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栖霞岭宝石山野外考察报告

合集下载

宝石山工程地质实习报告

宝石山工程地质实习报告

宝石山野外实习报告一、实习目的本次野外实习是工程地质实习的多项内容之一,目的是通过野外实习,掌握现场的工程地质场地环境和地质条件,现场观察工程地质现象,理论联系实际,为将来的工程建设场地勘察提供初步实践基础。

二、实习意义通过此次野外实习,增加学生课外地质学知识,拓宽他们对地质学中各山脉地质形态的认知,便于日后理论学习。

鼓励学生理论知识与实践学习相结合,观察了解各类岩石。

三、实习时间和地点2015年1月8日宝石山四、实习内容虽然之前已经和同学有去过宝石山,但这一次在建筑工程学院刘老师、孙老师和蔡老师的带领和指导下,我们对宝石山在整体岩石风貌和地质结构方面都有了更加深入地了解,对书本上所讲的相关知识有了更加深入地理解。

在大家看来,照片中的石头在宝石山上随处可捡,并无什么特别的地方。

可是在听了刘老师的讲解后,原来宝石山主要是由凝灰岩构成,凝灰岩中夹杂玛瑙矿物以及铁杂质,在阳光下玛瑙杂质就会闪闪发光,正如接下来我们所看到的“宝石流霞”。

宝石山中所含的玛瑙是由岩浆岩喷出后,表面温度急剧降温而形成大块结晶,呈流纹状构造,节理面光滑。

在图片中比较破碎锋利的岩石,是岩石经过长期的风化、生物侵蚀作用形成的。

当我们来到保俶塔时,刘老师给我们做了一个关于宝石山大致的地势整体布局介绍,与下沙地质主要为软土质相比,宝石山主要为脆性岩石。

同时作为世界文化遗产,宝石山还拥有其不可估量的价值。

所以,当年杭州市在城市规划当中有人提出可以从宝石山附近凿开隧道修建通到来缓解交通,就因为其存在的客观价值被立即否决了。

对于山体建筑物来说,水的侵蚀作用是不可小觑的,因为在日积月累中,水会破坏岩体结构,使建筑物地基失稳,从而引发严重灾害。

右边的水池就是为了保护已有百年历史的保俶塔而修建的。

据刘老师讲解,修建水池可有利于塔下地下水地排通。

一号店观测结束后,大家立马向二号初阳台进发。

途中我们小组单位对一块岩石的产状进行了测量。

经过多年地风雨侵蚀,岩石已经失去了它原有的风貌,剩下的只是它历经沧桑岁月的痕迹。

杭州栖霞岭宝石山野外考察报告

杭州栖霞岭宝石山野外考察报告

杭州栖霞岭宝石山野外考察报告文件编码(GHTU-UITID-GGBKT-POIU-WUUI-8968)杭州栖霞岭-宝石山野外考察报告考察路线:黄龙洞-紫云洞-出阳台-宝石山考察人员:地球科学概论课程全体同学考察内容:认识侏罗系火山碎屑岩系及其分布的地质地貌特点,了解段层面(带)的某些标志。

考察时间:2014年10月18日报告人:白沙泉观察现象:泉水不再喷涌,白沙泉变为一潭死水。

思考问题:泉水为什么会消失?问题分析:1、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大量开采地下水使得地下水水位降低,无法为白沙泉提供水源。

2、长年累月以来,宝石山下的防空洞对山脉水系造成了影响,再加上白沙泉年代久远,使得泉眼无法喷水。

蝙蝠洞观察现象:观察点三紫云洞观察现象:思考问题:蝙蝠洞和紫云洞的形成原因是什么?问题分析:1、紫云洞及其东北的蝙蝠洞恰好位于栖霞岭断层上,断层走向北东30°,倾向南东,倾角30°~40°,沿断层岩石强烈片理化,并发育有50~60cm厚的断层泥。

紫云洞的洞顶面即为断层面所在。

由于断层泥的存在,不仅削弱了岩石之间的联结力,而且在沿裂隙下渗的地下水到达这里时,因为其透水性很差,还会使地下水在此聚集,进而地下水又将这断层泥浸泡成稀泥,随地下水带走,断层泥被地下水侵蚀掏空后,上方的岩石就失去了支撑。

2、由于岩石中节理发育,把岩石切成大小岩块,一旦失去支撑就沿节理下错,结果就形成了巨大的洞穴。

观察点三初阳台观察现象:熔结凝灰岩,微红,节理,假流纹构造思考问题:假流纹构造的形成原因是什么?问题分析:1、火山凝灰岩简称凝灰岩,是一种压实固结的火山碎屑岩。

主要由粒径小于2毫米的晶屑、岩屑及玻屑组成。

2、在形成过程中,由塑形的玻屑、浆屑平行排列会形成类似流纹的构造。

3、根据塑形玻屑可见燕尾状分叉,在刚性碎屑边部可见塑变不强弧面棱角状外形,“假流纹”延伸不远,一般无气孔及杏仁体等有别于流纹构造。

宝石流霞观察现象:熔结凝灰岩中含有鲜红色的碧玉思考问题:碧玉如何形成?问题分析:1、宝石流霞是由侏罗纪凝灰岩构成。

杭州西南山区自然地理环境野外实习报告

杭州西南山区自然地理环境野外实习报告

杭州自然地理野外实习报告——杭州市西南山区顺、逆地貌及其证据的分析实习人员:实习单位:09地理科学(1)班实习时间:2011年6月24日——2011年7月3日实习指导老师:二0 一一年十月二十六日江西师范大学科学技术学院绪言杭州市位于中国东南部沿海地区,浙江省中部偏北,介于北纬29°12′~30°35′,东经118°20′~120°43′之间。

