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行为与空间环境

合集下载

人的心理和行为与室内空间环境

人的心理和行为与室内空间环境
(二)人在室内空间环境中的常见行为 1.右侧通行与左转弯 (1)右侧通行 右侧通行是指在没有干扰的交通流线上,人会自然而 然地靠右侧通行。人的这种行为习性对商场的商品陈设、 展厅的展品布置有着极大的参考价值。 (2)左转弯 左转弯习性同右侧通行习性一样,也是人类共有的行 为习性,下图为某展厅内人的行为走。这种现象对室内 楼梯位置和疏散口的设置及展厅展线布置等均有指导意 义。
3.识途性 识途性是指当人们不熟悉某一路线时,总是在摸索的过程中到达目的地,而在返回时,为了安全又按 照来时的路线返回的本能。一般情况下,人在慌乱时容易表现出识途性行为。因此,在对室内空间出入 口进行设计时,应考虑人识途性的本能,在出入口处标明疏散口的方向或位置,便于人们明确方向。 4.从众习性 在公共场所发生紧急危险情况时,人们往往会盲目地跟从人群跑动的方向而逃生,这就是人的从众习 性。在这个过程中,人们不管人群跑动的方向是否是安全疏散口,也无心注意引导标识及文字内容。 5.聚集效应 聚集效应是指在空间内,人们会自动向某一地方聚集的行为。通常,人的这一行为习性是由人的好奇 心引起的。人的这一行为习性常用于商业空间设计及展厅设计中。例如,在某化妆品柜台前,商家聘请 外国模特来吸引顾客,以造成人群聚集现象,从而促进销售。
一、人在室内空间环境中的心理与行为
3.个人空间 个人空间是指直接存在于个体周围的空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人空间,个人空间具有看不见的边界, 在边界以内不允许“他人”进入。个人空间可以随着人移动,也可以根据环境变化而灵活地伸缩。个人空 间是个体活动和生存的基础,它受到侵犯和干扰时,个体会产生焦虑与不安。它与领域的不同之处在于, 它是人生理和心理上所需要的最小空间。
二、人的行为模式在室内空间环境设计中的应用
(二)流动模式 流动模式是指将人的流动行为的空间轨迹模式化。这种轨迹不仅表现出人的空间状态的移动,而且反 映了行为过程中的时间变化。例如,对身处起居室的人的流动行为轨迹进行观察、统计,发现人们去餐 厅的次数最多,占60%。该数据反映了两个空间之间的密切程度,也为空间的规划提供了理论依据。由 此可见,在规划室内空间布局时,应使餐厅的位置靠近起居室。 (三)分布模式 分布模式是指按照时间顺序连续观察人在环境中的行为,并画出一个时间面,将人们所在的二维空间 位置坐标进行模式化。这种模式主要用来研究人在某一时空中的行为密集度,进而科学地确定该空间尺 度。 (四)状态模式 前面几种行为模式所记述的行为,都是客观的可以观察的行为空间的移动或定位。但人的行为状态还 会涉及人生理和心理作用所引起的行为表现,同时又包含客观环境作用所引起的行为表现,这正是状态 模式所要研究的内容。

空间环境对人类生理与心理的影响

空间环境对人类生理与心理的影响

空间环境对人类生理与心理的影响一、空间环境对人类生理的影响众所周知,太空中的环境并不适宜人类生存。

太空中不存在空气、水、食物等,极端的温度和气压变化也会对人体造成不可预测的伤害。

而且,长时间处于缺乏重力的环境中,人体内的激素分泌也会发生变化,从而对人体内部的平衡产生影响。

1. 生理影响(1)肌肉萎缩和骨密度降低:在太空中,缺乏地球上的重力,人体不得不承受“零重力”的环境,因此,缺乏锻炼,容易发生肌肉萎缩,骨密度降低,这是每位太空航天员都需要面对的问题。

