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漫受众心理分析

合集下载

动漫产品对青少年受众的心理影响探析

动漫产品对青少年受众的心理影响探析

青少年一般指 1 、2岁至 1 、 8岁 , 当于初中和高 中 1 1 71 相
步, 并在 中国境 内掀起一次次席卷而来 的浪潮 。近十年来 , 动 阶段的学生。青少年期是个体 心理 由成长走 向成熟 的过渡 阶
漫 产 品 的 大 量 生 产 与 传 播 已成 为 中 国社 会 的 一 个 典 型 现 象 。 段 , 具有一些 心理特点 :1过 渡性。生理与心理 的发展都经 ()
电视 的 观 众 等 。 面 对 动 漫 时 代 的到 来 , 种 动 漫 产 品 已 经 深 传递给受众。这种传 播方式还减少 了传统说教带给青 少年 的 各
能够 很容 易地 让青 少年 受众接受 与记忆 , 荡起 激 深卷入青少年 的生活之中。尤其是 日、 美等 国传 入 的动 漫产 阻抗 心理 , 品, 由于形 式多样 , 营造 出了武侠格 斗 、 并 浪漫 爱情 、 体育 竞 他们 心中深 刻的体会。现代动 漫的 内容包 罗万象 , 递 的知 传


动 漫 产 品 的发 展
受 。 他 们 减 少 了 与 家 人 或 朋 友 的 沟通 , 保 持 着 强 烈 的 寻 求 又 理 解 的 愿 望 。 3) 会 性 。 ( 社 心理 发 展 更 多 受 到 社 会 和 政 治 环 境
( ) 漫 的概 念 及 其 发展 现 状 一 动
动 漫 , 单地 说 就 是 动 画和 漫 画 的 统 称 。 “ 漫 ” 词 最 的影响。( 动荡 性。童年 的模式被打破 , 简 动 一 4) 而成人 的模式尚未
二、 动漫产品对青少年受众 的积极心理影 响
( ) 识 的传 递 与 价值 观 导 向 一 知 青 少 年 正 处 在 汲 取 知 识 的 重 要 阶 段 , 各 种 信 息 充 满 了 对

动漫市场中用户对动漫行业受众群体的分析

动漫市场中用户对动漫行业受众群体的分析

动漫市场中用户对动漫行业受众群体的分析近年来,动漫行业在全球范围内迅速发展,成为一支强大的文化产业。

随着用户对动漫的热情不断高涨,了解用户对动漫行业受众群体的特征和需求成为了一项重要的市场研究。

本文将对动漫市场中用户对动漫行业受众群体的分析进行探讨。

一、年龄分布动漫受众群体的年龄分布非常广泛,从儿童到成年人皆有涉及。

儿童是动漫的主要受众之一,他们对可爱、搞笑的动画片和漫画非常感兴趣。

青少年则更加关注情感、冒险和成长题材的动漫作品。

而成年人的兴趣则更加多元化,他们可能会被动漫的艺术性、复杂的情节以及深度的社会、文化内涵所吸引。

二、性别分布在性别上,动漫受众中男性和女性呈现出一定的差异。

过去的动漫作品主要以男性受众为主导,包括超级英雄题材、打斗、科幻等。

但现在,随着女性在社会地位的提高和性别认同的转变,女性观众在动漫市场中的份额不断扩大。

越来越多的动漫作品开始关注女性角色的刻画和女性主题的表达,如爱情、友情、成长等。

三、地域分布动漫作为一项全球性的娱乐活动,各地区的受众群体在需求和喜好上也存在一定差异。

日本作为动漫的发源地,自然成为全球动漫受众最多的地区之一。

亚洲其他国家,如中国、韩国等,也有着庞大的动漫粉丝群体。

在西方国家,动漫的受众也在不断增长。

不同地域的受众在文化背景、审美观念等方面的差异,也为动漫产业带来了更多的创作灵感和市场需求。

四、心理需求动漫作为一种文化形式,满足了受众的各种心理需求。

首先,动漫给予了观众希望和梦想的力量。

很多动漫作品表达了人们对美好未来的向往和追求,激励了受众对未来的积极思考和努力奋斗。

其次,动漫作为一种逃避现实的方式,让观众能够暂时脱离现实的压力和困扰,进入到一个充满想象力和幻想的世界中。

此外,动漫还能够满足观众对美的追求,艺术性、创造力和美学价值成为动漫作品的重要组成部分。

综上所述,动漫市场中的用户对动漫行业受众群体呈现出多样性和广泛性。

年龄分布涵盖了儿童、青少年和成年人,性别分布也在向女性受众倾斜,各地区的需求和喜好也存在一定差异。

动漫受众心理分析

动漫受众心理分析

动漫受众心理分析2009年荣获诸多奖项的动画片《马兰花》,重温经典童谣和中国孩子童年美好的回忆,同时在原有勤劳勇敢与懒惰怯懦对立的故事基础上加入全球化语境下的价值观、环保、生存、和谐的背景,将由勤、懒为主要矛盾转为以善、恶为主要矛盾的动画,这样的作品才会深受青少年的欢迎。

2010年的动画片《美猴王》中,用孙悟空的形象讲述了一个少年战胜自我、发现自我的成长故事,延续勇敢、正义、顽强等传统性格的同时,更注入友谊、协作、励志、成长等时代品格,对当今孩子的发展有重要的启迪作用,因此才广受欢迎。

近几年火遍全国的动画片《喜羊羊与灰太狼》在表达传统主题的同时,使用“无间道、忽悠、山寨、给力、浮云、杯具、秒杀、见证奇迹的时刻、你妈妈喊你回家吃饭、我们吃的不是面,是寂寞”等流行语和诸如医保、社保、拆迁等贴近现实生活的情节,引起受众的共鸣,因此受到了受众的喜爱。

时代的发展促使艺术形式和内容发生着改变悲剧的发展随着时代的发展经历了一个由窄而宽的过程,人物性格也由单纯趋向复杂,描写则由外在矛盾伸向内在矛盾。

古典主义时期以前,悲剧多取材于神话、传说、民族史诗,主人公只有超人的神、高贵血统的王公贵族才有资格担当,人们崇尚英雄悲剧,表现激烈的感情、崇高的思想、伟大的人格、不朽的精神。

随着19世纪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兴起,下层人民苦难的生活成为悲剧的表现对象。

到了近代,悲剧愈益面向现实的、平静的、日常的生活,重视表现一般意义上人的内在精神活动。

美国爆发严重的经济危机时,众多超人形象出现在漫画和电视中,迎合着人们幻想有英雄横空出世拯救世界的想法。

当今社会,面对严峻的社会压力和生存环境,《美食总动员》这样励志作品的出现帮助人们坚持自己的理想和信念,勇于探索,不惧困难,最终实现目标,找到自身的价值和定位。

以环保、人与自然的关系为主题的《幽灵公主》,以人工智能等为主题的《日本锁国》都折射出工业文明过度发展,忽视人文精神的科技发展所带来的灾难,引起人们的反思。

动漫观看调查报告

动漫观看调查报告

动漫观看调查报告动漫观看调查报告动漫作为一种受到广大观众喜爱的娱乐形式,近年来在全球范围内迅速发展。

本文将通过一项调查研究,探讨人们对动漫观看的态度、喜好以及对动漫产业的影响。

一、动漫在当代社会的地位动漫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已经成为当代社会不可忽视的文化现象。

在调查中,超过80%的受访者表示他们每周都会观看动漫作品。

这表明动漫已经成为许多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二、动漫的受众群体调查显示,动漫的受众群体非常广泛,涵盖了各个年龄段和社会群体。

尽管年轻人是动漫的主要受众,但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中年人和老年人也开始关注和喜爱动漫。

这一现象表明动漫已经不再是年轻人的专属领域,而是成为了跨年龄的文化现象。

三、动漫对观众的影响动漫不仅仅是一种娱乐方式,它还对观众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调查显示,超过70%的受访者表示动漫对他们的价值观和思维方式有所影响。

动漫作品中所传递的情感、价值观和人生哲学,对观众的思考方式和行为习惯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四、动漫产业的发展动漫产业在全球范围内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

调查显示,超过60%的受访者表示他们会购买动漫相关的产品,如漫画书、周边商品等。

这一现象表明动漫产业已经成为一个庞大的市场,为经济增长和就业创造了机会。

五、动漫的创作和表现形式动漫作为一种艺术形式,有着丰富多样的创作和表现形式。

在调查中,受访者最喜欢的动漫类型包括科幻、奇幻、悬疑和爱情。

此外,动漫的绘画风格、音乐和声音效果也受到观众的重视。

六、动漫的社交影响动漫作为一种流行文化现象,不仅仅是一种个人娱乐方式,还具有社交的功能。

调查显示,超过50%的受访者表示他们通过动漫结识了新朋友,并与他们分享观看体验。

动漫还成为了人们交流和互动的话题,促进了社交网络的形成和发展。

七、动漫的国际交流与传播动漫不仅在国内受到广大观众的喜爱,也在国际上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调查显示,超过40%的受访者表示他们会观看来自其他国家的动漫作品。

