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测试题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同步练习题—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同步练习题—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https://img.taocdn.com/s3/m/205c8392b14e852458fb57d0.png)
高一地理必修1第二章第一节“大气的受热过程”同步练习1.图中A、B、C三个箭头所表示的辐射依次是A.大气逆辐射、地面辐射、太阳辐射 B.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大气逆辐射C.地面辐射、大气逆辐射、太阳辐射 D.太阳辐射、大气逆辐射、地面辐射2.下图的四种情况,昼夜温差最小的是()3.在“地面和高空等压面分布示意”图中,正确的是()A.① B.② C.③ D.④图为某季节我国东部沿海某区域近地面和高空等压面示意图。
读图,回答下列3题。
4.图中各地的气压值A.甲>乙>丁>丙B.乙>甲>丙>丁C.丙>丁>甲>乙D.丁>丙>乙>甲5.图中甲、乙两地的天气状况是A.甲地气温高于乙地B.甲地多为晴朗天气C.乙地盛行下沉气流D.乙地温度小于甲地6.关于图中气流的说法正确的是A.甲丙之间气流产生的直接原因是气压差B.乙丁之间气流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C.水平气压梯度力只影响甲乙之间的风速D.产生四地间环流的根本原因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下图为对流层大气某要素等值面垂直分布图,回答下列2题。
7.若a、b、c、d为不同的温度值,则气压值的大小比较正确的是 ( ) A.甲>乙>丙>丁B.乙>甲>丁>丙C.甲>乙>丁>丙D.乙>甲>丙>丁8.若a、b、c、d为不同的气压值,则甲、乙、丙、丁四点的气流运动方向正确的是( ) A.甲→乙→丁→丙→甲B.丁→丙→甲→乙→丁C.乙→甲,丙→丁D.乙→甲→丙→丁→乙9.下图为等压线分布示意图,其中表示南半球近地面风向的是A.① B.② C.③ D.④10.读“等高面与等压面关系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⑴图中①至⑤点,气压最高的是,气压最低的是。
⑵ A、B两地受热的是地,空气(上升、下沉);受冷的是地,空气。
⑶正常情况下,A、B两地容易形成降水的是地;⑷在图中画出热力环流。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2.1《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测试题(含答案)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2.1《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测试题(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cba66b31cfc789eb172dc8c7.png)
2.1《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测试题1.近地面大气的主要直接热源是()A.太阳辐射B.大气辐射C.地面辐射D.大气逆辐射解析:近地面大气的直接热源是地面辐射;近地面大气的根本热源是太阳辐射。
答案:C2.气象谚语有“露重见晴天”的说法。
就此现象,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天空云量少,大气保温作用强B.地面辐射强,地表降温慢C.空气中水汽少,地表降温慢D.大气逆辐射弱,地表降温快解析:晴天的夜晚,因云量少,大气逆辐射弱,气温下降快,气温低水汽易凝结,易成雾。
答案:D读图1“地球表面受热过程示意图”,完成3~5题。
图13.图中表示近地面大气主要、直接热源的是()A.① B.②C.③ D.④4.人类活动排放的二氧化碳增多,会导致()A.①减弱 B.②增强C.③减弱 D.④增强5.下列地理现象能反映热力环流基本原理的是()A.晴朗天空呈蔚蓝色B.白天近地面风从海洋吹向陆地C.阴天时,昼夜温差小D.春季多沙尘暴天气解析:图中①代表太阳辐射,②代表被大气削弱后的太阳辐射,③代表地面辐射,④代表大气逆辐射;近地面大气的直接热源是地面辐射;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能够强烈吸收地面长波辐射,而使大气逆辐射增强。
晴朗的天空呈蔚蓝色是由于太阳辐射中波长较短的蓝紫光最容易被散射;白天近地面风从海洋吹向陆地是由于白天陆地增温快,气压低,海洋增温慢,气压高,所以形成海风;阴天时,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较大,气温较低,晚上大气逆辐射作用强,保温作用强,温度较高,因此昼夜温差小;春季多沙尘暴天气是由于天气系统冷锋活动频繁造成的。
答案:3.C 4.D 5.B读图2“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完成6~8题。
6.图中序号含义正确的是( )A.①太阳辐射B.②大气辐射C.③大气逆辐射D.④地面辐射7.近地面大气的热量主要来自( )A.①B.② C.③D.④8.人类通过低碳经济和低碳生活,可以使()A.①减弱B.②减弱C.③增强D.④减弱解析:图中①代表太阳辐射,②代表被削弱后的太阳辐射,③代表地面辐射,④代表大气逆辐射;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能够强烈吸收地面长波辐射,而使大气逆辐射增强。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同步练习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同步练习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https://img.taocdn.com/s3/m/c44a6f0d1711cc7931b716d5.png)
(7)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1、下图是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各题。
1.图中代表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大气辐射、大气逆辐射的数字依次是( )A.①②③④B.③④②①C.④③②①D.②③④①2.大气的保温作用主要是由于( )A.大气中的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太阳辐射中的红外线,臭氧吸收太阳辐射中的紫外线而增温B.大气逆辐射是对地面辐射损失热量的补偿C.大气中的云层和尘埃对地面辐射有反射作用D.大气比热容大,容易降温2、当空气中有凝结核时,饱和空气如果冷却或水汽继续增加,便会发生凝结。
凝结的水滴若使水平能见度降低到1千米以内, 雾就形成了。
2016年12月9日,昆明城区内出现大雾天气,致使居民出行困难.城区内汽车行驶缓慢。
下图为城区某立交在浓雾中若隐若现。
回答下列各题。
1.深秋、初冬时节是大雾多发期,这其中的原理是( )A.昼夜温差较小.水汽易凝结,但风力微弱,水汽不易扩散B.昼夜温差较小,水汽不易凝结,直接悬浮于大气中C.昼夜温差较大,水汽不易凝结,直接附着在地面上D.昼夜温差较大,水汽易凝结,且该季节晴好天气多,有利于扬尘的产生2.读图可以发现此时虽然为浓雾天气,能见度不是很好,但是红绿色的交通信号灯却很是醒目。