杭州市内地貌可分为山地、丘陵、平原三部分,自西向东地貌结构的层次和区域过渡性十分明显,各个地貌层次都有第四系分布。

地形复杂多样,位于丘陵和平原之交接地带,东部和北部与宽坦的杭嘉湖平原相接,其中丘陵、山地占总面积的66%,大多分布在西南部,海拔一般在500米以下;平原占总面积的26%,分布在东部地区,海拔一般在3-10米;江、河、湖、占总面积的8%,因此有“七山一水二分田”之说。

杭州地区处于中北亚热带过渡地带,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区。

这里气候温暖湿润,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量丰沛,年均温16.1°C,年均降水为1500mm。

一年中随着冬、夏季风逆向转换,天气系统、控制气团和天气状况均会发生明显的季节性变化,形成春多雨、夏湿热、秋气爽、冬干冷的气候特征。

杭州市由于地貌类型复杂,地势高低悬殊,光、热、水的地域分配不均,局部地区小气候资源丰富。

但因季风在进退时间上和持续强度上的不稳定性,常出现冷热干湿异常,导致灾害性天气。

杭州旅游示意图杭州地区大地构造处于扬子准地台钱塘台褶带,中元古代以后,地层发育齐全,岩浆作用频繁,地质构造复杂,成矿条件较好。

由于现代构造运动趋向缓和,地震活动显得微弱,地壳相当稳定。

区内地层出露和岩石种类组成较齐全,地质构造复杂而地貌类型多样,有火山熔岩地貌、构造地貌、岩溶地貌、假岩溶地貌、流水地貌和重力地貌等等,地表起伏变化大,山、丘、岗、沟和平原组合,更添人类文化,特别是杭州城市文化因素影响之叠加。

宝石山地质考察报告

宝石山地质考察报告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宝石山地质考察报告篇一:宝石山考察报告宝石山考察报告——xxx3120XX0982宝石山的突冗怪石,千姿百态,威武险峻,百看不厌。

它的形成,与走向ne60°至ne70°、nw300°至nw320°两组相互交叉的节理和火山碎屑岩本身密切有关。

宝石山由块状熔结凝灰岩组成,岩石结构致密,岩性坚硬,抗蚀力强。

这类岩石在节理密集处被切割成大小不等的菱体。

风化作用沿着菱体周围的节理面进行纵深剥蚀,使其岩块蚀去棱角,层层剥落(球状风化),年复一年,岩块渐趋浑圆状外形,最终把菱体雕塑成光圆突兀的怪石撂在原位。

宝石山上的石峡和悬崖,多北东或北西方向展布,倾角70°至80°,甚至直立,分别与相同走向的节理产状完全吻合。

关于成因,与兀石塑造的道理雷同。

但是一般在一组节理相对发育地段,且节理延伸较长的情况下,可形成石峡或悬崖。

其发育过程,系风化作用、流水作用循节理面进行纵深剥蚀及侵蚀,使之节理面渐趋扩大,岩石碎片不断被带走、淘空。

风化作用的最终结呆,便形成笔立的石峡,如正川洞之西的石峡最宏伟状观。

至于宝石山上的险峰、悬崖的成因机制,与石峡形成过程同理。

宝石山构造:山体属火成岩中的流纹岩和凝灰岩,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含氧化铁,呈赭红色。

我们在山上发现许多红色的石子,有的散落在路边,有的突出在岩石表面,俗称“宝石”,“宝石山”的名称就是由此而来的。

老师介绍,这种“宝石”叫碧玉,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因含氧化铁而呈红色。

(见图1)这种岩石是1.5亿年前强烈的火山爆发活动造成的,因此称火山岩。

整个葛岭地区都是由这种火山岩构成的。

火山岩中的碧玉,就是一种岩浆碎屑。

图1栖霞岭介于挂牌山和葛岭山之间,这里发育有蝙蝠洞、华严洞、紫云洞、栖霞洞及泉水出露(白沙泉),这些洞泉的发育都在一条直线上,若与其北东的卧云洞相连,则其走向为北东。

沿线不仅发育有洞泉,而且还明显地可见断层擦痕,断层角砾岩、断层糜棱岩,因此这洞穴泉水的发育与断层有直接关系。

宝石山实习报告

宝石山实习报告

一、实习背景宝石山位于我国浙江省杭州市,是一处具有丰富地质遗迹和自然景观的著名景点。

为了深入了解宝石山的地质构造、岩石特征以及地貌演变过程,我们班级于XX年6月19日组织了一次地质实习活动。

二、实习目的1. 学习地质学基础知识,了解宝石山的地质构造、岩石特征和地貌演变过程;2. 培养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野外地质实习技能;3. 增强团队合作精神,提高人际沟通能力。