这表明动漫已经成为了国际间文化交流的重要媒介,促进了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的相互了解和交流。

基于受众心理机制的动画形象类型分析

基于受众心理机制的动画形象类型分析

基于受众心理机制的动画形象类型分析优秀的动画角色形象具有文化、艺术、叙事等特征,受众在欣赏的过程中会有一些特殊的心理机制,动画创作者只有满足不同年龄层观众的心理需求,才能创作出文化与商业双重价值的动画角色形象。

一、童真与幻想的有机结合动画片是当今世界发展速度很快,最受儿童观众欢迎的艺术形式之一。

儿童为什么喜欢看动画片,施拉姆认为儿童不是孤立、被动地选择个体,而是主动探索信息的需求者,每个儿童都会根据自己的需要和目的,以及理性的情感特征,去对媒介内容进行选择。

儿童之所以喜欢看动画片,一个最重要的原因是为了满足娱乐的愿望,或因娱乐而感到兴奋,或通过娱乐发泄情感、排遣烦闷、回避现实生活中的问题。

所以一部动画片能否吸引儿童,一个动画形象能否让儿童视为经典,很大程度要满足儿童童真和幻想的心理需求,即童心童趣的感情表现,天马行空的想象空间。

根据《2014年中国动漫产业发展报告》得知,2013年全国36个城市收视排名前十的动画片主要是《熊出没》、《喜羊羊与灰太狼》、《猪猪侠》、《开心宝贝》、《甜心格格》、《大耳朵图图》、《蓝猫龙琦团之炫迪传奇》、《神兽金刚至天神地兽》、《电击小子》。

在这十部动画片中,其中家庭生活类动画片有四部,其余六部全是魔法类动画片,从这一点我们可以推测出,儿童通常会喜欢家庭生活类、游戏争斗类和魔法类动画形象。

动画艺术家对家庭生活、游戏争斗类动画形象,通常是以儿童的视角进行创作,赋予其童真童趣的感情,对于魔法类动画形象,通常赋予其天马行空的幻想。

例如动画片,《大耳朵图图》中生性快乐、心地善良、爱胡思乱想、不遵循大人思路的动画形象,将其童真童趣的感情表现的淋淋尽致,充分满足了现代社会儿童追求新奇好玩和幻想性的感官需求。

二、充满生活激情和张扬个性魅力随着社会和青少年心理的不斷发展,青少年突破成规的观念越来越强烈。

打破现有秩序、追求个性魅力的主张成为青少年青睐的一种时尚,对于那些涉世未深,尚未得到社会认同的青少年来说,表达内心不满最直接的方式,就是颠覆现有的社会价值和生活方式。

动画片受众群体心理取向的研究

动画片受众群体心理取向的研究

四 、 动 画心 理 学 方 面 的 研 究 趋 势
历史上看, 电影心理学理论为电影学的建立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然而 相比之下, 与动画产业迅猛发展一片繁荣的景象形成巨大反差的是, 国内外 对动画心理学研究仍是一项空白。 当我们试图为动画构建一个具有独立价值 的理 论 体 系 时 , 们 非常 必 要 从基 础 开始 补课 , 真 探 索 “ 画 魅 力生 成 的 我 认 动
总之 , 场 经济 为 主 导 的 当今 社 会 ,能够 快 速有 效 的 占领 市 场 , 市 才能
系和责任意识、 学问和言论等 , 这些价值的综合性和层次性都对造物艺术的 制作产生巨大的制约作用。 苏轼提 出为文“ 当使气象峥嵘 , 五色绚烂 , 渐老 渐熟 , 乃造平淡。 ”欧阳修认为 “ 作诗无古今,惟有平淡难 ” 平淡”是绚 ,“ 烂至极后的转 , 是一种 内在修养的艺术显示 , 不是随意的粗陋的无技巧 的一 般表现 , 而是严谨的典雅的一种境界。 有艳而雅的倾向不只反映在诗词文章 上 ,也体 现在 雕 刻 、陶器 、 器 、金 属工 艺、家 具 等 造物 设 计 中 。“ 代 理 漆 宋
成功的运营和操作 , 实现更大的发展, 动画片的创作更是如此。 动漫是高风险、 高 投入 、 收益 的产业 , 高 前期策 划和定 位非常重 要 。 果没有 很好 的研 究 观众 的 如 心理特 点和审美取 向 , 味的追求作 品的艺术 陛, 略了受众群体 的欣赏水平 只一 忽 和接受程度, 那将是灾难性的, 投资数百万乃至数千万而血本无归的不在少数。 动画片一 研究是我国动画产业能够腱康成长的必要条件。 了解受众对我国 动画片的内在需求与观赏动机, 掌握动画片受众的有效接受, 从而决定我国动漫产 业的发展方向 . , 因此 分析动画片受众一 里 需求 , 中国动画片的发展 对策 , 提出 制作 出符合受 众内在需 求的动画作 品, 国影视动画 的发展具有重 要意义 。 对我

浅议动画角色塑造的受众审美心理需求

浅议动画角色塑造的受众审美心理需求

浅议动画角色塑造的受众审美心理需求作者:王阳来源:《艺术科技》2016年第06期摘要:动画角色根植于动画作品,同时也是动画作品的情感维系。

创作者经过构思、制作等一系列环节孕育和塑造出不同的动画角色,其主要目的就是获取受众的认可,被受众所接受。

因而,在动画角色的塑造过程中,必须从受众的心理需求出发,契合受众的审美理念,让动画角色深烙于人心。

本文立足于动画角色的塑造这一支撑点,探究如何塑造出契合受众审美心理需求的角色,以为国内动画产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可行借鉴。

关键词:动画角色;塑造;受众;审美心理需求从广义上来说,受众群体指的是服务面向的对象,当设计针对不同受众群体时,会充分考虑受众群体的特质,有针对性地予以服务,受众群体之间的差异决定了不同的设计倾向。

受制于受众群体在年龄、生理、心理以及受教育层次等方面的不同,其在情感方面的需求程度自然不尽相同,这就需要动画作品在秉持正确教育意义和积极价值观念的同时,从受众群体的不同情感需求出发,塑造出有针对性的动画角色。

只有精准把握受众的情感需求,才能全面而饱满地表达出动画作品的情感,从而更好地为受众所接受。

1 实现受众与角色的情感共鸣纵观众多优秀的动画作品,其成功之道即在于细节表现上的真实丰富以及情感流露中的细腻温暖。

正如匈牙利电影理论家巴拉兹所说:“电影艺术的全新表现方式所描绘的不再是海上的飓风或是火山的爆发,而可能是从人的眼角慢慢流出的一滴寂寞的眼泪。

”对受众而言,在观影过程中,其融入角色,同角色一起经历剧情的起伏跌宕,在情感转变或是爆发之时,会有一个情感上的预示,而受众也会怀揣情感期待,在角色的带领下去感受和迎接这一期待的实现,继而通过角色实现情感的倾诉与释放。

而这一过程,即是观众与角色情感相互共鸣的过程。

受众和角色之间情感共鸣的产生并非水到渠成,而需在一定的条件下才能形成。

一方面,角色在外在形象和内在性格方面必须符合受众的审美情趣,通常具有正面而积极的引导意义,能给予受众温暖与感动。

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成年人喜欢的动画

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成年人喜欢的动画

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成年人喜欢的动画动画片是一种具有强大吸引力的娱乐形式,不仅受到了儿童的喜爱,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成年人的欢迎。

成年人喜欢的动画片通常具有一定的品质,不仅在故事情节和画面表现上具有高水准,还能够触及到成年人的内心深处,引发他们的共鸣和情感共振。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分析,成年人喜欢的动画片可能源于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成年人喜爱的动画片通常具有复杂的人物形象和情感表达。

相比于儿童动画片中单一的情感表达和角色塑造,成人动画片中的人物形象和情感表达通常更加丰富多彩。

这种复杂的人物塑造往往能够触及到成年人的内心深处,引发他们的情感共鸣和认同感。

成年人经历过更多的生活阅历和情感体验,因此对于动画片中的人物形象和情感表达更加关注和敏感。

成年人喜欢的动画片往往具有深刻的主题和内涵。

与儿童动画片中简单的善恶对抗和英雄拯救相比,成人动画片通常涉及更加深层次的主题,如人生意义、社会现实、道德伦理等。

这种深刻的主题内容往往能够引发成年人的思考和共鸣,使他们对动画片产生更加深厚的情感投入和认同感。

这种深刻的主题内容也能够满足成年人对于精神内涵的需求,使他们在观看动画片的过程中得到心灵的滋养和启发。

成年人喜欢的动画片往往具有艺术性和创意性。

现代成人动画片不仅在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上具有高水准,还在艺术风格和创意表现上有很大突破。