运用地理原理分析大雾期间红、绿色光仍然很醒目的原因是( )A.红、绿色光不容易被散射B.红、绿色光最容易被散射C.红、绿色光不容易被遮挡D.红、绿色光不容易被吸收3、下左图为某沿海地区海陆风形成的热力环流剖面图,右图为该地区近地面与600米高空垂直气压差的分布状况.读图回答下列1-2题。
1.有关气压分布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A.①地气压低于②地B.③地气压高于④地C.近地面同一等压面的分布高度①比②低D.高空同一等压面的分布高度④地比③地更高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的风向为东南风B.b为上升气流C.c的风向为西南风D.d为上升气流4、下图为我国某山间河谷某时段等温面和等压面分布剖面示意图。
高中地理高一必修一(人教版)练习:2.1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_word版含解析
![高中地理高一必修一(人教版)练习:2.1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_word版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7178baed08a1284ac85043dc.png)
第一节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基础夯实1.下图中①②③三个箭头所表示的辐射依次是()。
A.大气逆辐射、地面辐射、太阳辐射B.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大气逆辐射C.地面辐射、大气逆辐射、太阳辐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温度:a>b>c>dB.气压:d>a>b>cC.该环流形成的原因是地面冷热不均()。
(导学号51340037)12月15日,意大利西西里岛著名的埃特纳火山爆发,喷出的火山灰导致附近的卡塔尼亚机场关闭。
结合下面大气受热示意图和火山喷发示意图,完成第4~5题。
4.关于上面左图中a、b、c所代表的内容,叙述正确的是()。
A.a代表的辐射是近地面大气的直接热源B.a、b、c均为长波辐射C.大气具有保温作用与b、c辐射有关D.c代表的辐射大小与天气状况无关5.火山喷发产生火山灰云团,有关其影响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削弱a辐射B.改变b的辐射方向C.增强c辐射D.使当地昼夜温差变小5.B)河南省南阳市某中学地理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对军事航空与气象条件的关系很感兴趣,他们上网搜集气象资料图,设计飞机飞行路线,并且分析了二者之间的关系,收获很大。
假设某部队欲从下图中H 地出发,乘直升机超低空飞行到L地执行某项任务,结合两地附近相应高度等压线图,完成下列各题。
(1)若图示虚线为该直升机低空飞行路线,则前往L地与返回H地两过程中哪个更节能?为什么?(2)飞机在往返过程中,当飞行至a点和b点时,所受风力影响较大的是哪一点?为什么?a地风向。
前往L地时更节能,因为该过程大体为顺风。
点。
因为a点附近等压线密集,b点附近等压线稀疏。
(3)a地风向为西北风。
能力提升7.下列四幅图中能正确反映北半球近地面风向的是()。
45°N所作的剖面示意图,完成第8~9题。
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月均温②地低于③地B.气温日较差②地大于③地C.7月均温③地低于④地D.气温年较差③地大于④地9.若图中M、N表示某季节近地面的等压面,则该季节()。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 第二章 第一节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同步测试及答案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 第二章 第一节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同步测试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16b6f7fccc7931b764ce15b9.png)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 1 第二章第一节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同步测试及答案3.下图是“大气受热过程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近地面大气热量传递过程顺序是()A. ①—②—③—④B.①—②—④—③ C. ①—③—②—④ D. ①—④—②—③(2)下列描述正确的是()A. ①——太阳长波辐射B. ②——地面短波辐射C. ③——使日落后的天空仍然很明亮 D.④——近地面大气的主要直接热源(3)秋冬季节晴朗的夜晚,往往有霜冻,这与图中的哪一过程较弱有关()A. ①B. ②C. ③D. ④4.利用“温室效应”原理,我国北方地区冬季可以采用大棚种植蔬菜、花卉等作物。
下图是塑料大棚农业生产景观图。
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1)下列不属于大棚技术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的是()A. 有利于充分利用太阳光能,提高大棚内的温度 B. 有利于提高光照强度,增强农作物光合作用C. 有利于保持、调节大棚内空气的湿度 D. 有利于保持、调节大棚内土壤的水分(2)当大棚的门打开时,门口处空气流动情况与如下图中示意的空气流动情况相同的是()A. B.C. D.5.青藏高原比长江中下游平原气温日较差大的原因是()①离太阳近②青藏高原比长江中下游平原太阳高度角小③云层厚且夜晚长④地势高,空气稀薄⑤白天太阳辐射强⑥夜晚大气逆辐射弱A. ①②③B. ④⑤⑥C. ②⑤⑥D. ①⑤⑥6.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是()A. 不同纬度间的温度差异B. 海陆之间的热力差异C. 同一水平面上气压差异D. 地球自转引起的偏向力7.关于图示信息的正确判断是()A. ①、②图均为白天B. ①、②图均为夜晚C. ①图为白天,②图为夜晚D. ①图为夜晚,②图为白天8.下图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图中a、b、c所代表的内容,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a代表对流层大气增温的直接能量来源 B. b代表的辐射主要被大气中的臭氧所吸收C. c代表的辐射与天气状况有关D. 以上说法均不正确(2)燃烧柴草防御霜冻的做法,有利于()A. 增强a辐射B. 增强b辐射C. 增强c辐射D. 减弱b辐射9.读我国各气候区城市热岛效应强度(以市区和郊区气温差表示)表,回答下列问题。
高中地理必修一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同步练习含答案
![高中地理必修一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同步练习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86b0162ba1c7aa00b42acbb1.png)