(2)生理节律紊乱:太空中没有明显的昼夜交替,人体的生物钟会失去正常的节律,容易引起睡眠障碍,影响心理和身体健康。

(3)免疫力下降:在太空中,航天员会受到大量的高能粒子辐射,容易引起免疫力下降,从而增加生病的风险。

2. 生理适应一方面,为了应对太空中的环境,科学家们不断地进行探索和研究,找到了一些适应太空环境的方法。

例如,通过特殊的器械和训练模拟重力,对航天员的肌肉和骨骼进行保健。

另一方面,航天员也需要通过锻炼和特殊的饮食来适应这样的环境。

二、空间环境对人类心理的影响1. 心理健康空间中的环境不仅对人体的生理健康产生影响,同时也对人的心理健康产生影响。

长时间的太空探索和居住,容易造成航天员的心理疲劳、孤独感、抑郁等方面的问题。

对于太空航天员,保持良好的心理健康非常重要。

2. 心理适应为了尽可能减少太空空间环境对人类心理健康的影响,航天员需要进行心理适应训练,使其能够处理空间环境中的情感和社交问题。

适宜的心理调节能够帮助航天员缓解压力、改善睡眠和充分发挥其工作能力。

三、总结总的来说,太空探索是人类的梦想和追求,但同时也需要我们认真面对其中的生理和心理问题。

只有找到合适的适应方法和调节措施,才能够更好地保证航天员的健康和工作能力。

同时,太空探索的不断发展和完善,更需要我们在科学技术方面不断创新,为人类太空探索的美好未来带来更大的进步和发展。

环境心理学与行为

环境心理学与行为

环境心理学与行为环境心理学是研究环境与个体之间相互作用的学科。

它包括社会心理学、空间心理学、人类生态学和环境治理学等分支学科。

环境心理学的核心问题是探究环境对人类行为和心理的影响及相应调节机制,从而为环境规划与营造提供科学依据。

心理学家们根据环境对个体与群体的不同影响,将环境分为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

对于这两种环境,环境心理学分别研究其对人类行为的影响。

自然环境包括山川河流、森林草原、海洋湖泊等,人们在其中生活、工作或休闲。

而人工环境则是由人类所创造的工具、城市、社区等建筑、空间和设施。

研究环境心理学需要从多个维度来剖析环境对人类的影响,从而更好地规划和营造生态环境以及人工环境。

除了描述环境的外在特征,环境心理学也研究了人类行为与环境的相互作用。

不同的环境可以通过不同的途径影响人们的行为和决策,例如感知、注意、情绪、认知、动机等。

环境的沉浸性和带来的愉悦或不愉快感觉,截然不同的设计,同样会对人们的行为产生影响。

此外,环境心理学还研究了人们对环境的认知和使用。

人们通常通过环境进行独特的学习,使其本能地识别空间和场地,以及环境中的各种物体和对象。

此外,环境孕育和组织了大量的人类活动和行为,例如独处、社交、旅游、运动、学习和工作等。

因此,理解环境心理学对于如何优化人员和社区的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

行为是人类通过环境实现自身需求的过程。

环境心理学能否深度分析行为,从而推升更深入、更广泛的环境学科发展,甚至超越学科界限,成为人类知识的重要跨学科领域。

例如,在设计和规划城市、公园、商业中心、健康中心、还有绿色建筑方面,环境心理学被广泛应用。

环境心理学能够通过专业研究手段和精确实验设计,使环境空间更适应于行为、理解和感知式的需求。

总之,环境心理学与行为是影响人类互动核心的重要工具。

该学科能够揭示人类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从而提供科学性的设计原则,催生更加优质环境和行为。

该学科应该越来越能够引导人类住所和营生文明的发展,助力人类逐步控制和改变自然环境,通过更好的立法、规范和引导环境、社会和人类之间的交互,实现誉满天下的可持续发展。

人的心理_行为与空间环境设计(PPT58页)

人的心理_行为与空间环境设计(PPT58页)

9.5.2 展厅环境设计与人体工程学
(1)尺度方面
a 展厅的净高 不小于4m,过低会使观众压抑、憋 闷。
b 陈列密度 展示空间中,展品与道具所占的面积, 以占场地地面与墙面40%为佳,如果超过60%, 就会显得拥堵。
c 设计合理的展柜、展板、观展距离。
(2)展示环境
➢ 光与色的环境 展厅的光环境一般多依靠人工光源。为了 避免眩光,一般采用高侧光货顶光。 a 展厅应避免光线直射观众和产生眩光。 b 要注意视觉效果 顶棚、墙面、地面色彩属于环境色,宜 采用中性色,少数可采用冷色系。 c 要保证足够的照度且要照度均匀,防止光影相互干扰, 影响视线。
(五)超级市场
(六)购物中心
餐饮行为与餐厅设计
(一)餐饮行为与饮食环境 • “民以食为天”,这就说明饮食是何等重要。 • 人类的餐饮行为主要表现为
1. 果腹型消费与环境 。 2. 温饱型消费与环境 。 3. 舒适型消费与环境 。 4. 保健型消费与环境 。
(二)餐厅环境设计概念

时间是人类发展的空间。2020年11月19日星 期四6时 37分53秒18:37:5319 November 2020

科学,你是国力的灵魂;同时又是社 会发展 的标志 。下午6时37分 53秒下 午6时37分18:37:5320.11.19

每天都是美好的一天,新的一天开启 。20.11.1920.11.1918:3718:37:5318:37:53Nov-20
7.
商业环境能生动的反映着城市面貌,是城市中浓装艳
抹、五光十色、装扮最华丽之处。缺少它,城市则缺乏生
气。
8.
商业环境也是城市中欢乐喜悦所在。各种娱乐,休闲
设施充实商业环境,刺激顾客购买欲望和兴趣。

《建筑环境心理学》课件第7讲-行为与空间环境

《建筑环境心理学》课件第7讲-行为与空间环境
34
2、行为要求的空间与知觉要求空间的“容积”
知行 觉为
其空其间空要间求的的““容容积积””基是本变是化不的变,的不,只习
要要 是惯用称空为间使大用小功来能适的应空其间要尺求寸,,而主且要可是通根
求求 空的 间空 的间 容容
过据物使质用技要术求手来段调来整调空节间其的空形间态大,小无,法如通 满过大足小其听。他觉如物的满质听足技觉大术空多手间数段即人来电行“声走压系要缩统求”。的其即通空使道间, 是最视小觉宽空度间是,60也0,可最以小利高用度错是觉2等00原0,理太来小
第7讲 行为与空间环境
环境行为的起因; 环境行为的特征; 人的行为习性; 环境行为模式、行为对室内空间分布、空 间尺度和环境设计的影响。
2
一、环境行为
—人和环境交互作用所引起的心理活动,其外在表现 和空间状态的推移,称之为环境行为。
教育行为、管理行为、商业行为、人际 行为、娱乐行为、
行 为 防卫行为、宗教行为、居住行为、劳动 多 行为、餐饮行为、 样 性 体家库尔特.列文(K.Lewin)提出的 著名的人类行为公式。即B=f(P.E) 其中 B—行为(Behavior) f—函数(function)
P—人(Person) E—环境(Environment)
公式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
人行为的目的是为实现一定目标、满足一定的需求;行 为是人自身动机或需要作出的反映。
预测模式
预测模式就是将预测实施的空间状态表现出 来,分析人在该环境中的行为表现的可能性、 合理性等。这种行为模式主要用于分析空间
环境利用的可行性。我们从事的可行性方案,
主要就是这种模式。
比如要建造一座展厅,我们就可根据基地环境、展览要求、展
出方式等,分析展厅有几种可能性,哪一个更加符合人的观展