这种艺术性和创意性不仅能够吸引成年人的注意和兴趣,还能够使他们在观看动画片的过程中获得美的享受和审美体验。

这种艺术性和创意性也能够激发成年人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使他们在心灵上得到一种解放和启迪。

成年人喜爱的动画片往往具有情感共鸣和安慰作用。

成年人生活中的压力和焦虑是不可避免的,而动画片往往能够成为一种情感的出口和宣泄,为成年人提供一种情感上的放松和温馨。

成人动画片中的温馨情节和幽默表现往往能够引发成年人的笑声和共鸣,使他们在观看动画片的过程中获得一种情感上的满足和安慰。

成年人喜欢的动画片具有复杂的人物形象和情感表达、深刻的主题和内涵、艺术性和创意性、以及情感共鸣和安慰作用等多种特点。

我国动漫受众群体的简析

我国动漫受众群体的简析

我国动漫受众群体的简析对我国动漫受众的结构和特征的分析可以帮助我们洞悉动漫市场的发展,更好地抓住观众需求,从而制作出更能满足观众需求的优秀作品。

在传统的大众传播研究中,受众通常被视为信息传递的终端。

事实上,在分析当代中国动漫受众的群体特征时,发现受众在传播过程中并不是被动的,而是总会将自己的意志通过各种方式作用于传播者,并对传播者产生直接或者间接的影响。

总之,中国动漫受众群体对中国动漫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充分发挥动漫受众群体的主动性、创造性有助于创作出大众喜欢的动漫作品。

一、我国动漫受众群体的结构分布(一)动漫受众年龄结构随着媒体的丰富和接触动漫产品的手段的便利,动漫已经不再是低龄儿童的专利,并日益受到青少年和成年人的喜爱。

据调查,目前国内漫画的受众群体的“绝对年龄”构成上,13岁及以下的受众群体占总人数的11%,59%的读者年龄在14到17岁,18岁以上的读者占到30%。

(二)受众群体消费结构由于历史原因,80后受众人口基数将大于中国历史上的任何时期。

因此,随着大量的80后受众群体渐渐成为市场的消费主体,加上90后一代也正在成为具有市场消费能力的群体,动漫及动漫广告消费市场这块蛋糕将会越做越大。

但是对北京、上海、杭州、成都四个城市的动漫受众消费状况的抽样调查发现,消费者最喜欢的是日本和欧美的动漫作品。

(三)动漫受众群体的性别结构总体来看,我国动漫受众群体性别分布结构上女性略多于男性,处于低幼年龄段的受众在性别分布上没有多大区别,但在动漫题材和风格样式的喜爱方面,还是有很大的性别差异。

据调查,喜欢动画片的题材类型中,男性偏重喜欢魔幻、科幻类等非现实类型的题材,分别占38%和27.8%,这和男性的异想天开、不安份的性格不无关系;女性则偏重喜欢童话类、科幻类,分别占36%和24%,这和女性向往美好的性格相关。

另外,女性还较喜欢现实类题材和教育类题材,但是男性在这两方面的占比就小得多。

但是从总体上看,女性对于各类题材的喜欢程度较为“均匀”,偏重度不是很大。

动画观众审美心理综述

动画观众审美心理综述

动画观众审美心理综述
动画已经成为越来越多人的文化热点,而随着人们不断的观看,越来越多的人对于动画的审美也越来越高了。

然而,每个人的审美心理都有所不同,下面我们来说一下动画观众审美心理综述。

1.观众的审美趋势
在现代社会,大众对于动画审美的趋势很明显,人们更偏爱新鲜感强的动画内容,同时动画的画面质量和制作技术也成为了观众选择的重要因素。

2.对于情感、剧情的需求
观众在看动画时,会对情感和剧情有一定的需求,他们需要有感情的共鸣,需要对人物之间的互动有所关注,还需要看到热血激情、感人肺腑的悲剧故事等。

3.对于角色设计的关注
动画的角色设计也是观众关心的重要点,观众需要看到独特的角色设定,个性化的角色特征以及人物形象的深入剖析,可以吸引观众更好的投入到情节之中。

4.对于音乐衬托的喜好
观众即便是在观看动漫时,他们也非常注重音乐的品质和音乐和画面的配合,相比于快节奏的音乐,观众更喜欢富有感情的音乐,比如说纯音乐和情感歌曲等。

5.对于故事情节的通俗性与深度
动画情节的深度和通俗也成为了悬念,关注大众的问题,故事深入社会热点,能引起观众的共鸣,但过于深奥的故事,则容易让观众的审美疲劳,进而产生观众流失的情况。

总的来说,动画观众的审美心理也是人类审美的一部分,它会随着文化、时代和人群的不断发展而改变。

为了增强观众的审美感受,制作方应该更多地考虑观众需求及心理。

而观众也可以通过不断与动画作品的接触,不断提高自己的动画审美水平。

动漫市场消费者行为与心理特征分析

动漫市场消费者行为与心理特征分析

动漫市场消费者行为与心理特征分析动漫市场是一个快速发展且充满活力的行业,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消费者。