高中地理必修一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同步练习含答案卷I(选择题)一、选择题(本题共计 10 小题,每题 3 分,共计30分,)1. 雾霾,雾和霾的统称,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可吸入颗粒物是雾霾的主要组成成分。
完成下面小题(1)雾霾天气可能使当地夜晚气温升高,其原理反映在上图中相应的数字是()A.①B.②C.③D.④(2)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倡导低碳生活,减少CO2排放。
这样可以使()A.①增强B.②增强C.③减弱D.④减弱2. 读“大气热力作用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近地面大气主要、直接的热源是()A.地面B.太阳C.人类活动D.宇宙射线(2)CO2等温室气体增多,直接导致了上图哪一过程的增强,从而引起了全球变暖()A.①B.②C.③D.④(3)“十雾九晴”,秋冬季节晴朗的夜晚,往往气温更低,这与上图中的哪一过程较弱有关()A.①B.②C.③D.④3. 一位地理爱好者去北半球沙漠地区旅游,发现绿洲附近风向具有明显的昼夜反向的特征。
如图为沙漠地区绿洲示意图,读图回答问题。
深夜M地的风向为()A.西南风B.东北风C.西北风D.东南风4. 下图中①②分别表示高空5000米、近地面的等压面。
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1)甲、乙、丙、丁四处气压值最低、气温最高分别是()A.甲、乙B.乙、丙C.甲、丁D.丙、丁(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丁地多晴朗天气B.热力环流形成的根本原因是地面冷热不均C.热力环流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D.若该图表示城郊热力环流,则丁处为城市5. 如图为气象科学家绘制的局部地区某时气压分布图(单位:hPa)。
读图,回答(1)~(2)题。
图中风速最大的点为()A.甲B.乙C.丙D.丁6. 由于城市人口集中,工业发达,释放出大量的人为热,导致市区气温高于郊区,从而引起市区和郊区之间的小型的热力环流,称之为城市风。
据此回答小题。
(1)根据城市风的原理,今后城市造林的重点应该在()A.市区B.郊区C.远郊D.农村(2)日常生活中,根据下列物体的方向判断风向易出现错误的是()A.交通工具排放的尾气B.炊烟的方向C.旗帜展开的方向D.人体的感觉7. 读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2.1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 第二章第1节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练习题 专题练习 带详解答案解析
![2.1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 第二章第1节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练习题 专题练习 带详解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77d96355daef5ef7ba0d3cf5.png)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练习题一、选择题近年来,山东已成为我国北方地区重要的蔬菜生产基地之一。
下图为“山东某蔬菜基地塑料大棚生产示意图”,根据下图和所学知识完成1~2题。
1.大棚中生产出来的蔬菜质量略逊于自然状态下生长的蔬菜,原因是大棚中()A.光照太强B.热量不足C.日温差较小D.年温差较小2.在冬季为了保温,菜农一般在傍晚往大棚内洒水,其原理是()A.增强地面辐射B.增强大气对地面辐射的反射C.增强大气对地面辐射的吸收D.增强地面保温北京时间2016年9月15日22时4分9秒,“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由“长征二号FT2”火箭发射升空,“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在距离地面390千米的高空运行。
结合材料回答3~4题。
3.“长征二号FT2”火箭在飞行过程中先后穿越的地球大气层依次是() A.平流层对流层高层大气B.对流层平流层高层大气C.对流层高层大气平流层D.平流层高层大气对流层4.当“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返回舱降落至万米高空,继续往下降落时,经历大气层气温的变化趋势是()A.一直下降B.一直上升C.先下降后上升D.气温变化没有明显的规律读“合肥的城市热岛示意图”,完成5~6题。
5.热岛效应形成了市郊之间的热岛环流,称为城市风系,在近地面的风又称为乡村风。
A地乡村风的风向是()A.东南风B.东北风C.西北风D.西南风6.正确表示N地近地面在垂直方向上等温面与等压面配置的是()下图中箭头表示气流的运动方向,图中M点海拔为241米,N点海拔为480米。
读甲、乙两幅图,完成7~8题。
7.图中气流运动体现的地理现象是()A.海陆风B.焚风C.山谷风D.季风8.下列关于图中地理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A.甲图发生在白天,乙图发生在夜晚B.甲图发生在夜晚,乙图发生在白天C.甲图发生在冬季,乙图发生在夏季D.甲图发生在夏季,乙图发生在冬季读下面四幅“气压分布图”,回答9~10题。
9.如果四图都位于北半球,a、b、c、d四地风向都正确的是()A.西北风东北风东南风西南风B.东北风西北风西南风西南风C.东南风西南风东北风西北风D.西南风东南风西北风东北风10.四幅气压分布图中,风力最大的点是()A.a B.bC.c D.d读“北半球某区域等压线(hPa)分布图”,回答11~12题。
高一地理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同步测试
![高一地理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同步测试](https://img.taocdn.com/s3/m/7a1a9fb348649b6648d7c1c708a1284ac9500553.png)
第一节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一、单项选择题1、北半球高空一架飞机向西飞,飞行员左侧是高气压,右侧是低气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飞机逆风飞行B 飞机顺风飞行C 风从南侧吹来D 风从北侧吹来2、人在南半球背风而立,高压在他的()A 右前方B 左前方C 右后方D 左后方3、在无风的地方点燃蚊香,只见烟雾总是先上升,但只能上升到一定高度。
这是因为()A 空气受热膨胀上升,到一定高度因重力作用下沉B 空气遇冷收缩上升,到一定高度因重力作用下沉C 空气受热膨胀上升,到一定高度后气压改变导致空气向四周分散流动D 空气遇冷收缩上升,到一定高度后气压改变导致空气向四周分散流动4、伦敦燃烧煤所产生的二氧化硫,会在挪威和瑞典降下酸雨,原因是()A 挪威和瑞典位于西风带内B 挪威和瑞典受副高控制C 挪威和瑞典距伦敦太近D 北太平洋暖流的影响二、综合题读“大气热力环流模式图”(图中A地热,B地冷),完成下列各题:(1)请用箭头表示出气流的运动方向。