心理·环境·行为——幼儿园交往空间构成模式分析

心理·环境·行为——幼儿园交往空间构成模式分析

心理·环境·行为——幼儿园交往空间构成模式分析心理·环境·行为——幼儿园交往空间构成模式分析摘要:幼儿园是儿童最早接触社会交往的重要场所之一,其交往空间构成对儿童心理和行为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本文通过对幼儿园交往空间构成模式的分析,探讨其对儿童心理、环境和行为的影响机制,以期为优化幼儿园交往空间环境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幼儿园;交往空间;构成模式;心理;行为一、引言幼儿园作为儿童最早接触社会交往的场所,在儿童心理和行为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近年来,关于幼儿园交往空间构成模式的研究逐渐引起了学界和专业人士的广泛关注。

交往空间在幼儿园中的构成方式及其对儿童心理、环境和行为的影响机制成为研究的热点问题。

二、幼儿园交往空间构成模式的特点幼儿园交往空间构成模式是指幼儿园内各种场所、设施和环境组合的方式。

根据研究发现,幼儿园交往空间的构成模式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1. 多元化:幼儿园交往空间通常包括室内和室外的各种场所,如教室、游戏室、操场等。

这种多元化的交往空间构成为儿童提供了丰富的交往机会和体验。

2. 分区性:幼儿园交往空间常常根据功能和用途进行区域划分,比如教学区、游戏区和休息区等。

这种分区性的交往空间构成既有利于儿童组织与协调行为,又有助于形成自主学习和自主探索的氛围。

3. 开放性:幼儿园交往空间通常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可以让儿童在不同的场所间自由流动和选择。

这种开放性的交往空间构成有助于促进儿童的自主性和探索性行为。

三、幼儿园交往空间构成模式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1. 情感发展:幼儿园交往空间构成模式可以为儿童提供丰富的情感体验和交流机会,促进其与同伴和教师之间的情感交流和互动。

儿童在这样的交往环境中建立起良好的情感关系,有利于培养其积极的情感态度和社交技巧。

2. 自我认知:幼儿园交往空间构成模式有助于儿童自我认知的发展。

不同的场所和环境为儿童提供了多样化的经验和观察对象,促使儿童对自身进行自觉观察和比较,进而形成自我认知和自我评价的能力。

第六章 心理、行为与空间环境

第六章 心理、行为与空间环境

客观环境
环境制约
特征
自我需要 共同作用
环境、行为和需要的共同作用。 人类的需要是受到各方面条件的制约的,如人们对 居住环境的追求,希望有一所大而舒适的房子,由 人的行为是人的需要和环境两个变量的函数: 于人多,土地少、经济和物质技术条件不能满足, 36 即于是就产生社会干预。(政策、法规等) B= f ( P. E )
环 具
1、人体内感官和环境的交互作用
——受到生理因素或环境信息引起的心理因 素刺激后作出各种相应的心理反映
• • • •
饥饿——人的腹部会不自觉的咕哩咕噜地叫。 人体血糖降低——头晕目眩。 心慌时——心跳加快。 呼吸困难时——会张大嘴巴或加速呼吸。
10
2、人体外感官和环境的交互作用。
——人体外感官五觉效应 即环境因素引起的物理刺激或化学刺激 • 夏季气温很高——迅速发汗,以降体温。 • 冬季气温降低——人体皮肤收缩。 • 强烈的阳光刺激——眼睛会自动调节闭合,减少进 光量,以适应环境。 • 在黑暗的地方——眼睛会自动调节,以便看清周围 的环境。 • 手碰到很热或很泠的物体时,便会自动缩回;当突 然听到很响的声音时,会自觉捂起耳朵;当闻到异 11 味刺激时,会捂起鼻子,闭紧嘴巴等。
5
二、环境构成
微观环境
指室内环境:包括家具、设备、陈 设、绿化以及活动在其中的人们。
大 小 构 成
中观环境
指一栋建筑乃至一个区的空间大小: 包括邻里建筑、交通系统、绿地、 水体、公共活动场地、公共设施、 以及流动在此空间的人群。 指小区以上,乃至一个乡镇、一座 城市、一个区域,甚至全国、全地 球的无限广阔的空间:包括在此范 围内的人口系统和动植物体系,自 然的山河、湖泊和土地植被、人工 建筑群落、交通网络以及为人民服 6 务的一切环境设施。