了解消费者的行为和心理特征对于市场营销和产品开发至关重要。

本文将分析动漫市场消费者的行为和心理特征,以帮助相关企业更好地满足他们的需求。

一、消费者行为分析1.1 消费习惯动漫市场的消费者通常有以下消费习惯。

首先,他们喜欢在网络上寻找、观看和下载动漫作品,以获得更广泛的选择和方便的访问。

其次,他们倾向于购买与动漫相关的周边产品,如漫画书、角色模型和周边服饰等。

最后,他们也愿意参加相关的展会和活动,与其他动漫爱好者交流和分享的乐趣。

1.2 购买决策在购买决策方面,动漫市场的消费者常常受到以下因素的影响。

首先是作品品质,消费者会更倾向于购买受好评和口碑良好的作品。

其次是角色形象,消费者可能更喜欢与自己产生共鸣的角色或者对特定角色产生追捧。

再次是价格,虽然动漫市场的消费者通常较为情愿花费一定的金额,但过高的价格仍然可能影响他们的购买决策。

二、消费者心理特征分析2.1 消费者动机消费者选择消费动漫产品的动机多种多样。

首先,动漫作品能够提供娱乐和放松的方式,消费者借此可以逃离现实压力,享受想象世界带来的乐趣。

其次,消费者可能会被动漫作品中的角色和剧情所吸引,产生共鸣并在其中找到情感寄托。

此外,对于一些消费者来说,动漫作品也是一种表达自我和展示个人特点的方式。

2.2 消费者需求动漫市场的消费者有多样化的需求。

首先,他们希望作品能够给予他们情感上的满足,激发共鸣或带来欢乐。

其次,消费者也倾向于选择能够提供高质量视觉效果和精良剧情的作品。

此外,他们还希望能够多元化选择作品类型和风格,以满足不同的口味和兴趣。

2.3 消费者满意度消费者满意度是衡量动漫产品成功与否的指标之一。

满意度的来源包括作品质量、角色设定、剧情发展以及配乐等方面。

作为一个创作者或者经营者,了解消费者的喜好和期望,并以此为基础不断提升产品质量,是提高消费者满意度的关键。

国产动画受众心理需求的缺失及反思

国产动画受众心理需求的缺失及反思

内江师范学院学报JOURNAL OF NEIJIANG NORMAL UNIVERSITY第30卷第12期No.12Vol.30国产动画受众心理需求的缺失及反思彭 松*(合肥学院艺术设计系, 安徽 合肥 230022) 摘 要:动画作品存在的根本价值之一在于满足受众的心理需求.反观当前的国产动画,在满足受众心理需求上存在着缺失.总体认识上,受众心理需求的类型认识不清,导致供需定位整体模糊.具体层面上,对儿童受众心理需求的实质认识和适龄细分不足以至于“看不懂”;对成人受众的心理需求从属性定位到主观实践总体滞后造成了“看不惯”.综合而言,上述因素是造成当前国产动画与受众心理需求之间“供需失衡”现状的根本原因.关键词:国产动画;受众;心理需求;缺失DOI:10.13603/j.cnki.51-1621/z.2015.12.013中图分类号:G20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1-1785(2015)12-0066-05 近年来伴随着政府和社会的扶持与重视,国产动画有幸迎来了一个繁荣发展期.从2015年上映的《大圣归来》的国内票房短期内总成绩超过8亿元来看,国产的动画作品质量确实是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这是让所有参与和关心国产动画事业发展的人们感到欣慰的局面.此外,近年来国产动画不仅受到孩子们的喜爱,也逐渐获得了成人观众的认可,一些国产动画以有趣的内容、新鲜的表达形式逐步形成了一些独特的作品风格,甚至衍生出了一些全新的、具有特定含义的社会化语义符号,成为了当前国产动画发展过程中的有趣现象.在肯定当前国产动画的良好发展趋势的前提下,还应注意到在这些新局面的表象之下,其实仍有很多问题需要思考和解决.从目前我国动画产业的发展现状来看,随着国产动画作品不断的在人们的生活中深入普及,不同层次的受众群体的差异化需求成为一个越来越需要重视的问题.从实际情况来看,当前国产动画作品的受众对象的定位在总体上依然较为狭窄,分类较为粗放;但是另一个不容忽视的方面则是我国动画作品的受众范围及其需求层次在近十年来因为代际更迭、社会经济发展、价值观转型等原因,实际上已经悄然地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种巨大的变化所体现出的一个主要现象在于不同年龄段的受众呈现出对于动画产品的接受程度、欣赏口味等心理需求上的差异性,受众的文化层次和年龄层次决定了他们对动漫产品中文化的不同需求,也决定着产品内容的质量与层次[1].而现阶段这种具有多重差异的心理需求现状与当前国产动画产品所能提供的心理满足层次存在着较大程度的缺失,且这种缺失的程度有不断加大的趋势.其具体表现之一就是当前国产动画对不同年龄段、不同层次受众的吸引力和认可程度与国外动画产品相比较总体上仍处于劣势,这种现象不能不引起重视.动画始于绘画,并借用了电影这种艺术载体的表现手法,最终成为一门独立的艺术[2].动画产品作为一种影视文化产品,同时也是一种经济产品,既需要对受众精神层面的鼓舞和引领,也需要满足受众的审美心理需求,这两种功能是相互依存的.对于影·66·* 收稿日期:2015-09-16 基金项目: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重点项目(AHSK09-10D149),安徽省高校优秀青年人才基金项目(2011SQRW108),合肥学院一般教研项目(2011mkjyyyb13) 作者简介:彭松(1979—),男,安徽合肥人,合肥学院讲师,韩国韩瑞大学动画硕士.研究方向:动画创作、动画教育2015年12月彭 松:国产动画受众心理需求的缺失及反思视作品而言,精彩绝伦的视觉效果固然能够吸引观众的眼球,但是故事才是动画作品最根本的内涵,是最能抓住观众的东西.如果没有一个好的故事作支撑,作品终将不会留给观众记忆[3].倘若故事本身没有满足受众的心理需求,贴合受众的心理期待,那么作品的精神引领和意识传递就是无根之木,无从实现;但若只是一味满足受众口味,缺乏精神升华和良知熏陶,则迟早会走入创作泥潭,成为视觉垃圾.对于一部动画作品来说,具有思想高度的动漫作品可以潜移默化地净化受众的心灵,其中所渗透的人文内涵对意识形态的作用是不可低估的[4].在充分认识到如何真正满足受众心理需求的前提下,用生动的情节展现善良的人文关怀和情感抚慰,从而真正完成一部文化产品的本质使命,并收获其作为一种经济产品的价值收益,才是国产动画应当秉承的长远发展之道.当前在国产动画作品如何满足、符合当下我国受众心理的需求这一问题上,近来从学界到业界对这一问题应该说已经有所触及及相应思考,但对于当前受众心理需求及其发展变化的细致探讨仍然较为模糊匮乏.因此对于动画产品受众心理需求缺失这一问题的探讨,既是国产动画当前需要面对的重要课题之一,也是我国动画产业未来健康长久发展的一个重要保证.1 动画作品中受众心理的“供”与“需”动画作为一种特殊的视觉艺术形式,以无限的想象力和丰富的夸张力自诞生以来就受到人们的欢迎.每一位观众在观看一部动画作品时,其内心都潜藏着一种隐性的“需求”,这种需求不仅仅在于对画面的精美所带来的视觉满足感,更在于对作品中所包孕的深层次的精神满足的期待.在这些神奇的画面中,当人们满怀期待地看着内心深处的幻想和希望得到短暂地实现时,当伴随着情节地深入逐渐激发出与作品在心理和情感上的共鸣时,观众也得到了极大的精神和心理满足感,而这种巨大的满足感正是动画的独特魅力及长盛不衰的秘密所在.所以一部动画作品之所以优秀,其本质绝不仅仅是精美的画面、动听的音乐、幽默的对白,而是在更深层次上于作品中所释放出的情感表达和理念表述打动了观众内心深处,唤起了受众的深层次情感,这种情感往往是“欲望”及“潜意识”的流露[5].受众和动画作品分别作为主体和客体,需要形成的是一种完美的默契,当审美客体某种程度上满足了审美主体的社会文化心理需求,就能成功地达成了审美活动关系[6].此外,更重要的一点是受众的“需”绝非完全一样.受众的不同心理层次往往决定着不同的心理需求.一般来说,受众因其年龄、性别、生活经历、精神阅历等多方面的后天影响,对于动画作品的心理需求是存在巨大差别.例如幼儿和少年对于动画作品的心理期待差异巨大,两者对动画作品的心理需求也迥异不同.因此,理论上能够满足所有层次受众心理需求的动画作品是不存在的,而是在一定意义上满足绝大多数目标受众的心理需求.一部充满诚意的动画作品对于不同层次的受众心理需求,一定会认真分析梳理,而不是简单对待.在这个认识层面上,如何用不同类型的“供”去满足不同层次的“需”,从而做到有的放矢,是当前国产动画需要认真重视并研究的重要内容.2 国产动画心理需求缺失的现状从国产动画目前的发展现状来看,形成这种缺失的现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混杂有我国社会传统观念的固囿,也有社会经济发展现状的催化.伴随着近年来我国社会经济文化的全面发展,传统价值观的逐渐裂解催生了社会大众审美观的多元化,多元化的审美观又引发了社会大众对国产动画审美心理需求的碎片化,种种原因导致目前这种心理需求缺失现象最终变得杂糅化.总体来看,形成这一现象的成因虽然较为错综复杂,但是从这些成因中梳理来看,主要问题原因依然指向了心理需求上的“供”与“需”这两者之间的相对滞后所造成的缺失.因此,分析清楚这种滞后的现状及原因将是解决受众在国产动画中心理需求缺失这一问题的关键所在.从当前的现状分析来看,所体现出来的两种直观现象相对与儿童及成人这两大总体分类来看,简而言之就是“看不懂”及“看不惯”.2.1 “看不懂”当前国产动画对于受众分类基本仍然是沿用传统概念的儿童和成人两类,这是一种较为传统,也较为笼统的分类.就儿童这一分类而言,如果仔细分析可以看出,儿童在各年龄段之间的心理需求层面并非一致,实际上也存在着较大差异.儿童类动画作品·76·内江师范学院学报第30卷第12期面向的受众其年龄段大致可以包含从1~12岁阶段,这12年的时间跨越按照生长发育阶段又可以分为幼儿、小童、少儿这三个阶段,即1~3岁、4~6岁、7~12岁.这三个成长发育重要阶段的心理特征存在着较大的区别.例如在幼儿阶段,对于动画作品的领悟和感受基本上依赖于直觉,尚无法体会到细腻的情感,也无法领悟复杂的剧情.幼儿对于动画作品的主要心理需求是满足其探索、观察、模仿的欲望,至于复杂的情节以及微妙的情感变化对于幼儿来说是无法解读的.如果将《喜羊羊和灰太狼》这一国内目前公认较为优秀的儿童动画作品拿给1~3岁的幼儿观看,绝大多数幼儿的真实反应其实只是感到好奇新鲜,但是作品中包含的快速的故事节奏和大量陌生的视觉信息,幼儿的理解非常困难,这是一种事实上的“看不懂”.另一方面,幼儿仍然可能会去看这些动画,却不对作品表现出接收或拒绝的信号,只是因其心智发育水平较低,没有对事物和信息是否理解的判断能力和表达能力而已.对于幼儿来说,实质上只是纯粹的在看画面,而并没有真正理解动画作品的故事内容.这样的动画作品并没有真正满足其当前年龄段特有的心理期待,也无法唤起幼儿的实质性心理响应,本质上没有满足幼儿的实际心理需求.当前国产动画对于儿童受众心理需求的的认识,总的来说是对于动漫作品的研究重视不够,特别是从我国儿童人格、审美心理成长特点和少年儿童对动漫接受能力等方面的研究不足[7].从国内目前面向幼儿的动画作品的实际市场占有率来看,也印证了这一状态.