(2)A、B两地中,---------地气压高,--------地气压低,原因是----------------------------..(3)在A、B、C、D四地中,------------地和------------地之间的气流运动是热力原因直接形成的;------------地和---------地之间的运动是气压差异形成的。
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A2、D3、C4、A二、综合题(1)略(2)B A A地热,大气膨胀上升,气压降低;B地冷大气收缩下降,气压升高(3)AC BD CD AB。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1)第二章第一节《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练习卷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1)第二章第一节《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练习卷](https://img.taocdn.com/s3/m/a217e2b3312b3169a551a4ab.png)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1)第二章第一节《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练习卷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一、选择题气球作为一种简易、实用的探空工具,已被广泛使用,完成1—2题。
1.同样体积、重量的气球在下列地区进行释放,升空最快的是A.赤道附近地区B.中纬度地区C.高纬度地区D.极地地区2.如果氢气球充气时接近饱和状态,升空后不久便会爆裂,主要原因是A.由于升空后气温降低,气球收缩而破裂B.由于升空后气温升高,气球膨胀而破裂C.由于升空后空气密度减小,气压降低,氢气球膨胀而破裂D.由于升空后空气密度增大,气压升高,氢气球因外界压力太大而破裂【答案】1.A 2.C读北半球某地近地面气压分布(单位:百帕)示意图,完成3—4题。
3.图中四地中风速最大的是A.①B.②C.③D.④4.图中④处风向可能是A.西北风B.东北风C.西南风D.东南D.该季节,湖水运动频率过高【答案】7.A 8.B读大气受热过程图,完成9—10题。
9.图中甲、乙、丙箭头所表示的辐射依次是A.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大气逆辐射 B.大气逆辐射、地面辐射、太阳辐射C.地面辐射、大气逆辐射、太阳辐射 D.太阳辐射、大气逆辐射、地面辐射10.图中对地面起保温作用的主要是A.甲B.乙C.丙D.丁【答案】9.A 10.C二、非选择题11.下图是某××局绘制的某日10时近地面的气压与气流状况图,读图回答问题。
(1)图中②③④三处中,风力最大的是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图中箭头①处画出气流所受的力。
(3)下列等压面示意图中,能正确表示甲—乙沿线气压分布状况的是11.【答案】(1)③等压线最密集(2)(3)D1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西藏自治区拉萨市达孜县素有拉萨“东大门”之称,地形为典型的河谷山地,东西向为拉萨河河谷,南北分别为郭嘎拉日山和恰拉山,年平均降水量450毫米。
达孜县是西藏自治区重要的农牧业产区,近些年来通过招商引资方式建成了很多农牧产业深加工企业,并促进了农牧业的产业化经营,使达孜县的经济有了较快的发展。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二章 第一节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同步测试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二章 第一节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同步测试](https://img.taocdn.com/s3/m/6664be056d85ec3a87c24028915f804d2b16870c.png)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二章第一节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同步测试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二章第一节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同步测试初中数学、数学试卷、初中数学试题、数学学习计划、初中数学教案、初中数学习题、数学课件、期末考试数学、数学知识难度分析、,人民教育版高中地理必修1第2章第1节不均匀冷热引起的大气运动同步测试一、单选题(共15题;共38分)1.霜冻通常发生在晚秋至第二年早春的晴朗夜晚,因为此时()A.大气的反向辐射较弱;B.大气对地面辐射的吸收很强;C.大气对地面辐射的反射很强;D.大气的保温性很强2.2021年“十一”长假期间,李丽同学随父母来海滨旅游。
当她面朝大海,长发在海风吹拂下向后飘起时,切实感受到惬意舒畅的心情。
结合“北半球海滨地区海陆环流图(甲图)”和“气温变化特征图(乙图)”,如果李丽头发向后飘起仅受自然条件影响,最可能发生在乙图中的哪个时间段()a、 16:00至次日8:00 b.8至16:00 c.18至次日6:00 d.6至18:3月球上昼夜温差大于地球上昼夜温差的主要原因是()a.月球公转周期小b.月球体积小c.月球上没有大气d.月球上没有太阳辐射4.正确表示太阳、大气、地面三者之间热量传递过程的是()a、太阳-地面大气层太阳-地面大气层太阳-地面大气层太阳-地面大气层太阳-地面夏季使城市比乡村更热,因为a.集聚效应b.阳伞效应c.热岛效应d.雨岛效应6.在晴朗的冬夜,农民用熏烟的方法防止霜冻、是因为()a.烟雾能将地面辐射反射回地面b.烟雾能将地面辐射散射回地面c.烟雾能吸收地面辐射增加大气逆辐射d.烟雾能使地面和近地面大气加热增温初中数学、数学试卷、初中数学试题、数学学习计划、初中数学教学计划、初中数学实践题、数学课件、期末考试中的数学、,数学知识难度分析初中数学、数学试卷、初中数学试题、数学学习计划、数学初中教学计划、初中数学实践题、数学课件、数学期末考试、,阅读图片并完成以下问题(1)关于a、b两地大气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a、空气压力a低于B。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2.1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同步测试题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2.1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同步测试题](https://img.taocdn.com/s3/m/9c6443a1852458fb760b56a5.png)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2.1冷热不均惹起大气运动同步测试题一、选择题1.图2.16中的①地处在北半球的低压区,箭头表示①地的风向,四幅图中风向表示正确的选项是()图2.162.