使教师更加集中注意教育的成果,使教师经常考虑教什么,如何教,如何学三者之间的关系。
他们还会继续辩论哪些内容是必需的,因此将来会对课程作更加正规、更加批判性的审查研究。
3、"新数运动"的总结与反思从20世纪60年代初到70年代初为改革的实施阶段。
改革的浪潮此起彼伏,改革的步子更大,改革的范围从发达国家扩展到发展中国家。
为了适应政治、经济、科学等方面的需要,世界各国对改革中小学数学教学进行了大量的讨论、研究和试验,并且召开了许多次国际会议,交流和讨论改革中带有倾向性的问题,而且各种方案并行,改革极不平衡。
这一世界规模的中小学数学改革运动在各国采取了不同的方法,经历了曲折的发展过程。
虽然在世界范围内来说,60年代的新数运动并不是齐步走的形势,各个国家,在不同层次上都有改革的举措,对整个数学教育研究起着很大的促进作用,使整个中学数学课程在原有基础上,与现代数学的衔接上有了很大的进步。
但由于运动发展的急速、实验不充分,教师培训工作也没有跟上等因素,使改革运动带有很大的盲目性,没有收到予期效果,受到了挫折。
到60年代末、70年代初,渐渐暴露出改革中的一些问题,在改革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过头的倾向,主要存在的问题是:(1)"新数"着眼于现代数学的观点,而不考虑学生未来工作、生活的需要。
也没有认真考虑社会对数学教育的总体要求。
(2)抽象概念过早引人,学生难以接受和理解,影响学生的学习情绪。
(3)"新数"只强调公理化、形式化和演绎推理,忽视了由直觉思维到形式思维所必需的转化过程。
(4)"新数"忽视了应用,使学生的计算能力和恒等变形的能力有所下降。
使部分学生因不适应"新数"的学习,成为"落后生"。
(5)学生计算能力差,学生负担过重,影响了教学质量。
自70年代到80年代初期,是总结经验教训,重新评价改革方向的阶段。
经过10多年的实践,人们发现学习"新数的学生计算能力和几何直观能力都很差,毕业后无论就业或升学都有困难,甚至不懂把学得的知识去解决哪怕是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问题。
学生家长也很烦恼,因为他们不但无法辅导自己的孩子,而且根本不知道自己的孩子是在学些什么。
反对意见越来越多,到70年代初期,"新数运动"遭到普遍的强烈批评。
作为"新数运动"的一种“反动”,“回到基础”又成为美国数学教育界的主要口号。
随后其他国家也有相同的要求。
在一片“回到基础”的呼声中,各国70年代后期,都采了了相应的调整措施。
§1.2国际中学数学教学改革的新特点20世纪80年代以后的国际数学教学,处于一个深入探索、加紧试验的阶段,世界发达国家纷纷开始对20世纪以来各自数学教育发展历程作全面的考察,出台了一系列数学教育发展纲要和数学课程改革蓝图。
一、世界各国近20年来中学数学教育与课程改革简况1、美国美国1983年发表《国家处于危险之中:教育改革势在必行》报告,引发了新一轮的中小学课程改革运动。
美国《2000年教育战略》在课程方面提出:“美国学生在4、8、l2年级毕业时有能力在英语、数学、自然科学、历史和地理学科内容方面能应付挑战"。
美国政府特别强调"不让一个孩子掉队",把教育和国家的前途联系在一起。
美国在1980年以全美数学教师联合会理事会(NCTM)的名义公布了《行动的议程一一对80年代数学教育的建议》,提出了"问题解决、计算机运用"等八条建议;1989年美国数学科学教育委员会等提出的一份《人人有份》(《Everybody Couts》)的报告,提出数学课程改革的七个观念的转变,同年NCTM公布了《中小学数学课程和评价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