当前在国内较受欢迎和认可的幼儿动漫类产品基本上还是主要以国外引进作品为主,如《巧虎》《天线宝宝》《托马斯和他的朋友们》等.这些国外作品面向幼儿受众,依据其心理、生理特点进行了精心地分析和设计.情节简单、节奏缓慢,甚至有意识的将动作和对白重复,成人观众看起来可能会觉得乏味无聊.但是仔细观察就可发现,幼儿对这些作品往往是看得津津有味、全神贯注,并且几乎大多数幼儿看过数次之后就能牢牢记住作品中的主要信息,甚至有意识的模仿动画中的一些动作和发音.幼儿能够有这种表现的根本原因在于其作品完全符合幼儿观众的心理期待,便于其反复地观察和模仿,适合幼儿的口味,满足了幼儿的心理需求和期待.反观国产动画对于这一细分领域心理需求的认识和实践近年来已经有所进步,并显现出了尝试和探索的痕迹.但是无论是从质量上还是认识上来看,总体而言依然相对滞后,真正面向幼儿各阶段的符合其心理需求的国产动画产品基本上还是属于屈指可数的状态,距离国外此类领域的研究和实践依然有较大的差距.上述的这些现象在实质上是国产动画作品不能很好的满足幼儿的心理期待,造成了一种国产动画作品针对幼儿受众的心理需求存在缺失的现状.2.2 “看不惯”由“看不懂”这一现象,又可以关联出第二个现状即成人观众的“看不惯”.自2000年以来至今,国产动画已经历了近十年的复兴发展过程,虽然已经有了一些不错的作品面世,但是在当前国内观众的心目中,对国产动画长期以来已经几乎形成了一种心理定势———“不好看”,而若深究这“不好看”背后更深层次的原因,大多数的成人观众的第一回答可能是“看不惯”.这种“看不惯”的背后的原因有很多,但其中最主要的一个原因就在于国产动画作品没有真正意义上,很好地满足当前社会经济发展形势下成人观众的心理需求和欣赏层次,这是另一种层面的缺失.从目前国内的动画产品总体情况来看,中国欲模仿美国迪斯尼动画作品的大众性,即动画内容定位于各个年龄阶段的群体,但具体制作的过程中始终没有摆脱“寓教”“给小孩子看”的观念,故事情节处处体现着“说教”的意味,导致小孩子都开始反感[8].绝大部分的动画产品依然习惯于有意无意的定位在面向儿童这一传统人群上.忽略动画的成人需求,片面地把动画局限在儿童受众的狭窄空间,使得中国的成人动画一直没有得到良好的发展,甚至一度处于停滞的状态[9].虽然近年来的国产动画作品中,也逐渐有意识的考虑成人观众的需求,但为产品营销的稳妥起见,大多数是以“附带者”这一特殊定位来对成人观众考虑的,即成人陪着儿童进行观看,附带着进行动画产品消费.这从本质上来说实际上还是没有真正跳出儿童受众这一定位的固囿,成人观众仅仅是作为一种儿童观众的附带群体这种属性定位.从实际情况来看,目前国内真正以成人作为受众群体进行设计制作的动画产品总体上基本是空白.这使得成人观众这一群体实际上被有意无意的“忽视”了.事实上,需要特别注意的是,随着社会经·86·2015年12月彭 松:国产动画受众心理需求的缺失及反思济文化的发展及人口代际的更迭,在我国目前的成人群体中,尤其是20~40岁的社会主力人群中,客观上已经逐渐形成了对动画产品的巨大消费欲望,存在着的对优秀动画作品的心理需求和观赏期待.这种欲望和期待虽然似乎不明显,对于动画产品的消费心理和消费习惯隐约还未真正成形,但是这种隐性的、客观存在的需求其总量事实上相当庞大的.只是当前的国产动画产品对这种巨大的、隐性的心理需求无法很好的满足,观众的心理需求是一种“被缺失”的状态,很少被真正唤醒、有效发掘.那么这种成人群体对动画作品巨大的心理需求是否就一直没有显现呢?事实上似乎并不尽然.令人难堪的事实是这种隐性的巨大心理需求往往只是在面对国产动画时才是如此,在优秀的国外动画作品前又是另外一种截然不同的状态.这种状态从近年来国内动画作品的上映实际情况来看就可得到侧证,如《冰河世纪》《阿凡达》《玩具总动员》等,这些动画作品都是国外动画公司制作完成,无一例外地把本国乃至别国的民族文化融入其作品中,同时还能关照时代精神,将新的时代内涵赋予动画作品及角色,体现深刻的现实意义,呈现人类普世的价值观,激活受众深层次的心理机制[10].上述作品在国内上映时都拿下了天价的票房收益,作品除了受到孩子们的欢迎之外,成人观众也趋之若鹜、津津乐道.需要注意的是这些趋之若鹜前来观影的成人群体并非仅仅是以被动的角色而出现的,主体上更多的是一种主动的心态去追寻、欣赏这些作品.在这些国外动画作品中,孩子们的观看需求得到了满足,但是更重要的是成人观众看到了作品中的复杂情感和曲折剧情,感受到了作品中所包含的善良情感和虚幻梦想.这些作品中所蕴涵的更复杂更高级的心理上的供给很好的满足了成人观众的心理期待,真正符合了这一受众群体的心理需求,这样的作品理所当然会获得观众的热烈认可和市场的丰厚回报.反观近年来国内上映的动画作品,我们的成人观众们往往都是抱着“姑且一看”的心态前去的.在这些作品中,整体质量水平与精致程度与国外作品相比确实存在很大的差距,成人观众在观看之后总体的心理感受就是“不好看”.这种“不好看”并不是因为当前国产动画作品的制作技术及画面表现如何低陋,而是对于当前欣赏口味和水平不断提高的成人观众而言,作品中存在着对受众心理需求的缺失,缺乏某些必要的精巧和细致,缺乏深刻的人性关怀和心灵抚慰.简而言之,就是“看不惯”.虽然成人观众对于国产动画的“看不惯”已经是一种长期形成的心理定势,但是这也绝不是一个不可更改的定势.总体而言,大多数成人观众依然对国产动画一直充满期待,并且从一部部越做越好的国产动画作品中看到了希望.虽然仍会有这样或那样的不满,但是国产动画逐步追赶并超越国际水准依然是一个总的趋势.一旦有真正优秀的国产动画作品出现,那么这种被缺失的成人受众的心理需求将被迅速唤醒,一定会呈现出惊人的局面.2015年上映的国产动画大作《大圣归来》为什么能在院线安排及档期都非常不理想的情况下,在短时间内一举拿下8亿多人民币的票房打破国内动画作品票房记录,就是上述论断的最好例证.综上所述,当前国产动画作品在面向不同层次对象的心理需求满足这一层面上,确实存在着一定的缺失.这种缺失的原因从受众对象的细分,到各层次对象的心理需求的细致研究,以及对当前社会经济发展情况下受众人群心理需求演变趋势的总体认识等,都是形成目前这一现状的具体因素.这些因素是需要每一个国产动画的参与者和关心者需要深度反思的具体课题.诚然,当前国内已经有部分较为优秀的作品获得了广大国内观众的认可,但这绝不代表上述问题已经得到了解决,也更不能盲目乐观,恰恰是更需要在这些已经获得国内受众认可的作品中更深入的寻找其成功的原因和要素,厘清其作品内涵与受众心理需求之间的正确关系,真正认识清楚当前国产动画受众不同层次、不同阶段的心理需求,并逐渐探索出在此问题上的新的规律和认识,并上升到理论体系的高度,从而能够更好的指引国产动画未来的发展,更早的迎来国产动画百花齐放、繁荣兴盛的全新局面.参考文献:[1]刘华,黄金池.中国动漫产业受众定位低龄化的危机与应对[J].北京社会科学,2014,29(8):4-11.[2]王钊.浅析动画本体中的运动性和绘画性[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09,24(5):123-124.[3]李庆英,赵鑫,王彩,等.从日本动画片的收视情况看中国动画受众的心理需求[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96·内江师范学院学报第30卷第12期4(8):343.[4]罗湘来.受众心理与中国原创动漫的发展对策[J].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7(3):61-63.[5]邱晓岩.“中国式”成人动画的创新与思考[J].美术向导,2011,26(5):66-70.[6]许梦阳.论中、日、美动画电影观众的心理差异[J].大众文艺(理论),2009,54(19):11.[7]冉红.动漫创作和接收心理艺术研究[J].当代电影,2009,26(10):120-123.[8]杜嘉鸿,刘凌,王剑,等.美、日、中三国动画文化及其对未成年人心理健康的影响[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3,31(5):29-33.[9]郭世超.中国成人动画发展前景探析[D].南京:南京艺术学院,2014.[10]张朗.试论民族化动漫原创力与受众心理机制的有机互动[D].重庆:重庆大学,2011.The Negligence of the Target Audience's Psychological Needs in theChinese Home-made Cartoons and ReflectionsPENG Song(Department of Art Design,Hefei University,Hefei,Anhui 230022,China) Abstract:One of the fundamental existential values of the Chinese home-made cartoons is to meet the psychologicalneeds of the target audience.In contrast,the current Chinese home-made cartoons have long been in the habit of neglectingtheir audiences'psychological needs.In view of the holistic recognition,the unclear classification of the types of the psychologi-cal needs result in the fuzzy demand and supply orientation.In the concrete level,owing to the improper understanding of thechildren's psychological needs between children of different ages,many cartoons are found to be difficult for children to under-stand;the lagging behind in the orientation of the adult audience's psychological needs,whether in terms of attribute orientationor the subjective practice,has resulted in the unpopularity.In a word,the above-mentioned factors are the primary causes thatlead to the imbalance between demand and supply concerning the psychological needs of the target audiences for the Chinesehome-made cartoons. Key words:Chinese home-made cartoon;target audience;psychological needs;negligence(责任编辑:胡 蓉)·07·。