图2.17为两幅等压线图,读图,A、B、C、D四周风力最大的是()图2.17A.A地B.B地C.C地D.D地3.图2.18中,正确的地面和高空等压线散布表示图是()图2.18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4.图2.19是形成北半球近地面风的各样力的表示图,以下说法正确的有()图2.19A.图中①是使大气运动的水平气压梯度力B.图中②是使风力加强的地面摩擦力C.图中③是使风向发生变化的水平气压梯度力D.图中③只改变力速大小,不改变力的方向5.图2.20为等压线散布表示图,此中表示南半球风向的是()图2.20 第1页6.暮秋至第二年初春,霜冻多出此刻明朗的夜晚, 是由于()A.晴日, 地面辐射加强B.晴日,大气逆辐射加强C.晴日,地面辐射减弱D.晴日,大气逆辐射减弱7.青藏高原比长江中下游平原气温日较差大的原由是()①离太阳近②青藏高原比长江中下游平原太阳高度角小③云层厚并且夜晚长④地势高,空气稀少⑤白日太阳辐射强⑥夜晚大气逆辐射弱A.①②③B.④⑤⑥C.②⑤⑥D.①⑤⑥8.谚语“十雾九晴”(暮秋、冬天和初春),指大雾多发生在晴日,原由是()A.晴日时水汽多B.晴日时大气运动迟缓C.晴日时灰尘多D.晴日时大气逆辐射弱9.对于大气运动的表达,正确的选项是()①高低纬度间的热量差别是惹起大气运动的根来源因②大气受热上涨后地面可形成高气压③大气运动只表现为水平运动④热力环流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F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10.图2.12为热力环流图示,画法正确的选项是()图2.1211.相关热力环流的表达,正确的选项是()A.近地面热的地方形成低压,冷的地方形成高压B.上空的气压高低与近地面同样C.气流在水平方向上老是由高压流向低压D.气流在垂直方向上老是由高压指向低压12.对于水平气压梯度力的表达,正确的选项是()A.等压线越稀少,表示水平气压梯度力越大B.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一直与等压线垂直并指向低压C.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一直与风向同样D.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一直与风向垂直13.当你顺风而即刻,高气压在你的()A.左前面B.左后方C.右前面D.右后方14.惹起大气运动的根来源因是()A.太阳辐射B.地域间的冷热不均C.同一水平面上气压差D.地转倾向力15.惹起大气水平运动的原动力是()A.重力B.地转倾向力C.水平气压梯度力D.摩擦力16.霜冻多出此刻明朗的夜晚,是由于()A.空气中的水汽多B.太阳辐射弱C.地面辐射弱D.大气逆辐射弱17.对于大气对太阳辐射汲取作用的表达,错误的选项是()A.平流层中的臭氧激烈汲取太阳辐射中的紫外线B.对流层中的水汽和二氧化碳主要汲取太阳辐射中的红外线C.对流层中的臭氧激烈汲取太阳辐射中的紫外线D.大气对太阳辐射的汲取拥有选择性18.往常冬天多云的夜晚比明朗的夜晚暖和些,其原由是()A.大气的逆辐射作用加强B.大气汲取作用加强C.大气反射作用加强D.大气散射作用加强19.影响近地面风速的力量是以下中的()A.地球自转产生的地转倾向力和摩擦力B.地转倾向力C.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倾向力D.水平气压梯度力和摩擦力20.对于某地气压高低的表达,正确的选项是()A.高空是高气压,地面也是高气压B.高空气压值比地面气压值可能高也可能低第3页C.气压高低是高空与地面对比较而言的D.高空为高气压,地面则为低气压二、非选择题21.读图2.24(图中所示等压面为近地面等压面),达成以下各题。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练习题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练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40d69f5d964bcf84b9d57be5.png)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1.大气的根本热源主要来自_____太阳_____________,大气的直接热源来自_________地面_________。
2.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是( B )A.季风环流B.热力环流C.大气环流D.三圈环流3.引起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是( B )A.太阳辐射B.地区间的冷热不均C.同一水平面上的气压差D.地球自转产生的地转偏向力1.对地面起保温作用的是( D )A.太阳辐射B.大气辐射C.地面辐射D.大气逆辐射2.下图为对流层大气某要素等值面垂直分布图(图2-1-1),若a、b、c、d、e为不同温度值,则气压值的大小比较,正确的是( C )图2-1-1A.甲>乙>丙>丁B.乙>甲>丁>丙C.甲>乙>丁>丙D.乙>甲>丙>丁思路解析:若代表温度,按对流层温度分布规律,随高度增加而递减,a>b>c>d>e,再根据等温线的分布,乙为热源,气流上升,为低压,甲为冷源,气流下沉,为高压,气压值甲>乙>丁>丙。
答案:C3.有关热力环流的叙述,正确的是( A )A.由于地面的冷热不均,引起空气上升或下沉B.受热使空气膨胀下沉C.近地面受热多的地方,近地面形成高压D.近地面受冷多的地方,高空形成高压4.在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地面摩擦力的作用下,风向应( C )A.与等压线平行B.垂直于等压线C.与等压线斜交D.无法确定5.下面关于大气运动的说法,正确的是( C )A.在水平气压梯度力作用下空气并不能产生运动B.实际上空气不可能沿着等压线运动C.地转偏向力只改变风的方向,不能改变风的速度D.摩擦力可以改变风的速度,不能改变风的方向6.观察图2-1-2,仅从大气的热力作用,说明为什么地球表面温度昼夜变化不像月球那样强烈。
图2-1-2答案:因为月球上没有大气,白天太阳辐射强烈,夜晚月面温度骤降,所以温度变化剧烈。
地球上有大气存在,大气的热力作用,即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和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减小了地球表面的昼夜温差,使之不像月球那样剧烈。
高中地理2.1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练习新人教版必修1
![高中地理2.1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练习新人教版必修1](https://img.taocdn.com/s3/m/40a05cd1a1c7aa00b52acbf8.png)
2.1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读地球表面受热过程图,回答1~2题。
1.从辐射量上看,甲大于乙的原因是( )A.大气对甲具有削弱作用B.丁对甲有补充作用C.甲大部分被大气吸收D.乙大部分被地面吸收【解析】甲为到达地球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乙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途经大气,部分太阳辐射被大气削弱,所以甲大于乙的原因是大气对甲具有削弱作用。