心理环境行为 幼儿园交往空间构成模式分析

心理环境行为  幼儿园交往空间构成模式分析

2、同伴关系
2、同伴关系
同伴关系是幼儿在幼儿园中与同龄人之间的关系。同伴关系的良好发展有助 于幼儿社交技能的提升、情绪的稳定以及良好个性的形成。因此,幼儿园应为幼 儿提供丰富的交往机会,引导他们正确处理同伴关系。
3、亲子关系
3、亲子关系
亲子关系是家庭中父母与孩子之间的关系。良好的亲子关系可以为幼儿提供 强大的心理支持,使他们在面对困难时更有信心和勇气。幼儿园应加强与家长的 沟通,共同孩子的成长,形成教育合力。
2、教育资源
2、教育资源
教育资源是幼儿园交往空间构成的重要保障。主要包括教育内容、教学方法、 教学设备等。幼儿园应合理配置教育资源,满足幼儿的学习和发展需求,同时提 高教育质量。
3、家长因素
3、家长因素
家长是幼儿园教育中不可或缺的力量。家长参与幼儿园教育可以为幼儿提供 更全面的支持,同时有助于加强家园合作,提高教育效果。幼儿园应积极邀请家 长参与教育活动,建立家园共育机制。
2、案例分析
2、案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分析
案例分析是通过深入研究个别幼儿园交往空间的构成模式来推导出一般规律 的方法。可以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幼儿园作为案例对象,通过深入了解其交往空间 的构成要素和行为模式,分析其优缺点,为其他幼儿园的交往空间构成提供借鉴。
2、案例分析
3、文献研究文献研究是通过查阅相关文献了解国内外幼儿园交往空间构成模 式的研究成果和方法,梳理出现有研究的主要观点和趋势,为深入研究打下基础。 可以通过图书馆、学术期刊、网络等途径收集相关文献资料进行分析和综合。
五、结论
这些要素之间相互和影响;最后,分析幼儿园交往空间构成模式的方法多种 多样,包括实证研究、案例分析和文献研究等,这些方法可以相互补充和印证。

人的行为心理与空间环境详解

人的行为心理与空间环境详解

个人空间。结果是两分钟内受侵犯的患者 中有1/3逃离了他们的座位,而对照组中 没有人离开。9分钟后半数受侵犯的患者 离开,而对照组中只有8%的人离开座位。
在另一项研究中,研究者)闯入正在图书馆 阅览室看书或学习的女学生的个人空间, 并选择一些在这里学习的女生作为对照组。 实验者坐到被试者旁边的椅子上,并挪动 椅子尽量靠近被试者,但保持身体不接触。 30分钟后,70%受侵犯的被试者离开了座 位,而对照组中只有13%的人离开座位。 然而在侵犯不严重的情境中,如在实验者 和被试者之间有一张桌子或一把空椅子, 被试者则几乎没有反应。
(二)个人空间的功能 个人空间起着自我保护作用,是一个针
对来自情绪和身体两方面潜在危险的缓冲 圈,以避免过多的刺激,导致应激的过度 唤醒,私密性不足,或身体受到他人攻击。
一项在精神病院所进行的研究中,萨 默(R.Sommer)选择了一个独坐在凳子上 的男性精神病患者为被试者,萨默走过 去坐在他旁边,一句话也未说。若患者 稍微移动一下,他也跟着移动,始终与 患者保持15cra的距离。为系统了解病人 对侵犯个人空间的反应,萨默还选择了 一些病人作为对照组
5.1 心理空间 空间对人的心理影响很大,其表现形
式也有很多种。 A空间是人体活动空间,是由人体活动的
生理因素决定的,也称生理空间。它包括: 人体空间;家具空间;人和物之活动空间。
B空间是空余的空间,是由人的心理因素 决定的,也称心理空间。
A空间与B空间之和即为完整的室内空间
研究空间与人的行为之间的关系已成为规
为了利用这种方法测量人际距离,实验
者要求被试者想象背景上已有的一个图形 是二个特殊的人,如自己的爸爸、妈妈或 好友,而中间的图形代表自己,然后再让 他们选择位置摆放,最后研究者测量代表 自己的图形与代表他人图形之间的距离, 以了解个人空间的大小。

浅析环境心理学在室内空间设计中的影响

浅析环境心理学在室内空间设计中的影响

浅析环境心理学在室内空间设计中的影响【摘要】环境心理学在室内空间设计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文章首先介绍了环境心理学的定义以及室内空间设计的重要性。

接着分析了环境心理学对室内空间设计的影响,着重探讨了色彩心理学和光线对设计的影响,以及空间布局和材料选择对人的行为和情绪的影响。

在强调了环境心理学在设计中的重要性,同时展望了未来环境心理学在设计领域的发展前景。

通过对环境心理学在室内空间设计中的影响进行浅析,可以更好地理解人们与环境之间的关系,为创造更舒适、有益的室内空间提供理论支持。

【关键词】环境心理学、室内空间设计、色彩心理学、光线、空间布局、材料选择、行为、情绪、重要性、发展前景1. 引言1.1 环境心理学的定义环境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学科,它探讨了环境对人类行为、情绪和认知的影响。

环境心理学关注人类与环境之间的互动关系,探讨了环境如何影响个体的感知、情绪和行为。

在室内空间设计领域,环境心理学帮助设计师更好地了解人们对空间的需求和偏好,从而创造出更舒适、功能性强的室内环境。

通过研究人类对不同环境因素的反应,比如颜色、光线、布局和材料等,设计师可以根据环境心理学的原理来打造与人们需求相匹配的室内空间。

环境心理学的研究不仅帮助设计师创建满足人们需求的空间,同时也促进了人们对环境的更深入理解。

这种整合了心理学与设计学的学科,为室内空间设计注入了更多人性化的元素,使得空间不仅仅是具有功能性的建筑,更是能够直接影响人们情绪和行为的体验空间。

环境心理学在室内空间设计中的应用是至关重要的,它能够帮助设计师创造出更具有品质和舒适感的室内环境,提升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工作效率。

1.2 室内空间设计的重要性室内空间设计的重要性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一个优秀的室内空间设计可以为人们营造出舒适、愉悦的居住和工作环境,提升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工作效率。