三、实习过程1. 实习前期准备在实习前,我们查阅了相关资料,了解了宝石山的基本情况。

实习当天,我们提前到达集合地点,听从指导老师的安排,明确了实习任务和注意事项。

2. 野外实地考察在指导老师的带领下,我们首先来到了宝石山的主峰,观察了山顶的岩石类型和构造特征。

接着,我们沿着登山步道向下,分别考察了以下几个地质点:(1)火山喷发堆积层:在宝石山的山脚下,我们发现了一层厚厚的火山喷发堆积层,主要由火山灰和火山碎屑组成。

(2)断层带:在登山途中,我们遇到了一条明显的断层带,断层两侧的岩石错位明显,断层带中充满了断层泥。

(3)沉积岩:在宝石山的一处山谷中,我们发现了沉积岩,其主要成分为石英、长石和云母等。

(4)变质岩:在宝石山的山顶,我们发现了一层变质岩,其特征为片麻状构造,主要成分为石英、长石和云母。

3. 实习总结在实习过程中,我们不仅学到了地质学知识,还提高了野外考察技能。

以下是我们的实习总结:(1)宝石山地质构造复杂,岩石类型多样,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地质现象。

(2)通过野外实地考察,我们掌握了地质学基本观察方法,提高了分析问题的能力。

(3)实习过程中,我们加强了团队合作,学会了相互协作、相互支持。

四、实习收获1. 提高了地质学知识水平,对宝石山的地质构造有了更深入的了解;2. 学会了野外地质实习的基本技能,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了基础;3. 增强了团队协作能力,培养了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

总之,本次宝石山地质实习活动收获颇丰,不仅丰富了我们的知识储备,还提高了我们的实践能力。

杭州栖霞岭宝石山野外考察报告

杭州栖霞岭宝石山野外考察报告

杭州栖霞岭宝石山野外考察报告杭州栖霞岭宝石山野外考察报告一、考察背景为了更好地了解杭州区域自然地理和生态环境,加深对该地区地质、植被、动物的认识,我们选取了杭州市余杭区的栖霞岭宝石山进行了野外考察。

二、方案设计1.时间:本次考察于2021年10月23日上午8:30启程,下午5:30结束。

2.考察路线:杭州栖霞岭宝石山的野外考察路线总长约为5公里左右,分为上下两条路线,主要涉及到了栖霞瀑布、月下古洞、紫极谷、飞泉台和快乐岭等景区。

3.工具装备:由于本次考察是一次野外徒步考察,因此需要大家备足相应的装备和工具。

包括防晒霜、遮阳帽、登山鞋、口罩等装备。

三、考察结果1.植被和地理环境栖霞岭宝石山地势较为陡峭,山高约为400米左右,植被以常绿阔叶林原始次生林和人工造林为主。

其中,原始次生林里面的植被十分茂密,主要包括杉树、楠木、马尾松等。

2.地质环境考察过程中,我们还接触到了许多岩石,主要有石英岩、角质岩、硬砂岩、膏盐等。

经过了解和摸索,我们寻找到了这些岩石的性质、特点和形成过程等。

3.动物生态环境栖霞岭宝石山的动物生态环境比较完整,野生动物有几十种之多,包括金丝猴、穿山甲、野猪等。

由于我们的拍摄和调查,没有干扰到动物的自然生活,所以我们看到了不少动物,也收集到了一些有用的数据。

四、考察心得本次野外考察让我们领略了杭州栖霞岭宝石山的自然风光和独特的生态环境。

在考察过程中,我们加深了对自然环境和生物多样性的认识,并感受到自然的力量和律动。

同时,我们也意识到了人类应该如何保护和维护森林生态系统,尽可能减少对自然的影响。

五、总结杭州栖霞岭宝石山是一个充满自然瑰宝和人文史迹的景区,野外考察过程让我们更为深入地了解和感受这一地区的自然和环境。

同时,野外考察也带给我们极大的收获和启发,让我们知道了自然的神秘面和人类如何与大自然和谐共存。

2018年宝石山地质考察报告-精选word文档 (7页)

2018年宝石山地质考察报告-精选word文档 (7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宝石山地质考察报告篇一:杭州栖霞岭-宝石山野外考察报告杭州栖霞岭-宝石山野外考察报告考察路线:黄龙洞-紫云洞-出阳台-宝石山考察人员:地球科学概论课程全体同学考察内容:认识侏罗系火山碎屑岩系及其分布的地质地貌特点,了解段层面(带)的某些标志。

考察时间:201X年10月18日报告人:白沙泉观察现象:泉水不再喷涌,白沙泉变为一潭死水。

思考问题:泉水为什么会消失?问题分析:1、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大量开采地下水使得地下水水位降低,无法为白沙泉提供水源。

2、长年累月以来,宝石山下的防空洞对山脉水系造成了影响,再加上白沙泉年代久远,使得泉眼无法喷水。

蝙蝠洞观察现象:观察点三紫云洞观察现象:思考问题:蝙蝠洞和紫云洞的形成原因是什么?问题分析:1、紫云洞及其东北的蝙蝠洞恰好位于栖霞岭断层上,断层走向北东30°,倾向南东,倾角30°~40°,沿断层岩石强烈片理化,并发育有50~60cm厚的断层泥。