【答案】 A2.下列概念按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太阳辐射、地面吸收、大气削弱、大气逆辐射、地面辐射B.太阳辐射、大气削弱、地面辐射、大气逆辐射、地面吸收C.太阳辐射、大气削弱、地面吸收、地面辐射、大气逆辐射D.太阳辐射、地面吸收、大气削弱、地面辐射、大气逆辐射【解析】大气受热过程是太阳辐射被大气削弱后,被地面吸收,然后地面增温,以红外线长波辐射的形式把热量传递给近地面大气,被大气吸收使大气升温后又以大气逆辐射的形式返还地面。
【答案】 C下图为近地面等压面分布示意图。
据此完成3~4题。
3.若该地等压面弯曲是由近地面冷热不均导致的,则下面描述正确的是( )A.A地温度高,气压低B.垂直方向气流:A处上升,B处下沉C.B地温度低,气压高D.水平方向气流:由A流向B【解析】图为近地面等压面,A处等压线向高空弯曲,说明同海拔高度A气压值大于B气压值,水平方向A流向B。
A处为高压,气流下沉,气温低。
【答案】 D4.若A位于海洋,B位于陆地,则此时( )A.为白天,吹海风 B.为白天,吹陆风C.为夜晚,吹海风 D.为夜晚,吹陆风【解析】若A位于海洋,B位于陆地,依据海陆热力性质差异,陆地温度大于海洋温度,则此时为白天,吹海风。
【答案】 A太阳辐射经过大气的路程愈短,其能量被大气削弱的愈少,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愈多,太阳辐射强度愈大。
读图回答5~6题。
5.甲、乙、丙、丁四地太阳辐射最强和最弱的分别是( )A.甲地、乙地 B.乙地、丙地C.丙地、丁地 D.甲地、丁地【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甲地的太阳辐射强度最大,经过大气的路程最短,太阳辐射最强;丁地太阳辐射强度最小,经过大气的路程最长,太阳辐射最弱。
高中地理专题2.1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测)(提升版)(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
![高中地理专题2.1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测)(提升版)(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https://img.taocdn.com/s3/m/5825f7fdbcd126fff6050b8c.png)
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第1节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班级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 分数______(测试时间 4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15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我国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做了以下实验:在市场上买来两个完全相同的透明玻璃箱,甲玻璃箱底部放一层土,乙玻璃箱底部不放土。
把两个玻璃箱同时放到太阳光下,二十分钟后,同时测玻璃箱里的气温,结果甲箱的温度比乙箱高了4℃。
据此回答下面1~2题。
1. 此次实验主要目的是测试A.大气的温室效应B.大气的热力运动C.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的时刻D.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2. 甲箱温度计比乙箱温度计高的原因是A.太阳辐射强弱差异B.地面辐射强弱差异C.大气吸热强弱差异D.大气辐射强弱差异【答案】1.D 2.B考点:本题考查大气受热过程及影响因素。
(2015·福州期末)下面为北半球某平原3 500米高空水平气压分布示意图。
读图,回答1~3题。
3.近地面P地的风向可能是( )A.东南风B.西北风C.西南风D.东北风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M、N两处对应近地面气温状况是M处>N处B.M、N两处对应近地面气压状况是M处<N处C.对应近地面天气状况:M处为阴雨,N处为晴朗D.近地面M、N两处对应可能有城市分布的是N处【答案】3.B 4.D下图为“地球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读图完成5-6题。
5.当前化石燃料的燃烧,排放大量温室气体导致A.①减少B.②增加C.③增加D.④减少6.我国西北地区昼夜温差大,是因为A.白天地面吸收强,夜晚①弱 B.白天反射作用强,夜晚②弱C.白天大气辐射强,夜晚③弱 D.白天太阳辐射强,夜晚④弱【答案】5、B 6、D【解析】试题分析:5、读图,燃烧化石燃料,温室气体增加,导致吸收的太阳辐射的红外区的能量增加,所以①增加,A错。
大气吸收的地面辐射能量增加,②增加,B对。
地面吸收的能量与温室气候增加无关,③不变,C错。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1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随堂检测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1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随堂检测](https://img.taocdn.com/s3/m/6f2a175ff121dd36a32d82ea.png)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1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随堂检测读〝大气受热进程表示图〞,完成1~3题。
1.图中序号含义正确的选项是()A.①太阳辐射B.②大气辐射C.③大气逆辐射D.④空中辐射2.近空中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是()A.①B.②C.③D.④3.人类经过低碳经济和低碳生活,可以使()A.①增强B.②增强C.③削弱D.④削弱读等压线散布图,回答4~5题。
4.此时,甲地的风向是()A.西北风B.西南风C.西南风D.西北风5.此时,图中以下地域风力较大的是()A.台湾海峡B.南海C.朝鲜半岛D.北海道岛6.读大气对空中的保温作用表示图,回答以下效果。
(1)将图中①~④所代表的内容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对空中有保温作用的序号是__________。
(3)由图知,近空中大气吸收的④要多于大气直接吸收的①,这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运用上述表示图,说明非洲撒哈拉沙漠地域昼夜温差大的缘由。
2.1冷热不均惹起大气运动随堂检测参考答案1.解析:图中①由大气上界经②指向空中,应为太阳辐射。
答案: A2.解析:近空中大气的直接热源是空中辐射,即图中③。
答案: C3.解析:低碳经济、低碳生活可增加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从而削弱大气逆辐射,④为大气逆辐射。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同步练习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同步练习](https://img.taocdn.com/s3/m/ec84cd730b4c2e3f572763e5.png)