通过合理的空间规划和设计,可以使室内空间更加实用、便利和美观,满足人们不同的需求和习惯。

心理行为与空间环境

心理行为与空间环境
行为心理学原理
关注人的行为和心理过程,空间环境设计应通过合理布局和设计引 导人的行为。
空间环境设计中的心理需求
01
02
03
安全感的需要
空间环境应提供安全感, 避免过于空旷或封闭,创 造一个舒适和安心的氛围。
归属感的需要
空间环境应具有归属感, 使人感到与周围环境融为 一体,有归属感。
舒适感的需要
空间环境应满足人的舒适 感需求,包括温度、湿度、 光照、声音等方面的舒适 度。
03
04
促进交流与互动,增强社会联 系。
05
提供展示与表演的舞台,满足
社交需求。
06
自然环境与人工环境的心理影响
自然环境
有助于提高情绪稳定性和 幸福感。
提供功能性和便利性,满 足生活和工作需求。
带来宁静、放松和舒适感, 有助于缓解压力。
人工环境
有时可能产生单调、枯燥 的感觉,需要合理设计以
增强趣味性。
适合需要隐私、安静或安全感的情况,如 个人工作空间。
03
04
开放空间
带来开阔感、自由感,有助于放松心情、 提高工作效率。
05
06
适合需要交流、互动或展示的场合,如公 共会议室或展览空间。
私密空间与公共空间的心理影响
私密空间 公共空间
01
提供安全感,满足个人隐私需 求。
02
有助于独立思考、冥想或亲密 交流。
心理行为与空间环境的挑战与机遇
挑战
如何准确测量和评估空间环境对人类心理的影响是一个重要的挑战,同时,如何将心理行为与空间环境的研究成 果应用到实际生活中也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机遇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心理行为与空间环境的研究将面临更多的机遇。例如,大数据和GIS技术的发展 为心理行为与空间环境的研究提供了更多的数据和更准确的分析方法,同时,人们对心理健康和生活质量的关注 也为心理行为与空间环境的研究提供了更广阔的应用前景。

居住空间环境心理学

居住空间环境心理学

居住空间环境心理学
近几十年来,居住空间环境心理学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有专家认为,居住空间环境直接或间接影响着人的行为和发展。

以下我们将对居住空间环境心理学的意义及其作用进行系统的介绍。

首先,居住空间环境心理学的意义。

通俗的说,就是从心理的角度研究人类在居住空间环境中的心理行为和反应,即如何通过空间环境布置来影响人的心理健康和发展。

同时,居住空间环境心理学也包括对居住空间本身的空间物理特性和特殊功能的研究,以及不同空间环境布置对人心理状态及行为的影响,以及空间终端技术如何影响人的行为和心理发展的研究,等等。

其次,居住空间环境心理学的作用。

专家认为,居住空间环境心理学可以改善和促进人的心理健康和发展,使人们心情更好。

同时,将居住空间环境心理学运用到居住空间建设中也可以提升居住空间
的安全性、便利性,从而改善和提升人们的居住质量。

此外,居住空间环境心理学还可以改善居住环境的舒适度,消除环境对人的心理压力,恢复人在自然环境中的心理均衡,从而缓解人们的压力和心情,增强人的社会关系,让居住空间能够营造良好的氛围,有助于营造良性的心理环境,进一步促进个人心理发展和健康。

综上所述,针对居住空间环境心理学,有必要从多方面、系统的去思考和研究,然后将心理学的理论成果付诸实践,积极转化为居住空间的实际设计和应用,从而促进人的心理健康发展和社会关系的和谐等方面的可持续发展。

因此,未来的居住空间环境设计将与心理学
的理论及其相关的技术紧密结合,使居住空间更加人性化,更符合当今复杂的生活需求。

心理行为与空间环境

心理行为与空间环境
与“个人空间”所不同的是“领域性”并不表现为随着 人的活动具有可移动的特点,它倾向于表现为一块个人可以 提出某种要求承认的“不动产”,“闯人者”将遇到不快。
“领域性”定义为:“使人对实际环境中的某一部分产生 具有领土感觉的作用。如办公室中你自已的位子,住宅门前 的一块区域,图6一7。
21
22
6.1.5 幽闭恐惧 幽闭恐惧在人们的日常生活经历中多少是会遇到的。如
上事先确定的,这种计划是否周密,对于经过途中的舒适性、
意外性和疲劳等这些心理上的因素有重要的影响。
28
4.停滞休息状态的人群:应该看作是流动过程中的间歇或因 其他因素(观察、疲劳)对流动的干扰( 步行街一般不太长,长 的话就要每隔一定距离有一个休息、观察的地点) 。
对于人们的流动特性可以通过观察对其进行定性定量, 以作为交通空间与流动线路的设计依据。流动性的指标可以 通过步速、步距和步数来表述。公式为:步数=步速/步距× 时问。流动性与空间的关系有几个指标:流动密度、流动系数 和断面交通量。
移动的人流,其方向,路径没有一定的选择。日常生活中,
看到的人流大体上都会有这种流动方式,不一定就选择最的
路线。有的索性就选择相邻的空间,或在某些信息的诱导
下而流动。这种流动则会因性别、年龄、天气的关系引起流
动线形完全不同。
3.移动过程即为目的人群:以旅游为目的的人,这些人对
途径的地点努力寻找丰富的意义,经过的路线和顺序是计划
25
6.2.2人的状态与行为 人的行为是通过状态的推移而表现的。人的生活及围 绕它的周围世界时刻都在变化着,这种状态变化在不发生 故障的时候是正常的,当这种状态在生活中受到影响时就 会变为异常状态。 异常状态时人的行为会发生改变;当状况进一步恶化时, 进入非常状况,使人感到极度不安、出现恐慌情绪。这样, 在生活中存在着正常、异常和非常种状态,并各自表现也 不同的行为特点。其中异常与非常状态下的人群行为特征 对公共环境非常重要。