紫云洞的洞顶面即为断层面所在。

由于断层泥的存在,不仅削弱了岩石之间的联结力,而且在沿裂隙下渗的地下水到达这里时,因为其透水性很差,还会使地下水在此聚集,进而地下水又将这断层泥浸泡成稀泥,随地下水带走,断层泥被地下水侵蚀掏空后,上方的岩石就失去了支撑。

2、由于岩石中节理发育,把岩石切成大小岩块,一旦失去支撑就沿节理下错,结果就形成了巨大的洞穴。

观察点三初阳台观察现象:熔结凝灰岩,微红,节理,假流纹构造思考问题:假流纹构造的形成原因是什么?问题分析:1、火山凝灰岩简称凝灰岩,是一种压实固结的火山碎屑岩。

主要由粒径小于2毫米的晶屑、岩屑及玻屑组成。

2、在形成过程中,由塑形的玻屑、浆屑平行排列会形成类似流纹的构造。

3、根据塑形玻屑可见燕尾状分叉,在刚性碎屑边部可见塑变不强弧面棱角状外形,“假流纹”延伸不远,一般无气孔及杏仁体等有别于流纹构造。

宝石山考察报告

宝石山考察报告

宝石山考察报告——XXX 宝石山的突冗怪石,千姿百态,威武险峻,百看不厌。

它的形成,与走向NE60°至NE70°、NW300°至NW320°两组相互交叉的节理和火山碎屑岩本身密切有关。

宝石山由块状熔结凝灰岩组成,岩石结构致密,岩性坚硬,抗蚀力强。

这类岩石在节理密集处被切割成大小不等的菱体。

风化作用沿着菱体周围的节理面进行纵深剥蚀,使其岩块蚀去棱角,层层剥落(球状风化),年复一年,岩块渐趋浑圆状外形,最终把菱体雕塑成光圆突兀的怪石撂在原位。

宝石山上的石峡和悬崖,多北东或北西方向展布,倾角70°至80°,甚至直立,分别与相同走向的节理产状完全吻合。

关于成因,与兀石塑造的道理雷同。

但是一般在一组节理相对发育地段,且节理延伸较长的情况下,可形成石峡或悬崖。

其发育过程,系风化作用、流水作用循节理面进行纵深剥蚀及侵蚀,使之节理面渐趋扩大,岩石碎片不断被带走、淘空。

风化作用的最终结呆,便形成笔立的石峡,如正川洞之西的石峡最宏伟状观。

至于宝石山上的险峰、悬崖的成因机制,与石峡形成过程同理。

宝石山构造:山体属火成岩中的流纹岩和凝灰岩,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含氧化铁,呈赭红色。

我们在山上发现许多红色的石子,有的散落在路边,有的突出在岩石表面,俗称“宝石”,“宝石山”的名称就是由此而来的。

老师介绍,这种“宝石”叫碧玉,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因含氧化铁而呈红色。

(见图1)这种岩石是1.5亿年前强烈的火山爆发活动造成的,因此称火山岩。

整个葛岭地区都是由这种火山岩构成的。

火山岩中的碧玉,就是一种岩浆碎屑。

图1栖霞岭介于挂牌山和葛岭山之间,这里发育有蝙蝠洞、华严洞、紫云洞、栖霞洞及泉水出露(白沙泉),这些洞泉的发育都在一条直线上,若与其北东的卧云洞相连,则其走向为北东。

沿线不仅发育有洞泉,而且还明显地可见断层擦痕,断层角砾岩、断层糜棱岩,因此这洞穴泉水的发育与断层有直接关系。

站在宝石山感悟心得体会(3篇)

站在宝石山感悟心得体会(3篇)

第1篇在杭州的西湖景区,有一座著名的山峰——宝石山。

它位于西湖的西北角,因其山石如宝石般璀璨夺目而得名。

我有幸登上这座山峰,感受它的壮丽景色,领略它的历史底蕴,从而获得了一次难忘的感悟之旅。

一、自然景观之美站在宝石山顶,放眼望去,西湖全景尽收眼底。

湖水如镜,波光粼粼,山峦起伏,绿树成荫。

东南方向,苏堤春晓、断桥残雪等美景映入眼帘;西北方向,雷峰塔、白堤等景点遥相呼应。

此时此刻,我仿佛置身于一幅美丽的画卷之中。

宝石山上的自然景观同样令人叹为观止。

这里山势险峻,岩石奇特,怪石嶙峋。

登上山顶,可以看到一块巨大的岩石,形状似一尊佛像,传说为观音菩萨所化。

此外,还有许多形态各异的岩石,如石狮子、石龟等,无不彰显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二、人文景观之美宝石山不仅是自然景观的宝地,还是人文景观的荟萃之地。