基础训练一、单项选择题下图为大气热力作用示意简图,据图完成1~2题。
1.拉萨能够成为中国著名“日光城”主要是由于________作用强。
()A.①B.②C.③D.④2.形成“露重见晴天”的说法,主要是由于夜间()A.①减弱B.②增强C.③减弱D.④增强1~2.解析:拉萨成为“日光城”,是由于稀薄的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差,图中④代表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晴天时,云量少,大气逆辐射弱,地面散失热量多,温度低,图中③为大气逆辐射。
答案:1.D 2.C3.下图中同一纬度的四地,昼夜温差最大的是()答案:D4.下图表示因冷热差异引起的大气运动,图中S代表地面,箭头代表气流方向,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气温值G>HB.气压值H最高C.G为城郊,H为市区D.G处比H处易出现阴雨答案:C读北半球中纬度某地区冬季情况的示意图,图中阴影部分为林地,空白部分为均质裸地。
据此回答5~6题。
5.图中B、D两处的风向分别是()A.西北风和东南风B.西风和东风C.东南风和西北风D.西南风和东北风6.下面能够正确反映上图中等压面分布的是()5~6.解析:冬季林地的气温要比裸地高,根据热力环流的规律分析地面风向B处为偏西风,D处为偏东风,联系北半球地球自转偏向力分析可知第5题选A。
第6题,C处位于林地,由于上升气流近地面形成低压,高空形成高压,C项与此符合。
答案:5.A 6.C读下图,完成7~8题。
7.图中A、B、C、D四点的风向正确的是()A.A B.BC.C D.D8.图中,风力最大的点是()A.A B.BC.C D.D7~8.解析:依据图中等压线取值判断气压递变情况,并根据高低压分布画出各点水平气压梯度力,并注意图名中的“北半球”位置,依据地转偏向规律判断第7题选D。
由图中各点等压线密集状况来判断风力,B处等压线最密集,风力最大,因此第8题选B。
答案:7.D8.B二、综合题9.读气温日变化曲线图,回答下列问题。
(1)A、B两条曲线中,表示晴天时的气温曲线的是________。
【高一】高一地理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训练试题(有答案)
![【高一】高一地理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训练试题(有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8b0a2dd7bb0d4a7302768e9951e79b8969026854.png)
【高一】高一地理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训练试题(有答案) j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
第一节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典例解析】
例1.(04全国)对流层中的上升气流会使飞行中的飞机颠簸。
导致对流层气流上升的原因是:上层实际气温低于理论气温(按垂直递减率计算的气温)。
下图表示四种对流层气温分布状况,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图①则表示的气温减少速率在()
a.3000以下低于垂直递减率
b.3000~6000低于横向递减率
c.6000以下等于垂直递减率
d.6000以下均高于横向递减率
(2)飞机可能在5000高度平衡飞行的是()
a.①b.②c.③d.④
解析:(1)要正确解答此题,首先应明确对流层一般情况下的气温垂直递减率是每上升1000气温下降6℃。
a选项中,3000范围内气温下降达30℃以上;平均每1000下降10℃左右,高于气温垂直递减率。
c和d选项中,6000范围内气温下降大于50℃,气温降低速率也高于垂直递减率。
b项中3000到6000,高差为3000,气温下降达20℃左右,也高于垂直递减率。
(2)①图中近地面气温20℃左右,按理论横向递减率5000高度应属-10℃左右,实际在-30℃左右,高于理论气温,直奔材料右图,飞机在此层无法稳定飞行器。
同时②、③两图也不合乎题意。
④图中,地面气温10℃左右,5000高度理论气温值应属-20℃(每下降1000气温上升6℃,下降5000共上升30℃),实际气温值-10℃,低于理论气温值,故飞机可以在5000高度稳定飞行器。
答案:(1)b(2)d
j。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2.1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同步测试题解析版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2.1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同步测试题解析版](https://img.taocdn.com/s3/m/9f6269e3ad51f01dc281f13a.png)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2.1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同步测试题解析版一、选择题1. 图2.16中的①地处在北半球的低压区,箭头表示①地的风向,四幅图中风向表示正确的是()图2.16解析:首先应明确一点,大气在水平气压梯度力作用下由高压区向低压区流动,所以选项C、D不对。
其次,大气一开始运动,就要受到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北半球向右偏,所以B项也不对。
答案:A2. 图2.17为两幅等压线图,读图,A、B、C、D四处风力最大的是()图2.17A.A地 B.B地 C.C地 D.D地解析:甲图是小比例尺,乙图是大比例尺,甲图水平距离比乙图大,乙图C 处等压线比D处密集,所以C处风力大。
答案:C3. 图2.18中,正确的地面和高空等压线分布示意图是()图2.18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解析:本题每一图中都有三条等压线,我们可以将最上面一条等压线看成是高空的气压分布情况,最下面的一条等压线则代表低空的气压分布情况。
因为:①若等压线面向高空凸出,表明该处气压比同一海拔高度的其他地方气压高,反之则低;②近地面气温高一般气流就上升,反之则下沉;③气流上升,近地面的气压就比同一水平面上的气压低,反之则高。
根据以上三点,我们可以得出正确选项是D。
答案:D4. 图2.19是形成北半球近地面风的各种力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有()图2.19A.图中①是使大气运动的水平气压梯度力B.图中②是使风力增强的地面摩擦力C.图中③是使风向发生变化的水平气压梯度力D.图中③只改变力速大小,不改变力的方向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近地面风的形成及影响因素,关键是要求理解水平气压梯度力、风力、摩擦力、地转偏向力等之间的关系。
图中①垂直于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是使大气运动的水平气压梯度力;图中②是与风向相反的使风减小的地面摩擦力;图中③为在北半球始终垂直于风向的地转偏向力。
