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河道生态治理及环境修复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市河道生态治理及环境修复分析

摘要穿越城市的河道过水面积随着我国经济社会与城镇化的高速发展而日益萎缩,使得愈发凸显水质污染问题。针对城市河道的传统治理通常对顺直河道沿线、人工渠化,护岸硬化等措施采取,因为对排涝、行洪、航运以及灌溉等功能性要求过分强调,从而使得河道形式单一,退化丧失河道生态服务功能。然而,城市河道在对具备基本功能外,尚需对自净水体、改善环境以及承载城市文化底蕴与历史等功能具备。本文就分析了城市河道生态治理及环境修复,以供参考。

关键词城市河道;环境修复;生态治理

引文

随着人水和谐理念的不断深入,城市河道治理思路逐步转向优美、舒适、文化与休闲为一体的生态河道治理模式。在满足城市河道排涝、行洪等基本功能前提下,遵循河道的自然演变规律,通过河流的环境修复与整治,恢复河流天然特征,维护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

1 城市河道现存问题分析

1.1 行洪能力欠缺

伴随着城市建设规模的扩大,城市河流空间被不断挤占,河道淤积严重,过流断面日益萎缩。此外,城市居住人口的剧增,致使城市化水文效应逐渐凸显,硬化的下垫面造成城市水文过程改变,排泄至河道的雨洪量增加,地表汇流历程大幅延长,从而导致城市河道防洪标准降低。

1.2 水体自净能力差、水质污染严重

多数城市河道作为城镇周边地表径流的汇集区域,地表径流将携带地面污染物汇入河道。同时,部分生产与生活污水未达到排放标准甚至未经过处理直接排入河道,致使河道水体流动性减弱,随流输运与扩散功能下降,从而造成水体污染加重,水体自净功能降低。

1.3 生态环境恶化

随着城市河道底泥污染物的沉积与水质恶化,水体含氧量骤减,水生动植物种群迅速减少。同时,渠化的河道阻隔了水体与土壤间的物质交换,导致河岸湿地面积萎缩,最终造成滨河生态环境系统服务功能的丧失[1]。

2 河道生态治理及环境修复

2.1 基本内涵

城市河道生态治理是指遵照生态系统与生态学的原理,在满足城市河道基本行洪、排涝要求的同时,为城市水系营造人工改造与自然有机结合的水流通道。该项工作应以营造多样性的河道群落与健康的环境系统为实施重点,并严控河道占地与污染物排放。通过河道自身的生态系统实现水体自净与环境修复的目的,从而构建良性循环的河道生态系统。

2.2 基本原则

⑴以修复河道功能为原则

城市河道综合治理应合理配置生态与经济社会用水,保障特定的排涝、防洪、通航与环保等经济社会功能,同时塑造河流良好的生态服务与环境保护功能,充分发挥城市河道生态治理的综合效益。

⑵以强化自我修复功能为原则

城市河道内的水量决定水体的自净能力,足够的水面率与水体容量既是排涝行洪、通航供水的需求,同时又是水分、空气、能量交换流通的必要条件。因此,应减小垂直河岸的硬质护坡面积,从而为河流生物提供丰富、多样化的生境条件。此外,可通过扩大水面率,促进地下水与河水之间的自然调蓄与交换,有效改善城市水循环与局域小气候[2]。

3 城市河道生态治理及环境修复方案设计

3.1 河道纵向线形设计

城市河道纵向线形应依据原有河道走势布设,在保留天然河道纵向轮廓的基础上,按照城市发展与市政建设规划实施调整。当道路与城市河道交叉时,应结合当地桥梁与路网规划适当调整河道走势,线形调整时应为河道转弯预留足够的半径,同时注重两岸的协调与上下堤线的衔接。

3.2 河道护岸与断面设计

⑴护岸设计

城市河道的生态治理及环境修复常采取人工生态护岸与自然生态护岸。人工生态护岸多应用于城市通航河道,可有效解决水土流失与河岸坍塌等问题;自然生态护岸通过种植根系发达的植被来维护生态及河堤,以实现改善生态环境与防止水土流失的目的。实施河道生态治理可首先采取自然生态护岸,通过植被来分解、固化及吸收河道污染物。

⑵断面设计

可将生态治理河道的断面设计为复式断面或梯形断面。复式断面因其占地面积与河道滩地较大,有助于两栖动物及水生生物的生存。同时,沿河滩地可作为休闲景观区,从而有效发挥河道的生态与景观效应。梯形河道断面在城市河道中应用普遍,因其断面占地面积小,可在设计时通过缩小两岸坡度来增大岸坡的植被覆盖率,从而凸显河道的生态效益。

3.3 河道生态与景观设计

⑴河道生态设计

针对城市河道的生态设计主要包括空间设计与河道物种选择。实施空间设计时,可依据植物的生长水深,依次布设沉水、浮水与挺水植物,而水面植被应布设在边坡角区域并充分考虑航运及泄洪的要求。可在边坡角与水位结合处种植香蒲、茭白荀与芦苇等植物,在常规水位以上区域布设常绿草皮,起到分解吸收污染物,固堤保土的作用,营造高度亲水性的河道陆地生态圈。

⑵河道景观设计

针对城市河道的景观设计应突出当地文化特色、因地制宜,在构筑滨河景观带与休闲风景区的同时,打造城市生态名片。河道景观的布局与设计宜结合实际河情水情,同城市整体景观格局互相协调,可通过修建亲水广场、河心岛等亲水平台,为居民营造亲水、自然、开发、自然的景观体验。

⑶修复人工湿地

可在保障城市河道行洪、排涝安全的基础上,通过人工挖填推土,修筑水陆过渡带,从而修复湿地生态系统。同时,人工湿地可在调蓄洪水、净化水体、改善局域小气候以及维护区域生物多样性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⑷修建生态浮岛

可通过在浮岛上种植香蒲、凤眼莲以及美人蕉等植被构筑生态浮岛。生态浮岛作为河道水生态环境修复与水体净化的有效技术手段,可为城市河道生物群落营造良好的生存空间,同时逐步修复河道水生态循环系统。

⑸实施水量补充

可通过跨区域调水补充城市河道水量,通过增大河道流量流速来稀释河流水体污染物,提升水体自净功能。同时,河道水量补充可有效增加水体溶氧能力,有助于河道动植物的繁殖,从而加速水体污染物的降解与吸收[3]。

4 结束语

现阶段城市河道生态治理及环境修复工作应以改善水体环境、恢复河道生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