在登山过程中,我了解到许多关于宝石山的历史故事。

首先,宝石山的名字源于一座名为“宝石寺”的寺庙。

据传,寺庙始建于南宋时期,因寺庙内供奉的一尊宝石观音而得名。

如今,虽然寺庙已经不复存在,但它的名字却流传至今。

其次,宝石山是许多文人墨客的游览胜地。

宋代诗人苏轼曾在这里留下了“宝石山前白鹭飞,苏堤春晓柳如眉”的名句。

此外,明代文学家张岱、清代学者钱谦益等都曾在此留下足迹。

在宝石山顶,我还看到了一座古老的石塔——宝石塔。

据传,该塔建于明代,为纪念明代著名文学家、书法家、医学家严世蕃而建。

如今,宝石塔已成为宝石山的标志性建筑。

三、历史传承之美宝石山的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

在登山过程中,我深刻感受到了这座山峰的历史传承之美。

首先,宝石山是杭州历史上的军事要塞。

在南宋时期,宝石山是南宋都城临安(今杭州)的北大门,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

如今,虽然战火已远去,但历史的痕迹依然清晰可见。

其次,宝石山是佛教文化的传播地。

佛教传入我国后,逐渐在各地生根发芽。

宝石山上的宝石寺就是佛教文化在杭州的见证。

如今,虽然寺庙已毁,但佛教文化依然在宝石山传承。

杭州地质实习报告-杭州西南山区主要洞穴形成原因及特点

杭州地质实习报告-杭州西南山区主要洞穴形成原因及特点

地理科学系杭州地质实习报告学生姓名:姜宁学号: 1107079013 专业年级: 2011级地理科学1班题目:杭州西南山区主要洞穴形成原因及特点指导教师:李渊妮二〇一三年七月目录前言 ...............................................03-08 第一章实习区概况 ..................................09-10 第二章洞穴的形成及分类............................10-12 第三章洞穴的形成原因及特点........................12-14第四章结束语 . (14)第五章学习心得 (14)第六章实习总结 (14)前言一、实习的意义自然地理学是研究地球表层自然地理现象形成演变过程和分布规律的科学。

自然地理现象和成因复杂多变,课堂讲授的自然地理知识是前人研究和实践总结得到的最一般最普遍的原理,是高度概括归纳的结果。

通过野外实习可以把抽象的自然地理学理论与实际的自然地理现象结合起来,真正理解课堂上所学到的知识。

因此,自然地理野外实习是自然地理教学环节的有机组成部分。

自然地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科学,它的形成和发展是建立在坚实的野外调查基础之中,反过来又为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服务。

当前,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许多相关学科的新理论、新技术不断地向自然地理学渗透,使自然地理学进入前所未有的大发展时期,但是自然地理野外考察仍然是学科发展的重要前提条件之一。

地理工作者只有深入实际,应用新理论、新技术对自然地理环境进行深入系统的调查研究,才能发现问题,在此基础上进行抽象概括才能丰富和发展自然地理学理论。

自然地理野外实习不仅可以培养和锻炼我们的独立工作能力,而且还可以使我们领略到祖国的秀丽风光,了解我国的基本国情,有助于培养我们的爱国主义精神,进一步树立民族自尊心,增强社会主义优越感。

野外工作不同于校园生活,有时需要爬山涉水、风餐露宿、早出晚归,生活和工作条件比较艰苦,这有助于培养我们的吃苦耐劳、艰苦奋斗精神。

杭州野外实习报告

杭州野外实习报告

杭州野外实习报告目录一、内容概述 (3)1. 实习背景与意义 (4)2. 实习地点概述 (6)二、实习准备 (7)1. 前期理论学习 (7)地理环境概况 (8)相关理论知识复习 (9)2. 实习器材准备 (10)老师准备 (11)学生自备 (12)3. 实习路线规划 (13)选择理由 (13)路线细节 (14)三、野外实习过程 (15)1. 实习第一天 (16)集合与签到 (17)出发与到达 (18)到达后的初步观察 (18)2. 实习第二天 (19)第一个实地考察点 (20)观察与记录 (21)问题讨论 (23)3. 实习第三天 (24)第二个实地考察点 (25)实地操作与实践 (26)数据收集与分析 (27)4. 实习第四天 (29)综合分析与总结 (30)撰写实习日志 (31)团队交流与分享 (33)四、实习成果展示 (33)1. 实习报告撰写 (35)报告结构与内容 (36)数据分析与图表制作 (37)2. 实习PPT制作 (38)PPT内容设计 (38)设计技巧与效果呈现 (39)3. 实习成果展示会 (40)日期与地点 (41)展示内容与流程 (41)参与人员与评价 (42)五、实习反思与总结 (43)1. 实习过程中的收获 (44)知识与技能提升 (45)思维方式改变 (46)2. 实习中的不足与改进 (47)3. 对未来学习与工作的展望 (48)实习经验对未来学习的影响 (50)对专业发展的思考 (51)一、内容概述本次杭州野外实习报告旨在全面回顾和总结本次杭州野外实习的过程、成果与收获。

报告涵盖了实习目的、实习地点与时间、实习内容与方法、实习过程、实习收获与体会以及实习建议与展望等多个方面。

在实习目的方面,本报告强调了通过实地考察和动手实践,加深对课堂理论知识的理解,提升地质学专业素养,为将来从事地质研究或相关领域工作打下坚实基础的重要性。

实习地点与时间安排详细记录了本次实习的具体地点和时间,包括杭州周边的多个地质遗迹和地貌景观,如天目山、瑶琳仙境、三峡等,以及实习的具体时间段和活动安排。

宝石山考察报告

宝石山考察报告

宝石山考察报告一、简介宝石山,位于中国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区,是长沙最著名的风景名胜区之一。