从动画受众的心理特点分析动画片的制作

从动画受众的心理特点分析动画片的制作

从动画受众的心理特点分析动画片的制作我们每天都在接受着各种方式传递过来的信息, 可以笼统地称为大众传播。

而大众传播学一个重要来源就是行为科学中的心理学。

现实生活中, 若能在传播上适当运用心理学的一些正确方式, 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国内外的动画片都在片中流露出该作品所属国家的一些民族精神, 建立某种理想中的或现实生活中的影子, 对人际交往、生活观、价值观及对少儿印象形成、言语等方面产生了影响。

若在动画片制作中注意心理学的应用, 不但容易受到观众的欢迎, 还可以起到很好的思想教育效果。

动画片要受欢迎, 除了与作品本身的制作水平有关, 更重要的是需要迎合观众的心理需要, 让观众在看后心理上能有一种极大的满足感, 从而使观众对下一次的观赏产生更大的心理期待。

一、当下动画受众的若干心理特点(一) 空虚的内心世界在当今世界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的年代, 物质过剩带来的问题就是人们似乎变得很消极, 精神世界陷入一片黑暗当中, “寂寞”“无聊”“孤独”等心理问题成了时下大众的普遍心理特点。

但是, 在人们内心最深处, 仍然向往着美好的事物。

这时候, 当人们在现实生活中遇到心理阴影的时候, 就需要寻找一种解脱, 并且把自己的心理愿望寄托在理想的世界中。

(二) 冲动、浮躁、偏执的群体心理群体有群体的心理特征。

群体通常是指聚集在一起的个人的集合的总称, 但从心理学的角度看, “群体”在某些既定的条件下会表现出一些新的特点, 与该群体中的个人所具有的特点是截然不同的。

群体几乎完全受着无意识动机的支配, 总是受当前刺激因素影响。

因此, 动画受众其实就是一个群体, 一个观赏动画片的群体, 这个群体是冲动、浮躁的。

二、大众传播心理与动画片内在魅力的营造(一) “使用与满足”与故事内容、角色定位受众是被动的。

若把重点转移到受众身上去研究, 在此可以引入“使用与满足”理论。

“使用与满足”理论是传播学领域关于大众媒介的效果与使用的理论, 从受众心理动机和需求的角度出发, 解释人们使用媒介得以满足的行为。

二次元文化用户的心理特征及其对消费的影响

二次元文化用户的心理特征及其对消费的影响

二次元文化用户的心理特征及其对消费的影响随着二次元文化在中国的兴起,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接触二次元文化,并成为二次元文化的忠实支持者。

这些用户拥有自己的特殊心理特征和行为习惯,对他们的消费也有着特殊的影响。

一、心理特征1. 热爱二次元文化作为二次元文化的忠实用户,他们通常会对二次元文化怀有浓厚的热情和兴趣,愿意深度参与其中,包括参与二次元文化的各种活动,分享自己的经验以及制作二次元文化相关的内容。

2. 对虚拟世界有向往在二次元文化的世界里,他们可以找到一个能够解放自我的虚拟世界,这个世界里他们可以任意选择自己的身份和角色,展示自己的才华和特长,满足自己的虚拟需求,这也是他们喜欢二次元文化的一个重要原因。

3. 重视个性化和独立思考二次元文化的用户通常是热爱独立思考和个性化的人群,他们喜欢追求自己的内心想法,并尝试通过自己的方式去表达,反对消费主义和盲目跟风。

二、对消费的影响1. 消费理念二次元文化的用户通常对消费有着独特的消费理念,他们倾向于购买二次元文化相关的产品和服务,比如漫画、动画、游戏等,但是他们并不意味着无限制消费,而是更加注重产品质量、设计美感和文化分享。

2. 消费动机二次元文化的用户在消费方面更加注重产品和服务的内在价值,而不是外在的表象价值,他们更偏爱独特、文艺、个性化的产品和服务,而不是传统的大众化产品。

3. 消费行为二次元文化的用户通常会偏爱网络购物和团购,这些消费方式更加便捷、实惠、个性化。

他们也更加愿意参与二次元文化相关的线上和线下活动,分享自己的经验并交流感受。

综上所述,二次元文化的用户具有浓厚的兴趣和热情,重视个性化和独立思考,他们的消费理念和消费行为也更加注重产品质量和文化分享,这些特点也进一步影响着他们的消费行为和购买习惯。

从心理学角度分析动漫的流行性

从心理学角度分析动漫的流行性

智库时代 ·269·智者论道从心理学角度分析动漫的流行性*他凤霞1 沈潘艳2(1.西南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四川绵阳 621010;2.西南科技大学法学院,四川绵阳 621010)摘要:本文从感知觉丰富的视听刺激、独特的思维方式、天马行空的想象、细腻的情绪情感、真善美的价值观、独特的人格的心理学角度入手,来分析动漫的流行性。

关键词:心理学;动漫;流行性中图分类号:J218.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4609(2020)14-0269-002动漫是一种以动画和漫画为主体,以科技发展为载体的艺术表现形式。

其主要集中于影视、游戏、图书等,因具有夸张、幽默、形象化、拟人化等特征而深受人们喜爱。

那么,动漫的吸引力到底在哪里呢?本文将从感知觉、思维、想象、情感情绪、价值观、人格等心理学角度来分析动漫的流行性。

一、感知觉角度:丰富的视听刺激吸引观众感知觉是人们认识世界的开端,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的个别属性和整体属性的反映,主要包括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等[1]。

从感知觉的角度来看,无论是从整体的感知觉还是从动漫中人物形象、背景音乐、场景设计等方面,动漫的吸引力主要体现在其丰富的视听刺激能快速吸引观众的注意力,捕获观众的心。

从整体感知觉角度来看,制作精良的动漫作品一般都具有画面精致美观、配色和谐、音乐动听、配音声情并茂、声画同步等特点。

如《你的名字》《白鸟谷》《秒速五厘米》《云之彼端,约定的地方》中出现了很多唯美、细腻、精致的画面,契合于洋洋盈耳的音乐,观影时观众既可感叹大自然的美轮美奂,也能体会以画寓情的巧妙。

不同的动漫故事中和谐精美的画面、绘声绘色的配音附以或悠扬动听或欢快激昂的贴合故事情节的音乐,表现出寓意深厚的意韵,每一处都足以打动人心。

从动漫人物的形象来看,基本都符合心善人美的设计,满足人们对美的人物形象的预期。

首先,动漫中的女性人物形象一般都具有姣好的面容、大大的眼睛、甜美的笑容、婀娜的身姿、悦耳的声音,迪士尼动画电影中漂亮的公主们就是典型代表。

网络动漫广告的受众心理分析

网络动漫广告的受众心理分析

网络动漫广告的受众心理分析【摘要】本文旨在通过对网络动漫广告受众心理的分析,探讨广告在受众心理上的影响。

在将介绍研究背景和研究目的。

接着在将从吸引力、情感共鸣、社交影响、个人喜好和品牌认知等方面分析网络动漫广告对受众心理的影响。

最后在总结网络动漫广告对受众心理的影响,并展望未来研究的方向。

通过本文的分析,可以更深入地了解网络动漫广告在受众心理上的作用,为广告创意和营销策略提供有益启示。

【关键词】网络动漫广告,受众心理,吸引力,情感共鸣,社交影响,个人喜好,品牌认知,影响,展望。

1. 引言1.1 研究背景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受众对广告的接受能力和注意力有限,因此要想达到广告的预期效果,就需要对受众的心理进行深入剖析。

了解受众在观看网络动漫广告时的心理变化和行为特征,可以帮助广告商更好地制定广告策略,提高广告的吸引力和影响力,进而提升品牌的认知度和美誉度。

本文旨在通过对网络动漫广告受众心理的研究,探讨网络动漫广告在吸引力、情感共鸣、社交影响、个人喜好和品牌认知等方面对受众心理的影响,为进一步完善网络动漫广告策略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参考。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深入探讨网络动漫广告对受众心理的影响,分析其吸引力、情感共鸣、社交影响、个人喜好和品牌认知等方面。

通过对受众心理的细致分析,可以更好地了解网络动漫广告在塑造消费者购买行为和品牌忠诚度上的作用,为相关行业的广告营销策略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本研究旨在探讨网络动漫广告在未来的发展趋势和研究方向,为进一步深化对网络动漫广告受众心理的研究提供参考和启示。