7——室内环境中人的常见心理

7——室内环境中人的常见心理

私密性与近端倾向: 私密性在居住类室内空间中的要求更为突出。
科学工作者对屏风式办公桌挡板的高度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提出了330mm的标准尺寸。根据以下要求得出: a 当你坐着面向前方时,视线不会受阻挡,容易与人交流 b 当你面向工作台时,感受不到外界的视线,增强了个人 私密性。 c 当你站起来时,挡板顶端正好达到人的肘部,使人与人 之间容易交流。
一、消费行为与购物环境
• • • 购物行为,是指顾客满足个人需要而进行的购物 交易的全过程的活动表现。 人的心理活动直接支配着消费着的购买行为。 这一过程大致可分为六个阶段: 从认识——识别——评定——信任——行动— —检验阶段。
• 这六个阶段又可概括为三种不同的心理过程:
1.认识过程:注意→兴趣→联想→欲望 2.情绪过程:比较→信任
观展行为与展厅空间环境设计
观展行为特征: 有序性 流向性 求知性 求知性 猎奇性 递进性 便捷性 习惯性 向光性
展厅环境设计与人体工程学 (1)尺度方面 a 展厅的净高 不小于4m,过低会使观众压抑、憋 闷。 b 陈列密度 展示空间中,展品与道具所占的面积, 以占场地地面与墙面40%为佳,如果超过60%, 就会显得拥堵。 c 设计合理的展柜、展板、观展距离。
2. 3. 4. 5. 6. 7. 8. 9.
空间界面的质地设计
a 墙面设计:不宜太光洁,否则缺乏亲近感,特别是在远离 人体接触的部位,其质感宜粗犷一些,在接近人体的部位 宜光洁一些。 b 地面设计 :大众化的饮食店、快餐厅以及大宴会厅地面 防滑耐磨的材料,酒吧、咖啡厅特别是风味餐厅的地面采 用柔软的材料如地毯、木地板等。 c 顶棚设计:
幽闭恐惧 如坐在只有双门的轿车后座上、乘电梯、坐在 飞机狭窄的舱里,总有一种危机感。原因是这几 种空间断绝了人们与外界的联系。

从行为心理视角探讨城市街道空间环境的人性化

从行为心理视角探讨城市街道空间环境的人性化

从行为心理视角探讨城市街道空间环境的人性化作者:余璨来源:《中外建筑》2013年第05期摘要:人们根据自身的需求创造了城市街道空间环境,反过来,城市街道空间环境也影响着人的行为,人性化的街道空间环境与人的行为、心理息息相关。

本文针对街道的现实功能,通过分析人在空间环境中的行为心理特性,提出人性化街道空间环境构建框架,为城市街道空间环境设计实践提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行为心理;城市街道空间;人性化中图分类号:TU-0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0422(2013)05-0030-021前言城市街道是城市公共生活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们日常生活的重要场所,正如美国社会学家威廉·怀特所说:“街道存在的基本理由,就是它向人们提供了一个可以面对面接触的中心场所。

”城市街道空间环境与人们的生活环境品质息息相关,在这种空间环境中传达对人性的尊重和关爱是每个使用者的强烈愿望,也是一个城市文明发展的重要标志。

人们根据自身的需求创造了城市街道空间环境,反过来,城市街道空间环境也影响着人的行为,人性化的街道空间环境与人的行为、心理息息相关。

本文针对街道的现实功能,通过分析人在空间环境中的行为心理特性,提出人性化街道空间环境构建框架,为城市街道空间环境设计实践提出一些建议。

2人在空间环境中的行为心理特性环境的刺激会引起人的生理和心理效应,人自诞生之日起,生活的方方面面都离不开空间环境,在长期与空间环境的交互作用中,人类形成了许多适应空间环境的行为心理特性。

2.1走捷径和乘兴而行人们在知道目的地位置的时候,或者是有目的地移动的时候,往往会有选择最短线路的倾向。

如草地上经常看到人走出来的小径,行人不愿走人行天桥而宁愿穿越车辆飞驰的马路等。

人有喜新、求异的天性,在空间的活动存在一定意义上的偶然性,本身是有目的的,但是也追求过程中的某种体验,寻求更为丰富的内容。

2.2依靠与边界效应人有对依靠和边缘空间的偏爱,在空间中的停留会首选可依靠的地方或者空间边缘,且尽可能远离主要的人流路线,如靠近柱子、树木或者可依靠的墙、空间的转角、凹处等,这能够提供足够的安全感。

环境心理学与环境—行为研究

环境心理学与环境—行为研究

环境心理学与环境—行为研究当我们谈论环境心理学与环境—行为研究时,我们谈论的是人类与周围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

这两个领域都的是人类如何感知、理解和影响他们的环境,以及环境如何影响人类的行为和感受。

理解这些相互作用对于我们制定有效的环境保护策略、提高人类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环境心理学是研究人与自然和社会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的心理学分支。

它探讨了人们如何感知和理解他们的环境,以及这种感知和理解如何影响他们的行为和感受。

环境心理学家采用多种研究方法,包括观察、调查、实验等,以了解人类在各种环境中的行为和感受。

环境—行为研究主要探究环境因素如何影响人类行为和表现,以及人类如何通过自己的行为影响周围环境。

它的研究领域广泛,包括城市规划、建筑设计、自然保护和环境污染等。

环境—行为研究不仅环境对人类行为的影响,还人类行为如何改变环境,以及这种改变如何反过来影响人类的行为和健康。

环境心理学和环境—行为研究虽然都人类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但它们的研究重点和目标有所不同。