宝石山地处岳麓山脉的东北端,是长沙市区最大的一个山体景区,以其古色古香的自然风光、悠久的历史文化和丰富的人文景观而闻名遐迩。

本文将对宝石山进行考察,并报告有关的发现和观察。

二、地理特征宝石山地势较高,总面积约为几十平方公里,主峰海拔约300多米。

宝石山的山势陡峭,山脊呈蜿蜒状,形成了众多的山脊峰岭和幽深的沟壑。

山上有多条清澈的小溪流经,形成了一幅幅水景画。

山的北面和东南面峰脚之间是一片平坦的山谷,被称为“宝石山谷”,还有一条细长的湖泊流经。

三、生物多样性宝石山是湖南省重点保护的自然保护区之一,拥有丰富的生物资源。

我们在考察过程中发现了多种珍稀动植物。

在山谷区域,我们观察到一些稀有的鸟类,如白头鹰和黑鹳。

此外,山上的植被种类繁多,有许多珍稀的植物,如连翘和五代柏。

这些生物的存在表明宝石山具有重要的生态意义,值得加强保护和研究。

四、文化遗产宝石山是一处蕴含着丰富历史文化的地方。

在山脚下的宝石山博物馆,我们学到了宝石山的历史来源并欣赏了许多精美的文物。

在宝石山的山顶,有一座古老的寺庙——宝石寺。

寺庙建于唐朝,是这个地区最重要的宗教建筑之一。

我们发现,寺庙内保存着许多古代的佛像和经文,这些都是研究宝石山历史和文化的重要资料。

五、旅游景点宝石山拥有许多风景秀丽的旅游景点。

我们在考察过程中参观了几个主要景点,其中包括“宝石山谷”、“仰望九天”、和“观云亭”等。

这些景点分别代表了宝石山独特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

在“宝石山谷”,我们欣赏到了湍急的流水和青山绿水相映成趣的景象。

在“仰望九天”景区,我们俯瞰了整个长沙市区。

而在“观云亭”,我们观赏到了壮丽的云海景象。

六、环境保护考察过程中,我们发现宝石山的生态环境得到了一定程度的保护,有相关的保护措施在进行中。

但仍然有些问题需要引起重视。

例如,一些游客在游览过程中乱丢垃圾,给山区造成了一定的污染。

宝石山实习报告

宝石山实习报告

宝石山实习报告一、前言为了更好地了解地质学知识,提高实践操作能力,我于XX年6月19日参加了宝石山地质实习活动。

本次实习由林永亮、张文杰、阮望舒三位指导老师负责,与我一同前往的还有我的大二三班同学们。

实习期间,我们深入了解了宝石山的地质结构、岩石类型和火山活动历史,收获颇丰。

二、实习地点与目的本次实习地点位于杭州地区的宝石山,实习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实地考察,了解宝石山的地质特征、岩石组成以及火山活动历史,从而提高我们对地质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三、实习过程1. 概述在实习开始之前,我们先是对宝石山的地理位置、地质背景进行了初步了解。

宝石山位于杭州市区,是一座典型的火山岩山,其地质年代为晚侏罗世。

2. 实习内容(1) 岩石观察在指导老师的带领下,我们开始了对宝石山岩石的观察。

宝石山的岩石主要由流纹质火山碎屑岩组成,其中熔结凝灰岩、流纹质含碧玉团块等岩性较为常见。

在观察过程中,我们学会了如何识别不同岩性的岩石,并了解了它们的形成过程。

(2) 火山活动历史分析通过对宝石山岩石特征的分析,我们进一步了解了这里的火山活动历史。

宝石山火山活动主要发生在晚侏罗世早期,当时这里曾发生过多次火山喷发,形成了丰富的火山岩。

(3) 地质构造观察在实习过程中,我们还对宝石山的地质构造进行了观察。

宝石山地区的地质构造复杂,主要包括断裂构造和褶皱构造。

通过观察,我们了解了不同构造类型的特征,并学会了如何分析地质构造。

四、实习收获通过本次实习,我对宝石山的地质特征、岩石组成和火山活动历史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同时,在实习过程中,我们学会了如何观察岩石、分析地质构造,提高了实践操作能力。

此外,本次实习还让我们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神奇与美丽,增强了我们对地质学知识的热爱。

五、总结总之,本次宝石山地质实习是一次富有成效的活动。

在实习过程中,我们不仅学到了丰富的地质知识,还培养了实践能力。

我相信,这次实习对我们的学业和未来职业发展都将产生积极的影响。

杭州野外考察报告

杭州野外考察报告

杭州野外考察报告第八组组员:何松娣、何燕红、侯小妹、罗凯英、张露、刘贤文第一部分:地质地貌部分8月27日下午:考察路线:四眼井——六和塔——浙大分校——白塔。

A 目的:学会使用罗盘(学会用罗盘测倾向、走向和倾角)层理面——主要方向——延缓节理面——外力方向——凹凸不平①走向——水平靠近岩石(小气泡)②倾向——与走向相差90度③倾角——垂直于岩层B 过程①先了解罗盘的特征以及使用方法②测量走向、倾向和倾角地点一:浙大分校走向倾向倾角1 北东41°南东128 °2 北东38 °南东125° 42°3 北东34 °南东123°地点二:白塔走向倾向倾角1 北西223°北西303 ° 63°2北西235 °北西310° 63°3 北西302°北西241° 63°体会:通过下午的实践,学会了如何使用罗盘测岩石的走向/倾角和倾向,学会了观察岩石的产状。