2. 正文2.1 网络动漫广告的吸引力网络动漫广告的吸引力在于其独特性和创新性。

网络动漫广告通常采用精美动画制作,色彩鲜艳,画面细腻,让观众一眼就被吸引。

动漫广告还常常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和动感,吸引青少年和年轻人的目光。

网络动漫广告常常具有与众不同的创意,通过角色设计、情节设置等方式,引起观众的好奇和兴趣。

日本动漫下受众社会心理影响

日本动漫下受众社会心理影响

日本动漫下受众社会心理影响在社会传播领域,日本国民的社会心理构造有哪些特征?促成日本受众这种共有“特征”的内在心理机制和外部社会条件究竟是什么?本文从动漫作品的传播探讨受众社会心理影响的成因。

一、社会构造、集团组织形态在动漫作品里的折射日本受众服从权威、恪守集团共同意志、遵从意见领袖、追求和谐一致,并且极易受到媒介的支配和操纵。

日本受众的心理认知、立场态度、价值推断、行为选择等方面极易表现惊人的类型化、模式化倾向。

日本动漫作品中的同类作品也有着惊人的相似性。

(一)角色设定模式化主人公年龄设置模式化。

90%的日本动漫作品的主人公年龄集中在12-17岁之间。

形象画面模式化。

主角均为英俊或端正的形象,很多作品的人物的长相很相似。

主人公道德品质同一化。

主人公都善良、正直、尊重生命、富有人性、特别注重友情。

(二)故事结构模式化以神魔类动漫为例,绝绝大多数故事均由几大块构成:主人公突遇到重大的挑战、危机,迅速由一般人成长为身怀绝技、坚韧不拔的少年英雄。

(三)情节模式化以热血类动漫为例,永恒不变的理想、不打不相识的伙伴、和反派的战斗、营救陷入危机的伙伴、闯关、“一对一”的对决、阶段性boss和最终boss等贯穿故事的始终,当然还少不了感情等作为副线实行补充。

二、民族性格在动漫作品里的折射(一)民族心理特征1.皇权思想与血统论。

皇权尊贵,人分等级阶层。

下级无条件地遵从上级,尊贵是生来就注定的,是由血统决定好了的。

这些在动漫作品中表现得非常突出,比如神魔类动漫《吸血鬼骑士》中地位最高、统领众吸血鬼学员的是拥有“最纯正血脉的王族吸血鬼”。

2.武士道3.崇敬自然日本人本来就信奉万物有灵、万物皆为神灵的多神观。

很多动漫作品中的自然物,比如森林、河流、山川、岩石等等都是作者怀着敬畏的心情描绘和体现出来的。

(二)民族传统的传承和宣扬1.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宣扬2.精神传统的弘扬。

日本人崇敬和宣扬百折不挠、自强奋斗的不屈精神。

(三)对他国文化的熟知和掌握日本是一个西化水准极大的国家,但是又原汁原味、一成不变地继承了本国的文化和传统,这就形成了一方面熟知、掌握他国先进文化技术,一方面又保持自我独特的文化传统观点的形态。

网络动漫广告的受众心理分析

网络动漫广告的受众心理分析

网络动漫广告的受众心理分析概述随着网络的普及和移动设备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喜欢观看网络动漫。

网络动漫作为一种特殊的艺术形式,具有动感、色彩鲜艳、表现生动等特点,因此受到了许多人的喜爱。

而网络动漫广告则成为了品牌主要的推广方式之一。

本文旨在分析网络动漫广告的受众心理,为品牌制定更有效的广告策略提供参考。

网络动漫广告的形式网络动漫广告可以分为多种形式,其中常见的包括:1.暂停广告:出现在用户暂停观看动漫时,通常会播放5-15秒钟的广告。

2.视频广告:在动漫视频前或中途插入的30秒至1分钟的广告。

3.贴片广告:在动漫剧集结束时出现的广告,一般持续10-20秒。

4.原生广告:以一种自然的方式出现在动漫内容中的广告,通常与动漫风格相符合,也称为嵌入式广告。

受众心理分析目标人群分析网络动漫的观众群体往往是年轻人,其中以15-35岁的年轻人居多。

他们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较强,容易尝试新产品、新服务等,且相对于传统媒体更习惯于通过网络查找信息和购物。

由于年轻人的消费能力也相对较强,因此他们成为了品牌广告的主要目标人群。

心理学角度分析在受众心理分析中,心理学起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以下是几个与网络动漫广告相关的心理学原理:1.注意力:年轻人的注意力不稳定,因此广告在短时间内必须要能够吸引观众的注意力,否则就会被忽视。

2.色彩:网络动漫作品本身色彩丰富,因此广告中的颜色应该绚丽多彩,以突出在观众心中的印象。

3.情感:年轻人感性比较强,因此广告应该注重情感设计,以触动观众的情感共鸣。

4.群体效应:年轻人往往有从众心理,因此广告中应该强化品牌的影响力,使观众有想要成为品牌粉丝的愿望。

广告效果分析网络动漫广告的效果分析显然是最重要的一部分。

以下是几个常见的广告效应:1.知晓效应:广告能够让消费者了解品牌,并在他们心中留下对品牌的初步印象。

2.联想效应:广告能够引起消费者的情感共鸣,在消费者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并增强品牌影响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动漫受众心理分析动漫创作者为人们提供着丰富的精神享受,同时受众也主动选择着自己所欣赏的动漫作品,影响着动漫方向性的发展。

分析动漫受众的接受和欣赏心理,有助于推动动漫创作者创作出更符合受众需求的优秀作品。

动漫受众心理艺术创作者不断挖掘出时代的新价值观念和文化涵义,将其融进艺术作品中,受众通过这些艺术作品不仅可以获得丰富的美感享受,还可以加深对人生与社会现实的认识,化解现实烦恼,并在人生的态度、行为和心理上不断领悟、变化,获得收益。

同时,受众的欣赏和接受心理也对艺术创作起着能动的反作用,欣赏者的价值取向、心理需求为艺术创作提供了方向,影响着艺术作品的传播和影响力。

随着国内外动漫市场的火热发展,国内动漫市场又总是被国外动漫作品抢占地盘,国内动漫创作者更是应该研究受众的心理需求,以受众的接受和欣赏心理为创作的出发点。

一、受众心理受时代特点的影响时代的发展、生产力的进步、科学技术的发明等都带来社会文化环境的变迁,也带来人类思维方式、价值观、审美意识和心理需要的转变等。

1.时代的变化使受众的接受心理变得更加复杂同样的艺术形式或内容,在不同时代的受众心里产生不同的反应。

如《白蛇传》中白娘子形象的演变,最初是一条害人的美女蛇,随着人文性的加强,逐渐演变成美丽善良,集诸多人类美德为一身的白娘娘。

白娘子的形象广受喜爱正是因为在浮躁和虚伪的社会里,人们渴望着那份纯真美好的浪漫爱情。

而法海的形象也从普度众生的得道高僧变为心胸狭隘、蛮横无理维护旧秩序的腐朽之人。

甚至毛泽东在看到戏曲《白蛇传》中法海将白娘子镇压在雷锋塔下的一刻,突然愤而起身,怒道“不造反行吗?不革命行吗?”不同时代整体的精神氛围和价值取向造成受众的心理需求是不同的,对文化的解读也就不一样了。

因此,也就要求在进行艺术创作时要反映当代人的心理特点和需求。

2009年荣获诸多奖项的动画片《马兰花》,重温经典童谣和中国孩子童年美好的回忆,同时在原有勤劳勇敢与懒惰怯懦对立的故事基础上加入全球化语境下的价值观、环保、生存、和谐的背景,将由勤、懒为主要矛盾转为以善、恶为主要矛盾的动画,这样的作品才会深受青少年的欢迎。

2010年的动画片《美猴王》中,用孙悟空的形象讲述了一个少年战胜自我、发现自我的成长故事,延续勇敢、正义、顽强等传统性格的同时,更注入友谊、协作、励志、成长等时代品格,对当今孩子的发展有重要的启迪作用,因此才广受欢迎。

2.时代的发展促使艺术形式和内容发生着改变悲剧的发展随着时代的发展经历了一个由窄而宽的过程,人物性格也由单纯趋向复杂,描写则由外在矛盾伸向内在矛盾。

古典主义时期以前,悲剧多取材于神话、传说、民族史诗,主人公只有超人的神、高贵血统的王公贵族才有资格担当,人们崇尚英雄悲剧,表现激烈的感情、崇高的思想、伟大的人格、不朽的精神。

随着19世纪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兴起,下层人民苦难的生活成为悲剧的表现对象。