环境心理学更侧重于研究人类对环境的感知和理解如何影响其行为和感受,而环境—行为研究更强调研究环境因素如何影响人类的行为和表现。

然而,这两个领域之间的也十分密切。

环境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可以为环境—行为研究提供理论支持和指导,帮助研究者更好地理解人类在各种环境中的行为和反应。

而环境—行为研究则可以通过对实际环境中人类行为的观察和实验,为环境心理学提供实证数据和证据,推动相关理论的发展和完善。

展望未来:环境心理学与环境—行为研究的结合与应用随着人类对自然环境的认知和尊重的不断加深,环境心理学和环境—行为研究的重要性也日益凸显。

在未来的发展中,这两个领域有望实现更加紧密的结合,共同为解决环境问题、促进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和指导。

例如,在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中,环境心理学家可以提供关于人类对空间、布局、色彩等方面的心理感知和偏好的研究成果,帮助设计者创造出更加舒适、宜居的环境。

浅谈行为心理因素对住宅室内设计的影响

浅谈行为心理因素对住宅室内设计的影响
一 、室 内设计 概述
室 内环境 主要指建 筑环境 的 内在 空 间,室 内设计 也就是 以 建 筑物 的主要用途 为基本 点 ,运用现代 化 的设 计手段 与相应 的 美 学理论 对建 筑物 的内部 环境进 行装饰设 计 ,以保 证建筑 物 内 部 环境 的舒适性 与美观 性 ,满足人们 的基本 生活 需求。在 此理 念 下,室内设 计可 以划分为住 宅类室 内设计 、公共建筑物 室 内设 计 等 。 设 计 师 在 进 行 设 计 时 ,根 据 不 同 的建 筑 物 属 性 将 物 质 性 与精神 性原则相 结合 。室 内设 计涉及不 同的设计 技术 ,如 照 明 技 术 、色彩技 术 、装饰技 术等 。 当前 ,随着人 们对于 室 内环境 的 新 需求 ,住 宅室 内设计 除 了要考 虑建筑物本身 的特 点之外 ,还 要 考 虑到用户个人 的心理 因素 、行 为因素、精神 因素等。
关键词 :行为心理 因素 住宅 室内设计 关 系 影响
室内设 计是 对住宅 的室内环境 进行整体化 、创造性分析 ,并 提供设 计方案。 以往 的室 内设计通常将住宅 室 内环 境 的各项 因 素纳入 设计考量 ,较少考虑用 户的行 为心理 因素 。但是 ,这种 室 内设 计 目前 已经 无 法满足 人们 对住 宅设计 的需求 。在 此背 景 下 ,室 内设计也 应 当与用户 的行 为心理 因素相结合 ,这样不仅 可 以保 证 最 终 的设 计效 果 ,还 可 以对 室 内环 境 进 行 合 理 改 善 。
强 的个 性 。 3.行 为 心 理 设 计 以往 的建 筑室 内设 计很少 考虑用 户 的行 为心理 因素 ,从 而
经 常导致用 户对住 宅环境产 生不 满。在此 背景下 ,现代 住宅 室 内设 计要考虑用 户的行 为心理 因素。每个用 户对于环境 的需 求 都 有一定 的差异 ,因此,设 计师在 室 内环境设 计 的过 程 中,应 当 根据 不 同用 户的 内在行 为心理 因素为其进行设计 。

环境行为心理学在城市居住区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环境行为心理学在城市居住区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环境行为心理学在城市居住区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环境行为心理学是研究人类行为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学科。

它可以
应用于城市居住区景观设计中,以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和满意度。

以下是环境行为心理学在城市居住区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1.颜色和材料选择:环境的颜色和材料可以影响人们的情绪、健康和
行为。