8月28日①岩层产状走向倾向倾角145°南东48 °南东20°335 °北西252 °北西27°144°南东57 °南东25°颜色:灰白色②龙井村1 断层与泉水的关系2 断层的寻找与辨别(依靠岩石的上下运动来辨别)根据地图,岩石属于C3C(船山组)观察岩石中是否存在化石,石灰岩中含有结晶灰岩。

3 龙井泉的观察与断层的关系结晶灰岩→纹理明显→原因(火山喷发→夹杂结晶→经过流水侵蚀)4 泉眼的观察与断层的关系③棋盘山脚下(断层山)走向倾向倾角158 °北东100 °南西41°④棋盘山上植被→马尾松→针叶林落叶阔叶林→常绿阔叶林(自上而下)观察龙井茶龙井茶生长条件:气候(光照、热量、水源)地形(有适当的坡度)土壤肥沃天竺路岩层产状°走向倾向倾角31.5 °北东115 °北东83.5°195°南西280 °北西70°④北高峰西湖内外圈:内圈为石灰岩外圈为砂岩土壤剖面地点老东岳土壤特征:1颜色砖黄2质地多砾质土壤3 孔隙小孔隙4 湿度干5 生物痕迹存6 结构块状7松紧度稍紧实8 动物穴蚂蚁9 新生物上表层植物根系入侵10 植物根系细根和中根11 新生体石灰结核铁猛硬盘8月29日①栖霞断层岩洞(火山沉积岩,质地坚硬,夹杂着碎屑凝灰滞凝岩,受流水侵蚀而形成,节理明显)节理面走向:北西走向,稳定性差②紫云洞——栖霞洞影③初阳台下(宝石山范围)岩性→火山喷发岩→块状溶结凝灰岩根据地图→侏罗纪上统观看岩石→溶结的二氧化硅→没有夹层岩性→有气孔状的凝灰岩④蛤蟆峰岩石现象:球状风化现象岩性:岩石坚硬,节理发育好,在节理密集处容易被切割成大小不同的菱形的风化物(因为容易被流水侵蚀,在风化作用下形成球状岩石)⑤蛤蟆峰半山腰上的树植物风化现象→根劈⑥宝石流霞成分:有红褐色的三氧化二铁,在夕阳的照射下,形成一道优美的风景⑦宝淑塔摇摆石(风化球状物)8月30日①吴山十二生肖石层理:岩层按一定的规律形成岩层:地质年代形成节理:岩层发生挤压断裂错位岩性;性质,颜色,结构和成分→石灰岩、硅质岩、碎屑岩和凝灰岩属于砂岩,在流水侵蚀下形成石芽。

宝石山工程地质实习报告

宝石山工程地质实习报告

实习报告:宝石山工程地质实习一、实习目的与任务本次实习的主要目的是通过野外实地考察,深入了解宝石山的地质特征、地貌形态和构造现象,将所学工程地质理论知识与实际地质现象相结合,提高我们分析、解决实际工程中地质问题的能力。

实习任务包括:1. 识别宝石山地区的岩石类型、岩体结构类型及工程地质特征。

2. 观察宝石山的地质构造现象,如褶皱、节理、断层等。

3. 分析宝石山地区的水文地质条件及其对工程地质的影响。

4. 评估宝石山地区的地质灾害风险,并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

二、实习地点与时间实习地点:宝石山,位于某城市北部,是一座侏罗纪火山碎屑岩构成的孤立山体。

实习时间:20XX年X月X日至20XX年X月X日三、实习内容与过程1. 实习第一天,我们来到了宝石山脚下,首先参观了宝石山的整体地貌,了解了宝石山的基本情况。

随后,我们在指导老师的带领下,开始了对宝石山地质现象的观察和记录。

2. 实习第二天,我们对宝石山的岩石类型进行了详细的观察和鉴别。

通过观察岩石的产状、颜色、颗粒大小等特征,我们识别出了宝石山地区的火山碎屑岩、沉积岩和变质岩等岩石类型。

3. 实习第三天,我们重点观察了宝石山的地质构造现象。

在指导老师的讲解下,我们识别出了宝石山地区的褶皱、节理和断层等构造现象,并了解了它们形成的原因和特点。

4. 实习第四天,我们分析了宝石山地区的水文地质条件。

通过观察地下水位、泉眼分布和河流地貌等现象,我们了解了水文地质条件对工程地质的影响。

5. 实习第五天,我们评估了宝石山地区的地质灾害风险,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

我们了解了地质灾害的类型、成因和危害,为今后的工程建设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四、实习收获与体会通过本次实习,我们对宝石山的地质特征、地貌形态和构造现象有了深入的了解,将所学工程地质理论知识与实际地质现象相结合,提高了我们分析、解决实际工程中地质问题的能力。