所以选项B、C是错误的。
答案:AD5. 图2.20为等压线分布示意图,其中表示南半球风向的是()图2.20解析:在近地面,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共同作用下形成的风向,应是斜穿等压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一、单项选择题
1.与同纬度的长江中下游平原相比,青藏高原气温日较差大的原因为()①青藏高原距离太阳近②青藏高原比长江中下游平原太阳高度角大③地势高,空气稀薄④白天太阳辐射强⑤云层厚⑥夜晚大气逆辐射弱
A.①②③
B.④⑤⑥ C •③④⑥D.②⑤⑥
解析: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势低平,河湖众多,大气密度大,云雾天气多。
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晚上大气逆辐射强,所以气温日较差较小。
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水汽含量少。
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晚上大气逆辐射弱,所以气温日较差较大。
答案:C
2 .天气晴朗且大气污染较轻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①夜晚气温较阴天高②白天气温较阴天高③气温日变化幅度大④白天大气反射加强
A.①②
B.②③C•③④ D.①④
解析:这是一道组合式选择题,要求对每一项叙述进行逐一判断。
天气晴朗且大气污染较轻时,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较弱,故白天气温高于阴天。
但晴朗的夜晚大气逆辐射少,气温较阴天低。
答案:B
3 .以下现象与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无关的是()
A.夏季天空多云时,白天气温不太高
B.臭氧能够防止紫外线对地表生物的危害
C.夜晚多云比白天多云气温高
D.多云的夜晚比晴朗的夜晚温暖
解析:首先要明确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主要是反射和吸收。
四个选项中,A是反射作用,B是吸收作用,C的叙述本身是错误的,D是大气逆辐射,与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无关。
答案:D
4.撒哈拉大沙漠地区气温日较差较大的原因是()
A.沙漠地区太阳辐射热量少
B.沙漠地区水汽少,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和保温作用差
C.沙漠地区人类活动少
D. 沙漠地区的风沙大
解析:沙漠地区空气中水汽含量少,云量少,晴天多。
白天,大气对太阳辐 射的削弱作用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气温高;夜晚,大气逆辐射弱,地面 散失的热量多,气温低。
答案:B
读右图,分析回答5〜7题。
5•如果此图为热力环流侧视图,贝U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引起热力环流的原因是地面冷热不均 B. 温度:A>B>C>D
C. 热力环流是大气运动最复杂的形式
D. 气压:D>A>B>C
解析:热力环流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其形成的根本原因是冷热不均。
受热的地方空气上升,近地面形成低压;冷却的地方空气下沉,近地面形成高压。
同一地点,高空气压低于近地面。
答案:A
6.
如果此图是城市热岛环流侧视图,在②处进行植树造林,对城市空
气起 到的作用是( )
A.增温和增湿
B.净化和增温
C.净化和增湿
D.减湿和减温
解析:在城市热岛环流中,近地面风向由郊区吹向市区。
植树造林可以使吹 向市区的风增加湿度并且使空气得到净化。
解析:白天,因山坡上的空气比同高度的自由大气增热强烈, 空气受热上升; 夜晚,由于山坡上辐射冷却,使邻近坡面的空气迅速变冷,密度增大,因而沿坡 面下滑,流人谷地,最终导致谷底空气辐合上升。
答案:B
8.
年太阳辐射总量最大值不在赤道,而在北回归线附近的原因是(
)
答案:C
7. 如果此图表示的是山谷风示意图, ①白天的谷地
②白天的山坡
A.①② B •②③
那么上升气流③表示的可能是(
)
③夜晚的谷地 ④夜晚的山坡
A.赤道上白昼时间比北回归线上长
B.赤道上正午太阳高度比北回归线上小
C.赤道上森林覆盖率咼
D.赤道上云雨天气比北回归线上多
解析:由于赤道地区气候湿热,云雨天气多,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作用强,造成年太阳辐射总量最大值不在赤道,而在北回归线附近。
答案:D
9.在好望角背风而立的人,其高压位于他的( )
A.左后方
B.右后方
C.左前方 D .右前方
解析:注意南半球风向左偏,关键是会画图分析。
如右图所示,①表示风向, 背风而立,则其左侧是气压较高的区域,而右侧是气压较低的区域。
答案:A
10.北半球高空一架飞机自西向东飞行,飞机的右侧是高压,左侧是低压。
下面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飞机逆风飞行
B.飞机顺风飞行
C.风从南侧吹来
D.风从北侧吹来
解析:一方面,北半球的风向右偏;另一方面,高空不考虑摩擦力,风向平行于等压线。
答案:B
二、综合题
11.读“相同纬度的拉萨和宁波海拔示意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同等天气条件
下,两地中太阳辐射较强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理由
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o
(2 )两地中白天气温较高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理由为
解析:同纬度地区在同一天中,正午太阳高度角相同,比较太阳辐射的强弱主要看两地的大气密度。
大气越稀薄,太阳辐射越强。
比较两地气温的高低,主要看近地面空气吸收的能量的多少。
拉萨空气稀薄,吸收的地面辐射和太阳辐射少,所以白天温度比宁波低。
答案:(1)拉萨海拔高,空气稀薄
(2)宁波拉萨地区地势高,空气稀薄,近地面空气得到的地面辐射和太阳辐射都比较少
(3)宁波宁波海拔低,水汽和二氧化碳含量多,大气逆辐射强
12.读下面“我国东部沿海某地热力因素形成的高空等压面示意图”,完成下列要求。
(1)高空C比D的气压 _______ (高或低),地面A比B的气压_________ (高或低)。
(2)A比B的温度__________ (高或低)。
(3)ABC龙间的热力环流呈__________ (顺或逆)时针方向流动。
(4)如果A地是海洋,B地是陆地,则此时应该是__________ (白天或夜晚),此时A地与B地间吹___________ 。
(5)此时高空C与D之间吹 _________ 。
解析:比较高空同一水平面上C、D的气压高低,可以选择高空等压面作为参照物。
C低于等压面o高于等压面,所以(地气压高于D地。
近地面气压与高空相反,因此A地气压低于B地。
如果A地是海洋石地是陆地,风向由陆地吹向海洋,说明此时是夜晚。
根据题干可知此地为我国东部,风向应该向右偏转,为西北风。
高空摩擦力可以忽略不计,风向为南风。
答案:(1)高低(2)高(3)顺(4)夜晚西北(5)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