例如,绿色的植物和树木可以带来舒适感和自然感。

蓝色的水景可
以产生放松和宁静的效果。

设计师可以选择适当的颜色和材料来解决不同
的设计问题。

2.空间规划:环境的空间规划可以影响人们的行为和互动。

设计师可
以采用开放的布局来促进社交互动,或者采用隐私的布局来提供私人空间。

3.社区参与:社区参与可以促进社区的凝聚力和认同感。

设计师可以
与居民合作,在设计中考虑到他们的需求和喜好,以确保社区的满意度和
可持续性。

4.噪声和交通:环境中的噪声和交通可以影响人们的健康和生活质量。

设计师可以通过合理规划交通和采用隔音措施来最小化这些影响。

5.安全感:安全感是衡量城市居住区的质量和吸引力的重要因素之一。

设计师可以考虑到照明、摄像头、减速带等措施,提高社区的安全感。

总之,环境行为心理学的应用可以帮助设计师创造出更具人性化的城
市居住区景观设计,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和满意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个人空间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人空间,这是 直接在每个人的周围的空间,通常是具 有看不见的边界,在边界以内不允许 “闯入者”进来。它可以随着人移动, 它还具有灵活的收缩性。
个人空间的存在可以有很多的证明。 如你在一群交谈的人中、在图书馆中、 在公共汽车上或在公园中、在人行道上 等。人与人之间的密切程度就反映在个 人空间的交叉和排斥上。
在火车站人们等车时选择的位置 (依托的安全感)
一 依托的安全感
斯梯里思观察了伦敦地铁各个车站 候车的人以及剧场、门厅的人们,发现 人们总愿意站在柱子附近并远离人们行 走路线的地方。
在日本,卡米诺在铁路车站进行了 类似的研究。
从这些研究中可以看出人们总是 设法站在视野开阔而本身又不引人注意 的地方,并且不至于受到行人的干扰。
一、人们的行为状态可分为正常、异 常和非常三种。
正常状态:是指在日常的情况下,人们生活的 各种因素相互平衡,发展趋势一般在人们的预见 之内,各种条件有利于满足人们的心理、生理和 社会需求的情况。
异常状态:是指当各因素之间的相互平衡被打 破,某一问题突出地显现出它的地位,造成了异乎 于平常的状态。
接近态约360—750厘米,此时须提高声音说话, 能看清对方的活动。
正常态7.5米以上,这个距离已分不清表情、声音 的细致部分,为了吸引公众注意,要用夸张的手 势、表情和大声疾呼,此时交流思想主要靠身体 姿势而不是语言。
第一节 行为与环境
人类行为的特点:
主动性 动机性 目的性 因果性 持久性 可塑性
2 领域性
“领域性” 是从动物的行为研究中 借用过来的,它是指动物的个体或群体 常常生活在自然界的固定位置或区域, 各自保持自己一定的生活领域, 以减少 对于生活环境的相互竞争,这是动物在 生存进化中演化出来的行为特征。
人也具有 “领域性”, 来自于人 的动物本能,但与动物不同。因为“ 领 域性” 对人已不再具有生存竞争的意义, 而更多的是心理上的影响。
接近态为130—210厘米,通常为一 起工作时的距离,上级向下级或秘 书说话便保持此距离,这一距离能 起列传递感情力的作用。
正常态为2l0—360厘米,此时可 看到对方全身,在外人在场下继 续工作也不会感到不安或干扰, 为业务接触的通行距离。正式会 谈、礼仪等多按此距离进行。
公众距离:指演说、演出等公众场合的距离
3.人际距离
人与人之间距离的大小取决于人们 所在的社会集团(文化背景)和所处情 况的不同而相异。熟人还是生人,不同 身份的人,人际距离都不一样(熟人和 平级人员较近,生人和上下级较远)赫 尔把人际距离分为四种:
密友、普通朋友、社交、其他人。
人类的与“领土”有关的距离有以下四种
1. 亲密距离 2. 个人距离 3. 社会距离 4. 公众距离
1. 抄近路习性 2. 识途性 3. 左侧通行习性 4. 左转弯习性 5. 从众习性 6. 聚集效应
人的行为特征因人类社会的复杂多 样,受其各种因素的影响,诸如文化、社 会制度、民族、地区等,因而呈现出复杂 多样的行为特征。
一 心理空间
人们并不仅仅以生理的尺度去衡量 空间范围,对空间的满意程度及使用方 式还决定于人们的心理尺度,这就是心 理空间。
第六章 心理、行为与空间环境
课程回顾
一、人的环境行为表现是指什么?
人与环境的交互作用主要表现为环境刺 激和相应的人体效应。人体外部感觉器官受 到外部环境因素刺激后会出现相应的反应。
环境的刺激会引起人的生理和心理效应, 而这种人体效应会以外在行为表现出来,我 们称这种行为表现为环境行为。
二、人的本能行为习性有哪些?
2.人和动物一样具有领域性的特点。当然,其 中有质的区别,而保护个人的私密性和保护家庭的 安全性却是现代国家共有的法律内容之一。
一种是接近态(45—75厘米), 是亲密者允许对方进入的不发 生为难、躲避的距离,但非亲 密者(例如其他异性)进入此距离 时会有较强烈反应。
另一种为正常状态(75—100厘 米),是两人相对而立,指尖刚 能相触的距离,此时身体的气 味、体温不能感觉,谈话声音 为中等响度。
社会距离:指参加社会活动时所表现的距离
与“个人空间”所不同的是,“领 域性” 并不表现为随着人的活动可移动 的特点, 它倾向于表现为一块个人可以 提出某种要求承认的“不动产”,“闯 入者”将遇到不快。
人的距离保持
人类的个人空间
动物的领地
1. 可以随身携带
2. 有肉眼看不见的界限
3. 以身体为中心
4. 对侵入行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进行躲避 或抗议
1. 地点比较固定 2. 界限处有标记(粪便、尿液等) 3. 以家族为中心 4. 与入侵行为斗争或逃避
行为场所有3个显著特点: (1)存在着固定的或经常发生的行为模式; (2)行为模式通常是有目的的,或者受社
交习惯所支配; (3)行为场所的交际特点与行为模式有着
不可分割的联系。
二 人在空间中的定位
即使是偶然地观察在公共场合等待 的人们,你也会发现人们确实在可能占 据的整个空间中均匀地散布着,他们不 一定在最适合上车的或干其他事的地方 等候。
亲密距离:指与他人身体密切接近的距离
接近状态:指亲密者之间发生的爱 护、安慰、保护、接触、交流的距 离,此时身体接触,气味相透;视 觉过近,反而分辨不清。
正常状态:(15—45厘米),头脚部 互不相碰,但手能相握或抚触对方。 在各种文化背景中,这一正常距离 是不同的。
个人距离:指个人与他人间弹性距离
二、私密性与尽端趋向
在选择餐馆的座位时,人们愿意坐 在靠边桌旁而不是中间的桌子。
在餐馆人们选择位置的频度 (私密性与尽端趋向 )
第二节 特定环境下的行为模式
一、环境中人们的分布模式
1.在公园里,一群人往往围成一圈相互交谈, 挡住别人的视线。若破坏圆圈的完整性,或者陌生 人从圈中穿过,都被视为不合规范的行为。
非常状态:当异常状态进一步恶化并伴有生命 危险或集团化的倾向时,就进入一种非常状态,常 常不自觉地出现恐慌或惊慌。
二、行为与环境
行为是人们的社会结构意识等支配 的能动性的活动,行为必然发生在一定的 环境脉络之中,并且在许多方面与外在的 环境,包括自然的、人工的、文化的、心 理的、物理的环境有着很好的对应关系 而形成一定的行为模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