同时,实习过程中的团队协作和互相学习,也培养了我们的集体荣誉感和专业素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杭州栖霞岭宝石山野外
杭州栖霞岭-宝石山野外考察报告
考察路线:黄龙洞-紫云洞-出阳台-宝石山
考察人员:地球科学概论课程全体同学
考察内容:认识侏罗系火山碎屑岩系及其分布的地质地貌特点,了解段层面(带)的某些标志。

考察时间:2014年10月18日
报告人:
观察点一
白沙泉
观察现象:
泉水不再喷涌,白沙泉变为一潭死水。

思考问题:泉水为什么会消失?
问题分析:
1、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大量开采地下水使得地下水水位降低,无法为白沙泉提供水
源。

2、长年累月以来,宝石山下的防空洞对山脉水系造成了影响,再加上白沙泉年代久远,使
得泉眼无法喷水。

观察点二
蝙蝠洞
观察现象:
观察点三紫云洞
观察现象:
思考问题:蝙蝠洞和紫云洞的形成原因是什么?
问题分析:
1、紫云洞及其东北的蝙蝠洞恰好位于栖霞岭断层上,断层走向北东30°,倾向南东,倾角
30° ~40° ,沿断层岩石强烈片理化,并发育有50"60cm厚的断层泥。

紫云洞的洞顶面即为断层面所在。

由于断层泥的存在,不仅削弱了岩石之间的联结力,而且在沿裂隙下渗的地下水到达这里时,因为其透水性很差,还会使地下水在此聚集,进而地下水又将这断层泥浸泡成稀泥,随地下水带走,断层泥被地下水侵蚀掏空后,上方的岩石就失去了支撑。

2、由于岩石中节理发育,把岩石切成大小岩块,一旦失去支撑就沿节理下错,结果就形成
了巨大的洞穴。

初阳台
观察现象:
熔结凝灰岩,微红,节理,假流纹构造
思考问题:假流纹构造的形成原因是什么?
问题分析:
1、火山凝灰岩简称凝灰岩,是一种压实固结的火山碎屑岩。

主要由粒径小于2毫米的晶
屑、岩屑及玻屑组成。

2、在形成过程中,由塑形的玻屑、浆屑平行排列会形成类似流纹的构造。

3、根据塑形玻屑可见燕尾状分义,在刚性碎屑边部可见塑变不强弧面棱角状外形,
“假流纹”延伸不远,一般无气孔及杏仁体等
有别于流纹构造。

宝石流霞
观察现象:
熔结凝灰岩中含有鲜红色的碧玉
思考问题:碧玉如何形成?
问题分析:
1、宝石流霞是由侏罗纪凝灰岩构成。

凝灰岩是火山凝灰岩简称。

一种压实固结的火山碎屑岩。

主要由粒径小于2毫米的晶屑、岩屑及玻屑组成。

碎屑物质小于50%,分选很差, 填隙物是更细的火山微尘。

质软多孔隙。

这里是玻屑凝灰岩凝灰岩,晶屑以石英、长石及含三价铁较高的二氧化硅矿物组成。

玻屑含量3-8%,凝灰质胶结,块状构造,岩石坚硬,厚层-巨厚层状,呈现玻璃质有赭红色的玛瑙光泽。

所以在某些光线条件下会
形成“碧玉”。

问题探究
问题引入:据有关专家称,约在1.3亿年前的侏罗纪晚期,在西湖一带形成了强烈的火山喷发,由于岩浆外流而使地壳内部空虚,最后火山口陷落成为洼地,这洼地就成了以后西
湖的基础,那么假使这个假说成立,火山口的位置在何处呢?
推测位置:火山口可能位于断桥处。

探究过程:
1、从紫云洞到宝石山再到断桥处,地势从低到高再到低,符合火山口的形状,断桥恰好处
于最低处。

2、从紫云洞东北方向的沉凝灰岩到宝石流霞的熔结凝灰岩,都是火山喷发溶积形成的岩
层。

其余考察内容
岩层摩擦后形成的擦痕,触摸可以感受到擦痕的方向。

根劈现象,是生物风化的一种。

生长在岩石裂隙中的植物,特别是一些高等植物,随着植物长大,根部变粗,对周围岩石产生压力(可达约1〜1. 5兆帕),根劈作用这种压力促使岩石裂缝扩大、加深,以致崩解。

球状风化,岩石出露地表接受风化时,由于棱角突出,易受风化(角部受三个方向的风化,棱边受两个方向的风球状风化,而面上只受一个方向的风化),故棱角逐渐缩减,最终趋向球形。

熔结角砾岩
考察小结
本次考察中沿途观察并认识了侏罗系各种火山碎屑岩的岩性、结构、构造和风化特征,在紫云洞观察了火山岩流纹构造和洞体特征,分析并了解了它们的成因,观察了断裂构造形迹,并且找到了断层存在的证据。

在初阳台俯瞰了西湖和远山全貌,对西湖成因有了一个了解,并推测了火山口的位置。

这次考察收获良多,希望能有更多的机会进行这样的考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