到了近代,悲剧愈益面向现实的、平静的、日常的生活,重视表现一般意义上人的内在精神活动。

美国爆发严重的经济危机时,众多超人形象出现在漫画和电视中,迎合着人们幻想有英雄横空出世拯救世界的想法。

当今社会,面对严峻的社会压力和生存环境,《美食总动员》这样励志作品的出现帮助人们坚持自己的理想和信念,勇于探索,不惧困难,最终实现目标,找到自身的价值和定位。

以环保、人与自然的关系为主题的《幽灵公主》,以人工智能等为主题的《日本锁国》都折射出工业文明过度发展,忽视人文精神的科技发展所带来的灾难,引起人们的反思。

因此,动漫作品能够结合时代主题、焕发时代特色才是牵引受众欣赏与接受心理的关键。

二、受众心理受接受主体的影响首先,动漫作品要针对受众心理特征。

年龄不同,心理特点不一样,对作品的选择、理解和评价明显不同。

幼儿心底单纯,好奇心强,爱幻想,同时思维能力和理解能力不足,看的动画片需要卡通一些,形象可爱,情节直接,充满童趣,瑞士著名的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幼儿期的孩子普遍具有一种特殊的心理现象——泛灵心理,所以他们喜欢跟动物说话,认为树会怕疼还会流眼泪。

因此,幼儿喜欢童话和神话故事,喜欢拟人类的作品,像《猫和老鼠》《葫芦兄弟》等。

青少年延续着内心的好奇心、求知欲,同时也滋生着逆反心理,对自身意义的探索,因此喜欢唯美的人物形象,反映理想主义、探索类、少年维特式烦恼、叛逆、刺激、暴力、情感类的故事,最讨厌说教性强的作品。

同时他们也需要轻松、快乐、新奇和幻想,新奇制胜的故事情节更能赢得青少年的喜爱。

同时,虚拟的形象带给青少年的不仅仅是欣赏,更有一种人格代替的诱惑,精神分析学家认为,虚幻故事中的人物和动物被阐释为人们内心经历的投影,就像是映照人类内心的神奇镜子。

青少年正处于寻求自我,渴望友情,展开人生理想的阶段,能够吸引他们的艺术作品不仅可以满足感官愉悦和刺激、尽情驰骋的想象空间,还可以体验戏剧化的生活和情感世界,作品中蕴含的思维理念和生活方式也将成为青年人伦理价值观的重要参考,积极的人生观念,如乐观精神、挑战困难的决心、团队意识、友情与亲情、环保观念等,消极的人生观,如暴力、同性恋、颓废、个人主义等,从而改变他们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对世界的看法和行为。

成年人则因其工作与生活的压力、思想的成熟更加喜欢消遣、幽默、讽刺、寓意丰富、与自身生活的酸甜苦辣密切相关的作品等。

老年人特有的怀旧心理则更喜欢看怀旧类的或富含童心的作品。

中国动画片《魔比斯环》耗资1.3亿,制作周期长达5年,虽然动用了众多全球3D动画界的顶尖高手,体现“正义与邪恶的较量”这一永恒的主题,却从一进入市场就陷入了“大人看了嫌幼稚,小孩看了嫌深奥”的尴尬之中,角色形象不符合青少年的审美眼光,情节直露无法引人入胜。

这部作品的失败与没有深入了解受众的接受心理有很大关系。

其次,接受主体的图式也是受众欣赏和接受艺术作品的重要影响因素。

皮亚杰认为一切刺激只有被主体的图式“同化”或“顺应”才能够发挥作用,否则人对外界刺激会视而不见、充耳不闻、感而不觉。

格式塔心理学家阿恩海姆提出“异质同构”说,认为人们对某种东西之所以会喜欢和感兴趣,是因为这个东西在结构图式上与人的心理结构图式上有异质同构性。

受众的接受图式影响他对接受作品的选择和感受的强弱,如果受众所选的作品内容或情绪表达与其阅历与期望相似,他就会产生强烈的共鸣,对作品的感受也会更强烈,但如果作品的内涵彻底超出主体的接受图式,他也会无法理解和接受这样的作品。

同时受众的接受图式也会随欣赏和接受艺术作品的熏陶而得到拓展与提升。

在接受图式中,情感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变量。

受众在欣赏艺术作品时,情感贯穿始终,只有积极情感的唤起才能充分的激活大脑中已经积累下来的丰富的表象因素,情感越是丰富,表象活动也越频繁,多样的表象是受众理解和接受艺术作品的重要前提。

从这个角度来看,能够唤起受众的情感也成为艺术作品的重要追求,从打动情感入手调动受众心理上对作品的认同。

行为主义心理学家贝里尼揭示出情绪与受众欣赏艺术过程的关系,他认为艺术品最典型的特征就是当其出现在受众面前时,会引起某种兴奋。

兴奋是由于艺术品中包含某种诱发受众产生联想或解释及冲突的刺激物,受众通过对艺术品中刺激物的全面把握形成一种图式,冲突得到解决,兴奋度逐渐下降,愉悦感随之产生。

“以情动人”使受众接受艺术作品所传达的内涵并与之共鸣,然后到“理性思考”,并通过受众自己的思考,得到心灵的净化。

三、动漫要满足受众心理需求1.满足受众追求快乐和幸福感的需求。

现代社会,快乐已走向社会化,生产快乐的社会机制逐渐完备,对快乐的追求成为人类需求的重要组成部分。

2011年电影版漫画《蓝精灵》播放之后,引发不少人哼唱轻松愉快的《劳动之歌》。

现代社会的压力和浮躁,令很多人忙碌又迷茫,人们期望在欣赏动漫的过程中获得愉悦,还能收获启迪。

如“流氓兔”系列漫画,以轻松幽默、调皮戏谑的风格风卷亚洲。

但纯粹逗乐、没有思想深度的作品反而让人觉得空虚,相比娱乐性艺术作品,观众更喜欢看到能让他们的情绪有痛苦之感,同时又让他们鼓舞和振奋的故事。

朱光潜认为这样的故事,“使生命能量得到发挥,给人以紧张感、努力干和生命力感。

”悲惨、痛苦的故事使我们产生同情和怜悯等强烈的情感体验,更唤起我们对生命、对生活、对真情的歌颂和留恋。

同时也得到一种快乐感,正如柏拉图所说,快乐的感觉其实来源于痛苦的消解过程。

2.满足受众的潜心理。

潜心理系统是指被压抑到潜意识领域的各种需要、欲求,或暂时蛰伏,或躁动冲撞。

据社会心理学家海德的平衡理论,机体不平衡状态会存在压力,迫使组织发生变化,以实现平衡状态。

所以,潜意识不放过任何一个可能逃逸释放的机会。

人们参与各种各样的活动很多情况是为了在参与的过程中让潜意识的深层欲望得到宣泄,如体育比赛发泄战斗欲和攻击欲。

人类由野蛮走向文明,宣泄的方式也逐渐转为通过一些模拟物来发泄,如古代社会的图腾崇拜、民间游戏、到现代的电影电视、网络游戏等,心理学称这一现象为投射作用,人类深层欲望中有相当一部分可以通过参与艺术欣赏和创作得到满足,人们在参与中寻找自己的模范与理想,探索生活的准则,产生妙不可言的心理体验,这种体验实在是一种不可多得的生命的高峰体验,如此令人心醉神迷。

M·托马斯·英奇在《连环画文化》中说“卡通将一代代人们带到用符号方式表达的持续不断的社会问题和哲学问题面前。

我们的视觉情感赋予生命以各种戏剧冲突使我们能代替的解决内心的不到满足的欲望”。

从社会心理学角度看,动漫及其衍生品的创建是一种生活形态,一种与受众自我认知结构和自我价值取向相协调的生活方式,动漫让受众在幻想中满足。

网络世界以产生实际参与的梦幻效果引起人们的满足感从而逃避现实,人们打开了释放本性的阀门,在这样网络世界里,他们公平竞争,争夺着支配性力量,实现一种虚拟的自为状态。

在现实生活遇到挫折和失败的人更容易在网络上扮演“成功人士”,性格内向懦弱的人往往会成为网络游戏中的“意见领袖”,动漫世界成为现实生活的延伸和弥补。

3.交流与交往的需要:现代社会人与人之间的隔膜越来越厚,交往之中带着猜忌,人们更加渴望能真诚交流环境的出现。

而在元宵佳节上一起猜灯谜的人们脸上可以看到真实、灿烂的笑容;在一起划龙舟的人们身上可以看到团结一致的决心;在打网络游戏时会出现好兄弟齐闯关。

当人们一起参加一项活动时,他们发现不需要言语的交流,这项活动成为达到心意相通的中介。

在电视剧《家,N 次方》中,齐齐多次cosplay《火影忍者》《死神》里的动漫形象为剧情添色不少,剧中的动漫迷在网上称呼齐齐为“齐齐殿下”,在现实生活中也齐心为齐齐殿下效力,动漫已成为青少年交往的心理桥梁。

在当代大学生中,这样的例子也不是少数,他们因为喜欢某一动漫而走到一起,以动漫中的人物称呼彼此,以动漫中的理念来指导友情和生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